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6:44:36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體育教師教育敘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韶關市韶鋼第一中學:曾韶山
2019年5月至今,通過一個多月的網絡學習,對于我們教師來說,網絡繼續教育的不斷深入,為我們提供了新的人生起點,迎來了新的教育方式,讓我們隨時隨地不受時間、地點與空間的限制,更快捷、方便地學習和接受更多的新知識,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實現人生價值。
新課程標準頒布以來,作為體育教師,自己應定位在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怎樣讓學生學得更加快樂,一直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點話題。通過這段時間的繼續教育學習,我從思想上、工作態度上發生了較大轉變,改變了以往隨意,目的性不強的工作態度,從消極態度轉變為積極態度,從而對自身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每天利用休息時間都在聽講座與觀看學習視頻,瀏覽班里其他老師的作業和心得體會,雖說有點枯燥,但也收獲不少,看到專家們給我們意見和建議的時候,心里總是很有感觸。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實用性強,為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
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增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新課程標準貫徹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注重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個性培養,把學生的健康意識、交往合作意識作為重點,對于同一教學目標、教材內容,采用新穎獨特的教法,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使一些單調枯燥的教材內容,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快樂、愉快、和諧的情感與氣氛,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滿足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喜歡學、樂于學,又讓他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來,不斷增強體力和智力,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確保人人皆有所獲,充分享受體育的樂趣。如:在體育教學中適時地加入合作游戲,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自覺鍛煉的習慣。
在新課程改革實施中,我深切地體會到,體育教師不再是消極地扮演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一個新課程教學的設計者。體育教師不應是一個只懂得教人如何運動的教練員,更應該是一個具備與時俱進現代觀念和教育素養,知道如何進行課程建設以及如何運用體育教學方法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專業人員。我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自信地想,大膽地說,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空,經常進行師生互動,生生合作,通過讓學生做小老師,喊口令,做示范,教師可以到學生中間,充當他們的一員,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真真正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根據科學設置、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等教育規律,采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身心特點,學生能接受且具有有效激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通過這一次的網絡繼續教育學習活動,我對以后的教學工作方向也有了一定的認識:1、教育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努力培養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2、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3、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讓他們在學習和適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4、作為體育教師,要善于抓住時機,因勢利導,要利用學生中或自然中形成的動態資源去完善課堂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達到鍛煉和學習的目的。
韶關市韶鋼第一中學:曾韶山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全社會對教師素質的期望和重視,中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逐漸地深入開展開來。體育與健康課程作為學生們最喜愛的學科之一也隨之進入深化改革區,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本次本人積極參加了全市高中教師網絡培訓學習,在這里我就體育學科的學習體會進行個人的一些總結:
一、體育與健康教育必須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
學生們“核心素養”的形成,強壯的身體不是隨便就可以得到的,必須要經過積極、持久的鍛煉才能造就?!吧眢w是革命的本錢、興趣是發展的動力”這樣最通俗的一句話說明了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一個人生存的重要性。那么,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說,最好的鍛煉機會就是在體育課堂上。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要堅守“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良好的職業道德表現在對學生的關愛,對學生的一視同仁,以及用心教學,以心教人的認真態度上,絕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績區別對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愛心、耐心、細心,”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時時刻刻關愛學生,特別對那些學習特困生,身體特殊情況生,更是要“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過激,對學生要有耐心,對學生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于發現,并且多加鼓勵學生積極鍛煉,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三、體衛藝是一家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
[作者簡介]廖春龍(1976-),男,陜西西安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陜西西安710071)雷耿華(1978-),女,廣西南寧人,西安培華學院體育部,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陜西西安710072)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1-0069-02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后,我國體育事業改革正向深層次邁進,大學體育教育也面臨諸多機遇和挑戰。體育教師是大學體育工作的實施者,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質也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高校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如何加強體育教師隊伍的繼續教育,不斷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以適應我國體育事業和高校體育學科的發展要求,是體育理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課題。
一、終身教育理論與教師繼續教育
保爾?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首先提出了終身教育思想,在國際上產生了重大影響。在教育理論界,他的一系列主張成為許多國家闡述和實施終身教育的主要依據,被作為成人教育方面研究的基本價值取向。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終身教育的目標是促進社會進步與人的全面發展。終身教育是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有著急劇變化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等背景。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中寫道:“現代社會需要終身教育,對于人,對于所有的人來說,生存從來就意味著一連串的挑戰。”教育和教育工作者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需要解決諸多問題,其中就涉及成人教育。他說:“科學知識和技術的迅速進步,要求并迫使各行各業的各類人員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技能,從而要求發展成人教育?!泵鎸Ь撑c挑戰,我們應當做出抉擇以適應社會,通過終身教育滿足現代社會對我們提出的要求。終身教育就是使人在身體、精神和思想上完善發展,不斷提高和更新自己,擺脫由于先天受教育不足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使人們更好地生活。同時,終身教育還鮮明地指向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必然帶動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
2.終身教育是完整性和連續性的統一。朗格朗認為,終身教育是完全意義上的教育,它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并且貫穿于一個人生命的全部過程。他還指出,教育的完整性和連續性是終身教育最根本的原則,它的實現是建立在全社會共同努力的基礎上。就個體發展而言,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連續的、不間斷的過程,因而學習必須持續地貫穿在人的一生之中。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變革的加速,人在一生中的任何階段所積累的知識和技能迅速變得過時,失去了它的價值。人們在幼年時期和青少年時期所接受的教育,不再能夠使他們過著滿意的生活了,成年人不得不抽出時間、花費精力繼續接受訓練,通過學習獲得新的技能。因此,人們需要建立起全面發展的觀念,堅持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只有各個階段的教育緊密銜接,各種形式的教育協調發展,人的全面發展才成為可能。
3.終身教育賦予教師繼續教育以新的意義。在任何終身教育的體制中,教師作為教育者的作用都要加強。教師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理解學生,理解學生周圍的人和事,以發展的眼光去指導他們而不是簡單地裁決,應當發現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而不是只局限于他們的缺點。這就要求教師應有徹底的理論和實踐準備,包括心理學和智力研究等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人的全面發展帶動了社會的飛速進步,社會的巨變反過來對人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既是教育者又是學習者,無論從培養學生的角度還是從自身不斷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的繼續教育都是必須和必要的。朗格朗主張,“為了使教師完成其任務,要立即開展對他們必不可少的最低程度的培訓,以便消滅浪費并為終身教育打下基礎”。
二、終身教育理論對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啟示
1.終身教育理論是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指導思想。終身教育理論吸收了成人教育方面的有關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積極的研究和探索,進而為不斷深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比較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F代終身教育理論產生和成熟以后,繼續教育逐漸與不同行業、不同專業的成人教育相結合,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需要、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需要、體育學科發展的需要以及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需要,都決定了高校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在職培訓。它不再是行業發展的自然延續,而是在終身教育理論指導下,在整個繼續教育大環境中發展起來的以促進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教育。
2.終身教育理論為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提供方法選擇。終身教育理論提倡以個人或小組為教學組織單位,從學習者的興趣出發,實施非強制的、自由的教育。這就為實施終身教育提出了發展策略,給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所采取的措施與方法給予啟示。同時,這些方法在終身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得到強化。事實上,終身教育已“不再是一種遙遠的理想,而是以一系列強化這種教育需要的變革為標志的復雜環境中日趨形成的一種現實”。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應有別于在職培訓,它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應以個人或者小組為主,教師應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高校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注重提高教師隊伍的質量而非數量,而且要建立在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上。在主導思想上,應以終身教育理論為指導,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在職培訓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學習者應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提出自己的觀點,闡明個人對問題的看法,而不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被動接受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學的能動作用,不斷提升和拓寬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帶動體育教師向專業化發展。綜上所述,個人或者小組為主的學習形式,利于調整教師和學習者在教學中的關系,利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學習,利于發揮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教與學雙方的互動中,不斷探索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新的方法和措施。
3.終身教育理論完善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師專業化指教師在職業生涯的過程中,通過專業訓練和不斷學習,逐漸獲得教育技術、知識和技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從而成為合格的專業教師的過程。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教師通過職前學習和培訓,從一名普通學生逐步成長為一名具有教育知識、技術和技能的教師的過程。二是指整個教師群體逐步向專業化邁進的過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就是國外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早期的師資培養形態發展成專業教育的形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演變成師范教育與在職進修概念的整合與延伸。教師專業化發展概念的提出,從更高的角度來看,是人類社會由工業化向信息化轉進的過程中對教師的職業本質的重新審視。過去通常認為,由單位組織的普通理論學習班、聘請若干校內外專家進行講座、教師外出參加的培訓班或者學術研討會就是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所有內容。而終身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則是根據教師個體的不同,實施個性化的教育。高校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是專業化發展的主要途徑,當前圍繞這一途徑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措施等體制性問題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當前的社會背景下,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能僅僅依賴于體育教師的職前教育,應當更進一步地探究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建立健全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體制。體育教師隊伍未來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其自身的“自然發展”,應當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和其他學科成熟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具有本學科特色的專業發展模式。總之,不斷探索高校體育教師專業發展規律并進一步構建相應的機制是提高高校體育教師質量的核心環節。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德育觀 整體 職業道德
中等職業學校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技能型、應用型勞動者的主陣地,職校畢業生大部分直接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各種工作崗位,為了實現這種無縫對接,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企業的用人理念都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技能不足還能通過培訓強化,而一旦思想道德出了問題,就不可能成為現實職場需要的、能為社會努力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加強中職德育工作就是加強中職生的可持續發展競爭力。
一、樹立整體德育觀
每位老師應該樹立“課課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隨時向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全校上下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法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為主線的德育內容體系;形成以德育教育為主,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為輔的德育工作方法體系,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力求使學校的每一塊墻壁都能發揮德育功能,每一個角落都在閃耀德育的光芒。
二、培養開放德育觀
道德品質需要具體的生活實踐來不斷豐富和完善,脫離實踐,學生的道德需要就會枯竭。中職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面向就業,確立開放的現代德育觀,主動迎接社會的各種挑戰。學校道德教育可以打破單一的課堂講授模式,落實德育實踐化,推行多種多樣開放式的德育模式,例如:讓學生負責學校事務、參與討論社會實踐、參與社會服務等,因為無論是德育理論還是社會生活都要求學生以具體的道德行為體現道德品質,參與道德生活。
三、構建主動德育觀
德育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培養一個人在長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價值觀念和思考問題的取向。把德育融入學生生活中,倡導品德培養回歸生活,以校園文化為載體,優化育人環境,營造育人氛圍,結合各專業學科的第二課堂活動和學生實際情況,開展豐富多彩、寓教于樂、學生喜聞樂見的德育活動,寓育人于各種活動之中,讓學生領會實踐中的理論聯系實際,培養現代意識、競爭意識,培養開拓精神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創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啟發并逐步內化為穩定的思想道德品質。
四、倡引社會德育觀
人是群居動物,不可能脫離群體而生存,現在的中職生從小受到家長的寵愛,加上社會環境的影響,追求所謂的自我個性,缺乏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缺乏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缺乏與人合作的包容度,甚至很多學生不知道要如何與人進行有效溝通。德育工作要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體現社會化特征,不僅要培養他們的勞動技能,更要讓他們學會做人最基本的禮儀;不僅要培養他們做一名合格的中職生,更要做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做到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
五、開展互動德育觀
由于傳統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與學生在德育教學中的地位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教師居于重心地位,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在教學中,重傳遞、輕思考,重灌輸、輕運用,重說教、輕交流,重外律、輕內修,這樣學生很難在德育活動中獲得道德體驗,學校說歸說,學生做歸做,表里不一,德育大打折扣,得不到應收的效果。改變過多地注重單向灌輸和說教的做法,堅持言傳與身教、理性與情感的統一,充分認可學生的認識和辨識能力,組織、引導學生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給予他們充分發揮自己個性的空間,以互動來促進師生的相互理解,促進學生道德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六、強化職業道德觀
由于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其培養目標是為生產一線培養合格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應突出德育之職業性理念。用人單位注重員工的職業技術素質,更注重員工的職業道德品質。這就決定了中職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更要具備勤業、樂業、敬業的良好職業品德。學生政治素質好,文化、技能差一點,還可以再培養、再引導。在某些崗位上,如果學生的文化、技能很優秀,但是思想品德素質低,他技能越高危害越大,破壞力也越強。中職學生德育課要把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指導貫穿于品德養成的全過程,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學習和將來從業崗位對品德的要求,根據不同專業和工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品德教育,力爭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前就能快速適應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要求,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
道德是一個人的靈魂,也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漠視靈魂的塑造,這個民族肯定沒有希望,學校的德育至始至終承擔著塑造青少年人格的歷史使命。由于中職學校的特殊性,承擔的德育任務更加重要,要構建一個以學生為主體、以就業為導向、以實踐為中心的德育模式,教師不斷更新和豐富德育理念,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使德育課充滿生命力,成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丁如許.在德育管理中成長[M].西安出版社,2007.
【關鍵詞】高職院校;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幾點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
一、導言
高職學生正處于社會變革時期,作為跨世紀建設者和接班人面臨日益增多的社會心理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和挫折,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出現從而引發的諸多問題,正日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未來國家建設人才的搖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高職學生自我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要求的需要。大力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力度既是施行素質教育、全面提高人才質量勢在必行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迫切問題。(1)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常見障礙性問題
以多年在高職院校所見,整個高職學生五年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受到某個或某些問題的困擾。這是當前高職學生心理問題和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問題的新動向。
三、亟需重視和加強的幾點建議
1、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水平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指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環境、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師生關系等對高職學生心理形成的影響。高職院校應充分發揮有利條件,充分挖掘其環境潛力,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適宜的條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和環境屬于學校潛在課程范疇,它的作用有時比正式課程對學生的影響還大。因此,必須重視校園文化和環境的建設,形成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對高職學生的心理施加良好的影響。校園文化是高職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的各種環境建設應當注重人性化的設計,使學生感受到高職院校生活能夠促進自我的發展。
《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通過專、兼、聘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高等學校高職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2)
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水平應從專職心理輔導教師隊伍、專職思想政治工作教師的培訓、設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健康輔導站等系統工程的全面運作來展開。專門機構負責全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訂、協調和實施。只有機構落實、人員到位、任務具體,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規范、穩定、深入、持久、有效地進行。同時,應保持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相對獨立性,盡量避免該機構與學校管理部門屬掛靠、相鄰或重疊關系,縮短與學生間的距離。加強領導,完善工作體制,建立健全管理體系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教師不但具備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心理評估和心理測量方面的知識和有關技術,還要有積極的情感、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寬闊的心胸。同時還應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設一支以少量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要推行資格認證制度,促進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提高。要推行行業督導制度,加強教育管理部門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察和指導力度。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的待遇,將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列入年度預算,??顚S?,并逐年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系統工程,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的系統工程,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替代德育工作,正確處理兩者關系,將兩者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互配合,才能使教育更有成效。要在教育目標和內容上有機結合,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有機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和德育之間無法簡單畫上等號,它們畢竟是存在很大交集的兩個不同的集合。從各自依據的不同的理論基礎、不同的具體任務、不同的關注內容、不同的施加影響的方法途徑等都可以充分體現它們的相異之處。僅就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基本原則比較而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兩者的差異。我們強調兩者之間的聯系,強調大德育體系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的定位,決不等于以思想政治教育覆蓋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更不能以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替代思想政治教育。
就高職院校心理服務整體功能而言的,并非全部任務都必須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機構承擔,因為沒有機構和人員能夠如此全能地完成所有的任務。為提高其管理能力,就要與社會上以公益為主的公立、私立的青少年精神衛生防治機構往往直接與學校掛鉤,或在高職學校園內設立服務機構,可以迅速和靈活地處理各種類型的精神衛生問題,滿足高職學生的診治需要?;虿扇〔糠仲徺I社會專業服務的方式,彌補學校專業人員數量和精力的不足,以使專業服務以不同的方式覆蓋學生全部的生活時段。
3、重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水平。
根據高職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設計并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至關重要。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正式納入到高職院校整體教育體系中,成為高職院校課程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相對于過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普遍采用的咨詢和治療模式而言,這種課程模式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共同性心理問題所進行的預防性和發展性教育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優越性。分配比例適中的教學課時,并把它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3)正確引導和人格教育,傳授心理衛生知識,使學生學會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調適,保持心理平衡,促進心理健康。對待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同對待其他課程一樣,也要進行必要的考核。
90后高職學生呈現"早熟、獨立、張揚、自信"的特點。面對被媒體稱為"草莓族""果凍族"(4)的新一代高職學生,更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人性化、更有成效的服務是當務之急。
4、重視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提高相關組織機構的功能。
珍惜生命、愛護生命和幫助生命是自殺預防與危機干預的初衷和行動目標,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全球預防日,旨在提高全社會對此問題的關注:預防自殺和關愛生命。(5)
成立由校、系、年級、學生各職能部門組成的心理危機干預機構,在師生中建立"觀察、發現--鑒別、監控--干預、處理"的網絡體系,做到"人員到位、資金到位、管理到位、責任到位",提高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定期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并實行動態管理,為科學、系統、全面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資料,以便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防患于未然;同時將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落實到班級和寢室,把可能產生心理危機的問題與事件處理在萌芽狀態。加強心理咨詢和心理指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熱線、心理門診、心理咨詢室及思想交流室等,由心理學專業人員、"兩課"教師及政治輔導員擔任心理問題咨詢專家,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及時疏通高職院校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努力構筑網上心理咨詢平臺,發揮網絡技術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緊密結合起來。針對高危群體開展預防性團體輔導。如針對新生,應開展養成教育、適應性教育、人際交往和學習輔導活動等,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心理適應期;針對特困生,應積極完善助學體系以保障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同時通過開展艱苦樸素教育、誠信教育等心理脫貧工作,引導學生艱苦奮斗、自強自立;針對畢業生,要構建高職院校生成才服務體系,開展就業指導、就業咨詢、職業生涯規劃等,努力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臺,拓寬就業渠道,為畢業生心理減負減壓。
5、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網絡,提高心理援救水準。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要從新生入手,通過科學的心理測驗建立學生個人心理檔案;對于測量出的有明顯心理障礙傾向的學生,要建立咨詢檔案,并通過不同形式的咨詢工作,給予及時必要的幫助、輔導;對于日常咨詢中發現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到專業衛生機構進行治療。建立高職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監管系統,形成"校--系--班級--宿舍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保健網絡"。
高職院校以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為核心,以穩定的專兼職專業教師隊伍為主體,負責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日常心理咨詢與輔導。各系分管學生工作的負責人、輔導員和班主任為主體,為本系學生提供幫助、輔導,并解決部分心理問題。各系或年班級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從學生中培養和選拔一批骨干分子或聯絡員,及時反映遇到的心理問題或異常表現。"宿舍"舍長發揮心理守護員的作用,準確把握學生心態,及時有效地進行心理援救工作。不同的學校管理模式,可能有心理服務的不同設置方式,但是所有學校都必須盡力構建功能齊全、運作順暢、相互補充的系統資源,實現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多元化,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素霞《對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革的思考》[J]大家[2010](2)
[2]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院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2001年3月16日教社政[2001]1號
[3]隗金成等《高職院校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教育對策》第四屆遼寧省高校"青年德育工作者理論研討會"征文
論文關鍵詞: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是美國著名的教育社會學家馬丁·特羅(Martin Trow)教授最早提出的。他指出:“一些國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規模擴大到能為15%左右的適齡青年提供學習機會之前,它的性質基本上不會改變,當達到15%時,高等教育系統的性質開始改變,轉向大眾型;如果這個過渡成功,大眾高等教育可在不改變其性質下,發展規模直至其容量達到適齡人口的50%。當超過50%時,即高等教育開始快速邁向普及時,它必然再創新的高等教育模式?!薄?/p>
從1999年起,經過連續4年擴大招生,我國終于在2002年底超過了“同齡人口入學率15%”的“馬丁·特羅標準”,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但是,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速度及水平相比,我國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狀況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和改善,直接影響和制約了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和質量的提高。毫無疑問,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影響高校建設和發展的關鍵與核心是教師隊伍的素質問題,而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高師資隊伍的素質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高校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繼續教育“是對已獲得一定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術職稱的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活動。學歷教育的延伸與發展,使受教育者不斷更新知識和提高創新能力,以適應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需要,是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產物”。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實現的背景很特殊,經濟、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化與知識經濟時代并存。在這個過程中,新情況、新問題持續大量出現,這給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們的教師在觀念、知識更新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高等學校和政府在完善和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制度方面還有很多缺憾。因此,加強和改善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我們當前首要的任務之一。目前,我國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動機的功利主義色彩。在我國,教師的繼續教育起步較晚,教師沒有培養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理念。部分教師沒有完全領會繼續教育的意義,不了解繼續教育是教師的權利,更是教師的義務。他們的動機往往是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忽視了繼續教育的根本目的,背離了繼續教育的本質和初衷。即便是參加繼續教育的教師,其目的也是為了自身學歷的提高或者是為了職稱的評定,具有明顯的功利性。如果沒有“學歷”或經濟利益的驅動,高校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主動要求參加的人很少,尤其是已經被評為副教授或教授的教師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在這種功利思想支配下,教師很難保證投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和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往往是只注重與考試有關內容的學習。一旦考試完成或者培訓結束,他們就不再繼續探討,很難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教學中,繼續教育也就失去了自身的意義。
2.知識更新面臨危機。我們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知識更新迅速,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全面素質教育對教師知識全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世紀高校進行的教學改革和新的挑戰和機遇,高校教師更應適時提升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例如,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除了英語相關的能力應該具備,其他相關知識如計算機的繼續教育也應該具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學方式更加靈活,教學效果更加有效。另外,人文素養的培養以及對于國內外文化精粹的了解更是必不可少。而現階段高校教師知識結構陳舊單一,跟不上國際學科前沿的發展。
3.高校教師終身繼續教育體系不健全。我們高校教師的繼續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教師終身教育體系的建立。目前,我們大部分的教師只是在努力考研,攻讀博士學位,提高自身的學歷。因此,教師終身教育體系目前還基本是個空白。誠然,學歷教育也是教師繼續教育的一種方式,但更多的是能力提高型的非學歷教育,重點放在教學方式的改變、教學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科知識的更新和補充等方面,其繼續教育的模式可以也采取分散型、小規模和互聯網的遠程教學等手段。
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途徑
我們必須從更深層次去提高教師的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有必要在充分考慮現代社會實際特點的基礎上,結合高等學校的特殊性來審視教師的職能。通過繼續教育提高高校教師素質,使之勝任并出色完成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是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最終目的。我們應該著重加強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教師的師德教育。當今社會,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在為社會培養大量人才的同時,也使高校在培養社會新型人才、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教育示范和引領前沿的作用。而發揮這一作用的主體—一高校教師的道德狀況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師德教育是核心問題,新時期師德觀教育既要堅持與時俱進,根據時代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不斷更新師德教育的內容,又要把師德教育與教師的切身利益與發展、立業需要有機結合起來。
教師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否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密切影響著教育教學的質量。作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愛崗敬業、甘于奉獻、勇于開拓、積極向上的精神,要有甘為“春蠶”的崇高境界。因此,學校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政治理論水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提高他們面對困難的能力,使他們勇于探索,樂于奉獻;要加強師德修養,通過設立各種教學獎項等措施,激勵教師在教學上不斷取得進步,成為教學能力強、思想品德高尚的高校教師。
2.強化教師的專業化教育。當今社會是知識型、學習型社會,現代社會信息的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汲取最新的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地發展自我才能免遭淘汰,這對我們高校教師顯得尤為重要。大學教師肩負著教學和科研的雙重任務,為此,我們必須要不斷持續地獲得新知識,拓寬專業領域,才能實現高校教師的專業化。多維的知識結構,如堅實的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系統的教育科學知識,是高校教師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專業知識是教師知識結構中的核心,只有扎實地掌握專業知識,把握好所從事專業的科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前沿發展,才能成為高校學生的知識向導?!爸挥芯邆淞藢I能力,教師才知道如何解決工作中層出不窮的問題;教師才能在錯綜復雜的教育情境里作出最佳的教育行動決策,并能根據行動結果,靈活地調整自己的行動步驟;教師才能完整地考慮教育情境的各個層面,能理性地與學生溝通和互動,才能在有專業自信的同時,又能用理性且開放的心胸接納別人的意見,不固執己見”。著力培養“教學學術”觀念,對我國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激發教師對教學的興趣與重視程度,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在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并把這種教學經驗上升到理論層次,使之以學術的形式公開發表,讓更多的大學教師獲益,促進教學,兩者相得益彰,最終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
3.健全高校教師終身繼續教育體系。高校教師終身繼續教育體系,應該是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而不斷變化。在形式方面,應以中短期培訓為主,更新高校教師的教學知識、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以滿足其工作需要。在培訓的基礎上,要注重培養教師的創造性,增加科研方面的進修培訓。在時間安排上,要靈活,要宜短不宜長,甚至可以采取自學的方式。對于學歷教育要有科學的謀劃,不能以學歷教育代替繼續教育。即使是獲得最高學歷的教師也要接受繼續教育,只是形式、方法和要求不同而已。
一、“固步自封”的知識局限,會影響教學的之發展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人類的文明,人類的發展無一不與傳授知識密切相關的?
作為教師,自身感到時代賦予的責任是多么重大﹗尤其是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無論從知識的深度與廣度,都沒有就此而停止過。這就讓我們作為教師的進行深思,靠原有的知識能滿足今天的學生需求嗎?對學生來說,就好比茁壯成長的一棵棵小苗,更須充足的陽光雨露及各種“養料”。教師給予學生的不正是他(她)們需要的“養料”嗎?為了使這些小苗長勢茂盛,教師更應該設法給小苗施加利于他(她)們成長的“養料”。他(她)們有了這些“養料”會對自己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腦會變得聰明發達;手腳會變得靈活敏捷;做人會變得得體圓滿;學習會變得日益提高。
就目前的一些狀況,教學中免不了有一部分年齡大的教師,從知識的結構看,與年輕的教師稍有差距。雖然存在著一些差距,但是只要扎實工作與學習,有一顆上進的心,那么也會使自己積極起來,拼搏起來,仍能適應今天的教學需要。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弊阋哉f明人的努力與拼搏精神。今天的教學發展,就需要有拼搏型的教育者。而固步自封的思想,不但適應不了今天的教學發展,還會影響教學的發展。
二、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需要有創新精神
為了使新型的教學方法得以體現,作為教師,應抱遠大的理想,去追求實現人生的最高目標。
在教學中已不是老式的“滿堂灌教學”而是凸顯啟發探究精講多練;變學生被動為主動。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所要采取的教學方法,就是以啟發式教學法為主。教之前,學生自主學習(或進行預習),將課中的知識難點,先進行嘗試性學習,初步解決疑難。無論學生碰到的疑難問題,是否解決。教師都放手讓他們去做。全體學生積極行動起來圍繞教師要進行教學的課文進行探索。并留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討論。教師引導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對的給予鼓勵,錯的當場改正。多以表揚鼓勵為主,不予批評。批評會損傷學生的自尊心。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的語氣要溫和得體,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平等的,正像時間老人給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公平的一樣。
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是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還要具備有適應時代所需的教學方法。
所謂“時代所需”,就是要在教學中,能適應今天的教學,而適應今天的教學就得努力拼搏,探究教學方法。只有在探究中吸取經驗,加大力度,才是真正的努力創新。做到了這些,教學效果就會明顯,學生的成績就會提高。
三、 提高與為教學質量要與實際相聯系
在教學中,教學條件具備的學校,能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對學生的知識傳授及成績的提高,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然,當條件不具備的學校,只能靠教師多動腦筋,設想一些既提高學習成績,學生又易接受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種新教學法的產生,都是以傳統的方法為基礎并改革創新,最后得出適應于教學的新方法。在學習中,凡是學校不具備一些電化教學,不必強求。只要教師心中已經有這種認識,有這種緊迫感就可以了。搞好教學工作,是全社會教師的共同責任。因此,每一位教師,要認清形勢,開拓進取,才不損教師的光輝形象。
四、 提高與為教學質量是形勢所需
當前,學生的識字能力,用詞造句能力,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講還是不能達到要求的。
具體體現在學生的實際作業中答卷中,口語交際中,作文的篇章情況等。教師仔細觀察,學生的語文知識不雄厚一些基本的知識,學生模糊弄不清,導致語文知識的連貫性差,用詞造句的能力差,閱讀能力、作文能力差等。據此,作為語文教師,把上述問題作為具體突破,使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這樣會更好些。
只要相關的語文知識弄懂了,對于上述知識難點,學生就會迎刃而解。這對提高語文質量大于好處。提高語文質量,這是人人值得關心的問題。因為語文是各科的基礎學科。學好語文對于學習各科都有好處,是形勢所需。
綜上所述,文中所述四方面的問題,是提高語文質量的重要問題。作為語文教師的你們是否有同感呢?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