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04:49
序論:在您撰寫老年人健康保健與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老年病人;心理護理;康復保健指導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各器官形態、功能都在發生退行性變。如身體的老化表現在白發、視力下降、聽力減退,體力的減退,使行動遲緩。精神的老化主要表現在記憶力和注意力衰退、健忘、反應能力低下、懶散、毅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同時個體代謝功能減退,免疫平衡失調出現的營養吸收差,能量儲備減少,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等變化,使老年人容易患病。而且多種疾病并存,降低了老年人的生命質量,甚至失去自理能力,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住院期間以藥物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對老年病人的心理護理及保健指導。
1 心理分析及特殊要求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點①性格孤獨、固執、自尊心強;②消極、焦慮、絕望;③適應環境和自理能力低下;④猜疑、幼稚心理;⑤依賴性增強等。
(2)特殊要求,在安排病房時,要給予適當的照顧,一般3~4人為宜,病友過少不利于老年病人的情感交流,過多則環境嘈雜,病員變動大,探視人員多,易刺激老年人產生悲觀情緒。為老人營造一個清新、優雅、舒適的環境是每個病人渴望的心理要求,由于老年人上、下樓不方便,活動的空間只限于療區內,針對這個問題,我們采取措施,留出一個房間做為活動室,給那些生活自理者提供一個活動的空間,同時規定病室被褥定期涼曬,使床鋪干燥柔軟,被褥如有污漬隨時更換,病室每日通風2次,保持適宜的溫濕度,每周對不能自理的病人由護理員和護士給剪指甲,洗頭各1次,保證熱水的供應,從而使病人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
(3)盡可能做到專人護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要求,幫助照料他們住院期間的生活,在與老年人的交談中,尊重、理解老年病人的疾苦,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新型護患關系。為病人創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從護士的行動、神色、語言中獲得安全感和依賴感,消除不良情緒。
(4)護士要主動與患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語言活動對病人所產生的心理效應是不容忽視的。老年患者自尊心強,喜歡別人尊敬他們,不喜歡直呼其名,護士可根據患者的職業、職稱、學識、經歷、年齡給予尊稱。努力創造與患者心靈溝通的條件,熱情周到的服務,可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心理護理過程中,護士要做到勤觀察、勤分析、勤交談、多關心,細心觀察病人的興趣愛好,根據老年人不同心理特點,因人施護,采取不同心理護理方法,滿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5)護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靜脈注射一針見血。由于老年人住院治療時間較長,注射較多,血管多數造成破壞,使靜脈注射困難,只有做到一針見血才能減輕病人的痛苦。
2 飲食護理
老年人往往因為牙齒松動脫落,消化能力差和對營養知識的缺乏,而引起營養過?;驙I養不良,從而導致血脂過高、血糖升高、消瘦貧血等,不利于治療和身體恢復。所以護士應多了解病人飲食問題,對不同種疾病應配給不同飲食,如血脂高病人,易食低膽固醇的食物。每天吃一杯半的燕麥,就可使“壞”膽固醇的吸收率降低5%。水果蔬菜易食:四季豆、蘋果、桃子、瓜類、菇類、海帶、黑白木耳、紫菜等。少食動物性油脂,多食植物油,如橄欖油可使患心血管疾病危險度降低25%,以花生油為主的飲食,也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降16%~20%。也可食玉米油、葵花子油、色拉油等。另外,多食豆制品對人體的健康和保健功能是十分有益的,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綜合癥的病人。每天喝二杯豆奶,科學家研究顯示男性得前列腺癌的風險降低70%,由此可見,向病人家屬宣傳合理飲食對防病治病起著重要作用。
3 睡眠護理
老年人大多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還會因為來到醫院環境發生變化,加上進行的各種治療因素,出現睡眠過多,睡眠不足和睡眠混亂,長期失眠,還會對失眠藥形成依賴性。針對這個問題建立病房統一作息制度,一切治療和檢查盡量在日間進行,巡視病房時做到走路輕、說話輕、操作輕、關門輕,保持床鋪干凈平整,病房內空氣新鮮。被蓋厚薄適宜,防止蚊蟲叮咬,冬天注意室內保暖,夏天保持通風,室溫20~23℃為宜。努力提高患者舒適度來促進病人入睡,如消除或減輕疼痛感,給予止痛劑和安眠藥,安慰開導病人解除思想負擔,經常失眠者,可廢除白天小睡,做療養體操。如入睡前搓熱雙手按壓涌泉穴200下,鼓勵病人白天參加中等程度的運動、睡前處于半飽狀態、排空小便、放松褲腰帶、溫水浸泡雙腳,這樣有助于入睡。同時讓病人認識到,每個人會因為各自的生活方式、工作程度、思想負擔不同,所需的睡眠時間不一樣。一般以睡醒后感覺精神飽滿、精力充沛、沒有疲勞感,而不是以睡眠的時間來衡量。
4 康復的護理
老年人作為社會的一個弱勢群體,在軀體和心理上都或多或少存在障礙,我們應為其創造一些必備的康復措施。因為老年人實施康復的目標就是使其軀體和心理障礙得到改善,日?;顒拥玫较鄬ψ岳?晚年生存質量能高一些,消除或減輕老年人的身心障礙,從而能使老年人減少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
老年病人存在很多需要康復處理的功能障礙,既可以是老年性疾病的結果(即腦卒中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也可以是功能退化的結果(骨質疏松癥、尿失禁、老年癡呆癥等)。
通訊作者:胡銀輝
【摘要】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的壽命普遍延長,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人口的老齡化已成為全世界關注的問題,我國也將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各種問題。老年人患病常表現為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復雜且不典型,多病共存,病情發展變化迅速,病程長、恢復慢且致殘率高,易發生并發癥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藥物治療副作用多,心理、社會因素也會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
【關鍵詞】 老年人; 保?。?護理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體,一旦患了急性病恢復期長且病情復雜,而慢性病是老年人群的主要問題,不但使老年人活動受限,也是導致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2008~2009年筆者通過對新疆巴州且末地區和新疆巴州焉耆地區老年人的隨訪問卷調查,針對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進行了探討,著重探討了如何對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保健和護理,從而不斷提高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質量,達到預防疾病,減少殘障的發生。結合臨床實踐,現就護理工作中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的預防及護理措施談幾點體會。
1 睡眠異常的保健及護理
1.1 保健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早睡早起、限制白天的睡眠時間在1 h左右,以保證夜間的睡眠質量;晚餐不宜過飽,避免各種刺激,保持穩定情緒;做好睡前準備,如漱口、梳頭、溫水泡腳、開窗通風等;睡前進食有助睡眠的食物,如喝熱牛奶、吃大棗等;睡前不飲咖啡、酒、濃茶或大量水及服利尿劑;進行放松訓練,如氣功、太極拳、肌肉放松訓練等。
1.2 護理 找出影響睡眠質量的原因,進行對因處理;提供舒適的睡眠環境,保持臥室光線和溫度適宜,床褥整潔;建立活動和休息時間表,白天適量增加活動,減少睡眠;集中進行護理活動,減少對患者的干擾;睡前排尿,晚8時以后限制飲水量;提供各種促進睡眠的措施,如不飲濃茶;擺放舒適;聽輕音樂;讀娛樂性書籍;身體不適者,按醫囑給藥等;向老年人宣傳規律鍛煉的重要性,指導其參加力所能及的日間活動;夜間不宜下床入廁,以防摔傷,床邊需放置便壺。
2 飲食的保健及護理
2.1 保健 保持平衡膳食,做到飲食不貪(不貪肉、不貪精、不貪硬、不貪快、不貪酒、不貪吃、不貪熱),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和蔬菜水果,注意補鈣;食物要香、好、雜、少、細、松、軟、爛、淡,溫度適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或過饑過飽。
2.2 護理 提供舒適的進餐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保持舒適的進餐,一般采取坐位或半坐臥位,偏癱者采取健側臥位;鼓勵老年人與他人一起進餐,增加食欲;條件許可,鼓勵自行進食;不能自行進食者,協助喂飯;針對不同的病情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如上肢活動障礙者可以給予各種特殊的餐具,鼻飼者按照老年鼻飼要求進行護理。
3 便秘的保健及護理
查找便秘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顧慮和心理負擔;規律生活,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調整飲食,適量增加粗纖維素、高維生素、含脂肪食物以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在體力許可的條件下,指導其適量體育活動,臥床者,給予被動活動;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用雙手順結腸蠕動方向進行腹部按摩;必要時用開塞露、緩泄劑,小量不保留灌腸等幫助通便;在各種方法無效時,可采取人工去便。
4 腹瀉的預防及護理
掌握老年人的飲食原則,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吸收、少渣少油的食物;嚴重腹瀉時,可短期禁食,恢復期吃少渣少油及半流質。適當臥床休息,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盡早采集標本送檢,及時給予診斷和治療。保證補充足夠的水分,防止脫水;做好皮膚護理,保持會陰及肛周皮膚清潔干燥,必要時涂10%魚肝油軟膏以防皮膚破潰;掌握老年人的排便規律助其排便;被疑為傳染性腹瀉的老人,應進行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5 尿失禁的護理
查明原因,進行對癥治療和護理;建立規則的排尿習慣;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防止褥瘡的發生;有尿意時及時排尿,不憋尿;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白天飲水2000 ml,睡前限制飲水,減少夜間尿量以保證睡眠質量;必要時應用接尿裝置進行外部引流尿液;對留置導尿者,做好相應的護理,防止尿路感染;進行盆底肌肉收縮鍛煉。
6 跌倒的預防及護理
經常監測血壓,改善老人的視力、聽力、認知和情緒,引導老人正確的評估自身健康狀況和活動能力,力所能及的照顧自己;指導家人熟悉老人的生活規律和習慣,改善老人的居家環境和衣著,為老人提供方便的生活照護和安全、便捷的生活空間;夜間睡眠差可導致思維和判斷力下降,易發生跌倒,所以應指導老人保證良好的睡眠質量,保持清醒的頭腦;指導老人注意日常安全,如不要攀高取物,盡量避免或減少使用鎮靜劑或安眠藥等【sup】[1]【/sup】。
7 心理異常的預防及護理
離退休、疾病、空巢家庭等都會導致老年人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自卑、迷茫、失落、抑郁、焦躁等負性心理,這些心理問題必定會降低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調查發現患軀體疾病的老年人常伴有情緒障礙,所以醫護人員要特別重視老年人的心理變化,要尊重、理解、信任老人,給老人更多的情感支持和經濟支持,幫助老年人順利度過情感危機期;指導老人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培養廣泛的興趣和愛好,積極參加社交活動,最大限度發揮自身潛能,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指導老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議家人多安慰、開導老人,及早發現老人的異常心理;作為護理人員要針對不同性格的老人采取不同的心理護理,以減輕或消除老人心理障礙,延緩心理衰竭,增加其心理健康【sup】[2]【/sup】。
參 考 文 獻
[1] 孫宗魯.中老年病百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通訊作者:馬月娟
【摘要】 目的 探討老年人對社區護理的需要。方法 通過對100名隨機抽樣的60歲以上老年人對社區護理需求的調查,得出心理護理對不同職業、文化程度、性別人群在健康促進方面所起的作用。結果 100名隨機抽樣人群,經社區心理護理后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明顯增加,負性情緒明顯下降。結論 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年齡、文化背景、家庭狀況,采取積極有效的社區護理模式,有助于改善人的心理及身體健康。
【關鍵詞】 社區護理; 老年人; 需求; 調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現代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平均壽命正在逐漸延長。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1.42億,超過總人口的10.9%。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社會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著變化。老年空巢家庭正逐年增加,因此這些老年人的醫療保健服務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社區護理機構以它的專業、方便、快捷擔當起這個重任。國際老齡協會不止一次提出科學為健康老齡化服務的宏偉目標。說明面向21世紀的老年保健服務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一大課題?,F代醫學研究已從醫療為中心轉向以護理保健為中心,并向家庭醫學方向發展。社區護理工作便隨著護理職能的擴展而越發顯得重要。
據調查表明,我國的社區護理服務還處于初級階段。對社區護理服務有需求的家庭所占比例為64%,其中15%的家庭處于等待服務狀態。社區護理機構能夠貼近家庭、了解家庭成員,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掌握第一手資料,搭建社區健康信息系統,搭建起患者與醫療之間的橋梁,使人人享有更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
本次調查研究抽取了本市新華區的100名60歲以上的老人。從社會人口學特征、老人健康保健情況、社區護理需求以及影響因素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群的健康保健狀況和護理需求,以指導社區護理的開展方向,提供符合我國國情和本市現狀的社區老人護理服務。促進和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新華街區415名60歲以上的老人,按照1:1的比例分層抽取獲得小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老人和無文化的文盲老人各50名作為調查研究對象。
1.2 方法 采取集中授課、入戶調查、現場咨詢、造冊建檔、跟蹤隨訪的形式,反復細致地向老人們介紹調研的目的、要求和意義。對調查研究的各個項目逐條逐句地詢問并填寫調查表,獲得所需的原始資料。主要調查內容包括:社會人口學特征、老人健康保健現狀和老人社區護理需求情況。共進行了3個月的隨訪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并進行了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本調研對象的100名老人,年齡60~98歲,平均67歲,其中70歲以上老人占33%,男女比例為2:3。被調查老人文化程度普遍偏低,50%的文盲老人中,男性占32%,女性占68%,其調研結果詳見表1、表2、表3、表4。
表1 100名老人社會人口學基本特征(%)
表2 100名老人心理護理前后負性情緒變化(%)
表3 老人健康保健情況(%)
表4 老年人疾病流向
表5 老人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
3 討論
3.1 社會人口學特征 本次調查發現,老年人中文盲比例較高,體力勞動者占調查對象的71%,提示老年人健康教育和推行健康保健措施應注意具有針對性。調查對象中70歲以上老人占33%,顯示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在加快,與國際關于人口老齡化報道相吻合。提示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務已成為基層衛生保健的重要任務之一。被調查老人中喪偶者比例為28%,有研究報道,喪偶對老人的心理健康影響非常明顯。在焦慮、抑郁、偏執等方面與配偶健在的老人有著明顯的差異,從而顯示出對老年人的社會心理支持方面的服務也是社區護理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3.2 老年人健康保健現狀 調查表明,我國大多數老人與子女同住,占調查對象的54%,獨居者為26%,夫妻兩人單獨居住者占20%。由此可見,大多數老人的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員負擔,但由于計劃生育使單位家庭子女數減少,以及社會家庭核心化合小型化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將是更多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疾病護理依賴于社區護理和社區服務。鑒于我國醫療衛生保健制度的局限,調查對象的醫療費用負擔形式仍以自費為主。經濟的原因使多數老人的就醫和健康保健受到較大的限制,約45%的老人承擔不起醫療費用。能否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將對老年人的健康促進、維持和改善有直接影響。通過對老人進行健康教育和實施護理保健措施,建立“量用為出”的收費原則,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健康目標,將是我國基層保健工作面臨的挑戰和今后為之奮斗的方向。
3.3 老年人社區護理需求及影響因素 本調查發現,老人的社區護理需求較高,占70%,主要要求提供家庭訪視護理、健康咨詢護理。其中文化層次高者要求高,比例大,文化層次低者要求簡單,甚至部分老人提出公寓式服務,既能滿足自己的社會交往需求,又能減輕子女負擔。調查表明,文盲老人對社區護理持否定態度的前兩位原因是經濟困難和自我保健意識的缺乏。表現為對定期的體格檢查和保健措施的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時就醫,提示加強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的緊迫性,“健康參與”對實現“人人享有健康保健”戰略目標的重要性,以及開展社區護理服務的方向。
3.4 心理護理對老人的健康作用 由于社區護士進入社區家庭,與老人的距離貼近了,感情溝通了,使老人更容易將內心的情感向護士袒露,便于護士對老人心理狀態的了解和疏導,提高老人對疾病的治療信心,消除恐懼、緊張心理;給老人分析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消除其憂郁、煩躁情緒;同時和老人的家人、居委會配合,共同關心老人,使老人沒有了孤獨感,感受到了家庭和社會的溫暖及生存的意義。通過心理護理,老人的負性情緒得以緩整,由悲觀、恐懼、輕生轉為樂觀、堅強、有生活勇氣,并成為該社區醫療服務站的義務宣傳員,引來更多的老人前來參加“全民健康”活動。
1.1兩周患病率狀況兩周患病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狀況及衛生服務需求量的重要指標。通過兩周患病率調查來反映老年人健康狀況,健康水平是目前國內統一采用的基本衡量方式之一。在門診住院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逐步增長,據2003年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結果顯示,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兩周患病率為338.0‰,是65歲以下年齡組的3倍,并呈持續增長趨勢。
1.2心理社會健康狀況心理社會健康是全面衡量老年人健康狀況的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有調查發現約八成以上老年人處于心理健康的臨界點或亞健康狀況。主要表現有孤獨、自卑、空虛、失落、失眠、易怒、反應遲鈍、情緒反復等癥狀,而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婚姻狀況、軀體患病情況以及家庭與社會支持系統是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此外,還有部分老年人,因不能全面正確的提供病史,使其所患病不易被發現。
2.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存在的問題
2.1專業醫院及人員缺乏目前國內現有的醫院,絕大多數都屬于綜合性醫院,專門服務于老年人的醫院和機構少,其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也良莠不齊,多數未經過老年醫學的專門訓練,且條件較差,故難以應對迅速增長的老年人群的醫療保健需求。
2.2家庭贍養功能弱化人口高齡化,獨生子女政策等,使傳統的家庭贍養功能弱化,家庭對老年人照料護理日見不足。因此,老年人對在社區開設老年專門門診、護理站及康復機構有一定需求。
2.3經濟問題經濟原因也是影響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需求的一個因素。進入市場經濟社會,大多數醫院的醫療費用不斷上漲,部分條件較好的老年醫療護理機構及設施只能滿足少數有經濟支付能力老年人的需求。而目前國內收費低廉的社區醫院及機構還不多見。還有部分老年人因行動不便、無人陪護等原因,使醫療保健需求難以實現。
3.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之對策
3.1建立完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老年醫療保健體系應以社區為中心,以家庭為單位,把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連續性的醫療保健服務列為社區衛生服務的重點。服務模式應從單一醫療向集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等為一體的模式轉變。服務方式應由患者上門轉變為走出大門,深入社區、家庭,使老年人及家庭了解發病原因、治療方案及康復方法,并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改善飲食營養,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從而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
3.2逐步實施網絡化管理目前,我國已初步建立起了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為實施社區老年人群的醫療保健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三級醫療網,針對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的特點,進行功能定位,進一步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的老年病防治功能。加強對老年疾病的監測,控制慢性病,預防老年人傷殘的發生,以及進行心理慰藉等疏導并漸進地擴大覆蓋面,逐步完善社區老年人醫療保健服務的網絡化管理。
3.3加強專業隊伍的培養我國養老的特點是家庭贍養為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身邊無子女的患病老人,病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會越來越多。因此,加速培養照料人員、老年病防治、臨床專業人員及社區醫療服務的骨干人才已是刻不容緩。與此同時,也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要的健康服務,加大全科醫生、全科護士的培養,逐步改善這方面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的現狀。
上世紀中葉,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口老齡化問題逐漸凸顯,老年健康問題及老年健康保障措施受到社會的關注,老年健康支持與保障體系逐步建立,其目的主要在于保護弱勢群體,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對老年健康保障支持體系的研究和實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1建立針對老年人的免費或部分免費的健康保障體系
自上世紀60年代起,一些國家開始建立專門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或專項健康保障計劃,由政府財政負擔或補貼,老年人享受全部免費或部分免費的醫療衛生服務。例如,美國1965年開始實施的老年醫療照顧計劃(Medicare),由聯邦政府財政負擔,對65歲及以上老年人實行免費醫療服務。日本1983年建立的老年醫療保險制度,對65歲以上臥床老年人及70歲以上所有老年人實行免費程度達80%的醫療服務,并且社會服務項目不斷增加,如老年綜合護理與照顧計劃亦稱“黃金計劃”。針對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患病護理需求大的特點,美國、德國、盧森堡等許多國家推出老年長期護理計劃(Longtermcare),其籌資模式多樣,但管理比較規范[5]。免費或部分免費的健康保障制度和計劃由政府主導,管理力度大,管理保?。∕anagedcare)的特點明確,有利于醫療服務的科學計劃及衛生資源的合理使用,常常作為控制衛生費用的重要措施,如澳大利亞建立的“老年保健評估體系”,評估老年人的護理需求,確定是否需要進入護理院及護理等級等[6]。通過評估,有效地防止了醫院服務及護理院服務的過度使用,鼓勵老年人留在社區或家庭接受護理服務。
1.2建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該體系主要包括服務機構、服務項目及其提供方式。老年保健及慢性病病人護理、康復和照顧的專門機構主要有:護理院、日間中心、康復中心、臨終前關懷中心等。主辦主體多樣化,政府主辦、慈善機構資助、非營利性組織主辦等形式較多,有的國家老年保健和照顧機構以社會籌資為主,如美國的護理院(Nursinghome)主要采取收費服務的方式經營。另外,一些綜合性的醫療衛生機構也提供老年保健服務,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服務項目及其提供方式方面,除機構服務外,更強調社區及家庭保健和護理,如英國、美國等國家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的社區護理服務,主要由社區護理團隊上門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與照顧。健康促進計劃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1989年德國的《醫療改革法》等,所有健康保險基金會都要有健康促進計劃。
2我國建立老年人優先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2.1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與國外主要經濟體大國相比,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發展速度快、高齡化趨勢以及未富先老的特點。據中國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測算,到2020年,我國老齡化水平將達到16.61%;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總量預計將達到4.38億,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將達到28.76%[7]。同時有數據顯示,自1990年以來,我國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成為增長最快的一個群體,1999-2000年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從768萬人增加到1199萬人,年平均增長速度達4.56%,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我國老年人口和總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一些先期進入老齡化的發達國家在進入老齡型人口時期時,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左右,而我國在步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GDP尚不足1000美元,我國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國家[4]。我國人口老齡化這種特有的現狀不僅加大了我國衛生資源供給的壓力,也使得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極其嚴峻的挑戰。
2.2老齡化導致衛生服務需求和疾病費用負擔增大
陳功等人根據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結果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預測,如果我國各年齡組的2周就診率和住院率保持不變,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就診人數與住院人數將逐年增長。與2003年相比,2015年就診人數和住院人數將分別增長51.82%和48.24%;到2020年這兩項指標將分別為79.60%和77.27%;在未來50年里,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就診人數增長178.12%,住院人數增長187.19%,可見人口老齡化將導致衛生服務需求快速增加[8]。另外人口老齡化導致的就診費用也呈逐年增長趨勢,我國2003年就診費用為458.13億元,如果我國各年齡組的醫療情況保持不變,2015年就診費用將比2003年增長36.21%,2030年、2050年就診費用將分別達到833.49億元和977.01億元。有專家警告,如不從現在起采取有力措施對慢性疾病進行有效預防和控制,到2030年我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將達到24%,高于目前任何一個國家的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例。而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慢性病人群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55-64歲人口所占的比例是26.2%,65歲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是37.1%,人口老齡化導致的疾病負擔快速增加也將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產生很大壓力[9]。
2.3老年人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尚不健
全近年來,我國醫療保障人群覆蓋率不斷擴大,隨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已有10億以上的城鄉居民擁有各種醫療保障。但是,這些制度的設計及實施,不僅忽視對老年人的優惠,甚至出現老年人醫療保障的“死角”。2009年出臺的新醫改方案,其主要目標是擴大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面、提高服務效率、滿足全民基本健康需求,沒有任何向老年人健康服務與保障傾斜的政策和措施;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覆蓋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而把多數老年居民排除在外;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及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老年人,有較大比例的人由于支付不起自付費部分而難以獲得醫療服務,從而使老年人醫療保障存在嚴重的“死角”。
3我國建立老年人優先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的可行性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 老年人 健康保健
我國是世界上實際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健康服務體系基本上是以醫療為主的服務體系,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社區衛生服務是世界衛生組織向全世界推薦的應對老齡化社會最經濟適宜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不僅能合理配置衛生資源,大大提高衛生保健服務的公平性和效率,而且能有效控制醫藥費用增長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尤其是在關注老年人生存質量、提高老年人衛生服務水平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決老年衛生保健問題的根本途徑。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務體系的具體工作,要從以下方面具體開展工作。
1強化政府功能
1. 1 推動社區衛生發展。政府應將社區衛生和老年衛生保健工作納入政府實事工程和社區建設重要內容,努力為民辦實事,逐步完善老年服務事業。社區是老年人的主要生活空間,老年人的生活居住、醫療保健、休閑娛樂、社會參與等基本上都發生在社區。因此,我們將社區衛生納入社區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統籌規劃、組織實施,依托社區人群的需求,大力發展社區為老服務業,并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推動社區衛生、文化、教育等各項服務的發展。
1. 2 提供政策保障。各級政府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力度,特別是對老年弱勢群體,政府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建立長效投入機制,使社區衛生服務成為老年人健康的“守門人”。
2 轉變服務模式,建立新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人口老齡化、疾病譜改變、醫學模式轉變使得原有以面向急性傳染性疾病防治為主的醫療衛生服務體制已難以適應人群醫療保健的新要求,因此,在改革完善健康保障制度的同時,衛生部門要轉變醫學模式,改革衛生服務體系,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讓老年人大病進醫院,小病在社區,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社區與上級醫療防保中心合理分工的新型衛生服務體系。
3. 積極培養全科醫學人才
3. 1 制定完善標準。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區、護理院、康復院、臨終關懷院、老年醫院、綜合醫院老年病科等各級老年醫療服務機構的軟硬件標準,包括生活起居條件、無障礙設施、家庭和社區康復標準、人員設備配備、診療規范、服務模式、就診流程和統一出入院的標準,使老年醫療服務進入一種規范化管理狀態。
3. 2 提高技術水平。從老年人群的衛生需求來看,他們的生理功能相對較弱,而病因往往又是多種多樣,這就要求衛生服務人員具備相應的觀念、知識、技能、態度,應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較高的道德修養、廣博的知識、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有較強的處理社區常見健康問題和組織管理、人際溝通、宣傳說服的能力,還要掌握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等技術。
4. 完善老年健康服務功能
4.1 建立健康檔案。對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人戶調查,將基本健康情況建立管理檔案,進行歸類管理,制訂管理方案,培訓居委會干部,要求他們主動學習社區衛生服務知識內容,掌握本居委會老年人健康情況;主動參與老年人健康保健管理工作,掌握本居委會重點老人、“五病”老人情況:主動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本居委會老年人對衛生保健健康教育的要求,掌握本居委會重點危重老人監測人數。積極配合全科醫師對喪偶獨居高齡老人的定期巡訪,對虐待老人、影響老人身心健康家庭子女的進行教育工作。
4. 2 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每月為本社區老人進行一次健康教育講座,講解老年常見病、慢性病的防治及老年期的保健知識、衛生常識、家庭急救、穴位保健等,幫助老年人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
4. 3 開展老年人心理衛生咨詢,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老年人由于退休、喪偶、子女、住房、社會經濟的變化,器官的衰退,疾病的出現,使他們在生理上、心理上產生障礙,他們非常需要有人關心、理解、幫助。全科醫師應用心理學原理和知識,針對老年人產生的心理變化特點,有計劃地在各居委會開展心理衛生咨詢和心理治療工作。在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中,全科醫師必須尊重老人的人格,耐心傾聽他們的談話,讓他們發泄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及對健康需求,從中幫助老人發現問題的根源,同時發掘老人自身的潛在能力,調動主觀能動性,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老年人心理防御能力,為老年人的健康長壽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5依托社區推進健康老齡化
在今天這樣一個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醫學日益進步的時代,人們不僅希望延長壽命,更希望擁有更高的身心健康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我們要依托社區,充分利用社區衛生和福利設施的資源,形成社區老年疾病預防、老年保健、老年醫療、老年康復網絡;利用社區各種傳媒,大力開展老年健康宣傳教育,提高老年人自我預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為低收入老年人因大病、重病導致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設立“義診”窗口,提供基本的衛生保健服務。
參考文獻:
[1]周謹,謝軍.社區老年衛生服務依賴于全科醫療[J].老年醫學與保健,2007,13(1):45-46.
[2]張賢.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健康保健體制的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21(7):22-23.
日本人為什么長壽?這與其健康產業欣欣向榮密不可分。
20世紀70年代,日本提出“健康產業”的概念,認為國民生活水平提高將衍生出新產業,健康產業是其“潛力股”。
20世紀90年代,日本開始制訂健康產業的服務標準和管理條例,推動產業的集聚建設。如今,健康產業已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每年增加值超過10%。
日本的健康產業主要涵蓋四大領域。其中,保健護理是最基本的健康服務。
在日本,900多個保健所,1300多個保健中心均設在社區。這些保健機構的工作人員近2.5萬人,他們主要向社區居民提供定期體檢、生活照顧、醫療護理,以及開展保健教育等。
保健護理是普惠型的健康產業,健康活動與之相似。各種健康俱樂部遍及日本全國。在東京都品川區,就有70多家健康俱樂部。平時,它們會組織會員開展長途步行、游泳、球類運動等。更值得一提的是高級健康俱樂部,或者綜合型的康樂中心,它們的會員在進行高強度運動后,可享受洗浴、餐飲和按摩等服務,使身心快速放松,以便更好地保健。
除了重視普通人群的健康服務,日本還積極探索發展養老產業。近年來,養老院、老年公寓等多種形式的“老年社區”如雨后春筍般興起。這些社區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建有娛樂會館、活動會館、醫療保健所。在此居住的老年人,既能便捷生活,又能享受到t療護理、陪伴支持等多種多樣的服務。
養老社區提供保障服務,健康保險同樣如此。
在日本,以老年人和健康為對象的保險,種類豐富。一般來講,日本人在年輕時就會購買一些商業性的健康保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可選擇的保險項目會更多。日本人愿意購買健康保險,不單是保健意識強,更因為它們物美價廉。
可以說,從保健護理到健康活動,從養老服務到健康保險,日本的健康產業體系已較為成熟。
當然,日本健康產業的風生水起,離不開日本政府的積極作為。
一方面,日本政府提高了健康產業的“門檻”,非優質企業不得從事健康服務。
另一方面,日本對健康產業市場的嚴格監管,有效地防止了企業因謀取暴利而降低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