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5 15:34:26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職業素質與職業指導
(1)職業素質職業素質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含職業道德、職業技能、職業行為、職業作風和職業意識等方面。
國外關于高校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研究,始于20世紀40年代,由美國學者約翰•弗萊納根(JohnFlanagan)首先提出,發展到今天,通常與“職業指導”緊密聯系。(2)職業指導國外的職業指導通常從中學開始,通過學校開設的職業指導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中學生思考未來發展方向,從而選擇未來職業道路,大部分的中學生通過職業指導都能確定畢業后的走向,或是繼續到大學深造,或是選擇某一職業走入社會。
(3)現狀分析由于中國國情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國內的中學生所面臨的只有認真學習,考上大學這一條路,至于高中畢業后直接求職的則認為是不走正路,或是成績不好考不上大學才會選擇的一條路。這就直接導致了中國的職業指導晚于國外其他地區,通常放到大學的最后一年進行。我國大學大多是嚴進寬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高等教育擴大化,高校的擴招致使高校大學生的整體素質逐年下降,隨著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對我國就業市場的沖擊日益加劇,使得各高校紛紛將職業指導內容具體化、擴大化,時間上也由原先的畢業前夕擴展到整個大學期間。
(4)存在問題我國的中學教育緊扣高考這一主題,中學期間的課程設置緊緊圍繞高考所需內容,與大學的課程設置嚴重脫節,無法做到有效銜接,這就導致幾乎所有學生剛進入大學時,發現大學課程與中學相比較為輕松,學習氛圍較為自由,沒有師長來嚴厲管教,學生一下子陷入了一片迷茫。尤其是大部分學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才初次接觸到大學的專業,對專業的具體內容所知甚少,有的甚至在入學前從未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僅僅是遵從家長安排、老師建議或是跟風填報專業。這使得他們不僅對本專業未來發展方向不甚了解,在學起專業課時也只能渾渾噩噩,人云亦云,不知所謂。
2.輔導員視角下的職業素質培養
(1)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必要性雖然現在高校在新生入學之初都有入學教育和專業導航課程,但是枯燥無味的講述和陌生理論的灌輸,并不能有效解決學生對專業的無知現象。高校輔導員作為陪伴大學生時間最長的老師,也是對大學生最熟悉的老師,通過對所帶班級學生調研摸底,根據班級學生自身情況,量身定制一系列的職業素質培養教育,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對專業的陌生感,通過每學期一次的“職業素質培養教育”,使本專業學生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對如何學好本專業知識有清晰的認知和架構,為本職業技能的培養理清思路。
(2)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案的制定在接任新的專業前,輔導員首先要研究該專業的培養方案和大學四年的教學計劃進程表,了解該專業的專業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規格(知識、能力、素質),對學生四年來的學習進程有全盤的把握。如果自身所學專業與所帶專業差距較大,可向院內授課教師和有經驗的老輔導員請教,針對該專業特色,制定一系列的職業素質培養方案。
(3)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案的具體實施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可以充分運用主題班會等幾大抓手,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的教育,如,開展以“XX專業職業素養培育”為主題的系列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培養計劃,將培養計劃分階段進行,盡可能地將每一階段的目標給細化,針對每個學生的培養計劃,根據個人特點,提出指導性修改意見,幫助學生正確認知自我,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職業培養計劃。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制定的個人職業培養計劃階段性目標已初步達成,輔導員可以組織班級學生,通過分析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回顧自己寫下的職業培養目標,自查該階段目標是否已經完成,沒有完成的是什么原因導致,未來的目標是否需要修改。同時從輔導員工作層面分析部分學生制定的階段性目標沒有達成的原因,修改前期制定的該專業職業素質培養方案。通過每學期一次的主題教育,輔導員有效掌握了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進度,學生也提升了個人職業技能,提高了職業素質,從而增強就業競爭力。
3.應用型本科高校傳媒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專業設置年年變化,新老專業不斷交織融合,受市場經濟影響,部分老牌專業撤銷、合并,高校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需要,不得不增添部分新新專業,但由于新專業成立時間較短,高水品的師資隊伍較為缺乏,而老牌專業相對師資力量雄厚,造成學生沖著新專業來,但課程卻以老專業知識為主,新老專業的沖突也日漸顯著。對于類似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的職業素質培養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完成。以當前熱門的傳媒專業為例,優秀的傳媒人才大多供職于專門的企事業單位,如報社、電臺、電視臺、門戶網站、廣告公司等,且較為集中于大中型城市。作為二線城市的本科高校,授課老師大多來源于應屆碩士生,或是原有專業教師轉型而來,在實踐上有著天然的不足。針對這一情況,輔導員在開展“職業素質培養教育”時,要注意教育學生立足于當下,利用大學的有限資源來完成本專業的職業素質培養,如校園新聞通訊、校內短片拍攝等都可以鍛煉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養,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舉辦豐富多樣的班級活動,引發學生對本專業學習的興趣,教育他們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社會實踐為平臺,來完成職業素質培養計劃,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
4.小結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素質;企業需求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3-0092-02
對于企業的發展而言,人才無疑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人才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力所在。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看,加強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積極引進企業最需要的人才,無疑是保證企業發展的基礎。在企業的人才引進中,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不同行業領域的企業對于人才的職業素質需求也不盡相同,但是整體來看,在當前的企業人才需求中,對于人才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溝通能力、團隊精神、進取精神、專業素養以及學習能力等職業素質的需求是普遍的。也就是說,在當前的企業人才需求形勢下,不再僅限于學生的學歷、學習成績等可以量化的標準,更加注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能力也主要體現在職業素質上。企業選擇人才的標準是隨著企業的發展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企業對于畢業生職業素質的需求也是當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的人才需求趨勢體現。
1 當下企業對畢業生職業素質需求分析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深化,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一些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企業對于人才職業素質需求方面的側重。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的發生,我國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也日趨嚴峻,特別是在2010年之后,這種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突出。在這種就業形勢下,企業對于畢業生的整體需求是呈下降狀態的,但是對于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畢業生則有著很大的需求,企業在選擇畢業生時,不再僅限于畢業生的學歷和學習成績,更加側重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在當前而言,企業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素質需求主要體現在畢業生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溝通能力、團隊精神、進取精神、專業素養和學習能力[1]。
從企業的發展角度來看,人才對于企業的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人才的職業素質相較于其學歷和學習成績更能反映出人才在企業中的價值,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普遍性認可。
從上面列舉的職業素質可以說是企業在選擇畢業生職業素質中非常有代表性的,與企業的發展也是緊密相關的,因而重點關注這幾種典型的職業素質,以此為標準選擇畢業生,對于企業的人才引進和發展而言有著重要的作用。
作為企業,應當充分認識到積極引進所需人才的必要性,特別是對于畢業生招聘來說,積極地進行人才引進有助于做好企業的人才儲備,以為企業培養出能夠給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關鍵性人才。這也就要求企業在人才引進方面有所轉變,改變傳統的人才選擇標準,不再過分重視畢業生的學歷和學習成績,應當主要側重于人才的職業素質。以職業素質指標為基礎的、擁有較高綜合職業素質的畢業生在進入企業后,通過獲得培養和實踐,也必將能夠為企業的發展發揮出自己更大的作用,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2 當前企業招聘畢業生中存在的問題
人才引進觀念傳統,形成人力資源優化障礙 在我國的企業畢業生引進中,傳統的人才選擇觀念深重,企業對于畢業生的選擇標準在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學歷的選擇上。這種現象雖然近年來有所改觀,但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這對于企業的人才引進和畢業生的個人發展都是極其不利的。一方面,企業過分重視畢業生學歷,以此為門檻,就將很多真正有較高職業素質的人才拒之門外;另一方面,很多學歷不好卻有著較高職業素質的畢業生由于得不到企業的認可,而無法獲得較好的個人發展。這種現象整體而言便是企業對于畢業生的職業素質不夠重視,這固然是由于職業素質無法像學歷以及學習成績可以量化造成的,但是主要原因也在于企業的人才引進觀念依舊傳統,不重視畢業生的個人能力,因而也就給企業的人才引進造成很大的障礙。
人才選擇標準存在偏差,不能適應企業發展需求 企業在進行畢業生招聘的過程中,人才選擇標準存在很大的偏差,很難適應當前的企業發展需求。這種選擇標準的偏差不但體現出企業的人才引進觀念存在偏差,也反映出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夠完善。在人才選擇標準方面存在偏差,會給企業的畢業生招聘工作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具體來說,在畢業生的招聘流程中,無法使得人才真正表現出其具有的職業素質,而且一些企業也會設立一些不合理的門檻標準,如學歷標準、證書標準、戶籍標準等。事實上,擁有較高學歷的畢業生未必擁有很好的個人職業素質,而且未必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缺乏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由于我國的企業不夠重視人才引進機制的建設,導致很多企業的畢業生招聘工作都不夠規范,對于人才的選擇也存在很多不足,無法充分了解畢業生的核心職業素質,這對于保障企業的人才儲備以及長遠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在我國的企業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反映出許多企業的決策層沒有認識到人力資源管理以及完善的人才引進機制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作用。
3 適應企業需求的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素質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7-0081-02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大學生的職業素質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這就要求高校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技能的教育,同時也要重視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可以使他們自覺認識到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社會價值,感受到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念和擇業取向,為他們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已經成為擺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緊迫任務。
一、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內涵
高校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應重點圍繞包括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專業素質等內容進行,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1.職業素質的內涵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教育、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一種基本品質。對于大學生而言,職業素質就是通過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學習、職業技能的訓練,而將其固化到人的身心,從而形成一種穩定的優良品質和職業修養。
2.職業素質的內容
大學生將來在職場能否取得成功,最關鍵的并不在于他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而是在于他所具有的職業素質。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等。
(1)思想道德素質。它包含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法制意識、誠信意識、團隊協作精神等。作為大學生應具有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習慣,具有敬業精神和職業道德觀念,具有較強的法制觀念,誠信做人,具有團隊合作精神。
(2)文化素質。它包含文化素養、文學藝術修養、現代意識、人際交往意識等。大學生應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學知識、音樂、美術、藝術鑒賞力和高雅的品味,同時還應具有創新精神、競爭意識等。
(3)專業素質。它包含科學素質和技能素質等。大學生應做到在工作中掌握科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求真務實、踏實肯干的精神;具備一定的職業能力,能盡快熟悉職業崗位;能從實際出發,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將理論應用于具體實踐。
(4)身心素質。它包含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大學生應具有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能正確地認識自我,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堅強的意志。
二、當前大學生職業素質狀況
大學生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成績、知識的欠缺,而是職業規范、職業意識和職業精神等職業素質的缺乏。具體表現如下:
1.缺乏應有的職業道德素質
科學地認識和選擇職業是大學生走向成熟和社會化的必經之路,這其中,能否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直接關系著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對于職業活動而言,熱情和負責精神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厭倦自己職業勞動崗位的人,他的職業勞動的價值量肯定會大打折扣。然而,相關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不容樂觀,比如缺乏敬業精神,更多考慮的是獲取多少,而不是能奉獻多少,缺乏誠信,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單位看成“跳板”,難以穩定就業崗位,缺乏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另據有關學者對某高校的學生進行的調查發現,只有約28%的同學認為“吃苦耐勞、貢獻敬業”的精神是今后從業最主要的思想素養,而有約36%的同學認為“物質誘惑”是工作的主要動力,而“吃苦耐勞、貢獻敬業”的精神已經過時。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也給社會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人文素質欠缺
當前,科技的迅速發展在為人類帶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給教育帶來極大影響。功利理性一時盛極,大大削弱甚至取代價值理性,這就使得在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出現明顯的缺失,主要表現在:雖然關心社會,渴望成才,但缺乏相對誠信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缺少主人公的參與與責任精神。追求美,崇尚美,但相對缺乏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他們中普遍存在歷史知識匱乏、文學藝術修養不足的缺陷。許多學生職業技能高,動手能力強,但溝通、協作和組織能力較差。許多學生心理較脆弱,遇到人際交往或自身心理問題時,溝通協調和自我調節能力差。法律知識缺乏,法制意識較為淡漠。
3.職業技能欠缺
通過在大學期間三、四年的學習,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知識,但畢業生的技能掌握和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的實際能力存在明顯的差距。在職業技能方面,用人單位對于大學生認同程度低,認為他們工作經驗缺乏,職業技能和對工作環境快速變化的適應性和創新性不足,不能勝任工作。據2005年麥肯錫咨詢公司對83家企業人力資源高級管理人員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現階段只有10%的畢業生具備直接在公司工作的技能。
4.創新精神不足
當今時代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是以創新為特征的時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大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但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普遍較低,主要表現在:一是缺乏創新觀念和創新欲望。二是缺乏創新的意志力。有些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往往半途而廢,放棄追求。三是缺乏創新所需的觀察力。在觀察的速度和廣度、觀察的整體性和概括性、觀察的敏銳性和深刻性、觀察的計劃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大學生普遍存在著不足。四是創新性思維能力欠缺。大學生在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聯想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逆向思維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不足,需要加強培養和鍛煉。
三、培養大學生職業素養的途徑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個能力強而沒有道德的人,不僅對社會的前進無益,反而是有害的。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已成為社會選人、用人、評價人的基本標準。職業道德素質是每個職業的基本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是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學??梢酝ㄟ^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內外活動,如通過新生入學教育、開專題講座、形勢報告、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幫助學生在日常的學生生活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觀,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為學生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決定了大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知識技能,還必須具備較高的人文素質。同時大學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這就決定了高校要堅持專業教育和人文素質培養并舉的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的傳授和人文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成為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高??赏ㄟ^開設公共選修人文課程、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以及環境與教師人格魅力影響等多種形式,對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高尚情操。
3.加強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要求畢業生要具備較完善的專業知識結構外,更注重大學生誠實守信的品德、敬業奉獻的精神以及是否具備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職業綜合素質。職業素質的培養目標,必須在職業訓練和實踐中才能得以實現。大學生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認真領悟、體會和感受職業素質要求,才能提高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綜合素質。高校要注重引導大學生到社會這個真正的大課堂中去實踐和鍛煉。鼓勵大學生通過公益活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勤工助學等方式,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強艱苦奮斗和自強自立意識。同時,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要創造條件讓學生擔任多種角色,從事各類工作,讓他們在工作中學會交往,學會包容,學會競爭和合作。
4.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證明,科技進步、經濟發展并沒有減輕而是加重了勞動者的身心負荷,勞動者身心健康對個人、家庭、企業、社會越來越重要。同時勞動者的身心素質已經成為企業的人本生產力,所以企業愿意聘用具有良好身心素質的畢業生。高校首先要幫助大學生認識社會和企業對勞動者身心素質的要求,認識身心健康是個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礎,是學習和工作的本錢,積極確立保持身心健康的觀念。大學生要學習和掌握鍛煉身體、保持身心健康的知識和方法,并自覺實踐,從而做到主動適應社會并融入社會,成為身心健康的專業人才。
總之,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高等院校應該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專業特點,全面加強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社會真正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許啟賢.職業素質及其構成.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11:13~17
2 劉 潔.淺談當代大學生職業技能教育的重要性.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7.6:11~13
3 平 蕓.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現代商貿工業,2007.1:54~55
職業素質在當今職場中的地位與日俱增,如何培養員工的職業素質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闡述大學生在校期間培養職業素質的必要性和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方法,從而更進一步拉近學校與企業的距離,更好地開展校企合作。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職業素質就是根據社會職業需要驅使勞動者去適應的一種綜合能力,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及職業情況等方面。制約和影響職業素質的因素主要包括,教育資源、實踐經驗、職業環境、工作經歷以及自身素質有關。一般說來,勞動者能否順利就業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的人,獲得成功的機會就越多。一般說來,職業素質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一是職業性,對于不同的職業,職業素質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對企業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不同于服務人員的素質要求,更不同于對教師職業的素質要求;二是自覺性,職業從業人員經過長期的學習、認識和親身體驗,對于職業活動中的對錯,具有自我識別,覺得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這樣有意識的內化的心理品質,就是職業素養的內在性;三是穩定性,一個人的職業素質是在長期的從業過程中積累而成,它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后會隨著個人的不斷學習、積累和環境影響更加穩固。
一、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必要性
對于大學生而言職業素質培養具有特殊的指導意義,大學教育一項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獲得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職業知識、技能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它對于大學生畢業后真正走向工作崗位,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取得事業成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意義。因此,職業素質的培養是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職業教育是為社會各行各業輸送各類合格人才的場所,而社會對于合格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養,特別是后者顯得尤為重要。隨著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對于大學生的職業素質、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校期間著重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既是大學教育的本來之義,又是時展的迫切要求,從而更進一步拉近企業與校園的距離。
二、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1、對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缺乏系統、科學的認識,對于在校大學生能力培養方面,多數的本科高校只注重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偏于大眾方面,而職業教育也沿襲本科高校的學生能力培養方案,忽視了職業素質能力的培養,對于高職學生畢業后面向一線的企業,在校期間無法培養其較高的職業素養,這樣延長了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的時間。2、大學生能力培育存在較強的功利性,在中功利性主要表現是實用主義至上,近些年出現一些“考證熱”,很多大學生開始將能力培養的表象放到各類證書上,對于該行業的基本職業素質缺乏認識,雖有很多職業證書,但證書的含金量還需考究。例如考取“電工證”,即使擁有這個證件但對于電工應該具有的職業要求,職業安全意識等等方面沒有認識。3、學生自身認識不足,學校通過校內、校外實習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很多學生只當做是在實驗室做實驗,沒有把自己當做企業的一員來嚴格要求自己,把一些散漫的惡習帶到了實訓中,這樣更談不上職業素質了。
三、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方法
對于上述存在的問題,首先要轉變學校的教育管理理念,將學校教育與企業員工培養緊密聯系起來,建立長效的考察機制,同時不斷加強學生對于企業制度與職業素質的認識,從根本上轉變觀念,進一步拉近學校與企業的建立。其次要步步深入的教育學生,努力培養他們的職業素質,具體方法如下四個階段:自我約束知道什么不可做。自我約束簡單地說就是嚴格要求自己,有意識地控制自己行為,有原則地處理事情。有效地控制不良思想行為、言語情感、個人欲望。從學習中得到職業的要求,從思想上樹立職業準則,在日常學習實踐中不斷的強化自己的行為,做到與企業一致的標準。不斷告誡自己什么行為在職業領域是不允許的,從而樹立嚴謹的職業操守。
自我管理知道什么可做,只有單一的做事。在不斷自我約束行為成為習慣之后,這時就要發展到自我管理,這個階段學生會明白什么可以做,從而去參與生產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激發,這個階段的學生知道做什么,而且做得很好,這時在生產實踐中不斷的總結經驗,不斷地摸索,從而得出適合自己的一套生產方法,但他的前提是符合企業生產的標準,符合職業的需求。自我學習這個階段學生知道做什么,做得很好,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在熟練掌握技能的同時,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能力,能夠解決生產中碰到的問題。這時,一個成熟的職業從業人員就培養完成了,他不僅有嚴格的職業操守,而且在自身崗位中,能夠不斷地學習,能夠不斷改進操作技能。
四、小結
新時期,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等教育仍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將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高素質人才,這是高校肩負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我國高校目前現狀來看,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高校、社會、學生等各方面需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這一重大使命。
參考文獻:
[1]楊哲.高職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新論[J].職業教育研究,2008.5.
[2]董紅波.高職畢業生素質現狀調查的實證分析[J].職教論,2008.22.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素質
近年來,就業市場出現“就業難”和“招工難”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大學生難以找到合適的崗位,就業難、難就業已經成為當今大學生的直接感受;另一方面,則是企業面對不愿“屈就”的畢業生無奈長嘆,為招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犯愁,很多職位只能虛位以待。就業“兩難”問題的產生,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培養不足,學生職業素養欠缺,不能合理定位個人職業目標,做出理性的就業選擇。因此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努力提高大學生職業素質成為高校亟需解決的課題。
一、新常態下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培養具有良好職業素質的人才是社會賦予高校的神圣使命
伴隨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已成為構筑我國現代教育體系的靈魂。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基礎在于其自身的基本屬性,即學術性和職業性。特別是高等教育發展到大眾化階段,推動了高等教育的多層次、類型,形成了分層的高等教育系統,受教育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高等教育的生存和發展。高等教育不再只是培養社會精英,也需要為受教育者的實踐做一些準備,即培養企業需要的合格的職業人。智聯招聘副總裁趙鵬指出,“現在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困難不是成績、知識和經驗的欠缺,而是職業規范和職業意識等職業素質的缺乏,企業招聘人才的標準有接近七成的權重是放在應聘者的職業素質上。”因此,學校在履行教育的職業服務功能時需要考慮學生就業的滿意程度和持久的職業發展,急需樹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升職業綜合素質為前提,以提高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中強調滲透職業素質的教育。
(二)高素質的職業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
第四次技術革命的浪潮已經來臨,新技術帶來的產業升級換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企業與企業的競爭已經演化為人才與人才的競爭,高素質的人才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只有擁有高素質的人才,企業才可能在激烈的競爭。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標準已從注重單一的知識能力轉移到職業的綜合素質,不僅要求有良好的文化基礎,還要有良好的職業品格和精神,非??粗禺厴I生的道德品質、文化認同、敬業精神、團隊意識、創新思想、應變能力、學習能力。企業希望能招到“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的合格人才。
(三)職業素質培養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必然之路
大眾化教育必然導致大眾化就業,高校畢業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陽春白雪”,這種轉變促使高校畢業生在享受大眾化教育成果的同時也肩負著就業陣痛的壓力。同時大學生個性鮮明,渴望得到認可和尊重,他們明確表示“上大學就是為自我完善,為將來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下,提升職業素質、盡快成為“合格職業人”,是他們今后走向成功的事業基礎,是進入職場前的必要鋪墊和準備,關系到大學生能否成功擇業;關系到他們的職業生涯和發展。為此,提升大學生職業素質強烈的呼聲應成為高校素質教育的助推力,將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合格職業人”是社會所望、學校所求,更是大學生所盼。
二、目前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中的誤區
(一)重專業教育輕職業素質培養
職業素質培養是一個綜合系統,職業道德、職業思想、職業行為習慣、職業核心能力構成了基本培養內容。個人職業素質的培養就是為了達到職業要求所要具備的素質和追求成為優秀職業人的過程。遺憾的是,高等教育目前所呈現的種種不適應,集中表現在人才培養質量上,究其原因在于不少高校并未充分認識到加強大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性,傳統的教育體制注重的只是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人們在思想認識上也大都認為只要掌握了本專業的職業技能就具備了進入社會謀求發展的資本與能力,從而忽視了學生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經濟社會所需要的思考能力、創造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社交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的培養。在制定教學計劃和實施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而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與本專業教育的結合、滲透不緊密甚至完全不相關,忽視了對大學生包括職業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不能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重就業指導輕職業規劃
高校在實踐職業素質教育中,由于人力、物力等眾多因素的限制,把職業素質教育簡單化、短期化。簡單認為素質教育容易實施,短期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認為職業素質教育就是就業指導,在學生求職前進行就業指導,以便學生在就業面試中現學現用便可,幫助畢業生在畢業時找到工作就是職業素質教育的成功。而畢業生能否適應職業環境、畢業生在職場朝哪個方向發展、能發展多遠,學校在培養人才時就無能為力。素質教育不等同于技能訓練,需要把外在的東西內化為自身的素養與品質, 這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過程, 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更是一個漫長的陶冶過程。短期促銷的就業指導并非完全意義上的職業素質教育,它同學生的職業生涯預備期和發展期相分離,并沒有根據社會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重共性教育輕個性輔導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其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個性以及職業情況等方面,職業素質教育和培養的目標在于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根據不同學生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目前高校在制定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方案時,應試教育依然是主調,如“ 考級考證熱”、“ 汽車駕駛熱”;刮起了“ 輔修風”、“下鄉風”,這種一鍋煮式、工廠生產式人才培養缺乏對個體本身的進一步了解,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盲目地將學習好的或在某方面有特長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培養, 而使個體的興趣和愛好得不到滿足,培養的人才難以最大程度適應工作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新常態下高校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對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在推進職業素質教育時,不能功利,也不是權宜之計,需要高校把職業素質教育提升到是一種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全方位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全程輔導至每個學生發展的各個階段。
(一)充分發揮課堂教育的滲透性是實施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在推進職業素質教育,其主戰場仍然在校園課堂。目前大學生的培養大部分還是來自于課堂教育,特別是專業教師,他們與學生在課堂上聯系最為緊密。所以在現有的教育形式下,應該充分發揮好課堂教育的作用,調整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課程的職業素質教育的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職業素質教育。所謂學科滲透是指在課堂教學中,任何年級、任何課程的每一位教師需盡可能地強調其所授課程具體內容的實際涵義與職業價值。任課老師在專業課程教學中傳授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應注意闡明這些知識與技能在職業領域中的應用。這既可以解釋各種學科的意義和適用性,又可以提供更有效的工作技能,使學生認識到此課程內容對于將來從事的職業的貢獻和重要性。因此, 實施職業素質教育不能滿足于某些具體的措施和方法, 而要全面反思我們的全部教育教學活動, 特別要從教育的主體文化課和專業課程教學人手, 要從體制上確立素質教育原則和素質教育模式。
(二)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師隊伍水平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基礎
教師是職業素質教育的引導者與組織者,教師具有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嫻熟的專業技能、良好的品格、氣質,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素質優良、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全面推進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高校要通過各種途徑使每一位教師樹立起新的人才觀、質量觀,積極投入到職業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中,形成全員育人的有效工作機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教師產生積極向上、不斷學習提高的動力和內在需求,全面提高教師整體素質,以適應不斷發展的職業素質教育要求。
(三)搭建課堂與課外、學校與企業合作,拓展職業實踐教育平臺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關鍵
學校盡管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但畢竟不是職場,因此大學生對外面的職業世界了解較少,實踐能力、業務經驗等方面相對較弱,不利于學生客觀全面把握職業環境,實踐才是職業素質形成的唯一途徑。學校要結合大學生不同階段的職業發展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實踐活動,激活以職業素質提升為內容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利用學生的實踐實習、第二課堂的創新實踐活動、校企合作等多種方式積極為學生構建校內外結合的實踐教育平臺。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增強其專業性和職業針對性;在磨煉意志鍛煉能力、了解社會的同時,也可以對其所學專業的應用以及將來可能從事的相關職業有一個比較清晰的感性認識。
參考文獻
[1]劉鐵良.大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2,31(5).
[2]劉玉珍,袁雪梅,謝芬.大學生職業素質現狀及培養策略探析[J].職業,2014,20.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心理素質 培養
近年來,隨著高校的擴招,畢業生數量劇增。從2000―2009年畢業生的人數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增長6倍,增長率是500%。2010年總共有630萬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不容樂觀。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目前許多用人單位卻總是招不到理想的人才,造成這一矛盾的根源之一就是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不夠強,滿足不了社會用人單位的要求。因此,開展對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的研究顯得很有必要。它有利于高校進行職業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人才,加強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這方面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成才立業,實現成功就業。
職業心理素質是人的一般心理素質在個體的職業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職業心理素質結構概括為兩個基本部分,一是個體的職業意識,主要包括職業需要與動機、職業價值觀、職業道德等成分;二是職業技能,包括知識系統和技能結構等組成部分。職業心理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指認知、意志態度等方面的素質(非智力因素)。目前企業等社會用人單位在招聘選拔人才時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及職業能力。
目前,許多用人單位把非智力型職業心理素質作為招聘選才的重要標準。例如,日本索尼公司在選擇員工時注重五大標準中的要求之一就是:員工有很好的心理素質,與個人能力相比,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更受重視。
對于專業性比較強的畢業生,除了要求具備扎實的基本專業知識外,對于他們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等,企業在面試的時候都會作為重要的方面進行考察。對于專業特征不明顯的畢業生,像營銷類的人才,主要是考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等。許多用人單位,尤其是大中型企業單位,在招聘中,尤其注重應聘人員的團隊合作的意識,以在工作中互相協作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促進企業的發展。
一、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職業心理素質
(一)綜合權衡的能力不強,難以適應企業文化。
(二)應變能力差。習慣于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不能夠根據工作崗位的工作特點靈活對待工作,非常程式化,不靈活,不善創新。
(三)思維方式過于理論化。在思維方式上,理論化特點明顯,且常常帶個人專業的思維習慣,缺少現實性,常常招致失敗或導致沖突。
(四)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任務不能主動承擔,與企業中不少崗位職責要求相比,目標任務相對籠統而模糊,需要員工根據職位的要求,主動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開拓解決,而非消極被動地等待。
(五)不注意批評方式。在向別人提出批評時,不夠注意表達的方式方法,致使良好的建議往往不能被別人心悅誠服的接受。
(六)競爭心理過度??粗貍€人自身的實力的提高,與同事和外界交流少,把競爭絕對化,只有競爭沒有合作,不會合作。
(七)缺少與他人的情感溝通。僅僅關心工作,對工作之外的人或事一概不關心,與同事缺乏情感溝通,個人缺乏歸屬感,組織凝聚力不強。
(八)主角意識過強。在工作中只想當主角不愿當配角,結果是為爭當主角而產生內耗,發生矛盾。不僅主角當不了,而且目標任務無法完成。
(九)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思想嚴重。
(十)進取精神缺失。大學生們熱衷于到沿海發達地區,到大城市,到外資與合資企業中去,不太愿意問津不發達地區,不太愿意問津清貧的職業。如果大學畢業生把期望值下調,面向中小城市,面向農村,面向生產第一線,面向基層,定能避免求職不斷碰壁的情況,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十一)專業思想不牢固,職業意向不專一。許多大學生“考證”時,看重的是證書的市場效應,只是為了增加競爭的籌碼和被錄用的機會。有些去考證的學生全然不顧考證是否影響正常學業,是否有利于構造個人的合理的知識結構,是否有利于個人綜合素質的完善。
二、重點培養大學生職業心理素質
具體要從積極心態、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交流能力、成功心理五個方面培養。
(一)培養積極心態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指出,通過控制情緒可以改變生活,情緒時時處處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心態中,影響著人們行為的效果。培養良好心態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悅納自己。自己接受先天的不足(如容貌不佳等),發展自己的潛力,欣賞自己的優點,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2.克服消極情緒。能夠正確地調整自己的心態,是一種重要的能力,稱為“情商”,在心理素質中比智商更起決定作用。
(二)抗挫折能力的培養
大學生會遇到來自各個方面各種各樣的挫折,在做錯事被批評或譴責中能保持正常的心態,認真地分析對待所有的事情,對于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大有益處。
1.要敢于接受磨難。自古雄才多磨難,遭受挫折雖然使人感到煩惱、痛苦,但是它也可以激發人的進取心,促使人努力去改變境遇,在克服挫折中磨練意志和性格。
2.注重及時調整目標。要為自己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但因為不夠科學或情況的變化而脫離實際,導致難以實現的目標,使自己心理上感到受到了挫折,就要及時調整目標,高了要降下來再分段實施,偏了要正過來,再去努力。
3.學會釋放正負能量。受到了贊揚和表彰等產生的是正能量,能使人心情愉悅,增強信心;而工作有損失,實驗遭遇到失敗,挨了批評或處分等時,產生的則是負能量,會使人感到急躁或郁悶。對于負能量要想辦法釋放出來??傊?以使自己輕松快樂起來為目的,但要注意時間、場合和地點,不能有破壞性的行為和造成不良的影響。
4.學會心理升華。心理升華能使感情和需要向更高層次發展。當一個人受到某種挫折時,從情感和需要上升華,能達到心理上的平衡,催人上進,促使人走向成功。
5.學會自我安慰。當遇到挫折時,需要有“先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態,以解脫或減輕自己的煩惱,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6.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不論是成功或失敗,都要把事情看得淡一些,特別是個人的一些利益。
7.學會自我反省。當遇到挫折時,冷靜客觀地反思,敢于肯定自己的成績,也敢于批評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不足,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办o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三)健全人格的塑造
健全人格是建立在個人對自己正確認識和評價的基礎上的。可以說,一個人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決定著他的適應社會能力,是職業心理素質最重要的綜合標志。
1.要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
2.要主動參與社會性活動。社會性活動對培養人的健康心理,提高多方面的職業素質水平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要正確評價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要客觀評價,既知道長處要發揚,也知道短處要設法避短。
4.要有自信心。自信是職業獲得成功的必備素質,沒有自信將一事無成。
5.要學會超越孤獨。大學生必須學會把自己從孤獨中解放出來,融入到開放的氣氛中去,用真誠和熱情去與人交往,去關心外界的事物。
(四)交往能力的培養
正常的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是職業心理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也是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1.要有積極交往的意識。包括群眾意識、開放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等。
2.要有良好的交往道德。包括為人善良、正直、真誠、負責、守信、重感情、重友誼、自尊自重、互相幫助等。
3.要掌握交往的要領。如會贊美別人、能寬容大度、會說服別人、會尊重別人、會拒絕議論涉及隱私方面的問題等。
4.要有人際適應能力。包括與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氣質、不同愛好、不同能力的人交往的能力;逐步學會積極適應不同的人際環境,既不孤傲清高,又不隨波逐流。
(五)成功心理的培養
在人的職業生涯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要認識到失敗者不是因為摔倒而失敗,而是因為摔倒不再爬起來才失敗。
1.要有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心理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特征。如果只希望成功而不去努力追求,成功還是渺茫的。
2.要有敢為心理。要成功必須敢為,要主動地培養自己敢做敢為,克服困難,承受挫折的耐力和堅忍不拔的進取心。
3.要有成功的進取心理。不甘落后,爭求上進,合理競爭,力求取勝是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的重要特征。
4.要有成功的自信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確定的目標一定會實現,并努力為之堅持不懈的奮斗直到成功。
5.要有成功的創造性思維。成功的核心在于創造性思維,其關鍵是創造性突破,而不是過去的重復和再現。要培養學生敢于突發奇想,打破常規,主動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
參考文獻:
[1]吉飛.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有效途徑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9,(8).
[2]張大均,余林.職業心理素質及培訓[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3,(4).
不少畢業生存在的好高騖遠、缺乏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等問題,均會成為求職路上的絆腳石。因此,為了在用人單位面前能夠從容地展示自我,在職場脫穎而出,作為求職者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優良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
優良的思想道德是從事任何社會職業所必備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職業能力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發展空間。思想道德素質在職業實踐中表現在職業道德的優劣、對待勞動的態度、自強自立、自尊自律等諸多方面。
首先,要培養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為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打基礎。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均很看重大學生的“德”,把具有事業心和責任感作為招聘的首要條件?,F在許多大學生重功利索取多,強調責任和奉獻少。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有強烈責任感的人,要求畢業生能踏踏實實工作,能做到榮辱與共。而今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趨于淡化,而缺乏責任感的人不僅自己的工作完成不好,而且還會影響別人的工作。
其次,要自強自律。要培養較好的心理素質,面對挫折要有較強的承受能力,做到自強自律。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培養自強自立的堅強性格。
再次,要講誠信。誠實守信是文明社會不可缺少的道德規范,是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與人共處的道德規范。有些學生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在求職簡歷里作假,就業違約現象不時發生。對于用人單位來說,他們對于大學生的了解只能從書面材料加以分析和判斷。作為買方市場的用人單位一旦發現有學生不從提高自身實力出發而是企圖走捷徑偽裝自己,就會對其所在的學校產生本能的排斥感,也會導致用人單位招聘成本和學生自身就業成本的增加。
職業道德體現在每一個具體職業中,而敬業、勤業是職業道德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我國傳統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其基本含義是熱愛本職工作,恪盡職守,講究職業信譽,鉆研本職業務,對技術和專業精益求精。假如沒有敬業勤業的精神,即使你擁有再好的職業也不會有所作為;相反,如果具有崇高的職業道德,刻苦努力,在任何職業上都能做出成績和貢獻。
因此,大學生要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和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合理知識結構和實用能力的培養
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發展和生存,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知識結構的多樣性和實用性也有越來越強的要求?,F代企業對求職者的知識結構要求是擁有較高的知識水平,并能夠根據社會的發展和職業的具體要求,將自己的知識科學地組合以形成合理的結構。
首先,要有寬厚扎實的基礎知識。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行業結構的調整,職業崗位也會隨著變動,大學生在擇業就業中已經不會再是從一而終,而這種變化離不開寬厚的基礎知識。
其次,就是廣博精深的專業知識。也就是說,大學生除了要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掌握外,還要了解其專業鄰近領域的知識,并能夠把自己所學專業與其他相關領域緊密結合起來。
因此,作為大學生不僅要把精深的專業知識建立在廣博的基礎之上,而且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知識積累與調節相結合,及時更新知識,增強適用性。一般來說,各種行業和崗位對知識結構的要求也不同,例如,作為經營管理人員就要求能夠了解熟悉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法規,需要具備較寬的知識面,善于捕捉信息、溝通信息,處理問題靈活機動;作為財會人員要具備熟練的專業知識,還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學、采購學等方面的知識,誠實可靠,不營私舞弊;作為行政人員要具備與本職崗位有密切相關的業務知識外,還要具備適應本職崗位需要的協調能力、理解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
對于大學生個體而言,雖具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但還是缺乏各類崗位上所需要的適用能力。為彌補適用能力欠缺,要多爭取參加各種社會實踐、實習活動,才能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實際應用能力。
比如社交能力,不論今后從事哪種工作都要有一定的交際能力,通過交往才能使自己的設想和創造得到實踐的檢驗和認可,而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實習活動是大學生提高社交能力的基本途徑。在社會實踐中還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交際技巧,使別人能夠完整準確地了解你的正確思想。許多成功者都是在良好的人際關系中促進自己事業的成功。
再如決策能力,良好的決策能力可以對實現目標和手段做出最佳選擇。對于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面對求職擇業和升學,是對自己決策能力的一個考驗。因此, 要從小事做起培養自己的決策能力,不要事事讓父母、老師、朋友拿主意,要養成多謀善斷的習慣,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再有就是多看、多練,不斷提高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力等等。
三、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
在當今社會里,企業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完成所有的工作,他所能實現的僅僅是企業整體目標的一小部分。因此,團隊精神日益成為企業的一個重要文化因素。很多公司認為,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是所有技能中最為重要的一種,如果每一位員工都具備團隊合作精神,企業不僅可以在短期內取得較大的效益,而且從長遠來說也十分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記得曾看到過這么一段話,大意是:你手上有一個蘋果,我手上也有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能力,我也有一種能力,兩種能力交換后就不再是一種能力了。作為職場中的求職者應該善于與他人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這樣能力將會得到不斷提高,那么相對應地也將會做出應有的業績,獲得大家賞識能夠成功就業。
團隊精神不僅在經濟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它也滲透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社會中,也不難發現這樣一些例子,一些在創業初期資金、技術、項目遠遠不足的小企業中,幾個人往往能夠鼎力相助而取得成功??墒窃谒麄兙邆淞税l展壯大的一系列人力和物力資源等條件時,卻由于某個人的自我主義膨脹造成了企業的一蹶不振。究其原因,我們就會發現,一個組織如果缺乏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沒有參與者的分工合作,即使每一個成員都是優秀的個體,也一樣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越來越需要發揮協作精神和團隊精神。因此,要求求職者具有組織管理能力,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既能領導別人,也能被別人領導。良好的人際關系對團隊來說有著重要意義,它有助于加強團隊成員之間的團結,營造輕松的工作環境,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團隊的整體效應。
所以,大學生在團隊中與其他成員交往時,應尊重、真誠地對待,不歧視其他成員,在共同的工作中互相幫助,學會傾聽和溝通,不搞小團隊分散團隊的合力,多看到對方的優點,不斷提高個人的修養和素質,增強團隊的整體力量。
四、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如今,經濟建設、科技發展都要求人們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敢于沖破傳統的、舊的觀念和事物,提出新見解,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例子,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有的人能把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分清主次,抓住本質,不僅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還能進行不斷的探索研究,得出科學的結論,取得創新性成果。有的人面對新問題,則出現不知所措、逃避,或者不假思索就下結論,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制造了更多的問題發生。兩種不同的思維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其根本區別就在于創新能力的不同所致。
具有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是現代職場不可缺少的素質。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樹立競爭意識,培養健康的競爭心理和耐挫心理對畢業生來說非常重要。如果缺乏競爭意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就會手足無措。
因此,要打破傳統就業觀念的束縛,增強競爭意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由于學生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技能方面的鍛煉不夠,也不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許多大學生安于現狀缺乏創新精神,創新能力也不強,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就業、創業的進一步發展。
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要自覺主動地投入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各種實踐活動來檢驗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創造能力,培養自己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不斷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激發自己的創新欲望,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
五、相應培養對策
大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成功就業,而且也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需要國家、社會、高校以及學生本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生的社會閱歷和工作才能比較重視,即使畢業的學校、專業一般,只要能力素質較高,往往也會被優先考慮。所以,鍛煉實用的職業才能是培養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支撐點。
大學生在校期間,既應從課堂學習書本知識,也應重視讀無字之書,加強實踐鍛煉。在不斷接觸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大學生還會發現自己的所學有所不足,從而做到缺什么補什么,以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通過社會大課堂的鍛煉,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自己的職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