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5:46:44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教育敘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虛擬仿真實驗概述
目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因實驗儀器價格昂貴、制作復雜、構造精密所限,學生不能真實參與到理解實驗思想理念、練習調整實驗儀器、熟悉儀器性能構造的實踐中去,而虛擬仿真實驗則可以代替實際實驗,提供全開放性、高綜合性的平臺和提供相關的實驗實時數據供學生計算分析。虛擬仿真實驗運用多媒體課件開發工具,通過計算機操作系統演示實驗過程中的圖形、圖像、文字、數據等,它具有快捷、易學、簡單、直觀等優點,能使老師根據教學計劃制作實驗課件,模擬實驗情境,展現教學意圖,有效提升物理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并幫助教師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模式。虛擬仿真實驗改善傳統物理實驗教學的原因如下:其一是虛擬仿真實驗真實展現了物理實驗的環節和過程,構建了活靈活現的實驗畫面;其二是虛擬仿真實驗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到物理實驗課程中,激發了其學習物理實驗的熱情和興趣,使其在實驗課程中發現理論知識的問題并及時糾正調整;其三是虛擬仿真實驗能創新性的整合學生的理論知識,使其知識模塊結構化、系統化,“溫故而知新”,在知識的不斷學習和理解中,動態的掌握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其四是虛擬仿真實驗能在物理實驗課程中營造真實性、直觀性、開放性的實驗環境,使學生通過虛擬網絡下的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模擬實驗、觀察實驗、歸納總結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實驗規律、探究實驗問題、優化實驗意識的學習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與此同時,虛擬仿真實驗仍然存在著缺陷,其不可否認的提升了教學效率和避免了實驗誤差,但因為其模擬性、理想化的操作缺少了實際實驗的可操作性和真實感,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二、虛擬仿真實驗的教學應用
1.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探究電路短路問題
電路短路問題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虛擬仿真實驗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增強了學生對于短路問題的理解和認識,保障解決變式問題和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下為實驗環節演示:
實驗環節1:觀察電源短路現象
第一步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提供的電源、電表、開關、保險絲等組件,使用鼠標拖動組成一個短路電路;第二步將電源兩極直接與開關兩端相連并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三步連接電流表(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通過實驗演示,第二步中會出現“干電池短路”的警告語,第三步則會出現電流表超出最大值的現象。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體驗電源短路并了解電源短路會造成極大電流出現并燒毀電源、引發火災的事故。
實驗環節2:電源短路后的保護措施
第一步在已短路的電路(連接電流表)中串聯保險絲并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得出結論,即保險絲斷裂,電流表數值歸零。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認識串聯保險絲是防止電源短路的措施之一,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展示閘刀開關、空氣開關等防止短路的組件。
實驗環節3:認識用電器短路現象
第一步組建串聯電源與燈泡和并聯電源與燈泡的電路,先打開串聯開關,后打開并聯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觀察實驗現象,即串聯開關打開后兩只燈泡均發光,打開并聯開關后一只燈泡熄滅,另一只亮度增強;第三步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一只燈泡熄滅了而另一只卻變亮了?”、“熄滅的燈泡被燒毀了嗎?”“這種操作是否安全?”等問題并鼓勵思考。這一環節的虛擬實驗使學生認識用電器串聯時,若其中某一用電器短路,則整體電路電流增大、可能燒毀其他用電器或者其他用電器使用不正常。
實驗環節4:并聯電路的短路現象
第一步組件兩組并聯電源與燈泡的電路,打開開關,(提問學生“將會出現什么現象?”)觀察現象;第二步觀察現象并得出結論,即并聯電路中,若其中某一用電器短路,則其他用電器都不正常工作同時燒毀保險絲。這一虛擬實驗可以使學生發散到多個用電器并聯短路時的結論,即并聯電路短路情況下所有用電器均不工作;家用電器一般并聯使用并安裝保險絲,同時需要合理避免電器短路。
2.利用虛擬仿真實驗探究閉合電路中的歐姆定律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基本定律之一,是拓展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虛擬仿真實驗通過虛擬電學工具箱,設計閉合電路中歐姆定律的推導演示環節如下:
實驗環節1:推導前的猜想與假設
第一步利用虛擬仿真實驗中的虛擬電學工具箱,演示出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亮度現象;第二步演示出相同電壓不同電阻下小燈泡的亮度現象;第三步提問如“電流的變化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電壓不變,電阻增大,電流有什么變化”等并給出結論,即電阻相同,電壓增大的情況下電流變大;電壓相同,電阻增大的情況下電流變小。
實驗環節2:探究電阻相同情況下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保持電阻不變,通過改變電池個數增大電壓值,觀察電流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得出結論和規律。即:在電阻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流隨著電壓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始終保持電壓和電流的比值不變,得出R=U/I的結論公式。
實驗環節3:探究電壓相同情況下電流與電阻的關系
保持電壓不變,通過改變電阻的個數增大電阻值,觀察電流的變化情況并記錄,得出結論和規律。即:在電壓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流隨著隨著電阻的增大而減小并且始終保持電阻和電流的乘積不變,得出U=IR的結論公式。
三、 小結
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彼栽诔踔形锢韺嶒灲虒W中,可以結合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模式和傳統實驗,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通過實驗環節的展示,使學生形成模塊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將虛擬仿真實驗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實驗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戶永清:在實驗教學中引入虛擬實驗技術的研究[J],達縣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年02期
[2]賀曉華;李強:虛擬實驗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淺析[J],職業教育研究,2007年09期
關鍵詞:無響應問題;無響應誤差;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208-02
一、引言
抽樣調查是統計學課程中的重要內容,而無響應(Nonresponse)問題是抽樣調查中的重要問題?!盁o響應”也稱為“無回答”。概括地說,無響應是指在抽樣調查中無法從所有的樣本單位及問卷中的所有項目獲得有效數據。無響應可具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單位無響應”,一種是“項目無響應”。單位無響應是指被調查單位沒有接受調查;而項目無響應是指被調查單位雖然接受了調查,但對調查中的某些項目沒有給出有效的回答。在我國使用的經濟管理類統計學教材(包括引入的國外教材)中,基本上都沒有涉及這方面的內容,個別討論到的,也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但是,“無響應”在實際的抽樣調查中是經常碰到的問題。如果學生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而直接使用帶有“無響應”問題的調查問卷,后果將很嚴重。筆者認為,經濟管理類統計學教材中亟需增加無響應的后果及其處理方法方面的內容。
二、無響應的后果
1.無響應從兩方面影響推斷結果。在抽樣調查中,無響應問題會從如下兩個方面影響推斷結果。一方面,由于部分調查單位或調查項目無響應,使得樣本容量減少,從而使估計量的方差變大。這種后果相對來說是較容易處理的,比如,可以用補充樣本、事先估計回答率并由此相應增加調查單位數量等方法來處理。另一方面,無響應的樣本單位與回答的樣本單位如果在所調查的項目上存在顯著差異,則會使得依據回答樣本單位的數據所作的統計推斷存在偏差,即無響應偏差,這是一種系統偏差。這種后果的處理比第一種復雜得多,但由于它對調查結論的影響很大,我們不能不重視這一問題的研究。事實上,在實際調查中,在回答的樣本單位與無回答的樣本單位(尤其是拒絕回答的樣本單位)之間往往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比如,在對私營企業的依法納稅情況的抽樣調查中,回答的樣本單位比無回答的樣本單位(如上所述,含有拒絕回答和提供不合乎要求的回答等單位)通常有較少的偷稅漏稅行為。
2.對無響應誤差的分析。在分析無響應誤差的影響問題時,不同統計學家持有不同的觀點。兩種通常的觀點分別被稱為無響應的“確定論”和“隨機論”。如果記第i個總體單位的回答概率為pi,則“確定論”認為,總體所有單位有pi=0或pi=1,就是說,總體的N個單位含有兩類單位,一類是如果被抽中則肯定回答的單位(N1個),另一類則是如果被抽到肯定不回答的單位(N0個,N=N1+N0)。而“隨機論”則認為對所有的總體單位有0≤pi≤1,各pi可能取各種不同數值,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pi被視為條件概率,即它的大小取決于調查時的環境。無論是從哪種觀點出發,我們都可看到,無響應偏差的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一個是回答率;另一個是回答單位與無響應單位在Y變量值之間的差異(這里,Y變量是指對調查中具體分析的指標的測度)。而兩種觀點的差別則體現在對形成回答率的機制的不同看法。
3.關于可接受的回答率問題。如上所述,較低的回答率將會破壞樣本的代表性,從而產生較大的無回答偏差。那么,什么樣的回答率是可以接受的呢?這一問題目前尚沒有一個明確的、公認的結論??瓶藗惡筒黪U姆(A.Birnbaum)等人認為對一般調查而言,回答率應在90%甚至95%以上。美國廣告研究基金會則建議郵寄調查的回答率應80%以上。我國學者盧淑華也持這種看法。愛爾達斯(Erdos)則認為一個可靠的郵寄調查應有50%以上的回答率,或能用某種方法證實不回答者與回答者是相似的。萊斯勒(J.T.Lessler)認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不應是絕對的,而應考慮多方面因素。她指出應結合如下因素來討論:(1)調查前對回答率的期望值,它取決于調查的內容、總體與數據收集方式;(2)提高回答率的成本;(3)是否對無回答采用補救方法以及采用何種方法。(4)調查內容及其結論的重要性。
應該指出的是,在調查報告或研究結果中說明回答率是一項良好的調查研究應有的內容。
三、無響應問題的處理方法
為了盡量減少無響應誤差的影響,統計學家們提出了許多的處理方法。這些處理方法可以歸納成兩類,一類是在進行統計分析之前的處理,即在調查階段的處理,一類是在統計分析中進行的處理,即調查完成之后的處理。
1.分析前的處理。分析前的處理方法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回答率。主要方法包括:(1)認真選聘、培訓、督導調查員。(2)對被調查者進行適當激勵。(3)由有名望的機構出面組織調查。(4)多次訪問。(5)改進調查方法。如,科學地設計調查項目與問卷外觀,以使被調查者能較輕松地回答問題;調查前先與被調查者聯系;仔細分析不同受訪者最可能在家的時間;等等。(6)在無響應的樣本單位中再次抽樣。(7)使用隨機化回答技術。如果引起無響應的主要原因是問卷或某些項目為敏感性問題(如隱性收入、偷稅漏稅、吸毒等),則可用使用隨機化回答技術來進行調查。這種調查技術通過設置巧妙的“隨機化裝置”,使得被調查者可以說出實情而調查者并不會知道他的回答的真正含義。但調查者可以由整個樣本的回答獲得某類人數所占比重或某敏感性指標的均值等的估計值。
2.分析中的處理。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未能采用上文所述的分析前的處理方法,或者雖已采用但仍未能達至足夠高的回答率,我們就需要采取事后的補救措施。各國統計學家已為此而提出了許多方法。(1)波利茲-西蒙斯(Politz-Simmons)方法。這種方法是預先在調查時詢問回答者在K個類似的期間里他有多少期間可以被找到,然后在分析時用他可被找到的期間數對其Y變量值(Y為所研究的指標的測度)作“倒數加權”。例如,對于在調查的前5天中在相同時間內呆在家里并可以接受調查的天數分別為0、1、2、3、4和5的回答者,分別用6/1、6/2、6/3、6/4、6/5、6/6作為其Y變量值的權數(分母是前5天可接受調查的天數加1,即加上調查的當天)。這種方法的隱含假設是在家天數越少者,其Y變量值越接近不在家者。(2)時間趨勢法。這種方法通過考察連續各批回答者(如郵寄調查中按時間先后對回件分批)的答案,分析其中的趨勢,然后將此趨勢延伸,以此推測出無響應者的答案。比如,如果各批回答者的收入呈上升趨勢,則推測無響應者的收入是最高的。(3)分組加權估計。這種方法要求按某些輔助信息將總體單位分成若干組,使組內各單位的Y變量值盡可能相近。在抽樣調查之后,若出現無響應問題,則按各組的單位數占總體單位數的比例進行加權調整。我們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說明,設總體分成兩組,第一、二組單位數分別占總體單位數的30%與70%。假設抽樣調查的結果如下表。
如果不作加權調整,則對總體的Y變量均值的估計為:
(3230×300+2110×500)/800=2530
但考慮到第2組的不回答率遠高于第一組,為減少無響應偏差,使用分組加權估計,則總體的Y變量均值的估計調整為:3230×30%+2110×70%=2446。(4)替代方法。概括地說,替代方法是用“精心選擇”的回答單位的數據或者用按輔助信息推測的數據來“替代”無響應單位數據的方式來處理無響應問題。而具體的替代方法則多種多樣。
――均值替代法。指將總體分組,用組內回答單位的樣本均值替代無響應單位的值。這種方式實質上與“分組加權估計”方法非常類似。
――完全匹配替代法。使用某些外部來源的記錄來替代無響應單位或無響應項目的數據。如從工商、稅務、海關等管理部門取得無響應的被調查企業的注冊資本、所得稅、出口貨物情況等來作替代值。
――最后回答者替代法。以最后一批回答者的答案替代無響應者的答案。比如,在郵寄調查中,以幾次追蹤后最后寄回問卷者來代表未回件者。
――演繹估計法。如果所研究的Y變量與另一變量X存在已知的函數關系,即Y=F(X),且可了解到X的值,則可用此方法得出Y的缺失值。
――回歸替代法。如果所研究的Y變量與另外一些變量存在高度的相關關系,則可建立一個回歸模型,并利用回答數據對模型參數進行估計。然后利用估計的回歸方程預測Y的缺失值。
――“熱層”(Hot-deck)方法。通常用于項目無響應。一般做法是對調查中的項目缺失值用同一調查中具有類似背景的回答者的數值來替代。
――最近距離替代法。通常用于項目無響應。這種方法要選擇一些輔助變量及一種距離測度。它按照輔助變量距離最近的原則選擇替代者。有人認為“熱層”方法采用的是非數值分類的方式,而最近距離替代法采用的是數值分類方式,因而后者是前者的修正。
幾十年來,統計學家們針對無響應問題提出了許多的處理方法,本文難以一一介紹。統計學教材應按照所針對的學生層次、教學時間等來選擇介紹適當的方法。
參考文獻:
[1]金勇進.缺失數據的加權調整[J].數理統計與管理,2001,20(5):61-64.
[2][美]Judith T.Lessler & William D.Kalsbeek.調查中的非抽樣誤差[M].金勇進,主譯.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
教學和科研是教育研究,主要是針對未來的探索,教學和科研是不完全一樣的東西,教學和科研是教育科研的縮寫,它是從教育教學和研究的問題,最后返回解決問題的這個水平。從教材和方法,為教學和科研的教學和研究,所以新的教學方法,新思路迅速推廣。學校組織聽課,評課活動往往是按照帶班,講座,評課開展研究活動的監管要求。小研究是一個老師在很短的時間與他們的教育,在實踐中遇到的教學問題為主題,由老師或少數個人合作,利用科學的方法探索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教學和科研活動,在探索的過程中,這是研究的基礎上,一起研究和學習的全過程有了新的認識。只要我們在實踐中,面臨的實際問題,開展真正的研究,不斷學習,在學習掌握相關信息,您可以得到真正的發展。作為一個初中物理老師,應該在學習,在探索中前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教學,進步。為了更好地從事教學和科研活動。
二、初中物理教師如何投身于教科研
物理老師的教育和科研應該學習的教室。實驗室任課教師,教學的主陣地。班,講座和觀測,評估和其他教室發生,是教育科研最關心的問題是教育和科研關注的話題!教育科研應該學習材料。甚至有些老師教學的重點,難點是無法掌握手中如何不關心教學?示范,實驗組教師備課教學的區別你在哪里,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應注重什么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教育和科研的研究工作。招聘設計,布局和標記,尤其是在錯誤的工作,并仔細教后反思,為什么學生普遍錯誤,它提供了一個真正的教育和科研數據。教育科研應該學習的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也是我們研究的課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是開展各種研究目的。初中物理課的學習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學科的主題,關鍵是要捕捉的信息是好教師,好思考,善于總結。教育和科學研究,是我們的做法,背后充滿凝重教育實踐的思想,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有敏銳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由于教育和研究方面到底呢?不管是什么做的教學和研究,研究學生,我認為,無論什么樣的教師應熟悉與研究的研究很少,所以你可以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在一個有序的規范運作。
三、教師參與小課題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師教育研究是應用研究,教育問題的一個基本的理論知識發現兩個教育基礎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產生實際利益。
首先,發現問題。發現的問題是教學問題的前提下,可以發現小問題研究課題。問題可以來自學生,來自同齡人,當然,也可以來自自己。教師有意識的問題,這是研究的前提下。事實上,教高中物理教師教育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貧困學生,一節課堂教學結構設計類的話題解釋轉換,學生不專心工作布局的經驗等。物理實驗只能提出的問題很多,物理理論來自實驗,實驗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次,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發現的問題,我們必須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最關鍵的是,你不會發現問題,教師應該多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別人的經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好辦法,找到進程,但也是一個小的研究最關鍵的一步。從經驗中學習的方法很多,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在網上找到相關的信息,學生的實際問題,收集數據,然后通過分析和綜合,找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三,實證研究結果的書面材料或文件。把自己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形式,它可以是小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等,目的是形成典型經驗。它是從實踐的過程中的理論??偨Y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
【關鍵詞】職高 物理教學 整體推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94-01
前言:在國家重視教育事業的前提下,職高院校得到較大程度上的發展,導致各大職高院校實施擴招政策。在此背景下,職高院校降低招生標準,致使學生間的差距逐漸增加,使得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參差不齊?;A好的學生能主動學習物理,且取得較好成績,而基礎差的學生難以深入理解物理理論,從而降低物理學習興趣。在高職物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整體推進學生物理成績成為高職物理老師研究的重點。
一、職高物理學習困難的原因分析
不管是普通高中,還是職業高中,物理均屬于學生學習較困難的學科。而對于物理學科難學的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內容:
1.物理學科特征
職高物理教學中,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迫使學生掌握全面的物理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用至日常生活中去。物理學科屬于專業基礎課程,與多門學科均存在密切聯系,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保障。職高物理比初中物理理論知識更加繁雜,內容更加抽象,既是初中物理知識的深化,也是初中物理知識的延伸。在職高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做好初中物理與職高物理的銜接工作,增加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保證物理教學質量。
2.學生心理狀態
初中物理理論知識較為簡單,學生容易掌握。職高物理,相對復雜,需要學生思想方式發生質的轉變。學生心理狀態是物理學習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老師應及時分析、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以學生的差異為依據,開展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轉變物理學習思維方式。
3.教師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諸多職高院校的物理教學方式仍采用落后的教學方式,將教學中的“教”視為重點,忽視學生的“學”。在此基礎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體現,學生僅僅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極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高職物理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職高物理教學整體推進的有效路徑
1.直觀教學方式
在初中物理知識學習前提下,為職高物理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更深層次的職高物理知識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一方面,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物理原理與規律。另一方面,促使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得到培養。
在職高物理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適當增加職高物理教學的直觀性,引導學生分析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以多媒體與實物模型等為媒介,開展具有指導性的物理教學,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工作,迫使學生通過初中物理知識達到理解職高物理理論的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利用演示性物理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明確物理現象原理,達到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例如,在講解電場相關知識點時,以直觀性教學方式為指導,在復習初中物理中的電路、電壓、電流以及歐姆定律等知識基礎上,幫助學生更直觀、形象的學習電場知識。
2.堅持漸進性教學原則
相較而言,職高物理學科難度有所增加,而職高院校學生的學習能力整體偏低,導致職高物理教學質量難以提高。老師應以學生為依據,掌握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堅持漸進性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老師要秉承著負責、耐心的態度,層層遞進的解決相關難題。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科學制定教學進度,合理安排課后作業,避免出現作業與學生知識掌握不相符合的狀況,達到維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目的。在高職物理教學過程中,為達到整體推進的目的,堅持漸進性教學原則,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在職高物理教學過程中,老師應以學生為主,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影響下,老師采用填鴨式教學方式,致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學生的主體地位未得到體現,日漸抹殺學生物理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致使職高物理教學質量難以提高。在此背景下,老師應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分類的方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開展具有針對性、目的性的物理教學活動。針對職高學生而言,主要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物理學習能力強、成績好的學生;第二,物理學習能力強,但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第三,物理學習能力一般,且成績一般的學生;第四,物理學習能力較差,且成績差的學生。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因地制宜,進行分層教學,進而縮小學生間的差距,達到整體推進的效果。
三、小結
總而言之,物理屬于職高各學科中的重點與難點,是影響學生全面分發展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近幾年,由于職高院校實施擴招政策,致使職高院校學生不斷增加,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顯著。在此背景下,為達到職高物理教學整體推進目的,物理老師應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以物理教材內容為依據,結合直觀教學方式與漸進性教學原則,做好初中物理知識與職高物理知識的銜接工作,保證職高物理教學的穩定性,提高職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促進職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鳳華.職高物理教學整體推進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3,04:72.
[2]苗倩.淺談職高物理教學整體推進的有效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5,26:233.
為了有效推進物理新課程的實施,作為物理教師而言,應著力注重進化自身的專業理念,這同時也反映了物理課程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教師專業理念的更新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和深化的過程。那么如何增進物理教師新課標理念的形成呢?
策略一:愛崗敬業,在工作中激勵自己
物理教學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改造急需一支愛崗教業的事業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不僅決定著物理新課程改革的成功,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命運。學校不僅是學生發展的場所,也是教師發展的場所,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就無法落實。教師要關注自身的發展途徑和過程,不斷促進自我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使自我持續不斷的革新和永無止境的探索。在現實中,因為繁重的升學壓力,老師的心情常常是壓抑的;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窗口,并努力營造快樂的環境,從而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策略二: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提升自己
有一天我上課前,有學生問“嫦娥一號”為什么要經過三次變軌,而不直接飛向月亮?當時我巧妙地回避了學生的這個問題。由此我感覺到經過一段安穩而平靜的教書生活后,我們不但欠缺許多新知識,而且對新知識還有一種習慣性的拒絕。因此,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當前,教師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學習,甚至是不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如果不了解新世紀國際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動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勢和教育改革的趨勢,就無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從客觀上講,教師的教學工作和非教學活動負擔沉重,特別是在“中考、高考兩根指揮棒”的禁錮下,教師們提心吊膽地守著自己的學科教學,生怕把不好關,考不出好成績。于是,“沒有時間”成了不學習的“堂而皇之”的理由,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老師們本來就不豐厚的底蘊就更加薄弱。我們發現,教師不重視學習的原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欲求、沒有渴望、沒有習慣。因此,要在教師中興學習之風,要千方百計地把教師們從非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促其通過學習,把精力用在潛心鉆研教學上。要使教師們懂得,學習是自身修養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走上終身學習之路、走進學習化社會的惟一途徑。因此,作為物理教師可以做以下幾點嘗試:
1、了解一些常見的物理教學雜志:如: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學、物理通報、中學理科月刊、一些報紙:物理天地、數理化天地等。
2、多讀一些理論書籍:如:物理教學論、物理教學心理學、物理學習心理學、物理課程論物理教育學、教與學認知心理學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網站:如:丁玉祥物理網(免費)蘇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網中學物理。
策略三: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研究自己
一個實踐者,可能會由于長期身處狹小的某一實際境遇之中,卻未必能夠對自己身邊每日發生的與自己職業環境相關的事件具有明確的意識。教師正是身處這種能夠產生真知灼見卻又頗為狹小的境遇之中。20世紀70年代,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即研究者”的觀點,促進了行動研究的興起。行動研究是系統的反思性探究活動;它由教師直接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開展調查與研究;行動研究的目的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使之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提高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
物理教師的工作特點就是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師要重視信息收集與整理,努力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學工作選擇研究的問題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觀察,善于發現,不斷積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學生的作業、學生上課時對問題的回答、學生的言談舉止、學生的考試情況、學生閱讀課外物理讀物的情況等等,都是課題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師要善于從那些“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分析出規律性的東西。
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積累工作中思維的火花,不斷強化成果意識和成才意識。做一個思考的老師,而思維的火花往往會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間,或者是在你醒來的那一時刻,有時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夢中閃亮,在你的床頭放一本記事本和一支鉛筆,迅速地記錄你思維的火花,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終提升你自己。
有堂課我講《慣性》,學生表情很是迷茫,下來后我也感覺也很是失敗,我知道學生對運動狀態的改變不理解,問題出在那里呢?后來發現,是我在講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物體受力跟運動狀態的關系講解不清造成的。因此,經常及時的將教學中的感悟,以及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新想法記錄下來,定期的整理,這是很有必要的。
策略四:提高專業能力,用專業能力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
物理專業能力包括:板書和版畫模型應用、信息媒體的綜合應用能力、重視教師的表達能力、解題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觀察與實驗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提高,可以鼓勵教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學術會議,進行高一級學歷進修,外出交流等。
另外,教師專業提高首先要立足一個“新”,因為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其次要著眼一個“寬”,教師要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再次適當注意一個“?!?,應適當加強專業的深度,做到居高臨下;最后,落實一個“用”,即加強理論與知識的應用,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策略五: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為了適應新課標,教師的角色至少要發生這樣的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研究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職業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師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動參與者和很好的適應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成功的經驗行為,還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能力,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教師反思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上,反思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情景中的技術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層面上,教師應該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實踐過程中的一切行為的合理性,分析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三個層面上,教師要將課堂與更廣闊的社會聯系起來。
策略六:撰寫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不斷總結和提高
教育敘事就是對教師的日常行為背后所內隱的思想,教師的生活故事當中所蘊涵的理念進行研究。對于教育科研來說,這些從教師自身實踐衍發的案例、思考和經驗具有專業理論研究無可比擬的針對性、真實性和情境性。這些鮮活的案例勝過任何枯燥的理論和說教,是促進教師成長、豐富自我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善于累積,把觀察和經歷的教育故事、教育問題用教育敘事或教育案例的形式記錄下來,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撰寫案例時,可以遵循下列階段。
(1)首先選擇一個或幾個典型性的案例,對其內容進行分析。
(2)對這個或幾個案例,進行寫作形式上的分析。
(3)運用頭腦風暴法,要求每位教師說出自己教育教學經歷中曾遇到過的疑難或兩難問題。在這其中,尤其對那些兩難問題要予以特別關注。問題意識或者說問題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給案例提供了一個基點和著眼點。
(4)把所有問題進行歸類,匯總成不同范疇。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免相互之間有交叉、重合,問題與問題之間也缺少一定的邏輯順序,因而,把相似的問題歸并在一起,把性質相近的問題匯總成一個類別,使問題本身變得清晰就尤為必要了。
(5)教師分頭撰寫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師在頭腦風暴中提到的各個不相同的論題,經過歸并后有了一定的邏輯結構。接下來可以讓每個教師或幾個教師圍繞自己曾經提出的論題撰寫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長,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寫作時,一要考慮界定的問題是否清晰,二要考慮表達方式是否得當。
(6)舉行案例會議,就所寫案例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討論。舉行案例會議討論可以有這樣兩種形式,一種是3~4位教師圍繞一位教師寫的案例進行討論,另一種是3~4位教師同時展示自己的案例,圍繞這3~4個案例進行討論。這樣一個階段有些類似于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小組討論。教師對教學所做的這樣的評論,也就為日后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檔案。
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物理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不同學生的反應;因此,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
參考文獻
[1]廖伯琴主編.《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初中物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年
為了有效推進物理新課程的實施,作為物理教師而言,應著力注重進化自身的專業理念,這同時也反映了物理課程改革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教師專業理念的更新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和深化的過程。那么如何增進物理教師新課標理念的形成呢?
策略一:愛崗敬業,在工作中激勵自己
物理教學的發展和進一步的改造急需一支愛崗教業的事業型研究型的物理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不僅決定著物理新課程改革的成功,也影響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命運。學校不僅是學生發展的場所,也是教師發展的場所,沒有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就無法落實。教師要關注自身的發展途徑和過程,不斷促進自我對教學行為的反思,使自我持續不斷的革新和永無止境的探索。在現實中,因為繁重的升學壓力,老師的心情常常是壓抑的;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找到讓自己快樂的窗口,并努力營造快樂的環境,從而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策略二: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提升自己
有一天我上課前,有學生問“嫦娥一號”為什么要經過三次變軌,而不直接飛向月亮?當時我巧妙地回避了學生的這個問題。由此我感覺到經過一段安穩而平靜的教書生活后,我們不但欠缺許多新知識,而且對新知識還有一種習慣性的拒絕。因此,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當前,教師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學習,甚至是不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如果不了解新世紀國際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動向,如果不了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勢和教育改革的趨勢,就無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從客觀上講,教師的教學工作和非教學活動負擔沉重,特別是在“中考、高考兩根指揮棒”的禁錮下,教師們提心吊膽地守著自己的學科教學,生怕把不好關,考不出好成績。于是,“沒有時間”成了不學習的“堂而皇之”的理由,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老師們本來就不豐厚的底蘊就更加薄弱。我們發現,教師不重視學習的原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欲求、沒有渴望、沒有習慣。因此,要在教師中興學習之風,要千方百計地把教師們從非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促其通過學習,把精力用在潛心鉆研教學上。要使教師們懂得,學習是自身修養和自我完善的一把金鑰匙,是教師走上終身學習之路、走進學習化社會的惟一途徑。因此,作為物理教師可以做以下幾點嘗試:
1、了解一些常見的物理教學雜志:如: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物理周刊、物理教學、物理通報、中學理科月刊、一些報紙:物理天地、數理化天地等。
2、多讀一些理論書籍:如:物理教學論、物理教學心理學、物理學習心理學、物理課程論物理教育學、教與學認知心理學等。
3、了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網站:如:丁玉祥物理網(免費)蘇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網中學物理。
策略三:不斷實踐,在實踐中研究自己
一個實踐者,可能會由于長期身處狹小的某一實際境遇之中,卻未必能夠對自己身邊每日發生的與自己職業環境相關的事件具有明確的意識。教師正是身處這種能夠產生真知灼見卻又頗為狹小的境遇之中。20世紀70年代,斯騰豪斯提出“教師即研究者”的觀點,促進了行動研究的興起。行動研究是系統的反思性探究活動;它由教師直接針對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開展調查與研究;行動研究的目的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使之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提高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
物理教師的工作特點就是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教師要重視信息收集與整理,努力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如何利用日常的教學工作選擇研究的問題和搜集重要的信息,如何勤于觀察,善于發現,不斷積累教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都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學生的作業、學生上課時對問題的回答、學生的言談舉止、學生的考試情況、學生閱讀課外物理讀物的情況等等,都是課題研究所需的重要信息。教師要善于從那些“習以為?!钡默F象中分析出規律性的東西。
同時,教師還要善于積累工作中思維的火花,不斷強化成果意識和成才意識。做一個思考的老師,而思維的火花往往會在你入睡后的那一瞬間,或者是在你醒來的那一時刻,有時甚至是在凌晨乃至你的睡夢中閃亮,在你的床頭放一本記事本和一支鉛筆,迅速地記錄你思維的火花,這有助于你自身的提高,最終提升你自己。
有堂課我講《慣性》,學生表情很是迷茫,下來后我也感覺也很是失敗,我知道學生對運動狀態的改變不理解,問題出在那里呢?后來發現,是我在講牛頓第一定律的時候,物體受力跟運動狀態的關系講解不清造成的。因此,經常及時的將教學中的感悟,以及學生對一些問題的新想法記錄下來,定期的整理,這是很有必要的。
策略四:提高專業能力,用專業能力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
物理專業能力包括:板書和版畫模型應用、信息媒體的綜合應用能力、重視教師的表達能力、解題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觀察與實驗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提高,可以鼓勵教師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學術會議,進行高一級學歷進修,外出交流等。
另外,教師專業提高首先要立足一個“新”,因為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其次要著眼一個“寬”,教師要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再次適當注意一個“?!保瑧m當加強專業的深度,做到居高臨下;最后,落實一個“用”,即加強理論與知識的應用,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策略五: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為了適應新課標,教師的角色至少要發生這樣的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研究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職業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師只有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動參與者和很好的適應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成功的經驗行為,還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能力,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教師反思的內容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上,反思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情景中的技術和技能的有效性。第二層面上,教師應該批判性的反思分析教育實踐過程中的一切行為的合理性,分析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第三個層面上,教師要將課堂與更廣闊的社會聯系起來。
策略六:撰寫教育敘事和教學案例,不斷總結和提高
教育敘事就是對教師的日常行為背后所內隱的思想,教師的生活故事當中所蘊涵的理念進行研究。對于教育科研來說,這些從教師自身實踐衍發的案例、思考和經驗具有專業理論研究無可比擬的針對性、真實性和情境性。這些鮮活的案例勝過任何枯燥的理論和說教,是促進教師成長、豐富自我的寶貴資源。因此,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善于累積,把觀察和經歷的教育故事、教育問題用教育敘事或教育案例的形式記錄下來,有助于教師的專業的反思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撰寫案例時,可以遵循下列階段。
(1)首先選擇一個或幾個典型性的案例,對其內容進行分析。
(2)對這個或幾個案例,進行寫作形式上的分析。
(3)運用頭腦風暴法,要求每位教師說出自己教育教學經歷中曾遇到過的疑難或兩難問題。在這其中,尤其對那些兩難問題要予以特別關注。問題意識或者說問題的提出,是案例形成的第一步,它給案例提供了一個基點和著眼點。
(4)把所有問題進行歸類,匯總成不同范疇。教師提出的問題,難免相互之間有交叉、重合,問題與問題之間也缺少一定的邏輯順序,因而,把相似的問題歸并在一起,把性質相近的問題匯總成一個類別,使問題本身變得清晰就尤為必要了。
(5)教師分頭撰寫案例初稿,篇幅限定在2000字左右。教師在頭腦風暴中提到的各個不相同的論題,經過歸并后有了一定的邏輯結構。接下來可以讓每個教師或幾個教師圍繞自己曾經提出的論題撰寫案例初稿。初稿的篇幅不必太長,可限定在2000字左右。在寫作時,一要考慮界定的問題是否清晰,二要考慮表達方式是否得當。
(6)舉行案例會議,就所寫案例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討論。舉行案例會議討論可以有這樣兩種形式,一種是3~4位教師圍繞一位教師寫的案例進行討論,另一種是3~4位教師同時展示自己的案例,圍繞這3~4個案例進行討論。這樣一個階段有些類似于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小組討論。教師對教學所做的這樣的評論,也就為日后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檔案。
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物理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不同學生的反應;因此,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
參考文獻:
[1]廖伯琴主編.《基礎教育新課程師資培訓指導──初中物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
教科研就是教育科學研究,主要是對未來的探索,教科研與教研不完全是一回事,教科研是教育科學研究的簡稱,它是從問題出發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最后回歸到問題的解決這個層面。而教研則是從教材教法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使教育教學中的新方法、新理念得到迅速推廣。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往往是按照上課、聽課、評課的規范要求所開展的教研活動。小課題研究是指教師在短時間內以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運用科研的方法,探尋解決教育教學中具體問題。
教科研活動是一種在探索中獲取新認識的過程,它的基礎是學習,學習伴隨著科研全過程。只要我們立足實踐,面對真問題,開展真研究,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掌握相關資料,就能獲得真發展。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研究教法,在學習中進步,在探索中前進。要更好地投身于教科研活動中去。
二、初中物理教師如何投身于教科研
1.物理教師教育科研應該研究課堂。課堂是教師的實驗室,教育教學的主陣地。上課、聽課與評課等課堂里發生的一切,都是教育科研最該關注的課題,是教育科研最該關注的話題!
2.教育科研應該研究教材。有些教師連教材的重點、難點都無法把握,怎能不關注手中的教材?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教師備課時應以什么為重點,教學全過程區別在什么地方,等等都值得研究。
3.教育科研該研究作業。作業的設計、布置與批改,特別是作業中的錯誤,為什么學生普遍出錯,經過認真仔細的教學反思,就提供了真實的教育科研資料。
4.教育科研應該研究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也是我們研究的主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開展各種研究的歸宿。初中物理課研究學生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話題遠遠多于其他學科,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撲捉信息,善于思考,善于總結。
教育科研,是我們的做法背后,充滿著對教育實踐的凝重的思考,這就要求教師應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
到底教育科研從那方面入手為好?無論搞什么教學研究,都歸結為研究學生,我認為無論研究什么教師都應先熟悉如何進行小課題研究,這樣可以使自己研究工作有序規范運行。
三、教師參與小課題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師教育科學研究屬于應用研究,一是學習教育基礎理論知識發現問題;二是應用教育基礎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產生實踐效益。 轉貼于 第一,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教學中發現的問題便可作為小課題及研究的課題。問題可以來自學生,可以來自同伴,當然也可以來自自己。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實際上初中物理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題目的講解,差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布置方面的經驗等。僅就物理實驗方面可提出許多問題,物理理論來源于實驗,而實驗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之后,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在于你會不會發現問題,教師要多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借鑒別人的經驗,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是一個很好的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小課題研究最關鍵的一步。借鑒別人經驗的方法很多,讀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收集學生實際出現問題的資料,然后通過分析與綜合,確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把研究成果寫成經驗材料或論文。要把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小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等,目的是形成典型經驗。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
四、制訂研究方案,應注意問題
1.理清研究思路,盡量結合學??傮w教研活動安排合理規范地設計好課題研究方案,要明確研究的目的、意義,揭示課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