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5:17
序論:在您撰寫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院內轉運;風險評估;應對
由于患者病情的需要,經常需要在各個科室之間進行轉運,尤其是急診科和ICU科室。轉運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并發癥,需要相關的醫生、護士配備急救設備和藥品[1]。因此,患者院內轉運之前,做好相應的風險評估,并且提前做好預防,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的醫治質量,降低轉運過程的風險?,F在報告如下。
1院內轉運的風險
1.1 風險概述 危重患者在設施完備的ICU病房是最安全的,ICU或者急診科都會給患者配備持續藥物治療、監護、輔助設備、特殊處理等服務,患者的病情基本能夠穩定。但是很多患者需要在不同的科室之間進行轉換,必須面對院內轉運。通過數據顯示,院內轉運過程中,患者發生危險的可能性非常大,在Backmann的研究中,191例院內轉運患者,31%的患者出現醫學事件,4例患者死亡。患者在院內轉運過程中主要的風險有:①患者運動導致了靜脈留置針堵塞或者滑脫,從而引起墜床的危險。②患者病情更加嚴重,在轉運過程中生命體征突然改變,甚至出現心臟驟?,F象。③很多患者出現了嘔吐的現象,若是處理不好,就會引起窒息。很多原因都會引發轉運風險,主要原因有: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醫護人員水平、設備、藥物、急診效率等。
1.2 轉運前風險評估 轉運前風險評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循環系統風險評估:患者在轉運途中,通常都是由于循環系統不穩定而導致的病情惡化。患者的脈搏、脈率的強度和肢體末梢的溫度、血壓等指標都能夠體現自身的循環系統情況和外周臟的灌注情況?;颊叱霈F了心律不齊等癥狀,就要及時調整轉運的時間,等到患者的病情穩定之后再行轉運。
呼吸系統風險評估:患者的皮膚、皮膚黏膜的顏色發生了改變,呼吸的頻率、深度紊亂,血氧飽和度異常,這些都是呼吸系統風險的表現。若是患者出現了呼吸系統風險仍然需要轉換,就要配備呼吸氣囊或者呼吸機,在病情穩定之后,才能夠進行轉運[2]。
神經系統風險評估:在轉運之前,確認患者的意識、精神、瞳孔大小、頸強直、肢體活動等都進行檢查,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風險評估,確定是否適合轉運。
轉運管道風險評估:危重患者在轉運的時候需要配備很多的設備,例如輸液管、輸氧管、導尿管、胃管、氣管插管、胸腔引流管、中心靜脈導管等,這些設備會在患者搬運突出出現變化,嚴重的話致使患者傷亡。所以在轉運之前,就要對患者的設備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減少設備原因引起的損傷。
急救藥品和設備風險評估:醫護人員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配備相應的急救藥物和機器設備,例如簡易呼吸氣囊、多功能呼吸機、急救箱等,還要準備腎上腺素、洛貝林、尼可剎米、利多卡因、多巴胺等藥物。
2院內轉運的風險應對
2.1 轉運前風險應對 轉運前的風險應對主要有以下方面:①要和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做好風險評估。醫護人員把患者的病例整理好,將資料隨著患者一起轉運到相關的科室。在轉運之前,和相關科室溝通好,能夠保證患者到達之后立即能夠進行相關的檢查和治療,需要的設備和藥物,要提前準備好。負責轉運的醫護人員要熟悉轉運的路線,充分了解轉運的相關知識,具備轉運中急救的能力,確?;颊叩霓D運安全。②轉運的醫生和護士要進行認真的篩選,必須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具有很強的應急能力,能夠熟練應對轉運中出現的問題。我國醫療部門要求,1例危重患者必須有1名醫生和護士陪同,若是需要插管,還要有插管醫生陪同。③轉運之前配備相應的儀器,脈氧儀、血壓計、呼吸機、監護儀等,并且配好備用電池。轉運的呼吸機要有報警裝置?;颊叩牟∏榉€定才能夠進行轉運。第四,轉運前要做好藥品的準備,要攜帶抗心律失常藥物、血管活性藥物、碳酸氫鈉急救藥物等。若是患者的心臟驟停,能夠及時給與藥物的治療。同時,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配備針對性的藥物,還要有藥物注射器、輸液器等設備。
2.2 轉運中生命支持 患者必須具備轉運標準才能夠進行轉運,患者的生命體征水平不能低于在ICU病房的水平,患者要有持續氧飽和度監護、脈率呼吸監護、心電監護、外周血壓監護等,高級病房還要設立肺動脈壓監護、二氧化碳濃度監護、顱內壓監護、創血壓監護等。轉運的時候,醫護人員動作要穩重輕柔,使用正確的姿勢進行轉運,骨折患者要避免二次損傷。推車的速度均勻,禁止出現劇烈的震動,在上下坡的時候,保持患者的頭部在高處,保護患者不會墜床。在轉運的時候,患者家屬可能提出一些疑問,醫生和護士要耐心解答,消除患者家屬的后顧之憂。在轉運的時候,要做好轉運記錄。每隔10min,就要把患者的意識情況、檢查情況、檢測指標數據、轉運過程發生的意外救治等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幫助醫護人員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在轉運途中,若是出現了病情嚴重惡化的情況,要及時將患者送進急救室進行搶救,患者的心跳驟停,就要原地進行搶救。
2.3 轉運后交接 將患者安全送到相關科室之后,轉運的醫生要對患者的病情和轉運途中發生的事故進行詳細的交待,把患者的用藥記錄和治療計劃都告訴接收的醫生,確?;颊吣軌蚶^續進行治療。轉運之后的科室要及時做好接收工作,開展綠色通道,安排轉運的患者第一時間接受相關的檢查和治療,給患者營造良好的救治環境。交接結束之后,接收科室的醫護人員要在轉運交接單簽字確認[3]。
3討論
通常情況下,患者只有在急診手術、進入重癥監護室、??撇》俊⒃\斷性檢查這些項目的時候,才會進行院內轉運。轉運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對患者造成的影響非常大,相關人員要提前做好風險評估,制定應對策略,減少轉運的風險,提高患者的身體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吳潔華.院內轉運風險及其規避措施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11):52-53.
關鍵詞:設備采購;投放設備;資產管理;風險評估
當前,醫院在引進各類高、精、尖醫療儀器設備過程中,由于資金不足等原因,除醫院傳統的自有資金采購以外,產生了多種采購方式。其中,投放設備作為一種特殊的采購形式,既有其鮮明的特點和優點,同時又存在著一定風險。
一、醫院采購設備的方式
(一)自有資金采購
自有資金是指醫院開展醫療服務及其他相關活動依法取得的業務收入以及通過商業銀行貸款取得的資金。使用自有資金采購醫療設備是醫院引進和更新設備的基本形式,其優點是財務成本較低,總體經濟效益較高,缺點是醫院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由于醫院的業務收入同時承擔著醫院人員、物料消耗和日常管理等各項支出,因此設備采購受業務收支結余規模的限制,同時醫院還需擁有足夠的資金對采購的設備進行維護,使其正常運行,所以該方式對醫院的現金流要求較高。如果是通過銀行貸款取得的自有資金,則會另外增加還本付息的負擔,財務成本也相應提高。目前,除新建醫院外,各醫院大部分設備都是通過自有資金采購引進。
(二)外國政府貸款
外國政府貸款是指醫院向政府報批立項取得的外國政府向我國提供的具有一定贈與性質的優惠貸款。因為具有政府間援質,優點是一般貸款條件比較優惠,利率也較低,且還款期相對較長;缺點是申請流程復雜,申請周期長,且部分國家的貸款為限制性采購,發放貸款國家的產品須占總采購金額的一定比例,而設備報價又往往偏高,醫院除了需要支付一定的貸款利息外,還要承擔較高的采購成本。該方式也要支付設備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所有維護和保養費用,但由于其還款期限長,還款壓力輕,財務成本低,也被部分醫院采用,作為自有資金采購方式的補充。
(三)融資租賃
融資租賃是指出租人根據醫院對租賃設備的特定要求和對供貨人的選擇,出資向供貨人購買租賃設備,并出租給醫院使用,醫院則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賃期內,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屬于出租人所有,醫院擁有租賃設備的使用權,租期屆滿,租金支付完畢且醫院根據融資租賃合同的規定履行全部義務后,醫院可以按合同約定取得租賃設備的所有權。對租賃設備的歸屬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合同有關條款或者交易習慣確定;仍然不能確定的,租賃設備所有權仍歸出租人所有。融資租賃是醫院在購置資金不足等情況下引進設備的一種形式,如醫院引進PET-CT等價格較高的大型設備,使用自有資金采購需一次投入數千萬元,采用融資租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醫院現金流的壓力。該方式同樣具有較高的資金時間價值成本,且需要支付設備運行過程中發生的所有維護和保養費用,一般用于單體價值較高的大型貴重設備的引進。
(四)投放
設備投放是指醫院在引進設備時,無需支付購置費用,而是由設備供應商免費在醫院投放提供設備,且在約定投放期內不需支付各項維護和保養費用,通過使用儀器設備產生的利潤完全歸醫院所有,投放設備的供應商只是通過醫院購買該設備配套試劑耗材來回收成本和獲取利潤。投放期滿設備歸屬于醫院,同時,醫院可以選擇按相對較低的價格繼續購買使用該設備配套試劑耗材。投放方式的優點是設備的采購成本近于零,投放期內由于不用承擔設備的維護和保養費用,運營成本也較低,在醫院流動資金不足但急需設備盡快引進或擬開展的新技術應用前景不明時,尤為適用,能夠保證醫院現金流的正常運轉,并可以規避市場風險;和外國政府貸款以及融資租賃等方式相比,也沒有額外的設備采購成本。但如果采用該方式前未進行科學系統的效益測算以及后期管理不到位,也可能對醫院經濟效益產生損害。此外,設備投放方式具有一定的政策性風險。設備投放較常見于醫院引進一些使用配套試劑和耗材的設備(如檢驗、影像類設備),在做好準確測算和科學管理的前提下,有著投入低、風險小、收益高等鮮明特點。
二、醫院投放設備的形式
(一)鎖定年限
鎖定年限投放設備是指醫院和供應商事先約定設備投放期,在此期限內,供應商免費向醫院投放其所需設備,并負責投放設備的維護、修理和保養,醫院則需向供應商購買該設備配套試劑或耗材開展醫療活動,供應商對醫院所購試劑耗材的數量不作要求,投放期內設備的所有權仍歸屬供應商,醫院僅有使用權,投放期滿后醫院即擁有該設備的所有權。對醫院來說,鎖定年限投放設備相對風險較小,尤其適用于醫院開展新項目、新技術,且預計該項目和技術前期推廣不夠或無法確定該項目和技術應用前景時。供應商在投放此類設備時,更多側重于設備的品牌示范效應和市場占有率,而不是考慮成本和效益。該形式多用于一些大型三甲醫院或區域代表性醫院的設備投放以及高新尖項目的推廣應用。
(二)鎖定耗材使用量
鎖定耗材使用量投放設備是醫院和供應商事先約定設備配套試劑耗材采購量后,供應商免費向醫院投放其所需設備,同樣負責設備的維護、修理和保養,并擁有設備的所有權,當醫院所采購試劑耗材達到約定數量后,設備所有權歸屬醫院。鎖定耗材使用量具體又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僅約定配套試劑耗材采購累計總量,不另作年限要求;二是約定采購期和醫院每年最少采購量,不管醫院設備使用情況如何,采購期內每年試劑耗材采購量均不得少于約定最小量。無論具體哪種形式,鎖定耗材使用量投放設備對供應商都較為有利,可以確保投入成本的收回和取得既定經濟效益,風險則轉嫁于醫院;對醫院來說,當設備購置資金不足時,在確保所投設備開展的項目具有相當業務量的情況下,也是保障醫院及時引進設備的有效方法。此外,還有兩種鎖定方式相結合的設備投放模式,如醫院和供貨商約定投放期和投放總額,并約定只要其中一項達到約定值即投放中止,設備產權轉歸醫院;或約定兩項都達到后才中止投放和轉移設備產權。
三、醫院投放設備的風險
(一)政策性風險
《關于下達2009年-2011年全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的通知》(衛規財發〔2009〕88號)規定:嚴禁公立醫療機構采取合作分成形式引進大型醫用設備,維護公立醫療機構公益性。設備投放雖然不同于合作分成,但由于供應商取得的利益和醫院采購使用的耗材試劑數量直接相關,特別是未限定使用總額的投放方式,投放期內醫院使用的耗材試劑越多,供應商獲得的利益也越大,從形式上很接近于合作分成;同時由于耗材綁定,也涉嫌產品壟斷和商業模式的不正當競爭。因此,一旦國家明確規定禁止設備投放,醫院現有的投放設備必須全部重新與供應商進行談判,甚至可能面臨經濟損失。
(二)財務成本風險
設備投放實質就是分期付款。和通常意義的分期付款不同,設備投放是將設備的購置費用分攤到醫院購入的每筆配套耗材試劑里,供應商在銷售耗材的同時,逐批收回成本。因此,簽訂設備投放合同前的科學測算極其重要,如果在約定投放期內采購的耗材試劑累計數量過大,醫院很有可能在正常的耗材支出以外,發生遠超過設備本身價值的費用。
(三)逾期風險
在設備投放中,由于管理流程的不完善和信息化管理的不到位,存在著逾期風險。投放設備引進醫院后,如果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對其進行有效監管或者僅僅依靠人工管理,往往會出現投放期滿或約定投放條件滿足后,設備的產權不能及時轉移給醫院,采購配套耗材試劑仍執行投放合同中約定的較高價格,從而給醫院造成損失,甚至可能直到設備的壽命期滿,醫院蒙受的經濟損失都不會被發現。即使后期發現,醫院也不能確保損失可以追回或得到補償。(四)實物管理風險在投放期內,投放的設備在醫院財務和資產賬上都不作反映,使財務和資產管理部門在管理上無據可依,也無章可循,只能不管不問。而在資產清查中,科室投放設備的存在以及產生的賬外資產,極大地占用了清查人員的精力和時間,對正常的資產清查工作產生影響。
四、醫院投放設備的管理策略
(一)科學測算后確定設備引進方式
醫院在決定引進設備時,應通過對設備成本效益進行科學測算,來決定是采用自有資金購置,還是采用設備投放方式引進。以某醫院內分泌實驗室擬購進的進口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投放方案為例,進行可行性分析。該設備市場價值:40萬元(人民幣)。收費標準:60元/次。試劑價格:每套90000元。試劑規格:3000次/套。滿足“設備使用五年”或“試劑購入30套”任一條件,設備所有權即歸屬醫院,同時耗材供應價格降至8.6折。該設備實際成本:30×3000×4.2=378000元??梢?,采用投放方式引進該設備,當醫院購置配套試劑滿30套時,實際支付的設備款項僅37.8萬元,小于采用自有資金購置所需支付的40萬元;如果醫院使用該設備已滿五年,購置的試劑仍不足30套,醫院承擔的設備成本將更低。所以,采用投放方式引進該設備優于自有資金購置。進一步測算還需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投放期內預計發生的設備維修、保養等費用。
(二)到期預警管理
對設備投放中存在的逾期風險,可以通過明確責任部門和使用信息管理工具加以避免。醫院的資產管理部門應承擔起對投放設備的使用監管,通過資產信息管理系統以及和物流采購系統的聯動,實現不同投放方式的到期預警管理。對僅約定投放期的投放設備,可以通過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對其設定時限,即將達到投放期時系統報警提示,期滿自動鎖定,物流采購系統無法繼續按原供貨價格購入配套耗材和試劑,必須將設備所有權轉移給醫院正式入庫,且耗材價格調整后才能繼續進行。對同時約定了投放期和耗材使用量的投放設備,資產信息管理系統還需從物流采購系統調取數據,實時統計該設備配套耗材試劑購入量,當累計購入量即將達到約定使用量時報警提示,達到后系統同樣會進行鎖定,等待資產入庫和調整價格,從而避免醫院投放期滿或約定投放條件滿足后由于沒有及時調價而造成缺失。
(三)實物與賬務管理
根據財務內部控制的要求,醫院設備的采購、管理和財務部門應各行其職,在投放設備的實物和賬務管理中分別發揮不同的作用。投放設備引進前,從配置計劃、上報審批到組織招標和商務談判,醫院的采購部門發揮主導作用,并配合財務部門對投放條款進行科學測算。資產管理部門需參與前期整個采購過程,充分發揮事前監督作用,同時也有利于下一步設備管理工作的開展。設備引進后,采購部門要整理歸集好相關檔案資料,及時移交資產管理部門,并按合同約定做好設備配套耗材試劑的采購供應工作。資產管理部門根據投放合同等資料,在資產管理系統中建立投放設備明細賬,并按不同投放條件對其進行設定,實行預警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資產管理部門可以參照醫院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對投放設備進行實物管理,確保投放設備賬實相符,并能夠正常使用;醫院組織資產清查時,資產管理部門應將投放設備單列,作為資產清查工作的一部分,安排專人清點核查,做到產權清晰、賬目清楚。投放期滿后,資產管理部門需及時將投入設備正式入庫,轉為醫院資產;財務部門相應進行資產賬務調整。綜上,醫院通過投放方式引進設備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只要做好設備投放前的充分調研,對不同投放方案進行準確測算和比較,合理選擇投放方式,同時加強設備投放后的規范管理,投放設備將是傳統設備采購的有益補充,將會對保障醫院正常運轉和加快學科發展發揮顯著作用。
作者:操禮慶 潘江濤 單位:安徽省立醫院
參考文獻:
急診留觀患者其對象主要包括診斷不明確短期觀察的患者[1];暫不適合住院條件但因病情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或不宜搬動需就地搶救的危急患者等[2]是醫院急診科患者的重要組成的一部分。急診留觀患者具有流量大, 流動性強, 病種多而且病情復雜多變的特點, 給醫療治療、護理均帶來很大的風險。如何做好急診留觀室的護理管理工作, 減少、甚至杜絕護理工作的安全隱患, 本科作了大量的工作, 總結如下。
1 急診留觀患者存在的護理風險
1. 1 患者及社會因素所致的護理風險 急診留觀患者一般為病情危重、疑難、突發的患者, 疾病情況存在不確定性, 而患者及家屬又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 對醫療護理的高風險性和不穩定性了解不足, 而對治療和搶救效果期望值又高;再加上個別不良事件影響了醫護人員形象,致部分患者在看病時就持有懷疑態度, 采取不合作的態度。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護理風險升高。
1. 2 護理人員因素所致的風險
1. 2. 1 法律意識淡薄, 未及時履行風險告知義務 護理人員不熟悉甚至不知道相關護理法律法規, 對于自己在工作中的法律義務、責任不明確, 忽視患者相關權益, 對患者可能出現的風險較少告知, 不及時告知、未告知或告知過度, 將會使護理風險增加。
1. 2. 2 護理人員經驗相對不足 部分急診科低年資護士存在急救經驗不足、觀察病情不夠細致、操作技術不夠熟練的特點。在患者就診、搶救過程中處理不當, 不僅使患者身心受到損害, 而且護理人員自身也會遇到風險[3]。
1. 2. 3 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差, 不能與患者良好溝通 在護理工作中, 少數護理人員不能正確認識、開解自自己,把生活中的不良心態及精神狀態帶到工作中來,導致服務態度差, 敷衍、搪塞患者, 缺乏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不能與患者良好溝通, 護理風險也隨之升高。
1. 2. 4 護理人員違反護理操作常規 急診護士面對和救治的危重患者很多,每天面對容易產生心理,以致有些護士服務意識差,護理操作不認真、甚至違反護理操作常規, 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而導致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
1. 2. 5 護理職業損害引發的風險 急診留觀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需要及時救護,不能及時有效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傳染病,如:肝炎、艾滋病等,在搶救過程中接觸患者具有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時, 如果不注重個人防護,不但會增加自身感染的風險,還可能會成為傳播的媒介。
1. 2. 6 搶救記錄等護理文件記錄不認真、不及時、不規范 在發生醫療糾紛時, 住院病案材料中與護理相關體溫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會成為法庭材料[4]。在實際工作中, 急診護士由于工作繁忙, 有時會忽略護理記錄的及時記錄, 或者進行回憶式的記錄, 出現大概、可能等不確定情況。如果以上護理記錄不嚴謹、錯記、漏記及甚至涂改, 將使護理風險幾率明顯增加。
2 應對措施
2. 1 加強相關法律學習, 提高法律意識 組織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理文書書寫規范》等護理相關法律章節, 使其了解護患雙方在急診救治過程中所擁有的權利和應履行的義務,使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尊重患者權利的同時也維護自身利益。
2. 2 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嚴格制度落實 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正常護理操作的保障, 也是預防差錯事故的必要條件。做為急診科護士必須做到紀律嚴明,堅守崗位,在護理操作中循章守制做好搶救工作。
2. 3 加強專業培訓, 提高業務能力 對急診科護士要進行規范化、專業化的急救技能的培訓, 對存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及講評;對已發生的缺陷進行分析、討論及總結, 讓護理人員準確掌握護理常見風險事件的基本特性、高危因素和處理程序, 提高護理風險的評估及防范能力。
2. 4 強化護理服務意識, 樹立護理服務理念 強化護理人員優質服務的意識, 樹立“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服務理念。醫護活動應該一切以患者為中心, 才能使護患關系擁有良好的基礎, 以得體的護理語言、行為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使得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療, 有效地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
2. 5 加強護理文書管理, 規范護理記錄 急診護理文書是護理人員為患者進行搶救治療、實施護理及病情動態變化的記錄,護士在記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出客觀、及時、準確、完整及不得涂改。護理文書要妥善保管,以備查證。
2. 6 及時處理糾紛,定時進行護理風險評價 當護患雙方產生分歧,出現糾紛后 ,應以事實為根據,以相關的護理記錄為憑證, 必要時借助相關專業部門鑒定,并且對風險處理手段的適用性和效益性進行檢查、分析、修正和評估,以便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將風險降到最低,減少風險的損失。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及人們維權意識的逐步上升,患者的醫療需求及心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應該認真學習相關衛生法律法規,加強工作責任心,強化風險意識,在做好醫療護理服務的同時,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為患者提供健康安全保障的同時維護自身權益。
參考文獻
[1] 武清, 董書玉.急診觀察室的管理. 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1999, 4(4):206.
[2] 劉一泉.淺談急診留觀病歷的管理.嶺南急診醫學雜志, 1999, 4(3):153.
工程項目管理者為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需從眾多施工企業中挑選具有實力的一方,從某種作用上分析,選擇了具有優勢的施工企業,項目建設意味著成功50%,因此,項目經理的選擇即決定了建設的最終結果。確定了施工企業后,建設方與施工方為各自權益的保障實行簽訂合同,然而,合同的簽訂若存在風險則極有可能日后引發法庭糾紛,促使我國建設項目面對經濟損失,因此,規避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風險,評估風險并采取措施尤為重要。
2.分析合同簽訂過程
2.1準備
建設方于簽約準備階段需對施工方組織合法性作進一步確認,盡管施工單位的選擇均以招投標形式決定,開展招投標前已對對方的實力、資質等作調查評估,但實行簽訂施工合同之前再一次對論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風險評估和應對工作由專注畢業論文與職稱論文的提供,轉載請保留網址.施工方進行全面、科學的調查,確認其是否具備相應的施工能力,防范簽訂合同存在的一切風險仍然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內容[1]。而對于施工方而言,了解建設方的總體情況也是必要的,可確認對方是否已依照我國相關法令法規登記注冊并成為正規企業,獲悉是否已具備法人資格,如若是法人建設單位的子公司,則需調查其法人總公司確切位置及主要負責人的相關信息,同時仍需進一步了解該子公司與總公司間的關系是否屬實。再者,如若建設方屬于法人單位的商,需確認該建設方是否擁有相應資質條件滿足項目正常施工的開展。
2.2協商
建設方與施工方經準備充分后,雙方約定時間進行簽約協商,協商簡而言之就是雙方為合同主要條款交換各自意見,在我國經濟法中稱為要約與承諾。為盡可能推動雙方合同達成,建設方與施工法在協商階段均需將各自的意愿真實并準確的闡述出來,同時需認真傾聽對方的意愿,分析對方的意愿是否合理,勇于指出對方不合理的要點,并通過再次協商將風險制約最低,盡可能降低合同簽約的風險,從而實現合同管理的作用。
2.3定條款
我國建設方與施工方簽約的項目合同大多數采用書面形式,法定書面合同的運用首先需根據書面形式的類型及范圍,后分析我國法律規定合同雙方履行的職責,即合同中的條款。條款的確定是雙方經協商后討論概括出來的要點,條款需具有全面性及完整性,根據雙方實際情況確定條款以便于達到各自預計的成效。因此,雙方需對合同內容進行審查,判斷合同的完整性、全面性及自身風險分擔是否科學、合理,是否在自身風險承擔能力范圍之內,進而為下一步正式簽約合同作保障。
2.4簽字
這一階段需審核簽約協商及合同條款確定等內容,再一次檢查雙方協商與確定條款是否存在理由,及時發現及早修改能為雙方是否具備能力履行條款奠定保障。通常情況下,雙方于簽字前需完整通讀合同一次,以便于審查合同條文是否存在遺漏,及時通過協商后予以修訂或添加,確保雙方權益免受侵害。
3.分析雙方合同履行過程
無論是建設方或是施工方,對于雙方而言,合同履行旨在獲取各自預計的成效。
3.1建設方。根據合同履行分析并建立切實可行、具有針對性的合同管理工作程序,同時為各管理環節落實主要負責人,督促其按照合同規定條款履行崗位職責[2]。此外,闡釋論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風險評估和應對工作制定合同管理制度,為合同構建系統化管理模式,對合同進行密切跟蹤管理,定期開展合同管理判斷與評價交流會,為完善合同管理進一步優化管理模式及方案。
3.2施工方。主要負責人根據合同條款分析本單位施工能力現況,為施工順利實施劃分崗位人員,落實各崗位人員職責,實施崗位連鎖實施模式,強調各崗位人員嚴把施工質量,履行合同規定事項,盡可能達到合同上條款的要求。定期開展施工座談會,分析施工過程出現的理由,探討解決策略,同時強調為降低施工質量風險,杜絕交叉作業。
4.合同注意事項
提及合同中的注意事項,可分階段討論,具體分為四方面。
4.1價款的細化。目前,在我國工程招投標中,通常采用可調價格作為價款細化的主要手段,即首先以中標價為招投標價款,然后根據工程實際施工變更價格以及我國工程建設政策性調整后的價格再決定價款。常規下,以中標價與工程施工變更價格或我國工程建設政策性調整后的價格之和作為價款。
4.2合同中應包含工程竣工驗收時價款結算的相關內容,通常需注明工程竣工驗收時扣除質保金之外將預留尾款通過審計的形式向施工方支付,從而確保施工方合理行使價款結算,以便于確定所支付的工程價款低于竣工時雙方結算價,這也是降低合同風險的主要內容[3]。
4.3合同應同時具備公平性與公正性。合同是否能體現公平與公正成為風險的主要來源,因此,一份有效且合理、科學的合同是工程建設方與施工方均重視的理由。同時,一旦合同已確定并簽約成功后,雙方需依照我國法律履行各自職責,避開未依法履行合同而導致法庭糾紛,造成單方或雙方經濟損失。
4.4合同中需明確提出獎勵與懲處。不同工程對施工質量等級有不同要求,如果項目負責人對該工程質量要求較高,則合同中必須明確提到該工程施工質量等級,同時為鼓勵施工方達到這樣的質量標準,可在合同中注明獎勵的形式,如獎金。再者,對于于合同規定竣工期提前完成工程建設的施工方,建設方可在合同中列明予以獎勵,如獎金。此外,對于逾期竣工的情況,合同中應注明相關處罰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稅務風險評估;風險點;應對方法
一、背景介紹
2013年8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由于鐵路運輸行業的特殊性,財務核算復雜、分支機構多且分布廣,無法在某個或某幾個地區單獨試點,只能在全國同步推行,推遲了鐵路“營改增”的步伐。2014年1月1日起,我國才將鐵路運輸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鐵路實行“營改增”對鐵路運輸企業的組織架構、業務流程、經營結果產生了重大影響,對采購管理、財務管理、建設管理和運營管理提出了新的考驗,鐵路運輸企業的稅務管理存在難度,稅收風險加大。
二、稅務風險及產生原因
企業稅務風險是指企業的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有效地遵守稅法規定而導致企業未來利益的可能損失。其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未納稅、少納稅而面臨補稅、罰款、加收滯納金等風險;二是因沒有用足稅收優惠政策,多繳稅而承擔了不必要的稅收負擔。產生稅務風險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信息不對稱,對同一涉稅業務的理解不同。二是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以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從而追求稅務成本最小化。三是由于經營業務在前,做賬在后,業務部門及人員缺乏對稅收政策的掌握,導致稅務風險先于稅務責任履行行為。
中國鐵路總公司作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試點企業,在涉稅業務的處理中更易產生稅務風險,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鐵路運輸企業具有“設備聯網、生產聯動、部門聯勞”的行業特點,完成任何一個運輸產品都需要多個企業、多個部門的聯勞協作,收支兩條線的清算模式和復雜的清算體系加大了鐵路增值稅的稅收風險。
二是鐵路運輸企業分支機構眾多,基層單位財務人員稅務知識欠缺,對稅收政策的理解程度參差不齊,稅務管理難度大,增大了稅務風險。
三是“營改增”還未全面推行,部分鐵路運輸企業存在混合或兼營非增值稅應稅經營活動,分賬核算,準確區分各類經營的應稅金額存在難度。
四是按照國稅總局公告2014第6號規定,鐵路運輸服務及與鐵路運輸相關的物流輔助服務的增值稅應納稅額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匯總繳納,除此以外企業的其他增值稅應稅行為就地申報納稅。而鐵路運輸企業其他業務較多,往往會存在業務邊界不清晰的現象,因此各企業準確區分納入匯總與不納入匯總范圍的銷項稅額、準確區分在匯總申報抵扣和屬地申報抵扣的進項稅額的難度大,這種區分也將可能作為地方稅務機構的稽點,加大了稅務風險。
五是鐵路運輸企業運輸服務及物流輔助服務相關收入采用匯總繳納的方式,各運輸企業分支機構對取得進項稅抵扣發票的積極性不高,易造成進項稅款的流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從而增加總體稅收負擔。
三、鐵路運輸企業增值稅涉稅風險評估
鐵路運輸企業“營改增”對企業的經營模式、供應鏈、資金及價格體系帶來了重大影響,本文結合鐵路運輸企業的經營特點,梳理業務流程,總結以下增值稅涉稅風險點。
(一)購進環節的風險點
1. 增值稅抵扣憑證不規范,比對出現異常的抵扣憑證,不得抵扣進項稅。
2. 進項稅抵扣不合規,易出現不應納入抵扣范圍的購進貨物和服務進行抵扣,以及發生應進項稅額轉出的情形時未進行進項稅額轉出處理等不合規情況。
3. 發票逾期未抵扣,未在規定期限內辦理認證或報送清單的,不得計算按進項稅抵扣。
4. 發票清單不合規,取得的匯總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應取得使用防偽稅控系統開具《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清單》,不能以其他格式清單替代。
5. 其他應取得而未取得抵扣憑證的情況。
(二)存貨儲備及生產環節的風險點
1. 非正常損失的存貨未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2. 存貨改變用途用于非增值稅應稅項目、免征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的,未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
3. 增值稅應稅項目與非應稅項目共同負擔有進項稅額,未對進項稅額進行合理劃分。
(三)銷售環節的風險點
1.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確認不準確。稅法所規定的銷售額確認的時間與會計制度的規定存在差異。
2. 對按稅法規定的視同銷售的行為,未按貨物的計稅價格計提銷項稅額。
3. 未分賬核算,不能準確區分混合銷售行為和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
4. 銷項稅額的確認不完整。例如,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無論其會計制度如何核算,均應做為應納稅額計算銷項稅。
(四)其他風險點
1. 混淆匯總繳納、屬地繳納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
2. 銷售收入已確定,但成本未同步匹配,即進項稅額未同步跟進,繳納增值稅造成現金流出,占用資金。
3. 鐵路系統開票點分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難度大。
4. 應稅服務的銷項稅額抵扣試點前的增值稅期未留抵稅額。
四、稅務風險的應對方法
(一)提高企業整體納稅意識,做好納稅籌劃
從營造企業文化的角度培養整體納稅意識,從觀念上轉變被動納稅為主動納稅,從源頭抓起、預防為主,把納稅籌劃放在開展業務之前,把節稅理念嵌入到業務流程各環節中,充分發揮納稅籌劃的作用,選擇納稅成本最低的經營模式,提高納稅質量,降低納稅風險。
(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體現增值稅特色
鐵路運輸企業應盡快修改相關管理辦法和制度,建立體現增值稅特色的稅收內部控制制度。例如,建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領用存管理制度,規范流程,確認增值稅發票的使用安全;修訂采購業務內控流程,將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質可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作為選擇供應商的一個條件,確保物資采購可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修訂銷售業務內控流程,了解客戶的稅務身份,準確提供增值稅發票種類;梳理和調整會計核算流程和會計核算科目,確保準確計算應交增值稅額。
(三)抵扣進項稅額堅持謹慎性原則,降低稅務風險
企業對進項稅額的抵扣堅持謹慎性原則,財務處理堅持分賬核算,分別核算匯總繳納和屬地繳納的收入,分別核算增值稅應稅項目的銷售額和營業稅應稅項目的營業額,對購進貨物或勞務取得的進項稅額嚴格按照用途進行區分,對于混合經營收取的發票,如日常辦公用品類進項稅額發票,其部分用于增值稅項目生產,部分用于營業稅生產,可按應稅收入的比重分配,對不應抵扣的部分做進項稅款轉出,以保證抵稅合規,降低稅務風險。
(四)通盤籌劃納稅期間,充分獲取資金時間價值
企業應及時取得進項發票,合理安排好進項稅額的抵扣時間點,謹慎確認本期的銷售額并開據發票,力求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在時間上的一致性和內容上的配比性,延遲或減小稅金現金流的支出,增強存量資金的流動性。
(五)建立定期稅務風險評估制度,防范于未然
鐵路運輸企業可參照《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的要求,設立稅務管理部門或崗位,加強稅務崗位責任制建設,參與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經營決策的制定,跟蹤和監控相關稅務風險,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內部和外部相關信息,通過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等步驟,查找企業經營活動及其業務流程中的稅務風險,制定稅務風險應對策略,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合理設計稅務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形成閉合環路,全面控制稅務風險。
參考文獻:
[1]吳惠婷.營改增試點對交通運輸企業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2(23).
[2]羅曉華.鐵路運輸企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可行性分析[J].稅務研究,2004(01).
[3]張苑利.“營改增”對鐵路運輸企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現代經濟信息[J].2013(22).
[4]王小平.實施營改增鐵路運輸企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證券期貨[J].2013(07).
一、營改增背景概述
我國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交通運輸行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的“營改增”試點,由于鐵路運輸行業特殊性、核算機構分支多而廣,全國范圍內無法針對幾個地區進行單獨的試點,所以執行方式為全國同步推行。鐵路運輸行業真正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準確時間為2014年1月1日,在實施了營改增后,鐵路運輸企業本身的運營流程、內部結構、經營成果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在財務與采購方面,更是在沖擊下接受了全新的挑戰,加大的稅務風險,增大鐵路運輸企業在稅務方面的管理難度。
二、鐵路運輸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企業的稅務風險是企業涉稅行為在沒有經過科學執行的情況下引發企業自身的損失,主要包括少納稅或未納稅、稅務罰款、加收滯納金風險,以及沒有采用稅收優惠政策,承擔多余的稅收費用而導致的損失。究其原因,首先是相關的稅務部門在收取納稅信息的工作上信息有效性不足,在業務理解與執行的過程中存在偏差。其次企業本身的經營活動中過于重視利益的獲取,追求稅務成本最小化而出現各種違反相關稅務規定的行為。最后是企業經營業務先于做賬,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對稅收政策掌握不準確,使得稅務風險出現在義務的履行之前[1]。我國的鐵路運輸企業是營業稅改增值說的重要試點企業,在各項涉稅業務的執行與處理工作中產生各種風險的發生率更大。首先,在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覆蓋下,鐵路運輸業本身具有設備聯網、生產聯動、部門聯勞的特點,運輸產品需要很多部門之間的合作,這就為清算與收支工作加大難度,期間采用的多種方法也增加了稅收風險。其次,運輸企業的分支結構比較多,內部人員組成比較復雜,有一些基層單位的財務專業人員專業性不強、稅收理解程度不高、業務能力不強的情況,無形中增加了風險。再者,目前我國營改增還并沒有實現全面的推行與實施,還存在一些企業內部混合型管理經營方式,這也為全國性的鐵路企業應稅額統一增添難度。在我國的2014第6號公告中針對稅務問題有一定的規定,鐵路運輸服務和鐵路運輸相關的其他物流輔助服務增值稅應納稅額在中國鐵路總公司匯總繳納,而其他的鐵路運輸企業則需就地申報納稅[2]。目前的形勢屬于“其他”范疇內的企業更多,且出現了明顯了業務邊界區分不清的情況,企業準確區分并匯總納稅,以及各種屬地申報、銷項稅額管理等難度非常大且復雜,于是無形中增大了不少風險。最后在于有關運輸的物流輔助服務方面,通常是采用匯總的方法繳納,但應用于各個分支機構的各種進項稅抵扣發票并沒有積極使用,很容易流失進項稅款,這些不必要的損失無形中加大了稅收的總和,構成稅收負擔。
三、對當前我國鐵路運輸企業增值稅涉稅風險進行評估
在實行“營改增”以后,我國鐵路運輸企業對改革后的經營模式、資金價格體系以及各項目之間的供應鏈產生變化的情況還無法適應,下文針對當前我國鐵路運輸企業具體的經營活動和業務展開分析,論述有關增值稅風險的相關內容。
(一)購進環節風險
在購進環節中存在了很多風險,分別表現為:(1)出現很多異常的不得抵扣進項稅的抵扣憑證,很大程度在于增值稅抵扣憑證的不規范上;(2)進項稅抵扣的操作不合常規,出現不應該納入抵扣范圍卻被納入,或是由于在轉出進項稅額時沒有遵循相應的轉出方法而直接將納入程序取消;(3)逾期以后并沒有將發票抵扣,辦理認證的期限超過了規定的時間,或者是沒有在預期中將清單報送,最終導致進項稅無法進行抵扣;(4)開出的發票清單不符合常規,如果在匯總時開具了增值稅的專用發票,與此同時還要必須利用防偽稅控的形式開具相應的貨物清單,且這個清單的格式具有統一性,不容許其他的清單將其替代;(5)還包括其他的可以取得憑證卻因為各種內外在因素而無法取得的情況,也屬于購進環節的風險。
(二)存貨儲備風險和生產環節風險
在存貨儲備環節與生產環節存在了很多風險,如:(1)除去一些比較普遍的損失,其他的存貨沒有以進項稅額的方式處理,于是被列入到存貨儲備風險的范疇中;(2)一旦存貨的用途發生了改變,且應用在了非增值的稅收項目當中,或是其他屬于個人或集體的免征增值項目上,均沒有以進項稅額轉出處理風險;(3)進項稅額的負擔包括了增值稅與非應稅的各個項目,但卻缺乏具體的歸類與劃分,因此期間存在了一定的風險。
(三)銷售環節風險
銷售環節的風險也不容忽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沒有明確增值稅納稅出現的準確時間,而在會計制度中與具體的銷售額時間上存在一定的誤差,于是風險出現;(2)被定義為銷售的多種行為中,卻沒有根據貨物計稅的價格規定稅額的情況;(3)沒有對數額進行分賬的核算,存在的各種混淆銷售行為或是兼營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沒能得到準確的區分;(4)對銷項稅額最終的確定并不完整,比如,在購買方處收取的價外費用以及其他價款,在遵循會計制度的核算原則下,都應該將其納入納稅額銷項稅的計算當中。
(四)其他環節風險
其他環節風險包括匯總繳納、屬地繳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等混淆不清的情況;在確定了銷售收入的情況下,卻無法將成本和銷售實現同步,無法及時跟進進項稅額,使得在增值稅繳納的過程中有大量的現金流出,并占用了有效資金;我國當前鐵路運輸的開票點分散且數量較多,關于增值稅的發票管理工作難度與風險都有所增大;相應的稅額抵扣試點在嘗試性運行以前出現了各種無法保留抵稅額的情況,于是風險產生。
四、鐵路運輸企業營改增后稅務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全面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納稅意識進行科學的納稅籌劃
全面提高企業全體人員的納稅意識,可以從企業文化建設的方面著手,在企業文化的創建中強調納稅的義務與重要意義,從觀念到行為上將被動納稅轉化為主動納稅,在源頭上實現自覺積極的效應[3]。同時要做好納稅籌劃工作,并將其列入到各種業務的規劃中,以發揮籌劃的作用,盡可能采用納稅成本低的方法開展經營活動,提高納稅質量,降低風險。
(二)建立健全鐵路運輸企業內控制度強化增值稅的特色體現
相關的鐵路運輸企業要盡快對自身的管理制度與應對方法進行審視與修改,以強化增值稅特色的體現為基礎,建立有效內控制度。如有關專用發票的使用和管理的相關制度中,必須對運行的流程進行詳細的規范,同時保障發票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或是及時全面的修訂采購業務內控工作的具體流程,在選擇供應商時將具備增值稅提供資質的條件作為重要的參考方向,保證物資的采購都能獲取增值稅抵扣憑證。而在銷售業務的內控流程方面也應得到修訂,必須深入了解并確定客戶的稅務身份,以提供準確的發票種類。
(三)嚴謹對待抵扣進項稅額的工作有效降低稅務風險
企業在進行進項稅額抵扣的工作時必須謹慎,以分賬核算的財務處理方式進行,分出屬地繳納、匯總繳納、增值稅應稅銷售額、營業稅應都可以通過一定的比例重新進行劃分與分配,對于一些不需要抵扣的數額要及時轉出,并保證與常規方式相符,以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
【關鍵詞】稅收;風險;評估;系統設計
一、稅收風險識別系統設計
稅收風險識別是對資產當前或未來所面臨的、潛在的風險加以判斷、歸類以及對風險性質進行鑒定的過程。(1)稅收風險識別流程。首先由稅收風險管理部門組成工作小組,制定檢測分工與時間計劃,確定檢測方案,收集相關稅收法律法規進行討論;然后通過座談會,實地調查詢問,調閱賬簿、憑證、財務報表等方式,將發現的稅收風險制定識別報告。其中檢測方案的選擇是該部分工作的核心。(2)稅收風險識別因素。根據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中的要求,企業應結合自身稅收風險管理機制和實際經營情況,重點識別以下稅收風險因素:董事會、監事會等企業管理層以及管理層的稅收遵從意識和對待稅收風險的態度、涉稅員工的職業操守以及專業勝任能力;企業的組織機構、經營方式以及業務流程;技術投入和信息技術的運用情況;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情況;相關內部控制制度的設計和執行情況;經濟形勢、產業政策、市場競爭及行業慣例;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其他有關風險因素。(3)稅收風險識別方法。稅收風險識別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財務狀況分析法、流程圖法、決策分析法、風險清單分析法等。稅收風險的識別可以選擇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進行,但在實際操作時,應視企業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流程圖法對企業管理要求低,可以將復雜的生產過程或業務流程簡單化,易于發現企業稅收風險。稅收風險流程圖是針對企業主要涉及的稅種,從稅法的構成要素角度,對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稅目、稅率、應納稅額、稅收優惠等環節逐一進行分析識別。通過建立一系列流程圖,對企業納稅的所有環節進行逐一分析,并通過與現行稅法規定的比較,發現潛在的稅收風險,如圖1。
二、稅收風險評估系統設計
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企業稅收風險管理人員需進一步分析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對目標實現的影響程度,從而對風險進行評估。風險評估的內容應包括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對企業目標的影響程度兩個方面。(1)稅收風險評估系統流程。首先由稅收風險管理部門分析識別并匯總歸類稅收風險,然后測算稅收風險大小以及給企業帶來的損失,繼而依據測算結果對稅收風險進行警示排序并編寫稅收風險評估報告,最后建立企業稅收風險數據庫用來對未來風險進行縱向比對和參考。稅務風險
圖1稅收風險識別流程圖
評估可以由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協同有關部門進行,也可以委托具有相關資質和專業能力的中介機構協助進行。(2)稅收風險評估的方法。稅收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風險坐標圖法、蒙塔卡羅法、風險指標管理法等,其中風險坐標圖法最為實用,最為直觀。風險坐標圖法是把風險發生可能性的高低、風險發生后對目標的影響程度,作為兩個維度繪制在同一個平面上,然后對業務的風險點進行測算,并得出每個風險點給企業帶來的可能的經濟損失。根據稅收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高低和稅收風險對企業的影響程度繪制出企業風險坐標圖。
三、稅收風險應對系統設計
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風險管理工作人員應及時確定應對風險的策略。企業可根據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綜合考慮企業風險偏好、企業風險承受能力、企業經濟效益等各個方面,選擇適合本企業的風險應對方案。企業在選擇應對方案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各方面:其一,不同的風險應對方案會導致不同的結果,有時合理的方案組合可以產生最優的控制結果,企業在選擇應對方案時應通盤考慮。其二,考慮風險應對方案時,不應僅限于降低已識別出的風險,還應考慮可能給企業帶來的機會。其三,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存在風險相互抵消的可能,有時候稅收風險超出了企業某個部門風險承受能力,但其他部門風險收益遠遠大于此部門的損失。因此,企業在選擇應對方案時應從企業角度通盤考慮,從而達到企業收益最大化的目標。(1)稅收風險規避策略。稅收風險規避策略就是指某企業對超出該企業風險承受能力的稅收風險,選擇放棄與該風險有關的業務活動從而達到避免或減輕該稅收風險的策略。稅收風險規避策略可以讓企業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損失。不過,這種行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當稅收風險可能導致的損失較高,甚至超出企業可能獲得的收益時,選擇規避風險是正確的;另一方面當實施納稅風險避免措施付出的成本較高時,就無法采取風險避免措施,甚至有的稅收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稅收風險規避策略雖然是簡單可行的,但面對許多稅收風險并不一定適用。(2)稅收風險降低策略。稅收風險降低策略的關鍵在于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風險損失減輕的程度。稅收風險降低策略要求企業從兩個方面入手制定方案,一方面通過控制稅收風險因素,降低稅收風險發生的概率;另一方面通過控制稅收風險發生的頻率達到降低風險的損害程度。企業稅收風險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提高稅收風險識別和度量的科學性,避免稅收風險損失;也可以通過科學分析稅收風險因素,降低稅收風險事故的發生概率,到達減少和隔離已存在的稅收風險因素。稅收風險降低策略可適用于大多數企業。(3)稅收風險轉移策略。風險轉移就是將風險轉嫁給參與風險發生行為計劃的其他主體上,可以通過合約的形式進行公證,借助其他行為主體的力量將自身的稅收風險化解,比較常用的有選擇購買保險和簽訂合同兩種方式。購買保險的方式就是通過購買保險將企業不確定的損失轉化為確定的費用。簽訂合同的方式就是把風險轉移給其他行為主體,將自身的風險損失徹底消除。現實中,企業可以通過稅務業務,將一定的稅收風險轉嫁給稅務事務所。采用稅收風險轉移策略時,企業應聘請稅務顧問,事先進行稅收籌劃,將稅收風險合理、合法地轉移給其他行為主體。(4)稅收風險承擔策略。稅收風險承擔策略就是企業在權衡成本效益的前提下,不準備采取任何控制措施降低風險或減輕損失的策略。風險承擔策略符合成本效益原則,一般選擇該策略的稅收風險較低,同時化解該稅收風險所需的成本費用相對更大,所以企業會選擇承擔策略。比如企業發生違規稅收風險損失為100萬元,采取聘請專家進行指導或跟稅務部門溝通所需支出的數額遠遠大于這個該損失,因此企業會選擇稅收風險承擔策略,自愿承擔該損失。當然,企業在最終選擇何種稅收風險應對策略時,應通盤考慮稅收風險分析結果,稅收風險構成因素以及企業自身情況,從企業整體利益出發,綜合選擇不同的稅收風險應對策略,最終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