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4 09:37:40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風控業務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理財產品本身風險
銀行個人理財產品發展中,面臨各類風險,主要包括:一是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風險。一方面,由于個體客戶對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有異,一旦某一特定個體抗辯或投訴,將可能產生客戶全體抗辯或投訴的風險。另一方面,目前理財產品監管措施不斷更新,新的監管政策可能對部分理財產品產生影響。二是市場風險。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部分理財產品收益狀況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今年上半年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中有一款產品負收益,7款產品零收益,62產品未達到預期收益。三是操作風險。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工作人員從自身業績角度過分強調和夸大收益率,弱化風險提示,加大了投資者投資風險。
銀行經營風險
個人理財產品對銀行經營有著多重影響,可能隱含多類風險,主要包括:一是流動性風險。一方面,居民用于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一般為儲蓄存款(多數為定期),由于利益驅動,轉投理財,導致部分儲蓄存款轉成活期在各銀行之間流動,這樣形成的存款穩定性較差。另一方面,部分理財產品存在“長貸短融”現象,期限不匹配,存在流動性風險。二是聲譽風險。個別銀行為了搶占存款市場份額,不惜提高收益率,極易擾亂正常金融市場秩序,引發不正當競爭。三是道德風險。部分銀行自營投資與代客理財業務混淆不清,風險交叉感染,隱藏較大道德風險隱患。
宏觀調控風險
目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規模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不斷增大,對經濟主體融資、政策調控等影響不容忽視,由此可能隱含多類風險。一是銀行利用組合投資類產品騰挪資金,影響信貸規模調控。自從監管層嚴厲管控銀信合作業務后,組合投資類產品逐漸取代信貸類理財產品,成為銀行通過理財產品市場進行信貸投放的重要渠道,信貸調控效果受到影響。二是部分理財產品募集資金變相流入受控行業可能性加大,容易削弱調控效果。目前銀行越來越傾向于將理財資金的投資對象由“相對單一型”向“資產池”轉變,資金通過資產池變相流入限制性行業的可能性較大。三是對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提出挑戰。理財產品對存款具有較強的替代性,已經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限制,對央行通過存款利率來加強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挑戰。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的深層探究
理財產品仍是銀行規避調控監管的重要手段
目前相當部分銀行個人理財開發設計和銷售是為了其規避調控監管,主要表現為:一是存貸比考核壓力促使部分銀行利用時間差緩解資金緊張。近來,不少銀行在月末、季末等特殊時點資金壓力較大,通過理財產品來緩解資金壓力。二是信貸規??刂拼偈共糠帚y行通過理財業務滿足客戶需求。部分不符合信貸政策要求的產業和企業直接獲得銀行信貸的難度加大,如政府融資平臺、房地產、兩高一資企業等,而這些領域中有相當部分是銀行大客戶,對銀行存款、中間業務等貢獻較大,部分銀行通過理財產品等形式籌集資金滿足其需求。三是監管加強促使部分銀行通過“創新”來套利規避。有些銀行理財產品資金以委托貸款等形式直接放給公司或項目,以此來規避銀信合作監管。
金融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不完善
與快速發展的業務規模相比,目前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建設總體滯后,主要表現為:一是法律法規針對性不強。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相關法律法規不少,但多數條款比較陳舊,針對性不強,很難適應當前理財業務快速發展的需要。二是監管措施滯后性明顯。往往是在出現問題甚至是在問題累積比較嚴重的時候,監管部門才會提出風險提示,不能針對業務新動向及時出臺相應法規條例,制度建設存在空白。三是監管缺乏連續性。銀行理財產品監管政策的頻繁變動容易造成業務的大起大落,其結果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從根本上遏制風險的出現。
風險披露總體不足
在銀行個人理財產品風險披露上,目前仍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主要包括:一是風險披露意愿不足。出于業務競爭的考慮,銀行個人理財產品在銷售中更加注重收益的宣傳,而對理財產品風險的宣傳意愿不足。二是投資者風險意識總體不足。我國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普遍具有依賴性以及從眾性,往往對自己所購買的產品的主要業務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三是風險披露方式有待改進。目前不少理財產品說明書內容復雜,書面化傾向嚴重,很多投資者很難看懂。
進一步完善我國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議
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
一是進一步健全理財業務管理制度。全面規范理財產品,確保理財產品“成本可算、風險可控、信息充分披露”。二是規范存款考核機制。商業銀行要健全科學的流動性考核體系,嚴格執行存貸款指標日均考核要求,嚴禁通過發行短期理財產品變相高息攬儲進行監管套利。三是加快理財隊伍建設。各行應建立持證上崗的從業人員管理制度,嚴格營銷人員的業務能力和職業操守把關,堅持進行培訓教育。
進一步完善法規及監管體系建設
一是完備理財合同法律條款。在制定合同文本時,應盡可能利用合同約定對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進行事前分配。二是完善銀行理財產品監管體系建設。修訂并完善理財產品監管規則,以適應加強創新監管的需要。三是防止銀行理財業務衍生風險。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銀行流動性管理,加強理財資金投向的監控,有效防范理財業務發展過程中衍生的經營風險。
進一步創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
關鍵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管控創新
引言
小微企業的概念由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指個體工商戶、家庭式作坊、微型企業及小型企業的統稱。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規模接近50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近三分值二的所得稅和60%的GDP,并創造了超過80%的就業機會,對國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大。然而,小微企業仍然普遍存在著管理不規范、缺乏核心競爭力、風險管理能力低能問題,從而影響企業有效地利用金融服務來發展壯大。根據2012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與阿里巴巴集團聯合的《中西部小微企業經營與融資現狀調研報告》顯示:72.92%的小微企業需要融資,但銀行貸款難以滿足企業需求,近七成的企業融資主要途徑為向親戚朋友借款,小微企業中的95%沒有與金融機構發生任何借貸關系。
盡管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存在較大風險,但這僅僅是對比現有的服務模式來而言的。小微企業的風險管控和服務產品設計與銀行的其他服務對象有較大差異,因此需要銀行進行風險管理和產品設計的創新。只要能找到適合小微企業的服務模式,便一定能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
一、小微企業的特點及其金融服務需求
小微企業的特點主要有規模小、同質性強、業務變化大、管理簡單、風險抵御能力差等。小微企業的特點決定了其獲得金融服務難度遠遠大于大中型企業,同時也決定了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銀行在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業務時,必須對小微企業的特點有深入了解:
第一、小微企業最顯著的特點是規模小,出了小型企業以外,以家庭作坊、個體工商戶等形式存在的小微企業的人數規模不超過50人,如小型服裝店、飯店、家庭加工作坊等。規模小不僅體現在人數上,還體現在資本和業務規模上。大部分小微企業的注冊資本從幾萬到幾十萬、上百萬不等,年營業規模也在幾十萬到百萬之間。
第二、主營業務同質程度高。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切分布密度較大,因此在同一區域內會集中眾多經營相同業務的企業。以浙江家庭作坊為例,村鎮具有特有的主導產業,而在村鎮內部,幾乎所有住戶都對同類產品進行代加工。再如飯店和小超市,在產品和服務上具有高度的同質性,同時分布密度也很大。
第三,管理簡單、業務變化大。小微企業的管理簡單粗放,生產計劃、銷售管理、財務管理等工作基本都有企業主一人控制。簡單快捷的管理模式適應與小微企業的特性,有利于企業快速做出決策,或對經營業務進行調整。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小微企業對于風險的預警和應對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也正由于缺乏規范的財務管理及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小微企業無法獲得外部較高的資信評價。
第四,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由于主營業務,資金來源單一,在面臨較大市場波動或擴大再生產時,小微企業很有可能會因為經營業績下滑,或錯誤的決策導致盲目的擴大規模而資金鏈斷裂。因此,對于小微企業而言,需要通過不斷地調整業務方向、規模等來應對市場的波動。
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及其風險
(1)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
從上文對小微企業的特點分析可以看出,小微企業對于金融服務的需求一方面是為了適當的擴大再生產,但更重要是利用金融服務來實現其業務調整,以應對市場波動。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特點可以概括為“短、小、頻、急”四個字:
首先,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周期較短。小微企業的生產計劃大多按照月度來進行制定,且不同年份的同一個月的市場預測也具有較大差異。因此,小微企業不會持有大量的閑置資金。大部分企業主會通過兩種方式來融資:一是以公司名義,向有過合作或是交易的公司借錢;二是以個人名義向朋友借錢。這兩種方式不僅能夠快速獲得資金,還能形成良好的互助關系,任意一方的閑置資金都可以隨時進行其他方的需要進行流動。
其次,資金需求緊急。小微企業會由于市場的突然變化而發生資金進出的短期大幅波動,例如服裝店會由于“爆款”而帶來意外的市場需求,此時企業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資金,并投入生產。因為如果在幾天或幾周內無法到貨,那么顧客的需求會很快被其他店鋪消化?;蛘哂捎谕顿Y失誤,庫存大量積壓導致資金鏈斷裂,此時企業就需要有小額資金來進行調整。
最后,融資規模小、頻率高。小微企業本身的總體業務規模較小,且資金周轉較短,因此其融資規模小且頻率高。例如個體工商戶或家庭作坊,可能在一個季度內會產生多次幾萬元的融資需求。大部分融資需求能夠通過坊間借貸來滿足,但如前文提到的小微企業的業務同質性較強,因此市場變化對相關企業會有一致的影響。因此在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小微企業主可能很難在同行那里獲得資金。此外,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微企業,資金需求可能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樣規模的借貸很難從親戚朋友那里獲得。此時就需要商業銀行進行支持。
(2)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小微企業,如企業內部風險管理缺失或能力不足、缺乏抵押品等等。大部分小微企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規范。盡管小微企業不適用過于復雜的制度和流程,但對業務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是小微企業必須具備的能力。而大多數小微企業在投資決策、生產銷售管理等都由企業主決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此外,小微企業應對金融機構時不夠專業,缺乏銀行考核時所需要的報表資料。這都給銀行提供金融服務時的風險管理帶來巨大的挑戰。
在我國,抵押是向銀行貸款的前提條件。然而許多小微企業沒有抵押品,或抵押品的貶值風險較大,因此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一些通過項目來進行申請的企業,由于項目不具有核心競爭力或樂觀的市場預期,這樣也很難獲得銀行的支持。此外,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低。小微企業的資本構成簡單,絕大多數是由企業主全資出資,因此在業務惡化時,缺乏后續有力的自有資本支撐,如果依靠銀行貸款進行維持,一旦發生宏觀經濟較大波動或行業形勢突變,總會最先倒下,從而給銀行造成壞賬。
商業銀行對于小微企業的價值僅僅體現在資金的融通,而更要有綜合性的金融服務。銀行需要針對小微企業定制服務產品、設計符合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業務流程和政策。使用正確的方法,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市,才能保證效率和管控風險。
三、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管控創新
(1)打包金融服務,有效分散風險
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首先應對客戶群進行整合打包。將單個服務變成團體服務,能夠有效降低服務成本。銀行分支機構可以將服務范圍內的小微企業進行分類,并確定最小的服務對象包,如一個客戶經理團隊負責某一個或幾個街區的小微企業,每個客戶經理負責其中的某一行業的所有企業。由于同一街區具有類似的經營環境和人際關系,因此能夠進行批量經營業績預測等分析。例如某商業銀行了解到某區域內的物流公司運輸車輛保險理賠十分麻煩,因此便由銀行出面,將這一區域所有物流小微企業的需求進行打包,并與保險公司進行談判,達成協議后保險公司成立對口團隊來對接。這樣一來保險公司得到了團隊客戶,銀行也降低了客戶不確定性,客戶也獲得了優惠的價格和服務。
(2)簡化服務流程與標準
在將客戶進行分區、組團以后,客戶經理就能專注于特定區域特定行業的客戶??蛻艚浝砼c客戶的溝通交流增加,從而獲得了大量的經營和資信的信息,銀行就能從業務流程上節省許多手續和環節,從而定制簡便快捷的服務流程和標準。首先,減少貸款申請是的手續和流程。例如重慶的部分商業銀行通過“一次調查、一張表通用、簽一份合同”,就能完成微企貸款的申請、審查、審批。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貸款資金最快1個工作日就能到賬。同時,開辟小微企業貸款“網上快速通道”,由對口的客戶經理和辦理人員進行服務。
(3)主動服務,匹配需求
從銀行服務角度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大的原因在于:商業銀行沒有對小微企業的特點和金融服務需求進行深入分析,更沒有針對這些特點對業務模式、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而僅僅只看到了風險和成本。實質上,小微企業的風險和其金融服務需求之間是匹配的。只要銀行能夠主動投入到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市場中,一定能夠達到共贏的局面。在對業務模式進行上述創新后,銀行應將金融服務“送貨上門”,與企業群體進行研討,通過交流來了解小微企業的行業發展規律及企業的業務特點,從而提高授信方案、產品和服務的匹配度。
(4)助力企業提升競爭力
管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的根本途徑,還是應幫助提高小微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例如,很大一部分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來自于創業期,即在企業成立初期,自由資金無法滿足項目啟動要求或在業務起步時需要的支撐。對于這類融資需求,銀行應當幫助小微企業進行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項目風險控制方法、退出機制的制定,從而使風險在最前端就得到有效控制。而擴大再生產是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又一動因,隨著小微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的分工更加明細、業務管理也更加復雜。因此,銀行應持續跟蹤企業的發展,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證企業的風險處于銀行的監控之下。(作者單位:貴州仁懷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參考文獻
[1]劉少京,經濟欠發達地區小微企業融資模式選擇[J],現代營銷,2013(3)
[2]李恩,劉立新,小微企業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J],征信,2013(1)
[3]齊巍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國際經驗分析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4)
[4]汪興隆,論大中型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模式的構建[J],南方金融,2012(6)
關鍵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27
1 前言
2011年7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家統計局四部委聯合了《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將我國的中小企業細化為中型、小型和微型。我國的小微企業數量龐大,對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星,更為重要的是,它解決了80%以上城市人口的就業問題,在社會經濟領域發揮著難以估量的重要作用。然而,小微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市場占有率低,資信狀況不高等原因,普遍存在著融資難、貸款難的困境,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我國小微企業的“短命”問題。
就目前情況而言,雖然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旺盛,但通過銀行獲取的金融服務和支持尚不足25%,除了商業銀行針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起步晚、機制不健全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我國小微企業良莠不齊,監管松散等導致整體的風險比較突出,銀行在防范和控制方面相對不力所造成的。因此,加強區域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的研究就顯得迫在眉睫。
2 區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勢頭的不斷強勁以及相關政策扶植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小微企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不僅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國就業難的困局,而且也為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和創新不斷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14年起,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全面扶植我國小微企業的發展,銀監會也不斷督促各大商業銀行在信貸服務方面對小微企業給予優待。然而,現實情況卻難以盡如人意,在小微企業總體貸款額不斷攀升的同時,不良貸款率也隨之增加,目前已超過了3%,區域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現狀讓人擔憂,風險不斷增大的原因還需要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獨特性以及其存在的問題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2.1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獨特性
上文已經提到,我國的小微企業數量多、分布廣、內部監管相對不力,商業銀行在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時面臨著較為特殊的違約風險。具體而言,其風險的獨特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首先,金融服務成本高,風險大。我國的小微企業的“短命”現象比較普遍,這就造成了銀行很可能因其破產而難以完全收回發放的信貸資產,而且小微企業的資信情況較差,壞賬呆賬以及不認賬的現象相對突出,這無形當中就增大了銀行的貸款管理成本。
其次,信息嚴重不對稱。與一些大企業相比,小微企業的信用登記、評估、監管等制度相當不完善,導致銀行從權威單位了解其真實的信用狀況相對困難,此外,小微企業進行測評的比例也較小,所有這一切都使得銀行對其資信狀況無法進行精確的評估。
最后,信貸擔保要求高。由于上述的金融服務風險大、信息不對稱等特征,銀行往往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擔保要求較高,然而,有意小微企業自有資金積累緊張,持有的可供抵押的資產較少等原因,往往無法滿足銀行的要求,這也就增大了其獲取金融服務的難度。
2.2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
基于以上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獨特性,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來改善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難的問題,然而現實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還是存在諸多的問題和不足。
首先,商業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態度消極。長期以來,各大商業銀行都以服務國有企業和大中型企業為主,對小微企業的關注程度較低。加之,小微企業的資本相對不足,不良貸款率較高等原因,往往有意忽視其金融服務的需求。雖然近年來由于政策的扶植,各大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由于信息不對稱、運營成本高等原因,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還處于銀行的業務邊緣,銀行的在應對其金融服務的需求時,態度消極、動力不足。
此外,小微企業管理模式的限制。小微企業的經營規模小,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和監管機構非常不完善,運營模式缺乏統一的調度安排,面臨的財務風險較高,融資的額度小且頻率高,所有這一切都使其難以符合銀行經營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標準。
3 優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構想
3.1 政府部門加快建立國家信用體系
信息不對稱,已成為小微企業風險管理中最大的絆腳石,因此為了革除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一切弊病,就需要政府加大對征信行業的管理,爭取早日實現每個行業之間都能信息共享。具體而言,可由地方監管部門或者行業協會等牽頭,發展個人信用制度,再由政府出面建立國家信用體系。
此外,還有加強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在當今時代,市場的中介服務機構會對風險管理產生重要影響,諸如獨立的會計、審計、管理技術咨詢公司等等,這些機構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銀行獲取真實而全面的市場信息,從而減少因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道德風險。
3.2 銀行加強風險管理和控制建設
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不僅僅需要在擔保、資金使用以及還款的方式和期限等方面加強協調與監管,還要從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人才的培養以及優化貸款風險的整體控制模式等方面入手,加強金融服務的全程管理,從而建立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小微企業金融業務的管理信息系統。要實現對每個支行、每個信貸員產生到期未付款的每日報告,并將相關的信息存貯盡企業的資料庫,為將來可能發生的信用評估提供決策支持。
其次,要加強內部人才培養。我國小微企業數量龐大,發生信貸交易的頻率很高,這就需要銀行有龐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來滿足小微企業的服務需求。風險的管控需要大批專業技能過硬,綜合素質高的客戶經理,這就需要銀行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和激勵,加強員工的業務培訓,增強他們對小微企業信用風險的管理意識和管理水平。
最后,要優化貸款風險的整體控制模式。這種控制模式需要依托小微企業所在的特定的行業、產業鏈和具體的商圈進行整體的風險控制,這也是各大商業銀行進行風險防范和管控的根本。
3.3 建立健全小微企業風險評級制度
在小微企業提出貸款的申請時,各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單一地只是以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作為決定其貸款額度的依據,必須要充分考慮該企業自有資金狀況、運營的現狀以及發展前景等等因素,建立健全小微企業風險評級制度。通過該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抵御風險的能力、產生利潤的大小等來估測其未來的還款能力,保證小微企業的融資總量低于該企業自有資金的數量。
3.4 建立小微企業的信用管理系統
上文中已經提到要建立國家信用體系,完善個人的誠信檔案,作為評估其信用狀況的重要依據。小微企業也應仿照此模式,建立專門的信用管理系統,這就需要當地政府以及各職能部門的配合,力求將區域內的小微企業全部納入信息系統之中,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與此同時,還要建立符合區域內小微企業貸款需求的客戶資料庫,當然系統的標準以及資信狀態需要銀行等專業的金融機構進行審核,具體而言,主要評估該企業是否具有相應的還款能力、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狀況如何、是否存在偷漏稅等不良記錄以及企業產生壞賬、呆賬甚至是蓄意假破產以逃避償還貸款的可能性等等。
4 結語
小微企業的發展歷來備受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其金融服務也在不斷地完善。然而由于其經營規模小、抵御風險的能力差等原因,融資的渠道和方式等仍然帶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就需要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各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小微企業自身三方聯動,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呢先進發展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特定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獨特的市場環境,共同完善我國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從而全面提高區域內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風險管控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原標題:基于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管控機制研究
收錄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現狀
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在當前新的歷史發展時刻,不斷地整合社會資源、融合先進的管理模式、構建網絡化的金融服務體系,表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
1、社會資源整合日益豐富。浙江省通過政府主導,針對中小企業強烈的發展訴求與資金需求,在充分調動金融業的主力軍各類銀行機構的主體功能基礎上,全力整合風險投資機構、擔保公司、基金等有效的社會資源。借助互聯網技術,搭建集“政、銀、網、擔”為一體的全國首家中小企業網絡融資擔保服務平臺。日均可受理1,000余家中小企業的融資申請業務,可替代全省所有金融機構一天申請量之和。通過舉辦“浙江成長型中小企業投融資大會”,引入國內外的風險投資機構和融資服務機構與企業直接對接,并積極扶持融資性擔保機構的組建。與此同時,促進民間借貸規范化,指定加強民間融資管理的指導意見,開展規范民間融資試點,探索民間融資陽光化途徑,加快新設一批小額貸款公司,幫助民間資本的高效流動。
2、管理模式融合與創新并進。針對浙江中小企業發展的現實訴求,不斷融合先進的管理經驗,并積極實施模式創新,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且切實可行的管理模式。在充分考察調研國外小企業專門管理署、中小企業政策銀行、中小企業財政專項基金、中小企業融資信用擔保體系、風險投資、政府專項采購等多種管理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推行了政策引導模式、擔保增信模式、專項貸款模式、債券融資模式、民資利用模式等多種方式為浙江中小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政策引導模式通過貸款風險補償,充分發揮地方財政的放大效應和導向作用,積極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擔保增信模式通過監管扶持,積極發揮融資性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增信作用。通過政銀合作,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應急周轉基金,防止中小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倒閉。通過集合債、結合票據、集合信托等融資工具,募集中長期資金。
3、金融服務體系趨向網絡化。結合浙江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局面著力構建多層次、多渠道的網絡化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一方面以政府為主導,縱向延伸資金支持,設立風險補償的財政資金、專項周轉基金,鼓勵各個層次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橫向拓展多項服務渠道,積極引入國外風險投資公司、成立擔保公司、組建金融服務實體第三方服務機構。
二、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潛在問題
金融服務在立足中小企業發展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財政資金的有效回收與金融業的健康發展。盡管浙江金融服務運行和保障平穩,趨勢向好,但仍無法回避在信貸數量爆炸式增長下的信息不對稱、資金風險等系列問題。
1、財政資金支持低效率。為了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制定出臺企業應急轉貸資金管理辦法,設立企業應急轉貸專項資金,對于經營困難的企業減免稅費。但是,在宏觀經濟下行趨勢明顯與物價持續高位運行的“雙重壓力”,以及微觀層面面臨生產成本上升與要素保障困難加大的“雙重壓力”下,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外需減弱、成本上升、資金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困擾。在此種情形下,一些企業選擇關停,一些企業選擇鋌而走險違規使用專項資金,最終虧損,導致財政資金與政策配置的低效率。
2、金融機構承擔較大風險。在全力推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的同時,中小企業群體性信用缺失,信用觀念淡薄、逃廢債數量大、財務信息失真嚴重、信息披露意識差等問題仍客觀存在。盡管政府出臺了小企業貸款的保障措施,并且在信貸實施過程嚴格執行“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貸款規定,做到實貸實付和受托支付,但是由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識別能力弱的客觀存在,仍無法完全避免貸款資金的挪用與外流,將實體經濟的資金轉向虛擬經濟與泡沫經濟,導致金融機構的呆壞賬率上升,經營效率欠佳,甚至一些初起步的小型金融機構缺乏經驗,將要面臨更大的生存風險。
3、信息不對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浙江每年都有不少小企業被淘汰,也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注冊誕生,平均壽命在3~5年之間。雖然全國已經出現了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中小企業擔保協會、中小企業創業融資平臺等社會組織,但是由于較高交易成本的存在,信息更新不夠完整。因此,對于銀行業金融機構較難準確獲取中小企業的資產與信用數據,造成了資金供需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此外,企業出于增加融資金額與速度等多種動機,會刻意隱瞞并謊報財務數據、經營狀況等信息,導致了信息的嚴重不對稱。
三、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管控機制構建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嚴重存在以及浙江銀行業金融機構中欠缺針對性強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管理與控制已經十分必要。針對當前所突顯的問題,應從充分調研與控制、加強風險計量、引入第三方風險緩釋主體、定期問責資金流向等多個層面構建浙江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風險管控機制。
1、定位直線式功能化管理。鑒于浙江中小企業對浙江經濟發展的作用與共享,從政府視角對于中小企業發展非常重視,并且不論是大型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還是專門的金融服務機構均已不同程度邁出對中小企業服務的步伐。從強化風險管控的視角,應當分級建立中小企業專門管理部門,從政府至總行與金融服務機構、總行至分行、分行至支行實現功能對接,共享并過濾的客戶信息,在各級明確的功能模塊上完成服務,政府發揮政策優勢、總行發揮資金優勢、分行與支行發揮區位優勢,做到共同調研識別與防范風險,分層分級履行職責。將政府的資金風險下移,與銀行業金融機構共同識別與管理風險。
2、構建風險識別與計量模型。中小企業的特點在于企業的管理模式與制度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些成立時間不長的小企業,沒有規范的管理制度與標準化的財務報表,因此無法直接獲取企業的相關信息,加大了風險識別與防范的難度。為此,首先需要進行貸前充分的考察與評估,取得可資決策參考的類財務管理信息,支行可以發揮區位優勢,做好風險的細節調研工作;其次逐步開發風險識別與計量模型,提取匯總中小企業的各項財務管理信息與管理者的相關信息,提高審批決策的效率,規避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
3、推進貸后追蹤管理體系。在做好貸前充分的細節考察與調研及貸中嚴格審批與風險控制的基礎上,對于貸后資金的動向以及企業的動向追蹤,也是風險管控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為此,應當建立專人專管的定向問責體系,定期整理匯總授信客戶的經營數據、實地考察企業運作、走訪授信客戶的關聯企業與交易往來企業;對于“異?!鼻闆r及時向上匯報,并做到快速干預。與此同時,密切關注與授課客戶項目相關的宏觀經濟環境的信息,適時修正各項風險控制的評估數據,做到充分控制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周建松,姚星垣.論構建“123355”浙江現代金融服務體系[J].浙江金融,2011.3.
關鍵詞:金融危機;財務風險;控制;防范
金融危機雖說已經逐步云消霧散,但是留下的創傷和沖擊對我國企業來說,影響是非常大的,諸多的中小企業一度面臨著生存的重壓,而這其中財務問題一直是困惱企業生存發展最為關鍵的問題之一。加之在我國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企業想要在這其中謀生存、求發展,就必須要重視財務風險的管控,構建與之相應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對財務風險能夠進行有效的規避。本文的研究點也正是針對于企業財務風險的控制與防范,對化解和防范企業財務風險,促進其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1.1風險意識淡薄
企業財務風險是在進行財務活動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而在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很多管理者對財務風險重視程度不高,甚至存在錯誤的認為只要把資金管理的有條不紊,就能夠杜絕出現財務風險,這種觀念是對財務風險錯誤的認識,由于這種風險意識淡薄的現象存在,導致了財務風險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1.2合理的資本結構缺乏
通常情況下,根據資產負債表可以將企業的財務狀況分為三大部分,即:購置流動資產、固定資產以及虧損,在這三大塊當中,若不能對其進行妥善的處理,那么導致出現財務危機的幾率會大大增加,同時對企業的發展也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
1.3科學財務決策不足
在諸多的財務風險案例中可以發現,其中存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企業財務決策失誤,這是導致企業決策出現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就目前來說,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財務決策的過程當中,不乏廣泛存在主觀決策和經驗決策的現象,這往往是導致出現決策失誤的重要原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發生了財務風險危機。
1.4流動資產欠缺
在面對借貸債務償還的時候,企業必須要有的保障就是具有充足的流動資金,在正常的資金運作過程當中,資金流動速度過慢、變現能力不強或者缺乏資金,到期不能償還應有的債務,這會使得企業的形象和信譽受到極大的損失,在給直接的借貸帶來不良信用的影響,進而導致企業催生了企業財務危機。
2.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及防范的策略探討
2.1加強財務風險意識
在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當中,均會存在出現財務風險的可能,這是需要讓企業財務管理人員首先深刻認識到的一點,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稍加不慎出現失誤,極有可能將財務風險帶給企業,作為財務管理人員,應該要將加強財務風險意識牢記于心,并積極的落實到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同時,對于企業來說,應該構建科學、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在財務管理部門應該盡量配備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不斷加強各項基礎性工作,在工作當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其次,企業應該將內部的財務關系理清楚,明確不同部門、不同管理人員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應該肩負怎樣的責任,擁有怎樣的權力以便于確保各負其責,權責分明。最后,要財務處理當中應該要兼顧各方的利益,不僅僅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其他部門參與財務管理的熱情,同時還能夠有效實現權責利的有機結合,讓企業內部財務關系更加明晰。
2.2重視控制財務風險
總的來說,企業財務分線主要分為收益分配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投資風險以及籌資風險。要想對財務風險實現有效的控制,首先需要在思想認識上提升到一個高度,將有效的管理手段貫穿于整個財務活動當中。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企業要實現運作首先需要進行籌資活動,若出現不當的管理手段會導致籌集資金的收益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進而導致出現了籌資風險的產生。針對于此類風險的特點,通常情況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加以防范和控制:第一,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將資金的使用效益在根本上提升到新的高度,以降低投資風險;第二,在適度的范圍內舉債,不斷優化配置買現資金的結構,以實現財務杠桿利益;第三,合理調整流動資產的流動速度,合理使用資金。
2.3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本文所提出的“投資決策科學化”是指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采取科學的方法,實現相關專家以及豐富實踐經驗的領導者與實際投資決策的緊密配合,在不斷的討論當中,選出最優的方案,以提高資金回收的社會經濟效益。在企業當中,應該構建和執行嚴格的項目決策責任制,一旦在決策的過程當中出現問題,要按照相關規章制度來追究相關責任人的經濟、法律責任,同時還需要對投資項目實現科學客觀的評價,對項目的經濟效益以及決策質量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優化資源配置,逐步的來降低財務風險的產生。
2.4建立健全內控制度
對于企業來說,為了進一步的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發生和發展,建立整套健全的內控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定期審查企業內部往來賬目資金,以杜絕出現由于監管不力而導致的、資金挪用等現象,進而在資金管理的因素上降低出現風險的幾率。同時,要逐步加強應收賬款的核算工作,尤其是對于應收賬款的問題上,可以采取相關的輔措施,及時的反應出所涉及到的賬款變更信息。最后,要對公司的合同管理制定出嚴格的標準,若相關業務單位發生違約后,所需要確定的責任劃分、資金歸還期限以及途徑要給予明確的規定,一方面能夠有利于企業內部員工法律意識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同時還能夠為更好的防范和控制企業財務風險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后金融危機下,國內的市場經濟發展不斷加速,與之相應的市場競爭也愈加激烈,企業在財務活動過程中也會存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因素,需要企業在生產和經驗的過程當中,加強重視,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并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財務風險防范和控制機制,提高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唐貴云.宏觀調控背景下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 2012
[2] (美)詹姆斯·C.范霍恩(JamesC.VanHorne),(美)小約翰·M.瓦霍維奇(JohnM.Wachowicz)著,劉曙光等譯.財務管理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商業銀行;金融衍生業務;風險控制
文章編號:1003-4625(2007)10-0019-04中圖分類號:F830.33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has been a new-type business for bi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world to evade and hedge against risks since 1970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main derivatives and risk categories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vides the measures for their risk control from the angle of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derivatives business; risk control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計算機、通信技術的發展,國際金融體系發生了結構性變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金融衍生市場的迅速發展。衍生產品市場可追溯到17世紀荷蘭的郁金香期權市場和日本的大米期貨市場。而金融衍生工具的真正發展是在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利率、匯率以及股價等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異常劇烈的背景下,為了適應投資者進行套期保值、轉移和規避風險的需要而產生的,它的問世得到包括商業銀行在內的金融市場主體的歡迎,在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中,商業銀行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其不僅是推動衍生品創新的主要動力,而且也是衍生品的主要交易者,多以套期保值者身份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此外,也有投機目的和出售風險管理服務,即通過貨幣和利率衍生產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管理服務,其目的是賺取手續費收入。以美國為例,衍生品頭寸集中在主要的大商業銀行,有5家商業銀行占整個銀行系統96%的名義頭寸,25家銀行持有99%,而這25家所持有的衍生品組合中有97%是為了滿足顧客的交易需求,有3%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風險管理需要。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概念以及在商業銀行發展中的作用
金融衍生工具,是在傳統金融工具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金融工具,其價值依賴于基礎商品或標的資產的價格及其變化的一種合約。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對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作了較為準確的表述:“衍生工具是給予交易對手的一方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對某種基本的資產(或者是對某項基本資產的現金值)擁有的一定債權和相應義務的合約。合約須載明一定金額的貨幣、債券或實物,或是提供給一方履行與否的權利;可能是為資產和負債提供相應的轉換;也可能是多種因素的復合?!鄙厦娑x中“某種基本的資產”就是指傳統金融工具,亦稱基礎工具。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就是通過對這些基礎工具,比如利率、匯率、證券價格、商品價格、信用等級和信用指數或類似變量等因素變動趨勢的預測。以少量保證金運作遠期大額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產品、掉期或買空賣空的交易形式。
金融衍生業務在商業銀行發展中的作用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銀行業擁有大量以各種貨幣表示的金融資產,因而受匯率和利率變化的影響可能比其他經濟主體蒙受更大的經濟損失,而金融衍生工具能有效地規避金融資產價格變化所帶來的風險,為銀行業提供了對沖風險機制和套期保值的工具,并通過以杠桿買賣為主的風險管理,使銀行業以較少的資金簽訂大額的衍生工具合約。將其風險轉移給愿意承擔風險并以此來獲得高額利潤的人。以此調整資產和負債結構,達到規避市場風險,滿足保值的需求。比如開辦外匯金融衍生業務,大大豐富了銀行的產品和服務品種,有利于銀行更好地滿足國內客戶日益增長的外匯債務風險管理和外匯資產管理需求,加強自身的外匯資產與負債風險管理,完善金融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層次和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對于銀行穩定和爭攬外匯存款、帶動國際結算、外匯融資等業務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另外,金融衍生品業務成為銀行重要的收入來源。資本市場的發展(包括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和證券化率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傳統銀行的生存,威脅著吸存放貸的傳統方式,也威脅著傳統貸款的發起、融資、服務和監控四個功能,使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從而銀行中間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必將以衍生工具業務為主要的利潤來源,銀行業應充分認識到未來的高端客戶的競爭就在金融衍生工具的競爭上,應將金融衍生工具的應用放在銀行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上,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地服務于銀行業,為銀行創造價值。20世紀的最后十年,美國銀行信貸業務日漸萎縮,為此,政府和美聯儲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商業銀行實行業務多元化。例如,鼓勵商業銀行特別是具有人、財、物優勢的大銀行,全面“轉產”。開發以金融衍生品交易為主的附營業務。正是這些政策的陸續出臺,給美國銀行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在1990年代后半期,美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非利息收入在銀行整個經營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從1980年的203%、1993年的35%上升到2002年的419%。到2003年,美國商業銀行業更是取得了120578億美元這一創歷史紀錄的純利,與上年同比增長了142%,當年非利息收入在銀行整個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接近50%。需要強調的是,大銀行從附營業務獲取的利潤,其實遠不止占總收入的50%!榜樣在前,一時趨之若鶩 。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產生的利潤,已成為大約100家全世界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主要盈利來源。
二、商業銀行的主要衍生業務
按照《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參考分類及定義》,金融衍生業務屬于商業銀行的交易類中間業務,具體包括遠期合約、金融期貨、互換(包括利率互換和貨幣互換)、期權(包括股指期權、外匯期權、利率期權、期貨期權、債券期權等)。
在國際衍生市場上,以上金融衍生類產品都被世界各大商業銀行所采用,在利率衍生產品方面,短期利率期貨和利率期權交易十分活躍;在外匯衍生產品方面,從本世紀開始交易逐漸從相對簡單的遠期類工具轉向更復雜的工具,如貨幣期權和互換;股票和商品合約方面雖有所增長但市值較小,主要因為其風險水平較高,其波動率也遠高于類似利率這樣的衍生品;在信用衍生產品方面,近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是信用違約互換。20世紀90年代,美國商業銀行ISDA的“基本成員”銀行中,所持有的衍生合約量已占據了美國商業銀行所持有量的90%以上。而我國的金融衍生業務始自20世紀80年代,但由于當時的市場條件不成熟、市場不完善,因而發展十分緩慢。隨著金融全球化,我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開始走向國際市場,因此,使得國內企業迫切需要運用金融衍生品的功能來規避匯率和利率變化導致的風險。從業務品種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基本均開辦了遠期外匯買賣業務、互換業務及期權業務,從交易品種的成交量看,遠期外匯業務居主要地位;從交易的目的來看,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衍生業務大體可分為三類:其一是代客衍生業務,商業銀行在與客戶進行衍生金融業務交易,即與其他對手進行反向平盤,以消除市場風險,商業銀行從交易中賺取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承擔很小的風險;其二是商業銀行為基礎資產套期保值目的開展的衍生業務,從實際交易情況來看,這類業務的交易量最大;其三是商業銀行以盈利為目的進行的自營交易。
三、金融衍生業務的特征及風險類型
金融衍生業務在實踐中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其中投機獲利性和風險性并存是最為顯著的特點。金融衍生工具之所以具有投機性,一方面是因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高杠桿性的特點,它能“以小搏大”,即能以少量資金控制幾倍,甚至幾十倍于該資金的交易式合約。一旦成功,則可獲得豐厚的報酬;與此同時,這種交易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如果金融衍生工具在流通中出現不暢,或者由于操作者行為不當或失誤,或者出現了新舊法律法規不相協調的情況,使合約無法執行,甚至,出現金融體系的崩潰,不管哪種情況的出現,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災難性的。
金融衍生業務在交易過程中可能出現以下五大類風險:1.市場風險,這一不確定性源于影響衍生交易價格行為的市場條件的變化。它是指由標的資產(如商品、股票指數、利率、匯率等)價格變動等因素所導致的金融衍生工具價格變動的不確定性。市場風險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主要探討總體組合的凈風險敞口。2.信用風險,這一不確定性源于當事人違約的可能性,合約的重置成本是信用或違約風險的核心。它是指由衍生工具合約的某一方當事人違約所引起的風險。信用風險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是指衍生合約交易的一方可能出現違約而給另一方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另一類是發行者風險 (issuer risk),它是指標的資產的發行者可能出現違約給衍生交易參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一般來說,這兩類風險中,前者比后者更嚴重。3.操作風險,這一不確定性源于體系和控制的缺乏、人為的錯誤以及管理失敗。本質上屬于管理問題,并在無意狀態下引發市場敞口風險和信用風險。4.流動性風險,這一不確定性源于無法購買或出售一定的合約,在流動性不強的市場上交易,比在充滿流動性的市場上交易所需的成本更高,價格的突然變化或其波動有可能引起流動性的下降。5.法律風險,源于無法執行合約,法律風險包括伴隨著文件、當事人能力或權威以及銀行破產而來的問題。
從金融衍生業務交易的實踐看,操作風險發生的比例最高,危害最大。著名的巴林銀行、大和銀行事件都是由于發生操作風險而造成的,可以說,操作風險控制是整個金融衍生業務風險控制的關鍵環節。
四、商業銀行金融衍生業務的風險控制
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美國是開衍生工具之先河者,目前已形成了對衍生市場的“三級監管”模式,即政府監管、行業協會自律和交易所的自我管理控制。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衍生市場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承襲了美國模式,實行“三級監管”,我國的商業銀行對衍生市場的監管基本上也在走這種模式,應在制定有關法規條例的基礎上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進行修訂和補充,建立從上到下,從宏觀到微觀的有效可行的金融衍生市場監管體系,保證我國衍生市場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防患于未然。
商業銀行對金融衍生業務進行風險控制,應該從以下三大方面進行:
(一)央行和銀監會的監管
1.中央銀行對商業銀行從事衍生業務的監管是防范風險的有力保障。衍生品的高桿杠率特點,決定了其名義價值往往數額巨大,某一家金融機構的問題,極容易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威脅整個金融體系。為此,中央銀行必須嚴格對商業銀行從事衍生業務進行監管,比如,美聯儲要求各銀行將使用衍生工具的情況對其報告,此做法可為我們借鑒。具體內容包括:
(1)按預計到期日分類,列明預期現金流量表。
(2)根據假設市場價格和利率的變化,分析各種衍生品可能出現的虧損、合理價格或現金流量。
(3)根據一段時間內市場價格運動的概率,公布衍生工具的潛在虧損、合理價格或現金流量的風險值。
(4)報告其所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其管理此類風險的措施。
2.銀監會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監管機關,對商業銀行金融衍生交易風險的控制起著無可取代的作用,其權威性和強制力是商業銀行在金融衍生交易方面規避風險的有力保障。
(1)通過在金融衍生產品領域建立和完善相應法律法規,使各商業銀行在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時能夠有法可依。
(2)加強對商業銀行從事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的監管,使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做到有法必依。
(3)加快完善我國的金融體制的改革,為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4)加強與國際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市場監管部門的聯系與合作,及時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的金融衍生交易風險管理的經驗,不斷創新和發展,使我國商業銀行在金融衍生交易風險控制方面得到不斷的完善。
(5)督促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使之做到全面、真實、及時、持續,以利于市場參與者客觀判斷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使銀行和客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信用關系,有利于銀行一定程度上防范信用風險;規范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原則、內容、方式、程序等,使之與國際標準接軌;與其他相關機構之間建立一套互動協調機制,以消除信息披露規范上的不一致,避免由于監管標準的沖突而帶來執行上的混亂,從而導致各種風險的產生。
(二)商業銀行內部嚴密的風險管理系統
1.健全有序的風險管理體系
商業銀行應設有完備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利用內部監控系統來掌握、控制、降低整個金融衍生業務交易過程中的風險,以達到控制交易的風險性和破壞性的目的。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體系應由銀行決策機構構建,最高管理層具體負責風險管理決策,董事會對金融衍生業務的風險管理政策進行制定和修改,按時聽取實時風險暴露和相關政策及過程的評估報告。高級經理承擔操作性的工作,保證有及時、適當的政策和流程來處理衍生產品的操作,有充分的風險管理強度,有足夠的資源和管理人才。交易員嚴格執行決策層的投資策略,確保資產安全,有效控制風險,一切需依章而循,使交易、結算與監督等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2.完善嚴明的內控制度
商業銀行在從事金融衍生業務交易中,應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及交易策略,選擇合理的投資方向,商業銀行金融衍生業務風險內控制度主要包括風險預警機制、風險評估機制、風險監督機制。在實施金融衍生業務交易前,必須對各種風險做出預測,提出防范和應急措施,并作出書面評估報告,銀行管理當局應認真討論和研究評估報告,在此基礎上協調各個部門,制定交易方案,再交有關部門執行,其目的在于使銀行上下在事前對風險具有充分的認識和準備。同時,在風險管理中應重視風險的定量分析,有了量化分析,就可以在風險的識別、度量上精確掌握銀行承擔的衍生產品交易風險情況,及時做出補救方案,規避風險。此外,銀行內部應形成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業務人員應正確看待風險管理和業務發展,自覺地識別風險和科學地評估風險,不要認為考慮風險管理就會阻礙業務發展。
3.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商業銀行在金融衍生業務交易的過程中,應培養大量高素質的衍生產品交易和風險管理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應對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特性、風險的計量方法和管理方法有深刻的認識,對銀行有強烈的責任感。銀行的風險管理委員會應有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管理的專家,董事會和高層管理人員也應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操作及風險的基本知識有足夠的了解。具體負責風險管理的部門有金融衍生產品風險管理專家對衍生產品的風險進行測量和控制,必要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風險對沖。金融衍生業務的交易人員應熟練掌握各種衍生品的交易技巧,能靈活地進行套期保值和投機等交易活動。由于金融衍生產品相對于銀行其他業務而言具有高度的復雜性,要求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衍生業務交易和風險管理的人員必須具備很高的素質,受過嚴格的專業訓練,擁有此類專業人才是銀行開展衍生業務交易的基礎和保障,否則將很難理解業務和產品的風險性質,更難采取適當的風險防范措施。同時,銀行也采用足夠的激勵機制來吸引和穩定留住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專門人才。
(三)定性、定量的風險測量技術
商業銀行在開展衍生業務交易之前,應詳細分析相關的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特征,選用有效的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測量方法,采取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
1.市場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測量衍生產品的市場風險通常可用三種方法:風險價值法(VaR)、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gsis)和壓力試驗(Stress Test)。VaR是指在正常的市場條件和給定的置信水平、目標時段下某一投資組合或金融資產預期的最大損失,該方法是測量市場風險的最主要方法。敏感性分析指影響組合內資產價值變化的市場風險因子變化時整個組合資產價值的改變。壓力試驗主要針對那些不屬于日常風險監控范圍的極端市場變化。試驗的基本方法是由風險管理者預先確定某些主要的市場變量,如利率、匯率等,然后假設這些市場變量未來的變動情況,再按照預想的變動對交易組合重新估值,就可以評估出特定市場變動幅度對交易組合價值的影響。對于衍生產品市場風險,商業銀行應根據交易員的不同級別設置不同的交易權限,并建立實時監督機制,從而保證銀行所承擔的風險總是控制在其所能承受的范圍內。在進行定量計量衍生產品風險的基礎上,銀行應確定一個自己能承受的最大風險限額,限額指標主要有衍生交易敞口額度、止損額、VaR、持續期等。這樣可以在進行新的衍生品交易時保證風險總量不超過總規模,又會在日常市場發生波動時防止損失超過預定的風險限額。
2.信用風險控制
金融機構的歷史記錄表明了信用風險的重要性遠高于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沒有進行分散化是銀行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商業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時,首先應對交易對手的信用評級、資金規模進行嚴格限定,并確定每個交易對手的信用額度。其次,對于部分交易對手,銀行會要求對手提供擔保、備用信用證、保證金等方法降低信用風險,或與對手簽訂凈額結算協議,即一般組合風險將比單個信用風險的總和小。再次,銀行可在金融衍生業務合約中加入“降級觸發”等條款,在交易對手信用評級下降時合約提前被執行,這樣可以有效規避信用風險。一般用違約概率乘以違約金額來測量衍生產品信用風險。
3.操作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對操作風險的管理,應主要利用風險管理和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進行控制,明確交易員的權限和職責,建立相互制約的內部監督機制,強化對衍生產品的實時監控。巴林銀行的倒閉和大和銀行的虧損案在一定程度上出在交易員既負責前臺交易也控制了后臺部門,這充分暴露了風險管理上的薄弱。對操作風險的控制,具體體現在:
(1)制定明確的、有針對性的操作性政策,明確的操作風險政策有助于風險管理人員采取一致行動,提高操作風險管理的效率。不同銀行可制定適合各銀行自身的政策。
(2)建立風險識別的統一標準,在一家銀行內部,操作風險識別的標準應當是統一的,這有助于信息的及時傳遞和理解。
(3)對每項業務繪制業務流程圖將有助于風險管理人員識別出衍生產品交易各個環節存在的操作風險點和管理操作風險。
(4)對操作風險進行界定和分類有助于銀行識別和評估操作風險,并使用標準框架來定期進行評估。
(5)準確報告操作風險敞口,并及時采取適當行動對風險進行保值。
(6)定性、定量測度操作風險。目前有分析收益波動法,此方法建立在操作風險=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這一定義基礎之上;還有人提出使用VaR方法對操作風險進行測度,如同市場風險一樣;此外,保險精算模型也用于操作風險損失的衡量,即損失分布法,操作風險引起的損失可以通過兩個獨立的隨機變量來衡量,即損失發生的概率與損失嚴重程度的乘積。
4.流動性風險和法律風險控制
對于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商業銀行可進行現金流缺口管理,確保資金的流入和流出保持平衡。由于銀行持有的合約數量與合約的流通量和未平倉合約的比例大小直接影響到合約的流動性,銀行都應設立持倉比例限額,規定在投資組合中擁有的某一期貨合約的數量小于市場每日成交額的一定比例。
對法律風險的控制,可通過機構的立法委員會并與風險管理者及高層管理人員進行協商后制定法律政策來控制。銀行應該確信在協議到期之前與交易對方簽訂的協議能夠被執行。銀行還應與交易對手簽訂《掉期及衍生產品總協議》(ISDA協議)。ISDA總協議可以有效降低交易雙方法律上的不確定性,使雙方的金融衍生交易能在符合國際共同遵守的協議下進行,以便在發生糾紛時使用統一的法律協議進行處理。加之,大量的金融衍生產品的交易是全球化的,真正要對之實施有效監管,必須有各國貨幣當局參與對金融衍生產品的法律管轄和國際協調。
參考文獻:
[1](美)菲利普?喬瑞,陳躍等譯.風險價值VaR[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2] (美)勒內M?斯塔茨,殷劍峰,程煉,楊濤譯.風險管理與衍生產品[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
[3](美)約瑟夫?F?辛基,潘功勝,樊志剛,張偉武譯.商業銀行財務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5).
[4]潘淑娟.金融發展、開放與國際金融衍生工具[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5]何樹紅,王善民.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分析與管理[J].經濟問題探索,2005,(7).
[6]張吉光.商業銀行操作風險識別與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9).
[7]鐘振漢.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及其風險管理[J].華南金融研究,1998,(3).
[8]明交國.觀西方商業銀行對金融衍生產品交易風險的防范[J].中國外匯管理,2005,(3).
關鍵詞:財務風險;風險分析;風險控制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一、企業財務風險相關理論
(一)財務風險的定義。財務風險是公司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致使公司可能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是企業經營中肯定會面臨的財務問題。
(二)財務風險的分類。由于企業財務風險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我們通常對財務風險進行以下分類:
1、籌資風險?;I資風險是指企業債務到期無法償還本金和償付資金成本的風險。通常,企業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而籌資,這就有可能會導致增加按期還本付息的經濟負擔,然而企業資金利潤率和借款利息率都是不確定的,因此企業資金利潤率有可能低于借款利息率從而產生籌資風險。
企業籌資風險分為兩類:投資和借入資金。對于投資者來說,是企業自有資產,這類籌入資金的風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確定上。嚴格規定了借款人的還款期限、還款方式和還款金額,如果借入資金不能產生效益,企業不能按期還本付息,這就會導致企業付出更高的代價,甚至宣告破產。
2、投資風險。投資風險是指企業由于投資決策與執行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投資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投資收益目標發生偏離的風險。企業以實物、現金、無形資產或者購買債券、股票等方式向被投資者進行投資的行為,由于與投資有關的各種因素產生變化,致使投資產生財務損失,而未能達到預期投資收益的風險就是我們所謂的投資風險。
3、資金運營風險。資金運營風險是企業由于沒有優化配置資金資源,導致現金流入與現金流出在時間上不一致,致使資金在企業內部流動不暢,資金鏈有可能斷裂的風險。存貨是資產中變現能力比較差的,所以在經營過程中,要承擔存貨貶值、損毀和滯銷等風險。
二、大唐公司財務風險識別與分析
(一)大唐公司基本概況。大唐集團是2002年在原國家電力公司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而成的特大型發電企業集團,注冊資本金為人民幣153.9億元。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實施以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基層企業三級責任主體為基礎的集團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模式。集團公司相繼成立了大唐甘肅發電有限公司、大唐陜西發電有限公司、大唐黑龍江發電有限公司、大唐吉林發電有限公司、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大唐貴州發電有限公司、大唐山東發電有限公司7個省發電公司,成立了湖南分公司、安徽分公司、河南分公司、山西分公司、江蘇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云南分公司、廣西分公司8個分支機構和大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等專業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擁有4家上市公司。它們分別是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大唐華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桂冠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二)大唐公司財務現狀分析
1、籌資風險分析?;I資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償債風險。由于借入的資金嚴格規定了借款方式、還款金額和還款期限,如果企業負債較多,再加上現金管理和經營管理不善,可能會導致企業不能及時支付本息,就會引發償債風險。償債風險如果不能通過重整財務等方式及時得以化解,則可能進一步引發破產清算風險;二是收益變動風險。這種風險主要來源于資金的使用效益不確定性(即投資風險的存在),不確定性將會通過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發生放大效應。在一定條件的資本結構下,企業在息稅前的利潤里支付出來的債務利息是相對固定的,在息稅前利潤升高時,就會相應地降低每一元息稅前利潤所負擔的債務利息,從而給企業所有者帶來額外的收益,即財務杠桿利益。反之,在稅前利潤降低時,就會給所有者收益造成更大的損失。
(1)短期償還債務能力分析。大唐集團2009~2012年這4年的流動比率都不到1,說明該公司的流動比率過低。速動比率一般維持在1以上為好。大唐集團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數值接近,這說明該公司的存貨較少。現金比率是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一個極端保守和最為可靠的指標,表明在最壞情況下的短期償債能力??梢钥闯鲈摴镜倪@種償債能力非常弱,表現出一種現金缺乏,支付困難的現象。大唐集團從2009~2012年這4年應付賬款的金額都很大,存在短期償債困難的財務風險,在短期籌資方面將存在比較大的風險。
(2)長期償還債務能力分析。資產負債率均在參考值0.6左右,說明該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一般。資產負債率側重的是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而產權比率則側重于提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過高,反映財務結構不穩?。┮约百Y金對償還債務風險的承受力度。該公司近四年的產權比率為0.75、1.57、1.53、1.61,略高于參考值1.2,說明該公司的財務結構合理,利用資金對債務的償還的能力良好。利息保障倍數不僅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償還到期債務的保證程度。一般情況下,利息保障倍數越高,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從公司的利息保障倍數來看,公司的獲得能力很差。從以上這三個財務指標可以看出,資本結構合理,自有資金對長期債務的償還能力較好,但獲利能力較弱。
2、投資風險分析。企業通過籌資活動取得資金后,將進行項目投資,項目投資不能保證一定達到預期收益,這種投入資金的實際使用效果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就是投資風險。與項目投資相關的風險主要是企業外部經濟環境和企業經營方面的問題所導致的經營風險,使用經營杠桿系數進行投資風險的評估。
(1)經營杠桿系數。經營杠桿系數,是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相當于產銷量變動率的倍數,它反映了項目投資風險的大小。經營杠桿系數越大,投資項目面臨的風險越大;反之,越小。大唐集團2009~2012年的經營杠桿系數分別為5.09、3.23、4.65、2.32,經營杠桿效應都較大,財務風險也偏高。經營杠桿系數較大可能存在兩個原因:一是固定資產的折舊計提較大;二是息稅前利潤較小。但到底是大唐集團的固定資產成本較高的原因,還是該公司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盈利能力不強的原因,或者是兩者皆有之,那還得結合大唐集團的獲利能力進行詳細分析。
(2)獲利能力評估。首先利潤率是反映公司獲得能力最直接的一個指標,是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一個比率,該指標反映了公司的綜合獲得能力。大唐集團的利潤率2009~2012年分別為-1,472.07%、-11.74%、-5.59%、-1.65%,這四年連續虧損,其實大唐集團2009年以來一直是特別處理的股票。成本費用率是指公司在一定時期利潤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是對利潤率的進一步修正,大唐集團從2009年到2012年的成本費用率分別為-19,143.53%、-13.23%、-6.40%、-1.84%,我們同樣可以得出上述結論,其中2009年的虧損很大。
總資產增長率與三年利潤平均增長率是相對于上一年的一個動態的指標,這兩個指標越高說明公司獲利能力在增強。大唐集團的總資產增長率雖然有波動,但趨勢是向好的,2012年大唐集團的業務在不斷發展中,投資業務的獲利能力在逐漸發展。
通過對經營杠桿系數的分析發現,該公司的經營風險較大。又經過上述獲利能力的分析,我們發現,導致經營杠桿系數較高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固定成本較高;二是利潤低下,盈利能力弱。
3、經營風險分析。經營風險的來源在財務指標上可以表示為:一個是體現生產、供銷等方面的生產資料營運能力指標;另一個是應收賬款回收方面的資金回收指標。
存貨周轉率反映公司經營能力和流動資產流動性的一個指標,也是衡量公司生產經營各個環節中存貨運營效率的一個綜合性指標。
應收賬款周轉率反映了公司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與管理效率的高低,周轉率高表明收賬速度快,賬齡較短,資產流動性強,短期償債能力強;反之,說明營運資金過多呆滯在應收賬款上,影響正常資金周轉及償債能力。流動資產周轉率反映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周轉速度越快,會節約流動資產,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反之,則需要補充流動資產周轉,形成資產的浪費,降低企業的盈利能力。
三、大唐公司財務風險控制方法與途徑
(一)加強企業外部財務風險的管控。公司外部財務風險的操控主要是對于公司外部環境改動致使公司發生財務風險,追究其外部環境發生改動的緣由及對公司財務風險的影響,然后操控公司財務風險發生改動的進程及發生財務損失的程度。為防備外部財務風險,公司應對不斷改動的財務管理環境進行仔細分析研究,掌握其改動趨勢及規則并擬定多種應變措施。當今應調整財務管理方針和改動管理方法,樹立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裝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作業,使公司財務管理體系有效運轉,然后提高公司對財務管理環境改動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防備因財務管理體系不適應環境改動而發生的財務風險。
(二)規范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良好的財務風險控制機制。公司內部財務風險是指公司經營進程中因為內部不確定風險要素的影響,而發生實踐財務情況與財務方針發生負面違背的可能性。公司可經過規范內部準則,完善法人管理布局,描繪合理的鼓勵和束縛機制來削減風險。公司應根據本身的風險情況,選用正確的風險管理辦法,在進行計劃決議時,既要思考能夠取得的收益,又要重視潛在的風險,經過運用概率剖析法等辦法,對潛在的財務風險的成因及變化進程進行剖析,擬定辦法,有效應對。
(三)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加強財務風險管控。要樹立完善的風險防備體系,就要按標準公司內部控制準則建設,保證財務風險預警和監控準則健全有效地運轉。這就需求清晰公司財務風險監管責任,執行好分級負責制。要樹立和標準公司財務風險報表剖析準則,做好月份流動性剖析、季度財物質量和負債率剖析及年度管賬、審計報告準則,完善風險預警體系。
公司需求樹立實時、全部、動態的財務預警體系,對公司在運營辦理活動中的潛在風險進行實時監控。財務預警體系貫穿于公司運營活動的全過程,要充分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以及財物評價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在財務風險監管中的積極作用,以公司的財務報表、運營方案及其他關聯的財務資料為根據,使用財會、金融、公司辦理、市場營銷等理論,選用份額剖析、數學模型等辦法,發現公司存在的風險,并向運營者示警。該體系不只應包含流動比率、速動比率、財務負債率等財務目標,還應包含公司運營中比如產品合格率、市場占有率等目標,一旦發現某種反常預兆,及時采納應變措施,以防止和削減風險??傊攧诊L險是公司平常辦理工作中不能忽視的問題。公司的運營分析者應全面剖析各種財務風險發生的緣由,增強公司抵御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進而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
(四)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收益與風險是一起存在且成正比聯系的。高收益的同時伴隨著高風險。因而,公司應恪守風險收益均衡的準則,樹立風險意識,不能只管收益而不考慮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公司應立足于市場,樹立風險防范和應對機制,樹立一套完善的財務信息系統,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另外,財務負責人應將風險防范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中,在財務活動中采用科學的決策辦法。
在財務決策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影響決策的各種因素,盡量選用定量核算及剖析辦法,并運用科學的決策模型。如,在籌資決策過程中,公司首先要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合理預測資金需要量,然后經過對資金的核算剖析及各種籌資辦法的風險剖析,挑選最佳的籌資辦法,設計合理的資金布局,在此基礎上做出正確的籌資決議計劃。再如,公司資金活動是循環往復地進行的。依照以上辦法做出的財務決策,發生失誤的可能性大大下降,一定程度上能夠防止財務決策失誤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司.企業財務風險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2]王燕.上市公司財務預警模型研究及實證分析[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