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6 16:44:17
序論:在您撰寫精神病常見護理問題及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神經內科;安全隱患;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193-01
神經系統是人體最精細、結構和功能最復雜的系統,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起病廣泛而復雜的特點,是導致人類死亡和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環境的改變,腦血管病的發病也有年輕化傾向;神經內科的護理由于護理對象的特殊性,增加了臨床護理的難度,神經內科患者大多具有致死率高、病情重、病程長等特點,患者所承受的心里壓力較大,易對護理人員發瀉不滿情緒,致使神經內科發生糾紛的次數較多[1]。本文對神經內科常見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與歸納:
1 神經內科常見的護理問題
(1)護理病歷書寫不規范:病歷書定的不規范或書寫錯誤是護理中較常見的問題,是引發護患糾紛重要的原因。常見病歷書寫的問題有:第一,因多種原因,導致醫囑單漏簽或不及時簽字。第二,患者體溫單上內容填寫不完整,如頁眉、頁碼漏填;患者的姓名、住院號不填或填寫錯誤等。第三,對患者健康教育填寫內容過于簡單。第四,危重患者的護理記錄單部分數據不準確,醫學概念比較含糊。
(2)管理不到位:第一,病區內的基礎設施不全,如對某些意識障礙或煩燥的患者,沒有設置床欄,致使出現患者摔傷現象。第二,與患者及其家屬缺乏溝通,給予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欠缺,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相關知識缺乏了解,不明白疾病的治療方案及作用,不能給予較好的配合。
(3)服務質量差:第一,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對患者進行基礎護理時,簡化護理操作,如對偏癱患者進行臨床護理時,僅僅間隔二小時給予翻身一次,而沒有仔細觀察患者的皮膚變化情況,導致形成褥瘡。第二,給予患者吸痰時,沒有完全按照無菌操作規范要求進行技術操作,引發患者出現肺部感染的癥狀。第三,由于護理不員不充足,在患者病情出現惡化時,不能給予及時有效地搶救,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第四,在給予顱內壓高的患者輸入甘露醇時,由于護理人員操作不慎,使藥物滲出,而護理人員又沒能及時發現,導致患者的局部組織出現壞死或腫脹。
3 相應的防范措施
(1)規范病例書寫:第一,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通過聘請人員講座或舉辦培訓班的方式,向護理人員講解護理病例書寫的要求與要點。第二,要求護理人員在書寫病例時,要使用規范醫學術語,及時改正存在問題的病歷,保證病歷客觀、完整、及時、真實地反應護理情況,不得銷毀、偽造、涂改病歷[2],加強監督,提高護理人員病例書寫的能力。
(2)加強管理: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對其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對高?;颊咴谧o士站與患者的床頭掛上警示的標識[3],并加上床檔,若患者有燥動癥狀時,根據具體情況可使用約束帶,并告知家屬應注意發生的意外情況及采取的相應措施。對高危壓瘡患者,給予做好皮膚護理,減少受壓情況,指導患者增加營養,避免壓瘡的發生。
(3)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各種應急預案,讓其熟悉各類的突發事件處理的流程。對危重癥患者搶救的程序進行模擬訓練,利用晨會提問、業務查房、業務講座等方式[4],加強護理人員的理論學習,定期對其進行考核,逐步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4)加強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護理人員要以真誠的態度,和藹的語言,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向其講解疾病相關的知識,并耐心地回答患者與家屬提出的問題,并將其形成制度,放置于質量考核當中。
(5)對人力資源進行合理安排:排班做到新老搭配,確保技術力量均衡。
2 結 果
相應的護理措施在神經內科實施后,神經內的護理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 小結
護理安全是護理服務優質化的保證,也是護理質量與護理管理的組成部分,更是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隨著人們生活水準提高與法律意識增強,給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護理人員要在護理工作中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規范自己護理行為,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 ,自覺執行院內的規章制度,實施安全護理。
參考文獻:
[1] 何丹. 神經內科患者住院期間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J]. 中國保健營養. 2012(22):114―115.
[2] 朱華清. 淺談神經內科開展優質護理的實踐與體會[J]. 現代醫藥衛生. 2012(23):83―84.
[關鍵詞] 精神病人; 攻擊行為; 臨床特征;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3-007-01
Clinical features and nursing of Psychopath's attack behavior
Zhang Genfang, Huang ping
(Henan Kaifeng fifth people's hospital, Henan Kaifeng, 47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sychopath's attack behavior and nursing of it. Method 86 hospitalized patients of our hospital during 2010.01.01-2010.09.30 were taken in random to b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attack behavior were summarized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nursing and prevention of attack behavior. Result 86 patients who are mentally ill, 42 patients of them have attack behavior (48.83%), in these 42 patients, 28 of them are p aranoi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66.67%), 10 of them are affective psychosis patients (23.81%), 4 are mentally disorder in epilepsy (9.52%).Conclusion Attack behavior of paranoi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re most common, the analysis in Psychopath attack and development of nursing measures can decrease the patient hurt themselves and other ones, is helpful for their recover.
[Keywords]Psychopath; Attack behavior; Clinical features; Nursing
沖動攻擊行為是精神病患者一種常見的病理,精神病人由于受到誘發因素或者精神癥狀的影響,突然發生傷害他人或物體的攻擊,嚴重威脅著住院病人以及醫護人員的人身安全[1],其危害程度嚴重,難以預料,給醫護人員及患者在心理上造成不安全因素。現就我院86例住院精神病人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臨床特征,提出有效地護理及預防措施,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自2010年1月1日~2010年9月30日住院治療的精神病人86例,其中男32例,女54例,年齡19-46歲,平均年齡32.5±1.3歲,偏執型精神分裂癥34例,神經癥20例,情感性精神病10例,癲癇性精神障礙12例,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2例,人格障礙4例,精神發育遲滯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相關診斷標準。
1.2 攻擊行為傾向的患者臨床特征 患者攻擊行為最易出現的精神癥狀是幻覺妄想,其發生與精神癥狀高度相關,占所有精神主導癥狀的39.5%,部分患者常常周密計劃,有明確目標,并且不輕易暴露自己的妄想內容,具有高度危險性,其次易激惹、思維障礙、敵對猜疑、情緒不穩定是攻擊行為產生的另一高危因素,被強制入院、拒絕治療及檢查等而攻擊行為發生時,約97%的患者缺乏自知力,入院時表現煩躁、興奮、拒絕住院、易激怒、不合作、敵意、治療依從性差、不承認自己有病及情緒不穩的病人易發生攻擊行為。
1.3 攻擊行為的臨床特征 精神病人的攻擊行為受病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作用,攻擊行為發生前常表現一些征兆,如常常表現情緒不穩,坐立不安,為懷疑一切,不信任他人,目光中露出敵意,挑剔,罵人,無理要求多,活動量較平時增加,拒絕住院和治療,存在精神癥狀如妄想、幻覺、意識障礙等。由于精神科病房對危險物品管理較嚴格,病人很難得到施暴工具,所以病人攻擊行為的方式主要有拳打腳踢,撕咬、卡勒頸部、啐口水 、企圖及言語性攻擊,病人攻擊行為的對象多為與其有密切接觸史的病友、家屬或陪護、病房工勤人員以及醫護人員等,尤其以醫護人員受攻擊的頻率最高,居攻擊者首位。
1.4 護理干預措施
1.4.1 評估病人的病情 全面地了解掌握入院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的診斷、病情、治療、護理及心理狀況,并全面準確評估病史及癥狀變化情況,認真做好入院評估,全面掌握其治療及存在的護理問題,根據的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切實落實護理措施是防范攻擊行為的基礎,發現病人的攻擊傾向,及時告知醫生,以便及時有效進行醫療處理。
1.4.2 建立有利于疾病康復的休養環境 創建一個安靜、舒適、美觀、安全、整潔的休養環境,將患者安置于安靜、寬敞的隔離室內,遵醫囑及時給予保護性約束,避免競爭性的工娛活動,患者的活動不脫離工作人員的視線范圍,對具有攻擊行為史或現有暴力行為征兆的病人給予加強攻擊行為的防范措施。 1.4.3 完善的健康教育 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的向病人進行健康教育,入院初期,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介紹病房的環境,安全制度以及有關檢查內容及檢查的注意事項;病情穩定期,向病人講解有關患病的原因、疾病癥狀、有關治療以及預后及預防知識,使其正確認識疾病,主動配合治療安心住院,提高治療效果。
1.4.4 加強病房的安全管理,防范于未然由于住院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突發性、危害性和不可預測性, 良好的組織管理工作不但是一項積極的預防措施,同時也是預防攻擊行為的重要手段。值班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及認真落實崗位職責,建立健全的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技術操作規程、應急預案和完善安全管理,杜絕危險物品進入病房,是防范病人攻擊行為的保證。
2 結果
精神病人86例,存在攻擊行為42例,發生率為48.83%,其中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分裂癥發生28例,占66.67%,其次情感性精神病10例,占23.81%,癲癇性精神障礙4例,占9.52%,經藥物和心理治療及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患者均達臨床康復出院。
3 討論
精神病人由于遭受精神癥狀或者誘發因素的影響,常發生突然攻擊傷害他人或物體的行為,能夠造成患者、周圍環境以及他人各種損失,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對具有攻擊行為的患者進行精心護理干預,對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2-4]。本組資料顯示,患者的攻擊行為常存在一定的誘發因素,如病人對醫院環境陌生,作息制度不適應,過分擁擠,進出不自由,飲食不習慣,有被監禁的感覺,產生緊張恐懼被害情緒都會增加患者攻擊行為。本組資料顯示精神病人86例,存在攻擊行為42例,發生率為48.83%,其中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居首位,為28例,占66.67%。據資料顯示[5,6]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對象醫護人員占41.66%-68.3%、家屬、病人及其他人員占8.34%-31.7%,可見醫護人員成為精神病人的主要攻擊對象,與本組資料基本一致。醫務人員對患者的強制治療手段例如保護性約束,也與病人的攻擊行為有密切相關[7,8]。因此分析精神病患者的攻擊行為臨床特征,采取正確的護理干預及防范措施,采用恰當的溝通方式,減少病人攻擊行為的誘發因素,精神科醫務人員應當予以高度重視,以減少對自身、他人造成的傷害,減少醫療糾紛,維護良好的住院環境。
參考文獻
[1] 于慶波.精神醫學與相關問題[M].長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6:155-158.
[2] 沈云梅,黃國秀,等.精神病人產生攻擊行為的特點及其對策[J].四川精神衛生,2002,15(3):180.
[3] 錢志萍.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醫學研究與臨床,2007,5(6):51-52.
[4] 黃月新,許貞瓊.精神病人對護士進行攻擊行為的相關因素調查與分析[J].四川精神衛生,2003,16(4):247.
[5] Davis.住院精神病人的暴力行為[J].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2,19(1):35.
[6] 危雪芳,謝小青.住院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1):2675-2676.
關鍵詞:精神障礙 預見性護理 護理問題 老年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12-0272-01
據國外文獻報道,多達70%~90%的癡呆患者,在其病程的一定時間內曾出現行為方面的異常[1]。老年精神病患者常可因急性精神障礙合并軀體疾病等原因而住院治療[2]。本文收集2011年1月~12月在我院老年精神科住院患者的資料,對老年精神病患者常見的護理問題以及其間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根據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理特點,從生活、安全、心理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預見性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937例患者,男416例,女521例,男患者比例約占43.34%,女患者比例占56.66%,發病年齡55-93歲,其中60-69歲529例,70歲以上308例。診斷:精神分裂癥685例,雙向障礙29例,抑郁癥33例,腦器質性精神障礙80例,血管性癡呆例32,身體疾患伴精神障礙51例,其他精神病27例。
1.2 護理不良事件統計,共上報不良事件5例,均為跌倒,該不良事件發生的患者年齡最大為86歲,最小為66歲,平均年齡為75歲。
1.3 方法。對本院2011年1月~12月護理不良事件進行分析、總結,找出老年患者存在安全隱患的原因。主要包括:自身疾病、用藥、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及疾病相關知識的缺乏。通過分析,制定預見性護理措施并積極實施。
2 結果
937例患者中712例(76.02%)患者自知力缺失,不承認自己有病,拒絕接受治療和護理。254例患者(28.3%)因為溝通不良、護理制度的執行和規范的不健全等,可能導致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服務不到位。常見的護理問題:跌倒、墜床、激惹、不合作、不知避諱危險、服藥依從性差、壓瘡、吞咽困難、噎食、便秘、睡眠障礙、性低血壓等。
3 預見性護理
在醫療護理的各個環節中,以疾病的生理變化及各種疾病的發展規律和臨床表現為依據,主動對患者進行評估。有預見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和應對方法,可有效地幫助病人解除痛苦,進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3]
3.1 跌倒或墜床。①專人陪護。②使用床欄。③地面保持干燥、無積水,活動區域避免障礙物。④物品放置規范,便于患者拿到。[4]
3.2 保護性約束過程。專人負責,給予心理護理、生活護理,及時更換。
3.3 服藥依從性差。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引導患者認知和糾正錯誤認知。②向患者或家屬告知有關藥物治療方面的知識。③對患者曾經出現或擔心出現的問題給予解釋,并及時給予對癥處理,④在加以解釋時半強迫喂服、鼻飼給藥。
3.4 臥床及生活不能自理。①早晚進行翻身拍背,每次3~5分鐘。②每2h給予翻身、變換。對身體條件允許的患者每日采取坐位或半坐臥位至少2小時。③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000—2500ml。④肺部感染危險性加大時可采取霧化吸入。
3.5 便秘。①可飲用蜂蜜水,適當增加花生油、芝麻油等的食入量;避免過食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每天的飲水量2000~2500ml。②每日清晨飲水后30min及餐后30min做腹部按摩。每次10~15min。③必要時遵醫囑給藥促進排泄。
3.6 睡眠障礙。組織患者參加工娛活動,白天小睡20~40分鐘為宜。晚睡前熱水洗腳,飲用熱牛奶,避免刺激性娛樂,必要時使用睡眠藥。
3.7 預防壓瘡。①進行壓瘡風險評定,1~2小時翻身一次。②保持床鋪平整無渣屑。③對小便失禁者使用收集容器,男性用接尿器或一次性薄膜塑料袋;女性可用紙尿片或特制的接尿器以保護局部皮膚。④使用氣墊床。[5]
3.8 吞咽困難。給予吞咽功能評估,少食多餐,進食流質飲食或軟質飲食為宜。坐位或半臥位進食,出現藥物副反應遵醫囑處理。采取集體進餐,嚴密觀察病人進餐情況[6]。
3.9 性低血壓。①患者離床時,讓患者坐起來,適應幾分鐘。②當患者洗澡和活動時需嚴密觀察其面色、脈搏,是否出冷汗。③治療期間,一旦發生低血壓,立即將患者平臥,下肢抬高,注意保暖,報告醫生處理。
4 結論
預見性護理程序是通過科學手段提高護士觀察能力的有效方法,以癥狀護理為依據,對患者進行循環評估管理。提高護士獨立思維與鉆研的工作能力;激發學習新理論,新知識的熱情,鍛煉護士獨立思考、分析病情的能力,使護士在工作中逐步建立起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精神層面去評估和照顧患者的思維和行為模式[3],使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及時、最有效的護理。參考文獻
[1]李玉蘭.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現代護理,2011NO.22,165
[2]鄧蓉林.住院精神病患者軀體狀況護理評估分析.現代臨床醫學,2008年10月第34卷第5期
[3]張穎.預見性護理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天津護理,2011年4月第19卷2期,122
[4]鄧蓉林,江道群.68例住院精神病人跌倒原因調查分析,全科護理,2009年10月第7卷第10期下旬版(總第159期),2733
[關鍵詞] 精神障礙;綜合科;潛在的法律問題;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 R749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12(a)-0148-03
精神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是人體在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大腦的功能活動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的異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礙[1]。世界精神病協會調查表明,現階段全球抑郁癥的發病率為4.2%,中國達6.9%,且其發病率以每年113.0%的增長率遞增,全球疾病負擔(GBD)研究顯示,以傷殘調整生命年(DALY)作為疾病負擔指標,精神或神經性疾病占全球疾病負擔的第一位,其中抑郁癥占精神神經性疾病的首位[2]。多數有心理問題的患者都是在非精神科診治,有研究表明,2/3的抑郁癥患者是在綜合醫院就診,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婦產科的患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分別為21.61%、19.2%、14.27%和11.10%,平均達16.48%[3]。臨床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精神障礙伴或不伴有軀體病的患者到綜合科診治,如分娩、剖宮產、普外、骨外等術后患者?!吨腥A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自2013年5月1日起實施,從而為精神病患者的求助、治療及康復提供了法律保障。綜合科的醫務人員應如何接待這些特殊群體?這是一個值得沉思的問題,本研究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可能存在的相關法律問題:
1 拒絕接收或推諉伴有精神障礙患者
診治精神障礙患者利潤低,護理工作量大,風險高不安全且容易引起糾紛,醫患爭議多,因此很多醫院都不愿接收精神障礙患者。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是一家三級精神病大???、小綜合醫院,過去有婦產科病房,曾接受過許多被其他醫院拒之門外的患者,曾有1例極度不合作的孕足月精神病患者,經我院婦產科醫生檢查,發現胎兒情況非常不好,由于我院醫療條件及設備有限,建議其家屬選擇條件較好的綜合醫院診治,然而卻被市區內數家醫院拒收,最后患者不得不再次回到我院,最終家屬簽字表示愿意承擔一切手術風險并與我院無關。
精神障礙患者就診于綜合科存在很多問題:①給病房管理帶來很大困擾。軀體疾患伴精神障礙患者,很容易被忽視,尤其在疾病的發作期,患者比較吵鬧,不合作,且無自制力,很難與人溝通,很多患者沒有交流能力,不能自己描述癥狀,只能依靠家屬提供病史,這樣就并不能保證病史的確切完整性,極易導致誤診漏診[4],此外,患者的不配合也使治療難度加大。所以精神障礙患者這些特點,給治療帶來一定的難度,同時也對治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精神障礙患者合并軀體病、傳染病后,疾病疊加導致治療過程更長、更復雜,費用也更高。此外,由于某些患者興奮、吵鬧,會影響其他正常患者的休息,因此興奮、沖動、傷人的患者最好安排在單間,遠離其他患者,但又不能離開醫護人員的視線,以防發生意外,但由于綜合性醫院患者很多,病房床位緊張,給病房管理帶來很大困擾。②醫患關系緊張。精神障礙患者在綜合醫院就診有意外發生的可能,如走失、墜床、跳窗自殺等,盡管有陪護,家屬也簽署了協議書,但院方仍然責任重大。住院期間,患者發生意外,不管是開放性還是封閉性病房,醫院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去年我院在開放性病房發生2起意外事件,在有監護人陪護并簽字的情況下,患者發生跳樓自殺,引起嚴重的醫患糾紛事件,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容易忽視患者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訴嚴重但又無明顯的軀體癥狀,而患者也會因心理行為問題頻繁就診,一方面可能會導致過度檢查,致使費用增加,另一方面也可能導致醫院的敷衍和推諉,容易使患者產生誤解、失望,醫患爭議多。近年來,全國范圍內醫患糾紛數量明顯增加,醫患關系日趨緊張,患者傷害醫務人員的行為也時有發生,2013年7月,北京發生了兩起精神病患者持刀傷人事件。目前,精神疾病已演變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和社會問題。③懲罰、過度性約束保護,侵犯患者的人身自由權。精神障礙患者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醫務人員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可能,過去護理人員會根據患者的情況,如當患者沖動、傷人、自行拔針、解除外固定材料、拆除傷口敷料及護理操作不合作時,如護理人員在未經患者或家屬同意,沒有醫囑的情況下,為了保證醫囑的有效執行,給患者實施強制性保護約束,以便盡快控制病情采取強制性干預措施,但不能排除懲罰、過度性約束保護的可能性。按精神衛生法第四十條規定,精神障礙患者在醫療機構內發生或將要發生傷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擾亂醫療秩序的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沒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況下,可以實施約束、隔離等保護性醫療措施,實施保護性醫療措施應當遵循診斷標準和治療規范,并在實施后告之患者的監護人,禁止借用約束、隔離等保護性醫療措施懲罰精神障礙患者。④醫方知情權與患方隱私權之間的沖突問題。泄露患者隱私,侵犯患者隱私權,未經患者同意,公開其病歷資料,將與患者病情有關的信息隨意散播,透露給第三人,給患者的生活、工作、就醫等造成不必要的干擾。⑤侵犯患者的知情同意權。在實施特殊檢查,治療前、中、后時,不能因為患者的精神障礙,不配合,溝通有困難就不溝通,應將檢查和治療的目的、方法、結果、可能存在的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客觀告之患者及患者的監護人,并在醫患溝通協議書上簽字表示同意。⑥侵犯患者人格受尊重的權力。精神障礙患者在疾病發作期,可能會對奇裝異服,行為表情怪異,情感表達異常等行為進行取笑、傳播,也可能對部分因攻擊醫務人員及其他患者而受到強制性約束的患者進行戲弄、嘲笑、圍觀、打罵,實施懲罰性保護性約束。
2 解決對策
①組織大家認真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增強法律意識,依法行醫。精神衛生法2013年5月1日正式實施,不僅精神??葡嚓P醫務人員要認真學習、培訓,其他綜合科相關醫務人員也應該認真學習,了解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精神衛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者是精神障礙患者,推諉或者拒絕為其治療屬于本醫療機構范圍的其他疾病。②完善相關制度,規范醫療行為。如知情同意制度、強制性約束保護制度等,嚴格按規章制度,以制度約束行為?!毒裥l生法》規定,精神病患者檢查和治療都要遵從“自愿原則”,在病歷資料中應如實記錄患者的病情,治療措施、用藥情況、實施約束、隔離措施等內容,并如實告之患者或其監護人,患者或其監護人可以查閱、復制病歷。對于伴有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有沖動、傷人、自傷行為,影響診療秩序,可以請精神??漆t師會診,聯合處理,需實施強制性保護約束時,要嚴格遵守精神衛生法的規定,將實施約束的目的、方法、約束時間、注意事項,詳細告之患者,取得患者同意,如果患者無自制力,不配合,必須取得患者監護人的同意,并取得書面同意。醫生開醫囑,并在病程記錄中和護理記錄單中詳細記錄執行情況,設置約束保護觀察記錄單,詳細記錄約束保護執行時間、被約束肢體的血運、活動度、約束的效果、取消約束的時間、患者的情況等。醫生沒有醫囑,護理人員擅自執行就是違法的,保護性約束只能由有資質的醫護人員參與而且只能短時間使用,患者情況好轉后,要及時解除約束。③積極開展非精神衛生專業醫務人員培訓。學習常見的精神衛生知識,提高常見精神障礙和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和處理能力。國外有研究表明,可以通過準確評估精神病患者的壓力和危機,以及對患者的觀察、溝通來減少對患者的軀體約束[4]。④為患者提供人文關懷服務。要積極為患者提供一個避免誘發和加重精神癥狀的環境,病室內設施力求簡單,經常檢查是否存在危險物品,尊重、理解,關愛精神障礙患者,也是對醫護人員自身的關愛[5]。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定期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宣教,普及家庭精神衛生知識,加深家屬對患者的了解,提高家庭的親密度與適應性,家庭的親密度與適應性是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系及家庭體系隨家庭環境和不同發展階段而改變的能力[7],鼓勵患者家屬經常探視、陪伴患者。有報道發現,家庭親密度適應性差是患者產后抑郁的重要原因[6]。此外社會、醫療機構、媒體等也要加強對精神衛生的宣傳力度,根據2009年初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可知,我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但公眾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不足50%,就診率更低。另有研究數據顯示,我國重癥精神病患者已超過1600萬,每年由精神患者引發的刑事案件數以萬計,而近年來精神病患發病率更是呈上升趨勢: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當前精神病發病率已占我國所有疾病發病總數的20%,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多數人由于缺乏對精神病的了解而產生恐懼、歧視,本來應該當面說、大聲說的一些看法、想法,卻只能小心翼翼地私下說、小聲說,結果導致本來就敏感多疑的患者更加敏感,甚至引發憤怒情緒。患有精神病或被送入精神病醫院住院治療的患者即相當于被貼上了一種標簽[7],有研究發現,公眾對待精神分裂癥的負性和拒絕態度多年來改變甚微[8]。社會公眾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有刻板印象,只要聽說是精神分裂癥或是住過精神病院,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9],實際上精神病患者和其他人一樣也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可,所以在與之溝通的過程中,要多鼓勵他們并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而不是過多地表達無奈、不屑,甚至反復提及“有病”、“不正?!钡茸盅?。提高公眾對精神障礙的認識程度,消除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讓更多的人去關心和幫助一特殊人群。目前,精神疾患在我國疾病總負擔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過了心腦血管、呼吸系統及惡性腫瘤等疾患,約占疾病總負擔的1/5,預計到2020年,這一比率將升至1/4。另據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統計預測,到2030年單項抑郁障礙將成為僅次于艾滋病的全球第二大疾病負擔[10]。⑤建立監督機制。提高醫務人員的法律意識,及時發現和提醒在診療過程中違法違規行為,盡量減少因醫患溝通不當而引發的醫療糾紛的發生。
3 小結
精神障礙患者屬于弱勢群體,由于社會上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視和自身的病恥感,使得很多精神病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不敢到醫院接受治療,更不敢到精神??漆t院就診,擔心被別人知道病情后會給自己或家人的生活造成影響,所以千方百計地隱瞞生病的事實[11],因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耽誤病情,精神病患者引發意外事件原因復雜,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沒有及時診治[12-13]。因此我們要為患者提供一個沒有歧視、寬容的環境,以更加包容、理解、尊重的態度與他們相處,讓他們放下各種擔憂,積極就醫,就會避免或減少這些隱患。精神疾病同其他疾病一樣可防、可控,精神衛生法的實施,是讓全社會都來關注這一群體,通過法律對其合法權益予以特別關注和切實的保障,規范醫療行為,依法行醫。精神衛生法的學習與培訓,不僅僅針對精神專科相關醫務人員,還要對綜合科醫務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醫務人員應注重自已的行為,善于運用溝通技巧,掌握對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減少醫患爭議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吳建紅,梅紅彬,張春嬌.現代精神障礙護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2.
[2] 宋宇,徐菲,楊威,等.腦卒中患者抑郁情緒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3):9.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醫務人員培訓教材編寫組.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醫務人員培訓教材[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57.
[4] 胡萌,李臻,張順英,等.抑郁癥患者在綜合醫院誤診分析[J].中國醫藥,2010,5(2):184-185
[5] Jonikas JA,Cook JA,Rosen C. Brief reports:a program to reduce use of physical restraint in psychiatric inpatient facilities [J]. Psychiatr Serv,2004,55(7):818-820.
[6] 信春鷹.中華人民共和國精神衛生法解讀[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16-17.
[7] 柯且琴,瞿雪燕.家庭親密度適應性與產后抑郁相關性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8):60-62.
[8] 肖惠敏,曹惠貞,鄭建偉.應對方式、家庭親密度適應性與乳腺癌患者自尊的關系[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901-902.
[9] 郭全芳,張云紅.抑郁癥患者情感體驗的質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967.
[10] 郭全芳,張云紅,盧世臣.精神分裂癥緩解期患者遭受歧視的體驗與應對[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67.
[11] 斯蒂文·海斯.學會接受你自已-全新的接受與實現療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5-57.
[12] 曾承.精神病患者求醫行為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3):140-141.
[13] 陸沈艷.精神科常見意外事件的原因及護理安全管理[J].內科,2010,5(2):216-218.
【關鍵詞】 循證護理;精神?。桓哐獕?;依從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9.181
在我國部分患者存在對高血壓疾病認知率低, 治療率低的情況, 尤其是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精神病患者疾病本身原因, 自我控制能力低, 治療依從性差, 且其長期服用精神病類藥物, 以至于活動減少、嗜睡, 存在諸多高血壓高危因素, 不利于患者精神病及高血壓的控制[1]。臨床諸多研究提示加強護理干預能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 提高血壓控制的有效性。循證護理自開展以來, 在臨床諸多疾病中廣泛應用[2], 本文就其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效果進行探討, 明確其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來本院接受治療患有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48例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所選患者均明確診斷為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疾病, 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腦腎等基礎疾病患者、意識障礙患者。
1. 2 護理措施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 向患者提供飲食、睡眠及運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配合醫生完成日常的護理工作, 做好用藥護理、心理護理, 監測患者病情。觀察組以循證護理理念施以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①提出循證問題:根據相關文獻資料及臨床觀察, 提出并探討相關問題。②循證支持:對精神病合并高血壓的患者在對其施以健康教育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評估, 進而由專家小組對其施以全面分析和探討, 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③主要措施:a.認知宣教??山逵蓪凇⒁曨l錄制以及講座等形式, 為患者進行自身疾病相關知識的普及, 為其解疑, 并竭力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b.應激處理訓練。該環節應充分考慮患者的自身實際情況, 對性格、病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予以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 可讓其通過太極、音樂、繪畫、散步等方式處理應激。c.用藥宣教。告知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 定時、定量的服用抗精神病和降壓藥的效用, 對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與對應的處理方式做介紹和告知。d.自我保護宣教。對患者講解自我保護知識, 包括在發生惡心、眩暈等不利情況時的處理方式。洗澡時, 可于41℃左右的溫水淋浴, 盡可能避免因水溫對血壓造成不利影響。此外, 服藥前后30 min應避免因劇烈運動所致的姿勢性低血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護理滿意度以及血壓控制情況:采用問卷調查方式, 調查所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在護理前后測量所選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 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1.7%(22/24)、91.7%(22/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2.5%(15/24)、66.7%(16/24),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前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32.10±11.23)、(88.42±4.33)mm Hg
(1 mm Hg=0.133 kPa), 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分別為(116.84± 10.45)、(70.52±4.33)mm Hg, 護理后較護理前改善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后收縮壓、舒張壓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高血壓是心血管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 容易誘發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事件, 有著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 嚴重威脅人們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精神病患者本身疾病因素, 存在諸多情緒改變、行為異常以及性格的改變, 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 面對雙重疾病, 更加影響治療的信心, 加之本身疾病影響的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等原因, 不能很好地遵醫服藥, 對醫務人員存在極大的對抗心理, 不利于患者精神疾病及高血壓的控制[3]。隨著循證護理模式的開展, 近年來諸多關于載各種疾病的應用報道, 提示其有較好的效果。本文就循證護理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以明確其臨床價值, 以期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
本文對24例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 對患者就相關疾病知識、自我保護、用藥知識以及血壓的監測方面進行一系列的宣教及干預, 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的觀察組較常規護理的對照組, 患者服藥依從性及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 且血壓控制情況較佳。進而提示循證護理在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有效性。
總之, 對精神病合并高血壓患者采用循證護理, 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認知和行為, 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提高疾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紅艷, 鄧仁奎, 王玲, 等.應用循證護理對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探討.醫學信息, 2010, 23(6):1375-1376.
[2] 高愛梅, 盧慧蘭, 李紅, 等.循證護理在社區中老年高血壓患者行為干預中的應用.衛生職業教育, 2013, 31(2):115-116.
【關鍵詞】自殺;原因;防范措施
一、精神病的種類和表現
(一)精神疾病的種類
精神疾病分為多種類型:對于精神病分類各國的標準不同,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精神病的分類逐漸系統化,目前我國對精神疾病的習慣分為十三種:
1.腦器質性精神障礙:由于腦組織直接受到損害而造成的器質性精神病,如:腦外傷、腦出血、顱內腫瘤等因素所致。
2.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這是由于軀體疾病影響了大腦功能而造成的,如:心、肺、肝、腎發生疾病,導致腦供血、供氧不足。
3.酒依賴或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礙:由于長期飲酒形成依賴(成癮)后逐漸出現精神障礙,或在突然停飲后急劇發作。
4.鴉片類及其他精神活性物質伴發的精神障礙。
5.中毒性精神障礙:某些非依賴物質(如苯中毒、鉛中毒、一氧化碳、醫學藥物中毒等)短期大量或長期少量進入人體,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后,造成精神障礙。
6.精神分裂癥:為較常見的重型精神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壯年,常見癥狀有:精神恍惚、狂躁不安、幻覺妄想、興奮躁動、打人毀物、抑郁多疑等。
7.偏執型精神?。阂韵到y的妄想為主要癥狀。
8.情感障礙:為較常見的重性精神疾病之-,以顯著而持久的情緒改變為基本臨床表現。
9.心因性精神障礙:由嚴重精神打擊或強烈的精神刺激所致。
10.與文化相關的精神障礙:常見癥狀有:恐縮癥即害怕。
11.人格障礙:人格特征明顯偏離正常,影響其社會和職業功能,本人精神上感到很痛苦。
12.性心理障礙:指兩在心理上偏離正常而導致活動行為上的異常。
13.精神發育遲滯:童年起即表現為全面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
(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表現
1.性格改變:性格變得與平時不一樣了。
2.行為異常:行為作派變化明顯或者變得讓人不可理解了。
3.語言異常:說話的方式方法變得不正常了。
總之,如果一個人現在與過去相比,像是變了一個人,與其他人相比,明顯與眾不同,那他可能患上了精神疾病。
二、精神病患者的自殺原因
(一)自殺與精神障礙
1.情感障礙:65%以上的自殺患者有情感障礙(主要為抑郁癥),是最常見的自殺病因。
2.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自殺率約為5% ~10%。有研究提示自殺與精神病人的自知力有關,即認識到疾病性質,擔心今后精神分裂癥復發而自殺。
3.酒精中毒與藥物濫用:酒精中毒自殺最危險的年齡為40-50歲,其他精神活性物質濫用自殺者多在年齡40歲以下,尤以30歲以下最常見。
4.神經癥:抑郁性神經癥的住院病人自殺率增高,主要是因為病人有驚恐發作??赡苡捎谑苓^心理打擊,當記憶重現在腦海時,就會造成心理的巨大壓力,打擊再此重現,于是選擇自殺。
(二)精神病人的自殺與社會心理因素
精神病人由于長期疾病的原因,社會功能受損,許多病人存在人格缺損,不完整,并對社會、家庭均構成一定的危害,很難取得社會的理解與同情,與其他社會成員相比,精神病人所面臨的社會心理壓力就更大,他們面臨著來自家庭矛盾的壓力,親人的拒絕,社會的冷落,面臨著經濟問題,他們期待著與其他人平等的權利,期待著社會的理解與接納,由于這些社會心理因素所造成的精神病人自殺危險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三、精神病患者自殺的手段
(一)精神病患者的自殺方法
精神病患者的自殺方式多種多樣,主要方法有以下幾種:1、服用大劑量抗精神病藥或鎮靜安眠藥或農藥;2、自縊(上吊);3、觸電;4、用尖銳物品自身傷害;5、撞頭;6、溺水;7、跳樓;8、其他自殺方式。
(二)精神病人的自殺工具
精神病人精神失常,隨時都可能發病,嚴重者隨時可能做出一些預想不到的害人害己的事情。身邊的物品隨時都可能成為精神病人的作案和自殺的工具,如水果刀、棍子、錘子、斧頭、電插頭、繩子、電線等等。因此對日常不起眼的用品,嚴加看管。
四、精神病人自殺的防范措施
(一)非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措施
對有自殺企圖的精神病人,家屬要保證在24小時內不離人的照顧,要密切關注精神病人的一言一行,多與病人談心,詢問要自殺的原因及方法,好多時候精神病人的自殺主要來自于犯病、他人的歧視,因此作為精神病人的家屬一定要加以重視,及早送病人住院治療,只有住院治療,才能進一步遏制住病人病情地發展,使其盡早康復。
(二)住院精神病人的防范及護理措施
1.嚴格監測生命體征
護理人員應仔細觀察,及時給醫生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和產生自殺行為的先兆,及早干預,以便及時調整藥物的劑量,控制病情。
2.做好心理護理
與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系,主動接觸,態度和藹,加強與患者內心世界的交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宣泄,緩解消極的情緒,淡化自殺意念。
3.對有自殺意圖者的護理
應床頭交接班,將病人放在重點病房,專人護理,形影不離,不讓患者單獨活動,可讓家屬陪伴。
4.加強服藥監護
每次發藥時,應要求患者當場服下并仔細檢查口腔,確實咽下方可離開,嚴防藏藥或蓄積后一次性吞服。
5.加強保護性醫療制度
不向外人泄露患者的病情,尊重患者的人格,對患者的合理要求要盡量給予滿足,家屬探視時不給患者帶任何危險物品,并對物品進行認真檢查,不得疏漏。
6.嚴格執行各項安全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病人的床鋪、室內物品,加強環境的安全檢查。
7.做好恢復期的防范工作
相當一部分患者的自殺行為發生在恢復期,此時,護理人員應及時對患者加強自知力教育,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針對病情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疏導和鼓勵,幫助患者樹立自信心,參加各種康復活動,培養生活的情趣,以減少自殺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明圓:精神科手冊,[M]第1版,上海;科學技術由版桿1999.311.
[2]周曉航等:淺談精神分裂癥病人自殺相關因素中國醫藥衛生雜志,2004,7(5).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107-02
我院是一所精神病??漆t院,在精神科進食障礙是臨床常見的一組本能行為障礙癥狀,可見于各種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抑郁癥、過分興奮躁動、木僵狀態、癡呆等精神病患者,進食障礙可持續幾天至數周,直接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健康和治療措施的實施,也給護理工作帶來很大困難。本文通過對8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進食障礙分析,結合護理實踐,提出了相應的護理措施。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資料來源于我院1至4病室住院的精神病患者,男性63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44.68±10.86)歲。其中診斷為精神分裂癥60例,雙相情感性精神障礙5例,癔病5例,分裂樣精神病4例,偏執性精神病2例,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1例。
1.2方法:以2006年5月18日~2010年5月16日的護理交班報告為線索,結合病程記錄,確定進食障礙的類型和原因。
1.3結果:從2006年5月18日~2010年5月16日,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有進食障礙者共86例。進食障礙的類型最常見的是拒食52例,其次為厭食24例,異食6例,暴食4例。進食障礙原因所見,最常見的為被害妄想40例,其次為自罪妄想、意向倒錯各20例,幻覺支配6例和過分興奮5例,木僵和自殺各4例,違拗3例,癡呆、疑病妄想各2例。
2護理
從結果分析可以看出,被害妄想、幻覺等精神癥狀是導致進食障礙的主要原因,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及時做好護理工作,爭取使患者的精神癥狀盡快恢復,根據不同情況,其護理如下。
2.1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誠懇耐心地為患者做出解釋,逐步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能粗暴地硬逼著患者進食,否則效果適得其反。必要時護士可帶這樣的患者到食堂觀察整個飯菜的制作過程或讓其自取餐具,到飯盆里盛飯,或讓患者進餐廳任選一份飯菜,或與其他患者交換食物,也可由護理人員先嘗一口飯菜,總之,千方百計打消患者的顧慮,讓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而進食。
2.2對自罪妄想的患者:護理人員細心勸說使其打消顧慮而自動進食,或預先將饅頭、米飯、菜混合攪拌在一起,使其認為是殘渣剩飯而吃下,并注意把污物收藏好,配膳室要加鎖,嚴格防止因患者亂吃而引起消化道疾病或食物中毒。
2.3對因過份興奮躁動而拒食的患者:應與其他患者分開進食,避免環境的刺激。這患者均日夜忙碌、躁鬧不安,體力消耗很大,不顧及進食、進水、休息睡眠、上廁所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護理這樣的患者,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心、同情心及藹真誠、嚴肅認真的態度,注意觀察患者的進食情況,以防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應給予高熱量、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進食確實困難者,可按醫囑給予鼻飼,在操作前,應設法讓患者安靜并做有效的解釋,以免患者亂動而造成吸入性肺炎。
2.4對意向倒錯患者:應特別加以注意,如可設專人看護,耐心地做說服解釋工作,嚴防吃進污物,必要時可給予約束保護。
2.5對幻味、幻嗅,命令性幻聽的患者:護理人員要與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對患者要誠懇耐心、態度溫和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對此類患者可采用集體進餐的辦法,見其他患者吃得很香,平安無事,自己可放心地吃,也可換一下環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而輕松地進餐。
2.6對運動性抑制而拒食的患者:針對抑制程度種類進行護理:(1)對木僵、意識障礙、極度拒食不合作的患者,應注意飲食質量的合理調配,可給予鼻飼飲食,鼻飼前應將口腔內積滿的唾液排出、頭偏向一側,防止流入氣管,要認真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2)木僵患者的動作緩慢、喂飯時吃得很慢需要很長時間,有時吃進去又吐出來。護理人員必須耐心細致地少量試喂,避免強塞,防止損傷牙齦、口唇,甚至于發生窒息,食物不可太燙,溫度要適宜,對重度木僵患者,護理人員可將飯菜放在患者床頭桌上,立即離去,患者有時會自己進食。(3)對違拗患者,護理人員將飯菜放到病床上,讓其他患者離開病室后,患者往往可自動進食,還可利用患者的癥狀特點向其提出相反的要求從而達到護理的目的,但應該注意飯菜溫度要適宜。
2.7對以拒食作為自殺手段的抑郁癥患者:護理人員應主動勸解,勸解時態度不要簡單粗暴,要溫和、親切、熱情,多鼓勵、安慰患者,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打消其消極的念頭,多安排參加集體活動。盡量讓患者自己進食。也可讓患者看到或體會到插鼻飼管的痛苦,為患者選擇營養豐富、柔軟、易消化的飲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食欲,達到促進患者進食的目的。
3討論
精神病患者因心理功能紊亂,而導致進食障礙,這就更加要求護理人員更好地做好護理工作,根據各種不同愿同導致的進食障礙,需采取各種不同措施,并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爭取使患者的精神狀態盡早恢復,盡快進食,結果顯示,實施護理干預后,病人拒食、厭食顯著減少,貧食有所改善,說明針對這些問題所采取的護理措施效果較好,值得推廣,采取護理干預后,貧食無顯著變化,這可能與藥物副作用有一定的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馮瑞珍:陳淑君、寧左堂、精神科臨床護理手冊、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會2004.11。
[2]謝和秀、李美英、當代護士、當代護士雜志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