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36:34
序論:在您撰寫模具設計國家標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模具專業課程;資源庫建設;設計思路
1.《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背景
《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是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搞個與發展的意見》(教高【2006】14號)精神中指出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產業領域,研制并推廣共享性專業教學資源庫,通過網絡技術,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為教師教學、學生和社會學習者自主學習服務,最終帶動相關專業領域的教學資源開發,推動專業教學改革,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稕_壓工藝與模具設計》作為我院國家骨干校建設的重點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核心課程之一,需要優質的數字化資源平臺,課程數字化資源庫是對現有的課程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搭建一個以網絡作為媒介,為教師、學生和企業提供獲取知識和進行訓練的平臺。
《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是國家骨干校重點建設專業――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中心,以工作任務為切入點對原來傳統的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重新定位,深化內涵,拓展外延,重新構建的一門專業能力課程,這門課程引入了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以職業需求為指導,要求學生具備簡單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能力。
2.《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思路
2.1引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作為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指導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具備貫徹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能力,達到《國家職業標準》(3.1助理模具設計師)中的相關職業能力要求;能使學生獲得技術人員所必須具備的沖壓模具工藝及模具設計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實際工作技能,為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技術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從事模具及相關專業實際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礎。
2.2按“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項目化教學”模式進行課程的開發和教學設計
根據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培養目標,遵循“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以崗位需求為依據,以職業生涯為背景,以工作結構為框架,以工作過程為基礎,以工作任務為起點”的課程理念,結合相應的職業資格標準,根據課程調研,聽取相關企業的意見和建議,以企業的實際工作任務為引領,與企業合作進行課程的開發與設計。將教學內容分為不同的項目,項目中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分為多個模塊,將知識點細分到每個模塊下,體現“必需、夠用、實踐”的原則,充分體現了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分析表”中的 “能設計和制造簡單的沖壓模具”工作任務。本課程內容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對沖壓模具的認識,圍繞沖壓模具設計與制造的能力要求,通過項目為單位,以典型零件為載體,依據項目課程要求,組織學生完成簡單沖壓模具的設計與制造,培養學生的設計和制造的實踐動手能力。
2.3學校和企業共同開發數字化資源對學生起到職業導向作用
以就業為導向和企業共同開發資源,引導學生認識企業環境和本專業的職業崗位,對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學生能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作用,使其樹立職業意識,形成科學的職業態度。
在高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應以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教學規律為依據,根據高等職業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師生特點、學科特點、掌握技能的程度等幾點考慮來進行設計,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象和教師個性化教學的需要,促使學生主動、主動學習,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和教學能力;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并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
3.《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內容
《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教學資源庫建設成員深入企業進行論證調研,在行業企業專家和課程專家的全程指導下,針對告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面向職業崗位要求,結合本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對《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做了整體設計,將建設內容分為了三大部分:課程概要、教學素材和網上平臺。本課程資源堅持了融合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和實踐五個關鍵因素的理念,對學生起到極大的職業導向的作用。
3.1課程概要
課程概況在整個課程學習中具有先導作用。課程概況包括:課程簡介、教學標準(包括職業標準、國家標準、教學大綱、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模塊、實踐教學條件、教學團隊、教學改革與研究成果等。
3.2教學素材
本課程資源庫建設時,先確定本課程的教學標準和教學指南。然后分項目進行模塊學習、教學案例分析及其相關資源的搜集和開發。本課程資源庫開發中項目模塊學習和教學案例分析的開發是重點,與之相關的常規資源和特色資源也是本課程資源庫的重大組成部分。本課程資源庫建設團隊通過自主開發、和企業共同開發、通過數據商購買、網絡收集等多種途徑對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和建設。包括有:授課計劃、教案、電子教材、視頻素材、動畫素材、虛擬仿真、試題庫、課件、教學案例、課程內容、課程錄像、實訓拆裝指導書、課程設計案例等。課件、教學案例、課程內容和課程錄像由項目負責人和有經驗的教師自主開發;電子教材、視頻素材和動畫素材由企業和課題組成員共同開發;虛擬仿真由資源建設成員購買相關網絡資源。
3.3網上平臺
搭建交互性的網上平臺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師生可以通過網上答疑解決學生問題,在交流論壇中與學生互動,在交流中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動態,根據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辛嵐.模具制圖課程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30):174-175.
機械設計:根據使用要求對機械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方式、力和能量的傳遞方式、各個零件的材料和形狀尺寸、方法等進行構思、分析和計算并將其轉化為具體的描述以作為制造依據的工作過程。
機械加工:是指通過一種機械設備對工件的外形尺寸或性能進行改變的過程。
CAD機械制圖:以機械制圖為主線,結合國家標準,介紹了以投影法為基礎的投影理論和機械制圖,同時以AutoCAD為平臺,介紹了通過AutoCAD軟件實現機械制圖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機械制圖Pro:PRO是PSP的一種自制系統目前已經更新到PRO-C。
(1)注塑機型號的錯誤及其附屬裝置(設備)內容的缺失。對于常用注塑機的型號,目前的教材上幾乎都是模糊的介紹是引用國家標準及輕工部、機械部標準,對于注塑機具體型號表示,還給出了相應字母所代表的意義,例如S表示塑料機械、Z表示注塑機、Y表示螺桿式等等。但是,在目前企業中使用的注塑機的型號,幾乎和教材中所述型號完全不符。目前,注塑機的型號,幾乎都是各個公司根據自身的編號規格進行編號,每個公司間產品型號沒有可比性,只能根據型號規格參數表進行注塑機之間的比較。對于注塑機,還有一些配套的附屬裝置(設備),教材中沒有給出。例如,料斗中用于去除鐵削的磁力架;裝在料斗上方的干燥機;用于自動上料的自動輸送機;用于模具安裝的吊模架;用于強化冷卻的冰水機等等。這些內容的缺失,會讓學生在接觸注塑機實際生產時舉手無措,對學生正常掌握塑件注射成型生產產生不良影響。
(2)注射成型工藝參數的設定與注塑機實際參數設定內容不一致。對于注射成型工藝參數的設定,現行教材中都是溫度、壓力、時間三個參數。但是,在進行注射成型生產時,注塑機的實際控制參數遠不止以上三項。在注塑機進行參數設置時,還有注射速度、螺桿行程、保壓階段速度與時間參數的控制選項、頂出裝置的壓力及運動速度、位置的設置等等工藝參數的設置。這些工藝參數的設置在塑件的成型質量上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現行教材中該部分內容全部沒有涉及,因此學生在實際接觸到注射生產時根本對注塑機無法進行操作,需要再次進行培訓學習后才能了解掌握實際生產中的注射工藝參數的設置。
(3)注射成型塑件缺陷的識別、診斷及消除相關內容不全面。對于注射成型塑件的缺陷,目前有些教材一點都沒有涉及;有些教材進行了講解,但是內容極其簡單,不能反映實際塑件的缺陷全貌,并且缺少對于缺陷的消除辦法的講解。注射成型塑件的缺陷種類很多,例如溢邊、翹曲、頂白、斑點、紋路等等,這些缺陷的產生需要診斷,并提出改進措施來消除缺陷,這方面的內容對以后學生實際生產中對塑件質量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2注射模結構設計
(1)引用的相關國家標準與現行標準不一致。目前,教材中關于注射模的標準的引用幾乎全部錯誤,全部采用的是老標準而不是最新的修訂版本。在2007年4月1日起,新版關于注射模的標準全面實施。其中新版國家標準將原塑料模中小型模架、大型模架及零件等標準合并修訂,標準包括:GB/T8846-2005《塑料成型模術語》,GB/T12554-2006《塑料注射模技術條件》,GB/T12555-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GB/T12556-2006《塑料注射模模架技術條件》,GB/T4169.1-2006~GB/T4169.23-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GB/T4170-2006《塑料注射模零件技術條件》。由于新版標準對模架和零件的尺寸規格作了全面的修改,符合當前國內模具行業的生產實際,因此應在教材中正確引用。
(2)標準件的介紹及選用內容不全面。對于模具設計,模具零件的標準化意義非常重大,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及時說明注射模在設計時可以選用的標準件類別及型號,以便提高模具設計及制造水平。但在目前的教材中,除了引用的相關標準是過期標準外,還缺少對注射模中使用的標準件的正確選用知識。例如,注射模模架、現行23項塑料注射模零件標準中的標準件:推桿、直導套、帶頭導套、帶頭導柱、帶肩導柱、墊塊、推板、模板、限位釘、支承柱、圓形定位元件、推板導套、復位桿、推板導柱、扁推桿、帶肩推桿、推管、定位圈、澆口套、拉桿導柱、矩形定位元件、圓形拉模扣、矩形拉模扣等。除了專用塑料模國標件外,還有螺栓、彈簧等其他通用標準件。這部分內容的缺失,對學生在注射模設計中提高標準件的使用率非常不利。
(3)模具基本結構介紹與實際常用模具結構的差異。這個差異,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第一,是模具成型零件的設計部分?,F在實際設計生產中的模具結構幾乎采用的是整體嵌入式的型腔、型芯設計,并采用沉孔嵌入法進行固定。但是,這種模具結構在現行塑料模教材中幾乎沒有進行整體介紹。第二,是雙分型面模具的結構設計部分?,F行塑料模教材,對于雙分型面模具的基本結構,還是以定距拉板式、擺鉤式或者彈簧定距拉桿式模具結構為主。但是現實的生產中,二次分型機構目前采用的幾乎都是拉??墼O計;模架選用的是標準點澆口模架或者簡化點澆口模架。第三,是模具的一般結構零件部分。目前的注射模設計中幾乎全部采用的是標準模架,教材中選用模具的基本結構應和實際標準模架相同。但是現行教材中的模具結構圖不規范,有很多模具典型示意圖甚至還采用模腳結構,完全不符合實際。以上這些部分的內容幾乎與現實設計的模具結構不符,導致學生幾乎對這些常用模具結構不熟悉,會在剛進入模具設計工作時常常陷入被動的狀態。
(4)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與實際設計過程不符。目前教材中關于模具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計算都是采用公式進行分類計算,即按照型腔的徑向尺寸、深度尺寸;型芯的徑向尺寸、深度尺寸;中心距尺寸等5類尺寸進行公式計算。該計算方法有典型的缺陷,就是計算尺寸數值多、計算出的塑件放大模型需要重構、塑件中大量圓弧過渡尺寸無法分類計算等問題,在現實設計中該類計算方法幾乎不能被使用。實際設計中,一般采用的是對于塑件直接整體進行收縮率的放大,再根據塑件的尺寸公差確定模具制造公差。這部分內容,教材內容是與實際設計過程完全不符合,需要在教材中進行說明。
(5)側向成型與抽芯機構中的斜頂抽芯結構內容缺失。在實際模具設計中,對于塑件的外側倒扣一般采用斜導柱抽芯機構,對于塑件內側的倒扣一般采用斜頂抽芯機構,也可稱為斜推桿或斜銷抽芯機構。斜頂抽芯機構的特點就是能在成型倒扣的同時也能在塑件脫模時推出塑件,并且占用模具空間小。這種在日常廣泛使用的抽芯結構,在目前的大多數的塑料模具教材中沒有出現過,或者是沒有仔細進行講解過,值得廣大教材編者思考。
(6)熱流道模具設計相關內容較簡單。目前,熱流道技術在注射模使用越來越廣泛,大有取代普通注射模的趨勢,因此關于熱流道模具設計的內容應該增加并加以細化?,F行教材中關于熱流道模具設計,就是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并沒有對于現在常用的熱流道結構進行仔細講解,不能符合現行注射模需要。由于熱流道模具設計中關于熱流道的零件均為外購件,所以可以側重于熱流道零件的選用及澆注系統中流道的設計。
(7)模具設計的名稱術語與實際企業使用名稱不符。由于目前國內的注射模的設計與制造主要以外資及港臺企業為主,因此在這些企業中關于注射模所使用的名稱術語及英文縮寫也具有其獨特的名稱,但是這些名稱并沒有在國內的塑料模具的教材中出現,因此學生在畢業后進入相關企業工作時會出現迷茫,搞不清本公司所使用名詞的實際意思。例如,模仁、入子、靠破、插破、司筒、大水口、細水口等等這些港臺地區的模具術語名稱,以及英文縮寫SP、KO、G.B.、EGP等,應該在教材中進行添加說明,與國內的模具名稱進行對接。
(8)模具設計中的一些細節部分與實際脫節并部分內容欠缺。例如,用于模具精定位的圓形定位元件、矩形定位元件;用于模具運輸過程中防止模具動定模移動的鎖模片;用于模具起吊用的螺紋孔;用于冷卻水道的快接水嘴及堵頭;用于推出機構復位用的彈簧的類型及其相應的顏色;整體嵌入式模具設計中的動定模板間隙、開框尺寸及固定螺栓等等,這些關于注射模設計的內容在現行的教材中,與實際設計內容是脫節的并有些部分欠缺。
3改進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了現行塑料模具相關教材中的與實際設計生產中不符合的內容以及缺少的內容,因此要在以后的教材編寫過程中認真加以改進,對相應教材內容進行修改和增添,要采取以下改進措施:
(1)確保引用標準的有效性。對于教材中引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信息,要及時與當前有效標準保持一致,切不可引用過期標準,保證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及有效性。
(2)跟蹤市場保證標準件的可采購性。對于模具標準件,應當根據市場供應情況進行及時的增刪,證教材中的標準件能在市場上買到,也要盡量保證市場上供應的標準件能夠在教材中進行說明。
(3)關注最新設備、原料信息。對于出現的新設備、新原料信息應盡快在教材修訂時增加相應內容進去使得現實生產與教材的零距離。
(4)選用實際設計案例保證教材內容的現實性及可靠性。在教材的編制及修訂過程中,應避免隨手畫一張圖紙就作為教學模具示意圖,盡量選用實際生產中應用過的實際設計案例,。這樣可確保教材內容實用型,又增加了教材內容的現實性及可靠性。
(5)保證教材內容與實際模具發展方向一致。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也日新月異,因此我們要緊跟注射模的發展前沿,把現實生產中應用的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教科書的同時就能夠掌握最新注射模技術。
4結束語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 重構 Pro/E模具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3(b)-0247-03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正面臨著新的突破性發展,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16號文件頒布后,全國各地各級高職院校都積極的進行教學改革,探索高職教學新模式以提高教學質量。
《Pro/E模具設計》課程是模具專業的主干專業課。在學習這門課時,傳統的教材是先講菜單和命令的使用,最后再畫整體圖形,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習效果不佳,因為教師講的多,學生練的少,結果是學生上完課了,沒能學到多少東西。為適應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因此,筆者采用采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方法,對《Pro/E模具設計》課程進行了重構,以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 教改理念
高職教育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是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導向的項目式教學法。所謂工作過程是指在企業里為完成一件工作并取得成果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個處于動態中的、結構相對固定的系統[1]。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法的核心是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主體,做中學、學中做、做中通。美國學者Eric L.Wang編著的《ENGINEER ING W ITH LEGO BRICKS AND ROBOLAB》書中有一段話:“Tell m 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基于此,本文進行課程重構的教改理念是:動腦思考,動手去做,全程參與[2]。
2 《Pro/E模具設計》課程重構
2.1 模具專業崗位分析
經過市場調研及整理分析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崗位群主要包括就業崗位和遷移崗位。具體的崗位群有:模具設計員、數控機床操作員、電火花機床操作員、線切割機床操作員、Pro/E制圖員、Pro/E模具設計師與產品結構設計師等,如(圖1)所示。其中加矩形框的崗位為學完《冷沖壓、塑料模具設計》課程之后可應聘的崗位。加橢圓框的為學完《Pro/E模具設計》課程和前面相關模具設計課程后可直接應聘的崗位。
2.2 課程目標設計
在模具專業崗位群里,本課程對應的崗位是Pro/E制圖員和Pro/E模具設師,具體設計課程目標如下。
2.2.1 總體目標
通過《Pro/E模具設計》的課程教學,使學生對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得到進一步的深化、理解、鞏固、提升和擴展,使學生能靈活運用PRO/E軟件,解決模具設計和制造中的具體問題,并能將其應用于企業生產實際,滿足企業與市場對專業職業能力的要求,同時為學生在未來就業的崗位上不僅能與其相適應,而且能導引企業走在行業技術發展的前列奠定扎實的基礎。
通過本課程之項目一Pro/E冷沖壓模具設計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二維草繪命令和方法;能對零部件結構進行分析,能確定正確的建模順序,選擇合適的建模特征,掌握三維建模命令、方法和技巧;能分析零部件間的裝配約束關系和連接關系,裝配中等復雜程度的模具產品;能生成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準的零件工程圖及模具裝配工程圖;通過本課程之項目二Pro/E塑料模設計的學習,使學生能掌握Pro/E塑料模具設計的一般步驟、EMX的安裝和配置、參照模型的加載、分型面與澆注系統的建立、模具工作零件的設計以及模架及其它模具機構設計(塑料模具總體結構設計)。通過本課程之項目三Pro/E工程圖設計的學習,能生成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準的模具零件工程圖及模具裝配工程圖。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用現代設計方法設計產品,同時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耐心、細心、科學嚴謹的工作作風,為以后參加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2.2.2 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
能力目標和知識目標按照職業成長規律,由易到難設計,如圖2所示。
2.3 課程項目設計
本課程分課內、課外兩條線進行能力訓練,共設計了三個必修項目和二個拓展項目。課內必修項目為冷沖模設計和塑料模設計,課外拓展項目為風扇設計和花灑逆向造型設計。為了培養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課外項目不規定產品具體尺寸和造型方法,任由學生發揮。其中冷沖模設計項目中,零件設計內容涵蓋了工程中軸類、盤蓋類、標準件、常用件等四大類零件。通過對各零件的造型和裝配,不僅強化訓練了學生進行產品平面建模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冷沖壓模具設計的能力,在建模過程中,授以設計的思想;塑料模設計項目主要強化參考件的加載、模仁分模設計、工作零件結構設計、澆注系統設計以及標準模架及其它標準結構的選用能力;工程圖項目主要強化學生的Pro/E軟件參數配置和產品零件圖及裝配圖的出圖能力;拓展項目之風扇設計主要鍛煉學生的曲面設計能力;拓展項目之花灑逆向造型設計主要鍛煉學生的逆向曲面造型設計,讓學生運用現代設計方法里的逆向工程思想和方法進行設計。具體項目設計如圖3所示。
3 結語
把《Pro/E模具設計》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重構后,采用分組項目驅動,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讓一部分基礎差的學生依賴能力強的學生,要讓他們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項目分工中任務明確,并推行“一幫一”的措施,對部分學生及時幫助糾正,提高教學質量。在《Pro/E模具設計》課程進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重構后,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取得明顯的效果,在職業院校的專業課教學中,有其獨特的優勢,具有進一步大力推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詩文.高職教育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與職業, 2009(35):76-78.
[2] 劉萍萍.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具CAD》教學設計與實踐[J].機械制造與自動化,2011(1):84-86.
[3] 胡斌杰.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發酵工藝》精品課程建設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0(8):45-47.
[4] 徐文華,葉久新主編.Pro/E4.0模具設計實用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06.
[5] 鄭克俊.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學習情境設計―― 以“倉儲管理”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09(5):33-35.
關鍵詞:說課;教學;模具;課程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8-0048-02
一、說課的意義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是授課教師在獨立備課的基礎上,系統地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以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教研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優化課堂教學設計,提高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師在“說課”時,不但要說清楚教什么,怎樣教,還要說清楚為什么這樣教。所以在“說課”前,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相關高職教育理論,要了解當前高職教研教改動態。從說課前的準備到說課再到評課,這是教師緊密結合教學實際,主動學習理論、獲取信息、鉆研教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創新的艱苦實踐的過程,也是教師自覺學習、提升、不斷發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思想認識、教學實踐方面將產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質的飛躍。
二、說課的主要內容
說課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第一說大綱;第二說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第三說教學方法手段;第四說學情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第五說教學程序設計。
下面以我系《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課程為例進行說課設計。
三、《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說課稿
1.課程定位。①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本課程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培養學生的塑料成型技術應用能力。②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機械類行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具備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的文化基礎,具有突出的模具設計與制造工藝技術應用能力,并能在工作中熟練地應用CAD/CAM技術等現代新技術,具備較強的技術綜合實踐能力和技術規范實施能力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③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在人才培養計劃中提出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面向的崗位群是:金屬沖壓模具、塑料成型模具設計與制造崗位;通用數控機床編程與操作崗位;特種數控機械加工設備程序的編制與實際操作崗位;車間生產與技術管理等崗位。四個崗位都要求能熟悉模具的結構組成、動作原理及典型零件的加工特點、工藝性,為此開設《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課程對各崗位的職業能力都起著重要支撐作用。④先修及后續課程。如下表。
⑤能力要素。在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解表中有一項職業能力:設計中等復雜程度塑料模具,它要求的能力要素是審查制品工藝性;使用模具設計手冊;確定塑模結構和設備;塑模工藝設計;使用軟件設計模具;選擇塑模標準件;設計塑模零件。⑥課程的教學內容。根據這些能力要素大綱將這門課程劃分為七個學習情境,分別為塑料模具的認知;塑料成型基礎;塑料成型工藝與設備;注射成型模具;壓縮成型設備與模具;擠出成型設備與擠出機頭;重點講述注射模設計、壓縮模設計、擠出機頭設計,同時根據塑料模具設計技術的發展,適度介紹精密塑料模、熱流道模具等先進模具技術。課程的難點是注射模的設計,在講壓縮模和擠出機頭設計時,只講個性知識,突出重點。
2.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根據大綱中的教學內容安排,本門課程選擇的教材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塑料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這本教材在每一類模具設計內容的編寫中詳細介紹了模具的組成、結構特點、工作原理、設計要點、模具成型生產所用的設備、模具材料以及熱處理要求等,而且緊貼模具技術的發展。在這本教材中一共有十一章,根據大綱安排,教學中把這些內容有機融合起來,比如將教材的第二、第三章結合在一起講,重點講授塑料的性能和塑件的工藝性,還有把第四章第三節注射模與注射機的關系內容移到塑料模具設計內容學完之后再講,因為學生要是不系統學完模具結構設計,很難把注射機與注射模的參數聯系起來。在教學中還需要借助其他資料提供經驗數據和典型的模具結構,還有幾本教學參考資料——《塑料成型模具與設備》、《塑料注射模國家標準手冊》、《模具設計圖冊》。
3.教學方法手段。①教學環節突出以應用為主線,貫徹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夠用”的原則,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摒棄傳統的繁瑣計算,訓練學生查找國家標準手冊的能力,通過習題檢查教學效果。②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課程中面臨大量的零、部件結構、模具結構認知學習,其中許多內容難以用現有的實驗條件進行演示,而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③采用啟發式教學。在教學中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多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4.教學程序設計。我認為在《塑料成型與模具設計》這門課程中,首先應該讓學生對設計的對象塑料模具有個認識,所以本章的重點定為介紹各類成型方法以及應用。講這部分內容時,我先給學生看些圖片,圖片中的塑件都是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此外讓學生踴躍發言補充還有哪些形式的塑件,然后討論為什么這些生產、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塑料件,它們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先讓學生產生一種新奇感,認為這門課有東西可學,有奧妙可探,激發學生學習的沖動和探索的愿望,而后結合動畫一一介紹本次課的重點——成型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介紹這些成型方法的應用,本次課的課堂練習是要求每個學生寫出3至5個塑件,說出它的成型方法,然后組織學生一起討論,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教育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基本目標,因此,高職教師必須以應用為主旨,有特色地實施高職課程有效教學。經常開展說課活動,可以在教師中形成鉆研教學業務、學習教育理論的濃厚氣氛。
參考文獻:
【關鍵詞】課程標準 沖壓模具設計
《沖壓模具設計》是我院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沖壓工藝設計和沖壓模具設計相關知識,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設計中等復雜沖壓件的沖壓工藝方案和沖壓模具,同時培養學生嚴格執行沖壓模具設計等標準的職業習慣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為學生畢業后從事模具設計等技術工作和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知識、能力、素質基礎。前導課程有《機械制圖》、《模具材料與熱處理》等,后續課程有《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
一、課程設計思想
本著“從崗位中來,到崗位中去”的思想,依托我院工業行業校企合作委員會,再有針對性的企業調研基礎上,校企合作分析、總結沖壓模具行業發展現狀和模具專業主要面向職業崗位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確定“能分析、會計算、會設計、素質優”的課程總體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選取。以沖壓模具設計能力培養為重點,遵循必需、夠用的原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確保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先進性,選取沖裁工藝與模具設計、彎曲工藝與模具設計、拉深工藝與模具設計和多工位級進模設計為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
2.教學內容序化。由簡單到復雜、單一到綜合,顧及高職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基于各類型沖壓模具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整合設計落料模設計、沖孔模設計、U型彎曲模設計、V型彎曲模設計、拉深模設計、復合模設計、多工位級進模設計6個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選取1個典型案例作為工作任務,把相關理論知識與技能融入到每個工作任務中,圍繞工作任務展開教學,組織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講練結合,并輔助適量針對性練習,促進理論與實踐結合。
3.教學組織模式。基于沖壓模具設計基本步驟,每個單元設計若干學習任務,其中沖壓成形工藝性分析、沖壓工藝規程的制定、模具設計工藝計算在多媒體教室實施教學;沖壓模具總體結構設計、沖壓模具零部件結構設計在模具拆裝實訓室實施教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然后分組制定計劃、組織實施,教師答疑指導,對共性問題集中講解,最后總結歸納。另外在課程常規教學完成后單獨設計60學時的《沖壓模具設計訓練》項目,一生一題、互不相同、難度中等,學生獨立完成設計任務,教學場地靈活選用模具拆裝實訓、CAD/CAM機房和就近合作企業。
二、課程目標
(一)能力目標:1.能夠編制中等復雜沖壓件的沖壓工藝;2.能夠設計中等復雜沖壓件的沖壓模具;3.能夠分沖壓件常見缺陷的產生原因,并提出較為合理的解決方案。
(二)知識目標:1.了解沖壓變形理論和沖壓變形規律知識; 2.掌握沖裁工藝與模具設計知識;3.掌握彎曲工藝與模具設計知識;4.掌握拉深工藝與模具設計知識;5.掌握級進沖裁模具設計知識;6.熟悉沖壓模具設計國家標準;7.了解沖壓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
(三)素質目標:1.養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習慣;2.養成一絲不茍、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3.養成嚴格執行機械制圖、沖壓模具設計等相關標準和規范意識。
三、課程內容學時分配
四、課程考核
1.期末考核及方式說明
期末考核采取筆試閉卷的方式,對理論考試試題要求:(1)考試范圍以課程標準為基準,突出重難點;(2)試題難度中等,題量適中,注重考核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3)題型不少于四種。
2.過程考核說明
3.《沖壓模具設計訓練》考核說明
4.課程成績形成
課程成績=期末考核(40%)+過程考試(30%)+沖壓模設計訓練考核(30%)
關鍵詞:機械制造 模具 研究
中圖分類號:TG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1(c)-0000-00
作者簡介:趙偉豐(1993-),男,浙江省臺州市,本科,學生。
前言
機械模具的設計與制造已經成為我國制造業的主要的研究課題,在機械制造模具成型階段的模具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國的機械制造模具設計主要就是塑料模具、沖壓模具、壓鑄模具等,在上述的三種模具類型中,塑料模具的設計是比較受關注的,在塑料模具設計的研究中主要是注射成型模具的設計與研究被作為重點來研究,注射成型:是塑料先在注塑機的加熱料筒中受熱熔融,而后由往復式螺桿將熔體推擠到閉合模具的模腔中成型的一種方法?,F在我國對注射模具設計的研究比較關注,對于機械制造模具設計的研究有利于機械制造業乃至我國工業企業的飛速發展[3]。
1 模具設計與制造的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模具設計主要有三種形式:沖壓模具約占50%,塑料模具約占43%,壓鑄模具約占4%,其他類型的模具約占3%?,F在塑料模具設計已經占有模具設計的重要方向。雖然,我國的模具設計總量已經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模具的設計水平也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與世界發達國家比較模具的設計水平總體還是落后于美、日等科學技術發達的國家。在國內很多的大型、精密的模具占設計總比例不足25%,而其它發達的國家對于模具大型、精密的模具設計占總量的50%,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對于塑料模具的設計水平深入的研究,近年來,雖然我國模具進出口結構在不斷完善,制作水平也不斷提高,但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設計和制造水平在整體上還處于落后的狀況[4]。
2 機械制造模具成型設計
機械制造模具成型設計對于機械加工業是至關重要的,應該進行仔細的設計研究與分析,在模具設計階段接受任務書后就應該對模具設計圖紙和模具原材料進行審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號、透明度等。對于機械制造模具的技術要求進行仔細的研究,生產出來的模具能夠滿足設計要求,保證生產出來的產品能夠滿足加工和設計的要求,機械模具生產出來的零件的尺寸和技術要求能夠滿足其自身的要求。
3 注射模具設計
(1)注射模具設計中應考慮哪些問題:
考慮冷卻過程中塑料收及補問題。如何通過模具設計來控制塑料在模具內結晶、取向和改善制品的內應力。如何選擇澆口和分型面。制件的橫向分型抽芯及頂出的問題。模具的冷卻或加熱問題。模具有關尺寸與所用注射機的關系,包括與注射機的最大注射量、鎖模力、裝模部分的尺寸等的關系問題。如何使模具總體結構和零件形狀更加簡單合理,使模具具有適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強度和剛度,以便于制造和裝配。
(2)注塑模具的設計步驟
(a) 塑件分析
需要明確兩點:塑件設計要求和塑件生產批量。明確塑料設計要求時,要仔細閱讀塑件制品零件圖,考慮成型工藝的可行性和經濟性時,要圍繞制品的塑料品種、塑件形狀、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進行,如果有必要修改材料種類和結構時,可以產品設計者進行商討,看有無可能性。明確塑件的生產批量,如果生產量少,可使用簡單模具,以節約成本;如果生產量大,首先要保證塑件質量,其次要考慮怎樣縮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率,此時可考慮盡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動化生產,因此管理者要對模具的推出機構,塑件和流道凝料的自動脫模機構提出嚴格要求。除以上兩點外,還需要計算塑件的體積和質量,這是為了選用注塑機,提高設備利用率,確定模具型腔數[5]。
(b) 注塑機選用
首先要確定模具的結構,可以根據塑件的體積或重量來完,其次初步確定注塑機型號,并了解它與設計模具有關的技術參數,如:注塑機定位圈的直徑,噴嘴前端孔徑及球面半徑,注塑機最大注塑量,鎖模力,注塑壓力,固定模板和移動模板面積大小及安裝螺孔位置,注塑機拉桿的間距,閉合厚度,開模行程,頂出行程等。
(c) 模具設計的有關計算
計算凹、凸模零件工作尺寸;確定型腔壁厚,底板厚度;確定模具加熱、冷卻系統。
(d) 模具結構設計
塑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選擇;模具型腔數的確定,型腔的排列和流道布局以及澆口位置設置;模具工作零件的結構設計; 側分型與抽芯機構的設計;頂出機構設計;拉料桿的形式選擇; 排氣方式設計。確定模具總體尺寸,選購模架。模架已逐漸標準化,設計者可根據生產廠家提供的模架圖冊,選定模架,在上述設計的基礎上初步繪出模具的完整結構圖[6]。
(f) 模具結構總裝圖和零件工作圖的繪制
繪制模具總圖時,必須符合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其繪制原則與一般機械圖畫法相同,目的都是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模具中成型制品的形狀、澆口位置的設置。在模具總圖的俯視圖上,可將定模拿掉,只保留動模部分的俯視圖。模具總裝圖應該包括模具閉合尺寸,外形尺寸,特征尺寸(與注塑機配合的定位環尺寸),裝配尺寸,極限尺寸(活動零件移動起止點)及技術條件,編寫零件明細表等,這些都是必要總裝圖是必須具備的。
4 結語
在社會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模具行業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產品更大型、更精密、更復雜、更經濟;生產技術正向著專業化、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無圖化、精細化方面發展;整個行業則向著產品品牌化、設備精良化、技術集成化、管理信息化、經營國際化的方向發展。
為了適應國際市場以及滿足我國工業產業的發展需求,在現代工業發展技術水平的要求下,應該在機械模具設計與制造的技術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和發展的方向。我國的模具設計和制造水平在不斷的發展和提高,我國未來的機械制造模具設計和制造的發展方向就是向更大型、更精密、更環保、更多技術含量的方向發展[7]。
參考文獻
[1] 伍先明,王群. 塑料模具設計指導[M]. 北京: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
[2] 朱光力, 萬金保. 塑料模具設計[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3] 劉缽, 陳利民. 熱塑性塑料注塑工藝參數優化設計[J]. 工程塑料應用, 2005,36(4): 8-11.
[4] 翁其金. 塑料模塑成型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1.
[5] 許發樾. 實用模具設計與制造手冊[M].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