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1:05
序論:在您撰寫會計人才培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3.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重外語、厚基礎、寬知識、強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特色
(1)重外語(英語、東盟國家語言),是指強化學生外語學習,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外語應用能力。因此,大學外語學習課程調整為鞏固和加強學習英語的基礎上,增設東盟國家語言(小語種)課程,無論是英語還是東盟國家小語種,強化口語、聽力、閱讀、寫作與翻譯等綜合訓練,要求學生大學二年級和四年級分別通過國家四級、六級英語考試,熟練掌握和運用至少一個東盟國家語言進行交流。
(2)厚基礎,是指具有較雄厚的會計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公司財務、會計信息系統、成本與管理會計、審計、會計報表分析、國際會計、投資、國際貿易、國際稅收、國際商法、中外會計準則與慣例比較等課程。
(3)寬知識,是指具有較寬的會計專業及相關的學科知識。包括管理學、經濟學、投資學、市場營銷、貨幣銀行學、法學基礎知識、經濟法與稅法等課程為必修課程,并要求學生選修管理類、經濟類、人文科學類等2-5門課程。
(4)強化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實習訓練。采取“四段式三類實習”強化訓練。要求學生分兩段深入企業進行實習,熟悉企業會計核算、財務管理或審計的過程和要求;建立手工會計學原理和財務會計實驗室;建立電算化會計實驗室和電算化審計實驗室,進行模擬實習。
4.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在教學內容方面,注重優化會計專業課程。突出國際會計特別是東盟國家的會計準則與慣例,并能熟練運用專業英語,鼓勵學生參加注冊會計師資格和注冊審計師資格考試。要求學生既能熟練掌握中國會計電算化軟件(如用友、金碟等財務軟件),又能熟練應用國外財務軟件。
(2)在教學方法上,大膽進行改革,采用案例分析法、自學與討論法、試驗與實踐相結合法、多形式作業法、計算機輔助教學法和研究型學習法等教學方法。
5.改革教學管理
全面修訂會計專業教學計劃,明確適應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東盟經濟貿易發展的會計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培養要求以及課程體系和保障措施。實行完全的學分制,包括主輔修制、選修制、彈性學制,為學生塑造自我、發展個性建立科學合理的機制。認真搞好教學管理,做好專業評估、課程評估和教學評估工作,以評促改,以評促建;按照新的教學計劃,抓好教材、教學大綱、題庫建設,規范教學行為;完善院校、教師評教和學生評教的雙重評教制度。
(二)加強同東盟國家高校的教育合作
1.大力借鑒和引進東盟國家會計學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例如借鑒新加坡的雙語教學、外部遠程教育、海外辦學和馬來西亞的“雙聯課程”等;引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教育發達國家的教學課程和外語版教材,部分課程直接用外語授課。
2.建立與東盟國家高等教育辦學合作,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在聯合辦學方向上,可以同東盟高校在會計人才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等層次進行交流和聯合培養,包括開展聯合辦學的學位課程和雙學位課程;在聯合辦學內容上,引進東盟的先進教育資源,學習的優秀辦學理念和方法,借助東盟國家高校的管理經驗;在辦學方式上,可以互派訪問學者、交流教師、交流學生到對方國家高校學習,互通學習課程;在學分機制上,擴大在教育質量監督和認證領域的合作,尋求建立中國—東盟之間互認學分、學位和文憑的互相認證制度。
3.大力推進中國-東盟國家高等院校互招會計學留學生工作,促進雙方高等院校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與發展。中國-東盟國家高等院?;フ袝媽W留學生,可以有效地促進教育的發展,帶動高等教育升級,推動高等教育的優化。通過招收東盟國家的留學生,增進對東盟國家高等教育的了解,增加我國高校學生同東盟國家學生互相接觸、交流和學習的機會,促進與東盟國家留學生的互相交流和共同進步。(三)校企聯合,創新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
1.加強同東盟國家企業集團的聯合辦學,提高會計人才培養的水平和能力。我國高校同東盟國家企業集團在會計人才培養方面,應該通過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實現校企強強聯手的培養模式。一是實行東盟國家企業給我國高等院校注資的方式聯合辦學,校企實行董事會方式進行管理,共同培養企業所需的會計人才;二是東盟國家企業給予適當資金贊助我國高校,企業委托培養所需的會計人才;三是東盟國家的企業作為我國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海外實習基地,每年選派中國學生到企業實習,企業可以在優秀的學生中挑選適合企業需要的會計人才。
【關鍵詞】 會計; 培養; 模式; 信息化; 大賽
一、會計信息化大賽基本情況簡介
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主要基于全面信息化環境下的仿真企業展開,考核參賽代表隊網絡環境下信息化實務綜合應用水平。各參賽隊由五名選手組成,分別承擔會計主管、總賬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出納五個崗位職責。參賽隊涵蓋了省內各個行業企業以及行政事業性單位。
比賽過程中以生產型企業一個月的會計全部業務為基礎,主要包括外部銀行業務、市場業務、稅務業務,企業內部憑證編制、材料核算、報表編制、財務分析等業務。比賽過程中所需的外部市場單據及資料,全部以仿真企業、稅務、市場部門提供,部分內部單據通過遠程互聯方式,由真實企業直接采集并交給各參賽隊進行賬務處理。現場的成績全部通過計算機自動評分,選手和現場觀眾可以實時看到選手的成績和答題狀態。
二、培養模式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1年末先后已有5 000余人次參與到各級各類會計信息化培訓中來,近1 000余人次參與前期的選拔賽,一批業務骨干和優秀選手脫穎而出。另據統計,在之前參與歷屆山西省信息化會計競賽的選手中,已經有近50名選手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競賽已經成為煤炭行業會計優秀人才的孵化器,以下是按照參加大賽的整個過程,對模式的具體分析。
(一)崗位設置促進會計領域專業人才的高精尖
信息化技能大賽的崗位設置分為財務主管、總賬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出納。不同的崗位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就為組隊參賽的選拔、培訓人員提出了較高要求,財務主管負責在比賽中的整個隊伍協調與指揮,客觀上要求主管必須具有較高業務能力的同時具備領導能力;總賬會計負責串聯整個比賽過程,記賬速度及準確性將最終影響比賽的走勢和成績;成本會計負責材料、產成品的核算,自身業務水平要求較高;財務管理崗位設置較為靈活,準確完成自己業務的同時,還要盡可能在團隊中承擔更多的任務;出納負責與外部市場、稅務、銀行的銜接。
五個崗位各司其職,但在整體中相互依存,這就要求在自身領域保持較高的業務能力和團隊意識。臺上競賽的兩個小時的正常發揮需要賽前無數次的配合與練習,配合與練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學習的過程。會計業務的結合性、聯系性較為緊密,這就客觀上要求每個人都要在自身領域保持較高水平的同時,對其他人的業務也必須了解掌握。這個完善的過程無形中推動了各個崗位業務水平的提升。
(二)培訓教學、競賽考試模式促成學術培養與應用實踐的有機結合
傳統會計人才培養的基本模式為教師課堂講授,這種“一言堂”式的教學,只是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技能的培養。市場導向培養模式是指會計人才培養應著重于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會計人才從事會計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這種市場導向源于以社會為中心的價值觀,是“功利主義”的“工具論”教育價值觀,它把市場需求作為會計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認為會計人才培養的價值首先是滿足社會和市場對會計人才的需要。它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有效途徑,表現在很多問題上都以是否有利作為衡量的標準。比如對學與術的關系問題,從教學上看,學是認識世界的范疇,解決是什么和為什么的問題,而術屬于改造世界的范疇,解決的是如何去做的問題,是重術而輕學,而按照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學與術應當是相互促進,緊密聯系的。
會計信息化教學、培訓模式一方面側重對學術教育的培養,通過聘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等學術專家,先將會計制度、財務管理、電算化等有關知識進行全面總結與梳理,在師資力量上保證了業務學習的較高水平。而在培訓方式上,采用現場教授、模擬比賽的方式進行培訓,首先參賽隊具備了參賽的基本業務能力和基本知識,了解比賽的流程后,每個環節都按照比賽來進行培訓;其次,在模擬比賽的過程中,無論針對業務還是技術應用上的問題,現場進行指導講解,同時針對崗位業務中的疑點、難點進行分析研究;最后將每次培訓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增強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升實踐應用的能力。
(三)有序的競爭機制推動行業整體水平的全面提升
會計信息化大賽是一種全新的比賽形式,而比賽歸根結底就是一種競爭機制。競爭機制是市場機制的內容之一,是商品經濟活動中優勝劣汰的手段和方法。在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這種機制的引入,主觀上為比賽帶來豐富的內容、刺激的視覺效應;客觀上為參賽隊之間、參賽隊員之間、參賽隊內部之間全方位的比較提高起到推動作用。競爭機制對推動行業整體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競爭必然有勝利者,勝利者的價值體現在行業內就是一種業務能力與水平的認可,這種競賽機制充分使會計人員的個人價值在團隊中、行業內得以體現。競爭機制推動行業間內部比較,排名的危機意識會使會計人員更加增強進取心和敬業精神。
2.參賽隊員之間的個人競爭機制實際是“鯰魚效應”的正效應作用。會計信息化大賽的會計人員往往都是在企業中有較高業務能力,經過嚴格選拔的代表,也就是說五個崗位選手都是來自各企業的會計精英,通過競賽機制,發現與同行業領域中的不足,從而進一步彌補差距。這個發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無形為會計人員提升水平起到推動作用。
3.競爭機制為參賽隊內部帶來個人成績與團隊榮譽的問題,參賽隊內部具有合作觀念,形成優勢互補成為在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團隊的綜合成績依靠五個崗位的個人成績,個人成績又取決于其他崗位的合作。以競爭機制為背景的團隊共同愿景,是以團隊學習、團隊協作、發揮個人崗位才能、重視他人意見為基礎的??梢娫诟偁帣C制、競爭型團隊構建中,不僅會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得到強化提高,而且職業道德、職業修養方面同樣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會計信息化大賽逐漸成為一種全新的會計人員培養模式,在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等方面對會計人員進行教育培訓,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山西省會計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2011.
[2] 徐雙榮.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J].現代教育科學,2006(5).
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全球信息化程度加大,會計領域也緊隨經濟與時代的腳步,走向信息化。在會計信息化過程中,針對會計人才的選拔也有了新的標準與要求,這期間更加注重應用與創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信息網絡與會計相結合,會計人才的培養進入全新階段。
關鍵詞:
會計信息化;會計人才;培養;要求
引言
當前,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時代正在積蓄能量,企業在經濟領域面臨越來越大的機遇與挑戰,網絡環境成為企業領導者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企業的會計理論研究也應跟隨信息化的腳步進入到全新時期,擺脫“單一”現象,將會計與信息化完美結合,通過信息平臺源源不斷地獲取外界信息,相互交流探討,以此提升企業會計管理決策能力與水平。網絡時代的來臨,為會計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為會計人才的選拔制定了新的標準。會計與信息化相結合,構成會計工作及會計人才選拔的新特點。
一、會計信息化與會計人才培養
會計信息化,即會計+信息技術,會計是一項系統工程,信息化則是實施背景。在信息化時代,會計與信息化相結合,呈現出新的時代特點,與傳統會計不同的是,信息化的會計信息更加傾向于智能化,具有實時性的特點,功能及交流速度遠遠超越傳統會計。在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是實施信息化的載體,會計信息數據的獲得只需要一臺計算機,會計數據資源的共享通過計算機就能實現。會計人才培養。信息化時代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有了新的標準與要求。在信息化條件下,會計人才的培養要符合會計信息化的高速發展,要與會計信息化的理論相結合,使理論得以完善,使會計人才培養依附于理論的指導。因此,對會計信息化的深入研究,是做好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的前提,也是當今社會對會計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加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工作,有助于今后在職者對信息化會計工作的有效實施,使其能在會計崗位上發揮最大優勢,靈活運用網絡技術創造更高價值,為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實現利潤最大化。
二、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才的要求素質要求。
作為一名會計信息化人才,首先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及是非感,這是具有社會性質的基本素質,也是從事會計行業的首要前提條件。要滿足社會的需求。會計是服務于社會的,因此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要滿足社會的需求。不同類型的會計主體對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會計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是加強對全方位專業人才的培養。但是要實現對全方位專業人才的培養,就需要與之相對應的資源供應,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與利用,滿足社會的需求。會計的理論為人才培養提供專業指導,信息化實踐又對社會需求予以檢驗,使得會計信息化人才能滿足各領域(如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的需求,游刃有余,發揮最大作用。工作理念的要求。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要重視對人才工作理念的培養,尤其是在教學方面要實現科學化理念。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要善于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手段對已經固有的會計工作及會計人才培養進行優化升級。伴隨信息化時代的發展,會計順應時代的潮流,與計算機相結合在各個領域普及。當前,網絡已經影響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經濟、政治、文化與軍事等,會計的工作環境更加體現網絡時代的特點,因此要求會計工作追隨工作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每個時代的科學具體體現在各種方式或工作對其環境的適應能力,生活及工作方式適應環境的變化,我們就稱其是科學的。同樣,會計人才及其工作適應信息化環境的變化,則被認為是科學的,反之,則不科學。因此,會計人才要有科學化的工作理念,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也基于此。
三、會計信息化對會計人才的培養
(一)明確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現代社會對會計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手工會計,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更具有針對性。會計人才的培養要清晰企業或部門的需求以及對企業未來的作用,所以,會計人才培養一定要明確培養方向,有選擇、有目標的進行系統的教育。如今,信息化時代下會計人才的培養不僅僅要求其具備相應的會計專業知識,更應注重對其應用及創新等各種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包括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及其應用等。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出全方位人才,是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對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提高會計人才的素質。
首先,作為一名會計專業人才,應有牢固、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這是會計信息化背景下對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是信息化會計人才培養的前提,若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做保障,就好比一幢高樓沒有了堅固的地基,下一步的信息化培養是相當困難的;其次,對于會計專業人才,要具備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素質。事物的發展來源于創新,創新的思維是會計行業未來發展的動力,會計行業需要具有創新性素質的人才,這就要求會計人才不僅要不斷豐富自己專業知識及技能,還需努力開拓自身的會計思維,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對于事物的發展及變化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此外,會計人才的培養應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信息化會計更傾向于一門應用型學科,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就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因此在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才是真正提升能力的關鍵。結合上述,引用對會計人才綜合素質權重進行排列的統計,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有了更具體的方向性。排列如下:工作經驗(87%)、學歷要求(85%)、計算機能力(35%)、工作態度及責任心(27%)、業務能力(19%)、溝通能力(16%)、團隊精神(11%)、熟悉法規(11%)、職業資格(10%)、職業道德(9%)、外語能力(9%)、專業知識(4%)、寫作能力(2%)。
(三)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近年來,經濟的發展推動會計行業的迅速發展,會計相關理論的積累較多,但信息時代所需的會計理論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會計工作的理論及會計人才的培養理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竟會計的工作要符合其所處的環境,過去的理論體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于當下,因此,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理論知識要與當今實際環境相結合。另外,認識到理論的差別后,建立符合現代社會的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理論對實際的向導作用,踐行實踐教育,不僅要豐富人才的知識體系,還要求提高會計人才解決現實會計問題的能力。我國在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道路上仍需不斷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一方面加強理論方面的歸納與總結,另一方面在實踐中檢驗理論體系可行性。因此,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是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重要要求。
(四)優化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及內容,提升會計人才的全面技能。
首先,培養方案及內容的優化升級要考慮到優化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的建設,會計人才能力的高低不僅在于會計人才本身,也在于是否有高素質的教師及教育資源,會計者接受高素質教師的培訓,是會計者本人素質提升的先行保障,因此,做好在職教師的素質要求,是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前提條件;其次,培養方案的優化要注重課程設置,能力較強的會計信息化教學要以信息化為培養依據,對培養課程進行優化組合,依據相關會計特點,選擇相對應的培養課程,促使會計者熟練運用其培養課程的相關理論,結合掌握計算機的運用,使培養的課程設置與信息時代完美熔接。下表是相關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企業或部門可以依據會計人員應該具備的能力設計教學課程及培養方案:最后,培養方案及理論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方案優化的過程中要注重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實踐方法、實踐模擬及實踐案例等手段加強對會計者的培養。
(五)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及社會力量,加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
當前,一些高校都設有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計劃,但高校培養計劃具有時間長、實踐能力不足等缺失,這就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及社會力量,共同提升社會培訓機構的培養能力,為社會多培養信息化會計人才。另外,無論是高校還是社會培訓機構,都應將培養方向更傾向于信息化的培訓,將計算機與會計直接掛鉤,使會計人才更多的掌握計算機及會計核算軟件的運用,為其以后走上會計工作崗位提供更符合時代的工作技能。這也是對會計行業行之有效地推動,使其精準地服務于企業與社會。
結語
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傳統會計的不足,這里的“不足”僅僅是指其不能有效反映現代社會會計人才的培養,并不是對其歷史地位的降低。會計人才的培養要符合現代社會的特點,本文對會計信息化會計人才的培養做了簡要的分析,從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要求及策略出發,提出建設性建議。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學習相關知識并予以補充。
作者:黃舒平 單位:福建省漳州財貿學校
參考文獻
本課題組對會計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收回133份,有效問卷130份。被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征是:
按被調查對象所在企業的性質分類,私營企業占41.54%,行政事業單位占12.30%,外資企業占5.38%,國營企業占21.55%,其他占19.23%。
按被調查對象所從事工作崗位分類,企業主管占10.76%,財務總監占4.62%,財務主管占40.77%,基本核算崗位占6.15%,總賬崗位占18.46%,注冊會計師占12.30%,其他占6.92%。
本次調查主要選擇了河北省保定市及所屬縣、石家莊市及所屬縣的企業作為調查對象。由于這兩個城市及所屬縣涉及平原、山區,經濟發展程度不同,因此調查結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
(一)中高層次會計人才需求大
當問到“您單位最需要以下哪個層次的會計人員”時,在所給的三個選項中,第二個層次(參與企業經營和決策活動)被選中的次數最多,其次是第三個層次(參與企業對外投資、資本運作等),第一個層次(基本財務工作)被選中的次數最少(僅有7次)。這表明企業都已招聘到基本財務人員,而能參與企業經營和決策的會計人員缺乏。
(二)會計人才的能力比學歷更重要
當問到“您在招聘人才時,是否關注招聘者的哪些因素”時,在所給的六個方面(學歷、經驗、口才、分數、外表、職業資格證書)中,經驗排第一位,職業資格證書排第二位,其次是學歷、口才、分數、外表等。經驗代表了能力,市場真正需要的是有能力的會計人才,這表明單純注重文憑的時代已過去了。
(三)會計人才應具有綜合能力
對于“您單位期望會計人員應主要具備以下素質”問題,列有七個選項:
1.“財務核算能力”被選中比例為100%。這表明“記賬、算賬、報賬”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2.“懂計算機及財務軟件”被選中比例為74.6%。這表明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普及,絕大多數企業已經采用財務軟件記賬,要求會計人員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財務軟件的操作技能。
3.“良好的溝通、表達和協調能力”被選中比例為72.3%。這說明良好的社交能力是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對會計人員也不例外。會計人員需要與稅務部門、證券監管部門、銀行部門等企業外部相關機構進行良好的溝通,為企業發展贏得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在企業內部,財務涉及各個部門的利益,財務目標的實現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因此,財務人員需要與企業各個部門溝通協調,以順利開展財務工作、實現財務目標。4.“預測、決策和財務管理能力”被選中比例為36.2%。這表明會計人員的預測、決策和財務管理素質是企業招聘會計人員時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經詳細的統計,選擇這項的大多是大中型企業,說明管理、決策等職能在規模較大企業的重要性。
5.“誠信、責任心等職業道德”被選中比例為100%。這表明誠信、責任心等職業道德是企業對財會人員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招聘會計人員時考慮的關鍵因素之一。
6.“懂英語”被選中比例為19.2%。這表明不僅外資企業需要懂英語的會計人員,其他企業由于需要出口商品或者是進口原材料等,也需要懂外語的財會人員。
7.“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被選中比例為32.3%。這表明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是企業招聘財會人員考慮的一個因素?,F代社會是一個知識迅速發展的時代,不斷有新技術、新的交易手段創造出來,會計人員必須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及時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因此需要會計人員具有創新能力。
(四)本科會計畢業生缺乏實踐能力
在“您對本科會計畢業生的印象”中,有兩個方面:
1.理論知識方面,“扎實、全面”被選中比例為33.1%;“較扎實、較全面”被選中比例為58.5%;“薄弱、知識面窄”被選中比例為8.5%。這表明目前高校培養的本科會計人才在理論知識方面基本能符合企業要求。
2.實踐能力方面,“有一定實踐能力”被選中比例為20.8%;“實踐能力較弱”被選中比例為26.9%;“缺乏實踐能力”被選中比例為52.3%。這表明目前高校培養的本科會計人才缺乏實踐能力。
三、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的啟示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可以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得出以下啟示:
(一)提高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會計是一個技術含量高的工作,現在企業招聘會計人員不單純看學歷,更注重實際能力。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很大,為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應強化人才培養質量。高校在會計專業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更要訓練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二)完善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調查顯示,企業緊缺的是中高層次會計人才。而中高層次會計人才首先需要較寬的知識面。因此,高校會計人才培養不能僅僅注重財會理論的傳授,應拓寬課程設置,使學生懂管理、懂決策、懂英語、懂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知識。
過去一般認為會計人員就是記賬、算賬、報賬,不需要與人“打交道”,會計人員不需要主觀判斷,也不要求創新。調查顯示,協調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對做好會計工作非常重要。這要求高校在會計專業教學各個環節,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注重對學生協調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
調查顯示,任何企業都關心會計人員是否具有職業道德。今后高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把職業道德的培養貫穿于會計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酒店業作是服務業的重要產業,是消費市場的重要分支。進入20世紀以來,餐飲業和旅游業等第三產業蓬勃發展,這使得酒店市場需求旺盛。近幾年,我國酒店業發展異常迅猛,并呈現出高速增長、繁榮興旺的態勢。2013年8日,中國旅游研究院《2013 中國酒店展望報告》指出,2000 年到 2013 年間,中國星級酒店總量以 20%的復合增長率快速發展,其中,五星級酒店復合平均年增長率達到了 10%。即相比 2000 年,五星級酒店的數量翻了兩倍。
會計類專業是傳統的管理學學科,遍布于全國各個高等院校內??梢赃@么說:每一所高等院校,上至清華北大,下至高職高專,都設置了會計專業。據統計2013 年全國會計類本科畢業生40多萬人,但會計就業門檻低,加上自學,大中專會計畢業生何止百萬計!多數會計類畢業生與競爭者相比無專業優勢,面臨著改行的尷尬局面。
綜上所述,一個新會計類學習方向酒店會計應運而生。它不僅迎合了中國酒店業的市場人才需要,而且與同類競爭者相比,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定位。
二、酒店會計在國內院校建設現狀研究
(一)國內開設酒店會計專業的院校分析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瑞酒店管理學院是國內第一所開設酒店財務管理專業的大學,開設專業名稱為酒店財務管理。該院校根據中國酒店業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形成了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并且在教學教法和課程設置上引進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全球酒店管理專業排名第一)的先進模式,著重培養高級酒店的中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從中瑞酒店管理學院走出來的畢業生,能夠勝任酒店、會所、旅游、餐飲、物流、文化娛樂等服務性行業的會計審計、財務經理、財務總監等多種職位,且具備從事酒店業財務、審計、咨詢、投融資工作的從業素質和能力。
(二)開設酒店會計專業院校畢業生職業發展分析
通過對中瑞酒店管理學院酒店財務畢業生跟蹤分析,我們看到開設相關專業的院校必須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方面與國際高端酒店相接軌,以國際知名酒店的市場人才需求去定位和培養人才,從而奠定酒店會計專業學生國際化的職業生涯發展基礎。此外,要注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平衡和統一,突出對學生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分階段、分層次、分批次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使學生進入酒店工作后經過短暫的磨合期即可走上管理崗位。
三、酒店會計方向建設可行性分析
(一)師資隊伍建設
(1)專業教師去大型酒店進行頂崗培訓,熟悉酒店財務狀況和經營流程,熟知當今酒店的發展趨勢和市場人才需求,時刻保持先進理念,把理論和實踐進更好的相結合,以便更好的把握酒店專業和財會專業的聯系。
(2)聘用企業里的高級財務人員為兼職教師,利用選修課或周末學習班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授課,把企業里實實在在的一些財務處理方法和經驗帶給學生,進一步拔高學生的酒店會計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
(3)引進酒店會計高層次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培養一批酒店會計的學術骨干和后備力量。鼓勵教師向酒店雙師型人才的轉變,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酒店會計學習培訓。使師資隊伍結構逐漸合理化。
(二)校企合作運行模式建設
(1)訂單式合作
學生入學就有工作,畢業就是就業。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例如開設如家班國際酒店班,專業化、定向化的培養人才。學校根據合作酒店的需要開設實習課程,教育的實施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完成。
(2)工學交替
即學習頂崗在學習模式。酒店會計專業的學生首先在學校內學習2年左右的專業知識,使其基本達到酒店財務人員的標準,然后利用 1個學期的時間以準員工身份進入酒店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然后再回到學校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
一要提高認識、明確重點。會計人員在經營決策、強化管理、控制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應重新定位,不僅要提高和更新其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開闊視野、更新理念,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戰略思維的高素質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會計人才培養必須抓好繼續教育這一重要環節,這也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用人單位以及廣大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
二要發揮政府職能,建立會計人才培養長效機制。首先,嚴格從業資格準入制度,財政部2005年第26號令第三條規定,“各單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的人員從事會計工作”。這一規定設置了從業準入門檻,有利于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其次,要通過立法來建立健全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體系。會計人才培養是全社會的責任,是長期的漸進過程,,只有通過立法才能調動全社會資源,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各級政府財政部門要加強宣傳和指導力度,形成財政部門統一規劃和政策指導、業務主管部門和教育培訓機構具體組織實施、用人單位積極配合、廣大會計人員踴躍參與、專門培訓與繼續教育相結合的會計人才選拔、培養機制。再次,拓寬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渠道。要改變高級會計人才短缺的局面,就必須加快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步伐,拓寬高級會計人才培養渠道。政府要統一制定高級會計人才培養規劃,組織編寫培訓教材,對會計培訓單位進行監督和指導,規范培訓市場,確保培訓質量。同時,還應在一些高等院校建立高級會計人才培訓基地,讓更多素質良好的會計人員有機會接受高層次的專業培訓。
三要調動用人單位積極性,首先,用人單位要主動擔當起會計人才培養的重任。用人單位要鼓勵會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為其創造必要的學習條件,提倡廣大會計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鼓勵具備條件的會計人員參加全國統一的資格考試和職稱考試,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其次,建立科學合理的會計人才選拔、任用和評價機制。關心會計人員的成長和發展,盡可能提供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把優秀會計人才放在重要的工作崗位。此外,還應選拔政治素質良好、工作業績突出的會計人員接受高層次的繼續教育,增加高級人才儲備,促使會計人員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四要充分發揮會計學會組織和其他社會力量的作用,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習研討活動??赏ㄟ^舉辦業務培訓班、創辦會計刊物、開展課題研究等形式,為廣大會計人員提供學習、交流和研討的平臺。為滿足業余學習者需要,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會計網站建設,提供免費教學資源,及時最新學術信息和行業動態,讓更多會計人員與時俱進,不斷獲取新知識。
關鍵詞: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的不斷滲透,尤其是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帶領著人類快速走進智能化時代。然而,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市場資源供需存在著大量矛盾,出現“高端人才荒”現象。為此,適應新背景下會計事業的發展,必須做好管理會計人才儲備。
二、智能化時代會計人才面臨的新形勢
(一)傳統會計人員面臨淘汰威脅。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已發生了變革。企業財務也在由傳統手工記賬到會計電算化再到智能化轉變,這對傳統的會計人員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威脅與挑戰,基本的會計工作已經由人工智能所取代,特別是重復度高、復雜性低的工作。在2017年5月,德勤率先推出了“財務機器人”,主要功能有:替代財務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管理和監控各自動化財務流程;錄入信息、合并數據、匯總統計;根據既定業務邏輯進行判斷;識別財務流程中的優化點。此后,普華、安永、畢馬威也相繼推出了自己的“財務機器人”,且普華的財務機器人已經在央企———中化國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落地。這些人工智能在財務領域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更好、更快、更安全地完成許多財務工作,但也使得無法適應這種顛覆傳統模式的會計人員遭到淘汰。因此,對高端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已迫在眉睫。(二)會計人員能力勝任要求發生變化。傳統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是核算與監督,但是隨著智能化時代的來臨,人工智能在財務工作中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取代了如出納、會計入賬、生成財務報表、報稅等會計工作,并且能夠每日24小時不間斷工作,這些變化均使得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因此對會計人員的勝任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但人工智能主要取代的是重復度高且復雜性低的工作,因而在應對人工智能沖擊時,會計人員應當努力提高重復度低、復雜性高的活動在自身工作中所占的比重。智能化時代,企業可以更加便捷、精準和詳細地收集到客戶的信息,并從中挖掘出以往被忽略但有價值的信息。企業和社會所需要的不僅僅是精于財務數據核算的會計人員,更是能夠幫助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分析、預測企業未來發展、分析和測度市場變動及趨勢等的綜合性管理會計人才。(三)政府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大力支持。根據相關數據,中國未來管理會計人才缺口約為300萬人,但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統計,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的儲備不足1萬人。為此,我國政府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指導和推進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在2014年7月財政部的《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到要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并且力爭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優質的管理會計人才;爭取在5~10年內基本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市場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2016年10月,財政部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將管理會計人才列為了“行業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并且表示要積極支持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期望到2020年能夠成功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由此可見,目前我國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有著良好的契機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三、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人員能力勝任要求
由中國總會計師協會(CACFO)和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聯合編撰的《CGMA管理會計能力框架》以道德、誠信和專業精神為基礎,將管理會計師職業技能劃分為以下四大板塊:技術技能、商業技能、人際技能和領導技能。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MA)制定的《管理會計勝任能力框架》指出,管理會計人員應當具有規劃與報告、決策、科技、營運和領導力五個方面的能力。英美等國家是世界上較早進行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國家,并已形成了一套系統和完善的人才考核及培養體系。CIMA是全球最大的國際性管理會計師組織,CIMA的會員需通過全部15門考試,并取得相應的工作經驗才能成為CIMA特許管理會計師。但是,CIMA根據不同的考試階段設置了不同的等級:基礎級、運營級、管理級和戰略級,并且每通過一個等級便可取得相應等級的證書,如通過基礎級課程考核便會被授予“CIMA企業會計證書”,而通過戰略級考核便可被授予“CGMA全球特許管理會計師”的頭銜;CMA考試在考核科目數量上雖較少,僅兩門考試科目:財務規劃、績效與控制和財務決策,但考試內容覆蓋的范圍卻非常廣泛,涉及了會計、戰略、市場、管理、金融和信息系統等多方面的知識技能。兩者在考核內容上有較多重合部分,如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業績管理等,在能力考察方面也并無太大差異,CIMA和CMA均側重預算預測、內部控制、決策分析、風險管理、企業運營、企業戰略等內容。通過對二者的比較分析,發現管理會計師基本上應當具以下五種能力:規劃與報告、決策、領導、運營和數據分析能力。同時,在科技發展迅猛和人工智能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的時代,管理會計人員還應當具備足夠的IT知識和技能。
四、智能化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