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1 15:44:35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隨著當代社會的飛速發展,學生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學校、家庭的客觀環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進入21世紀后,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升學的壓力,離異家庭的增多,獨生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的教育問題等,使當代中學生尤其是高中學生心理問題比以往更為突出,諸如厭學、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獨立能力差、親子沖突呈增加趨勢等。這些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將會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當代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整個社會的關注。為了切實提高中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認真研究和大力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分析
1.對當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中學生所占比例的認識。
中學生正處于一生中身心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不僅個性將在這一時期塑造和完成,而且將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心理發展的內在矛盾和情緒的不穩定性,加之缺乏對外在壓力適當的調適方式,往往會是他們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導致學習障礙、情感障礙、人格適應障礙,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因而出現了患病、退學、犯罪、自殺等社會問題。據權威部門測試,當前我國學生心理素質合格率僅為17%,其中中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比例為40%至50%。這一調查結果提示我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已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2.中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有近二分之一的中學生存在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其心理健康的表現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學習方面,比較突出的是學習自信缺乏、厭學和學習困難。其次是不良性格與不良行為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依賴、固執任性,行為問題的突出表現是罵人、說謊、注意力不集中和考試作弊。再次為心理承受能力差,遇見困難繞著走,很難獨立面對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難題。除此之外,中學生在人際交往、情緒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造成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分析
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性質的極為復雜的動態過程,因而制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極其復雜多樣的。概括起來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自身因素;二是家庭因素;三是學校因素;四是社會因素。
1.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個體自身所具有的一種內在的、主觀的因素。中學階段是個體發育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時期。生理上的成熟使中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成人感,他們希望能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利,找到新的行為標準并渴望變換社會角色。然而,由于他們的心理水平有限,有許多期望不能實現,自己又無法自我調節,從而產生挫折感。由于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中學生面臨種種心理危機,并出現一些心理及行為問題。
高中生是一個特殊的人群,是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轉化的人。心理學上把這一階段稱為“心理斷乳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內心充滿了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高中學生在生理上迅速產生劇變,與成人接近,而在心理上的發展卻相對緩慢,這就形成了矛盾,這一矛盾必然引起他們情緒起伏,內隱外露交替。如,一個微笑會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一個側目會使情緒低迷,輾轉反側。然而他們內心的激動、高興或苦惱、消沉在表面上卻表現得很平靜;他們想與別人交流,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得不到理解和誘導,便會出現心理壓抑、焦慮和抑郁。
2.家庭因素。
從教育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之大。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環境是維護學生健全心理的基礎。不良家庭環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員的心理行為異常。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溫馨浪漫、和諧舒暢的心靈港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的孩子健康活潑,富有朝氣和進取精神,但這樣的家庭只占了極少數。更多的是專制式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成績,如若孩子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輕者怒罵重者毆打,易造成孩子孤僻、專橫和的性格。在不良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單親家庭在不斷增加,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心理傷害。諸如被拋棄感、憤怒感、敵視感,更多的是抑郁、敵對、富于破壞性、消極厭世,等等。
3.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因此,學校生活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也很大。學校因素主要有學校教育結構、指導思想、教育方法和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等。這些條件和關系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4.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關系,等等,社會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有廣泛性、復雜性和持久性。其中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嚴重地毒害著學生的心靈。特別在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日益廣泛,各種社會傳媒的作用越來越大,生活緊張事件增多,矛盾、沖突、競爭加劇。所有這些現象都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內心矛盾,影響身心健康。
三、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1.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確立是防止心理異常的根本條件,是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證??茖W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使中學生正確認識外界與個人的關系,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和能力,協調并處理好各種關系,保證心理反映的適度,防止異常。如果一個人的需要、觀念、理想、行為違背了社會準則,自然就會到處碰壁,遭受挫折,陷于無窮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之中,導致心理的不健康??梢?,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保證個人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礎和心理基礎。
2.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既不目中無人,自我膨脹,又不自慚形穢,自我萎縮。
俗話說:知人容易知己難。不能正確認識自我往往是形成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保持心理健康,中學生不僅要了解自己的長處、興趣、能力、性格,而且要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陷,要正視自己。
3.引導學生善處人際關系,獲得心理安全感和歸屬感。
良好的人際關系,既是心理健康的條件,又是心理健康的表現。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不是靠逢迎諂媚,而是靠誠實友善、嚴于律己、樂于助人等高尚的品格。因此,中學生應在社會交往中鍛煉自己的良好品質,要自信信人,自尊尊人,自助助人。妥善自理好人際關系,即處理好與父母、教師、同學、朋友、異性的關系,其中尤以處理好朋友關系最重要。據調查,當中學生產生苦惱時,有60%以上的學生以朋友為第一傾訴對象。
4.認識現實,正視逆境。
人在現實中生活,而客觀事實又不以人的主觀意愿為轉移,只能要求個人去充分認識和了解現實,適應并改造現實。這就要求中學生面對現實,把個人的思想、愿望和要求與現實社會統一起來。當然,中學生有權進行“自我設計”,但是這種設計決不能偏離現實的軌跡,否則“自我設計”只能是空想。
5.培養學生學會有節奏地生活,重視用腦衛生。
一定的學習壓力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對心理的健康發展大有裨益。因此,我們提倡勤于用腦。但是,過度用腦,則會使大腦的神經活動遭到破壞,導致心理疲勞,使智力下降,精神萎靡,失眠疲憊。心理疲勞的學生不但無法完成學習任務,反而會嚴重妨礙心理的健康發展,所以不僅要勤于用腦,而且要科學用腦,做到勞逸結合。所謂科學用腦,是指讓學生大腦的各種神經細胞依次輪替活動,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過程平衡協調。為此,一要學會科學地安排一天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時間,學習時間最好控制在10小時之內;二要休息好,保證學生的睡眠;三要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課余活動,拓寬興趣范圍。這樣,學習、生活有張有馳,生動活潑,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目前學校德育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高低,處事的心態平衡健康與否,將事關他們適應挑戰的成敗,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興衰與存亡。青少年是祖國的明天和希望,因此在學校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發展的今天,研究和探索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建華.中學生心理教育原理與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
[2]李建平,金志明.認清功能明確目的.中國教育報,1999.1.20.
[3]陸小婭.心理健康教育其實無所不在.中國青年報(教育科技版),2002-05-24.
[4]查明華.中學教師處理學生心理健康的策略.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內容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課型
新授課,以陳述型知識為主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教育目的
1.通過舉例讓學生明白體會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課的興趣
2.通過講述使學生知道心理健康的標準
3.通過寫名片的形式達到教師對學生初步了解的目的,且讓他們提出建議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三、重點
讓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知道心理健康的標準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四、難點
能夠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心理健康的重要
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五、教學過程
(一)簡單介紹心理活動課及自我介紹
首先說明本課無教材,指出無教材的好處??這是一節心理活動課,本來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關于心理方面的問題,不必按照教材按部就班。但同時,這要求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互動,讓老師及時了解學生想要學習什么,由此安排好適合這個班級的課程。隨后,自我介紹及留下聯系方式。
師:簡單介紹心理健康課的特點??互動,體驗與參與
本課不同于其它課,更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幫助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條路。在心理預防和心理治療中,很注重當事人自己的想法,通過談話等手段可以獲得比心理測驗多無數倍的資料。許多心理學家想了很多方法讓當事人表達自己的想法,舉例:如箱庭療法??在一個盒子里,由當事人自己放玩具進去,看他們放的玩具和放的方式來了解他們的內心。所以,在這堂課中也需要學生更主動積極的表現自己。
心理活動課是一節相對輕松的課,但是為什么要上這節課呢,引入心理健康的重要。
(二)心理健康的重要
1.講述心理健康對生活態度及身體的影響
(1)以張國榮為例說明對生活態度的影響
師:同學們知道幾年前的愚人節那天,發生了張國榮跳樓自殺事情嗎?
師:因為他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素質沒有強到可以抵抗這些壓力。有一個世界性的研究,發現城市里的自殺率高于農村的,男性的高于女性的。這說明隨著壓力的增大,心理素質差的人更有可能選擇極端。
(2)說明心理對生理的影響
舉例:有一個死刑犯人,聽說自己會被割腕而死,行刑那天,他被帶到了一個小房間,眼睛蒙上了黑布。他感覺到手被劃開,隨后聽到了“滴答,滴答”的聲音,感覺到自己的血慢慢的流盡。死亡。但實際上,他的手只是被輕輕的劃開,而他所聽到的只是滴自來水的聲音,但他認為自己在滴血,最終心力衰竭而亡。這就說明,心理對客觀的生理也有著影響。
2. 指出良好的心理,會幫助人們做出準確的應對
師:天堂和地獄的例子
地獄中,人人拿著長勺企圖喂飽自己,因為其不可能而使生活十分痛苦。在天堂中,人人拿著長勺互相喂食,所以這是天堂。
這個小故事中包含著許多哲理,我想說的是:
生活中,人們往往面對一樣的困境,重要的是你的選擇,怎樣的心態想法,決定了你的生活道路。
3.總結心理健康的重要
師:由此可見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現代。
有位教授曾經指出??心理健康在貧困時代是奢侈品,在發展中國家是點綴品,在發達國家是必需品。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學生:物質是精神的基礎
在貧窮的時候,人和人之間都差不多,到富裕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拉大,競爭更激烈,壓力大,所以心理健康顯得重要。
師:有一個參考的理論,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
師:介紹馬斯洛的背景。馬斯洛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提倡人文主義。同學們對他可能不太熟悉,在他之前,盛行的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弗洛伊德注重本能,認為人只是動物的簡單進化,人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出于本能的驅使。而馬斯洛反對這個觀點,認為人不同于動物,本能的需要只是較為低級的需要,人還受其它需要的驅使。需要是有不同的層次的,于是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
師:介紹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提出人有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及尊重的需要。請大家思考一下,哪一個是是最基本的,需要首先被滿足的需要?
自我實現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歸屬和愛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基本需要,在能保證生命延續的前提下,才可以去滿足其他的需要,那些都屬于心理需要。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隨著時代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心理健康也日益重要。
(三)心理健康的標準
師:那么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心理健康。這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有許多標準,比如前面提到的馬斯洛,他就提出了十條標準:
1、充分的適應力;
2、充分了解自己,并對自己的能力作適度的估價;
3、生活的目標能切合實際;
4、與現實環境保持接觸;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與和諧;
6、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8、適當的情緒發泄與控制;
9、在不違背集體利益的前提下,能作有限度的個人發揮;
10、在不違背社會規范的情況下,對個人基本需求作恰當的滿足。
認識自己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處與缺點,就會喪失信心、缺乏朝氣;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又會自以為是,自我欣賞。這種自卑與自負皆不利于自我成長,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悅納自己
自己對自己是喜歡還是討厭,是衡量心理健康的又一條標準。心理健康不僅要求自己能如實了解自己,而且要對自己愉快地接納。悅納自己不是說要寬容或欣賞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是說自己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我仍然喜歡我自己、不憎恨自己、不欺騙自己,并設法使自己發展得更好。每個人要懂得正確的揚長避短。尤其在青春期的時候,生理上的發育和心理上的發展不協調,會產生很多的矛盾。
調適自己:
個人的行為總是受社會的規范和環境的約束,兩個人的需求又往往與規范和環境不符,并發生沖突。因此,個人必須經常調適自己,以使個人和環境保持和諧的關系。不能或不會調適自己的人,就會經常產生心理問題,只有經常很好地調適自己的人,才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最后,還有一個小內容,希望大家做一張名片。
(四)小活動??做名片
1.講述名片的目標??為了彼此交流
2.告知名片的要求:姓名,最喜歡的一件事,最不喜歡的一件事,最能代表你的特征,你的偶像。另外也可以附上你對課的提議。
3.收齊名片
聽課教師反饋::
1.同學們在聽到例子的時候,都顯得很有興趣。應該注意例子的安排。
2. 馬斯洛關于心理健康的十條標準,盡管很有用,但是相對比較枯燥,只撿幾條相關的講一下,效果比較好。
對這堂課,應該加入一個關于心理健康的小測試,能引起學生更多的興趣。但是,缺少這方面的資料。可以就心理健康的一方面,來給他們做一下測試。
看過“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的人還看了:
1.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教案
3.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案
4.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教案
關鍵詞:職業高中;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7-033-0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敬業樂群的心理品質,提高應對挫折、匹配職業、適應社會的能力;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心理困惑和心理行為問題,并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與咨詢,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特定的對象職業高中學生。根據職業高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運用多科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通過日常的、專門的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性問題的教育與心理問題、心里障礙的咨詢與輔導,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促進學生人格健全、和諧發展。
一、影響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學習方面的問題
目前,大部分職高學生學習基礎差,而課程設置不盡合理,課堂教學缺乏針對性等原因又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過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記憶效果下降,厭學情緒普遍,學習風氣較差。
2、人際關系問題
與家長的關系問題:家長的專制、不理解或家庭的傷痕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與教師的關系問題:教師對學生缺乏尊重,使學生遭到創傷,產生對抗心理、壓抑心理、厭學心理等。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問題:主要體現在同學關系不融洽。有些學生由于遭受考試失敗,未能考上重點高中等挫折或家庭經濟困難,產生了強烈自卑感,從而自我封閉、內向、不愿與別人交往。
3、單親家庭的問題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第一環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職業學校學生中有自卑、焦慮、煩惱、或對他人缺乏信任感與安全感等心理問題的學生的比例要高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同時調查數據還表明,形成這部分學生上述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是家庭問題。
隨著離婚率的升高, 單親家庭正悄然融入社會。據本校的不完全統計,單親家庭子女大致占14%左右,這些學生一般由父母中一方撫養,缺乏正常的父愛或母愛。在這種家庭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學生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偏差,但表現不同,輕者自卑、郁郁寡歡或行為乖張,重者猜忌,對別人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強烈逆反心理。
4、自我意識問題
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對自己的認識應比較接近現實,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優點感到欣慰,但又不狂妄自大、對自己的弱點既不回避,也不自暴自棄,而是善于正確地自我接納,然而許多學生都不能做到這一點,致使心理常常處于失衡狀態。
5、家長教育方式不當產生的影響
家長的教育方式對學生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影響作用,如果家長采取簡單粗暴、嚴厲訓斥的方式對待他們,常常使學生產生不滿情緒,并具有畏懼、不信任人等個性缺陷。調查數據表明我校有25%的學生,家庭教育方式簡單、粗暴,使學生產生厭惡和反抗情緒。許多學生與父母或某一方性情不和,關系緊張;有的學生沖父母發泄;有的拼命壓制自己強忍怨氣,但又感到很壓抑。
二、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列入課程計劃之中,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體系,編寫適合職高生特點的教材及參考資料、實施要點和活動設計,使職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應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普及必要的心理學與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激發他們參與心理健康訓練與自我教育和自主活動的積極性;幫助他們認識自己身心的特點;針對不同階段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預防性教育。
2、適當開設心理衛生課
根據職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人格因素發展不平衡的情況,適當增設心理衛生課。開設心理衛生課的目的使學生懂得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心理素質,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德、智、體、美、勞和諧發展。職高學生心理衛生課的主要內容有:性教育及其心理衛生,對早戀問題作恰當的引導,對考試焦慮的心理衛生指導,對厭學情緒的心理衛生指導,對學習習慣的心理衛生指導等,使學生在擴大知識面的同時,為培養良好個性心理品質打下了基礎。
3、營造有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
這樣的環境是指學生生活在有安全感的、愉悅的、和諧的氛圍中。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民主、平等、融洽,營造充滿愛意的心理氣氛。教師要能夠理解接納學生、分享學生的感受,認真傾聽學生,耐心地啟發學生,積極地引導學生,能有效地將師生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師要信任、理解學生,同時遵守聆聽、保密、疏導、交友的原則,使學生容易接受來自教師的各種幫助。
關鍵詞:職業高中;心理健康;建議研究
職業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調節與引導,很容易走上錯誤的道路。因此,作為職業高中來說,必須認識到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一、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已經逐漸深入人們的心中。相關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大部分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僅限于心理咨詢與治療,這樣就造成了教育的效果不明顯。
1.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作為職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讓學生實現長遠的發展。因此,在學校方面,應全面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并確定出明確的教育目標,提高教育的效果。
2.消除不良影響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避免過于醫學化與德育化,并及時引導學生,采用科學的方法來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還要采取適當的措施來輔助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二、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議
1.做好準確的定位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與任務,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自我,提高自控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設立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幫助學生調節自我,從而保證教學的針對性與時效性。
2.聯合有效的力量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因此,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堅持聯合各方面的力量,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
3.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好相關教育設施,及時總結經驗,利用好學生這一階段的心理,在此基礎上嘗試科學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總之,要做好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改革工作,因為它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的效果。
一、農村職高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1)在農村傳統觀念“學而優則仕”、“望子成龍、盼女成鳳”跳出農門的影響下,不顧實際,對孩子期望過高,產生了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現象,一旦學生達不到家長的期望,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折感、自卑感、焦慮情緒,并形成人格障礙。這一點在農村職高學生身上表現的最為明顯,總認為自己不如普高學生,自卑心太重,缺乏上進心,有的甚至抱著“我反正是學不上去的,就在職高混三年吧!”的想法,對自己完全喪失信心,沒有前進的目標。
(2)家庭教育不當也是影響農村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隨著農村生活的改善,如有的學生家長過分滿足孩子欲望,要啥買啥,放縱、溺愛子女,致使孩子任性、懶惰、自私、依賴性強;有的職高學生家庭父母不起表率作用,致使孩子小小年紀就養成抽煙、酗酒、賭博等惡習;有的家長在外打工,顧不上管教孩子。
(3)大眾傳播媒介中不健康的內容對農村職高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由于職高學生處在一定的年齡階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對是非辨別能力弱,導致全盤吸收,對一些書刊、音像制品和網上不健康內容缺乏防御抵抗能力,容易被腐蝕,從而誤入歧途。
二、目前農村職高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學生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焦慮與疲勞。無論成績好壞,少數職高生中存在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焦慮的現象。成績較差的學生自然有學習方面的壓力,主要來自家庭期望、同學的競爭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由于父母的過高期望和自己過于要強好勝,他們在不斷督促自己加緊學習的同時,還要時刻警惕別人的超越和自己的失誤,擔心成績不佳,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同樣存在心理負擔,由此產生學習焦慮。
(2)成就動機不強,厭學。一部分職高學生只想在校學習幾年,“混”一張畢業文憑;也有一些職高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是一個“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角色,由于學習成績差,所以導致厭學,缺乏進取心。
(3)自信心不足,自卑與散漫。由于自身成績較差,加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誤解,導致部分學生認為在職業高中學習低人一等,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從而產生自卑心理。嚴重的學生表現為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整天無精打采,在學?;烊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學校無論開展任何活動,他們都不感興趣,沒有青年人應有的朝氣和活力。
(4)有自立愿望,但依賴性強,人際關系緊張。他們意識到自己長大了,不能再像初中時那樣依戀父母,開始要求獨立自由,掙脫對雙親的依賴,而父母卻感覺孩子不聽話了,自作主張、自以為是、逆反心理較嚴重。如果教師和家長采取簡單粗暴、嚴厲訓斥的方式對待他們,就會使他們產生厭惡和反抗情緒,使矛盾更加尖銳激化。
(5)熱衷于上網,早戀,容易沖動或偏激。有些學生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迷戀網絡游戲,老想去網吧。有些職高生明知早戀對人、對自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難以控制早戀的沖動。有些學生容易沖動,容易偏激,容易走極端,表現出來某些沖動的越軌行為,甚至完全不計后果,但事后往往又表現的十分后悔。在學習上缺乏“比學趕幫超”的精神,喜歡在生活上不顧條件的攀比,比吃比穿。
三、解決農村職高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措施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體系。學校政教處主要負責學校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政教處開展不同專題的心理健康講座,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經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中開設“樹立正確人生觀”、“樹立正確的榮譽觀和審美觀”、“人際交往面面觀”、“理想與現實”、“勤勞與懶惰”、“青春期悄悄話”等講座。對那些學生平時想但不敢講也羞于講的問題進行疏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上進行“怎樣對待不公正”、“社會與我”、“與父母、教師、同學換位思考”等專題的講座。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學校認真組織開展慶“五·一”、“五·四”校園文藝匯演和秋季田徑運動會活動。針對好奇、好玩、好動的特點,利用自習或業余時間,開展第二課堂和各專業興趣小組,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陶冶情操,宣泄不良情緒,開闊眼界,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3)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溝通家長、教師、學生三方面的情感交流。學生心理負擔加重,不僅有著社會、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著重要影響,據調查,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氣氛,不同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班主任可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協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家長和老師地共同努力下,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關鍵詞】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離開心理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將失去靈魂,健康的身心是一切的保證?,F代社會要求現代人用高尚的道德、健康的身心、善于合作的意識去適應社會需求,健全人格,努力達到“德智心體”全面發展。因此,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心理健康教育內涵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高中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自我意識正確、人際關系協調、性別角色分化、社會適應良好、情緒積極穩定、人格結構完整。因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積極的自我意識教育,學習心理輔導,挫折的應付,情緒的調節,人際關系的協調,性心理教育,優良人格的塑造,休閑生活與消費心理指導。
二、高中學生心理健康出現的主要問題
1.上網成癮。中學階段是人生過程中一個極其特殊的階段,又稱為“反抗期”,“麻煩期”或“危機期”,而在這個階段的中學生最容易走進的誤區就是對網絡成癮。目前,中國的中學生網絡成癮比例接近10%,網癮已經成為中學生厭學、休學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這一勢頭仍在快速發展中,并且網絡成癮對中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極大的危害。
2.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競爭比較激烈,心理都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失敗,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或同學的冷眼,產生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灰心喪氣、情緒低落,這種現象在即將參加高考的學生中表現更為突出。高考是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家長都看的很重,這又是一座無形的山重重的壓在學生身上。
3.人際關系不協調?,F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一般比較嬌慣,集體觀念和合作意識差,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常常感到孤獨、寂寞。有的學生因嫉妒心理而與同學關系僵化,他們大多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不知道如何和其他的同學進行交流、共享生活中的喜悅。
4.獨立意識增強。獨立意識增強,對成人的干預往往表示不滿。對多數高中生來說,這種獨立意識是正常的,但有一種傾向值得注意,他們與同伴無話不說,卻不愿與父母、老師溝通,造成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即我們通常所說的代溝。
三、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指出,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開展輔導和咨詢活動,幫助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提高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真正有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一經發現,應及時送到專業衛生機構治療。可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堅持“重在建設,立足教育”的方針,以課堂教育、課外教育指導為主要途徑,構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1.開展心理咨詢及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學科教學需要的。各科教師必須承擔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利用心理檔案,對每個學生進行動態監測,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同時與學生思政工作者及時溝通,交流情況,盡早實施干預,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合理環境是育人環境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學校要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如環境布局、綠化美化等物質環境,各種規章制度、紀律、行為規范等制度環境,校訓、校歌、學校精神等精神環境。
3.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及教育環境。目前,網吧遍布大街小巷,盡管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的條例,但在實際中對網吧尚缺乏有效的監管措施;當前,我國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且城鎮居民以樓房式獨門獨戶的家居結構為主,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身為獨生子女的中學生與同齡伙伴交流,家長應該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和周圍的孩子進行交流。
四、結論
總之,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對癥下藥,采取多種方法,可以發現并治愈學生的不良心理,優化學生心理素質,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其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厚粲.大學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楊斌勇.中學心理教師工作現狀調查及改進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主席說過:“體者,載智之車,寓德之舍也?!备咧猩睦斫】到逃P系到他們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能適應新世紀的挑戰,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體育鍛煉無疑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并對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決。高中體育教學不僅是為了讓學生鍛煉身體,更是為了通過體育鍛煉讓學生身心健康。然而,由于應試教的束縛,高中生更是認為分數重要,而忽視了體育課本身的影響力。另外,高中體育教師本身的教學方式傳統落后,仍然僅限于跑圈、準備活動等形式,教學課堂枯燥乏味,沒有新鮮感,所以導致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這種體育教學現狀讓高中階段的體育課失去了培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讓學生也不能認識到體育鍛煉對他們心理健康的影響。為了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明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標準:(1)生活目標要切合實際。(2)情緒穩定樂觀。(3)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4)有適應能力。(5)能保持人格完整。
體育鍛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培養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體育教師要讓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培養高中生的達觀精神和自信心,更能夠調節高中生的情緒。高中階段的學生作業繁多、考試頻繁以及對未來的未知而產生焦躁不良情緒,通過適宜的體育鍛煉能使高中生擺脫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從而養成積極樂觀的良好心態。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所以適宜的體育鍛煉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精神,也可以培養學生沉著冷靜的意志品質,更能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形成良好的品質。例如,體育教學中有800米、1500米等活動項目可以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從而磨煉了他們堅強的意志品質。高中階段學生僅僅注重成績,而忽略了同學之間的關系交往,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感情交流缺乏和人際關系的疏遠。尤其學生面對繁重的學業,心理壓力與日俱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體育比賽來提高學生的興趣,給學生與其他同學結識的機會,使他們之間產生信任,達成默契,以此來增強同學之間的感情,增強集體榮譽感、責任感。另外,在與他人交往和沖突過程中,學生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也會增強。這不僅磨煉了他們的意志,使學生從學習壓力、心情抑郁等方面解脫出來,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例如,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性比賽項目,比如籃球、足球等,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提高他們的團隊配合精神,從而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交流。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起著主導作用。體育教師是體育科學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方法的傳授者和發展者,更是學生思想品德的塑造者,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校應在教育理論課中增設心理健康課程,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和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使其能夠學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駕馭自己的感情,學會在運動中尋找最佳心境,在各項運動中去感受運動的快樂。
關心學生,堅持教書育人是體育教師的重要責任。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中,不僅要組織、指導學生鍛煉身體,還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情緒健康發展,要擁有飽滿的熱情,溫暖的情懷來感染學生,用優美的示范動作和幽默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消除他們在學習中的緊張或恐懼心理,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體育運動所帶來的樂趣及克服困難后獲得成功的喜悅和滿足。體育實踐課的教學,不僅是在室外的廣闊空間,而且是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廣泛接觸與交往中進行的。特別是學生之間的交往,這無疑提高了學生對社會的適應性和調整了學生的個性,使自己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以及建立自己的自信。如何在高中階段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關系到高校后備人才的培養。在今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認識。1.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宣傳力度,讓學生自身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確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個人成長的作用。教師要開展針對性的輔導課程,依據實際教學內容,全面落實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全社會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引導,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并有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進行體育鍛煉,就可以確保高中生的健康成長。2.要明確教育目的。高中階段學生要面對沉重的課業,往往忽視了體育鍛煉。體育教師要明確教育目標,有序開展各種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進而給予及時的指導,讓學生在體育課上能夠宣泄不良情緒,讓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一旦發現心理問題,應及時疏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3.加強體育鍛煉,創新教學方式。高中階段的學生不僅要面臨沉重的學業,而且生理意識的增強,他們喜歡關注異性,也渴望得到異性的關注,早戀現象普遍。所以,我要經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內心想法。通過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可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體育游戲活動中,達到鍛煉身體、緩解心理疲勞,增強心理素質的效果。體育教師要和學生一起互動,關心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多交流,只有在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實際需求后,才能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進而打開學生心結,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另外,教師還應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使學生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正確看待學業以及各種生活問題,直面挑戰。
總之,體育鍛煉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更能讓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養他們的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作者:李東榮 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劉文霞.個性教育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