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7:28
序論:在您撰寫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加強國防科技資源共享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白楊,張智勤,BAIYang,ZHANGZhi-qin
3.基于技術創新理論和關鍵詞共現分析的科技成果技術機會分析方法研究曹利娜,李輝,CAOLi-na,LIHui
4.論如何提高高等院??蒲谐晒霓D化率牛瑞陽,王培璋,NiuRuiyang,WangPeizhang
5.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科技管理工作的現狀與思考郝小云,張翠萍,黨曉峰,HAOXiao-yun,ZHANGCui-ping,DANGXiao-feng
6.發揮高校科技優勢服務地方行業經濟社會發展周堅,劉桂仁,張曉慶,ZHOUJian,LIUGui-ren,ZHANGXiao-qing
7.搜索引擎在企業競爭情報搜集中的應用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張莉,ZhangLi
8.混凝土外觀質量控制技術的探討孫龍,成銀麗,徐華,左小春,SUNLong,CHENGYin-li,XUHua,ZUOXiao-chun
9.試論膨脹加強帶的施工技術王翰,黃松林,王萱,WANGHan,HUANGSong-lin,WANGXuan
10.公路工程質量監督控制及調節李毅斌,LIYi-bin
11.中厚板JGC-T超聲波在線探傷攻關沈士杰,靳釗,黃瑞賢,SHENShi-jie,JINZhao,HUANGRui-xian
12.淺談在用鍋爐的節能降耗問題楊洪斌,YANGHong-bin
13.基于EXCEL的經銷商綜合評價方法應用研究張建華,ZHANGJian-hua
14.技術創新人才的項目EVA分成率激勵方法探討和炳全,黨莉莉,HEBing-quan,DANGLi-li
15.農網改造中架空絕緣電纜的設計及施工呂鎮,許曉明,LVZhen,XUXiao-ming
16.舍飼養羊要正確使用秸稈飼料化技術常艷萍,CHANGYan-ping
17.檸條機械加工的效益分析胡乂心,HUYi-xin
18.張家界市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障礙及對策研究陳生萍,羅光強,CHENSheng-ping,LUOGuang-qiang
19.建筑基礎底板溫度裂縫的控制分析鄭愛武,ZHENGAi-wu
20.鄭州市第三方物流企業存在的問題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楊銀良,霍松淼,YANGYin-liang,HUOSong-miao
21.變壓器出口短路后電氣試驗的探討魏萬杰,WEIWan-jie
22.基于WEB的檔案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研究賈文,JIAWen
23.我國土壤養分特征分析張書鵬,ZHANGShu-peng
24.FDI與蘇州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孔進,KONGJin
25.河北省實施循環消費的必要性和對策李新慧,趙霞,謝佳偉,LIXin-hui,ZHAOXia,XIEJia-wei
26.淺談縣域電網規劃策略趙曉,王瑜,ZHAOXiao,WANGYu
27.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對策研究周勤,ZHOUQin
28.英美模式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效率研究李瑞萍,LIRui-ping
29.六西格瑪管理在我國的應用研究劉磊,周菲,LIULei,ZHOUFei
30.淺析石油鉆探施工企業基層激勵機制的構建與完善侯新軍,HOUXin-jun
31.實現"點石成金"的夢想畢坤
1.論國防知識產權危機預警和管理機制的構建李澤紅,張婭如,敬卿,LIZe-hong,ZHANGYa-ru,JINGQing
2.集成電路知識產權相關問題的探討俞榮,趙襄元,YURong,ZHAOXiang-yuan
3.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高校專利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邱麗敏,QIULi-min
4.趙樓煤礦首采工作面熱害預測及治理王偉,辛嵩,張明光,苗素軍,張祥云,WANGWei,XINSong,ZHANGGuang-ming,MIAOSu-jun,ZHANGXiang-yun
5.利用AutoLisp實現導線圖的自動繪制張紅忠,段友蓮,ZHANGHong-zhong,DUANYou-lian
6.機電設備安裝試運行異常現象分析與對策羅江鵬,LUOJiang-peng
7.試論動態電壓恢復器控制方法的改進邵靈敏,李占琪,SHAOLing-min,LIZhan-qi
8.工業鍋爐除渣機的改造安裝與調試趙玉珍,李彩霞,周玉貴,ZHAOYu-zhen,LICai-xia,ZHOUYu-gui
9.礦用PHS型小靈通無線通訊在電機車調度運輸中的應用賈相榮,李洪剛,JIAXiang-rong,LiHong-gang
10.新形勢下石油企業科技管理工作的現狀與思考郝小云,梁銘,黨曉峰,HAOXiao-yun,LIANGMing,DANGXiao-feng
11.以實驗項目合理建設和科學管理為契機,全面提升實驗教學水平肖蓉,XIAORong
12.淺議新增碩士培養單位研究生培養的過程管理王剛,WangGang
13.深化建材實驗教學改革培養高職學生創新能力劉燦紅,LIUCan-hong
14.數字化校園網中的網絡管理研究雷斌,LEIBin
15.對計算機職教師資本科教學法的研究曾廣樸,ZENGGuang-pu
16.實施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現代林業建設李家陽,LIJia-yang
17.我國石化行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與改進措施賈海波,耿春香,JIAHai-bo,GENGChun-xiang
18.石家莊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田東良,郭利朋,TIANDong-liang,GUOLi-peng
19.開展茶文化研究李冬,陳紅偉,陳玫,李思穎,LIDong,CHENHong-wei,CHENMei,LISi-ying
20.熱泵機組應用于華南地區的系統分析陳勝,陳姝,CHENSheng,CHENShu
21.一種改進的多關系半連接數據庫查詢算法研究梁克兵,顏妍,LIANGKe-bing,YANyan
22.茅庵河大橋不同混凝土強度的預應力空心板破壞性荷載試驗研究溫鴻盛,WENHong-sheng
23.供電企業經營管理分析與綠色營銷陳健生,CHENJian-sheng
24.淺談電力工程建設的風險控制與索賠管理嵇成能,包國年,JICheng-neng,BAOGuo-nian
25.試探新所得稅會計準則楊冬梅,YANGDong-mei
26.面向流域水資源安全的決策支持系統構建探析李超,王烜,LIChao,WANGXuan
27.隧道施工方法分析李東平,LIDong-ping
28.低應變法在基樁檢測中的局限性及誤區分析陳花林,王年生,CHENHua-lin,WONGNian-sheng
29.軟件老化現象研究王清,WANGQing
30.高層民用建筑防火設計探析劉平,呂紅卓,LIUPing,LVHong-zhuo
31.寶興大廈地震反應分析石立彬,陳清軍,SHILi-bin,CHENQing-jun
32.連續箱梁預應力施工過程中疑難問題處理黃智軍,HUANGZhi-jun
33.淺議污水處理廠的工藝優化鐘度平,ZHONGDu-ping
34.我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現狀和產業化分析劉亞勇,LIUYa-yong
35.水中污染物處理的研究進展蔣日昆,蔡艷,JIANGYue-kun,CAIYan
1.譚浩強:教授計算技術的大師普及現代科技之巨擘趙凡
2.閔恩澤院士:中國煉油催化劑之父趙凡
3.陸婉珍院士:石化精英巾幗楷模趙凡
4.西甜瓜育種專家——吳明珠院士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李霞
5.稻田奧運三連冠中國"稻路"奏凱歌——記我國著名水稻專家劉文炳研究員趙凡
6.傳播膜科學技術開拓膜工業產業——訪浙江大學陳歡林教授楊愛軍
7.國外科研資助機構的國際合作戰略韓建國,HANJian-guo
8.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推動高??蒲泄ぷ鳌=ㄞr林大學實施國際合作項目的實踐經驗與理性思考(二)張華英,ZHANGHua-ying
9.國際科技合作項目HtTp://
10.對高等學??蒲袆撔聢F隊建設的思考李愛軍,韓汝軍,孫江文,LIAi-jun,HANRu-jun,SUNWen-jiang
11.指導本科生從事科學研究的嘗試、經驗與探討張雨濃,陳軻,過曉嬌,ZHANGYu-nong,CHENKe,GUOXiao-jiao
12.科技管理人員素質探討何金整,肖金恒,HEJin-zheng,XIAOJin-heng
13.科技館(或科學宮)的教育定位與特性研究陳伯成,CHENBo-cheng
14.成都科技應用創新服務平臺管理運行機制研究曾蓉,ZENGRong
15.生產力促進中心服務區域產業集群的對策思考林東,林秀琴,LINDong,LINXu-qing
16.論競爭情報的獲取途徑及方法高敏利,GAOMin-li
17.金融危機對黑龍江商品糧基地建設的影響及對策探討——以綏化市為例孫濱,歐陽懷東,羅英輝,SUNBin,OUYANGHuai-dong,LUOYing-hui
18.套管和油管螺紋密封性在油田使用中的重要性雷齊松,李玉寧,韓曉文,徐曉偉,張艷玲,LEIQi-song,LIYu-ning,HanXiao-wen,XUxiao-wei,ZhangYan-ling
19.基于Fisher判別分析的滾動軸承故障診斷方法李剛成,LIGang-cheng
20.超分辨率Root-Min-Norm井下定位算法陳惠寧,張明光,韋偉,CHENHui-ning,ZHANGMing-guang,WEIWei
21.基于嵌入式linux和GPRS的輸油管道遠程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戴琳峰,DAILin-Feng
22.比重瓶法測定PBT樹脂密度邵宇政,SHAOYu-zheng
23.談單相電能測量的特殊用法吳文芳,WUWen-fang
24.天津地方鐵路數字專用調度通信系統王福和,WANGFu-he
25.濕式多盤制動器制動間隙的自調裝置的結構與原理陳玲麗,蘇志成,CHENLing-li,SUZhi-cheng
26.礦井瓦斯監測和防治技術措施初探楊希瑞,YANGXi-rui
27.軟件實現單片機串行通訊波特率的自動解調夏志軍,XIAZhi-jun
28.探析企業供電的安全與成本管理李珍珠,LIZhen-zhu
29.公關咨詢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的應用策略戎霞,RONGXia
30.基于視覺導航的智能車輛方向控制系統研究雷帥,LEIShuai
31.基于網絡環境下我國汽車網絡媒體的競爭情報探析劉嵐,LIULan
32.論別墅區環境景觀建設和規劃黨志宏,DANGZhi-Hong
33.大規模網絡拓撲可視化工具的研究綜述趙龍厚,ZHAOLong-hou
34.建筑地基施工方法新探鄒新峰,ZOUXin-feng
35.汽車電氣系統過電壓的產生及其抑制分析蔡瑞琳,孫志成,葉勇,王琪,張建宏,CAIRui-lin,SUNZhi-cheng,YEYong,WANGQi,ZHANGJian-hong
36.寶鋼1450連鑄結晶器銅板鍍層裂紋分析及改進王慶新,張躍鋼,黃麗,瞿勇,WANGQing-xin,ZHANGYue-gang,HUANGLi,QUYong
37.某公路隧道地應力測試及巖爆預測分析周秋梅,ZHOUQiu-mei
1.企業文化對技術創新的驅動機理研究鐘榮丙,ZhongRong-bing
2.科技成果管理與研究 企業創新從認識創新開始肖剛
3.突破觀念創新體制建設獨具特色的產學研基地——縱論珠海市產學研合作經驗羅山
4.國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中若干知識產權問題研究白楊,BaiYang
5.淺談農業高??平膛d農工作李澎,呂杰,王世富,李東,LiPeng,LvJie,WangShi-fu,LiDong
6.高校企業改制富余人員管理及分流安置問題的探討張睿,葉深溪,蘇志宏,ZhangRui,YeShen-xi,SuZhi-hong
7.微利業務: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的戰略選擇李寶斌,姚春梅,LiBao-bin,YaoChun-mei
8.關于高??萍冀y計工作的幾點認識張經強,ZhangJing-qiang
9.我國農業生態環境的修復和保護張亞光,韓瑞宏,田華,ZhangYa-guang,HanRui-hong,TianHua
10.保護性耕作技術在寧夏中部干旱帶天然草原改良中的應用官濤,周存芳,汪曉愛
11.利用金礦尾礦制作加氣混凝土的試驗研究朱敏聰,朱申紅,夏榮華,ZhuMin-cong,ZhuShen-hong,XiaRong-hua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 知識管理 耦合關系
[分類號]F204 G350
科技成果轉化作為技術創新的關鍵環節,對產業發展、區域經濟乃至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目前,發達國家60%-80%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取得實效,而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15%,其中固然有體制、機制等原因,但轉化過程本身缺乏知識要素的投入與管理也是其重要原因,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亟待引入新的管理理念與方法。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實質上是知識的流動過程。在科技成果通過應用研究一中間試驗一小批試制一批生產的環節,向商業化、產業化的轉化過程中,相伴而生的是原理知識、工藝知識、管理知識、實踐知識、市場知識等多元化知識的耦合。知識管理使知識流與科技成果轉化有機結合,有效促進成果轉化各階段知識流的運動,實現知識的轉移、轉化、持續積累與增值。因此,本文對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的耦合關系進行研究,為推動知識管理理論與方法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應用與推廣,進一步提升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與效益提供理論指導及決策借鑒。
1、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耦合的內涵與特征
1.1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界定
科技成果轉化是將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經過后續試驗、開發、研制、應用、推廣等一系列轉化活動,形成新產品、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直至實現商業化、產業化而獲得預期收益的一項系統工程。它包括一系列技術性、管理性及商務性的活動,從而實現科技成果從科研領域向生產領域最終到市場領域的轉移,具有明顯的階段性與系統性特征。
1.2 知識管理的功能界定
知識管理是以組織戰略為導向,以信息化管理為基礎,與人力資源等職能管理耦合協同,通過內外部知識的學習、共享、整合與創新,使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轉變為組織可運用的知識資源,引導新理論、新概念、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產品等創新成果的產出,從而提高組織績效的現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知識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合理配置組織知識資源,使知識按照組織的戰略目標進行組合、優化和運營,通過核心層面的知識對接、學習、共享、整合、創新等知識管理功能,促進知識向核心競爭力的轉化。
1.3 兩者耦合的內涵
物理學中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相互作用而彼此影響以致聯合起來的現象”稱之為耦合。本文將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的耦合界定為: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兩個運行系統之間以及各系統內部多要素之間存在內在的本質聯系,由此形成新的系統功能并協同作用于系統目標的非線性相互關系。這種耦合不是靜態的交叉重疊關系,而是相互促進、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相互演變的關系,使兩者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發揮相得益彰的作用,從而實現科技成果有效轉化。
2、科技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耦合的特征
2.1 耦合的戰略性
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管理,包括戰略層次和職能層次兩個層面。兩者相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戰略層次的知識管理,即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的總體戰略制定知識管理戰略。兩者耦合的戰略性,在理念上體現為明確知識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資源,是決定科技成果轉化成敗的戰略要素。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引入知識管理,實質上是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戰略性的強化,即從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戰略資源進行總體謀劃的高度進行管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管理的變革。
2.2 耦合的嵌入性
知識管理不是孤立的一項管理職能,它必須與其他管理職能相融合,在與各項管理職能的耦合中發揮作用??萍汲晒D化的知識管理嵌入性,一方面表現為知識管理嵌入科技成果轉化戰略及對接、試驗、試制、商業化、產業化的全過程;另一方面,知識管理的嵌入,是對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模式的變革,它使科技成果轉化管理進入更高層次,即從把握知識運行規律性的高度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管理,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獨辟蹊徑。
2.3 耦合的多元性
一方面,體現為多元管理要素耦合,源于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知識是以人才、技術、媒體為載體,要實現此過程的知識管理,必然與人力資本管理、技術開發管理、信息技術平臺構建、媒體網絡建設等多種管理要素相耦合;另一方面,體現為多元行為主體耦合,成果供給方、需求方、資本投入者以及實施其組合的組織者,是成果轉化中最主要的知識資源運營主體,通過知識資源配置彼此磨合達到默契和協同。不同轉化過程所要求的知識資源要素以及行為主體之間的協同關系是不同的,但最終都取決于技術知識、市場知識和資本運營知識的組合。
2.4 耦合的社會網絡性
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管理是一個開放系統,它跨越組織邊界,向國內外開放,彰顯知識消費的社會網絡特性,通過網絡的互通力、同步力、集聚力,放大知識消費效益?;ネφ蔑@網絡知識消費的彌漫性,同步力彰顯網絡知識消費的極小時差,集聚力彰顯網絡知識消費節點的無限性。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通過社會關系網絡和信息互聯網絡,極大地擴大了知識的消費空間,它適應科技成果轉化知識需求的多樣性、時效性、復雜性特征,使科技成果轉化知識需求的現實空間與社會網絡空間的知識資源有效耦合,這也是成果轉化與知識管理耦合的重要使命。
2.5 耦合的“軟管理”特性
所謂“軟管理”是相對“硬管理”而言的:在管理理念上,表現區別于“硬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以物為本”的管理理念,而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者組織上,表現區別于“硬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以科層制為主的組織結構,而確定以網絡化為主的組織結構;在管理對象上,表現區別于“硬管理”的科技成果轉化以物資資本運營為主的管理,而確定以智力資本運營為主的管理;在環境適應性上,集中表現為管理柔性,即不僅具備完成使命的功能,能夠以較低的資源投入取得預期的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而且要具有對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功能強、低投入、敏捷性是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的“軟管理”的重要特征。3成果轉化目標與核心知識創造的耦合
科技成果轉化的目標指向是實現科技成果的首次商品化,進而實現市場化、產業化,競爭優勢是成果轉化最終立足于產業和市場的根本,是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的最終標志。而競爭優勢的源泉是其擁有的資源,特別是知識資源。但并非所有知識資源都能帶來競爭優勢,只有那些有價值的、稀有的、難以模仿的、不可代替的特質核心知識資源,才是構成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3.1 基于目標貢獻率的科技成果轉化知識分類
從知識特質性和對轉化目標的貢獻角度分析,將科技成果轉化的知識分為三類:一般知識、特有知識和特有核心知識,其知識特質性依次增強,被競爭對手模仿的難度依次加大,對組織核心競爭力形成的重要性依次增強,如圖1所示:
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知識,是在知識創新基礎上凝結于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的市場競爭優勢之中的核心資產。與一般知識相比,核心知識隱性程度更高,更難通過顯性化手段加以分離、沉淀,能夠創造出核心價值,是組織核心競爭力的基石。不僅要保持科技成果組織的特有核心知識,還應擴大其增量。因此,集聚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知識資源,創建形成競爭優勢所必須的核心競爭力,是科技成果轉化知識管理的戰略目標導向。
3.2 核心知識創造與轉化過程的耦合
核心知識創造,是通過科技勞動者的勞動特別是腦力勞動,對其所擁有的知識資源(包括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進行整合和創新,將知識轉化為智慧,與組織物質資本和結構資本相結合,進而產生創新行為,形成科技成果轉化創新能力,并在轉化實踐中不斷提煉、升華,通過知識積累、集聚與集中,在知識創新的基礎上凝結,持續嵌入科技成果商業化、產業化過程而形成的。從形成核心競爭力的視角考察,科技成果轉化是一個核心知識積累、集聚、集中和創新,從而升華、凝聚成為構成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資源的過程,核心知識的形成貫穿于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過程。
4、基于成果轉化要素的三維耦合模型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是科技勞動者運用科技勞動工具,作用于科技成果轉化對象,使科技成果轉化為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新產業的一系列過程的集合,亦即科技勞動者、科技勞動工具、科技成果轉化對象三要素結合的作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知識既嵌入三要素的內部,構成三要素的核心資源,又是三要素耦合作用的結果,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知識。從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三要素與知識的關系分析,可以揭示在成果轉化過程中,知識耦合于三要素之中,體現為人力資本知識維、成果轉化對象知識維、成果轉化勞動工具知識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三要素的耦合,同時是三維知識的耦合,可用成果轉化知識要素三維耦合結構模型表示,如圖2所示:
4.1 人力資本知識維
即科技勞動者所擁有的知識集合構成的維度,或以隱性知識形態存在于科技勞動者的頭腦之中;或以顯性知識形態存在于科技勞動者所能夠調用的文獻資料和信息系統中;或以結構資本知識存在于組織之中而能夠為人力資本所運用。
4.2 成果轉化對象知識維
即科技成果轉化對象的知識形態,或以顯性知識形態存在于鑒定成果、專利及與成果直接相關的技術文獻、論文、專著等資料中;或以隱性知識形態存在于技術秘密、技術訣竅等專有技術中,包括成果源知識、小試中試知識、工藝設備知識、市場運行與融資知識等。
4.3 成果轉化勞動工具知識維
或以隱性知識形態存在于儀器、設備、信息系統硬件和軟件等工具之中;或以顯性知識形態存在于技術裝備設計、圖紙、說明書等文獻資料之中??萍汲晒D化勞動工具知識及信息要素知識的優化配置,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知識保障。
5、成果轉化過程與知識管理功能的耦合
5.1 單項知識管理功能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耦合
從知識管理單項功能發揮作用的視角,表現為知識管理單項功能要素(知識對接、學習、共享、整合、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耦合。例如知識共享:成果對接階段,表現為轉讓方與受讓方對成果源知識的共享;小量試制階段,表現為原理知識、功能結構知識與樣品制造知識的共享;小批生產階段,表現為樣品功能結構知識與產品小批生產工藝知識的共享;批量生產階段,表現為質量、成本、效益等產品綜合素質知識與工藝和管理知識的共享;產業化階段,表現為商業化、市場化運作知識的共享等。單項知識管理功能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耦合,通過連續耦合和斷續耦合兩種形式的結合實現,連續耦合是指單項知識管理功能與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的耦合,斷續耦合是指單項知識管理功能與科技成果轉化各階段的耦合。
5.2 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與知識管理全功能的耦合
從知識管理全部功能總體發揮作用的視角,表現為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與知識管理全功能要素的耦合??萍汲晒D化全過程包括轉化方提供科技成果源、轉化對接、小量試制、小批生產、批量生產直至實現產業化。知識管理的全功能包括知識對接、學習、共享、整合與創新。全過程、全功能耦合的形式下,知識管理功能貫穿于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全面知識支持,并從中凝練核心知識,為科技成果最終實現產業化形成核心競爭力而集聚核心知識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全過程與知識管理全功能的耦合(見圖3)。
關鍵詞:科技成果;群眾性技術創新;支撐技術;精益化管理
1 概述
科技成果是人類寶貴的財富,是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必要資源,其推廣和應用于社會,是科研任務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萍汲晒芾硎强蒲泄芾砉ぷ鞯囊粋€重要環節??蒲泄ぷ鲝拇_定計劃任務、科研設計論證、研究實驗,到成果鑒定、成果推廣應用,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做好成果管理工作,直接影響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影響科研工作的效益。對科研工作的預測、科研計劃的決策、課題選擇等一系列科研管理活動有反饋作用。目前科技成果管理采用人工管理,缺少工具支撐,管理的流程性、規范性、精益化無法保證。
群眾性技術創新是發揮企業員工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也是推進技術進步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提高職工技術素質的重要途徑。隨著企業的長遠發展,對職工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始終要以“人才戰略”為抓手,以全面提升員工技能為有效途徑,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人力資源儲備,加快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
群眾性創新活動深入基層一線,貼近生產實際,覆蓋公司全部業務,在電網建設、生產運行、技術改造和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群創項目涉及各單位各專業,小且雜。目前存在管理難度大成本高、缺乏有效監控手段、同類項目重復申報和成果共享與轉化應用率不高的實際問題和難題,迫切需要開展群創項目管控技術和交流轉化應用提升手段的相關內容研究,更好的為群創活動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提供策略支撐。
2 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目前,從國內外開展的相關研究情況來看,為適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成果利用周期縮短的需要。改革開放以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成果商品化的要求加快,尤其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后,既為國家創造財富,又為人民健康提供新的防治手段。
目前我國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經初步形成了基本適應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規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體系,然而在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為經濟社會和企業發展服務,應引起科技管理人員的關注。
技術革新是我國國內使用最早和最廣泛的概念,企業多年來開展的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群眾性生產活動,是群眾性創新的主要內容。
由于群創項目小且雜的特點,目前國內企業大多實行分級管理,即企業總部實行總量協調、備案管理,基層單位進行項目管控。此模式造成企業總部對于群創項目的開展過程、實施效果和成果交流轉化等各方面無法進行有效管控,各基層單位獨立實施造成相關項目的重復申報和成果無法共享,造成較大浪費。
因此項目開展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管控技術和交流轉化應用提升手段的相關內容研究,促進科技與群創成果交流轉化應用見實效。
3 項目研究內容
針對以上關于科技成果與群創管理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文章以科技成果c群創項目征集優選、全面管控、加速交流轉化為目標,研究相關精益控制技術和成果交流轉化手段,提升規范化、流程化和精益化管理水平,構建省、地市、基層三級管理體系,通過項目申報優選、實施過程管控、綜合驗收管理、成果全面共享和加速成果轉化等手段,全面推進科技城管與群創項目管理水平。
項目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國網公司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征集優選、精益化管控和成果交流共享,采取的技術支撐手段為科技成果、專利成果管理與技術支撐工具,其研究包括:
線下運行:科技成果、專利成果管理與技術支撐工具以線下運行為設計思路,通過單機獨立管理方式,為各級人員提供工作智能化輔助。通過文件交互方式完成各級人員的信息導入導出。
項目管理全過程輔助:針對科技項目、群創全過程節點突出關鍵內容校準、流轉時效管控、活動環節固化和閉環管理等精益化管控手段。
管理層級細分:根據基層、地市和省公司等管理單位層級進行管理需求細分,差異化定制科技成果及群創項目的管控、多元化展示、統計分析。
4 項目建設目標
(1)研究垂直一體化管理機制,實現省、地市、基層統籌管理。垂直管理機制是項目研究的支撐性成果,通過省、地市、基層三級統籌管理手段提升企業科技成果和群創活動的過程管理水平,針對具體工作提出規范性要求,促使各級活動開展主體目標一致、行動統一。
(2)研究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精益化管控技術,實現申報優選、專家審查及過程控制等。
(3)研究科技成果與群創項目成果評價、交流共享、成果轉化應用的相關手段和方法。
5 結束語
1國內外研究現狀
關于科研效果研究起步較早,主要是由政府牽頭帶領眾多學者對科研方式、成果評價、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研究。當今時代,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學技術成為衡量一國國力的主要因素,科研方式的創新在我國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而科研成果轉化能夠加快科技發展的步伐,因而只有各類相關因素互相配合才能構建比較完備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系統。Andylaw(2010)認為經濟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面的力量進行技術創新〔1〕,JamesLee(2011)同樣認為技術創新的構建能夠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而技術創新需要實際應用到現實生產中〔2〕。與科研項目密不可分的主體就是高校與科研機構,高校及科研機構在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黃維(2012)基于當前知識經濟的大環境,使用相關經濟學原理分析和論述了社會創新體系的建立需要各方的支持〔3〕。蕭強(2012)認為政府應該采取相應的鼓勵和優化措施對整個社會的科研進行推動〔4〕,常在(2006)也認為應該通過創新科研模式推動社會發展〔5〕。楊睿(2012)提出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創新管理模式應當以產學研協作作為重中之重〔6〕,科技成果轉化正是我國產學研合作的最終表現形式,徐言生(2011)也指出科研工作的加強可以通過學校整體統籌發展,并通過專業的組織形式指導高校的科研項目能夠推動高??蒲袑嵙Πl展〔7〕。魏海燕(2012)總結了國內外高??蒲许椖康难芯繝顩r,指出我國高??蒲蟹绞酱嬖趩栴},并指出需要完善科研體系提高我國高??蒲袆撔履芰Α?〕。縱觀國外學者的科研成果,早已擺脫了基于SCI的科學引文計量的制約,逐漸邁向科研機構和公司企業等的實際應用,而我國的科研成果仍然轉化率不高,我國雖然科研成果較多,然而能轉化到實際應用中的卻較少,需要在科研過程中多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設計以及管理。
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轉化過程要素分析
2.1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在影響推廣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的管理和設計的具體過程中,有很多影響因素,其中最關鍵的因素有3類,即:①權屬因素、②資源因素、③意識因素。權屬因素:即科研項目成果法律權屬的清晰度;資源因素:包括政府對于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管理的資源投入、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專業化管理人才所占比例以及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等;意識因素:包括科政府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程度、科研機構及高校等科研部門建立的內部科研氛圍、政府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的政策和制度的連續性等。
2.2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科研項目成果轉化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關鍵因素分析為了更直觀地對影響科研項目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本文運用層級分析法(AHP)分析相關的關鍵指標,此方法的優點就是具有嚴謹理論性以及容易操作性,同時其建立于定性的確定因子權重基礎之上,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普遍使用的科學方法。層級分析法首先要建立影響科研過程的管理以及設計的關鍵因素指標,如表1所示。構建判斷矩陣后,進行矩陣特征向量的計算,通過最大特征值獲取特征向量并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排序,即為權重數值分配。依據前人研究的結論,可以得出3個指標:A1、A2、A3,這3個指標對科研項目及科研成果的轉化進程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其影響程度相同,都為1/3。在資源因素的政府對于科研項目管理的資源投入、科研機構科研專業化管理人才所占比例、科研部門的綜合科研能力這幾個二級指標中,科研成果轉化的外界環境主要取決于政府的支持,因此在科研成果的形成和后續的成果轉化管理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科研機構內部科研管理的專業化人才比重是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管理的人才基礎,是保障成果轉化管理的內因;而其物質保障則是科研部門的綜合科研能力?;谝陨戏治?,政府對于科研項目管理的資源投入相比于科研機構的科研管理專業化更加重要,更相比于科研機構的綜合科研能力略為重要;科研機構綜合科研能力較科研機構專業化人才所占比例略為重要,其原因是科研成果形成的前提為相關機構的綜合實力,也即專業化人才工作的基礎。因此,資源因素的評價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在意識因素的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的程度、科研部門自身建立的科研氛圍以及政府對科研項目支持政策和制度的連續性幾個二級指標中,政府對于科研管理重視程度決定了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外界的宏觀環境;而科研部門內部的氛圍則傳達了科研機構內部科研成果轉化在的基礎;政府支持科研項目的連續性顯著影響著科研成果的轉化。綜上所述,可得出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程度最為重要,而政府支持科研項目連續性的重要性位居第二,科研部門本身氛圍的構建相較前兩者較為不重要,眾所周知,政府支持科研項目的連續性主要由于政府對于科研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的各個關鍵性因素指標的具體權重見表3。根據表3的計算結果不難發現,在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過程管理與設計的關鍵因素中,權重最大的影響因素有3個,即:①科研項目成果的法律權屬、②政府投入科研項目管理中的資源、③政府重視科研管理的程度。所以以后加強影響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的管理和設計過程中,政府首先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頒布專門性的法律指明科研成果等的明確權屬;同時應當通過持續投入科研項目的資源給科研機構注入新鮮血液;強化對于科研成果轉化管理的重視程度,在全社會的大范圍內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管理,并完善科研過程的設計與管理。
3結論與對策
3.1科研成果多樣化由上文的分析可知:目前我國高校雖然擁有大規模的專利,但是大部分專利都是閑置狀態。究其原因可分為3種:①專利技術十分成熟,且有“成本-效益”的生產經濟性,然而高校和企業的交流溝通較少,導致專利無法及時投入生產并進行使用;②專利技術并未成熟,可利用性低;③專利技術較為成熟,然而并不具備“成本-效益”的經濟性。依據2012年的統計數據可知:第一類原因高達50%,第二類為40%,而第三類剩下的10%〔9〕。因此,我國的科研成果應該遵循多樣化原則,即通過多種方法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具體如下。
3.1.1加強高校科研與企業科技需求間的交流聯系由2012年的數據可知,有40%以上的高校專利需要及時進行推廣。而這些技術成熟的專利目前并未被充分利用,其主要原因有企業和高校兩方面的原因,首先企業可能并不知道這些科研成果的存在,更無從談起充分理解與應用,而更多的企業對高校的科研成果的適用性持保留態度;同時高校本身也并不進行自身的科研成果的積極宣傳和推廣。所以為了促進此類技術成熟但由于校企交流較少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科技成果,應該推動校企之間的科技聯系。而政府正是這一聯系的紐帶,其應當積極充當高??蒲谐晒D化的中間媒介,構建推動科研信息交流及科研成果轉化的社會網絡和制度平臺,強化交流聯系工作力度的力度,系統化交流平臺。
3.1.2深化研究提升可轉化專利數量我國高校專利成果不能轉化的原因很大部分由于專利的可轉化程度低,專利可轉化程度低的原因十分復雜,其本質是由于這些專利因資金、實驗設備等條件的限制沒有進行充分的中間試驗,而這種現象的普遍產生主要是由于高?,F行的科研評價體制過于急功近利,致使科研人員在準備未充分的情況下倉促申報專利。而由發明專利至最終應用的環節也很多,其關鍵環節是中試,是實驗室科研成果向生產轉移的重要環節。中試基于實驗室的技術數據、方法以及路線,通過工業生產成熟或較為成熟的工藝裝備進行大規模的試驗并驗證、校正或修改實驗室的結果,準建建立整套可以投入生產的方法、路線和裝備。中試作為技術開發的核心〔10〕,可以為以后的大規模生產鋪路,而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對中試的輕視以及重視本身難以評估也導致中試環節在我國科研過程中缺失。
3.1.3拓寬科研思路,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我國高校部分專利都具有很高的科技性,然而由于實施費用較高不具備經濟性,導致這些高科技成果不能投入實際的生產中。而這類科研成果就需要國家來提供財政資金補貼,可以仿照國外類似的政策進行。但是國家的科技財政補貼顯然不能解決此類技術推廣的根本問題,其原因是政府財政規模的客觀限制,難以支持所有類似科技推廣項目所需支持,除已被證明具有明顯的長期戰略意義或符合國家長期發展。因此,此類專利可以作為實驗室技術或小規模實用技術存在,以備未來急需之用。所以,為了推動高??蒲械某晒D化,科研人員必須果斷中止此類項目的繼續研究,拓寬科研思路找尋另外經濟效益好的類似技術。
3.2強化科研成果實用性正如上文所述,我國高校、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的制約并非因為專利實際應用率低,而是專利產出率過低。而這表示我國高校的大部分科研成果實用性不強,而這主要是由于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的選題缺少應用指向且科研成果轉化研究不夠。對此,我國科研評價機制應該肩負較大部分的責任,正是由于科研評價機制的不完善導致科研方向不明確,常常發展為僅探討學術問題并不涉及實用性問題?;诖朔N原因,我國科研評價體系應當加入實用性相關問題,從開始強化科研成果的轉化,并激勵科研人員向實用性方向研究科學問題,而不是僅僅拘泥于學術層面。
3.3科研模式創新基于我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科研成果轉化的傳統模式,基本結構:組織科研隊伍科研成果產出可轉化科研成果產出可轉化科研成果轉化。各個節點與階段間層次分明,次序井然,但是這也造成各節點在時空與產出數量上發生溝通交流問題,導致科研與實際生產脫節,換而言之,正是由于傳統科研成果轉化模式本身固定的形式產生了各種問題,因此,若不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模式便不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
4總結
【論文摘要】本文針對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提出應對設計過程做出控制和引導的管理。并介紹了筆者在教學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設計方法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過程,而作為設計入門階段的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設計方法有著重要意義?;诖?,筆者認為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的教學除了傳授給學生基本的設計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
一、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由于建筑設計并不能清晰而具體地列出一步步的解決方案,并且通常沒有單一的標準答案,甚至究竟什么是正確答案也很不清晰。不斷深人設計的過程也是一個設計方法不斷深入和調整的過程,設計方法在設計過程中動態的展開,而不同的設計過程也蘊含著不同的設計方法,設計的方法和設計過程具有統一性。因此要想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需要對設計過程進行適當地引導和控制。
現有的教學模式就教學過程而言,是由教師指導下,學生在數周時間內按要求完成設計作業,整個過程就是不斷的設計構思——教師提出修改意見——修改方案的往復循環,直到最后設計完成。就教學評價而言,現有教學模式基本上就以學生最后完成的圖面效果為目標。老師通常都以學生的正圖定成績,學生學習建筑水平的高低也就看這紙面結果。尤其是低年級設計初步課的教學評價,更是著眼于紙上訓練和圖面效果??梢哉f,這種教學模式與學科特點緊密相關,經過多年實踐,其效果是以正面為主的,因此普遍存在于我國各大高校建筑學專業中。然而,根據各校實際情況的不同,這種模式不可避免地也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處。而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它所表現出來的“輕過程而重結果”的傾向不利于引導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設計方法?;诖?,筆者認為有必要對低年級建筑設計課程的過程進行管理。
二、過程管理的基本思路
針對低年級學生的情況,筆者認為低年級建筑設計教學過程的管理應包括控制和引導兩方面的內容。
(一)過程的控制
過去由于對設計課程的過程重視不足,往往出現一種現象:在設計課程的前面數周內,學生缺乏緊迫性和自覺性,設計作業的進度非常緩慢;在臨近提交成果的最后幾天,平時沒有進展的學生通宵加班,熬夜作圖,匆匆忙忙提交一個成果,出現整個設計過程前松后緊的情況。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保證設計深度,當然也談不上對設計方法的訓練。因此設計過程的監控首先就是通過一些環節的設置來控制學生在整個設計周期內能相對均衡地安排時間,從而保證設計能達到所需要的深度。
(二)過程的引導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在一開始接觸建筑設計時,由于設計經驗的不足,往往對建筑設計帶有各種片面的“創作觀”,他們更多地從建筑的表面來看問題,東抄西湊地進行設計,往往很盲目也很片面,抓不住建筑實質;并且由于學生設計資料的不足,往往會對某種設計思路過于執著,而一旦條件發生變化無法采用這一思路時又會手足無措。因此鑒于這一情況,在低年級設計課程中,教師要做適度的引導,既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又要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設計思路,從而達到促使學生掌握正確設計方法的目的。
三、過程管理的方法
(一)設計過程分解
設計過程分解是為了控制學生在設計階段的時間分配,將長達數周的大作業目標化解為每個階段都有具體進度可以評價的相關小作業目標,讓學生保持在整個設計過程內都有相對均勻的任務強度。為此,整個設計過程的分解不應只是最終設計作業的簡單分解,而是應該形成以包括最終作業為主體以及分階段目標輔助的作業體系,做到有主有次,主次結合。
而將整個設計過程分解為哪幾個階段?筆者的嘗試是按設計的總體布局、平面組合、空間處理、造型設計分解為幾個大的階段。如此的分解除了可以使設計任務得到相對均勻的分解,還可以使學生隨著設計階段步步深入,讓學生逐步了解建筑方案的產生。避免有的學生一拿到任務書后,不管環境、基地、現狀及功能,便照搬其他方案的情況;也不至于到了方案的決定階段,突然全面推翻原方案,重新開始。
筆者在設計開始時一般就會對學生說明,設計不僅僅看最后成果,更要看過程。每個階段任務的完成會獲得相應的過程分,并作為總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每次階段成績在班級前茅的學生還可以獲得一定的過程加分,這樣就可以激勵學生平時的緊迫感和積極性,保證設計階段的質量。
(二)小組討論
低年級學生學習熱情很高,筆者在組織設計課程時就通過設計小組的組織來充分發揮每個學生這種學習熱情。小組人數一般是3到5人,人數不能過多。這種設計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獨立完成自己的設計作業,而不是合作完成一個共同的設計作業,但是從方案開始的調研、設計思路的討論、方案的評點都要在設計小組內完成。
同時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在每個階段結束提交相應的圖紙的同時,由每個小組派出一個同學對本組同學的方案以Pfrr的形式進行本階段的總結陳述,每一個階段由不同的同學來完成。這樣的做法一是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體驗分享的樂趣,開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在學會鑒別他人的方案優劣的同時學會評價自己的方案。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方式能促使學生主動了解他人的設計思路,避免學生長期陷于自己的思維模式而養成單一的設計思路,從而加深對設計本質的理解。
(三)集中點評
在每個階段教師評閱后,會讓同學將所有草圖全部貼在教室后面的墻面上,由指導教師做出階段性的點評和總結。之所以要將所有草圖全部張貼出來,是為了避免過去評圖只是點評每張圖存在的問題。筆者除了指出一些共性的設計問題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對全班有代表性的方案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設計中的一些共性的規律和方法。如:筆者會就兩個思路差異較大的方案提問“這兩個方案大家能發現什么共同的地方么”“大家嘗試一下能不能從其中一個方案演變成另外一個方案”等。這樣的講解是可以減少全部圖紙講解的時間,又能調動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逐漸形成從個性中尋求共性,從共性中發現差異的習慣。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類學科本科畢業設計過程管理一、前言
教育部在下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必須堅持以強化實踐教學為著力點,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改革實踐教學內容,完善實踐教學體系”。因此,畢業設計對于高校自動化測試與控制類本科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加強對本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努力提高畢業設計的質量,對于實現教育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和全面素質,增強學生在就業方面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畢業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
1.就業壓力及考研壓力巨大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巨大,受就業壓力影響,學生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畢業設計中去,畢業設計和就業應聘在時間上有所沖突,學生們往往十分注重和關心尋找工作崗位。而且有些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崗實習,所以學生對畢業設計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有限,為了完成畢業設計,有些學生敷衍了事甚至抄襲他人。
2.客觀條件對畢業設計的影響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類學科知識和社會需求更新較快,新的技術、工藝、器件、軟件和算法層出不窮,學生在畢業設計時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另外,很多本科畢業設計需要的知識是多個學科知識的融合交叉,學生本來就貧乏的專業基礎知識此時就更加捉襟見肘。
3.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現狀
現在的畢業設計使用人工管理,存在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整個過程繁瑣、涉及人員多。對于遠程管理難以達到要求。在使用校外資源彌補校內資源不足時,存在監控困難和質量不能保證的隱患。
三、本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
所謂畢業設計過程管理就是從學生正式開始畢業設計這一刻直至畢業設計完全結束整個過程的管理,科學的過程管理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途徑,畢業設計的過程管理工作包括確定指導教師、選題、開題、中期檢查、答辯及歸檔等各個環節。
1.確定指導教師
畢業設計教學實行指導教師負責制,指導教師應對整個畢業設計階段的教學活動全面負責。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應由講師及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由助教任導師時,應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共同指導。需要在工廠或校外其它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工作時,可聘請該單位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技術人員協助我校指導教師進行指導。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量不宜超過6人。
2.畢業設計選題
畢業設計選題應盡量從生產、科研和教學的實際問題中選定,其難度和工作量應適合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相應的實驗條件。選題不得與往屆重復。應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
畢業設計的內容應涉及學生所學或相關專業范圍,且能達到科研工作訓練的目的。畢業設計工作期間應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完成一個大題目中某一部分的同學應對整個題目有全面的了解;數名學生完成同一大題目時每位同學的工作要各有側重,有獨立完成的內容,能夠反映出各自的水平。指導教師將畢業設計題目選定后,應交由教研室審查,通過后,由教研室主任簽字、備案。
3.畢業設計開題
由教研室組織開題報告會,檢查每個學生的開題準備情況。開題檢查的要點如下:檢查學生的選題是否正確,文獻綜述是否充分和方案論證是否合理,判斷是否已充分理解畢業設計的內容和要求;進度計劃是否切實可行;工作量是否適宜;是否具備畢業設計所要求的基礎條件;開題檢查不合格者必須在一周內重新開題。
4.畢業設計中期檢查
學校組織一次中期檢查,中期檢查時每個學生要匯報畢業設計進展情況,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對課題內容與要求的深入研究情況、有關資料的收集與分析情況及學生提交的已查閱到的參考文獻、已獲得的實驗數據、應完成部分的論文初稿等情況,主要檢查以下內容: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與題目是否一致,論文的基本觀點是否正確;學生是否按計劃完成規定工作,工作量是否飽滿,所遇到的困難能否克服;學生在畢業設計期間的表現;教師的指導工作情況。
5.畢業設計答辯
答辯環節是檢驗學生是否達到畢業要求的重要手段。為了充分發揮答辯環節在畢業設計方面的作用,答辯由答辯委員會主持。答辯委員會由教研室(或系)負責組織,由5~7名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組成,其中至少有兩人具有高級職稱。答辯委員會由院(系)審批,并張榜公布。根據需要,答辯委員會可決定組成若干答辯小組,答辯小組由3~5人組成,設答辯小組長一人,具體負責答辯工作。需聘請校外人員擔任答辯委員會成員時,由主管院長(系主任)批準。
答辯委員會采用協商或投票方式給學生評定成績,一個專業或班級分設幾個答辯小組時,要統一標準、統一考慮。答辯委員會要向院(系)學位委員會提出是否準予學生畢業的建議。
學生必須在答辯前5天,將畢業設計(論文)全部材料、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日志和指導教師評語提交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將其轉給評閱教師(應由講師及以上職稱的教師擔任)審閱,評閱教師要寫出評語。
每個學生答辯時間在25分鐘左右,答辯時要出示畢業設計有關的全部資料。對于答辯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如設計方案不明確,設計內容、繪圖工作沒有完成等需參加學院組織的二次答辯。
6.畢業設計論文管理
畢業設計及有關圖紙由院(系)資料室負責長期保管,其中優秀畢業設計論文送校檔案館永久存檔。論文裝訂要整齊(論文封面由教務處統一提供樣板),要統一按照封面、內封、畢業設計論文評語、畢業設計論文任務書、中文摘要、外文摘要、目錄、論文正文、參考文獻、致謝、附錄等順序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的知識產權歸學校所有。
四、結束語
自動化測試與控制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工科專業,具有軟硬件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運行與制造結合的特點,因此畢業設計在該專業的培養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針對目前本科畢業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實踐的角度提出了本科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做法,為做好本科畢業設計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童榮,高軍.加強工科本科畢業設計過程管理,提高畢業設計質量\[J\].科技信息,2013,(2):195.
\[2\]FAN Li-nan.“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Information Subject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in the Graduate Project,” Computer Education,2008,(6):12-15.
關鍵詞:過程管理;會計;網絡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2
引言
現在高等學府正在對各自的教學方式記性改革,以保證能適應現在的信息化社會,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同時提高學校的教學能力。這也要求各個高校利用現代化的網絡進行教學課程設計。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各高校展開的信息化網絡課程設計合計的一部反,本文通過對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設計的基礎、出現的問題等反面,對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設計做出了研究。
一、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基礎
(一)網絡技術
網絡技術是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基礎,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正是基于網絡技術發展起來的。只有成熟的網絡電子技術的支持才能更好的發展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
(二)網絡技術人員的加入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需要網絡技術人員的參與,這是普通教學與網絡技術的結合。網絡技術人員的加入能夠提高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質量,推動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良性發展。
(三)教育工作者支持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再怎么發展也是學校的教學課程,他是離不開教育工作者――教師的參與的。教師要將自己在課堂上傳授給同學的知識通過網絡科學技術傳播給同學。給同學的學習帶來更大的便利,提高同學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四)教育部門的推動
教學方式的改革需要教育部門這一教育界的龐然大物的推動,只有它的推動才能使會計電算網絡課程更好的普及。教育部門可以采取教育改革的方式來推動會計電算網絡課程的發展。
二、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特點
(一)教學主體改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是老師在課堂上教授同學們知識。其主體是教師講話的內容。而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卻可以通過網絡技術,采用各種動畫軟件,以圖片動畫的方式將課程內容更加直觀的表達給同學,這樣做有利于同學們對知識的理解增加學習效率。
(二)人文化
傳統的教學通常是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要學什么,老師照顧的是大部分的學生和教學進度。而不會因為個別同學而改變自己的教學計劃。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可以分為基本篇、提高篇、練習篇等等,每個同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的篇章來進行學習。這樣可以節省下重復學習的時間來學習其他的事情。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最為人性化的了,畢竟每個同學都是不一樣的,只有自己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懂,什么地方不懂。針對性的考試制度,學生可以自行對自己的學習進行針對性的檢測,以發現自己的不足。
(三)創新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能夠學習到的內容是固定的,課本上有什么學什么。而課本上的內容大多都是比較基礎的。當人們在某一崗位就職相對學習對該崗位有用的知識時,通過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沒有辦法學到的。而在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中,我們就會計行業的不同崗位工資核算、固定資產核算等分成了都作出了專門的課程講解。需要的人可以挑選自己專業的部分進行學習,針對性的提高人們的工作能力。
(四)時效性
傳統教學往往是一套教材要用很長的時間才會進行改進,并不能達到跟隨社會發展腳步的地步,但是會計電算化信息課程卻能做到根據社會發展對課程進行調整、改革,使課程教授的內容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同學們學到的知識也就能保證都是與時俱進,沒有落后時代步伐的。對以后進入社會就業有很大的幫助。
三、現在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存在的不足
(一)教育觀念落后
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教育還處于傳統教育的階段,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始終認為課本上的知識高于一切,各種教學都是以課本上的知識為主體。而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倡導的確實用什么、學什么。教學的內容都是直接與以后的工作掛鉤,都是人們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引用到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由于這兩種教學理念的不同,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使得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很多教學工作者根本不認同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認為這就是在誤導學生,沒有交給學生應該學習的重心――書本理論。但是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并不是忽視了理論知識的教學,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到了一起,使得人們能更好的理解并在實際中應用這些理論知識。
(二)網絡教學制度不完善
網絡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還沒有發展完全,也就沒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對網絡教學進行管理。這使得網絡教學中充斥這很多負面的信息,一些不正規的教育機構一些教育視頻,由于自身實力不足,使視頻中很多教學信息都是錯誤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學習者。同時也使人們對于網絡教學的印象變差,甚至覺得網絡教學都是騙人的,并沒有什么真材實料,完全是在誤導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發展。
(三)學校學生的自制力較差
傳統教學學生需要到課堂中進行學習,即使是這樣,在大學中也總是會有很多學生有逃課的現象。會計電算信息化教學倡導的是自主學習,學生自己根據學校制定的計劃在網絡上進行課程的學習,這種自主學習更有可能加重學生逃課的不學習的惡習。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很多學校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實行會計電算化網絡教學。在學生自制力差的情況下,實行會計電算化網絡教學很有可能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怎樣加快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發展
(一)更好的發展網絡信息技術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是基于良好的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要想加快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發展,必須加快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更加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做后盾的情況下,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發展才能更加迅速。
(二)改正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教育工作者是發展會計電算化網絡技術的重要環節。只有教育工作者改變了以課本知識為重心的教學理念之后才有可能參與到會計電算化網絡技術課程的設計當中來。教育工作者作為網絡教育中課程的設計這,必須要有跟網絡教育不想違背的教學理念。否則只會限制會計電算化網絡教學的發展。
(三)完善網絡教學制度
一個完善的網絡教學制度是保證網絡教學發展下去的基礎。古語有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發展的前提。完善的制度才能清楚網絡教學中的不和諧因素,將不符合標準的網絡教學剔除掉,不能讓這些負面因素影響到網絡教學的發展,阻礙網絡教學前進的腳步。
(四)加強學生的自制力
學校應該定期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保證學生具有完備的自制力。能夠自主的完成會計電算網絡教學中的教學任務。同時學校也可以采取一些強制的措施強制同學完成會計電算網絡課程的學習要求。使得會計電算網絡教學之后不會對學生的教學效果祈禱發作用。
只有采取這些措施改正會計電算網絡教學發展中的確定,才能使會計電算網絡課程得到更好的發展。
五、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設計框架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是結合現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以及傳統教學方式與一體的新興的教學方式。它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書本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設計主要是一下幾點:
(一)知識資源的整合管理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根本上也是一中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需要更加完備的知識資源。在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個完備的知識數據庫,在這個數據庫中包含著這一學科的盡可能完備的知識。
(二)教學過程的管理
教學過程是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的傳授知識的過程。要在這個過程中設計學生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并采用一定的制度來保證學生能自主的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還有監理健全考試制度,利用考試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
(三)架設教學網絡
會計電算化網絡教程需要架設一個龐大的網絡,從實驗室出發,輻射到每一個學生。通過這個網絡來傳輸課程。網絡的完善是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基礎,網絡是一種媒介,就如同傳統的教學中書本是媒介一樣。網絡起到的作用就是傳統教學中書本的作用。
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是一個多元化結合的課程,建立這個課程需要將這多個元素都設計好,并完美的組合到一起來。就想搭建一個機器似的,要將各個零件組合到一起才能成為一臺發揮一定功能的機器。
六、結語
網絡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教育的改革,網絡教學逐漸走進了各個大學。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就是網絡教學的典型代表。本文就會計電算網絡課程的缺點提出了解決建議。并對課程的建設作出了分析。
參考文獻:
[1]王娟.基于過程管理的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設計[J].電子測試,2013,20:202-203.
[2]李箭.基于過程管理的網絡課程設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
[3]周小婷.會計電算化應用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商洛學院學報,2008,06:82-85.
[4]王娟.基于過程管理的會計電算化網絡課程設計[J].電子測試,2013,20:202-203.
[5]黃浩嵐.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模型[J].財會月刊,2009,35: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