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04:48
序論:在您撰寫翻轉課堂起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起源
翻轉課程又稱“顛倒課堂”、“反轉課堂”,最早起源于2000年的美國邁哈密大學,其中三位教師在講授經濟學導論這門課程時,面對學生日益減少的興趣問題,嘗試用新的教學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應運而生。翻轉課堂在教學中得到運用并取得教育成效的是在2007年美國克羅蘭州的“林地高中”,這所學校的許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上課不是遲到就是缺席,影響了正常的上課進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該校的兩名化學老師錄制pp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結合實時講解上傳至網絡,來給缺席學生補課。隨后,兩名教師大膽的讓學生課前在家中聽視屏講解,然后自主地完成該作業或進行實驗,作業或者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在第二天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同伴互助來解決。由于這種模式與傳統的“教師上課講解,學生回家做作業”的模式相反,因此被稱為翻轉課堂。2011年,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第五中學,在我國率先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之后,翻轉課堂在我國教育教學中引發了一場教學改革,各中小學和高等院校不斷效仿,教育學者和一線教師也增加了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質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包括兩個階段,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花一整堂課的時間進行只是講解,學生被動聽講,知識內化的時間放在了課后。而課后學習常常因為沒有教師的輔導、同伴的幫助、家長的監督,使得知識很難達到內化。翻轉課堂則是把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借助同伴交流吸收先前觀看教學視頻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不再占用上課時間講解知識點,而是由學生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觀看教學視頻、查找資料、閱讀電子書,與同伴討論等方式完成個性化學習。翻轉課堂強調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的交流互助學習,經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學生更加清楚自己的疑難困惑,課堂學習的任務型也就更加明確,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效率也就隨之提高了。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
1.先學后教,自主學習
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中國教育的目標已經由傳統的知識淵博型人才向創新型人才轉變,課堂教學也有灌輸式教學向學生主動學習轉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倡新知識的學習,首先應該源于學生自己的解讀,引導學生自己展開對新知識的理解的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通過改變傳統的教學順序,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促進學生自主地、主動地進行學習,將“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實現先學后教,自主學習,教學時空的改變是關鍵因素。翻轉課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課堂的翻轉,實現了“教”與“學”的翻轉,學生首先在課堂外借助視頻、指導性解讀進行自主學習,然后通過師生、同伴互動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教學。
2.注重課堂互動、交往和探究
知識的碰撞是創新的源泉和基礎,借助師生互動、同伴交往促進不同思想、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維的交鋒,從而開啟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考。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處于“無聲”狀態,無聲無思考地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然后進行機械記憶,在反復記憶的過程中學生的識記性基礎知識不斷地鞏固,但是理解性和創新性知識卻不斷地喪失,學生對新知識沒有自我的分析和解讀,而只能簡單地依靠教師的方法進行模仿。這是中國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新時代下教育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所在。翻轉教學模式正是要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通過課下的自主學習對知識有了自己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互動,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認同和反駁,從而構建學習共同體。
3.關注學生主體體驗
課堂教學是為主體服務的,主體體驗式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要關注主體的體驗,就要不斷突出和體現主體的個性化,滿足每一個個體的特殊需求。翻轉課堂通過信息技術的支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視頻和導學問題,學生在課下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和理解,對于學生已經理解的內容可以通過快進或者跳躍等方式加快學習進度,對于不理解的知識點學生可以反復學習,或者借助交流平臺進行求助和交流。同時,課堂教學是針對學生理解中的難點和重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對于學生不能夠獨立解決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分析,這也激發了學生的思考,增加了學生的主體體驗。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是通過改變“教”和“學”的順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借助師生互動、同伴交往,增加學生的主體體驗和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郭文良,和學新. 翻轉課堂:背景、理念與特征[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3-6.
[2]胡廉民.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及可行性研究[J]. 科技視界,2015,01:207+255.
[3]劉海晨. 淵源、特征及挑戰:翻轉課堂的思考[J]. 教學儀器與實驗,2014,12:56-58.
作者簡介:
關鍵詞:翻轉課堂;傳感器原理;教學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2-0166-02
傳感器技術是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光學、電磁學、電子學等多門學科領域,是信息技術的核心之一[1]。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新型傳感器日新月異,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傳感器原理及微傳感》作為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課,在大三下學期開設,課程的重點在于使學生掌握各類傳感器的應用。在當今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對大學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的要求逐步提升。這門課是對學生已學課程知識的綜合應用,對于本三院校的學生,由于其理論水平偏低,傳統的教學模式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素質,從而適應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要求,成為教學過程中探索的重點。秉承改進教學模式、探索教學方法的理念,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經過改進引入到傳感器原理及微傳感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翻轉課堂概述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2]。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3]。而翻轉課堂與此恰恰相反,信息傳遞被放在課下,由學生自主學習完成,知識內化則放在了課堂之上,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作實現[4]。作為教師,需要調整教學策略,在不干預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通過及時的評測來促進學生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給予學生更多的發揮空間。不僅把翻轉課堂應用于課堂教學,還在實驗教學中進行嘗試,真正體現出富有成效的面對面互動學習活動才是翻轉課堂最重要的價值。
二、教學實施過程
為了把翻轉課堂的理念應用于《傳感器原理及微傳感》的整個教學過程,經過三個學期的探索,通過以下具體措施,取得了預期的成效。
1.教學流程改革。在“傳感器原理及微傳感”課程的理論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在課堂上的單向注入式教學,在內容上側重講解各類傳感器的原理及其內部結構,而在傳感器的應用上則是簡單地舉若干例子。這樣平鋪直敘式的教學過程,常常會給學生帶來枯燥、乏味的感覺,學生學習起來缺乏興趣和動力。在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單單是課程內容的傳授者,而是變為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者與促進者;學生則從被動的內容接受者變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流程如圖1所示。
為了提高課堂時間的效率,在新學期的第一次課上,向學生介紹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取得學生的認同,為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將每次課堂教學的內容布置下去之后,教師提供部分相關視頻和網站網址,學習資料由學生自行查找,包括視頻、音頻資料和實物。要求學生通過網絡和圖書館,收集并整理生活中相關傳感器的資料,具體內容由學生討論確定。每次指定兩組同學制作課件,并請部分學生上講臺主講。第一次實施時,考慮到學生各有所長,讓學生自主分工合作,包括查找資料、課件制作和課堂演講,實施的結果是大部分工作都由主講的同學完成,不利于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次實施時,將每個專題分成原理、應用和擴展三部分,每組由三位同學組成,每位同學都要上講臺主講和回答問題,調動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施過程中,講臺上的同學熱情講解,講臺下的同學積極思考,還會提出疑問和不同的觀點,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講解討論結束后,教師則對一些理論上的難點問題加以補充和總結。在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的同時,使課堂上的交互性變得更加有效。
2.教學內容改革。在教學內容方面,傳統的教學內容復雜而枯燥,無法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在對該課程的特點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基礎上,采取了可選擇性的教學內容。在布置教學內容時將每個專題分成原理、應用和擴展三部分。原理部分和應用部分針對某類傳感器,比如壓電式傳感器、磁電式傳感器、光電式傳感器和微傳感器等,而擴展部分則是傳感器在某方面的應用,比如傳感器在手機上的應用、傳感器在智能家居上的應用、傳感器在醫療方面的應用等等。每組學生在相互協作的同時可各有側重,幾乎所有的學生在查找資料和制作課件中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在擴展部分大家充分發揮小組成員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將在生活中發現的傳感器的應用拍成視頻或以圖片的方式呈現給大家,比如新近開發的銀行智能服務機器人、機器人餐廳的機器人服務生和無人駕駛汽車,并且把涉及到的傳感器分門別類。作為教師,在解決同學的難點問題之余,考慮到新型傳感器在汽車電控技術智能化、網絡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和傳感器在手機上的應用。一學期中分兩個專題將這兩方面的應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使得學生對每次課上教師的講解內容都有所期盼并帶有濃厚的興趣。
3.實驗教學改革。傳感器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新型傳感器不斷涌現,學校開設的配套實驗課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的探索欲望,學生對傳統的實驗方法也提出了很多看法。通過調研和與實驗室協調,提出了實驗課的改進建議。在實驗內容中減少驗證型環節,加入設計創新型環節。驗證型環節主要是訓練學生掌握各類傳感器的測量電路和典型應用。設計創新型環節則從專業學習的角度考慮,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傳感器的應用電路并提交作品,比如電子秤、脈搏儀、照度計、轉速表等,在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實驗課上要求每組同學提出一個創意并進行原理的講解。由于課時的限制,具體實現過程學生利用開放實驗室時間完成,在實驗課上則展示設計成果,討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大家的建議使設計得到進一步的改進。
三、課程考核
教學過程的改革需要配套相應的考核體系。期末考核取消傳統的筆試,取而代之的是要求學生提交兩份報告:學習報告和設計報告。學習報告要求學生總結本課程一學期的所學所得,設計報告則要求學生按照正規論文的格式撰寫。課程成績中期末考核、課堂講解、實驗設計和團隊合作各占四分之一。將學生的講解與團隊合作分別納入課程考核中,提高了學生對各個環節的重視程度,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的實現。
四、結論
通過把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于傳感器原理及微傳感課程的教學過程,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為他們將來更好地融入企業和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童敏明,唐守鋒,董海波.傳感器原理與應用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2]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4]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21-25.
Teaching Research of the Principles of Sensor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LIN Hong1,2,QU Bo2,LI Sui-qiong2
(1.Wenzheng Colleg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104,China;
2.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 215006,China)
《企業管理》課程是技工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但因為《企業管理》課程不像機電、汽修、計算機、烹飪、美容美發等傳統技工專業的專業課程那樣具有易于進行實踐操作的特點,而是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等概念性技能,以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行為的條理性等為目標,所以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一直都沒有一套合適的方案適用于該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同時傳統的教學方法也不能和當前技工學生的性格特點及學歷層次相匹配。因此,在《企業管理》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和創新,以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達成及滿足社會企業對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的需要。筆者在總結多年《企業管理》課程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前時代特點和學生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了初步探索。
一、當前技工院?!镀髽I管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不一致
通常技工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為中小企業基層管理者、自主創業者、家族企業繼承者三項,目標特點就是注重基層管理技能的培養。但是在《企業管理》課程實際的教學目標設定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卻更多的是管理理論或原理的講授以及高級別管理概念性技能的培養,理論性、概念化的教學內容占主體。這些“高大上”的教學內容與技工院校注重實用性基層管理技能、日常工作事務處理能力的培養目標顯然是不一致的,也和技工院校學生的文化層次不匹配。
(二)教學模式固化,教學方法單一
《企業管理》課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因其填鴨式教學過程枯燥乏味,所以教學效果不好。而教學效果相對較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案例教學法,討論法等常用教學方法,因為有些案例比較陳舊或者片面或不夠貼近學生生活,甚至有時各任課老師重復使用相同案例,老生常談,導致學生對案例有距離感,無興趣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去,甚至厭煩這種常規教學模式。隨著“新三中心論”理念的興起,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廣泛被應用,初期因其教學模式新穎,教師課前準備充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隨著應用的深入,此種教學方法也逐漸被形式化,每一個環節都流于形式,最后的教學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三)校企合作在教學層面應用不夠廣泛或深入,落不到實處
《企業管理》課程除了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技工院校普遍與企業開展了校企合作項目,從而使學生能夠有機會去企業實踐實習。這種“學練合一”的一體化教學形式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因為企業要考慮到自身的生產經營、管理等活動的正常化,學校受師資力量和日常教學安排等各種原因的限制,學生深入企業實踐實習的機會其實并不多,或者實習的內容是毫無技術含量可言的簡單重復性勞動,與學校課堂上學習的管理內容不能對應,達不到鞏固拓展,加深理解校內知識的作用。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特點
(一)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弱,學習目標不明確
技工院校的學生文化課成績偏低,文化基礎較弱,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現實。而很多學生對于來技工院校學習的目的也不夠明確,對所學工商管理專業更是一無所知。筆者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堂課上都會問學生一個問題“為什么選工商管理專業?對這個專業了解嗎?”大部分學生不能明確回答,甚至有部分學生說是家長的安排。這說明,本來很多學生就不是出于自己的興趣而是被動的選擇工商管理專業,所以他就不會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這就需要工商管理專業教師要應用合適的教學模式或方法來使教學內容或課堂活動吸引學生,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從而產生良好的學習結果。
(二)參與性更強,更喜歡親自去嘗試
現在技工院校的學生都是九零后,具有鮮明的個性獨特,比較自我的時代特點,不喜歡受約束或被動的接受某些事物,更喜歡參與性強的事物,喜歡親自去體驗去感受。相較于外界強加于他的思想、觀念等他更容易接受自己實踐所獲得的認知。
(三)對互聯網、移動通訊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有高度依賴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移動通訊設備等現代信息技術和設備對于新時代的技工院校的學生來說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個人電腦、手機、平板電腦、互聯網和Wi-Fi無線移動網絡等已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學生對這些事物已經產生了高度依賴性,無論課下課上一分鐘不看手機,不上網都會讓他們感覺不自在。所以說互聯網、移動通訊設備等新技術已經對傳統課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統教學模式現在以及未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考驗。
三、《企業管理》課程“翻轉課堂”的探索和應用
顯然,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就需要我們結合時代特點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創新教學模式,開發新的教學方法,以應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挑戰,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微課為主體的翻轉課堂完成課程主體內容的學習-借助微信、微博、論壇進行課堂的拓展-借助校園現有資源進行實踐實習”是筆者在《企業管理》課程教學方法上作出的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受到學生普遍歡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微課為主導的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主體專業知識或技能的學習
網絡學習是建立在多媒體、計算機和互聯網基礎上的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網絡課堂是集網絡教學、數字資源管理、在線視頻課堂和學習社區諸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網絡平臺?;诰W絡和電腦的普及化以及學生自主性發揮的需要,我們可以將《企業管理》課程傳統課堂分為前后兩部分。前一部分是以微課為主導的線上自主學習,后一部分是回到課堂內的展示、討論、答疑、評價環節。
1.微課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
因為技工院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基層管理者,技工學生文化基礎較弱,學習目標又不夠明確,所以微課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不僅僅要注重知識點的選擇,更要注重知識點在應用層面實操性的引導,就是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去“用”或是“做”。比如在講到“人本原理”時除了要將原理的內容進行講解外,更要詳細講解人本原理在“薪酬、福利、員工活動、員工培訓、晉升渠道”等方面是如何體現應用性的;而在講到“組織”一節時,除了讓學生掌握什么是組織、組織產生的原因等基本概念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實際運作過程中組織結構是如何進行部門化、如何設定各工作崗位的。
2.微課的自主學習
在微課學習部分,首先教師需要將制作好的或在互聯網上下載的質量好的微課上傳到網絡課堂平臺(如果學校不具備此環境,也可以上傳到班級QQ群或發送到每個學生的電子郵箱),安排學生自行下載觀看學習。通過反復觀摩微課自主的學習,掌握學習內容后,要完成相應的練習,以檢測自主學習的效果,然后要求學生將自己對本次課程中不理解的部分或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自己的觀點想法記錄下來,留待回到課堂內討論解決。在此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進度,不明白的部分還可以反復觀看揣摩,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學效果優于教師一人的課堂講述。
3.回到課堂內的學習
在回到課堂內的部分時,教師可以出題檢測微課自主學習效果,也可以要求每個小組或每名學生展示自己對微課學習內容的理解或觀點,也可以訂正作業,也可以就微課內容進行答疑或組織學生針對與課前微課學習內容相關的某一個題目展開討論。最后,教師要根據檢測結果及學生在課堂內的表現做總結評價,給學生或學習小組打分。本教學環節雖然形式上是又回到了傳統課堂中,但是教師只是“主持人”或“評委”身份,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的是學生。因為之前學生們都已經自主學習了微課中的內容,有了充分的準備,所以在本環節往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每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課堂氣氛會相當熱烈。
(二)微博、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新興通訊平臺的應用-課程主體內容的拓展和補充
以微課為主導的翻轉課堂形式使學生對課程主體內容有了深入的學習和掌握后,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和有興趣的網絡聯絡形式完成課程內容的拓展、補充和延伸。比如網絡論壇、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1.網絡上與課程相關的論壇、博客的使用
互聯網上有很多與企業管理相關的網站、論壇或博客,其中涉及到的內容既有專業、全面又有時效性現實性的最新案例,又有很多企業管理界人士關于企業管理獨到的見解和思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優秀資源,為學生提前篩選推薦,引導學生經常訪問這些站點,達到擴充課堂知識,開拓思維的作用。例如筆者在新生第一次課時都會要求每名學生在世界經理人網站(http://ceconline.com/)中的經理人論壇、百納網的百納企業管理論壇(http://bbs.ic98.com/forum10/)上進行注冊,鼓勵并要求學生在論壇上跟貼參與案例或話題的討論,發貼或把微課中學習的內容到論壇中請網友一起探討或給予指點。同時要求學生在論壇上至少結識一名企業管理從業人員為自己的課外導師,拜師學藝。要求每月匯報總結跟課外老師學習到了哪些管理知識或獲得了哪些啟示。教師要根據參與者發貼的質量、數量和案例分析報告的情況給予評分。
2.微信的應用
隨著微信的流行,教師也可以建立學生的微信朋友圈,時不時穿插一些跟專業相關的案例、實事新聞、專家學者的觀點言論,帶動學生討論,引出和引導課堂教學內容,并在此過程中對表現積極的學生點贊,鼓勵學生,樹立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三)現有校園資源的利用-課堂外的實踐活動
1.校園中的應用實踐
《企業管理》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在去企業實踐或實習的機會很少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學校校園內的資源來完成課堂外的實踐活動。比如在學習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時可以去學校的人事部門進行實踐或邀請人事部的工作人員作一些實踐培訓或講座,學習生產運作管理的內容時可以去學校機電系或服裝系的實訓車間進行實踐,學習市場營銷的課程時可以和學校食堂或超市聯合搞營銷活動等。在學習“系統原理的應用”一節時,如果單憑微課的學習和課堂上的討論,學生們很難對系統原理有個清晰直觀的理解,那么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到本校的圖書館以參觀訪談的形式對圖書館的圖書、職工、管理者、設備、規章制度、文化建設、未來規劃日常事務等系統要素進行全面的考查和調研。當然,在調研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作好調研前準備工作,比如學生劃分小組、小組分工、預約訪談時間、準備采訪文稿等,而調研后要指導學生完成調研報告并展示匯報,最后要評價總結。完成整個過程以后,學生們除了深化理解了系統原理并學習如何應用該原理進行管理外還鍛煉了溝通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等。
2.校園中的活動開展
關鍵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自主學習;數字化校園;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7)11-0036-04
一、調查背景
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主的高等教育,其無論是學生群體特征,還是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教學資源的獲取和教學環境的利用,都與基礎教育乃至本科教育有較大的不同。現有的研究表明:翻轉課堂在基礎教育方面產生了顯著影響,為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和資源均衡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1];同時,國內高校聯盟的研究也證明,利用MOOC、SPOC等形式的翻轉教學可有效開展混合學習,具有易于服務高校教學、有效降低學習難度、重新定義師生角色的優勢[2]。但這些研究主要是針對本科院校進行的,很難直接作用于高職院校。不y發現,各國及相應的研究機構已經清醒地意識到:不同的學習對象要有不同的實施模式,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比最終的分數更具說服力。為此,本文借鑒部分高校實驗翻轉課堂的經驗,在全省6所高職院校開展了翻轉課堂現狀和實施效果的實證調查研究,以數據分析來正面回應“翻轉課堂是否促進高職教學效果”的詰問,幫助廣大師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二、問卷設計及數據處理
(一)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問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和掌握目前高職院校實施翻轉課堂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明確影響翻轉教學效果的因素;其次,通過對師生的調查和訪談,了解他們在踐行翻轉課堂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并提出數字化校園下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對策和建議,為促進高職教學的特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證依據。
為避免現場調查帶來的時間緊、被訪者忙于應付從而影響調查效果的弊端,同時為節省成本和時間,迎合師生現行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本次調查采用APP和Web形式。圍繞調查目標,問卷在設計時吸收了相關研究成果[3],并考慮了院校層次、不同師生群體、專業類型等因素,共20個自變量,分4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包括5個二級變量,每個變量的評價因子共5個,對應5種不同的評價程度,如變量1分為“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聽說過、完成不知道”5種評價因子,其他評價因子在此從略。評價指標和變量詳見表1所示。
(二)數據處理方法
本次在線調查共獲取1856份調查數據,剔除明顯不符合的特征記錄(如全是A選項,或有規律的局部全A、全B選項等),將余下的1738條數據從后臺數據庫中導出到Excel表中,另存為以制表符分隔的文本文件,方便R軟件利用read.delim函數進行處理。為避免局部隱性非可信數據對整體分析結果的影響,并考慮便于處理結果的可視化分析,本次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處理,隨機選取其中200條記錄進行量化分析,共進行5次,然后取均值作為最后的分析結果。實驗采用R軟件計算一級變量和二級變量的均值和標準差,然后從整體上依次分析“應用現狀”“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和“總體評價”之間的回歸關系。
三、結果分析
(一)一級指標的數據統計
分別對4個一級指標包含的變量值進行計算,求其均值和標準差,結果如表2所示。
從統計結果來看,應用現狀的均值最低,其次是教學過程,教學效果與總體評價的均值相當,而標準差正好相反,總體評價的標準差最小,應用現狀的標準差最大。這說明學生對當前翻轉課堂的教學現狀滿意度最差,且不同學生群體對慕課網、可汗學院、網易公開課等教學形式的了解差別較大,對數字化校園的軟硬件環境、教學場所和翻轉課堂的大面積推廣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分散性,反映出高職院校在建設支持翻轉課堂的數字校園和教學場所方面的水平參差不齊,各校在推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方面的力度也有較大的差別。
調查發現,學生在接受翻轉教學時感受的教學效果,能直接體現在總體評價上,這說明,學生對翻轉教學的興趣、參與度和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整體認可和肯定。因此,學校在推廣翻轉教學的初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工作,如構建流暢的數字校園環境、精心設計高質量的微視頻、建設豐富的配套教學資源等,讓學生在接觸翻轉教學的初期就能感受其巨大的魅力和有效機能,從而成為翻轉課堂的追隨者和參與者。
(二)二級變量統計
表3顯示,在所有二級變量中,變量2即“翻轉課堂教學曾經在你學習過的課程中廣泛使用”均分最低,其次是變量4“學校有完善的支持翻轉課堂的教學平臺和資源”。這說明高職院校在推廣翻轉課堂方面還存在不足,要利用省市、國家層面建設品牌專業和資源庫的機會,夯實翻轉教學的軟件和硬件基礎,攻克阻礙翻轉教學的壁壘,全面提升翻轉教學的高度和深度。同時可以看出,變量9和變量10的均值和中位數也都比較低,這反映出在實施翻轉課堂時,高職生在主動探究問題和學結方面明顯不足,不能自覺控制學習進度,對時間的把控能力較弱,影響了學習效果。這需要任課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和強化。
調查反映,變量7的均值為4.55,中位數為5,由于中位數不受異常值的影響,具有穩定性,說明絕大多數學生對“上課時得到老師的個別指導,從而解決你本次學習的疑惑”持非??隙☉B度,學生能明顯感受到翻轉課堂的課中學習相比傳統課堂而言,更能得到快捷的學習幫助和教師指導。其次,變量12和變量18的均值和中位數都比較高,說明學生在翻轉課題中,能明顯感受到由于能及時解決學習疑惑帶來的學習輕松感,從而得出相比傳統教學,該教學模式具有更好、更有效的教學體驗。其他變量的均值和中位數均在4以上,這表明,學生對翻轉教學的總體評價較高,認可該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反映出學生有較大的收獲感和學習效能,愿意在課程學習中嘗試和運用翻轉教學,并贊成學校推廣和普及該教學模式,擴大受益面,讓更多的學生分享課程改革成果,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三)一級指標中各變量的相關性和影響
在4個一個指標項中,總體評價是因變量,應用現狀、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可以視為自變量,因為數字校園的軟硬件環境,校內外的微課、公開課等學習資源都會影響學生對翻轉課堂的總體評價。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則更能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親身體會,也直接影響學生對翻轉教學的總體評價。因此,此處將應用現狀、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分別設定為自變量x1、x2、x3,總體評價定為因變量y,來分析3個一級指標項與總體評價的相關性和影響程度。
經軟件計算并從分析結果得出公式:y=1.29275+0.21663x1+0.02256x2+0.51497x3。
結果顯示,應用現狀與總體評價顯著正相關,教學過程與總體評價相關性不明顯,而教學效果與總體評價高度顯著相關。從教學常理來看,教學過程是翻轉課堂的核心,其好壞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生評價,應與總體評價有直接的關聯。但從分析的數據來看,這種關聯關系并沒反映出來,究其原因,在翻轉教學活動中,可能相比教學過程環節而言,教學現狀和教學效果更能直接和明顯地讓學生感受到變化和不同。另外,教學過程受教師表現、視頻質量、時間分配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對教學過程起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表現不佳,學生自然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值不高且趨于穩定,也就不能對總體評價造成顯著影響。
從回歸分公式可以看出,應用現狀包含的二級變量,如共享微課資源、教學場所、大面積開設翻轉課堂和數字校園支持翻轉教學的軟硬件環境,直接對總體評價的滿意度造成顯著影響,表明這些客觀條件是翻轉教學的關鍵要素和基礎,提供通暢的教學資源訪問和舒適的教學場所,以及保障軟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保證翻轉教學效果的前提。
數據分析發現,教學效果對總體評價的影響最為明@,教學效果每提升1個值,將使總體評價增加0.51,說明與教學效果相關的評價因素:自主學習能力的提示、學習更輕松、微視頻提高學習效率、更好的師生關系和激發學習興趣對綜合評價有直接的影響。原因在于學生在翻轉學習過程中對這些因素的感受更深刻、體驗更直接,也就將教學效果直接反饋到總體評價中。所以,要全面提升翻轉課堂的教學評價,不僅要加強數字校園的軟硬件基礎建設,同時要豐富以微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成果,還要加強教師在翻轉環境下的教學能力培養,成為組織課堂學習的高手和引導學生研學的金牌教練。
四、建議與啟示
從以上4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的數據統計分析,能比較直觀地反映出我國高職院校翻轉課堂的應用現狀:從應用范圍來看,多數的院校還沒有普及和大面積推廣翻轉課堂教學,實際應用的翻轉教學課程寥寥無幾;從支撐資源來看,數字校園的基本環境是比較健全的,但缺乏豐富和有針對性的微視頻和外鏈接的微課資源;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對體驗過的翻轉教學持較肯定的態度,沒有明顯的偏好和否定的意愿;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給予一致的較為積極的好評,但在翻轉教學提升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學生的評價一般?;谝陨辖Y論分析,對高職院校落實教育信息化的教學創新,推動翻轉課堂的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完善翻轉課堂的平臺和資源
調查表明,盡管高職院校在數字化校園方面的建設卓有成效,但專屬慕課和微課的教學平臺還很欠缺,不足以支持翻轉教學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慕課和微課平臺,能使視頻學習和師生的網上互動交流順暢便捷,方便師生及時檢索到自己所需的網絡資源;另一方面,要采取共建、共享的網絡資源建設模式,及時推出與課程教學相適應的微視頻、PPT、電子學案和在線測試等網絡資源,為翻轉教學的實施提供技術和資源支持。
(二)提升教師對翻轉教學的駕馭能力
無論是從教學的組織、工具的使用,還是教學內容的選取和設計,翻轉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上的限制,或者對翻轉教學中自身角色轉換的不適應和認識不足,都會造成教師對翻轉教學的消極處理,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雖然部分教師積極投身于翻轉教學的洪流之中,但由于自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存在再學習困難,很難將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通過微課的形式完美展現出來,挫傷了他們應用翻轉教學的積極性。因此,要從學校政策、環境和時間上充分給予教師支持,幫助他們領悟翻轉教學的理念,掌握新媒體技術,提升翻轉課堂的設計和組織能力,讓廣大教師真正成為翻轉教學的踐行者和推動者。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興趣
在翻轉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和信息的獲取者。因此,在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練”轉變為翻轉教學“預、學、研”的過程中[4],更需要學生的主動參加,讓學生自覺觀看微課視頻,認真完成知識自測,積極參與課堂主題研討,及時進行學習的總結和反思,逐步培養學生自我約束和把控時間的能力,培養學生能靈活運用各種學習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訓學生探索新領域、新知識、新技術的興趣,讓學生成為翻轉教學的最大受益者和推動者。
(四)創新課程評價方式
任何教學模式的創新最后都要接受效果的檢驗,翻轉課堂也不例外。如果課程還是采取傳統的終結性教學評價方式,很顯然這違背了翻轉課堂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體性原則,也不符合評價活動的驅動性特征。因此,要建立綜合的評價新機制和新方式,可以通過在線測驗、課堂報告和辯論、學生作業以及紙卷考試等多種形式來進行評價,將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結合起來,形成多維、多元的綜合評價體系,來保證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學生通過評價結果能真切地體會到翻轉教學帶來的效果,會自覺、主動參與翻轉教學活動,促進教學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卜彩麗,孔素真.現狀與反思:國內翻轉課堂研究評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6(12):26-28.
[2]T蘇燕. SPOC支持下的生態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6):100-102.
[3]池憶.翻轉課堂的學生滿意度調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6):85-87.
[4]祝智庭,管環琪,邱慧嫻.翻轉課堂國內應用實踐與反思[J].電化教育研究,2015(6):66-67.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lipped Classroo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Digital Campus
Cai Binbin, Song Chuping, Li Shaoqin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teaching,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flipp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questionnaire was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four dimensions, such as application form,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effect and overall evalu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ardware foundation of digital campus in different colleges,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students’cogni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he students are deeply imprinted on the flipped teaching, but have a general attitude towards the teaching effect. In the meanwhile, the result also shows that the application statu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evaluation, teaching process and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is not obvious,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overall evaluation ar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esult of investigation, the college shoul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campus platform and resources, teachers’flipped teaching ability, students’learning interest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flipped teaching reform.
關鍵詞 翻轉課堂 中職教育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49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Electronic Component Basic Application" Training Course
ZHAO Pinzhu
(Fuzhou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Fuzhou, Fujian 350011)
Abstract "Flipped classroom" is a new teaching model, in particular to play a unique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vocational training courses.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in electronic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unique "flip the classroom" to apply the new model, and presents flipped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模式。源自美國,授課教師改變“課堂講授,學生課后作業”的教學方式轉變為“課前學習、課堂探究、教師引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活動,即學生通過課前觀看視頻,利用互聯網豐富資源針對性地完成課前任務;在課堂上開展協作學習、實踐操作、完成任務、多元評價的主體學習活動。這種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中職電子類職業技能實訓課,受到廣大師生的廣泛歡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教學重新建構,提出了“課下知識傳授,課上知識內化”,教學過程強調“以學為主”、“先學后教”、“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確認,教師不是課堂絕對的主角,更多地成為學習的引導者。表1是翻轉課堂教學轉成與現行教學模式的區別對比表。
現行教學模式是在課堂上進行知識講解、學生聽講、下課完成作業。盡管在中職專業課授課過程中許多教師也注重加入案例、實踐等環節,但由于教師在授課中講授知識占據大量時間,難以強化技能操作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進行針對性互動,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筆者所在學校通過方張龍名師工作室資源,在學校開展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實踐及推廣。筆者在電子技能實訓課“電子元器件基礎應用”課程中,結合現行教學模式運用翻轉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1 電子技能實訓課程現行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結合點
由于電子技能實訓課程在中職學生中更側重其知識的實踐特性,所以在運用翻轉課堂中,在課前讓學生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視頻、講授材料在按教師制定的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行知識的前期儲備,課堂上側重于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互動,通過交流了解各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基礎上內化建構知識體系,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因此,電子技能實訓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的結合點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電子技能實訓教學翻轉課堂模式的核心是課中問題探究和實訓操作,將課堂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放在課前學習,而技能實踐探究將有更多的時間交給師生們面對面地交流互動,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 電子技能實踐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
2.1 電子技能實訓翻轉教學模式的前期準備
為更好實施項目翻轉教學模式,筆者在實施前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筆者任教班級為二年級(04)班,為便于交流建立班級翻轉課堂QQ群和微信群,借助學校的電子電工類教學信息化平臺并提前上傳教學資源,同時設計不同層次學習目標的思考題及練習題公布在網絡群上,請學生根據自身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提交(鼓勵多項提交)。
圖1 電子技能實訓教學與翻轉課堂教學結合點
2.2 電子技能實訓翻轉教學模式的課堂實施
下面以“電子元器件基礎應用”的實訓項目“在萬能板上安裝多諧振蕩閃爍燈”為例,簡要介紹筆者在“在萬能板上安裝多諧振蕩閃爍燈”課中的應用。
(1)教材分析?!霸谌f能板上安裝多諧振蕩閃爍燈”是電子技能實訓項目中一門實訓課,動手實踐性強,學生感興趣。多諧振蕩閃爍燈電路在萬能板上布局及電路的安裝工藝是本課程的重點,學生對于其電路原理的理解及安裝工藝的熟練掌握是課程的關鍵之一。若利用現行教學法,教師上課的大量時間將消耗在電路原理、多諧振蕩閃爍燈電路工作過程及檢測元器件及設計圖紙的知識講授中,而且學生對此極難接受,知識內化理解消化水平低,而翻轉課堂教學中利用課前教師團隊制作的多諧振蕩閃爍燈電路原理動畫視頻及電路工作過程視頻檢測,檢測元器件視頻,設計圖紙視頻等基礎知識全部制作視頻并上傳網絡,提供學生課前學習。因此筆者制作了多諧振蕩閃爍燈電路原理、工作過程、檢測方法及設計圖紙方法的動畫視頻掛在網上以便學生學習,學生課前利用手機或電腦登錄網絡自主學習。
(2)教學目標分析。在講授萬能板上安裝多諧振蕩閃爍燈課程時,教學任務是掌握多諧振蕩閃爍電路的結構特點、工作過程、主要元器件名稱、作用。
在課程知識層面目標上能掌握并理解電路的結構特點和工作過程,技能層面目標上掌握使用萬用表、檢測各種元器件,掌握在萬能板上安裝多諧振蕩閃爍燈電路的規范工藝和方法,并有能力檢查電路故障和排除故障。
(3)生情分析。電子類中職學生對理論知識接受度比較排斥,學生對感性的仿真動畫和互聯網視頻比較感興趣,而翻轉課堂中制作的上述動畫視頻可以很好地彌補中職學生缺憾學生課前觀看動畫視頻吸收效果較好。
2.3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及案例分析評價
教學流程設計:在本課程設計中主要包括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分別實現知識傳授,知識內化和知識提升,教學流程見表2所示。
3 實訓課運用翻轉課堂的評析、思考
3.1 案例評析
(1)課前(知識傳授)。課前預習是實現翻轉課堂效果的重要手段,現行教學模式中并不非常重視課前預習,知識傳授主要是在課堂講授實現。在中職電子技能實訓課采用翻轉課堂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枯燥的原理、工作過程更加形象、生動;在實施該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制作了共計長達二十分鐘的五個學習子項目的視頻及動畫并針對不同學習層次學生,提出基礎性和拓展性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學習,翻轉課堂中課前學習使學生可以根據網絡工具進行前期學習,學生可以自己掌握觀看視頻的節奏,也可以選擇快進、倒退,也可以通過網絡與教師、同學交流溝通,并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性課前練習。
(2)課中(知識內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在通過網上觀看視頻基本完成知識傳授的過程,教師通過網絡交流瀏覽課前學生學習的結果,并針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問題,提前設計好上課環節,使學生在課堂上內化知識。
首先在課堂上展示形象的熊貓眨眼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并對網絡上課前學習情況進行點評,對該教學內容和重點進行說明,在課堂上教師以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理實一體、小組合作、討論,體現職教特色的“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特色,讓每一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到項目完成中。在課堂中教師主要起到引領、組織、巡視、解惑的作用,對有問題的學生給予指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特別適合職業教育和中職學生特點,學生主動建構知識參與活動過程中,充分激發課堂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從而實現課中知識的內化提升。
在翻轉課堂實施過程,教師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學生上課期間借助學校平板電腦等先進教學工具登錄信息化教學平臺,登錄、記錄并歸納總結填寫、提交《學習評價表》進行自評和互評,最后由教師做簡短總結和評價。
(3)課后(知識提升)。課后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前、課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將學生制作完成的多諧振蕩閃爍燈作品收集整理上傳學校信息化教學平臺,學生可登入隨時查閱。使得課前、課中、課后聯成一體,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2 實施中職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調查
筆者在任教三個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班級做了一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實驗,學生人數128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
3.3 中職翻轉課堂結構創新
美國富蘭克林學院Robert Talbert教授,經多年翻轉課堂應用總結了翻轉課堂的實施結構模型圖如圖2所示:
圖2 翻轉課堂實施結構模型圖
基于上述結構模型,筆者在中職學校長期教學過程中,得益于所在學校對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的重視,基于中職教育和學生特點,通過翻轉課堂的實際教學反思,總結歸納出翻轉課堂教學流程圖,如圖3所示。
在學校信息化教學平臺支撐下實施翻轉課堂,將中職電子技能實踐性課程相關教學目標通過課前、課中、課后連接一起,有效地針對中職學生實際情況,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4 中職開展翻轉課堂存在的問題
(1)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實施翻轉課堂中,看似教師上課更輕松,讓學生成為主體,但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組織能力、引導能力、管理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信息化技術水平,方能較好地實施翻轉課堂。(2)學生課前學習的主動性有待提高。在翻轉課堂實施的重要前提是學生課前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提高學習效果,但中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課前學習不到位、導致翻轉課堂不能實施。這就要求教師應根據生情針對性地提出適合不同層次的課前線下學習,通過各種激勵措施確保學生的學習成效。(3)學校提供信息化平臺的技術保障得益于筆者所在學校信息化教學平臺的建立,學習項目資源庫的充實,讓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登錄網絡讓翻轉課堂真正翻轉。因此教師要能順利在課堂上實施翻轉課堂,學校的信息化教學平臺的真正建立是保障。
綜上所述,中職校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有利于學生,有利于教師的有效模式,該模式并不復雜,學生也易接受,是一種適合中職特色的教學方法,為培養更多的多元智能復合型人才做出嘗試。
參考文獻
[1] 張躍國,張渝江“翻轉”課堂――“透視”[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8-10.
[關鍵詞] 翻轉課堂;顛倒課堂;起源;概念;特征;案例;教學模型;挑戰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0008(2012)04—0046—06
2011年,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國一家私有非營利機構)大會上的演講報告《用視頻重新創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學生晚上在家觀看可汗學院(Khan Academy)的數學教學視頻,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業,遇到問題時則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與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課堂模式,我們稱之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國內也有其他學者譯為“顛倒課堂”)。自此,“翻轉課堂”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熱點,并被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在我國,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第五中學相繼開始了翻轉課堂的教學實驗。本文通過探究翻轉課堂的起源、概念與基本特征,在分析國外實施案例的基礎上,構建出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并分析了實施過程中面臨的挑戰,以期為我國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一、翻轉課堂的起源
“翻轉課堂”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2007年春,該校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 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 Sams)開始使用錄屏軟件錄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課聲音,并將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缺席的學生補課。后來,這兩位老師讓學生在家看教學視頻,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對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講解。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1]為了幫助更多的教師理解和接受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方法,他們于2012年1月30日在林地公園高中舉辦了翻轉課堂“開放日”(Open House),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來觀看翻轉課堂的運作情況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這種做法促進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推廣。此外,翻轉課堂的推動還要得益于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課件運動(OCW)開始,耶魯公開課、可汗學院微視頻、TED ED(TED的教育頻道)視頻等大量優質教學資源的涌現,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了資源支持,促進了翻轉式教學的發展。
二、翻轉課堂的定義與特征
傳統教學過程通常包括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后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后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隨著教學過程的顛倒,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各要素的對比的主要情況。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使得教師從傳統課堂中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師成了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
伴隨著教師身份的轉變,教師迎來了發展新的教學技能的挑戰。在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中心。他們需要在實際的參與活動中通過完成真實的任務來建構知識。這就需要教師運用新的教學策略達成這一目的。新的教學策略需要促進學生的學習,但不能干預學生的選擇。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設計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在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教師要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的評測還便于教師對課堂活動的設計做出及時調整,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課堂時間重新分配
翻轉課堂的第二個核心特點是在課堂中減少教師的講授時間,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活動時間。這些學習活動應該基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并且能夠讓學生在交互協作中完成學習任務。將原先課堂講授的內容轉移到課下,在不減少基本知識展示量的基礎上,增強課堂中學生的交互性。最終,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此外,當教師進行基于績效的評價時,課堂中的交互性就會變得更加有效。根據教師的評價反饋,學生將更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學習。
學習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活動之一,時間是所有學習活動最基本的要素。充足的時間與高效率的學習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翻轉課堂通過將“預習時間”最大化來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其關鍵之處在于教師需要認真考慮如何利用課堂中的時間,來完成“課堂時間”的高效化。
關鍵詞: 信息化發展 學生能力培養 翻轉課堂 創新教學方法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圍繞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創的新型教育教學方式不斷被開發,其核心是借助信息化及網絡化推動教育教學的前進與發展。翻轉課堂是高速信息化、網絡化建設在教學領域中新開發的教學方法。在教育領域,信息化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至關重要。尤其是信息化發展與新型教學方法的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的發展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更豐富的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及學生能力兩個方面質量的提高。在教育領域中,借助信息化技術,翻轉課堂的創新方式當前被廣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筆者圍繞翻轉課堂這種新型教學改革模式,采用信息化手段將其融合,為教學發展提供新的思路,通過闡述翻轉課堂的起源及發展,由此進行信息化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方法分析,最終給出信息化的翻轉課堂教學方法。
2.翻轉課堂的發展及教學模型
翻轉課堂的起源應該追溯于2000年,拉格教授及普萊特教授在2000年的時候發表的著名論文中提到翻轉課堂的概念。貝克爾教授在國際十一屆大學教學會議上首次提出翻轉課堂的概念。世界著名的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在其學院開展了翻轉課堂的實驗教學,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翻轉課堂領域的領軍人物。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可以分為如下幾種:
(1)第一種模型,學生可以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資源,以及網絡上的課程資料,通過在線的討論獲取課程的基本知識。之后,學生通過課程的測試完成學習任務。
(2)第二種模型,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記錄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出問題,教師加以引導,解決學生的問題,并補充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理解課程的內容。
(3)第三種模型,學生的學習分為課前學習及課堂學習兩個部分。在這兩個學習過程中,信息技術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學習的前提,為學習環境及學習情境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總之,信息技術雖然不是翻轉課堂的唯一建立途徑,但是信息技術為翻轉課堂提供了多樣的、豐富的及個性化教學資源,提供多種途徑的交互方式。比較傳統教學環境,這種引入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更能增強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3.結語
本文闡述了信息發展對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方法的影響與作用,對信息技術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教學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從互聯網信息的獲取教學、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及互聯網信息的再創新三個方面進行了信息發展對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方法影響及作用的深入分析,引入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方法,有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且在人員成本、設計成本、教育教學多樣性、互動性及趣味性等多個方面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為今后創新性教學模式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曉波,牟艷娜,李奕,劉彭芝,吳志宏.慕課――多元在線教育形態的創新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02).
[2]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05).
[3]王紅,趙蔚,孫立會,劉紅霞.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4]劉震,曹澤熙.“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5]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08).
[6]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喬布斯之問”的文化戰略解讀――在線課程新潮流的深層思考[J].開放教育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