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15:45:09
序論:在您撰寫班級教師情況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完成227 0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9%。長江三角洲地區上海、浙江、江蘇經濟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兩省一市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億元,同比增長8.9%,高于全國經濟增速,占全國比重為22.3%,其中:上海市億元,同比增長7.2%;浙江省億元,同比增長7.4%;江蘇省億元,同比增長9.9%。
兩省一市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文件和規劃,全面有序推進港航發展工作,生產態勢總體良好。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主要生產指標再創歷史新高,但增速較去年同期有所放緩。
1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外貿增速明顯回落
2012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出口億美元,增長9.2%;進口8854.6億美元,增長6.7%;貿易順差689.2億美元,擴大56.4%。我國外貿進出口變化主要特點是:(1)貿易方式結構持續改善:一般貿易比重提高,加工貿易增速放緩;(2)貿易伙伴多元化進程延續:對歐盟、日本傳統市場貿易增速幾乎停滯,對新興市場國家貿易增長平穩;(3)貿易主體格局更趨合理: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較快,外商投資企業比重回落到一半以下;(4)出口商品結構有所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降低;(5)進口商品結構良性變動:能源、資源產品和消費品進口快速增長;(6)貿易價格條件有所好轉:進口價格持續走低,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7)中西部省市的出口增速明顯高于同期我國出口總體增速。
2012年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出口小幅增長。浙江省實現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居全國各省市第5位,同比增長3.5%;江蘇省實現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同比增長1.3%;上海市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同比增長3.2%。
2 水運需求平穩,水路貨運量保持 較快增長
2012年上半年,全國水路運輸總體運行平穩。水路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增速較去年同期稍有放緩。上半年,全國完成水路貨運量21.98億t,同比增長9.3%,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5個百分點;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億tI6km,同比增長10.2%。
長江三角洲地區水路運輸在全國經濟和水運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增強。長江三角洲地區完成水路貨運量9.148億t,同比增長9.7%,占全國比重為41.62%,較去年同期提升0.08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市完成2.754億t,同比增長18.4%;浙江省完成3.405億t,同比增長1.2%;江蘇省完成2.989億t,同比增長12.9%。長江三角洲地區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億tI6km,同比增長16.3%,其中:上海市完成億tI6km,同比增長19.5%;浙江省完成億tI6km,同比增長5.3%;江蘇省完成億tI6km,同比增長24.1%。
3 港口貨物吞吐量平穩增長,增速 放緩
2012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47.42億t,同比增長7.2%,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5.8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75億t,同比增長8.4%;內河港口完成14.67億t,同比增長4.6%。
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萬t,同比增長7.8%,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5.8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占全國比重與去年同期相比稍微上升,為33.82%。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在我國經濟和港口航運發展中繼續保持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力支撐了區域經濟乃至全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上海市圍繞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建設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全面推進多項重點工作成效顯著,國際航運主業保持較快發展,航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航運金融、法律、人才建設等進一步加強。2012上半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體港口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66億t,同比增長2.5%,增速較去年同期回落7.8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2億t,同比增長4.9%;內河港口完成0.46億t,同比下降3.9%。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南翼浙江省認真實施《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規劃》和《浙江舟山群島新區規劃》,加快推進“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港航發展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萬t,同比增長7.1%,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1.4個百分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蘇省認真實施《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各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隨著長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建設工程逐步加快,港口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長江沿岸港口增長勢頭不減。2012年上半年,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萬t,同比增長8.37%,較去年同期回落9.3個百分點。
2012年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各個港口貨物吞吐量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明顯下滑,個別港口甚至出現負增長情況,增速最高的是蘇州港太倉港區,增速為19%。長江沿岸港口鎮江、蘇州、泰州港的增長勢頭較好。
4 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速回落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3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達到3.3%,較2012年提升1個百分點,其中,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將分別達到1.2%和5.3%。預計2013年全球經濟復蘇道路依舊曲折。
2013年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總體穩中有進,完成國內生產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7.6%,其中:第一季度增長7.7%;第二季度增長7.5%,比此前市場預測的7.6%略有下降。長三角地區的上海市、浙江省、江蘇省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8.8%,其中:上海市完成 10 168.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浙江省完成 ,同比增長8.3%;江蘇省完成,同比增長9.6%。
2013年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體呈現低速增長態勢,第二季度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后同比增長8.6%,其中:出口億美元,同比增長10.4%;進口億美元,同比增長6.7%;貿易順差億美元,同比擴大58.5%。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長呈現逐步回落態勢:第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同比增長13.5%;第二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為億美元,同比增長4.3%,其中,5月同比增長0.3%,6月同比下滑2.0%。原油、煤炭、鐵礦石等主要大宗原材料的進口均價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兩省一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略降0.02%,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1.3%,同比下降2.7個百分點。同期,上海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下降3.7%;江蘇省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略降0.1%;浙江省完成外貿進出口總值億美元,同比增長6.5%。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外貿進出口總值分別居全國第二位、第四位和第五位。
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明顯放緩的原因如下:(1)世界經濟下行趨勢尚未得到有效緩解,外部市場需求持續低迷,我國出口增長受到抑制;(2)匯率、勞動力等出口成本持續上升,外貿企業出口難度加大;(3)國內工業生產放緩,抑制原材料進口需求增長。
2 水路貨運量保持較快增長
長三角地區港口經濟運行總體向好,各項數據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放緩,主要生產指標恢復高位運行,屢創新高;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數量及增速均明顯超過2012年同期水平,創歷史新高;外貿貨物吞吐量繼續保持良好增長勢頭;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態勢良好,但由于集裝箱運價水平總體不如上年同期,航運企業的經營壓力依然較大。隨著國務院通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推進將使海上保險等航運服務業在上海得以培育和集中。
2013年上半年,我國交通運輸生產主要指標平穩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回暖,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中趨好,交通運輸經濟運行呈現緩中趨穩、穩中有進的特點。上半年全國完成水路貨運量23.516億t,同比增長7.0%;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39.59億t穔m,同比下降0.1%。同期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貨運量9.04億t,同比下降1.0%,占全國水路貨運量的比重為38.4%,其中:上海市完成2.24億t,同比下降18.5%;浙江省完成3.56億t,同比增長4.6%;江蘇省完成3.23億t,同比增長8.2%。同期長三角地區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億t穔m,同比下降11.0%,其中:上海市完成億t穔m,同比下降26.3%;浙江省完成億t穔m,同比增長6.0%;江蘇省完成億t穔m,同比增長5.5%。
3 貨物吞吐量實現平穩較快增長
2013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2.1億t,同比增長9.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35.97億t,同比增長9.9%;內河港口完成16.13億t,同比增長9.9%。同期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8.53億t,同比增長8.5%,占全國規模以上港口貨物吞吐量的比重為35.6%,同比上升1.8個百分點。長三角地區港口在我國經濟和港航業發展中繼續保持重要地位,而且重要性持續增強。
上海市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精神,圍繞優化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和建設現代航運服務體系,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國際航運主業保持平穩發展,航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航運政策、法律、人才等建設進一步加強。上半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體港口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84億t,同比增長5.0%,較上年同期上升2.7個百分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南翼浙江省加快推進“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多項重點工作,各項工作成效顯著。寧波港域15萬噸級進港航道建設項目啟動,具備通行15萬噸級集裝箱船甚至目前在建的集裝箱船的能力。上半年浙江省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5.02億t,同比增長8.4%。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蘇省繼續認真貫徹落實《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精神,各項重點工作進展順利。長江口深水航道向上延伸建設工程(三期航道上口至太倉段)已正式通航,這意味著長江深水航道最末端“血管”打通,第四代集裝箱船和5萬噸級船舶可全潮雙向通航直達太倉港域,第六代大型遠洋集裝箱船、10萬噸級滿載散貨船和20萬噸級減載散貨船可乘潮直達太倉港域,使深水航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將進一步提升。上半年江蘇省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8.04億t,同比增長9.6%。
由圖1可見,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上海港、江陰港、常州港的貨物吞吐量增長率低于5%,增長水平較低;其他港口的貨物吞吐量增長率均在7%~20%,增長勢頭良好。
4 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較快
2013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8.3%,較上年同期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沿海港口完成8 149.62萬TEU,同比增長7.9%;內河港口完成997萬TEU,同比增長11.2%。同期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7.0%,較上年同期回落1.3個百分點,占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比重為38.2%,其中:上海港完成萬TEU,同比增長2.9%;浙江省港口完成931.4萬TEU,同比增長7.5%,較上年同期回落8.3個百分點;江蘇省港口完成829.7萬TEU,同比增長13.7%,較上年同期上升3.0個百分點。隨著長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工程的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服務于長三角地區和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由圖2可見,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總體保持良好增長態勢,連云港港、嘉興港、溫州港、蘇州港、南京港、泰州港、南通港等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均增長10%以上,其中:嘉興港和南京港的增幅超過20%,泰州港的增幅達到42%。
及其增長率
5 外貿貨物吞吐量穩步增長
2013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16.3億t,同比增長7.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9億t,同比增長7.9%;內河港口完成,同比增長8.7%。同期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5.59億t,同比增長7.6%,占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的比重為36.1%,比上年同期增長1.4個百分點。上海港完成1.87億t,同比增長3.3%;浙江省主要港口完成2.03億t,同比增長8.8%;江蘇省主要港口完成1.69億t,同比增長6.7%。
由圖3可見,2013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主要港口外貿貨物吞吐量總體呈增長態勢,其中,南京港、鎮江港、常州港等港口的外貿貨物吞吐量增長率較高,超過20%,但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
及其增長率
6 2013年下半年長三角地區港口經濟形勢展望
截至2013年6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已連續7個月位于榮枯分水嶺上方,但第二季度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均值僅50.5點,較第一季度均值下跌0.7點,表明全球制造業擴張步伐再次放緩。新興經濟體制造業發展漸現疲態,發達經濟體實體產業反彈尚存隱憂,未來全球制造業仍將處于弱增長區間。
從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外貿進出口情況來看,2013年以來,除1―4月歐盟進出口增長0.3%外,1―5月美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進出口均呈現同比下降態勢。就目前情況來看,下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仍然面臨復雜多變的局面。預計2013下半年我國宏觀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運行,增長速度繼續放緩,全年經濟增長率為7.5%~7.8%,政府工作重點在于“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
關鍵詞:測評系統;需求分析;邏輯設計;E-R圖;關系模型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08-1921-02
Analysis and Desig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Database
PAN Guo-rong
(Changzhou Liu Guo-jun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Changzhou 213004, China)
Abstract: An evaluation database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requriment analysis of the schooleduc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t can realize themaintenance of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the query and statistics of evaluation data. The needs analysis,conceptual design ,logical design etc. was disscussed in the entire design.
Key words: evaluation system; needs analysis; logical design; E-R diagram; relational model
學校教育教學情況測評是指學生對班主任教育情況及任課教師教學情況的評價,我校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從1998學年開始,學校教務處會在每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前或考試后,統一組織學生進行測評。最早采用的測評方式就是給每個學生發一張評價表格,測完后以班級為單位裝訂成冊,供領導和教師查詢,這種方式的主要缺點是查詢不方便且無法統計分析;從2005學年開始,改為學生按評分規則填涂卡,教務處用讀卡機讀卡并統計,最后將所有測評情況匯總成冊,供主要領導查閱,采用這種方式雖然能作一些統計,但統計方式單一、查詢不方便,也耗費資源,班主任和眾多任課教師很難及時、方便看到測評結果,尤其是學生對學校的意見、建議及評價信息。在學校加強信息化管理的大趨勢下,學校于2008年初提出要開發一個基于計算機網絡平臺的學校教育教學情況測評系統(簡稱測評系統),以提高測評工作的效率,提升教學管理水平。
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整個系統設計過程的基礎,要收集數據庫所有用戶的信息內容和處理要求,并加以規范化和分析,這是最費時、最復雜的一步,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它決定了以后各步設計的速度與質量。需求分析做得不好,可能會導致整個數據庫設計返工重做。
測評工作在我校已開展多年,本人對測評過程也比較了解,該項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教務處。教務室工作人員提供了原先使用的測評評價表(見圖1)及測評情況匯總表,明確提出了對測評系統的要求,通過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1)學生能在校園網上登錄系統,并且每個學生登錄的用戶名及密碼是不同的;
2)學生測評時是不記名的,并且只能對本班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測評;
3)測評的項目見圖1測評評價表所示,這些項目和分值是相對固定的,即項目數不變,項目內容和分值在不同的測評中會有所調整;
4)學校領導及教師能在校園網上登錄系統并查詢測評數據;
5)測評數據可以用多種不同的方式匯總并查詢。
2 業務流程分析
根據對測評的需求進行分析,可以得出測評系統主要的業務流程如圖1所示。
由以上業務流程,可以清晰地劃分出三大處理部分,首先,教務部門人員在測評前要對本次測評所需的基本數據進行準備,即要維護好參與測評的班級、班級的班主任、班級的科目及任課教師等相關信息;其次,組織學生對班主任及任課教師進行測評;最后,領導和教師對測評情況進行查詢。
3 數據庫的分析與設計
3.1 概念結構分析與設計
概念結構設計是整個數據庫設計的關鍵,通過對用戶需求進行綜合、歸納與抽象,形成一個獨立于具體DBMS的概念模型。測評系統數據庫概念設計的表達工具采用E-R模型,基本過程如下:
1) 按照業務流程分析中劃分出的三大處理部分,可以確定主要模塊。
教師情況數據維護:對教師(包括班主任及任課教師)的基本信息進行維護;
課程情況數據維護:對課程的基本信息進行維護;
班級情況數據維護:對參與測評班級的基本信息進行維護;
班級科目數據維護:對參與測評班級的所授科目情況進行維護;
系統用戶維護:對系統用戶的基本信息進行維護;
學生對班主任的測評:學生對本班班主任的教育情況進行測評;
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測評:學生對本班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測評。
2) 確定實體集。
在教師情況數據維護中實體集合有:教師;
在課程情況數據維護中實體集合有:課程;
在班級情況數據維護中實體集合有:班級,教師信息;
在班級科目數據維護中實體集合有:班級信息,課程信息,教師信息;
在用戶情況數據維護中實體集合有:用戶;
在學生對班主任的測評中實體集合有:學生信息,班級信息,教師信息,班主任測評信息;
在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測評中實體集合有:學生信息,班級信息,課程信息,教師信息,任課教師測評信息。
3) 確定實體集之間的聯系。
學生是屬于班級的,教師與班級之間可能有兩種不同的聯系,一是教師擔任班級的班主任,二是擔任任課教師,一個班級開設有多門課程,每門課程可以有1位或幾位任課教師,通過分析不同實體之間的聯系,便于設計數據庫完整性約束。
4) 確定實體和聯系的屬性。
按前面分析及系統要實現的功能,可以設計出各個實體及聯系的屬性。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實體,從理論分析看,學生是參與測評的主體,系統中應該有這個實體,而從測評系統具體實際出發,測評時只需記錄一個學號,不需要學生姓名等其他信息,因此,系統中不設計這個實體。
5) 畫出局部E-R圖。
分別畫出班級選擇科目及測評的E-R圖,如圖2、圖3所示。
6) 集成局部E-R模型。
形成全局E-R模型,如圖4所示,其中系統用戶實體未畫出。
3.2 邏輯結構設計
邏輯結構設計的任務就是把概念結構設計階段設計好的基本E-R圖轉換為與選用的具體機器上的DBMS產品所支持的數據模型相符合的邏輯結構,并對其進行優化。
1) 將實體與聯系轉化為表。
在概念結構設計階段已畫出全局E-R模型,現在只要利用范式理論,將實體和聯系轉化為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中的表,將實體中的屬性轉化為表中的屬性。測評系統所選用的DBMS為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一般可以利用SQL語言來實現數據庫、表、屬性等的創建,并完成所有表及表之間的實體完整性、參照完整性約束和用戶自定義完整性約束。
2) 數據模型的調整與完善。
數據庫邏輯設計的結果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據應用需要對設計結構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調整,以期進一步完善設計,提高應用系統的性能。本測評系統中,學生測評完畢后,領導和教師要頻繁統計查詢測評結果,因此在表中增加適當的冗余是必要的。
4 結束語
數據庫設計是管理信息系統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進行數據庫設計時,應該準確了解用戶需求,以便設計出符合實際需要的數據庫。本人開發的基于Struts框架結構的測評系統已經在學校成功進行了4次測評,在最近的一次測評中,有90個班級近4300名學生參與了測評,同時在線參測學生達400人,查詢統計非常及時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系統的實際運行證明,測評系統中數據庫的設計是規范的,運行是穩定的、可靠的,完全滿足系統的要求。
參考文獻:
考試診斷監測研究項目組工作機制
為更好地推進考試診斷監測工作,學校管理層統一認識,集體研究,2015年成立考試評價項目組。項目組有兩大核心工作,一是完成各種考試閱卷工作,具有考務職能,為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考試數據;二是開展各種考試診斷監測工作培訓和研究,具有研究和引領職能。通過考試診斷監測研究,帶動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項目組全面負責考試診斷監測系統的閱卷、培訓、數據推廣應用、經驗總結等等一系列工作。
考試診斷監測系統的應用
1. 考試診斷監測系統應用對考務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引入考試診斷監測系統后,各部門考務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細。學??荚嚵鞒倘缦拢孩賯湔n組提前一周出試卷。②項目組統一制作答題卡、備課組長核對答題卡、打印室印制答題卡、備課組長做雙向細目表。③科學安排考試(周二至周四)。④教師批改試卷、掃描、核對、生成分數、周四晚上出成績。⑤周五備課組教師進行考試分析、班級試卷講評。⑥考完試后一周進行年級組考試分析。
經過三年的使用和反復培訓,備課組長在自己計算機上就能完成雙向細目表中的知識點、能力點、題型的精準錄入。考前一周,年級組長把考試時間安排、考場安排發給項目組,項目組負責把考場導入系統,制作考試流程表,詳細記錄并督促考試進程??荚囍校瑐湔n組長組織教師做試卷,預估學生各小題答題平均分和整卷平均分,對預估分數與實際考試結果比對,強化對學情的分析??荚嚭?,備課組流水有痕閱卷,閱卷后到信息中心掃描、出分。周五教師瀏覽、下載考試診斷監測數據,完成考試分析,進行試卷講評,大型考試學校統一組織集中的考試分析。
2. 分用戶群有針對性地選取數據,讓考試診斷快速準確
很多教師一看到大量的表格就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下手。當學??荚囋\斷監測工作走完考務階段后,項目組認為,影響數據使用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們缺乏基于用戶群的數據選取。項目組針對這一點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用戶群劃分,第一部分是學生,第二部分是任課教師,第三部分是備課組長,第四部分是班主任,第五部分是年級組長以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不同角色關注的重點是不一樣的,下面就不同群體關注的幾張圖表做具體分析。
(1)學生3張表診斷本次考試情況。
表1是總科目成績。學生總分及所有學科成績年級班級排名,學生學科均衡程度從分數和排名兩個維度充分體現出來。表2是學業評價報告。系統對學生整體考試進行了診斷,數據由成績報道、評價分析組成,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本次考試的優勢學科、劣勢學科,各學科進退步情況。表3是學科診斷報告。以一個學科角度,從學生排名、試題、知識點、能力點、題型五個維度進行全方位的立體診斷,學生學科考試情況一目了然。
(2)任課教師4張表了解學生答題情況,利用考試診斷監測數據挖掘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
表1是教師成績統計,分為按照班級和教師兩張表,從表中總體了解所教班級總體考試情況并與其他班級、其他教師對比,找出優勢和不足。表2是學生單科小題匯總成績報表,一個班本學科每個學生得分情況一覽無余。表3是客觀題選項診斷,表中統計了一個班每一道選擇題正確答題人數,各選項答題比例。教師通過分析找出正確答案的干擾選項,推斷課堂教學時的教學情況和學生落實情況。表4是試卷講評,試卷講評把每一道題學生答題情況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教師課堂試卷點評可以輕松地調取。
(3)備課組長3張表了解備課組教師本次考試情況
表1是教師成績統計,分為按照班級或教師兩張表,班級、教師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各種排名一表解決。表2是小題診斷,任意選擇班級進行比較,所有小題的得分情況對比一覽無余,深度解析了班級考試差異的成因,微觀地解釋了差異的具體題目。結合試卷題目很容易反推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表3是試題質量診斷,此表從難度和區分度對學科每一道試題進行了數據和圖表的說明。備課組長根據數據很容易了解試題質量,進而指導備課組如何出題。
(4)班主任3張表了解班級本次考試情況
表1是各科匯總,班級所有學科總體考試數據一覽無余,包括均分、高分、低分、及格情況、優秀情況、班級貢獻率等所有數據。表2是總科目成績,充分了解班級每位學生每一個學科總分情況、年級班級排名情況。表3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班級學生各學科和總分的年級排名分布,掌握各個名次段班級學生情況。
(5)年級組長以及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者5張表全面了解一次考試。
表1是綜合指標年級匯總,年級所有學科整體考試數據一覽無余,各學科平均分、難度、優秀人數、及格人數、低分人數等等,一張表全面體現年級考試情況。表2是教師成績統計,分為按照班級或教師兩張表,領導們分班級分教師整體把握一次考試反映出的教師情況。表3是班級學科均衡性,通過班級學科均衡性數據,找出班級優勢和劣勢學科,進而全面指導班級教育教學工作。表4是名次分布,全面了解各班級學生各學科和總分的年級排名分布,掌握各個名次段班級學生情況,把握班級學生整體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班主任工作。表5是試題質量診斷,通過此表,年級組長、教學管理者評價備課組出題情況,指導下一次出題更科學合理。
綜上所述,不同的用戶群體關注考試診斷監測數據的出發點不同,項目組利用簡單的幾張圖表就能快速地提取考試數據??荚嚭罄脭祿皶r地進行考試診斷,完成考試分析,進行科學有效的試卷講評,達到了使用考試診斷監測的目的。
3. 考試診斷監測系統應用促進備課組命題研究
三年多的考試診斷監測工作極大地促進了我??荚嚸}研究。2014年我校開始了專門的命題研究,聘請了市區級教研員指導學校考試命題,2015年我校與房山中學、坨里中學建立區域聯盟,開始了三校共同考試命題研究?,F在,每次考試三校同年級學科備課組在我校集中制作命題藍圖,命題藍圖做好后分學校出題,考前一周大家再一次集中,取長補短,共同探討最終確定三??荚囋嚲?。學校每一次命題考試分析過程,就是一個對學科組教師強化教學內容的過程,這些研究在深綜改背景下的學校學業評價研究中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高校自動排課;合理化指標;時間模式及匹配;耦合;回溯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1)07―0105―05
引言
排課在高校教務管理工作中處于核心地位,課程編排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室的利用率等等。排課又是所有教務工作中最復雜的,不但要考慮學生、教師、教室的排課時間不沖突,還要考慮各排課要素的合理性。特別是高校課程,存在著單雙周、前后節、分段、分班、合班、教師合上、教師多課、大教室、小教室、特殊教室等諸多復雜因子,使得高校排課非常費時費工。
因此,計算機自動排課是必須的。盡管國內外關于計算機排課的研究一直不間斷地進行著,但研究主要集中在排課算法方面[1], 主要解決排課四要素不沖突問題,是關于自動排課是否可用的問題,并沒有一種可以一鍵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另外,排課算法也很難兼顧最優化[5]與合理性,合理性是關于自動排課是否用得好的問題,合理性不易靠算法實現。
為此,應從研究排課的合理性原則出發,給出基于合理性原則的自動排課實現方法,以最優化地解決高校排課在時間、教室、學生班級和教師等方面多元合理性問題。
一 高校排課復雜性分析
任何排課系統都必須考慮時間、教室、教師、班級四要素[1],而高校課程系統中,四要素又各有自己的復雜性[2]。
關于學生班級:中小學行政班級就是授課班級,且各班人數基本相等,排課的基本單位就是行政班級。高校課程體系中不但各行政班級人數差別較大,且存在著許多班級組合與拆分的課程組合情況,如許多社科類、基礎類課程是多班合上的大課,許多專業基礎課是兩三個專業合上的小合班課,許多具有實驗環節的課程的實驗部分是分班課,等等。因此,高校排課系統不但要考慮按基本的行政班排課,還要考慮合班上課情況和分班上課情況,合班包含大合班和兩班合上的小合班情況,分班包含全部課時分班上和部分課時分班上的情況。另外高校還存在不按班級排課的公共選修課。
關于教室:中小學班級教室一般就是行政班級的上課教室,且教室種類單一。高校一般不存在班級教室,且教室具有多樣性。按容量分:包括階梯教室、大教室、小教室,按功能分:包括普通教室、語音教室、機房、專業實驗室等。
關于教師:中小學一個教師主上一門課。高校教師存在著一個教師上多門課和多個教師合上一門課的情況。
關于時間:中小學課程基本是一門課程占一時間單元,即排課的基本單位是一節課。高校排課時間的安排是最復雜的。首先,高校大多數課程是按兩節課連排的,即排課的基本單位是連續二節課,但高校許多課程的周學時卻是單數的,存在著1、3、5學時課程,一般要通過單雙周排課的方法解決,3、5學時的課程也可通過三節連上的方法解決。其次,即使是二節課連上的情況,還存在著前節和后節需要不同安排的情況,如大學英語課一般是4學時,其中有1學時是聽力課,需要在語音室上課,所以大學英語課每周排兩次,其中一次課的前后兩節中有一節要安排在語音室上課,因此,高校排課時間上還要解決前后節組合的問題。第三,對于許多特殊專業課還存在一段時間連續上課的情況,如藝術類的課程,往往是集中安排在連續的幾周內完成,每周上課時間或是完整的一天,或是半天,此類課程稱為分段授課課程。
二 高校排課合理性原則與策略
高校排課不但排課要素的復雜程度高,對排課還有一定的原則性要求。總原則是四要素不能沖突,這是必要條件。另外還有一些非必要性的原則與策略,即合理性原則,四要素有其內在的和相關的合理性原則。
關于學生班級與教室相關的合理性原則,主要是班級教室最少移動性和容量最佳耦合性。班級教室最少移動性是指一個班級所有課程應盡量安排在同一教室內,雖然高校班級上課地點不要求固定,但如果一個班的課程大多數被安排在相對固定的教室,不但可以減少學生課間換教室的時間,更可給予班級歸宿感。容量最佳耦合性是指為所有班級分配的教室容量與班級人數差值的平均值最小。由于高校班級人數不等,教室容量不一,應避免小班占大教室的情況,優先保證多班的大合班課程占用大教室,以節省教室資源。
關于學生班級與上課時間相關的合理性原則,主要是同班級課程總體分布均勻性和同班級課程的時間最佳耦合性。課程總體分布均勻性是指一個班級的所有課程應盡量均勻分布在五天上課時間內,每天課時總量盡量相當,既要避免出現某天課程排得過滿,也要避免某天課時太少,甚至沒有課。時間最佳耦合性主要是單雙周課程最佳耦合,在某個班級有多個單節課的情況下,最好單雙周平分,且時間安排上使一組單周課和雙周課共用一個連續二節的課時。這樣使學生不至于因周數忘記上課,也有利用學生集中時間選其它課程。
關于教室與時間相關的合理性原則,主要是同教室的時間最佳耦合性。這里專指英語聽力課程,由于一般高校語音教室資源有限,應避免語音教室空置的情況。而語音聽力課周學時為一節,一般安排在連續二節中的前節或后節。對于多個班的語音聽力課,應盡量平分前后節,使二個班的聽力課可以按前后節耦合在同一個二節時間段里,分用語音室。
關于教師與時間相關的合理性原則,主要是不同課程的時間最佳耦合性和教師最少移動性。時間最佳耦合性是指同教師單雙周耦合,有利于教師記住上課時間。教師最少移動性是指同一教師的課程,應在總體分布均勻合理且日課程量不超過四節的前提下,盡量安排在同天,這樣既保證教師的授課效果,也減少教師多次往返學校的時間。
關于時間與課程相關的合理性原則,主要是同課程時間間隔均勻性。應避免一門課程連續上兩天或三天情況。
三 自動排課合理性指標
基于以上原則,計算機自動排課算法或方法的量化指標應包括如下合理性指標:
最佳時間間隔均度:盡量使每門課程上課時間日間隔均勻分布,連上率或連空率最低,每次課時數不大于3,且最好上下午節次分布均勻。
最佳時間分布均度:每班級每天課程安排分布均勻,日上課時數均方差最小。
最大耦合度:從班級、教師、教室多方面盡量提高單雙周、前后節的耦合度,單雙節和前后節周課數差最小。
最小流動值:盡量安排同班同教室, 使同班級教室轉換率最??;在教師日授課時數小于4的前提下,盡量安排同教師同天上課,使教師授課天數最少。
最大利用率:相同節次時間內每教室容量與班級人數差最小。
四 排課設計與實現方法
1 排課總流程
由于高校課程存在著合班、分班、多教師、單雙周、前后節、分時段、公選、實驗等諸多排課復雜因素,排課又要盡量滿足各種合理性原則和指標,且不能發生任何沖突,所以自動排課算法難度非常大。自動排課應根據高校課程的特性將課程分類,包括合班課、分班課、分段課、公英課、公共課、實驗課、任選課等等,不同類別課程按相應優先級和不同的時間模式[3]進行分步排課,每類課程可分別采用相對應的自動排課算法。各類課程數據來源、優先次序、時間段模式原則具體如下(其中時間段分為上午一二節和三四節、下午五六節和七八節、晚上九十節)。
公英課:為4學時的大學英語課,其中一節為聽力。優先次序:教師課多者優先,再班級數多者,再課時多的。排課時間模式:上午一二節和三四節、下午五六節。
實驗課:為理化實驗、英語聽力、計算機上機等課程。優先次序:班級數多者優先,再課時數多的。排課時間模式:不排上午一二節。
公共課:為社科、體育等課程。優先次序:班級數多者優先,再課時數多的。排課時間模式:不排上午一二節和晚上九十節。
合班課:為班級數大于2的課程。優先次序:班級數多者優先。排課時間模式:任何時間。
教師多班課:為授課教師的課程數大于1的課程。優先次序:課多的教師優先,再課時多的。排課時間模式:任何時間。
教師單班課:為授課教師的課程數等于1的課程且非合班課程。優先次序:班級課程多者優先,再同班級課時多的。排課時間模式:任何時間。
每類課程各自按如下步驟自動排課:排序――匹配――耦合與沖突檢測――回溯。排課設計分步分類的總體流程如下:
準備排課數據:排課對象是課程,對課程進行分班、合班、分段等處理,建立排課課程列表;排課就是排教室和時間[4],建立班級時間課表和教室時間課表;班級和教師是排課的主體,計算教師的學時數,班級課時數等。
手工先排:對于特殊要求課程、大于6學時課程、分段課程、連上3節課程,采用手工先排。
分步分類自動排課:按課程類型分步自動安排不同類型的課程,不同類型課程自動安排策略不同。每一課程自動安排的具體步驟包括模式匹配、耦合檢測、回溯[2]重排等:
循環給出時間匹配模式,不同課程類型按不同時間段模式排課;
對每一給出的模式進行沖突檢測和耦合檢驗,判斷是否可用、是否存在耦合;
如可以排入,進行課程耦合或直接排入;
如不可排入,進行簡單回溯重排;
自動補排:通過排序變更、多級回溯[6]等方法處理未排入課程。
自動調整:全部排完后,進行班級和教室優化調整。
手工后排:手工排入未自動排入的課程。
2 關鍵技術
(1)模式匹配
通過分析,排課其實并不需要非常復雜的算法,課程可排天數就5天,可排節數就5個時間段――上午一二、三四節、下午五六、七八節、晚上九十節,因此,可以按一定模式進行組合,給出所有可排時間,下面進行具體分析。
高校課程超過6學時的課程非常少,這樣的課程可以采用手工排。因此,在設計自動排課時,只考慮1至6學時的課程。另一方面,高校下午七八節和晚上基本是安排公選課和課外活動,也可手工排。因此,在設計自動排課時,可以只考慮上午一二節、三四節和下午五六節三個時間段。
對于5、6學時的課程,合理的排課時間應該是排三天,且間隔要合理,不應出現連排三天的情況。這樣,有效的天排列組合為:124、125、134、135、145、235、245(1-5表示周一至周五),而125、145也非最佳,相當于連排三天,也可不予考慮,于是就剩五種情況,有效的天組合數據表示如下:
rk3i[1,1]=1; rk3i[1,2]=3; rk3i[1,3]=5
rk3i[2,1]=1; rk3i[2,2]=3; rk3i[2,3]=4
rk3i[3,1]=2; rk3i[3,2]=3; rk3i[3,3]=5
rk3i[4,1]=1; rk3i[4,2]=2; rk3i[4,3]=4
rk3i[5,1]=2; rk3i[5,2]=4; rk3i[5,3]=5
對于3、4學時的課程,合理的排課時間應該是排二天,且間隔要合理,同樣不應存在連排二天的情況。有效的天排列組合為:13、14、15、24、25、35,其中15也非最佳,不予考慮,于是就剩五種情況,有效的天組合數據表示如下:
rk2i[1,1]=1; rk2i[1,2]=4
rk2i[2,1]=2; rk2i[2,2]=5
rk2i[3,1]=2; rk2i[3,2]=4
rk2i[4,1]=1; rk2i[4,2]=3
rk2i[5,1]=3; rk2i[5,2]=5
對于節的情況,分析5、6學時課,對于只排上午一二、三四節情況,可將其中三次課全排一二節或全排三四節的情況歸入非優化九種組合中,則有六種情況,有效節組合數據表示如下(式中:1表示一二節、2表示三四節、依此類推):
rk3j[1,1]=1; rk3j[1,2]=2; rk3j[1,3]=1
rk3j[2,1]=2; rk3j[2,2]=1; rk3j[2,3]=2
rk3j[3,1]=1; rk3j[3,2]=1; rk3j[3,3]=2
rk3j[4,1]=2; rk3j[4,2]=2; rk3j[4,3]=1
rk3j[5,1]=1; rk3j[5,2]=2; rk3j[5,3]=2
rk3j[6,1]=2; rk3j[6,2]=1; rk3j[6,3]=1
類似地可以有一二節和五六節組合六種情況和三四節與五六節組合六種情況,合計有十八種情況。另外還有非優化的其它九種全天組合:
rk3k[1,1]=1; rk3k[1,2]=2; rk3k[1,3]=3
rk3k[2,1]=1; rk3k[2,2]=3; rk3k[2,3]=2
rk3k[3,1]=2; rk3k[3,2]=1; rk3k[3,3]=3
rk3k[4,1]=2; rk3k[4,2]=3; rk3k[4,3]=1
rk3k[5,1]=3; rk3k[5,2]=1; rk3k[5,3]=2
rk3k[6,1]=3; rk3k[6,2]=2; rk3k[6,3]=1
rk3k[7,1]=2; rk3k[7,2]=2; rk3k[7,3]=2
rk3k[8,1]=1; rk3k[8,2]=1; rk3k[8,3]=1
rk3k[9,1]=3; rk3k[9,2]=3; rk3k[9,3]=3
確定時間匹配模式后,自動排5或6學時課程時,用簡單循環即可實現:
for ii=1 to 5
for kk=1 to 3
rk3j分別取12、13、23節組合
for jj=1 to 6
rr1=rk3i[ii,1]; cc1=rk3j[jj,1]
rr2=rk3i[ii,2]; cc2=rk3j[jj,2]
rr3=rk3i[ii,3]; cc3=rk3j[jj,3]
next jj, next kk
for jj=1 to 9
rr1=rk3i[ii,1]; cc1=rk3k[jj,1]
rr2=rk3i[ii,2]; cc2=rk3k[jj,2]
rr3=rk3i[ii,3]; cc3=rk3k[jj,3]
next jj, next ii
式中:rr1-rr3表示天,cc1-cc3表示節,kk表示每天上課時間段類型:
kk=1:表示只排上午一二和三四節;
kk=2:表示只排上午一二和下午五六;
kk=3:表示只排下午七八節和晚上九十節;
共有循環(3*6+9)*5=135次,即135種組合情況。但實際高校課程學時結構中,5、6學時的課程不超百分之五。
分析3、4學時課,共有九種情況,有效節組合數據如下:
rk2j[1,1]=1; rk2j[1,2]=2
rk2j[2,1]=2; rk2j[2,2]=1
rk2j[3,1]=1; rk3j[3,2]=1
rk2j[1,1]=1; rk2j[1,2]=3
rk2j[2,1]=3; rk2j[2,2]=1
rk2j[3,1]=2; rk3j[3,2]=2
rk2j[1,1]=3; rk2j[1,2]=2
rk2j[2,1]=2; rk2j[2,2]=3
rk2j[3,1]=3; rk3j[3,2]=3
確定時間匹配模式后,自動排3和4學時課程時,用簡單循環即可實現:
for ii=1 to 5
for kk=1 to 3
rk2j分別取12、13、23節組合
for jj=1 to 3
rr1=rk2i[ii,1]; cc1=rk2j[jj,1]
rr2=rk2i[ii,2]; cc2=rk2j[jj,2]
next jj, next kk, next ii
共有5*3*3=45種情況,3、4學時的課程是高校課程的主要學時結構,一般占50%以上。
最后是1或2學時課程情況,一次上完,沒有間隔要求,只要簡單的循環即可實現:
for ii=1 to 5
for jj=1 to 4
rr1=ii; cc1=jj
next jj, next ii
共有20種組合情況。
通過組合模式的設計,使自動排課滿足課程最佳時間間隔均度量化指標要求,保證了同課程時間間隔均勻性原則。
(2)單排流程
每門自動安排的課程對于每個時間組合模式都要進行教師、班級、教室三方面耦合匹配與沖突檢測,以判斷是否可排入??梢园丛摻處熓欠褚雅耪n情況分別考慮,每種情況下又分單學時課和雙學時課。
如果該教師沒排過,對于2、4、6學時課程,教師、班級、教室都不需耦合,只要判斷沖突,即判斷班級和教室排入時間是否有課,如果都沒課,排課成功。
如果該教師沒排過,對于1、3、5學時課程,需要進行班級耦合,如果班級已排課程存在單節課,則進行班級耦合;否則如果有教室已排課程存在單節課,則進行教室耦合;再否則只要判斷班級和教室是否有課,如果都沒課,排課成功。
如果該教師已排過,對于2、4、6學時課程,教師、班級、教室都不需要耦合,但需計算教師每天上課的課時數,并在每天課時總數不超4和盡量多的與已排天相同的前提下選擇組合模式進行沖突檢測。
如果該教師已排過,對于1、3、5學時課程,不但需要進行班級耦合,還要考慮教師每天上課的課時數,在每天課時總數不超4和盡量多與已排天相同的前提下選擇組合模式。排課情況較為復雜,以5學時課程為例,自動排課流程如下:
先計算教師每天學時數,之后可分七輪進行,任何一輪條件滿足,排課成功,否則繼續下一輪:
第一輪:班級耦合優先,判斷班級已排課程是否存在單節課,教師對應三天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二輪:班級耦合優先,判斷班級已排課程是否存在單節課,教師對應二天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三輪:班級耦合優先,判斷班級已排課程是否存在單節課,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四輪:教師耦合優先,判斷教師已排課程是否存在單節課,教師對應三天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五輪:教師耦合優先,判斷教師已排課程是否存在單節課,教師對應二天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六輪:非耦合,判斷教師對應三天是否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第七輪:非耦合,判斷教師對應二天是否均有課,且教師每天學時小于4。
另外,對于一教師只上一門課的單班課程情況,可采用特殊的單排流程在最后進行,其方法是:計算班級每天學時數――按學時數排序天――選出課時最少的3或2天,且3或2天間隔大于2――進行耦合檢測和沖突檢測,排入課程。這樣保證了每班級五天課程的均勻分布。
通過以上設計,使自動排課滿足課程最大耦合度、教師最小流動值、班級最佳時間分布均度等量化指標要求,保證了所有課程的時間最佳耦合性、教師最少移動性和班級課程總體分布均勻性原則。
(3)回溯重排
當某一課程通過模式匹配、耦合匹配無法排入時,可對同班級已排課程進行回溯,即把已排課程取回,進行換位排序,之后再排未排入課程。回溯可分四級進行:
第一級:無回溯,在第一輪自動排課時,不進行回溯;
第二級:單級回溯,在第二輪自動排課時,只進行簡單回溯,取同班級的上一門課進行換位重排;
第三級:多級回溯,也叫補排,在二輪自動排課結束后,針對未排入課程的班級進行補排,取同一班級所有課程,由下向上,逐一換位重排,即:每次向上回溯一級,如回溯課與未排課都成功,則回溯成功;否則,恢復上一級原位置,向更上一級取課,進行換位重排。
第四級:換序回溯,如多級回溯仍不成功,可對該班級所有課程全部取出重排,重排之前,進行換序,使未排入課程排在最前面,優先排入。
通過回溯重排,可解決排入率最大化的問題。
(4)均衡調整
當所有課程排完后,可進行班級均衡和教室均衡處理。
班級均衡:從班級時間表取所有已排的非合班課程―按班級、學時排序,課時多者優先排序―計算每個班級每天課時數―查找是否存在某天無課的情況,如存在,逐一重排該班課程,直到所有天都有課。
教室均衡在不改變任何課程已排時間的前提下進行。方法是:從教室時間表取所有教室(普通教室)―按容量排序―取出對應課程,且課程按人數排序―重新排入。對于一二、五六節課程:先排可耦合的,再按序排,從耦合和容量差兩方面提高教室利用率;對于三四節課程:先排與一二節同班的,再排可耦合的,最后按序排,實現同班級少換教室。
通過以上均衡調整設計,使自動排課滿足班級最佳時間分布均度、班級最小流動值、教室最大利用率和最大耦合度等量化指標要求,保證了班級課程總體分布均勻性、班級教室最少移動性和容量最佳耦合性。
五 自動排課實現界面與結果分析
1 實現界面
排課系統界面由四個數據窗口組成,可實現全自動排課、分類自動排課和手工排課。
2 結果分析
用以下某學期實際排課數據對自動排課系統進行測試:
38個班:包括10個專業;
240門課:其中2學時課98門,3、4學時課109門,5、6學時課5門,大于6學時課、公選課和分段課28門;
27間教室:其中普通教室19間,特殊教室8間。
測試結果是:自動排課時間小于3秒,2門課程未自動排入。自動排課時間為秒級,成功率達99%以上。進一步分析:參與自動排課學時總數為:2*98+109*4+5*6=662課時,參與自動排課普通教室提供學時數為:19*5*6=570課時,可見,教室利用率非常高。在另一次測試中,以15間教室安排250門課,結果是上午所有教室均排滿,沒有任何空教室。以上結果表明此自動排課系統具有非常高的性能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許秀林,胡克瑾.基于約束滿足和遺傳算法的排課算法 [J].計算機工程,2010,36(14):281-284.
[2] 許榮泉,秦小嶼.排課問題的研究與改進[J].軟件導刊,2010,09(03):66-67.
[3] 王俊生,戴云龍.基于層次分析法的自動排課課程優先級模型[J] .現代教育技術,2009,19(11):32-35.
[4] 馬紹惠等.基于資源受限的非線性約束多目標排課模型及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28(03):520-523.
[5] 鄒躍.構造人性化的排課算法[J].計算機教育,2007,42(06):53-55.
[6] 田嶺.大學自動排課算法設計與實現[J] .教育信息化,2006,136(13):44-46.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ourse Arrangement Multivariate Optimization Strategy and Automatic Realization Method
HU Shi-qing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06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university course arrangement requirements, put forward a lot of reasonable course arrangement principles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course time, student class, teacher, classroom and a lot of indexes about best time interval evenness, best time distribution evenness, maximum coupling, minimum flow value, Maximum utilization. On this basis, course arrangement is classified and stages, each kind of course has its own priorities and period. By giving limited reasonable time pattern in a circular manner, checking pattern matching and multilevel backtracking, the arrangement of all kinds course is automatic realized. Finally by arrangement and adjusting, make the results more reasonable.
——葉圣陶
教育工作者亦如農民,表面是從事耕種和收獲的簡單作業,事實上,在耕種到收獲這個過程中,需要的是關注和期待生命的平和、是尊重和賞識生命的博愛。不管在教育的哪個崗位上,只有保持這種心態,才能夠將工作當作事業來做、把學校當作家庭來建、把學生當作子女來教。
班級是學校組織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管理好構成學校的這一個個“細胞”,是做好學校工作的前提。在學校對班級的管理上,只有把它視作成長中的生命,從其誕生到不斷發展都付諸精細的管理和呵護,才可能使整個學校工作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地正常開展。
我們常常在工作中告訴老師們,要“以人為本”、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而學校工作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就得在管理中體現對教師的絕對信任,這也是對生命的關注和期待。信任教師,并不等于放任。兼顧教師的成長和學校工作的實際需要,我們首先作好了班主任的選拔和培訓工作。
結合雙向選擇,推行“聘任制”,可以把優秀的教師選拔到從事班級管理的重要崗位上來。沒有一個好的領頭人,建不好一個優秀的班級;沒有一批得力的干將,建不起一所充滿生命活力的學校。2002年秋,經過校委會的反復斟酌、討論,我校開始推行聘任制。聘任的第一步,明確班主任的權利和職責,凸顯學校對班主任的重視,發動教師申聘班主任崗位;第二步,在收集了全校教師的申請表之后,校委會再次進行磋商、醞釀,選拔基本功扎實、管理和協調能力強的教師擔任班主任。而在該年度沒有被選拔為班主任的教師,則作為班主任的后備人選,一方面加強對后備班主任的培訓,另一方面也為后備班主任提供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提升后備班主任的各方面能力,為下一年的聘任作好充分的準備。
通過雙向選擇聘定班主任之后,由已聘班主任展開科任教師聘任,讓班級的管理和教學走向最優化的組合。班主任是實施學科教師聘任的主要組織者和實施者,班主任對照教師的學科教學崗位申請表、綜合各方面情況,首輪聘好本班的任課教師。將班主任首輪聘任情況予以公示,再次遵循雙向選擇的原則,由科任教師選擇受聘崗位,對出現空缺的崗位由校委會組成的聘任組進行調控,實施二輪聘任。這樣,幾乎完全由班主任選擇本班任課教師,既為班主任工作的開展能夠得到科任教師的密切配合打下了基礎,同時也突出了班主任在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由聘任制產生的班主任和班級任課教師,體現了學校對擔任班主任的教師的信任,也體現了班主任對本班任課教師的信任,這種雙重信任是對人本教育的學校管理詮釋。不過,信任是基于學校或班主任對教師以前工作的認可和肯定,分配各班級、各教師的目標任務才是對教師未來工作的關注和期待。
以生命意識構建而成的學校班級管理體制,首先要求班主任強化“班級管理為核心”的意識。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伊始,第一項工作就是綜合分析本班的實際情況提出班級目標。學校針對班主任提出的班級目標,通過了解和分析該班情況以后,與班主任簽定《班級目標責任書》。在明確責任之后,班主任圍繞班級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班主任工作計劃,以此指導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工作。同時,這一班級目標也作為本班任課教師的工作目標和任務。任課教師要結合班主任簽定的《班級目標責任書》,根據任教學科特點和分析班級學生構成情況,提出學科目標和制定學科教學計劃。
真正實現以班級為核心的學校管理,一方面需要強而可行的分級管理和考核,另一方面還需要上下齊心形成合力。我們是這樣使二者科學地結合在一起的:
一、加大班主任的管理權限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是學校聘任的班主任,在以班級為核心的學校管理之中,學校就要放權給班主任,讓班主任在開展工作時有權可用、有權能用。班主任的管理權限不僅是對本班學生的管理全權,而且還涉及到對本班任課教師的管理。只有讓班主任成為實際上的學校管理人員,才能夠形成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管理綜合力量,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之中充分發揮班級管理的核心作用。
二、實行捆綁式考核
班級與班主任、班級與任課教師捆綁考核,首重班級工作,催生班級生命。班級是有生命的,關鍵是看它的哺育者如何使它充滿蓬勃的活力。班主任不是神人也不是圣人,僅憑一己之力無法實現班級目標,更何況個人精力有限而眾人智慧無窮。要讓班級管理管出水平、管出特色,必須依靠班科教師的緊密配合。因此,學校層面以班級目標的實現情況、班級的進步情況、班級在平時的具體表現等作為對該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考核依據,起到了促進班科教師齊心協力、齊抓共管班級工作的作用。
三、學校領導跟班管理
除在后備班主任中選拔出每個班的副班主任外,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也要主動挑重擔,負責一個或幾個班的日常管理。有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加入到班級管理中去,一方面增強了班級管理力量,另一方面還能起到督促、溝通等多重作用。學校班子成員平常管理傾向于某班,責任在全校,不管哪個班出現特殊情況都必須全力以赴。2002年冬的一天深夜,一個家長電話報告學校,說一批學生近十人商量集體外出,現已聚集于某一學生家。得此信息,全體在校班子成員立即和住校全體男老師一起摸黑下鄉尋找學生,沿著鄉村泥濘水滑的公路逐戶尋找,摩托車陷入泥坑,就幾個人抬著走。待找到這批學生,并把他們帶到學校教育安置完畢,已是凌晨三點多了。只見下鄉教師個人全身濕透,滿身泥漿。此次“摸黑追逃”事件后,學校不但加強了對學生的養成教育、理想教育和關注留守學生,而且還進一步細化了班子成員的跟班管理責任,使學校和班級真正連成上下齊心的整體。
四、為班主任專業發展搭建平臺
關鍵詞:信息反饋;教學質量;功能模塊
中圖分類號:TP311.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2-0000-02
Vocational Teaching Information Feedback System Framework Design Investigate Based on Campus Network
Tang Yongjun
(Hengyang Finance Economics and Industry Vocational College,Hengyang421002,China)
Abstract:Teaching feedback is very important tool for Teaching Management.Information feedback system based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ampus network broke through the shackles of time and space,has a simple,flexible,wide surveyed,timely feedback,targeted characteristics.In this paper,vocational teaching feedback system requirements analysis,functional module is designed to introduce key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Keywords:Feedback;Quality of teaching;Function module
一、基于校園網的高職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的必然性分析
高職院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教學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是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立足之本。教學管理的核心是教學質量管理,只有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依靠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教學質量管理才能落實到實處。所有高職校都已經意識到了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性,并采用多種多樣的反饋形式,如開展學生座談,學習委員填寫班務日志,學生評教,教師評學,日常督導檢查等。這些方式通過傳統的人工收集信息的辦法,有利于教務人員、學院領導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等情況,但在現今信息時代還存在著很多不足:
(一)時空的局限性。傳統的信息反饋方式都是每學期在固定時間,通過教務人員組織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參與,在課余時間,固定教室通過填寫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教務人員獲得這些教學反饋信息時,反饋給任課教師時,課程已進行大半,任課教師對授課的進度或授課方式做調整,時間已經不允許。
(二)任課教師和學生缺乏及時溝通。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信息反饋由教務處實施管理,收集的反饋信息再轉發給各任課教師。所以教師獲得的信息大多是總體的評價,缺少細節描述,如任課時存在的不足和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等。因此各種教學反饋信息只成為了教務處對教師考核的一種手段,沒有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信息反饋的意義不僅在于評,更重要的是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授課方式和手段。因此傳統的信息反饋方式對指導教師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存在著一定缺陷。
(三)缺乏激勵及示范性。傳統的信息反饋方式主要側重于評,通過學生評教,考核教師教學水平的等級,教師被動的接受評教結果。評教效果好的教師,學生往往只給予質評,沒有量評,不知其到底采用了什么好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沒有辦法將其教學經驗傳授給其他教師;而評教效果不好的教師,則有可能導致缺乏信心,有一些老教師、教學態度嚴謹的教師在一些學生中評教效果也不是很好。
在當今計算機普及的信息化時代,高職院的校園網已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已成為衡量學院教育信息化的標準。通過校園網進行教學反饋信息的收集、處理、分析,與傳統的教學信息反饋機制相比,突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具有操作簡便、靈活,教學信息調查人群廣,信息反饋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校園網建設的不斷完善,更為教學信息反饋的實施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信息反饋將是傳統信息反饋方式的有益補充,并將成為高職院教學信息反饋的重要手段。
二、高職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的需求分析
基于校園網的教學信息反饋系統,旨在能夠及時反饋和預測學生信息,為教師及管理人員提供大量、可靠的教學信息,學生能夠快速、便捷的了解教學動態,教務人員及時、準確的了解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情況,幫助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構建成學生、教師、教務管理人員及時有效溝通的橋梁。本系統分為八種角色用戶:班級信息員、學院學習部信息員、任課教師、班主任或輔導員、系部教務督導人員、學院教務督導人員、院領導和系統管理員。根據不同的角色,反饋系統需提供不同的功能。具體分析如下:
(一)班級信息員。以班級為單位的反饋信息錄入管理員,簡稱班級信息員,一般情況下由班級學習委員擔任,主要職責是將每天班級教師教學情況(包括教師出勤、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學生學習情況(包括學生出勤、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紀律、學習上的要求以及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典型事例);教室多媒體的使用情況(包括教室衛生、多媒體教學設備完好情況、多媒體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及建議);實驗室的使用情況(包括實驗室衛生、實驗教學設備完好情況、實驗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及建議)在《班務日志》上登記,然后在第二天課余時間到圖書館電子閱覽室錄入系統。要求班級信息員能夠對錄入信息進行編輯、修改、刪除等操作,學院對班級信息員進行系統操作輔導,并給他們提供信息錄入的條件。
(二)學院學習部信息員。以學院學習部為主體的學習部信息中,主要查看各班的反饋信息,未錄入信息的班級,負責督促班級信息員進行錄入工作,查看信息站的匯總信息。
(三)任課教師。任課老師主要操作是查詢任課班級教學信息反饋情況,及時調整授課計劃、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另外,任課老師將每次課的學生到課情況錄入系統,供班主任、輔導員查詢。
(四)班主任或輔導員。班主任或輔導員主要操作是查詢班級學生教學信息反饋情況,及時督促學生到課,及時與任課教師聯系,了解班級學生學習情況。
(五)系部教務督導人員。系部教務督導員主要操作是查詢系部班級學生教學信息反饋情況,系部教師調課、請假手續辦理。查看信息站的各項通知,督促本系未錄入的班級信息員進行錄入工作。每周對本系的班級教學反饋信息進行匯總,包括對老師好的典型事例,老師在教學中的缺陷、不足和問題,對教學提出意見一建議;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突出的優秀事例,學生的學習狀況不良問題,對學生的學習建議及意見;對多媒體與實驗室教學設備的綜合評價,對設備管理方法、建議等情況。
(六)學院教務督導人員。對全院信息員進行管理,包括增加、刪除、修改信息中資料,初始化班級信息員的密碼、查詢每天未進行信息錄入的班級,對全院教學反饋信息進行查閱、匯總及管理。
(七)院領導。對全院教學反饋信息進行查閱。及時了解任課教師的授課情況、授課的異動情況,班級學生的到課情況。
(八)系統管理員。對管理員權限進行設定,管理信息員信息,對系統數據庫進行維護。
三、高職教學信息反饋系統的功能模塊設計
(一)用戶管理模塊。學院教務管理員可以添加、刪除信息員信息、教師、班主任信息,信息員、教師、班主任可以修改本人的個人信息,建立學生和其所在班級對應關系以及教師和其所在單位的對應關系。但由于學生、教師人數眾多,管理員手工完成工作量繁重,系統提供了通過導入excel表格批量添加用戶以及批量刪除用戶的功能。其中,賬號為學生學號或教工編號,密碼采用初始密碼設置。
系統管理員可以添加、刪除院領導、教務管理員、系部教務干事信息,對系統使用者進行權限設置。
(二)教學信息管理模塊。為了使學生、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更好的了解學校的教學動態,鼓勵教師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學習,教學管理模塊主要包括2個子模塊:
1.激勵欄:管理員可根據一定時間段內的學生測評信息對表現好的同學進行激勵以及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等。對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授課起到激勵的作用。2.公告欄:管理員校內新聞、教學改革動態、教學工作安排等重要信息。
(三)教學信息反饋模塊。該模塊是本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方便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包括五種形式的反饋信息:
1.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對當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合理化意見反饋給其任課教師或教務管理人員。學生可以選擇信息反饋對象,實現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溝通。2.教師的反饋信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務處,教學管理教師幫助教師解決問題。3.系部的反饋信息:系部將教學工作中請假、調課、系部教研活動、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給教務處。4.教務處反饋信息:教務處對系部調課情況的進行批示、反饋日常教學抽查信息。5.院領導的反饋信息:院領導對先進事跡的表揚批復,對不良現象的整改意見。
受反饋者登陸網站后即可查看到反饋信息,回復解決方案。教師或教務管理人員通過反饋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工作安排。
(四)問卷調查模塊。為了便于教師、教務管理人員掌握某段時間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教師的教學工作,教師和教務人員可以針對具體的方面提出相關問題,設置調查時間和調查對象。系統動態調查問題,調查對象填寫提交調查表,系統自動分析、顯示調查結果。
(五)教學測評模塊。學生根據教師在任課期間的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素質以及教學效果等多方面量化打分,并要求學生填寫任課教師的優點和存在的不足。教師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教學存在的不足和優勢。由于每學期的授課情況不同,管理員設置教師、所授課程和授課班級的對應關系。學生填寫評估量化評價表。任課教師能夠看到自己的評價量化成績和學生的評價;教務管理人員可以查看所有教師的量化成績,分專業分析、打印量化結果。
(六)資源共享模塊。為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教師共享課程優秀資源。為了防止共享信息的冗余,教師上傳共享信息后,由管理員統一管理、共享信息。
(七)教學論壇模塊。提供自由交流的溝通平臺。包括學習方法、學習資料、大學生活以及自主學習四個模塊。所有在冊用戶都可以在該論壇上留言,發表自己的觀點,其他人可以跟帖,對同一問題更多人參與討論。者可以修改、刪除信息。教學論壇由管理員管理。
四、結束語
基于校園網的教學反饋系統比傳統的教學信息反饋方式更具有靈活性、開放性、交互性等特點。我院系統擬采用和SQL Server開發,目前本系統正在校園網上試運行,院領導對該軟件非常重視的支持,已納入院級重點課題規劃中。本篇就設計思路進行探討,敬請各位專家提出寶貴的意見。
參考文獻:
[1]王卓.淺議高校教學質量信息管理[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2]楊華.基于B/S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設計[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