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15:19:35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審美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新編《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對于中學美術教學的目的,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辈⒁蟆爸鸩教岣邔W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备鶕虒W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在處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國在“一綱多本”思想的指導下,編寫了多種版本的中學美術課本。這些課本保持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但又在總體上體現了大綱的精神,注意到了美術的基礎文化教育作用,涉及造型藝術的各個領域,又突出了審美教育的主線。這些新編教材的特點,是打破了長期以來在繪畫教學上以寫生為基礎的技能訓練傳統,強調了以藝術觀和修養教育為中心線貫穿全教材的指導思想,以美術常識和欣賞為主導,把美術語言系統的知識技能訓練納入美育軌道,并在這種審美教育的基礎上,突出了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學美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先生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教育大辭典》藝術條目)這個定義雖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質問題,對我們討論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啟發的。所以,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審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與蔡先生的觀點是相通的。
必須糾正認為審美教育就是“藝術教育”的錯誤觀點。藝術固然比較集中比較典型地表現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判斷和審美理想,但是,審美教育的內容并不限于藝術?!白匀幻?、社會美,特別是社會美,作為審美教育的內容,其作用是不應低估的?!保憦V智《基礎美學》正確的做法,是應該把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共同納入美育的范圍,把三者結合起來;而藝術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擔首當其沖的作用。
由此,我們認為,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在學校教育中,音樂、體育和美術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課程。但光靠這幾門課是不夠的,這個任務的完成應該由各門課的教學來共同承擔。而音樂、體育、美術,特別是美術,應該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措施,并主動配合學校教育的各方面,構成美育的統一的整體。
中學生的年齡一般在十二、三歲至十八、九歲之間。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上屬于少年時期,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已開始步入青年時期。處于少年時期的初中生,是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時期,在他們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強等特點,另一方面已出現了青年的某些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發育還不成熟,體力和意志還不太強,易于沖動,缺乏克制能力,興趣廣泛而不穩定,好動而容易犯規,對于生活中的善惡美丑還缺乏辨別能力。這些身心特點,都說明了初中學生教育的艱巨性。
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學階段的任務,是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其鑒賞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并輔之以初步的創造美的技能訓練,完成一定的低層次的美麗創造任務,以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我們將《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有關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條文進行剖析,并結合上節所敘中學美育的任務,可將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內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養。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如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在沒有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學生寫生之前,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學美術課的最初階段,往往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每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人只分辨紅、橙、黃、綠、青、紫、黑、白等簡單的色彩,而畫家和經過繪畫訓練的人就能表現出事物的豐富色彩的色彩變化和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互相關系。在美術課中我們通過講解、觀察、練習,使學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識和調配方法,培養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分析能力。進而掌握這一造型語言。在圖案課里,則讓學生了解諸如均衡、對比、統一、變化、節奏、韻律等形式法則,并通過圖案組織規律的訓練,系統地了解和初步掌握造型藝術的形式美規律。
2.審美情趣的培養。梁啟超曾說過“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藝術?!薄耙魳?、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把握住了?!保ā度の督逃c教育的趣味》),國外也有人主張藝術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種論斷雖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如一次家鄉風景的寫生和校園風光的描繪,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眷戀和保護校園環境的責任感。
美術作品常常對人產生情緒感化的作用,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曾經征服過不少人,許多人從中受到了愛美情操的感染。舍科特尼科夫繪的《又是一個兩分》使很多學生為自己學習成績的落后感到羞澀。美術課要善于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轉化為學生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這種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摩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從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范圍多方位地展開。
3.審美理想的培養。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于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過來,它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藝術審美活動的特征,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4.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實踐。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像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像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孩子們充滿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像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這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像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像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
一、中學美育目的和任務
審美教育,最終想達到什么目標呢?近代美學家先生說:“美育者 ,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保ā督逃筠o典》)這種解說不一定是全面的, 但不可否認他看到了美育的核心,這對我們思考美育的根本目的是大有幫助的。中學審美教育要讓學生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具有一定的鑒賞水平,并能形成自己的審美看法。也就是說,中學審美教育的第一要務為:通過教育能讓學生體悟美、欣賞美和創造美。
中學階段,音體美三科是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科目。中學生正在轉型期,他們正經歷從童年到青年的過渡,初中生身上不可避免地有童年時愛幻想、善變等個性特征,同時也擁有青年的一些思維特點。愛好眾多但極不固定,多動且喜歡不同尋常的事物,但面對現實中的美丑善惡還不具有鑒別能力。這可以看到對他們進行審美教育的難度。讓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同時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美術能力訓練,誘發他們潛在的、對美的強烈的渴望和追尋。
二、中學美育的內容和途徑
大家要注意到《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所闡述的中學美育的任務,我們可以把中學美育要點作如下的整理:
1.培養美感
美術是視覺造型藝術,這就注定了要關注其形式。學生面對作品,首先面對藝術品呈現出來的外在形態,就是組成作品的所有藝術語言,就像線條、顏色、質感、層次等。面對豐富的自然世界的形態各異的萬物,大家自然也是先感受到花的柔美、水的蜿蜒、山的巍峨等。學生對美的外在形態有了體會,就很容易整體把握原初美和藝術美。但外在的直觀的審美態勢最初也許不會成為眾多學生的體悟目標。如果沒有執教者的分析、評價,這一切都只能是潛在的因子。要想讓學生們擁有對外形美的感知特質,就要讓其成為審美教育的核心構成要素。
中學美育的初級階段,第一應該讓學生感受并認知線條獨特的味道。我國傳統繪畫里,線條是造型的最基本元素,變化多端的線條用截然不同的粗細、濃淡、干濕、疏密的狀態來表現造型不一致、質感不一樣的萬物。這些作品里,線條擁有了獨特而奇妙的造型力。美術教師要真正啟發學生感受和體悟有典型性的精品佳作,進而由素描練習來進一步把握和體會其精髓。素描作品的線條不但可以表現外在形貌,而且對物象的結構和質感表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里,我們可以讓學生臨摹素描佳作甚至通過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些造型因素的感知和呈現。通常每個人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樣的,人與人之間可能會有極大的懸殊。通過美術課有針對性的分析、體會、強化,學生們就會體會和掌握色彩的常識和運用技巧,形成自己對色彩的敏感和鑒賞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這種造型語言。
2.培養審美意趣
梁啟超說過“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藝術。”“音樂、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鑰匙都把握住了?!保ā度の督逃c教育的趣味》),外國學者認為情感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藝術教育,這樣的看法合理性有多少,還不好下定論,但情感教育可以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這是沒有爭議的。如一次學校風景的觀察與寫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誘發學生愛護自己所處環境的意識。 畫作可以使人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可以達到感化人的目的,舍科特尼科夫創作的《又是一個兩分》真實再現了孩子內心的情緒。美術課要深入挖掘畫作里特有的情感內涵,使之內化為學生一種自覺的高貴的審美意趣,讓他們油然而生愛自然、愛生活和愛美的意趣。這種情感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佳作賞析、寫生和臨摹經典佳作等,內容自然應不拘一格,并作多領域多角度的拓展。
3.培養審美理想
審美活動原初的表現狀態為對美的物體的感悟和據此產生的情感體驗,但這種體驗,很大程度上被審美理想限制。孩子因為自身的年齡和心理原因,使他們缺少最基本的辨別能力,有時體察不到自然社會的美好、丑陋。自然而然,不一樣的審美判斷就會有截然不同的情感效應。優秀的有內涵的畫作,一定會很好地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和作者健康的審美意趣和獨特的品味。從而能讓觀賞者心靈產生,發揮特有的不可忽略的審美教育作用。藝術審美活動的特點就是寓教于樂、潛移默化,而這也正是我們廣大教師追尋的結果。美術課時,執教者一定要精心篩選出古代當代經典的佳作,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還可以進行易操作的練習,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學生積極的審美理想的形成發揮應有的能動作用。
4.培養審美創造力
關鍵詞: 中學美術 審美教育 形式美
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教育更加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健全人格、有教養、有文化的人,這就要求教師把教學與人的發展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發展不僅包含認知、道德的發展,而且包含審美的發展。
中學是學生完成獨立思考,審美世界觀形成與發展的初級階段。中學美術是學生理解藝術的初級階段,美術是直接接觸學生精神的教育手段,其豐富的審美體驗和鮮活的感情基礎、生動的表現形式陶冶學生的感情世界。教師必須打破長期以來在繪畫教學生以寫生為基礎的技能訓練,用美把知識武裝起來,按照美的規律進行教學,真正實現教學的審美化。美術教育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其審美能力、創造能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更能促成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
中學美術的審美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形式美的培養
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形象是審美的起點,學生的審美感受都產生于形象,不僅如此,學生接受知識也往往從具體形象開始,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山勢的高大、花卉的嬌艷美麗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需要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如在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形式美的培養最直觀的就是構圖。構圖作為畫面基本結構,它的創造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所以掌握一定的構圖規律,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大有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讓學生通過多做練習來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教師可以請學生上黑板或在紙上根據自己所提供的靜物或人物進行組合聯系,讓學生通過已掌握的構圖美學知識自覺地在畫面中尋找并協調對利因素。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所出現的得失,教師要及時加以評講,指出優點和缺點,也可以當面幫助學生修改失誤之處,讓學生目睹美的轉換過程。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構圖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藝術。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摹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藝術的感受和表現能力。
二、審美情趣和審美理想的培養,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
美術是視覺藝術,美術可以優化人的直覺、想象、靈感和悟性等形象思維素質和能力,通過美術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教師要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感情因素,并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和藝術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體驗、領悟這種美,使之轉化為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這種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摹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從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范圍多方面展開。
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都受審美理想的制約。中學生由于受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性,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過來他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寓教于樂的作用,是藝術審美活動的特征,也是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
在課堂上,教師選擇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從格調高雅的作品中感受美術的情趣和崇高境界;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以及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以神秘的微笑而舉世聞名,許多人第一次見到這幅畫時,都被他的笑容所征服,從中受到愛和美情操的感染;徐悲鴻的《奔馬》描繪馬的四蹄奮起,昂首奔騰象征了中國人民活躍、自強的生命力,表現了畫家在黑暗中對光明的追求,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
三、加強指導,培養審美創造能力
學生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慢慢形成的想象力為前提,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手段。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學生運用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可以充分地調動和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平時用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還有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象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
地理審美教育是進一步深化地理教學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是地理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的地理美育策略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與學生審美能力,優化地理課堂教學行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關鍵詞:
中學地理;審美教育;策略
美育是指運用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點和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日漸發達,對人的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中學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審美教育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加深對地理事物的記憶,提高學生鑒賞美的水平,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我國基礎教育核心素養的提出,更加體現了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中學地理美育實施策略
(一)欣賞美,用視覺領略獨特魅力。美,無處不在。人類最容易感受美的器官就是眼睛,強烈的視覺沖擊通常會給人難以磨滅的印象。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社會科學,這樣的學科性質為地理美育提供了大量的美育素材。結合現代多媒體教育設備和地理教師具有科學性、目的性的優美語句,給學生展示自然中或者社會中和藝術上美,引人入勝,使學生直觀感受“美”,欣賞“美”。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觀和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自始至終貫穿于整個中學地理教學內容中,為地理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自然美是天然生成的自然物的美,也是學生最容易接觸到的一種美。由近及遠,比如每天早起的晨光,晝夜的交替,天氣的無窮變化都是可以切身感受到的;國內的美景有學生比較熟悉的內蒙古大草原的廣袤無垠、碧草連天,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黃沙滿布,江南水鄉的柔美溫和,東北平原豐收季節的麥浪翻滾和冬季的漫天飛雪,都存在“美”的蹤影;擴大到存在于世界中的東非裂谷、冰川地貌、熱帶雨林、青藏高原、熔巖地貌等,都是少有機會見到的,這些景觀的美是壯觀的、奇特的、美妙的,給人一種震撼心靈的感覺。人類歷史上創造了很多“美的奇跡”:巍峨雄偉的長城、水利工程都江堰、古時溝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和現代的南水北調工程、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達芬奇繪制的《蒙娜麗莎》等。這些人造的“美”與自然美相比范圍更廣、更加具體、更具有價值。地理教師結合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將美育素材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去,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感受美,促進個人情感升華?!懊馈钡淖饔檬墙o人獨特的視覺感受并使觀者心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和獨特的理解。“美”的儀態有萬千種,但是同一種美景在不同的人心中形成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可知,人對于“美”的理解過程是由外向內的,最先是身體感官感受到美的存在,在大腦中形成基本的印象,然后大腦提取這些美的信息進行加工和思考,根據各人的內在審美水平對美景進行理解,并賦予其新的意義?;A教育提倡發展人的素質,地理教師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美育素材更加深層的含義,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審美水平,最終達到心靈美的境界對于三維目標中任一部分的達成都是極為重要的。
(三)發現美,提高個人鑒賞美的能力。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曾說過:“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發現“美”的過程,從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就一直接受著審美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接受的審美教育越來越深刻,審美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對于“美”的概念的理解也更加具有主觀性和堅定性。審美教育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的有效途徑,人的心中有了衡量美丑的“尺子”,在日常生活中就會獨立的進行審美活動,用自己的獨有的眼光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增進審美情趣,提高自身的鑒賞美的能力。
(四)運用美,指導生活實踐、提升自我修養。地理教學過程中,單純的進行講解和灌輸是比較無力的,審美教育更要貼近生活,注重實踐。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注重審美教育的獨特作用,眼看、耳聞,切身感受存在于世界中的美,才能積累更多關于美的體驗,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主動適應社會的發展。比如根據所學地理知識和所見識的風土人情,規劃合理的旅游路線;借鑒外地的城市建設給當地城市發展獻計獻策。
二、美育實施過程中需注意的問題
(一)進行有效教學,勿過于強調素材美感,忽視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渠道,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就像一劑“催化劑”,將審美教育進行的更加深刻和具體。課堂教學的美育內容要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若片面追求審美教育的形式,過于強調美育素材的美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圖片和視頻上,而忽略了學生對信息的接收能力,造成課堂教學效果不良,反而背離了美育本身的意義。如在講授“太陽活動”一節時,適當放映太陽表層大氣的視頻,將重點放在講解太陽大氣的分層和太陽活動的知識上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壯觀,又不至于過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審美教育應與德育、智育、體育相結合。地理審美教育的進行依托于課堂教學,它與德育、智育、體育密不可分,始終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地理美育應與德育、智育、體育目標相協調,共同構建全面而系統的地理教學目標體系。通過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標準,提高學生個人道德水平,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打破思維定勢,達到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整體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總結
由于地理學科的特殊性,地理美育素材的數量和種類多樣,深層挖掘地理美育的審美視點,通過生動的地理美的展現,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欣賞美、感受美進而獨立的發現美、運用美。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掌握地理美譽的主動權,結合德育、智育、體育,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強化學生內在品德修養,促進學生成為一個大愛大美的人。
參考文獻:
[1]王家杰.初中地理教學中的美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現在中學生穿戴可謂千奇百怪,褲子窟窿多,頭發亂糟糟,夾克往上吊,褲子水桶腰,鞋底幾寸高……女孩穿低腰褲,假眉毛、奇形怪狀的耳墜以及火紅的頭發、滿口張話……“蠱惑仔”流里流氣的裝扮,傲慢的神情,目空一切的姿態……種種個性化的“審美出位”,引發思考,這是學生的范兒嗎?美嗎?
二、合理引導很重要
為何會出現如此審美偏差呢?該如何引導呢,首先對一些學生的服飾審美觀念進行具體指導,要讓中學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形象,告訴中學生自我形象的內涵,諸如一個人的理想情操、品德心理、交際等方面都屬于形象的范疇。所以自我形象不僅僅指自己的外觀形象,更重要的方面是在于自己的心靈,即內在形象。如,舉止彬彬有禮、儀態淳樸大方、談吐高雅有致,風度并不是虛浮于表面的東西,而是一個人的修養和氣質的自然延伸。學生應該具有青春、自然、樸素的特點,在學習、工作、生活、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現出勤奮向上、進取、求實、樸素、大方、樂觀、謙和、活潑的精神風貌。其次,鼓勵中學生愛學校,穿校服。因為這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和青春活力的美感。學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及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溝通協調好學校、社會、家庭三者之間關系,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自然美、青春美、樸素美,促進學生德、智、美全面發展。
三、發揮教育功能,多渠道提高審美情趣
美術課不是簡單的繪畫,也要學會欣賞,學會美的構圖,美的色彩搭配,美的虛實結合。在藝術欣賞課中,把學生帶入美好而高尚的藝術境界和精神世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在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中才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創新潛能。美術教育更重要的在于培養他們的審美想象力和創造力,提供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改造生活。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學習方式蓬勃展開。美術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睂τ谥袑W美術教學的目的,教學大綱明確提出“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愛國主義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辈⒁蟆爸鸩教岣邔W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备鶕虒W大綱提出的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在處理教材方面,目前全國在“一綱多本”思想的指導下,編寫了多種版本的中學美術課本。如何在美術教學中體現審美意義,優化美術的審美效應,則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審美教學認為,美的實質是情感教育,美術教育則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情感為內涵,以培養人格,完善審美能力,身心和諧發展為目的,應以“情”和“美”的角度切入,把著眼點放在對美術教學的“情感化”和“審美化”的構建上。
一、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學美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國近代美學家、教育家先生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教育大辭典》藝術條目)這個定義雖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質問題,對我們討論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啟發的。所以,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審美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與蔡先生的觀點是相通的。
必須糾正認為審美教育就是“藝術教育”的錯誤觀點。藝術固然比較集中比較典型地表現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較充分地反映了人們的審美判斷和審美理想,但是,審美教育的內容并不限于藝術?!白匀幻?、社會美,特別是社會美,作為審美教育的內容,其作用是不應低估的?!?/p>
由此,我們認為,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二、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我們將《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美術教學大綱》有關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條文進行剖析,并結合上節所敘中學美育的任務,可將中學美術課的審美教育內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養。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也總是首先接觸如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在沒有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學生寫生之前,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學美術課的最初階段,往往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對色彩的感知能力,每個人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一般人只分辨紅、橙、黃、綠、青、紫、黑、白等簡單的色彩,而畫家和經過繪畫訓練的人就能表現出事物的豐富色彩的色彩變化和色彩與色彩之間的互相關系。
2.審美情趣的培養。梁啟超曾說過“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藝術?!薄耙魳?、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與教育的趣味》),國外也有人主張藝術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種論斷雖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如一次家鄉風景的寫生和校園風光的描繪,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眷戀和保護校園環境的責任感。
3.審美理想的培養。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于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4.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實踐。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像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像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焙⒆觽兂錆M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像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這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像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
一、審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學美育的任務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審美教育就是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的教育。它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的新人。具體地說,審美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提高人們感受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樹立、端正人們的審美觀念、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陶冶人們的性情、凈化人們的情感,美化人們的生活,使人們更加熱愛美、熱愛生活。
作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學階段的任務,是培養他們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其鑒賞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確、健康的審美觀、審美理想和審美情趣,并輔之以初步的創造美的技能訓練,完成一定的低層次的美麗創造任務,以引導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學美術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
1.形式美感的培養。作為視覺造型藝術的美術,無不依賴形式而存在。學生接觸美術,首先接觸美術的審美形式,亦即構成美術作品的各種藝術語言因素,如線條、色彩、質感、肌理等。面對自然界的各種美好事物 ,也總是首先接觸如諸如山勢的高大雄偉、溪水的彎曲流轉、花卉的艷麗嫵媚等。學生們通過對這些形式美的感受,構成了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整體知覺。但這些審美形式不一定一開始就能成為每個學生的感知對象。在沒有經過老師的講解、引導或指導學生寫生之前,它們往往是一種潛在的因素。所以培養學生對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就成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方面。
在中學美術課的最初階段,往往首先引導學生去認識線條的魅力。在中國傳統繪畫中,線條是造型的基礎 ,各種不同粗細、濃淡、干濕、疏密、輕重及抑揚頓挫、剛柔并蓄、變化莫測的線條,表現了不同造型、不同質感的千變萬化的事物。在這里,線條具有神奇的魅力。美術教師要善于選擇有代表性的優秀傳統作品指導學生去進行欣賞和分析,然后通過白描練習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畫中,線條不僅用來勾畫輪廓,而且是表現對象形體結構和質感的造型因素。在課堂中則通過臨摩優秀素描作品和寫生,來培養學生對這一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現能力。在美術課中我們通過講解、觀察、練習,使學生懂得色彩的一般知識和調配方法,培養他們對色彩的觀察分析能力。進而掌握這一造型語言。
2.審美情趣的培養。梁啟超曾說過“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藝術?!薄耙魳?、美術、文學這三件法寶把情感秘密的鑰匙都把握住了?!眹庖灿腥酥鲝埶囆g教育就是情感教育,這種論斷雖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為審美教育的一種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如一次家鄉風景的寫生和校園風光的描繪,可以激發學生對家鄉風土人情的眷戀和保護校園環境的責任感。
美術課要善于發掘藝術作品內在的健康的感情因素,轉化為學生的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愛美的情操。這種情感教育可以通過參觀、作品欣賞、寫生和臨摩優秀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內容也應該從自然、社會和藝術等范圍多方位地展開。
3.審美理想的培養。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產生的情感反應,是審美活動最初的表現形式,但這種感受和感化,都受著審美理想的制約。青少年由于年齡和身心發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標準,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惡的,什么是應該歌頌的,什么是應該批評的。不同的審美判斷往往會引起不同的情感反應。一切優秀的健康的藝術作品,總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藝術家正確的審美觀點。反過來,它又使欣賞者得到審美愉悅,起著積極的審美教育作用。這種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藝術審美活動的特征,也是我們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美術課中,教師選擇古今中外優秀美術作品,并通過與學生的談話分析,或輔之以簡單的命題創作,都可以收到培養學生正確健康的審美觀點和審美理想的效果。
4.審美創造能力的培養。美術教育不以培養學生感受美和鑒賞美的能力為最終目的,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審美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形象思維能力,以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去從事改造生活的實踐。著名美術教育家豐子愷先生說過:“想像是繪畫上極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東西,可用想像使它變形;無形的東西,也可以用想像使它有形?!焙⒆觽兂錆M幻想,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將他們的豐富的想像力轉化為審美創造力。這種藝術的審美創造活動,以他們逐漸形成的想像力為前提,又以在美術課中逐漸學到的技能技巧為必要途徑。 所以美術技能技巧的訓練在中學美術課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學生們運用所學到的有關線條、色彩、比例、構圖、透視、解剖、質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就能夠變無形的想像為可視的形象,創造出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美術作品來。
三、發展的審美教育的實施
1.樹立“大美術”觀念,將審美教育融注于一切美術教育活動之中。采用開放式的素質教育,以廣義的美育思想指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美育活動,發揮多種美術教育要素、形態和范圍的綜合作用,形成美育的總體效應。
2.加強美術教研,促進美術教改。面向未來和世界,著眼于全面發展,廣泛深入地研究中學美術教育的內外因素,結合時代與學生主體特征因材施教;加大教改力度,探索出一條適應個體與社會、有特色的中學美育新路。
3.優化內容,改進方法,注重過程。首先以基礎應用和審美為前提,刪縮一些功能單一、難度不適的重復、生僻的教學內容,發揮地方教材優勢,增設一些作用顯著、有時代特色的新內容。其次,教學方法力忌盲目隨意的純技術教育與純欣賞教育,而求講練結合、欣賞與創作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