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5:10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安全對青少年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有人說過,“誰掌握領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將擁有整個世界。”這句話不完全對啊。不過這點在股市里體現的挺好。從此可見掌握網絡是何等的重要,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也從中體現出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中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的演講稿,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演講稿一
同學們,上網就像步入社會,你可以在這個虛擬的空間里,學到有益自己身心健康成長的東西,學到課本里沒有學不到的東西,在這里你可以得到世界上成千上萬的網友的幫助。但在這里也可能受到一些內容不健康的網站的影響,思想受到的侵害,也有可能做出犯法的事。為此,請大家熟記以下上網安全守則:
1、沒有經過父母同意,不要把自己及父母家人的真實信息,如姓名、住址、學校、電話號碼和相片等,在網上告訴其他人。
2、如果看到不文明的信息或圖片,應立即告知父母。
3、進入聊天室前要告知父母。必要時由父母確認該聊天室是否適合學生使用。不要在各個聊天室之間“串門”。在聊天室中,如果發現有人發表不正確的言論,應立即離開,自己也不要在聊天室散布沒有根據或不負責任的言論。
4、不要在聊天室或BBS上散布對別人有攻擊性的言論,也不要傳播或轉貼他人的違反中小學生行為規范甚至觸犯法律的內容。
5、盡可能不要在網上論壇,網上公告欄、聊天室上公布自己的E-MAIL地址。如果有多個E-MAIL信箱,要盡可能設置不同的密碼。
6、未經父母同意,不和任何網上認識的人見面。如果確定要與網友見面,必須在父母的同意和護送下,或與可信任的同學、朋友一起在公共場所進行。
7、如果收到垃圾郵件(不明來歷的郵件),應立即刪除。包括主題為問候、發獎一類的郵件。若有疑問,立刻請教父母、老師如何處理。
8、如遇到網上有人傷害自己,應及時告訴父母或老師。
9、根據與父母的約定,適當控制上網時間,一般每次不要超過1小時,每天不超過3小時。
上網要注意安全,如果不加防范,網絡的危害并不小,以下幾方面應當引起同學們的足夠重視。
一、網上娛樂謹防過度。
二、網上交友謹防受騙。
三、對網上內容要有取舍,自動遠離不良信息的網站。
四、網上逗留謹防“毒黑”。也就是要防范病毒侵擾和黑客攻擊,不要隨便下載不知名網站的程序和附件。
最后,我們一起來學習《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中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演講稿二
尊敬的各位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學生網絡安全教育”。
現在全世界通用信息技術,網絡的出現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影響著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與社會觀。網絡是豐富多彩的,既有健康積極的,又有腐敗消極的。網絡是載體,本身無對錯,學好學壞,取決于主觀選擇。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網絡帶給我們的利與弊,這有利于我們合理地運用網絡。
中學生上網有以下好處:
1、可以開闊視野;
2、加強對外交流;
3、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
4、拓展當今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
同時也存在以下弊端:
1、網絡信息的豐富性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
2、網絡信息傳播的任意性容易弱化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3、網絡的誘惑性造成中學生“網絡上癮”、“網絡孤獨”等癥狀。
通過我們調查分析,大多數學生都不懂得如何正確對待網絡問題,不懂網絡的利與弊,有一半的中學生上網是為了聊天,大多數的學生都有自己的網友,他們把上網聊天看作是有趣的事情,許多同學認為通過上網聊天可以認識很多陌生朋友,可以互相交談,互相幫助,互相傾訴,十分方便地與認識或者不認識的人進行聯系和交流,討論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僅僅小部分同學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為自己的學習提供幫助,也可以隨意獲得自己的需求,在網上瀏覽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聞信息,科技動態,極大地開闊了中學生的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和樂趣。
作為中學生自身要遵守網絡道德規范,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不要沉浸于網上聊天、游戲等虛擬世界,不瀏覽制作、轉播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侮辱、謾罵語言聊天,不輕易和不曾相識的網友約會,盡量看一些和自己的日常學習生活有益的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要在感性與理性認識相結合中學會五個拒絕:一是拒絕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絕網絡侵害;三是拒絕不良癖好、不良行為;四是拒絕黃、暴力的毒害;五是拒絕進入未成年人不應該進入的網吧。總之,中學生要自覺遵守互聯網道德規范,自覺抵制不良網絡信息的侵蝕。
中學生網絡安全教育演講稿三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網絡安全,重于泰山”生命是塵世間最美的事物,它如同明鏡里的鮮花一樣動人卻易凋零,宛若清水中的明月一般皎潔卻易破碎。生命的燦爛光輝與支離破碎僅有一步之遙,這更進一步說明生命需要我們倍加的珍惜與呵護,注意安全則顯得至關重要。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多發展,互聯網這一新生事物也就應運而生。但它在帶給人類方便、豐富人類生活的同時,也帶給人類無盡的煩惱。特別是青少年嗜網成癮的問題,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多少青少年因迷戀網絡而荒廢學業,甚至夜不歸宿,更有甚者因過度勞累而猝死網吧?它不僅影響了許多學生的健康成長,也給無數的家庭帶來痛苦,更影響了社會的安定。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該注重網絡安全,珍惜青春年華,遠離網絡危害。
網絡的負面影響:對于青少年“三觀”形成構成潛在威脅;網絡改變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系及生活方式。上網是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體意識淡薄,個人主義思潮泛濫。這種垃圾將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識,污染青少年心靈,誤導青少年行為。網絡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另外,有關網絡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給青少年違法犯罪以可乘之機。其實,我們要樹立的生命安全意識并非只是網絡安全,還有防拐防騙等安全。他們無一不是在提醒我們:珍愛生命,安全第一。對于關愛生命,不能只成為空泛的辭藻。難道只有失去之后才會醒悟?我們今后該怎么做,不是更應該令人深思嗎?
《鋼鐵是怎應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曾經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樹立安全意識,珍愛自己的生命珍愛他人的生命,使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歡笑,使我們的生校園充滿生機,使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關鍵詞圖書資訊學 碩士教育 課程設置 臺灣地區
1.引言
我國臺灣地區的圖書資訊學與大陸地區的圖書館學情報學同根同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武昌文華圖書館學??茖W校的成立。1949年后,兩岸圖書資訊學發展模式各異,大陸地區參照蘇聯模式,而臺灣地區受美國影響頗深。1955年,臺灣師范大學社會教育系設立圖書館學組,標志臺灣圖書館學教育的開端。通過20世紀60-70年代的經驗積累,臺灣的圖書資訊學教育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經過了60余年的發展,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具備了扎實的根基。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人們對于圖書情報學教育的關注度逐漸提高。但從文獻檢索結果來看,國內專門研討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文章并不多見。邱均平等從培養目標、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師資力量、繼續教育5個方面對海峽兩岸的圖書情報學教育現狀進行了對比分析。周莉娜對臺灣開設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大學課程仿照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圖書情報學課程模塊設置,建立課程分類框架分析得出臺灣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特色及啟示。張華姿從學科專業體系、課程設置、師生情況、教學設備、繼續教育等方面對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各階段的教育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梳理。張云瑾介紹了臺灣高等院校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歷程及現況,簡析辦學特色以及面臨的問題。宋安莉從大學本科、碩士、博士三方面介紹了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現狀、特點以及專業課程設置情況。楊美華等從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相關標準和數字學習的認證方面,探討了臺灣圖書館學課程設置的規劃和教學策略的創新。從內容上看,現有的研究多偏向于對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的教育現狀進行整體性概括介紹,具體涉及到碩士階段課程設置模塊分析欠缺;從時間上看,現有研究多集中于2010年之前,這對于反映當下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現狀與動向缺乏新鮮的信息;從研究方法上看,大多數研究以文獻調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定性研究為主,通過實際調研獲得全面而準確數據的定量研究相對罕見。文章以我國臺灣地區目前設有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7所高校為調查對象,對其課程設置進行定性與定量綜合分析,進一步結合師資建設、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方式等對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展開比較分析,從而得出啟示,以期為我國圖書情報學碩士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2.調查對象與數據搜集
通過訪問我國臺灣地區教育部門的官方資訊網,進入大學院校一覽表及碩/博士班概況檢索系統(http://ulist.moe.gov.tw/),確定臺灣地區現開設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7所高校系所,分別是: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臺灣師范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及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調查時間上以最新的時間為準,搜集2016年我國臺灣地區7所高校開設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最新動態以及各校在2016年的即時官方網頁信息。在數據搜集上注重數據的新穎性和權威性,以真實地反映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現狀。
3.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課程設置分析
通過網絡調查的方法,直接訪問臺灣地區擁有圖書資訊學碩士招生資格的7所高校系所官方網站,獲得課程設置相關數據。根據課程的不同性質,參考王知津等學者提出的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課程分類框架體系,結合我國臺灣地區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將課程歸入四個一級類目,分別是:專業課、專題課、討論課以及實習課。為使歸類課程合理,對所有多元課程進行拆分,例如將多元課程“資訊搜集與組織”拆分成“資訊搜集”與“資訊組織”兩個課程小類歸入不同類目。
3.1專業課課程模塊
通過在一級類目專業課的基礎上進一步劃分二級類目和三級類目,形成表1。根據表1所示內容分析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專業課課程設置的特點。
3.1.1較重視圖書資訊學基礎理論與方法課程
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把一般理論與方法的專業課設置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第一要點,主要體現在以下3點。第一,對于大學階段非圖書資訊學類專業畢業的學生要求先修部分專業課程,幫助學生獲得專業核心知識,為研修更加深入的專業知識奠下基礎。如: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要求先修參考資源與服務、資訊搜集與組織、圖書資訊學等課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要求補修資訊征集與組織、資訊資源與服務2門課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要求學習讀者服務研究前應先修完參考資源與服務,學習技術服務研究前應先修完資訊搜集與組織,學習圖書資訊學研究前應先修完圖書資訊學導論。第二,圖書資訊學專門理論類別下具體課程體現了課程設置既有廣度又有深度的特性,如包括學術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醫學圖書館等專門理論課程,注重對特定信息機構的研究。第三,臺灣地區7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高校皆開設研究方法的相關課程,且種類齊全。如包括統計方法、計量方法、質性研究、引文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研究思維的邏輯性與嚴謹性。
3.1.2設置了實踐性強、技術性強的課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皆開設資訊資源管理、資訊技術/系統與網絡、組織/管理與環境的相關課程,且課程開設數量眾多,這些課程正是圖書資訊學專業領域與實踐聯系最為緊密的部分。如:7所高校系所共開設191門專業課課程,二級類目資訊資源管理下開設課程數量最多,共43門課程,占專業課課程總數的23%,在其資訊搜集類目下,開設的資訊資源類課程涉及到的領域V泛,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科技、生物醫學、商情資源以及專利資訊等;二級類目下開設課程數量第二的為資訊技術/系統與網絡類目,共41門課程,占專業課課程總數的21%,其資訊技術類課程不僅開設院校比例為100%,且包含26門相關課程,是專業課中課程開設最多的三級類目,資訊技術的掌握可以更好地促進資訊系統、資訊網絡以及數字圖書館的開發與建設,促進圖書資訊學的發展。此外,資訊服務業作為21世紀的熱門行業,各級圖書館與資訊服務單位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之大顯而易見。以三級類目資訊服務為例,其課程設置服務對象包括兒童、青少年、健康資訊、文化創意等,其服務方式既包括線上參考服務又包括線下讀者服務。課程設置分類之細、程度之深、涉及之廣,旨在滿足社會各領域、各行業對圖書資訊學專業人才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要求。
3.1.3忽略了資訊檢索、素養與數字圖書館等課程
由表1可知,7所高校系所專業課設置較少的課程模塊主要集中在資訊檢索、資訊網絡、數字圖書館、資訊素養與教育4個三級類目下。在開設院校數量上,僅有2所高校開設資訊檢索類課程,而資訊網絡、數字圖書館、資訊素養與教育也僅只有3所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而這些相關課程知識的培養也正是當下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需予以重視加強的地方。其原因顯而易見:首先,具備扎實有效的資訊檢索能力是圖書資訊學專業學生不可或缺的職業競爭力以及個人持續發展的驅動力;其次,在動態且復雜的網絡環境下,資訊網絡技術與網絡安全對于圖書資訊學高級人才教育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視;再者,只有具備高資訊素養的學生,才能更好地與資訊社會、資訊環境之間的良性互動,促進資訊社會的發展;最后,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社會大眾需求的不斷專深,使數字圖書館建設作為一個時代的智慧成果應運而生,成為圖書資訊學發展的重大機遇與挑戰。因此,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向縱深方向發展必須加強以上薄弱環節的專業課程建設。
3.2專題課課程模塊
專題課課程歸類所參照的分類體系與專業課課程分類框架相同,臺灣地區7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高校的專題課課程設置如表2所示。由于專題課自身特點是對某一專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因此,專題課數量相比于專業課明顯減少,在實際分類中個別三級類目下由于未開設相關課程而沒有列入表格之中。
3.2.1保持與專業課設置要點的一致性
專業課課程設置重視圖書資訊學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同樣這也是專題課課程設置的基本要點。如表2所示,專題課課程設置涉及到圖書資訊學理論與方法、資訊資源管理、資訊用戶與服務、資訊技術/系統與網絡、組織/管理與環境、相關專業以及其它專業課各個方面。其中,圖書資訊學理論與方法的課程開設院校的數量為7,即開設率為100%,且圖書資訊學理論與方法的類目下共開設了11門專題課課程,在所有二級類目中課程開設數量最多。這兩項數據從側面反映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發展并沒有忽視加強教育學生對基礎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理解,重在堅持圖書資訊學學科專業研究的根本。如以圖書資訊學專門理論為例,其專題課程就包括我國傳統的目錄學專題、四庫學專題,以專題課課程深入的互動形式,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圖書資訊學學科理論的學習興趣與研究認識。
3.2.2設置既有深度又有代表性的專題內容
專題課是對專門主題展開深入研究,旨在加強學生的研究力度與深度,培養其能夠深入研究該領域精髓部分的能力。一方面,設置具有深度的專題課程內容。如表2可見,在三級類目資訊服務下根據不同服務對象分別設置了讀者資訊服務、技術資訊服務、工商資訊服務、圖書館電子資訊服務、圖書館數位典藏與服務、書目療法等8門專題課程,強調對特定用戶群的研究。另一方面,設置具有代表性的專題課程內容。由表2可知,各個二級類目下皆開設了具有代表性的專題課程,資訊技術類目下設置熱門的研究領域課程,如數位學習與圖書館、人機互動等專題課程;資訊用戶類目下設置代表性的多媒體讀者專題、資訊使用專題以及資訊行為專題。這些專題課程設置正體現了iSchool確立的核心要素,即以“信息、技術和人”的關系為研究中心。此外,部分高校對于專題課的開設不拘一格,提供多樣化的課程。體現在其不局限于本學科領域內的專題,還拓展相關學科、其他學科主題的專題研究,開設跨學科的專題內容。如檔案學、出版發行、教育學等,既擴寬圖書資訊學碩士的知識面,也促使學生廣泛汲取各領域的知識。
3.3論課課程模塊
討論課的形式活潑生動,不刻板的追求知識點的講解,而更多的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思想價值的傳遞,培養學生的自由表述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力。7所高校的碩士討論課與實習課的設置情況如表3所示。
討論課課程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第一,討論課設置范圍寬、形式多。討論課的課程設置涉及到圖書資訊學理論與方法、資訊資源管理、資訊用戶與服務以及組織/管理與環境四大二級類目,從對本學科基礎理論的討論到對專業技能的討論,涉及到圖書資訊學眾多研究領域與熱點內容。各高校討論課的形式多樣,這既能使學生們在輕松的氣氛下吸收知識要點,又能鼓勵他們進行思想的交流和傳遞,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第二,討論課課題的設置以時下研究熱點或具有爭議的學術話題為主要討論對象,如當代技術服務規范專題研討、當代圖書館問題研討等討論課,激發學生密切關注專業動態,掌握最新資訊,與時俱進。
3.4實習課課程模塊
在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開設的實習課,不是作為實踐環節,而是納入課程學分之中,作為課程模塊中的一項內容,其實習課包含科研實習和教學實習兩種類型。由表3可知,總體上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專門的實習課開設院校相對較少,大部分院校提供給碩士的實習類型是工作實習,但也有少量院校給學生提供了教學實習的機會。其中,工作實習以圖書館單位實習為主。在工作實習中,學校主要安排學生去各種類型的信息機構實習,如檔案館、學校圖書館媒體中心、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以及其它的專門圖書館或信息組織機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各高校還比較注重學生在技術領域的實踐機會,例如,學校為學生安排關于管理系統、數字圖書館等方面的實習內容。通過與校外專業單位合作開設實習課程,增進學生的實務能力。各校合作對象包括:公共圖書館、博物館、圖書文獻館、出版社、書店、信息服務公司以及其他各類型企業、組織等。
4.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啟示
4.1聚焦師資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國際化水平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臺灣地區7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高校系所除了聘任學有專長的專任教師外,也特別聘請圖書館實務界、產業界專家以及學界名譽教授擔任兼任教師,強調理論與實務并重。首先,各高校系所師資建設不僅注重師資的高素質水平,同時也重視師資學科背景的多樣化。如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擁有最多的專任師資,其中,教師博士學歷占比100%,教師海外學歷背景占比71%;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擁有最多的兼任師資,其聘用的教師專業背景涵蓋圖書館學、管理學、信息科學、信息安全、多媒體技術、數字化學習、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多樣化的學科背景。其次,各高校系所師資的海外教育背景眾多。如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高校系所中,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作為臺灣地區第一所通過iSchool聯盟認證的成員學校,其海外背景的教師數量最多,比例達76%;而根據大陸地區的相關統計顯示,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的海外背景教師數量最多,但其比例僅為25%,二者相差甚大。因此,大陸地區相關高校系所應當進一步加強師資的海外背景建設,把握學科前沿、培育創新型人才、增強國際影響力。
4.2切中時代脈搏與學科特色,培育需求導向型人才
首先,從整體上看,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各高校系所碩士培養目標相同之處在于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設置多元的培養目標。如武漢大學碩士培養目標為:能從事圖書館學和編輯出版學教學與研究,并擔負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知識管理、編輯出版發行及其他信息管理和咨詢工作的高層次、寬口徑、復合型專業人才;臺灣師范大學碩士培養目標為:知識服務機構經營管理人才、學習資源中心經營管理人才、企業知識管理人才、數字內容管理人才以及圖書資訊教學及研究人才。其次,二者不同之處在于,我國大陸地區的圖書情報學碩士培養屬于兼有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綜合教育,如注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強調社會主義覺悟;而我國臺灣地區的高校系所中則鮮有強調通識教育,更加強調專業教育。最后,從個體上看,不同于大陸地區高校趨同化的培養目標,我國臺灣地區的相關高校系所結合教師研究的細分化、學生個體發展的差異化以及本校與所在區域的發展情況,確立了各具特色的培養目標,體現出各高校不同的培育傾向與側重點。如政治大學培養目標中強調圖書資訊學與其他相關學科領域融合,培育數位資訊時代的高科技專才;中興大學強化培育學生行政與領導能力等。
4.3注重課程設置的多樣化與模塊化,培養專業競爭力
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在碩士課程設置方面相比較主要呈現兩大特點。第一,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專業課程內容皆設有專業必修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兩大模塊。我國臺灣地區的課程總數量最多的是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共有73門課程,其專業選修課占總課程數量的比例達90%。據有關調查,我國大陸專業選修課比例最大的為武漢大學,比例達68%,二者相差較大;而在ischool院校中,課程總數量最多的是伊利諾伊大學,共有194門課程;選修課占總課程數量比例最高的是匹茲堡大學,共有63門課程,比例達92.6%,5所學校中比例最低的也達到77.8%??梢?,同ischool院校的數據相比,大陸和臺灣地區都應當豐富專業選修課程的多樣化設置。第二,在課程體系規劃方面,我國大陸圖書情報學碩士課程相對獨立,而我國臺灣地區課程規劃之特色在于其更加具體、詳細的模塊化設計,每一模塊下設圍繞某一主題緊密相聯的若干課程,并說明該模塊的核心培養目標,形成一個有機的課程體系。如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專業核心課程模塊下規劃資訊組織領域、資訊資源與服務領域、資訊管理領域、資訊傳播科技領域以及資訊與文獻學研究議題五個下屬模塊,五個模塊下共包括50門課程供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求進行選修,從而構建和調整個人知識結構,培育個人專業核心技能。
4.4依托“四位一體”的多元化教學方式,驅動教學全過程
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碩士教育的共同特點。第一,專業課程教學方面,我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專業課課程結構體系比較接近,但具體課程內容各有側重。如我國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理論/方法與資訊技術/系統/網絡二者課程數量之比例為0.75:1;根據相關調查計算得出,我國大陸地區的相應比例為1.19:1。第二,專題課程教學方面,我國臺灣地區專題課結構體系同大陸相比體現了差異,我國臺灣地區另外開設了組織/管理/h境、相關專業課以及其它專業課的專題課程。第三,我國臺灣地區受美國教育的影響設有討論課,而大陸則是特別設置前沿課,作為我國大陸圖書情報學碩士教育特有的教學課程類型。第四,實習課程教學方面,大陸和臺灣地區皆采取理論教學與實踐鍛煉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國大陸自2010年起設置圖書情報學專業碩士學位,以專業實踐為導向,注重實踐和應用,培養在專業和專門技術上受到正規訓練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實行圖書情報學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并行培養的方式;而我國臺灣地區則是主要采取加強學生實習的廣度與深度的方式,如世新大學資訊傳播系自2012年起與日本鶴見大學圖書、檔案與資訊學學系固定舉辦海外實習課程;同時與多家資訊傳播媒體建立產學合作關系,邀請業界專才至課堂與老師共同授課交流,讓同學課上即可知曉最新產業動態與技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