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4:44:36
序論:在您撰寫古代文學的價值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國古代文學是高等院校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但是近些年來它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有所下降,表現為:古代文學課時被壓縮,學習意義不明確。認為在當今社會,掌握實用性的知識更為必要,古代文學離現實生活太遠,對個人發展沒有直接促進作用,是附庸風雅的聲音時而有之。與國人忽視古代文學教學相反的是在“漢語熱”的背景下,外國人對古代文學的向往。不少國家把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來華留學生的必修課。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的文化傳承體現在哪里,作為中國人的最典型特征又在哪里?這樣看來,在當代社會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價值的思考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當代價值體現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梁啟超曰:“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敝袊糯膶W負載著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傳道價值、育人價值,是中華瑰寶,是新世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不僅教授理論知識,還使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其情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當代價值的根本在于教人成為一位典型的中國人。孟建偉提出了“文化教育”這個嶄新的教育理念。他認為:“這是一種以文化為導向的教育:它將吸納人類文化中一切有利于人的成長和文化創新的元素,并將教育的過程變成文化育人的過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符合這個教育理念并能很好地解釋它。古代文學教學的作用是隱性的,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是實現文化育人的重要環節,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在使學生了解并感悟歷史和現實的人文情態、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教學無法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負載著文化,傳承著文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p>
三、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當代價值的實現途徑
古代文學的教學分為兩大塊:文學史和文學作品,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并了解歷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把握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脈絡,掌握古代各類文體的演變軌跡、文化思潮的興替、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學史中的地位和影響,獲得閱讀、分析、鑒別和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進而提高思想修養、美學修養和文學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文學史為綱,作品只是穿插其中。但文學史教材一直在變化,各個版本的文學史教材注重的角度不同,所選的作品也不同。其次,文學史所講述的多是知識性問題,比如文學發展的脈絡、作家的貢獻和地位、作者主張及相關的文學現象等,經典作品則直接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因此,古代文學教學應該注重作品本身,作品的教學可以從分析作品的藝術性,引導學生掌握鑒賞方法;從將心比心,和古代作家產生共鳴;深度挖掘,領悟真理三個方面著手。
(一)分析作品,掌握方法
對作品本身的分析是鑒賞作品的第一步,通過細讀、誦讀、解讀作品能實現對作品的初步把握。細讀作品就是仔細讀文字,細細玩味,關注的是具體的形、音、義及標點。細讀作品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單篇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不是文學史知識的多寡。如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上闋開頭“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細讀時要抓住似是而非。接著分層鋪敘,先說楊花的飄墜“拋家傍路”,次寫念遠之人“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再寫夢“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細讀時要抓住分層的關鍵詞。下闋直接抒發主觀情感,“恨西園,落紅難綴”,美好春光已經逝去。緊接“恨”的內容,同樣分層次來寫,“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飄飛的楊花變成了破碎的浮萍,此為第一層;“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傷春別離,此為第二層;“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將傷春之情推向頂點,此為第三層。誦讀作品指用適合的話語聲音形態、語調和節奏,在一詠三嘆之間慢慢體味朗讀并背誦作品。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凄切的氛圍、凄涼悲哀的感情多是通過疊字、入聲字的韻腳來體現。正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疊字,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作家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誦讀作品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學生仿讀的方法,通過對作品文字聲音的感知達到理解作品、體悟情感的目的。解讀作品。解讀作品不是簡單地講析詩意,而是要了解作品的內涵以及作品之外的東西。解讀作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與作者其他作品進行比較,與同時代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把作品放在文學史的坐標上衡量其地位、貢獻,等等。在解讀秦觀的《醉鄉春》時,我們首先可以了解它的創作背景,此詞為作者貶謫廣西時所作,“瘴雨”“椰瓢”等題材都帶有典型的南方特征,說明詞人在流寓廣西時受到了地方文化的影響。其次,可以把這首詞同秦觀的其他詞進行比較,發現秦觀的大多數詞作都寫自己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之時不能解脫的愁和恨,而這首詞寫到“醉鄉”中去尋找精神寄托,不再為謫居而自傷。古代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古代文學教學是讓學生體驗文學的魅力,體悟文學的真諦,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文學的能力,多讀、多揣摩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培養鑒別力的重要方法。
(二)將心比心,體驗情感
古代文學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情感,讀出作品中的情味。古詩詞所負載的情感與今人有貫通之處。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所寫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少年離家白首歸的體驗,讀者可以身臨其境般領略到這種滄桑之感。李白的《靜夜思》語言簡單質樸,但詩歌中蘊含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共同的思鄉情感。孟郊的《游子吟》所寫只是一件小事,卻把人世間最樸實最高尚的母愛寫得感人至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所抒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感,不僅是詞人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更是處于同樣環境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這種感受超越了時空,可以使我們產生共鳴。積極體驗作品表達的情感,在作品教學中至關重要。正如施議對先生所言:“將你心,換我心,必將有所得?!?/p>
(三)深度挖掘,領悟真理
[關鍵詞] 古代文學;教育價值;教學生活化
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新生力量,注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成為教育界面臨的一大考驗。古代文學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途徑。
一、古代文學的教育價值
古代文學教育可以將人文教育、歷史教育、政治教育和禮樂教育等等融為一體。
1、傳承文化
韓愈在《師說》中所提出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筆者認為“傳道、授業、解惑”并不只是為“師”者的任務,也是整個教育系統的任務?!皞鞯馈笔枪糯膶W教育的首要任務,這里的“道”實際上指的就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古代文學教育既是通過一代一代的教育,才將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傳統的民族精神繼承和傳播開來。
2、樹立經典
古代文學教育是指教師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的過程。這里的教材是指文學文本,必須具備一定的權威性。由于文學教育與經學教育通常具有一致性,所以儒家的經典文本就成為古代文學教育的權威讀本。
3、服務現實
在古代,就有無數士子都通過文學教育步入仕途,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在現代,從古代文學教育的功能來說,其形象性、生動性、潛移默化的功能,能夠起到移風易俗、教化思想的作用。
4、塑造人格
古代文學教育要求以“德育”為先,以培養學生的品德為主要目標?!洞髮W》中提出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的道德教育過程更是滲透在許許多多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古代文學教育的目的,要求學生從文學作品中感知“德育”的思想和力量,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個人的修養。
5、發展學術
古代文學教育可以將經學、歷史、哲學、政治和禮樂結合在一起。在文學學術得以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這些學術的進一步發展。大量的文學作品中雖然選擇了相同的經典篇目,但在分析評點時卻各有特色,各有側重,可供學生擇善而從,有利于學術的發展。
二、古代文學教育的現狀
雖然說一個民族的發展離不開經濟的支持,但更離不開精神力量的支撐。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以及社會需求和價值觀的改變,使得古代文學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不斷下降。雖然說素質教育已經進行了十幾年,但是成效卻并不明顯。
1、古代文學教育的地位日益邊緣化
古代文學教育不僅僅是學習“之、乎、者、也”,更是讓學生學習做人,培養學生認知、情感和人格的重要途徑。由于受到現實主義教育觀和價值觀的影響,部分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片面的認為教育就是以“會做題、能考試”,學生所學只為考取一個高分數,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人文素質的培養和未來職業生涯的可持續性發展,古代文學教育就成了可有可無的課程了。
2、教學內容陳舊、單一
由于古代文學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不夠,學校對藝古代文學教育的投入甚少,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教學手段,這些都導致語古代文學教學內容陳舊、單一且授課過程過于模式化和流程化,所教授的內容過于強調共性,無的放矢。
缺少特殊性,使得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3、教學缺乏時代特性
古代文學教育不能脫離現實社會而存在,而是應該時時站在社會的制高點,緊跟時展的潮流,并與現代文化進行無縫銜接。教育工作者應從社會本位出發,對古代文學的實用性進行深度挖掘,在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
三、古代文學教育的“生活化”
如前所述,古代文學教育的現狀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改變。筆者在此提出古代文學教育的“生活化”教育方法,有利于古代文學教育的進步和改善。教學“生活化”是指讓教學處于一種日常生活的狀態。古代文學教學的“生活化”有以下三種含義。
第一,了解古代文學作品中作者描繪的生活場景,解讀文學作品中客觀存在的內容。一切文學作品都是現實生活的體現。哲學講“物質決定意識”,古代文學作品的出現,正是作者所處的時代生活在作者頭腦中的意識反映。這些反映有些是外顯的,有些是內隱的,都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去發掘,幫助學生輕而易舉的讀懂作品,并作品的內容產生興趣。
第二,了解作品創作時期,作者的現實處境,及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作者個人的經歷等。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任何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會被牢牢地打上時代的烙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在作品中尋找當時社會的影子,也要聯系當下的現實生活,追古溯今,為作品解讀服務。
第三,“生活化”教學是指創造一個自然的、愉悅的教學環境,根據學生的既有認知和現實生活,采用通俗的方式,把日常生活的用語融合到古代文學作品的講解中去,著重授課幽默感和通俗性。幽默的語言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俗易懂的解讀,讓學生能更好的古代文學作品中所描述的社會生活場景、人文環境,記憶作者的人生理念。
四、總結
與其他課程的授課相比,古代文學教育帶有明顯的特殊性。學校領導和老師應提高對古代文學教學的關注度和重視度,推行古代文學教學改革,保證古代文學能更好的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新科.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價值與意義[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
[2]姜麗華.新教育理念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問題及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1)
[3]白莉.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創新探討[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4]宋希芝.革新我國古代文學的教學模式[J].社會科學報,2008(11)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當代;價值;解析
中國作為一個具備五千年發展文化的國家,承載著不可計數的歷史,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使世界各國所矚目。但是在當今社會中卻有一部分人認為古代文化缺乏一定時效性,距離人們的生活過于遙遠,沒有必要去了解學習。事實上,古代文學不僅是對當下經濟文化及自身情緒的一種反饋,更是一種歷史文化發展過程的見證,是文化信息繼承發展的物質載體。
一、文學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價值
(一)古代與當代文化進行文化對比
從本質上看,古代文化與當代文化在本質上屬于同一種類型,都是作為文學形式的集中展示,存在的唯一不同是兩者所處的文化環境存在差異,作者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存在不同,促使兩者對情感表達的形式存在區別[1]。站在大成角度進行分析,中國古代文化可以算得上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代表。當代文化作為一種古代文化的延續發展,當代文學是基于古代文化的基礎衍生出來的,雖然知識源于社會實踐,文學作品源自于現實生活,但是古代文學的存在卻為當今文學的發展降低了諸多難度,衍生出新興文學作品,因而當代文化屬于對傳統文學作品的價值繼承與發揚。需要注意的是,此種繼承并不是單一的、無條件的、按部就班的繼承,而是一種批判性的整合,主要是對古代文學作品中一些有益成分進行挖掘,對于一些低效的問題進行革新,簡單的說就是推陳出新。如:杜甫的《望岳》名句“一覽眾山小”亦從《孟子?盡心上》“登太山而小天下”鍛化而來,充分體現了“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的推陳出新精神。古代文學的存在算得上是當代文化發展至今衍生出的新的沃土,隨著時間的推演發展,在國際文化的舞臺站穩腳跟,充分綻放出屬于獨屬我國的文化,并保持持續不斷的生命力。
(二)古代文學價值內容解析
古代文學作品鼓舞了當代人追求優質的精神。古代文學作品中側重強調了文學作品的寫實性,隱含大量本體論鼓勵當代人尋求真正的美,樹立優質的思想道德,這也是當代文學中最需要增強的內容[2]。古代文學創作比較關注個人學習感受,一些發自內心作品才可以真正打動人的內心;針對社會發展中諸多事件,發表自己的言論自由,進而切實感受生活的不易與艱辛,這也是就古代文學作品中隱含的精神。
二、中國古代文學在當代育人方面的突出價值
(一)古人對古代文化價值的認知
文化作為一種表層含義,從核心層面進行分析,文化存在的最終價值是使人有所收獲,從中提煉出諸多心得。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到當下對于人們的世界觀與思想品德的影響是十分關鍵的。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稱為人學,通過有效閱讀詩歌可以有效振奮讀者的情緒,使其奮發向上,讀者借助閱讀古代文學掌握古今中外的歷史,匯集一些興趣相投的人進行文化情感上的交流,并借助文字抒發自己對社會的種種不滿?!皬纳罘矫孢M行分析可以奉養自己的父母,從發展方面進行分析可以侍奉王朝,還可以在生活中獲取諸多有關于花鳥魚的名稱及典故?!边@一句話可以稱得上孔子甚至是儒家學派對于古代詩歌價值的最早最全面的以此評價。
(二)當代人對于古代文化價值的認知
眾所周知,古代文學作品自身具備育人的價值與功能。在今年兩會中說:“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長歌行》是一首詠嘆人生的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澲?,j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r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愛國情感溢于言表,借助詩句的學習充分感悟作者的愛國情感,這也是開展愛教育的主要途徑。借助閱讀古代文學著作,有效強化人們的愛國觀念?!对娊洝分杏兄T多詩句是教育人們要誠信待人的。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文學作品中隱含的價值觀導向內容不計其數,我國著名文學大家喬夢雪指出:“在當前經濟帶動文化的發展背景下,我們學習古代文學有何益處?這也是它最大的價值,不僅可以使你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且可以使你的靈魂與古代的文人墨客相聯系,進而不斷提升自我文學素養,提升自我存在的價值。”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價值及影響力是持續不斷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準確把握中國古代文學教育的當代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推陳出新,在教育活動中創新使用文學作品,進而促進教育改革工作全面的發展,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當代價值;發揮路徑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當代人們精神文化領域的需求顯得更加迫切。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離不開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與融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東方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內涵精髓的呈現,對我國當代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
一、中國古代文學的基本價值
中國古代文學是指中國上古時期至“五四”運動之前這段漫長文學發展時期,有古典詩詞曲、散文、戲曲以及民間小說等多種文學形式。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不僅在中華文化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在當今社會發展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創作與推廣,不僅僅局限于文學層面的陶冶情操和藝術欣賞,同時也具有記載歷史和傳承文化的作用。中國文學史演進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在歷史的進步當中不斷滋養著華夏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時也發揮著提升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二、中國古代文學當代價值發揮路徑
(一)從文化角度發揮價值
文學作品的創作是作者對一定思想觀念和意識形態以及當時社會背景的刻畫呈現。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內涵不僅涵蓋了作品作者的個人思想,從中更能挖掘出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中國古代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今時代下人們的精神世界塑造和正確思想構建發揮著重要的積極影響力。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是中國古代智慧的承載體,將古人卓越的智慧與優秀的思維傳遞至今,供當代人們汲取和學習,從而使人們更具智慧地投入到當代的經濟建設和日常生活當中。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研究中,可以發展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這種“文化基因”不僅影響著中國從古至今的文化觀念形成,也影響著文化領域其他藝術形式的發展。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文化環境下,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依然具有璀璨的文化價值,對當今我國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精神影響力。
(二)從教育角度發揮價值
從文學創作的角度講,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從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研究中,不僅能夠發現古人文學藝術創作智慧,同時更能感覺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深厚內涵。中國是具有特殊文化氣質的國家,這種文化氣質的體現就是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創作形式。從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欣賞中,能夠體會中國古人其氣宇軒昂的東方文化特質、縝密而精巧的中國式文學邏輯思維以及包容天地的博大情懷。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探究和欣賞的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習者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文學創作技巧,更能使學習者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質的升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承載著中華文化的精髓,以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為媒介開展教育活動,能夠使得學習者的思想建構更加開闊,同時也使學習者的文化底蘊得到夯實?!都t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西游記》不僅在中國深具影響力,也是在世界上閱讀最為廣泛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并且在很多國家的教育課程中有所呈現,肩負著將中國傳統文化弘揚光大的使命,同時對世界各地人們的精神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
(三)從認知角度發揮價值
文學作品是文化領域重要的藝術呈現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文明發展進程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一項經久不衰的藝術形式。并且文學作品也是世界各國的主要文化呈現方式。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歷經千古滄桑依然深受人們熱愛,并且吸引越來越多的世界范圍內的學者探究,其根本價值就在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對人類、對自我認知和社會認知以及自然認知層面的引導作用。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可以感悟到中國古人其卓越的人性觀、人生觀、世界觀和社會觀。這些對人類根本價值的判斷和哲學思維的體現,正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價值。人們通過研究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不僅了解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更使研讀者找到了人類面對現實生活困境、內心困境時所做出的智慧選擇,以及做出選擇的智慧判斷依據,進而找到了人生的要義。人的自我成長需要建立在對自我的批判之上,而這一過程是不能在導師的教誨中學得的,只有通過個人的感悟和思辨的過程來獲得見解,并對見解進行理性的批判后才能真正習得人生要義。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和研究,正是人們實現這一成長過程的有效途徑,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正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精華,對當今時代下乃至未來當中人們對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生要義的獲取都具有重要的價值。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對人類追求自我認知與社會認知發揮著智慧啟迪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石琬璐.弘揚傳統文化塑造健全人格———論中國古代文學對當代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建構[J].黑龍江史志,2014(9):41-43.
[2]史哲文.中國古代文學研究與當代價值使命的雙向思索[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6(1):24-26.
一、自強不息、貴和尚中是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源泉
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精神之一,是人們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關系的總原則,千百年來是中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集中概括和體現??鬃虞^早的認識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重要性而且有諸多的論述。他說:“剛毅木訥近仁”“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他的弟子曾子曾說“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強調知識分子要有擔當道義、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這些正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所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文明以健,中正而就,君子正也”?!兑讉鳌钒褎偨∽鳛橐环N品質,既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又強調中正,即不妄行,不走極端,堅持原則。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思想歷時兩千多年來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強烈的激勵作用。“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边@段有名的記載反映了中華民族愈挫愈勇的斗志和剛毅不屈的堅強意志。這些精神就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能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精神源泉,也是構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的不竭動力。貴和尚中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神之一。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國歷史上,最早對和諧思想進行探討的思想家是西周末年的史伯。他說:“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孔子繼承了這種重和去同的思想,主張“禮之用,和為貴”。這種價值取向肯定事物存在的多樣性,主張以廣闊的胸襟、海納百川的氣概容納不同意見,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形成了中華民族兼容并包、多樣統一、有容乃大的宏偉氣魄。這種貴和尚同的觀念使中國人民能夠正確處理和周邊國家及世界各國的關系,為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二、天人合一、允執厥中、隆禮重法是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和諧社會的保障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自由在古代多指人通過行善,進而知性、知天,“參天地之化育”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交融互通,達到物我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荀子在《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同時他認為人對自然可以“制天命而用之”[3]289,但他又說“大巧在所不為,大智在所不慮”強調人對自然的改造利用必須遵循自然規律。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這種思想長期實踐的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諧統一,進而達到天道與人道的統一,從而實現人完滿和諧的精神追求,實現人的全面自由。這種天人合一的思想對于化解今天由于無限制的征服自然而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的矛盾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在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中,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力又有不損害自然、社會、他人的責任義務。唯其如此才能實現自我價值,才能達到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才能實現真正的自由?!霸蕡特手小背鲎浴渡袝?#8226;大禹謨》,意指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子程曰:“不偏之謂中,中者,天下之正道?!币粋€人如果能守護善性,言行不偏不倚,就會保持公心,體現公正。隆禮重法是荀子把孔孟的禮發展到一種規則層面,在重禮的同時提出了法治?!岸Y者,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禮者,所以正身也”[3]246?!胺ㄕ?,治之端也”。荀子主張要把禮樂教化與法制刑相接合?!懊鞫Y義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罰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一方面注重道德建設,發揮“禮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法制建設,強化“法度”的職能。這和我們現在提倡的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思想對我們現在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三、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是培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健全人格的手段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倡導的努力方向。愛國是中華兒女矢志不渝的信念。從屈原《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到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上》),再到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他們心系天下蒼生的愛國情懷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努力奮斗。特別是宋代,隨著民族矛盾空前激烈,愛國主義成為這一時代創作的主旋律?!熬覉髧钡脑里w在《滿江紅》中吟出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薄跋舱摶謴汀钡年懹卧凇对V衷情》中道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以英雄自許的辛棄疾在《破陣子》發出?!傲藚s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生”。舍生取義的文天祥在《過零丁洋》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些詩句成為體現這一時代精神的最強音?!斑@些用熱血和生命譜寫成的詩句,悲愴激奮,大義凜然,洋溢著濃郁深沉的愛國情懷,激勵起中華兒女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中華美德是在性善的基礎上形成的,因而強調發揮自主自律的精神,特別重視誠信的品德。“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罢\”既是天道的根本,也是人道的根本。以誠為基礎,形成了中華兒女世代相傳的多種相關的品德。如以誠待人,忠誠于事業等?!靶拧迸c“誠”含義相通?!墩f文解字》云:“信,誠也,從人言?!笨鬃釉唬骸叭硕鵁o信,不知其可也?!毙诺幕疽笫茄孕幸恢隆K钥鬃訌娬{:“言必信,行必果?!?/p>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當代價值;作品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712(2014)04-0048-02
[作者簡介]王娟(1981―),女,湖北十堰人,博士,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
一、關于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價值思考的引發
中國古代文學是高等院校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但是近些年來它的地位和受重視程度有所下降,表現為:古代文學課時被壓縮,學習意義不明確。認為在當今社會,掌握實用性的知識更為必要,古代文學離現實生活太遠,對個人發展沒有直接促進作用,是附庸風雅的聲音時而有之。與國人忽視古代文學教學相反的是在“漢語熱”的背景下,外國人對古代文學的向往。不少國家把中國古代文學作為來華留學生的必修課。我們不得不思考,中國的文化傳承體現在哪里,作為中國人的最典型特征又在哪里?這樣看來,在當代社會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價值的思考和探討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當代價值體現
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梁啟超曰:“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1]中國古代文學負載著傳統文化,蘊含著深厚的傳道價值、育人價值,是中華瑰寶,是新世紀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資源。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不僅教授理論知識,還使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其情操。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當代價值的根本在于教人成為一位典型的中國人。
孟建偉提出了“文化教育”這個嶄新的教育理念。他認為:“這是一種以文化為導向的教育:它將吸納人類文化中一切有利于人的成長和文化創新的元素,并將教育的過程變成文化育人的過程?!盵2]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符合這個教育理念并能很好地解釋它。古代文學教學的作用是隱性的,高校古代文學教學是實現文化育人的重要環節,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在使學生了解并感悟歷史和現實的人文情態、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方面具有其他學科教學無法取代的功能和作用,它負載著文化,傳承著文化。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說:“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3]
三、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當代價值的實現途徑
古代文學的教學分為兩大塊:文學史和文學作品,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熟悉并了解歷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把握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發展脈絡,掌握古代各類文體的演變軌跡、文化思潮的興替、重要作家作品在文學史中的地位和影響,獲得閱讀、分析、鑒別和欣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進而提高思想修養、美學修養和文學素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文學史為綱,作品只是穿插其中。但文學史教材一直在變化,各個版本的文學史教材注重的角度不同,所選的作品也不同。其次,文學史所講述的多是知識性問題,比如文學發展的脈絡、作家的貢獻和地位、作者主張及相關的文學現象等,經典作品則直接表達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因此,古代文學教學應該注重作品本身,作品的教學可以從分析作品的藝術性,引導學生掌握鑒賞方法;從將心比心,和古代作家產生共鳴;深度挖掘,領悟真理三個方面著手。
(一)分析作品,掌握方法
對作品本身的分析是鑒賞作品的第一步,通過細讀、誦讀、解讀作品能實現對作品的初步把握。細讀作品就是仔細讀文字,細細玩味,關注的是具體的形、音、義及標點。細讀作品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對單篇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不是文學史知識的多寡。如蘇軾的《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上闋開頭“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細讀時要抓住似是而非。接著分層鋪敘,先說楊花的飄墜“拋家傍路”,次寫念遠之人“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再寫夢“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細讀時要抓住分層的關鍵詞。下闋直接抒發主觀情感,“恨西園,落紅難綴”,美好春光已經逝去。緊接“恨”的內容,同樣分層次來寫,“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飄飛的楊花變成了破碎的浮萍,此為第一層;“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傷春別離,此為第二層;“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將傷春之情推向頂點,此為第三層。
誦讀作品指用適合的話語聲音形態、語調和節奏,在一詠三嘆之間慢慢體味朗讀并背誦作品。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凄切的氛圍、凄涼悲哀的感情多是通過疊字、入聲字的韻腳來體現。正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些疊字,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作家在作品中想要表達的情感。誦讀作品可以采用教師范讀,學生仿讀的方法,通過對作品文字聲音的感知達到理解作品、體悟情感的目的。
解讀作品。解讀作品不是簡單地講析詩意,而是要了解作品的內涵以及作品之外的東西。解讀作品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與作者其他作品進行比較,與同時代作家的作品進行比較,把作品放在文學史的坐標上衡量其地位、貢獻,等等。在解讀秦觀的《醉鄉春》時,我們首先可以了解它的創作背景,此詞為作者貶謫廣西時所作,“瘴雨”“椰瓢”等題材都帶有典型的南方特征,說明詞人在流寓廣西時受到了地方文化的影響。其次,可以把這首詞同秦觀的其他詞進行比較,發現秦觀的大多數詞作都寫自己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之時不能解脫的愁和恨,而這首詞寫到“醉鄉”中去尋找精神寄托,不再為謫居而自傷。
古代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古代文學教學是讓學生體驗文學的魅力,體悟文學的真諦,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鑒賞文學的能力,多讀、多揣摩優秀的文學作品是培養鑒別力的重要方法。
(二)將心比心,體驗情感
古代文學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情感,讀出作品中的情味。古詩詞所負載的情感與今人有貫通之處。如賀知章的《回鄉偶書》所寫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少年離家白首歸的體驗,讀者可以身臨其境般領略到這種滄桑之感。李白的《靜夜思》語言簡單質樸,但詩歌中蘊含的是千百年來人們共同的思鄉情感。孟郊的《游子吟》所寫只是一件小事,卻把人世間最樸實最高尚的母愛寫得感人至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所抒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感,不僅是詞人自己所能感受到的,更是處于同樣環境中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這種感受超越了時空,可以使我們產生共鳴。積極體驗作品表達的情感,在作品教學中至關重要。正如施議對先生所言:“將你心,換我心,必將有所得?!盵4]
(三)深度挖掘,領悟真理
古代文學教學包含著對學生的人格、心靈、情感、審美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塑造學生的思想靈魂,使學生熱愛祖國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古代文學中很多優秀作品或教人明志、或教人做人、或幫人成才。古代文學史上許多著名作家,他們關心社會、心系蒼生、品德高尚,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教師要通過教學,讓學生在精神上得到提升,明確人生道路,領悟人生真諦。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對高遠目標的追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詩人仁愛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體現。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正確認識了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當代價值,在教學過程中秉承先作品后史論的教學觀念,才能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啟超.要籍解題及其讀法[M].飲冰室合集:第九冊.北京:中華書局,1989:81.
[2]孟建偉.教育與文化[J].教育研究,2013(3).
一、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特點
從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目標來看,其旨在培養倫理性的人才,教育目標具有政治性和倫理性的明顯特點。首先,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是一種官本位文化,所以古代中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統治性的人才。其次,中國古代社會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家的倫理性文化為核心,在教育上強調的是倫理性[1]。而西方的傳統文化相比古代中國的教育而言,西方傳統文化則是一種知識型文化,其教育目的也是注重通過知識的學習達到對真理的認識。
從古代中國文學教育內容來看,其旨在傳授人文知識,具有包容性和寬泛性的特點。這種特點雖然不利于文學教育的獨立發展以及全面開展,但是它卻切合中國古代傳統的教育思想。在《論語·子張》篇記載子夏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庇捎谌寮宜枷氲拈L期流傳,“博學于文”成為中國古代傳統的教育思想,也成為培養“中國式”通才學者的必由之路。這種通才教育,直至今天對我們仍然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從古代中國文學教育方法來看,其旨在發揮個人學習的動能性,教法具有多樣性和學習自主性的特點。古代中國文學的教育方法包括兩個方面,教育者的教法以及受教者的學法。教育者的教法包括語言的方法、直觀的方法等,受教者的學法包括發現式、接受式這兩種。
二、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價值
(一)強化國人的愛國意識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不計其數的文人智者為了國家的繁榮付出了生命,他們為祖國做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他們為祖國放棄了自己的理想,他們為祖國殫精竭慮。歷史上他們的事跡被文學體載記錄并流傳至今,這些令人敬畏的愛國作品不僅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成為了最生動的愛國教材[2]。后代國人通過閱讀了解了那些文人智者的光榮事跡,他們的精神振奮人心,也使得國人的愛國意識更加強烈。古代文學的教育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愛國意識,并且樹立新一代的愛國情懷,這也是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重要價值。
(二)提高國人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文學千年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中國文學奉獻了畢生的心血,無論是在文學作品還是政治等諸多方面都有充分的體現。比如引發紅學熱的《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后,在貧困中創作的,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磨難艱辛創作出偉大的作品《紅樓夢》[3]。無論是中國名著《紅樓夢》,還是千古傳頌的《道德經》,中國文學都是具有深遠的文化內涵。通過對古代文學內容的了解和探究,我們能夠更深入的了解到古代人的思想,在探索了解的過程中國人的文化內涵也更加豐富。中國古代文學中的理論是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其不僅豐富了國人的文化內涵,促進了國人對歷史的了解,也在國人認識自身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有很多價值觀一直影響至今,并且成為了人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三)促進情感教育
中國古代文學具有重要的情感教育價值,其在親情、友情、愛情的教育方面有著重要的引導價值。就親情而言,中國古代有句話叫百善孝為先,所以中國民族幾千年以來都有重視親情、重視孝道的傳統。重視親情的思想在古代作品中有著廣泛的體現,比如《游子吟》這首詩中,就充分的表達了孟郊對母愛的珍惜。再比如《孟母三遷》這個歷史故事,充分體現了一個母親對孩子的疼愛。這些表達親情古代文學作品烘托了親情的珍貴,使得后人懂得了要珍惜親情愛護家人。就友情而言,中國有兄弟如手足這一說,這句話中的兄弟意指的是關系好到似親生兄弟的朋友。在古代文學中對友情的歌頌也是不計其數的,比如《呂氏春秋·本味篇》中所記載的俞伯牙的故事,故事充分的表達了俞伯牙與鐘子期的深厚友誼,這段友誼被傳為了千古佳話?,F代人們通過了解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可以樹立正確的友情觀,并且也從中領悟到友誼的真正意義。中國古代文學中還有大量贊美愛情的作品,人們在欣賞這些作品是可以對愛情有健康美好的認識。
三、結束語
中國古代文學不僅包含我國古代的歷史、傳統、習俗等,更是我國時展的剪影,中國古代文學中蘊含著哲學家的思想、軍事家的理論等,對于現代人而言,中國古代文學是尤為重要的教育教材。中國古代文學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以說古代中國文學教育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其價值不僅體現在人們對中國歷史文學的掌握中,更是體現在對國家精髓的理解和感悟中。
參考文獻:
[1].中國古代文學教育的意義和價值[J].現代交際,2014,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