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04:52
序論:在您撰寫骨傷科圍手術期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文章編號:1009-5519(2008)16-2451-02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現就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的創傷性骨科手術患者350例(其中:車禍傷283例,其他創傷67例)在圍手術期護理與監測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350例,男210例,女140例,病程半天~2年,年齡2~69歲,平均35.3歲。332例傷口恢復好,住院15~20天治愈出院,18例因術后并發癥住院50~70天治愈出院。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評估病情:對創傷骨科護理而言,恰當的局部處理有利于整體救治,反之則導致整體救治失敗。不同??漆t生可根據傷情制定不同的對策和措施,而護理人員要把創傷骨科看成一個整體,處理順序依次為患者全身狀況評估、失血量評估、傷情種類和程度判斷等。護理措施除維持氣道、呼吸、循環等急救技術外,還有運轉監護、搬動技巧、動態觀察監測傷情與應急處理等術前對患者進行全面的了解。
2.1.2 臨床護理:(1)術前檢查:協助完成術前各項檢查,如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電解質、血糖血脂、胸片、心電圖、骨折部位的攝片或CT檢查等,根據檢查情況報告醫生,做好充分的手術前準備。(2)術前臨床護理:包括何時需禁食禁飲、何時灌腸、何時安置胃管、皮膚準備、藥物皮試、更換術后骨科病床和骨科支架等。(3)環境準備:病房溫度控制在18~20 ℃,濕度50%~60%,減少陪護,保持病房相對潔凈安靜。
2.1.3 心理護理:無論手術大小,對患者都是較強的緊張刺激?;颊咭庾R到了這種緊張刺激,就會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有的臨上手術臺時還可出現四肢發涼、發抖、意識域狹窄,對手術環境和器械等異常敏感,甚至出現病理心理活動,對術后康復影響[1]。
2.1.3.1 術前心理護理:以良好的心態面臨手術,盡量消除患者手術緊張感與恐懼感,減輕思想負擔,提高手術耐受力。作為護理人員必須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耐心細致的回答,并給予積極、有效、明確的信息;講解該疾病對身體健康狀況的影響與手術的必要性,以及手術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同時介紹我科創傷骨科手術的成功病例,使患者相信醫護的技術力量和護理水平,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主動配合手術治療與護理。
2.1.3.2 術前心理咨詢:巧妙應用護理溝通技巧,滿足患者術前心理需求。咨詢應由有權威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交待病情,闡明手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權威性的咨詢對患者獲得安全感極為重要,還要依據不同的患者,用恰當的語言交待術中必須承受的痛苦。對術后如需用引流管、導尿管及需在身上附加儀器者,術前也應向患者說明,使患者醒來后不致懼怕。對于危險性大、手術復雜、心理負擔重的患者,還要介紹有關專家是怎樣反復研究其病情并確定最佳手術方案的,使患者深感醫護人員對其病情十分了解,對手術是極為負責的。
2.2 術后護理:術后密切觀察血壓、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最好動態心電監測,設置監測時間15~30分鐘/次,判斷有無活動性出血,有無呼吸道梗阻,有無肢端微循環障礙等。
2.2.1 心理護理:患者經過手術,尤其承受大手術的人,一旦從麻醉中醒來,意識到自己已經活過來,頗感僥幸,這時他們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實情況和手術效果。由于軀體組織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都會體驗到刀口疼痛,加之軀體不能自主活動,又怕刀口流血或裂開,多產生焦躁不安的心情。開始,他們感到當前的痛苦難熬,過2~3天疼痛緩解之后,就又擔心預后了。因此,對術后患者的心理護理應關注以下幾個環節:術后抑郁反應:術后患者平靜下來之后,大都出現抑郁反應。主要表現是不愿說話、不愿活動、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將會影響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產生營養不良、靜脈血栓或繼發感染、褥瘡等。所以要努力幫助患者解決抑郁情緒,準確地分析患者的性格、氣質和心理特點,注意他們不多的言語涵義,主動關心和體貼他們。使他們意識到既然已順利度過手術關,又要爭取早日恢復健康。
2.2.2 術后疼痛護理:患者術后的疼痛不僅與手術部位、切口方式和鎮靜劑應用得恰當與否有關,而且與每個個體的疼痛閾值、耐受能力和對疼痛的經驗有關?;颊呷绻⒁饬^度集中、情緒過度緊張,就會加劇疼痛。意志力薄弱、煩躁和疲倦等也會加劇疼痛。從環境方面來說,噪聲、強光和暖色也都會加劇疼痛。因此,護士應體察和理解患者的心情,從每個具體環節來減輕患者的疼痛。如術后6小時內給予藥物止痛,可以大大減輕術后全過程的疼痛。又比如,暗示可以減輕疼痛,聽他喜歡的音樂也能減輕疼痛。
2.2.3 術后飲食護理:病情平穩可于術后6小時飲水或進流食,術后第二天進半流質或正常飲食。 飲食應給予富含維生素、高蛋白、高鈣、高熱量、易消化飲食。
2.2.4 術后功能鍛煉指導與護理:骨折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恢復功能,功能恢復的好壞與早期功能鍛煉有密切關系,加強對患者康復期功能鍛煉的指導,是治療骨折的一個重要環節。
2.2.4.1 生命體征平穩后的康復指導:待疼痛緩解之后可在床上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如上肢運動、足趾活動、踝關節屈伸及深呼吸運動等。術后1~2天拔除引流管,根據患者全身情況開始康復鍛煉。鍛煉的程度以患者能耐受而不感到疲勞為度,首先要抬高患肢,以消除腫脹。保持床整、干凈,保持皮膚清潔衛生,指導患者利用雙肘及健側下肢支撐抬高臀部,受壓骨突部定時按摩,臀部墊以水墊,防止褥瘡發生。在床上練習坐起活動,踝關節的屈伸,股四頭肌收縮鍛煉。協助患者應用下肢功能鍛煉儀(CPM)做膝關節、踝關節的被動功能鍛煉。患肢肌肉收縮,可促進肢體的靜脈及淋巴回流,減少肌肉間的粘連,消除腫脹,又可減少肌肉萎縮,給骨折處以生理壓力有利其愈合[2]。
2.2.4.2 手術后4周的康復指導:4~6周后患肢不負重扶拐下地活動。協助患者先移到健側床邊,健腿先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協助抬起上身使患肢離床并使足部著地,再扶雙拐站起。上床時,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患肢先上床。8~12周開始負重活動。在此期間應由護士或家屬在旁守護以防止發生意外。
3 討論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貫穿于各醫療護理的實踐之中,通過創傷性骨科手術的圍手術期心理護理、臨床護理與監測、健康宣教的回顧性分析,提高骨科護理的實戰經驗,充分體現現代護理模式與護理手段在臨床護理中的廣泛性應用[3],全面體現現代護理模式在患者住院整個過程中的需要性、重要性和連續性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宋貴欣.全肩胛骨并全肩關節置換的護理[J].中國護理雜志,2006,3(11):74.
[2] 姜金楠.外固定支架治療四肢長骨干骨折的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7,4(1):7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361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肘部骨折之一。占肘部骨折的50%~60%[1],如果處理不當易發神經、血管損傷、Volkmann氏缺血性肌攣縮及后期肘內翻畸形,使患兒造成終身殘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兒童肱骨髁上骨折58例,總結圍手術期護理,包括采取細心、周到、有效的術前、術后的護理及功能鍛煉。認真做好精心的圍手術期護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防止并發癥的發生?,F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本組男36例,女22例,年齡5~10歲,平均7.5歲,左側26例,右側32例,合并橈神經損傷3例,尺神經損傷1例。
治療方法:58例患者均行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術,術后石膏托固定2~3周,然后指導功能鍛煉。
護 理
術前護理:①心理護理:該病兒童居多,因患兒語言表達及認知能力差,常以啼哭表達疼痛及不適[1],不能配合治療。因此,醫護人員應以親切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親近患兒,讓其親身感受到關心與愛護,減輕恐懼心理,使其能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同時,向其家長做好解釋工作,傳遞積極的心理支持。②術前準備:幫助患者完善各項輔助檢查,檢查患肢皮膚有無水泡、壓傷及感染。術前讓患兒盡量平臥,抬高患肢,指導患兒做握拳伸指活動,促進患肢血液回流,減輕患肢腫脹常規骨科備皮,術前禁食8小時,禁飲水6小時。
術后護理:①麻醉后護理:病房內準備有效的吸引器、氧氣、喉鏡、氣管插管和急救藥品等,為處理并發癥提供有利條件。全麻術后患兒送回病房,平臥時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誤吸。需常規吸氧,連接心電監護,患兒清醒前應持續心電監護、要嚴密觀察血氧飽和度、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變化,并每5~15分記錄一次,保證血氧飽和度不低于98%,直到患兒清醒平穩。②傷肢護理:嚴密觀察患肢手指末端血液循環,觀察皮膚的顏色、溫度、腫脹、感覺、運動及橈動脈搏動情況,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臥位時患肢下墊枕,抬高肘部過心臟。以利靜脈、淋巴回流,減輕腫脹。注意傷口滲血滲液及腫脹情況。肘部可置于輕度屈曲位并制動。下床活動時,使用前臂吊帶懸吊于胸前,使患肢處于功能位,屈肘90°。待患兒恢復感覺后,詢問患兒肩部是否疼痛,并讓做肩關節的適當運動,觀察肩關節的功能。③石膏固定護理:石膏繃帶包扎后,應待其自然硬化。在石膏未干前,盡量少搬動患兒,不要用手指按壓,以免石膏向內凸起,壓迫局部組織。必須搬動時,應用手掌平托。④飲食護理:骨折早期,局部腫脹疼痛、氣血兩虧,應讓患兒進食清淡、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紫菜湯、雞湯、瘦肉粥、新鮮蔬菜水果等,少食刺激性及油膩食物。骨折中后期,骨痂形成,骨折臨床愈合,應多食高蛋白、高維生素及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蝦皮、骨頭湯等,以強健筋骨、促進骨折及早愈合。⑤功能鍛煉:正確的功能鍛煉是保證患兒骨折愈合及康復程度的關鍵[2]。術后當日麻醉消失即可做手指的伸屈,握拳運動,共3次,每次3分鐘,術后第10天起可做10次,每次5分鐘。第2天增加腕關節的屈伸練習,胸前懸掛繃帶懸吊患肢,做肩關節的前后擺動練習,1周后增加肩部的主動練習,包括肩部的屈伸、內收、外展與聳肩,并逐步增加其運動幅度。前臂肌肉收縮活動,關節活動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的強度。2、3周后祛除外固定,主動行肘關節屈伸練習和前臂的旋轉活動。伸展型骨折著重恢復屈曲活動度,屈曲型骨折則增加伸展活動度,禁忌反復做粗暴屈、伸肘關節。術后3個月行X線片檢查,視骨折愈合情況,祛除內固定。⑥出院指導:向家長做好宣傳工作,對其子女要嚴格管理,注意安全,防止再受傷;兒童住院時間短,出院時有些患兒尚未拆線。應指導患兒家屬繼續保持切口敷料干燥。告知醫院的聯系方式,發現異常應及時復診,堅持做好功能鍛煉。
討 論
做好兒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促進患者疾病的康復尤其重要。通過本組58例患者的觀察與護理,筆者認為,充分做好術前宣教及準備,嚴密觀察術后病情變化,特別是正確判斷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處理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同時指導患兒進行循序漸進的功能鍛煉也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本組患者經上述治療及護理后,均達到了預期療效,功能恢復良好,無并發癥發生。
【關鍵詞】護理干預;圍手術期;心理狀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346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579-01Peri 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in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IU Shu-bing
Operation room,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ihua University 132011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ri operation period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ignificance.Methods The 50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25 cases in each.Were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nursing quality.The pai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after oper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index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tc.Resul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D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group,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pain 2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ventional group was 52%,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peri operation period;psychological status在意外傷亡事件中,傷者身體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其中以骨傷患者最為常見,主要以骨折、脫臼為主[1]。此類突發性損傷一般多采取手術治療,由于事故發生突然,患者自身忍受了極大的痛苦。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需進行手術往往造成精神上巨大的負擔和焦慮。因此,對于骨科手術患者來說,除了對手術操作要求較高,優質精細的護理對于安撫病人精神和身體上的壓力和病痛起到了巨大作用。本文回顧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診治的50例骨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比較優質護理與常規護理對于骨科手術患者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7月50例顧客手術患者。按照隨機的分組原則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均為25例。干預組患者中,男21例,女4例,年齡21-57歲,平均(39.1±18,3)歲;常規組中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27-61歲,平均(44.2±17.3)歲。兩組患者入院時一般資料對比,各個方面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護理并行手術治療。干預組常規護理基礎上介入優質貼心綜合的護理干預,包括①術前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由于患者大部分是因為突發事件造成骨科損傷,往往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和刺激,因此,手術前醫護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進行貼心的講解和勸導,幫助患者緩解心理壓力,同時詳細講述患者的疾病情況和骨傷科疾病的一般知識,治療方式和預后方法,為術后患者恢復調整做好心理準備;②手術前護理人員應與患者詳細講述手術操作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并告知患者主刀醫生具有豐富的手術操作經驗,手術過程安全無痛,囑咐患者盡量放松心情并相信醫生,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樹立信心。同時,醫護人員需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并叮囑患者及時完善相關術前檢查;③術后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恢復狀況,隨時記錄患者病情,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一旦發現患者有不適癥狀發生,立即向管床醫生匯報,及時找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控制病情的發展進度;④保持病房干凈、整潔、通風采光良好,囑咐病人家屬需保持患者床鋪整潔干燥,定時為臥床患者擦身翻身,避免出現血液循環不暢或壓瘡等;⑤術后囑咐患者家屬為患者提供高熱量、高蛋白食物,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多食用蔬菜、瓜果、粗纖維等有機食物,忌辛辣刺激類食物,并告誡患者戒除過往不良飲食習慣,煙酒嗜好等;⑥術后一段時間后可進行復健鍛煉,每日進行一定量的體能鍛煉及康復訓練。運動量由少增多,循序漸進,同時,增強體質和抵御疾病的能力。
1.3療效標準與評價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以及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等指標。心理狀況評分采用SAS評分標準和SDS評分標準[2]。疼痛程度診斷標準于術后24小時疼痛畫線位置進行判斷:①無痛:0分;②輕度疼痛:1-3分;③中度疼痛:4-6分;④重度疼痛:7-10分。疼痛發生率=(重度疼痛+重度疼痛)×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
2.1兩組患者在不同程度護理后心理狀況的比較見表1。
表1兩組患者在護理后心理狀況對比
組別1病例1SAS1SDS干預組125150.32±2.20150.11±1.21常規組125160.15±4.10157.10±2.60注:與常規組對比,#P
近年來,由于突發事故的發生以及不正確的運動方式或過量的運動,骨傷科患者人數急劇增加。骨傷科損傷由于發生突然,且患者身體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若不及時治療,會造成身體極大的創傷甚至造成殘疾。臨床上治療骨傷病人一般采用手術治療為主,且收效明顯。由于許多患者遭受突情況病且本身對于骨傷科疾病及手術沒有詳細正確的認識,因此在感到恐慌、焦躁、不安等,這些不良的情緒本身酒會給患者心理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再加上身體上所承受的病痛更使患者痛苦不已。因此,貼心的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起到了巨大作用。貼心人性的護理,能夠從根本上緩解患者心理上的恐懼和不安,消除負面情緒,有效縮短疾病的恢復時間,幫助患者更好地緩解病痛,增加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更好地促進疾病的預后恢復。本研究分別采用優質的護理以及日常護理兩組方式進行治療,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不同程度護理后心理狀況以及疼痛等,干預組均顯著優于常規組,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院在2014年3月~2014年10月期間收治了60例雙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收集患者生活資料,并將患者進行分組。A組:男性13例,平均年齡42±2.4歲,病程平均0.5±0.5天;女性17例,平均年齡38±1.2歲,病程平均0.2±1.6天;B組:男性19例,平均年齡39±2.3歲,病程平均0.9±1.8天;女性11例,平均年齡36±2.2歲,病程平均0.6±1.7天。所有患者均為完全性骨折,受傷后出現下肢活動受限,自受傷至入院期間患者意識清晰,無一例昏迷。
1.2實驗方法 A組給予常規護理,B組給予圍手術期護理,具體可分為三個過程。1.住院初期護理?;颊咴谧≡汉缶o于常規住院檢查,包括立即采取X片影像學檢查檢查損傷部位情況,并行MRI影像學檢查探查脊髓損失情況。由于股骨干骨折患者多半有失血,故護理人員應多次對患者血壓、脈搏進行評估,在患者進入手術前應適當給予輸液治療,將血壓維持在正常范圍,以免出現休克。同時,護理人員應對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可以就患者的興趣愛好、家庭工作等多種話題進行溝通,如此一來,既可以緩解患者緊張、焦慮情緒,又能表達護理人員對患者的關心愛護。護理人員可利用空余時間對患者開展骨折健康知識教育,告知患者骨折情況、臨床治療方案以及術后護理方面的細節、使得患者積極配合醫療服務。同時,護理人員還可對患者介紹我院骨傷科診療環境、醫療技術條件及負責醫生的執業經歷、專業水平。除此之外,臨床人員要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譜,飲食原則以低糖、高能量、高蛋白為主,患者可適當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忌不經醫囑擅自口服大量鈣片。2.手術過程中護理。在手術前緩解患者情緒,使得手術能夠順利進行。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3.手術后護理?;颊咛K醒后應及時送回病房,過程中應注意幫助患者蓋好被子,以免患者著涼,機體功能下降影響術后損傷部位骨質的生長和發育。護理人員應進行每日一次的查房,觀察患者手術部位周圍軟組織顏色、硬度,是否出現腫脹現象等,遵從醫囑幫助患者更換干凈的輔料。護理人員在進行以上操作時應注意手法輕柔,以免引起患者劇烈疼痛而造成醫患糾紛。由于患者行動不便需較長時間臥床,護理人員應囑患者抬高下肢,適當進行關節活動,降低關節僵硬、攣縮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護理人員交代家屬可對患者進行肌肉按摩,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壓褥的出現。
1.3評價指標
1.以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對比。
2.以骨折并發癥進行評價,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常見并發癥為:墜積性肺炎、壓褥、關節僵硬、下肢靜脈血栓、損傷性骨化等。
3.以治療前、后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5.0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P
2.結 果
2.1 兩組患者生命體征對比
將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生命體征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兩次監測值低于對照組:術前,實驗組血壓為123.8mmHg,對照組為血壓為132.9mmHg;術后,實驗組血壓為130.8mmHg,對照組為血壓為143.7mmHg。術前,實驗組脈搏為78次,對照組脈搏為91次;術后,實驗組脈搏為83次,對照組為脈搏95次。
2.2兩組患者并發癥比較
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下肢深靜脈血栓為3例,實驗組為1例,對照組為2例;損傷性骨化為2例,全部為對照組患者。
2.3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實驗組為13.87,對照組為13.65;治療后,組間差異明顯,實驗組為15.73,對照組為14.39。
3.討 論
關鍵詞:創傷骨科;骨折;治療;外固定支架;效果
在創傷骨科患者的各類臨床治療方案中,外固定支架術便于操作、損傷較少、手術時間較短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其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復,且避免了二次手術[1]?;诖?,本文觀察并探討創傷骨科患者接受外固定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2年2月~2013年10月我院骨傷科收治的84例各類骨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2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22~53歲,平均年齡(38.7±6.4)歲;20例為上肢骨折,21例為下肢骨折;閉合性骨折損傷19例,開放性骨折損傷24例;實驗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20~54歲,平均年齡(39.4±5.8)歲;23例為上肢骨折,20例為下肢骨折;閉合性骨折損傷21例,開放性骨折損傷2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骨科治療,實驗組則在接受外固定支架輔助治療術,具體操作如下:囑患者取常規平臥位,術前首先進行骨牽引,待患者全麻或者局麻后行X線片檢測;取外固定螺釘2枚分別穿入骨折近端和遠端兩處垂直骨縱軸做復位處理,成功復位后可開始手術。細致觀察兩組臨床情況并準確記錄,術后兩組患者基本情況近似;術后患者臥床8w保持休養,同時應堅持開展常規護理,并通過X線片定期檢測來觀察和評估兩組骨折愈合情況。經臨床確認患者骨傷完全愈后后可由門診手術室拆除螺釘與支架。
1.3 療效評定指標 參考jorner-wrhu評分以及臨床骨性愈合標準[2]評估兩組臨床治療效果,評定指標包括四個等級:①優:骨折損傷部位完全愈合,肢體功能活動基本或者完全恢復,無畸形癥狀;②良:骨折損傷部位基本愈合,肢體功能活動恢復良好,同時無畸形癥狀;③可:骨折部位無畸形癥狀,但愈合時間延遲,且肢體功能活動一部分受限,但并未嚴重影響正常生活;④差:患者骨傷部位出現畸形癥狀,骨折部位愈合時間嚴重延遲,對患者正常生活以及肢體功能活動產生嚴重影響。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數據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的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的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并應用x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優,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①與對照組相比P
2.2 兩組治療情況對比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手術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注:①與對照組相比P
3 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以及骨傷診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外固定技術的應用也逐步成熟,并開始廣泛應用于創傷骨科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滿意效果。對于創傷骨科患者而言,早期應用外固定支架有利于維持骨折塊穩定性,保持患者呼吸、脈搏、血壓以及體溫等生命體征,并降低出血量,確?;颊吖钦蹍^域血流供給,為臨床早期開展復蘇救治創造了有利前提。肢體長骨骨折有一定幾率伴發神志不清、嚴重失血乃至休克等癥狀[3,4],因此臨床應把握最佳治療時機,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采用外固定支架處理創傷骨科患者骨折處以后還需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應確保外固定架處于正確位置,因為通常情況下外固定架均通過金屬連桿以及上下穿針的方法加以固定,因此護理工作人員應注意外固定架的固定螺絲是否存在松動現象,或者是否滑出、彎曲等[5],避免外固定架出現松動而導致骨折部位發生移位,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應采用碘伏輔料遮擋釘道周圍,謹防骨折部位發生感染,一般來說每隔3~4d應更換敷料一次。倘若針孔處皮膚出現張力癥狀,則應考慮做切開減張處理。此外,還應重視早期引導患者做康復運動,可進行主動式關節活動,但應注意循序漸進,保持輕柔動作,使患者肢體通過復健鍛煉逐步恢復活力。
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治療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姚關鋒,王新家,羅濱等.植入物與Halo-vest內外固定聯合治療下頸椎骨折脫位**[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13,(35):6351-6356.
[2]王淑娟.自制下肢抬高支架在脛腓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123-124.
[3]程建,郭楊,馬勇等.外固定支架與小夾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性骨折的系統評價[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9(5):412-417.
[4]趙晶晶,黃若昆,肖凱等.雙邊可調式外固定支架結合有限內固定治療Eichenholtz 3期中后足Charcot關節病[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0):3387-3389.
骨折是最常見的骨損傷性疾病之一,骨傷科治療的最終目標是功能康復[1],因此,骨傷科護理在治療過程中作用重大,特別對骨科合并有其它基礎疾病(如糖尿病)護理工作尤為重要,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糖尿病55例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護理在其康復過程中作用巨大,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1.一般資料 本組男36例,女19例;年齡28~75歲,平均56.5歲, 均為原患有糖尿病患者。損傷原因: 跌傷18例, 車禍傷21例, 其它傷16例。55例患者均在內科醫師指導用藥和調整飲食,控制血糖正常后進行手術治療。
2.圍手術期治療 術前飲食治療是保證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手術效果的重要步驟之一,飲食治療的目的是糾正已發生的代謝紊亂,使血糖、血脂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術得以順利完成,并能減少術后骨折不愈合。同時術前根據監測到的血糖、尿糖進行血糖控制,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或盡早使用胰島素。胰島素的應用須在一般治療和飲食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術中應監測血糖,并注意禁止應用糖類液體,以利于提高手術的成功率。術后繼續監測血糖、尿糖,并根據結果是否給予飲食及胰島素治療,術后飲食治療的總原則是:滿足骨折患者的生理需要,保證營養,又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 不致發生餐后高血糖。術后胰島素的應用根據血糖和尿糖監測的結果進行調整,直到達到滿意控制。術前及術后進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配合手術,有利于骨折愈合,并防止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
3.治療結果 55例手術患者中有52例在本科治療痊愈出院(其中3例出現切口感染,均經適當處理后痊愈,3例出現壓瘡經治療后痊愈)。其余3例由于血糖升高不能控制, 術后轉內科治療后治愈出院。
護理措施
1.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充分認識血糖升高對骨折患者愈合的不良影響,根據患者傷情、體重等指標制訂和調整飲食,進行飲食治療。由于骨折愈合是一個必須有蛋白質、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A、維生素C、以及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營養素的補充才能完成的復雜過程,所以,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食物組成和分配為:碳水化合物約占飲食總熱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雜糧;蛋白質含量一般不超過總熱量的15%~20%;脂肪含量約占總熱量的25%~30%。同時,主食的分配應定量定時,根據患者生活習慣、病情和配合藥物治療的需要進行安排。另外,飲食上應注意以下事項:①注意控制總熱量;②多吃富含膠原的食物:包括豬皮、豬蹄、豬尾等,里面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③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④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促進骨折愈合;⑤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降低體內鈣、磷、鎂的排泄,從而維護骨的硬度,促進骨組織的再生;⑥術后病人在能承受的情況下盡早恢復飲食,給予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對食欲差,不能滿足術后恢復需要者,應靜脈補充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必須保證每天的碳水化合物在120~150 g。
2.用藥護理 護士應了解各類降糖藥物的作用、劑量、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等,指導病人正確用藥,發現有用藥不良反應,及時報告醫師處理。特別注意使用胰島素的護理:①胰島素的注射途徑:胰島素的注射途徑有靜滴和皮下注射,掌握每種用藥途徑的劑量和方法;②使用胰島素的注意事項:包括準確用藥、注射部位的更換及胰島素保存等,同時,注意監測血糖、注射胰島素時應嚴格無菌操作;③胰島素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護理:包括低血糖反應、過敏反應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縮或增生,發現后及時處理。
3.預防并發癥護理 ①預防感染:因高血糖造成的高滲內環境抑制細胞吞噬功能、降低對感染抵抗力,同時血糖、尿糖升高,有利于某類細菌生長,容易引起切口感染,因此應加強衛生宣教,增強抵抗力,一旦發生感染時要及時積極治療,使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本組發生切口感染3例,經積極治療后痊愈。由于骨折患者術后多數需長期臥床,因此必須加強尿道護理,對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0.1%新潔爾滅及棉球消毒尿道口2次,每周換尿管1~2次,鼓勵病人多飲水,尿量保持1500 ml左右,以達到生理性沖洗尿道,促進尿道細菌排出,預防尿路感染。同時鼓勵患者深呼吸,增加肺活量,并協助患者定時翻身,拍背3~4次/天,每次5分鐘,必要時霧化吸入以利痰液排出,預防肺部感染發生。②預防壓瘡:由于骨折手術患者臥床時間長,翻身困難,骶尾部、足跟部等處易發生壓瘡,特別對于老年下肢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手術患者更 容易發生且難治愈,因此,減輕局部受壓,使用氣墊,經常變換,每2小時翻身1次,翻身時健側翻5°~10°,保持患肢處于外展位并成一直線,將枕頭放于腿下并支持背部,以免骶尾部、足跟部受壓。容易發生壓迫部位用50%酒精按摩,每日2~3次并墊上海綿墊;減少局部物理刺激,保持床單干燥、整潔。本組發生壓瘡3例,經積極治療后痊愈。
4.功能鍛煉 骨折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能很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及促進其康復。①術后加強功能鍛煉,加強關節活動,防止關節僵硬,肌肉萎縮廢用綜合征發生,如下肢骨折,指導患者做下肢關節主動伸展和旋轉活動,促進下肢靜脈回流。②指導患者掌握免負重、部分負重、完全負重的鍛煉方法,循序漸進地進行功能鍛煉,同時指導病人出院后3個月定期來復查X線以了解骨折愈合情況,確定負重鍛煉時機。
5.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 骨折合并糖尿病對患者負性影響大, 因此應加強健康教育,術前向患者及家屬進行糖尿病基本知識的宣傳教育,同時了解患者及家屬心理狀態,針對不同情況患者,用其能理解的方式講解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法及效果,增強其心理承受能力,讓患者及家屬明確糖尿病患者也能手術。由于老年性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理負擔較重,思想壓力大,易產生焦慮、恐懼、悲觀情緒,心理恢復上有一定難度,有報道[2]欲使糖尿病合并心理障礙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采用針灸治療調整很有益處,因此有條件的可請康復科協助給予針灸治療??傊瑧研睦砜祻妥鳛闄C能康復的樞紐,以心理康復促進和推動機能康復[3],可減少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賽小珍.骨傷科護理技術[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5.
【關鍵詞】 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術;護理體會
脛腓骨骨折多因外傷所致。臨床上,對于脛腓骨開放性骨折的治療方法很多,包括石膏外固定、鋼板內固定、外固定支架治療是首選的方法等[1]。其中外固定支架具有簡單、方便、經濟、對肢體傷害小、易于進行功能鍛煉等優勢。但其也有自身局限性,易出現孔道感染、肌肉骨骼粘連等不良現象[2]。細致全面的骨傷科護理可以有效地避免與減少上述情況的發生。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對38例開放性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了細致而全面的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將經驗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20-40歲26例,41-60歲12例,平均為(36±3.4)歲;傷口愈合等級Ⅰ期36例,Ⅱ期2例;左側22例,右側16例。所有病例均為開放性骨折。
1.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徹底清理傷口,在C臂機透視下拉伸小腿復位,置入外固定針,固定外固定支架。
1.3 護理方法
1.3.1 一般護理 ①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如脈搏、血壓、呼吸、體溫等,尤其是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發熱現象,及時上報異常體溫情況;②鼓勵患者定時利用骨科牽引床上拉手抬起上身,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避免長時間仰臥位,防止墜積性肺炎;③床單位要求整潔干燥,每天定時幫助患者翻身拍背,并對患者受壓部位進行按摩,改善其血液循環,避免壓瘡形成;④囑患者進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飲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等高維生素食物;⑤每天為患者腹部按摩一次,防止其發生便秘,必要時遵醫囑服用緩瀉劑。
1.3.2 心理護理 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并進行針對性的疏導[3]。醫護人員還應當認真向患者講解外固定支架治療骨折的特點和優勢,消除其恐懼心理,使其了解正確的鍛煉方法和注意事項,促進患者早日主動積極配合治療。
1.3.3 患肢護理 ①術后保持患肢抬高20cm,以利其消除水腫;②嚴密觀測患肢的溫度、顏色以及運動、感覺狀況,注意足背動脈搏動狀態。若患肢出現溫度下降、色澤變暗、感覺減退等,說明患肢遠端血循障礙,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及時處理;③必須高度重視防止釘道感染,重點加強局部護理。每天對針孔消毒2-3次,先用75%酒精棉球擦拭針孔周圍皮膚,再用無菌注射器吸取酒精點滴于針孔[4];④注意觀察傷口及針孔處滲血、滲液情況,定時更換敷料;⑤注意檢查外固定支架是否有松動、移位,鋼針是否有彎曲,患肢活動時骨折處是否有骨擦音,及時報告相關情況并請醫生作相應的調整。
1.3.4 功能鍛煉 注重指導和協助病人正確有序的功能鍛煉。術后1天,可以先作股四頭肌等長收縮及足趾伸屈運動,每次持續10秒,然后放松10秒,收縮10次為一組,重復10次,每天3-4次。術后3天,可進行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運動,患肢髖、踝、趾的主動練習,如直腿抬高鍛煉、床上蹬車訓練等。每天3次,每次15分鐘。術后1周,即可進行膝關節和踝關節的屈伸鍛煉,剛開始時,以被動鍛煉為主,幅度宜小,速度宜慢,隨病情恢復,逐漸過渡到以主動鍛煉為主,幅度加大,速度加快,以不疲勞為度,同時可指導患者扶拐杖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5周后即可指導患者逐漸增加負重練習。
2 結 果
通過以上護理措施,本組38例患者均達到骨折臨床愈合標準,且經攝X線片,骨折線消失或接近消失,愈合時間為5-9個月,平均6個月,患肢功能基本恢復到受傷前水平,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
3 討 論
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手術簡便,護理要求高,防止傷口感染是護理工作的重點[5]。脛腓骨開放性骨折患者術后體質虛弱,需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由于長期臥床,應防范其形成墜積性肺炎、壓瘡及便秘;骨折患者多有悲傷、抑郁、焦慮、煩躁等消極情緒,對于病情的恢復很不利,護理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樹立信心;外固定支架連通肢體內外,針道是傷口感染的易發部位,必須嚴格消毒,同時,要注意保持支架的穩定,防止其松動;功能鍛煉能夠促進肢體水腫消退、加速血液循環,防止肢體由于長期臥床而容易產生的關節僵硬、肌肉萎縮、組織粘連,護理人員要鼓勵和指導患者進行早期適度的功能鍛煉。通過實行一般護理、心理護理、患肢護理、功能鍛煉等全面細致的護理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外固定支架治療脛腓骨骨折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淑麗,畢金秀,于主花.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式32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2):72-73.
[2] 王貽芳,范廣麗,孫佳,等.開放性脛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術后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58-60.
[3] 杜麗鵬,張海燕.外固定支具在四肢骨折病人轉運過程中應用的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2012,(4):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