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4:43
序論:在您撰寫高效語文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語文課堂 預習 對話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而“高效語文課堂”就是指在常態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以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究竟怎樣做才能讓有限的45分鐘語文課充實有效呢?我結合幾年來的教學經驗及教學反思,談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讓預習不再是一句空話
傳統的語文預習作業一般都是識記生字詞,熟悉課文,以及讀讀背背而已,這樣的“軟性作業”一般都是學生最不重視的,往往被當做是所有“筆頭作業”都完成了以后看情況決定做不做的“機動作業”,這樣預習作業的布置就成了一句空話,自然達不到預設的目標。因而在課堂上出現學生不認識生字詞、讀書不流暢、沒標段落序號等現象,嚴重拖慢了上課的進度,何談“高效”?
想要讓課堂高效起來,就必須布置切實有效的預習作業。因此,我把“軟性作業”變成“硬性作業”,即把預習作業具體化,且把預習作業編入學案中,比如《成功》學案中的預習作業我是這樣設計的: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言簡意gāi() 浩jié() 日guǐ()
兀兀()饒舌()lán珊()
煩suǒ()家喻戶曉()shū漏()
2.講故事。
囊螢、映雪、懸梁、刺股是中國歷史上關于勤奮的經典故事,你能用簡練的語言把它們分別講出來嗎?
3.說句意。
①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韓愈《進學解》
②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進學解》
③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⑤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4.課文提到了成功具備的哪些條件?你覺得什么條件是最重要的?
5.你在預習本文時發現了什么問題?
這樣,預習作業包括了基礎知識的識記,文中典故的掌握,文言句子的理解,課文內容的了解,以及問題的發現,作業內容的設置比較全面,同時這些內容放在學案中提前發給學生,讓學生既明確了要預習什么,又必須在學案上寫下預習的成果。預習成了實實在在的工作,再也不是一句空話了。而學生充分預習后進入課堂,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加快了課堂的教學進程。
二、讓課堂不再是一聲嘆息
有時候,我經過一些班級門前時,聽見學生無奈的嘆息:“唉,又要上某某課了!”不禁想到,這樣讓學生不想上又不得不上的課,如何能做到“高效”?在課堂上,學生如果失去了激情或是沒有絲毫樂趣,那么如何讓學生樂于上課,又如何讓學生學有所得呢?我想,高效語文課絕不能讓學生厭惡,甚至無動于衷。課要高效就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
為了讓學生愛上語文課,我特別注重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微笑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平等的交流、親切的問答、鼓勵的表揚等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自信中成長。久而久之,學生覺得上語文課既有趣又輕松,甚至常常在下課鈴打響后驚呼“語文課總是這么短暫”。每每這時,我不動聲色地宣布下課,而心里早已充滿自豪和滿足。
為了讓學生難忘我的語文課,我無論課前是怎樣的心理狀態,只要一進課堂,必定是精神飽滿,充滿激情。在學生眼中,似乎我永遠是精力充沛、活力無限的,在我的感染下,學生個個精神抖擻、神采奕奕,這樣的課堂怎會無聊?這樣的課堂又怎會讓學生覺得漫長?這樣的課堂自然不會使學生發出無奈的一聲嘆息。有了這樣的課堂氛圍,學生自然對課堂內容更有興趣,學得更快、更牢,“高效”的目標自然就能實現。
三、讓活動不再是一種形式
所謂“高效課堂”,從根本上來說應是學生學得高效的課堂。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教任何功課,“教”都是為了“不教”。語文教材其實僅僅是一個范例,而語文課就是學生的訓練場,是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的能力訓練場。所以高效的語文課要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訓練。
過去,我總是注重課的結構的完整,形式的優美,卻忽略了學生能力的訓練,學生懂了“一”卻無法“反三”。這樣的課再完整,看起來再熱鬧再美,只是一種形式,但沒有好的成效。
反思過去,我明白課堂活動的設計一定要圍繞學生展開,否則講得再漂亮,還是在“喂食”,不過就是“喂”得好看一點、文雅一點,可學生還是不會自己“吃”。所以,我開始選擇以學生主動學習和練習為主的課堂活動模式。在課堂上,我不再先示范讀課文,而是讓學生先讀,然后讓學生發現問題,共同糾正;我不再輕易開講,讓學生充分思考,或者合作探究,我也以一個討論者的身份加入,共同解決難題;我不再只叫部分同學回答問題,而是讓全體學生一起研究,共同討論,做到“人人在思考、人人能表達、人人有收獲”。有時,甚至為了解決學生在課堂上發現的新問題,我愿意放棄原來設計的教案,舍得花上一段時間,與學生一起研究解決。這樣,學生的探究興趣更濃厚,而對探究的結果難以忘懷,這不就是最好的收獲嗎?高效的語文課堂,我認為活動是為學生準備的,不是一種形式,不是要完成一個預設的流程,而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得、有所悟。
四、讓作業不再是一項負擔
“減負”的口號喊了好多年,可為了成績,為了升學率,學生不僅上課上得多,而且課后的作業負擔很重。課改后課是少了,可如果課堂效率不高,有些老師就會為了彌補課堂上的不足,要求學生犧牲大量的休息時間來做機械的作業,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反而讓學生認為作業是可怕的負擔,從而產生厭學的情緒。下一課依然因學生的情緒而無法高效,反而“低效”。從課堂延續到了課后,這樣惡性循環,后果堪憂。
真正的高效課堂,是不需要學生課后花很長的時間,做一堆機械的作業的,而應該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回味課堂的內容,做一些快樂的讀寫訓練。比如在教學《綠》的時候,課堂上學生已經探究出,在作者心中,綠不僅是一種色彩,更是一種生命的象征。那么課后不妨布置學生再次閱讀《綠》,讀出作者心中的“綠”,再寫一寫自己心中的“綠”。這樣的作業與課堂緊緊相扣但不重復,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之后,再靜下心來和自己對話,學生能自由地表達,作業就成了需要,而不再是負擔了。而課堂的“高效”又得到了有力的升華。
以上就是我幾年來對高效語文課堂的一點思考和總結。當然,高效語文課堂的構成要件遠不止這些,但不論前方的道路有多艱難崎嶇,高效課堂必將是我們永恒的追求。我想,只要我們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宗旨,不斷總結反思,會在高效課堂的道路走得更好、更快、更遠。
參考文獻:
[1]陳夙.教育改革的靈魂――關于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創造,2005,(10).
關鍵詞:高效課堂
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想做到的。要想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首先要對什么是“有效”的語文課堂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有效”都談不上,何出“高效”呢?課改專家、華東師大崔允博士說:“教學有沒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東西或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習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蔽覀冇纱说贸鼋Y論,只有學生學到了、學好了才是有效的教學,才有可能打造高效課堂。那么,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怎樣做才能提高教學效率呢?從這些年的教學經驗中我總結了一些認識,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一、“擲地”有聲,激起漣漪
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課的第一錘一定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精彩,如果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不主動配合,那么這堂課學生無論如何也學不好。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把他們帶入課堂氛圍之內,效果才會好。如講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課時,我播放了王菲演唱的《明月幾時有》,把學生帶進了音樂的殿堂。學生在學唱這首歌的同時也學會了這首詞,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起到了渲染氣氛、創設情境的作用。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古詩文教學的內涵和空間, 創設了一種“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氛圍,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使語文學習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二、尊重學生,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一種內在的巨大教育力量,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重要前提。教學實踐中的大量事實證明,教師的教學效果不僅取決于他的教學水平,還跟他與學生的情感息息相關。只有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課堂才會寬松、民主。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也才能夠達到最好的狀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朋友,注意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理解學生的難處,寬容學生的錯誤。教師應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挖苦;多一些民主,少一些霸權;多一些幫助,少一些說教,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感覺受到教師的關愛。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感到輕松、活躍、精力充沛,學習的興趣自然高漲。
三、精心剪裁,節省力氣
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學習知識的高效。這里所說的“節省力氣”,是指在課堂上我們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時,必須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環節。有些教師備課不充分,對課件不加修改就直接上課,講到某個地方,翻開某張幻燈片隨便說上幾句,其實這幾句話大可不必說,因為連自己都覺得“隨便”,學生又怎會買賬?這樣的“隨便”話既耽誤了時間又打亂了課堂節奏。所以,我們要想在課堂上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必須精心備課。
老子的《道德經》中有一句話:“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關于備課,我們要精心,要做足“點”上的功夫。即找準“切入點”,挖掘“著力點”。
所謂“切入點”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理解課文的突破口,找準最佳切入點就等于牽住了課堂教學的“牛鼻子”,它能夠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為課堂教學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謂“著力點”是指教學中需要下“猛力”的地方。語文教學最大的著力點就是解讀文本。小到一個字、詞、句,大到一個段、篇、章,以致立意布局等等,我們該如何引導學生在對文本的誦讀和默想中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就是我們備課時的著力點。
備課時,我們精心剪裁,大膽取舍,才能保證課堂上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
四、課堂精心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是關鍵。學生以小組學習取代了個人學習,這就要求他們要有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及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教師可以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整合教材資源,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創造性地設計出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例如,在講《孔乙己》時,教師可引出問題“孔乙己叫什么名字?為什么一個人活在世上連名字都沒有?”在《藤野先生》的學習中教師可提問:“從東京到仙臺所經地方很多,魯迅只記住了日暮里和水戶,記住水戶的原因可參見課本注釋,記住日暮里原因何在?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加以說明?”這些問題如石投激浪,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課堂上采用討論、辯論、競賽、搶答等教學活動,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獎勵為評價依據,人人參與,熱鬧非凡,興趣盎然。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的過程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且師生在小組內相互討論、評價、啟發、激勵,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開發了潛能。
五、尋找聯系、調動情緒
《馬說》的作者韓愈是河南河陽人,但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我們學校就在河北昌黎,教師和學生絕大多數也都是本地人。所以,教學《馬說》一課時,我設計了如下導語:
同學們,昌黎這塊風水寶地,人杰地靈,地處交通要塞,我國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駐足昌黎。今天,我們學習位居唐宋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世稱韓昌黎的韓愈的傳世名作《馬說》。
1.“說”是什么樣的文體?2.你認為標題中的“說”是什么意思?
那么作者為什么要說馬呢?難道只在于說馬嗎?這篇文章是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寫的呢?
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讓我們走進課文,聆聽他的不平之音。
上課伊始,學生一聽到這位大作家祖籍竟是昌黎,就有了一種自豪感,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自然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創建高效課堂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許多學校都在嘗試使用并且初見成效。我相信,語文教師如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很好地實踐上述幾點,走近學生,增加趣味,精心剪裁,就一定能夠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黃水珍.尊重學生個體 激活語文興趣[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4).
[2]張金凱.打造高效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0(2).
[3] 張樂亭.如何打造語文高效課堂[J].教育前沿與探索,2009(3).
【關鍵詞】高效激趣 質疑創新 引導探索 指導學法 講練結合
提高課堂實效性,實現有效課堂、高效課堂是我們教師時刻想實現的目標。所謂提高課堂實效性,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課堂40分鐘內要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率。作為一名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普通教師,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點自己的拙見。
1 高效語文課堂要高效利用時間,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這樣你的課堂才有可能是高效的課堂。那么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1 教師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并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一面》一文,讓學生朗讀文章最后一部分時,教師先渲染氣氛,再和學生齊讀,以自己富有激情的朗讀,引領學生,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2 教師以精心的導入喚起興趣。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欲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凡爾賽宮》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凡爾賽宮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凡爾賽宮的氣勢磅礴、金碧輝煌,進而產生走進文本的欲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2 高效語文課堂要鼓勵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創新。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數事實證明,"問"是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有人說,學習的過程是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的過程。只有學生有了疑問,才會產生探究的興趣。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發言,讓學生在探究中尋找答案,這一過程中,教師適當做以點撥和補充,這與老師將現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給學生,效果會截然相反。
3 高效語文課堂要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探索。
教師應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養學生自覺、自律、自主學習的能力。 如:學習《一面》一課時,教師提問;你看了題目有什么疑問嗎?生1:誰和誰見了一面?生2:為什么見面?生3:在哪兒見了一面?生4:見面發生了什么事?……學生所提的問題,其實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再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就能順利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了。這部分內容若以“教師講解明白”為主,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若以“學生探索明白”為主,學生就變成了主動探索者。
4 高效語文課堂要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課堂效率。
俗話說:“予人以魚,惠其一時,授之以漁,惠其一世”若學生學語文知識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會事倍功半。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學生通過學法指導后練習學法,最后掌握學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是有法可依的。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來得出結論,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創新。
5 高效語文課堂要加強講練結合,落實學習課堂目標。
傳統教學總是缺少一個必要的環節:課堂的訓練。教師喜歡把訓練的時間安排在課后,布置大量的作業,致使學生課余大量的時間埋在大量的作業中不能自拔,教師課余的大量時間消耗在作業的批閱上、精神疲憊。孰不知,課堂是最佳的訓練時間。每節語文應當在讀讀、議議、練練中完成,這一定是高效課堂的必要環節
語文課堂練習應包含說的訓練和寫的訓練。首先,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總給予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用時間來換取學生的思維空間。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因此,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的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他們團結合作、互相竟爭的精神。
【關鍵詞】語文教學;主導作用;主體地位;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學過程是學生語文知識和技能的建構過程,是學生情感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要想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所以說,在現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必須進行課堂教學角色的有效調整,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但是老師又要放下架子和學生平等相處,教學相長,尊重學生的個體性與主體性地位,將語文課堂轉變成為一個陶冶文化素質、提高思想道德境界、鍛煉人際交往能力的平臺。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就創設高效語文課堂進行了探索。
一、明確教學目標,重視學生能力發展
現階段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使得教育教學的具體要求以及目標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各個教育單位響應新的號召,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改革和調整,教育工作者們既要從過去的教學理念中吸取與繼承好的東西,同時又要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尋找到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新的教學標準的調整。所以,一定要在充分認識新課改的相關內容下,對我們所教的課程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制定好教學計劃與方案,找出每一個學期的教學重點與可行性措施。簡單說,我們要按照語文新課標制定的三維目標去設定我們每一節課的標準,預設時要結合每節課的具體內容,以過程和方法為主線,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機地滲透于其中。我們在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能力的發展,更要重視學生情感和價值感的形成。語文教學過程不是單純培養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培養人格健全、全面發展的“人”的過程。
例如,我在教學《祁黃羊》一課時,首先明確本單元是一組介紹中華民族古代英賢人物的文章,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出以公心、清正廉潔等傳統美德。結合這一特點,我明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以“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為主線,體會祁黃羊讓位薦賢、一心為國、出以公心的思想境界。我根據這一重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自研自探、交流討論、展示成果,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又發展了能力,更培養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二、優化課堂結構,突出教師主導作用
根據新課改的標準要求,老師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地發揮出自己的指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有效的教學工作。所以,作為一個老師如果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原定的教學內容,就必須尋找更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保證學生掌握住基本的知識技能。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鼓勵學生多多參加實踐活動。
老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堅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整體知識基礎水平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并將這些方面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起學生們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一些先進的教學設備的使用,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教師還應該適時介入。學生雖然是課堂的主人,但是在關鍵時候教師還是必須介入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就是一個指路燈,尤其是對于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齡階段的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名師能夠對自己進行指導,對其知識水平的提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一個合格的老師的指導之下,你才能有希望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引導學生探究,發揮學生主體地位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探尋、研究,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激發求知欲。
教師要善于將所要解決的問題寓于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促進語文課堂高效
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表見解。具體做法是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計劃地組織他們進行合作探究,以營造學生相互合作、自主學習的氛圍。以教學《最大的麥穗》為例,我設計了“弟子們為什么會‘兩手空空’?”、“蘇格拉底的話里的兩個‘最大的’分別指什么?”、“你從蘇格拉底的話里得到了什么啟示?”等問題,讓學生先圍繞問題自讀課文,再小對子交流問題,接著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展示交流結果。這樣教學效果就不一樣了,高效強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提高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一、“動、活、樂”的課堂就是“高效”嗎
新課標倡導“以人為本”,即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課堂就是學生的,一切都要讓學生“做主”。課堂熱鬧非凡,學生小手如林,你說他說,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學生“動起來”了,“活起來”了,“樂起來”了,這樣的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是和諧課堂,是民主課堂,是好課。筆者觀察到,學生討論的有些問題十分膚淺,有些問題只要讀下書就迎刃而解,學生看似答得熱鬧,卻無法凸顯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教師運用評價手段單一,學生相互評價翻來覆去一個意思,比如,評價讀書,“他讀得有感情”“他讀得聲音大”,并未就其實質做出評價,如,對某些詞語的朗讀處理,對長句子的節奏把握等。教師盲目隨意地放任自由,似乎注重了學生的外部活動,卻忽視學生的內部活動,是無效的。我們知道,新課改理念其中一點就是學生會的不講,講也不會的堅決不講,不會的但通過教師的點撥引導能懂的一定要講。而這樣的熱鬧只會讓學生遠離文本的價值取向,只會偏離語文課的本真。“動、活、樂”,必須依托文本,假以語言文字的熏陶,發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讀讀、議議、寫寫,該思考的必須“靜”,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課堂的情境應該穩定,不能搭“花架子”,語文課堂發展學生的語言,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才是最重要的,突出“語文味”方顯課堂扎實高效。
二、“圍起來”的小組多討論就是合作學習嗎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指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礎、前提,合作是促進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徑,探究是自主、合作的目的。毫無疑問,合作學習是新課改重要的學習策略。其作用非常明顯,放大了課堂參與面與群體學習范圍,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真切、深入,起到了“兵強兵”“兵教兵”的效果,學生的主體地位鮮明,教師起到了“穿針引線”之作用?,F在流行4~6人一組,圍成長方形。教師也注重課堂上的實際頻繁運用。只要探討的,就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一般教師都在投影或小黑板上出示討論題,然后小組內討論,再在全班交流。筆者注意到,有的小組幾乎就是組長“一言堂”,有的小組嘻嘻哈哈,談些無關的東西,有的性格內向的,人在小組卻十分孤獨……筆者疑慮,“圍起來”的小組多討論就是合作嗎?這樣的小組合作意義多大?筆者以為,小組建設好是前提,小組內組織有序,分工明確,合作應該以有價值問題探究為契機,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感悟,加強個體間、組間的思維火花碰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形成。換言之,在該合作處運用小組集體探究形式,以求課堂實效。
三、“教師少說,甚至不說”就是“以生為本”嗎
一度,洋思中學的“每堂課規定,教師講課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一般在7分鐘左右,有的課4分鐘。保證學生每節課有30分鐘連續自學時間”受到追捧。不少教師仿效之。筆者看到,有的課學生討論處于無序狀態,教師站在一邊袖手旁觀;有的小組討論的問題已與文本脫離;有些甚至價值觀偏離。生搬硬套使不得啊。姑且不說學段、校情、班情等存在差異,單從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來說,學生對文本的解讀、理解、感悟是否達到理想的目標。特別是小學生,自學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方法一知半解,思維的深度還停留在淺表層,一味放手,只會讓課堂處于尷尬。表面上看,課堂上學生的時間占得多,學生為主了,但真正讓學生得到了什么呢?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發展為終極目標,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正確的,但教師的地位同樣不能弱化,教師是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課堂是雙邊甚至是多邊的活動,教師的組織、調控作用是課堂向縱深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所以,教師該說的,如,引導、點撥、講解,還是必要的,要落實學習目標,做到課堂問題“堂堂清”,只是不能“越俎代庖”,搞“一言堂”“填鴨式”,該當堂檢測反饋的就應該花上一定時間??傊琛熬薄扒〉胶锰帯?,讓學生有“柳暗花明”“學有所獲”之感。
特別是網絡教育資源內容極其豐富,是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只要我們多留意,總能采血到需要的花朵用之于課堂,能極大地增強了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對中學生具有莫大的吸引力。比起以前無奈地采用“逼、卡、壓”的方法,覺得輕松多了。試想,對青少年來說“要我學”和“我要學”的效果可謂天壤之別。我在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教學中,獲得了一下優勢:
一、結合時事對學生進行生動形象的愛國主義教育,進而促使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我們的語文學習的內容,無論是現代文還是古文(當然也包括詩歌),它們都秉承“文以載道”的傳統。但是這種滲透在教材中對學生的道德培養,畢竟是含而不露的。再加上我們多關注知識的傳授,在思想培養方面往往是蜻蜓點水般一帶而過,學生的反應也不強烈。我考慮到現在住校生多,緊密結合重大國家時事,利用晚自習時間給他們播放專題片。由于遠程教育的播出內容有時段性,我專門有選擇地拷貝下來。比如中日爭執,神九上天,百年中國等,使學生了解國情:既有災難深重的過去,又有驕人輝煌的現在。并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立志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讀書。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學生只要有積極向上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樹立遠大的理想,我們帶領他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就會斗志昂揚,幾乎是“氣吞萬里如虎”。確實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取得各項工作的制勝法寶。
二、能及時彌補老師缺陷,使語文課堂力求盡善盡美
語文新課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在語文課堂上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才能指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深入
合作探究,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但老師由于自身的原因,誰也并非完人,都有自己不盡人意的地方。有的普通話不流利,有的語言平白無力,有的字跡欠佳,有的板書沒有條理,有的不善設計問題等等。但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彌補老師的缺陷,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專長,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并且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最佳境界。比如筆者在黑板上不善繪簡筆畫,在指導學生賞析曹操的《觀滄?!窌r,特意下載了關于大海的幾個畫面,學生每讀一句詩,我推出一個。課堂效果很理想,學生背誦的又快又好。另外,做好語文老師,要求我們具備淵博的知識。因為在課堂里所涉及的知識各領域都有,如果我們在政治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等學科出現了短板,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回答不上來。比如我在教七年級《詠雪》一課,學生疑惑地問:“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我把句子里得柳絮改為楊絮,老師你覺得好不好?”我一時還真不知怎么解答,只得課后上網查閱有關知識,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通過工作中這些點點滴滴,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老師就擁有了威信,同時也就有了感化學生的魅力。
三、創設情境,增強學生感情體驗
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都很注重巧妙地設置課堂導語,讓學生很快轉入到教學情景中來。有時會發現我們竭盡全力的描述,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那是由于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生活體驗,如果他(她)在這個領域的知識是空白的,那么任憑學生具備豐富的想象能力,老師也是勞而無功的。為此,多媒體在這時候就能大顯神通。
如在學習聶華苓的《親愛的爸爸媽媽》時,初二學生還沒有學過世界歷史,不了解德國法西斯慘無人道的行徑,也就不能體會南斯拉夫人民對克拉庫耶伐次的那份酸痛,以及提高到國祭的用意。
于是在正式授課前,我給學生播放一段納粹屠殺無辜婦女的錄像。學生慷慨激昂,無比憤慨利用多媒體具體的畫面,勝似老師千言的說明,有助于學生對中心的理解。
四、借助多媒體在閱讀教學充分培養學生的美感
閱讀教學一向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特別是一些名家名篇,我們在課堂上分析得越細,有時候還適得其反,學生掌握的效果越差。你看,書上密密麻麻的記錄,無形中記憶難度增加。大到段意的概括,小到一個字詞的賞析,好多是老師越俎代庖的結果,而學生自己生成的東西很少。這樣,勢必造成老師說作者寫得美,學生跟著說美,那不過是鸚鵡學舌而已。為了改變這中既累了老師又苦了孩子的現狀,我向多媒體求助。比如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我從遠程教育資源網里下載相關課件,在課堂上邊放映帶雪的山景,遠眺連山之景,以及濟南的水景,邊播放配樂課文朗誦,視聽并茂,各種美一起涌現,且相得益彰,學生自然而然達到自己會總結,或者與老師總結的產生共鳴,最起碼也拉緊了距離。又比如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作者觀察人物細致,并抓住人物的特點給予細膩描寫??v然教材上有客廳里的插圖,但那種平面黑白線條構圖效果很差,甚至在以前課堂出現了學生確定不了而爭執的場面,因雙方各有根據,老師也不敢妄下斷語,造成了時間不必要的浪費。只要利用多媒體,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又能讓學生由衷地贊嘆莫泊桑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藝術手法。更不要說一些記敘文體,
五、合理運用教育資源,精當設置課堂檢測,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關鍵詞】高效;語文課堂;素質教育
一、撰寫論文的緣起
縱觀古今中外的語言教學研究,著述頗豐,其教學經驗也燦如明星。但其經驗大都是零星的、片面的,是從語文教學的某個角度出發,這樣雖然可以更深入的發現某個方面的問題并細致地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當然,也有些學者和科研人員能抓住重點,聚焦課堂,系統而完整地創造出課堂教學模式。所以我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校情和學情以及學科特點,初步探索出一種高效的語文新授課模式。筆者以為,這融合了合作學習和分層教學的優點,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二、素質教育的本質
“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減負”和“高效課堂’等詞匯人們并不陌生。黨和國家的重視、廣大人士的積極參與和探究,促進了人們對教育改革的關注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如《素質教育內涵的哲學思考》(《職教通訊》,1997、12)、熊和平《知識經濟與素質教育內涵的嬗變》(《求實》,1999、07)、《深刻理解素質教育內涵,培養合格人才》(沈金生、吳連英,《邯鄲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03期)、《開放教育模式下素質教育構成淺析》(《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期)、《素質教育內涵之我見》(陳小飲,《現代教育科學》,2006、04期),還有名聲在外的“271”高效課堂模式等等。總之,人們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他們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其共同之處就是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全面發展。其核心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語文高效課堂模式
為了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我們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精心編制導學案。導學案是我們實施高效課堂的主要載體,有“自主預習”(文學常識和時代背景的介紹、字詞注音和解釋、疑問)——“合作探究”(根據課文內容和授課重點難點而設置的問題)——“延伸拓展”(課外相關內容的補充)——“鞏固練習”(相關內容的習題)。課前教師要集思廣益、討論通過,力求科學適用。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導學案,根據學習成績層次的不同而要求各異:成績為A層的學生要求全部完成,其他學生依次降低要求。
(二)、上課是關鍵的一個環節,它一般的環節是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成果展示和點評——質疑——延伸拓展——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其中,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小組討論首先是同層次的一對一進行,之后是全組討論并專人負責記錄問題答案,再推舉代表進行成果展示和點評其它組的回答。實踐證明,這既培養了學生分工合作的能力、表達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交往能力的發展。而且,點評和加分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集體主義精神。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緊密結合高考實際,旨在夯實基礎并提高解題能力。因為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分數。例如,上《荷塘月色》這一課,開始就叫學生展示預習成果并點評。接著布置學生討論“合作探究”中設置的問題(1、2組完成第一題,3、4組完成第二題,5、6組完成第三題,余下三組負責點評)。至于”延伸拓展”部分,全班齊讀,加深對散文的理解。而“鞏固練習”就是教師講解并傳授相關的解題技巧。當然,語文是一門人文學科更是一門語言藝術,它具有人文性、文學性和思想性。我們不能忽視語文的情感性和思想性,我們應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學會與文本對話,我們不應拋棄富有語文特色的朗讀和背誦教學法。
(三)、至于課外小組培訓,它既是高效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更是高效課堂得以實施的保證。因此,我們必須對學科班長和語文學習小組長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培訓他們的管理檢查和輔導本組組員的能力。例如,要求他們在課前檢查各組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并板書各組得分,以便老師及時了解導學案的完成情況,并合理安排上課內容——完成得比較好的題目可以一筆帶過,而做得差的地方就要多花時間進行詳細講解,多練習強化。另外,這也可以促進導學案的優化。與此同時,為了培養尖子生,還要對其進行學科知識的指導,使其突破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實踐證實,這是培養尖子生的有效途徑。培訓通常在課外活動進行,每周兩三次。
綜上所說,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和點評——延伸拓展——質疑等為主要環節,以激發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發展學生自主合作和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的高效語文課堂,它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當然,它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但無疑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周玉琴,周成義.對素質教育內涵的哲學思考[J].職教通訊,1997(12).
[2]熊和平.知識經濟與素質教育內涵的嬗變[J].求實,1999(07).
[3]沈金生,吳連英.深刻理解素質教育內涵,培養合格人才[J].邯鄲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0(03).
[4]開放教育模式下素質教育構成淺析[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