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4:44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管理的基本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眾所周知,知識型產品中的腦力勞動比重大,知識型產品價值與其中的知識含量成正比,所以,作為知識型企業來說,其產品不僅與產品制造費用有關,還與風險成本、人力成本、研究與開發費用有著直接的關系。我們研究知識型企業內部的成本控制方案,必須對這些成本內容進行有效關注,發展企業內部的重要思想力量,才能真正為企業整體發展做出貢獻。
一、知識型企業的成本構成
我們知道了知識型企業的實質及其基本特征之后,從其成本構成上分析企業發展中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進而能夠獲得更好的管理思路。
風險成本。風險成本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知識型企業本身的沉沒成本,二是與知識型企業有商業交往的利益主體的利益損失。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的投資利益雖然很難預期但總有辦法確定,然而,知識型投資的結果是不可預測的,創新型知識產品的產出到底會獲得怎樣的回報不能被全面認清,所以加大一個知識型項目的投資,就意味著對其他項目的放棄,而已經投資的項目的未來走向存在不可預知性,只能看顧客對這一創新產品的認可度如何,不能認為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資就能換回更多的回報,而是用實在的研究、開發和真實可行的技術效應來提升知識型產品的核心價值。在美國,1997年每1000個尋求風險資本貸款項目只有一個項目得到了貸款,在每10000個得到風險資本貸款的資本家支持的項目中,只有一個可以成功地占有1%的市場份額,可見,知識型企業一旦投資方向定錯位,就會使知識型產品的產出的價值處于一種“毫無用處”的境地,企業本身的沉沒成本也將會增大,如果大規模的沉沒成本出現,就會導致知識型企業處于一種崩潰、倒閉的局面當中。與此相關聯,與之有商業交往的利益主體,在某知識型企業創新研究失敗或創新成果出現市場失敗時,會形成某種債權損失或股權損失等。此外,知識型企業既有幾乎與傳統企業在形式上沒有什么差別的企業“實”的實體,又有由于網絡化而形成的“網上公司”和“遠距離多主體的網上合作體”等“虛”的“媒體空間”,這些“媒體空間”為了某一經濟目標,可以迅速地大批地集結,也可以悄悄地即刻解散,這種集結與解散,為它逃避債務等經濟責任提供了某些便利,也為其他利益主體保護自身利益設置了一些障礙。
人力成本。工業經濟的產品成本主要是消耗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經濟資源的反映,其中,人力成本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知識型企業主要靠人的思想與智力進行新產品的研發,所以人才投資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看重“勞動雇傭成本”的可貴之處,讓員工有“主人公”意識,才能真正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制造費用。知識創新,首先要使知識存量不斷增加,還要使知識存量迅速更新,也使知識增量不斷增加,這兩方面一定會加速知識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弱化了人們消費偏好的持續性,所以知識型企業的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存貨(含知識產品)的社會認同期日益縮短。
研究與開發費用。目前來看,知識型企業投資過程中存在風險的方面主要在于對新產品的開發與設計階段,企業內部用來研究和開發的基金的去向、主要發展目標的設立等內容都是需要我們進行全面關注的對象。一般來說,對研究費用,在實際發生時計入當期費用;對開發費用,則要看該開發項目能否產生可靠計量的未來經濟利益,若能,則應將其資本化,并在一定時限內系統地分攤,若不能,則應當期費用化處理之。
了解以上所說的知識型企業的成本內容,我們就可以對其“一一擊破”,用更加創新的手段開創一個新的投資環境,全方位、全過程地管好企業發展中的各種成本事項,進而獲得長足的進步。
二、創新的投資手段
用積極發展的態度對待現在的投資項目,投資者應該放遠眼光,在保證最低風險成本使用的同時,還要使用更加創新的“軟實力”――創新科研成果證明自己的發展實力。
企業還應選擇科學投資的決策方法,其投資決策應當遵循企業效益最大化的原則,著重成本核算,分析各個投資方案投資收益率,擇取既能符合企業要求也能使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高的決策方案;選擇投資的決策指標時,要考慮實際的成本及效益,應考慮機會成本;在決策時,必須杜絕盲目的決策和長官意志的現象產生,要嚴格按原則與程序決策,在源頭上來降低投資的風險。
人力成本的科學管理。當企業員工發現自己的某些待遇不符合自己的初衷時,就會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如果員工沒有將知識創新工作予以重視,被動工作成為他的一種習慣,就會造成企業效益的迅速下降,這樣,企業整體工作氛圍不會得到提升,反而會造成企業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
知識資本是知識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與基礎,以此為基礎樹立自己的“主人公”意識,“勞動雇傭資本”應該成為知識型企業制度中的核心內容,這是因為,知識型企業要以“創新”二字為自己的核心價值,企業內部的知識創新者不能像傳統企業員工一樣只為獲得高收入而被動工作,要將自己的知識實力發揮出來,于是,知識資本是知識型企業所有者權益的最新內容,它值得我們關注,也應該被知識型企業采納。一般來說,知識型企業的風險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出現的概率大于傳統企業出現的風險概率,所以我們必須用一定數量的金融資本作為知識型企業的物資保障寫入“有限責任制度”內部。如果不這樣做,就會造成創新高風險的出現,失企業失去原有的工作動力與基礎保障。
必須指出,傳統的成本理論沒有把企業的人力資源區分為“創新者”和“一般勞動者”,應該對他們的勞動一視同仁,他們的勞動補償就是基本的工資和崗位津貼,“管理費用”與“營業費用”本身就是企業對消耗的人力資源內容,所以如果死板硬套的話,就會對創新者對企業剩余收益的索取權進行了無形的剝奪。所以應該將“創新者”的投資方案與現在的知識型企業發展目標緊密得聯系在一起,用高成本的支出鼓勵人才的發展與進步,是企業邁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全方位的支出控制。首先,用“開源節流”的思想與方法對待費用支出的各種事項,尤其是對固定資產的使用費用、開發費用的關注度的提升,是保證支出受到一定限制,進而節約更多成本的重要手段。其次是對開發知識型新產品的過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降低成本,提升生產力。第三就是保證每個環節都不出現任何失誤現象,促進企業內部“零缺陷”狀態的延續,進而促進企業經濟發展處于一種恒定提升的狀態。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隨著科學和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呈現出了日益激烈的趨勢,而人力資源是企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所以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處于優勝的地位,就必須要盡可能快速的適應時代變化的外部環境,并且加強對人力資本的管理,從而才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實力,也能夠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二、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人力資本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企業成功的關鍵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有著很大的區別,其中人力資本管理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投資的形成、使用以及計量,并且采用怎樣的方式來獲取更大的效益;人力資源管理的研究對象是人,其主要是開發人力內在的能力,并且對其進行組織、調節,這樣就可以對環境進行有效的改變。與此同時企業的發展形勢與企業人力資本的經營者的努力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企業人力資本的應用是核心競爭力的產生依據,因此,企業要想不斷的向前發展,取得成功,就必須要提高人力資本管理的水平。
(二)人力資本的特點和時代的特征要求企業必須加強人力資本的管理與開發
現階段,是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工作人員要想實現自我價值,并且有很大的抱負。針對這樣的情況,企業就一定要準確的確定組織的發展目標,并且還要與工作人員相互協作,這樣才能實現工作人員的專長特點,從而就能夠促使工作人員具有的綜合素質與企業的發展要求相符合,也能夠促使企業的人力資源不斷的向著人力資本方向轉移。與此同時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人力資本的經營者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并且還要注重個人價值的發揮和實現,但是倘若沒有科學合理的進行人力資本管理,這樣就不能夠有效的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從而就沒有辦法實現企業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針對這樣的情況,企業進行人力資本管理的好壞對于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著直接的關系,并且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企業一定要建立比較完善的人力資本管理制度,并且還要對人力資本資源進行系統的規劃,從而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就能夠處于優勝的地位,并且不斷的向前發展。
三、企業人力資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現代,企業在經營的時候,都是以“以人為本”的口號進行宣傳的,簡單的說,就是企業在經營管理的時候,要以人的利益為主要的出發點,這樣就可以充分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夠促使人和企業共同的發展。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很多企業對企業的工作人員的關心,只付出與行動上,并且將經濟效益放在首要的位置,并且還缺少企業文化和人文之間的關懷。
(二)對在職培訓投入尚少,培訓成本分擔不合理,導致供需雙方積極性不高
在當今時代,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不斷的向前發展和創新,就一定要定期對員工進行教育和培訓,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持續的發展和更新。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對企業的員工培訓不夠,這樣就出現了只使用、不培訓的情況。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的企業盡管非常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但是他們只是對新入職的員工進行培訓,卻沒有對老員工進行培養,這樣就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知識經濟條件下企業人力資本管理解決對策
(一)要樹立關注人、理解人和尊重人的企業文化理念
針對企業人力資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要想做到以人為本,就必須要對一些因素進行有效的改善,例如:很好的改善工作環境、調整人事方面的政策以及對薪酬待遇進行合理的改善,只有做好了這幾個方面,才能保證員工對企業是滿意的,也能夠充分的調動人的主動性,從而就能夠很好確保企業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因此以人為本也是企業管理人員一定要面臨和引起重視的問題。
(二)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做好培訓需求分析和制定科學的培訓計劃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工作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對企業的形象和效益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首先作為企業培訓管理部門,必須要搜集相應的培訓信息;再次要針對具體的情況制定出各個階段相應的培訓計劃,這樣就能夠提高員工的素質,從而保證企業業績的提高。因此,只有做好這幾個方面才能夠促進企業人力資本的管理。
(三)建立健全的激勵機制,提高員工自身幸福感與價值感
當今社會,一大部分的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沒有采取一些比較好的激勵機制。針對這一現狀,企業要建立比較完善的激勵機制,這樣就可以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一,企業可以建立股份制,這樣就可以充分的調動企業高層人員的積極性。其二,在激勵企業發展的時候,一定要不斷的完善機制,并且還要重視員工精神需求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樣才能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條件,促使企業的員工都能夠成為有用之才。其三,還可以通過物質和精神雙重結合的方式對員工進行激勵,這樣才能夠促使企業和員工功能共同的發展和壯大。
關鍵詞:會計成本;成本控制;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8-00-01
一、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本會計也在發生變化。傳統成本會計有著諸多弊端,提高成本會計水平,必須完善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實行行之有效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成本會計方法;努力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完善成本會計組織。企業管理者應該及時轉變傳統的狹隘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二、完善我國成本會計的理論體系
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研究方法體系,理論研究者必須沖破傳統會計觀的束縛,解放思想、勇于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應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同實際工作者密切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從理論高度提煉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講究實效,建立成本會計理論成果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研究對成本實踐的指導作用。
三、實際行動符合我國國情的成本會計方法
在長期的實踐中,國內企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成本會計經驗,其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調動職工管理的積極性,強調以人為本,職工參與控制成本。由于它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切身利益,職工必將把節能降耗放在首位,使成本最低化,以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這就需要成本會計對各核算環節提供服務,使成本會計由簡單的算賬功能轉向分析預測功能,從而能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各種詳細經濟資料,成為企業基層與決策層的橋梁。這種方法延續至今,使眾多企業受益匪淺,為發展成本管理、豐富成本會計內容做出了很大貢獻,我們必須深入研究,認真總結,理論與實踐結合,并進一步完善。
四、作業成本法在營銷成本中的應用
當下,現代營銷已經從生產、銷售導向完成了向顧客導向的轉變,而傳統的管理會計的重心仍然停留在內部制造成本的核算上,傳統的管理會計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營銷日益要求以顧客為基礎進行營銷成本管理的要求。因此必須進一步討論管理會計如何更好的在營銷成本管理中應用的問題,即關于如何將“營銷管理會計”這一新興概念應用于營銷成本管理的研究成為必要。
1.按營銷活動過程的步驟來分析營銷過程中的作業
營銷過程包括以下步驟:分析市場機會、選擇目標市場、設計市場營銷組合和管理市場營銷活動。其中分析市場機會和選擇目標市場需要營銷人員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工作和制定營銷計劃,而圍繞著目標市場展開的營銷組合的設計正是現代市場營銷的重點和關鍵環節。市場營銷組合包括企業為影響對其產品的需求而采用的營銷手段,通??梢苑譃樗慕M變量:產品、價格、地點和促銷。
2.成本動因的選擇和成本動因量的統計
一般在制造業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作業成本計算將作業劃分為單位水平作業、批水平作業、產品水平作業及維持水平作業四種類型。
成本動因的選擇在上述作業分類的基礎上,根據各種類型作業的不同特點,其相應的成本動因也隨之不同。
3.營銷成本計算體系
作業成本計算體系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①確認和計量營銷管理過程中各種資源的耗費;②將可以直接跟蹤到最終成本對象的材料成本和其他非工資性支出先歸結到相應的成本對象;③把資源分配到作業,主要包括:確認作業所消耗的資源種類和計算出作業中該成本要素的成本額數量,匯總各成本要素,得出作業成本庫的總成本額;④將各個作業中心的費用總額按管理者的要求,選擇作業動因,按照客戶、產品、經銷商、營銷過程等成本對象進行分離歸結,分離歸結的依據是每一成本對象所消耗的各個作業成本庫中各類作業的作業量(成本動因量)。
五、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成本管理素質
人的素質、技能是影響企業成本非常重要的因素。其中對企業成本影響最大的,是職工的成本意識與降低成本的主動性?!皹淞⒙毠さ某杀疽庾R”就是要使職工樹立這樣一些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并在工作中時刻注意節約成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的企業之所以能運行如此復雜的作業成本法和成本企劃,與它們先進的企業文化、人員素質、組織管理方式是分不開的。
要使全員成本意識和成本管理素質提高,首先要求必須完善成本會計的組織,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規章制度,實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員管理成本,使決策層和所有部門、單位都重視成本,人人關心成本,提高全員成本意識和素質。除此之外,在公司中配備必要的有勝任能力的成本管理人員,是順利開展成本工作、發揮成本管理作用的重要條件。這就要求從事成本管理的人員除了應具備現代成本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學會預測、決策和控制,學會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之外,還應樹立強烈的經營意識、競爭意識、技術進步意識和效益意識,對于降低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也具有重要意義。
六、結束語
現代成本會計的可以使企業能動地適應和處理它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辯證統一的關系,促使企業統籌兼顧,以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并努力改變企業自身狀況,減少環境對企業的不利影響,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一.所謂知識管理,就是通過對企業擁有知識資源的有效管理,從而實現知識資本利潤最大化。
關于知識管理,美國德爾福集團創始人之一卡爾?費拉保羅認為,知識管理就是通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出發點是把知識視為企業發展的關鍵資源,并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識作為企業競爭和經營的重要策略。而運用集體智慧提高企業整體的創新能力,是知識管理的最終目的。Delphi咨詢公司作為最早進行知識管理研究的機構之一,他對知識管理下的定義得到了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的認同:知識管理是一項技術實踐活動,它以提高決策質量為目的,協助在整個組織范圍內提高知識創新和交流效率。也就是說,所謂知識管理,是通過對企業擁有知識資源的有效管理,從而實現知識資本利潤最大化。
企業知識管理在不同背景環境下會表現出不同側重的管理形式,企業在實施知識管理中會受到人員素質、組織規模、贏利狀況及行業性質等因素的制約。在知識經濟比較發達的美國,網絡型知識管理被視為組織管理的最佳模式,有20%的高科技公司和大多數政府部門利用網絡型知識管理來提高效率。IBM等一些著名公司還專門成立了知識管理的研究機構。在我國,知識經濟還不發達,網絡型知識管理所占的比重還很低。由于知識管理做的不好,大部分組織的創造力和競爭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因此,加強知識管理對我國很多組織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人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所以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企業來講,知識管理的實施在于建立激勵雇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力。知識管理還為企業實現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共享提供新途徑。顯性知識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儲存,而隱性知識則難掌握,它集中存儲在雇員的腦海里,是雇員取得經驗的體現。知識管理的首要目標不是技術,但公司如果離開了知識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競爭力。實施有效的知識管理所要求的遠不止僅僅擁有合適的軟件系統和充分培訓。它要求公司的領導層把集體知識共享和創新視為贏得競爭優勢的支柱。如果公司員工為了保住工作而隱瞞信息,如果公司里采取的安全措施常常是為了鼓勵保密而非信息公開共享,那么這將對公司構成巨大挑戰。相比之下,知識管理要求雇員共同分享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并且要求管理層對那些做到這一點的人予以鼓勵。我們認為企業知識管理的實質就是對企業中人的經驗、知識、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實現知識共享,并有效實現知識價值的轉化,以促進企業知識化和企業的不斷成熟和壯大。
二.實施企業知識管理需要把握的基本環節
企業要想在經濟知識化的浪潮中取得競爭優勢,必須進行知識管理的嘗試。在發展知識戰略、重塑企業知識文化、實現知識度量、設立知識主管等方面進行有益探索。在進行知識管理的探索實踐中,企業必須有一個以知識為中心的實體、目標和知識共享價值體系,圍繞這一價值體系,企業能夠進行自主組織和對知識以及企業知識化進行管理和整合。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知識管理者即知識主管。知識主管的任務就是要創造、使用、保存和轉讓知識。一般地,其地位應居于首席執行官和信息主管之間?;竟δ芫褪情_發企業知識創新能力和集體創造力的應用與發揮。
創建有利于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是有效實現知識共享的關鍵。知識共享的實現需要企業文化的引導,應該把員工學習、知識共享、提高員工作為組織的一項重要職能和目標,構建學習型組織。通過開展經常性的培訓、團隊交流學習等活動將學習內化為組織的經常,并溶入到員工的意識與習慣中去,形成員工的共同愿景;通過宣傳建立“尊重知識,共享知識”的組織文化,使員工相互信任,為知識共享和交流奠定基礎;營造開放式交流環境,使每個人都能為組織的知識庫做出貢獻,并將學習內化成企業員工的終生任務和生活方式,為員工提供汲取更多更好知識的空間;使共享成為員工的義務,推進組織知識庫的良好運行,使員工以傳播、獲取、創造和應用新知識為樂事,并不認為分享知識會危及自身利益,相反,讓他們明白這是一個多贏的結局,使每一個人受益于這種共享行為。這樣,企業、組織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知識、鼓勵知識共享的企業文化,由文化驅動知識的共享和創新,創立開放、靈活的共享環境,最終使知識共享成為組織成員的習慣行為,使組織成為真正的學習型組織,從而提高企業的智力或者說智商,在競爭中取勝。
企業知識管理需要建立遞增收益網絡。收益遞減規律是對經濟運行的傳統解釋,它說明用于提高資源效率的投資越多,獲得的邊際效益也就越低。但是在知識經濟中經濟運行的規律則是收益遞增規律,它說明知識投入越多所獲得的收益也就越多。因此在知識經濟活動中企業的重要任務就是管理知識的投入和知識投入的收益,建立知識收益的遞增網絡是知識管理的重要內容。
三.企業知識管理的基本特征及其應用
企業知識管理包括兩部分內容,即內核性知識管理和連帶性知識管理,前者只對知識本身進行管理,后者包括與知識有關的管理。在企業的知識管理中,無論是對知識生產、知識流通、知識應用等環節和條件的管理,還是對與知識有關的資本管理、資源管理等都是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
企業知識管理具有以下特征:重視對企業員工的精神激勵,賦予員工更大的權力和責任,充分發揮員工的自覺性、能動性和首創性;重視企業知識的流動、共享和創新,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企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重視企業知識和人才,促使企業成長為學習型組織;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實現企業自我價值的同時,注重向傳統產業的滲透,提高社會整體的知識化水平。
研究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知識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對一個企業來說,迎接知識經濟必須首先促進本企業的知識化,包括生產過程的知識化、勞動者的知識化、管理的知識化和生產產品的知識化。促進企業知識化的重要舉措就是要進行知識和技術創新、大力引進知識和技術、激發員工學習和利用知識技術與經驗、加大科技投入、開展員工知識與技術培訓等。對這些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
企業要應對未來的嚴峻挑戰,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牢牢抓住企業知識管理這條生命線。企業知識管理是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緊密結合的產物。與傳統管理不同,它倡導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強調全員參與管理。作為一種觀念形態的價值導向型管理,企業知識管理要求企業以提升價值創造力為核心,通過持續不斷的引導、教育、感化、溝通、激勵,使組織成員的行為變被動為主動、變他律為自律,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并通過培訓、考核、評估、主題活動等一整套系統化操作規程,將企業經營理念融入到企業的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當中,貫穿到企業運營管理的每個環節和細節之中,固化到每個崗位和管理流程,滲透到由設計、開發、生產、資源配置、市場營銷、品牌推廣構成的價值鏈體系之中,使企業知識管理成為為企業提升長期績效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的持久動力。
關鍵詞:施工企業;核算;成本
中圖分類號:TU-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1)008(C)-0200-01
會計工作因其與經濟的密不可分性,決定了它也會隨著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而得以完善和發展。近年來,房地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房地產開發成本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住宅價格的高低,影響著我國居民的購房能力,制約著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極大地影響了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房地產開發企業要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除了尋求包括房地產信托和房地產基金在內的多元融資途徑拓寬資金來源外,還得從內部著手,通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升自身實力,來改變目前處處被動的局面。
一、施工項目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獲得成功,其成功的關鍵因素應該是多元化的,成本管理作為企業必備的管理自然也就是眾多關鍵因素的一部分。在成本管理因素中包括財務性的和非財務性的,除非財務性的指標外,財務性的成本核算指標也應該與戰略相結合,為企業可靠、及時地收集、核算和報告關鍵成功因素的信息。企業要獲得長期的成功,則需更多地站在戰略的高度去審視成本核算。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個單位之間規模大小不同,業務繁簡各異,管理要求不一,因此其所需要設置的憑證和賬薄的格式與種類,以及對記賬程序和方法的設計也是各不相同的。隨著企業管理體制及組織形式的變革,會計活動范圍早已由傳統的經營方式,擴展到承包、租賃、股份、聯營、兼并、破產等領域;會計業務內容也不斷擴大到投資、無形資產、債務重組、非貨幣易、或有事項、關聯方交易等。經濟環境對會計發展的影響,不僅表現為良好的經濟環境能促進會計的發展,也表現為不良的經濟環境會限制或妨礙會計的發展。當前,施工項目成本控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施工項目成本目標測算不精確。目前, 許多施工企業在測算項目的目標成本時是由造價員以建筑工程預算定額為依據,參照定額消耗量及市場信息指導價計算其分部分項工程直接費,而工程量基本上參照投標書中的工程量清單數量,而未在測算目標成本時重新核算施工圖中的數量,未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項目單價的組價。(二)施工項目經理責任制得不到充分發揮。項目經理是施工企業法定代表人在承包的建設工程項目上的委托人,項目經理責任制是以項目經理為責任主體的施工項目目標責任制度。由項目經理代表企業對項目的成本、質量、進度和安全等控制目標得以實現,但現行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過程中,沒有形成完善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制度。(三)忽視合同管理和索賠意識不強。由于目前發包方在建設項目進行招標時,其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都制定得比較苛刻,并且發包方另行分割發包的情況也很多,給施工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中帶來較多困難。施工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不十分重視合同的簽訂,認為合同條款在招標文件中都已有了約定,就簡單的按發包方招標文件的合同條款進行套用,而未在合同簽訂前進行逐條研究。
二、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的建議對策
(一)組織措施。嚴格執行項目法,體現企業利潤中心的地位和施工項目成本的職能,落實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模式和體制,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和標準化、規范化的原則,建立施工項目經理部。管理層以施工項目成本控制為主要工作內容,作業層以施工作業為主要工作內容,從而實現成本控制職權到項目、責任下項目、成本控制單位在項目、成本控制考核看項目,使施工項目成本控制落到實處。(二)技術措施。深入研究設計文件、圖紙、合同條款和現場條件,強化信息處理能力,把開源工作貫穿于項目施工的全過程。根據工程變更資料,及時辦理增減手續。施工項目經理部應就工程變更及時進行合理報價,辦理增減手續,并通過計量取得補償。選擇科學合理、先進實用的技術方案,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通過對工期的合理調整,均衡施工。在項目實施中,招標人通過合同分解項目目標,落實承包人,實現對項目的控制權力。合同總體策劃對整個項目有很大的影響,招標人在招標前首先必須決定,將一個完整的項目分為幾個包,可以采用分階段或分專業承包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總承包的方式。(三)經濟措施。強化經濟觀念,樹立從項目管理人員到普通員工的經濟參與意識,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圍繞施工項目成本控制流程圖開展工作,轉變觀念,從“要我管”到“我要管”,形成講成本,講效益的良好氛圍。同時,實行合理的獎懲制度;加強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員工的文化技術水平和操作熟練程度;壓縮非生產用工和輔助用工。
結語:工程項目在施工生產過程中的每一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成本控制,成本核算過程與施工生產過程同步進行,在時間上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項目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進而進行有效的成本控制,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作者單位:慈溪安創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作者簡介:趙穎東,男,大專,現就職于慈溪安創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企業社會資本;管理控制;行為個體
管理控制的發展趨勢在學術界達成了共識,認為企業控制更應該是一種戰略控制,要突出信息、知識控制的地位,傾向于非正式控制。由于現代企業管理控制的生存環境呈現出開放性、自然性,其規律難以把握,若只依靠企業某一相關利益主體實施控制,是很難勝任的,只有企業全部相關利益主體甚至是全員控制,才能實現企業管理控制新的預期。國內學者閻達五、谷祺、程新生與楊雄勝等在他們的研究成果中持有類似的觀點。由此,多邊施控利益主體的協調問題顯得十分重要,考慮到“關系”在我國的特殊地位,兼顧以往有關管理控制過分強調組織,而忽視行為個體的影響,本文將結合企業社會資本理論,從行為個體的角度,換位認識企業管理控制,以求找到研究管理控制新的突破點。
一、企業社會資本及其三個維度
關于社會資本主要有資源觀、能力觀和結構觀三種觀點,資源觀得到了學術界較高的認同,本文也就采用資源觀。資源觀認為社會資本是鑲嵌在個人或社會個人占有的關系網絡中,通過關系網絡可以獲得的來自于關系網絡的實際或潛在的資源的總和,可區分為結構維度、關系維度與認知維度三個基本維度(郭毅,2003)。結構維度是指行動者之間聯系的整體模式,這一維度主要關心的是網絡聯系存在與否、聯系強弱及網絡結構;關系維度是指通過創造關系或由關系手段獲得的資產,包括信任與可信度、規范與懲罰、義務與期望以及可辨識的身份;認知維度是指不同主體間共同理解的表達、解釋與意義系統的那些資源,如語言、符號和默會知識。社會資本理論最先主要用于宏觀層面,Burt(1992)第一個將企業作為社會資本研究主體;而真正提出企業社會資本的是Gabbay(1999),并對其進行系統的闡述,認為企業社會資本是以社會結構為載體,有助于企業這一主體目標實現的那些資源,企業社會資本由企業擁有的社會資本與個人擁有服務于企業的社會資本兩部分組成。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個人擁有服務于企業的社會資本,根據社會資本的分類企業社會資本也可以分為三類:企業結構性社會資本、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與企業認知性社會資本。在企業中,企業社會資本通過增強行為個體之間的信任度,來簡化交易的復雜性,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個人機會主義行為,國內部分學者對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劉志彪(2006)視企業社會資本為企業戰略資源的權變價值,周小虎(2005)認為企業社會資本是制度安排的基礎,企業制度應當從資本邏輯轉向社會資本的邏輯,企業持續競爭優勢離不開社會資本。筆者認為一個企業如果擁有高質量的社會資本,它將成為企業一項不可輕易復制的戰略資源,將為企業管理控制提供良好的軟環境,同時也是企業一種高效率的管理控制工具,企業管理控制不能忽視企業社會資本,基于企業社會資本的管理控制,至少要能檢測和完善企業結構性社會資本的完備性;增強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的互動性;提升企業認知性社會資本的層次性,并從整體性與戰略的角度,實現三維社會資本的系統互動。
二、管理控制能檢測和完善企業結構性社會資本的完備性
企業結構性社會資本是指企業社會關系網絡的非人格化方面,重點說明企業社會網絡聯系和網絡結構特征,如聯系的強弱、網絡和密度、中心與邊緣、連接性。主要表現為企業的人際網絡。人際網絡是企業信息流動的渠道,組織內員工的人際網絡的密度、人際聯系的強弱、人際網絡的張力強度,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資源與信息的流量與流速。企業人際網絡的特質由企業生存的環境決定。池國華(2003)認為現代企業的生存環境由4S狀態(即靜態的、單一的、簡單的、安全的)過渡到了4D狀態(即動態的、多樣的、困難的、危險的),企業將逐漸放棄封閉式人際網絡,在企業內部建立開放性的人際網絡,但是開放性人際網絡與環境接觸面太大,企業的風險相應增加,且構建開放性人際網絡成本太高、資源與信息的甄別成本也很高。企業只關注信息的流速與流量是不夠的,如果人際網絡中流動的資源不是企業的關鍵性資源,流動的信息質量水準不高,即使企業內部存在暢通的人際網絡,其作用也非常有限。根據伯特(1992)的結構洞理論,所謂的結構洞是占據其他未聯結點之間的結構位置、是社會資本的重要來源,它為行為人提供了信息和控制優勢。也就是說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信息是從結構洞處獲取、引入的,且這些結構洞隨著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處于動態之中。另外,企業人際網絡還可能存在路徑依賴,企業利用人際網絡可以使企業的交易成本下降,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信息傳播質量提高,使得人際網絡在企業中位居重要地位。隨著人際網絡的逐步完善,網絡結構也就穩定下來,時間長了,網絡節點上的個體對自己熟悉的時空產生了依賴,行為個體不會積極創新人際網絡,從而使得原本高效的人際網絡的資源配置能力下降,信息傳播速度與質量下降,抗風險能力、創新刺激的功能削弱,直到不得已,才重建或創新人際網絡,此時的代價也就很高。在結構性社會資本方面,管理控制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能及時疏通人際網絡渠道,使得信息流量增大、流速提高。二是能準確挖掘人際關系網絡中動態結構洞,尤其能及時、準確鎖定人際網絡中能夠給企業帶來高質量信息的結構洞,掌握企業所需的關鍵信息。三是要抑制結構性人際網絡的路徑依賴,防止人際網絡演進出現惡性循環。
三、管理控制能增強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的互動性
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指企業社會聯系的人格方面,表現為企業內人際關系。T?帕森斯和F?A希爾斯將人際關系分為特殊主義與普遍主義兩種模式。特殊主義是指根據行為者與對象的特殊關系而認定對象及其行為的價值高低;普遍主義是獨立于行動者與對象的身份上的特殊關系。在兩種人際關系的基礎上會產生兩種不同的信任結構,在特殊主義人際關系基礎上產生的信任是強烈的,各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牢固,但是形成的信任關系規模較小,信任關系的啟動成本較高;以普遍主義人際關系為基礎的信任關系強度減弱、內涵縮小,但是外延擴大了,信任面寬了。從企業交易成本的角度看,特殊主義有利于減少企業內部的執行成本,通過對舊組織改造影響企業創新的交易成本;普遍主義相應會增加企業內部的交易成本,通過新組織組建影響企業的創新成本,企業采取哪種人際關系模式取決于哪種模式下的交易成本最低。我國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在儒家文化環境中的人際關系更具特殊主義和集團主義色彩(王詢,1994),雖然近期受西方文化的沖擊,但是我國儒家文化氛圍依舊很濃,對行為主體的影響依然處于主流地位。企業人際關系主要表現為人際信任,還表現為聯接性。所謂聯接性是指組織成員將個人目標服從于或聯結于集體目標的程度,不僅包括個人接受共同目標的意愿,同時還包括個人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企業成員之間的信任不同于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它是通過組織成員之間、組織成員與組織之間長期交往與反復博弈、以互惠為基礎形成的,彼此之間存在的特殊關系是一種特殊主義人際關系,一種強式的信任,信任度較高,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企業的控制成本,減少組織成員之間交易的機會主義行為,間接降低組織的交易風險與交易成本,企業管理控制要充分、適度地運用信任控制。在增強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的聯接性方面,企業管理控制要注意兩個極端:一是片面地追求企業目標,讓企業員工被動地接受、實現企業的目標,這將影響企業內控的公正性;另一方面是片面地妥協于企業各個利益主體,將企業目標視為各個利益主體的目標的協調目標,這將增加企業內控的協調成本,影響企業內控的效率。關系性社會資本的聯接性增強的過程,是企業重復博弈尋求管理控制公正性與效率均衡點的過程。
四、管理控制能提升企業認知性社會資本的層次性
企業認知性社會資本包括企業共享的語言、符號和默會知識,廣義的認知性社會資本還包括組織成員共享的價值觀和其他意義體系。語言和符號是互動往的基礎,是人們討論交換信息的手段,在共同語言的群體中,人們較容易地從他人處獲取信息,會增強企業信息的流動速度,而在缺乏共同語言的環境,信息傳遞和交流有很大的障礙。另外,語言和符號還會影響人們的預期,在具有共同語言和符號的條件下,對不同行為,可能結果產生共同的預期,這種預期是協調的前提;相反則協調的預期難以產生。總之,共同語言能夠提高組織對資源和信息交換的組合能力,同時資源和信息的交換組合中能產生新知識,這些知識構成了組織認知性社會資本的組成部分(郭毅,2003)。而一個企業的共同語言、符號和默會知識是以企業核心價值觀為支撐基礎,共同語言、符號和默會知識等認知性社會資本的生命力完全取決于行為個體對企業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度,認同度高,企業共同語言、符號和默會知識的生命力會強,相反會很弱。企業核心價值觀作為企業的潛層精神層面,企業管理控制應服務于這一精神層面,不僅通過具體的管理控制行為,更應體現于管理控制的目標之中。就管理控制的目標而言,查錯防弊、合法性與經營效率等目標是服務企業某一相關利益群體的,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企業整體觀或系統觀,也只是站在企業自身角度,其戰略角度還不夠高。因此,管理控制理論中的“生態控制論”,對現代企業管理控制目標定位有很好的借鑒意義。生態控制論認為,在知識經濟背景下,企業管理控制首先要解決且最為關鍵的問題是企業如何正確把握自己所處的生態系統,并在競爭中得以發展壯大(楊雄勝,2006)。因為在企業生存的生態系統中,不僅是競爭,而且是共同進化,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企業,不能只站在企業自身角度,更應該站在生態系統的全局,定位企業。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有一個和諧的環境,持續實現自己的宏偉計劃;否則,企業不能生存,更不用說基業常青了。
五、小結與啟示
(一)小結
本文對社會資本分為三個維度,主要目的是為了便于理論分析,體現出社會資本的結構性,事實上企業社會資本三維度的邊界很模糊,是很難劃分的,彼此之間存在相關性。Tasi和Ghoshal(1998)通過組織內網絡的一些經驗數據初步驗證了三者的關系,研究表明結構性與認知性社會資本對關系性社會資本都具有較強的影響,而結構性社會資本對認知性社會資本只有弱影響。郭毅(2003)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得出結論:認為組織內結構性、關系性與認知性社會資本構成了一個相互關聯的體系,這個體系鑲嵌于組織內部人際網絡中,在組織成員的互動過程中,實現資源和信息的交換與組合,形成并強化共享語言和共同目標,從而促進協作。筆者認為,既然三種維度的社會資本在人際網絡中實現了互動,那么三維度社會資本之間應該是相互影響,而不是單向影響,企業管理控制要著力實現企業三種維度社會資本的良性互動。管理控制對企業社會資本的作用主要在于兩個層次。一是三個維度的內部作用。主要表現為挖掘企業結構性社會資本的結構洞,增強企業關系性社會資本的互動性,提升認知性社會資本的層次性。二是對企業社會資本的整體作用,促進三維度社會資本的系統互動。管理控制在各維度內部作用的同時,更要注重社會資本的整體性與系統性,促進三維度企業社會資本互動,以提高企業社會資本的質量水準。具體操作程序:以生態控制理論為導向,實現結構性、關系性與認知性三維度社會資本彼此互動,形成一個暢通的閉合環路。
(二)啟示
結合上述分析,對我國企業管理控制的研究至少有兩點:一是企業擁有高質量的社會資本,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管理控制的難度,相反會更利于企業管理控制的執行,可以說企業社會資本在企業管理控制中扮演著兩個角色:一方面為企業高質量的管理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環境;另一方面又是企業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控制手段。二是我國引入西方管理控制時要充分考慮深厚的儒家文化影響這一特征,對于始終重視關系的國家,過分注重利用硬規則的控制,效果令人質疑,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在我國要逐步培育以軟規則控制為主,同時輔之硬規則控制的理念,企業管理控制的效果也許會更好。
【參考文獻】
[1] 郭毅,朱熹.國外社會資本與管理學研究新進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7):2-7.
[2] 王詢.人際關系模式與經濟組織的交易成本[J].經濟研究,1994(8):77-81.
[3] 朱國宏,桂勇.經濟社會學導論[J].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174-217.
關鍵詞: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管理模式;策略
引言
伴隨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步深入,機械制造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要想在激烈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務必要從多個不同方面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對于機械制造企業而言,有效的財務成本管理模式可促進提高企業經營水平,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由此可見,對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模式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機械制造企業概述
(一)機械制造企業現狀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逐步深入背景下,為我國制造業特別是加工企業發展創造良好契機,同時在科學技術發展推動下,使得我國制造工藝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進一步促進了我國工業領域的不斷發展?,F階段,我國制造業企業主要包括兩種,一種為原材料企業,也就是為工業提供原材料、半成品等的企業,諸如鋼材企業、建材企業等;一種為加工型企業,也就是為社會提供機器設備、消費用品等的企業。結合當前發展形勢而言,我國加工型企業即為機械制造企業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而原材料企業則受上游開采企業、投資周期等因素影響相較于機械制造企業面臨相應束縛。自這一現狀而言,在現階段制造業領域,原材料企業大多是依托機械制造企業帶動的,加工型企業的不斷發展很好地促進了原材料企業的發展進步。由此表明,機械制造企業的發展是我國工業發展進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源泉,伴隨改革開發事業的不斷深入,我國機械制造業儼然轉變成國民經濟增長的有力助推器。
(二)機械制造企業特征
1.分工明確特征機械制造企業具備分工明確特征,對機械制造企業而言,不同工作項目之間不僅相互獨立還相互影響,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不同工作部門相互間工作要求不盡相同,由此也造就了生產產品具備結構明確的特點。另外,在產品生產實踐中,不同工程流程相互間同樣較為清晰明了。現階段,我國大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其生產活動主要以訂單為前提,即結合訂單實際需求開展生產工作,也存在一些機械制造企業同時兼顧著產品生產、產品銷售的職能,對于大部分訂單生產的企業而言,它們有著生產范圍廣泛,生產數量較少的共同特征。2.離散型特征機械制造企業是典型的離散型企業。在生產實踐中,涵蓋了生產配件制造、生產組裝、生產構建等一系列流程,機械制造企業相互間可構建起一套科學完備的運行機制,也可獨立完成對特定部件的生產制造,不過相較于集約型制造其存在生產效率不足的問題。機械制造企業工作流程由多個不同工序組成,不同工作環節相互間的交替,往往要經過一系列程序,所以對加工品質提出了十分嚴苛的要求。3.復雜性特征機械制造企業生產加工要應用到各式各樣的設施設備,并且涉及多個安全技術領域。機械制造企業在生產加工期間,要同時肩負生產、安全雙重責任,受這些因素影響,使得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機械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
二、現階段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材料成本偏高
伴隨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對機械產品的需求逐年攀升,由此要求機械制造企業要不斷增強自身生產能力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了生產出更多質量可靠的產品,則必須要采購大量的原材料,然而受我國原材料較為有限影響,使得市場中出現材料成本偏高現象,還有一些企業為了獲取原材料不得不要通過國外進口渠道,由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業生產成本。
(二)流動性資金不足
在當前市場發展環境下,企業相互間資金流動面臨極大的局限。機械制造企業對資金流動性有著特別高的要求,倘若難以實現資金的有效運轉,必然會對企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然而在現階段金融形勢的影響下,流動性資金不足現象十分多見,由此為企業發展帶來了嚴峻考驗。
(三)管理理念滯后
現階段,大部分機械制造企業均依據訂單來對生產任務進行分配,某種意義上而言,該種生產模式縮減了對生產過程成本的空間。另外,現階段機械制造企業中一些管理人員存在管理觀念滯后問題,缺乏對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認識,由此使得財務成本管理模式在該部分企業成本管理中難以得到有效應用。
(四)市場競爭激烈
現階段,我國低端機械制造企業門檻普遍偏低,再加上產品種類繁多,受此影響,行業內出現了大量的低端機械制造企業,低端產品缺乏有效競爭力,難以提升產品附加值,進而使得企業面臨極大的市場競爭壓力。
三、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模式優化策略
全面機械制造企業在現階段社會發展形勢下,要緊緊跟隨社會發展步伐,不斷開展改革創新,強化對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的學習借鑒,切實推進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順利開展,如何進一步促進機械制造企業有序健康發展可以將下述策略作為切入點:
(一)加大機械制造業成品采購監督管理力度
成品采購是機械制造企業中尤為關鍵的一環,其成本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機械制造企業的資金運轉狀況,所以,務必要提高對機械制造企業成品采購的重視度,然而現階段制造業成本持續保持較高水平,造成機械制造企業成本居高不下。鑒于此,機械制造企業應當結合現階段機械制造成本過高情況,加大成品采購監督管理力度,強化原材料采集控制。加大機械制造業成品采購監督管理力度,要求對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體系開展優化調整,即機械制造企業要優化經營模式,推動財務成本管理理念的有序革新,不斷發展適應機械制造企業的財務成本管理制度,緊隨市場行業發展腳步,切實提高財務成本管理效率。
(二)提高財務成本管理意識,增強機械資產流動性
機械制造企業在發展期間,需要對先進的管理理念予以引入、創新,其中財務成本管理便屬于十分重要的一環。企業管理人員應當革新傳統財務管理理念,切實結合財務成本管理理念增強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企業財務部門在開展人才選拔過程中,應注重對財務成本管理人才的選拔培養,唯有綜合素質高的財務成本管理人才,方可迅速結合機械制造企業實際情況,建立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財務成本管理模式。除此之外,為了縮減機械制造企業風險,應當增強企業資產流動性,即通過增強企業變現能力,有助于企業掌控大量的現金流,進一步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可投入更多的資金,并且還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風險抵御能力。機械制造企業往往需要購置各式各樣的生產設備,與此期間,企業大可依托金融工具縮減成本,以達到提高資產流動性的目的。經由對融資租賃手段的采用,一方面可獲取各式各樣的固定資產設備,一方面可縮減短期內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可切實縮減企業在財務成本管理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運營風險。
(三)推行財務集中制管理
機械制造企業可推行財務集中制管理,在企業內部,應當構建起科學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確保財務管理的權責分工明確,設置獨立的財務監管部門,還應當配備特定的財務投資人員開展專門的資本統籌,建立科學完備的財務投資計劃,充分結合企業發展目標開展產業投資,并收獲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外,還可嘗試推行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財務集中管理模式,構建信息化財務管理機制,增強財務管理水平,緊隨新時展步伐。在企業外部,針對企業對外投資、銷售部分,推進財務職能的有序管理、劃分,開展科學的管理控制,為企業融資活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促進企業生產產品收獲可觀的銷量,銷售額度與成本投資相符,進一步在最終收益中篩選出合理的投資資本策劃,實現計劃中的產業投入、發展。
(四)開展好質量監控,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伴隨市場競爭的日趨白熱化,機械制造業開展了適應市場發展規律的一系列改革工作,然而傳統財務管理制度卻沒有很好地緊隨行業改革步伐,進而難以適應產業今后的發展計劃,長此以往,便會對企業有序健康發展造成不利影響。鑒于此,推進機械制造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創新,是時展的大勢所趨,是推動企業有序健康發展的有力途徑之一。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依托生產質量監控的有序開展,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進而為企業發展開拓發展空間。開展好生產質量監控,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有力手段,對于機械制造企業而言,唯有質量過關,方可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進一步積極促進機械制造企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提高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效率,有助于提升產業發展速度。鑒于此,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提高對機械制造企業現狀及特征的有效認識,強化對現階段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面臨主要問題的全面分析,結合機械制造企業實際情況,加大機械制造業成品采購監督管理力度、提高財務成本管理意識,增強機械資產流動性、推行財務集中制管理、開展好質量監控,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積極促進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蔡莉.大型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模式優化途徑研究[J].納稅,2017,13(24):162-163.
[2]莊子瑩.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北方經貿,2016,08(03):105-106.
[3]章志明.機械制造企業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時代金融,2015,11(14):214-215.
[4]朱彥秋.對如何改進機械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模式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9(20):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