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04:54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前言
課堂調節主要為教師進行實踐教學階段中,對課程實施管理控制,通過有效教學方式,進而可快速、合理的實現教學目標,圓滿的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形成良好的主觀能動性,顯現學生核心潛能。令其成為課堂學習主人,發揮豐富的想象力,自如的進行科學知識探索,遨游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取全面升華??茖W的教學調控,可開創良好、和諧的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實踐效率。為此,教師應基于學科特征,探究學生認知規律,良好的調控課堂教學,進而真正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優選實踐方式,良好調節小學科學教學課堂
相關心理學研究明確,生動有趣、新穎富于創意的課堂教學,不但可對學生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同時可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持續變化、不斷創新的教學方式,可令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學習與求知欲望。為此,小學科學教學教師應良好選擇適宜的教學方式,做到得心應手,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合理調節控制,達到既定目標。
以往滿堂灌輸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意識塑造以及能力培養極為不利。因此,較多教師通過以問啟知調節課堂,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希望實現調控目標。往往該類過于片面營造活躍課堂氛圍的方式,會導致滿堂問的過激現象,當然也是不合適的。為此,應考量科學的課堂設計方式,進行合理有效的提問,方能發揮既定功能。倘若問題制定過難,會令學生產生望而生畏的感覺,甚至百思不得其解,最終將導致喪失探索學習積極性。倘若問題設置過于簡單,則學生會產生驕傲心理,隨意的進行回答,往往不經過思考,不周密細致的研究。這樣會令學生無法勤于動腦,形成思維松懈的不良問題。特別是小學科學課程,由于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具有大量的概念化知識,加之小學生善于應用形象思維,因此往往無法掌握學習門道。為此,教師應引入生活實際開展貼近現實的課堂教學,進而令學生快速的接受。
3、激發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興趣為人們探究學習、從事某類活動的積極心理傾向,為推進學生從事學習、形成認知的核心動力。一旦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便會主動積極的汲取知識,且樂此不疲。因此,倘若教師通過有效的激勵令學生形成科學學習的濃厚興趣,便會在興趣指引下產生質疑、激勵想法。為此,教師應科學調節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由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實際上,對科學知識內容中的新鮮事物、不同之處進行鮮明的揭示,可令小學生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科學的轉變為探究興趣與學習欲望。由于科學知識具備豐富多樣的內容,范疇廣泛,由上至下、由遠及近,涉及到分門別類、各個層面的原理、技巧。為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階段中,教師應積極探究并深入挖掘學科教材中富含的吸引力,通過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為學生闡釋神奇富于玄妙的科學現象以及世間萬物規律特征。還可通過直觀鮮明的手法,為學生呈現出起苗豐富的大千世界,可創設生動的科學意境,將學生引領到充滿想象力的夢幻王國之中進行自由的探索,進而符合其多樣性心理需要,令學生形成耳目一新的感覺,進而提升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小學科學課堂調節應確保機制靈活
成功的科學課程應凸顯內在亮點,贏得廣泛支持,令學生產生新穎獨特之感。實踐教學階段中,基于突發事件,例如學生對突破學習范疇的問題顯現出興趣,或令教師呈現尷尬情緒,均會令科學課堂教學陷入被動局面。為此,教師可引入合理、靈活的機制、方式,令學生轉移注意力。通過因勢利導,將突發事件同課堂教學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進而將被動局面良好的扭轉為有利影響,達到超越想象的優質教學效果。教師應提升敏銳洞察力,善于捕捉充滿生命力的優質教學資源,創建多元化、動態性的課堂教學環境。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偏差教師應視為一筆寶貴財富,應善于應用財富,將學生誤差當做價值化資源進行科學應用。可利用偏差案例分析,提升學生洞察分析判斷能力,形成良好的批判思維與糾錯技能。
另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應做到緊湊與疏密性安排得當。教師不僅應盡量在較短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為學生提供豐富有效的知識信息,同時,應為其預留消化知識、掌握技巧、全面掌握的流程時間,不應操之過急,應對學生充滿信心。再者,對教學知識內容隨意性應做到合理掌控、張弛有度。針對預先編排的教學內容,在教學階段中應合理適度的進行延伸、增減或刪除,進而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實踐創造性。應通過有效取舍,合理轉化,契合課程標準要求,全面實現既定目標。
5、科學設計,創新調節
為激發學生探究意識,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鍛煉機會,令其獨立進行實驗設計,透過現象看本質,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在講授分離混合物體相關知識時,在探究如何分離鹽中粗沙的階段中,一些學生提出采用過濾紙方式,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可輕輕拍打便可實現分離。還有學生提出通過觀察以及手挑方式進行。該方式立刻會引發其他同學質疑。教師則可給予該名學生相應的鼓勵,通過小組的真切實驗,進行有效總結。雖然可能課堂時間有限,無法將粗沙全面挑除干凈,然而卻激勵了學生發散思維,令其不會基于固定模式進行學習,而是通過積極創新,選用豐富方式應對現實問題,進而可對學生創新思維意識形成良好保護。
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合理的進行實驗設計,需引導學生明確實驗學習目標,采用科學方法,令學生放手去做。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預先準備多樣豐富的材料,進而令小組學生很快的找到興奮點,并積極的投身到實驗階段中,快速的進行設計分析。一旦設計方案得到教師認可,便可快速的獲取相應的實驗應用材料。這樣將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協同合作,通過小組競技比拼,形成強烈求知欲望,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操作,主動探究相關知識,掌握綜合學習本領。
6、結語
總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為培養學生探究科學、認真分析、終身學習的重要學科,具有一定隨機性,教師即便在課堂教學前期進行充分準備,也會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形成一些意外狀況,甚至是不和諧音符。為此,教師應提升課堂駕馭、調節技能。教師不應隨心所欲的進行教學,學生亦不應毫無顧忌。應注重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做好科學調控,有效調節課堂教學節奏,做好疏密安排、起伏管理,合理收放,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邵鋒星.概念重建模式及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探索
[2]岑海平.試探小學科學教學的“單元整體規劃”[J].教育導刊(上半月)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興趣培養
小學科學課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學好這門課對于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自然觀,培養科學素養,激發有著重要意義。下面結合實際,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突出學生主體
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學生親密的伙伴,在科學活動中對學生的表現應給予理解和尊重,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內容的制定者、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教學效果的評價者,學生的學習過程始終按老師的思路走,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現代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運用者,學習的探究者,而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表現,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把握整個課堂的教學方向,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為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讓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
二、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和最大的動力。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就是對兒童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讓他們認識大自然,喜愛大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分析、去研究,從小學會進行科學實驗的本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因此,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中獲取科學知識。
三、貼近生活實際
小學生本身就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學習應該是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學習,讓他們自己根據生活現象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教師要把學生的學習置于廣闊的生活背景下,豐富他們學習的經歷,根據教學內容,帶領學生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圍和生活經驗,這種源于學生生活經驗的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其實,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碰撞出師生情感的火花,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深入學生、深入生活,善于發現,精于設計,就能使我們的課堂煥發生機無限,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較大發展。
四、運用電教媒體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走進小學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的畫面,通過媒體使形、色、美、光、靜、動有機融合,更快、更準確、更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潛藏的形象顯現出來,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強化了感知,促進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生物進化時,教師可以借助自制的課件,把學生帶到距今6億多年前到距今7千萬年前的生物世界,瀏覽從古到今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各個時期生物的特征,并對這些生物的事實進行了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非常輕松地認識了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即,生物界從古到今總在不斷變化,變化的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簡單到復雜,生物進化的過程是極其漫長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進化和滅絕。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破了時空界限,把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情況生動、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來,實現變古為今、變遠為近、變靜為動、變無聲無色為有聲有色。這樣即擴展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又實現了課堂教學立體化,這一點是它教育手段無法實現的。
五、重視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加以鼓勵。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著眼于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斷轉變觀念,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參考文獻:
[1]歐渝.新課標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芻議[J].科學咨詢,2012(06).
1.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般來說,老師在上科學課時,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方法:第一,探究發現法。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不斷地發現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洞察能力和創新能力。第二,實驗探索法。由于科學課是一門比較靈活的學科,因此,在課堂上,會經常涉及到實驗,老師可以在給學生做簡單的演示之后,讓學生親自做實驗來驗證書本上的結論,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讓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記憶,還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三,小組討論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按照自由組合或者前后桌組合的方式對全班同學進行分組。老師根據即將要學習的課程提出一個問題,然后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相的討論,通過查找資料和做實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并且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等到正式上課時,再由老師幫忙解決。采用這些方法,不但可以緩解緊張、枯燥的課堂氛圍,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共同合作能力,讓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真正體驗到科學帶來的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1.2創新學習方式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老師一定要鼓勵學生進行自學。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雖然在很多方面都還不懂,但是,他們卻有一顆很強的好奇心。因此,老師可以將這個作為出發點,在科學課堂上,利用一些道具,創設新鮮有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接觸這些新鮮事物之后,從好奇心轉變為對知識的探求欲,從而實現對課本知識的自主學習。第二,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科學課的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給學生介紹學習方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且可以創新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第三,讓學生去嘗試。在還未進行下一課的教學之前,通過布置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預習。學生在經歷過回答錯誤地失敗之后,就會逐漸的養成提前預習課文的習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了自主學習能力。
1.3加強學生價值感和情感態度的培養
對于小學生而言,還處在一個心智各方面未發育健全的年紀,還需要老師充分發揮引導作用。雖然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對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學老師在進行科學課的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對知識結構進行梳理,要理清各方面之間的內在聯系,將蘊藏在知識結構內的學科知識整理出來,然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小學科學教師一定要將知識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逐漸地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將“教書”的這個過程真正變成“育人”的過程。
1.4拓展課外知識
在小學的科學課教學中,一定要樹立“大課堂”理念,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也要多多閱讀課外知識,不斷地充實和豐富自身的科學知識儲備。由于科學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課本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些課本知識也顯得比較落后,因此,一定要依靠對課外知識的搜集,將生活的活水引進課堂。只有這樣,才能讓科學課更加的貼近生活,并且變得更有趣,學生也會更愿意上這門課,在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中,學生也增加了對老師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感受成長的快樂,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2、結束語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science introspect
Wen Yun shuang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cience course take development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as science of aim to enlighten a course.The formation of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is long-term of.science education in earlier period will become one personal science cultivated manners to have a decisive function, be showed from this primary 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science;Classroom teaching
筆者現在擔任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更新教學理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順利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任務,取得了一定成績。科學學科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既有知識點,又有實驗課,所以要求教師轉變育人觀念,進一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提高實驗課的質量,使每一位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實驗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比其他學科摻進更多的生活事例,下面是筆者總結的一些心得:
一、要做好課前準備,認真鉆研教材
對教材的基本概念跟基本思想,每句話、每個字都弄清楚,要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性,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 了解學生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學習的方法、生活的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學、如何安排每節課的實驗。
二、要組織好課堂的教學
課堂教學是體現教師能力的最有力的證據,要達到關注全體學生,并且注意信息的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在課堂上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學習心境,創造輕松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要簡潔明了,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講課與實驗相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自己動手完成實驗,布置好課下作業,作業不要求多,但要抓住重點,不一定是書面作業,也可以回家自己設計某個實驗。
三、要提高科學教學質量,并且還要做好課后的輔導工作
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自己準備一個作業記錄本,把當天的作業記錄好,回家就按這個記錄完成作業,這樣就不會忘了。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是班上的后進生,他們多是上課時聽不明白或是記不住,相對其他同學的理解能力差,所以對后進生的幫助應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然后再輔導課上所學知識,做到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
四、不斷提高教師本身的業務水平
積極參與聽課、評課等教研組活動,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補己之短,提高教學水平。學習新課程標準和相關理論,并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之中,做到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講評作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跟教學水平,同時順利完成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
五、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確定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科學教學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智能。小學科學教材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小學科學教學的基本模式:觀察??實驗??問題??討論。沒有實驗就無法講述科學,做不好實驗就難以完成科學教學的任務。所以要求教師不僅能完成教學任務,還得能讓學生獨立完成課本中的實驗。教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把實驗教學擺到重要的位置上,絕對不能有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只要背下實驗方法步驟就能考高分、取得好成績的錯誤思想。
課外的小設計、小試驗、小制作、小發明,紛紛卷入了科學實驗教學之中。這就要求教材中更多的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實驗,教材中某些驗證性實驗變成探索性實驗,教材中一些書面的實驗習題作為課內外實驗操作訓練。
教師要積極啟發,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生的主體作用不僅在觀察、實驗中體現出來,也要讓學生把他們在實驗、觀察中的發現說出來,特別是結論性的、規律性的知識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
六、充分利用學校及地方課程資源,充實教學內容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資源相對城市而言比較匱乏,但農村孩子天天的所見所聞更接近于自然,生活的內涵一點也不比城市的孩子落后??茖W課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加強聯系他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發揮孩子們豐厚的感性認識的優勢來服務教學,自覺充實教學內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根據時令季節的不同,可以改變教科書中有關教學內容的順序,力求做到因時而教、源趣而授,使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得更為緊密。將《各種各樣的花》的教學調整到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教師帶領學生到大自然的大科學課堂中,放飛在花的海洋里,觀察各種各樣植物的花,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的構造,進而認識到完全花與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區別。而《植物的果實》則選擇在金秋十月的收獲季節進行教學,發動學生到大科學課中廣泛收集各類植物的果實,然后帶到課堂中觀察,采用浸泡、解剖、嘗味等多種實驗方法來豐富、增進、完善學生對果實的認識。
總之,在小學的科學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自己去實驗、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討論、自己通過探究得出結論,不但要讓學生獲取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知識的過程,要讓學生真正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參考文獻
[1] 袁家紅.淺談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J].魅力中國,2010(14):246.
[2] 湯小勇.例談小學科學人文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新課程(教師), 2009,(03) .
[3] 李瑩.小學科學教育“做中學”的實踐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7):53-54.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現行的小學科學教材而言,變化大,可以說每年都在變化,如果我們的教學方法方式還停留在原有的教學層面上,我們將違背教材的改編原則和意圖,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更達不到教學目標。那么,怎樣才能上好新編教材呢?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科學課的教學從孩子們的身邊事開始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未知、充滿色彩的世界,科學課教他們從身邊的事物開始觀察,從一點一滴的變化開始探究其源,足可培養孩子們濃厚的興趣。從容易的活動著手,讓孩子知道科學探究不是尖端的事物,只要用心、留心、細心,就如此這般既簡單又有趣。
教孩子做一個細心的人,從身邊的一草一木開始留心,觀察校園里的植物;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觀察植物的一生;觀察我們周圍生活的小動物,觀察土壤、空氣、水;觀察云、霧、雨、雪、霜、風;觀察我們吃的食物,了解食物包裝上的信息;觀察家中的電器,調查家中的材料,觀看星空的變化,觀察月相的變化;尋找身邊混合物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樹葉的變化,比較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去欣賞四季見到的花,去分析花的構造,研究花的顏色、花冠的形狀,去聞一聞花香,想一想花的作用,去瞧一瞧植物的果實,看其顏色、大小、形狀,有的還可嘗一嘗其滋味;桔子的酸甜,蘋果的香脆,梨子的清潤,西瓜的甘甜,草莓的酸溜溜等。讓孩子們去尋訪小動物,在草地、在花壇、在樹林、在莊稼田、孩子們找到了飛舞的蝴蝶、蜻蜓、蜜蜂,暢游的蝌蚪,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蝸?!⒆觽內ビ^察這些小生靈的樣子,了解它們的習性,和它們一起玩耍,從中了解很多的知識,體驗到了無限的樂趣,他們會更熱愛這些小精靈。教孩子們到花園里去采集植物,去郊外采集巖石,去曠野捕捉昆蟲,回到教室,孩子們可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花的構造、細胞的構造,用一看二摸三刻四滴鹽酸的方法觀察鑒別巖石。讓孩子們用紙杯做土電話,用易拉罐制作發聲筒,用木片、塑料、紙盒、泡沫做船,用紙、針、棍子做成呼啦啦轉動的風車。一樣樣的作品問世了,這是孩子們的驕傲,這是孩子們實踐的成果。孩子們在做的過程中,有成功的喜悅和自豪,也有失敗的教訓和收獲,孩子們動手做了,孩子們的手更巧了。讓孩子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進行探索,有利于發揮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選擇方法,進行嘗試、改造或創新,這才是我們為之努力的目的。
二、利用資源優勢,開展科學教學
在《太陽與彩虹》教學中,利用星期日組織學生到小河邊,背對著陽光做“潑水”游戲,在愉快地玩耍中,使學生意外的發現了與彩虹類似的景象,于是因勢利導,非常輕松地揭開了彩虹形成的奧秘。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有目的的組織學生,到河邊去考察水質是否被污染,觀察河里生物的種類、形態、生活習性、運動方式等;到山坡上去觀察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性態構造和生長環境,并適當采集制成植物標本;還有目的組織學生開展捉鳴蟬、捕蝴蝶、學鳥叫等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在愉悅的活動中,既學得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觀察自然事物的能力;既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體地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達到了科學教學從知識、興趣、能力和德育四個方面的教學目的。
三、靈活選用教法,優化課堂教學
合理、靈活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茖W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活動中認識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科學課中主要有觀察、實驗、考察和討論等基礎認識活動,相應地就有指導學生認識這些活動的教學方法。而科學課教學活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每一節的認識活動都有明顯階段性,每一節課的學習都要經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過程,所以要根據每一節中認識實踐活動的階段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以獲取知識的結果。否則就會干擾甚至破壞認識過程。例如在《物體顏色》教學教程中,主要采用實驗法,分別研究七色光透過不同顏色的玻璃的情形及各種顏色的物體反射太陽光的情況,兩個實驗都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現象,整理分析現象,從而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培養的提高。
四、采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在科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效果更佳。它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畫面,通過媒體使形、色、美、光、靜、動有機融合,更快、更準確、更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潛藏的形象顯現出來,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強化了感知,促進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生物進化》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借助自制的課件,把學生帶到距今6億多年前到距今7千萬年前的生物世界,瀏覽了從古到今生物進化的過程和各個時期生物的特征,并對這些生物事實進行了綜合分析,從而使學生非常輕松地認識了生物進化的基本規律:生物界從古到今總在不斷變化,變化的趨勢是由水生到陸生,簡單到復雜,生物進化的過程是極其漫長的,環境變化促使生物進化和滅絕。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打破了時空界限,把生物從古到今的變化情況生動、形象、全面、逼真地展示出來,實現變古為今、變遠為近、變靜為動、變無聲無色為有聲有色。擴展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效果,使課教學走向立體化,這一點其它教育手段是無法實現的。
五、自制教具,促進實驗教學
一、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避免單純地靠一本教科書來灌輸知識,必須把它轉化為利用投影、實物、標本等多種教學媒體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主持、評價來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1、指導觀察,分組實驗。教師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尋找鋼、鐵、鋁的四個共同特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2、啟發引導,設計實驗。教師要善于借助實驗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第一組實驗方法自行設計第二組實驗,研究木棍、粉筆、瓦片與銅、鐵、鋁不屬于同一類物體。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3、組織討論,歸納總結。在學生已經完成兩組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金屬有哪些共同特征。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各實驗小組討論完畢之后,教師進行歸納概括,總結出金屬的共同特征。
4、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為了進一步掌握金屬的共同特征,教師運用了投影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多種物體中辨別金屬,既做到了新授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擴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在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啟發設計實驗、組織觀察討論、歸納概括總結、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等活動中完成。
二、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
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通過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動手參與做實驗的活動,使學生更加熱愛大科學,喜歡到大科學中去觀察、分析、探索、研究,學會進行科學試驗的本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體。
1、觀察思考,分組實驗。學生對教師展示的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并大膽地進行實驗。
2、自行設計實驗過程。學生由第一組實驗獲取的知識聯想與第二組實驗之間的關系,然后備實驗小組展開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3、小組討論,大膽發言。由于學生在獲取兩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掌握了知識,有話可說,就會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主動參與實驗小組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形成一個課堂教學。
4、運用概念辨別金屬。眾所周知,教學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科學課《金屬》中,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識別金屬。由于教學活動組織得充分,學生掌握了金屬的特性、共性,根據金屬的共性、特點,學生能夠很快從多種常見的物體中辨別出金屬,并說出辨別的方法,教學目的實現就成為一種可能。
5、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教材,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掌握新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分組實驗、觀察思考、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大膽發言、辨別金屬等活動中完成。
三、教學媒體選用的設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有效途徑。而要想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探索的興趣,就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特點,設置能夠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的作用,以學生探究為主,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思考,親自動手,參與到實踐中,這樣學生就會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學習效果也會加倍。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科學的影子。與小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來學習,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理念。我們的教學不能只是簡單地講教材,而是要將學習的空間向豐富的生活延伸,走進生活、回歸生活。在學校學習期間,如能夠將生活與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習科學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自覺地學科學、用科學,作為新世紀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結構,鞏固科學技能,而且能夠培養我們新世紀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張揚我們這個年代學生的活潑個性,促進學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只有學生親自參與到體驗實踐活動中去,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能深刻地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從中體驗到探究科學的樂趣和獲得成功的喜悅感,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而又有效的教學。
當然,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實效性并不僅僅于此,還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理性思考,創新設計,注重細節,讓科學教學真正有效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