時間:2023-06-11 09:08:42
序論:在您撰寫客戶調研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化學療法 血液科 防護 現狀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246-01
為了進一步掌握血液科護理人員在對使用抗腫瘤藥物的治療護理中自我防護的情況,提高護理人員臨床防護質量。本文以我院血液科病區及骨髓移植病房的60名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通過采用抽樣方式展開問卷調查研究?,F做以下相關報告:
1 調查的對象
60名護理人員的情況基本如下:都是女性,均在21~45歲之間;文化程度方面:大專45人,本科15人;工作時間均是在1~20年間。
2 調查的方法
2.1 調查的方式。采用抽樣方式,對列入對象展開問卷調查。問卷是基于大量文獻以及請教臨床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之上展開設計的,通過預調查測試,問卷效度以及信度都是大于0.80。調查表的相關內容由專人進行講解,并統一發放,受調查對象在填寫后直接當場收回??偣舶l放60份問卷,均收回,均是有效問卷。
2.2 調查的內容。①抗腫瘤類藥物的管理模式;②化療防護設施的種類;③護士掌握化療防護的知識如何;④護士實踐中防護用具的使用情況;⑤護士實踐中的防護情況;⑥化療廢棄物的處理情況[1]。
2.3 統計學處理方法。研究所得數據全部采取SPSS15.0軟件展開統計處理,所有調查項目通過%表示[2]。
3 結果
①抗腫瘤類藥物都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②第一病區使用生物安全柜,第二病區以及病房沒有配置化療的相關防護設備;③病房護士的化療防護知識未得全面掌握,對有關問題的了解度較低。主要見表1。④在化療實際操作中,病房護士的防護用具使用情況,例如手套、口罩、一次性帽子以及長袖防護衫、防護眼罩均較好。⑤護士實際操作中的其它防護情況不太樂觀,具體見表2。⑥一、二病區在收集處理化療的廢棄物方面,與相關防護要求相符。
表1 護士對化學療法有關防護知識的了解情況(%)
表2 護士實際操作中的其它防護行為的情況
4 討論
隨著惡性腫瘤的臨床發病率日益增加,各種抗腫瘤藥物廣泛用于臨床治療上,對救治血液病病患的生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3]??墒?,化療藥物同時也給護士和環境帶來較大危害。醫護人員的職業防護問題日益受到國內外的重視。本組研究發現醫院的化療管理模式為分散型,化療防護的設施不夠齊全、護士自我防護的意識較低等問題。筆者認為首先加強管理很關鍵,醫院的管理者應重視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嚴格落實各項管理[4]。其次是備齊化療的防護設備??刹扇〖信渲盟幬锓绞?,并在配藥室中安裝相關排風措施,以確??諝饬魍?。此外防護用品,例如乳膠手套、長袖防護衣以及防護口罩、眼鏡等均應配齊。第三是加強護士的操作技能培訓。尤其是要對年輕化護士進行專業技能培訓[5]??芍攸c培訓化療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化療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措施、化療實際操作的規程、各項防護措施等。應強化護士的自我防護的教育,以提高護理人員的自我防護意識,并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嚴格遵循相關的管理制度,及時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參考文獻
[1] 岳秀艷,王敏,史廷春.綜合醫院護士接觸抗腫瘤藥物職業防護現狀調查[J].現代預防醫學,2008(13):124-126
[2] 黃石群.手術室工作人員在應用抗腫瘤藥物中的職業危害與防護策略[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09(04):221-223
[3] 付韶華,高玉萍.接觸化療藥物時的職業防護[J].職業與健康,2009(01):84-86
關鍵詞 護理學 本科畢業生 發展方向 現狀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護理畢業生自畢業后3年內這個時間段內發展相對不穩定,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尤其是對于那些對未來沒有明確目標和打算的畢業生而言,這一階段是就業中的不穩定期。轉行,跳槽,繼續深造等情況比較多見,針對這個時間段,選擇了護理這個專業進行調查研究。
1 護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三年發展方向調查開展現狀
本次發放問卷共10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調查問卷共計890份,有效率為89.5%。本次調研中A卷針對護理專業完成大學教育后選擇考研的學生,B卷針對選擇就業以及有其他出路的學生。結果顯示,在調研人群中選做A卷的比例為33.5%,選做B卷的比例為66.5%。
調研結果總體分析,護理專業學生在大學教育后選擇考研的人數較選擇就業的人數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結果與我國護理專業就業前景和國際市場對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密切相關。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應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國家對于護理專業的重視與需求使護理專業大學生就業壓力大大減輕,從而使一大部分學生大學教育后選擇了就業。①而對于考研的護理專業學生據調研結果分析是為了得到自我提升和較深層發展。
2 發展現狀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樣本的整體分析并結合護理本科畢業生發展現狀的實際,剝除客觀因素的影響,可以總結發現問題的產生出主要集中護理本科畢業生就業與考研兩個方面。
2.1 護理本科畢業生考研存在的問題
(1)對研究生教育現狀的了解尚需提高。在對我國目前護理研究生教育現狀的了解程度的調研中,了解一些的所占比例最高為77.97%,完全不了解的占22.03%。此結果表明大家對研究生教育現狀并沒有深入了解,選擇考研的學生認為,考研是避免就業壓力改變現狀很好選擇。但是研究生畢業以后,就業壓力仍然存在,這就使就業壓力一再循環。
(2)考研學生壓力大的問題亟待解決。調研人群中選擇考研的學生考研壓力程度中的人數占多數44.07%,只有較少學生考研壓力輕為16.95%。而壓力主要來源于考試和復習時間安排分別為47.46%和35.59%,出于經濟原因的比重最小為6.78%。理本科畢業生考研時面臨較大壓力,如何調整好心態,高效備研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護理本科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1)不同工同酬現象嚴重。在調研人群中從事省級醫院的人數比例為63.25%,從事市級醫院的人數為36.75%。在工作類型的選擇上三甲和二甲醫院所占比例較大分別為59.83%和31.62%,而私企、國企、學校、政府部門或其他行業的選擇人數較少共占8.54%,選擇外企和創業的人數在調研人群中為0。有統計結果看出,工作穩定是選擇職業時最重要的因素,其占比例為40.17%,其次是工資福利和發展機會分別占29.06%和22.22%。興趣愛好和工作環境占較少為5.98%和2.56%。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護理本科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工作穩定是首先考慮的因素,其次是工資福利和發展機會,不同工同酬現象嚴重。②
(2)護理本科畢業生就業環境亟待改善。在數據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對工作持一般的所占比例最多為57.26%,非常滿意的為37.61%,而非常不滿意的只占5.13%。通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護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三年內在選擇就業時對工作的滿意程度集中在一般,達到57.26%。高強度的工作,緊張的醫患關系使得護理專業的就業環境亟待改善。③
3 提出建議
(1)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現狀,擺正心態,高效備研。2012年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決定從2014年秋季學期起,向所有納入國家招生計劃的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這一政策對日后的考研人數勢必會產生較大影響。所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道路,找到高效的學習方法是解決該問題最便捷的途徑。
(2)完善“同工同酬”制度。雖然我國目前涉及同工同酬的法律法規不少,但是普遍比較空泛,對同工不同酬問題沒有法律界限和法律追究,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實現同工同酬,立法上必須做到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同工不同酬”的內涵,規定具體實施辦法,提高立法針對性,采用案例形式推動同工同酬的貫徹,增加對違法單位的處罰制度。④
(3)加大執法力度,加強輿論監督。各級政府和中央級媒體以身作則,帶頭示范,實行同工同酬,加強執法和監管,加大懲戒力度,提高政府執法部門行政執行力,為勞動合同法保駕護航,為建設公正平等和諧的社會營造氛圍。
4 總結
通過本次調研,一方面清晰的看到了護理本科畢業生畢業后三年內就業與考研的不同發展現狀,另一方面也發現了不同發展方向中存在的問題。⑤希望能通過本次調研幫助護理本科畢業生明確未來的目標,更好、更快的適應社會的就業環境,同時對在校生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本項目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成,獲得學校2013年度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SRT)項目立項資助,項目編號2013-13
注釋
① 萬美玲,王惠珍,劉宏華,高鈺琳.護理本科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1).
②③張小寧,張玲,周瑩.本科護生的職業態度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9(6).
怎么做用戶調研有很多講究。首先要跟客戶團隊梳理清楚:探索的目標是什么,要找出什么樣的合適情報來挖掘答案。然后,我們制定一個研究計劃書,包括要訪問什么人、要用什么方法訪問、怎么做好這些事情、要用什么樣的工具、什么時候去哪些地方等,這些都要寫在研究計劃書里。
有了研究計劃書,就要找到受訪人。很多時候,我們通過自己的網絡找,客戶也會提供一些合適的人選。訪問之后,花一些時間思考、整理,找出一些模式,整理出其背后的意義――這種消化思考的過程很重要。最后是和客戶溝通用戶調研的結果。
這套客戶調研模式相對比較成熟。這些所謂的模式和方法,已經有很多書籍和資源可以指導。但是同樣的食材和工具,有些人做出的菜很好吃,有些人做的菜味道差,其中的差別在哪兒,這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譬如研究,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我們主要做的是定性研究。很多時候大家以為只要讓活生生的人出現在面前就叫定性研究,其實應該更像人類學家,帶著探究性問題做研究,側重于深入的觀察和訪談。
在用戶調研的四個目的中,找出痛點只是第一個,但很多人在做研究和設計時,只是找出痛點,然后就停止了,其實這才剛開始。
讓用戶訪談走得越來越遠
在做用戶調研時,還要讓“用戶訪談離臺北(企業)越來越遠”,我們做用戶調研不能只是鎖定臺北,還要離開臺北去做調研。因為我們發現,臺北人的生活形態和做事方法,其實不能代表整個臺灣市場。我們的很多臺灣客戶在臺北,但是臺灣中部、南部很多事情值得觀察學習。在中國大陸也有這樣的現象。譬如說,要做華北市場,不能只看北京的人在干什么,要離開北京去看二、三線甚至農村的人在干什么。他們做的事情,很多時候能啟發創造一些新產品和服務
我們做研究時,常常觀察不同面向的人,還要在不同的地點觀察同一個面向的人。為了做用戶調研,我們去過美國、日本、香港等地,都是為了做研究。
回到Pebbo本身,我們接觸了很多客戶,談到客戶痛點,如果從全局看,那就是客戶想多賺點錢。但是關鍵問題是怎樣可以賺未來的錢而不只是賺現在的錢,這就是創新要講究的。
而很多客戶對于設計思維,大部分存在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沒有設計思維觀念,不太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因此,我們在幫客戶做項目時,要花很多時間溝通?,F在,我們的服務和產品還不是一個能被大范圍市場所接受的。
尤其是在華人圈,很多人是制造業起家。它的商業模式通常是:學習怎么做,把生產線做好加上價錢便宜就把產品和服務賣出去。如果他們習慣了用這樣的思維模式想事情,那么距離了解用戶需求和設計思維就比較遠。
第二個問題,他們意識到要運用設計思維,但是因為它需要的團隊價值觀和做事方法和以前不一樣,他們不知道怎么把設計思維運用到團隊中,發揮設計思維應有的作用。
用工作坊模式提升團隊合作效率
設計思維首先要解決一個很基本也很重要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乍一聽和設計思維無關,即企業各個部門的成員怎么好好討論事情并且一起合作做事情。這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因為現在要做好產品,已經不是一個部門可以做到的,商業、技術、設計怎么銜接到一起好好工作,這是很多企業面臨的挑戰。如果大家各據山頭,各掃門前雪,這對組織很不利。
國內外對于團隊合作的觀念很不一樣。我覺得造成不同的原因,一是環境,二是人性。拿我自己的例子,我在臺灣念書念到初二就出國了,出國后第一件排斥的事就是做團體作業。學校布置了很多生物形態的作業,這種項目形態作業要跟同學一起完成。直到從學校畢業我都不懂為什么要這么做。
但后來進入IDEO,我才發現團隊合作的重要性。但是,為什么亞洲受教育的過程中沒有團隊合作這件事,都是自個念書,自個考試,大家比賽誰的成績好。
還有一些深層原因。一群人一起做,大家的不同意見很難協調,一個人做決定快多了。又譬如一個團隊里有一些資質不太好的人,會讓人覺得是拖油瓶。一個團隊,總會有不同的期待,因為不同的價值觀造成合作上的問題。這就導致大家覺得團隊合作很沒有效率。
因此,我們提議帶著工作坊的技巧和流程組織開會。我們在教課時也跟學生這么說,他們反映效果挺好。
這也是我們給客戶做項目時,會把一些會議設計成工作坊的原因,目的是讓大家有一個思考的框架,先讓大家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再介紹一些輔助工具,這樣效果就會很好。不然的話,把一些背景完全不同、需求完全不同的人聚到一起,只是讓他們用嘴巴討論,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事情。
在工作坊會議中,演講也會有,但一開始,大家要先分享自己的觀點,指出問題,所有人帶著開放的心聆聽,并把問題記下來。最后大家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再討論,這樣才容易把問題定義清楚。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帶領大家,不然大家很容易亂吵。
最近谷歌創司(google venture)出了一本書,但還沒有中文版,書名或許可以翻譯為《敏捷開發》(Sprint: How to Solve Big Problems and Test New Ideas in Just Five Days)。這本書主要講如何帶領團隊在一個禮拜的時間快速討論、做設計。大家可以看看這本書,它把怎么有效率開會討論這件事講得很清楚。以工作坊的方式帶領大家學習討論,更有效率,不然的話,七嘴八舌吵了一通之后啥事也沒做。
把設計思維想象成各種工具(設計思維不是硬流程)
對于想要運用設計思維的企業,我建議企業可以從做一個設計思維的工作坊開始。以工作坊開始有幾個好處。
第一,如果工作坊有確定的主題,可以了解客戶現在到底需要做什么事情,聚焦討論。我們不再做那種純教育概念的工作坊,如果只是了解一個概念但不知道怎么應用,那么對客戶的實際工作幫助不大。做完工作坊以后,就可以把題目理清楚了,讓團隊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之后,我們就可以從那些參加工作坊的人中選出一個特別團隊參加要做的項目。我們與很多客戶合作通常都是采用這種方法。
但很多時候,客戶來找我們是因為企業內部有問題要解決。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可以從工作坊開始,導入設計思維訓練項目,在做項目的過程中,幫助客戶更好地了解我們怎么做事情,做法跟其他人有何區別。
在將設計思維融入商業運作的各個流程中時,要把設計思維想象成工具,要用什么工具做事情,取決于需要解決的問題。譬如在眾多做用戶調研的方法中,什么方法更切合項目,這是需要經過思考和討論的。
譬如類比研究,這種方法很好玩,可以得到很多啟發。但有些項目,可能因為時間關系,沒辦法做;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明確,也不需要再跳出去做什么。
很多人以為設計思維是一個很硬的流程。譬如我幫客戶做了一個項目,客戶很認真地把整個方法記錄下來,希望以后可以讓組織內部的項目團隊按照同樣的方法做。事實上,應該根據實際情況活用,如果硬照著做,是不對的。
譬如,某個項目需要訪談十個人。如果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以后其他項目團隊在不了解為什么要訪問十個人的情況下,按照“流程標準化手冊”盲目模仿,那么可能就達不到項目目的。所以,要遵照的是一些原則和觀念,而不是一些很硬的標準。
選擇什么樣的方法做項目,要問為什么,而不只是盲目追求設計思維流程或訪談步驟。
打破原有思維模式的工具是“為什么”
我在國外教學時,向學生講明了他們要解決的問題,把一些基礎觀念跟他們講了,然后他們就噼里啪啦、跑跳走爬做了一通,有時候他們會誤會我的意思,但是沒有關系,通過討論,我們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再做一些調整。但很多時候,學生做的事情比我原來想得更好。
但在華人圈教書沒辦法這么教,我在教學中發現,有時候不給學生一些步驟、流程,他們還真不知道怎么下手。
我一開始也想照著以前在國外教學的方法做,但我發現所有學生聽完后就楞在那里。他們在等我講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要做什么。他們做了第一步,還要回頭看著我,希望通過我的反應看看他們有沒有做錯。我要跟他們點個頭說“嗯,你做得沒錯”,他們才敢接著做第二步、第三步。
要改變這種狀況,我覺得需要時間。我后來發現,對于亞洲學生,沒辦法用對國外學生那樣的方法強迫他們,因為結果真的很慘,一下子就卡住了。所以我盡量給他們一些規范,但對于這些規范,我一再強調只做參考,目的是幫助他們做好事情,但是絕對不需要照著這些規范做。而且,我強調,要了解做這件事情背后的用意是什么,然后要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達到一樣的效果或更好的效果,如果有,就要打破規范去做。
而在做用戶研究時,要思考,一旦發生了一件事,其背后的意識背景和起源是什么?在和客戶一起做用戶調研時,我們強調要對一件事情是否正常、是否主流、是否應該發生進行懷疑或思考。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每一個人做事有不一樣的原因,是真正應該探究的。
把設計思維沉淀內化為企業的能量
就我對國內企業的觀察,他們很勇敢地做一些新嘗試,雖然他們不一定了解。因為國內市場發展的速度和激烈的競爭,讓他們非得嘗試不可。在愿意投入資源、愿意學習的態度上,國內企業做得很好。
就國外企業而言,尤其是硅谷,他們真正能讓組織內部不同部門不同專業的人一起好好合作做項目,而不是按照流水線作業。一開始組建團隊就要把不同背景的人拉進來,譬如做產品需求的業務團隊、做技術規范的技術團隊、做開發的開發團隊、做設計的設計團隊,好好定義清楚大家在不同的階段可以一起做什么事情。我覺得國內企業現在最缺乏的是在這一環節。
做設計研究久了之后,可以從很多地方學習很多東西,任何人、任何事物都會給我很多啟發和想法??鬃诱f,三人行,必有我師。仔細想這句話,他沒有說這三個是哪三個人,沒有說這三個人是高級知識分子或是官員或是社會地位很高。這句話的意思是,任何三個人,我們都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新東西。而啟發這件事,并不像武俠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或者別人傳授了什么功夫就突然開竅,是要花很多時間慢慢沉淀消化的。
西雅圖城外,微軟56座辦公樓四散分布,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建筑群。在當中的有些辦公樓里,一組組的開發人員辛辛苦苦地重復著每天沒完沒了的一項又一項工作—從短期的產品升級到長期的設計規則變化,都是那些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所做的種種類似的事情。
但是,在34號樓的幾個會議室里,正在進行一項完全不同的試點項目。這個項目的重點不是編碼,而是技術人員和營銷人員這些人力資本之間的合作。
在2004年幾乎一年的時間里,由開發人員和營銷人員組成的小組每周會面,一起仔細琢磨即將推出的微軟Exchange電郵服務器軟件。小組成員們實際上把他們的工作總結成了一本精工細作的書“E12手冊”,其中定義了新版Exchange的結構框架,從市場前景、到各種可能功能的可感知價值、再到潛在客戶等內容,無所不包。它實質上是營銷和工程設計之間的一紙契約,詳細描述了產品從里到外的方方面面。
對于這個傳統上一切由技術人員們說了算的公司,營銷部這么早就介入產品開發周期真的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變化(第12版計劃到2006年下半年上市)。Exchange項目最能證明微軟在營銷方面做出了意義深遠的改革。
但是,重塑微軟龐大的營銷組織并不像修補程序中的一個錯誤那么簡單。高管們估計,漫漫10年的改革旅程,他們才走了不到一半而已。微軟公司營銷集團高級副總裁米奇·馬秀絲說∶“我知道這個時間聽上去長得似乎難以置信。但是,如果一個有57.000名員工的公司,而公司文化幾乎全部由技術人員們主導,你就不可能要求人人通力合作,還指望大家都為此歡呼雀躍?!?馬秀絲專門負責公司的營銷改革。
要重新打造微軟的營銷大機器,重點是兩個要素∶一是在客戶調研的方法與實踐上大規模投資,二是為公司新老營銷人員提供全面的培訓計劃。高管們說,最終目的就是在整個公司形成一種一致的“客戶價值主張”。
微軟的高層認為,提升公司的關系營銷能力非常重要,這樣做能夠提高客戶忠誠度、還能把微軟已經很長的觸角再延伸到新的客戶市場去。同時他們也承認,要做到這一點仍然任重道遠。2005年3月,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在對新招聘的營銷人員講話時說∶“我們的營銷必須非常出色?,F在,我們做得還不夠好。但是我們要努力做到最好?!?/p>
營銷優勢不復存在
在微軟登上軟件至高寶座這些年里,營銷人員基本上還沒有投入太多前期工作,產品生產周期就已經快速地結束了。通常,設計人員們開發出新的軟件,興致勃勃地打好包,確定每個軟件可容忍的小瑕疵的數量,然后就扔給營銷部,由著他們去做新產品會,組織促銷活動。
鮑爾默對新員工們說∶“微軟過去的營銷做法就是,營銷部做一次產品宣傳促銷活動,然后等著下一次的新產品,然后再做一次促銷活動。”聽上去挺可笑,但是他所傳達的信息很清楚∶微軟過去沒有戰略性地運用營銷功能。
即使微軟吞下了大規模的市場份額,它卻換來了一個臭名聲∶制造大量累贅不堪的產品。這些產品的諸多功能,用戶要么根本不需要,要么不想要,要么就因為其太過復雜而不會用。研發部門忽視的是客戶的真正需要。當然如果公司的核心產品占到市場份額的90%, 這可能只是小事一樁。微軟的桌面電腦操作系統就是這樣的產品。隨著個人電腦軟件產業逐漸成熟,微軟開始進軍新市場—從在線服務到游戲到搜索引擎—公司在新的形勢下清醒過來。真正的競爭來自時代華納、索尼和Google等公司。甚至連免費軟件承辦商,受到最基層的Linux運動的影響,也開始與強大的微軟爭奪腦份額市場了。
微軟的營銷功能卻無力應對市場上的新變化。曾長期關注微軟的恩德勒集團首席分析師羅伯·恩德勒說∶“營銷一直都應當是微軟的一大優勢,但是這個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微軟被那些根本沒有什么營銷預算的公司擠出了市場。這就是現實情況。”
改變客戶調研重點
2002年7月,公司下達了改革的命令。當時鮑爾默把公司按照市場細分、而不是產品重組為七個單元。他還整合了一些分散的財物和營銷功能,任命馬秀絲來執掌新成立的營銷部。馬秀絲有著12年工作資歷,從微軟的人力資源部一步步升上來。她直接向鮑爾默匯報。
2003年10月,鮑爾默召集了公司的頭頭腦腦來討論公司的營銷情況。馬秀絲說“集體探索”幫助高管層把營銷的要求根據一個統一的主題組合起來,即提升客戶價值主張。她回憶說∶“我們一起討論確定了價值主張在微軟的一個統一定義,也討論了如何建設這個價值主張的步驟?!?/p>
微軟的高級管理層大多由工程師組成。而令人吃驚的是,并不需要對他們做很多的說服工作。鮑爾默說∶“我原以為大家會發生激烈的爭論,但是大家卻在熱情洋溢地討論通過更強大的價值主張來推動公司增長的重要性。過去我們的營銷是以產品為中心的,也就是說,在關鍵領域中,我們并不總是重視技術的價值。”
工程師們熱切地希望了解客戶,他們也承認,與營銷部門合作是深刻了解客戶需求的最好辦法。負責服務器與工具營銷的公司副總裁安蒂·里斯說∶“在技術的不同領域有著許多增長機會。我們希望能夠收放自如的抓住這些機會。”
微軟過去一直很重視客戶調研,但是工作重點更多是放在衡量產品和服務推出后的影響,而不是預測目標客戶會如何使用產品與服務。例如,1997年會上推出的面向小企業客戶的視窗小客戶服務器。微軟早期的營銷活動是宣傳這款產品的多功能性和它所能提供的生產能力。但是推廣小組忽視了兩個問題∶對目標客戶來說該產品太高深了而不可能自己完成安裝軟件,因為這些目標客戶都不是技術人員;而且產品的價格也太貴。馬秀絲承認說∶“那款產品在推出的時候真是遭到了抨擊?!?/p>
把諸多因素放在一起來看,公司那時進行的那種調研并沒有實質的動因和有序的步驟?!拔覀冞^去的調研方法有些粗放,”微軟集團營銷部調研總監杰夫·漢森說,“任何一個有點沖勁和夢想的產品經理都可以做一個調研項目。這確實營造了一種活躍的氛圍,但是卻并不總是能推動公司做出重要的決策?!?/p>
公司兩年前啟動了客戶調研系統。該系統的重點是高管們所謂的“信息靈通調研”,即在產品交到客戶手中之前,進行能夠促成有關產品或定位決策的市場分析和客戶需求分析。
與客戶保持信息暢通
漢森的團隊開始開發這個調研體系的時候,首先向其他公司學習最佳實踐方法。他們從寶潔請來了咨詢師,還有好幾個銀行和制藥公司的代表來介紹他們各自的調研方法。之后,他們認識到他們的調研必須更有體系。
因此他們開發了“客戶調研系統框架”。該框架包括專門用于正在研發中產品信息調研的三個要素,還包括了用已有產品衡量客戶滿意度的傳統流程。每個要素都由一系列流程和方法支持。漢森說∶“有了這個框架,我們可以坐下來和各個業務部門積極深入地討論調研究竟該做些什么?!?/p>
他們的討論從漢森所謂的“關鍵問題”開始∶最大的機會在哪兒?你是否了解顧客的真實需求,而不僅是他們口頭上說的?客戶對你研究的產品原型反應如何?漢森說∶“這些問題的答案告訴我們,我們已解決了什么?哪些方面還有差距?”
說服老資格的技術人員相信這些意見交流會非常重要是很難的,因為這些人已習慣了完全不同的產品開發周期。馬秀絲說∶“我們認為任何產品進入市場之前都要經過測試并達到最低要求,這種觀念同設計人員的想法格格不入。他們會說,測試我的產品?你究竟是什么意思?”
用實實在在的客戶數據作后盾,營銷人員同開發人員討論時更容易和他們統一意見。鮑爾默說∶“我們敦促營銷人員與數據共生共存。我告訴他們要了解數據、消化數據、解析數據以形成自己的見解,并把這些見解融會到日常工作中去。”
公司的營銷人員手中當然有大量數據可用。Microsoft.com網站已經成為公司關系營銷的重點,每個月瀏覽數達1.18億人次。李斯說,全球的IT專業和開發人員每月至少訪問一次該網站。他說∶“沒有任何其他的網站像我們這樣能觸及如此眾多的受眾。這是個驚人的資產?!?/p>
然而,微軟的客戶調研工作遠遠超出了網絡分析的范圍。微軟客戶關系營銷總經理約翰·卡翰說∶“這項工作以數據開始,以數據結束。但是要把正確的信息在恰當的時間傳遞給客戶,其間還有許多細節?!背耸占降木W站上的數據,公司營銷集團每年還要調查17,000名客戶,衡量他們的滿意度程度, 追蹤研究他們的行為。微軟還投資人種學和預測分析學??ê舱f∶“我們要把客戶口頭表達的滿意變為他們能真正體會得到的滿意?!?/p>
調研的目的是分析所有客戶細分群體,找出提高客戶忠誠度和滿意度的新方法。這可能是過去兩年微軟最大的變化。卡翰說,由于微軟的客戶滿意度很有起色,客戶滿意度衡量標準已經和公司600名高管的酬薪掛鉤了。
加強營銷技能培訓
行為調研和預測分析學與公共關系和事件管理并不是一回事。馬秀絲和她的團隊開始營銷改革的時候,他們認識到原有的營銷人員缺乏足夠的技能來實施改革重任。
2002年春,客戶組組建了新的培訓部,名為微軟營銷專業人員開發部(MMPD),主要負責提升員工的技能。MMPD請來咨詢顧問,圍繞八項核心能力制定了一個完整的培訓課程,包括價值主張設計、市場細分及客戶需求解析等。還創建了一個在線自我評估工具,供營銷人員評估自己的各種能力。
培訓部還與西北大學凱洛克管理學院和杜克大學合作創建了各種專業技能的培訓和開發項目。只要是這兩所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如果被微軟雇用,他們在工作的最初兩年都必須參加一個每月兩天的“營銷領導征募”項目。這個項目相當于微軟營銷實踐的“迷你MBA”課程。許多從其他公司跳槽來的營銷人員都要參加微軟校園為期兩天的“新員工訓練營”,學習微軟的基本營銷技能。
最難的任務是重新培訓微軟原有的營銷人員。擅長公共關系或關系分析技能的營銷總監被要求掌握、學習更多的關系營銷知識。馬秀絲說∶“很多人沒有應有的營銷技能。坦白地講,有些新人來到我們這兒,處理關系營銷比他們的經理還要老練些。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對抗?!?/p>
大部分經驗豐富的營銷經理們都如饑似渴地學習新技能。MMPD總監戴維·漢密爾頓說∶“我們的營銷人員求知欲望極強。能力評估可能沒有完全反映他們的能力,但是至少在評級方面還是比較客觀的。”
微軟與凱洛克管理學院合作,專門為這些老員工開發了培養八項能力的課程。西北大學凱洛克管理學院教授莫翰比爾·索內曾參與開發此課程。他說∶“他們用了一個經典營銷技巧∶找到需求,找到滿足需求還存在的差距,填補差距。我們則自后向前設計這個培訓課程,發展這些非常特殊的能力?!?/p>
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培訓計劃開始90天以后,改革小組把受訓人員同參照組進行了比較。索內教授說∶“我們發現學員的能力大大提升了?!?/p>
他又說∶“我從沒有見過如此系統的營銷資源開發方法,至少在科技公司中沒見過。他與眾不同之處就是,不是由人力資源部、而是由營銷部來領導這一前進過程?!?/p>
這個培訓才剛開始滲透到微軟龐大的營銷組織的各個階層。5,000名營銷人員中只有12%的人接受了至少一項正式培訓。漢密爾頓說∶“我們要把培訓和開發能力更緊密地結合,以便使更多的人受益?!?/p>
實現最終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邦I導層必須意識到他們也要學習。微軟已經這樣做了。鮑爾默曾在我教授的一門培訓課程上過4小時的課。如果首席執行官開始身體力行,人人當然就都會重視培訓了。”
營銷改革任重道遠
客戶調研系統和培訓項目都到位之后,公司營銷集團2004年6月開始了三個價值主張試點項目∶一個用于Exchange電郵服務器軟件,一個用于新版視窗,還有一個用于尚未宣布的新辦公軟件。這些試點項目小組的工作已經表明,營銷和設計兩大部門合作默契,因此增加了試點產品在市場上成功的可能性。
馬秀絲說∶“我們希望營銷人員和設計人員攜手工作。他們之間當然會有爭論,這說明分岐是確實存在的,但這種方式能確保我們進行真正的變革?!?/p>
Exchange小組走在最前面。小組推出了55頁的“E12手冊”,其中包括用戶在使用該產品時會遇到的一系列情景,例如,用戶如何保護電腦不受垃圾郵件侵擾等。這些都是設計人員利用營銷部門的客戶調研方法設計出來的。不能針對性地解決問題的功能在設計產品時就刪除了。
Exchange產品規劃總監和試點項目小組組長杰夫·雷斯勒說∶“情境設計能使我們調整產品的每一項功能。盡管我們覺得開發小組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做設計,但實際上是很靈活的。我們雙方都迫切地想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
直到2006年初產品進入市場之后,才能真正地衡量價值主張試點項目的影響。同時,公司營銷集團已經開始著手對表現不佳的現有產品進行翻新。他們把價值主張框架應用到視窗小企業服務器軟件中(這個軟件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曾遭到了抨擊),這使試點小組有信心降低了產品價格,并提供預裝服務選擇。結果銷售額像馬秀絲說的那樣∶“就像脫手的曲棍一樣向上竄升?!?/p>
現在,馬秀絲基本滿意這些短期的成就,而更大的一場戰役,即贏得全球57,000名員工的心,還遠遠沒有結束。她說∶“我們已經開始看到勝利的曙光,但是坦白地講,宣布大獲全勝還為時過早?!?/p>
作為亞洲最大的零售商,也是贏利能力最強的零售商之一,吉之島的市場和客戶調研水平,已經走在同行之前。深圳吉之島友誼百貨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井上博認為,周密的市場和客戶調研和正確的市場定位,是吉之島取得成功的關鍵。
吉之島在香港的母公司,設有專門的調研部門,在開設深圳合資公司之前,井上博帶領公司先進行了兩個階段的調查。第一階段,井上博開始了先期的市場和客戶調研,主要對深圳本地的GDP水平、消費群體、消費習慣和當地政策做了詳細調研。一年前,部門對營業場地――深圳中信廣場進行實地考察,其中包括對幾個固定時段的行人數量、公交車和私家車流量、周邊配套設施狀況、競爭對手進行分析。調研的結果令井上博興奮不已。盡管沃爾瑪和家樂福在此已捷足先登,但他們以追求“天天平價”為主要訴求,瞄準的是普通大眾消費群體,以西武為代表的商場,則服務于頂級消費者,而井上博從調查中發現,中高檔次的消費群體規模龐大,卻鮮有公司占領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井上博順勢將自己定位為中檔階層的消費者,并根據他們的需求調整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中高層的顧客和普通消費群體有所不同。井上博發現,他們在購買商品時,在追求價廉物美的基礎上,也重視商場購物的體驗,部分消費者還注重文化氛圍。為此,井上博在商場布局和商品供給上,頗下工夫。商場占據一層近兩萬平方米的面積,寬敞的走廊,高檔的裝修,日本商品占到三成以上,商場內設日本風味餐廳,弘揚日本文化,這些是集團經過調研之后所采取的避免同業之間同質競爭的重要手段。商場共有8個入口和出口,充分貫徹了井上博“開放式購物”理念、走差異化道路的策略。
井上博實施的顧客調查也獨具特色,分內外兩大部分。每年公司都會進行一次的場外調查帶有公關和市場推廣性質,主要了解吉之島在當地的知名度、顧客消費能力和購物習慣等。內部的調研,則以顧客心聲臺和員工反饋卡為主要形式。
井上博對獲取顧客意見時,采取的方式也頗有研究。他在多年的實踐中發現,如果不使用友好的方式,比如強行向顧客派發意見卡,往往會招致抵觸情緒,影響顧客反饋的效果和質量。因此商場在顯著位置,他設立了一個“顧客心聲站“,顧客憑自愿寫下自己的意見,這些卡片會直接送到總經理辦公室。同時,由于員工是接觸顧客的第一層面,大多顧客會直接向服務員發表意見和建議,員工意見卡就成為搜集這些一手資料的重要手段。總經理基于這些信息,必要時和中高管理層進行討論,然后再做出決定。
讓“上帝聲音”通暢無阻
美時集團創建于1977年。作為高檔辦公家具最知名的企業之一,美時集團依托強大而完善的顧客調查體系,保證了卓越的研發實力。美時集團總裁向宗偉認為,研發是家具企業的靈魂,美時作為行業領頭羊,必須保持研發方面的優勢,始終領先一步。
他認為,顧客調研并不局限于某種固定形式,應貫穿于組織的各個環節,保證和顧客之間暢通的溝通機制,然后將獲取的信息很好地加工處理,成為產品研發的基礎。為此,他建立了以顧客、經銷商、銷售專員、客戶服務部、產品開發部為主要環節,生產和市場部門共同參與的一個暢通的信息傳遞鏈。向宗偉介紹,產品開發主要包括全新產品開發和原有產品的改進,這兩者對顧客調研的依賴程度最大。因為一個新產品投入市場,必然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需要不斷調整。而且在不同階段,流行的款式和人們的喜好會有所改變,這時,企業必須首先了解顧客的需求,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改進。
向宗偉開展的顧客調研,基本程序如下:首先是特許商、銷售隊伍和售后服務部門搜集顧客的反饋意見,包括對產品的質量、款式、做工和材料的評價以及建議,及時通過電腦系統傳給產品開發部。公司每月將舉行一次銷售會議,參加人員包括銷售部、客戶服務部和產品開發部。會議負責將顧客調查的結果和客戶反饋意見進行詳細的討論和分析,在具體分析問題屬于哪個種類后,再轉交相關部門,并由產品開發部和客戶服務部進行跟蹤。
雖然向宗偉十分注重客戶的反饋,但他卻并不“盲從”客戶意見。他明白,客戶有時反饋的意見大多是直接和初步的東西,有些信息并不成熟,需要由廠家分析并加工處理,再采取相應措施。因此,美時更注重對行業前沿信息的把握能力,并將全球作為統一市場進行考量。
向宗偉舉例說,美時在10年前引入的斜角桌邊設計辦公桌,就是在做調查時,顧客反映桌邊的棱角容易使手臂疲勞。他針對這個情況,專門對國外市場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了當時國外流行的桌邊壓嘴設計,成為中國市場最早引入“人體工學”概念的先驅之一。公司符合人體工學的產品多年來暢銷市場,成為對手競相模仿的對象。另外,向宗偉引領潮流的“顧問式銷售”理念,和公司目前最暢銷的桌椅分件裝配等,都是他通過顧客調研后實行的得意之作。
專業分析“上帝之聲”
酒店行業的客戶調查,和其它行業有所區別。深圳威尼斯酒店總經理彼得?波密而介紹,包括威尼斯酒店在內的絕大多數的國際知名酒店,均是由酒店管理集團管理的,集團采取統一的顧客調研方法,而且常常由第三方專業機構來完成,以此取得更專業的建議。
彼得認為,專業的調查公司,擁有一整套完善的問卷自動統計和分析系統,自動化程度極高,而且高效高智能。從顧客的意見和建議中,可以及時了解各酒店在整體和細節、硬件和軟件方面的優勢和不足,確定改進的環節,規劃今后的發展方向。自動分析系統,則避免了人工干預帶來的主觀影響,為酒店的改進提供了客觀、科學的依據。
1.為用戶歸類,選擇典型的代表
調研的最初,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定調研對象。我們在調研的時候經常會說"向對的人問對的事情",這句話的意思是:調研不同的用戶群體獲得不一樣的需求。根據被調研對象的不同,可以將用戶分為不同的類型,企業系統常見使用者分為:高管、經理(組長)、操作人員。對于高管的訪談通??色@得對系統的宏觀期望與建設目標,對于經理的訪談可獲得管理方式上的目標與建議,對操作人員可獲得具體操作時的指導意見。
所以對于不同類型的被調研對象的話題中心與調研目標都是不相同的。管理層追求的是系統在人員與業務管理上的高效便捷,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錯,但這往往會為普通操作人員增加工作量影響工作效率,例如繁雜的審批流程。有時候雙方的需求可能會發生沖突,所以調研不同類型的用戶正是為了更深入地了解這背后錯綜復雜的關系,最大化去平衡各方的利益。
2.設定目標,使問題更聚焦
用戶調研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階段有著不同的使命。產品初期我們可以根據調研結果獲得不同的用戶需求為系統建設提供依據,產品上線之后我們可以收集用戶的反饋改進功能的業務流程或用戶體驗。無論你是想獲得用戶的觀點和行為、驗證假設或者是量化結果,都必須在進行調研之前明確本次調研的目標是什么,任何無意義的漫談或問卷調查都是低效且具有干擾性的。
很多人一開始就習慣問用戶"你想要什么功能?”、"你認為這個系統怎么樣?”這樣類似的問題,殊不知這就是把客戶往錯誤方向帶的開始。永遠不要讓客戶告訴你系統怎么做,正確的做法是通過用戶對業務的描述以及使用的習慣對系統進行架構或改進,所以調研的過程中必須設立達成的目標,再圍繞這個目標進行展開。
3.明確調研的形式
用戶調研有非常多的方法,常見的有:眼動實驗、可用性測試、用戶訪談、A/B測試、問卷調查、焦點小組、參與式設計等。每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我們在產品的不同時期選擇適當的方法,這里適當的意思是指適合產品規模、同時也適合公司規模的,例如很多中小型公司根本沒有必要使用眼動實驗或進行可用性測試。根據我的經驗以下幾種方式是比較通用并且能取得良好效果的:
用戶訪談
用戶訪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訪談中可以與用戶進行更長時間、更深入的交流。較容易獲得用戶真實的想法以及潛在因素等,通常用于解決特定的問題。有了清晰的目標之后調研者提出的問題也需要經過仔細的推敲與打磨,在文章下一部分會重點講問題的組合方式。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是大家普遍比較熟悉的調研方法。問卷調查的優勢在于調查面廣、能夠獲得更多人的反饋以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缺點是不夠深入,并且問卷在設計上很大程度會左右用戶的回答。所以設計一份合理的問卷直接決定了這次調研的質量。一份優秀的問卷需要主要兩個方面:篇幅與問題類型。通常問卷不適合超過15分鐘,并且設置的題目應盡量具體不空洞。在問題設置上也要盡量避免使用封閉式的問題(提供多個選項,與選擇題相似),因為這類問題很容易誘導被調研者,從而產生不準確的結論。另外使用半封閉與開放式問題的好處在于這類問題能讓被調研者產生更多的思考,獲得更準確的信息。
情景調查(實地考察)
在一些比較傳統的書籍中也叫"現場觀摩",到了現在更多的是進行場景上的重現。說直白一點就是創造用戶平時使用產品的場景,看用戶在熟悉的環境下如何進行操作,在b端產品中通常就是進行上門實地考察。這種做法能夠讓產品人員對需求與業務流程建立更直觀的認識并且更容易獲得一些被忽略的細節。在觀摩的過程中需要多思考,努力總結出整個任務的步驟、找到脈絡。
(from tencent ued)
4.安排問題的順序
在使用問卷調查或訪談時,各個問題的順序應該根據業務邏輯順序組織。想要高效地在訪談中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可以使用"問題組"的方法,循序漸進得切入被訪談者的真實想法。具體來說可以使用金字塔結構、漏斗結構和菱形結構來組織問題組。
金字塔結構
采用金字塔結構構成問題組,是一種歸納的過程。使用這種形式時,調研者會提出非常具體的問題,通常是以封閉式的問題(提供多個選項,與選擇題相似)開始,然后使用半開放式的問題,并且鼓勵被調研者用更通用的回答來對問題進行拓展。如果你認為被調研者還不在狀態需要對這個話題進行預熱時,就應該采用金字塔結構。當你想結束問題時,同樣也可以使用金字塔結構組織問題的順序。
漏斗結構
漏斗結構實際上是一個演繹過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把問題逐步聚焦。它通常以通用,開放式的問題開始,然后用封閉式的問題縮小可能的回答。漏斗結構能夠為開場提供一種容易且輕松的途徑,當被調研者對這個話題有情緒波動時就要適當控制使用問題的順序并根據被調研者的回答決定問題的深入程度。
菱形結構
菱形結構實際上就是上面兩種結構的組合,這種方式通常以一個非常明確的問題開始然后過渡到通用型問題,最后再根據一個結論進行深入。調研者首先會提出一些簡單的,封閉式的問題,為調研做鋪墊。隨著問題的逐步展開,向被調研者提出明顯沒有"通用"答案的問題。然后根據回答,調研者再次限制區域深入某一個問題以得到明確的答復,這樣就完成了一組完整的問題。
5.要研究用戶的行為,更要研究用戶的想法
調研結果分析,這是調研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如果把用戶需求比作一條污水河,那么我們通過調研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東西,即"看得見的需求"。通常是一些困擾用戶的問題、用戶自己能設想到的功能等。但河流中的污水總是源源不斷的,我們必須想辦法找到源頭,即獲得"未意識到的需求"以及"看不見的需求"。
關鍵詞:傳統調研;網絡調研;調查問卷;非語言符號;多媒體技術
中圖分類號:J504文獻標識碼:A
1 序言
隨著全球交流的日益頻繁,文化因素滲透到了各個領域,并影響到一個產品或系統的存在形式。全球化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一方面,跨國企業希望將他們的產品和服務銷售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這些跨國企業又不得不針對世界各地的文化差異采取適當的措施,以讓它們的產品或服務更能應對這些因文化差異(或生活方式差異)所造成的需求方面的質的差異。只有通過市場調研的方式,才能分析出針對差異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改變。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調研相對變得效率低而且花費大,由此在線網絡調研方式產生了,以滿足快速、準確以及高精度市場調研的需求。技術相對而言比較先進的在線網絡調研已經在全球市場調研中處于支配的地位。不論行業、區域經濟或者地緣政治的界限,世界上的各大組織通過在線網絡調研收集數據了解市場趨勢。在歐美國家,2008網絡調研的收入接近40億美元,網絡調研已經占據30%的市場占有率。78%的市場研究公司已經開始網絡調研的項目。其中81%的市場研究公司已經使用第三方技術平臺支持調研業務的運作。GMI在華地區總經理潘爭先生表示:“網絡調研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全球趨勢?!保?]
符號是負載和傳遞信息的中介,是認識事物的一種簡化手段,表現為有意義的代碼和代碼系統。當然,符號這一概念的外延相當廣泛,設計中的符號作為一種非語言符號,與語言符號有許多共性,使得語意學對設計也有實際的指導作用。通常來說,可以把設計的元素和基本手段看作符號,通過對這些元素的加工與整合,實現傳情達意的目的。
多媒體技術運用于網絡調研可以實現高交互性的用戶體驗。2002年,以提高用戶體驗為目的,Macromedia公司(現為Adobe)提出“富網絡應用程序(RIA, 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的概念,這種基于Web形式并以C/S為架構的應用程序,同時結合了傳統應用程序的反應快、交互性強的優點以及Web應用程序的傳播廣泛的特性,簡化并改進了傳統應用程序的用戶交互性。近期Adobe公司更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提出了Adobe AIRTM這種跨平臺的桌面式富網絡應用程序。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下,將非語言符號的跨越交流障礙的優勢與新興信息技術的跨越時空的優勢結合起來,以探討一套為設計而進行的用戶研究方法。這是對現有的用戶研究方法的發展和完善。
2 網絡用戶調研的概念及發展
計算機網絡特別是互聯網的到來不僅改變了人們購物、學習和交流的方式,而且使企業的運作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計算機網絡影響了企業與企業(B2B)、企業與消費者(B2C)之間的交易方式。它們幾乎影響了全世界的各種商業,營銷調研也不例外。在“Online Marketing Research”一書中,Grossnickel &Raskin寫道:“網絡的到來導致了調研的革命。網絡技術大大降低了開展多種調研的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進行較復雜的、嚴格的調研設計的難度?!保?]
2.1 在線網絡用戶調研定義
在線網絡調研,泛指利用互聯網手段所進行的各種以市場調研為目的的活動,如收集市場信息、了解競爭的情報、調查顧客對產品/服務的意見等。對于在線網絡調研的定義,總得來說既是基于計算機網絡的調研方式。在Alvin C. Burns與Ronald F. Bush寫的“Marketing Research: Online Research Applications”一書中將網絡用戶調研定義為:
使用互聯網等計算機網絡,幫助實現營銷調研的任一階段,包括發現問題、調研設計、資料收集、分析以及報告寫作和分發。[3]
2.2 網絡用戶調研的優勢
與傳統的市場調研相比,網絡用戶調研具有以下的優勢:
(1)高真實性,高質量。
調研最基礎的問題就是如何鑒別出調查數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無論調研問卷以及分析方法如何得完善,如果脫離了高質量的數據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說確定真實樣本庫(Panel)是最根本的。[4]通過問卷的隱含問題設計是對調研者狀態的確定,通過ip、cookie、MACaddress等技術手段保證參與調研的單一性。在線調研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避免了人為造假、人為錯誤等非抽樣誤差。
(2)快速。
在線調查系統省掉了傳統調查中很多必不可少的環節,如問卷的印刷與運輸、訪員的招募與培訓、問卷的回收、錄入等等,可以大大縮短調研周期。一個需要幾周甚至幾個月的傳統調查,換成采用在線調查,往往只需要幾天甚至十幾個小時就能夠完成。
(3)高效率
利用在線調查系統,省卻了問卷的印刷與運輸、訪員的招募與培訓、問卷的回收、錄入等等眾多人為環節,全部過程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調查完成后,在線調研系統可以自動生成餅圖、柱狀圖等分析圖形,為進行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做好了準備,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相對較低的成本。
(5)在線調查范圍廣,借助于網絡的跨地域性,可以方便的進行多城市、甚至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調查。
(6)能否接觸到合適的被訪問者的問題。
傳統的入戶調查、街頭攔問、電話調查等由于接觸形式的問題,合適的被訪問者拒答率很高,尤其是高端人群,用傳統方式往往難以接觸到。而網絡調查由于能夠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等,往往能夠比傳統調查的方式更輕松地接觸到高端的人群,比如高收入人群、專業技術人員、高級管理人員等。
2.3 用戶調研的流程
用戶調研的流程包含以下11個步驟:確定調研的必要性,定義問題,確立調研的目標,確定調研設計方案,確定信息的類型和來源,確定收集資料的方法,設計資料收集表格,確定抽樣方案和樣本容量,收集資料,分析資料,撰寫最終調研報告并演示。[3]網絡調研基于上述的基本步驟,并結合網絡的特點簡單的來說分為以下三個步驟:在線數據采集、分析數據、得出結果。
3 在線網絡用戶調研的發展創新
3.1 用戶調研界面設計創新――基于非語言符號跨文化用戶調研
3.1.1 跨文化背景下的非語言符號運用
非語言符號是相對語言符號而言的。即除相關語言、文字等符號之外的一切信息符號綜合。每一個物質對象,但它在交際傳達過程中,“達到了傳達關于客觀世界或交際傳達過程的任何一方的感情的、美感的、意志的等等內在體驗這個目的”是,它就成為一個符號。符號是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記號代碼。其意義在于自身承載了抽象的內容,是一種信息傳達的媒介。
非語言符號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如下圖所示,包括視、聽、觸、味、嗅五個方面(如圖3.1所示):
圖3.1非語言符號的內容以及形式
隨著世界市場的全球化,文化給設計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文化差異實質上表現出來的是用戶群體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審美取向的差異,優秀的設計要能夠滿足這些差異。在跨文化背景下,跨國企業在開發產品時,開始注意到地域性的文化差異,以及這種差異所產生的特定需求。近年來,很多跨國企業在推出面向新產品(Globalize)的時候,都會針對各地做出細節上的調整(Localize),如各大汽車公司推出新車型都會考慮文化差異的影響。非語言符號具有直觀性、超越語言障礙、超越時空、接受范圍廣以及具有更強的表達力等優勢,通過非語言符號,我們可以跨越語言障礙進行調查研究,直觀地理解用戶的偏好、生活環境、社會階層等,從而定義用戶需求。
3.1.2 網絡用戶調研中非語言符號設計
這一部分將是非語言符號網絡調研工具設計的重點,因為如果調研工具的使用對象是使用不用語言、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那么非語言符號所傳達的信息將非常重要。也就是說調查軟件所需要傳達的信息,基本上都是通過非語言符號來傳達的,那么非語言符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中傳達信息的準確性,將直接關系到調查的成功與否。
1.可識別性
非語言符號是界面設計中最重要、最生動的部分。非語言符號不同于一般的圖形,它必須具備強烈的視覺識別功能。在非語言符號網絡調研軟件的設計中,符號的形式美將不是最關鍵的,能不能輕易而又準確的被不同文化背景、語言環境的使用者識別才是第一目標。
在使用一些已有形象時,應當注意在界面設計中圖標一旦變成范例,就不可動搖。所以在設計中不要輕易改變,因為這樣會冒著部分用戶無法理解的風險。
過分簡潔的非語言符號也會導致無法理解。即使用戶曾經有接觸過,但時間一長,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如果非語言符號中不具備喚起記憶的要素,要想通過表面形象去猜測符號本身的意思是比較困難的。
2.隱喻性
有隱喻內容的非語言符號比語言在跨文化交流及克服語言障礙上的表現更好。在界面設計中成功構建隱喻關系的第一步是準確了解用戶的需要,由此建立相應的功能模塊。接下來就是針對這些模塊來尋找現實世界中的隱喻對象。
隱喻設計的首要原則是選擇合適的隱喻對象。[5]如文件夾,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使用文件夾存儲紙片,在界面設計中我們仍然使用文件夾這一非語言符號作為系統文件的代號。用戶在初次使用時就會在外形上產生認同感,在具體的使用中也會覺得順利成章。
其次在跨文化的背景下,需要考慮隱喻對象的通用識別性。如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隱喻產生不同的理解,那將造成調查結果的錯誤。一個E-mail的符號,最好不過的隱喻對象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郵箱,盡管各國的郵箱在外形上不盡相同,但郵箱的功能都是一樣的,絲毫不影響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對它的理解。
最后就是要避免完全隱喻,所謂完全隱喻就是指過于強調隱喻對象與符號之間的一一對應。過分追求隱喻只會打亂整個界面設計的隱喻體系。
3.一致性
一致性包括同一軟件中的圖標形式與設計感覺的一致性和同一圖標在軟件的不同頁面的具體變化的一致性。[6]風格一致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減少用戶的記憶量,并且能迅速積累操作經驗。
首先是同一軟件中的圖標應該風格統一,讓人能一眼將他們從其他不同軟件的圖標中區別出來,這種統一不光表現在形式上,更表現在色彩、質感等視覺語言上。
同一圖標要根據具體的應用環境,設計出不同的尺寸以及色深度的圖標家族成員,以適應不同的使用環境。
3.2 用戶調研交互設計創新――基于富網絡應用程序(RIA)的用戶調研
3.2.1 富網絡應用程序(RIA)簡介
富網絡應用程序是一種基于Web形式并以C/S為架構的應用程序,同時結合了傳統應用程序的反應快、交互性強的優點以及Web應用程序的傳播廣泛的特性。 [7]可以說RIA簡化并改進了傳統應用程序的用戶交互性。圖3.2顯示了富網絡應用程序的產生。
圖3.2富網絡應用程序的產生
3.2.2 基于富網絡應用程序的用戶調研系統設計
富網絡應用程序給我們設計者帶來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技術,它使得設計師可以放開設計思路,側重于交互設計與信息的表達,關注于用戶體驗。而富網絡應用程序產生的初衷也是為了更友好的用戶體驗。
基于富網絡應用程序的用戶調研系統如圖3.3所示,設計師可以配合程序員使用Flash或者Flex開發。生成的 swf文件上傳至網上后,通過網絡這種媒介傳播。[8]在客戶端,用戶使用Flash Player運行應用程序,使用鼠標、鍵盤、麥克風等輸入設備與應用程序發生交互。
圖3.3基于富網絡應用程序的用戶調研系統
3.2.3 基于富網絡應用程序的交互與反饋設計
傳統的網絡應用程序和桌面式應用程序的一大用戶體驗區別是拖拽以及相應時間。由于受到網絡的限制,網絡應用程序往往需要和服務器端交換數據,并對用戶的操作進行響應,正是這個原因大大降低了用戶體驗。而富網絡用程序由于把交互程序設計做在了客戶端,不僅可以實現“拖拽”操作,更可以極大地縮小響應時間。如圖3.4所示,是GMI公司的調研實例,其中用戶可以使用拖拽操作,對于汽車適宜人群進行調研。圖3.5是Mind Canvas公司的調研實例,用戶使用貼便條紙的方法對于網頁設計的布局等方面進行抽象的調研。這種調研方式對于過去的網絡調研是很難實現的。
圖3.4 GMI公司調研實例
圖3.5 Mind Canvas公司調研實例
1.交互
設計師對于用戶的想法和對系統的期待有自己的理解,當然這些理解是基于對用戶任務需求、用戶的背景、經驗和能力,以及對人腦信息處理機構的特點和限制等考察的基礎之上的。
設計師將設計目標,結合自己的技術與經驗,將構思轉化為界面形式,給用戶一種誘導,用戶通過自己的經驗與需求,以聯想的方式與設計師的界面進行交互。[9]當這種交互達到一致或者某種程度上的吻合時,那么這種形式的界面就滿足了用戶的需求,是好的設計,當這種交互不一致時,就達不到用戶的滿意,甚至是誤導用戶的行為。
2.反饋
正確及時的反饋信息是用戶進行順利操作的基礎。好的反饋能使用戶對于自己現在正在做什么、做得怎樣等有更好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做出判斷。
一般來說如果反饋的信息如果不是特別重要的話,就不要打斷用戶的操作。反饋的信息應該是積極的用戶易于接受的語言。反饋的目的在于幫助用戶,而不是漠視和斥責。如果用戶無法理解或對反饋信息產生反感,那么反饋是無用的、對用戶沒有幫助的。
3.2.4 針對調研系統的軟件設計
一個設計完善的在線調研系統可以有效地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下面是設計過程中的幾點建議:
1.通過限制一個特定IP地址可以參與特定網絡調研的次數,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復參與調研的情況。
2.要求用戶輸入e-mail地址也可以防止重復調研的情況。
3.通過對調研時間的紀錄可以對調研者的參與質量做一定的評價,越是快的速度質量越是低,從限定一定的范圍保證數據質量。
4.通過設計某些沖突問題插入在調研過程中,考察調研者回答時是否有經過考慮。 [10]
5.一段時間后,重新對10%的被調研者進行再次調研,比對回答的結果。
具體的設計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則,畢竟每個調研設計需要更具特定的情況,但是目標是一樣的:就是得到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結果。
4 總結
當前社會,消費者對于個人信息保護意識不斷加強,消費者生活習慣不斷變化,生活快節奏。傳統的調研方式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在調查樣本取得和調查數據質量的提高等方面受到越來越大的影響和制約。另一方面,互聯網逐漸成為大眾獲得信息、進行溝通的重要媒體和渠道,上網人群飛速發展,利用互聯網采集數據,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這種形勢下,市場調研公司不斷涌現。從國際性公司和本土公司的標準劃分比較來看,國際性公司實力雄厚但是對于跨文化的理解還是有所欠缺,從而導致一定程度的失敗。從這點來說他們需要通過對于界面、非語言符號設計改善調研。而本土的公司對本土文化理解較深,則可以考慮應用較先進的RIA技術開發自己的調研工具,增強交互設計,改善用戶體驗,得到高質量的數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從而和國際接軌。
參考文獻:
[1]TOM科技, GMI最新網絡調研全球趨勢[OB/AB]./ , 2006-7-19 .
[2]Grossnickle, J.& Raskin, O. (2001). Online Marketing Research; Knowing Your Customer Using the Net[M]. New York: McGraw Hill, Inc., p.xix.
[3]營銷調:網絡調研的應用, Alvin C. Burns/ Ronald Bush[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7.
[4]Frost & Sullivan, Panel Integrity, A White Paper by Frost & Sullivan, November,2007。
[5]魯曉波.數字圖形界面藝術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6]Ben Shneiderman/ Catherine Plaisant.用戶界面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
[7]What is an RIA (Home/Developer Connection) [OB/AB]./devnet /projects/ria/.
[8]顏金沙.Flash ActionScript 2.0與RIA應用程序開發[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