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34:30
序論:在您撰寫居家護理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壓瘡 老年患者 照顧者 護理知識
中圖分類號:R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22-0053-02
Survey of pressure ulcer cognition of sixty caregivers of patients at home
JIANG Zhongtao, SUN Wei, ZHENG Jiaping
(Huajing Tow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200231, China)
壓瘡是指皮膚或皮下組織由于壓力,或復合有剪切力和(或)摩擦力作用而發生在骨隆突處的局限性損傷?;颊甙l生壓瘡后往往導致局部組織壞死,身體功能衰退,原發疾病加重,生活質量下降,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明,發生壓瘡的老年人較無壓瘡者病死率增加4倍,發生壓瘡不愈合病死率增加6倍[1]。為了有針對性地對進行老年患者照顧者壓瘡防護知識的健康教育,我們對60名居家老年患者照顧者進行了壓瘡護認知的調查,結果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方便抽樣方法,選取2011年4月-2012年6月來中心門診尋求護理幫助的老年居家患者家庭主要照顧者60名。照顧者年齡46~81歲,其中男20人,女40人;配偶12人,子女7人,保姆41人;文盲7人,小學26人,初中18人(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5%),高中6人,大專及以上3人。
患者60人,其中男27人,女33人;年齡65~84歲;第一診斷為腦卒中29例,冠心病21例,高血壓10例。曾發生壓瘡25例(42%)。
1.2 方法
參考相關文獻,咨詢專家及預調查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共3個部分:①一般資料,包括照顧者的基本情況和患者疾患、及是否發生過壓瘡;②壓瘡知識,為10個條目,包括壓瘡基本知識和防護知識;③壓瘡防護知識的獲取途徑。
2 結果
2.1 照顧者壓瘡護理認知調查
照顧者對壓瘡護理知識的了解總體較差,答對率最高為壓瘡概念,為60%;最低為壓瘡預防,僅23%(表1)。
2.2 照顧者壓瘡知識主要獲取途徑
照顧者壓瘡知識主要獲取途徑主要來源于醫護人員(92%),其次為知識講座(58%,表2)。
3 討論
本調查顯示,居家老年患者照顧者大多數未受過專業知識培訓,壓瘡知識普遍缺乏,對危害認識不足。壓瘡不僅影響原發疾病的恢復,甚至導致身體狀況惡化或者死亡[2],壓瘡的發生、發展與患者及家屬掌握的醫療知識和護理知識的多少存在著密切的關系[3]。照顧者在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對壓瘡知識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壓瘡的防治效果。
目前,我國社區醫療服務體系還不完善,醫護人員的日常健康宣教工作缺乏系統性,往往更注重疾病的治療,慢性病老人出院后一般只進行院外隨訪,很少對其照顧者進行護理指導。調查顯示照顧者的壓瘡護理知識92%主要來源于醫護人員,因此,可開設社區護理門診,對照顧者提供護理知識與技巧,定期給予居家照顧者壓瘡防護相關知識的指導與幫助,或以知識講座、經驗交流等多形式多途徑進行教育和傳授,提高照顧者的護理質量。要注意照顧者上崗前、更換照顧者、更換生活環境時的健康教育[4-5]。
參考文獻
[1] 張世民. 壓瘡研究新進展[J]. 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 1995, 14(5): 193-195.
[2] Reddy M, Gill SS, Rochon PA.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 a systematic review[J]. JAMA, 2006, 296(8): 974-984.
[3] 徐蕾, 姚麗文, 侯黎莉, 等. 老年患者家屬壓瘡認知程度的調查與護理干預[J]. 上海護理, 2006, 6(4): 38-40.
[4] 房秀梅, 段冬霞, 張小林, 等. 老年病人的特殊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 2009, 23(增刊2): 84-85.
關鍵詞 介護 基礎護理技能 培訓 需求調查
中圖分類號:R47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533(2013)16-0030-02
楊浦區引入老齡化社會的“介護”工作概念,以患有疾病且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家屬和為老服務者為對象,提供居家老人基礎醫學護理技能培訓,使其更好的承擔起老年人居家護理和生活照料的責任,提升居家老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適應上的健康享受[1-2]。本培訓工作納入了楊浦區2012年的政府實事項目,實施前延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了“介護”居家護理服務需求度調查。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延吉社區有常住人口74 777人,65歲及以上的人數為15 825人,占21.16%;80歲及以上的人數為4 448人,占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28.11%,遠遠高于周邊平涼社區的6.22%和大橋社區的9.74%[3]。衛生服務中心于2012年6月結合病史和入戶調查,確定100戶家有患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動不便的家庭,免費提供居家護理技能培訓。100戶老人中,由子女和配偶照顧占56.00%,保姆和護工、志愿者照顧占44.00%。
1.2 方法
使用楊浦區衛生局社區衛生管理中心編制的“介護”培訓《需求咨詢表》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老人基本情況、日常生活能力評定、患病情況,家屬或保姆希望得到哪些居家護理技能的培訓項目等。發放問卷100份,收回100份。
2 結果
2.1 居家養老者的疾病構成
居家老人中居首位的是腦卒中后遺癥,占45.20%;其次為心血管疾病,占39.60%;糖尿病占15.20%。2種及2種以上的慢性疾病患者占58.60%,有46.30%的患者有肢體障礙。
2.2 日常生活能力評估
100名居家老人中,13項日常生活能力判定,完全自理平均為14.77%;有些困難平均為38.50%;需他人幫助平均為23.20%;完全依賴他人幫助平均為23.50%(表1)。
2.3 培訓項目需求調查
“介護”技能培訓必授項目,需求度最高的為扣背按壓、預防壓瘡、協助床上更衣;選擇性項目最高的為口腔清潔、床—輪椅患者轉移單人操作、床—輪椅患者轉移雙人操作(表2)。
3 討論
“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模式很受歡迎,有多種慢性疾病、肢體障礙的患者家庭對“介護”培訓有很高的需求[3]。我中心自2012年6月開展此項培訓宣傳以來,在廣大居家養老患者家庭引起了很好的反響。本次調查樣本主要挑選有肢體障礙和困難家庭作為優先考慮對象,因此調查結果中,需要依賴他人部分幫助和完全依賴他人幫助的患者比例有所上升[4]。家庭醫生服務制是社區醫療工作的發展方向,“介護”式居家養老模式豐富了家庭醫生服務內容,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了更為便捷、科學、精心的護理模式,是值得在社區進行推廣的。
調查顯示,患者家屬及陪護更加愿意學習技術含量相對較高的護理操作。肢體障礙患者因為長期臥床,容易發生褥瘡等疾病,對貼近實際需求的基礎護理操作培訓有較高的需求。這些應當成為“介護”培訓重點考慮的內容。上海延吉社區老齡化程度較高,進行“介護”技能培訓,是應對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金其林, 王穎麗. 日本老年人介護模式及其理念的借鑒與思考[J]. 上海醫藥, 2012, 33(2): 23-24.
[2] 王君俏. 老年介護發展現狀與我國介護事業的關鍵問題[J]. 護士進修雜志, 2006, 21(1): 18-20.
[3] 孫偉, 鐘寧, 蔣中陶, 等. 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護理需求度調查分析[J]. 上海護理, 2011, 11 (4): 27-30.
[4] 王穎麗, 金其林, 崔明, 等. 老年人“介護式”居家護理服務需求度調查[J]. 上海醫藥, 2012, 33(2): 25-29.
“我們有護理中心、養老院提供給老年人,”羅杰爾·斯通是英國羅澤海姆市鎮議會議員,他說:“我們的養老機構給老年人提供各種服務,現在還沒有太多的抱怨。”是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斯通先生介紹,英國人也為這個傷腦筋,問題是年輕人不太愿意與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他們希望生活得更有樂趣。
一位比利時的女士則說:“現在夫妻雙方都要上班,必須出去工作,否則生存都有困難,這種情況下雖然父母老了,但我們也不可能停止上班去照顧他們,所以建立大量的老齡公寓,讓老人們一起在那兒快樂地生活,這對子女和老人都是件好事?!?/p>
巴西:社區養老更經濟
來自巴西圣保羅社區大學護理部的科萊格爾女士認為,“空巢”已經成為廣泛的社會現象,最好的辦法就是開展社區醫療服務?!袄先诉€是習慣待在自己家里,所以在社區附近建立起低成本的診所、藥店對老人的養老非常重要?,F在我們還培訓了很多護士專門給老年人提供服務,這種住在自己家里,需要時就叫護士的做法比去養老院的費用低很多,讓老人既待在了自己家里又獲得了看護?!绷硪晃粊碜苑侵薜呐縿t直言,在不少非洲國家老人的養老問題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中國:“一碗湯”的距離最好
雖說養老是個世界性難題,可是各國的國情全然不同。當非洲人還在為老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尋求資金來源時,中國人考慮的并不是這些。
在這次城市論壇上,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副會長、原建設部房地產業司司長張元端就站在老人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親情社區”的概念,將老年公寓蓋到住宅小區里,讓老人與子女保持“一碗湯”的距離(形容兩代人不住在一起又很靠近的距離)。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關牧村也提交了一個提案,建議國家要建立相關機制,并撥一些資金,建立居家養老、敬老院并存的社區。
調 查
想住養老院的不到一成
在前不久召開的江蘇省新時期人口老齡化對策高層論壇上,省老齡協會披露了“南京退休人員養老方式調查”結果:
92.37%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7.63%的老年人選擇“住養老院”。
關鍵詞:居家養老;養老模式;養老服務
一、國內社區居家養老研究
隨著我國養老壓力的增大,20世紀90年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被引入我國,并迅速發展壯大。在此過程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受到了來自政府、社會、民眾等多方面的關注,學術成果與社會實踐大大豐富。
(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概念的引入與界定
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概念的研究方面,史柏年、穆光宗、祁峰、馮曉娟等專家和學者進行了比較深入的研究,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穆光宗(1999)提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在國家法律法規保障之下,在社區養老服務基礎之上的形式為居家養老,結合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的一種養老體系。馮曉娟(2012)經過研究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由多元主體提供的,在家庭或社區之中,以社區服務網絡為基礎的,運用各種渠道獲得養老服務的社會化養老模式。
(二)關于社區居家養老供需的研究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被引入我國之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我國老年人口總量龐大,且處于60年代人口高峰的一代人即將紛紛步入老年,而目前能夠提供的社區養老服務又較為有限,采取怎樣的措施能夠使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最大化的滿足我國老年人的需求成為了重要課題,眾多學者紛紛建言獻策。陳思(2010)認為應通過以下五項措施來使供給滿足老年人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要,一是在經濟上加強對落后地區的扶持,使區域經濟能夠協調發展;二是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大社區養老服務投入;三是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四是允許民間資本的介入;五是整合相關資源,加強部門間的合作。李兵水(2011)等學者認為應該從三層并行的運作機制、需求導向機制和供給的激勵與約束機制等方面著手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以滿足需求。高靈芝(2012)等專家通過對濟南市槐蔭區的調查發現,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能充分滿足當地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應與各類專業化服務機構實施加盟式連鎖,搭建街道轄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平臺,直接和間接地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巡回護理、康復訓練、服務信息咨詢等多元化服務。”
(三)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研究
隨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和推進,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數量供給之外,人們開始關注服務的質量,以求能夠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侯志陽(2010)通過分析福建省三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的數據,得出以下幾條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建議:一是堅持以老年人為核心的服務理念。二是區別對待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應加強對于低文化水平老年人的教育、娛樂、咨詢等方面的服務,提高文化水平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服務。三是關注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四是加強社區工作人員的培養工作。章曉懿(2011)等專家學者通過對上海市居家養老服務的分析,總結出了對于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一些有益啟示。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兼顧老年人的個體差異。其次,要加強醫療保健方面的投入。最后,要加大政府投以降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費用,以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我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通過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總結自身的發展經驗,已經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社區養老服務在我國許多地方得以推行和發展。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還遠遠不夠,大多僅停留在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和城市地區,還不能滿足我國的養老需求。同時,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還不夠細化,對于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醫療保健服務還缺乏專門研究。
二、國外社區居家養老研究
社區居家養老在國外最早被稱為“社區照顧”,在對“社區照顧”不斷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社區居家養老的定義被提出,但許多國家一直延續了“社區照顧”的說法。英國較早推行社區照顧,隨后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效仿,并逐漸走向成熟。
(一)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
西方發達國家較早的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學者M.Barley將社區照顧分為“由社區照顧”(Care by the Community)和“在社區內照顧”(Care in the Community)兩種模式。前者是指調動社區內的人員對老年人提供的照顧服務,后者是指在社區內建立專門的機構,以社區為基礎為老年人提供照顧。Adam Pavey(1999)等學者通過對美國和英國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進行分析,從服務的提供者角度,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分為正式照顧和非正式照顧。正式照顧指來自于政府、慈善機構和專門的社會工作者所提供的。而由家庭、親友和鄰居提供的稱為非正式照顧。
(二)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務方面的研究
隨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西方發達國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逐漸趨向成熟,學者們根據實踐結果對如何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Naoko Muramatsu(2010)等學者通過對1993―2002年美國50個州老年人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社區照顧對于心智正常的老年人是非常重要的,相同情況下,缺乏家庭和社區照顧的老年人往往會比有家庭和社區照顧的老年人更容易發生不可預測的功能衰退。Ya-Mei Chen(2012)等學者通過對由美國國家健康統計中心和國家老齡研究院在2002年所做的美國第二次縱向老齡化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認為個人護理服務和高級社區服務的提高是使老年人增加社區居家養老時間和使老年人從養老機構中返回家中養老的關鍵。
(三)關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醫療保健服務的研究
醫療保健服務作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較多的關注。加拿大的學者W.Ian Hay(1990)作出了為了節省醫院開支,社區居家醫療保健服務將會得到推廣的預測。John Wiley?Sons Ltd(2013)等人通過對荷蘭23名專業護理人員的研究發現,在專業護理人員和老年人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醫療保健服務的開展。Maria(2013)等學者認為了解人們對社區醫療護理人員工作能力的預期和目前醫療護理網絡的所能達到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社區醫療保健服務的有效提供。
綜上所述,國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由于其探索時間較早,已經有了比較系統的理論支持,并且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加以改進以提高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水平。并且在社區居家養老醫療保健服務方面有較多的研究,提出了改進的方法和意見。
(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John Wiley & Sons Ltd.Care for community-dwelling frail older people:a practice nurseperspective[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3,23,2313C2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0)19-0067-03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及疾病譜的改變,社區護理的發展已經迫在眉睫。居家訪視作為社區護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發展也就成為重中之重。2006年,國際訪視護理權威雜志《Home Health Care Nurse》通過個案分析,對訪視護理進行了概念界定,認為訪視護理是“發生在家庭環境中的、訪視人員與客戶或家庭之間的互動過程,其功能是改善客戶健康狀況,并協助其更好地掌握社區衛生資源,增強自理能力”。我國的居家訪視護理概念認為,訪視護理是對有后續照護要求的個體及家庭,在其居家環境中提供定期的專業健康照護服務,并達到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和疾病預防的目的。根據文獻報道,居家訪視護理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及自我護理能力。利用“家庭訪視”、“居家訪視”等關鍵詞進行文獻檢索,結果發現我國居家訪視的研究多局限于居家訪視的需求、居家訪視的現狀、居家訪視的內容。訪談作為居家訪視的重要工作內容,是訪視護理是否產生成效的關鍵行為,在國內訪視護理中少有研究?,F特將訪視護理中訪談技巧的運用總結如下,以期促進我國居家訪視護理的發展。
1 訪談前的準備
1.1恰當的訪談時間 居家訪視不同與醫院內病房內的訪談,在住院期間,護士處于主導地位,訪談時間由護士決定,患者被動地服從。而在社區,訪視護理是主動上門服務,患者處于主導地位,什么時間適合進行訪視由患者決定。護士在訪視前應電話預約患者,在電話中首先詳細介紹自己及詢問患者的近況,然后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目的,希望在其方便的時間進行探訪,充分尊重患者的自。
1.2全面的訪談內容 預先擬定好訪談提綱,包括訪談目的、步驟和問題設計等。在訪視前,應充分了解到患者的情況,包括個人資料及病情,有可能的話應該了解到患者的喜好,這樣在訪視中更加容易找到切入點,利于信任度的建立,便于下一步對病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訪談內容,護士應有詳細的計劃,對訪視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應有充分的知識準備。在訪談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為護理干預的制定提供依據。防止泛泛之談而對患者存在的實質性問題缺乏認識,影響進一步護理干預計劃的制定,從而影響訪視效果。
2 訪談階段
2.1簡單而全面的自我介紹 社區護理的訪視人群不同于醫院內住院患者,患者接受并信任訪視人員的程度直接影響訪視的成效。上門訪視時,應穿統一的工作服,佩戴工作牌,禮貌敲門或摁門鈴,等待回音并說明自己的身份和電話預約的內容,待患者或其家人允許后才能進入其住宅內。進門使用適合對方身份的稱呼和語言,禮貌性地問候患者及其家人,態度和藹,并進行自我介紹,同時展示工作牌,給患者及其家人以良好印象。
2.2多使用開放性的問題 在訪談過程,訪視護士從患者的一般問題出發,如詢問患者現在的身體感受等。再有針對性地引導患者說出具體的問題,如每餐的飲食情況及患者對飲食的偏好等。對于家庭收入和家庭關系等敏感性問題,可先從物價問題、醫藥費用問題、家庭消費問題及家人的身體狀況等不同角度切入,但是注意不能離題太遠。盡量提開放性的問題,誘導患者多說話,從患者給出的信息中評估出患者存在的問題。
2.3多使用肯定性及贊賞性的語言 從語言學角度,肯定句比否定句有力,容易使人接受。如果我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解釋,一般人都偏好“正性刺激”,不喜歡“負性刺激”;容易接受“正強化”,不愿意接受“負懲罰”。在訪視過程中,訪視人員應該多肯定和鼓勵患者,如患者在某些方面雖有欠缺,我們應該首先給予肯定,然后再提出改進意見。例如,腦卒中后的患者表示自己吃青菜及水果較多,但很喜歡吃動物內臟。訪視人員首先應該肯定多吃蔬菜有好處,然后再說出動物內臟含有的成分及對身體可能造成的傷害,讓患者明白為什么要少吃這些食物。在肯定患者相關行為的情況下提出改進建議,既讓患者學到了知識,也讓患者容易接受,主動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遵循訪視人員為自己推薦的飲食計劃。要善于發現服務對象身上的長處、優點和亮點,哪怕是他們身上有了一點小小的進步和改進,訪視人員都要不失時機地給予恰當而必要的贊賞。
2.4多使用積極的暗示性語言 針對我國國人謹慎的特性和直覺、感性的思維特征,恰當地使用積極的暗示性語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心理學大辭典對心理暗示的解釋是指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在與患者的交流過程中,肯定性的暗示語言,往往使患者的自信心大大增加,從而使患者不自覺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信念。
2.5善于傾聽 善于傾聽患者的言談,甚至要聽出弦外之音,才能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評估出患者實際存在的問題。用“信號”表明你有興趣聽其訴說,保持視線接觸,并以點頭等方式作出回應。
2.6共同制定健康目標 訪視的目的是要讓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行為及能夠正確、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疾病。訪談過程中,應讓患者明白探訪目的,并和患者一起制定具體的、循序漸進的目標,比如學會監測自己的血壓和脈搏,戒掉飲食中的不良嗜好,堅持鍛煉等,并指導患者堅持記錄自己的血壓數值及運動的時間和方式。讓患者感覺到訪視人員的真誠,從而激發患者的潛能,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3 訪談結束階段
3.1復述指導內容 訪視人員掌握好訪視結束時間,臨近結束時和患者一起重新回顧這次訪視的指導內容和制定的預期目標,再次叮囑患者注意事項,比如飲食、服藥及運動時間等。
3.2告知聯系方式 對于慢性病患者,社區護理是一個延續的、長期的過程。第一次上門訪視只是建立相互信任關系的第一步。訪談結束時,留下聯系方式,并告知患者隨時可以電話咨詢,并根據病情預約下次訪視時間。
【關鍵詞】自理理論;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居家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398-02
腦卒中是我國的常見病,多發病。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腦卒中的救治率也有了顯著提高,但致殘率卻高達80%。如何提高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機體功能恢復已經成為目前居家康復護理關注的問題[1]。美國護理學家D.E.Orem提出當人的自理能力不能滿足其自理需要時,就產生了自理缺陷,也就確定其需要護理[2]。為了滿足社區老齡化的需求,發展以社區或家庭照顧患者的慢性護理干預,降低診療費用[3]。目前,居家護理已經成為上海地區衛生保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Orem自理理論對5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居家康復護理的效果進行研究。
1 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通過華漕社區居民健康檔案找出所以近12個月內因腦卒中發作引發偏癱現已出院居家的患者,并對其進一步調查,選擇其中缺乏康復知識、行為的腦卒中偏癱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41-65歲,平均58.7歲。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6例,高中17例,大學12例;現生活在社區中,處于疾病穩定時。排除語言能力障礙、理解能力障礙及其它影響生存質量疾病的患者。經基線調查,再將其分層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5例,并對兩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病情程度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1.2方法
1.2.1居家康復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偏癱患者提供社區常規隨訪。干預組: 由2名社區醫生,2名康復醫師,1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5名社區護士,5名紅十字志愿者(在社區中具備康復指導技能的退休人員)組成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對干預組實施維持6個月的康復護理干預。定期服務:在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病情穩定時每天2次,每次30分鐘。不定期服務:腦卒中偏癱患者根據需求隨時可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床組聯系。內容:①由社區醫生聯系,康復醫師評估,護士制度康復護理計劃和措施,并指導家屬、患者積極配合完成。②床上功能鍛煉:教會患者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適度的被動運動(要求各個關節在生理范圍內充分活動,如舉臂,抬腳,握拳,屈肘等),并根據患者的偏癱病情狀況和耐受能力確定肢體活動的幅度和程度,手法應適中、由慢漸快,由輕及重,由弱至強。③下肢功能鍛煉:根據現病情穩定狀況,盡早適度下床活動,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④積極利用社區資源,提供相應心理護理干預。⑤志愿者為患者及家屬傳授經驗,并結對相互鼓勵。方式:講解、討論、示教、訓練。為全程追蹤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訓練情況,每位社區護士負責做好各項記錄。[4]-[10]
1.2.2評價方法
6個月后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評定標準分別對使用Orem自理理論居家康復護理前后進行評分。
1.2.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
2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2.1 心理護理干預:患者由于腦卒中發作引發偏癱的發生,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要他人協助完成,使其自尊心大受打擊,導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出現,如:焦慮、抑郁、急躁、失落、頹廢等,甚至有自殺傾向。這些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嚴重影響了居家康復護理的應用效果。因此,首先對患者進行專業的心理評定[11],給予合理心理疏導,允許患者情感的適度發泄,指導其重拾信心,取得家屬及朋友的積極配合,了解患者興趣愛好,針對性的制定健康心理機能的恢復。
2.2 肢體功能鍛煉: 居家康復護理干預小組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康復訓練計劃??祻头?步程序:床上各式-床上主動被動運動-坐位訓練-坐位平穩訓練-站立平穩訓練-步行訓練。
2.3 日常生活能力的訓練:在肢體功能鍛煉中適當穿插ADL的訓練。包括穿衣服、如廁、進餐、刷牙、擰毛巾等。盡量讓患者獨立完成這些既基本又重要的日常生活活動。待肌力逐漸恢復后,再循序漸進的增加ADL的強度訓練。整個訓練過程要給予充裕的時間完成,耐心指導,細心協作,循環練習。
2.4 運用社會支持系統;合理利用社區中輔助鍛煉器材的使用,向患者家屬解釋居家康復護理的重要性,說明家屬對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對偏癱康復的不可或缺,同時指導家屬如何幫助患者訓練以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4 討論
4.1 Orem自理理論在居家康復護理中強調輔助教育的作用,強調護士的任務是增進患者自我的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觀能動性[12]。Orem自理理論為居家康復護理提供了臨床護理實踐和護理科研一種概念結構,體現護士在治療、護理、康復中的作用,豐富護士的職業內涵,在研究腦卒中偏癱患者穩定期康復指導Orem自理理論提供專業的輔助訓練理念,并隨著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相應的護理需求也會隨之減少,最大限度的恢復患者的自理能力[13]。
4.2 由于社區居家康復護理是目前老齡化社會中的一項新興護理工作,邁進社區走進家庭的一種全新的康復護理工作在摸索和探討過程中,通過充分利用社區衛生資源為腦卒中偏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康復功能訓練指導,爭取在康復干預下恢復患者最大可能性的自理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經居家康復小組干預后,腦卒中偏癱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按Bartend指數評定總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參考文獻:
[1] 戴紅,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區居民腦卒中致殘狀況及對社區康復的需求[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0.15(6):344-347.
[2] 丁亞芬,黃丹丹,張超文,等.Orem自理理論在內科腦出血患者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2):103-104.
[3] 劉臘梅 周蘭姝.我國臺灣地區居家護理發展現狀[J].護理研究,2007.21(3):651-652.
[4] 周健 周軍 李建華.循序功能訓練康復期腦卒中患者[J].中國臨床康復,2003.7(10):1606.
[5] 張新勤.急性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0):4837-4838.
[6] 駱京京.腦卒中偏癱恢復期患者1例整體護理的體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97-98.
[7] 毛秋云 孫愛芹 寧波,等.Orem自理理論在腦出血病人術后恢復期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96-97.
[8] 張玲 郭紅.老年人的居家護理[J].中華全科護理,2006.9(15):1290-1292.
[9] 孫菲 徐燕.我國家庭護理發展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護理雜志,2006.23(1):42-43.
[10] 梁茹 吳麗芬.出院患者家庭訪視的實施與效果評價[J].現代臨床護理,2006.5(4):79-80.
[11] 高玲 錢開林 孫延文,等.心理康復治療對年輕腦梗死后偏癱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25):5369.
[12] 李春梅.自理理論在神經外科偏癱康復護理中的運用[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17):2591-2592.
[13] 蔣鳳菊 趙慶華.自理理論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7.21(8):2072-2073.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lobal aging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becoming old before getting rich in China, aging issue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y drawing on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y taking Hefei city as a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of family endowment in Hefei city and the first family endowment item: the Taiyangwan apart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ve proposal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family endowment mode.
關鍵詞: 老齡化;居家養老;合肥市
Key words: aging;family endowment;Hefei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6-0327-03
0 引言
全球人口快速老齡化是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目前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都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或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1]中指出,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占全球老年人口總量的五分之一,中國的人口老齡化不僅是中國自身的問題,而且關系到全球人口老齡化的進程,備受世界關注。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問題。
1 我國老齡化進程及居家養老模式現狀
1.1 我國老齡化進程 國際上通用的老齡化,是以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7%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的10%作為進入老齡社會的標準。[2]
通過查閱2011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匯總的《1982-2010年人口年齡結構和老齡撫養比表》,結果表明,1999年中國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是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展中國家之一。201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比重達已到8.9%,老年撫養比更是達到11.9%,老齡化程度嚴重加深。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初步匯總的《各地區年齡結構表》的結果來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發達地區只有廣東省略低于7%,其他地區只有、青海、新疆、寧夏等四個偏遠地區低于7%。因此,我國的養老問題迫在眉睫。
1.2 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現狀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養老模式大多數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即是由家庭成員提供養老所需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照料。然而當前及未來中國都會普遍出現“421”甚至是“4421”家庭結構,出現了高齡化、小型化趨勢,逐漸削弱了家庭養老功能,“空巢老人”的家庭問題普遍出現。居家養老服務是加快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性工程,是政府和社會力量依托于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籍、文化娛樂等方面服務的一種服務形式,它是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的補充和更新,是我國發展社區服務、建立養老服務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國內學者對居家養老的概念給出各種觀點,其中,趙曉征認為居家養老是指老人在自己或子女的住宅中居住,但并不意味著由家庭成員來全部或主要承擔養老責任,“家庭養老”必然對應著“居家養老”,但是“居家養老”則不一定是“家庭養老”。[3]
自從我國開始提出居家養老模式后,很多地區都開始探索和建立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但是都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一個可推廣的示范模式。下面就介紹幾種典型的國外居家養老模式。
2 國外居家養老模式介紹
早在20世紀,歐洲國家最先進入老齡化社會,但是進展速度平穩而緩慢,是社會、經濟、文化等發展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一種社會問題。
2.1 西方國家居家養老模式 在西方價值觀的背景下,大部分父母在子女成年后都是與子女分居,在這種觀念下,大部分養老問題都是要靠社會保障以及老年社區服務等來進行解決的。
2.1.1 美國的居家養老服務是依托于社區由政府為老年人提供一系列服務,以老年人醫療保險的全面醫療照顧項目為基礎,形成一個面面俱到的照顧計劃,為老年人提供了包括急性照顧服務、看護服務、初級醫療照顧、住院治療、護理院照顧,以及預防性的、恢復性的、治愈性的和護理性的服務等在內的所有相關醫療服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