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34:45
序論:在您撰寫國內電商研究現狀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電子商務 可用性 網站可用性 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
電子商務網站作為買賣雙方在線交易的平臺,在電子商務模式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可用性專家Nielsen認為,“可用性是電子商務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人們不能在你的網站上找到那些產品或是在付款過程中遇上了阻塞,你的產品不管有多么便宜也沒有用”圍繞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組織機構進行了深入研究。
一、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內涵
1.可用性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97年在ISO/DIS 9241-11標準中的定義,“可用性(usability)是產品在特定使用環境下為特定用戶用于特定用途時所具有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和用戶主觀滿意度(satisfaction)”。
可用性研究的先驅和領導者Jakob Nielsen認為可用性包括以下5個要素:(1)易學性:產品是否易于用戶學習?(2)交互效率:用戶使用產品完成具體任務的效率如何?(3)易記性:將產品放置一段時間后用戶再次使用是否仍然記得如何操作?(4)出錯頻率和嚴重性;操作時出現的頻率高低及嚴重程度如何?(5)用戶滿意度:用戶對產品的滿意程度如何?產品在每個要素上都達到很好的水平,才具有高可用性。
2.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
網站可用性指的是網站的設計是否符合用戶的需求,能協助用戶快速而有效率地達到他們的目標,即可以理解為用戶使用網站過程中,對其質量體驗的一種描述。因而具有良好可用性的網站能夠協助用戶尋找他們需要的信息,幫助他們高效、方便地完成任務。
根據ISO定義的演繹,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可以理解為電子商務網站用戶在網絡環境下,利用電子商務網站完成商品交易時所達到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在網絡環境下,有效性是指用戶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完成商品交易的任務和達到商品交易的目標時所具有的正確性和完整程度;效率是指用戶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完成商品交易任務的正確性和完整程度與所使用資源之間的比率;滿意度是指用戶與電子商務站點交互過程中具有的主觀滿意和接受程度。除這三項內容外,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內容還包括:易學性(Learnability)、可記憶性(Memorability)和錯誤管理(Error Management)。
二、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研究進展
1.國外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研究進展
在國外,IBM在1970年就引入了可用性測試,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其他軟件產品在推向市場前就經過了大量的可用性測試4。
20世紀90年代,由于網站可用性研究的深入開展,出現了為數眾多的可用性原則。美國的德里克?斯托里(Derrick Story)認為網站設計應當解決網站“是不是高效的、是不是直觀的、能不能支持用戶任務、是不是吸引人的”這四個基本的可用性問題,為此網站開發者在網站設計時應當遵循10個可用性原則;計算科學工程西北聯盟(NACES)從網站設計、網頁設計、導航幫助三個方面制訂了通用的網站可用性指南;波多黎各大學計算機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何塞?阿?布吉(José A?Borge),伊斯雷爾?莫拉雷斯(Israel Morales),內斯特爾?羅德里格斯(Néstor J?Rodríguez)提出了設計網頁的16條可用性原則,并且通過實驗證明了其有效性。
與此同時,由于巨大經濟利益的驅動,在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成就更是首屈一指。美國可用性大師Nielsen從理論、方法、實踐等各方面對網站可用性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網站可用性是由遵循一系列協議所獲得的系統狀態,并且網站的可用性缺陷可以很容易的被發現,他認為執行僅僅五項用戶測試就可以發現85%的問題。他和同事測試了二十個B2C電子商務網站,獲得了創建更好的電子商務用戶體驗的207條可用性設計指導規則(后來被稱為“Nielsen”法則)及一系列B2C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評估報告。這些指導規則涵蓋了大范圍的主題,包括銷售策略,信任感,分類頁面,搜索,產品頁面,檢驗與注冊,以及國際性用戶?!癗ielsen”法則對如何提高和評價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具有指導性意義,推動了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建設。2002年,Jared Spool在對一些可用性指導規則測試后提出,可用性不可能建立規則,他提倡一種開放式的,相對來說不受約束的可用性測試,以找出站點潛在的可用性問題。
通過了解國外網站可用性方面的研究,我們發現國外在這方面已經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其成果值得我們借鑒,但并不是說國外的研究成果就是公理就是不可更改的法則。正如Jared Spool所認為的,網站可用性是一個過程,需要不斷測試不斷完善不斷提高,不同的時期不同的階段,人們對網站可用性的要求也可能會不同。其次,由于用戶在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行為的不同,國外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法則并不具有完全的通用性,例如當把英文界面翻譯成中文時,對中國用戶來說未必具有可用性了。再次,從社會文化標準和認知方式來說,由一種文化衍生的行為規則不能轉化為另一種文化的規則。更為重要的是,電子商務網站比一般的網站要復雜得多,想用一套通用的可用性評價標準來提高所有電子商務網站模式的可用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2.國內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研究進展
中國內地最早對可用性進行研究報導的國內組織機構是大連海事大學中國歐盟可用性研究中心,它由歐盟第五框架計劃、中國政府中歐科技合作計劃以及歐盟Asia-ITC計劃提供支持,是歐盟可用性支持網絡UsabilityNet的成員單位,致力于在中國推廣可用性理念和可用性工程實踐,圍著著可用性產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國內學者也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進行了零星的探索性研究,并初步取得了相關研究成果。常金玲、夏國平認為網站可用性是評價公司電子商務質量的一個關鍵要素,并且以Microsoft公司的可用性指南(MUG)作為評價的基礎,選擇了5家國內公司的B2C電子商務網站,通過350名評估者以消費者的身份評估了MUG指標的相對重要性,分析出了各網站的優勢環節和薄弱環節,以及消費者對可用性評價指標的評價,這是大陸學者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做的比較成功的實證研究。車元媛認為分析網站可用性是電子商務網站成功的一個最重要因素,也是研究電子商務網站及網頁可用性設計的原則和方法,介紹了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重要地位,并且對電子商務網站和網頁的可用性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設計。 陳惠清,袁丹洪認為商務網站的可使用性強能激發用戶需求和提高網站的訪問量,介紹了測試和評價網站可用性的一些實用準則及測試步驟。李東輝,呂爭從可用性規劃、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和研究結果等四個階段全面介紹了可用性工程方法在某商務網站界面設計中的應用,指出用這種方法設計的界面具有易用性和愉悅性。
從國內關于網站可用性的研究現狀可知,國內對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與國外同類研究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我國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研究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實證性的研究鳳毛麟角,可用性評價指標體系不全,尚不能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做出客觀全面的評價,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的研究還有待于深化。
3.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研究展望
(1)由于可用性面對的是用戶,用戶體驗是電子商務網站成功的關鍵所在,用戶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最有發言權。因此,研究可用性,我們有必要對電子商務網站用戶對于可用性的需求進行調查確認。
(2)雖然網站具有同質性,但由于網站可用性與所面對用戶群的民族、語言、社會文化標準、認知方式、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國外關于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建設方面的經驗并一定完全適合我國電子商務網站。這一點我們從淘寶的成功,e-bay的落寞可以看出,具有本土化元素的網站更容易取得成功。所以我們在考慮電子商務網站可用性時應該更多地考慮“中國元素”。
(3)由于電子商務網站屬于軟件產品,不能直接對其進行定量分析,而且電子商務網站分為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的網站由于所面向的用戶群不一樣,因而在網站的可用性方面的要求也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我們有必要設計一套細致的可用性評價指標體系從各個角度對各種不同的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指數進行評估。
(4)在設計可用性指標體系時,可采用德爾菲法征求專家的意見,選擇比較熟悉電子商務網站的不同專業的專家來出謀劃策,集專家意見之大成以確立最終的指標體系,以保證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5)由于電子商務網站用戶層次較多,因為涉及的評價指標也會比較多,為了簡化評估工作量,提高評價的效率,有必要設計一個專門的可用性輔助分析系統,利用這個輔助系統對電子商務網站的可用性指數進行計算,以驗證是否可用性指數高的電子商務網站其網站的質量就高。
參考文獻:
[1]Nielsen Norman Group.E-Commerce User Experience High-Level Strategy.,2006~11~01
[4]劉 浩:軟件的可用性發展及其方法.省略/Technique/2005/4/23980.htm,2006~12~09
[5]徐海霞:我國高校圖書館網站可用性分析研究與輔助分析系統設計――以西南地區10個高校圖書館網站為分析對象.西南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6~5
[6]Nielsen等:省略/.2006~12~03
[7]Jared M.Spool.Evolution Trumps Usability Guidelines.省略/articles/evolution_trumps_usability/,2007~12~08
[8]中國歐盟可用性研究中心.中國歐盟可用性合作項目簡介.usability.dlmu.省略/chinese/project.htm,2006~12~08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國內外研究現狀;趨勢分析
高職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以“電子技術”為手段,以“商務應用”為核心的,跨計算機、管理、貿易、信息、物流、法律等眾多學科的實踐性較強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因此,在專業建設中,不能簡單的將商務與技術方面的課程堆砌羅列在一起,尤其在高職人才培養方面,更是要注重學生技能與職業素養培養,不能理論至上,而是要打破學科界限,突出實踐性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電商專業實踐能力。尤其是針對專業培養目標與定位崗位,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更好的結合與協調,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創新能力。
1 國內研究現狀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齊向明提出電子商務專業“五三一”實踐教學模式:五個實踐教學環節、三個實踐教學層次,一個實踐教學宗旨(理論與技能相長),通過五三一動態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對專業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質量。
南京郵電大學徐潤森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提出了基于建構主義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方案,并在此基礎上開發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同時,設計相應的學習問題(任務)、情景創設、學習資源(相關實例和信息資源)、認知工具、自主建構等,使學生投入到真實情境中,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親身經歷知識發生過程,讓他們通過合作解決真正的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
成都信息學院熊小元提出了CDIO電子商務創新式實踐教學模式,將conceive構思、design設計、inplement實施、operate運作這種國際知名工程教育模式運用到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中來,形成“觀摩認知、實驗體驗、課題參與、社會實踐 ”四位一體的電子商務實踐體系。在學生學習過程中 ,按目標有序安排電子商務的實踐認知環節、課程實踐環節、應用實踐環節和社會實踐環節 ,使學生對電子商務專業培養及定位目標從認知開始 ,在一系列的實踐體驗、課題參與、社會實踐環節后 ,更加明確自己的專業定位和職業取向 ,培養貫穿學生大學階段全過程的實踐培養體驗過程。
鹽城工學院原娟娟經過多年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實踐研究,提出了由課內到課外,由模擬到創新,由基礎到內核,由共性到個性的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其中教學模擬類實驗主要是通過實務模擬的形式將抽象的、形式化的理論概念轉化成具體的、形象化的感性認知,為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提供了一種可視化和可操作的知識內化途徑。電子商務實踐與創新平臺則以自由開放的課外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的創業與創新意識,在充分挖掘和發揮學生知識專長和個性潛力的基礎上,使其科學研究與創新精神以及身心發展均逐步趨于完備。
2 國外研究現狀
2.1 美國
美國多所大學較早就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業和相關電子商務研究所,如澳斯坦汀得克薩斯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斯隆商學院、卡耐基梅隆大學坦普商學院等開設電子商務本科專業情況看:美國的計算機學院和商學院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占絕大多數。
對于專業實踐教學來說,美國高校師資力量雄厚,大多數具備經濟、信息管理、市場營銷等豐富的專業北京,同時美國高校經常聘請一些電子商務研究機構、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學校來兼職從事教學工作,他們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及很強的事務處理能力。
在實踐教學手段上,美國高校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的作用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學效果。他們還重視實驗室的建設,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很先進,為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美國高校尤其注重加強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通過自建或與電子商務企業聯建等方式建立電子商務專業實踐基地,讓學生有機會參與電子商務的實際活動,體會電子商務的運營情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結合起來。
2.2 歐洲
歐洲電子商務教育起步也相對較早,各大著名院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研究課題,聯合計算機方面和管理類師資力量共同主辦課程。
歐洲很多高校更多研究的是如何更加高效的研究電子商務管理和運營的新模式,所以大多數學院將電子商務專業開設在了管理學院,同時與一般專業相比電子商務學時較短,主要集中在一年到兩年之間,剩余時間則是讓學生走向工作崗位,走出課程,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能力和實踐水平的提高,去感知社會對于電子商務的運用。
3 山東省研究現狀
山東省有多所高職院校開設電子商務專業,以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淄博職業學院等為首,通過各種調研、校企合作等渠道研究與探索電子商務實踐教學模式,并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加以完善,形成了一定的效果,但對于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卻停留在自身階段,尤其是山東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較南方學院差距很大,電商專業畢業生在動手能力、創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明顯落后。
>> 我國電商零售企業發展自有品牌的策略探討 我國電商節日營銷廣告策略現狀及其發展策略 淺析我國農村電商發展制約因素與改進策略 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 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研究 我國高等體育專業教育同質化及特色化發展 我國獨立學院專業設置同質化趨勢及規避策略研究 我國電商企業的物流模式創新及“云物流”發展前景探討 我國海洋經濟陷入同質化競爭 我國工程機械商服務發展策略探討 電商環境下我國零售業應對外資零售業的策略研究 我國電商企業物流管理成本控制優化策略 淺析我國電商企業的網絡營銷策略 我國跨境進口電商面臨的問題與策略 我國金融應對全球化的策略 關于我國電商物流模式選擇問題的探討 由電商之爭看我國零售商業發展問題 淺析我國農村電商發展現狀與對策 我國跨境電商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論我國電商物流發展中的管理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30514.
[2]中國時尚品牌網.電商平臺同質化嚴重 需要競爭突圍[DB/OL].,20130513.
[4]鄺凝丹.電商退貨評價調查:國內滿意度亞馬遜最高[DB/OL].,20130506.
[6]劉楠.電商陷同質化困局:豪賭大數據勝算幾何[DB/OL].http:///2013/0118/194109.shtml,20130118.
[7]李松.中國電子商務市場集中度及成因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12,(10).
[8]盧慧芳,傅軍.電商價格戰的思考[J].中國外資,2012,(17).
【關鍵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對策;海豚村
0 引言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化、數據化的,從傳統到數字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商業模式創新。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主席在開幕式發表構建的講話中提到:“中國希望通過發展跨境電商來促進世界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缇畴娚虒⒊蔀榻洕l展的下一個熱點。
1 當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1.1 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據相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跨境電商交易額達到2萬億元,同比增長42.8%。在進出口角度看,2015年跨境進易額接近6000億元,較2008年增長16.6倍,年均復合增長率達59.71%,增長速度驚人。這些數據都說明了我國的跨境電商規模在持續的擴大,跨境電商將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增長最新和最快的領域。
1.2 進口比例增長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跨境電商認識的逐漸深入以及對海外商品需求的增加,現在進口的增長速度已高于出口。2015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出口占比84.8%,進口比例15.2%,進出口市場嚴重不均衡;到2016年10月跨境電商進口額卻已占16%,增長速度可見一斑。
1.3 政府大力支持
在2015年,國務院先后了關于促進跨境電商和“互聯網+”等多條政策意見,同年3月批準杭州建設全國首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2016 年1月,國務院又決定在寧波等12 個城市新設一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用新模式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支撐。諸多利好的政策都推動著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讓跨境電商企業從營運成本、業務流程、稅收等方面獲得了大力支持。
2 海豚村跨境電商概況及問題分析
2.1 海豚村跨境電商平臺概況
海豚村創建于2013年,總部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公司創始人曾參與了華為向國際市場進軍的全過程,2013年他們又重新上路,在中國消費者和海外本土電商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國內用戶提供跨境進口直購直郵服務。2014年8月,海豚村獲得聯想控股旗下君聯資本A輪投資。目前已經有英國、德國、荷蘭、法國、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個國家的電商通過獨家商業授權的形式入駐海豚村,商品類目眾多,主要涉及母嬰用品,美妝,營養保健,家具廚衛,童裝玩具等。
2.2 海豚村跨境電商存在的問題
2.2.1 平臺知名度低
海豚村在廣告投放少,宣傳力度小,入駐品牌較其他電商平臺無很大優勢,所以很多消費者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平臺,然而這些因素也會使海外品牌零售商不愿入駐,海外平臺不愿與海豚村合作。最終導致用戶在平臺購物時,面臨找不到自己需要的、熱衷的產品的問題,這樣便失去了顧客。
2.2.2 物流瓶頸
海豚村國際物流段采用全程空運,物流成本高;國內由郵政EMS派送,運輸和配送時間較長。其次,國內物流與國際物流差距較大,在全球的信息處理、配送效率和服務系統等方面水平較低,不能與國際物流無縫對接,容易造成跨境物流供應鏈斷裂,商品流轉速度慢。而且現階段國家的供應鏈體系,配套的法律規范和信用保障體系等也有待完善。這些都制約著海豚村的發展。
2.2.3 支付問題
電子支付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能夠實現的主要一環?,F在海豚村的支付形式有三種――“支付寶”,“微信”和“銀聯”,這三種方式國內用戶雖然操作簡單,但相對來說支付方式太少;而且目前國內的第三方跨境支付平臺發展尚未成熟,又依托互聯網,用戶會擔心支付安全問題。
2.2.4 訂單局限與用戶體驗差
海豚村自營全球精品館,采用一個國家一個店鋪的形式,而且規定一個訂單只能挑選同一家店鋪的商品,這樣就導致買家郵費過高,另外買家覺得不滿意要退貨,還要分成幾個快遞寄還,首先從心理上已經產生意見,認為自己的售后維權難以實現,影響用戶的購物體驗。
2.2.5 貨源供應不及時
隨著國內消費者對網絡購物的熟悉,原有的“買遍中國”難以滿足他們的購買需求。海外高性價比商品以及境內外商品的定價差異等因素,促使他們進行海外購物。尤其是銷售旺季時,國內消費者在進口平臺購買母嬰產品,美妝個護,服飾鞋包等產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常常會出現貨源緊缺,短期內無法供貨的情況,少則兩三天,多則一個多月。
3 海豚村跨境電商發展對策研究
3.1 打造品牌,打破招商難題
跨境電商平臺的品牌塑造能提高網站的辨識度,縮小用戶信息搜索、選擇評估的范圍,從而有效降低用戶感知風險。以亞馬遜為例,作為傳統老牌網絡零售商,它的背后是無數的品牌商和經銷商,這些都代表了顧客的口碑和牢固的品控體系,擁有網上電商嚴格的品牌進駐和退貨系統,這一點是國內新興的進口跨境商家目前無法比擬的優勢。正因為這一點,海豚村只有通過和海外品牌商直接合作,建立網絡授權,整合海外供應鏈,逐漸吸引更多品牌供應商和口碑產品,最好是國內電商平臺所沒有的產品,才能規避自己的短處,從眾多的國內跨境電商品牌中脫穎而出。
3.2 建立海外倉
與其他跨境電商企業進行物流聯盟,在海外建立一個物流倉儲中心。海外倉的建立可以解決運輸、物流、報關、清關等復雜問題,可做到坐等訂單,隨時發貨。同時海外倉具自動高效的退貨處理流程,若客戶由于某種原因退貨,直接退到海外倉儲即可,免去了國內國外來回雙清的成本、時效等各方面損失,也解決了訂單局限的問題。
3.3 建立安全高效支付系統
一方面,國家應對跨境電商的支付系統進行有效監管,保證支付系統安全,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商提供支付服務,并加強國際間在支付方面的合作,形成多層次,有保障的跨境電商支付系統。另一方面,應對國內外市場進行調研,對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支付方式進行深入了解,不斷開發和完善平臺以滿足消費者和供應商的支付需求。
3.4 提高用戶體驗
1)使用視頻和明人直播的形式向買家展示產品的用途和優點,不僅能及時與用戶進行互動,使用戶在購物時有愉悅的心情,也能從側面了解買家的習慣,心理及需求。
2)定時進行回訪掌握用戶體驗信息,將更有人性化的設計推向用戶。
3)注重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并建立完善的消費者維權機制,使消費者在購物時有安全感。
3.5 保稅備貨
對于國內消費者常買的母嬰用品、服裝、化妝品等大眾化的國外商品而言,盡可以選擇保稅備貨模式。消費者網上下單后,由保稅區域內儲備貨源直接發貨,第一快捷,能有效減少消費者等待時間,第二售后服務便利,第三報稅倉庫海關對商品的監管和放行更方便,大大提高通關效率,第四退換貨方便,只需發到國內報稅倉庫即可。
【參考文獻】
[1]方德花.中國跨境電商現狀――趨勢及存在問題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1):336.
[2]鄭浩昊,程亞莎.跨境進口電商發展形勢――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導報,2016,9(1):4-5.
[3]張麗霞.跨境進口電商保稅備貨vs直郵進口[J].對外經貿實務,2014,5(18):65-67.
[4]呂雪晴,周梅華.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發展存在的問題與路徑[J].經濟縱橫, 2016,3(4):81-84.
[5]葉華.從亞馬遜看進口跨境電商問題[J].電子商務,2013,21(2)57-58.
關鍵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歷程;農產品
一、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歷程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經歷了供銷社――集市和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
計劃經濟時期,供銷合作社按照國家和政府的意志對農產品進行統購包銷,是組織農產品流通的主渠道。它由總社、包括省、市、縣級社在內的聯合社和鄉鎮一級的基層供銷社組成,所以是一個上下連接、覆蓋城鄉的全國性流通網絡,在當時起到了連接城鄉市場、促進城鄉物資交流的作用。
隨著農業生產的快速發展,農產品產量大幅增加,同時,城市對于農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1991年,國務院在《關于進一步搞活農產品流通的通知》提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批發市場為中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1992年,我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計劃經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市場開始發揮其資源配置作用,作為計劃經濟的產物,供銷社決定農產品流通、連接城鄉市場的作用逐漸弱化。自此,農產品開始大量涌入農產品批發市場,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數量和規模都成上升趨勢。
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壯大,使得大量農產品進入以零售為主、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集市或農貿市場。隨著經濟的繁榮,集市和農貿市場的管理和發展出現了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和矛盾,例如基礎設施落后存在安全隱患,場內規章制度不健全,對保鮮、?;睢⑿l生檢疫等方面不夠重視,交易秩序混亂等。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強化農產品市場管理、規范農產品流通秩序。與此同時,隨著對自身健康及食品安全的不斷重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去超市買菜。所以,農產品進超市,以及對農貿市場進行超市化改造,成了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
以上傳統的農產品流通中,流通渠道過長,物流技術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已經不適應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求,所以農產品電子商務應運而生。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優勢在于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隨時進行跨區域交易,擴大了農產品流通渠道,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物流成本,節約交易費用,提高了交易過程中的信息化程度。
然而農產品電子商務也存在不足之處。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條件下,市場上依然存在銷售品質低劣農產品欺騙消費者的行為,無法消除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農村電子商務的產生與發展,使農產品回歸農村,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不足。只要電子商務貿易主體或者貿易對象涉農,就可稱為農村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可以實現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準確對接,消費者能夠充分了解生產者的情況,進行農產品質量追溯,同時也對生產者起到監督的作用。從供需角度看,一方面市場上對高品質的農產品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高品質農產品供給又不足,低劣農產品充斥其中。2015年11月10日,首次提出“供給側改革”,也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進行改革,提高競爭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對“供給側”的疏忽,造成了高品質農產品需求難以滿足的困境。農村電子商務使得生產者準確獲取消費者需求信息,按照需求量組織安排生產,能夠實現供需平衡,恰恰迎合了“供給側改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對電子商務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也較為成熟。國外關于農村電子商務研究主要包括發展現狀研究、商務模式的研究和物流供應鏈的研究等。
1.發展現狀研究
英國學者Warren和Martyn(2004)通過對本國農產品電商的調查,提出本國農產品電商普及緩慢,農民對網絡的使用率太低。希臘學者N.Manouselis、A.Konstantas、N.Palavitsinis、C.Costopoulou和A.B.Sideridis(2009)通過對希臘農產品電商市場的抽樣調查,并對產品、市場等方面進行分析,指出希臘目前的農產品電商發展趨勢較好,農產品企業相繼出現,但其提供專業技術和知識支持等服務太少,電商的基礎設施在鄉村地區還不夠完善,與國際接軌仍有困難。
2.商務模式研究
美國學者Ivanic(2001)指出,農產品貿易依托互聯網進行,讓銷售方式得到了根本改變。美國學者W.Wen(2007)以知識管理為基礎,對農村電子商務模式進行創新。澳大利亞學者Molla(2011)對澳大利亞農業通過電子商務的平臺進行交易的方式做了研究,并指出了澳大利亞農村電子商務存在信息處理系統不完善的問題。伊朗學者A.Ali(2011)分析了伊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情況,并以此創新了伊朗農村電子商務新模式。
3.物流配送和供應鏈研究
英國學者H.Renting(2003)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助于通過對農產品供應鏈的追溯來進行農產品質量追溯。美國學者Wooseung Jang等(2009)通過構建農村中小企業物流模型,證明了中小企業發展合作社有助于加強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Ruiz Garcia等(2010)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對農產品供應鏈進行搜和跟蹤,將更有助于了解農產品的物流情況。瑞典學者Techane(2011)在農產品電子商務條件下,對食品供應鏈的網絡集成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索。
從國外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國外學者在準確把握本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商務模式創新,目前更多地是進行物流配送和供應鏈的研究。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研究整體來說稍有滯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務模式、案例研究、現狀與對策、平臺建設、物流配送等五個方面。
1.商務模式研究
楊靜等(2008)將農村電子商務分為P2C2B、B2B和P2G2B(P 為個體農戶,C是農業協會或合作社,B為涉農企業或大型超市,G是政府)三種模式。侯晴霏(2011)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的三大要素是商務模式、物流模式和運營平臺,并提出區域對區域、區域對商家和商家對區域三種以區域為核心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葉秀敏(2011)按照交易主體分類,認為當前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可以分為A2A模式(人與人)、A2C模式(人與消費者)和 C2C模式(個人賣家與個人買家)三種。韓劍鳴(2013)提出P2G2B(農戶―政府―農產品需求部門)和B2B&C(農業生產企業―農產品需求企業+個人需求者)兩種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郭承龍(2015)提出由核心單元(運營單元、美工單元、客服單元、推廣單元和配貨單元)、緊密單元(生產單元、倉儲單元和采購單元)、輔助單元(電商協會、融資單元、培訓單元)等組成的農村電子商務共生系統結構,并根據這種共生結構將農村電商模式劃分為寄生模式、非對稱模式、偏利模式、對稱模式和一體化模式等。
我國對于農村電子商務模式研究的局限在于一是沒有形統一的標準化的模式分類,二是提出創新模式之后很少進行可行性分析。
2.案例研究
有學者以某一地區為例創新了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吳曉萍(2010)對安徽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提出安徽電子商務發展的創新模式,一是組建電子商務信息平臺,把農民、企業、市場、社會有機結合的綠色產業鏈模式,二是農業龍頭企業自建特色網站模式。趙蕾等(2012)以石家莊市為例,介紹了石家莊市實施農超對接的情況,認為在電子商務背景下,農超對接是石家莊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一種新型模式。
還有人總結了典型的“自上而下”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2010年,中國社科院信息中心與阿里研究中心通過對江蘇睢寧沙集鎮的調研,首次提出“沙集模式”。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2010)指出,“沙集模式”指的是個體農戶自發地使用電商交易平臺進行家具的交易,獲取收益后吸引其他農戶復制該行為,帶動家具制造及其他相關產業發展,由此促進了整個農村的全面發展。馬鳳興等(2013)總結出在北山狼戶外用品有限公司帶領下,農戶網商成為北山狼戶外用品的分銷商,注重打造“北山狼”自有品牌的浙江省麗水市縉云縣“北山模式”。鄭春峰(2015)進一步對浙江義烏“青巖劉模式”進行總結,得出“青巖劉模式”是網商形成區域聯盟,以提高對上游批發商的議價能力,保證產品低價格的競爭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吸引相關配套產業加入市場經營。
上面三種典型的農村電商模式的共同點在于都是農民最先自發組織起來的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不同之處在于“沙集模式”和“青巖劉模式”品牌意識差,商戶分散經營,而“北山模式”則相反,因而更具競爭力。
3.現狀與對策研究
于小燕(2009)從我國農民上網用戶比例很低且尚缺乏對網絡信息的認知、農副產品物流滯后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并提出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強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副產品物流配送體系、發展特色品牌農業等對策。張健(2009)分析了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指出要想加快河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需要大力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和加強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等。陳亞洲等(2011)認為農民電子商務意識不夠,基礎設施薄弱,且多數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服務效率低,由此提出了以市場需求為驅動力,農戶、政府、企業三者之間共同協調配合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建議。徐芳(2012)從我國農村電子商務所處的信息環境、農業自身存在的缺陷和政策、法律等軟環境的影響三個方面分析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認為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農民的積極參與,需要市場和技術的大力支持,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
可以看出,為了突破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困境,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加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已經成為共識。但是,國內文獻大多只是分析現狀,查找原因,然后提出相應對策,并沒有對對策實施的效果進行實證研究。
4.平臺建設研究
孟曉明(2009)指出我國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分為四種,分別是企業自有電子商務平臺、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協同電子商務平臺和國際化電子商務平臺。李紅等(2011)提出基于供銷社創新農產品供應主體,建設現代農產品流通信息體系,構建農產品、食用品標準體系和農產品電子商務流通渠道等。張勝軍等(2011)分析了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農產品商務信息服務平臺、交易平臺和人才培養平臺在內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建議。弭鳳峰(2014)分析了農村電子商務平臺的基礎原理,結合吉林省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實踐經驗,提出建設以“小超市、大連鎖”為特征的新型農村電子商務信息平臺。
5.物流配送研究
一些學者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模型進行了研究。文龍光等(2011)針對我國農村地區開展區域B2C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提出基于區域客運班車系統的配送解決方案。劉維(2013)在探討了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幾個基本模式的基礎上構建了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環境下的新型物流配送模型。吳勇杰(2013)在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行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以郵政為基礎在城鎮建立物流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新模型,并指出該模型的不足之處。
另外一些學者從其他角度對農村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進行探索。蘇珊珊(2014)對遼寧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進行了SWOT 分析,其中優勢是交通基礎設施完善、政策支持提供了便利條件;劣勢是農村物流企業規模小,物流信息水平化低,服務功能單一;機會是物流需求量增大;威脅是政策不夠完善。劉利猛等(2015)認為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的良性互動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為了促進農村地區電子商務與物流的協同發展,提出了重點建設縣級以下物流配送體系等建議。
綜觀國內文獻對于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的研究,可以發現缺少對物流配送模型和物流配送效率等的實證研究。
三、現有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經歷了供銷社――集市和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電子商務――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從國內農村電子商務的文獻可以看出,尚無學者研究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也沒有從發展歷程這一新的角度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其他方面進行深入探索。
國內學者對農村電子商務定性研究的多,定量分析的少,不論是從商務模式、案例研究、現狀與對策、平臺建設還是物流配送方面,很少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目前尚缺乏農村電子商務條件下經濟效益的評價、農村信息化測評體系、物流配送效率等的研究。
國內文獻主要集中在對電子商務在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應用的研究,比如說物流問題,沒有關注電子商務在引導農產品生產方面的作用。此外,農產品電子商務只是農村電子商務的一部分,農村電子商務的交易對象是農村商品,例如“沙集模式”中的家具、“北山模式”中的戶外運動用品。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惠及“三農”的不只是農產品,還有其他農村商品。而國內大部分學者都聚焦在農產品電子商務,忽視了除農產品外其他農村商品對農村經濟發展的貢獻。(作者單位:1.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2.北京工商大學文科實踐中心)
參考文獻:
[1] 楊靜,劉培剛,王志成.新農村建設中農業電子商務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8,(8):117-121.
[2] 侯晴霏,侯濟恭.以區域為核心的農村電子商務模式[J].農業網絡信息,2011,(5):5-8.
[3] 葉秀敏.三種模式惠“草根”――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探析[J].信息化建設,2011,(11):7-9.
[4] 韓劍鳴.農村電子商務供應鏈發展模式及定價探討[J].商業時代,2013,(17):43-45.
[5] 郭承龍.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探析――基于淘寶村的調研[J].經濟體制改革,2015,(5):110-115.
[6] 吳曉萍.安徽農村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探討[J].商業時代,2010,(3):117-119.
摘 要:跨境電商作為一種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貿易方式,是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模式。本文在對跨境電商及外貿轉型升級文獻進行研究的基礎上,以珠海外貿轉型升級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珠海外貿發展和跨境電商發展的現狀,詳細探討了通過跨境電商珠海外貿轉型升級的路徑,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出口轉型;路徑
跨境電商正成為外貿增長的新引擎,根據商務部的預測,2016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6.5萬億元人民幣,將會達到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0%。因此,在傳統貿易模式受阻,大批中小企業面臨發展瓶頸的內憂外患形勢下,通過跨境電子商務提升外貿轉型將是我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重要路徑。
一、文獻回顧
1.關于跨境電商的研究
跨境電商與傳統的外貿電商是不同的,傳統外貿電商主要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展示商品信息,真正的交易和支付環節并不在線上完成,如阿里巴巴B2B、環球資源、中國制造等;跨境電商是指位于不同關境的外貿主體,通過跨境電商平成商品展示、交易達成、貨款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完成運輸的外貿形式。
楊兆(2002)指出電子商務會通過變換外貿交易手段、改變外貿成本結構等途徑影響國際貿易的發展。VanHoose(2003)通過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原理研究了電子商務和國際貿易的關系。Terzia(2011)認為跨境電商會給所有國家帶來收益,短期內,這種收益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但長期來看,發展中國家受益程度更大。趙志田等(2012)構建了進口、出口與電商發展水平等因子之間的動態面板計量模型。劉娟(2012)指出通關、跨境物流、跨境支付仍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的最大壁壘。吳哲等(2013)認為,跨境電商將徹底顛覆傳統的貿易模式,重塑中小企業貿易價值鏈。溫裙、王健(2013)指出跨境電商給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如海關監管、外匯監管、稅費征收、消費者權益保護等帶來一定挑戰。
2.關于外貿轉型的研究
Amsden(1994)通過對日本和韓國產業轉移升級的研究中指出,外貿企業升級的路徑可以從委托代工制造(OEM)、研發設計(ODM),到形成自主品牌(OBM)。Humphrey和Schmitz(2002)從全球價值鏈的角度出發,指出企業從低級到高級演變的四個層次:過程升級,產品升級,功能升級和產業鏈升級。劉志彪(2007)指出在由被領導關系所反映的價值鏈中,中國本土企業經歷了快速的工藝和產品的升級。毛蘊詩(2009)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國內九個不同類型行業轉型升級路徑論證OEM―ODM―OBM的升級路徑。徐洪濤、周辰(2011)以無錫市外貿企業為例分析了轉型和升級的不同途徑。辜勝阻(2011)提出外貿企業應注重品牌質量和創新、推進差異化、實施“歸核化”和集約化發展等戰略。
二、珠海外貿及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1.珠海外貿發展現狀
珠海市位于珠江口伶仃洋西側,南臨南海,東與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與臺山、新會毗鄰,北與中山接壤,南與澳門陸地相連。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轄香洲、金灣、斗門三個行政區以及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萬山海洋經濟開發試驗區、橫琴經濟開發區和珠海臨港工業區五個經濟功能區。
2011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16.39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8 %,其中出口239.87億美元,同比增長15.0%;進口276.52億美元,同比增長22.3%。
2012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456.69億美元,同比下降11.56%,其中出口216.31億美元,同比下降9.82%,進口240.38億美元,同比下降13.07%。
2013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41.69億美元,增長18.58%,其中出口266.06億美元,增長22.97%,進口275.63億美元,增長14.64%。進出口、出口、進口增幅在珠三角九市中分列第1位、第2位和第3位。
2014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550億美元,同比增長1.3%,高于全省平均2.7%,其中出口增長9.3%,高于全國、全省平均3.3%、7.7%。
2015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962.2億元人民幣,與2014年比下降12.2%。其中出口1794.9億元,增長0.7%;進口1167.3億元,下降26.7%。目前,珠海正大力加強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以提升出口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和附加值。
2.珠??缇畴娚贪l展現狀
目前,珠海在“一帶一路”建設、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橫琴自貿試驗區運作等多重機遇疊加下,將發展跨境電子商務作為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的新舉措,珠??缇畴娚唐髽I數量不斷增加。2015年,珠海已成立跨境電子商務專責小組,組織編制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和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試點工作方案,市財政已安排3000萬專項資金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加快成長。珠海市成功引進阿里巴巴集團“全球貨源”項目,成為阿里巴巴發展跨境電商的首批合作城市,重點將建設集“綜合服務、統一標準、優化流程、孵化器”于一體的跨境電商集聚園區。同時,珠海電子口岸配合關檢雙方在全市各口岸實行“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可保障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
與廣州、深圳、杭州等跨境電商發達城市相比,珠??缇畴娚檀嬖谥簧賳栴},一是發展水平不高,領軍企業和知名電商平臺較少;二是應用領域不廣,傳統企業線上運營業務有待拓展;三是政策環境不優,物流快遞、專業人才、扶持政策等配套服務還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求。
三、以跨境電商助推珠海外貿出口轉型的路徑探析
1.跨境電商一體化服務模式
跨境電商一體化貿易服務模式是由跨國物流企業,整合國內外跨境電商企業和客戶資源,利用廣東自貿區橫琴片區、珠海保稅區、珠澳跨境工業園區的疊加優勢,引入大型跨國物流公司,依托珠澳區域的??崭叟c陸路接駁物流資源、保稅監管服務、通關服務、商檢、金融、保險、國際商務服務等全系列配套資源,建設適合跨境電商運作的物流、通關和外貿商務服務平臺,吸引和承接國內外跨境電商全產業鏈相關企業的運營。該模式的關鍵是將廣東自貿區的發展定位、橫琴片區發展規劃、國內外跨境電商、跨國物流公司、各供應鏈企業的需求細化和整合,緊密對接全球供應鏈的最新趨勢,聯合世界級跨境電商、國際物流供應鏈企業,會同海關、商檢、金融、保險、商務等部門,協同制定珠海跨境電商運營標準,構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珠??缇畴娚踢\營模式。
2015年8月,珠海港集團與大龍網、香港真寶物流(國際)有限公司在珠海簽署跨境電商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珠海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和復合監管倉,其中前者主要是為中小電商企業和出口外貿企業等提供報關、報檢、等增值服務;后者主要是為珠??缇畴娚烫峁┛诎肚尻P及產業配套服務。
2.跨境電商自營模式
跨境電商自營模式是指引進國內、國際知名大型跨境電商企業,諸如阿里巴巴、Amazon、eBay、敦煌網、中國制造、環球資源等,給予優惠政策,使之認識到珠海作為珠江口西岸中心城市以及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的國際物流容量與效率,從而建立其珠??缇畴娚踢\營平臺與區域總部,承擔粵西、廣東省乃至華南各區域的跨境電商網絡的運營,依托目前較為成熟的國內電商網絡與客戶資源、珠海的??崭叟c陸路接駁物流資源、保稅監管服務、報關清關服務、國際商務服務等一系列配套資源,更好地為國內外的外貿企業與個人消費者服務。
2015年5月,珠海保稅區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協議,將充分發揮和利用好珠海保稅區和珠澳跨境區特殊的“境內關外”政策、寬松的貿易管制政策、便利的保稅監管政策、自由的外匯政策和優惠的稅收政策,共同打通全鏈路的通道。2016年1月,敦煌網與珠海中電簽約聯手打造“中電-敦煌”電子商務平臺,用三年時間,使該平臺成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傳統外貿企業和互聯網融合的B2B出口示范平臺,短短一個月的線上貿易量已達到4000萬美金,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將該平臺打造為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傳統外貿企業和互聯網融合的B2B出口示范平臺。
3.跨境電商創業模式
這種模式是利用現有珠海創業園、橫琴創意谷等資源或新建跨境電商創業園,通過吸引目前的國內外中小微跨境電商企業、以及拓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國內外中小微外貿企業入園開展創業孵化,可以依托目前較為成熟的外貿貨源與市場渠道、珠海的海空港與陸路接駁物流資源、保稅監管服務、報關清關服務、跨境供應鏈管理服務等一系列配套資源,通過B2B、B2C、F2C等模式將國內外貿型制造企業的商品銷售給境外消費者。這種模式的關鍵是珠海市政府跨境電商創業政策的持續支持,以及重點建設跨境電商創業園以及跨境創業孵化基地,促進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吸引更多大學生跨境電商創業項目以及青年跨境電商創業項目。
四、對策建議
1.政府層面
一是充分利用橫琴自貿區、珠海保稅區、珠澳跨境工業園區等,聚集從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珠海橫琴自貿片區作為“特區中的特區”,既有緊鄰澳門之便,又離港口、機場不遠,區位優勢非常明顯,要充分利用自貿區內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通關便利,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直購出口。
二是要加快出臺相關跨境電商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可以通過財政支持、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措施,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吸引更多有實力的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進駐珠海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三是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切實做到科學引導、創新服務。政府相關部門要按照跨境電商產業鏈發展要求,找準存在問題和制約瓶頸,簡化辦事流程,為跨境電商招商提供便利,探索更便捷的跨境電商運營模式。
四是以高校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專業為依托,加快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建設。政府要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創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機制,加大跨境電商高端人才和復合人才的引進力度,為珠??缇畴娚贪l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2.企業層面
一是在政府政策引導下,企業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加強自身應用各類跨境電商平臺開拓海外市場的積極性,轉變傳統外貿經營模式,針對國外客戶的消費行為選擇合適產品,積極采用目前主流跨境電商平臺如阿里巴巴國際站、敦煌網等,打造自己的跨境電商運營團隊,快速轉型跨境電商轉型之路。
二是企業要強化從全球產業鏈的加工組裝環節向研發設計環節轉型。珠海的外貿類企業要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依托珠海目前正在打造的“三高一特”產業戰略,逐步樹立自己的品牌,提升自身產品附加值和定價權。
參考文獻:
[1]任志新,李婉香.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助推外貿轉型升級的策略探析[J].對外經貿實務,2014(4).
[2]來有為,王開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態、障礙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3]孟祥銘.中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關鍵詞:市場監管;國際貿易競爭力;基礎保障
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現在世界各國的經濟開始復蘇,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為世界經濟快速發展打下基礎,在市場監管下的中國經濟,科學的、有效的快速發展,提高了貿易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市場監管手段,是提升我國貿易在國際競爭的重要基礎與保障,符合我國現代經濟發展的需求,是我國發展的基本保障。
1市場監管是國際貿易競爭力的現狀
1.1跨境電商的國際貿易快速發展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推進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商產業快速發展,拉動了其它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商促使個人與企業之間的聯系,減少中間商,現在是人們主要購物的模式,其發展情景廣闊,符合現代國際貿易的發展需求,提升了電商產業發展,增加了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市場監管是有效發展方法。
1.2市場監管,局限大型電商活動
電子商務發展非???,現在每天成交量比較大,尤其個人對個人的交易量最大,這種電商交易行為,缺乏市場監控,在交易過程中,肯定存在這樣那樣問題,但現在電子商務是在不斷發展,不斷完善,提升市場監控職能,從價格到質量都有一定監控,讓雙方都受益,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目標,但現在電子商務,市場監管一般都是對大型電商活動進行有效監控,特別是企業對企業的電商活動,這類電商活動一般都是涉及資金較多,成交量都是比較大的。電商的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市場監管,提升市場職能,讓電商科學的發展,加強我國的國際貿易的競爭力。
2強化市場監管促進國際貿易競爭力
提升國際貿易競爭力,首先要做好國內市場,產品要在國內有一定市場,我國是世界上最大商品銷售地,國內貿易必須重視,讓企業產品在國內有一定市場,形成品牌效應,帶動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在跨境電商形成的全球消費市場中,境外消費者對交易環境,市場秩序,產品質量,網上消費者維權等方面的要求可能高于國內消費者,因此在利用互聯網縮短銷售環節、提高性價比的同時還須加強市場環境建設,提高境外消費者的信任度,健全跨境消費維權機制,這樣才能形成國際貿易競爭力,因此,市場監管是發展跨境電商國際貿易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也是重要保障。國際電商的發展,對拉動我國商品走向世界,提供了強有力的方式,現在很多企業都重視網絡宣傳,網絡銷售已經成為企業銷售的主要渠道,世界各國都重視電商發展,增強國際貿易的競爭力。
3提升市場監管促進國際貿易競爭力措施
加強市場監控,是提高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主要途徑,在市場經濟的主導下,企業都是根據市場發展進行商品調控,避免產品過剩,有效提升國際貿易的競爭力。解決國際貿易競爭力,需要有效的提升市場監管,根據我國國情決定。我國現有經濟水平、技術能力以及國際市場的消費形式,我認為更加均衡的傳統創業與創新創業組合更加符合我國現狀。在商品交易市場轉型升級過程中,政府可以在引導傳統企業利用互聯網有效參與國際貿易活動的同時,鼓勵創新企業采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創新型的商品交易市場。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應在引導傳統創業企業更加有效經營,監督市場公平競爭,為創業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等方面加大力度,政府也應該適當提高對傳統創業的支持力度,讓市場監管有手段,有資源來更好服務廣大的傳統創業者。提高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力,是企業走向世界關鍵因素,也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但要想增強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力,必須科學,有效的讓企業健康發展,激發員工潛能,提高員工的創新能力,符合現代企業發展需要,積極引導企業有效發展,提高企業國際貿易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寶友.標準對運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基于我國總體與部門面板數據的實證[J].國際商務研究,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