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1:08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管理基礎理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經濟管理;現代化;發展趨勢
1、與經濟管理現代化相關的表現形式 1.1經濟管理現代化的藝術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雖然現實是我國的各項科學技術不斷飛躍,是很美好。但是在企業的發展現狀這個問題上,依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還需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即使一些企業的管理技術實力已經非??茖W與先進,但在經濟管理方面,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亟待我們去解決。因此面對上述問題,不能正確改善的后果就是直接導致企業根本無法健康有序的運轉,使得硬件設施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經濟效益也不能提高?,F在流行在經濟管理圈子的一句話:“三分技術,七分管理”,這個管理的理念充分說明經濟管理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下,對企業的經濟管理不僅需要嚴格的法規約束,而且還需要一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來配套實施,這些人性化的配套措施,比如心理分析與教育、企業的文化建設以及隱性教育等等。通過實施這些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能夠實現我們理想中的經濟管理現代化的效果。
1.2經濟管理的自動化與科學化
在企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作為參與管理的我們應該學習先進的管理成果,這樣有利于促進企業經濟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經濟發展的水平。于此同時,我們也還應該科學和有效利用計算機通訊和自動化設備,以求方便控制與安排企業的經濟管理活動,可以有效提高經濟管理水平。
1.3專業與民主化的經濟管理
對于正在發展中的國家來說,企業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很難實現民主化的。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濟管理體制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們通常采用民主的措施進行表決,這種做法是比較先進的民主化更人性化,這些民主措施是最好的策略,能跟上經濟發展的步伐,也有利于企業開展各項規章制度。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必須要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過程,慢慢適應才可以。另外企業專業的經濟管理人員必須具備高質量與高水平的素質。首先對于經濟管理者來說,就應該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與豐富的管理經驗,應該具有較高的水平。再者管理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管理經驗和基礎理論知識,擁有高效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質量,除了要能夠了解每個系統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定的體制之外,還要深諳發達經濟體的管理措施,要能夠正確地認識各種先進的管理手段并且熟練地掌握這些先進設備。
2、現代經濟管理發展新趨勢 2.1 多元化的溝通方式
所謂多元化的溝通方式,也就是分權,這樣可以讓更多的員工參與決策,如此以來企業決策的重心下降。重心下降的話,也就需要企業內部信息得到有效的傳達,有效的上轉下達是多元化溝通成果的體現??墒怯捎诟鞣N因素的干擾,信息在傳達的過程中往往容易扭曲或丟失,無法發揮其有效的作用。因此,為了確保這些信息的有效傳遞,在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擴大溝通渠道,提高溝通的水平,在與員工溝通的過程中,體現出人性的特點,使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化,讓每一位員工都有一定的獲取信息的渠道,讓每位員工都能參與決策之中。
2.2經濟管理方式由硬件向軟件轉變
過去企業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通常情況下都將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等硬件作為重點監管對象,而忽略了管理知識產權等軟件。這也直接導致一些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相對松散,只是停留在專利申請的層次上。分析其原因,第一因為企業不重視知識產權,缺乏法律意識,其二是企業沒有徹底了解產品,對于產品的引進與生產、銷售和其他環節上的知識產權認識上存在問題。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的生存源泉變成了生產技術的創新,也就是說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將成為企業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因此在未來企業經濟管理方式必須實現由硬件管理向軟件管理的轉變。
2.3實現集權到分權的轉變
現代經濟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分權行使、集約執行”。它的性能主要表現在實際行動中的團隊合作。在這種團隊工作的過程中,管理者和執行者的概念可以不被著重強調。這是一種建立在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基礎上的自律,這種自律與目標能夠統一團隊成員的價值取向。這種團隊沒有固定的成員,是根據不同的工作任務,實現有機結合,讓每個員工都能找到自己在團隊中所占據的位置,精誠合作,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通過這樣的團隊合作模式,實現技能和知識有效共享,企業可以更好地實現自身的經濟目標。除此之外,未來分權的發展也因為現代企業日益復雜的任務而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也就是說由于企業各部門之間的依賴性很強,越來越多的決策權力下放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共同參與決策的優點是它可以充分協調企業內部資源,提高企業決策的效率。一旦所有的員工都能參與決策過程,那么決策的實現將會得到大部分的員工的支持,如此一來將會對更好地完成企業生產和管理的目標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2.4積極激勵員工
隨著經濟的發展,同行間的競爭越來越大,因此企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就越來越重要,這是關乎企業生存的關鍵。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的實力,企業必須考慮改變評價和獎勵員工的方法,建立長期激勵機制。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普遍實施員工股權激勵方式,換句話說也就是企業給員工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給定的價格購買某一企業的股票。一旦員工在企業內擁有一定數量的股票,其自身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將緊密相連,這不僅使得員工在心理上能得到極大的滿足,而且員工工作熱情也會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必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快,在未來,這樣的激勵措施也將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接受。
2.5、向客戶導向發展
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以技術為導向的傳統經濟將倒向顧客。傳統的賣方市場將轉變為以消費者為導向的買方市場。所以企業應將消費者作為生產經營的核心,高度重視外部環境的影響,根據市場的變化和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生產經營模式。除此之外企業還可以建立一個以市場調研為基礎,通過定期市場調研,了解行業的發展和競爭趨勢,及時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時投資開發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企業不斷增加的利潤也證明了經濟管理的現代化的積極方面。因此在我國企業未來的管理過程中,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審時度勢,充分發揮經濟管理現代化的作用,把握經濟管理發展的新趨勢,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對醫院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實行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證醫院經濟管理工作符合醫療體制改革的需求,對于醫院自身也能夠有效地減少醫院業務和管理工作需要的成本,對各個環節的工作進行監督、協調,實現醫院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目前來說,醫院在經濟管理方面存在經濟管理工作未受到重視,醫院經濟管理模式滯后、管理知識匱乏,缺乏獨立的經濟管理部門三方面的主要問題。
2績效管理概述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績效管理概述
醫院績效管理指的是醫院經濟管理人員和各個科室的醫務工作人員一起探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考核評價、總結反饋的動態管理流程,其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手段最終實現醫院既定的戰略目標。隨著績效管理的推行,各行各業中都有著自己的創新使用,醫院管理體系中常用的績效管理方法主要有360度反饋法、平衡計分卡法以及關鍵績效指標法。360度反饋法是由英特爾公司首先提出并實施的,基于管理學、心理學以及行為科學的績效管理辦法。該方法不僅適用于對員工的行政管理,而且還能夠通過多角度了解、考核員工的業績,讓員工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從而更好地建立個人的職業發展規劃。此外,通過該方法的使用,還能夠不斷促成團隊競爭意識的培養和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從而不斷提高組織的績效。平衡記分卡法在財務指標的考核基礎上引進能夠驅動財務業績的因素,包括內部的業務流程、學習和成長以及客戶的滿意度等,相比360度反饋法,它是一種更為全面的考核體系,綜合考慮了動因指標和結果指標、經營管理和戰略管理、外部人員和內部人員、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爭取各指標之間達到平衡。關鍵績效指標法是戰略實施的手段,是把企業的宏觀決策經過不斷地分解形成短期的目標,能夠檢測宏觀戰略的執行效果。本方法把組織目標和個人的績效統一起來。一般通過成功要素法、標桿基準法策略目標分解法確立關鍵績效指標。合理有效的績效管理的推行,對醫院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職工的激勵作用和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通過建立良好的考核機制,能夠更好地量化個人的工作業績以及醫院的院風建設、經濟效益、醫護管理和質量。醫院通過績效管理能夠讓職工意識到自己的日常工作與醫院的績效目標息息相關,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感到本職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有效地激發職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動自覺地做好工作。從而能夠促進醫院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實現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員工受到激勵,能夠更好地服從醫院企業的管理,更有利于醫院管理模式的推行。
(2)績效管理可以規范醫護質量。
績效管理中醫療質量的考核指標有很多,包括診斷符合率、搶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其中平均住院日是考核醫院醫療技術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能夠客觀反映醫院的醫療管理水平。通過績效考評制度,使員工工作和服務質量與薪酬掛鉤,從而樹立優質服務的理念,促使其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精益求精,杜絕醫療事故的發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2.2績效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收支結余與業務收支比重不確定。
目前的醫保結算有定額支付、總量控制及兩者之間的3種方式。定額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數量進行結算,不用考慮病情以及花銷的多少,費用是固定的。總量控制指的是醫保費用是固定的,無論醫院等級如何、服務質量如何、病人數量多少,比較穩定。收支結余業務和業務收支的比重不確定,會導致績效管理工作困難重重。
(2)混淆績效考核和績效管理的內容。
大部分的醫院在具體績效管理實行中,沒有深化對績效管理概念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績效考核的層面,也沒有把員工個人的考核和醫院單位的發展相結合起來,這在醫院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是很危險的。
(3)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科學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上過于隨意,內容還不夠全面,測評系統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內容和思路上過于陳舊,在評價的廣度、遠度和深度上也都過于片面,從而未能形成科學的考核指標及考核體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結果沒有得到有效的應用??己酥笜巳狈茖W性,導致員工在具體的考核時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員工的積極性;存在部分員工鉆空子,比如開單提成等現象,這些都降低了醫院的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
(4)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
民主參與是績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饋和溝通夠保證績效管理的有效推進??己苏吲c被考核者,醫院管理機構和員工個人之間通過不斷的溝通,才能夠熟悉彼此的情況,及時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反饋,也可以監督員工的業務完成情況,提高效率,改善行為。
3建議措施及對醫院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
3.1建議措施
(1)杜絕醫務人員額外獲利的機會。
醫療企業是以服務為主導的企業,有著不可替代的社會職能。醫患糾紛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醫務人員額外獲利導致的矛盾??冃Ч芾硎紫纫w現公平公正,加強對相關部門的監督和審計,對藥品回扣現象堅決查處,使醫護人員醫風醫德大力回升。醫院內部公平公正,也有利于減少內部同事之間不平衡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工作之中。
(2)建立全面的績效管理系統。
在持續溝通的原則下,將醫院的長期目標不斷融入到管理系統中,融入到員工個人目標、管理層職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僅僅在績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須首先認識到全體目標。在全面的績效管理系統下,醫院各科室、各單位要相互協調合作,共同完成績效管理目標的制定、實施和考核,從而實現醫院整體的戰略目標。
(3)加強績效輔導的溝通交流。
管理層要經常與員工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在個人目標完成過程中的困難,采取一系列方法幫助員工完成個人目標;找到績效體系中欠缺的地方,通過不斷的優化改進,豐富績效管理體系的內容,增強績效管理體系的可實施性;同時監督員工的完成情況,給予激勵。另一方面,員工也要主動把發現的問題向管理層進行匯報,從個人角度更能夠發現管理體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針對性。
(4)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
考核體系是公平性的最好體現,其制定的好壞直接決定著員工能否明確個人目標,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時應當遵循公平、科學、有效、可實施的原則。對于難以量化的問題,要通過各部門、各管理者以及與員工的不斷溝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動,達到共識,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整。
(5)加強成本控制。
醫院的核心競爭力不僅體現在醫療水平及醫療服務質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醫院經濟管理人員在獎勵支出、醫藥引進以及其他項目上通過成本核算的方式進行控制,一些輔項目如材料費、會務費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額,確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電方面也可以考慮進行合理的優化。成本控制,還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間的安排、手術室的安排,盡量發揮出各種資源的價值,減小隱形的開支。
(6)引進合理的績效評價方法。
傳統的績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進行利益分配,這不利于公立醫院戰略目標的實現。為此,必須引入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方法,同時考核經濟績效與非經濟績效,并逐步加大非經濟績效的考核力度,通過績效管理實現醫務人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醫院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互動。
3.2對醫院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
醫院通過合理的績效管理體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夠引起管理層以及全體員工對經濟管理的重視,便于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推行;其次,績效管理本身就是經濟管理的一大部分,對績效管理進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管理模式進行升級與改進;最后,通過績效管理體系的改革與推行,加強了各部門之間、員工與管理層、個人與醫院的溝通,有利于醫院經濟管理一體化的推行。
4結語
關鍵詞:農村;經濟管理;創新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其主要特點是農村地區相當幅員遼闊,農民群眾人數眾多,所以也就形成了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對于當前我國的新農村建設,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全面實現農村經濟管理的發展以及繁榮,確保各地的農村經濟均能實現穩定、快速和可持續發展,并對其經濟結構實施持續不斷的調整以及優化。要想實現農村經濟管理的繁榮發展,其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實現更加科學和有效的農村經濟管理模式,在管理當中取得發展。唯有實現更加科學和合理的管理方式之構建,才能確保農村經濟管理能夠始終沿著和諧發展的道路前進,進而確保經濟的發展能夠始終符合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就這一意義而言,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管理創新極為重要。
1 農村經濟管理的內涵
所謂農村經濟管理,主要是指對農村經濟實施自覺和有組織的宏觀管理,其最根本的依據是本地的經濟條件、社會條件、當地市場環境和經濟方針政策。其最基本的前提是明確生產發展的目標,其管理的過程是對再生產過程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生產要素加以決策、計劃、組織、協調以及控制。因此,農村經濟管理是在國家經濟的整體戰略方針指引之下,依據本地區的各項條件以及市場經濟環境,明確經濟發展的目標,并且采用對生產要素進行重新調控之過程。
2 農村經濟管理的基本要求
對農村經濟所實施的管理,應當具有總體上的管理思路以及要求,主要是要需要圍繞我國農村建設的主要思路。在經濟發展過程之中,為了能夠實現農業綜合效益之提升和農民群眾收入之增加,與此同時,在落實農村地區經濟管理的主體職能的基礎上,切實保持管理監督和執法這一主線,進而實現農村經營體制之創新。要堅持遵守我國農村經濟管理的具體政策規定,確保農村經濟管理能夠實現經?;⒁幏痘约胺ㄖ苹?,并且持續探索農村經濟管理之中的新方法、新途徑以及新方式,全面實現農村經濟管理中的集體資產管理、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對農民群眾的監督管理。
3 農村經濟管理創新的主要任務
(1)農村財務與資產管理。不僅要建立起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互適應的現代管理監督機制,而且還應當在強化對農村財務民主管理的基礎上實現對于審計職能之強化,并且對目前的財務管理模式加以改革。要積極推行農村委托制,并且在其中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開展電算化試點,并且強化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管理,保障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并且保證集體財產之安全。目前,農民群眾的減負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的落實,主要是對農村地區負擔反彈進行有力防治。在具體監管的內容中,主要包括了對資金籌集以及勞動統籌等方面的管理、農民負擔督查、承擔以及負面事件之查處等方面的問題加以落實。與此同時,還需對農民群眾的負擔實施專項治理,并且加以強化,對有關制度加以落實與健全。
(2)實現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社會化服務體系之建設。在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上,必須緊緊地圍繞農村地區的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按照農村市場發展之要求,實現各類形式上的農民群體專業合作,加強相關專業合作之中的示范以及試點工作,重點是強化當地的規范與培育等工作,對于專業合作中的經驗加以總結,并且做好合理的推廣,以便于提升農民對于農村市場進入之程度;但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上,必須要轉變工作機制,確保機構隊伍中的穩定性,并且對社會化服務制度的組織形式開展更加積極的探究,同時還包括了對民主管理機制、更加靈活的服務機制開展探討,以便于提升社會化服務的水平。
4 農村經濟管理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提升對農村經濟管理重要意義的認識
在當前我國農業與農村的經濟持續發展具有現實上的意階段性。在加強農村經濟管理上,要有效觀測貫徹落實我國相關農村政策,并且對實現其政策的經?;c制度化,加上以及長期的和諧穩定,這也是當前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從而維護與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切實利益,在最大限度上全面調動起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更好地繁榮我國農村經濟、不斷增加農民群體的收入,切實解決農村矛盾十分重要的保證。這就需要各級農業部門在思想認識上高度重視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不斷強化相關指導與領導,把農村經濟管理視為新農村建設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來抓。
(二)強化農村經濟管理機構以及人才隊伍建設
要不斷健全完善農村經濟管理機構,健全完善相關工作制度,確保農村經濟管理隊伍保持穩定,尤其是鄉鎮農村經濟管理人員隊伍應當做到合理地定編、定崗,保障每一鄉鎮均有專人承擔起農村經濟管理工作責任。要按照國家出臺的《農業技術推廣法》,把人員經費以及業務經費等全部納入到財政預算之中。各級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機構應當切實承擔起各自的行政管理職責、行政監督職責以及行政執法指導職責等,采用更加有效的舉措,積極改善與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手段。同時,要不斷強化人才培訓力度,持續提升農村經濟管理人員隊伍的素質。隨著近年來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管理的對象與內容也出現了極大變化,為此,要下大力氣強化農村經濟管理干部培訓工作,造就一支具備相當高的政治素質與業務能力,具備強烈的工作責任心,開拓進取的新型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隊伍。
(三)健全完善農業經濟管理規章制度
要不斷提高農村經濟管理執法水平,依據依法治國的方略,不斷加快農村經管工作制度建設,要圍繞著貫徹落實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行政規章的規定,在規范化建設、制度化建設上狠下工夫。要建立起以下三項工作制度。首先是農村經濟管理執法責任制。各地應當依據各自實際,明確當地農村經濟經營管理執法崗位,健全完善符合本地實情的農村經濟管理執法責任制,并落實相關人員的工作責任,履行好自身在農村經濟管理執法中的職責。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規章制度。最后是要建立完善快速而準確的信息反饋以及辦案機制。要依據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之中所牽涉到的農村熱點與難點問題,建立健全經常性的觀察點與聯系點,及時地預測與發現問題的苗頭,及早地向黨委和政府提出解決相關問題的意見建議,從而讓問題能夠得到更加妥善的解決。
(四)改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
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管理。要按照當地關于加快農業發展的相關要求,認真做好農產品加工業的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工作,大力爭取國家相關部門的積極支持。要大力扶持當地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為聯系農戶與龍頭企業、市場的重要紐帶,是促進當地農村經濟發展和壯大的重要抓手。為此,一定要大力抓好示范引領作用,進而發揮出典型示范與帶動作用。
(五)持續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工作
依據《農村土地承包法》之規定,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是對我國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進行管理的主體。有鑒于此,各級農業主管部門和農村經濟管理部門都應當在農村土地流轉上切實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是要切切實實地負起相應的職責,全力以赴地調解當地農村土地承包中所出現的糾紛,并且大力加強對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工作;其次是要加強調查研究。要深入農村基層一線,全面掌握當地農村土地流轉的動態信息,著重解決當地農村土地流轉中所出現的突出問題,及時而準確地制定出積極引導、規范與加快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意見建議;最后是要指簽訂相應的土地流轉合同。
(六)全力化解村級債務管理困境
首先是要積極采取措施,全力化解現有債務。要運用精簡機構、費用包干、資產盤活以及糾錯減債等多種方式,有效化解目前的債務。其次是要切實防止新債的發生。要強化對村級集體經濟的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集體借款審批機制。對于村級組織興辦公益事業,應當做到量力而行,并且全面杜絕各類超越其自身經濟承受能力的面子工程和達標工程等。最后是大力爭取國家所給予的政策傾斜。在現有的村級債務中,有相當多的一部分用在了農村義務教育、維穩、河道治理、基本農田水利建設和當地農村公共事業發展上,有鑒于此,應當建議國家實施一定的政策傾斜,以幫助村級組織化解自身的債務。
(七)加大村級轉移支付的投入
從2006年1月1日起,我國全面取消了農業稅,雖然極大地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但也會造成村級收入在短期內有所減少,影響基層村級組織正常工作職能的更好發揮。所以,國家應當從全局的高度出發,不斷增加村級組織的轉移支付力度,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國農村生產公益事業的良性運轉。為此,建議各級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村民公益事業建設的步伐,真正地讓農村發展的成果能夠惠及到全體農村群眾,從而確?;鶎诱母黜椔毮苣軌虻玫秸5陌l揮,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更加有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輝煌,吳秋菊.市場經濟背景下的農村經濟管理創新[J].中國市場,2011(33).
[2]鄒積川.淺析知識經濟條件下對農村企業管理創新的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3(3).
關鍵詞:企業環境管理;理論基礎;儒家生態倫理
經濟發展在促進社會進步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各種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一方面要利用自然資源獲得高額利潤,另一方面又大肆污染環境、浪費資源,對環境造成嚴重損害。如何使企業自覺履行環境責任成為緊迫而重要的問題。目前學者們的研究視野主要集中于外部性理論和產權理論。但是這兩種理論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儒家生態倫理作為一種非正式制度能夠彌補以上企業管理制度的不足,對企業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積極承擔環境責任具有深刻地啟示意義。
一、企業環境管理的理論基礎及局限性分析
(一)企業環境管理的理論基礎
1、外部性理論
在分析環境問題的成因時,西方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負外部性尤其是生產的負外部性是導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根源。
經濟學家馬歇爾(1910)首次提出“外部不經濟性”理論,庇古進一步發展了該理論,提出外部性理論。外部性是指經濟主體之活動,對與該活動無直接關系的他人或社會所產生的影響,企業為進行生產所支付的成本稱為私人成本。當企業的私人成本小于社會成本時,該企業的活動就產生了負外部性。
外部性理論認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過程中,總是希望把環境污染和開發資源的成本轉移給他人或者搭他人治理和修復環境資源的便車,外部性便成為導致環境問題的根源。
以庇古為代表環境干預主義學派的學者認為市場是有缺陷的,基于環境的外部性,政府干預是有必要的,在干預方式上他們(除了庇古)主張立法或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環境。此外,庇古還主張政府通過征稅的方式進行環境管理,即所謂的“庇古稅”。 基于外部性理論,各國主要采取政府干預及命令―控制型制度進行環境管理,例如我國的“三同時”制度以及排污收費制度。
2、產權理論
產權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經濟學家科斯。產權理論認為外部性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環境資源的產權界定不明晰或界定不當,從而使環境資源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質。經濟學認為,純粹的公共物品具備以下兩個特性:消費的無競爭性和消費中無排他性。河流、空氣等環境資源屬于公共物品,不具備使用的排他性,也沒有明確的產權。所以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可以根據自己的成本效益原則任意使用環境資源,并排放廢棄物。環境成本外部化勢必會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
以科斯為代表的產權理論認為在交易費用為零和產權界定明晰的情況下,私人之間所達成的自愿協議可以使經濟活動的邊際私人凈產值和邊際社會凈產值相等,從而排除導致外部性存在的根源。基于外部性理論,各國主要采取市場型制度進行環境管理。
(二)企業環境責任理論基礎的局限性分析
外部性理論及產權理論充分論證了企業生產的負外部性以及環境資源產權的不明確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依據這兩種理論各國也采取了相應措施如命令-控制型制度和市場型制度。但是這兩種理論及其相應制度在實際的運用中存在很多問題。
以外部性理論為基礎的命令―控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遭到了許多企業的抵抗,政府實施面臨很多挑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工具幾乎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迫使每個企業承擔相同的污染控制份額或實施相同的技術標準,忽視了企業間的差異。二是此種管制方法缺乏靈活性,增加了企業成本卻不能增加企業效益。另外,該規制工具下的績效標準需要政府承擔非常高的監管成本。
產權理論也存在局限性。首先,產權理論的適用環境是高度發達的市場化經濟,這對很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來說條件是不具備的;其次,外部性問題的復雜性可能使協商成本非常高,甚至使協商無法進行;另外,對環境資源進行產權界定非常困難或成本很高。
二、儒家生態倫理學是企業環境管理理論基礎新視角
基于外部性理論和產權理論的命令-控制型制度和市場型制度都屬于正式制度。利用正式制度對環境進行管制有其特有優勢:一是正式制度具有實施的強制性,企業必須按規定進行相關經濟活動;二是正式制度對企業的規定都是具體而明確的,這樣便于企業依法依規進行經濟活動,也便于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但是,利用正式制度進行環境管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正式制度不可避免會存在漏洞,導致許多企業鉆法律空子的行為;正式制度是一種外部約束,當企業面臨巨大利潤誘惑時,它可能就會沖破這種外部約束而污染環境。
要想更好地進行環境管理,需要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雙管齊下”。以非正式制度彌補正式制度的不足,通過生態價值觀的教育和建設,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進而將這種環保意識內化為指導人們行為的信念,使人們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
儒家生態倫理作為一種非正式制度,在指導企業環境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內容上看,它匯聚了古代先賢寶貴的生態思想,對于我們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從作用方式上看,儒家生態倫理是一種內在影響力。它以倡導的方式,通過影響和轉變人們的環保理念,使他們將這種思想自覺的轉化為環保行為。從涵蓋范圍上看,儒家生態倫理可以填補制度覆蓋不到的地方,并柔化制度所形成的社會秩序。
三、儒家生態倫理精髓及對企業環境管理的啟迪
(一)儒家生態倫理的精髓
1、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思想認為,人與自然是統一的整體,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盡管孔子沒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但其思想中卻包含這一觀點,如“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論語?季氏》
后世儒家思想家進一步發展了“天人合一”思想?!吨杏埂酚袝骸叭f物并齊而不相害,道并齊而不相悖?!泵献釉唬骸胺蚓铀^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 《禮記?郊特性》也有記載:“陰陽合而萬物得。”儒家生態倫理認為天、地、人三者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強調人與自然的協調、和諧。儒家主張自然界具有獨立不倚的運行規律,不受人類主觀意識的支配??鬃釉唬骸疤旌窝栽??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
2、順時節用思想
儒家認為,“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正因為如此,儒家認為人類應該節制欲望,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自然資源的生產和消費處于良性循環之中。儒家堅決反對濫用資源,明確提出“釣而不綱,弋不射宿”(《論語?述而》),《禮記?祭義》記載,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荀子?天論》中有曰:“草木榮華滋碩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絕其長也”。
3、知命畏天思想
孔子在《論語》中所談的天論的命即“天命”?!墩撜Z?陽貨第十七》記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用八個字揭示天命即“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這正是天地萬物自然變化的規律。又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論語?季氏第十六)。
孔子認為,“知命畏天”是君子應具的美德。他強調君子應該遵循自然萬物變化之規律??鬃诱J為人不僅要“知天命”,更要“畏天命”――敬畏天命是孔子提出其生態倫理思想的理論基石。
孔子認為只有君子才懂得“畏天命”,小人是沒有敬畏之心的?!吨杏埂分v“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正是由于許多人不遵從自然規律,缺乏敬畏之心才出現了社會上一系列的“生態危機”、“信仰危機”等問題。至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知命畏天思想對于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維護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F在我們更應該秉承孔子敬畏天命的思想,培養自覺遵循自然規律的生態倫理意識,這才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之道。
(二)儒家生態倫理的精髓對企業環境管理的啟迪
1、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導意義
近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物質技術的不斷提高,“人類中心主義”也隨之逐步膨脹起來,人類把自己看作是自然的所有者,對自然資源隨意開發,對自然環境隨意處置。然而,儒家思想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人不是自然界的主人,與自然界一樣,我們只是整個宇宙大系統中的一部分。對于我們的無知與貪婪,大自然已經發出了警告,近年來的霧霾、全球氣溫異常等就是對我們的提醒。企業作為環境污染的主體,更應當秉承先人“天人合一”之思想,積極承擔環境責任,實行綠色生產、循環經濟,追求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結合,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2、順時節用思想的指導意義
從儒家思想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對時令的強調,對動植物的惜生。儒家強調人類在利用萬物時,要遵從萬物生長發育的天理,對萬物加以合理地愛護性地、節約地利用。其思想核心就是遵循自然規律, 合理開發使用自然資源。儒家“順時節用“思想對我國企業地長遠發展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企業作為自然資源的主要使用者,應當樹立順時節用思想,適時適度開發使用自然資源。企業應牢牢樹立資源節約意識,改變粗放型資源利用模式,提高資源是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使用可再生資源,同時加強資源的回收再利用。農林牧漁企業更應該樹立順時節用思想。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系統,過度地采伐、放牧、捕撈等必定會降低生態系統的可再生能力,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唯有“斧斤以時入山林”,才有“材木不可勝用也”。
3、知命畏天思想的指導意義
企業作為社會中的一個法人主體,只有敬畏自然,才不會為了經濟利益而置自然環境于不顧。而且積極的履行環境責任也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應盡的義務。而只有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會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可以實現長遠發展。在企業中管理者起著領導決策作用,更應該以儒家的君子之德要求自己。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始終保持對自然及環境的敬畏之心,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思想融入企業的各項經營決策之中。
儒家的生態倫理思想雖然誕生于中國古代社會,但是其對于企業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積極承擔環境責任具有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如果企業能從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中吸取更多有價值的生態倫理思想并努力踐行,這對于解除我們當前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將會有巨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與生態倫理化的實現[J].理論學刊,2005(05).
[2] 任俊華.論儒家生態倫理思想的現代價值[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3)
[3] (美)戴斯?賈斯丁.環境倫理學[M].林官明 楊愛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 任俊華 劉曉華.生態倫理的文化闡釋――中國古代生態智慧探考[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水權理論;水資源;經濟管理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1 前言
水權,是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管理等相關權利的總稱。根據2002年新《水法》,中國水資源的所有權歸國家。為了能夠使中國真正轉變為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建立以水權及其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國家水權制度建設,形成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節水機制。
2 中國水權三要素
只有對用水總量有了具體限制,對用水效率以定額指標進行考核,再加以經濟、法律、行政、工程科技等手段,各行各業、各家各戶都在往節水方向走,形成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才能真正構建起“節水型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水權。
中國的水權理論體系包含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應該重視初始水權的分配,特別要注意在分水前預留河流的生態水量。河流自己不會說話,流域管理機構首先應該代表河流的生態利益,成為河流生態的代言人。
第二,要加強流域的綜合管理。
第三,水權本身是可以轉換的,可以建立水市場,進行有序的水權交易。
這三個要素共同構成了流域的綜合管理。為了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首先應該充分利用民主協商過程,使跟水利相關的政府部門、地方政府、企業、用水戶、科技人員等各方共同參與,提高水權管理等各項決策的科學性。
3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涵義、主要內容和主要原則
3.1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涵義和內容
水資源經濟管理是指利用經濟手段調節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供給、需求、保護、節約、配置的管理體系和制度。
主要內容包括水權 (水資源使用權)管理、水市場(資源市場)管理、水資源成本核算管理、水資源需求管理、水資源供給管理、水資源交易管理。
水權管理是國有水資源產權代表部門和各級政府的行政主管部門,運
用法律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對水權的產生、行使、保護和轉讓等的管理,水權管理是水資源經濟管理的基礎,也是水資源經濟管理和立法管理的集合。
水市場管理是國家運用法律、政策和經濟措施對水資源市場交易活動
進行的管理,是對水市場的形成、運行的管理。旨在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合法經營和正當競爭,穩定物價,保障消費者權益。
水資源成本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建立包括水的資源性資產評價、各種
成本核算的核算體系,掌握水資源家底,形成合理的水價格,促進用水戶重視資源成本,并與其他成本一道計入生產成本。
水資源的需求管理是指對用水的合理性管理,對用水總量的控制、用
水水平的調節、用水需求的引導、對未來水需求進行預測等。其目的和標準是通過調節水資源承載能力和用水需求達到供需平衡,保證高效供水并兼顧各種水需求的合理、公平。
水資源供給管理是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以及水資源和水商品進入用戶的
管理,實質是在水資源評價規劃的基礎上,對水資源配置的管理,實現對用水戶的服務。
水資源交易管理是指對水權、水資源、水商品實際交易過程中的管理。
3.2 水資源經濟管理的主要原則
第一,兼顧資源配置的效率與公平原則。效率原則是指使資源流向資源利用效益高的用戶;公平原則是指保障每個用水戶都能滿足必要的基本水平的用水需要。
第二,講求資源管理效率原則。水資源管理既要科學合理,也要要追求管理成本的最小化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資源效率與經濟效率并重。水資源效率是單位水資源的產出貢獻率,經濟效率是單位物質的生產水平。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快速,存在著大量過多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的現象。用水戶因為自身經濟利益的趨勢,往往只重視經濟效率而忽視了資源效率。作為資源管理者,要重視水資源的效率,通過管理提高單位水資源的產出。
第四,可持續發展原則。要充分考慮節約資源,維護生態,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同時實現水利與社會經濟、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五,盡量防止專有資源轉化為共享資源的原則。共享水資源在開發利用水資源過程中是客觀存在,必不可少的,并且發揮著公益性作用,由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機構管理。因為共享資源是無主資產,所以共享資源過多的情況會導致市場失靈、管理低效,同時也會導致濫用和浪費;然而產權明晰的專有資源容易受到尊重、保護和合理利用,所以根據用水戶的性質,要盡量明確產權人,防止專有資源成為共享資源。
4 正確定位水權、明確水權的基本理論和制度框架,是建立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的基礎
4.1 水權的內涵界定
水權是指水資源的所有權以及從所有權中分設出的用益權。水資源的所有權是對水資源占有、使用、收益和處置的權力,所有權具有全面性、整體性和恒久性的特點。我國《水法》明確規定,水資源屬于國家所有,水資源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修建管理的水庫中的水,歸該農村集體經濟使用。為適應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在使用權的基礎上,著眼于水資源的使用價值,將其各項權能分開,創設使用權、用水權、開發權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水資源的使用權。國家鼓勵單位和個人依法開發、利用水資源,并保護其合法性。
4.2 水權初始專有化的界定形式
水權分為個人所有(即私有產權)、社團所有(即社團產權)、集體所有(即集體產權)和國家所有(即國有產權,一種特殊的集體產權)這幾種形式。因為水資源具有利害兼存和易被破壞的自然屬性,同時具有多功能性、可更新性、流動性、不可替代性和地域、流域限制性特點,而水資源的需求既存在生活用水的剛性需求,又存在生態和環境用水的弱勢用水需求,所以水權的初始專有化在分配上存在著很大的技術難點和風險,是水權制度建立的難點之一。
4.3 水權管理的主要任務
第一,初始水權產生的管理目的。主要是保證水資源的正常使用權、專有化健康地和初始水權形成。
第二,水權內涵界定的管理。包括水權的時效性、空間限定、水權人的權利與義務的確定與管理等。
第三,水權行使過程的管理。主要是防止偏差、失當行為。
第四,水權糾紛的處理和保護水權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水權的登記、轉讓的管理。
4.4 水權管理制度的基本特點和基本框架
第一,水權管理是經濟與法律的結合體。
第二,水權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要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保持一致并且緊密結合,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和效率規律等。
第三,水權管理要符合水資源的自然規律。
第四,水權管理要與資源使用者密切聯系,方便為資源使用者接受。
第五,水權價格的確定,是健康發展的水權市場的基本問題。
第六,水權的所有者可由具有公法人地位的機構代表。
5 建立并完善水價格形成機制,是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實施的關鍵之一
5.1 制訂合理水價格的必要性
水權和水商品價格要符合價值規律,就要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體現生產水商品的社會生產力要素的價值尺度,同時作為社會需求豐缺的信息載體,要給生產者帶來應有的報酬,進而鼓勵生產者根據價格信息和報酬大小對水行業的投資進行增減,并且調動用水者調整用水方式和提高用水效率的積極性。所以說,水價格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優化配置水資源的最有活力的經濟因素。
5.2 水權價格形成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
第一,資源的稀缺性,或者是供求關系,同時要考慮人們的支付意愿
二是水資源開發的邊際成本,在經濟上尋求開源和節流的平衡點,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
三是生態系統和環境的補償費用。要合理補償由于水資源開發而造成的生態系統和環境的不利影響或破壞。
四是滿足水資源的剛性需求,使全體用戶能用較合理、可支付的價格獲取。
5.3 水商品價格的核算和形成
水商品價格的核算和形成要考慮全成本,主要包括:①水權價格;②水商品形成過程中所需的成本;③資本的合理利潤;④產生的廢污水所需要的處理成本。
6 結語
建立并完善水權制度和水資源經濟管理制度是一個長期的實踐工程,而這個過程,一定要把專家研究指導與群眾的實踐創造相結合,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創新制度,為我國水資源經濟管理尋求正確的出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預警理論;風險
【中圖分類號】 TU7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727-5123(2013)06-024-02
代建制的推行對提高政府項目的投資效益、控制“三超”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代建制使得項目管理風險集中轉移到代建單位。因此,從代建單位的角度出發,建立基于預警理論的代建風險管理框架,有效規避風險,從而提高代建項目管理專業化水平,提升企業代建項目管理能力,對實現推行代建制的初衷,對工程咨詢企業承接和完成代建項目,無疑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
本文力圖通過代建風險預警管理框架的構建,探索代建單位預防和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為化解代建單位所面臨的風險提供有益參考,為代建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及項目的健康運行提供保證。
1 國內研究現狀
1.1 風險預警理論研究現狀。我國的預警理論研究是從經濟循環波動問題入手的,起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過程基本可分為兩個階段。1988年以前為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以引入西方的經濟發展理論和經濟波動周期理論為主,并對我國的經濟波動及其動因進行了分析。1988年以后為第二階段,主要工作是尋找我國經濟波動的先行指標,從研究經濟形態的長期波動轉向研究經濟形態的短期變化。20世紀90年代,經濟預警的應用領域進一步拓展,不僅在宏觀經濟領域,而且在微觀經濟領域(企業預警)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在工程項目領域,劉艷玲從工程項目的角度出發構建了項目風險預警系統(PREWS),整個系統包括風險識別子系統、風險分析子系統、風險預警子系統、風險對策子系統和風險后評價子系統等五大系統。同時根據工程項目本身的一些特性提出了由環境預警指標、管理預警指標、工程建設預警指標和融資風險預警指標組成的工程項目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給出了一些切實可行的定量評價方法。
袁林海根據大系統控制的“遞階控制”結構方案的原理和多段專家系統,結合建筑安全預警系統的設計流程,建立了基于大型專家系統控制的建筑安全預警系統“遞階結構”結構方案,并運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例分析,預警評價結果與實際完全相符。
曹云峰根據建筑供應鏈風險的來源,給出了外部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同時以建筑供應鏈上處于核心企業地位的建筑施工企業為例,分析了其內部可作為風險預警指標的一些績效指標,通過觀測指標變化情況,實現風險預警的目的。
李順濤構建了包括風險識別、風險分析與預測、風險應對和監控的國際工程風險預警管理系統,提出了以可量化的已知風險、不可量化的已知風險和未知風險為出發點的三相風險預警指標體系。他認為使用復雜的風險識別和分析工具往往消耗管理者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有悖于預警的時間目標;風險預警的目的不在于預警本身,而是在確定的時限內對風險加以有效控制,使風險成本不至于超過風險管理的預警目標值。
綜上所述,已有理論研究大多通過識別、分析、對策等環節構建風險預警系統,并建立預警指標體系進行風險的定量評價,進而實現風險預警管理。指標量化和風險評價方法多選取層次分析法、粗糙集理論、統計分析、模糊綜合評價法。
1.2 代建制風險研究現狀。胡方水、于波就代建企業的現存問題進行了分析,指出現階段其所面臨的主要風險集中在:法律責任風險轉移問題尚未解決、代建制度與現有的建設工程管理制度交迭、項目前期工作的風險、從業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
尹貽林認為代建制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目前代建制的運作實施還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規的保障,缺乏明確的制度規范;項目法人與項目管理代建人的職責有待進一步厘清;我國各地實施的代建模式中對于代建單位尚缺乏明確的職能定位;代建費偏低,制約了“代建制”制度的發展;與代建制相關的配套措施不完善。即作為代建單位而言,分別存在著法律、制度、費用、規模等風險。
翁謙指出,代建制將項目實施階段的風險轉移到了代建單位,由具有專業知識的代建單位來進行項目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等風險發生的概率。但同時其自身的不足又成為新的風險因素,包括技術風險、經濟風險、外部監督風險等。
馮為民、朱俊認為,代建單位面臨的風險內容頗為復雜,包括技術風險、自然風險、安全責任風險、使用單位的干擾風險、工期延誤風險、財務賠償風險,此外還有工程質量和使用功能缺陷投訴、建設資金不到位、財務支付權無法控制等諸多問題。
將以上研究進行歸類,代建單位的主要風險為:源于系統的風險——法律風險、制度風險、外部監督風險、自然風險等;源于行為主體的風險——從業人員素質、業主和使用單位的干預、建設資金不到位等;源于項目目標的風險——經濟風險、技術風險、工期風險、安全風險。
上述文獻僅從定性和理論層面探討了代建風險,并未進行定量和實證研究。趙海運用改進的聚類法、模糊綜合評價法,通過實證研究對源于行為主體的代建風險進行了評價。黃福珠圍繞代建單位在代建合同、項目前期及實施階段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利用層次分析法對項目前期準備階段的風險進行分析、評估,但僅構建了理論模型,沒有將其應用于具體案例。
綜上所述,國內關于代建風險的研究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都缺少積累。對于代建風險的研究不但是需要理論突破的一個薄弱區域,也是代建制在實踐操作中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2 基于預警理論的代建風險管理結構框架構建
基于預警理論的代建風險管理結構框架模型可用圖1表示,其主要的部件為三大結構模塊,即代建風險識別模塊、代建風險評價模塊和代建風險應對模塊。對于代建風險管理而言,風險識別是基礎,風險評價是核心,風險應對是目的,三者相輔相成,循環往復。
2.1 代建風險識別。風險識別是代建風險管理首要的一步,只有全面、正確的識別工程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所有風險因素,才能有的放矢,針對風險進行估計、評價、作出決策。應通過風險識別盡可能全面地找出影響項目管理目標實現的所有風險因素,采用恰當的方法予以分類,逐一分析其產生的根源。
代建項目因環境、目標變化以及實施過程中不斷受到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因此,代建風險的識別應是實時、連續的過程。
2.2 代建風險評價。預警依賴于監測,監測離不開指標。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這一模塊的主要任務是確定風險預警的指標體系,并運用數學方法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對各種指標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項目總體的影響進行度量,對風險的動態與發展趨勢作出事先的判斷、評估,并發出風險預警信號以供決策。
風險評價是一個動態過程,表現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調整、指標數據的變化和風險預警等級的變換,其過程如圖3所示。
2.3 代建風險應對。在識別和評價的基礎上,要選擇有效的應對策略來控制風險。但控制風險所需的成本非常高,所以需明確承擔風險的能力,然后確定風險控制的區間。風險評價模塊能夠從眾多的風險因素中找到可能給代建單位造成重大損失的風險因素,引起管理者重視并采取措施對其加以規避。
風險管理應貫穿于項目的整個生命周期。必須實行持續風險管理,對風險進行全過程監測,從而減少項目的潛在損失和提高對風險的控制能力。
此外,風險預警管理的實現需要具體的支撐件,項目的信息、組織、文化是管理代建風險的有效措施和重要保障。
3 基于預警理論的代建風險管理流程框架
在結構框架中,通過三個結構模塊將代建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思路反映出來。而代建風險管理的流程框架(圖4),則反映了風險管理的主要步驟和實現機制。
基于預警理論進行代建風險管理的流程包括:輸入、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應對及輸出五個環節。其中,輸入主要是指影響項目狀態的內、外部因素,它們共同作用于被控對象,使風險狀態發生變化,體現為在風險因素的波動;風險識別指盡可能準確、完整和系統地對風險因素進行分類與辨識;風險評價指構建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并建立風險評價模型,得出當前的風險狀態并輸出預警信號,如果項目處于安全狀態,則維持現狀并進一步監控,否則需采取相應措施規避風險;風險應對是風險的控制途徑,包括各等級風險的響應對策、風險的持續管理、風險預警管理的支撐條件;輸出反映風險控制的效果,指明項目當前的運行情況。風險控制可能產生兩種結果:所選方法及策略正確,則對風險控制成功,將引導項目引入良性循環,反之則可能致使項目狀況惡化。但無論何種狀態,都需對結果進行反饋,以便調整和優化下一過程的預警活動。所以,只有當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直接導致項目徹底失敗,這一循環過程才終止。
【關鍵詞】 循環經濟; 財務管理; 理論框架
一、問題的提出
20世紀是一個財務管理大發展的世紀,財務管理先后經歷了籌資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財務管理、投資財務管理和綠色財務管理等發展階段?,F代財務理論研究的對象從對企業資金籌集和資金的周轉、控制等微觀層次問題的描述性探討,轉向企業價值與投融資決策關系問題的定量分析。公司價值創造的基礎通常是經濟資本,財務管理的目標就是通過投融資決策實現最優配置,從而為企業創造價值。
事實上,經濟系統在不斷與生態系統發生交換活動,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環境問題促進了綠色財務的提出。但是僅僅強調環境保護是不夠的,環境的保護必須伴隨著節約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等舉措,因此,一種以“3R”為原則的新型經濟形態――循環經濟應運而生?!?R”原則,即資源利用的減量化原則、產品生產的再利用原則和廢棄物的再循環原則。可再利用的副產品和廢棄物都可以認為是可回收資源;減量化利用的自然資源,可以視為企業進行生產的原始資源。對原始資源使用的減少和可回收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夠帶來生態環境質量的提高,并成為企業市場競爭力??苫厥盏馁Y源、原始資源和生態環境質量資源構成了循環經濟生產企業的生態資產。
企業價值創造所需要的關鍵資源已經從物質資產和金融資產為主的有形資產以及無形資產轉變為可循環再利用的生態資產。公司價值創造驅動因素的變化意味著資本概念的泛化,企業價值的概念成為一個多維價值屬性的價值體系,企業價值最大化問題轉變為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價值均衡過程。雖然綠色財務也越來越關注生態資源在公司價值創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由于價值驅動因素變化造成的資本多元性,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深入研究。
二、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理論本質、研究維度的分析
(一)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本質
關于財務本質的認識,財務學界的觀點很多,歸納起來有“活動論”、“關系論”與“活動+關系論”三種主要觀點?!盎顒樱P系論”吸收了活動論和關系論有益的內核,全面概括了財務的本質特征。循環經濟理念實際上是對可回收資源、進入生產領域的原始資源的一種時空上的優化配置,循環經濟下財務管理的基本矛盾是生態資本與經濟資本的錯置。因此,生態資本的投入和收益與經濟資本的投入和收益往往是在投資者之間合作的情況下進行的,并形成了投資者之間的經濟責任、權利和利益關系。所以,筆者認為,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本質是投資者基于未來合理跨期配置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以達到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的活動及其利益關系。資本配置的主體是投資者,資本配置的特點是跨期配置,資本配置主體、配置對象以及配置活動都存在于由利益相關者所編制的價值網絡內。
(二)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研究維度
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本質所考量的是企業價值、生態資本與經濟資本的跨期配置活動及形成的利益關系?!翱缙谂渲觅Y本的論斷表明……財務研究的三維視角包括時間、空間和行為,財務的時間坐標、空間坐標和行為坐標決定了財務的立體結構?!笨梢悦枥L出這樣一個藍圖,如圖1所示,以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構成的平面式財務研究結果為基礎,放寬條件,進一步研究財務行為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建立立體式研究視角。任何一個生態資本坐標點R和任何一個經濟資本坐標點C決定了一個確定的財務狀態S(C,R)。任何一個財務狀態S(C,R)都對應著一個最佳的財務行為方案B。財務行為B,經濟資本C和生態資本R決定了企業價值V。在平面OSVB中可以看到,如果財務狀態一定,財務行為將決定企業價值,并且所有小于價值V下的財務行為都不是最佳行為。所以,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核心是研究財務狀態,根據財務狀態選擇最佳的財務行為。
三、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理論框架的構建
循環經濟財務管理是在以生態資產和經濟資產為企業價值創造主要驅動因素的背景下,運用公司財務理論,借助于價值網絡分析,通過核心資本的價值創造模型對企業財務狀態進行評析,規劃并評價企業財務行為,以實現價值最大化目標的一系列方法的集合。根據這一定義,筆者可以構建出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理論框架,如圖2所示。其中,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的涵義、財務本質、目標、假設、原則、職能和內容構成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結構,財務狀態評析、財務行為選擇和財務評價構成了循環經濟財務管理的應用理論結構。
根據循環經濟財務本質的要求和機制原理設計財務系統,首先要界定循環經濟財務目標;其次,財務目標確定財務職能與內容。財務系統運行的環境是復雜的,必須根據財務環境、目標要求和財務系統運行的規律提煉財務運行的基本前提,即相機財務假設與原則,由此構造循環經濟的基本理論結構。
根據循環經濟財務基本理論結構順次,應當進一步從技術的角度研究財務狀態評析、投資行為選擇和融資行為選擇。其中,財務狀態評析是財務行為選擇、財務評價的基本前提。企業價值網絡的變動導致資本系統發生變動,由于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本身存在資本轉換規律,資本系統發生變動必然影響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價值的創造,因此,循環經濟財務狀態評析就是要對企業價值網絡、生態資本和經濟資本價值創造模型加以評判和分析。財務狀態評析指導財務行為的選擇,不同的行為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循環經濟財務評價是提供反饋信息、保證財務系統良好運行的有效方法,由此構造了循環經濟財務應用理論結構。
【主要參考文獻】
[1] 茅寧.軟財務理論初探.會計之友,2007(2).
[2] 李心合.財務管理學的困境與出路.會計研究,2006(7).
[3] 王化成.財務管理理論結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