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0:55
序論:在您撰寫休閑農業概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
(四)動手能力弱化
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 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 6 個小麥品種,6 個玉米品種,4 個小豆品種,2 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 2003 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 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 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 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農事學》在 2004 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 2005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 3 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F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 30 學時理論課、10 學時實驗課和 9 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 16 學時理論課、16 學時實驗課和 3 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 8 學時理論課、16 學時實驗課和 3 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 12 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
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 3 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 12 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 %。(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一、傳統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口徑狹窄
傳統農學專業的學習對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麥、水稻,而北京郊區隨著城鎮建設的發展,三大作物的種植面積逐漸縮小,甚至生長期間需水量較大的水稻已經限制生產,小麥亦改為節水種植。有限的農用土地逐漸被籽種農業和設施農業的興起所占領,傳統農學專業人才應用的舞臺日漸縮小。
(二)專業課程老化
傳統農學專業的骨干課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和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和耕作學課程的學習目標是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面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農作物種植的多元化、生產的機械化、設備的現代化和農業功能的轉化,其學習內容與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漸行漸遠。
(三)實踐教學簡化
學校正向綜合大學轉變,原本在校內的農場、實驗田逐漸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實踐教學遠離教學區,實驗課與理論課在不同場地進行,增大了實驗課的難度和成本,原來每天都要求觀察農作物生長情況的教學安排,在成本約束下,變成了一次,投入時間少,學生學農興趣很難形成。(四)動手能力弱化在教學改革“厚基礎”的大背景影響下,專業課時逐漸減少,相應的實踐學時也在減少,在規定的實踐教學時間內,很難培養學生扎實的實踐技能。實驗課中以驗證性實驗居多,教師無法得到學生掌握實驗技能情況的反饋,學生也以考試能過關的低標準要求自己,導致實驗設計能力差、獨立操作能力差。
二、專業方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針對上述問題,按照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點和專業教師的業務優勢,經過多方調研和論證,提出了“適合北京需求,培養都市型農業人才”的原則,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專業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增加實踐環節,爭創特色專業。
(一)調整專業方向
農學專業的支撐學科以作物遺傳育種學科為主,作物遺傳育種學科是北京農學院重點建設學科,碩士點之一,以農作物種質創新和新品種選育為特色,先后選育出6個小麥品種,6個玉米品種,4個小豆品種,2個大豆品種,師資力量在種子科學方面有優勢。其次,根據北京農業的發展方向,籽種農業將成為北京農業的優勢產業。因此,農學專業在2003年第一次改革時,將專業學習方向調整為“種子科學與工程”方向。2006年,又針對北京觀光休閑農業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展專業領域,借助本院園藝學科和北京都市農業研究院(北京農學院)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增設了“觀光農業”的學習方向。至此,農學專業包括:“種子科學與工程”和“觀光農業”兩個學習方向,形成了培養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觀光農業兩個核心產業所需人才的新型農學專業,每年兩個專業方向各招收一個本科生班。農學專業的兩個專業方向直接針對北京都市型農業中籽種農業和觀光休閑農業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北京籽種產業發展需要的,掌握種子科學與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理論、技能;懂得國內外種子法規、經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種子管理部門、種子加工與生產、種子營銷企業等領域和部門,從事新品種選育、種子繁殖生產、種子檢驗、經營與管理等工作的專業人才;“觀光農業”專業方向側重于培養掌握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農業技術,在農業觀光園區、農業文化旅游產業、高科技現代農業園區等部門和領域,從事技術指導、規劃設計、項目策劃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二)構建新型專業課程體系
2005年在北京市教委“農學專業課優化整合及骨干課程體系的研究”教改項目的支持下,根據專業學習方向和培養方案改革課程體系,并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手段進行深入調整。經過反復修訂,形成了現在的專業課程體系?!胺N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包括:《植物育種學》《種子生物學》《種子生產學》《種子加工與貯藏》《種子檢驗學》《種子法規》《種子經營與管理學》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種子營銷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園藝學概論》《植物種質資源學》《國際貿易學》等。專業課程體系以新品種選育、種子生產、加工、貯藏、質量檢驗、經營管理為主線,涉及種業產業化方方面面的知識;“觀光農業”專業方向的專業必修課為《農業生態學》《植物種質資源學》《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生產原理與技術》《都市農業發展規劃》《都市型農業評價案例分析》等,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新農村發展規劃》《現代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籽種農業》《農業項目投資與評估》《城市園林與綠化》《觀賞植物裝飾與應用》等,形成了以觀光休閑園區、現代高科技園區建設、管理為主線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面向北京農業生產需求,很多課程沒有現成教材,任課教師就邊學習、邊總結、邊教學。學生感到學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有用武之地,增強了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設置,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方向,每個學生都有專業特長。
(三)增加實踐教學環節
為加強實踐環節,在教育部“新世紀高等農林教育改革工程———農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和校內外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5)教改項目的支持下,將農業生產中常用的技能作為農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形成實踐課程《農事學》教學體系?!掇r事學》在2004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其配套教材《農事學實踐教程》為2005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該課程改名為《植物科技技能訓練》,成為植科學院所屬農學、園藝、植保專業的基礎實踐課程,該課程從大學第一學期開課直到第四學期,每周3個學時。在農學專業兩個新學習方向形成后,又對專業課學習增加實踐環節。原則是專業課學時不變,調整實驗課時和增加教學實習天數,同時安排一些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F在的專業課都增加或補充了實踐教學,例如,《植物育種學》課程包括30學時理論課、10學時實驗課和9天教學實習;《種子加工與貯藏》課程包括16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種子檢驗學》課程包括8學時理論課、16學時實驗課和3天教學實習等等。在科研實踐、生產訓練和創新競賽等活動安排上,第四學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參加不少于12天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在學習專業課之前了解農村、了解農民、了解農業生產。第六學期以畢業論文為主線,學生自由選擇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參加導師的科研課題活動,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前答辯。同時組織、鼓勵學生申報市級或校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項目課題,通過參與項目研究的方式激發大學生創新與創業熱情,提高科學研究與創業能力,目前,農學專業已經形成了以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有一定理論體系和實用價值的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包括:(1)大一、大二學生設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訓練》課程,每周一次3學時,學習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技能。(2)大二學生參加不少于12天、由教師指導的“三農問題調查”和“拓展訓練”活動。(3)大三學生開始參加科研訓練,加入到指導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在科研活動中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實驗實施和寫作,畢業前完成論文答辯。(4)大四學生在第八學期結合就業參加畢業生產實習。這一套實踐教學體系,保證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結合農業生產實際不斷線,培養學生的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同時,每年聘請名師專家來校講學,使課堂教學與北京都市農業的生產實際緊密結合,基本實現了“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科學研究”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實踐教學往往難以掌控,為了督促師生更好地完成實踐環節,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完成后計學分,保證教學質量。例如,(1)在每次實驗、實習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實驗或實習報告,分別考核,考核成績占課程總成績的30%~40%。(2)“三農調查”和“拓展訓練”等實踐環節,要求每位學生深入北京農村或農業生產一線,進行調查、考察,結束后完成調查報告,采用答辯方式,全體導師為評委集體考核,合格后方可計入學分。(3)畢業論文采用導師負責制,學生每人一題,依次完成論文綜述、論文設計(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和論文答辯等工作,每項工作均由導師進行評價和集體考核,最終成績采用優、良、中、及格四個等級,畢業論文只有達到中等以上成績,方能合格畢業。幾年的實踐表明,實踐教學的嚴格要求,督促和激勵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間和條件,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學生畢業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崗位中。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對策;關鍵環節;可持續發展;途徑和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71
引言
我國農村自建國初期的后就遵循計劃經濟制度的要求,加入到互助合作社和的體系里,逐步形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體制的結果。城鄉二元結構嚴重束縛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國家在政策上傾向于城市,使得很多投資,技術,人才都流向了城市。城鄉二元結構不僅使得農業,農村,農民得不到發展,還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很多農民紛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打工。農村大量的田地被閑置,農民的進城潮還給城市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綠地減少,交通擁堵等等的問題。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在這項政策推動下,很多企業和個人從進場務工的農民手中獲得農村閑置的土地和荒地的經營權,加入資金、技術的投入,盤活了農村閑置的土地、荒地。產生了一種以農業產品為資源,農村生態環境為依托,自己購進的設備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休閑農業”。
1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中期的歐洲。迄今為止,“休閑農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在各個國家的各個學者給出的定義都不一樣。國內外學者對“休閑農業”的定義大致如下:縱觀國內外眾多學者的觀點,休閑農業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在秀美的生態農業資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建設集旅游、觀光、住宿、購物、度假、教育等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其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就業率,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生態平衡。
2休閑農業的特點
2.1低成本
休閑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傳統農業以成熟的農作物來實現經濟效益,從開始種植就需要大量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培育期間還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產生的效益很低。休閑農業則是依賴于農業資源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之上,一次性購入建成可供游客觀光、休閑、住宿、教育的場所,后期維護成本較低。
2.2高收益
休閑農業一次投入的成本可以產生高于傳統農業同等成本產生的經濟效益,很多農民在休閑農業中的收益遠遠高于在傳統農業中的收益。2.3污染小傳統農業一直在粗放式經營,耕作過程中流失的化肥、農藥和收割時產生的大量秸稈對周邊河流產生嚴重的污染。休閑農業主要以農業為輔、休閑為主,因此它比傳統農業更加的環保。2.4產品附加值高傳統農業只是單純的銷售農產品,休閑農業則不同,同樣一片果園,傳統農業單單的銷售果子,休閑農業則可以讓游客觀光、采摘果子、動手榨果汁等。產品附加值遠遠高于傳統農業。
3寶應縣概況
寶應縣始建于秦,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E119^7,43;~119,42.51,N33.2.46~33.24.55,屬里下河平原區。全縣共有鄉鎮1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全縣擁有耕地面積7.67萬km2。寶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呈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適宜動植物的繁衍生息和種植生長。
4寶應縣休閑農業分析
4.1地理優勢
寶應屬于黃淮沖擊平原,一條京杭大運河貫穿其中。境內海拔在2m左右,s331省道貫穿東西,s237省道貫穿于南北,縣內湖泊密布,共有河流42條,是南水北調的源頭地。周圍有揚州、上海、南京、連云港等重大港口。寶應距離蘇中機場只要近一h車程,在建的連淮揚鎮高鐵寶應站使寶應和全國大城市的距離大大縮短。
4.2文化優勢
寶應始建于秦,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南接歷史名城揚州市,北連文化名城淮安市。少時的讀書處使得寶應更具有文化底蘊。久遠的歷史和現代文明使得寶應這座城市更具人文魅力。
4.3市場優勢
寶應縣2014年GDP總量408.20億元,在政府的帶動下,全縣人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1%,居民的收入增加使得休閑農業的消費市場潛力增大。
4.4政策優勢
201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農業特色化、規模化為目標,著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和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
4.5區位劣勢
全縣現有休閑農業企業11個,休閑農業個體經營戶10家。多數休閑農業區位交通不便利。在推廣時候難度很大,消費者群體范圍大大被限制。
4.6內容單一、設施不健全
除了荷園和白鷺島兩個大的休閑農業外,其他休閑農業,內容形式單一,很多只是單純的讓游客進行采摘、垂釣活動,沒有最大程度的開發,在和其他休閑農業企業競爭的時候缺乏優勢。經營管理者素質低:很多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很多以前是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的工作,對經營管理休閑農業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技能和知識,盡管有關部門在對很多管理者進行培訓,但效果還不是很顯著。
4.7休閑農業缺乏規范的管理
縣內絕大多數休閑農業雖然取得營業執照、稅務執照,但是很多很多游客反應自己要求開張發票的時候,很多休閑農業沒有發票可開。休閑農業在縣內已經運營數家,當時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指導。問題的根本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
4.8知名度不高,品位低
縣內休閑農業的消費者群體還局限于本縣及周邊縣市,原因是本縣很多休閑農業定位低、規模小、低品味,沒有品牌營銷意識。內容不夠豐富,設施過于簡陋。社會影響力低。
5寶應縣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國內外學者對于發展休閑農業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對策,通過對寶應縣休閑農業的調查認為:下一階段,寶應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思路一定要高舉科學發展觀旗幟、統籌城鄉發展、堅持現代農業道路、堅持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旅游業和農業的優勢。全力打造多功能型的休閑農業。
5.1科學規劃布局、因地制宜
縣有關部門一定以休閑農業長遠發展為目標,要將休閑農業區位的定位同城市旅游規劃、城鄉一體化規劃、農業產業化規劃結合起來。休閑農業的區位規劃一定要突出特色,從各鄉鎮、各村的農業資源、經濟資源出發,選擇一條適合本鄉鎮、本村發展的道路。努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休閑農業。以農為本、以農為輔:休閑農業是依托農業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但是整個產業一定要貫穿“農”字,千萬不能脫離農業產品,不能盲目的追求服務業的發展。但是在以農為本的前提下,要合理的開發的第三產業,堅持立足農業,合理開發觀光、旅游、采摘、住宿、教育等項目。
5.2制定政策、扶持休閑農業
政府一定要完善相關機制,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休閑農業中去,應積極鼓勵農民自主開發休閑農業,對于自主開發休閑農業的農戶給予政策激勵,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引領農民自主創業。在用地審批過程中,一定要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用地,避免出現土地濫用、他用。
5.3加大品牌建設
休閑農業包含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經營管理內容,需要具有更專業技能的從業人員。很多從業人員缺乏責任感、品牌意識淡薄。只顧眼前的利益,沒有立足長遠的發展目標,致使休閑農業發展緩慢,效益低下。強化監督機制:休閑農業選址多在鄉鎮村落,很多時候政府的監督力不足,致使很多休閑農業胡亂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游客投訴處理不及時,使得休閑農業進入一個不健康的發展模式。因此,強化監督機制,加強休閑農業的管理,使休閑農業能通過正規形式占得市場份額。
6結語
寶應縣休閑農業正在蓬勃發展,這種發展是建立寶應縣的經濟、文化、教育、旅游等共同發展的基礎之上。但寶應的休閑農業較周邊縣市的休閑農業水平還是較低。在政府的引導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可以產生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就業率、保護鄉村民俗文化、提高教育水平等的乘數效應。對于促進農村和農業的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休閑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賴明洲,薛怡珍,謝佩珊.臺灣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芻議[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2]郭煥成,鄭健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第二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3]范水生:休閑農場規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陳墀吉,陳德星.休閑農業概論,臺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5]廖樹宏.新農村新休閑[M].臺北: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6]盧云亭,劉軍萍.觀光農業[M].北京出版社,1995.
[7]葉瀅,劉杰.城郊休閑觀光農業發展初探[J].江西社會科學,2001(12).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對策;關鍵環節;可持續發展;途徑和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3.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51132071
引言
我國農村自建國初期的后就遵循計劃經濟制度的要求,加入到互助合作社和的體系里,逐步形成了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體制的結果。城鄉二元結構嚴重束縛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國家在政策上傾向于城市,使得很多投資,技術,人才都流向了城市。城鄉二元結構不僅使得農業,農村,農民得不到發展,還給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很多負面效應。農業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很多農民紛紛離開農村進入城市打工。農村大量的田地被閑置,農民的進城潮還給城市帶來了諸如,環境污染,綠地減少,交通擁堵等等的問題。2004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在這項政策推動下,很多企業和個人從進場務工的農民手中獲得農村閑置的土地和荒地的經營權,加入資金、技術的投入,盤活了農村閑置的土地、荒地。產生了一種以農業產品為資源,農村生態環境為依托,自己購進的設備為主體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休閑農業”。
1 休閑農業的概念
“休閑農業”起源于19世紀30年代中期的歐洲。迄今為止,“休閑農業”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在各個國家的各個學者給出的定義都不一樣。國內外學者對“休閑農業”的定義大致如下:
縱觀國內外眾多學者的觀點,休閑農業的定義可以概括為:在秀美的生態農業資源的基礎上,設計、開發、建設集旅游、觀光、住宿、購物、度假、教育等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其目的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就業率,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生態平衡。
2 休閑農業的特點
2.1 低成本
休閑農業不同于傳統農業,傳統農業以成熟的農作物來實現經濟效益,從開始種植就需要大量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的投入。培育期間還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產生的效益很低。休閑農業則是依賴于農業資源和周圍的生態環境之上,一次性購入建成可供游客觀光、休閑、住宿、教育的場所,后期維護成本較低。
2.2 高收益
休閑農業一次投入的成本可以產生高于傳統農業同等成本產生的經濟效益,很多農民在休閑農業中的收益遠遠高于在傳統農業中的收益。
2.3 污染小
傳統農業一直在粗放式經營,耕作過程中流失的化肥、農藥和收割時產生的大量秸稈對周邊河流產生嚴重的污染。休閑農業主要以農業為輔、休閑為主,因此它比傳統農業更加的環保。
2.4 產品附加值高
傳統農業只是單純的銷售農產品,休閑農業則不同,同樣一片果園,傳統農業單單的銷售果子,休閑農業則可以讓游客觀光、采摘果子、動手榨果汁等。產品附加值遠遠高于傳統農業。
3 寶應縣概況
寶應縣始建于秦,位于江蘇省中部,長江三角洲北翼。E119^7,43;~119,42.51,N33.2.46~33.24.55,屬里下河平原區。全縣共有鄉鎮14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全縣擁有耕地面積7.67萬km2。寶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呈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適宜動植物的繁衍生息和種植生長。
4 寶應縣休閑農業分析
4.1 地理優勢
寶應屬于黃淮沖擊平原,一條京杭大運河貫穿其中。境內海拔在2m左右,s331省道貫穿東西,s237省道貫穿于南北,縣內湖泊密布,共有河流42條,是南水北調的源頭地。周圍有揚州、上海、南京、連云港等重大港口。寶應距離蘇中機場只要近一h車程,在建的連淮揚鎮高鐵寶應站使寶應和全國大城市的距離大大縮短。
4.2 文化優勢
寶應始建于秦,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南接歷史名城揚州市,北連文化名城淮安市。少時的讀書處使得寶應更具有文化底蘊。久遠的歷史和現代文明使得寶應這座城市更具人文魅力。
4.3 市場優勢
寶應縣2014年GDP總量408.20億元,在政府的帶動下,全縣人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長11%,居民的收入增加使得休閑農業的消費市場潛力增大。
4.4 政策優勢
201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農業特色化、規模化為目標,著力發展生態旅游農業和傳統農業的有機結合。
4.5 區位劣勢
全縣現有休閑農業企業11個,休閑農業個體經營戶10家。多數休閑農業區位交通不便利。在推廣時候難度很大,消費者群體范圍大大被限制。
4.6 內容單一、設施不健全
除了荷園和白鷺島兩個大的休閑農業外,其他休閑農業,內容形式單一,很多只是單純的讓游客進行采摘、垂釣活動,沒有最大程度的開發,在和其他休閑農業企業競爭的時候缺乏優勢。
經營管理者素質低:很多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人員,很多以前是從事農業生產、加工的工作,對經營管理休閑農業缺乏系統性的管理技能和知識,盡管有關部門在對很多管理者進行培訓,但效果還不是很顯著。
4.7 休閑農業缺乏規范的管理
縣內絕大多數休閑農業雖然取得營業執照、稅務執照,但是很多很多游客反應自己要求開張發票的時候,很多休閑農業沒有發票可開。休閑農業在縣內已經運營數家,當時還沒有一個真正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指導。問題的根本是沒有一個統一的管理部門。
4.8 知名度不高,品位低
縣內休閑農業的消費者群體還局限于本縣及周邊縣市,原因是本縣很多休閑農業定位低、規模小、低品味,沒有品牌營銷意識。內容不夠豐富,設施過于簡陋。社會影響力低。
5 寶應縣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策
國內外學者對于發展休閑農業有著不同的看法和對策,通過對寶應縣休閑農業的調查認為:下一階段,寶應縣休閑農業的發展思路一定要高舉科學發展觀旗幟、統籌城鄉發展、堅持現代農業道路、堅持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旅游業和農業的優勢。全力打造多功能型的休閑農業。
5.1科學規劃布局、因地制宜
縣有關部門一定以休閑農業長遠發展為目標,要將休閑農業區位的定位同城市旅游規劃、城鄉一體化規劃、農業產業化規劃結合起來。休閑農業的區位規劃一定要突出特色,從各鄉鎮、各村的農業資源、經濟資源出發,選擇一條適合本鄉鎮、本村發展的道路。努力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特色休閑農業。
以農為本、以農為輔:休閑農業是依托農業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但是整個產業一定要貫穿“農”字,千萬不能脫離農業產品,不能盲目的追求服務業的發展。但是在以農為本的前提下,要合理的開發的第三產業,堅持立足農業,合理開發觀光、旅游、采摘、住宿、教育等項目。
5.2 制定政策、扶持休閑農業
政府一定要完善相關機制,大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到休閑農業中去,應積極鼓勵農民自主開發休閑農業,對于自主開發休閑農業的農戶給予政策激勵,加大對休閑農業的扶持力度,引領農民自主創業。在用地審批過程中,一定要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用地,避免出現土地濫用、他用。
5.3 加大品牌建設
休閑農業包含了農業、工業、服務業的經營管理內容,需要具有更專業技能的從業人員。很多從業人員缺乏責任感、品牌意識淡薄。只顧眼前的利益,沒有立足長遠的發展目標,致使休閑農業發展緩慢,效益低下。
強化監督機制:休閑農業選址多在鄉鎮村落,很多時候政府的監督力不足,致使很多休閑農業胡亂經營,擾亂市場秩序。游客投訴處理不及時,使得休閑農業進入一個不健康的發展模式。因此,強化監督機制,加強休閑農業的管理,使休閑農業能通過正規形式占得市場份額。
6 結語
寶應縣休閑農業正在蓬勃發展,這種發展是建立寶應縣的經濟、文化、教育、旅游等共同發展的基礎之上。但寶應的休閑農業較周邊縣市的休閑農業水平還是較低。在政府的引導下,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可以產生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社會就業率、保護鄉村民俗文化、提高教育水平等的乘數效應。對于促進農村和農業的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休閑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賴明洲,薛怡珍,謝佩珊.臺灣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芻議[M].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2]郭煥成,鄭健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第二屆“海峽兩岸休閑農業與觀光旅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3]范水生:休閑農場規劃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4]陳墀吉,陳德星.休閑農業概論,臺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
[5]廖樹宏.新農村新休閑[M].臺北: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
[6]盧云亭,劉軍萍.觀光農業[M].北京出版社,1995.
摘 要
本文通過對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規模與組織形式、時間結構與地域差異的考察,剖析了明清時期陜西廟會市場的時代特點及其在市場體系中的地位,并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了廟會市場在西部環境相對閉塞的省區商品流通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通過對陜南、關中兩區廟會市場發展的不同軌跡,初步分析了在不同的商品流通渠道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市場體系,以及廟會市場在其中所發揮的截然不同的作用。
關鍵詞:明清 陜西 廟會市場 市場體系 區域不平衡性
【“摘要”為3號黑體、居中、字間空1格;下空一行,內容不少于400字,小4號宋體,兩端對齊,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關鍵詞”:小4號黑體。關鍵詞之間用空格隔開,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請插入頁眉頁腳。頁眉:內容為 北方民族大學:論文題目,頁腳內容為頁碼,居中?!?/p>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tourism-marketing is becoming the key factor of the tourism. Tourism is stepping into the era of marketing orientation.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believes that tourism-marketing is the prime problem on NingXia tourism. The article expatiates on the marketing strategies, design of the NingXia tourism, market identification and promoting.
KEY WORDS: NingXia Tourism marketing Ideas marketing
【英文摘要另起一頁,要求: 】
【Abstract 小4號Arial 體,加粗,居中,內容用 Times New Roman 字體,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兩端對齊】
【關鍵詞(Key words 小4號Arial 體,加粗,內容用Times New Roman 字體, 行間距1.5倍數, 中間用空格隔開。其余與中文格式相同,兩端對齊】
【目錄另起一頁,“目錄”為小2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內容小4號宋體。下空一行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 行間距1.5倍數?!?/p>
【請采用自動插入目錄格式。目錄爭取在一頁內結束】
目 錄
一 導論.................................................................................. 5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內容............................................................... 5
(二) 相關概念的界定................................................................... 5
1.“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 6
2.“農家樂”...................................................................... 7
二 孔雀村農家樂現狀調查.................................................................. 7
(一) 調查背景......................................................................... 8
(二) 調查方法......................................................................... 8
(三) 基本資源情況的考查............................................................... 8
(四) 農家樂經營業主的基本素質分析與經營概況分析....................................... 9
1. 基本素質分析................................................................... 9
2. 孔雀村“農家樂”經營情況分析.................................................. 10
(五) 客源市場消費和滿意感的調查分析.................................................. 10
1. 客源市場消費的調查分析........................................................ 10
2. 旅游產品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11
3. 旅游產品意見分析.............................................................. 12
三 孔雀村在“農家樂”經營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分析......................................... 13
(一) 孔雀村資源破壞嚴重, 政府及村民旅游資源開發意識薄弱.............................. 13
(二) 農家樂經營業主基本素質較低,隊伍老齡化嚴重...................................... 14
(三) 經營產品單一雷同,投資巨大,政府補貼微少........................................ 14
(四) 客源市場結構呈老齡化且家庭結構復雜.............................................. 15
四 孔雀村農家樂旅游開發對策及建議....................................................... 16
(一) 利用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加強政府補助與引導.............................. 16
(二) 提高經營者的基本素質,將經營隊伍年輕化.......................................... 16
(三) 拓寬客源市場,定價適宜,樹立口碑效應............................................ 17
(四) 改善衛生環境,增加鄉土氣息...................................................... 17
結語..................................................................................... 19
致謝語................................................................................... 19
參考文獻................................................................................. 20
附錄..................................................................................... 21
(一)農家樂旅游顧客問卷調查.......................................................... 21
(二)訪談問卷........................................................................ 22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研究
管理學院 **級**專業 ***(姓名)
例上:[論文另起一頁,題目為小2號黑體、居中;下空一行]
[署名:文章第二行 小4號宋體 居中, 行間距1.5倍數。下空一行]
前 言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前言”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論文內容:內容不宜過多,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一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一, 黑體三號,居中】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一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標題二內容,兩端對齊】
(一)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程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二, 黑體三號,居左】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二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標題三內容, 行間距1.5倍數,兩端對齊,】
1. 明清陜西廟會市場的發展進
廟會也叫廟市,是伴隨寺院或宮觀的宗教活動而出現的商品交易場所。從字面上我們已不難理解,廟會的發展是以宗教的繁榮為基礎,而市場交易則是借助寺廟做依托。中國史籍中最早將廟會追溯到西周時期1。目前史學界基本認同,廟會的出現大致在魏晉時期,唐代已基本定型,無論北方還是江南均存在廟會活動。宋代以后,廟會在城鄉間得到普遍發展。
【標題三, 黑體小三號,居左】
【內容:內容宋體小四號, 標題三下面必須跟上一段或兩段,三段贅述的文字內容,然后再起下面的標題內容, 行間距1.5倍數,兩端對齊】
結 論
上文只是就《三號漢墓》遣策釋文和注釋中存在的問題,作了初步的梳理。并提出了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由于本文體例所限,有些問題并沒有作專門的討論,在此作一簡單的說明。由于本人學力所限,三號墓遣策中的一些問題,只好存疑待考。本文所討論的“問題”本身可能也存在問題,敬請大家指正。
【“結論”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
【下空一行。內容: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標題一,標題二,標題三, 結論,致謝語之間行距請根據美觀度適當空出兩至三行】
致 謝
本論文從立題到論文撰寫整個過程都是在導師李井會教授,高禮讓教授和于洪梅講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特別是李井會教授在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都給予我極大的關懷和幫助,在傳授我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我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及創新能力,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并開闊了我的視野。導師敏捷的思維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我永遠學習的榜樣,兩年半來,我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無不凝聚著李井會教授的心血,我將最誠摯的謝意奉獻給我的導師。
【“結論”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
【下空一行。內容:小4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段首行縮進2格,兩端對齊】
【標題一,標題二,標題三, 結論,致謝語之間行距請根據美觀度適當空出兩至三行】
1. “鄉村旅游”與“農業旅游”“農業旅游”是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生活場景等為主要吸引物的活動。農業旅游與農業資源、農業技術、農業產品、農業區位及農村文化密切相連(李天元,2003)[1]。由于觀光農業發展較快,人們常把“農業旅游”稱為“觀光農業”(黎小蘇,1987)。觀光農業是近幾十年來興起的一種融農業經營與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它以農業種植為依托,把農業經營和觀光有機地結合起來,吸引游客前去觀賞,是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韋慶遠(1983)指出:盡管“觀光農業”與“農業旅游”意趣基本一致,但由于“觀光農業”反映的是傳統“觀光型”旅游形式,無法體現當代農業旅游參與性、娛樂性、休閑性等特征,也無法體現旅游的農場、園地、森林等不同風貌。規范的稱呼是“農業旅游”,它不僅包括觀光農業、休閑農業、度假農業,也包括農業修學、農業考察、農業科研等形式。應該看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農業旅游概念的內涵在不斷擴大,最初只把田園風光、農事活動作為農業旅游的吸引物,后來加入農村的建筑、農村的習俗,然后又加入農村的文化等等。
【注釋:采用腳注(插入—引用—腳注和尾注,選腳注,編號格式選1、2、3、4、5)】
【腳注必須是和文章中的引用以及參考文獻相對稱,嚴禁胡編亂造】
【引用書本著作順序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標注)[M], 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引用期刊順序為:作者,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始頁碼。】
【引用網址順序為:作者,題名[J],網址名,年份,插入網址,具體到文章html格式,例如:寧夏日報,銀川市抽查六成“農家樂”衛生狀況堪憂[EB/OL,2003,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其他情況參見《學術論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例下:(文中紅字引用出自以下腳注-例上)
參考文獻
[1] 李天元.旅游學概論(第五版)[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150-155.
[2] 黎小蘇.陜西之特產—牲畜[J].山西:陜行匯刊,1988,7(2):25-29.
[3]寧夏日報,銀川市抽查六成“農家樂”衛生狀況堪憂[EB/OL],2003, nxein.com/sxjj/ychs/200809/29436.html【“參考文獻”四字,4號黑體,居中。下空一行。 內容5號宋體, 行間距1.5倍數]
【引用的文獻順序,參考著作為:(作者.著作名.版次(第一版不標注)[M].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起止頁碼.】
【引用期刊為:(作者.題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引用網址順序為:作者,題名[J],網址名,年份,插入網址,具體到文章html格式】其他情況參見《學術論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附 錄
[1] 陜西省旅游地圖
[2] 陜西省廟會市場調查問卷情況說明
[附錄可按照論文情況增加 “附錄”二字為三號黑體,居中,字間空2格;下空一行。
[關鍵詞] 鄉村旅游 產生 發展 研究
鄉村旅游起源于19世紀中葉的歐洲,而大規模的發展是在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
一、國外鄉村旅游的產生和發展
1.國外鄉村旅游的產生
國外的鄉村旅游產生于法國。1855年,一位名叫歐貝爾的法國參議員帶領一群貴族來到巴黎郊外農村度假,他們品嘗野味,乘坐獨木舟,學習制作肥鵝肝醬餡餅,伐木種樹,清理灌木叢,挖池塘淤泥,欣賞游魚飛鳥,學習養蜂,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通過這些活動,使他們重新認識了大自然的價值,加強了城鄉居民之間的交往,增強了城鄉居民的友誼。此后,鄉村旅游在歐洲興起并盛行起來,德國、意大利、荷蘭、保加利亞、英國、美國、巴西、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活動,并取得了明顯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2.國外鄉村旅游的發展
20世紀30年代,匈牙利就以鄉村旅游聞名世界。20世紀60年代的西班牙的鄉村旅游也在國際旅游上享有盛名,把那里的路邊城堡或大農場進行改造建成鄉村旅游社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度假。20世紀70年代以來,法國農莊旅游非常流行,每年鄉村旅游可以給農民帶來相當于法國旅游業收入四分之一的收入。同時日本也興起了“務農”式鄉村旅游,以喚起人們對農業和環保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歐美國家的學者對鄉村旅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指導鄉村旅游實踐,鄉村旅游得以大規模的開展。
二、國內鄉村旅游的產生和發展
1.國內鄉村旅游的產生
隨著中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長年生活于高樓林立、擁擠喧囂、空氣污濁、景觀呆板的城市中,城市居民離幽美舒適的自然越來越遠,加之生活節奏緊張、社會競爭激烈,使得城市生活缺乏興趣,讓人感到壓抑。許多人產生了返樸歸真,到靜謐、優美、潔凈開闊的環境中去感悟大自然,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愿望,鄉村旅游作為人們回歸自然的一種重要生態旅游形式便應運而生了。
2.國內鄉村旅游的發展
我國的鄉村旅游是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的促動下產生的,起步較晚。最初的鄉村旅游萌芽于20世紀50年代,當時為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東省石家莊村率先開展了鄉村旅游活動,隨后不久,各地便紛紛開展鄉村旅游。如廣西的陽朔縣、河北的贊黃縣嶂石景區、安徽的黃山湯口村等。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己由當初的自發階段發展到現在的自覺階段,并己初具規模。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1997年,我國從南到北涉及觀光農業這一主題的旅游開發項目,累計投資達30億元以上。1998年我國國家旅游局推出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涉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旅游業和農業的發展,農村條件日益改善,城市居民收入不斷增加,鄉村旅游逐漸成為城市居民休閑消費中的時尚選擇,加之世界各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成功經驗,促使中國鄉村旅游迅速發展。
三、國內外鄉村旅游研究的基本概況
最早的鄉村旅游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64年。這一年里,在旅游研究中頗有建樹的Stansfield,他在其著作的《美國旅游研究中的城鄉不平衡》中首次闡述了對鄉村旅游研究的不足。但整個20世紀70年代,乃至80年代初期,旅游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比較忽視旅游基礎理論的探討。所以關于鄉村旅游的理論研究,并沒有建立起旅游學術界普遍認同的理論基礎和基本概念,導致了研究陷于分散、凌亂的局面。當時絕大部分的研究都只停留在描述鄉村旅游的現象上,從理論、概念上的研究明顯不足。
事實上,鄉村旅游研究真正發展起來是在20世紀80、90年代。而在國外,鄉村旅游在這個時期的大規模發展卻有其深刻的社會和歷史的原因,由于現代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環境的惡化,以及追求個性的自由化傾向的流行,導致鄉村旅游的熱潮。Shaw & Williams(1994)從分析鄉村在旅游業中的重要性入手,認為廣大的鄉村在地理上集中了各種景觀與吸引物,布局于最能滿足旅游者與當地居民需要的地點上,并認為鄉村既有相似性,又有獨特性。這在當時是對鄉村旅游的研究十分有意義的探討。
在這個階段,國內旅游界關于鄉村旅游的論文也逐漸多了起來,如賀小榮的《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比較全面的探討了鄉村旅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原因。王兵的《從中外鄉村旅游的現狀對比看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未來》,在這篇論文中,他描述了許多國內外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以及中外鄉村旅游發展的差異。此外,楊旭的《開發鄉村旅游“勢在必行”》一文,論述了鄉村旅游興起的歷史原因以及鄉村旅游的優勢所在。除此之外,一些傳統的教科書如王連義等著的《旅游學概論》,較為詳細討論了旅游的發展歷史,這對于了解鄉村旅游的產生提供了背景說明。
參考文獻:
[1]賀小榮:我國鄉村旅游的起源、現狀及其發展趨勢探討[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
[2]王兵:從中外鄉村旅游的現狀對比看我國鄉村旅游的未來[J].旅游學刊,1999
[3]楊曉云:鄉村體驗旅游開發初步研究[EB/OL].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省略.2004
[4]楊旭:開發“鄉村旅游”勢在必行[J].旅游學刊,1992, No.2
[關鍵詞]體育類旅游教學模式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3)08-0127-02
一、國內外高校體育類旅游等旅游類學科與別的學科結合起來的專業
在國外很多高校設置了與休閑旅游、農業旅游相關的院系和專業。如美國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健康與人類行為學院的娛樂公園與旅游專業;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娛樂和旅游系;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學人類發展學部的人類運動?娛樂與行為學院;英國白金漢郡的休閑與旅游學部;英國的里茨?麥曲波里頓大學休閑與運動研究學院及臺灣部分高校的休閑農業等專業。在國內,開設了此類領域相關的專業有:浙江旅游職業學院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長沙學院旅游與休閑專業;天津體育學院社會體育與管理系的體育旅游方向;沈陽體育學院的體育旅游專業;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的森林生態旅游專業,還有各類農業大學、農業職業學院借助自己學校的學科優勢開設的相關旅游專業等。
二、體育類學生學習體育類旅游專業的優劣分析
對比別的高校,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在體育院校學習體育類旅游有來自學校的優勢,又有來自自身的一些優勢。綜合類體育院校的學科建設涵蓋體育運動開展、管理、體育人文、休閑、保健等學科,這些學科的建設對于體育院校的學生學習體育旅游起到了很好的支撐作用。特別是學校新興項目,如戶外運動中的攀巖、皮劃艇、游泳與救生、潛水等特色項目的設施和師資,有利專業將旅游知識與體育運動知識結合得更緊密。而體育院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基礎與體魄,能更好地做好戶外旅游、戶外活動中的崗位職責。用人單位在戶外拓展的指導員、戶外徒步的領隊、戶外活動的組織等崗位都傾向于招聘具有體育特長、身體素質過硬的人才。
體育類院校學生相對別的高校學生來說存在不重視理論類課程和學科理論學習的現象,知識面相對狹窄。學生愿意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身體素質的鍛煉、體育運動技能的掌握上,但卻忽視思維邏輯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由于體育活動的特點,學習體育類學生大多個性粗狂、不羈言行,在個人禮儀、儀表方面不夠重視。這些對注重溝通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個人體態儀容的旅游服務業來說是不小的缺點。
三、體育類旅游的課程構成體系
一是體育學、旅游學是體育旅游專業理論構建的基礎,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二是從培養角度來看,課程分為公共課、專業支持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限(任)選修課、通識課等。所以體育類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成如圖1所示。
■
圖1 體育類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公共課、實踐技能課(包括入學教育、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按學校人才培養要求統一設置。
專業支持課的開始,應該包含體育類學科、旅游類學科和服務管理類學科的一些基礎課程,學習的學科知識分為3大塊。以廣西體育高等??七\動休閑服務與管理(戶外運動與旅游方向)為例,專業基礎課程中,體育類課程有:運動人體科學基礎、身體素質鍛煉方法、運動損傷及處理;旅游類課程有:休閑與旅游學概論、地貌地理;服務管理類課程有:管理學、公共關系實務等。
專業核心課與專業支持課是承前啟后的關系,專業支持課為后面專業核心課的開設奠定基礎。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戶外運動與旅游方向)為例,專業核心課主要包含體育類課程和旅游類課程,至于要開設哪些課程需看學校專業設置方向和特色,專業核心課程中體育類課和旅游類課程要具體體現專業的特色。
專業任(限)選課應該設置成模塊,可以分為體育類課程的拓展模塊、旅游類課程的拓展模塊、管理類課程的拓展模塊、服務類課程的拓展模塊。學生應該從查漏補缺角度,或是以后就業的方向來選定選修的模塊。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運動休閑服務與管理(戶外運動與旅游方向)為例,專業任(限)選修模塊中,體育模塊課程有:高爾夫、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體育保健等;旅游模塊課程有:中國旅游資源概況、酒店管理、旅游心理、導游實務等;服務管理模塊課程有:人力資源管理、溝通技巧、體育科研方法、企業文化概論等。
全校的通識課,則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別的需求來選擇的課程。
四、體育旅游專業主要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開展
(一)體育類旅游課程的教學
體育類特色的專業核心課,除了通過實踐引導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外,還需重視理論的學習。理論學習的重視,不在于用多長的課時來教授學生理論知識,而在于教授學生如何把體育專業的學科知識理順,工作中把這些理論知識、運動技能傳給教授的對象,并使之易于接受。通過項目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角色扮演、讓學生輪流分組授課等一系列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做中學的教學方法,加上制訂實踐教學完整的評價方法和老師的引導作用,將能培養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二)旅游類課程的實踐教學
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旅游課程的實踐環節設計成與學生學習方向貼近的項目和方案,在旅游教材的基礎上編撰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的講義。
旅游行業的工作性質決定高校教師不能到崗體驗相應的工作,導致教師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很大程度上停留在書本層面上。由于缺乏操作性、從業工作經驗,教師授課效果難免顯得單調和蒼白無力。所以每門課程應建立自己的教師隊伍,由校內教師和校外教師組成,校內教師擔任課程的負責人,每位成員擔任這門課程的一部分內容講授,這樣就可以適當引進部分行業人士來參與課程的教學而又不會與其工作產生沖突。
旅游類課程的實踐,往往存在簡單出游1-2次,就用完實踐教學的課時,教學效果不明顯。對于旅游類課程的實踐,外出實踐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實踐后做好總結工作。教師事先需實地踩點、設計好考察路線、戶外活動方案、對突發事件準備預案等。重視野外考察活動的“學習”效果,而淡化“旅游”效果。并在課程中培養學生設計、組織活動的能力。對于部分旅游學科需具備的技能,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實訓這樣的方式來培養,部分旅游行業操作的知識可以通過參觀的實踐方式來輔助學生學習和理解。
(三)服務管理類課程的實踐教學
體育學院的學生對服務管理相關的知識接觸較少,且服務管理類的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重理論、疏實踐的情況;或是重視實踐,但是考試中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還達不到標準,就業部門反饋學生服務、管理的意識和行為表現欠缺。所以服務管理類課程的實踐教學應通過適當地引薦部分行業人士來參與教學,通過觀看優秀的授課視頻和經典的真實案例分析、參與和實訓教學相近的活動來實現。課程實踐教學可以與課程相關活動結合在一起開展,如演講與口才課程的實訓課可與學校舉辦的演講活動結合在一起;溝通技巧課的實踐教學可以和學生的下鄉活動、外出社會活動結合在一起。通過以上提到的實踐教學方法將能起到加強學生在服務管理類方面的技能的培養。
五、總結
體育類旅游專業教學需因材施教,所以做好學情分析非常重要。體育類旅游專業是一個將體育學科和旅游學科結合在一起的專業,要實現兩者的緊密結合,需要老師對現有的教材進行篩選,設計自己的教學、實訓內容和項目,并改善課程的實踐教學。在選修課程設置上實行模塊設置,讓學生查漏補缺或是為以后的就業方向做好鋪墊。全校的通識課則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課程。充分考慮以上各個方面的因素,體育類旅游專業培養才能讓學生適應社會的需要,從而使高校人才培養和就業市場需求高度匹配。
[參考文獻]
[1]蔡林,李寧等.論應用型運動休閑人才培養目標的科學定位[J].四川烹飪高等??茖W校學報,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