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4:42
序論:在您撰寫急救護理流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 院前急救流程
采用DC護理技術,旨在規范護理流程,縮短急救各個環節的時間,使傷者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確定性治療,為后續院內救治贏得寶貴時間[2、3]。
1.1 接診出診 接到呼救電話后迅速完成對呼救信息的采集與核實[4、5、6],立即通知當班醫護人員、救護車司機出診,帶齊相關藥械[7], 1-5分鐘內出車[5、7、8、9]。以最快速度趕到急救現場。
1.2 現場評估
1.2.1 環境評估 以排除二次事故隱患,迅速將傷員轉移到安全地帶[4、9]。
1.2.2傷情評估 劉小伶[5]按照D(危險程序)、R(各種反應)、A(呼吸通暢)、B(有無呼吸)、C(循環生命支持)程序檢查傷情。劉永明[10]按照A(氣道是否通暢)、B(呼吸:呼吸的節律、頻率及胸部是否損傷造成的呼吸困難)、C(循環:脈搏、血壓、末梢循環、大出血)、D(神經系統:意識、顱腦損傷及脊柱脊髓創傷)、E(肢體活動:骨折、畸形、傷口出血)進行全身情況評估。莫鳳珍等[4、11]按照神志―氣道―呼吸―循環―運動進行傷情評估,要求充分暴露傷員各部位,以免遺漏危及生命的重要損傷。要求在1min內用“聽清、看清、問清”方法評估病情[5]或完成意識狀態的判斷,及依據足背動脈、橈動脈、股動脈、頸動脈的搏動和張力初步判斷血壓的大致范圍[12]。鄭艷玲[9]采取視、觸、聽的方法迅速預檢患者,即觀察受傷程度、意識、瞳孔、呼吸、皮膚顏色、表情等;觸肢體溫濕度、打動脈搏動;聽有無聲音及聲音又無嘶啞。
1.3 檢傷分類 檢傷分類是提高現場急救成功率的關鍵[13]。依據傷員傷情的嚴重程度佩戴傷情卡,紅色為立即救治,表示傷員有生命危險需立即進行緊急處理;黃色為緊急救治,表示傷情嚴重但相對穩定,允許在一定時間內進行處理;綠色為延期救治,指輕傷員,不需要緊急處理;黑色指無救治希望者或死亡者[4、14]。
1.4 現場救護 遵循“先救命后治傷、先救重后救輕”[4]或“先重傷后輕傷、先止血后包扎、先復蘇后固定、先救治后轉運”的原則[5]。
1.4.1 劃分收治區域 對群傷者實施劃分區域收治,A區收治婦產科傷員;B區收治骨科傷員;C區收治胸外、普外科傷員;D區為ICU;E、F、G區收治尚未分類的傷員,利于傷員的救護及查詢[14]。
1.4.2 維持生命體征的穩定 維持心腦肺基本功能,預防多臟器功能衰竭。如進行有效的心肺復蘇、電除顫、開通靜脈通道等[4、9]。
1.4.3 保持呼吸道通暢、維持有效呼吸及充分供氧 及時清理呼吸道,加壓給氧,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機械通氣[4、9]。
1.4.4 不同損傷部位的應急處置技術 外傷出血迅速包扎止血;骨折給予固定;顱腦損傷,注意保護頭部防止腦疝發生;頸椎損傷立即戴上頸托,避免再次受傷;開放性顱腦、腹部損傷,腦組織或內臟脫出時,不予還納,應用無菌器皿覆蓋包扎;銳器插入腔體或肢體,不易拔出,應妥善固定,急送醫院手術取出;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胸壁傷口封閉包扎,張力性氣胸者立即穿刺排氣;出現反常呼吸者,立即加壓包扎[4、9、10]。
1.4.5 再次進行傷情評估 進一步判斷傷情發展情況,預見性采取應急措[4、10]施。
1.4.6 給予保暖,防止體溫過低[4]。
1.4.7 心理疏導 穩定傷員情緒,積極配合救治和運送[4、11]。
1.5 安全轉運及途中病情監測 按“先重后輕” [15],“輕、穩、快”安全轉運[5],途中維持正確,妥善固定各種管道,保持通暢,嚴密監測病情,確保治療的連續性[4、7、15]。
1.6 無縫交接 確保院前急救與院內急救緊密銜接。
1.6.1 及時向接收醫院通報傷情,做好救治準備[4、7、15]。
1.6.2 院內快速進行傷情交接[4、7、15]。
2 急診科救護流程
創傷后60min是“黃金60min”,應遵循“邊搶救、邊診斷、邊治療”的原則[16]。李水莉等[17]采取“邊診斷、邊救治,再診斷、再救治”的思路。王力等[18]在嚴重創傷救護中,復蘇、傷情診斷和緊急處理同時進行。林喜愛等[19]對群體創傷者,按創傷評分法分診,分區域安置,監測生命體征,佩戴傷情卡,實施V(保持呼吸道通暢,充分給氧)I(輸液、輸血擴充血容量)P(查測心泵功能)C(緊急控制出血)搶救措施,護送檢查、入院或手術等流程進行救治。唐群英等[20、21、22]按“初步判斷傷情―呼吸管理―循環管理―系統體查―采取維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的各項護理措施的鏈式創傷復蘇流程。孫激等[23]按快速評估病情―迅速轉入搶救區―專科化急救措施―確定性救治方案―全程急救專業監護與救護技術―檢查、心理護理等急救流程。以達到快捷、全面發現對生命威脅最大的創傷,快速進行救治,為后續治療贏得時間的目的。
2.1 快速全面評估傷情 林瑞瓊等[24、25、26]按照A(氣道是否通暢,有無梗阻及梗阻的性質和原因)、B(呼吸:有無呼吸及呼吸頻率和深度)、C(循環:心跳、血壓、末梢循環、四肢體表有無明顯出血)、D(神經系統、意識狀態)、E(肢體活動、有無畸形)或(脊柱、脊髓)流程評估傷情。張晶等[27、28]按A(氣道有無堵塞)、B(呼吸動度和頻率)、B(出血:體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環:脈搏、血壓、末梢循環)、S(感知覺:意識、刺激反應狀態)程序評估傷情。王力等[18]按①看意識、面色、表情、姿勢、呼吸、瞳孔、傷處狀況等;②問受傷時、傷后時間、傷員感覺、處理情況;③查摸脈搏和四肢皮膚濕冷度。測血壓、脈搏、呼吸等,剪除衣物,全面查體,對嚴重創傷者采取CRASHPLAN檢診法進行檢查,反復檢查有無多系統損傷。張建波等[12、22、29]在積極處理的同時,按“C(循環)R(呼吸)A(腹部)S(脊柱)H(頭顱)-P(盆腔)L(四肢)A(動脈)N(神經)”順序檢診。并充分暴露軀干和四肢,以及時發現致命傷[22]。
2.2按傷情分類標記、分區救治 應用可視化方法進行傷情分類,可提高信息傳遞效率[2,30]。分區管理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檢查和救治,使不同患者得到相應的診療[31]。季萍萍等[32、33]將輕度創傷標記為綠色,傷者病情較輕,意識清醒,對檢查積極配合,反應也靈敏,生命體征平穩,一般處理即可,安置在各診室;中度創傷標記為黃色,傷者只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處理,一般不危及生命,否則傷情很快惡化,安置在搶救室;重度創傷標記為紅色,傷者隨時有生命危險,安置在搶救室;死亡者標記為黑色,傷者意識喪失、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安置在太平間或閑置角落。鄭艷玲等[9、34]將Ⅰ級(危急)傷員安置紅區(搶救區),Ⅱ(緊急)傷員安置黃區(清創治療區),Ⅲ級(普通)傷員安置綠區(普通診區或急診大廳)。
2.3準確執行搶救程序
2.3.1 張晶[26]按照V(通氣,保持呼吸道通暢)I(輸液抗休克,防止休克的惡化)C(緊急控制活動性出血)S(多功能監護)O(手術)程序救護。鄭艷玲等[9、35]按照V(保證氣道暢通,保持正常通氣和給氧)I(輸液、輸血擴充血容量及細胞外液,防休克或惡化)P(泵功能的監測)C(控制出血及骨折復位固定)程序救護。李水莉等[17]實施氣道處理維持呼吸循環處理并控制出血評估神經缺損徹底暴露傷者檢查背部及全身AMPLE病史采集護送手術室及住院詳細記錄的急救流程。溫世玲等[36]采取A呼吸道管理;B循環系統、生命體征監護的管理;C靜脈通道及搶救用藥,配合醫師行各項診療操作;D各種檢查、術前準備、與相關科室聯系的搶救程序。
2.3.2啟動生命綠色通道,縮短急救時間 取消常規就診程序的多余環節,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快捷的檢查、救治[15、26、31]。批量危急傷員每人指派專職醫生護士全程負責檢查治療,并指派高年資醫師指導;緊急傷員有專門急救小組負責,急救組有一定數量的醫生、護士和搬運人員組成,并有高年資醫師指導;普通傷員在普通診區候診,預診護士定時監測生命指征,如有傷情加重及時提高分診級別[26、37]。
2.3.3做好術前準備 配合醫師進行診斷性操作,做好配血、血氣分析、備皮、留置導尿管等[26、38]。
2.4 針對性心理護理 多與患者及家屬交流,掌握心理狀況,積極主動地獲取患者潛在的服務需求信息,以便進行心理支持和預見性護理[17],并做到搶救技術嫻熟、沉著冷靜、忙而不亂、快捷有序[39]。使之積極配合救治。
2.5 傷員分流 做好轉送手術室和病房前準備,提前與接收科室取得聯系。轉送時危重傷員專人護送,搬動動作輕穩,保持各管道通暢和輸液速度。并做好病情、治療的交接[26]。
綜上所述,院前、院內急診科急救是為后續救治創造基礎條件。創傷救護流程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均以縮短搶救時間、搶救半徑,利于搶救生命為前提,使傷者在第一時間得以準確的傷情判斷及最佳的救治,避免了盲目性和隨意性,為后續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因此,科學規范的救護流程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然而要使救護流程得到有效的運行,有賴于充足的急救資源、高素質的急救隊伍及先進的科學管理做保障。
參考文獻
[1]周秀華.急危重癥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7.
[2]何發群,孫梅芹,楊曉媛,等.損傷控制在嚴重地震創傷院前急救護理流程中的應用[J].西南國防醫藥,2010,20(5):539-541.
[3]張聰介,徐全高,王群英,等.院前急救流程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23(6)(上半月板):6-7.
[4]莫鳳珍.嚴重多發傷規范化院前緊急救護流程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8):1325-1326.
[5]劉小伶. 急救護理流程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12(7):1232-1233.
[6]劉曉玉,劉川,陳抗侵,等.群體性突發事故院前、院內急救護理管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9(12):50-53.
[7][張衛青,盧佩,張偉.護理流程在院前急救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63-64.
[8]趙小斐,張紅娟,李冬梅,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5):36-37.
[9]鄭艷玲.應急預案急救護理流程在搶救成批車禍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2008,14(5):105-106.
[10]劉永明.基層醫院急診外科病員院前急救流程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8)83-84.
[11]陳麗芳.成批交通事故創傷的特點及院前院內急救[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11)68-71.
[12]張建波,馬俊勛,何忠杰,等.創傷急救白金十分鐘―快速判斷傷情啟動創傷小組[J].中國急救醫學,2006,26(5):339-341.
[13]顏明治,程彬,趙興吉,等.城市突發大型災害事件的院前急救[J].中華急診學雜志,2005,14(2):171-172.
[14]丁小萍,于冬梅,李舒玲,等.地震傷員的早期緊急救護[J].護理雜志,2009,26(2):70-71.
[15]劉勇.交通傷院前急救及轉運923例臨床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09,14(2):144-145.
[16]馮貴新,黃小平,郭迎勝,等.多發傷創傷急診救治216例[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0(4).
[17]李水莉,李穎,劉慧,等.高級創傷護理在創傷急救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7):23-24.
[18]王力,侯云生,張新亞,等.規范和簡化急救流程在嚴重創傷救護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5,19(8):699-700.
[19]林喜愛,高金姣,楊林霞,等.急救護理流程再造在群體創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8,8(8):29-36.
[20]唐群英,劉小伶,樂勝.鏈式流程管理在嚴重創傷急救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8,22(22):2036-2037.
[21]張燕,張文媛,楊作勤.鏈式復蘇護理流程在創傷急救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2):20-21.
[22]藍英,黃柳妮,江漢花,等.優化創傷鏈式流程在急救護理中的運用[J].當代護士,2009,(7)學術版:55-57.
[2]孫激,屈紀福,文亮,等.一體化創傷急救護理模式的探討[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4):444-445.
[24]林瑞瓊,張英儉,林小紅,等.創傷急救護理程序在嚴重創傷病人中的應用[J].中原醫刊,2006,23(18):49-50.
[25]孫海晨,許寶華,邵旦兵,等,多發傷急救流程的優化[J].中國醫院管理,2009,29(5):29-30.
[26]任燕,顧艷.嚴重多發傷急救護理流程的應用體會[J].交通醫學,2008,22(5):587-590.
[27]張晶.96例嚴重多發傷患者的急診急救護理[J].醫學信息,2011,24(4):2158-2159.
[28] 蔡愛敏,朱燕.一體化急救護理新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J].中國全科醫學,2009,12(20):1885-1886.
[29]朱曉紅.標準化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18):500-501.
[30]王曼,宋雁賓,張紅,等.批量傷員醫院內急救相關研究進展[J].護理學報,2008,15(9):33-35.
[31]謝仁青.護士首診責任制在搶救成批病人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3):251-252.
[32]季萍萍,沈秀琴.成批傷員的急救護理[J].臨床醫學工程,2010,17(9):108-109.
[33] 賁艷麗,周萍,擺鳳蘭.突發事件急診轉運流程的優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8):1226-1227.
[34]顧紀芳,莊則華,鐘媛,等.急診批量傷員接診流程的優化[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4):308-309.
[35]王艷梅,楊玉梅,王慧,等.應急預案護理流程在頜面外科搶救大批量“7.5”事件傷員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43-1845.
[36]溫世玲,劉天惠.嚴重多發傷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09,7(17):142-144.
[37]孫海晨,邵旦兵,王慧娟,等.批量傷員急救流程的優化[J].創傷外科雜志,2009,11(2):104-106.
關鍵詞:院前急救護理 流程再造 應用效果
The flow restoration administers first aid in nursing 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pplication
Hu MingQin Xueyan
Abstract:Objective:Discusses before my courtyard ER implementation flow restoration in front of the rear court the first aid gradualness first aid nursing pattern,enhances the rescue success ratio,reduces 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enhances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Methods: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nursing flow to the courtyard in front of to carry on the restoration,uses the entire journey nursing service flow,observes around the record flow restoration patients rescue success ratio,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 and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sults:The flow restoration future trouble rescue success ratio enhances,rescues the time reduction effectively.Conclusion: 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flow restoration to carry on the entire journey nursing service to the patient,effectively proposes the rescue success ratio which in front of the high court administers first aid,reduces the effective rescue time,enhances the patient degree of satisfaction,reduces the medical risk.
Keywords:In front of the courtyard administers first aid the nursing Flow restoration Applica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0)11-0006-02
院前急救指患者從發病現場到送達醫院之前的就地搶救以及監護、運送到醫院的過程。準確地觀察病情、及時有序地進行院前急救,是降低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我院急診科以科學管理方法為基礎,進行了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再造調查研究,改變傳統的急救護理模式采用的功能制護理流程,通過流程再造的理論和方法,專業急診醫學知識以及全程護理模式為基礎,有效提高院前急救的搶救成功率,縮短有效搶救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醫療風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階段性救護措施搶救患者172例,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將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急診科實施流程再造后院前急救階段性救護措施搶救患者172例作為觀察組,男107例、女65例,年齡40~91歲,平均66.2歲。將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我院急診科流程再造前搶救患者170例作為對照組,男103例、女67例,年齡38~89歲,平均64.9歲。兩組病人都為隨機性分組,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種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采用自主設計的調查表,對院前全過程,按照調查表中的內容要求一一逐項填寫和記錄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其所用時間和單位時間內搶救成功例數及死亡例數以及病人滿意度的調查,記錄投訴件數和糾紛次數。
1.2.1 評估原有功能制院前急救流程在原有的功能制急救流程中,急診科接到事故現場電話后由于缺乏考核管理存在出診不及時、急救反應慢,在搶救過程中護士只負責各自的工作內容,被動地遵醫囑處置患者得不到密切觀察和及時處理,產生不信任感,相關部門缺乏有效的聯系和協作,間接增加了救治轉診時間,未能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1.2.2 構建新的院前急救全程護理服務流程。
院前急救流程通過護理部、科護士長及科內主治醫生、主管護師針對急救的特點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出院前急救護理新流程,對院前急救的全過程的跟蹤觀察和分析,制定了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的急救護理流程:呼救―呼救受理―呼救信息加工―調度分診室―救護車出動前往現場―現場―現場搶救―途中監護―回歸醫院―病人接交―急診科搶救室或手術室或病房―病人―信息反饋。記錄院前急救流程以及其所用時間和單位時間內搶救成功例數及死亡例數以及病人滿意度的調查,記錄投訴件數和糾紛次數。
1.2.3 統計學方法。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效果評價
兩組患者院前急救時間及院前死亡率比較,見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及搶救成功率,見表2。
流程再造前后護患糾紛與投訴情況比較,見表3。
3 討論
3.1 環節銜接。院前急救是將急救作為系統研究,運用運籌學的動態規劃的觀點,將系統歸結成數學模型,用數學方法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從中獲得系統最好運行方案[1]。搶救中的每個操作步驟和內容都是不應該缺少和省略的,每個不合理的排序都會浪費時間,而這正是影響搶救的關健因素[2]。流程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與另一個環節的銜接存在缺陷和銜接不緊密均會給搶救生命帶來不利影響,至造成無可挽回的不良后果。院前急救新流程的有效運作,強化了醫護協,人員的急救觀念、時間觀念,避免了護士機械等待執行醫囑的弊端,使急救工作由被動變成主動。由表1可見,觀察組與對照組急救時間、急診死亡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3.2 急救時效。爭分奪秒地開放氣道、保持氣道通暢,給予氣道吸引,清除異物;人工呼吸及氧氣治療;給予胸外心臟按壓及循環支持,建立靜脈通路應用藥物;心電圖記錄;除顫等緊急初步急救,保持心腦重要臟器不受損傷,因此每一項操作必須以最快的時間內完成,且保持其有效性。通過流程再造取消了原功能制護理流程中的護士交接過程,縮短了有效搶救時間,且避免了因交接不清楚延誤救治的情況。急救護理流程再造后,采用全程護理服務,縮短了有效搶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減少了院前急救的死亡人數。由表2可見,急救護理流程再造后,采用全程護理服務,縮短了有效搶救時間,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同時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3.3 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務是,以最快速度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來維持患者的生命,而院前急救中護理工作承擔的職責是配合醫生及其他救援人員迅速有序地進行現場救護,安全有效地進行途中轉運監護,以達到穩定病情,減少傷殘及并發癥、減輕病人痛苦,及時有效地挽救病人的生命[3]??焖偌本?、安全轉運是院前急診護理工作的關鍵所在,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再造后,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①通過對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再造的理論學習和演習,增強了低年資護士的自信心,避免了其在院前急救時緊張、不知所措等情況,增強了患者家屬的信任感。②按照工作流程實施救護,護士由過去被動遵醫囑實施搶救治療轉變為主動參與,使得救護措施更加及時、有效。③急救護理流程對護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了全科護理人員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使其充分認識自己在搶救護理中的職責,明確工作范圍,增強了醫護工作的密切配合及組織協調,使院前急救工作緊張有序,縮短了急救反應時間,院前急救搶救成功率如表1所顯示由原來的73.5%提高到83.1%,顯著提高了醫院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通過實施院前急救護理流程再造,護理人員在救護過程中動作嫻熟、操作到位,消除了患者及家屬的疑慮,避免了差錯及醫患糾紛的發生,患者及家屬投訴發生率從減少到滿意度提高,同時降低了醫療的風險。由表3可見,觀察組與對照組流程再造前后護患糾紛與投訴情況比較。
快速急救、安全轉運是院前急診護理工作的關鍵所在,重點是怎么在有限的時間內快速、協調地做好護理工作,規范的護理流程是其關鍵。
參考文獻
[1] 魏國華,付家良,周促良.實用運籌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7:169-267
[2] 何忠杰,袁曉玲,王寧,等.創傷小組救治原則的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2004,11(11):821-824
【關鍵詞】 優化流程; 創傷; 急救護理
醫院急診科急診急救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個醫院的醫護水平。而護理流程的優化、搶救過程中醫護及護理人員間的高效配合至關重要。筆者所在醫院急救中心2011年7月-2012年6月通過對嚴重創傷急救護理流程進行優化,縮短了接診時間、爭取了搶救時間,有效提高了嚴重創傷的搶救成功率和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急救中心就診的創傷危重癥患者96例(ISS≥16分)作為優化組,其中男66例,女30例,年齡3~83歲,平均(36.3±6.2)歲;以本院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急救中心就診的創傷危重癥患者95例(ISS≥16分)作為對照組,其中男65例,女30例,年齡3~82歲,平均(37.8±5.0)歲。兩組性別、年齡及致傷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優化組應用新的優化后的流程進行急救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急救護理流程。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優化流程前后兩組護理效果比較,見表1。
3 討論
在急診科質量與管理中,保證通道流程暢通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創傷急救應重視傷后60 min內的黃金搶救,10 min的白金急救[1-2],優化的流程接診時間縮短,搶救成功率、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下降52.2%,投訴糾紛發生率下降65.6%。
3.1 優化人力配置流程 優化前人員配備是1名高年資護士帶1名低年資護士,大搶救時配合不力。優化配置采用優質護理病房要求的責任制整體護理搶救模式,搶救小組由1名搶救組長帶1名責任護士、1~2名輔助護士組成,護士長根據留室患者病情、護士能級對應、新老搭配進行彈性安排,做到每個搶救患者都有管床護士。護士職責分明,配合默契,最大限度消除搶救時的忙亂無序,在整體上達到最優的搶救效果,并使團隊協作精神得到提升。
3.2 優化接診流程流程 優化前的模式護士被動執行醫囑。優化流程是接120預報即通知醫生做好接診準備,接診搶救患者后立即進入綠色通道,實行先搶救,后掛號繳費。即急診護士在接診嚴重創傷患者時,邊接診邊迅速評估,立即送入搶救室。
3.3 優化傷情評估流程 護士接診患者30~60 s內完成,優化組傷情評估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t=19.11,P
3.4 優化救護流程 搶救過程中組長負責全程協調工作及危重患者安全轉運。主要保持氣道的通暢、協助氣管插管、呼吸機管理、心電監護、觀察病情、動態評估、做好家屬的心理支持等。責任護士立即建立靜脈通道、留血標本、準確用藥、置管、填寫搶救護理記錄單記錄搶救過程、負責安全轉運。夜間由組長、責任護士等共同完成。
3.4.1 開放氣道,吸引、給氧?;颊哌M入搶救室后護士對患者進行快速評估,1~2 min內完成安置、開放氣道、充分吸引氣道分泌物、嘔吐物,給氧,由組長執行。
3.4.2 給予多功能監護?;颊呷胧?~3 min內建立監護,通過心電、血壓監測判斷血容量是否充足等。3~5 min內完成早期檢查,由組長與醫生配合完成。
3.4.3 建立靜脈通道,留取血標本。3~5 min內用合適留置針建立2~3條靜脈通道,同時留取血標本備血化驗,可選擇肘部大靜脈,頸外靜脈或頸內靜脈置管,輸液、輸血擴充血容量,及時應用降顱壓藥物等,由責任護士完成。
3.4.4 控制活動性出血。對于開放性傷口大出血者,立即予以燒傷敷料、腹帶加壓包扎,四肢傷必要時用寬止血帶、彈力繃帶包扎后局部予以抬高。5~8 min內完成,大出血患者1~2 min內完成止血包扎固定,由輔助護士與醫生配合完成。
3.4.5 家做好病情觀察及與屬的溝通。每隔10~15 min,動態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積極做好術前準備,注意給患者保暖,防止體溫過低。同時注意及時將搶救信息告知家屬,做好家屬的心理支持,避免因搶救無效患者死亡后家屬鬧事,由組長完成。
綜上所述,創傷急救護理流程的優化,人員配置優化,接診及病情評估的優化,快速有效地實施急救,注重了搶救的時效性,使醫護合作的協調性得到強化。但如何將優質護理運用到急診急救護理中來,如何更加合理地優化創傷急救流程,需要全體醫護人員轉變思想觀念。只有轉變觀念,樹立以滿足患者需求為目的的醫院價值觀,流程管理才可能不斷改進,醫院的競爭力才能得到不斷提升[4]。
參考文獻
[1] 羅希之,藏舒婷,李福琴,等.急救服務體系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3):226-227.
[2] 何忠杰.白金10分鐘-論現代搶救時間新觀念與臨床研究[J].中國急救醫學雜志,2004,24(10):745-746.
[3] 葉衛東.皮膚再生醫療技術在皮膚擦傷的應用[J].中國燒傷創瘍雜志,2006,18(4):309.
關鍵詞:急性胸痛;標準化診療流程;急救護理
急性胸痛是臨床常見急癥之一,與之相關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ACS)、肺栓塞、張力性氣胸和主動脈夾層等。非心源性胸痛為急性胸痛常見的原因,在急診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絕對多數,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誤診、漏診包括ACS在內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級醫院和社區醫院尤為明顯??焖?、安全、有效、經濟的急性胸痛診療模式的建立勢在必行[2-3]。
為了優化、簡化、規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鑒別診斷、治療水平與胸痛診斷,減少誤診和漏診,我院在急診科實施參考胸痛診療指南結合醫院實際建立的急診胸痛診療流程自2015年開始,對急性胸痛患者實行標準化管理。目的在于將急診胸痛患者準確區分為三類:低、中、高危,低?;颊咧恍枰獧z查明確病因或者門診隨訪,而高?;颊咝枰o急嚴密的觀察監護和處理。
1 臨床資料
該標準化診療流程主要針對的是年齡>14周歲,起病或癥狀加重
2 方法和步驟
根據這個目標,流程的管理如下:①詢問病史時做到簡明扼要、體格檢查要全面而重點;②標準12導聯心電圖檢查需在5~10 min內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導聯若有缺血改變時;③經過急診胸痛診療流程篩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進入下一步驟相應的醫療干預;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轉至門診或普通急診進一步診治。
2.1病史及體檢 病史詢問的要點:①放射痛部位與疼痛部位;②疼痛性質與程度:錐痛、酸痛、壓榨痛、悶痛、隱痛、灼痛、劇痛;③陣發性或持續性:持續時間、起病時間;④影響因素:活動、呼吸、藥物、姿勢、咳嗽、進食;⑤伴隨癥狀:吞咽困難、咳嗽、咯血、呼吸困難、胸悶、大汗淋漓、腹痛、暈厥;⑥處理經過:藥物;⑦是否外傷;⑧既往史: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煙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
體檢要點:①一般檢查:常規測量雙側血壓、呼吸頻率、嘴唇顏色、雙側橈動脈搏動強度、神志;②視診與觸診:胸廓有無不對稱或壓痛;胸部皮膚有無皰疹、紅腫;③叩診:胸部叩診有無過清音、心界大小;④聽診:雜音、心音、節率、節律、心包摩擦音;胸膜摩擦音、雙肺呼吸音、干濕音。
5 min內應完成詢問病史和體檢,可以初步評估出急性冠脈綜合征、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心包炎、氣胸等五大高危胸痛的可能性。
2.2心電圖及其它常用輔助檢查 ①心電圖檢查在10 min內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導聯若顯示缺血時;動態加長記錄可能出現的復雜心律失常在顯示節律不齊時;需復查對比在無特異性改變時;②X線胸片檢查:顯示氣胸、主動脈夾層、肺栓塞、肺炎、肋骨骨折、心力衰竭或心包積液。X線胸片正常不能排除主動脈夾層可能;③心肌標志物:協助診斷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鈣蛋白和肌紅蛋白。心肌梗死診斷標準首選肌鈣蛋白。即使心肌標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上述診斷,需動態監測;④胸部CT:確定肺栓塞、氣胸、腫瘤、肺炎等;胸部增強CT作為確定主動脈夾層首選;⑤超聲心動圖:確定心瓣膜病、心包積液;可以協助診斷主動脈夾層。
2.3胸痛的急診診治流程。
2.4高危胸痛的篩查 完成心電圖檢查后的胸痛患者,經過急診胸痛診療流程篩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收住病房或及時轉診至可行急診PCI 醫院。
低危:心絞痛+心肌標志物陰性+無ST-T改變-UAP;中危:心絞痛+心肌標志物陽性或陰性+發作性短陣ST段壓低-UAP;高危:胸痛+心肌標志物陽性+ST段抬高-STEMI;胸痛+心肌標志物陽性+持續(>24 h)ST段壓低-NSTEMI。
2.5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的急診診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處理 經過急診胸痛診療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轉至普通急診就診,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明確胸痛病因,分別請相應??茣\,給予相應治療[5]。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數大醫院才擁有先進醫療技術,而二級醫院和社區醫院才是廣大患者最容易接觸到的醫院,診療技術不足。標準化的診療流程使以往依靠醫護人員個人經驗指導并決定急診胸痛患者診療的現狀得到改變,可依據流程快速準確的診斷、危險評估和恰當的治療手段,減少了低危胸痛的過度醫療和高危胸痛的漏診。
臨床觀察顯示,標準化流程的建立和實施使得胸痛確診時間顯著縮短,不僅提高了早期診斷和治療ACS的能力,縮短再灌注時間,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危險,并準確篩查出主動脈夾層、肺栓塞以及ACS低?;颊撸瑢π赝椿颊哌M行有效的分治療,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預后,合理利用醫療資源,減少不必要的檢查費用,提高了醫療服務水平和患者就診滿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時候到達醫院均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與急救護理。
參考文獻:
[1]丁國娟,金春華.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發病至急診科時間間隔的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 2016,19(13):1548-1551.
[2]高云,陰W茜,孫濤,等. 急性胸痛評分及血清B型腦鈉肽對急診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價值[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5, 29(1):37-40.
[3]秦偉毅,錢洪津,唐紹輝,等. 胸痛中心急救網點的建立及快速轉運機制[J]. 中國急救醫學, 2012,32(3):274-278.
關鍵詞:急救護理;多發傷;搶救時間
多發傷即由同一致傷因素導致兩個部位或以上的嚴重創傷,發病急、變化快、病情重,若救治延誤將給患者生命安全帶來威脅,甚至直接致死[1]。多發傷患者搶救過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將患者送至醫院,才能保證治療的有效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2]:符合多發傷診斷標準,ISS評分≥25(ISSISS≥16為重傷,ISS≥25為嚴重傷),呼吸過速,心動過速,因嚴重創傷失血過多,腹腔存在嚴重水腫。
排除標準[3]:依從性較差或不配合治療者,創傷前存在惡性腫瘤或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
將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嚴重多發傷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n=31)及對照組(n=31)。觀察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為(48.5±4.7)歲,受傷原因包括刀傷5例,鈍器傷8例,壓傷6例,墜落傷2例,交通事故傷10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為18~70歲,平均年齡為(46.3±4.2)歲,受傷原因包括刀傷7例,鈍器傷6例,壓傷6例,墜落傷3例,交通事故傷1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傷原因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搶救過程中采取常規急救護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傷情進行準確評估。通過建立靜脈通道,為患者及時輸血、輸液。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密切關注,并做好相關記錄。進行備血、備皮、皮試等術前準備工作,為手術實施提供支持。若患者神志正常,則給予心理干預,通過安慰性言語讓患者保持鎮靜,配合治療。觀察組急救過程中采取急救護理程序,具體如下:①構建急救護理小組,并明確相關職責,強調醫護配合:實行定崗、定位、定責制度,最大程度地發揮與醫生合作的協調性。其中護士長對急救護理工作進行組織、指導,協助輔助科室迅速到位,并指導術前準備工作,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工作;監護護士對患者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變化、心電圖等進行密切觀察,并陪同患者做好相關檢查,對意識清醒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相關護理記錄;靜脈管理護士負責患者輸液環節;氣管管理護士負責患者呼吸道管理。②急診科護理:患者送至醫院后,立即通知急救小組進行救治。對患者病情進行再次評估,協助醫生對致命傷進行優先處理。將患者呼吸道阻塞物清除,必要時行氣管插管,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保證呼吸順暢。迅速建立靜脈通道,若患者存在大量失血,則需要構建一條專門的補血通路,保證臟器血供及氧供。上述過程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若發現異常及時通知主治醫生,進行針對性處理,以保證患者生命安全。③術前護理:護理人員積極配合主治醫生完成診斷性操作,并做好術前準備工作,為患者提供一個良性的手術環境。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搶救時間、搶救成功率、住院時間進行統計、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相關數據采取SPSS 15.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均用(x±s)表示,采取t檢驗;率的比較,采取χ2檢驗,P
2 結果
搶救時間:觀察組為(31.54±3.32)min,對照組為(45.12±4.07)min;搶救成功率:觀察組為93.55%(29/31),對照組為80.65%(25/31);住院時間:觀察組為(20.32±6.56)d,對照組為(26.44±7.01)d。觀察組搶救時間、住院時間均要短于對照組(P
3 討論
多發傷包括頭顱傷、頸部傷、胸部傷、腹部傷、軟組織傷及骨折等,具有以下特點:①傷情變化快:多發傷會對患者生理機能產生嚴重影響,由于機體處于應激性狀態,受多個部位創傷共同作用會加速病情惡化,導致生理功能紊亂,甚至致死[4-5]。②病情復雜:由于多發傷患者受傷部位較多,開放傷、閉合傷等同時存在,傷情較為復雜?;颊弑旧硪矡o法完全表述清楚自身傷情,容易出現漏診。③易受到感染:多發傷患者抵抗力較為低下,且傷口多為開放性傷口,容易受到感染。④易休克:由于多發傷創傷范圍較大,出血量大,患者循環系統及呼吸系統易受到影響,出現休克。急救過程中,縮短急救時間將為患者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可提升急救成功率。
本研究結果提示,急救護理流程在多發傷患者治療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急救護理流程有效縮短了急救時間,為多發傷患者創造了一條生命通道。通過構建急救小組,明確分工職責,讓急救工作可有序實施,避免了急救過程中忙亂出錯,提升了整體急救效率[6]。同時,急救小組人員與醫生時刻保持聯系,為手術等搶救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降低了醫療風險,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更大保障。急救護理流程實施過程中,要求護士保持鎮靜、穩重,以高度責任心投入到護理工作中,并具備熟練的急救技術,擁有敏捷的思維、敏銳的觀察力。醫院方面需要加強醫護人員日常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其業務水平;定期進行急救設施、藥物檢查,保證急救物品處于完備狀態;對急診報告制度及搶救制度等進行不斷完善,確保急救工作高效進行。
綜合來看,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可縮短急救時間,提升急救成功率,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趙小斐,張紅娟,李冬梅,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9(15):36-37.
[2]徐蕾,俞瑾.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20(08):237-238.
[3]蔡玲丹,胡艷.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現代養生,2015,29(20):151.
[4]張艷,任華偉.急救護理流程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救護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療養醫學,2015,45(03):329-331.
關鍵詞 急救護理流程;多發傷;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56(2011)15-0036-02
醫療急救的一體化搶救措施是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的重點,而科學、合理的護理流程配合對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幫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們采用急救護理治理救治110例嚴重多發傷患者,經臨床觀察,取得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07年6月~2010年12月損傷嚴重度評分(ISS)評分≥16分多發傷患者218例,其中男155例,女63例;年齡6~68歲,平均 (47.0±10.7)歲,20~50歲占70.5%。致傷原因:交通傷135例,高處墜落傷43例,塌方壓傷5例,利器砍傷35例,此次受傷累及的部位有顱腦、胸部、腹部脊柱和四肢等,25例患者處于瀕臨死亡狀態,其余患者均處于失血性休克或者昏迷、呼吸困難等狀態。傷及兩個部位114例,三個部位77例,四個部位18例,五個及以上部位9例。將2007年6月~2008年12月實施急救護理流程前的108例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作為對照組,將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作為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救治,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急救護理流程。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TX-*4]±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結果比較見表1。
3 急救護理流程
3.1 院前急救護理流程 ①院前急救護理單元100%備用狀態,護士接調度指令以1 min速度出車,途中聯系報警者大概了解受傷原因、病情,給予必要的自救指導,如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環境安全;不要隨意搬動和拖動患者;有明顯出血癥狀用干凈毛巾等輔料壓迫止血。②到達現場根據a、b、c、d、e 5個步驟對患者進行全身情況的評估[1~3]。具體做法如下:a.氣道:觀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暢;b.呼吸系統:觀察患者呼吸的節律、頻率及胸部是否有損傷造成呼吸的困難;c.循環系統:觀察患者的脈搏、血壓、肢體的末梢循環功能,觀察患者是否有大出血的情況;d.神經系統:判斷患者的意識是否清楚,觀察患者是否有顱腦損傷及脊柱脊髓方面的創傷;e.肢體活動功能:觀察患者的四肢是否有骨折發生及有無發育畸形、傷口有無出血情況等。③遵照院前急救原則為“救命對癥”,護理措施必須做到迅速、果斷、準確、有效。如病情許可,邊搶救邊護送,并注意途中對生命體征的檢測。④根據患者情況,與接診醫院聯系,并通報病情,做好各項搶救準備工作及??茣\準備。
3.2 急診科急救護理流程 ①急診科護士接院前護士通報后,立即通知創傷急救小組到位接診,交接清楚后仍可按a、b、c、d、e 5個步驟對患者進行全身情況的評估并協助醫生“優先處理致命傷”。同時明確分工,由一名護理人員負責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工作,在第一時間內將患者口中或者咽部的嘔吐物、分泌物甚至血塊清除干凈,若發現患者有義齒應該立即取出,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將患者置于側臥位或者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進行呼吸支持,面罩或導管氧流量保持在5 L/min,必要時考慮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術或呼吸機輔助呼吸,氣胸者胸腔閉式引流等。②迅速建立兩條以上循環通路,必要時做靜脈切開術的準備,并在輸液前抽血標本進行配血以及各項檢驗,嚴重多發傷患者往往伴有大量失血,血容量急劇減少,靜脈通路可以及時迅速地補充患者的血容量,可使用16~20G靜脈留置針,結合患者的實驗室指標,將需要的液體快速輸入患者體內,可選擇生理鹽水、血漿、全血等。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機體重要臟器的血供和氧供,改善了腦組織等的灌注,為患者的進一步搶救做好前提工作。③嚴密監測生命體征,對所有患者采取監護儀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的措施,觀察患者的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等情況,監測患者是否有繼續出血的情況等,一旦發生異常、立即向醫生匯報,給予相應的急救措施。若患者繼續出血,則對患者的傷口進行再次敷料按壓加壓止血包扎,并且準備好器械配合醫生做縫合止血工作[4,5]。如發現活動性大出血,則應該用止血帶止血。如患者確診是內臟大出血,則應該配合醫生將患者迅速送至手術室進行止血手術。④注意做好各??茡p傷的觀察,如胸腹部器官損傷、顱腦損傷、脊椎損傷或四肢骨折等??频那闆r,及時通知相關??茀f助搶救或急診手術。
3.3 術前流程準備 嚴重多發傷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如能在“黃金1 h”內得到有效正確的診治,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搶救后多數需進行急診手術,尤其是直接送入ICU 或手術室者更高達50%,24 h手術治療(96.5%),護理人員應該積極配合醫生的各種診斷性操作,如患者需要手術治療,護理人員必須做好術前準備,譬如備血、皮試、備皮、血氣分析、留置導尿管、留置靜脈針等準備,對病情嚴重難以及時糾正的患者應該迅速送入ICU搶救。
3.4 心理護理流程 嚴重多發傷患者在身體上突然受到損傷同時,患者往往面臨截肢、毀容、隨時有死亡的可能等實際情況,給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可表現為恐懼、悲傷、絕望、無助等癥狀[4,6]。護理人員在重視患者身體病情的同時要關注患者心理的護理,以鎮定的態度面對患者,以體貼的話語給予患者和家屬心理支持,以熟練的技術給予安全感和信任,同時關心家屬,主動進行溝通,減輕家屬的心理負擔,取得支持和理解。
4 討論
4.1 建立一體化急救醫療網 急救隨著現代化社會經濟的發展,嚴重多發傷發生率每年也在以驚人的速度上升,多發損傷是高能量的損傷,具有發病突然、受傷機制復雜、休克發生率高、創傷病情嚴重、并發癥多、病死率高等特點,創傷死亡已成為第四位死因,全球每年創傷死亡人數在數千萬人以上,創傷已成為青壯年人群的第一殺手,多發傷員占65%[6],建立一體化和一站式救治中心,配置先進的醫療設備,如急診內窺鏡、彩超、CT、DSA等以快速確診患者傷情;培訓急救醫療人員和人才梯隊,多學科協助救治,有利提高突發急、危、重癥在有效“時間窗”內救治的救治效果和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美國創傷協會認為有五分之一死亡患者如果在受傷1 h內得到合理的救護的話,是可以存活的。我國的急救醫學也是非常重視患者受傷后1 h的急救黃金時間的。
4.2 充分發揮急救護理流程的作用 護理工作是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科學、合理的護理配合對急救工作的成功具有一定程度的決定作用。在嚴重多發傷患者急救護理流程的臨床應用實踐中,護理人員從院前、院內對嚴重多發傷患者的觀察判斷、處理,及時為配合醫生的搶救提供有力的幫助。在規范化護理流程中,為了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搶救小組實行明確的科學分工,如在團隊搶救過程中,特設1名護士負責患者呼吸道的管理、1名護士負責生命征的監測、1名護士負責用藥和記錄等。通過規范化的搶救程序,保證了搶救井然有序,具有高效、快捷的優點,贏得了搶救時間和效率。在規范化急救護理流程中,護理人員還關注對患者及家屬心理的護理,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護理服務
4.3 急救護理流程實踐有利于拓展護士臨床思維 護士在本流程應用過程中,樹立循證護理意識,通過對患者進行連續動態的病情觀察和救護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發現新的護理問題,并能不斷地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不斷完善流程;同時,培養了護士敏銳的臨床思維,養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是一種自我專業素質的鍛煉和提升的實踐過程。經過一年來臨床實踐應用,急救護理流程科學合理、規范有效,容易掌握,方便使用,有利于醫護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搶救急危重癥患者,可提高急救護理的質量和效果,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從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值得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嶸,王伯良,宋德根,等.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致多發傷的急診科搶救[J].急診醫學,2000,9(2):104-105.
[2] Baduhan G,Mcritchie DI.Missed injuri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trauma[J].Trauma,2000,49(4):600-605.
[3] 趙文靜,張亞卓,單麗麗,等.預見性護理程序在中重度創傷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5):265-266.
[4] 劉建英,鄢濤. 標準化急救護理在嚴重多發性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16(23):11-12.
[5] 彭志紅. 急性多發創傷110例院前急救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6(18): 73-74.
[中圖分類號] R47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4(c)-017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shock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ere analyz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es.Monitoring of vital signs and maintaining airway patency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emergency procedures);the injury assessment,recovery of effective circulation process,dynamic condition monitoring,preoperative preparation,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measures were performed for 4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emergency time,hospitalization time,first-aid success rate,mortality rate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uration from admission to the accurate diagnosis time, first-aid implementation tim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time, emergency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observation group [(25.7±9.6) min,(40.2±10.6) min,(50.2±13.6) min,(42.4±12.8) min and (17.6±5)d]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40.8±12.3) min,(66.7±15.8) min,(70.9±16.4) min,(64.2±14.1) min and (25.5±7.6)d].The first-aid success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00.0%)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90.0%).The mortalit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0.0%)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7.5%).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Traumatic shock;Influence
創傷性休克屬于臨床急診常見的病癥之一,青壯年男性的發生率較高。創傷性休克對于患者生命危害較大,如果不能及時地進行救治,很容易威脅生命安全。創傷性休克急救的原則是“急救優先于診斷”,根據患者休克早期的臨床癥狀,盡可能快的解決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問題。創傷性休克多見于比較嚴重的傷勢,此類患者早期處理直接關系到患者生命安全。正確的、合理的急救護理流程顯得尤為重要。創傷性休克病情變化迅速,有效的急救護理流程可以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急救時間,更好的提高患者預后水平。急救護理流程更加符合以患者為中心,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降低了由于嘈雜急救場面影響救治效率,急救護理工作從簡單的搶救逐步變為患者全方位、全過程的無縫隙鏈接,提高了護理服務意識和護理工作質量。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急診科收治的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急救護理流程對創傷性休克患者的影響情況,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診科收治的80例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的急救流程)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20~77歲,平均(45.6±12.2)歲;創傷情況:骨折20例,車禍傷10例,刀砍傷5例,重物砸傷5例。觀察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22~75歲,平均(46.8±11.7)歲;創傷情況:骨折22例,車禍傷9例,刀砍傷6例,重物砸傷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急救流程,主要針對創傷性休克患者的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情況進行急救流程的調整,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保證醫護之?g信息傳遞及時,做好患者急救的配合工作。觀察組采用急救護理流程,具體如下。①做好患者傷情評估[1-2]。護理人員通過正確的評估患者傷情,統籌安排急救護理工作,在遵照醫囑的前提下,盡可能提高搶救效率,縮短患者的等待時間。為患者提供正確的急救措施,提高急救操作的完整性,一些嚴重的創傷患者,可能出現呼吸道堵塞,容易出現窒息,如果有需要對口腔內的分泌物、血塊進行清理,保持呼吸道通暢,提高患者氧氣供應。如果患者出現舌后墜,護理人員通過舌鉗拉出舌頭,將口咽導管放入其中。如果患者有呼吸衰竭,則需要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進行輔呼吸。對于呼吸驟停的患者給予人工呼吸,采用呼吸中樞興奮藥物,提高患者呼吸運動,高濃度吸氧做好輔呼吸。②恢復有效循環流程。為患者建立2~3個相對較大口徑的靜脈通道,不同的管道保證患者獲得大量的血液、液體的補充。根據患者需要,測定中心靜脈壓,保證中心靜脈壓12 cmH2O[3],說明可能有心排血量相對減少,發生肺水腫,要及時降低輸液量。當患者的血壓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情況;②觀察兩組患者急救時間、住院時間情況;③觀察兩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情況[9-11]。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急救實施時間、術前準備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者急救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救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者急救成功率、死亡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創傷性休克患者在進入急診室之后,實施6個步驟,主要包括保證呼吸道暢通、觀察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觀察患者的脈搏、心率、血壓、末梢循環和口唇顏色變化、神經系統臨床癥狀、肢體運動情況,肢體是否出現畸形、出血,尿量的變化情況,根據上述表現,對患者做出初步診斷,對患者護理重點內容進行確認[12]。
本研究通過分析80例創傷性休克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急診護理流程不同進行分組,對照組(常規的急救流程)40例和觀察組(急救護理流程)40例。急救護理流程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其可以避免忙亂搶救場面,從簡單的護理配合急救[13-15],變為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隙服務鏈接,有利于護理工作質量提高和高質量服務意識的建立,從而更好地提高急救護理工作效率。由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癥狀,護理人員要注意選擇輸液的部位。對于一些有肝臟、腹膜外傷、出血、骨盆骨折患者,要盡可能避免從下肢靜脈輸血、輸液,盡可能為患者選擇上肢靜脈穿刺。創傷性休克患者病情變化快速,為了獲得更好的恢復效果,需要加強對患者病情進行動態的觀察,準確地進行判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