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8 09:31:08
序論:在您撰寫中小學生家庭教育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中小學生 安全教育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37-0002-01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我國,每年約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每天約40名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死亡。近年來,脅迫、等案件,更是直接危害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安全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前提,也是實現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第一保障,加強中小學生安全管理,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有利于廣大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素質教育的早日實現,有利于整個社會穩定、有序和良好的運行,因此,家庭、學校、社會應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才。
一、中小學生“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
1.家庭安全教育缺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安全教育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至關重要。但是許多家長往往忽視孩子的安全教育問題,相當一部分的家長片面的認為,孩子的安全教育應是學校的教育內容,殊不知,許多中小學生是在上學或者放學途中,或者周末、節假日在家庭附近遭受意外的。另外許多家長本身安全意識就弱,更不用說教育孩子了,例如2014年9月一名二年級小學生,搭乘父親的摩托車放學回家,與一貨車相撞,孩子當場身亡,父親嚴重受傷?;蛟S許多父母都知道摩托車載人存在安全隱患,但他們大多抱著僥幸心理,一旦發生意外,追悔莫及。因此,父母必須轉變觀念,積極開展家庭教育,同時提高自己和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識,保護孩子安全。
2.學校教育不完善。隨著我國義務教育的全面推進與發展,中小學教育大眾化已成為可能,私立學校、民辦學校、貴族學校等不同類型的學校相繼出現。多元的辦學主體和多樣的辦學層次下,學生更加復雜,差異較大。學校本身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加之中小學生在校人數較多都增加了學校教育的管理難度。中小學校車安全事件、校園中拉幫結伙、打架斗毆現象、誤傷誤殺事件時有發生,令人痛心疾首。許多中小學為了提高知名度和升學率,過度重視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用學習成績代表學校教育。各中小學校應意識到,中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安全才是開展其他活動的基礎,安全教育應被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
3.社會環境復雜。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結構轉型期和社會矛盾多發期,社會環境相對復雜,學校周邊的酒吧、ktv等娛樂場所魚龍混雜,娛樂場所經營者為了經濟利益,吸引部分中小學生進入娛樂場所,易使其受到身心傷害。社會上一些極端分子為了宣泄自己的不滿,報復社會砍殺中小學生的行為,也加劇了中小學生的安全威脅。2014年,福建南平、江西上饒等地出現的砍殺小學生事件,曾造成嚴重的社會恐慌。因此,必須不斷完善社會監管的法律法規,動用社會大眾的力量共同保護中小學生的安全。
4.中小學生自身防范意識薄弱。調查發現中小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中小學生自身防范意識不足,缺乏躲避風險意識,自我保護能力較弱。中小學生缺乏安全常識,基本沒有自身防范意識與能力的特點往往使其成為被侵害的對象。2014年5月,5名初二女生,在自己并不會水的前提下,飲酒后壯膽,跳入水中玩耍,不料因1名女生不慎在水中滑倒,另一女生出手相救二人一并沉入水底。中小學生普遍缺乏安全常識,幾乎沒有認識風險、躲避風險進行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增強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實效性的思考
1.建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積極互動的長效機制
首先必須回歸家庭教育的本位,父母以及家庭其他成員必須重視并關心孩子的安全問題,主動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教育能力,通過校訊通等加強與學校的溝通和聯系,特別關心上學和放學途中孩子的活動動態,與學校相關負責人相互配合,積極互動,及時有效消除孩子周圍的安全隱患,全方位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2.學校重視安全教育活動,創新安全教育形式
學校教育作為引導中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的重要場所,應該發揮其在安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首先,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學生安全,重如泰山”。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不僅要納入學校、班級管理之中,更要讓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走進課堂。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和安全課堂中強調安全的重要性,并做好安全常識教育工作。其次,創新教學形式,豐富教學活動。學校安全教育應通過開展豐富精彩的教學活動,吸引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安全教育課堂,從而強化中小學生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和躲避風險意識。例如,在具體的安全教育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模擬的方法,介紹一些安全案例,引導中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參與其中,鼓勵中小學生以小組形式研究安全案例,考驗各個小組的辨別、克服、消除安全問題和安全隱患,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安全問題的能力。通過類似活動的開展,培養中小學生的應變能力,真正提高中小學生的安全能力。再次,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積極互動,及時反饋學生動態給家長,確保每位學生成長在家長和學校共同營造的“安全區域”內。最后,學校教育還應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生個人及周圍的特殊經歷、社會上一些極端的安全事件,極易給中小學生造成心理陰影。學校教育應認識到這一問題,并及時有效的針對這一問題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將有助于他們增強安全意識、排除安全隱患、解決安全問題、提高安全能力。
3.完善相關制度、凈化中小學周邊環境?!敖煺叱啵吆凇敝行W周邊的不良環境是中小學生面臨的一大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應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逐步完善相關制度,對具體經營類型,經營范圍、營業對象等做出具體規定,并監督其嚴格執行,爭取實現市場主體的利益和中小學生健康成長之間的平衡,凈化中小學周邊環境,全方位消除學校周邊的安全隱患。
4.發揮中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中小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校的努力,家庭的配合以及制度的完善都是為了全面確保中小學生的安全,但各方面相互配合的外在努力都無法為中小學生提供一個“絕對安全區域”,解決中小學生安全問題必須注重中小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堅持以中小學生自身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為解決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核心。中小學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的提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增強,才是解決安全隱患,保護自身安全,促進自我健康成長的有效之道。
總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問題事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事關千家萬戶的幸福所在,面對日益復雜的中小學生安全問題,我們應該全面認知積極應對,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中小學生自我教育、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提升為核心,與家庭教育、社會監管積極互動,共同確保中小學生的真正安全,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飛云.社會轉型期的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探析天中學刊[J].2011.1.
[2] 龐勇.關于我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中國公共安全:學術版[J].2005,4.
[3] 劉彥敏,趙建軍.淺析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現代農村科技[J].2011.9.
[4] 黃穎.我國中小學生安全問題的應對分析與研究.安全生產與監督[J].2010,03.
[5] 王洪喜.校園及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初探.經營管理者[J].2010,13.
一、傳統道德的內涵
傳統道德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由歷史沿襲而來的道德觀念倫理思想的綜合體。它具體體現在人們的行為方式、風俗習慣、心理特征和價值觀念上,內化積淀于每個社會成員的心靈深處,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由此可見,中國傳統道德是非常廣博的,甚至由于中國傳統上多元化的價值判斷標準,所以在某些程度上來說是很抽象、深奧的,并不適宜中小學生過早接受,因此不能將傳統道德一股腦兒地灌輸給中小學生,只能有所判斷,有所選擇。在本文中,由于針對的是中小學生這一群體,所以筆者對中國傳統道德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定,主要是指一些經過篩選提取,比較適應中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利于對中小學生行為進行指導的傳統道德。
二、傳統道德對農村中小學生行為教育的影響
(一)傳統道德豐富農村中小學生行為教育的內容
傳統道德內容上的廣博性給農村中小學生行為教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教育內容。以出身耕讀世家,自身對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視的來說,他提倡“百善孝為先”,強調對父母長輩孝順的重要性,曾在家訓中寫道:“孝友為家庭之祥瑞,凡所稱因果報應,他事或不盡驗,獨孝友則立獲吉慶,反是則立獲殃禍,無不驗者?!辈⑶艺J為孝順和友愛是家庭和睦的重要方面。同時也關注自身品德的完善,他在最初的時候和每一個平凡的人一樣,都有自己的缺點,但是在他認識到這些危害時,不斷地加強自律,改掉缺點,提升自己的修養,變成一個具有大成就的名人。在農村中,孝順和個人品德的完善也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雖然農村中的很多家庭由于經濟狀況的問題,父母多在外打工,產生了很多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由于缺乏與父母的接觸,也缺乏父母對自身的管教,但是也應該認識到對父母要孝順,對個人的行為和品德要加強關注。
(二)傳統道德豐富農村中小學生行為教育的形式
傳統道德中對于家庭教育方面給予了很大的關注,不論是針對個人的家教,對家庭的家風建設還是對家族文化傳承的家訓,都有涉及。那么在這些方面之中,我們可以提煉出許多針對農村中小學生行為教育的方式。首先,建設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中小學生在家庭氛圍的熏陶下,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其次,父母言傳身教。在上文中我們曾經說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父母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懷,自己每日無所事事,荒廢時光,卻一味地去要求孩子盡全力學習,謀取一個好前程,這種行為很難對農村中小學生行為產生良好的引導。最后,個人自省。不論傳統道德的力量有多大,但是如果沒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傳統道德對個人行為的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所以在對農村中小學生行為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加強對學生自省精神的塑造,讓“吾日三省吾身”真正落在實踐之中。
現下很多農村中小學生是缺乏傳統道德教育的,對自身行為也缺少相應的管控,在這樣的背景下,將傳統道德與農村中小學生的行為教育結合在一起,以家庭教育作為切入,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強農村中小學生對傳統道德的認識以及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參考文獻:
[1]錢叔河.往來家書全編[M].海南出版社,1997.
[2]鐘東林,余先榮,羅文.新時期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J].學園,2013,30.
[3]鄧菲菲.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教育課程內容的選擇與分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存在的問題
問題之一:重視不夠,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學校是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陣地,法制教育應從小抓起。但在學校教育中,與其他課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為法制教育沒有納入教學大綱,應試教育的影子仍然揮之不去,升學率還是家長、社會以至學校自身對教育成果的評判標準,學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沒有硬任務、硬指標,因而也就沒有明確的職責和目標,形成法制課上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的狀況。
問題之二:形式簡單,教育方法缺乏多樣化。法制教育僅僅局限于校園和課堂之內。由于對法制課的重視程度和經費等原因,現在的法制教育在大多數學校里往往局限于校園之中和45分鐘的課堂之內,且教學方法簡單,經常是采取單一灌輸的方法進行教學,缺乏直觀的教育,很少有學校能把學生帶出去學習,或邀請其他單位參加,最多也就是每個學期邀請有關單位作一次法制演講,平時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尚處于理想化,不利于增強中小學生的法制觀念。
問題之三:質量不高,教師隊伍缺乏專業化。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法制課教師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課教師兼任,個別學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長兼任,其中很多教師缺少必要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更缺乏實踐經驗,僅依靠自學課本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只能照本宣科、填鴨式教學,缺乏案例教學和課堂的靈活性。遇到實際問題,就顯得束手無策,甚至解答不了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學校雖然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兼職法律教師,但因受課程安排和兼職教師時間、精力的制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問題之四:過于短視,家庭教育片面化。當今家庭教育潛存著一種可怕的傾向,注重實力、注重財富、注重比較和競爭,這種文化觀及其衍生出來的價值觀已經影響了許多家長,最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智力發展非常關注,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極為重視,忽視對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或者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學校,或者交給本身溺愛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模式的落后、家庭教育重點的偏頗,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的法制素質不高使得本應列為第一位的家庭法制教育位置缺失。
問題之五:學生壓力太大,心理教育缺失化。學校、家庭、社會對分數的片面追求導致中小學生在心理上承擔著過重的壓力,特別是在學習上不能適應家庭或學校期望的孩子更是承受著成人難以想象的壓力。有的孩子一直處于壓抑狀態,而自身又沒有合理的宣泄途徑,有的孩子產生抑郁心理,有的孩子滋生反抗心理,甚至報復心理。這樣的孩子遇事不夠冷靜,做事不計后果,因為突發性事件的刺激就極容易一時沖動而造成惡果,這樣的例子已屢見不鮮。
問題之六:職責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體化。法制教育的責任不僅僅在學校,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配合。但目前學校、家庭、社會的教育不能有機結合,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比如對學生不在校的時間,由于學校鞭長莫及,家庭管不好,需要依靠社會環境的約束。而目前社會對中學生的法制教育各地區各不相同,有的尚處于起步階段,有的參與較少,因為諸多因素的存在,造成法制教育脫節、死角現象突出。
可以采取的對策
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中學生違法犯罪,它不僅是提高中小學生自身素質,確保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抓好中小學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幾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加強教育效果。
對策之一:有關部門和領導要重視開展法制教育。要增強中小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對減少和預防中小學生違法犯罪,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各級各部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教育決策部門應當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軌道,及時修改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建立法制教育課程體系,讓法制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學科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當中,把“軟任務”變成“硬任務”。同時,司法、教育等部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接受能力、知識結構編寫出統一標準、通俗易懂的法制課教材。另外,要加快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法學院校開設一定比重的教育學科,在師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課程,從而使法律專業人員能夠有機會進入教師隊伍,使師資隊伍具有相應的法律素質,最終使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資源保證。
對策之二:法制教育內容和形式要豐富。各學校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概念的掌握,而應注意學生法制觀念的養成教育。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理性思維比較弱,所以要注重借助于形象思維的方法。各學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梢酝ㄟ^舉辦文藝演出、征文演講比賽、知識競賽、模擬法庭,播放法制教育電視片、電影和專題廣播,開辦法制宣傳園地,印發普法小冊子,組織撰寫讀后感和編輯《法制小報》,定期召開法制主題班會,舉行升國旗儀式和重大節日慶祝及重要法規頒布周年紀念活動,組織旁聽司法公審大會,參觀監獄,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請政法干警講法制課,開展學生“帶‘法’回家”普法實踐等活動,通過生動、直觀、形象的活動形式,使中小學生從中接受潛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對策之三:家庭法制教育要跟上。不管社會競爭如何激烈,家長望子成龍如何心切,在家庭教育中,決不能只強調孩子的智育而忽視德育,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法治教育,讓孩子學會遵守人生路上的“紅綠燈”,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拔苗助長、溺愛教育、棍棒代教育、放縱教育、慫恿教育釀成的苦果已不勝枚舉;一些家長不注意自身修養,恣意妄為,身教不當,導致孩子出污染污,應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箴言。家長必須具備現代道德觀念與法治意識,了解相關的法規、增強法治意識,平時注重自身修養,對孩子的發展重視全面素質,真正擔當起孩子教育的發源地作用。
對策之四:關注心靈,適時心理疏導學業的壓力。同學間的交往、家庭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中小學生的心理不適。家庭和學校應時時關注孩子的心靈,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和合理的負面情緒宣泄途徑教育,可以幫助孩子盡快擺脫不良情緒,以冷靜客觀的態度面對學習和他人,減少因為心理因素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給心靈留下一扇窗,吸納新鮮空氣、沐浴燦爛陽光,多一點理智和關懷,少一點沖動和責備,讓我們時時關注孩子心靈。
關鍵詞: 交規法規 中小學生教育 安全教育
機動車數量的急劇增加帶來了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的道路安全教育并沒有達到應有效果,部分交通參與人的交通安全意識較差,法制意識淡薄,甚至有許多高中畢業生乃至大學生不了解交通安全法規和交通標識,看不懂交警手勢信號,導致交通事故不斷[1]。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現有的交通安全教育制度有關,尤其是忽視了針對中小學生的交規教育。
近日,廣東省一小學出臺規定,要求小學生騎車上路通過考試、取得“準騎證”[2]。近年來,日本、江蘇、浙江等地的一些中小學也出臺過相關政策[3,4],充分體現了社會對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視。美國部分學校將交通安全知識與課程相結合,英國從1970年起便在全國中小學開展學生交通安全教育行動等[5]。廣大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對中小學生進行課堂交規教育,使其了解掌握交規的部分實質性內容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考慮到今后城鎮化的進一步發展,僅考察市區、城郊中小學。以鄒城市市區、城郊的十所中小學為例,對其進行了實地考察對比分析,總結了中小學生出行危險因素,分析了中小學生交規安全教育現狀,據此提出了對策。
一、中小學生出行危險因素
1.外部因素
(1)上、放學均處于出行高峰時間段。中小學生上、放學時間基本與上班族上、下班時間一致,短時間內人流、車流大量涌向道路,容易造成交通混亂,給中小學生安全出行帶來極大隱患。
(2)個別校園周圍環境較復雜。中小學校園大都處于鬧市區等繁華路段,車流量較大,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家長接送,但也相應增加了安全風險。加之個別校園門口不乏流動商販,違章情況時有發生,也相應增加了學生出行風險。
2.內部因素
(1)心智不夠成熟。中小學生尚處于身心發育階段,規避風險能力差,對危險感知能力差,在危險面前容易茫然失措。中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上、放學期間經常成群結隊,不遵守交通規則,在馬路上相互追逐、騎車打鬧。中小學生在違反交規上往往遵循“破窗理論”,一人違反,眾人盲從。
(2)法制觀念淡薄。現行教育體制下,教師教學更側重于文化課,中小學生無暇主動或被動接受道路交通法規知識。
二、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現狀
近年來,由于重大交通事故頻發,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引起了國家及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部分地區部分學校迫于升學壓力等原因,往往導致交通安全教育趨于形式化,收不到較好效果。
1.注重升學率
現行教育體制下,成績是評價學校、教師、學生的唯一標準。中小學所進行的智育不是以激發學生求知欲,開發學生的智力為主的智育,而是搞題海戰術,重知識輕能力,重灌輸輕開發,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在安全教育方面投入的精力少之又少,交通安全教育趨于形式化。
2.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長對孩子僅僅是口頭上的教育,而不是“言傳身教”,起不到模范帶頭作用,甚至對孩子進行口頭教育后自己卻在違反交通法規方面“身先士卒”,給孩子帶來了錯誤的導向,孩子們的思想與行為潛移默化地被家長改變了。
3.外部干預較少
通過調研表明,學生道路安全知識的獲得僅僅局限于學校老師的傳授和自己生活所學,交管職能部門的參與過少?;鶎咏痪蝿辗泵?、學校迫于升學的壓力等原因,導致交警等難以為在校中小學生上交通安全教育課。
三、對策分析
1.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深遠。父母以身作則,時刻提醒自己遵守交通法規,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帶孩子出門的時候要注意對其進行現場教育,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準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2.規范學校周圍環境
中小學生效仿能力較強,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為有效貫徹交通法規,切實遵守交規,有必要對學校周邊環境進行規范整治。學校周圍的十字路口要設立紅綠燈,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上學放學期間,駐校民警要到學校門前馬路上指揮交通,確保學生安全通行。
3.交通教育進課堂
安全教育進教材、進課堂是保證中小學生安全教育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交通主管部門會同教育主管部門共同編制行之有效的交規教育教材,對于增強廣大師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意識差,不懂得遵守交通法規,交通事故時有發生。相比大中城市而言,縣級市的安全教育往往更加缺乏。為了讓學生牢固樹立交通安全意識,交規教育應該從中小學生抓起,讓交規教育進入學校的核心課程,并貫穿于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全面落實交通安全教學課時、教學活動安排和組織工作。
只有讓遵守交規這一概念從小便深入學生內心,讓安全這一概念根深蒂固,才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交通傷亡事故率,最終達到人、車、路的和諧。
參考文獻:
[1]談太強.淺談中小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和教育[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15(2):95-96.
[2]學生騎車要考“駕照”愛得深還是管得寬[N].中國消費者報,2015-04-17.
[3]高建春.交通規范問題與交通規范教育[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 中小學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A
1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受到空前沖擊,一些剝削階級腐朽思想乘虛而入,嚴重腐蝕著人們健康的思想肌體。學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在一些校園蔓延著,狀況令人擔憂,中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社會的棟梁,社會對青少年的道德素質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然而生活在21世紀的中小學生,物質生活充裕,其思想道德狀況卻令人擔憂: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之下,自理能力差;經不起挫折和風雨,意志力差;不懂得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學習目標不明確,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養成不良習慣。因此學校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
2中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的成因分析
我們的社會在進步,物質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我們在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時,把更多目光放在青少年身體健康上,忽視了對心理健康的教育;只重視學習,忽視了對他們人格的培養。家庭、學校、社會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沒有真正重視起來,或給予的方法、環境還不夠理想。如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一味嬌寵、溺愛;學校教育重智育,輕德育,重課堂教學,輕德育實踐;全社會關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培養的風氣尚未形成,有些社會場所存在種種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因素。中小學生好奇心強,但生活經驗、社會經驗不足,容易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誤入歧途。加強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已成為一個緊迫的任務擺在教育者面前。
3加強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議
3.1提高對中小學生德育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思想道德教育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客觀規律所要求的。小學生年齡小、知識少、分辨是非能力不強,但可塑性強;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逐步增強,生活范圍逐漸擴展,參與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各種交往日益增多。但他們缺乏生活經驗、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中小學階段對學生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引領他們正確認識自我,抵制錯誤,形成良好的形為習慣,促進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是適應他們自身成長的要求。
3.2學校、家長、社會的密切配合
思想道德教育決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所能完成的工作,需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需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家庭在中小學生良好品德形成中舉足輕重,父母在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中,應做出榜樣,提出要求并嚴加管理。另外,社會大環境也應相應提出正確輿論導向并及時樹立典范,惟其如此,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事半功倍。青少年的成長是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始終同社會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政府部門、相關職能、監管部門及社會各部門應共同努力,凈化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營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社會氛圍。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形成過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長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學校、家庭、社會之間應加強聯系,發揮共同教育作用。
3.3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
教材只是促進學生進行自我建構的一個手段。除了利用教材,加強德育外,課余時間也是一個豐富的德育課堂。各門學科可結合各自特點,組織主題活動,如課外興趣小組、課外讀書活動、小型公益活動、課外文化體育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等。少先隊組織一些課余實踐活動,引導小學生從日常生活、身邊的事情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明白做人的道理。共青團可針對中學生的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中小學校在一些重大節日、紀念日等可組織相關內容的活動,如在“世界禁毒日”舉行“遠離、珍愛生命”的展覽活動或演講活動;國慶節可舉行與之相關的朗誦比賽、演講比賽、畫展等?;顒有问揭獙嵲?,不能單講熱鬧、華麗、不要走過場,要引導同學們實實在在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影響他們思想的目的。
3.4努力改進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講授理念與方式
應當借鑒構建主義的理論與理念,強調“以人為本”, 師生和諧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學生成長的特點,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教學方式上,除繼續發揮有效的傳統方法之外,積極探索使用新的教學方法與工具。如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校園網的優勢,鼓勵學生自主性學習,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采用“體驗式”和“體悟式”等新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構造一個由內向外的過程,以個體體驗、體悟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引導學生在主觀心理感受和體驗、體悟的基礎上,確立起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并以此促進學生的自我認識和成長。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0(b)-0120-01
從上世紀80年代至今,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朝著全面、整體性發展,并且國家和社會對于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來愈重視,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鍛煉學生的意志,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學校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心理健康對于學生的全面綜合成長有著關鍵作用。
1、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重視程度低,發展不平衡
由于觀念沒有轉變,簡單的將心理健康教育當作形式需要,作為應付檢查,并且安排非心理專業的教師充當心理教員,有的甚至對心理知識一無所知。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形同虛設,學校乃至整個地區的教育部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知程度不深,僅僅把心理健康工作當成擺設。并且在心理健康工作經費投入上非常有限,嚴重的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雖然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以來,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是從全國范圍來看,明顯存在著發展的不平衡,南方好于北方,沿海好于內陸,城市好于鄉村。
1.2 理論研究薄弱
目前,對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沿革、目標、功能等方面的認識存在著嚴重的分歧,對于許多基本概念還達不成一致,沒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而對于如何在中小學形成完備的心理教育工作,也沒有具體的理論指導思想,無法使心理教育工作科學系統的展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做好應試工作,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當前的一大問題是理論研究工作遠遠滯后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設施建設,無論在資金投入或者在人才儲備方面。因此,應該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人才培養,并且呼吁教育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問題進行研究。
1.3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缺乏規范性
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紛繁,不僅開設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且還包括組織心理教育講座,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形式,但是這些教育形式大多存在不規范的缺點。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效果不盡如人意,首先由于學校的不重視,并且課程緊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不屬于常規的教學范圍,其次,教育課堂常常存在無序的狀態,并且心理健康課程缺乏一定的教育標準,教師個人偏好的影響較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最后,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存在成人化和知識化的傾向,這種教育內容不僅對學生無益,更加造成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反感。
1.4 專業人員缺乏
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往往不是專業的心理專業出身,大多是由班主任或科任老師兼任,對于心理健康知識并不熟悉,有的甚至完全不懂,因而在心理課堂上或者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往往不能運用科學系統的心理知識或技能開導學生。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師大多充滿熱情并且富有責任心,但是這只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如果不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那么在從事心理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詢工作時,其工作質量肯定不樂觀,并且有些不當的教育方式或咨詢方式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上,學校領導往往存在著錯誤的意識,許多一線教師因為任課成績優秀,而被派往心理教育的崗位,殊不知心理教育與任課教育是千差萬別的。
1.5 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脫節
我國的學校教育一直存在著不對外開放的弊端,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如果脫離了家庭與社會,將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脫離生活實際的課堂或咨詢上,不僅不能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而且會讓學生覺得心理教育華而不實,沒有起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并且家庭生活對于學生來說是占大部分時間的,而且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以健康的心理融入社會生活,而學校教育卻與這兩方面脫節,嚴重的本末倒置。
2、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對策
2.1 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目前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許多盲區,針對這些誤區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是非常迫切的。心理教育的目的、意義、基本原則和實施途徑都要加以明確,加大師資培訓和隊伍建設的力度,各個地區應該組織學習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做到讀懂吃透上述文件,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確方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加大師資培訓力度
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保證,必須以建立專業知識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為基礎,要想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如果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很難想象教學會取得成功。因此,要加大師資培訓的力度,將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列入當地和學校的師資培訓計劃,開展專業培訓,使從事心理健康的教師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并掌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
2.3 學校教育與家庭、社會的結合
一、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與家庭美德建設良性互動的意義
1. 家庭美德建設有助于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開展。認為,人的根本屬性是人的社會性,人的一生都在社會中存在,人的發展就是一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而為人們所自覺遵循的社會道德規范是社會和諧發展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家庭美德則是在整個社會道德體系中具有奠基意義的道德準則。在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公共生活、職業生活、家庭生活無疑是最主要的三大領域,家庭美德對于青少年良好道德情操和崇高品德的養成,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青少年最初接觸到的社會環境,通過家庭交往和家庭教育,個體才逐步走向社會,慢慢完成了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家庭美德教育影響最大的就是青少年時期,因為這個時期正是人在道德培養過程中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所謂“過庭之訓”,在這個時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2. 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帶動家庭美德建設,甚至有助于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家庭美德建設在“四德工程”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家庭是人在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支撐,家庭美德的建設和提升影響著公民道德觀念的形成和道德行為的踐行。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教育廣大在校中小學生的同時,無疑也能夠通過家庭這根紐帶向家長不斷傳遞正能量。中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主要目的雖然是培養中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品行節操,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全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促建家庭美德在內的整個“四德工程”的建設。
二、目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1. 目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道德實踐機會少,未能完全做到知行合一。家庭成員始終以孩子為中心,這使得孩子的社會化過程比之以前有兄弟姐妹的時候慢了不少,孩子在家庭中責任觀念、奉獻意識普遍比較薄弱,有時候把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當成自然而然的事情,對父母付出的艱辛視而不見,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這是和新時期倡導的家庭美德格格不入的。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單靠課堂上書本內容的講授難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高尚品德的培養必須基于現實的生活體驗。所以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必須要以中小學生為主體,要有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中小學生自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積極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來,將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與無限鮮活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
2. 個別家長沒有能夠給孩子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在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家長的言行舉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的成年人,中學生心智發育尚不成熟,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有限,往往由于對父母的依賴和崇拜心理,盲目模仿父母的行為,不經批判地接受父母的思想。父母的道德水平和習慣修養對孩子的影響極大,如果父母在家里當著孩子的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言語粗俗,自私自利,蠻不講理,甚至是亂發脾氣,不注意自己的修養,那么就會大大影響中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孩子發現自己在學校里受到的教育和自己在家里看到的不一致,心理就難免產生矛盾,這樣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成效就很難有所保障。
3. 目前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育人的系統網絡有待加強。目前的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些地方還沒有形成合力,缺乏學校、家庭、社會各方的協作,個人教育工作還沒有充分意識到在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構建系統育人網絡的重要性。一些人認為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思想品德教育課老師的事情,和別人關系不大,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學校的全體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家長積極有效地配合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設。學校的教師要經常和學生家長交流,在要求家長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積極配合學校的同時,也要注意和家長溝通,了解中小學生在家庭中的思想道德表現,發現存在的癥結和突出問題,這樣可以增強思想道德教育的現實針對性,也可以得到廣大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做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互相補充,良性互動,產生“1+1>2”的效果。
三、構建中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與家庭美德建設互動機制的措施建議
1. 將家庭美德建設有機地與中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就要結合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從身邊講起,從自身做起,而中小學生受到自身年齡和能力的限制,社會交往范圍有限,其社交生活也多隨父母進行。學??梢猿浞掷眉议L會、主題班會、專題作文、各種文體活動、主題團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理解到父母的工作不易和對自己無私的關愛,讓孩子們懂得感恩父母,孝敬老人,幫家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品行,陶冶自己的情操。通過家庭美德的熏陶,讓孩子邁出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堅實的第一步。
2. 充分發揮廣大中小學生的橋梁紐帶作用,影響和帶動家庭美德建設。充分發揮廣大中小學生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影響和帶動家庭美德建設活動。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將教育的影響向社會拓展和延伸。學校是開展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理應是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的高地,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眼界不應局限于在校中小學生的范圍之內,還應該用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要求引領社會風氣,為全民族道德水平的提升釋放正能量。通過孩子的道德實踐,可以帶動家長的參與和改變,從而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學校通過教育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孩子們在家里就能成為家庭美德建設的生力軍,通過孩子們自己良好的道德表現來帶動和促進家長道德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全社會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