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5:22
序論:在您撰寫就業決策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貴州大學管理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摘 要] 文章從代際差異的視角,運用模糊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研究了兩代農民工在資本稟賦約束下的就業地點選擇決策。通過對貴州省調研數據分析發現:不同的資本稟賦差異導致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選擇呈現多樣化,其中第一代農民工最佳就業地點為本地鄉鎮,新生代農民工則為縣外省內;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決策行為均體現出有限理性特征,但新生代農民工較老一代農民工更具有決策理性。
[
關鍵詞 ] 農民工;代際差異;流動就業;模糊多目標模型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11XJY007)、貴州大學2014年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研人文2014054)、貴州大學喀斯特地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2014年規劃項目(KST2014X04)。
[作者簡介]劉文霞(1988-),女,貴州遵義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理論與政策;通訊作者:宋山梅(1963-),女,廣東梅縣人,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學。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由于我國獨有的城鄉二元經濟體制,使得往返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農村勞動力成為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民工。長期以來,農民工離土從事非農職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當前,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時期要實現共享改革紅利,那么關注農民工流動就業顯得格外迫切。農民工流動就業決策行為不僅是個體微觀經濟行為,同時,也是人力資源區域配置的體現。探究農民工流動就業不僅對增加農民工收入、實現農民工穩定就業有指導意義,同時,對促進我國勞動力資源合理高效利用、維護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農村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普遍發生的社會經濟現象,在這種現象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種可以解釋的經濟關系和邏輯。長期以來,對于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決策,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劉易斯等從宏觀層面提出經濟發展的二元體制使得農村勞動力轉移流動 [1 ];托達羅從微觀方面提出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出于個人收益最大化的決策結果 [2 ],斯塔克等認為農村勞動力流動既是個人收益最大化的決策也是家庭福利最大化的安排 [3 ]。同時,國外學者也從微觀層面開展實證研究表明家庭內部成員之間協議過程是家庭安排勞動力外出的關鍵因素 [4 ],流動勞動力的個體特征和家庭位置 [5 ]及外在環境的流動性限制 [6 ]都是影響其流動的關鍵因素。
國內學者分別從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個人特征、家庭稟賦和社區環境、制度因素等方面探討了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決策和就業選擇。如人力資本方面,王德文通過數據運用Mincer工資方程和計量模型發現農村勞動力是根據個體人力資本積累狀況和勞動力市場條件選擇遷移就業的 [7 ];黃斌和徐彩群也通過調查數據發現人力資本能給混合就業和非純農就業勞動帶來顯著的經濟回報 [8 ]。社會資本方面,胡金華則通過數據測算和計量分析發現農村勞動力個體的社會網絡對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9 ]。劉璐寧以2006年的CGSS數據運用Logistic回歸方法研究發現社會資本對于農民非農轉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10 ]。而在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共同方面,白積洋通過對人口遷移的空間選擇機制分析 [11 ],張務偉和張可成運用結構方程對4725位農村勞動力調查研究,都發現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是影響農民工遷移和非農收入的重要因素 [12 ]。在個人和家庭方面,朱欣樂、程名望、劉慶寶、陳勝東、柳建平等運用模型驗證了農村勞動力流動決策影響因素中的個人和家庭兩方面 [13 -17 ]。此外,楊云彥和石智雷認為家庭稟賦是影響勞動力外出就業的重要因素 [18 ],李光明則認為制度因素也是影響農民工外出務工決策的關鍵因素 [19 ],王春超等認為農民工的流動就業決策行為不僅決定于其自身的經濟稟賦和企業態度,同時還決定于外部政策環境 [20 ]。
從已有研究來看,學者們從農民工①個體和家庭層面對其流動就業和就業選擇進行了詳細深入的研究。但還存在幾點不足:首先,對農民工流動就業地點決策的影響因素探討較少,其次,研究方法多注重計量模型分析,對于描述和模擬農民工流動就業行為決策過程的研究較少。這一方面王春蕊采用的模糊多目標模型為本文提供了重要參考 [21 ]。最后,從代際差異的層面探討兩代農民工流動就業決策的研究還基本沒有。然而,當前我國的農民工群體已經不是一個高度同質的群體,由于兩代農民工在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差異,使得兩代農民工具有不同的行為決策方式。鑒于此,本文從代際差異角度出發,利用模糊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描述模擬兩代農民工的流動就業決策過程,同時,通過對比現實調查數據,進一步探究農民工流動就業決策行為規律,從而為農村勞動力實現合理有序遷移和農民工實現穩定就業提供有益借鑒。
二、研究框架
根據托達羅和斯塔克的思想,農村勞動力流動行為決策是個人和家庭共同產生的合乎理性的經濟行為。個人作為有限理性的經濟人,在流動行為決策中通過對自身及家庭資本資源進行比較估計的基礎上進行決策選擇。同時,根據國內相關研究,基于微觀層面農村勞動力行為決策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個人人力資本、家庭社會資本、金融資本、自然資本以及個體特征,本研究將以上因素整合為資本稟賦。
H1:自然資本是個體所在家庭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源的總和,個體在外出就業決策中,主要考慮家庭土地處置方式,以及自然資源會作為其回流的基本生存保障。
H2:人力資本是約束個體外出就業決策中的關鍵因素,個體主要考慮自身健康狀況、技能情況等決定就業選擇。
H3:社會資本對個體外出就業影響主要是體現在流動主體根據社會資本獲得相應的就業信息,同時考慮地緣和親緣的社會生活作用。
H4:金融資本是約束個體外出就業的基本資金支持和入城后暫時無工作的基本生活維持基礎。
H5:個體特征是決策主體基本特征,在就業決策中考慮個體性別、婚姻狀況、體能和收入等基本狀況。
個體流動就業決策中,根據資本稟賦情況于有限的就業方案中,選擇效用最大化的最佳方案。
三、研究方法
由于農村勞動力受個人認知水平、信息獲取、環境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其就業決策過程存在諸多模糊性,本文借鑒模糊多目標決策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分析。模糊多目標決策是借助模糊數學工具,將具有相互沖突、不可公度的多個目標轉化為單一目標有序問題中尋求最滿意方案的過程。
則xj為決策者最滿意的方案。
四、數據來源與統計描述
本文使用的數據源于2012年貴州省的隨機抽樣調查數據,調查對象為18-65歲貴州籍農民工。調查內容主要包含農民工個體及家庭基本狀況以及個人就業狀況、工作福利待遇等內容。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00余份,回收1285份,有效問卷1085份,有效率為84.44%。樣本主要地區大致分布為中部地區143份,北部地區428份,南部地區271份,西部地區242份。調查對象中,1980年以前出生的第一代農民工共470人,占樣本總量的43.32%;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615人,占總量的56.68%。
農民工就業地點中,選擇本地鄉鎮務工的13.36%,鄉外縣內的占11.06%,縣外省內的占28.66%,省外地區46.92%。其中,第一代農民工選擇本地鄉鎮的占23.62%,鄉外縣內的占12.76%,縣外省內的占26.6%,省外地區的占37.02%;新生代農民工選擇本地鄉鎮的占5.53%,鄉外縣內的占9.76%、縣外省內的占30.24%、省外地區的占54.47%。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選擇表現出代際差異,新生代農民工隨著務工地點的距離越來越遠,選擇的比例也逐漸增加;而老一代農民工卻呈現V字態勢,在本地縣城最低點往兩邊上升。老一代農民工和總體農民工的就業地點分布趨勢一致,而新生代農民工不一致。兩代農民工中縣外省內和省外的比例都較高,表明當前兩代農民工主要集中于縣外省內和省外地區務工。本地鄉鎮中老一代農民工占比較大,而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很小,主要是由于兩代農民工不同的成長經歷和代際特征導致的。
五、農民工資本稟賦指標體系
資本稟賦主要是個人和家庭擁有的先天和后天的所有資本資源的總和,包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金融資本和個體特征。其中個人特征和人力資本是決策主體能力特征的體現,其他資本是家庭擁有而個人可以使用的資源。自然資本包括家庭耕地面積、土地所處環境、土地處置狀態、住房面積、住房形式;人力資本包括教育程度、特殊手藝、健康狀況、培訓次數、培訓內容;社會資本包括親友數量、親友工作狀況、親友信任程度、親友信息分享、家距鄉鎮距離;金融資本包括路費來源、家庭借款情況、金融機構貸款、獲得資金渠道;個體特征包括體能、性別、婚姻狀況、收入狀況。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將資本稟賦劃分為三級層次目標,通過咨詢相關領域9位專家的意見,對各指標進行權重分析。權重確定過程為首先對各專家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若檢驗不通過則進行適當調整至檢驗通過;其次計算各專家分層級權重;最后對各專家各指標權重求平均權重為最終權重。各指標具體定義和權重如表1所示。
根據各指標選項賦值結合指標權重,將兩代農民工的資本稟賦計算出來,具體見表2。可以看出,新生代農民工資本稟賦高于老一代農民工,其中人力資本、個體特征、自然資本高于老一代農民工,而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低于老一代農民工。
六、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的模糊多目標決策分析
農民工就業地點的模糊多目標決策是農民工在具有相互沖突、不可同時共選的多個就業地點中按照約束條件下效用最大化的原則對各個目標方案排序選擇,從而得到最滿意方案的過程②。按照模糊多目標決策方法,農民工就業決策是對各方案之間進行屬性比較后根據自身效用需求選擇最滿意就業地點的過程。農民工面臨的就業地點決策目標方案主要包括四種情況,即:本地鄉鎮、鄉外縣內、縣外省內和省外地區。
方案x1:農民工在本地鄉鎮就業,距離家庭較近,可以完全兼顧家庭農業生產,就業信息充分,就業成本較低,收入較少。
方案x2:農民工在鄉外縣內就業,個人主要在當地縣城或縣內其他地區務工,距離家庭距離適中,可以在農忙時節適當兼顧家庭農業生產,多通過親戚朋友獲得就業信息。
方案x3:農民工在縣外省內就業,個人主要在省會城市和省內其他大城市務工,距離家庭較遠基本不能兼顧家庭農業生產,就業信息獲取渠道更廣,就業成本和收入都較高。
方案x4:農民工在省外就業,完全無法兼顧自然資本,信息獲取渠道多樣化,就業成本高,收入也最高。
農民工在就業地點決策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情況和家庭基本情況。個人尋求自身人力資本和個體特征范圍內、家庭自然資本和社會資本及金融資本范圍內的效用最大化的決策方案。
自然資本f1:家庭自然資本對就業地點遠近的影響,決策者主要考慮照顧家庭農業生產,工作住宿等問題。
人力資本f2:個人人力資本對就業地點遠近的影響,決策者估計就業崗位所需的人力資本狀況,考慮選擇就業地點。
社會資本f3:家庭社會資本對就業地點遠近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決策在就業過程中的關系網絡和部分就業信息獲取。
金融資本f4:家庭金融資本對就業地點遠近的影響,決策者就業地點的就業成本支付主要受家庭金融資本限制。
個體特征f5:個體特征對就業地點遠近的影響,決策者就業以個體為載體,受個人基本特征的影響。
同樣依據所選各指標賦值和權重可分別求出兩代農民工的資本稟賦下就業地點中各項資本值,為方便決策分析,直接將其作為決策矩陣F列出。第一代農民工的決策矩陣F1,新生代農民工決策矩陣F2,如下所示:
綜上所述,無論是哪種風險偏好的決策者在資本稟賦限制下對就業地點的選擇結果都是第一代農民工的最佳就業地點是本地鄉鎮,新生代農民工最佳就業地點是縣外省內。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決策分析顯示,王春蕊 [21 ]等提出的農村勞動力最滿意的就業地點為縣外市內,主要體現在新生代農民工上,對于老一代農民工其最滿意的就業地點還是本地鄉鎮。從決策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一代農民工就業地點中最不滿意的是鄉外縣內,新生代農民工則是本地鄉鎮。從實際調查情況來看,第一代農民工主要選擇在省外地區,其他依次是縣外省內、本地鄉鎮和鄉外縣內,其中本地鄉鎮占23.62%。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地點選擇依次為省外、縣外省內、鄉外省內、本地鄉鎮,其中縣外省內占30.24%。由此不難看出,新生代農民工比老一代農民工實現就業地點滿意選擇的比例高,說明新生代農民工比老一代農民工更加具有決策理性。同時,這也是新生代農民工資本稟賦高于老一代農民工資本稟賦的內在作用所致。另外,兩代農民工決策分析結果和實際調查結果相對比,呈現出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選擇中最佳就業地點不相符而最不滿意地點相符的特征,進而體現出農民工在信息獲取、資本稟賦限制和外在環境不確定下的就業地點決策中表現為一種有限理性的就業決策。
七、 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本文通過運用模糊多目標決策模型,從代際差異的角度對資本稟賦約束下的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決策分析發現:(1)兩代農民工最滿意就業地點體現出代際差異,第一代農民工的最佳就業地點是本地鄉鎮,而新生代農民工則為縣外省內。(2)兩代農民工就業地點選擇均表現為有限理性的就業決策,但新生代農民工比第一代農民工實現就業地點滿意選擇的比例更高。(3)無論是實際調查中,還是決策分析中,兩代農民工由于資本稟賦的代際差異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就業地點選擇呈現多樣化。
(二)啟示
1. 農民工內部呈現的代際差異現象使得兩代農民工在就業需求和就業選擇上表現出多樣化的趨勢。政府部門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重視農民工內部群體分化現象,單一的就業促進機制勢必對不同群體無法發揮最大效用。因此,制定針對兩代農民工各自不同偏向重點的就業政策才可能真正高效地引導農民工實現合理就業。
2. 提升農民工的資本稟賦水平,提高農民工就業選擇決策能力。農民工資本稟賦中,首先要穩固自然資本作用,尤其是對具有鄉土情結的一代農民工。積極引導農民工在就近鄉鎮就業,提升農民工理性就業水平。其次要增加人力資本存量,通過多渠道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崗位技能培訓等,多渠道全方面增加農民工人力資本。再次要拓寬農民工社會資本范圍,增加農民工信息獲取途徑,減少就業盲目性和不確定性。最后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機構,為積累農民工金融資本提供有力條件。
3. 充分發揮政府調控作用,積極引導農民工實現就近就業和轉移。大力發展小城鎮經濟和加大省市經濟的就業吸納能力,為農民工實現最佳就業選擇提供良好的平臺。通過改革戶籍制度,促進城鄉資源逐步合理分配,著力加強小城鎮建設,為第一代農民工近鄉就業提供良好的生活、就業環境;為新生代農民工省市城市就業減少障礙,逐漸消除制度歧視,加快實現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參考文獻
[1]Lewis,W. Auth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1954,22(2):139-191.
[2]Todaro,Michael P.“A Model of Labor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59(1):138-148.
[3]Stark, O and D. Levhari.On Migration and Risk in less Development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82,(31):191-196.
[4]Kompal Sinha. “Endogenous, Intra-household Decision-making and its Impact on the Labor Supply of Couples in Rural India”, Asian Economic Journal,2012,26(2):137-157.
[5]Bharat P Bhatta .“Barriers to rural households’ participation in low-skilled off-farm labor markets: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ults from northern Ethiopia”, SpringerPlus,2013,2(1):1-7.
[6]Stefania Lovo.“Market imperfections, liquidity, and farm household labor allocation: the case of rufal South Africa”.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12,43(4):417-428.
[7]王德文,蔡昉,張國慶.農村遷移勞動力就業與工資決定: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J].經濟學(季刊),2008,(4):1131-1148.
[8]黃斌,徐彩群.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與人力資本投資收益[J].中國農村經濟,2013,(1):67-75.
[9]胡金華,陳麗華,應瑞瑤.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J].農業技術經濟,2010,(8):73-79.
[10]劉璐寧.社會網絡視角下農村勞動力非農轉移的代際比較[J].農村經濟,2013,(4):74-78.
[11]白積洋.人口遷移空間選擇機制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62-69.
[12]張務偉,張可成.農村勞動力非農如的微觀影響因素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14,(11).58-63.
[13]朱欣樂,丁志國.農民工外出打工偏好分析——基于影響因素和地點偏好視角[J].農業技術經濟,2013,(12):15-24.
[14]程明望,史清華.個人特征、家庭特征與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一個基于probit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評論,2010,(4):49-55.
[15]劉慶寶,陳杭,吳海濤,霍增輝.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就業行業選擇行為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 2013,(8):52-60.
[16]陳勝東,楊國強,梁志民.農村勞動力流動就業區域選擇的主觀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5-20.
[17]柳建平.影響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決策因素的特征分析[J].人口與經濟,2010,(5):8-14.
[18]楊云彥,石智雷.中國農村地區的家庭稟賦與外出務工勞動力回流[J].人口研究,2012,(4):3-17.
[19]李光明,潘明明.少數民族外出務工決策的個人稟賦、家庭特征、制度因素分析[J].人口與發展,2013,(6):58-64.
[20]王春超,吳佩勛.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農民工流動就業決策行為的雙重決定——珠江三角洲地區農民工流動就業調查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5):77-87.
[21]王春蕊,劉昌宇,劉家強.農村勞動力遷移選擇決策的模糊多目標模型分析[J].人口研究,2012,(3):50-61.
關鍵詞: SWOT分析法 大學生 職業發展決策 戰略選擇
SWOT分析法是一種強大戰略決策分析工具,從一開始就具有顯著的結構化和系統性的特征,其重要貢獻在于用系統的思想將這些似乎獨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來進行綜合分析,使得決策的制定更加科學全面。近來,SWOT分析已被廣泛應用于許多領域,如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學校的自我分析、個人的能力自我分析等方面。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是對其職業發展選擇的過程,選擇改變人生,什么樣的選擇決定什么樣的道路。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大學生目前所讀的學校和專業,實際上就是過去選擇的結果,而今天他們的選擇亦將決定他們未來的生活。
1.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的應用現狀
近些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重,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的熱點問題。如何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社會環境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工作,值得每一個大學生思考,成功的職業決策選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社會地位、經濟收入及生活滿意度。正確的職業決策應兼顧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空間,但僅有17.5%的人在擇業時考慮這兩個因素。現今多數在校大學生缺乏對職業和自身的理性認識和定位,職業環境了解不夠充分,其職業選擇和職業決策的能力不足,沒有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時,往往只是為就業而就業湊合找個工作崗位。
據調查,33%的大學生“先就業后擇業”,第一份工作僅為學校到社會的跳板;16.3%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地選擇第一份工作。找到第一份工作后,有50%在一年內更換工作;兩年內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驚。很多大學生選擇職業時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性、主動性,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面臨職業選擇時無所適從,不清楚自己要找何種工作,也不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始終處于被動就業的狀態,在校期間沒有很好地運用職業決策。大學生職業發展決策愈來愈顯示其重要性,SWOT分析可以幫助大學生把時間和精力聚集在自己的強項和有機會的地方,當代大學生正視自身條件和選擇機會,做出理性職業決策,將有助于把握其人生發展,如果每一次選擇都是相對合理的、正確的,對其將來是有積極意義的。
2.大學生職業決策的SWOT分析――以寧波大紅鷹學院為例
大學生職業決策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確定是否符合現實,能否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和強項,并根據自己的濃厚興趣制定與環境相適應的職業目標。寧波大紅鷹學院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校,下面以該院為例運用SWOT分析法進行分析。
2.1優勢
學院環境方面,學院所在地寧波屬副省級城市,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全國最容易就業城市”之一,也是全國文明城市。自2005年以來,學院大力推行職業指導師制度,有專職的職業指導師隊伍,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職業指導服務;學院內建有2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就能直接參與研發、生產、經營和創業創新活動;學院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多樣化改革和質量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參與型”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各種社團活動豐富多彩,目前有校級社團30余個,各分院建有社團80余個,社團成員約5000人;學院提供的平臺可以很好地鍛煉策劃、管理、交際、組織、團隊合作等能力。
自我探索方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天賦和能力,如何發揮優勢?在當今分工非常細的環境里,大部分人都擅長于某一領域,而不是樣樣精通。做個列表,列出你擅長的方向,感興趣的領域,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和長處所在,與現有的知識結構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2.2劣勢
學院環境方面,學院聲譽一般,社會認可度一般,課堂理論知識與時間脫鉤比較大,學院辦學條件與一流大學有差距。
自我探索方面,缺乏專業興趣,很難掌握,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就業時,無實戰經驗,無法發現不喜歡做的事情和自己的弱項,彌補不足。
2.3機遇
社會環境方面,中國市場經濟保持良好的態勢,人才市場急缺;未來數年寧波將成為東北亞航運中心深水樞紐港、華東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現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樞紐、浙江省對外開放窗口;2011年高校畢業生需求量較2010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地處長三角經濟發達區,就業機會多,一些新興行業在此地區有很好的發展空間,但同時優秀人才的比例也很高,很容易陷入“僧多粥少”的境遇。
自我探索方面,分析自己所學的專業,其是否發展潛力,容易轉行。列出感興趣的一兩個行業,認真評估這些行業所面臨的機遇。
2.4挑戰
社會環境方面,經濟管理專業各大學校培養了大量畢業生,競爭十分激烈;2011年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歷史新高。自我探索方面,主要有社會適應能力偏低、職業發展毫無方向、求職技能急需提高、期望與現實鴻溝巨大等問題,如何應付挑戰?列出感興趣的一兩個行業,認真地評估這些行業所面臨的威脅。
3.大學生職業決策的戰略選擇
大學生職業決策有四種戰略選擇,第一,優勢―機遇戰略:是一種發展內部優勢與利用外部機遇的戰略,是一種理想的戰略模式。大學生利用在校時間不斷完善,發揮自身及學校優勢,抓住就業崗位群增多的機遇,找到比較滿意的工作。積極的外界因素行業將為大學生提供廣闊的職業前景。第二,劣勢―機遇戰略:利用外部機遇來彌補內部劣勢,改劣勢獲優勢的戰略。抓住寧波地域發展的機遇,在大二期間學習了解職業決策,制訂符合自身條件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斷完善自我,降低學校聲譽認可度的影響。第三,優勢―挑戰戰略:利用自身優勢,回避或減輕外部挑戰所造成的影響。如地域、就業、師資等優勢,學生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可以很好地鍛煉策劃、管理、交際、組織、團隊合作等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以應對學生畢業人數增大面臨的就業問題。第四,劣勢―挑戰戰略:旨在減少內部弱點,回避外部環境挑戰的防御性技術。當遇到大學生的工作實戰性不強和就業人數增大的“內憂外患”時,面對比較大的就業危機,學生必須采取目標聚集戰略或差異化戰略。這四種戰略各有可取之處,但從大學生職業決策與就業的關系來看,單一戰略顯然不足以支持大學生的職業決策,建議采用優勢―機會―威脅―劣勢的復合型戰略。
參考文獻:
[1]袁理鋒.科學發展觀視野下高校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探索.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2]劉天祥,黃彬彬.SWOT分析法在職業規劃及調整中的應用分析.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9,(1).
【關鍵詞】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壓力;靈活就業
隨著近些年藝術類畢業生隊伍的不斷擴大,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設計專業對口的就業崗位本就稀少,就業崗位爭奪日趨激烈。由于國家政策大力推廣自主招生,很多企業在前幾年也大大透支了用人指標,就業需求也大量減少。前幾年如火如荼的“藝考熱”遺留下來的問題,現狀也慢慢顯現出來,藝術類學生的就業問題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
一、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現狀
由于藝術專業就業崗位稀缺,有一部分設計專業畢業生在畢業后并未從事和設計相關的職業,在一項最新的調查中顯示,超過一半的設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從事廣告設計、主編、裝潢設計、教師等職業,剩下的1/3的學生從事其它的職業。在對用人單位的調查中發現,企業需求最大的主要集中在廣告設計、裝潢設計以及數碼傳媒三個方面。企業在招聘員工的時候最看重的還是專業實踐經驗和業務綜合能力,其次是專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知識,對于專業對口的問題上,只有少數企業要求專業必須完全一致,大部分的企業只要求專業基本對口就可以。
二、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藝術類學生由于專業的特殊性,基礎文化知識要求較低,學生學習的時間也相對較少,普遍文化基礎知識較弱,其中也不乏由于文化課成績不好,為了走高考捷徑,才轉學藝術專業,這樣藝術專業學生的文化課成績、綜合知識、自主創新能力相對欠缺。
(二)藝術設計類畢業生選擇的崗位相對稀缺,由于設計類的學生主要學習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裝潢設計等,在崗位的選擇上也傾向于廣告公司或者裝飾公司,然而大部分廣告公司和裝飾公司在人才錄用的時候,比較強調工作實踐經驗和能力,對于剛畢業的設計專業大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較多,正好缺乏實踐能力,在應聘的時候比較容易吃虧。
(三)設計專業畢業生和大多數的畢業生一樣,剛剛踏入社會,容易眼高手低,認為自己是大學生,對于規模較小的公司和企業覺得工資太低,不想去,而規模大的企業對職工綜合素質要求也高,自己本身的能力也達不到相應的要求,很容易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由于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不夠完善,部分用人企業也利用當前“一職難求的現狀”,把設計專業的大學生當成了廉價的勞動力,由于一開始有考察試用期,畢業生的工資待遇較低,剛剛過了考察試用期,企業就以各種理由推脫,認為試用者不合格,不能被錄用,很多畢業生最后就白白的當了廉價勞動力。
(四)目前大部分的畢業生和家長的觀念都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應該去考公務員或者進國有企業,這樣才更穩定,生活更有保障,畢業生無形中也受到了家長思維的影響。然而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專業在報考公務員的時候比較尷尬,很多國有企業在招收公務員的標準上都明確要求了專業需求,藝術類專業的需求量很少,或者說幾乎沒有,這樣無形中大大降低了藝術類畢業生考上公務員的幾率。
(五)除了報考公務員和應聘事業單位或者私有企業,還有部分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堅持自己創業,希望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畢業生想自主創業還是困難重重。首先我國雖然有政策明文規定要扶持學生自主創業,但是政策落實不到位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太多。其次,缺乏專業的創業指導、咨詢機構,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都是專業理論知識,針對創業方面的系統知識有所涉及但是的確相對較少。
三、促進藝術設計類畢業生就業的有效措施
根據設計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學的學習中,僅僅學好專業知識是不夠的,實職業規劃、增加實踐教育、加強綜合素質教育、拓寬相關知識面等都是提升就業能力所必需的。
(一)落實職業生涯規劃,提升就業綜合能力。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規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在校期間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慢慢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在大學生入學的時候就應該指導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特點,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應該貫穿整個大學的學習過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修改和完善。
(二)加強綜合素質教育,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根據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當代大學生不僅要在專業領域擁有深厚的造詣,還要了解甚至通曉相關專業和領域的知識,并善于結合實際情況,綜合應用于具體問題。
(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認識就業的真正意義。當代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拋棄舊的面子觀念,準確的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多走彎路,制定目標計劃,并朝著目標努力前行。
(四)多鼓勵畢業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自主創業,在校期間,就要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可以到培訓中心等機構去實習帶課,熟悉機構的商業運作模式,學生可以嘗試在不同的企業進行工作,熟悉各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從中學習相關創業知識,找出自己的不足,積極學習改進,積極調整心態為創業做好充足的心理與知識準備。
參考文獻
[1] 肖斌.關于高職??扑囆g設計類專業的就業現狀與對策[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0年2期.
[2] 周耀明,王彬,韓善倉.高職畢業生就業現狀調研及其對人才培養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3年20期.
[關鍵詞]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精細化;決策
財務精細化分析與管理決策是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階梯。隨著競爭的加劇和環境的迅速變化,越來越多的公司把對數字進行深度分析的方法應用于各種管理決策活動,從而在各自領域獲得強大的競爭力。
一、飼料企業財務精細化分析研究背景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畜牧業發展步入了快速增長的高峰期,飼料生產呈現繼續增長勢頭,市場需求強勁拉動,競爭不斷加劇,飼料企業的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銷售量逐年遞增。企業的快速發展對財務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分析是否科學和精細,直接關系到投資的效益和發展的質量。精細化財務分析并非僅指分析細節。也不是越細越好,而是強調進行有意義、有價值的分析,即采取“用分析去競爭”的管理戰略,運用超出傳統財務分析的視野,將財務分析與公司管理決策明確地聯系起來,包括利用分析結果優化自己的供應鏈,確定適當的價格,確定最能帶來利潤的客戶,改進業績評價與激勵(獎酬)機制。促進企業內部的決策一致與管理努力。然而,飼料企業的財務分析多數還處于初級階段,欠缺精細化理念――未能將科學管理和精細化理念充分融入財務分析和管理決策之中。多數企業目前精細化財務分析與籌劃欠缺。存在著分析方法落后,分析模式不統一。分析內容缺乏深度、信息技術利用程度低等問題。建立科學系統的財務分析體系、切實提高財務分析水平,已成為飼料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飼料企業應結合本行業的經營特點,從財務分析的分析內容、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進行精細化分析,完成新型財務分析體系,建立標準化的財務分析模版。有效提高飼料企業財務分析水平。
二、目前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粗略與管理決策脫節的表現
(一)財務管理目標不明確
長期以來,“利潤最大化”一直被企業管理層當作引導管理決策的主流目標。與此相適應的財務分析模式亦將分析重點集中反映在獲利能力的財務評價指標上,過分關注賬面利潤,忽視股權資本的機會成本,凈利概念高估了企業的獲利能力,造成利潤導向與“面向未來管理”的理念明顯不協調。
(二)忽視數據和分析結果與管理決策之間的聯系
財務分析大多處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狀態,缺乏增長性分析。如資產報酬率(ROA)誘使被考評者作出利己但卻不利公司整體利益的管理決策;利潤指標常誘使被考核者追求自己的短期業績而置公司長遠發展于不顧(削減研發和必要的維護費用即可增加利潤);在直接應用于業績考評與獎酬體系時。權責發生制基礎上的財務指標很可能使被考評者產生扭曲性的行為,易造成決策不一致與管理不努力的風險。
(三)靜態分析結果與企業持續發展要求不相匹配
目前飼料企業財務分析習慣于用靜態的思維來審視企業、大多是就數字談數字,以致把財務分析變成表格、數字的說明。企業資金隨著經營活動不斷變化。企業經營狀況必然在資金變動中反映出來,而企業很少關注外部和內部的各分部中心、各業務流程、各作業單元變化,對一些非貨幣性的外部戰略性信息不予重視,很少動態地去修正和完善企業的戰略規劃,而一味地根據企業靜態發展戰略、市場環境、生產經營計劃等分析出來的結果來套用同一種或幾種評價指標診斷企業經營活動。事實上,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財務業績計量指標的重要程度會發生相應變化。所以對企業財務的精細分析應擴展到持續增長管理方面,才能做到與時俱進,為企業實現激勵相容提供決策依據。
(四)忽視機會成本和經濟利潤導致管理決策失誤
從會計角度來看,機會成本是隱性成本。它不會出現在所有的財務報表中,考慮機會成本的利潤即為經濟利潤。經濟利潤考慮了所有市場因素,將機會成本與實際成本和諧統一。企業的高管往往是根據財務報表數據作出相應決策。會計方法只計算“選擇的價值”,經濟學的分析是要計算“放棄的價值”。如一個經理作出一項最終投資報酬率高達28%的決定,這項決策是否正確,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選擇這項決策,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筆資金投資于別的項目,回報率有可能高于28%的話,那么這項決策就是錯誤的。
(五)缺乏報表附注內容,報表間關聯性分析不足
目前大多數飼料企業缺乏報表附注,從而影響管理者獲得他們需要的相關信息,進而作出正確決策。財務分析中的財務比率是由不同報表中的相關項目計算得出的。比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就是由損益表中銷售數據為分子,由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為分母得到。分析時需要意識到,將不同報表上相關項目結合起來的財務比率,并不能清楚地顯示財務報表之間的整體關聯性,而這種關聯性對于全面評估企業真實的財務與經營績效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合行業特點,確定飼料行業特色的精細化分析內容
飼料企業財務分析應充分結合行業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飼料企業作為資金資產密集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有其自身的特點。比如,飼料企業目前大多沒有應收賬款。流動資產主要分布在貨幣資金、庫存商品等環節,資產結構以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為主,占整個資產總額的90%以上;飼料企業生產過程受氣候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南方春天濕度較大,生產出來的產品容易受潮變質。因此產品受潮霉變是影響利潤的重要因素。
基于飼料企業的行業特點和經營需求,綜合企業各方面評價的需要,通過對飼料業務的具體分析,財務精細化分析應以損益分析、財務狀況分析等作為財務分析的內容。其中飼料企業的特殊性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損益分析
1.收入分析。飼料企業的收入構成主要是飼料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分析主要是對銷售飼料產品收入展開分析;飼料產品收入分析必然要對銷售量及其單價進行分析。對銷售量又可以按照分類產品銷售量結構、分地區銷售量結構進行分類分析。這就形成了飼料企業特色的收入分析內容。
2.成本分析。一般工業企業能夠歸集某個特定產品的費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費用、燃料和動力等,列為企業的產品生產成本。不直接歸集某個特定產品的費用列為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期間費用;而飼料企業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占產品成本比重較大,所以原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就構成了飼料企業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二)資產分析
1.流動資產結構分析。對于飼料企業流動資產的分析,主要對企業的日常貨幣資金規模是否適當、存貨的數量控制標準確認和質量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由于飼料產品單位重量
的價值比較低,以原材料和產品庫存為主要形式的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通常都遠大于固定資產所占的比例,所以,分析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庫存合理性尤為重要。在面對原材料供貨周期長、市場波動大的情況下,多數企業往往采用過度囤積的方式來應對,財務費用較大。特別是南方的飼料企業,其主要原材料。如玉米、豆粕等基本是從北方購入或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定購過程中不確定因素比較多。因此,要通過整合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進而減少流動資金占用。資產結構合理性分析,主要是從資產各項目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關系來判斷。
2.周定資產投資分析。飼料企業固定資產主要是廠房、倉庫等建筑物,以及制粒機、粉碎機、攪拌機、冷卻器和配料系統等生產設備。其作為長期資產在資產總額中占的比例巨大。固定資產分布和利用合理性對企業的效益有著重大影響。針對一些易損固定資產。如粉碎機,其擴建、改建工程時。有必要作為重要部分單獨出來進行分析,這也是飼料企業特有的分析內容。
四、優化飼料企業分析模式,建立多樣化的分析層次
(一)以會計報表為模板進行分析
會計報表是溝通企業與其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工具。外部利益相關者正是主要通過會計報表和報表分析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包括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及其變動。這一層次財務分析的重點是通過銷售利潤率等概念來分析整個企業的獲利能力,可以采用財務比率法獲得這些信息。
(二)以邊際分析為模板進行分析
邊際分析更能精細地揭示獲利能力,尤其是將獲利能力分析擴展到產品和業務層面。邊際分析法主要通過成本習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和營業杠桿作用分析三個領域來達成。
(三)以ROA與EVA計量獲利能力進行分析
ROA表示資產報酬率,它被用于計量企業利用資產獲利的能力。它等于銷售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而凈利可進一步分解為收入與成本的差額,資產則可進一步分解為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通過這種分解,ROA分析可幫助我們定量地確定影響獲利能力的各種因素,其不足之處在于忽略資本成本,這一缺陷正好由EVA(即經濟增加值)分析得以彌補。EVA分析要求我們對獲利能力進行精細化分析并意識到經營與獲利需要占用或投入資本,必須考慮資本成本。
(四)側重于現金流分析而非利潤流分析
如果說利潤相當于企業的血液,那么現金流則相當于企業的空氣。沒有現金流的利潤是虛假的利潤?,F金流管理是一項在概念理解上簡單、在實踐中運作較復雜的活動?,F金流的短缺輕則影響一個企業的正常經營、重則危及企業的生存?,F金流管理,是企業資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完善分析方法。開展財務精細化分析
精細化財務分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指出:“良好的策略起源于大量的量化分析?!睆呢攧战嵌葘ζ髽I行為個體進行精細分析時。更多的是在管理中使用量化的指標,將管理概念數字化,針對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內容,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從多角度的管理視角出發,才能有效發揮財務分析的強大作用。
(一)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以科學發展觀正確評價企業績效
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看,單純的利潤增長并不等于企業價值的增長。傳統財務分析關注盈利指標、關注賬面盈利,片面強調提高“獲利能力”,側重維護管理層利益,往往忽略了對權益資本成本的補償。財務精細化分析應從采用反映公司價值的財務評價指標取代反映獲利能力的評價指標,計量公司價值的關鍵指標主要有:現金流量、資本成本和經濟增加值(EVA)。
1.現金流量。利潤并不代表企業有充裕的流動資金{即現金流)。利潤左右現金流,現金流依托利潤,利潤既是企業現金流的補給源,也是隱瞞企業現金缺乏的罪魁禍首。所以,企業管理者在績效財務分析評價時。應從以“利潤”為中心轉向以“現金流量”為中心。把利潤和現金等融會在一起。對現金流量的分析評價是一個全面的、動態的、系統的過程,應著重分析現金流量規模與結構,正確分析企業在不同時期的支付能力。通過現金流量分析。提供企業一定時期的現金流入量和現金流出量的資料。企業決策者從中可以得到直接的現金來源和現金運用具體情況,以及資金余缺的信息,及時地進行資金調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
2.資本成本。企業的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而現行的會計利潤指標只確認和計量了債務資本的成本,并沒有完全補償資本經營的成本――資本成本,尤其是作為機會成本的權益資本成本,這樣即便企業賬面上出現巨額利潤,也可能“虧本”經營。為了獲取賬面上的會計利潤,管理者往往會通過過度投資來達到。企業財務精細化價值分析的核心不是簡單地評價獲利能力。而是評價企業的管理是否產生了超過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獲利能力,企業只有在創造的盈利超過資本成本時。才表明公司業務和管理創造了真正的價值。
3.經濟增加值(EVA)。經濟增加值是一個與會計利潤相對應的概念,是公司經過調整后的稅后凈營業利潤減去該公司現有資產價值的機會成本后的余額。它是一種基于決策的業績評價方法。將股東投入資本的機會成本考慮在內。會計利潤忽略權益成本。因而夸大了實際收益;會計利潤將研發培訓等確認為費用從而縮小了實際收益。EVA在這兩個方面都做了相應矯正,一方面剔除了股權資本;另一方面將研發和廣告費用資本化。因此,在企業投資決策、業績考評和激勵機制等方面,要引進EVA評價體系,才能夠鼓勵經營者選擇能給企業帶來長期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人力資源的開發等,從而促使企業經理人直接關注與庫存、應收款項以及與機器設備有關的成本,更為謹慎地使用資產,快速處理不良資產,減少消耗性資產的占用量。減少不必要的擴張。
(二)聯結管理決策進行報表分析
報表分析主要是對本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多方面的分析。會計報表中的數字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有將其與別的數字聯系起來才能發現其意義,這也是比率分析的重點所在。有效的分析應從企業財務報表回歸企業經營活動,通過經營活動感知財務報表。為了將財務比率作為衡量企業運作成功與否的指示器,必須將計算出的比率與某種標準進行比較,其比較標準一般選擇有三種:企業過去時期的比率、行業平均值、預算比率等。此外,加強報表附注的編制工作,詳細分析報表附注內容、董事會報告、統計報表及年終總結等與該企業經營情況有關的信息之后。把經營情況與財務指標結合起來分析,才能對財務報表數據作出更深層次的理解。分析時,可以對報表的某一部分單獨分析,也可以進行混合報表分析,或者將不同單位的不同報表項目組合起來分析。從而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
此外,在已建立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對各項指標可以作進一步詳細的分析。分析時,注意剔除偶發性特殊項目的影響,尤其是定基發展速度的基期選擇必須具有代表性,否則將影響
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具體分析某個指標的實際值,通過結合指標的計算公式、標準值范圍、含義等,深入地了解某指標的實際意義,以及該指標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反映程度。在飼料行業中,如資產周轉率降低時,對于采取最低成本競爭策略企業,必須注意是否陷入薄利卻無法多銷的困境;凈利潤率降低。對于強調差異化策略的企業,則必須注意它的品牌優勢是否減弱,導致客戶不愿再支付高于競爭對手的價格來購買其產品或服務??梢苑治鲆唤M具有相關關系的指標,通過研究各指標實際值的大小范圍、變動情況、比例結構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理解指標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從而更好地揭示企業在某一方面的實際情況和特征。
(三)充分發揮企業經營杠桿作用
充分利用經營杠桿原理。飼料企業固定成本(FC)較高。其生產經營就應遠離保本點以規避經營風險。企業越在保本點附近經營,營業風險越大,當在貼近保本點時,營業風險無窮大。在預期營業前景樂觀的情況下,宜積極采納具有較高經營杠桿(較高FC)的投資方案。穩健經營的企業,為避免過高的經營杠桿值帶來的高風險,就應該試圖降低企業固定成本的比率。如生產較多種類的產品、增加員工數量相應減少資本數量等等。
經營杠桿作用、量本利分析和成本習性分析相結合,可以幫助企業更合理地定價與配置資源、更理性地制定融資決策、更精明地談判以及更智慧地評估商業機會,可以產生遠比報表分析詳細的獲利能力信息。
(四)體現精細化管理理念,深化企業物流成本的分析
財務精細化分析要注重結果和成效。在財務分析體系中,通過成本費用、投入產出等因素分析,可以為精細化管理提供有價值的政策建議和有力的技術數據支持。由于飼料產品具有原材料消耗多、流量大、不易集裝化、對倉庫要求高、容易變質等特點,在對飼料企業進行物流成本核算時,應側重于供應物流成本的分析。其主要包括訂貨采購費用、運輸費、驗收入庫費和倉儲保管費等物流成本項目的分析。若企業是利用貸款組織采購,必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如是自有資金,則存在機會成本問題)。通過對供應物流成本分析,有利于加強責任中心管理,開展責任成本管理方法,為日常物流成本控制及部門的績效考核決策提供有效依據。
[參考文獻]
[1]笪建軍.趙燕企業財務分析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07(1I]
關鍵詞:電網企業;財務分析;預警決策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2月21日
一、引言
財務分析是企業財務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重要工具,其以會計核算和會計報表資料等為依據,通過對企業以往的財務數據、財務活動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為企業的經營者、投資者、債券人等了解企業過去、評價企業現狀、預測企業未來提供準確信息。財務分析是財務管理的一種手段,其作為一種分析工具,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當下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包括采用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還包括對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四大財務指標的分析,以及杜邦分析法等綜合分析方法。
目前,我國電網企業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多為傳統的財務分析框架,如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分析等,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缺少聯動,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的能力較弱;另外,2015年3月中央9號文頒布后,對電網企業市場化的分析判斷和自適應能力要求提高,電網企業對新型財務分析決策模型需求增強。本文設計的新型財務分析決策模型通過引入經營協調性分析模型、基于行業特征的財務預警模型,將電網企業售電量、銷售電價等前端業務數據的變動映射到后端財務分析、財務預警等相應模塊指標的變動,實現電網企業財務分析決策的實時性、動態化數據分析,進而實現財務數據支持經營決策的功能。
本文以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歷史數據為例,說明新型財務分析決策模型,本文總體研究思路見圖1。(圖1)
二、模型設計總思路
電力公司是一個特殊行業,其面臨的內外環境相對比較復雜,所以電力公司就財務管理方面要提高適應和應變能力,提高對內外環境變化的感知,并能及時有效地做出相關應對策略,以減少突發性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據此,本項目的財務分析決策模型設計思路首先從對公司財務價值影響較大的因素如售電量、銷售電價進行探測感知,設立預測模型;在此基礎上,本文擬在以下三方面實現優化,見圖2。(圖2)
(一)財務分析體系與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掛鉤。隨著中央企業全面引入EVA績效考核,與之相對應的財務數據分析成為管理層決策的重要支撐點。據此,本項目旨在設計能緊密銜接管理層業績評價體系的財務分析指標池,以更好地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有力支撐、發揮財務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價值。
(二)提高風險管理水平,發揮財務數據“電子眼”功能。建立風險預警系統,正確預測財務風險市場調查和前期市場預測都是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模式前必須充分做到的,企業要結合市場需求與市場發展現狀,結合電力行業的現狀分析經營環境,挖掘特性以及可能的變化方向,借助財務分析方法等手段對企業未來的財務發展方向做出預測,對企業后續的經營發展提供決策參考證據。
(三)引入經營協調性分析模型。經營協調性分析,主要是通過將企業開展正常經營活動、進行投融資活動所能夠帶來的流動資金與企業的營運資金需求相比較,來判斷企業經營情況和資金狀況是否協調,考察企業是否具有充足的現金支付能力,各項活動是否有資金保證、是否存在資金閑置,這將大大提高財務數據的經營決策支撐能力。
此外,本項目決策模型可實現多截面財務狀況的可比性,構建了多維度層面的對比分析,如各地市及區縣對比、公司及下屬子公司等橫向對比,也可實現多年份的縱向對比。
三、經營決策模型說明
財務分析指標眾多,需要結合電網企業特性加以篩選、重點分析。由于銷售電量和電價預測模型研究已相對成熟,本文重點研究經營決策模型,并探討銷售電量與銷售電價對模型關鍵決策變量的影響。
決策模型中運用預算管理思維,即以售價、電量和可控成本費用的實際數值(或預測數值)為出發點,探測這些影響經營決策的關鍵性可控因素對最終決策的影響程度。同時,為與年度預算完成進度相匹配,便于決策模型使用者直觀核對預算執行情況,本決策模型所用數據均為本年度累計數值。本項目所設計決策模型主要特點如下:(1)設立模型中每一變量上期同比增減率,觀察同期變動;(2)為提高業績決策支持,設立模型中每一變量同比變動率對最終決策變量同比變動率的影響度;(3)設置模型中每一變量對最終決策變量的影響度;(4)設置模型中每一變量隨機變動率對最終決策變量變動率的影響度。
(一)利潤總額決策模型設計與說明
1、利潤總額關鍵因素分析。依據2015年8月廊坊縣公司匯總數據,列示利潤總額模型,利潤構成模型在利潤表格式的基礎上設立,另加一列:
利潤總額隨之變動比率=各指標變動比率×本月數/利潤總額
此外,利潤模型中通過添加售電量和售電單價觀察這兩項對其他變量以及總利潤的影響,具體分析步驟如下:
第一,分析各變量對利潤總額的影響度。設置利潤總額模型中每一變量均變動1%,觀察其對利潤總額的影響可得: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成本每變動1%,對利潤總額的影響分別為17.07%、16.13%。冀北市縣級公司營業費用、財務費用與管理費用三費均變動1%,對利潤總額影響程度僅0.008%。說明售電收入成本和購電成本為公司利潤關鍵影響因素。
通信工程在我國真正地進入快速發展是在20世紀80年代,這個時期從美、日、英等發達國家吹過來的信息革命這股颶風。為我國通信工程專業的發展增添了強勁的動力,也是從這時起,通信工程專業有了它現在的名稱。大量的技術成果如:晶體纖維生長與晶體光纖器件的研究,光纖高溫傳感器、光纖環形腔的細度及環形激光器的研究,窄線寬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及相關技術等都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一、存在的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人類社會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深刻變革,網絡通信已廣泛地應用于政治、軍事,經濟及科學等各個領域,它改變了傳統的事務處理方式,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因此,信息在網絡通信中的安全性、可靠性日趨受到通信網絡設計者與網絡用戶的重視。
鑒于信息安全開始對國家安全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需要準確認識信息安全的基本問題與表現方式,清晰了解保障信息安全所依賴的信息網絡化的客觀規律。從而做到有的放矢,以便真正發揮作用,在這里我們著重討論通信工程中的網絡通信安全。網絡通信安全一般是指網絡信息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實性、實用性、占有性。從技術層面上來看,反映在物理安全、運行安全、數據安全、內容安全四個不同的層面中。而現在網絡通信的安全問題可以大體分為;內網通信安全和網絡問信息傳播安全兩個方面。
二、解決對策
由于內網的信息傳輸采用廣播技術,數據包在廣播域中很容易受到監聽和截獲,因此需要使用安全交換機。利用網絡分段及VLAN的方法從物理上或邏輯上隔離網絡資源,以加強內網的安全性。
從終端用戶的程序到服務器應用服務、以及網絡安全的很多技術,都是運行在操作系統上的。因此,保證操作系統的安全是整個安全系統的根本。除了不斷增加安全補丁之外,還需要建立一套對系統的監控系統。并建立和實施有效的用戶口令和訪問控制等制度。
使用網關的好處在于網絡數據包的變換不會直接在內外網絡之間進行,內部計算機必須通過網關。進而才能訪問到Internett這樣操作者便可以比較方便地在服務器上對網絡內部的計算機訪問外部網絡進行限制。
在現實中,入侵者攻擊Internet目標的時候,90%會把破譯普通用戶的口令作為第一步。以Unix系統或Linux系統為例,先用“fjnger遠端主機名”找出主機上的用戶賬號。然后用字典窮舉法。
如果這種方法不能奏效,入侵者就會仔細地尋找目標的薄弱環節和漏洞,伺機奪取目標中存放口令的文件shad-OW或者passwd。然后用專用的破解DES加密算法的程序來解析口令。
在內網中系統管理員必須要注意所有密碼的管理。如口令的位數盡可能的要長;不要選取顯而易見的信息做口令;不要在不同系統上使用同一口令;輸入口令時應在無人的情況下進行;口令中最好要有大小寫字母、字符、數字;定期改變自己的口令:定期用破解口令程序來檢測shadow文件是安全。沒有規律的口令具有較好的安全性。
三、網絡間信息傳播安全
所謂的網絡信息傳播安全主要是指網絡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應保持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可用性和機密性。信息網絡的通信是由通信協議堆棧完成的,通信協議大致可分為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鏈路層和物理層,采用通信協議分層的方式對網絡通信進行安全控制可滿足信息網絡安全通信的需要,保障信息傳輸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接下來,我們就保證信息傳播安全的技術和方法進行探討。
采用數字簽名技術。所謂“數字簽名”就是通過某種加密算法生成一系列符號及代碼組成電子密碼進行簽名,來代替書寫簽名或印章,對于這種電子式的簽名還可進行技術驗證,其驗證的準確度是一般手工簽名和圖章的驗證而無法比擬的。它能驗證出文件的原文在傳輸過程中有無變動。確保傳輸電子文件的完整性、真實性和不可抵賴性。這樣數字簽名就可用來防止有人修改信息等情況的發生,可以進一步保證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強化身份識別功能和不可抵賴性,同時數字簽名技術還可以提高交易的速度和準確性。
數字集群系統網絡技術。數字集群系統的信息安全主要涉及用戶鑒權、加密、分級用戶管理、日志管理、虛擬專網。數字集群系統分為專網運營和共網運營兩種方式。數字集群網絡對于網絡的容量、通信覆蓋率、呼叫建立成功率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房地產開發企業;投資決策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決策不當產生的原因
1.外邊環境變化帶來的投資風險
房地產開發企業外部市場環境經常會出現意想不到的不利變化,由此引發多種風險,主要表現為:第一,嚴重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誘發建材價格上漲,工程造價跟著上漲。第二,貨幣發行政策和銀行信貸政策。如銀行緊縮銀根對房地產商就意味著籌資或變現風險。第三,房地產供求形勢的變化。房地產供給嚴重不足的狀況已成歷史,現在的情況是供過于求,房價自然就要下降,銷售難度增加,促銷成本加大,期房銷售幾乎成為不可能。第四,房地產政策及由此形成的大氣候。如當前銀行對房地產業的支持重點從開發變為購買,這不利于剛開發并需持續投入的房地產項目的開展。
2.開發商主觀投資失誤
房地產開發商主觀上對房地產市場供求形勢,房地產政策,金融政策的理解、判斷或把握上出現偏差。如有的發展商過分地相信自己會容易將項目轉手,而實際并未如愿;有的開發商在決策上項目時只考慮、分析了一時的市場供求形勢,而沒把開發的周期因素考慮進去,或者對市場的估計及項目自身的優勢的判斷過于樂觀,最終導致銷售困難;還有的開發商經營實力(開發實力、管理能力、行銷能力)不足,項目運作中難于實現預期的經營業績。
3.由于信息不對稱或不準確對成本預期不準確
由于當前房地產開發企業信息化水平較低,缺乏先進的信息獲取采集手段,造成很多房地產開發企業所依據的信息不夠準確,或前期調研不細,對購買力及項目的銷售前景預期過于樂觀,都會導致在運用中出現與當初的估計有較大偏差,從而導致后期的成本變化,在預期基礎上加大了項目的開發成本。
二、完善房地產開發企業決策控制的措施
1.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風險
(1)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分析
風險是指在投資經營過程中各種不確定因素,使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的可能性。減少這種不確定性,從而減少這種偏離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市場調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獲得盡可能詳盡和準確的信息,把不確定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較好地控制房地產投資過程中的風險。通過房地產市場的供求狀況和趨勢進行全面的調查分析,從中選擇社會最需要的并能夠取得較大收益的投資項目,這部分工作可以由投資企業的相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查,也可委托咨詢公司等中介機構進行。
(2)采取多樣化組合投資
房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將資金有選擇地投放到不同類型的房地產開發項目上,投資建造不同收入層次居民所需的不同類型住宅、寫字樓、商店和娛樂場等,以減少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因為各種不同類型房地產的開發風險大小不一,收益高低相應不同。一般而言,開發項目收益率相對較高的風險大,開發項目收益率相對較低的風險小。如果資金分別投入到不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整體開發風險就會降低,其實質就是用個別房地產開發的高收益去彌補個別低收益的房地產損失,最終獲取一個較為平均的收益。房地產多樣化投資的關鍵是如何合理地確定投入不同類型的房地產的資金比例,使得即可降低開發風險又可獲取較高的收益率。
(3)提前與租戶、客戶簽訂租約或預售合同
工程完工后房地產空置的風險,租金下降的風險,售價跌落的風險,都可通過預租預售的安排來避免。當然,預租、預售時,還應注意一個問題,這就是開發商的風險降低意味著與其交易的客戶的風險提高。所以,開發期越長,其他行業的客戶就越不愿意與開發商簽定固定價格的合同。若要預租或預售,則租金、售價就會被壓得較低。
2.對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1)運用保險手段轉嫁風險
通過向保險公司投保,以繳納保險費為代價,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承擔。保險作為一種及時、有效、合理的分攤損失和實施經濟補償的方式,一直是處置風險的主要手段,但保險的使用仍是有限的,因為并非所有風險都可以保險,而且在很多情況下,保險并不能提供充分的補償。
(2)通過非保險手段轉嫁風險
房地產開發企業可通過正當、合法的合同條款的擬定等方法將開發風險轉嫁給其他經濟單位。如房地產開發商將施工中危險性較高的工作轉包給其他的專業性施工單位,從而減少自己的風險責任。再如實行項目股份化,將經營風險分散到全體股東身上等。對某些超過開發商能力的風險,或保險無法提供的情況下,此種方法發揮著特有的作用。
(3)直接承擔風險損失的補償責任
如將預計有可能發生的損失直接攤入日常經營成本,又如建立風險損失補償基金或建立自保公司。近年來,以組建專業自保公司作為主要形式的自留風險手段,已在國內外成為一種十分引人注目和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手段,而這種主動自留風險手段的選擇與實踐,應遵循法律規定,如對法定保險、強制保險的風險標的能否自留,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時還要受自身經濟實力的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