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7:52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預警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3)03.0123.02
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組織結構不合理、融資措施不當使得企業預期收益下降,甚至喪失償還能力的風險,是企業在生存和發展中面臨的重要問題。財務預警,正是企業為防范財務風險而采取的完善制度、加強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當前,很多企業都認識到了財務預警的重要性,采取了一定的預警措施,但由于不少企業管理者自身專業與認知的局限,導致企業的財務預警機制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善的保障企業的安全運轉,針對這些現象,管理者要系統的認識到財務預警機制的組成與構建方式,才能真正的做到趨利避害。
1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內容
1.1全面的財務風險分析機制
企業在建立財務風險預防機制時,首先應建立一個獨立的企業財務風險分析部門,將分析企業財務風險作為部門人員的主要工作任務,財務風險分析部門也可由企業審計部門、財務部門和企劃部門共同承擔。財務預警部門的主體即為預警分析人員。此外企業在建立財務預警分析機制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自身的組織管理,使各個企業部門能夠條理清晰,任務明確的各司其職,使企業各個部門能夠適應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使預警部門的工作走上持續化,正?;能壍?。
1.2快速的信息傳遞機制
企業財務預警部門的分析對象是企業各個部門的生產與業務數據,因此,只有及時的將各個企業部門的生產、業務、運轉信息快速的傳達給企業財務預警部門才能使其工作得以開展,因此,企業在組建企業財務預警部門的同時,還要注意協調好各個企業部門的聯系,保證企業各個部門與預警部門間信息通道的暢通,使財務預警部門能夠及時的掌握企業的運行情況,為風險分析創造良好的基礎。
1.3嚴格的財務風險評價和責任機制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部門,要在掌握企業數據的基礎上迅速找尋出企業財務面臨的風險,并判斷出各個風險的大小,對企業能夠造成的影響,有效的規避財務風險,當難以規避風險時,要“兩害相權取其輕”,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并迅速反饋至決策層,做好事后補救的準備。在分析財務風險的同時,還要就風險來由進行追蹤,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建立嚴格的獎懲機制,根據企業損失的大小對造成風險的部門或個人進行相應懲罰,增加責任人的警惕,避免重蹈覆轍,保證企業的健康運行。
2當前企業在財務預警方面存在的問題
2.1企業領導認識不足
我國很大一部分企業的領導只重視企業的產生和銷售,對企業財務管理沒有充分的認識,對企業的關注集中在企業財富的創造上,對增加企業利益的認知也局限在提高生產和拓展業務上,忽視了財務管理對增加企業利益的巨大作用,使得企業財務風險頻發,對企業財務風險也只是發生之后再補救,始終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風險預警機制,使得企業重復性的發生相同的財務風險,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
2.2預警機制不完善
我國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都沒有建立健全的企業組織機構,企業管理缺乏科學的指導,運營水平低,企業規模與企業管理方式不符。完善的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包括事前、事中、時候三部分,而在實際管理中,很多企業只重視信息的事前收集和事中分析,忽視了事后的反饋使得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環節缺失,不能起到實際的作用。還有部分企業認為度過了財務風險就安全了,沒有對風險的產生機制進行深入的總結和研究,及時吸取經驗和教訓,忽視了財務預警系統的后期管理,使得同樣的財務危機再一次發生時企業也無法做出及時的反應,使得企業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2.3財務管理不科學
首先在財務指標的制定上,不少企業對企業資產、盈利情況、資本結構與現金流動沒有很好的掌握,在制定財務指標時沒有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做好規劃,導致企業財務預警措施也偏離企業的實際運行需求,不能及時發揮作用。還有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很多企業報表都被人為修改,虛假信息過多,使得企業財務預警措施沒有建立在正確的數據之上,可執行性大大降低。
3健全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方法
3.1提高思想認識
首先,企業領導應端正對財務預警的態度,把財務預警作為規避風險,提高企業利益的重要工作,組織企業管理人員共同制定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部門,選拔財務預警工作人員,加提高領導水平,加強企業管理,使企業財務預警部門能夠得到其他部門的有效配合,得到充足的信息保障、制度保障和人才保障。其次,要加強對部門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使其認識到自己在企業中是有巨大作用的,而非“閑職”,努力提高自己的分析效率和預測水平。
3.2加強財務管理
企業在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時,要聯系自身實際,而非照搬相關標準的規定,管理人員要先了解企業各個部門的生產情況與業務往來情況,明確企業各個環節中的成本消耗,估測企業利潤,加強對企業財務的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財務預警機制,使財務預警機制與企業實際運行情況相一致,真正的為企業規避財務風險服務。其次,加強對企業財會部門的審計監督,嚴厲杜絕對企業財務信息的人為修改,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使企業財務預警措施的制定能夠建立在真實的財務數據基礎之上。
3.3健全預警機制
首先,企業要明確自身運作的流程、環節和規模,確立合理的企業管理手段,在此基礎上建立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完整的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包括企業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與反饋三個階段,財務預警部門在收集企業各項運行數據、信息后,首先要核對其真實性,確保數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再在此基礎上分析企業在經營管理、業務銷售、稅款繳納等環節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制定合理的規避措施來防范企業風險,或以小的代價來規避大的企業風險,使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最后,將企業風險產生的來源、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和反饋,對應負責任的部門和個人進行合理的處罰,促使其提高警惕,使企業決策層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來保證企業不會重蹈覆轍,保證企業發展的順利進行。
4總結
科學的財務預警機制是企業規避財務風險,保證企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也是社會主義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企業管理者只有充分認識到建立財務預警機制的重要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才能使企業趨利避害,更加健康的發展,促進社會注意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和國民經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玉琴.財務預警在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財會研究,2008,(12).
[2]張紅日.我國中小企業板塊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研究――基于兩種多變量模型的比較分析[J].經濟師,2009,(6).
[3]吳樹暢,蔣曉寧.激進財務政策下財務風險的積聚、擴散與控制――以“*ST華源”為例[J].財務與會計,2009,(10).
關鍵詞:財務預警;問題;策略;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9-000-01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不但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也給其帶來了很多的風險。企業應該重視內控機制的完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幫助企業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財務水平,切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F在,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財務風險的存在,若是能夠及時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便能夠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來降低風險給企業造成的影響。
一、我國企業財務預警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企業財務預警現狀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組織機構都不夠健全,管理時也不夠科學,企業運營水平較低,企業管理水平無法跟上企業規模的擴大,二者不協調。企業在進行發展戰略制定時也沒有全面的考慮到外部環境,這也導致了宏觀經濟調整時,企業比較被動。并且很多中小企業本身的財務風險比較高,財務狀況瞬息萬變,實施財務預警系統存在較大的難度[1]。
我國有些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但是僅僅通過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和計算,對于預警系統的變化不夠關注,更沒有針對其變化分析原因,這也導致其作用很難發揮出來。
(二)企業財務預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到位
現在我國很多企業的領導都對生產和營銷比較重視,對于財務管理不夠重視,或者是只關注企業的利潤變化,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也沒有從財務分析方面出發幫助企業做好經營管理工作,這樣給財務分析正常進行和作用發揮造成了很大影響。
2.指標構建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選取財務指標科學性和全面性不夠,行業不同,財務指標預警標準存在一定差別,就財務比例而言,工業企業中流動比例為2:1會比較合理,而在商業企業中,其流動比率標準要比這個數值低?,F在很多企業在進行財務預警系統建立時,選取指標比較盲目,導致了企業選擇的指標無法將企業財務狀況反映出來,財務預警系統的功效更是不可能發揮。其次,非財務指標選擇存在問題,現在很多制定的預警指標針對的主要是財務,很少考慮到那些和財務無關的指標。企業財務危機是否出現不但由財務指標決定,還和非財務指標有著直接關系,而這些非財務指標也會給預警系統有效性造成影響[2]。
3.技術分析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會計信息真實性較差,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基礎便是真實和全面的財務信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報表資料往往景觀了包裝,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嚴重,這也給財務預警系統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響。其次,分析過程存在片面性,比如過度重視客觀分析,輕視主觀分析等。最后,對象分析存在狹隘性,隨著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企業資金也會不斷的發生變化,并且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會直觀的反映在資金變動中,通過資金變動情況的分析,便能夠了解企業經營情況[3]。但是在分析時,往往只重視資金方面的變化,沒有分析業務活動的進行給資金變化造成的影響。
4.預警機制存在問題
首先預警機制不夠完善,很多企業沒有做好時候信息分析,并進行信息的反饋,這樣直接導致了財務預警系統構架缺失,預警機制沒有得到完善。其次,財務預警后續管理欠缺,后續管理不到位,直接導致了經驗和教訓無法吸取,出現類似問題時,企業反映不夠及時,不能給后期經營管理提供經驗。
二、完善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學的認識財務預警機制
想要做好財務預警工作,首先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領導必須將其作為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進行財務預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過措施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其次,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財務管理以及預警分析對企業管理造成的影響,切實提高分析質量,提高企業的效益[4]。
(二)確保構建的財務預警體系真正的科學合理
首先應該根據相關原則進行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其原則包含了下面幾點,分別是敏感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則。其次,應該重視預警模型變量選擇范圍的拓寬,確保其合理性;再次,對于非財務指標的引進必須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業出現困境的原因,才能夠提高預測能力。最后,還應該進行長期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和短期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的建立,并將二者結合起來。
(三)企業必須重視財務預警分析技術的提高
首先應該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的加強,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財務分析制度,保證期科學性,做好人員選拔工作,明確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目標和責任。最后,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調查分析,分析時應該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當,提高其針對性[5]。
(四)重視內部預警機制的完善
首先應該完善內部預警機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機制,將預警系統功能全面的發揮出來。其次,需要進行對策庫的建立,及時的收集相關的數據,確保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的提出解決方案。
三、結語
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預警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和內容。但是我國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財務預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過程也不夠規范,通過筆者的研究,希望能夠給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完善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牛怡然.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與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初探[J].會計之友,2011 (26):55-56.
[3]鄭鵬,李雅寧.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改進的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502-507.
關鍵詞:財務預警;問題;策略;企業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不但給我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也給其帶來了很多的風險。企業應該重視內控機制的完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幫助企業更好的化解存在的財務水平,切實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F在,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的原因都是財務風險的存在,若是能夠及時發現財務管理過程中存在問題,便能夠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來降低風險給企業造成的影響。
一、我國企業財務預警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企業財務預警現狀
在我國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組織機構都不夠健全,管理時也不夠科學,企業運營水平較低,企業管理水平無法跟上企業規模的擴大,二者不協調。企業在進行發展戰略制定時也沒有全面的考慮到外部環境,這也導致了宏觀經濟調整時,企業比較被動。并且很多中小企業本身的財務風險比較高,財務狀況瞬息萬變,實施財務預警系統存在較大的難度[1]。我國有些上市公司已經進行了財務預警系統的建立,但是僅僅通過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和計算,對于預警系統的變化不夠關注,更沒有針對其變化分析原因,這也導致其作用很難發揮出來。
(二)企業財務預警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認識不到位
現在我國很多企業的領導都對生產和營銷比較重視,對于財務管理不夠重視,或者是只關注企業的利潤變化,沒有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也沒有從財務分析方面出發幫助企業做好經營管理工作,這樣給財務分析正常進行和作用發揮造成了很大影響。
2.指標構建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選取財務指標科學性和全面性不夠,行業不同,財務指標預警標準存在一定差別,就財務比例而言,工業企業中流動比例為2:1會比較合理,而在商業企業中,其流動比率標準要比這個數值低?,F在很多企業在進行財務預警系統建立時,選取指標比較盲目,導致了企業選擇的指標無法將企業財務狀況反映出來,財務預警系統的功效更是不可能發揮。其次,非財務指標選擇存在問題,現在很多制定的預警指標針對的主要是財務,很少考慮到那些和財務無關的指標。企業財務危機是否出現不但由財務指標決定,還和非財務指標有著直接關系,而這些非財務指標也會給預警系統有效性造成影響[2]。
3.技術分析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會計信息真實性較差,財務預警系統建立的基礎便是真實和全面的財務信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企業報表資料往往景觀了包裝,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嚴重,這也給財務預警系統有效性造成了很大影響。其次,分析過程存在片面性,比如過度重視客觀分析,輕視主觀分析等。最后,對象分析存在狹隘性,隨著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企業資金也會不斷的發生變化,并且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會直觀的反映在資金變動中,通過資金變動情況的分析,便能夠了解企業經營情況[3]。但是在分析時,往往只重視資金方面的變化,沒有分析業務活動的進行給資金變化造成的影響。
4.預警機制存在問題
首先預警機制不夠完善,很多企業沒有做好時候信息分析,并進行信息的反饋,這樣直接導致了財務預警系統構架缺失,預警機制沒有得到完善。其次,財務預警后續管理欠缺,后續管理不到位,直接導致了經驗和教訓無法吸取,出現類似問題時,企業反映不夠及時,不能給后期經營管理提供經驗。
二、完善企業財務預警機制的措施
(一)全面科學的認識財務預警機制
想要做好財務預警工作,首先必須認識到其重要性,領導必須將其作為經營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進行財務預警分析制度的建立,并通過措施不斷的提高企業的管理質量。其次,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財務管理以及預警分析對企業管理造成的影響,切實提高分析質量,提高企業的效益[4]。
(二)確保構建的財務預警體系真正的科學合理
首先應該根據相關原則進行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其原則包含了下面幾點,分別是敏感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重要性以及全面性原則。其次,應該重視預警模型變量選擇范圍的拓寬,確保其合理性;再次,對于非財務指標的引進必須慎重,只有全面了解企業出現困境的原因,才能夠提高預測能力。最后,還應該進行長期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和短期財務預警分析指標體系的建立,并將二者結合起來。
(三)企業必須重視財務預警分析技術的提高
首先應該重視會計基礎工作的加強,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其次,需要完善財務分析制度,保證期科學性,做好人員選拔工作,明確每一個工作人員的目標和責任。最后,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調查分析,分析時應該做到有的放矢,直接了當,提高其針對性[5]。
(四)重視內部預警機制的完善
首先應該完善內部預警機制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重機制,將預警系統功能全面的發揮出來。其次,需要進行對策庫的建立,及時的收集相關的數據,確保在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夠快速有效的提出解決方案。
三、結語
在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預警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和內容。但是我國目前很多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財務預警分析的重要性,操作過程也不夠規范,通過筆者的研究,希望能夠給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完善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牛怡然.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與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1,(02):108-109.?
[2]朱大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初探[J].會計之友,2011?(26):55-56.?
[3]鄭鵬,李雅寧.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改進的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502-507.?
眾所周知,IBM的財務管理流程及制度在業內有著極好的口碑,一向以嚴謹著稱。以下結合筆者在IBM的工作經驗,淺析一下財務分析工作在IBM所處的位置及IBM是如何利用財務分析來預測企業的風險,并采取相應可能的規避措施,通過財務價值鏈為公司創造價值的。
透過財務分析預測企業風險
IBM(中國)維持著一個相當規模的財務分析團隊(Financial Analyst,FA),團隊成員加入IBM之前在各個行業,如制造業、會計師事務所、汀服務商等的知名企業都有著很深的經驗和行業背景。與之相匹配的是復雜而嚴密的財務管理流程,在IBM許多項目執行過程中的業務問題都需要FA的意見乃至批準。
IBM涉及的行業較廣,既有目前的三大核心業務:硬件、軟件、咨詢服務,也有正在逐步退出中的制造業,但IBM的所有業務對銷售成本和收入的財務指標都極為關注,因此以下將以這兩項指標為例,從中管窺IBM的財務分析之道。
財務與業務深度結合
在IBM(中國),企業高管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Target),以及每個季度要實現多少銷售收入和利潤,這些數字都是他們對亞太總部(AP)的承諾。這些承諾的實現是由在整個大中華區內,由不同的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PM)負責的數百個正在進行中的項目,以及銷售人員不斷開發爭取的新客戶可能帶來的新的收入來源促成的。
為確保項目的順利進行和財務的可控性,IBM通過將財務與業務深度結合的方式共同推進銷售目標的實現。
IBM(中國)將整個市場分為六大行業(Sector),每個行業都有一位資深的財務分析師(Financial Analyst,FA)負責為該行業提供財務支持。每周各行業的執行官(Executive)都要舉行例行銷售會議,由地區領導(Country Leader)和合伙人(Engagement Partner)及該Sector的財務分析師參加,分析檢討目前的銷售形勢,核實每一個銷售機會的發展進程。各行業FA在會議結束后會和執行官討論確定預計本季度合同簽單量的最新版本,及由此可能帶來的當季度新的收入。
之后,根據Executive的意見,FA會擬一份行業銷售預測報表送交高級管理層作為決策支持。在整個過程中,FA會和自己所支持的行業內的項目經理保持著密切聯系,隨時了解項目的最新進展狀況及可能面臨的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專業理解把這些業務信息轉化為財務信息,從而得到該項目的最新收入和成本預測(Assessment),項目經理會在第一時間收到FA制作好的每個項目在各會計期間收入與成本的預測,并及時予以確認,保證項目收入和成本如期發生。當項目上的情況發生重大變化時,如客戶對某階段工作有異議,可能拒簽此階段完工報告,或由于客戶管理層的突然重大變動,導致項目經理無法按合同規定按時向客戶開出發票,或是發現項目的成本可能有超出預算的可能,項目經理都會及時通知負責自己項目的FA,以確認由此可能帶來的財務影響。
基于財務分析師和各項目經理之間的溝通保證了項目收入和成本的預測是基于實際業務情況的判斷,避免了財務分析部門自己閉門造車做出脫離實際的數字報表。
每周末,財務分析部門會整合所有FA提交的預測報表,制作出大中華地區的營業收入預測報表,并和月初的營業收入預測報表相比對,找出有重大偏差的地方,看哪些項目的收入預測有重大的上升或下跌。財務預測上的重大偏差,如果排除掉財務分析部門預測工作的失誤之外,那就是該項目在業務上已經出了問題,存在著重大的風險。CFO將首先審閱這些重大差異及其原因,然后制作出路線圖(RoadMap)(如表1)。使那些風險已經或可能對月初的財務預測目標造成不利影響,哪些潛在的機會可能在當初的財務預測之外帶來新的收益一目了然。
公司高管會在月中舉行的高級經理會議上討論這一路線圖,對表中所列出來的風險和機遇項目逐一分析,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方案,由專人負責,盡量減少風險的發生,促使機遇盡早轉化為現實收益。
在整個流程中,由于財務分析部門可以準確地從數百個項目中找出風險和機遇所在,并揭示發生的原因和提出初步行動方案和建議,管理層就只需要認真考慮那些被挑出來的少數項目并及早做出決策即可,從而保證了企業的財務風險最小化,項目的財務狀況始終都在管理層的掌握之中,使之在準確把握財務發展趨勢的情況下,對于能不能實現自己全年的財務目標,離目標還差多遠就能做到心里有底,并做出相應的戰略或戰術調整。
無論是具體從事財務分析的工作人員還是作為企業高管的CF0,都不應該將自己局限于財務部辦公室內,既要隨著業務的變化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體系,也要從業務出發,自覺去了解整個企業價值鏈中相關的部門,相關的業務,加強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與互動,培養自己的業務意識(businesssense)。
差異分析控制風險
在傳統的制造業,企業設立財務分析部門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加強對成本的分析和控制,以盡量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競爭力。在所有成本和費用中,諸如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因為所占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小,不是分析的重點。而產品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則是最重要的成本。
IBM每個月都會制作管理報表(ManagementReporting),分門別類地對人員工資、原材料消耗、生產報廢等成本要素進行統計分析,首先要分析的就是實際成本與企業標準成本的差異。當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發生偏差,尤其是逆差,也就意味著企業在目前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出了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企業管理層的期望,如果不能迅速找出問題并解決,那么這個差異可能就會越來越大,在財務報表上看是企業沒能達成自己的財務目標。
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這些差異數字的背后隱藏的是企業未能察覺的風險以及可能帶來的整個企業經營失控的危險。例如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的明顯偏低意味著企業把更多的資金積壓在了存貨和應收賬款上,一方面這將對企業的資金管理提出嚴峻挑戰,企業為了籌措其資金缺口將可能向銀行借款,被迫付出額外的借款利息,另一方面如果經分析銷售狀況沒有大的變化,存貨周轉率的降低如果是來自存貨數量的大量增加,超過了企業的正常消耗水平,則可能意味著企業的
相關采購政策和采購人員出了問題,這種問題如果不及時檢討并解決的話,決不只是多付一點銀行利息的問題,很有可能拖垮整個企業。
因此,從對比標準與實際的差異出發,再橫向對比實際成本的歷史發展趨勢,并縱向去看成本結構中各項成本要素比重的此消彼漲,有針對性地選取一些效率比指標,從而找出有差異的地方,通過成本控制等手段來解決差異背后隱藏的問題,及早化解企業生產營運過程中的不利成本因素。基于準確及時財務分析,制訂行之有效的財務控制方法,以保證企業的成本在可控合理的范圍內。
企業實際經營中的財務分析當然不只限于對收入或成本的分析,它涉及到企業
財務狀況的方方面面,如企業現金流,固定資產投資決策,輔助生產部門外包……甚至還衍生出獨立于財務分析之外的客戶信用分析專家(CreditAnalyst)。
可以說,在市場變化如此迅速,競爭激烈的環境下,企業已經越來越倚重財務分析。從審查客戶的信用資質、合同風險的控制、產品和勞務提供過程中成本與費用的控制、供應商的選擇、重大投資決定到合并兼購等等涉及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財務分析的作用已經走出財務部一隅,貫穿于企業整個價值鏈之中。這一變化是企業管理層從實際的業務出發,力求及早地察覺價值鏈中每一個環節潛在的財務相關風險對財務分析提出的需求。
以筆者多年的工作體會,無論是具體從事財務分析的工作人員還是作為企業高管的CFO,都不應該將自己局限于財務部辦公室內,既要隨著業務的變化更新自己的財務知識體系,也要從業務出發,自覺去了解整個企業價值鏈中相關的部門,相關的業務,加強與其他部門人員的溝通與互動,培養自己的業務意識(business sense),這樣,任何業務上的異動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都能敏銳的感覺到。IBM的財務分析體系之所以會對業務發展起作用也是基于財務與業務的深度結合。
財務分析價值
雖然IBM的財務分析確有值得推崇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財務分析。實際上在中國的很多企業中,僅存在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因為有項目經理或會計管理部門,盡管沒有專門的FA部門的存在,項目仍然會照例運行,會計結賬也不會耽誤。
任何試圖“加強管理”的做法都必然帶來成本的額外支出,如果財務分析不能讓企業認為其“物有所值”就自然沒有存在的價值。那么,什么樣的企業需要財務分析部門,財務分析能為企業做什么?好的財務分析的標準是什么?
洞察企業風險
從IBM的案例看,IBM所屬的IT業從來就是高風險行業,競爭異常慘烈,即便暫時處于行業之首,只要稍有不慎仍然會被后來者拉下馬。因此,IBM與競爭對手、與客戶、與第三方下包商等之間關系的任何一點微妙變化,都會使得其收入確認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從財務上就表現為每個月/每個季度的合同簽單量,項目的收入,成本實際結果可能會和之前的財務預測有明顯的差別,有時這個差別甚至會很大。這對企業而言就意味著很大的經營風險。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沒有人愿意去投資一家看不懂的企業。投資者要看得懂企業,首先需要企業的管理者看得懂。一家營業收入總是在每個財政季度間跳上跳下(個別季度性較強的行業,如禮品制作,果類加工除外),其他各項財務指標時好時壞,毫無規律,讓人無法相信其銷售預測是可以做到的,這樣的企業很難讓人信任。
投資人和企業管理者最希望看到一家企業的收入在每個季度間平穩上升,簽單量節節提高,各項財務指標都在健康的區域內移動,因為這表示這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在管理層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會按照他在年初承諾的財務預測目標逐步實現,而企業投資者,債權人等各方的利益都可以放心地得到保障。
因此,對于從事高風險行業的企業來說,當企業發展步入成熟階段,規模也比較龐大的時候,它們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也都相應放大,因此,這樣的企業需要有專門的財務分析來為管理層揭示相關的風險與機遇,以期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規范管理
因為財務分析的下一步必然就是財務控制,較好的管理水平能為財務控制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的土壤。當企業規模越來越龐大,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時候,作為加強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對財務分析的要求應運而生。
行業風險較小或行業利潤很高的企業相對的財務分析工作會簡單一些,而處于競爭激烈和毛利率較低的行業,對于深層次財務分析和財務控制的要求也就越高。所以高水平的財務分析專家,往往也就是從這樣的企業中鍛煉成長起來的。
重點指標重點分析
不同的企業對財務分析的具體要求和側重點是不一樣的,并不一定面面俱到地將財務分析指標和方法全都用上就是好的財務分析。比如著名的杜邦分析法中的13個財務分析指標,在筆者經歷過的幾家企業的財務分析報表體系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但沒有一家是把所有指標全都用上的。
在制造型企業生產基地,由于其銷售訂單往往是由集團中專門的銷售公司負責,或由地區總公司直接與客戶簽訂,下達生產訂單任務,很少能由自己控制或決定,因此對于銷售和市場相關的指標并不太敏感,更是少有相關的分析,因為那不是它們要關心的重點。知道要生產的產品數量和單價,銷售收入基本就確定了。但是絕大部分的制造業工廠對成本和費用極為重視,財務分析工作的大部分內容就是對成本的分析,尤其是存貨,諸如存貨周轉率之類的指標,都看得非常細,因為傳統制造業一般行業毛利率都較低,成本要素也極為復雜,如果任何一個成本要素控制不好的話,企業就很容易陷入虧損的困境。例如手機代工行業,毛利率(GP%)大概在2%~3%之間,而材料成本占到總成本的95%以上,如果存貨采購過多,每個月僅計提存貨減值準備就可以吃掉全部的GP。因此,通過財務分析來預防此類成本相關的風險,及早提出財務控制的改良意見,就成了財務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在咨詢服務業,成本相對比較簡單,主要都是與人相關的開支,但咨詢服務業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其收入確認非常復雜,收入實現也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對于銷售收入的預測成為重點,準確的預測出當前月份和以后月份的銷售收入,找出哪些服務項目的收入確認將存在重大風險,為管理層描出路線圖,管理層據此通過調動公司各類資源,如市場、客戶關系、銷售,以期規避風險,確保銷售收入的持續增長趨勢。
【摘要】財務預警模型的構建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對企業財務預警模型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分析與比較,并在此基礎上,給出了財務預警模型進一步研究的內容和方向。
財務預警是通過對企業財務報表及相關經營資料的分析,利用及時的財務數據和相應的數據化管理方式,將企業所面臨的危險情況預先告知企業經營者和其他利益關系人,并分析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原因和企業財務運營體系隱藏的問題,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旋的財務管理活動。相應地,財務預警模型就是借助企業一系列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來識別企業財務狀況的判別模型。
一、財務預警模型的分析與比較
(一)一元判定模型
一元判定模型是指利用單個財務比率來進行財務預警,以判斷企業是否發生財務危機的一種預測模型。當模型中所涉及的幾個財務比率趨向惡化時,通常是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先兆。1932年,Fitzpatrick最先進行了單變量破產預測研究。他以19家公司作為樣本,運用單個財務比率將樣本劃分為破產和非破產兩組,發現判別能力最高的是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兩個比率。1966年,Beaver以單變量分析法發展出財務危機預測模型。他使用5個財務比率分別作為變量對79家經營未失敗公司和79家經營失敗公司進行一元判定預測,發現現金流量/負債總額財務預測的效果最好,凈利潤/資產總額次之,其模型在失敗前5年可達70%以上的預測能力,失敗前一年可達87%的正確率。
一元判定模型方法簡單,但總體判別精度不高。在財務失敗前一年的預測中,該模型的預測精度明顯低于多變量模型。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對于哪些是最重要的預測指標,分析者得出了不同的結論。2盡管對較長一段時期進行的單變量比率分析可能說明公司正處于困境或未來可能處境困難,但這不能具體證明公司可能破產以及何時會破產。3單變量比率分析得出的結論可能會受到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如通貨膨脹或緊縮)的影響。4它只重視某個指標的分析能力,若企業管理人員知道了這個指標,就會盡可能地去粉飾這個指標,掩蓋企業的財務危機。5.單變量分析法雖然簡單.但卻因不同財務比率的預測方向與能力經常有相當大的差距,有時會產生對于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預測出不同結果的現象,因此招致許多批評,而逐漸被多變量方法所取代。
(二)多元線性函數模型
多元線性函數模型是對企業多個財務比率進行匯總,求出一個總判別分值來預測企業財務危機的模型。它從總體的、綜合的角度來檢查企業的財務狀況,未雨綢繆,做好財務危機的規避或延緩財務危機的發生。多元線性函數模型中應用最廣的是Z分數模型。z分數模型最早是由美國學者Altman于1968年開始研究的。他選定了5個指標,從企業的資產規模和折現力、獲利能力、財務結構、償債能力、資產利用效率等方面綜合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最終的預警模型如下:
Z=O.12X,+0.014X2+0.033X3
+O.006X4+0.999Xs:
上式中Z為判別函數值,×1是營運資本/總資產;×2是留存收益/總資產:×3是息稅前收益/總資產:×4是權益市值/賬面總負債:x5是銷售收入/總資產。根據Altman的實證研究表明,z值如果低于1.81,表明企業破產可能性很高;Z值如果高于2.99,則意味著破產可能性極?。禾幱?.81和2.99之間的Z值為不明確指數,但這些公司的破產可能較Z值小于1.81的公司小。利用Z模型和它的判別標準,Altman判別出破產前一年原始樣本中33家破產公司中的31家和33家非破產公司的32家,總體正確率為95.45%。
多元線性函數模型的判別精度較高,而且體現了綜合分析的觀念,使得以后的財務預警研究開始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該模型較為復雜,需要的基礎資料較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工作。2該模型對財務失敗前一、兩年的預測精度較高,而在兩年以上時間的預測中,該模型的預測精度大幅下降,原因可能是某些財務比率的惡化只是一種表象,而不是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原因和本質。3.多元線性函數模型的使用是建立在統計和數學技術的基礎上的(要使誤判率最低),因此其要求有一個很嚴格的假設條件,即假設預測變量是呈聯合正態分布,而且兩組樣本要求等協方差,而一般的樣本數據是無法滿足這一要求的。所以我們的一些研究在不滿足這一假設時,都是近似地使用該模型,這無疑會降低他的預測精度。
(三)對數比率(Iogit)回歸模型
隨著數理統計的發展和應用,又有一些研究者提出了Iogit回歸模型,它是一種條件概率模型,該模型是建立在累計概率函數的基礎上的,一般運用最大似然估計的方法。Iogit回歸模型假設企業破產的概率為p,同時假設Ln[(P/(1-p)]可以用財務比率解釋。它首先假定Ln[(P/(1-p)]=a+bx,然后推導出P=e(a+bx)/[1+e(a+bx)],從而計算出企業破產的概率(其中:e是自然常數2.718282;用最大化對數似然函數可以求得參數a,b)。如果P>0.5,則企業破產的概率比較大;如果P
Iogit回歸模型的優點主要是預測變量不需要服從多元正態分布和兩個樣本組的協方差矩陣相等的條件,從而使它的適用范圍較為廣泛。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由于模型中對參數的估計將運用到最大似然估計法,使得計算程序相對復雜。2.分界點的決定也會影響到模型的預測能力。3.計算過程中有很多近似處理,所以預測精度會有所降低。
(四)概率單位(probit)回歸模型
Probit模型與Logit模型在目的及基本思想方面有很大的相似之處,都采用極大化似然函數求參數,它們之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1.Logit模型不需要嚴格的假設條件。Probit則需假設企業樣本服從標準正態分布;2.Logit模型是用取對數的方式求解,而Probit模型是采用積分處理的方式求解。該模型的表達式為:其判別規則與Logit模型一樣,即如果P>0.5,則企業破產的概率比較大;如果P
則表示企業財務正常的概率比較大。最早使用Probit模型來建立財務危機預警模型的學者是Zmijewski,他對1972年至1978年間76家破產企業和3880正常企業進行了分析。臺灣的陳明賢在1986年也運用了Probit模型對企業失敗進行了預警,其利用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從9個財務比率中選出了3個自變量建立了Probit模型,其模型的正確區別率在前一年至五年分別是93.33%、83.33%、83.33%、83 33%和80%。
該模型的優點是假設不算很嚴格,預測精度也比Logit模型更高;所存在的缺點與Logit模型基本相似,這里不再贅述。
(五)人工神經網絡(ANN)模型
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是一種平行分散處理模型,其構建理念是基于對人類大腦神經運作的模擬。神經網絡模型的原理是:把用來衡量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的建模變量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向量,將代表分類結果的量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出,用訓練樣本來訓練這個網絡,使訓練樣本中的財務困境公司和財務正常公司的輸入向量得出區分兩類不同公司的輸出向量,一旦訓練完畢,便可作為上市公司財務困境預測的有效工具。Coats和Fant在1993年利用ANN理論來建立財務預警模型,利用Altman研究中的5個財務比率建立模型,以1970年至1989年間94家失敗公司與188家正常公司為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從危機發生的前三年起,失敗公司的財務比率逐年惡化,且與正常公司的財務比率有明顯差距。對財務危機公司的預測準確率達到了91%,高于多元判別法的準確率。
ANN除具有較好的模式識別能力外,還可以克服統計等方法的限制,因它具有容錯能力,對數據的分布要求不嚴格。不需要考慮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的假設,具備處理資料遺漏或是錯誤的能力,而且可以處理非量化的變量,最可貴的一點是ANN具有學習能力,可隨時依據新準備數據資料進行自我學習、訓練,調整其內部的儲存權重參數以對應多變的企業運作環境。而傳統的統計方法卻不具備此學習能力。其局限性主要體現在:1雖然ANN判別模型可謂是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創新,但實際效果卻很不穩定。2 ANN模型的理論基礎比較抽象,對人體大腦神經模擬的科學性、準確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所以其適用性不是很強。
二、財務預警模型的總體評價
綜觀上述各種財務預警模型,可以說各有其優缺點,不管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待改進和完善。下面,筆者將對財務預警模型作一總體評價。
(一)財務預警模型缺乏經濟理論的指導。在目前的文獻中,尚沒有一個理論能完全解釋財務指標和財務危機之間的關系。由于缺乏理論上的指導,所以各模型在財務指標的選擇上顯得比較隨意。另一方面,各模型所選取的財務指標還可能僅僅是企業陷入財務危機的征兆,而不是根本原因。
(二)財務預警模型的功能有待進一步擴展。作為完整的財務預警系統,除了能判別某些指標是否超越了預警界限,還應該能說明這種危機產生的原因、發展的過程、目前的狀態及未來變化的趨勢,這樣才能為管理層提供真正有用的預警信息。另外,財務預警模型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判斷功能,比如能對上市公司提供數據的真假做出辨別。由于存在公司治理不完善,對上市公司的監管不到位及會計制度存在漏洞等原因,許多公司管理層出于自身利益的種種考慮,對外提供虛假的財務報告和數據。如果預警模型不能對這些信息和數據做出辨別,就會導致建立在這些信息和數據基礎上的預警模型參數不可靠,最終降低預測結果的準確性。
(三)財務預警模型沒有考慮非量化因素。現有財務預警模型主要側重于財務指標的利用,而很少考慮社會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的情況(如企業的戰略、人力資源、信用)等非量化因素。這些非量化因素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會產生許多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有時可能是本質原因。
(四)財務預警模型的作用會受到財務指標和樣本選取的限制。各種模型都有其財務指標選擇的側重點,從某種程度來講.這種側重因為忽視了其他方面的財務指標而存在著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現有的財務預警模型大多比較重視對上市公司提供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數據指標的運用,而容易忽視對現金流量表和上市公司提供的其他數據的運用。另一方面,不同的樣本選取(包括時間和空間)也會對財務預警模型的適用性有很大的影響。比如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以及不同的研究區間的選取等。
(五)財務預警模型應用的條件不能完全得到滿足。各種財務預警模型都有其假設條件,在實踐中這些假設條件并不能得到完全的滿足。我們的很多研究都是在近似條件下完成的,這無疑會降低模型的穩定性及預測精度。
三、財務預警模型研究的啟示及展望
通過以上分析和評述。筆者對財務預警模型進一步研究的內容與方向作一展望。
(一)建立分行業、分企業甚至分部門的預警模型,拓寬數據的渠道和研究的范圍。隨著研究的深入,在實際工作中,各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構建適合企業要求和特點的財務預警模型。所以,除了研究普遍適用的通用模型外,還要研究適合行業及企業自身特點甚至是企業內某個管理部門的模型。
(二)要在預測模型中更多地引入動態指標(如現金流量指標)和非量化指標(如審計結論、內控制度、宏觀經濟環境等),構建更為全面的備選變量組。
關鍵詞:財務危機,財務風險,預警分析
財務危機,是指企業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費用的一種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由于企業對財務風險控制失當造成的。企業財務危機通常從生產、經營、銷售和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種種危險信號表現出來,如:生產方面表現為生產設備盲目擴充的情況常有發生、存貨異常變動、規模過度擴張等;經營方面表現為公司人員大幅變動、經常拖欠銀行借款和員工薪水、企業信譽不斷降低、市場競爭力不斷減弱、經濟效益嚴重滑坡等;銷售方面表現為銷售的非預期下跌、交易記錄惡化,平均收賬期延長等;財務管理方面則表現為關聯企業趨于倒閉、過于依賴某個關聯企業或銀行貸款、財務結構明顯惡化、財務預測在較長時間不準確、無法按時編制財務報表等。為此,針對財務危機的上述特征,我們可以通過分析財務危機的風險控制環節,將財務危機的形成因素進行化解,爭取在財務危機的形成過程中控制住,同時對財務危機進行適時監控與預警分析也可以使企業防患于未然,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好財務支持。
財務危機形成的原因
財務危機產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有由財務風險引發的。財務風險是指由于多種因素的作用,使企業不能實現預期財務收益,從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具體說來由財務風險引發的財務危機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形成。
(1)資本結構不科學
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的總資本中,股權資本和債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決定企業的財務結構、財務杠桿的運用和融資決策的制定。對企業而言,由于資本結構的不同而形成的財務風險是一柄雙刃劍,使用得當,它可以提高企業利潤,增加股東財富;反之,安排欠妥,它會加速企業虧損甚至破產。很多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合理,經營性負債過高或是過低、不恰當的運用銀行借款或是股票融資,導致資金成本與企業的經營業績不成比例,不僅制約了財務杠桿效應的發揮,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及產權比率等財務風險指標也因此飄忽不定,致使財務風險也隨之增加。
(2)成本管理不科學
成本管理是一個公司至關重要的管理環節,尤其是在如今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因為對于顧客與消費者而言除了產品的品質以外,最關心的還是產品的價格,現在的商家為了吸引顧客、擴大銷售,把價格戰升級的如火如荼,在這種激烈的價格戰中,單從價格里是撈不出幾分油水的,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只有在成本管理上大做文章,因此如何節能降耗、有效降低成本是現在所有企業最為關心的問題,但現實中,很多企業雖也倡導“以成本管理為中心”,“加強全面預算控制”等先進管理思想,然而卻未見其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并沒有科學有效的進行成本管理,也許僅是為了完成內部考核,機械的拿實際成本與預算做對比,但對比完成后對其差異的原因卻分析的很膚淺,沒有做好本量利分析,從而也沒有找到真正的成本差異的原因,或是這個企業的預算從編制時就脫離了現實,并沒有按客觀情況來給企業自己量身裁定一套適合自己的預算,從而導致分析數據與市場客觀情況屢屢失誤,實際現金流已流出后,企業也許還認為是節省了成本而大開表彰會等不良的結果。
(3)負債管理不科學
企業的財務危機大部分是由財務風險引發的,財務風險又基本上是由企業的負債狀況造成的,由此可見負債管理對一個公司有效的降低財務風險進而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很多發生財務危機的企業,往往是因為負債管理的不合理,而導致企業財務危機的發生,具體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1、負債規模沒掌握好,企業不論采取哪種負債經營形式,首先都需對決定資金借入量即負債規模做出科學的決定,如果負債規模超過了企業的承載能力即臨界負債點,不僅會陷入償債困境,而且可能導致企業虧損,造成財務風險急劇增大,引發財務危機;2、負債與資產的比例沒有合理的進行監督控制。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償付率是監控這種風險的三個重要指標,一般說來資產負債率控制在40%-50%左右較為合理,流動比率應高于2,償付率控制在20%較為適宜。
(4)資產(資金)管理不科學
眾所周知,資金是企業的血脈,如果在資金管理上出問題,那么企業的血液循環將不再順暢,產供銷這三個重要環節一旦受此因素影響,那么企業的產值、利潤都將會因此而下降,同時現金流量周轉能力減弱,致使企業的負債償還能力、抗風險能力等的下降,從而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而大大增加。
(5)財務管理權限過于分散
財務管理權限的過于分散會影響企業對財務的實質控制能力,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這尤其重要,很多因財務管理權限過于分散而導致財務決策失敗繼而引發財務危機的案例比比皆是,這無疑說明了在一定程度上集中財務管理權限的重要性。
以上這些因素都是構成企業財務風險進而引發財務危機的隱患,企業應在日常的經營、投資、籌資以及分配活動中重點對這些因素進行關注,建立安全指標體系,并對此指標體系進行預警分析。
如何對企業財務危機進行預警分析
企業若發生財務危機,大致可分為三種階段:(1)潛伏期;(2)發作期;(3)惡化期,其中每個過程都會有某些特殊的征兆,預警分析就是對這些征兆進行預先的判斷與分析,從而為企業防范與規避財務風險提供決策支持,但預警分析并不能脫離一定的模式,進行孤立或是漫無目的的分析,而是應該建立一個財務預警系統或模式,針對各種可能形成財務危機的隱患,建立安全指標體系進行有的放矢。
財務預警是一個風險控制系統,它是以企業的財務報表、經營計劃及其他相關會計資料為依據,對企業的經營活動、財務活動等進行分析預測,以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活動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并在危機發生之前向企業經營者發出警告,督促企業管理當局采取有效措施,尋找導致財務狀況惡化的根源,防患于未然,起到未雨綢繆的作用。財務預警模式的建立要結合以下兩種分析: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按照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對財務比率的走勢惡化程度來預測財務風險,其中定量分析又分為單一模式和多變量模式分析,多變量主要是以構造數據模型的方式來預測企業的財務風險與多個變量指標之間的線性關系,從而預測財務風險,由于數據模型對數據樣本空間、數據的準確性、指標的敏感性要求非常高,所以構建數據模型的難度很大,而且由于企業處于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很多財務指標與風險相關的系數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從這一點來說,多變量模型分析模式并不是最優的模式,企業對于財務風險預警通常也不采取這種方式,單一模式分析是財務預警分析最常用的模式,通常這種模式會選取一套預警體系指標,按照反應企業財務風險綜合性和預測力大小,可設立以下比率:
(1)核心(主導)業務資產銷售率
該指標通過與市場或行業平均先進水平的比較及其走勢的考察,可以對企業集團市場競爭的優劣有一個較為清晰的判斷。如果該比率經常性的低于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先進水平,且呈持續走低態勢的話,便意味著企 業在客觀上業已處于了競爭的不利地位。如若得不到及時的扭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導致企業集團競爭功能的完全喪失,最終陷入嚴重的危機境地。因此,企業集團能否對核心主導業務資產銷售率的變動趨勢予以適時的監控,并通過資源配置結構的優化調整,推動企業集團的核心能力的不斷強化及其運行的高效率性,對于危機的防范意義重大。同時,這一指標也警示企業集團的決策者,離開了核心能力這一基本點,企業集團注定是缺乏競爭活力的,即便一時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2)經營性資產收益率
面對市場競爭的客觀強制,企業集團欲求得生存與發展,務必促使投資報酬率對股東與債權人形成足夠的吸引力。要達到這一點,最為關鍵的是要確保經營性資產(收益來源的主體物質基礎)的獲利水平,即經營性資產收益率至少不應低于市場或行業的平均值。如果實際資產收益率達不到市場或行業平均水平,表明企業集團在市場競爭中客觀上業已處于了劣勢地位,隨即將會導致企業集團在資本市場上融資危機的連鎖反應??梢?經營性資產收益率及其變動走勢,與企業集團的風險危機息息相關,是監測并防范企業集團財務危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指標。
(3)已獲利息倍數
負債融資能否發揮正的杠桿效益的前提是:所獲得的息稅前利潤是否能夠補償債務利息費用。否則,如果息稅前利潤不能補償債務利息,企業就不僅無法獲利,而且將導致難以償付到期的債務本息??梢?已獲利息倍數不僅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到期債務償還的保證程度;既是企業舉債經營的前提依據,也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大小的重要標志。
(4)銷售營業現金流入比率
企業在銷售增長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關注銷售收入的變現質量問題,亦即必須將銷售收入的增長建立于充分的有效現金流入量的基礎之上。否則,勢必導致企業有效現金流量因過度經營而遭受蝕失,支付能力低下,后勁增長乏力。因此,通過分析營業現金流入量對銷售收入的比率,能夠對企業銷售收入的質量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以便發現問題,不斷優化銷售方針,加大收賬力度,在實現銷售收入的良性增長的同時,減小以至消除財務危機的隱患。
(5)非付現成本占營業現金凈流量比率
該比率從營業現金凈流量來源的穩定可靠性基礎出發,揭示了企業獲取的現金凈流量結構質量的高低。一般而言,該比率越小,表明現金流量主要是由經營活動新創造出來的,亦即企業的具有較高的營運效率和穩定可靠的現金流入基礎保障。反之,該比率越高,意味著企業的現金流量主要依靠非付現成本的轉化,如折舊準備金等。倘若該比率大于1,便預示著企業的營業活動發生了負的現金凈流量,這是企業營運效率低下,償債風險加大的一個及其危險的信號。因此,通過對該比率變動走勢的追蹤監測,可以適時地發現并發出財務危機訊號,以便企業對當前與既往經營理財效率的缺陷作出深刻的檢討,并采取及時而得當的管理對策。
(6)資金安全率與安全邊際率
一般而言,當資金安全率與安全邊際率均大于零時,表明企業營運狀況良好,可以適當采取擴張策略;當資金安全率大于零,而安全邊際率小于零時,表明企業財務狀況尚好,但營運效率欠佳,應進一步拓展營銷能力;當安全邊際率大于零,而資金安全率小于零時,表明企業財務狀況已露險兆,業已處于過度經營狀態,應改善資本結構,調整信用政策,加大賬款回收力度;若兩個比率均小于零,表明企業業已陷入危險境地,財務危機隨時可能爆發。
2、定性分析。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不能只注重定量分析,還應結合非量化因素才能發揮預警系統的效用,由于定量分析靈活性較差,對于特定方法都有同一的模式,較少考慮到企業的個別情況。非量化指標由于無需完整的數據資料,需要憑借人們的經驗對財務風險的趨勢進行定性分析,有時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例如,采用定性分析也能十分輕易的預示企業在下列情況下可能發生財務危機:(1)企業財務報表不能及時公開或管理層的集體辭職。(2)無力支付優先股股利;(3)過度大規模擴張;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評判人員對企業的財務運行狀況以及在企業組織管理體系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綜合評判,并根據評判結果作為預警結論的理論依據。一般定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標準化調查法
是指企業組織一批在相關領域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專家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全面分析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處的內外環境,對企業在整個發展、壯大的過程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最后歸納出企業運動、變化、發展的規律,并據此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作出預判,并借此預測各種潛在的風險。
(2)、“四階段癥狀”分析法
企業財務狀況不佳通常都會有特定的表現形式,由最初階段到后期階段呈現逐漸惡化的趨勢,該分析方法把這個過程劃分為潛伏期、發作期、惡化期和實現期四個階段,對于每個階段對癥下藥,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相應的治理調整。
(3)、管理評分法
管理評分法的應用原理是把可能引起財務風險的相關因素或預兆按大類分別列示, 并按照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大小進行賦值,然后對受評判企業進行打分并匯總加和, 最后用總分和標準分進行比較,確定該企業的財務風險程度,將定性分析進行一定程度的量化,使結果更直觀,更容易比對。管理評分法簡明、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易受評判者主觀意志的影響。評判者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對于被分析的目標企業的認識程度等都會影響其分析過程及結果,如果分析出現偏差,就很可能導致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帶給企業巨大的損失。
定量和定性分析在對企業財務風險狀況分析中,各有所側重及特點,在對企業的財務預警分析中,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才可以對財務危機進行全面的把握。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危機蘊涵在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活動中,財務危機的爆發則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銜接點,從量到質,為我們對財務危機的預測和風險環節的控制提供了時間,企業可以對其采取預防措施,而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模式則正是一種較為成熟有效的預防方法。
參考文獻:
【1】楊雄勝,2004年1月, 《高級財務管理》
【2】張后奇,羅旭,2002年8月, 《上市公司財務預警系統的實證研究》
【3】張 玲,2000,“財務危機預警分析判別模型”,《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0年第3期
【4】吳少平,2000,“談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指標的確定標準”,《金融科學》 2000年第1期
【5】吳世農,2001,“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困境的預測模型研究”,《經濟研究》2001年第6期
【6】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治理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一)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自1999年起,我國高等學校連續超常規擴招,辦學規模不斷擴大,這就需要大量的教育經費投入,但經費嚴重短缺成為影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給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從教育規模來看,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3年已達到34.5%。從教育投入角度而言,2012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雖已達到4%,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二)高校教育運行成本增加
隨著教育規模的擴大,高校運營的各項成本也必然會增加,才能滿足高校日常運轉的需要。隨著高校紛紛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按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長,部分高校以多校區辦學的方式運行,這勢必會涉及到多套班子運轉的問題,無疑又增加了運營費用。另外,老校區校舍的利用率不高,往往會疏于管理,老化及破損程度高,需要二次翻新;新區建設、老區更新需要投資更多的資金,為高校的財務運行帶來了很大的負擔,所以必須要做好財務風險分析預警,以財務策略調整,防止資金斷鏈。
二、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原則
(一)系統性原則
由于現有高校的記賬方式采用的是收付實現制,賬目以流水賬形式呈現,看不出一個項目資金發揮的邊際價值。一般的風險控制體現在預算和決算的簡單對比,往往會產生毫無根據的追加預算,缺乏系統性的業務績效評價,以衡量資金是否使用得當。所以,要建立有參考價值的財務風險評估模型,首先應該從高校辦學財務經費的整體上進行系統控制。
(二)成本效益原則
成本效益的缺失普遍存在于高校管理中。因為辦學體制和歷史習慣等原因,高校在計劃和實際使用經費的時候很少考慮成本,一般只看重目標的實現。要讓財務資金能夠發揮邊際價值,需要建立比較完善的用款制度且要投入一定人力和物力實施,會增加管理費用,這就需要權衡增加的支出與實施成本效益控制后取得的收益,看是否值得投入進行預期效果控制。
(三)科學性原則
財務風險分析要求建立的模型科學合理,數據的來源是可循的,剔除一些額外的干擾因素,并且數據之間應該相互獨立又相互補充,能夠衡量和檢測高校財務風險的主要特點,并在很大程度上能實現風險分析預警。
(四)總體性原則
對高校財務風險的預警不僅需要分析高校教育事業的發展,而且包括高?;窘ㄔO、后勤相關產業及校辦企業,系統地評價高校的財務風險大小。
(五)獎懲原則
高校實施財務風險分析預警,為保證能夠行之有效,必須建立一系列相對應的獎懲體系,保證財務風險分析預警的結果能夠落到實處。比如,在發現某部門某項目的財務出現風險時,令其部門馬上進行整改,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以對積極應對的人員進行獎勵,否則進行問責,以保證財務風險分析預警能發揮實效。
(六)可靠性原則
在采集高校財務風險分析預警模型數據及相關資料時,能確保所有數據具有真實可靠的原始資料,能直接或間接提取,保證其真實可靠性。
(七)動態完善原則
高校實施財務風險分析預警,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模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以適應高校辦學模式的變化及財務風險的多變,改變或剔除高校財務風險分析預警模型中不適用的數學因子。
三、高校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模型
通過收集財務風險預警分析資料,發現對高校財務風險進行研究主要有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奧特曼的Z記分法、高校貸款控制模型等。前三個模型的思路都是通過建立一系列函數指標,然后采用一定的計量方法進行高校財務風險程度的衡量和預測。然而模糊綜合評價模型與另外兩個模型又有很大的區別。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所采集的是一系列非財務指標,而另外兩個模型大多使用的是可計量的財務指標數據。貸款控制模型是為了進一步規范高校銀行貸款行為,教育部、財政部在《關于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經濟責任制加強銀行貸款管理切實防范財務風險的意見》中提出,高校銀行貸款額度控制模型,著重于對高校貸款風險的測量。本文選擇Z記分法模型對S高校的總體財務風險情況進行預警,而關于Z記分法對衡量高校財務風險的適用性,我國已經有學者以高校財務決算數據為基礎進行了驗證。另外,本文關注的是財務類的指標,所以建立在非財務指標基礎上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不適用;而因子分析的結果有利于多所高校之間的橫向比較,也沒有一個具體的財務風險分析預警界限與標準,所以在這里也不適用。Z記分法還有一個好處,其選用的指標雖然是按照公司經營模式設定的,但在高校風險分析預警操作中能夠找到對應的指標,只需在后面的綜合計算過程中進行處理。從高校財務風險的構成來源可以看到,貸款負債方面的風險是主要的風險之一,所以對S高校的負債風險進行度量,選擇高校貸款控制模型。四、高校財務風險評估實例
(一)基于Z記分法的綜合財務風險評估
利用Z記分法研究高校財務風險的思路。在S高校使用Z記分法對財務風險進行評價的實踐操作中,結合其經營的實際情況,對Z記分法使用的一些財務指標進行定義。高校的銷售收入指的是財政補助收入、教育收入、科研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高校的支出指的是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結轉自籌基建以及經營支出。所以高校的稅前利潤是銷售收入與支出的結余。高校的流動資產有現金、銀行存款、國庫用款額度、應收及暫付款等;流動負債主要對應的有短期借入款、應交稅金、應付及暫存款、應存財政專戶以及代管款項。遞延稅金指的是高校由于稅法與會計制度在確認收益、費用或損失時的時間不同而產生的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的時間性差異。根據S高校2009-2012年財務報表的財務數據對S高校2010-2013年財務風險控制評價Z記分模型進行計算。自2010-2013年Z記分模型計算出來的S高校財務風險值都在1左右徘徊,最高為2012年的1.08,最低為2011年的0.89,而和Z值計算的臨界值進行比較發現,計算出來的4年都屬于重警,說明最近幾年S高校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不好,這是因為新建校區,進行了大量的舉債,造成了銀行貸款為主的負債增加,工程款項的增加,以及資金流動的降低。另外說明S高校的財務盈利能力較弱,沒有充分發掘新建校區貸款資金的利用價值。既然S高校的財務風險存在重警,那么給學校領導班子做出決策提出了較為嚴峻的挑戰,比如如何降低財務風險管理,增加財務風險管理的穩健性。
(二)基于貸款額度控制模型的財務風險評估
根據高校貸款額度控制模型,其財務數據為非限定性凈收入設定,由年均非限定性凈收入、n年期非限定性凈收入現值、n年期可用于償還貸款余額、n年期累計新增貸款控制額度及現有貸款風險程度測算幾個部分組成。以2013年S高校的財務數據為例。
(1)計算非限定性凈收入。根據2013年財務報表決算,其2013年所有收入合計25000萬元。按正常收入估計,假定以后每年所有收入的增長額度剛好等于每年支出的增長額度,呈一個均衡的增長趨勢;同時預計每年剛性支出為15000萬元,則2013年非限定性凈收入為:25000-15000=10000萬元。
(2)計算年均非限定性凈收入。假設每年將非限定性凈收入的70%用于償還銀行貸款,則能夠用于償還銀行貸款的非限定性凈收入為10000×70%=7000萬元。
(3)n年期年均非限定性凈收入的現值。假設需簽訂的是8年期貸款,還款方式是等本付息,同時設定銀行貸款年利率為6.5%,則8年期累計非限定性凈收入現值=年均非限定性凈收入×年金現值系數=7000×5.9602=41721.4萬元。
(4)留存收益n年期可用于償還貸款余額。假設將2013年事業基金中一般基金的30%用于償還貸款,以后因為考慮還貸款優先的原則,不考慮提取一般基金;根據2013年年終決算,一般基金結余為1000萬元,則可用于償還貸款的金額為1000×0.30=300萬元。
(5)可得出8年期累計貸款控制總額度為41721.4+300=42021.4萬元。
(6)8年期累計新增貸款控制額度。截至2013年底,貸款余額為30000萬元。則8年期累計新增貸款控制額度為42021.4-30000=12021.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