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20:25
序論:在您撰寫簡述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心理健康簡述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健康呢?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健康定義中提出了全面健康的三要素:無軀體殘疾;無生理疾病;具有社會適應能力,這一定義促使人民樹立健康的新觀念: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而且還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只有具備了上述四個方面的良好狀態,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健康。
那么,人們的心理怎樣才算健康,心理健康的標準又是什么呢?這是個十分有意義也十分復雜的問題,因為心理健康與不健康之間,沒有明確絕對的界限,而且各心理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所提示的標準也不統一,但我們從各種論述中可以得到不少啟迪,我們有理由認為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是:能進行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并保持在一定的能力水平之上;能與老師、同學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與人為善,團結互助;情緒基本穩定,對事物反應敏捷,心境保持持久的輕松和愉快狀態;行為符合社會群體的要求,與自己的身份、角色相稱;人格完整,能客觀地評價個人及外界,意志堅強,言行一致;與大多數人的心理意向一致,熱愛集體,有濃厚的社會交往欲望;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及對緊急事件的應變能力;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感,而不是逆反狀態;心理符合其年齡水平,自主及定位能力強,個人理想與現實可能性之間的距離是可望可及的;能適應快節奏的時代變化,學習效率高,質量好,精力充沛,自我感覺良好。
二、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本人在具體教學過程別強調以下原則:
1、教學方法和組織的運用要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教學,為每個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的機會,并獲得成功的體驗;
2、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身體練習和“競爭、合作、走向成功”中相互接納、相互理解。從而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和良好的行為規范,提高自我教育的水平;
3、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區別對待,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承認學生發展中存在著差異,不去追求達到統一標準,實施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最好的發展,每個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要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創造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
4、促進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讓每個處于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和獲得成就感。尤其是對一些挫折多于成功、沮喪多于快樂的學生,對那些在平常文化課中受到訓斥和被群體冷落的學生,更要為他們提供體驗成功的機會和條件,從而使他們相信自己具備成功的實力,增強自信心;
5、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點,教材有相對枯燥和相對趣味之分,相對枯燥教材教學時,要挖掘教材中那些能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運用新穎的方法使學生情緒不斷變化,吸引學生對該教材的特殊興趣;
6、重視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教學電視、計算機進入體育課堂。采用生動的形象圖形、多媒體動畫、聲光技術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刺激,讓學生領略人體運動的力與美。使學生產生鍛煉的欲望,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強烈興趣;
7、不失時機地運用振奮民族精神的體育成就和優秀運動員的感人事跡,加深學生對體育和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頑強的拚搏精神。
三、在體育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感受
1、體育活動對改善人的情緒、保持積極的心境狀態有積極意義,大量研究表明參加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以降低中度抑郁和焦慮;
2、體育教學可以兼顧學生的身心,能讓學生樂于同他人交往,融于集體中,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能做到人際關系和諧。
四、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1、要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首先體育教師的心理必須健康,其次要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因此,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健康素養已迫在眉睫。
2、體育教師要改變對體育差生的態度以及教學方法和方式。防止用剝奪、疏遠、貶抑和隨意支配等方式傷害學生,使學生的自我評價標準受到影響。
3、體育教師要注意過分重視體育尖子生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在教師的過分重視下,學生失去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其個人的發展軌跡被扭曲和涂改,教師期望過高會使學生產生焦慮、恐懼等。
4、體育教師只有樹立全面的健康觀,擺正健身與增進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在體育課的設計、組織教學與教法等方面體現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關鍵詞: 環境 潛課程 心理
一、背景簡述
學校環境是學生賴以成長和發展,并不斷走向社會化的重要土壤,它是指學校中能夠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實際影響的全部條件。如學校中的學科設置和教學、學校的常規管理以及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師的教育方法等等。其中校風、班風及教師人格特點等乃是一種以潛移默化方式對學生進行影響的潛課程,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而其消極影響的最直接后果是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各種心理障礙。
二、環境潛課程的特點
(一)內涵和標準的模糊性。
環境潛課程概括地說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學校和班級的風氣;教師的教育方法;教師的人格特點和心理健康狀況;每個大的方面里又包含若干個要素。從大的原則上來看,這幾大方面的內容以及其中各要素的內涵都不難理解和把握,如我們崇尚什么樣的校風、班風,好的教育方法有哪些特點,教師應該具備哪些優良的個性品質等等,這些問題在一些相關的教育理論中都有比較明確的闡述,凡是接受過較為系統的職業培訓的教師頭腦中并不缺乏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但是,在實際的教育中,在將這些理論轉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時,各要素的內涵和標準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大多數情況下需依具體情境而靈活掌握。比如,“自由”和“紀律”,什么時候應該讓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什么時候又必須要求學生嚴格地遵守紀律,這必須依具體事件、具體場合,甚至具體的每一個學生而有所不同,因此,理論中的所謂“民主”,在實際的教育中,只是一個“彈性原則”而不是“硬性標準”。
(二)理解和控制的差異性。
正因為潛課程中各要素的內涵和操作標準是模糊的,實際上只是一個一般性指導原則,所以,在具體的教育實踐當中,由于每位教師本身所持的兒童觀、教育觀各不相同,因此,他們對潛課程中各要素內涵的理解有很大差異,而教師對各要素內涵理解上的不同,必然導致實際教育控制中分寸和尺度把握上的差異。例如,以人為本的教育別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認為這是實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塑造學生優良個性品質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但是,究竟什么是尊重,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尊重,每位教師的理解各不相同,每位教師對它的重視程度也不相同,體現在具體教育手段和方法中的教育行為就更不相同了。
(三)影響和作用的滲透性。
環境潛課程的存在更多的時候就象空氣一樣,雖然非常重要,但卻時常被人們忽視,它對學生的影響也象空氣一樣,時刻相伴,但卻是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滲透,可以說教師組織下的每一個教育環節,教師對學校中發生的每一個事件的處理過程,教師無意識下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都構成一種環境,它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三、環境潛課程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對學生自我認識形成的影響。
自我認識是人類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概括地說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自我觀念和自我評價。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兒童個性全面發展和優良個性品質形成的前提條件。學生正確的自我認識是在良好的教育、教學條件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這一過程中由教師調節和控制的潛課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由于各年齡階段學生心理發展的不成熟性和認識水平低的局限,而使他們表現出對來自教師的評價較為敏感,對自己在同齡伙伴中的地位較為關注,對學習中成敗的體驗較為深刻等特點,這就更使他們對學校環境的影響有著很強的易感性。所以,教師對每個學生所持的態度、所做的評價和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和認識,最終影響學生正確自我認識的形成。
(二)對學生人際關系建立的影響。
人際關系和諧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對心理健康的一種強有力的促進。學生能否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對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研究表明,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以至于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很多都和學校中不良的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同學關系密切相關,所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是學校中人際關系的核心,是學校中各種人際關系的主要協調者,教師的人格特點,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教師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師所倡導和培育的班風,無不對學校中的各種人際關系產生深刻影響,所以,創設良好的學校環境是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前提。
(三)對學生情緒變化的影響。
人的任何心理活動都伴有相應的情緒體驗,所以,情緒是否健康,能比較明顯地反映出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環境潛課程中的許多要素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在這種由教師營造的心理氛圍和環境中,學生既可能形成滿意、愉快、樂觀、開朗的良好情緒狀態,也可能產生壓抑、憂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反應。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關注與學生的情緒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潛課程,幫助學生營造健康的情緒生活,讓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成為學生社會生活的主導情緒。
四、環境潛課程的建設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
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是他們在教育實際中能否很好地把握環境潛課程的重要前提,而且教育理論在社會不斷進步的新形勢下也在不斷發展,隨著教育科學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新的教育方針、政策時有出臺,教師一旦忽略了理論學習,其思想和觀念就會落伍,甚至和時代的發展背道而馳,所以,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應該成為貫穿每個教師整個職業生涯的基本任務。
(二)在教師中普及心理衛生知識。
關心并自覺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新的使命,也是社會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為了完成這一使命,培養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康心理狀態的跨世紀人才,就必須面向教師普及心理衛生方面的知識,以引起廣大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和對環境潛課程的廣泛關注。只有教師思想上重視了,并掌握了這方面的初步知識,他們才能夠自覺營造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及時發現、控制學生身上可能出現的心理方面的問題,并對個別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幫助。
(三)開展針對于教師的心理咨詢活動。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作為學校環境潛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深遠的影響。心理健康的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言行為學生塑造一個借以模仿的對象,使學生在其潛移默化下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在學生中間創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相反,教師心理不健康,會直接危害學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師對學生懷有敵意、態度專橫,學生創造性、獨立性的發展就會受到抑制。另外,教師工作的辛苦、繁瑣和壓力,極易使他們滋生各種不良情緒,或產生一些其它方面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疏導,就會直接感染到學生。所以,在學校中開展針對于教師的心理咨詢活動,使每個教師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四)重視優良校風和班風的建設。
優良的校風和班風是環境潛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和學生保持健康心理狀態所必須的重要土壤,學校和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這方面的建設:
1.營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
所謂心理氛圍,概括地說就是對人的心理發展有實際影響的氣氛和環境。學校和教師應努力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圍,只有在這樣的氛圍熏陶中,教師、學生的身心才能和諧健康地成長。因此,一所現代化學校所追求的目標正應是“民主平等,尊師愛生,情感交融,協力合作”。
2.倡導團結合作互助精神
學校在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倡導互助合作的精神,鼓勵和指導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培養起學業上互相切磋,工作上互相配合,生活上互相關心的良好風氣。
3.培養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
學校和任何社會群體一樣,既要有民主,也要有集中,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紀律,既要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又要養成接受行為規范、遵章守紀的良好習慣。為此,學校和教師應堅持對學校制定的各種規章制度進行督促和檢查,適時而合理地進行獎懲,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紀的良好風氣。
五、后記
工作中,我痛心地發現學生的不少心理問題正是來自于學校不良環境的影響,環境不變,學生的問題就無法得到根本解決。試想,如果能將作為阻力的環境影響變為動力,那局面將會有怎樣的改觀!由此,環境潛課程的關注和開發對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來說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畢淑芝,王義高主編.當代外國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宏文,李讓恒,倪正松,曾桂林.“以德治?!钡某晒嵺`.人民教育,2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受教育途徑變得多樣化,在促進他們發展的同時,各方面的競爭和心理壓力也隨之而來。不同環境成長下的學生心理健康程度是各有差異的。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的心理活動與現實和諧一致,心理內容與現實相統一,人格相對較穩定的心理狀態。
良好心理狀態的特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客觀與開放、自愛與愛他、欣賞和審美、以責任感為基礎的和諧、幽默感、人格內在和諧[1]
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因素:
(一)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是不同于社會環境的另一個概念,自然環境是圍繞在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于氣候與地理環境差異,人們的性格也不相同,例如,北方人的粗獷、簡樸,南方人的精致、細膩;南方人說話比較婉轉,北方人說話比較直率。
(二)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狹義上是指家庭的氛圍,包括家庭的生活條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也包括物質環境和人際環境。家庭氛圍的好壞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響。[2]
父母是學生成長中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學歷,性格,價值觀,教育方式和家庭的富裕程度對學生心理健康都有大的影響。父母有“威信型”“專制型”“寬容型”等類型,威信型父母為孩子制定的規范,合情合理,父母也會以身作則,對孩子行為規范的要求、對價值標準的解釋,前后一致。[3]專制型父母的特征是:子女的一切活動都由父母安排決定。寬容型父母的教育方式的特征是:既不放任孩子也不過分要求孩子,讓孩子隨其自由和個性自由發展。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例子,一名叫做周婷婷的雙耳全聾的女孩,在其父周弘的教育下16歲就成為大學生,并被加德特大學錄取為研究生―第一個中國聾人研究生,周弘還提出了全新的“賞識教育”理論。周婷婷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不僅成績優秀而且心理健康。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家庭環境對學生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利于健康的性格形成,反之亦然。
(三)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人生的關鍵場所,良好的學校環境學生會受益終身。學校對學生影響非常大,教師的素質,班級的氛圍都對學生至關重要。每個學校的文化都不同,就像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校章和校訓一樣。因此,學生在不同的學校學習,影響也不同。教師的素養和學生的榜樣作用,學校的制度文化對學生有很大的影響作用。
“教師的角色行為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心理品質與行為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4]教師的個人的教學風格對學生學習的狀態影響很大。這就是“親其師,信其道”的妙處。
師生間積極的情感體驗會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構建生態型師生關系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有一個高中班,有一位只看重學生學習成績的老師,他總是給學習差的同學輕蔑的眼神,即便有些差生們很努力也會受到如此待遇,這些學生中有的很在乎老師的看法,他總問自己為什么老師要那樣看他,后來這個學生得了憂郁癥,最后退學了。如果當初老師給他一點肯定,教他一些學習方法,也許會有很好的效果。相反,我們聽到的另一個故事是一位不太聰慧的學生得到鼓勵后一步步努力最終走向清華的故事。
(四)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文化與人們社會生活相聯系,包括社會主流價值觀、大眾媒體等。社會整體的價值觀,社會輿論氛圍都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互聯網的誕生和發展使人們的交流更加緊密,我們瀏覽網頁了解最新動態,出現了一些流行詞語,如“MM”代表美女,“恐龍”代表丑女,還有“給力”,“表情包”等,這些年,很多網絡現象得到了廣大網民的關注,一些社會現象和明星事件也會調動廣大網民的評論熱情,有的也會出現在電視節目上,比如我們看的《金星秀》中的有話問金姐的環節,這些問題大多是一些社會現象,把這些問題拿出來進行評論這恰恰說明了社會主流價值觀對人們的影響。
國外有很多國家非常注重學生的隱私。比如,美國學生的成績是隱私的,他們也有辦法知道自己是否通過或者進步了沒有。因為美國與中國公示成績方式不一樣。在中國,自古以來,我們的前輩們就看告示來確定是否金榜題名,現在我們學校大多以學生成績的高低排名。如果美國家長咨詢孩子的成績,老師會告訴他們。但是,不會把在班里的名次告訴他們。美國的家長們也不會過問自己的孩子的名次,因為每一位家長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
三、建設各種健康環境的措施
針對上述影響學生心理的環境因素,我們要制定具體措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健康發展。
(一)創建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
父母要以身作則,以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家庭中應該洋溢積極向上的氣氛,父母最好不要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家中。父母關系要好,盡量不要爭吵、離婚,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父母應多與孩子交流,定期帶孩子去旅游或去郊外做一些集體活動;創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都有重要意義。
(二)學校應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課程
學校應聘請給學生做心理疏導的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彩、學生感興趣的團體活動。學科教師可以適當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情感因素。開設心理咨詢室,定期讓學生做一些心理問卷,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采取解決措施。
(三)社區、大眾媒體應開展一些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的活動
社區可以在過節時開設一些親子節目,要求父母與孩子一起參加。一年中至少要有兩次聘請一些知名的教育或心理專家為全社區的家長和孩子們講授一些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內容。媒體應該拍攝一些有益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公益廣告在黃金時間播出,讓學生和家長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長、學校和社會相互配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家長課堂,向學生家長普及教育心理知識,加強學生家長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呼吁全社會對學生心理方面的重視,國家應加大相關方面的投資,確保各項工作能順利進行。
一、填空題(合計
23
題)
1.
良好班集體中蘊含的心理教育功能有激勵功能、
情感功能、
培育功能。
2.
教師的歸因偏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教師自我的歸因偏差,
二是教師對學生的歸因偏差。
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
發展性目標、
防治性目標。
4.
根據講授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的不同,
講授知識法可以分為講解、
講述、講讀、
講演四種方式。
5.
心理健康活動課堂活動形式有:
角色活動、
表演活動、
游戲活動等。
6.
學習輔導應包含的兩個方面的涵義是:
開發學生自身的學習潛能和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心理上的困惑。
7.
學生心理健康測評標準有描述性標準和解釋性標準。
8.
一個完整的心理咨詢過程可大致分為判定問題、
探索問題、
解決問題、
反饋跟進四個不同階段。
9.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由最低層次到最高層次依次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愛和歸屬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實現需要。
10.
學校心理健康測評的功能包括:
指導功能、
發展功能、
診斷功能、
咨詢和治療功能。
11.
校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成員的管理包括決策、
計劃、
實施、
監督和評價等要素。
12.
學校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目標是提高人的心理素質。
13.
Guilford
認為創造性思維的特點有:
流暢性、
變通性、
獨創性、
精密性。
14.
心理健康教育室的組成結構包括:
心理咨詢室、
心理測量室、
團體健康教育室、
心理閱覽室、
心理松弛室、
辦公兼接待室。
15.
班主任常用的心理咨詢方式主要有:
個別咨詢和__團體咨詢。
16.
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形式是以學生的活動為主要形式,
而且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形式組織活動。
17.
學習輔導主要包括:
學習動機輔導、
學習情緒輔導、
學習能力輔導、
學習行為輔導。
18.
創造性思維特點有:
流暢性、
變通性、
獨創性、
精密性。
19.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
形成、
維護、
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從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20.
心理教育活動課的基本活動途徑有:
認知式、
情境式、
行為訓練式。
21.
對心理輔導活動課程的評估主要是對課程設置、
心理輔導課專職教師、
課程效果的評估。
22.
一項完整的測評工作由測量和評價兩部分組成。
23.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主要有:
教育、
引導、
輔導。
二、名詞解釋(合計
13
題)
1.
創造性是指根據一定的目的,
運用一切已知信息,
產生出某種新穎、
獨特、有社會意義或個人意義的產品的智力品質。
2.
訪談法是指研究者與被調查者面對面以口頭交談的方式,
直接收集資料的一種調查方法。
3.
心理評估是以心理學的方法和工具,
對個體或群體的心理狀態,
行為偏移或障礙進行描述、
分類、
鑒別與診斷的過程。
4.
教育機智是指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及能根據新的、
意外的情況迅速地做出反應,
果斷地采取恰當教育教學措施的一種獨特的心理素質。
5.
自我表露是指教師通過與學生分享其個人成長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經歷來
推動學生認識自我、
發展自我。
6.
心理測驗是采用某種可以將心理現象量化或劃分范疇的測驗或量表來取樣,然后對所測查的對象進行描述。
7.
課堂心理氛圍是指班集體在課堂上的情緒、
情感狀態。
8.
歸因是指根據有關信息、
線索對人的內在狀態或依據外在行為表現推測行為原因的過程,
也就是把他人的行為或自己的行為原因加以解釋和推測。
9.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
心理發展特點,
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
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10.
行為矯正法是對學生自我改善、
自我改變的努力給與獎勵與懲罰,
目的是幫助學生消除成長中的不良意向、不妥行為,
幫助其形成有助于個人成長的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
11.
面質是指心理咨詢教師對學生的認知方式及思維習慣提出挑戰與異議的過程。
12.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教師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提高學生的心理機能、
發揮學生的心理潛能、
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
13.
自我效能是班杜拉提出的一個概念,
用以闡述人的動機行為不僅受到行為結果的影響,
而且受人對結果的期望
這一認知因素的影響。
三、簡答題(合計
16
題)
1.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原則是什么?
答:
科學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
經濟實用性原則;
保密性原則。
2.
學生心理檔案使用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
使用心理檔案要嚴格保密,
不能對學生產生任何負面影響。
(2)
心理檔案資料不能作為評定學生操行的依據,
也不能存入學生的人事檔
案中。
(3)
一般情況下也不宜向學生本人公開和隨便查閱。
(4)
某些測驗結果如果解釋不當,
也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不利影響。
(5)
建立檔案的最終目的,
應與心理衛生教育、
咨詢、
教育科研工作配套使用。
(6)
檔案資料僅具有參考價值,
并非百分百之可靠。
3.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
答:
(1)
精心設計場景,
創設參與情境;
(2)
整合教學目標;
(3)
注重行為指導;
(4)
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
(5)
營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
4.
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課堂教學方法主要有:
(1)
講授法(1.5
分)
(2)
討論法(1.5
分)
(3)
自我反省法(1.5
分)
(4)
角色扮演法(1.5
分)
(5)
訓練法(1.5
分)
(6)
實踐活動(1.5
分)
(7)
測驗法(1.5
分)
(8)
作業法(1.5
分)
5.
對心理測驗分數的解釋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答:
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
一個人的任何一個測驗中的分數,
都是他的遺傳特征、
測驗前的學習與經驗,
以及測驗情景等方面影響的結果;
(3
分)
(2)
確切解釋應根據常模及信效度資料;
(3
分)
(3)
應把測驗分數看成一個范圍,
而不是一個確切的點;
(3
分)
(4)
對來自不同測驗的得分不能直接加以比較。
(3
分)
6.
心理健康測評原則有哪些?
答:
(1)
客觀性原則(2
分)
(2)
科學性原則(2
分)
(3)
系統性原則(2
分)
(4)
發展性原則(2
分)
(5)
教育性原則(2
分)
(6)
綜合性原則(1
分)
(7)
倫理性原則(1
分)
7.
班主任怎樣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呢?
答:
(1)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
分)
這種和諧關系的建立,
需要在以下方面努力:
真誠、
接納、
尊重、
理解、
傾聽、探討、
分享。
(3
分)
(2)
營造健康的心理物質環境。
(6
分)
8.
心理健康教師需要具備的人格特點有哪些?
答:
教師需要具備的人格特點有:
(1)
正確的價值觀(3
分)
(2)
合理的職業動機和濃厚的職業興趣(3
分)
(3)
個性和志趣方面(3
分)
如成熟、
敏感性等。
(4)
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3
分)
主要表現在有誠摯的同情心,
樂觀的主導心境;
穩定的情緒、
堅強的意志;
正確對付應激;
自信、
自制、
寬容;
謙虛、
好學、
不斷進取等。
9.
目前采用的學生自殺預防策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
自殺傾向的早期發現(2
分)
(2)
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2
分)
(3)
建立自殺預防熱線(2
分)
(4)
開設自殺預防講座及課程(3
分)
(5)
建立危機預警系統(3
分)
10.
班主任教師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0.
答:
(1)
認知正常,
勝任工作;
(2)
堅定的職業理想或職業信念;
(3)
良好的職業道德;
(4)
良好的職業興趣;
(5)
良好的人格特征;
(6)
正確的工作動機;
(7)
堅強的意志;
(8)
穩定的情緒和理智的態度。
以上每點
1
分,
都回答出來加
4
分。
11.
簡要說明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設計過程?
答:
(1)
確定目標及其意圖;
(2)
確定活動內容;
(3)
確定活動方式。
以上每點
3
分,
三點都答出加
3
分。
12.
簡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主要有:
(1)
全面滲透、
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2
分)
(2)
創設良好心理發展環境的方法(優化環境法)(2
分)
(3)
發展優先,
防重于治的方法(2
分)
(4)
心理輔導的方法(2
分)
(5)
心理咨詢的方法(2
分)
(6)
心理評估的方法(2
分)
13.
如何正確對待和使用心理測驗?
答:
對心理測驗的正確態度有:
(1)
心理測驗是研究兒童心理行為保健和疾病防治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和工具。
(3
分)
(2)
心理測驗作為一種研究或測量工具尚不完善,
主要是缺乏堅實的理論基礎。
(3
分)
(3)
每一種心理測驗都有明顯的局限性,
主要取決于測驗的編制理論、
目的、方法和時間。
(3
分)
(4)
心理測驗只能從某些角度,
在一定條件程序上反映問題,
不可過于迷信,更不可把測驗結果看成絕對真理。
(3
分)
14.
自我認識輔導如何實施?
答:
(1)
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3
分)
(2)
如何認識自己幫助學生了解達到正確認知自我和把握自我的途徑(3分)
(3)
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概念(3
分)
(4)
指導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點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學習(3
分)
15.
青春期常見的心理和行為問題主要有哪些?
答:
(1)
過度關注自我;
(2)
情緒的兩極化;
(3)
性別角色混亂;
(4)
人格沖突;
(5)
人際關系沖突;
(6)
性心理問題。
以上每點
2
分。
16.
簡述學校心理健康活動課程的設計過程?
答:
(1)
確定目的及其意圖;
(4
分)
(2)
確定活動內容;
(4
分)
(3)
確定活動方式。
(4
分)
四、論述題(合計
4
題)
1.
結合實際說明,
教師應具備哪些自我心理保健能力?
1.
積極認知的能力;
2.
情緒的自我調控能力;
3.
心理訓練和放松能力;
4.
形成良好、
穩定的教育心境;
5.
勇于改變、
自我成長的能力;
6.
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統。
2.
結合實際說明,
如何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程序是:
1.確定心理檔案的內容。
(6
分)
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應包括兩大方面:
一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資料;
二是反映個體心理狀態和心理特點的資料。
具體來說,
主要有:
基本情況、
心理測評資料及建議、
心理咨詢活動記錄、
心理檔案的記錄形式等。
2.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進行施測。
(6
分)
一般通過幾種途徑來獲取準確信息,
一是通過標準化的測驗,
二是自編問卷調
查,
三是非測驗法
3.對結果進行整理、
分析、
解釋和記錄等。
(6
分)
主要包括對結果的統計與解釋,
提出教育培養建議,
撰寫測評報給,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
結合實際,
酌情加
1-6
分。
3.
論述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聯系和區別?
1.聯系:
(1)
心理品質教育是德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分)
(2)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些渠道是共同的;
(4
分)
(3)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德育的重要基礎。
(4
分)
2.區別:
(1)
理論基礎有區別;
(3
分)
(2)
具體目標有區別;
(3
分)
(3)
教育內容有區別;
(3
分)
(4)
方法上有區別。
(3
分)
4.
試述合格家長應該具備的品格和素質。
(1)
樹立高尚的品德,
培養良好的行為舉止;
(2)
培養熱愛生活、
豁達開朗的態度;
(3)
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4)
轉變教育觀念;
(5)
了解孩子,
正確對待孩子的發展;
(6)
要信任自己的孩子;
(7)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姓名:王燕
專業:小學教育
學號:191201903021277
學習中心:江蘇太倉電大奧鵬學習中心
$
成績:
一、單項選擇題(
共10題,每題1分,共10分)
1.個體的(
D
)便成為個體心理健康狀態的最終的規定性。
A.生存狀況
B.健康狀況
C.經濟狀況
D.適應狀況
2.(
D
)指主體通過外部或內部的活動,在機能上(而不是物質方面)把客體整合到自己的活動格式中來。
A.適應
B.平衡
C.順應
D.同化
3.(
D
)的自動調節機制失效,從而造成心理失調或失控狀態。
A.心理疾病
B.心理障礙
C.心理不健康
D.神經衰弱
4.目前大多數中小學設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其中最常見,也較專業可行的稱呼為(
C
)。
A.心理輔導室
B.陽光心理室
C.心理咨詢室
D.知心朋友屋
5.(
D
)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承擔者。
A.教師
B.學生
C.家長
D.心理健康老師
6.(
B
)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
A.培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
B.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的發展
C.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的水平
D.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
7.(
B
)反映青少年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健康發展的不同任務。
A.中間目標
B.總目標
C.初始目標
D.工作目標
8.結合發展心理學的原理和學校教育的實際,小學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應著重于(
B
)。
A.培養小學生的交際能力
B.小學生對校園生活的適應力
C.提高小學生的溝通能力
D.提高小學生的抗壓能力
9.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D
)。
A.實施素質教育需要具備有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育環境
B.創新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營造適宜學生創新精神成長與發展的心理環境
C.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必須通過各種教育途徑的協同配合
D.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本身不含有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10.學科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其目的性和計劃性主要體現在(
B
)上。
A.教學模式
B.教學目標
C.教學動力
D.教學環境
二、多項選擇題(
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心理健康是“個體心理在本身及環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適應狀態,它具有(
ABCD
)。
A.動態性
B.時代性
C.個體差異性
D.年齡差異性
E.文化相對性
2.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ABC
)策略。
A.全員性
B.全面性
C.滲透性
D.個體性
3.“全面滲透”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結伴途徑,是因為其最能體現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ABDE
)的思想。
A.全員參與
B.全體受教
C.全面鋪開
D.全程實施
E.全面發展
4.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需要注意的基本要求有(
ABCDE
)。
A.開放
B.科學
C.統一
D.合理
E.全面
5.從“動態層面”也即操作層面上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的特征主要有(
ACE
)。
A.獎勵與懲罰相結合
B.問題與經驗相結合
C.活動與體驗相結合
D.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E.校內與校外相結合
三、判斷題(打“√”或“×”,
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
理性情緒療法大抵通過“教導”、“駁斥”兩類技術來完成具體的咨詢與治療操作。(×)
2.
雖然所有的心理咨詢模式幾乎都強調了某些方面而忽視了另一些方面,但這些理論具有普適性。(×)
3.
一定意義上,教育的本質即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
4.
教育的本質決定教育者的基本素養,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決定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
5.
學校可以邀請非專業的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為這些家長進行不定期的理論輔導和專題講座。(×)
四、名詞解釋(共5題,每題3分,共15分)
1.青少年時期
答:青少年期是指青春期的年齡。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后,人生第二生長發育的高峰。
2.親子依戀
答:依戀就是嬰幼兒跟他的撫養者通過長時間廣泛的接觸和互動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親密的感情連接。由于嬰幼兒的撫養者大部分都是父母,尤其是母親更多。所以,我們又稱之為親子依戀。這一理念是由英國精神分析師鮑爾比提出。
3.生涯
答:是一個人一生所有與職業相連的行為與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愿望等連續性經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一生中職業、職位的變遷及職業目標的實現過程。
4.教師心理健康本體價值
答:與其他心理學研究的關系及其在整個心理學研究和心理健康研究中的地位和價值問題。
5.教學評價
答: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澘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
五、簡答題(共5題,每題5分,共25分)
1.心理健康的功能發揮受什么制約?
答:一、內部因素:生物遺傳;心理狀態;二、外部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
2.
適應的內涵及本質?
答:生物的適應是指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機能與其賴以生存的一定環境條件相
適應的現象。適應一方面指生物各層次的結構都與功能相適應,另一方面,這種
結構與功能的與相關的功能,適合于該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的生存和延續,包
括行為習性等。
3.
請簡述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答: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
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
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
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
4.
簡要回答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主要應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科學性與合理性主要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心里健康教育目標是刺
激目標或者副目標服務目標,第二,符合學科及其教材的內在規定性,第三,目
標設定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況,具有客觀針對性,第四,目標設定應盡量避免過
于線性化。
5.簡要回答學校開設專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答:符合現代課程改革方向,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符合國際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方向。
六、論述題(共2題,每題10分,共20分)
1.談談你對心理健康標準“二維適應論”的認識。
答:第一,適應是心理健康的本質,而由心理適應社會適應生存適應發展適應所
形成的四種不同類型和層次的適應,基本上涵蓋并代表了個體適應的主要形式,
也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個體心理健康的功能狀態或過程。
第二,作為心理健康的標準,個體適應正?;蛄己檬且粋€極富概括性的,就實際
生活中的具體情況來看,人群中不同個體的心理健康表現是多樣性的,也是多層
次化的
第三,以個體適應正?;蛄己脕砗饬啃睦斫】导寄?客觀永恒,全面概括地保持
其內涵,也能包容個體的成長,時代的變遷,同時也整合了各家各派對心理健康
及其標準的認識和理解。
2.
試論述當代教師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從后現代心理學思想中得到的啟示以及對未來的展望。
答:當代教師心理健康研究存在的問題,情緒不穩定人際關系緊張心理失衡給我
們帶來的啟示,第一,后現代心理學思想旨在討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及人如
何在高速變化的后工業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合適的位置,凸顯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意
關鍵詞:學校;健康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5-0071-01
體育活動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并形成更好行為習慣,在體育教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把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在堅持塑造完美身形和身體素質的同時,形成陶冶情操、意志堅韌、性格積極向上、理想信仰飽滿等一些積極樂觀的心理素質,實現內外兼美的全面發展。
1 簡述健康教育在學校課程運用中的重要性
1.1 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在健康教育中,更好地與身心健康結合在一起,開展班級籃球、排球、接力賽等比賽,形成學生之間非語言的間接交流和溝通,借助體育競賽的形式,卸脫平日過重的心理負擔,平衡心態,促進人際交流[1]。形成集體榮譽的感覺,學會保護,形成責任意識,在比賽的過程中,學會吶喊、鼓掌、感動,養成良好心理素質。
1.2 積極投入學習的現實需求。在全面加強學校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學生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在學習上有大的積極性和興趣。因此,全面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形成自我學習的動力源泉,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心理衛生知識宣傳和普及,如利用墻報、黑板報及 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工具,提高學生心理保健意識和知識,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之中去。
2 概述健康教育知識宣傳的內容及作用分析
2.1 營造健康教育宣傳知識全覆蓋的氛圍。在健康知識的內容把握上,可以從各方面進行宣傳,圍繞當前的主要健康知識點,采取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圍繞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會適應健康四個層次的知識,分析影響健康的各種因素,譬如緊張、濫用藥物、暴食、過度運動或缺少運動、不注意身體的警告、吸煙、酗酒等,同時注意對健康營養的普及,例如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纖維素等的營養指導,加強對學生各種健康教育內容的全面覆蓋,從校內外活動安全、消防安全、衛生防病,飲食家居安全、防震減災安全等一些健康指數進行宣揚,形成良好的宣傳氛圍,在學生心理形成對健康知識的基本了解。
2.2 發揮健康教育知識宣傳的最佳作用。在全面宣傳的引導下,可以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習慣,無論是心理健康還是身體健康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能有效傳播健康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健康素質;改變個體和群體不健康、不文明的行為,促進整體上的健康發展。可以有效剔除學生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心胸狹窄等不良健康現象,學生根據自己的性格和心情,選擇幽靜清新的環境或人多喧鬧有趣的公共場所,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忘掉那些讓人心煩的事情,實現健康心理的養成。
3 探討加強學校健康教育的方式應用
3.1 結合體育項目特點進行心理引導。在學校健康教學中,可以結合體育項目的特點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發育。經常開展一些籃球、排球、足球等集體項目的體育鍛煉,形成對抗賽的形式,加強學生團隊合作和自我競爭意識的形成,學會幫助別人,友善互助等。還可以開展單雙杠、跳馬等項目的運動,使學生在運動中不斷地克服害怕摔倒等膽怯心理,以勇敢無畏的精神去戰勝困難,越過障礙,消除靦腆、膽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礙,形成積極樂觀、果斷、堅韌的心理素質[3]。
3.2 管理上的科學合理。學校對教師健康教育活動實施過程進行評價研究,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立體化網絡,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四個研究體系,通過這四個研究體系的全面完成,而這些研究體系的實施是完全具有可行性的[4]。創設學校體育、社會外部環境、家庭的三者研究體系,通過調查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方案,定期向家長介紹一些孩子鍛煉的方法,組織家長觀看優秀心理健康引導方面的電影,譬如《變形記》、《唐山大地震》等,并邀請家長參與學校舉行的體育親子活動,同時邀請社會專家來學校圍繞法制觀念形成、社會責任意識、人生信仰等進行培訓或者專題講座,提升學生健康教育的思想意識。
3.3 加強活動載體的廣泛性應用。在健康教育方面,學校建立長效機制,形成長期抓、層層抓的良好局面,在活動載體的應用上,采取廣泛的活動形式,在開展各種各樣的體育活動的同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將知識講座、演講比賽、趣味教學、生活化感染、歷史故事、征文比賽等多種活動載體,形成濃厚的健康教育氛圍,學校設立專門的健康教育課程,圍繞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形成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教師的健康教育手段上開展技能比賽,對學生的健康教育效果,采取道德考核、身體素質考核等多種方式,細化標準,形成學校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
4 總結
全面加強學校健康,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重點,也是對學生主體負責的教育教學課程,容不得半點的疏忽,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將身體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引導相結合,形成學生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推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優勢局面。
參考文獻
[1] 孫雅萍.加強學校建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進家庭的探討.文教資料,2007,第24期
[2] 高戰儒.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認識.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第18期
【關鍵詞】 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對策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心理問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視,小學階段是人生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與小學生學習、生活良好習慣的養成以及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根據研究者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顯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其中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突出。高年級小學生處于身心迅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發展具有一些顯著特點。他們在學習、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等方面可能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如果這些壓力超過他們所能承擔的范圍,則會引起心理困擾,從而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小學生不僅要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具備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1、小學高年級
目前,我國小學階段以六年制為主。小學生的年齡一般在6、7歲到11、12歲之間,在本研究中,將4-6年級稱為小學高年級,這一階段的學生年齡大約在9-12歲之間。
2、心理健康
雖然科學家對心理健康的關注和研究已有半個多世紀,但始終沒有對心理健康總結出一個公認的定義。
日本學者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認可的形式適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倍覈承┭芯空哒J為:“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在該狀態下,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與積極的社會功能?!北M管研究者們對心理健康有著不同的解釋,但實質上都說明心理健康不僅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
3、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
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同的研究者根據不同的理論及標準有不同的觀點。通過調查,我們將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歸納如下幾點:
(1)智力正常,具備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
(2)意志健全,能夠長時間堅持做某一件事情。
(3)情緒健康,能夠自我調節不良情,樂觀對待學習與生活。
(4)行為協調,在學習生活中能自我控制不好的行為。
(5)反應能力適度,不死氣沉沉,較為活潑。
(6)人際關系良好, 能換位思考他人的感受,和諧的解決人際關系問題。
(7)心理特點符合實際年齡特點,對第二性特征的出現不感到突兀。
三、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研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心理學家的關注,筆者通過采用調查問卷、量表測試等方式,就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以及解決策略簡述如下:
1、高年級小學生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1)學習障礙。根據對高年級小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有30%的高年級小學生存在厭學現象,具體體現在學習成績不良、課上注意力不集中、課下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以各種理由逃學等方面。
(2)性格缺陷。高年級小學生處于習俗水平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學生總是想謀求大家的認可和贊賞。由于教育問題以及家庭條件的限制,部分高年級小學生始終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如他人”,從而導致他們產生自卑、嫉妒、膽怯的不健康心理。
(3)情緒障礙。小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確對待委屈、困難與批評,常常會表現出任性、煩躁、恐懼、敵對等心理,甚至會出現攻擊 。根據調查顯示,有27%的學生存在報復行為,包括語言和動作。
2、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
針對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研究,本文主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個人的因素進行分析。
(1)家庭因素方面。經調查發現,影響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家庭因素方面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家庭關系、家庭經濟地位等等。現在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許多父母把自己未實現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大部分父母在沒有與子女溝通交流的前提下,給子女報各種輔導班。父母過高的期望以及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讓高年級小學生快樂的童年增添了許多沉重的學習負擔。少數學生的父母離異,家庭氛圍不和諧,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深深的傷害,這是造成部分高年級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2)學校因素方面。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所以,學校環境、教師素質、教師教學的方式方法以及師生關系對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自身素質不高,責任心不強,沒有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恐懼,厭學、逃學、冷漠等心理現象,進一步導致他們出現學業、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不良的校風班風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社會因素方面。小學階段,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差,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目前,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社會風氣,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現象很容易使高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受到扭曲,進一步導致他們產生懶惰、說謊、焦慮等心理問題。
(4) 個體因素方面。通過對部分地區高年級小學生的研究發現,當高年級小學生生理發展與自我意識及心理發展不平衡、不同步時會導致他們心理上產生煩惱和憂慮。另外,小學生自身的意志力薄弱和長時間的不良情緒體驗也會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3、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根據高年級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因素,提出了一些關于解決其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價值觀,對子女進行科學的家庭教育和指導,提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成長期望并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俗語說:言傳大于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父母也需要接受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道德觀念,用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影響子女。
(2)在學校方面:學校要做好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要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針對性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另外還要暢通學校和家庭的聯系通道,構建心理健康教育立體化網絡。
(3)在社會方面: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要給學生創建良好的社會環境,形成優良的和諧的安定的社會風氣。網吧、ktv等娛樂場所應該堅決執行國家規定,嚴禁未成年人進入。對留守兒童,周圍鄰居以及相關工作人員要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4)在自身方面:學生是自己的主人,應該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不斷完善自己。學習簡單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如自我放松,寫日記或者周記等等。也可以主動的尋找老師、親人或者朋友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殷炳江.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全國22個城市協作調查組.兒童行為問題影響因素分析:22城市協作調查24013名兒童少年報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3(1)13-15.
[3] 張越,王淑清,劉淑賢.4-16歲兒童心理行為問題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829-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