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5 17:36:13
序論:在您撰寫地質災害防治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二、年地質災害趨勢分析
從多年發生地質災害的情況來看,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除受特定的地質環境因素制約外,明顯受制于暴雨的時空分布及強度,其次是人類工程活動較強烈的地區,也常誘發地質災害。特別是公路沿線、采石場和已經出現災情的地方,問題比較突出。據氣象部門預報,今年降雨量比往年有所增加,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增大。
確定上述10處地質災害點作為全縣重點防范區域,進行重點監測,時間以雨季為主,每年5至10月份為重點監測時間。人類工程活動強烈的地區,如在大規模的城鎮建設、道路建設、礦山采掘中,出現的一些對山體邊坡開挖與處理不當,滑坡體的切腳或切腰及廢渣棄土隨坡排放等問題,如遇暴雨,必將誘發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災害。地質災害所在的鄉鎮人民政府、國土資源所、村委會和有關建設單位要高度重視,指定專人負責監測,加強巡回檢查,發現險情及時處理和上報。
三、重點防范期
雨季是地質災害多發季節,5至9月份全縣降雨比較集中,是強降雨多發時期,也是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時期。地質災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降雨的范圍與強度,地質災害多發區與暴雨中心的迭加地區是地質災害的重點災區。
四、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地質災害直接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和《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要求,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確保潛在的地質災害得到及時治理。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本轄區、本行業范圍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工作責任制,落實責任人。同時,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專題知識講座,開展全民地質災害防治科普知識教育,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減災防災意識,減輕地質災害的危害。
(二)健全機制,強化監測。各鄉、鎮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所要加強地質災害的防治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省地質環境管理條例》和《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意見》(〔〕35號),建立監測、報警、疏散、應急搶險、速報等責任制,嚴格堅持以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原則。國土資源所要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做好地質災害發生區的監測預報工作,制定以人員緊急避險和財產轉移為主要內容的應急方案,健全群防群治體系,加強對公路沿線山體滑坡、采石場的巡回檢查,與各災害點監測人員簽訂責任狀,發現災害隱患,及時上報,切實整改,迅速消除隱患。
(三)規范管理,嚴格評估。要嚴格落實評估制度,有效減少人為因素產生地質災害。工程建設要按照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全面開展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地質環境評估工作,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三同時”制度,避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等人為因素誘發地質災害。特別是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做好農村村莊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加強對人類工程經濟活動的規范管理,采礦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城鎮建設等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由具備國家規定的資質條件的單位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組成部分。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地質環境,避免不當的工程活動破壞地質環境而誘發地質災害。要加強對礦山采空區地面、尾砂庫(壩)及矸石堆的監控,防止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災害的發生。
(四)把握重點,落實責任。切實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鄉鎮、村要繼續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落實監測、預警責任制,對已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要將“防災明白卡”發至受威脅的群眾手中。要嚴格執行險情巡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災害預報等制度。縣教育部門要會同縣國土部門組織有關單位對中小學校區(舍)周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指導學校做好監測工作,發現險情,及時采取防范措施??h交通、建設、水利和旅游等部門要認真落實各自領域內的防災責任制。
五、獎勵與懲罰
(一)對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縣國土局向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建議給予表彰與獎勵。
(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國土局視其情節予以警告或者依規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由縣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處罰法》的規定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1、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從事容易誘發地質災害活動的;
2、故意虛假的地質災害預報信息造成損失的;
3、侵占、盜竊、毀損或者破壞地質災害監測、治理工程設施的;
4、阻礙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施工的;
5、不按防災預案要求承擔監測預防任務的;
6、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責任者不履行治理責任的;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是指由自然或人為因素引發的滑坡、泥石流、山體崩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造成公民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危害的地質事件。
第三條本辦法適用于本省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地震災害的防治管理工作不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地質災害防治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實行統一管理與分級、分部門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地礦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質災害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交通、建設、農業、林業、環保、土管,以及電力、鐵路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管轄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督促、協調有關單位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對在保護地質環境、防治地質災害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地質災害的預防及勘查評價
第七條地礦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報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八條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由所在地地礦主管部門劃定,經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并報省地礦主管部門備案。所在地地礦主管部門應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周圍設立明顯標志。
第九條地礦主管部門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內進行的各項工程建設活動,有權進行監督、檢查。
第十條地礦主管部門應當在地質災害危險區設置監測設施和監測網絡。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做好監測預報工作,保護監測設施。
第十一條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采礦、削坡、炸石、堆放渣石、抽取地下水以及從事其他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活動。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利、交通、建設、農業、林業、土管等部門,應當根據地質災害危險區域內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的性質、規模、危害后果,制定本部門的預防措施,抄送同級地礦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預報,由省地礦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報省人民政府批準。
對可能發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預報,由地礦主管部門或水利、交通、建設等其他有關部門在地質災害可能危及的區域內。
除前款規定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區域性地質災害趨勢和可能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的預報。
第十四條區域性地質環境勘查評價,由省地礦主管部門統一規劃。
第十五條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制定重點區域開發規劃和進行各項工程建設,必須進行地質災害評價和預測,并制定防治地質災害的方案。
申請重大基本建設項目的,應當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附地質災害勘查評價資料,并經地礦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后,方可按基本建設審批權限和程序的規定報批。
第十六條承擔地質災害勘查評價的單位,必須持有相應的資質證書,并向省地礦主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和匯交地質資料。資質證書的申領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章地質災害治理
第十七條地質災害發生后,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地礦主管部門報告災害情況。當地人民政府和地礦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指派人員迅速趕赴現場,組織有關部門進行治理。
第十八條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由行為人負責治理。
行為人不治理或無力治理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或地礦主管部門組織治理,費用由行為人承擔。
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質災害,由當地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治理。
第十九條區域性地質災害治理項目計劃,由項目主管部門會同計劃、財政、地礦、環保、土管等部門制定并組織實施。
第二十條重大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由省地礦主管部門向省計劃主管部門提出立項申請,省計劃主管部門應當按項目審批權限批復或向國家計劃主管部門上報立項,經費列入國家地質災害防治計劃,地方配套資金納入財政基本建設預算。
治理項目竣工后,由省計劃主管部門和省地礦主管部門共同組織有關部門進行驗收。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條違反本辦法規定,破壞地質災害監測設施的,由地礦主管部門責令賠償損失,給予警告,并可處以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由地礦主管部門責令其停止違法活動,給予警告,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誘發地質災害的,由責任者負責治理、賠償損失。
第二十三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由地礦主管部門責令其消除影響,給予警告,并可處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四條違反本辦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的,由地礦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由省地礦主管部門給予警告,并可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罰款的收繳和實施行政處罰的程序,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七條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不,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由于地質災害對人類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所以各國都早已對其的防治十分重視,技術手段已經十分發達,而我國對于此災害的治理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各種技術還不是很發達,雖不能與歐美各發達國家相媲美,但跟我們自己以前的狀況相比較,我國治理災害的手段還是有了質的飛越,本文就著重介紹了我國的幾種典型的地質災害和它們的防治手段,希望人們對它們有一個更詳細的了解。
1.地質災害的種類及分析
1.1平原地區地質災害及分析
地震、地面沉降、巖溶坍塌、地裂縫等是平原地區多發的地質災害,主要的是地震。地震是由于板塊與板塊的碰撞擠壓或地殼的劇烈運動而引發的,它多發生于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全國有兩大地震帶,分別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而在我國的平原地區正好是地震多發區,它具有分布廣、頻率高、震源淺、強度大、破壞性大的特點,嚴重危及附近地區人們的生命安全,主要多發城市有北京、天津、呼市、太原、蘭州等,這些城市都有可能是未來的震中位置,而且這些城市中不乏北京這樣的發達城市,它不僅人口建筑眾多而且是我國的經濟中心,一旦遭到破壞后果不堪設想。由于人為和自然因素的影響所造成的地表垂直下降現象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地面沉降,人為因素主要是我們過度開采地下水,自然因素主要是地下的升降運動和地震的影響。巖溶坍塌是指巖洞上方的巖土體發生形變而向下陷落的現象。地裂縫顧名思義就是指地面產生開裂而形成裂縫的現象。它包括地震地裂縫、構造或非構造地裂縫、混合成因的地裂縫。
1.2沿海地區的地質災害及分析
我國沿海地區正好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所以平原區多發的地質災害如地震等,在沿海地區發生的頻率也比較大。再加上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建設好以及對環境的改造力度大,所以這里不僅是地質災害的高發區而且毀壞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此地區的災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緩。沿海地區導致災害發生的因素中比較特殊的一種就是海水作用對城市的影響,這也是其發生的地址災害的主要成因之一。主要災害有土地鹽漬化、海水入侵、風暴潮災害、海岸蝕退等。土地鹽漬化是由于海水入侵或海水倒灌導致的,因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鹽分,所以當海水滲入到陸地的土壤中時,會使土壤的含鹽量大大增加。風暴潮主要是發生在春末或初秋時由于颶風或臺風所導致的地質災害。海岸蝕退主要是海水對地面的侵蝕作用引起的,海水不斷侵蝕陸地,使得陸地面積減小,海岸后退,海平面不斷上升,這已經使得一些沿海國家面臨著被淹沒的危險,如馬來西亞等。另外還有一些河流的不斷淤積使三角洲的面積擴大、地下水的運動使得地面沉降等現象發生。
1.3山區地區地質災害及分析
山區的地址構造比較復雜,所以在這里發生的地質災害比較多,危害程度也比較大,發生頻率最高的為泥石流、滑坡、崩塌。泥石流主要發生在降水多的季節, 山地地區植被常年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導致土質疏松,在加上連綿的雨水不斷沖刷,就容易爆發泥石流。泥石流發生時會對沿途的村莊和農田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它的預防和治理是十分急迫和重要的。崩塌的發生也跟植被破壞有很大的關系,再加上山地地勢陡峭,夏天一遇到大雨就易引發崩塌。雖說崩塌和泥石流的成因比較類似,但是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泥石流是連綿的小雨引起的,泥土石子混著水一同從山頂上滑落下來。崩塌是暴雨的巨大沖擊力導致的,整塊山體的脫落,俗稱“塌方”。另外在高緯度高海拔的山地地區還經常發生凍土災害,使得此地區寸草不生。山地地區的情況比較復雜,所以其影響災害發生的因素也比較復雜,有人類工程活動的強度和頻度、地貌、地質構造、氣候、溝谷發育程度、植被覆蓋程度等,這些也都是我們對山地地區災害治理所要考慮的因素。
2.地質災害的防治
2.1地震災害的防治
地震災害的主要成因是自然原因,這通常是人力所不能避免的,所以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災害的預報,提高預測地震的技術手段,提前做好準備,盡可能的減少損失和避免傷亡,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認真負責,利用先進的預測工具及時觀測,避免在發生像汶川地震這樣的慘劇。我們在做好地震監測、預報的同時,更要投入很多精力在做好抗震工作、加強工程抗震能力上,這項工作的關鍵在于要提高新建工程的抗震能力,在工程開始建設之前,應該做好該地區的地震烈度評定工作,以此確定此項工程的抗震標準,建筑材料也最好選用輕便不易坍塌的,這一點上可以借鑒日本的技術,日本最為一個地震多發的島國,抗震的技術水平可以說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其建筑所用的材料也十分輕便,對此我們可以引進使用。另一方面,我們還要經常宣傳地震逃生方面的知識,經常在各大學校和單位組織較正規的逃生演習,幫助人們掌握此方面的知識,當真正發生地震時,有利于人們快速撤離,減少傷亡。
2.2地面沉降及地裂縫災害的防治
對于地面沉降災害的防治我們首先要明白,這種災害是不可能根除的,因為它是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而造成的,但就現在的水資源狀況來看,我們不可能不去開采地下水,所以我們只能盡力采取措施減少地面沉降的發生或控制其危害程度。
對于地下水的開采我們可以適當減少,在開采之前做一些相關調查,使開采量和沉降量之間的比值適合當地的環境,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深入研究區域內地面沉降的形成機制,確定合理的開采層次和井位布局。相關工作人員還有繼續探索控制此災害的新技術、新方法,使得開采量引起的地面沉降盡可能的小。地裂縫大多是由于其它的地質災害所引起的,所以只要我們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減少其它災害的發生,這種情況也就會相應的減少。
2.3泥石流、崩塌和滑坡災害的防治
這三種地質災害的成因十分類似,因此它們的防治工作也很像,而且它們和上述災害最大的不同是,這些災害可以消除,它們大多數是由于人類的不合理工程和經濟活動導致的,而不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的,所以這類災害從技術上講,大部分是可以防治的。我們禁止人類肆無忌憚的砍伐活動,而且在城市擴建時要查清地質環境條件,避開各種地質災害體,還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合理容量和建設布局與環境的適應性,對建設時可能誘發的災害進行評價和預測。
第一條為預防和治理地質災害,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地質災害,是指由于自然產生和人為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質現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地面沉降等。
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質災害的防治管理,適用于本辦法。但地震災害的防御管理除外。
第四條防治地質災害,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方針。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行統一管理。
第六條從事生產、建設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誘發或者加重地質災害。
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鼓勵在地質災害防治中運用先進適用科學技術,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防治地質災害的能力。
第二章規劃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調查。
第九條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根據上一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
跨行政區域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第十條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地質災害現狀;
(二)防治目標;
(三)防治原則;
(四)易發區和危險區的劃定;
(五)總體部署和主要任務;
(六)基本措施;
(七)預期效果。
第十一條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劃定地質災害
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
地質災害易發區是指容易產生地質災害的區域。
地質災害危險區是指明顯可能發生地質災害且將可能造成較多人員傷亡和嚴重經濟損失的地區。
第三章預防
第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年度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查批準后組織實施。
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的內容包括:
(一)地質災害監測、預防重點;
(二)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威脅對象、范圍;
(三)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監測、預防責任人;
(四)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預警信號、人員和財產轉移路線。
第十三條對地質災害應當實行動態監測。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監測規范??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地質災害監測網絡。
負責監測任務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按照監測規范開展監測活動。
第十四條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邊界上設立明顯標志。
地質災害危險區內,禁止從事容易誘發地質災害的各種活動。
第十五條城市建設、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和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在申請建設用地之前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結果由省級以上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認定。不符合條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不予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十六條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包括下列內容:
(一)工程建設可能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二)工程建設本身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危險性;
(三)擬采取的防治措施。
第十七條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實行預報制度。預報內容主要包括:
(一)發生時間;
(二)發生地點;
(三)成災范圍;
(四)影響強度。
第十八條地質災害的預報分為長期、中期、短期和臨災預報。
地質災害長期預報,是指五年以上的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報。包括地質災害區劃和易發區的圈定。
地質災害中期預報,是指幾個月到五年內將要發生地質災害的預報。
地質災害短期預報,是指幾天到幾個月內將要發生地質災害的預報。
地質災害臨災預報,是指幾天之內將要發生地質災害的預報。
第十九條地質災害長期預報和重要災害點的中期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地質災害的短期預報和一般災害點的中期預報,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同級人民政府。
地質災害的臨災預報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報同級人民政府。
群眾監測點的地質災害預報,由縣級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或其委托的組織。
鼓勵單位和個人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
第四章治理
第二十條地質災害治理責任,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界定。
第二十一條主要由自然作用形成的地質災害,由當地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治理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組織實施。
第二十二條主要由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由誘發者承擔治理責任。
地質災害治理責任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提供地質災害治理所需經費;
(二)制定或委托制定地質災害治理方案;
(三)向有關部門報送地質災害治理方案;
(四)承擔或委托承擔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治理責任人擬定的地質災害治理方案,應當符合國務院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規范,按規定的程序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治理方案有重大改變的,必須報原審批機關重新審批。
第二十三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施工,應當依據經批準的治理方案。
在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必須對已有的地質災害險情進行監測,制定出現突發性異變情況時的應急措施。
第二十四條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竣工后,必須經治理方案的審批機關組織驗收。
禁止侵占、損毀或者破壞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施。確有必要變動、關閉或者拆除的,必須征得原驗收機關的同意。
第二十五條承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及監理的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資格,領取資質證書。
第五章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六條對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向當地人民政府提出建議給予表彰與獎勵。
(一)在執行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任務時,組織嚴密,指揮得當,防治得力,出色完成任務者;
(二)從事生產建設時,防治措施有效,防止誘發或者防止加重地質災害成績突出者;
(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防治地質災害成績突出者;
(四)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取得顯著防災效果者;
(五)保護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施成績顯著者;
(六)在搶險救災工作中,保護國家和人民財產、搶救群眾有功者;
(七)有其他特殊貢獻,成績顯著的。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地質礦產行政主管部門視不同情節處以警告或者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數額罰款;應當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內從事容易誘發地質災害活動的;
(二)故意虛假的地質災害預報信息造成損失的;
(三)侵占、盜竊、毀損或者破壞地質災害監測、治理工程設施的;
(四)阻礙防治地質災害工程施工的;
(五)不按防災預案要求承擔監測預防任務的;
(六)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的責任者,不履行治理責任的;
(七)負責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的國家工作人員、或者的;
(八)其他危害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的。
關鍵詞:地質災害;質量管理;防治效果
湖北省秭歸縣地處長江兩岸的山區,地質災害頻發,地質災害的危害嚴重。據調查,全縣分布各類地質災害747處,總體積38.2億立方米。涉及12個鄉鎮的農村和鄉鎮,65175人,預評估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全縣三峽庫區分布地質災害247處,總體積7.38億立方米,受威脅人數29202人,經濟損失11.2億元。
庫區地質災害中,納入國土資源部二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規劃》的地質災害項目28個。按類型分為:滑坡項目24個,塌岸防護項目4個;按防治方式分為:治理23個,搬遷或監測5個。有來自全國15個?。ㄊ校┑?2家施工單位,5家監理單位,5家勘察單位,4家設計單位,2家檢測機構,1家質量監督機構和1家監測單位參建。在各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分別于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全面完工,2004年6月前,并順利通過縣、省、國家級初步竣工驗收,其中優良工程16個,合格工程3個,優良率達到84.21%。
一、理程序建制度,以制度促管理
三峽庫區二期地質災害防治責任重大,意義深遠,它的防治不僅可以保護庫區數十萬人民生命財產,鞏固移民建設成果,更能有效地保證三峽工程的安全。工程質量關系到治理工程的成敗,始終堅持“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方針,嚴格基本建設程序,堅持先勘察、后設計、再施工的原則,用制度約束行為,杜絕任何質量事件的發生。
鑒于二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正式啟動之初,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了《三峽庫區秭歸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工程管理辦法》、《三峽庫區秭歸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工程實施細則》、《三峽庫區秭歸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和《三峽庫區秭歸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管理辦法》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其中明確了市場準入條件,項目報建到正式開工的程序 (即規劃批復以后,從勘查報告可研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開工報告竣工驗收)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以及建設、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在工程管理中的權力和義務。
正因為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建立了比較完善和系統的管理辦法,才使二期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得有理有節、有條不紊、忙而不亂、疏而不漏。從市場準入開始、招投標、各參建單位的選定、方案的論證、各個階段的審查、開工報告以及開工后的管理一直到竣工驗收,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并能在各自的崗位上很好的發揮其資源優勢,嚴格工程管理,加強質量控制,得以最終取得初步竣工驗收16個治理項目取得優良工程的好成績。
二、加強施工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在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中,任何優秀的設計,主要通過施工反映出來的,質量是工程治理成敗的關鍵,任何一個環節和部位出現問題,都會給工程質量帶來嚴重的后果,直接影響到地質災害的防治效益,甚至返工重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工程質量是地質災害防治的生命,加強施工管理,尤為重要。
(一)加強質量管理培訓,增強管理人員素質
為全面提高參建單位工程管理水平,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質量,先后組織學習了國土資源部頒發的《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竣工驗收辦法》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和《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規范》,并及時宣傳和貫徹質量管理規定和標準,還專題進行重慶綦江虹橋質量事故審判案例警示教育。培養了大批管理人員,建立了較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中心管理人員長駐工地,實行面對面管理,同時充分發揮監理的職能作用,做到分工合作,互相監督,相互配合,保證了工程的各個環節符合建設程序和規范要求。
(二)建立“政府監督、社會監理和企業自檢”相結合的三級質量保證體系
秭歸縣18個地質災害防治項目中,除所有項目聘請社會監理外,中心在領取開工報告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申請了縣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代表政府進行質量監督。質量監督站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要求被檢查的單位提供有關工程質量的文件和資料;進入被檢查單位的施工現場進行檢查;發現有影響工程質量的門題時,責令改正。社會監理實行二級監理體系,即總監理工程師辦公室和高級駐地監理工程師辦公室,質量管理的依據主要是合同條件、合同圖紙、技術規范和質量標準。監理單位在工程監理過程中發現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工程檢測單位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及其他不嚴格履行其質量責任的行為,及時發出整改通知;制止無效的,報告監督機構。監督機構接到報告后,及時進行核查并依據有關規定進行處理。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的檢驗制度,嚴格工序管理,作好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立即通知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參與驗收。正因為采用了三級質量保證體系,才得以于有效地遏止工程質量滑坡,促使參建各方加強質量管理,促進工程質量穩步提高。
(三)建立分級質量管理責任制
項目的主管部門、建設、設計、施工、監理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質量工作負領導責任;各單位的工程項目負責人,對本單位工程項目現場的質量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各單位的工程技術負責人,對質量工作負工程技術方面責任;具體工作人員為直接責任人。在工程正式開工前,將業主、施工、監理、設計單位法人、總工、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明確相應質量管理職責,以責任牌形式進行施工現場公示。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在設計使用年限內實行質量終身負責制,便于對照檢查,同時也是增強其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種重要舉措。
(四)嚴格審查,杜絕任何質量隱患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我國尚屬于一種摸索和探求的過程,沒有現成的管理辦法和成套的技術標準。因此,在設計文件的審查中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把關,有些項目,從勘查報告到初步設計甚至要經歷十多次的評審。設計文件最重要的是結構安全問題,如果設計有問題,結構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數不夠,就不能保證結構安全,更不能有效地防治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一般情況下,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施工圖設計文件沒有強制性要求審查,但秭歸縣的所有項目都聘請了有關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專家進行了嚴格的審查,真正實現了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凡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從源頭杜絕了因設計而帶來的質量隱患。
質量控制應該是由直接生產者來保證質量。業主單位在選擇參建單位時,主要是通過資質管理、市場準入等手段來保證生產者的質量。同時在施工招標過程中,嚴格進行了資質審查,主要采取資格預審和資格后審兩種形式,為選擇優秀的施工隊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五)施工現場派駐設計代表,隨時解決設計問題
設計質量高,施工單位省心,監理單位和建設單位也省心。然而,地質災害最大的特點是隱蔽性強,地質條件復雜,同時設計變更繁雜,變更圖紙多。為了有效地解決施工中的設計問題,基本上實行每一個項目在施工現場派駐一個政治素質高,技術水平精,實踐經驗強的設計代表。由于很多原因造成設計地質資料與實際地質情況不相吻合,秭歸縣19治理工程中設計抗滑樁756根,設計樁長12523.20米,設計施工741根,因變更設計取消抗滑樁15根,實際實施樁長為12250.30米。其中黃陽畔滑坡設計抗滑樁20根,實施20根,設計樁長396米,實際樁長479.3米,比原設計樁長增加21.04%。廟嶺包滑坡19號樁設計25米,實際實施37.6米,比原設計超深12.60米,比原設計樁長增加50.40%。正因為派駐了設計代表,在施工中結合實際進行優化,及時調整樁長、重新配筋,并出具了相應變更圖紙,減少了施工中帶來的諸多麻煩,縮短了施工進度,還避免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
(六)賦予監理權利,樹立監理權威
我國現行體制下的工程監理有相當多是建設單位說什么,他干什么,權威性不夠。當然,監理公司是受雇于建設單位,代表建設單位來管好工程,當然要聽業主的。但監理公司還有另一面,他必須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設計文件和合同規定,獨立地行使自己的職責,對社會負責。因此,監理公司既要對建設單位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從保證工程順利進行,保證工程質量來說,這兩個負責是一致的。所以,在簽署監理合同時,就明確了監理單位的權利,強調在工程監理中獨立行使職能。沒有監理工程師簽字,材料、構配件和設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安裝,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得撥付工程進度款,不得組織竣工驗收,把監理在工程管理過程中的權威性和作用真正強化起來。
同時,結合我國國情,現在大多數監理公司從事施工工作經驗多的人比較多,對設計方面的知識掌握不多。另外,對于監理不講究職業道德,不注意社會形象,出賣資質,出讓監理業務,不堅持原則、盲目地聽建設單位說什么就干什么,利用監理之便,行個人之私,甚至對于和某些方面勾結起來,弄虛作假,損害工程質量的行為。將是建設單位和監督機構檢查的重點,一經發現,將嚴懲不待。為提高監理公司素質,加強對監理單位的管理。監理公司在人才結構上自覺進行調整,自己缺乏的人才進行了補充??偠灾?,工程監理是我們整個工程質量管理體制中的一個環節,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七)抓好三個重點,把好三個關口
即抓好重點工程、重點工序、重點工藝的管理,把好承包人的材料進場、隱蔽工程驗收和中間交工關。工程監理單位應當選派具備相應資格的總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工程師進駐施工現場。未經監理工程師簽字,建筑材料、建筑構配件和設備不得在工程上使用或者安裝,施工單位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未經總監理工程師簽字,建設單位不撥付工程款,不進行竣工驗收。二是在施工過程中,做到四個“監督檢查”、三個“參與”。四個“監督檢查”:對工程項目的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單元工程的項目劃分進行監督檢查;對技術規程、規范和質量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對工程質量檢驗、施工質量“三檢制”、質量評定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工程施工質量和有關產品的生產許可證、檢測手段及構件質量進行監督檢查。三個“參與”:參與工程的重要隱蔽工程和工程關鍵部位的驗收和質量評定;參與工程的質量事故調查、分析、處理;參與工程的階段驗收、單位工程驗收和竣工驗收。
(八)定期檢查,及時整改質量問題
中心每月組織一次質量檢查,會同監理單位和現場業主代表組成的檢查組,進行質量大檢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把任何質量隱患消化在萌芽狀態之中。并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建立、健全施工質量的檢驗制度,嚴格工序管理,作好隱蔽工程的質量檢查和記錄。隱蔽工程在隱蔽前,施工單位應當通知建設單位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質量動態通報制度,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并適時組織各承包人相互交流,相互學習,推進工程質量的提高。
建設期間,政府多次組織監察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審計局等部門對全縣的治理工程項目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從效益審計、檢查督辦、綜合評估三方面對項目建設進行全面監察,受到了較好的效果。省、市專家和領導多次親臨現場檢查督辦,對提出的問題參建各方都能誠懇接受,認真整改,絕不遷就,對查出個的問題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不找準問題的原因不放過,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過,不吸取教訓的不放過。質量大檢查直接到施工現場,檢查直接生產者的工作情況。檢查中發現直接生產者存在不規范運作的問題,特別是對國家的強制性技術標準不認真貫徹,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現象。部分單位的質量責任制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放在抽屜里,根本不落實。因此,在現階段還要靠外力去促進它落實。二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18個項目中,業主累計下達整改通知書42次,直至滿足要求為止。
(九)正確處理工程質量、進度與效益的辨證關系
施工單位往往有這樣的錯誤認識,認為要搞好工程質量,就要影響工程進度和效益。其實,搞好工程質量與工程進度、效益并不發生矛盾,他們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發展的矛盾結合體??磫栴}要全面,不能片面。工程質量搞上去了,減少了返工,相對來講就節省了時間、加快了進度,也就節省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經濟效益。
在香溪至賈家店庫岸治理工程中,雖然我們拆除了柚子樹段300多平方米不符合要求的漿砌護坡,直接經濟損失達幾萬元,但通過這次教訓,總結了經驗,工作更加認真,在短短的3個月中,順利完成了漿砌護坡以及抗滑樁的澆筑任務。無論是進度還是質量在全線都是名列前茅,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相反,在謝家壩滑坡治理中,由于施工單位,沒有正確處理好質量、進度、效益這三者的關系,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結果在初步竣工驗收所有漿砌水溝均不滿足要求,最后被迫全面返工重建,驗收時間又推遲1個多月,進度上不去,還搞得聲名狼藉。因此,作為業主在管理中不能片面的追求質量、進度和效益的任何一面。
(十)嚴格質量檢測,成果令人滿意
秭歸縣所管的19個治理項目,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檢測均由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和質量監督機構委托具有試驗資質的檢測單位進行。工程初步交工驗收階段的質量檢測凡屬于重要部位、特殊工程由中心委托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巖土工程檢測中心和湖北省神龍地質工程勘察院巖土測試中心分別進行了檢測。一般性工程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組織檢測,防治中心最終根據檢測結果,對照質量檢驗評定標準采取“隨機取樣、實地量測、查看資料、歸納匯總”的方法進行評定。
所有項目的分項工程實測主要對斷面尺寸、軸線偏位、平面位置、頂、底面高程、平整度、傾斜度、坡度等指標采用全站儀、水準儀、垂直度儀、坡度尺、2米直尺、鋼尺等進行抽樣檢測,所有的砌體均按標準進行了破壞性檢驗。19個治理項目共抽檢2446點(處),合格點2262點(處),合格率92.46%;混凝土及砂漿強度主要查原始試驗資料,首先看試驗結論是否滿足標準和設計要求,然后計算離差系數(CV),用離差系數(CV)進行評定,經查,所有項目均在評價范圍之內;抗滑樁由委托單位采用RSM-24FD型主機和SY-1型傳感器進行了應力應變檢測,按標準要求共計抽檢624根抗滑樁,其中I類樁611根,占被檢測樁的97.92%,II類樁13根,占被檢測樁的2.08%,從檢測結果說明,均在合格范圍之內。根據外業檢測結論,按照《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結合基本要求、外觀鑒定和資料查驗的情況進行了綜合打分,最高得分94.76分,最低得分81.9分,16個項目被評為優良工程,3個項目被評為合格工程,優良率達到84.21%,其成果令人滿意。
三、加強監測和維護力度,鞏固防治工程質量成果
通過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建設,有效地保護了庫區1635戶24616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了5個集鎮、3個居民點、1所衛生院、4所學校、1座特大橋、7條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安全,保護了5434畝土地,改善了庫區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了加強秭歸縣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維護與監測管理,充分發揮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防治作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縣政府決定將19個治理項目交鄉鎮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維護管理,并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于秭歸縣庫區二期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維護管理的通知》。
2. 統一制定在治理范圍內嚴禁建房、取土、砌渣、排污及破壞監測設施等行為的標志牌,并安放在開闊醒目的位置。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宣傳,提高人民的法制意識。
3. 按照《湖北省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維護與監測管理暫行規定》,出臺了后期工程維護和保養的管理辦法,便于鞏固地質災害防治成果。
4. 監測工作由建設單位委托縣地質環境監測站具體實施,為提高后期效果監測質量,后期效果監測單位聘請了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進行業務指導。
5. 定期進行檢查督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參考文獻:
[1]國土資源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修訂)[DB/OL].百度文庫,2013-08-28.
關鍵詞: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預防防治
中圖分類號:TU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地質災害防治方針及基本概念
1.1保障責任體系
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必須實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各相關職能部門分工負責、自上而下逐級監管的管理機制,并根據自身施工業務板塊進行分類管理。管理工作做到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和制度化。同時,應實行各級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負責人)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地質災害防治責任制度,按照“誰分管、誰負責”、“一崗雙責”的原則,建立健全有系統、分層次的地質災害防治保證體系和監督體系,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目標的實現??偛繖C關應成立由法定代表人為主任的地質災害防治委員會,下設委員會辦公室,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所屬單位應成立以各級法定代表人(行政主要負責人)為組長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明確歸口管理部門,建設項目還應根據防治工作需要成立相關職責明確的工作小組??偛扛鞑块T按照分工履行地質災害防范工作,對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地質災害預防、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全面責任;各事業部全面負責管理企業或分管業務板塊的地質災害預防、治理和應急處置工作。所屬各單位(項目)是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直接責任主體,對負責區域及場所的地質災害調查、預防、監測、報告和處置承擔主要責任。并應結合所在地域特性,制定地質災害防治實施細則,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人本單位(項目)安全生產的全過程管理。各單位應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人本單位的年度生產經營計劃中,做到計劃、布置、檢查、總結、考核生產工作與災害防治工作“五同時”。
1.2各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應履行的職責
(1)貫徹執行地質災害防治法律、法規、條例、規章和標準。
(2)負責組織編制本單位年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及《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開展應急演練活動,組織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3)負責本單位地質災害防治的排查、評估、監測、預警、培訓及應急響應工作。
(4)負責預警聯動機制的建設及信息報送工作。
(5)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
(6)積極組織開展宣傳教育,普及提高員工地質災害防治的基本知識,增強防災、抗災、救災、避險意識。
建設項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除應履行上述職責外,還應履行以下責任:
(1)主動與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建立聯系,接受其指導,根據其的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施工、生活區域內項目地質安全評估,提出分析評估報告。
(2)落實監測人員,做好監測、記錄和資料上報工作,及時傳遞預警預防信息。
(3)組織開展本項目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4)按照上級命令,及時組織員工轉移避災;危急時,直接組織員工迅速避災自救。
(5)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演練執行情況。
2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制度體系的建設
建立健全符合施工企業實際情況及自身特點的管理制度體系是保證地質災害預防與防治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和根本所在。施工企業所屬單位應依據國家、行業及企業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條例、規定,制定本單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管理制度,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
2.1管理制度應包括(不限于)的內容
(1)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實施細則。
(2)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值班制度。
(3)災情險情速報制度。
(4)汛期險情地質災害巡查制度。
(5)應急調查評估制度。
2.2預案編制
各單位(項目)應結合所處地域及場所的地質、氣候等情況,按年度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并依據單位(項目)的實際編制《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對重要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編制現場處置方案,并認真組織演練。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編制應包括的主要內容:組織機構和職責、主要地質災害的類型與特點、主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威脅對象及范圍、主要地質災害險情的應急處置對策、預警信號和人員及財產轉移路線(避難場所)、主要地質災害災情的應急搶險救援實施對策、地質災害險情或災情的應急響應和處置程序、宣傳培訓和演練、保障措施等。
各單位編制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應每年進行評估,根據需要適時更新(最長時限不能超過5年,建設項目的預案應根據項目進展情況及時更新)。
2.3工作方案編制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應包括的主要內容:所處地域及場所易發地質災害概況、防治目標及原則、重點防范區域和場所及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工程建設遭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設引發或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期、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領導、排查及監測防治原則與職責、具體要求及保障措施、預期效果等。
3地質災害防治的監測、預防與預苦
地質災害防治最重要的手段是建立科學、系統、有效的監測、預防與預警機制。尤其是多數施工企業建設施工項目具有地域跨越性大、人員流動性強、通信條件差等問題,監測、預防與預警機制的完善越發突顯重要。
3.1預防評估與檢查
建設項目應會同有關部門溝通業主和設計單位索取地質資料,并參考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行政區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進行項目安全評估及安全設計,辨識、分析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地質危險因素,評估劃定本單位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提出科學、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并形成地質災害預防分析評估報告。同時,要定期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方案執行情況,落實包括防災組織機構、責任人、報警信號、通信聯絡、緊急疏散撤離路線、避難場所、應急搶險等內容的組織措施,建立群專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體系。嚴格執行訊期24h值班制度,在遇到強降雨等異常氣候環境時,各單位(項目)應建立保持與國土資源管理、氣象、業主等部門24h災害預警信息定時聯系制度;必要時,安排專項資金,確保及時獲得水文、氣象、地震等信息支持。
3.2監測預普
各級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是地質災害信息的權威機構。各單位應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嚴格的預警預防信息傳遞責任制。預警預防信息傳遞必須做到及時、準確,落實到每一位員工(包括分包商人員)。同時,要積極與當地政府、氣象部門、國土資源部門、業主、參建各單位建立災害預警信息共享聯動機制,指定專人負責地質災害預警的信息溝通及傳遞,對地質災害實行動態監控,確保信息渠道暢通。對評估劃定的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地質災害危險區,應落實災害監測預警負責人,安排監測人員,進行經常性監測,并做好隱患點的監測、記錄和資料上報,加強對數據和資料的統計分析。危險區域應設置警示標志。此外,要完善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各項準備工作,加強險情排查、巡查工作。認真落實臨時避災場地和撤離路線,規定預警信號,準備預警器具,及時傳遞預警預防信息。
4地質災害防治災情報告
施工企業實行地質災害速報制度。地質災害發生后,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項目部、本單位負責人。各級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按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按時限要求如實報告災害發生地政府及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同時逐級上報到企業總部。
5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響應與處置程序
施工企業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嚴格執行分級響應,并建立相應的處置程序。突發性地質災害發生后,受災單位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應立即啟動5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6,組織現場力量搶險救援?,F場力量不足時,應就近組織足夠力量趕赴現場支援,并對地質災害現場嚴密保護,對可能發生的次生災害有足夠的防范措施,防止人員傷亡擴大。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在核實地質災害初步情況后,根據本單位5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援預案6應急響應劃定的預警級別,在向當地政府、國上資源管理部門及上級部門報告的同時,分級啟動預案,進行搶險救援處置。小型地質災害由受災單位做應急響應,并負責處置,企業所屬相鄰單位給予幫助支持。受災單位分管領導或其指定的負責人召集有關人員組成調查組進行調查,形成調查報告,并按規定分級上報;中型地質災害由企業各事業部、子公司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做出應急響應,并組織各單位和各方力量進行處置。受災單位第一責任人應立即趕赴現場,指揮協調災害的調查處理,并成立內部調查組,協助政府調查組開展調查。施工企業總部酌情組織調查;大型和特大型突發地質災害由施工企業總部地質災害防治委員會組織應急處置的同時,立即向地方政府及國家相關部委報告,請求支援。
各級類型地質災害搶險救援處置程序執行施工企業總部5地質災害應急預案6規定。中型及以上地質災害發生后,子公司、總部事業部第一責任人或分管負責人、施工企業總部地質災害分管領導及管理部門負責人應趕赴現場指揮協調地質災害的調查處理;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發生后,施工企業總部成立內部調查組開展災害調查,并協助政府事故調查組開展調查;地質災害調查組組長由施工企業總部和子公司、總部事業部或受災單位指定,成員應由地質災害管理部門、監察部、工會等有關部門人員組成。必要時,應聘請有關專家參與調查。
6結束語
隨著中西部開發力度的增大,建設工程項目不斷向地形、地質、水文、氣象等條件越來越復雜惡劣地區展開,地質災害的規模增大、頻次升高、破壞損失日趨嚴重,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將呈持續發展趨勢。防治地質災害是一項系統性、長期繁重的工作,作為施工企業應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預防與防始的重要性,建立科學、有效的防治體系,綜合預防災害與避讓應急措施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一、*年全市地質災害概況
*年全市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共310宗,受威脅房屋1831間,受威脅群眾1568戶9385人,損毀房屋191間,安全撤離6379人,直接經濟損失1059.4萬元,沒有發生人員傷亡事故。與*年相比,發生宗數增加145宗,但經濟損失下降了42%。主要原因有: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精心組織,科學部署,靠前指揮,做到領導到位、任務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經費到位;二是地質災害重要預防區域劃定比較準確,預防措施有力;三是地質災害預報預警及時和比較準確;四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廣大干部群眾通過地質災害預防知識宣傳與培訓,防災、減災意識得到加強。
二、2009年地質災害類型及重點防范期
我市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是廣東省地質災害的重點防范區,地質災害多以中、小規模為主,呈點多面廣、突發性強、危害性大等特點。今年,極端氣候因素仍是誘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根據市氣象局初步預測結果分析,2009年登陸和嚴重影響我市的臺風有3~4個,與常年同期相比,全市大部分地區降雨量略偏多。地質災害的發生類型,仍將以山區風化殘坡積土層和各種因素的劈坡導致巖土體失衡而誘發的邊坡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為主,以及石灰巖分布地區由于氣候干旱、地下水變化,易造成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重點防范時期為4月15日至10月15日,其他時期應加強人為工程活動誘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及冰雪融化和地震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研究工作。
三、地質災害重點防范區段分布情況
今年,我市地質災害重點防范的區段是:
(一)高易發區:〖HT〗主要分布于*市中部、北部,*市區北部山區,西江北岸(*至*段),*縣西北部、東部,*西北部,*縣中部、西北部,*縣南部、東部,*縣南部和東北部??偯娣e3776平方公里。區內地形陡峭,地質構造復雜,巖石風化破碎,殘積土層厚,侵蝕、剝蝕作用強烈,斜坡不穩定,河流切割和人類工程活動強烈。主要地質災害類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歷史上區內地質災害已導致80人死亡,34人受傷,目前受威脅人口22766人。
(二)中易發區:〖HT〗主要分布于*區,*市*至城區西江*,*市東南部丘陵平原隱伏巖溶區,*東部丘陵區及東南部平原石膏礦開采區,*縣西部丘陵河谷平原區,*縣西北部丘陵、*巖溶區,*縣中西部低山、丘陵及河谷平原隱伏巖溶區,*縣西北部與南部低山丘陵區,總面積3393平方公里。歷史上區內地質災害已導致10人死亡,目前受威脅人口8442人。
(三)重點防范的城區、街鎮:〖HT〗*城中街*崗、大沙鎮,*市*街、*鎮、金利鎮,*縣江口鎮、長安鎮,*縣懷城鎮、*鎮、*鎮、*和梁村鎮,*縣南街鎮,*縣九市鎮、*鎮,*區*鎮以及西江、賀江、綏江、新興江兩岸沖積平原軟土區。
(四)重點防范的交通干線:〖HT〗廣肇高速公路;國道321*-*段;省道四(會)連(山)線四會-*段;懷(集)封(開)線、悅(城)懷(集)線;*橋蓮線;*-*路段;*縣盤龍峽境區公路。
(五)重點防范的中、小學校:四會中學高中部;*縣坳仔鎮中學、羅逢小學、魚南小學;*縣*中學、赤坑中學、古水鎮蒙坑小學;*縣江口中學;*縣九市鎮中心小學、九市鎮幼兒園。
(六)重點防范的礦山(區):四會石膏礦,*河臺金礦,*縣長安石膏礦,*縣白水帶鐵礦、洽水鉍礦、*藤鐵鐵礦,*市河臺尚德-*縣古有-*縣清桂、木格瓷土礦區。
(七)重點防范的水利樞紐:九坑河水庫大壩,白水河梯級水庫(包括高塘、魚跳、新灣和長調水庫)大壩,景豐聯圍。
(九)重點防范的景區景點:星湖,鼎湖山,*縣盤龍峽景區。
四、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防治措施和責任單位
據統計,目前,我市有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68個,其中,威脅1000人以上的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6個,威脅500人以上的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7個,威脅100人以上的中型地質災害隱患點53個,威脅100人以下的小型地質災害隱患點2個。除4個礦山地質災害隱患點外,其余均為威脅村莊、學校的地質災害危險點。
(一)*區:睦崗鎮三村崗邊一、二隊崩塌、*鎮下*村委阜通村崩塌、*鎮藍塘山體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區人民政府。
(二)鼎湖區:坑口辦事處迪村塌陷、鳳凰鎮同古村委觀音巖。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觀音巖整體搬遷。責任單位:鼎湖區人民政府。
(三)*:城區*崗邊坡崩塌、四會中學高中部河岸滑坡、大沙鎮江民村地面塌陷、江谷鎮洗田村佛仔壩滑坡、江谷鎮馬崗村滑坡、石狗鎮庵江村滑坡、石狗鎮謳坑村委八村四隊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人民政府。
四會石膏礦地面塌陷和坑道充水,監測預警,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四會石膏礦。
(四)*市:*街道山口村山體滑坡、*鎮桐槎村委金扇村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整體搬遷。樂城鎮布浮村委布浮洞、水南鎮教師宿舍樓、活道禾地咀大湖塘新村滑坡、河臺鎮尚德村坑口泥石流、蛟塘鎮朗下村地面塌陷、金利鎮鹿洲村地面塌陷,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受嚴重威脅的局部搬遷。責任單位:*市人民政府。
*河臺金礦采空區和尾礦壩,監測預警,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河臺金礦。
(五)*縣:南街鎮本策火箭一隊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整體搬遷。*中學教師宿舍后背操場崩塌、*縣農機學?;?、南街鎮人民路滑坡、南街鎮古琴崗崩塌、南街鎮星坪深元垌村滑坡、赤坑鎮教師村山體滑坡、古水鎮蒙坑小學崩塌、洲仔鎮鹽田村滑坡、排沙鎮春水瓦灶崗村滑坡、排沙鎮扶羅村委坑邊洞村滑坡、木格鎮車下村滑坡、聯和鎮硯坑村崩塌、賓坑鎮寺灣中寨村滑坡、賓坑鎮吉崀、朱君村滑坡、賓坑鎮羅溪大林村滑坡、賓坑鎮羅汶山根過坑村滑坡、石澗鎮馬坳塘蚌村滑坡、橫山鎮后山崩塌、坑洞鎮坑洞小學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部分搬遷。責任單位:*縣人民政府。
(六)*縣:洽水鎮天堂村山體滑坡、甘灑鎮南洞村邵屋寨山體滑坡、甘灑鎮羅密村山體滑坡、橋頭鎮徐安村大路下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整體搬遷。*鎮鄧屋中心村地面塌陷,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部分搬遷。坳仔鎮中學崩塌、坳仔鎮羅逢小學滑坡、坳仔鎮魚南小學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縣人民政府。
白水帶鐵礦排土場、尾礦壩滑坡、泥石流,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白水帶鐵礦。
(七)*縣:白垢鎮白沙村背后山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搬遷避讓。江川鎮料塘村大巷口崩塌、江川鎮江山村北鳳咀滑坡、江口鎮中學后山滑坡、江口鎮塔山二路滑坡、江口鎮虎鼻山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責任單位:*縣人民政府。
長安石膏礦地面塌陷,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工程治理,部分搬遷。責任單位:*縣長安石膏礦有限公司。
(八)*縣:九市鎮中心小學河岸滑坡、*鎮里村黃泥坑村崩塌,監測預警,建議搬遷避讓。*鎮云幫新村滑坡、*鎮云幫金坑村滑坡、*鎮小水珠源村滑坡、九市供銷社崩塌、莫村鎮古有居委新街崩塌、永豐鎮文善雙款村崩塌、回龍鎮六水大湖村滑坡、高良鎮金山舊屋村滑坡,監測預警,險情避讓,建議工程治理,部分搬遷。責任單位:*縣人民政府。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大局穩定。我市地質條件復雜,地質環境脆弱,是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多發區,具有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危害大等特點,是我省地質災害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南方出現一系列極端天氣,更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和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我市地質災害隱患潛在威脅4.2萬多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其中威脅100人以上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危險點)68處,受威脅人數2萬多人,潛在經濟損失約3.6億元。同時,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監測機構不完善,防治科技含量低,裝備落后,經費投入不足,基層管理力量薄弱等問題比較突出,直接影響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清醒認清我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嚴峻形勢,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突發性重特大型地質災害發生,避免出現群死群傷事件,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制?!糎T〗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堅持貫徹以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和全面規劃、突出重點的原則,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領導,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要實行“市領導包縣、縣領導包鎮、鎮領導包村、村干部包片”的四級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制。汛前,市、縣、鎮、村要層級簽訂防災責任書,明確各級防災責任人。各級國土資源、建設、水利、交通、氣象、教育、民政、公安、農業、林業、經貿、衛生、旅游、財政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協調,健全互動工作機制,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汛期,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把災害危險點的監測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明確具體責任人,真正做到任務到人、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確保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加強管理,提高防災工作能力。一是加快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實施工作。各地要在認真組織實施《*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基礎上,盡快啟動縣(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2009年底前編制完成。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必須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并編制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在開展礦業、農業、林業、水利開發利用和建設時也應重視預防地質災害,確保生產安全。二是完善制度,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市、縣(市、區)、鎮、村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不斷完善汛期值班、險情巡查、災情速報與專報、地災評估、群測群防、災情險情登記臺帳、應急管理等制度。對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和地質災害危險點要制定防災預案。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預案體系,確保形成“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為主”的應急管理體制。進一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盡快形成“政府統籌協調、群眾廣泛參與、防范嚴密到位、處置快捷高效”的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機制。提高群眾“自我識別、自我監測、自我預報、自我防范、自我救治”的自救互助能力。積極推進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預報預警信息反饋機制及網絡體系,進一步提高地質災害預報預警的質量和水平。三是加強監督,加大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執法力度。各級政府要將防治地質災害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依法加強監管。要切實加強地質災害易發區工程建設的管理,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審批新建住宅以及爆破削坡和從事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無法避免必須在地質災害易發區內新建農房或新村建設選址,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主體建設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的“三同時”制度。嚴格控制礦產資源和地下水開發利用以及工程建設項目造成的地質災害,從源頭上減少人為地質災害的發生。四是加強地質環境隊伍和監測機構建設,盡快設立市縣(市)地質環境監測站,增加人員編制,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