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31:11
序論:在您撰寫量化投資與證券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特殊的投資方式,在實際的投資過程中,采用的是共同進行風險承擔以及利益共享的方式,這一基金類型也被稱為“證券基金”。證券投資基金作為一種投資工具,進入門檻低,服務專業,且積累性強,即使投資成本較低,也可將投資分散于不同證券,這樣就極大的分散了投資風險。因此,正確投資基金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1 積極開發130/30等數量化投資模型
對國內從事證券基金投資業的基金公司等及時順應金融形勢,盡早開始研發130/30等科學有效的數量化投資產品,從而滿足公司旗下眾多投資者的投資需求。為了追趕世界先進的潮流,加快中國金融創新,從根本上增強國內基金業的企業競爭實力,研發130/30空頭擴展模型等證券投資基金數量化投資模型勢在必行。隨著國內經濟形勢高速發展,金融市場形勢亦是日新月異。目前,中國證券基金投資業中的賣空改革已經在逐漸開啟,在此形勢下,相關資產福利業也應抓緊時間,抓住機會,積極開發出符合中國國情和投資者實際需求的基金產品,抓緊研發空頭擴展模型等數量化投資模型,以更好的順應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實際需求。在數量化投資模型開發過程中,應該注意“拿來主義”,不能一味的照抄國外數量化投資模型,開發時首先要考慮實事求是,符合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中國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做到既學習了外國的先進經驗,又兼顧國內市場現實。從而開發出符合中國實際的數量化投資模型?,F實中,130/30數量化投資模型只是眾多數量化投資模型中的一種。
2 合理應用數量化投資策略
投資者及受理委托基金公司等資產管理者應用正確數量化投資策略進行投資,可分散減小風險,增加收益。并基于此進行更加科學高效擬合金融市場實際收益率模型和數量化投資策略的開發。基于數量化投資策略不斷創新發覺全新投資策略的特點,伴隨廣大投資者針對這一投資機會的廣泛追捧開發,此動量策略的存在的情況會逐漸消失,弱勢有效這一中國股市缺失的狀況會逐漸改變。數量化投資策略模型只是理想狀況下的數字模型,在實際投資中投資者及基金管理者還應注意定期檢驗,不能生搬硬套模型及應用公式,應根據市場形勢,謹慎研究確定投資策略,才能在金融趨勢改變時有效規避風險,增加收益。在金融市場中,基金公司應根據市場環境及現實情況,基于相應合理化科學化的數量投資策略,基于數字化投資的有效性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證券市場投資效率,規避風險,增強投資收益。同時應注意聽取專業人員根據經驗所得出的合理人工判斷,拒絕照搬模型公式的錯誤做法,杜絕全部投資由模型決策,密切注意規避數量化投資策略的趨勢改變、相似性及肥尾性。
3 開放賣空政策
國家政策對金融市場存在巨大影響。為了從根本上提高中國證券金融市場效率,對金融市場發展起到積極意義,國家政策要給予支持,譬如對賣空政策采取加大開放政策。如此才能逐漸改善中國證券市場賣空限制大,除指數基金外,其他投資者參與賣空所受禁錮較多,公募基金甚至不能參與賣空,信息表達不充分,遠遠沒有達到弱勢有效等諸多限制中國證券市場有效性的不完善方面政策開放屬社會實驗,對政策所針對方面的影響不言而喻。在政策制定方面目前國內的相應管理層做的還是很好的。譬如,根據當前形勢,相應管理層便會制定并開始試行各種轉融通業務。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下,對廣大證券金融公司而言,便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內部交流與合作的方式,將自身原有的或者通過各種合法途徑募集而來的證券和資金進行出借,為需求方提供所需的資金和證券,幫助其更好的開展各種經營活動。 對廣大證券基金類公司而言,可以通過此類活動,可有效整合金融市場資源,解決眼下難題。通過復雜嚴禁的實施設計方案,保證市場的良好發展。
4 降低融券費率
為了提高中國金融證券市場效率,縮短相應價格恢復平衡所需時間,提高中國金融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建議相關管理層采取積極措施,譬如對券商降低融券率的政策持鼓勵態度。但在一定的條件下,130/30組合的收益率會出現極大的改變。例如,在融券費率處于10%和5%水平的時候,融券率會對130/30組合的收益率產生十分顯著的影響。為了避免對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產生不好影響,相關管理層在制定政策時要注意規避券商間通過不顧成本盲目降低融券費率等不良手段搶占市場的惡意競爭。鼓勵科學的正當競爭。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中,各證券公司的融資利率基本相同,截至2013年3月19日,業務遍布全國的較大證券公司中,國信、國泰君安、廣發、海通這四家公司年融券率和融資利率均為8.6%,相比之下,華安、上海、江海、華泰四家的融資利率雖然也達到同樣的水平,但在融券率方面,卻呈現出顯著高于大證券公司的情況,達到10.6%。綜上所述,小證券公司采用較高檔,融券費率規模大的公司則采用相同的較低檔,相比之下,大證券公司具備較大優勢。若小證券公司要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建議其利用融券費率存在較大降低空間的優勢制定相關政策。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研究證券投資基金數量化投資戰略決策,可幫助大家進一步提高對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數量化投資相關問題的理解水平,了解130/30策略對基金業績的影響,具有一定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阮素梅,于寧.證券投資基金收益概率密度預測――基于神經網絡分位數回歸模型[J].華東經濟管理,2015(2):105-110.
證券投資是狹義的投資,是指企業或個人購買有價證券,借以獲得收益的行為。在證券投資過程中,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認識、計量和規避風險一直是證券投資行業永恒的研究課題。統計方法作為經過多少年來不斷印證和完善的實用理論,已逐漸被應用于各行各業。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用數字來說話,是避免證券投資中拍腦袋做決策的有效輔助工具。
(一)證券投資風險的相關概念
1.證券投資風險的定義及特點。證券投資風險指因未來的信息不完全或不確定而未來帶來投資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不僅包含可能給人們帶來的直接損失,還包括可能帶來的相對損失以及潛在損失。
而證券投資風險通常表現出一下幾點常見的特性:
a.普遍性和客觀性。即證券投資風險是伴隨著投資活動客觀普遍存在的。
b.偶然性和必然性。即證券投資風險存在著大量風險發生的必然性,與某具體風險發生的偶然情況。
c.可變性。即證券投資風險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投資活動進行有可能風險會轉移、縮小或擴大。
d.多樣性。即證券投資風險隨著各式各樣投資活動的進行常伴隨著多變的風險。
e.可防范性。即盡管證券投資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同時又帶有不確定性,甚至達到一定程度后更具危害性,但我們仍然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來防范和規避證券投資風險,盡可能避免或減小風險帶來的損失和危害。
2.證券投資風險的分類。不同的維度,證券投資風險可以分為多種。根據導致證券投資風險的原因是否與投資活動相關,可將風險分為經濟證券投資風險和心理證券投資風險。證券投資所要考慮的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經濟風險來源于證券發行主體的變現風險、違約風險以及證券市場的利率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等。
根據風險的性質是否關系全局由共同因素導致,我們可將證券投資風險分為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和非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證券投資的總風險即為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和非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的總和。其中,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是由某種全性活同性因素引起的收益降低或產生預期投資損失的可能性。由于該種風險難以通過不同證券組合等方式進行回避和消除,因而又稱為不可分散風險活不可回避風險。如,通貨膨脹或者政府政策帶來的市場風險,信貸利率風險等都屬于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就與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相對應。非系統性證券投資風險則多是由于投資公司自身等某種個別原因導致的收益降低或產生預期投資損失的可能性。這類風險主要表現出個別性、具體性和突發性等,可能是一個獨特事件,但又關系證券投資活動的成敗。但由于這種風險通常是個別因素導致,通常及時排查可以避免。因而非系統證券投資風險又稱之為可分散或可回避風險。
二、如何在證券投資風險管理中應用統計方法
(一)量化統計在證券投資風險管理中得到廣泛應用
隨著統計科學中量化理論研究結果的不斷深化,與此同時,Markowitz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在實際證券投資活動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理論也逐漸完善起來。時至今日,Markowitz的證券投資組合理論隨著實例中驗證加之投資者對防范投資風險意識的加強已經成為現代證券投資風險管理中的一項重要工具。后又有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劉遵義運用比較、數量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判等方法,對證券投資風險進行了量化研究。實踐證明,雖然主要運用于指導決策的手段偏好于個人投資,但通過組合理論和其他技術分析進行量化的統計工具逐漸被認同,逐漸變為理性投資規避風險的一般常用形式。定量統計對于證券投資活動中客觀存在的依賴關系進行了梳理,也鞏固了證券投資決策和管理的壁壘。處理好各種投資活動和行為中潛在的風險對于活動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均值-方差模型應用于證券投資風險管理
除定量分析外,根據常見的證券投資活動又結合統計分析方法逐漸演變出了一些特定的實用模型。均值-方差模型便是其中之一。均值-方差模型主要適合于投資者根據證券的期望收益率估測證券組合風險,投資者僅依靠證券的風險和收益來做決策,追求投資收益最大化,相應區間風險最小化的投資活動中。
該模型不僅適用于散戶,值得注意的是同樣適用于大規模的投資決策,尤其是投資基金決策時。
該模型的意義就在于在滿足預期收益率情況下,使得組合證券投資的風險降低到最低。隨著參與投資證券活動種類的增多,組合證券投資的優勢也隨之凸顯,證券投資風險也就越來越小。
(三)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應用于證券投資風險管理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也是有特定適用類型的一種統計方法與證券投資風險管理相結合的實際應用模型。該種模型適用于投資者較多,且都支持一個相同周期投資項目,且只關心本項投資活動計劃周期內的收益情況,同時投資者只能公開交易,市場環境無摩擦的投資情況下。
該種定價模型的意義就在于可以根據分析的結果區分證券類型,從而采取相應行動。當為進攻型證券時,系統風險高,但市場證券組合收益率呈現快升快降形勢。因此,當市場看漲時要買入。當為防御型證券時,系統風險雖然低,但收益率也呈現慢升慢降形勢。因此,當市場看跌時要買入。當系統風險等同于市場風險時,則購入證券漲勢與市場趨勢一致,需要根據市場情況行動。
無論哪種統計分析方法,共同目的只有一個即幫助投資人認清證券投資的風險,正確的評估當前投資行為的風險水平,及時采取相應的規避風險行動,從而確保投資活動的收益。
盡管量化投資已經成為市場投資的發展趨勢,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并不是很熟悉量化投資。一方面是由于量化投資一定程度上依賴數學模型,而賺錢的投資模型都是機構的秘密武器,不會輕易披露。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化投資采用計算機系統,設計各種交易手段,有著較為復雜的數學計算與技術要求,現在許多量化投資都是計算機自動執行的程序交易。另外,量化交易者,俗稱寬客(quants)的交易和故事多多少少增加了量化投資的神秘感。所以,人們一般把量化投資稱為“黑箱”。納蘭(Narang,R.,2012)描述了量化交易系統的典型構造,打開了量化投資的“黑箱”。納蘭認為阿爾法模型用來預測市場未來方向,風險控制模型用來限制風險暴露,交易成本模型用來分析為構建組合產生的各種成本,投資組合構建模型在追逐利潤、限制風險與相關成本之間做出平衡,然后給出最優組合。最優目標組合與現有組合的差異就由執行模型來完成。數據和研究部分則是量化投資的基礎:有了數據,就可以進行研究,通過測試、檢驗與仿真正確構建各個模型。預測市場并制定策略是量化投資的核心,即阿爾法模型在量化投資中處于核心地位。隨著量化投資的不斷發展,量化投資模型也在不斷改進。簡單的策略可能就是證券或組合的套利行為,如期現套利組合、市場異象研究中的差價組合等。統計套利策略是經典的量化投資策略,如匹配交易或攜帶交易。近年來,高頻交易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內容,基于高速的計算機系統實施高頻的程序交易已經是量化投資的重要利器。丁鵬(2012)將量化投資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量化選股、量化擇時、股指期貨套利、商品期貨套利、統計套利、期權套利、算法交易、ETF/LOF套利和高頻交易等。他認為量化投資的優勢在于:紀律性、系統性、及時性、準確性和分散化。
二、量化投資“黑箱”中的構造與證券投資學的差異
在傳統的證券投資學中,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的四塊基石。前兩者主要依靠均值-方差組合優化的思想,后兩者則主要依靠市場的無套利條件。傳統的投資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兩大類,而量化投資則是“利用計算機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實現投資理念、實現投資策略的過程”。從概念看,量化投資既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技術分析,但它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也可以采用技術分析,關鍵在于依靠模型來實現投資理念與投資策略。為了分析量化投資對證券投資學的啟示,本文從量化投資“黑箱”的各個構成來探討量化投資與證券投資學中思路和觀點的差異。
(一)資產定價與收益的預測
根據組合優化理論,投資者將持有無風險組合與市場風險資產組合,獲得無風險利率與市場風險溢價。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則將此應用到單一證券或組合,認為證券的風險溢價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與風險貢獻比率一致的風險溢價,超過的部分就是超額收益,即投資組合管理所追求的阿爾法值。追求顯著正的阿爾法是資產定價理論給實務投資的一大貢獻。基于因素模型的套利定價理論則從共同風險因素的角度提供了追求阿爾法的新思路。其中,法瑪和佛倫齊的三因素定價模型為這一類量化投資提供了統一的參考??梢哉f,在因素定價方面,量化投資繼承了資產定價理論的基本思想。對于因素定價中因素的選擇,證券投資學認為,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長期應主要關注基本面因素,而短期應主要關注市場的交易行為,即采用技術分析。在量化投資中,主要強調按照事先設定的規則進行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技術分析類似。但是,在技術分析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而量化投資則強調投資的規則化和固定化,不會因人的差異而有較大的不同。另外,量化交易更強調從統計和數學模型方面尋找資產的錯誤定價或者進行收益的預測。
(二)無套利條件與交易成本
在證券投資學里,流動性是證券的生命力。組合投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理論等都認為市場中存在大量可交易的證券,投資者可以自由買賣證券。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各種交易都能實現,如套利交易。根據套利定價理論,一旦市場出現無風險的套利機會,理性投資者會立即進行套利交易,當市場均衡時就不存在套利機會。現實市場中往往存在套利限制。一是因為凱恩斯說的“市場的非理性維持的時間可能會長到你失去償付能力”。二是因為市場總是存在交易費用等成本。但證券投資學中,對市場中套利限制與非流動性的關注較少,這是因為傳統金融理論中簡化了市場結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研究在既定的交易規則下,金融資產交易的過程及其結果,旨在揭示金融資產交易價格形成的過程及其原因。在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不同的市場微觀結構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是不同的。因而,從量化投資的角度看,為了降低交易帶來的價格沖擊,能實施量化投資策略的證券往往都應有較好的流動性,因為交易時非流動性直接影響投資策略的實施。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化投資時的交易成本不僅包括交易費用,更主要的是要考慮市場交易沖擊的流動性成本。
(三)風險控制與市場情緒
在證券市場中,高收益與高風險相匹配。量化投資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在證券投資學中,系統性風險主要源于宏觀經濟因素,非系統性因素則主要源于行業、公司因素,并且不考慮市場交易行為的影響。在量化投資中,較多地使用因素定價模型,不僅會考慮市場經濟因素,而且會考慮交易行為等因素,只是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多模型的量化投資系統中自然包括了這兩方面的因素。除了各種基本面和市場交易的因素風險外,量化投資還有自身不可忽視的風險源。一方面,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市場沖擊的流動性成本也是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因素,理所當然地在圖1的風險控制模型中體現出來。另外,在一般的投資過程中,市場情緒或多或少會成為風險控制的一個對象。然而,在量化投資中,更多的交易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如程序交易等,這樣以來,投資者情緒等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模型中較少地考慮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自身的情緒,主要是通過承擔適度的風險來獲得超額回報,因為畢竟減少風險也減少了超額回報。
(四)執行高頻交易與算法交易
在對未來收益、風險和成本的綜合權衡下,實現投資策略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執行步驟。為了達到投資目標,量化投資不斷追求更快的速度來執行投資策略,這就推動了采用高速計算機系統的程序化交易的誕生。在證券投資學里,技術分析認為股價趨勢有長期、中期和短期趨勢,其中,長期和中期趨勢有參考作用,短期趨勢的意義不大。然而,隨著計算機信息科技的創新,量化投資策略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誰能運作更快的量化模型,誰就能最先找到并利用市場錯誤定價的瞬間,從而賺取高額利潤。于是,就誕生了高頻交易:利用計算機系統處理數據和進行量化分析,快速做出交易決策,并且隔夜持倉。高頻交易的基本特點有:處理分筆交易數據、高資金周轉率、日內開平倉和算法交易。高頻交易有4類流行的策略:自動提供流動性、市場微觀結構交易、事件交易和偏差套利。成功實施高頻交易同時需要兩種算法:產生高頻交易信號的算法和優化交易執行過程的算法。為了優化交易執行,目前“算法交易”比較流行。算法交易優化買賣指令的執行方式,決定在給定市場環境下如何處理交易指令:是主動的執行還是被動的執行,是一次易還是分割成小的交易單。算法交易一般不涉及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問題。
三、對量化投資在證券投資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量化投資的“黑箱”構造與證券投資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證券投資的教學中應當考慮量化投資發展的要求。
(一)市場微觀結構與流動性沖擊
在理性預期和市場有效假說下,市場價格會在相關信息披露后立即調整,在信息披露前后市場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在證券投資學里,一般認為價格的調整是及時準確的,然而,現實的世界里,價格調整需要一個過程。在不同的頻率下,這種價格形成過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長期的投資中,短期的價格調整是瞬間的,影響不大。然而,在高頻交易中,這種價格調整過程影響很大。市場微觀結構就是研究這種價格形成過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有兩種基本的模型:存貨模型和信息模型。存貨模型關注商委托單簿不平衡對訂單流的影響,解釋沒有消息公布時價格短暫波動的原因。信息模型關注信息公布后信息反映到價格中的這一過程,認為含有信息的訂單流是導致價格波動的原因。無論是關注委托訂單的存貨模型還是關注市場參與者信息類型的信息模型,這些市場微觀結構的研究加強了流動性與資產價格之間的聯系,強調流動性在量化投資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中基本沒有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因而,為了加強證券投資學的實用性,應關注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與發展。
(二)業績評價與高杠桿
對于證券組合而言,不僅要分析其超額收益和成本,還要考慮其風險與業績。在組合業績評價中,一方面要考慮風險的衡量,另一方面則要分析業績的來源。在證券投資學中,組合業績來自于市場表現以及管理者的配置與選股能力。對于量化投資而言,市場時機和管理者的能力依然重要,然而,量化投資的業績評價還應考慮另一個因素:高杠桿。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在市場好的時候擴大收益,但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會加速虧損,這些與傳統的業績評價就不太一樣。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里,業績評價主要考慮經風險調整的收益,很少考慮其杠桿的作用,這不僅忽略了杠桿的貢獻,而且有可能夸大了投資者的技能水平。
(三)人為因素與模型風險
在量化投資中,非常注重計算機對數據和模型的分析,這突出了量化投資的規則性和固定性。然而,實際中,別看量化采用了各種數學、統計模型,但策略設計、策略檢測和策略更新等過程都離不開人的決策。量化交易策略與判斷型交易策略的主要差別在于策略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實施。量化投資運用模型對策略進行了細致研究,并借助計算機實施策略,能夠消除很多認為的隨意性。但是,量化策略畢竟體現投資者的交易理念,這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的經驗,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對市場的不斷觀察與更新。實際上,人始終處于交易之中,對于市場拐點以及趨勢反轉的判斷主要還是依賴投資者的經驗。光大的烏龍指事件充分表明了人為因素在量化投資中的兩面性:決策實施依賴于人的設定,而人的設定不僅依賴于經驗,而且人還會犯錯。人之所以會犯錯,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市場的認知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則是人們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經典的證券投資理論中,股票價格的變動被認為是隨機的,小概率事件出現的機會比較小,但是經驗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具有肥尾現象,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機會超出了人們原先的認識,即市場還會出現“黑天鵝”。更為關鍵的是,量化投資更依賴數學和統計模型,這就使得量化投資存在較大的模型風險,即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為了防范模型風險,應采用更為穩健的模型,即模型的參數和函數應該適應多種市場環境。近年來,研究表明,證券收益及其與風險因素的關系存在較大的非線性,同時,市場中存在一定的“噪聲”,采用隱馬爾科夫鏈等隨機過程和機器學習等數據挖掘技術進行信息處理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技術支持。
(四)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啟示
盡管量化投資已經成為市場投資的發展趨勢,但是大多數投資者并不是很熟悉量化投資。一方面是由于量化投資一定程度上依賴數學模型,而賺錢的投資模型都是機構的秘密武器,不會輕易披露。另一方面是由于量化投資采用計算機系統,設計各種交易手段,有著較為復雜的數學計算與技術要求,現在許多量化投資都是計算機自動執行的程序交易。另外,量化交易者,俗稱寬客(quants)的交易和故事多多少少增加了量化投資的神秘感。所以,人們一般把量化投資稱為“黑箱”。納蘭(Narang,R.,2012)描述了量化交易系統的典型構造,打開了量化投資的“黑箱”。納蘭認為阿爾法模型用來預測市場未來方向,風險控制模型用來限制風險暴露,交易成本模型用來分析為構建組合產生的各種成本,投資組合構建模型在追逐利潤、限制風險與相關成本之間做出平衡,然后給出最優組合。最優目標組合與現有組合的差異就由執行模型來完成。數據和研究部分則是量化投資的基礎:有了數據,就可以進行研究,通過測試、檢驗與仿真正確構建各個模型。預測市場并制定策略是量化投資的核心,即阿爾法模型在量化投資中處于核心地位。隨著量化投資的不斷發展,量化投資模型也在不斷改進。簡單的策略可能就是證券或組合的套利行為,如期現套利組合、市場異象研究中的差價組合等。統計套利策略是經典的量化投資策略,如匹配交易或攜帶交易。近年來,高頻交易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內容,基于高速的計算機系統實施高頻的程序交易已經是量化投資的重要利器。丁鵬(2012)將量化投資的主要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方面:量化選股、量化擇時、股指期貨套利、商品期貨套利、統計套利、期權套利、算法交易、ETF/LOF套利和高頻交易等。他認為量化投資的優勢在于:紀律性、系統性、及時性、準確性和分散化。
二、量化投資“黑箱”中的構造與證券投資學的差異
在傳統的證券投資學中,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的四塊基石。前兩者主要依靠均值-方差組合優化的思想,后兩者則主要依靠市場的無套利條件。傳統的投資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兩大類,而量化投資則是“利用計算機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實現投資理念、實現投資策略的過程”。從概念看,量化投資既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技術分析,但它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也可以采用技術分析,關鍵在于依靠模型來實現投資理念與投資策略。為了分析量化投資對證券投資學的啟示,本文從量化投資“黑箱”的各個構成來探討量化投資與證券投資學中思路和觀點的差異。
(一)資產定價與收益的預測
根據組合優化理論,投資者將持有無風險組合與市場風險資產組合,獲得無風險利率與市場風險溢價。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則將此應用到單一證券或組合,認為證券的風險溢價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與風險貢獻比率一致的風險溢價,超過的部分就是超額收益,即投資組合管理所追求的阿爾法值。追求顯著正的阿爾法是資產定價理論給實務投資的一大貢獻。基于因素模型的套利定價理論則從共同風險因素的角度提供了追求阿爾法的新思路。其中,法瑪和佛倫齊的三因素定價模型為這一類量化投資提供了統一的參考??梢哉f,在因素定價方面,量化投資繼承了資產定價理論的基本思想。對于因素定價中因素的選擇,證券投資學認為,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長期應主要關注基本面因素,而短期應主要關注市場的交易行為,即采用技術分析。在量化投資中,主要強調按照事先設定的規則進行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技術分析類似。但是,在技術分析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而量化投資則強調投資的規則化和固定化,不會因人的差異而有較大的不同。另外,量化交易更強調從統計和數學模型方面尋找資產的錯誤定價或者進行收益的預測。
(二)無套利條件與交易成本
在證券投資學里,流動性是證券的生命力。組合投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理論等都認為市場中存在大量可交易的證券,投資者可以自由買賣證券。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各種交易都能實現,如套利交易。根據套利定價理論,一旦市場出現無風險的套利機會,理性投資者會立即進行套利交易,當市場均衡時就不存在套利機會?,F實市場中往往存在套利限制。一是因為凱恩斯說的“市場的非理性維持的時間可能會長到你失去償付能力”。二是因為市場總是存在交易費用等成本。但證券投資學中,對市場中套利限制與非流動性的關注較少,這是因為傳統金融理論中簡化了市場結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研究在既定的交易規則下,金融資產交易的過程及其結果,旨在揭示金融資產交易價格形成的過程及其原因。在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不同的市場微觀結構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是不同的。因而,從量化投資的角度看,為了降低交易帶來的價格沖擊,能實施量化投資策略的證券往往都應有較好的流動性,因為交易時非流動性直接影響投資策略的實施。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化投資時的交易成本不僅包括交易費用,更主要的是要考慮市場交易沖擊的流動性成本。
(三)風險控制與市場情緒
在證券市場中,高收益與高風險相匹配。量化投資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在證券投資學中,系統性風險主要源于宏觀經濟因素,非系統性因素則主要源于行業、公司因素,并且不考慮市場交易行為的影響。在量化投資中,較多地使用因素定價模型,不僅會考慮市場經濟因素,而且會考慮交易行為等因素,只是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多模型的量化投資系統中自然包括了這兩方面的因素。除了各種基本面和市場交易的因素風險外,量化投資還有自身不可忽視的風險源。一方面,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市場沖擊的流動性成本也是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因素,理所當然地在圖1的風險控制模型中體現出來。另外,在一般的投資過程中,市場情緒或多或少會成為風險控制的一個對象。然而,在量化投資中,更多的交易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如程序交易等,這樣以來,投資者情緒等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模型中較少地考慮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自身的情緒,主要是通過承擔適度的風險來獲得超額回報,因為畢竟減少風險也減少了超額回報。
(四)執行高頻交易與算法交易
在對未來收益、風險和成本的綜合權衡下,實現投資策略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執行步驟。為了達到投資目標,量化投資不斷追求更快的速度來執行投資策略,這就推動了采用高速計算機系統的程序化交易的誕生。在證券投資學里,技術分析認為股價趨勢有長期、中期和短期趨勢,其中,長期和中期趨勢有參考作用,短期趨勢的意義不大。然而,隨著計算機信息科技的創新,量化投資策略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誰能運作更快的量化模型,誰就能最先找到并利用市場錯誤定價的瞬間,從而賺取高額利潤。于是,就誕生了高頻交易:利用計算機系統處理數據和進行量化分析,快速做出交易決策,并且隔夜持倉。高頻交易的基本特點有:處理分筆交易數據、高資金周轉率、日內開平倉和算法交易。高頻交易有4類流行的策略:自動提供流動性、市場微觀結構交易、事件交易和偏差套利。成功實施高頻交易同時需要兩種算法:產生高頻交易信號的算法和優化交易執行過程的算法。為了優化交易執行,目前“算法交易”比較流行。算法交易
優化買賣指令的執行方式,決定在給定市場環境下如何處理交易指令:是主動的執行還是被動的執行,是一次易還是分割成小的交易單。算法交易一般不涉及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問題。 三、對量化投資在證券投資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量化投資的“黑箱”構造與證券投資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證券投資的教學中應當考慮量化投資發展的要求。
(一)市場微觀結構與流動性沖擊
在理性預期和市場有效假說下,市場價格會在相關信息披露后立即調整,在信息披露前后市場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在證券投資學里,一般認為價格的調整是及時準確的,然而,現實的世界里,價格調整需要一個過程。在不同的頻率下,這種價格形成過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長期的投資中,短期的價格調整是瞬間的,影響不大。然而,在高頻交易中,這種價格調整過程影響很大。市場微觀結構就是研究這種價格形成過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有兩種基本的模型:存貨模型和信息模型。存貨模型關注商委托單簿不平衡對訂單流的影響,解釋沒有消息公布時價格短暫波動的原因。信息模型關注信息公布后信息反映到價格中的這一過程,認為含有信息的訂單流是導致價格波動的原因。無論是關注委托訂單的存貨模型還是關注市場參與者信息類型的信息模型,這些市場微觀結構的研究加強了流動性與資產價格之間的聯系,強調流動性在量化投資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中基本沒有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因而,為了加強證券投資學的實用性,應關注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與發展。
(二)業績評價與高杠桿
對于證券組合而言,不僅要分析其超額收益和成本,還要考慮其風險與業績。在組合業績評價中,一方面要考慮風險的衡量,另一方面則要分析業績的來源。在證券投資學中,組合業績來自于市場表現以及管理者的配置與選股能力。對于量化投資而言,市場時機和管理者的能力依然重要,然而,量化投資的業績評價還應考慮另一個因素:高杠桿。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在市場好的時候擴大收益,但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會加速虧損,這些與傳統的業績評價就不太一樣。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里,業績評價主要考慮經風險調整的收益,很少考慮其杠桿的作用,這不僅忽略了杠桿的貢獻,而且有可能夸大了投資者的技能水平。
(三)人為因素與模型風險
在量化投資中,非常注重計算機對數據和模型的分析,這突出了量化投資的規則性和固定性。然而,實際中,別看量化采用了各種數學、統計模型,但策略設計、策略檢測和策略更新等過程都離不開人的決策。量化交易策略與判斷型交易策略的主要差別在于策略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實施。量化投資運用模型對策略進行了細致研究,并借助計算機實施策略,能夠消除很多認為的隨意性。但是,量化策略畢竟體現投資者的交易理念,這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的經驗,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對市場的不斷觀察與更新。實際上,人始終處于交易之中,對于市場拐點以及趨勢反轉的判斷主要還是依賴投資者的經驗。光大的烏龍指事件充分表明了人為因素在量化投資中的兩面性:決策實施依賴于人的設定,而人的設定不僅依賴于經驗,而且人還會犯錯。人之所以會犯錯,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市場的認知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則是人們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經典的證券投資理論中,股票價格的變動被認為是隨機的,小概率事件出現的機會比較小,但是經驗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具有肥尾現象,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機會超出了人們原先的認識,即市場還會出現“黑天鵝”。更為關鍵的是,量化投資更依賴數學和統計模型,這就使得量化投資存在較大的模型風險,即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為了防范模型風險,應采用更為穩健的模型,即模型的參數和函數應該適應多種市場環境。近年來,研究表明,證券收益及其與風險因素的關系存在較大的非線性,同時,市場中存在一定的“噪聲”,采用隱馬爾科夫鏈等隨機過程和機器學習等數據挖掘技術進行信息處理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技術支持。
在傳統的證券投資學中,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是現代金融理論的四塊基石。前兩者主要依靠均值-方差組合優化的思想,后兩者則主要依靠市場的無套利條件。傳統的投資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兩大類,而量化投資則是“利用計算機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數學模型去實現投資理念、實現投資策略的過程”[3]。從概念看,量化投資既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技術分析,但它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也可以采用技術分析,關鍵在于依靠模型來實現投資理念與投資策略。為了分析量化投資對證券投資學的啟示,本文從量化投資“黑箱”的各個構成來探討量化投資與證券投資學中思路和觀點的差異。
(一)資產定價與收益的預測
根據組合優化理論,投資者將持有無風險組合與市場風險資產組合,獲得無風險利率與市場風險溢價。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則將此應用到單一證券或組合,認為證券的風險溢價等于無風險利率加上與風險貢獻比率一致的風險溢價,超過的部分就是超額收益,即投資組合管理所追求的阿爾法值[4]。追求顯著正的阿爾法是資產定價理論給實務投資的一大貢獻?;谝蛩啬P偷奶桌▋r理論則從共同風險因素的角度提供了追求阿爾法的新思路。其中,法瑪和佛倫齊的三因素定價模型為這一類量化投資提供了統一的參考??梢哉f,在因素定價方面,量化投資繼承了資產定價理論的基本思想。對于因素定價中因素的選擇,證券投資學認為,對資產價格的影響,長期應主要關注基本面因素,而短期應主要關注市場的交易行為,即采用技術分析。在量化投資中,主要強調按照事先設定的規則進行投資,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技術分析類似。但是,在技術分析中,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結論,而量化投資則強調投資的規則化和固定化,不會因人的差異而有較大的不同。另外,量化交易更強調從統計和數學模型方面尋找資產的錯誤定價或者進行收益的預測。
(二)無套利條件與交易成本
在證券投資學里,流動性是證券的生命力。組合投資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套利定價理論等都認為市場中存在大量可交易的證券,投資者可以自由買賣證券。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各種交易都能實現,如套利交易。根據套利定價理論,一旦市場出現無風險的套利機會,理性投資者會立即進行套利交易,當市場均衡時就不存在套利機會?,F實市場中往往存在套利限制。一是因為凱恩斯說的“市場的非理性維持的時間可能會長到你失去償付能力”。二是因為市場總是存在交易費用等成本。但證券投資學中,對市場中套利限制與非流動性的關注較少,這是因為傳統金融理論中簡化了市場結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研究在既定的交易規則下,金融資產交易的過程及其結果,旨在揭示金融資產交易價格形成的過程及其原因。在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不同的市場微觀結構對市場流動性的沖擊是不同的。因而,從量化投資的角度看,為了降低交易帶來的價格沖擊,能實施量化投資策略的證券往往都應有較好的流動性,因為交易時非流動性直接影響投資策略的實施。從這個意義上講,量化投資時的交易成本不僅包括交易費用,更主要的是要考慮市場交易沖擊的流動性成本。
(三)風險控制與市場情緒
在證券市場中,高收益與高風險相匹配。量化投資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承擔了一定的風險。在證券投資學中,系統性風險主要源于宏觀經濟因素,非系統性因素則主要源于行業、公司因素,并且不考慮市場交易行為的影響。在量化投資中,較多地使用因素定價模型,不僅會考慮市場經濟因素,而且會考慮交易行為等因素,只是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多模型的量化投資系統中自然包括了這兩方面的因素。除了各種基本面和市場交易的因素風險外,量化投資還有自身不可忽視的風險源。一方面,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另一方面,市場沖擊的流動性成本也是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因素,理所當然地在圖1的風險控制模型中體現出來。另外,在一般的投資過程中,市場情緒或多或少會成為風險控制的一個對象。然而,在量化投資中,更多的交易都是通過計算機來實現的,如程序交易等,這樣以來,投資者情緒等因素對投資決策的影響相對較小。所以,在量化投資的風險控制模型中較少地考慮市場情緒以及投資者自身的情緒,主要是通過承擔適度的風險來獲得超額回報,因為畢竟減少風險也減少了超額回報。
(四)執行高頻交易與算法交易
在對未來收益、風險和成本的綜合權衡下,實現投資策略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執行步驟。為了達到投資目標,量化投資不斷追求更快的速度來執行投資策略,這就推動了采用高速計算機系統的程序化交易的誕生。在證券投資學里,技術分析認為股價趨勢有長期、中期和短期趨勢,其中,長期和中期趨勢有參考作用,短期趨勢的意義不大。然而,隨著計算機信息科技的創新,量化投資策略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誰能運作更快的量化模型,誰就能最先找到并利用市場錯誤定價的瞬間,從而賺取高額利潤。于是,就誕生了高頻交易:利用計算機系統處理數據和進行量化分析,快速做出交易決策,并且隔夜持倉。高頻交易的基本特點有:處理分筆交易數據、高資金周轉率、日內開平倉和算法交易。[5]高頻交易有4類流行的策略:自動提供流動性、市場微觀結構交易、事件交易和偏差套利。成功實施高頻交易同時需要兩種算法:產生高頻交易信號的算法和優化交易執行過程的算法。為了優化交易執行,目前“算法交易”比較流行。算法交易優化買賣指令的執行方式,決定在給定市場環境下如何處理交易指令:是主動的執行還是被動的執行,是一次易還是分割成小的交易單。算法交易一般不涉及投資組合的資產配置和證券選擇問題。
二、對量化投資在證券投資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從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量化投資的“黑箱”構造與證券投資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證券投資的教學中應當考慮量化投資發展的要求。
(一)市場微觀結構與流動性沖擊
在理性預期和市場有效假說下,市場價格會在相關信息披露后立即調整,在信息披露前后市場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在證券投資學里,一般認為價格的調整是及時準確的,然而,現實的世界里,價格調整需要一個過程。在不同的頻率下,這種價格形成過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長期的投資中,短期的價格調整是瞬間的,影響不大。然而,在高頻交易中,這種價格調整過程影響很大。市場微觀結構就是研究這種價格形成過程。市場微觀結構理論中有兩種基本的模型:存貨模型和信息模型。存貨模型關注商委托單簿不平衡對訂單流的影響,解釋沒有消息公布時價格短暫波動的原因。信息模型關注信息公布后信息反映到價格中的這一過程,認為含有信息的訂單流是導致價格波動的原因。無論是關注委托訂單的存貨模型還是關注市場參與者信息類型的信息模型,這些市場微觀結構的研究加強了流動性與資產價格之間的聯系,強調流動性在量化投資決策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中基本沒有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因而,為了加強證券投資學的實用性,應關注市場微觀結構的內容與發展。
(二)業績評價與高杠桿
對于證券組合而言,不僅要分析其超額收益和成本,還要考慮其風險與業績。在組合業績評價中,一方面要考慮風險的衡量,另一方面則要分析業績的來源。在證券投資學中,組合業績來自于市場表現以及管理者的配置與選股能力。對于量化投資而言,市場時機和管理者的能力依然重要,然而,量化投資的業績評價還應考慮另一個因素:高杠桿。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證交易的期貨、期權等衍生品交易,這種杠桿交易具有放大作用,在市場好的時候擴大收益,但在市場不好的時候會加速虧損,這些與傳統的業績評價就不太一樣。在一般的證券投資學里,業績評價主要考慮經風險調整的收益,很少考慮其杠桿的作用,這不僅忽略了杠桿的貢獻,而且有可能夸大了投資者的技能水平。
(三)人為因素與模型風險
在量化投資中,非常注重計算機對數據和模型的分析,這突出了量化投資的規則性和固定性。然而,實際中,別看量化采用了各種數學、統計模型,但策略設計、策略檢測和策略更新等過程都離不開人的決策。量化交易策略與判斷型交易策略的主要差別在于策略如何生成以及如何實施。量化投資運用模型對策略進行了細致研究,并借助計算機實施策略,能夠消除很多認為的隨意性。但是,量化策略畢竟體現投資者的交易理念,這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的經驗,一部分依賴于投資者對市場的不斷觀察與更新。實際上,人始終處于交易之中,對于市場拐點以及趨勢反轉的判斷主要還是依賴投資者的經驗。光大的烏龍指事件充分表明了人為因素在量化投資中的兩面性:決策實施依賴于人的設定,而人的設定不僅依賴于經驗,而且人還會犯錯。人之所以會犯錯,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市場的認知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則是人們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經典的證券投資理論中,股票價格的變動被認為是隨機的,小概率事件出現的機會比較小,但是經驗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具有肥尾現象,小概率事件發生的機會超出了人們原先的認識,即市場還會出現“黑天鵝”。更為關鍵的是,量化投資更依賴數學和統計模型,這就使得量化投資存在較大的模型風險,即使用了錯誤的模型。為了防范模型風險,應采用更為穩健的模型,即模型的參數和函數應該適應多種市場環境。近年來,研究表明,證券收益及其與風險因素的關系存在較大的非線性,同時,市場中存在一定的“噪聲”,采用隱馬爾科夫鏈等隨機過程和機器學習等數據挖掘技術進行信息處理成為量化投資的重要技術支持。
(四)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啟示
(一)傳統證券風險量化指標的理論源頭
傳統的證券風險分析當中必然會同一個與之如影隨形的概念聯系在一起,那就是收益,同時,在西方傳統的經濟學當中風險和報酬存在著這么一個函數關系,甚至在一些傳統的經濟學課本上作者為了簡化兩者之間的關系,將兩者簡單的歸結為一個完美的線性關系,即風險與收益之間是一對一的數學關系,并且存在著這樣一個邏輯:風險越大,報酬或者收益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即使是稍微尊重事實一些的經濟學教材也運用了高等數學當中線性回歸的方法將兩者的關系從非線性回歸為一對一的線性關系。除了學界對于風險的分析是從報酬或者收益出發的以外,在國外或者國內的民間也有類似的對于兩者關系的表達,例如我國有句老百姓口中經常說到的“富貴險中求”就是對兩者的關系的簡單認識。因此,傳統證券風險分析的源頭明顯是來源于對于報酬的分析。
(二)傳統證券風險量化指標的數學方法的應用
傳統的證券風險理論認為證券的總風險=可分散的風險+不可分散的風險,其中可分散的風險主要指的是個別證券自身存在的風險,而不可分散的風險則是指市場風險,下面筆者介紹一下傳統證券風險量化的兩個重要的指標――標準差與貝塔值。
第一,標準差。傳統證券風險理論認為個別證券的風險可以從單個證券的報酬率為起點進行分析。財務投資專家從高等數學當中引入了一個衡量證券報酬率的波動性量化分析的指標――標準差來進行對單項證券風險的判斷,進而判斷出相同期望報酬率和不同期望報酬率時對于不同投資的選擇。測算的步驟如下:第一步,確定各種市場需求下各類需求發生的概率;第二步,計算出期望報酬率,其實質上是對于各類市場需求下的報酬率的加權平均數。第三步:根據標準差的數學公式計算出標準差,σ=[Σ(ri-?)2×Pi]1/2其中ri是第i只證券的報酬率,?是期望報酬率,Pi是第i只證券的報酬發生的概率。結論是在期望報酬率相同的時候,標準差越大證明該證券波動越大,風險也就越大,反之亦然。在期望報酬率不同時引入了另外一個概念即離差,由于基本原理也是根據標準差衍生而得,在此不再贅述。[1]
第二,代表市場風險的貝塔值。我們在第一點中提到的標準差主要衡量的是單項證券的風險,而貝塔值的引入主要是考慮到了證券組合的風險構成當中不可分散的風險即市場風險。而貝塔值的測算公式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實際上是利用了標準差的升級版公式即協方差,協方差主要是衡量了兩組數據之間的相關程度,以此來判斷證券組合的報酬率與市場報酬率之間的數理聯系,進而判斷出不可分散的風險。理論上貝塔值的計算是βi=(σi /σm)ρim,其中βi第i個證券組合的市場風險程度,σi,σm分別第i個證券組合的標準差與市場證券組合的標準差,ρim代表第i個證券組合的報酬與市場組合報酬的相關系數。實際當中β系數可以通過將股票報酬對市場報酬做回歸得到,擬合得到的回歸線的斜率就是證券的β系數,即β=Ri /Rm。[2]
二、價值投資理念下風險與報酬的關系
價值投資理念是華爾街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所創立,在其傳世之作《證券分析》當中明確提出了有關投資與投機概念,其中論及投資界老生常談的收益與風險的問題時結論與傳統證券風險分析有著本質的不同,格雷厄姆明確指出收益與風險之間不存在著數學關系,并且認為證券的價格與收益并非取決于對于其風險的精確數學的計算,而是取決于該證券的受歡迎程度,而這種受歡迎程度本身包含了投資者對于風險的認識,但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如公眾對公司和證券的熟悉程度,證券發行與購買的容易程度等。[3]并進一步指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際當中,對投資風險進行精確的計算都是不可能成功的,現實當中并沒有所謂的期望報酬率的概率經驗表,即使存在也是基于對于歷史數據的分析得到了,而歷史數據之于未來決策的有用性或相關性的大小還有待考證,其研究范圍不同于保險公司對于保單的精確測算,例如人壽保險能夠明確的了解年齡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是明確的。而證券的風險與報酬之間的關系則沒有如此的確定。[4]
三、價值投資理念下傳統證券風險量化分析的反思
以上筆者對于傳統的證券風險理論與量化方法以及價值投資理念下關于風險與收益的關系進行了論述。筆者認為,價值投資理念下有關論述對于我們重新審視證券投資中風險因素的衡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首先,筆者認為,標準差的計算過程本身就存在著無法避免的瑕疵,這一個公式至少有兩個基本假設,第一,計算的人必須能夠客觀的預測出各種市場情況發生的需求概率,并且準確的在各種概率下發生的報酬率;第二,假定歷史數據對于未來的投資決策具有確定的相關性。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是無法預測的,這種算法實質上是硬將自然科學當中的數學模型強加到社會問題的研究當中,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來說大量的社會問題是無法通過數學來量化的,因為證券的風險當中不僅僅只有報酬因素的影響,還有各種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的因素決定的,而這些因素又相互的的影響和動態的變化。因此,標準差的方法受到了質疑,后續的離差率、β值的計算自然也就沒有了根基。
其次,β值的測算除了上述由于標準差的非客觀性導致的不確定性的缺陷以外,筆者也針對實操當中第二種公式進行分析,β的第二種公式是β=Ri /Rm,從公式上來看,存在著明顯的邏輯上的可疑性,單個股票的收益率假如大于市場整體的收益率,則該只股票的風險就比市場風險大?這個觀點在《證券分析》當中就已經被很好地反駁了,在此,筆者只需要舉一個例子就足夠反駁這一個觀點,伯克希爾哈撒韋上市公司每股截至2017年6月5日是249660美元,每股收益率如果從上市之初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并且這家公司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依然以遠遠超過市場平均的業績笑傲群雄,難道說他的風險要遠遠大于市場?這家公司是以價值投資的理念進行風險評估和投資的。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的證券行業乃至我們有關的證券專家和學者們有必要從價值投資的理念來重新審視目前證券風險量化的指標在實際當中的效用。
在美國注冊一個證券公司只需要滿足兩個基本條件:1.持牌人;2.凈資本。外行人以為證券公司的凈資本要求很高,其實不然,多年未改的凈資本規定是三個級別:5000美元,25000美元和100000美元。在此之外,證券公司還要滿足與專項業務相關的自有資金規定,所以,資金實力越強的證券公司可參與的業務越多,業務規模也越大。證券公司的自營投資業務是直接與一級注冊凈資本掛鉤的,任何時候無論由于什么原因,只要公司的凈資本低于注冊規定,該公司必須在24小時內發電報通知監管機構,并在發出電報之時進入“讀秒”,48小時內必須再發電報陳述解決方案,否則該公司的交易終端就自動切斷了。這就是我們在美國經營證券公司的鐵律之一:“24小時電報,48小時解決?!边@條鐵律約束著證券公司的自營投資額度與內部風險管控。
以光大證券為例,當電腦繞過公司內控直接連續下單時,交易員應立即啟動緊急處置預案,券商應停止交易并“保護現場”,主動向監管機構報告并聽候處理,這就是不久前高盛在電腦“烏龍指”發生后采取的動作。中國證監會并沒有處罰光大證券的“烏龍指”,而是處罰光大證券在事發后“破壞現場”,違規套利,“本能地”跨越了兩道“防火墻”:1.股票自營投資的“烏龍指”引發期貨套利對沖,說明公司內部在這兩個部門之間沒有設置“防火墻”;2.交易部門“自發”的套利對沖與公司高層“自發”的信息幾乎同時進行,說明公司在管理層與交易員之間沒有設置“防火墻”。就是這種“本能”與“自發”的行為習慣,把交易部門的技術失誤升級為公司高層的惡意違規。
伴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程式化交易與量化對沖模式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進入美國證券業,在此期間有兩大事件影響深遠:其一是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其二是1998年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破產。前者告訴人們,電腦系統也會“發瘋”,所以不能絕對依賴程式化交易;后者告訴人們,某些市場也會“發瘋”,所以不能絕對相信量化投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