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8:34
序論:在您撰寫課堂教學新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注重內容設計選用,營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
為了更好地不斷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方法,幫助廣大初中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老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在備課的時候要充分理解教材,并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教材中的每個活動以及活動的內涵,弄明白每個探究性活動之間的結構及前后聯系,這樣才能更好的勾勒出一條清晰的探究規律的,并且基于科學課程標準要求的活動線索,使得學生自主學習順利開展,并受到相應的成果,力爭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還要將教材內容和廣大初中生的現實生活更好地聯系起來,以促進廣大初中生更好地運用自己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個性化經驗去理解和把握書本上的內容,從而為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而做好教材準備,除此之外地理老師要在具體的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注重摒棄以前那種比較單一的傳授知識的方法,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注重在具體地理課堂上要創造比較開放,并且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不斷互動的互動式課堂,同時要注重創造探究合作式的課堂,通過探究合作的方式逐個解決,使學生在探究中掌握學習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地理老師要努力創造學生先學后教的課堂
為了更好地不斷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方法,作為老師的我們還要知道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原有誦讀基礎,老師要了解他們不同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且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心理傾向和認知規律,這有助于老師充分了解學生,從而更好地鼓勵學生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不斷提高他們自學的能力,做到課前預習,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地理課堂,在課堂上通過老師的幫助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具體問題,從而創造學生先學后教的課堂,與此同時地理老師還要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因為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它總會不斷地督促人們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并去實踐,并且在具體的實踐中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體會到快樂,從而更好地達到自主求知的目的,所以作為老師,要充分利用興趣這一情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提前誦讀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三、重視教學情境創設,強化學生學習的成功感
我們都知道,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人們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環境當中,并時刻受到環境的影響,一個好的環境會對人們產生積極的作用,相反的,一個消極的環境則會對人們產生不好的影響,因此,為了更好地不斷優化為了更好地不斷優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方法,探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新方法,我們老師就不得不為廣大初中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重視教學情境創設,使廣大學生置身于地理課堂的情境當中,通過他們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不僅有利于他們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感,強化他們成功體驗的同時還有利于他們實踐能力的發展。
四、充分發揮電腦及多媒體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電腦技術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并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然作為傳授知識的教育事業當然也不例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們都知道如今不斷實現教育的數字化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還會使廣大學生在學習中感到新鮮和好奇,可以更好地啟發和增強廣大學生進行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老師要充分應用電腦技術以及發達的多媒體技術,不斷通過電腦和多媒體的智能化使以往那些傳統的理論技法不斷簡化,而且電腦和多媒體的多功能性可以使地理內容變得更有豐富的表現力,為學生提供相關是地理信息,提供地理學習中的輔助工具,如地圖等,進一步加強他們的理解,加深他們的記憶,不僅如此,電腦和多媒體等在表現上也具有多重性和多樣性,還可以更好地啟發廣大大學生在學習地理中的創造思維,可以使他們更加輕松愉快地學習地理,同時還可以不斷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以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思維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而英語課堂教學上所運用的教學方法,是我們小學教師所要深思的。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更是參與者。作為一位英語教師,應該如何來應對此次教學改革呢?
一、以學生為主體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應該改變了,在教學中要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習有些電影小說無結局的藝術方法,課不能備得太滿,要給學生留有空間,要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質疑問難,引發互動
現代教師應該引導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勇氣,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提問時間,在每堂課前、課后,都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提問,并實行學生無錯原則,解放學生,大膽提問,課外也應盡可能給學生問“問題”的機會。有些教師因為害怕學生亂提問題,而有些問題自己答不上來,就會影響自己的威信,其實這些并不需要害怕,我們教師也是和孩子一樣在不斷的學習中慢慢成長??鬃釉凇秾W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我們知道產生學習的主要原因是問題。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學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也就失去了互動的前提。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須引導學生大膽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學會思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三、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或者一些有趣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歌曲游戲等,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此外,教師適時巧妙地提出適當的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表揚學生,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注重課堂情景表演
愛好表演,在表演中表現自己是小學生的天性,因此,教師應抓住小學生這一特點來推進英語素質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教授完所有的知識點,并且把課文也熟讀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個人表演、小組合作、綜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把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英語素質,使學生在體悟中不斷創新。
五、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一般教師都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理解和綜合運用語言能力,但發展學生的思維更是不容忽視的。把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管是對教材內容理解上還是對教學方法的設計上,都應考慮是否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要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抓住課堂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使英語教學在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思維的狀態中進行。例如,教師在句子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發展思維的天地,引導他們學會多向思維,使他們的思維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習英語的重要目的之一。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欲望,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這在低年級的學習中尤為必要。在單詞教學中訓練口語交際,最常用的方法是擴詞、造句,還可以讓學生講述一下自己是如何記住這個單詞或某句話的,這既可以訓練學生的說話,利于學生記憶新單詞,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設計主題活動,創設真實的交際情境,讓學生互相間進行交流,使他們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此外,教師還應該關注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學生便會感到親切,樂于表達。
關鍵詞:教育理論;統計學教育;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確立“學生主體觀”,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建構主義理念正是倡導學生主動建構,自主學習。因此,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托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從學生“學”的特點出發,探討統計學教師課堂“教”的特色方法。
一、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的特點
建構主義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學生學習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即學生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頭腦里并非一片空白。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學科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統計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
2、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當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組織、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3、學生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雖然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但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社會性相互作用內化的結果(正如統計的特點具有社會性)。此外,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對某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學習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與教師、統計專家等展開充分溝通。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為知識建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因此,課堂上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教”的特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和導向作用。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作用和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現者。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用科學的原理和原則,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引。
3、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教師既要把最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提供給學生,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師,或在學生。分開來看,“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則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合起來看,在教學活動這一不斷發展、循環往復的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因此,“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可以實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導”的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和諧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按照“學與導和諧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取“誘導試學——引導探學——開導活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從現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統計就在自己身邊,體驗到學習統計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學習統計的興趣,萌發積極主動探索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師要通過對課堂的組織,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學習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對統計學知識的探索,學生才能學有所長。
(2)探索問題,增強學生主角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課堂教學方式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揮、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設計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探索,教師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通過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及方法措施,及時制止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分析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以往統計學教學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學生能否記住計算公式、方法、意義、應用條件,能否利用這些知識完成所設問題的正確計算。而“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在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變抽象的科學法則、科學方法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參與學習統計的快樂,享受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統計學教法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新模式
統計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基本理論和定量分析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統計學課程內容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兩個層次。第一模塊:研究統計學的一般問題,屬于基礎理論。第二模塊:推斷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屬于一般的統計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運用。第三模塊: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統計指數與因素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屬于社會經濟統計方法的特有問題,側重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兩個層次即理論部分和計算分析部分,兩部分知識比為30:70。反映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探索最優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2)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3)采用啟發式、精講多練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共生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想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3、實行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大統計
“點”是指讓學生根據某一知識點完成作業、實習?!熬€”是指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讓學生把若干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實訓?!绑w”是指讓學生能就學科體系及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綜合的分析與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從高度整體把握統計的思路和統計分析、評價思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建構性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學中應根據統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學家,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善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滿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統計持久的濃厚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地在自我實現中超越自我。
5、設置情境,在交互中實現教學目標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也不單純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木訥課堂。課堂中的社會性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二是學生之間的交互。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統計教學要從過去主要關注“人機交互”到關注“人際交互”;從只關注學生與教師、教學信息的交互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與校外專家、實踐工作者的交互;從關注個別化學習到同時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社會性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交互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6、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教育理論;統計學教育;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確立“學生主體觀”,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而建構主義理念正是倡導學生主動建構,自主學習。因此,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托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僅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從學生“學”的特點出發,探討統計學教師課堂“教”的特色方法。
一、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的特點
建構主義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分析,認為學生學習有如下特點
1、學生學習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即學生在學習統計課程之前,頭腦里并非一片空白。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各種自然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建構了大量的樸素概念或前學科概念。這些前概念形形,共同構成了影響學生學習統計學概念的系統。學生的前概念是極為重要的,它是影響統計學學習的一個決定性的因素。前概念指導或決定著學生的感知過程,還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行為和學習過程產生影響。
2、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主體建構的過程,要突出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充實、豐富和改造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對當前信息的理解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也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學生不是被動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主動地建構信息,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組織、引導,使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
3、學生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雖然知識是在個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但社會性的相互作用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因為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是社會性相互作用內化的結果(正如統計的特點具有社會性)。此外,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對某種問題可以有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學習者可以通過相互溝通和交流,相互爭辯和討論,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務,共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更豐富、更靈活的理解。同時,學生可以與教師、統計專家等展開充分溝通。這種社會性相互作用可以為知識建構創設一個廣泛的學習共同體,從而為知識建構提供豐富的資源和積極的支持。因此,課堂上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活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以及對課堂社會環境和情境的營建是學生獲得學習成效的重要途徑。
二、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教”的特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
1、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和導向作用。教師應當發揮“導向”的作用和教學組織者的作用,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現問題,進而去“解決問題”。
2、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發現者。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錯誤的診斷與糾正,并用科學的原理和原則,給予正確的引導與指引。
3、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中介者。教師是學生與教育方針及知識的橋梁。教師既要把最新的知識和分析方法提供給學生,也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辯證法的角度看,教學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隨著教學活動的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在教師,或在學生。分開來看,“教”的主體是教師,客體是學生,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發揮能動作用;“學”的主體是學生,客體是教師,學生進行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教師則對這些活動施加影響。合起來看,在教學活動這一不斷發展、循環往復的全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客體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規定,又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因此,“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可以實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學”與“導”的活動、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互動的、融合的,在和諧中不斷向前發展。因此,按照“學與導和諧發展”的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按照“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組織課堂教學時,可以采取“誘導試學——引導探學——開導活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學習首先要從現實的、有興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情境開始。讓學生一開始進入學習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統計就在自己身邊,體驗到學習統計的價值,從而激發起學習統計的興趣,萌發積極主動探索統計理論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師要通過對課堂的組織,讓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學習興趣,“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盎然地進入了對統計學知識的探索,學生才能學有所長。
(2)探索問題,增強學生主角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
“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課堂教學方式應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指揮、學生操作的教學現象。學生要在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對各種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對新經驗和舊經驗進行綜合概括,解釋有關現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導,設計有思考價值、有意義的問題。學生可以進行小組合作研究探索,教師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通過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發現學生有價值的建設性建議及方法措施,及時制止學生運用統計方法計算分析問題時可能出現的偏差,使問題得到正確的解決。
(3)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在以往統計學教學中,我們關注比較多的是學生能否記住計算公式、方法、意義、應用條件,能否利用這些知識完成所設問題的正確計算。而“基于教師在課堂中組織者、發現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師在課堂中,就應該更加關注學生能否將科學知識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起來,關注學生在靈活應用統計學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統計產生興趣,變抽象的科學法則、科學方法為得心應手的工具,從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參與學習統計的快樂,享受成功解決實際問題的愉悅。
三、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統計學教法探討
1、設計課堂教學新模式
統計學課程旨在培養學生能夠運用統計學基本理論和定量分析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評價。統計學課程內容基本分為三個模塊兩個層次。第一模塊:研究統計學的一般問題,屬于基礎理論。第二模塊:推斷統計的理論與方法,相關與回歸分析,屬于一般的統計方法及其在社會經濟領域的運用。第三模塊:時間序列分析與預測,統計指數與因素分析,統計綜合評價,屬于社會經濟統計方法的特有問題,側重于各種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兩個層次即理論部分和計算分析部分,兩部分知識比為3070。反映了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要求。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因而首先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與教育觀念,以現代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為指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技術優勢,探索最優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應進一步發揮好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去,做到(1)合理處理好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學習內容的實用意義。(2)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自然。(3)采用啟發式、精講多練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構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設計課內課外相融共生的大課堂
課堂教學不僅要教會想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在書本之外查閱圖書、報刊、雜志、網絡等資料,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吸取精華,為我所用,要教給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還要通過課內設計的實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實訓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統計調查方案的編制、調查問卷的設計、統計表統計圖的制作、綜合指標分析、統計案例分析等內容。統計實訓的課內教學采用精講、示范、多練、答疑的方式;課外教學采用學生自行分散復習和有組織分組制表、制圖、社會調查、整理計算分析等方式。
3、實行點、線、面、體相結合的大統計
“點”是指讓學生根據某一知識點完成作業、實習。“線”是指讓學生針對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分析。“面”是指讓學生把若干知識點聯系起來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實訓?!绑w”是指讓學生能就學科體系及相關學科的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綜合的分析與應用。在講授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同時,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培養、綜合能力培養、設計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從高度整體把握統計的思路和統計分析、評價思想。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建構性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教學中應根據統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設置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特有的概念及科學家,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影響學生的心智,塑造學生的靈魂,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形象,善于設疑,啟發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充滿求知思索的激情;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的動機,激發學生學習統計持久的濃厚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不斷地在自我實現中超越自我。
5、設置情境,在交互中實現教學目標
學校是社會的一個細胞,是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也不單純是“老師教、學生學”的木訥課堂。課堂中的社會性環境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師生之間的交互,二是學生之間的交互。建構主義認為,每個學習者都有自己的經驗世界,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對某種問題形成不同的假設和推論。師生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合作解決問題、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等形式,促進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統計教學要從過去主要關注“人機交互”到關注“人際交互”;從只關注學生與教師、教學信息的交互到關注學生之間的交互以及學生與校外專家、實踐工作者的交互;從關注個別化學習到同時關注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社會性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交互中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6、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學創新 方法
一、引言
創新是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源動力,課堂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創新教育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創造能力。因此,探討課堂教學創新教育之法對推進創新教育有著重要意義。
二、課堂教學創新的意義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為了適應社會的要求,學生學習的性質應當由傳統的繼承性、傳授性轉變為探索性和創新性。因此,創新教育不僅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也是教育的必然選擇。學科作為學生接觸最早且影響力非常深遠的學科,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養成學生創新思維,使創新慢慢變成學生的一種習慣性思維。課堂教學創新是學生創造性思維形成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重視想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其素養,更應重視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培養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注意不僅僅是進行單純的語言教學,更要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又學習到文化知識或者科技知識;在學科教學方法上,不僅要研究自身的教法,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有所研究,才能有助于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
三、課堂教學創新的方法
1.營造寬松的教育環境
寬松的教育環境才能使學生放松神經,放開思維,大膽假設,因此,課堂教學創新在方法上要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為學生思維創新創造條件,提供土壤。正如著名的教育教陶行知先生所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苯處熣J識到這一點,具有對學生無比的期望意識,才是營造寬松教育教學環境的前提。在民主、和諧和寬松的教育環境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得以增強,其創造能力和潛能才能得以激發。在面對學生的質疑或問難時、在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時、或者是在學生調皮搗蛋時,老師不是責怪而是用微笑的神情、鼓勵的眼生或者是親切的語言,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適時的點撥和提醒,盡量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打開思維,或者積極假設或者冷靜思考,從而不斷提高,不斷超越自己。
有一位教師曾記錄了這樣一件課堂教學小故事:當他剛開始擔任初中一年級某班級的教師時,在一次課上,班里的一名平時被同學們稱為“弱智生”的同學,竟舉手想回答老師的問題,這位老師微笑著親切地讓他作答,開始他回答問題的聲音很低,但這位老師又用鼓勵的眼神微笑著讓他大聲一點。當他大聲回答了問題時,同學們都不約而同地為他鼓掌,這位老師也借機對他進行表揚。此時,這位曾經的“弱智生”臉上出現了自豪的表情。這個小故事說明,學生的積極性是在寬松的課題氛圍里逐漸養成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是在一次次的成功體驗中慢慢獲得的。
因此,教師進行學科教學時,要盡可能地為學生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寬松的教育環境能使師生間的感情更融洽,心理距離更近,更容易溝通,學生才會更積極地學習、思考并愉快地投人到學習活動中來。這樣和諧寬松的教育環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激發其創造欲望、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有利條件。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打破學生的定勢思維,首先教師就需要打破自身教學上的固定模式,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思考。疑問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也是刺激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內驅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養成非常重要。愛因斯坦曾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另外,我國北宋的哲學家張載也曾說:“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學,學則須疑?!?/p>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鼓勵學生有懷疑意識,大膽質疑。多向學生問幾個為什么,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并及時發現和賞識學生的創造意識,鼓勵學生不迷信老師、不迷信教材,鼓勵他們對一些已有的理論和傳統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大膽質疑,探索求異,從而逐漸培養起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老師不應即刻對其進行否認批評,而是鼓勵其大膽地說出理由,如果理由正當合理,還可以對其創新思維進行表揚。學生提出的符合邏輯的獨特見解,其實就是一種創新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積極性,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3.開展信息化的課堂教學活動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化已成為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等方式。因此,教育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時展的必然選擇,。在網絡信息化的時代大環境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方式都在發生著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也應該有所改變。教師在課堂上要應用適應信息化環境的教學模式,認識并熟悉網絡環境,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利用網絡教學同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素養,教會學生學會尋找有用的信息,更為高效地學習。
目前,我國一些教師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能力還不太強,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推進課程教育存在比較大的困難。課堂教學創新需要開展信息化。因此,教師們需要樹立信息化的意識,逐漸轉變觀念,積極探索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四、結語
總之,教師在課堂創新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觀念,充分發揮學科的優勢,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發展創造性思維的機會,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質疑并推行信息化的教學方式,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許偉胤.教學創新方法初探[J].科技信息,2007,(33).
1 激情導入,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穎獨特的教學往往會使學生感到興趣盎然。在每節課的開始,恰當地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習動機,而且能在趣味橫生的情景中,形成“好學”“樂學”的學習氣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滿堂灌輸,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久而久之,但使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而且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阻礙了學生的智力發展,更是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有趣的導入方法,創建生動的情景,以趣激學,以趣導學,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生動有趣的導入方法,以適當的問題的實例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游戲導入法,故事感染法,動手操作法,形象直^法、新奇引趣法等,既適合學生的心理,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對于學生來說,這無疑是創造思維的過程,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的學習過程中,嘗試知識形成過程,掌握知識,從而培養創造能力。
2 以趣勵學,激發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質疑問難不僅僅是讓學生提出幾個問題,更重要的是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深入思考,敢于發問。深入鉆研的習慣。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根本無所激發學生的創新的意識,這樣,既要影響學生獨特的思維,又會影響學生對科學的審美理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要求和精神,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著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堂上,可以設計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努力探索符合學生個性和特長的教學方法,積極挖掘教材本身的快樂因素,讓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把單一講解法探究為體現學科特點和個人愛好的學習方法的優化組合,用他們喜歡的樂于接受的手段與方法,開啟他們的思維之源,尋找他們的創新之處。另外,還要給學生創造定的條件,教師啟,要啟在關鍵處;講要在重點處,變學生被動接受為獨立思考,變老師注入式講授為師生共同參與,使學生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
3 師生共處,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促進學生愉快學習的氣氛源于教師,這種氣氛是真誠關心和理解的傾聽,是師與生之間愉快,和諧的合作,它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先決因素,是發掘學生潛在智能的最件環境。因此,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出生動,活潑的良好氛圍,讓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某問題產生興趣,就會愉快地、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4 獨立探索,大膽求異,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課堂上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也就是我們所說明的發散思維,它是創造思維的前提和核心。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求異,提倡學生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和新穎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對于某問題,如果一味地按常規的思維模式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有時候會阻礙學生的認識和分析過程。所以,教師應該在愉快的學習氣氛中,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尋找答案,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
5 整改課堂,優化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新方法
在當今初中語文教育中,過去單一、死板、封閉的教學模式應該摒棄,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多維的、靈活的、開放的新式教學模式,這更能夠滿足時代的需要與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以從轉變自身角色,通過了解學生進一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好學生此學科的綜合能力。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應該如何來應對此次教學改革呢?
一、教師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學習“中國畫”的“留白”藝術,課不能備得太滿。要給學生留有空間,要對各種情況做出預測。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恩、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掌握探究求索的思想和方法,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提問時間,在每堂課前、課后,都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提問,并實行學生無錯原則,解放學生,大膽提問,課外也盡可能給學生問“問題”的機會。孔子在《學記》中說:“善問者如攻堅術,先易者而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意思是說提問要由易到難,同樣問題要先提容易解答的,通過對容易問題的解決。取得經驗,樹立信心,難題也會得到解決。
三、創建良好的課堂氣氛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來源于想像力,而一個人的自主性、想像力、創造力要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和發揮,一個安全、寬松的教育環境是最基本的前提。這一點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
課堂上如果不給學生一種安全的感覺,沒有營造一種自然的氣氛,就會逼得學生害怕別人發現自己的“不好”,害怕真實地暴露和面對自己的過失,甚至為此說謊、編造成績等。另一方面,更有很多學生因為評價暴露了自己的過失而失去尊嚴,受到懲罰,甚至就此失去信心。
適宜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最佳狀態,提高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以趣開頭,精心設計導入語,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興味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此外。教師應巧妙、適時地提問問題。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表揚學生,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這樣就連起碼的教育教學都不能及,更不能提到是要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了。因此,一個安全的氛圍是保證教學更具客觀性、真實性,保證教師能真正了解學生,獲得真實的反饋信息,從而改進教學,提高質量的一個前提。
四、注重課堂情景表演
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富有感染性的教學情景啟發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把學生引入文章所描述的情景當中,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由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課堂情景表演兼顧了教學目標中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身體運動與課堂提問領域三個方面,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它是推進語文素質教育,強化學生主體活動,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在閱讀教學中,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個人表演、小組合作、綜合表演等形式讓學生即興表演課文(或只是其中的詞句、片斷),把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轉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還可以提高學生整體的語文素質,使學生在體悟中不斷創新。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開放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創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情景,給學生學習活動較大的自由空間,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設疑激趣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讓學生積極的參與,主動的選擇,從而使學生產生創新的欲望。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情感調動是形成良好教學情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動力之源。如教《背影》一課時,教師要抓住課題及時設懸提問題。誰的背影?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背影?文中對背影的描述是一次大特寫,還是幾組背影?孰詳孰略?這些問題是學生們最想了解的,于是學生在聽到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之后,很快就能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愿望。
五、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能力同時,必須重視發展學生的思維,把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統一起來。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他們的智力,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而使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深處,使語文教學在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思維的狀態中進行。例如:教師在具體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發展思維的天地,引導他們學會多向思維,使他們的思維觸角伸向更廣闊的領域。
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