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4 17:04:33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課程網絡教學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高中選修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對實現高中選修課教育的信息化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典型示范作用,它將使高中選修課教育,無論在教育方式、學習方式上都發生重大改變。它破解了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高中選修課程開設不足、學校開課負擔過重、教學質量難以保證等諸多難題。天津市教委于2008年啟動的高中選修課程“空中課堂”建設項目,利用網絡優勢,建立高中選修課網絡教學平臺;選擇全市優秀師資,將選修課程內容制作成遠程學習資源,上傳到平臺;學生可隨時登錄網絡,跨校選擇感興趣的課程,學校之間學分互認。經過努力,天津市建立了覆蓋全市所有高中的選修課遠程教育學習與管理平臺。平臺的建設使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得到了有效的整合。
二、高中選修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現狀
高中選修課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由天津市教委牽頭,市遠程教育中心(天津電大)負責建設并維護;市電教館負責課程資源的規劃、設計和實施;參建課程資源的學校按市電教館的統一要求制作課程資源。目前,平臺已從市屬5所重點學校拓展到全市60所高中校。作為高中選修課程運行載體的教學平臺已成為各種學習活動開展實施的重要保障。
1.平臺的選型與功能
(1)平臺的技術選型
平臺系統采用B/S架構,用戶使用IE瀏覽器就可訪問本系統。服務器端采用動態網站技術結合數據庫以響應客戶端的操作。平臺采用C#作為主要的客戶端技術,服務端采用技術;數據庫管理系統采用了開發和部署比較便利的MS SQL Server2005數據庫。在技術選型方面,首先是考慮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前的硬件系統;其次是考慮在適用性和易用性上滿足學生、教師和支持服務人員的基本需求;再次是綜合考慮了性能、安全性與穩定性、開發難度等多方面的技術問題。系統的后臺是系統程序和被程序組織起來的數據庫,它的前臺是網頁界面。網絡教學平臺的構建遵循教育原理,以提供教學服務為原則。
(2)平臺的主要功能
平臺主要功能由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務管理三個子系統實現的,每個子系統又包含多個功能模塊,這些模塊之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網絡平臺。
在線教學子系統:是教師登錄平臺,把經審核通過的多媒體課件等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作業和能力測試題通過平臺上傳到網上。在平臺上實現了課程公告、安排教學進度、公布實時或非實時答疑時間、上傳作業、下載批改作業、上傳成績、查看學生學習行為等功能。
在線學習子系統:是學生登錄平臺,可自由選擇學習時間,查看教務公告、供選課程、已選課程、收看視頻課程、進行下載、上傳作業和完成課程測試等。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平臺數據庫會自動記錄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測試成績等。
教務教學管理子系統:是平臺的后臺管理系統,分為行為統計管理和教務管理。行為統計是遠程教育中對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評價的重要工作;教務管理是對已有教學數據進行統計并生成各種報表。通過對統計數據的分析,可以充分掌握學生學習情況、教師教學情況,有利于考察平臺應用的實踐效果,發現問題與不足。教務管理人員負責建立和維護教師和學生的基本信息,可隨時登錄平臺查詢教師的教學進度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并可通過平臺相關教務公告。管理員根據各自的工作分工,有不同的操作權限。
2.平臺的課程資源
普通高中選修課教學平臺現擁有全市優秀教師錄制的精品選修課程62門,總課時達1700多節,講稿資源1500個,試題1.5萬道,試卷1300多套,涉及語言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藝術等八個學習領域,包括選修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每一學習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塊組成。每一模塊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圍繞某一特定內容,構成相對完整的學習單元,基本實現了對選修課程的全覆蓋。此項目在全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10年,天津與云南省達成合作協議,將平臺和資源一并在該省推廣使用;2011年,在新疆和田地區又成功著陸,打造了教育援疆新模式。
課程制作使用天津市電教館統一派發軟件進行;錄制方面要求音頻清晰,演示清楚;根據教學需要,可安排學生參與錄制;視頻采用流媒體格式,方便網絡傳輸;課程資源由授課教師自行上傳到后臺管理平臺,經專家組審核通過后。播放采取三分屏方式。
三、對高中選修課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再思考
1.以提升學習服務能力加強平臺建設
平臺的建設作為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認識的提升是平臺建設的先導,建平臺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如何為學生提供方便、靈活、個性化的學習服務,靠的是先進而切實可行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設計、合理的媒體表現形式,有效的優質學習資源和適當的學習活動,一切都要歸于建立完善的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加強平臺建設,當以方便學生“學”為主要目標,才能符合《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提出的“為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提供理想的課程環境”。
2.以引領式教學理念指導平臺設計
由于升學的壓力,高中生上網學習時間和精力普遍不足,加之自我控制的能力偏差,單純采用自主學習模式,雖然可節約有限的教師資源,突出個性化的學習,但學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引領式教學理念強調的是教與學的交互性,即教師在平臺上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內有目標、按計劃地完成指定的課程學習,這是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谝I式教學理念,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小組協作學習方式,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滿足學生交往的需求,消除孤獨感。
3.以關注學生學習需求完善平臺功能
據天津市屬五所重點中學調查,81%的學生對平臺的開通是非常滿意的。通過問卷調查顯示,平臺在以下方面尚需提升。
一、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課題的選擇
在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A版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第三節算法案例的學習的時候,課本介紹了3個案例,這3個案例都很經典,也很實用,在學習的時候,學生也表現出了很高的熱情。鑒于這種情況,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網絡搜索,尋找新的案例——排序算法,作為校本課程一個課題。排序算法有很多種,那下面的教學課例主要介紹的是其中的一種排序算法——冒泡法。
二、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的教學課例
(一)媒體思路的設計。
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室和實物投影儀,用課時間前收集好的信息材料制成網頁課件(如圖1)所示以便課上師生及時查看、閱讀、捕捉、篩選、交流、評估和應用信息。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通過演示Excel表格中的排序引出排序算法案例。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點開數學成績Excel表格這個網頁,要求他們將這份數學成績按降序排列。教師根據他們的操作提出問題:這些操作的背后計算機是如何執行我們的指令的呢?在網絡環境下,通過直接在界面操作,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迅速地進入了探究問題的狀態。
(2)通過排序游戲引出排序算法。
學生點開教師制作flash小游戲,通過玩游戲,共同討論游戲方法,寫出算法分析。
游戲內容:桌面上有五個盒子,每個盒子裝有大小不同的一個數字,在看不到盒子里的數的情況下,如何移動盒子才能將盒子內的數字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游戲規則:每次只能比較且交換兩個盒子。
網絡環境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游戲,把他們的思維帶入新的學習背景中,激發他們學習和解決。
數學問題的興趣,讓他們感到學習是解決新問題的需要,從而誘發“研究”的意識,激活“研究”的思維。
2.合作討論,探索新知。
讓學生自己體驗游戲過程,通過合作討論給出排序算法分析。
Step1:用第1個數與第2個數比較,若前者小,則兩數不變,否則,交換兩數的位置。
Step2:按照這樣的原則,比較第2個數和第3個數,前者大則兩數不變,否則交換兩數的位置……直到比完最后兩個數(稱為第一輪)。
Step3:若前一輪的比較中交換次數為零,說明排序已經完成。否則回到第二步。
由于已有知識經驗、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學生對事物的理解會各不相同。合作學習能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或批判,發現解題過程,積極探索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
3.理性概括,整體把握。
根據所給的算法分析給出相應的程序框圖。(讓學生自己寫,找出他們常見的錯誤及找出最優的框圖設計)
校本課程的學習,不是學生完全式的自主學習,它也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教授,對學生獲得的信息進行真假的分析,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
4.拓展探究,指導應用。
探究:還有其他的排序算法嗎?
若學生找不到第二種排序算法,讓同學們通過網絡自己查找及學習另一種排序算法,通過網絡培養他們的獨立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網絡環境下,讓學生通過實踐,由觀察、思考、對比、相互交流、歸納得出的結論和方法要比教師直接注入理解的更為深刻牢固。因此,要留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獨立探索、再創造數學知識,符合當前新課改的教學理念。
三、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教學反思
(一)在網絡環境下,實施數學校本課程的意義。
實施排序算法這個課題的校本課程教學能力目標是:在基礎性、拓展性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現實的問題。在網絡的環境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了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相互交流與教師引導為主的教學方式,倡導了以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課程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敢于探索爭論和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氛圍,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二)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中學生蘊藏著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更適合他們發展,為他們創設發展的空間,提供更多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正是以改變學生單純性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的可能;網絡環境下的校本課程從形式上對數學課程的內容、數學教學目標、數學學習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經驗型”向“科研型”轉變,不斷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通過多種方式學習,概括自己的實踐經驗,并努力將實踐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最后形成科研成果,同時也要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輔助教學,通過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專業素養和教學知識素養。
(三)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課題的選擇。
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主要是指對某些數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或拓展,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就在我們的教材中,只要最終目的———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就不難找課題。當然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的選擇形式是多樣化的,只要能夠以所學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對某些數學問題的深入探討,或者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都可以作為數學校本課程的課題。
(四)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課題的實施形式。
網絡環境下,數學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形式是多樣化的。下面提供一些供參考:
(1)網絡環境下數學競賽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更開放的競賽環境。
(2)網絡環境下閱讀的形式,如利用網絡資源,查閱數學史,對數學史進行了解,得出體會,進行發現和探討,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平臺。
(3)網絡環境下對數學軟件的學習形式,如對數學軟件幾何畫板的學習,其中完成函數圖像作圖,通過變化參數,發現函數圖像的變化,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函數的性質,從直觀上,加深對函數性質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完成立體幾何的作圖,能更形象的展現立體圖形,拉近學生與立體圖形的距離,克服學生對空間立體幾何的心理恐懼,培養他們空間立體感;通過畫圓錐曲線,追蹤軌跡,更能形象地理解圓錐曲線的幾何定義,為圓錐曲線的幾何性質的探究提供了技術手段和研究平臺;總之,為加深理解教材內容提供了信息技術手段。
(4)網絡環境下的數學實驗,通過數學實驗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經驗和意識,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解際問題的實際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問題的數學應用意識。
總之,數學校本課程的實施形式是多樣的,不管采用何種模式,不能使得校本課程學習成為了形式化,而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能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激發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完成教學目標。
網絡環境下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可供研究的課題是無數的,實施的形式是多樣的,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這都要靠我們去挖掘、探索。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本著以學生主動探究,合作探索為中心,避免以教師為核心。結合教材,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的利用網絡資源,一定能把數學校本課程做好。
參考文獻:
[1]孔慶郵:《上海數學新教材探究性學習課程實施中的探索與思考》,《中學數學教學》2004年第5期。
一、新高中化學教材的特點與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學教材的新特點
(1)新思想:在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注意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思想教育。
(2)新結構:注意正確處理知識的邏輯順序和高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順序以及認知規律的關系。對習題總量和難度、適度問題進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題目的梯度和知識的銜接與跨躍問題,在加強知識的應用和知識的遷移方面給予了重視。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學的發展和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化學問題,把有些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以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改進實驗方法和手段,使實驗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如新課的引入,重點、難點的突破,知識的深入(引導、研討)等,以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綜合效益;注意實驗中的環境保護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新教材還編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實驗,以增加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語言生動活潑,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層層引導,使教材具有啟發性,以吸引學生自覺地閱讀教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重視圖畫的作用,編入了一定數量的彩圖、章頭圖、插圖以及實物照片等,使學生見圖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學文本課程注重將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較長以及文本課程內容的單一媒體和線性結構,決定了課程知識更新緩慢和文化相對封閉保守等缺陷,新課程的目標價值難以真正實現。
二、新高中化學網絡課程的設計與構建
1.網絡課程及其特征
網絡課程就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其中網絡教學支撐環境特指支持網絡教學的軟件工具、教學資源以及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實施的教學活動。網絡課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礎性。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最基礎的人類文化知識,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二是多元化。課程內容適應不同教學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別性和選擇性,以適合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三是現代化。教學手段采用網絡及多媒體技術等新的教育技術;主動適應社會需求,根據現代科學及學科發展的新變化,組合、選擇和增加新內容。四是開放性。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社會發展的聯系;課程實施過程要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五是綜合化。重視課程的綜合化,體現課程的整體性,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
2.學科網絡課程結構
(1)橫向結構
課堂教學網:主要適用于同步講授式的課堂教學,相關頁面中內嵌表單,供師生的提問和回答。此外,通過鏈接相關站點解決網絡空間的開放性與學習過程時間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師個體擁有的教學資源的有限性與社會性知識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過多媒體演示使教學更直觀、更高效。由于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并沒有在時間和空間上完全分離,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媒體將同時作用于學生,課堂教學仍然是中學教學的主要環節,課堂教學網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進行提供強大支持。
(2)縱向結構
教學管理區:教學行為和學習行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級教學和適應個體差異的異步教學。
資源管理區:學習資源、鏈接和多媒體演示,合理配置學科資源,突破傳統學科課程知識和思維的封閉性。
練習測試區:作業及反饋系統,支持學習者自主學習和自我檢測,并為學生提供學習成績網絡管理服務。
三、學科網絡課程開發和實施中的課程觀及教學策略
1.教師和學生要具有新的課程觀
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育封閉的教學理念。學科網絡課程的構建和實施,突破了傳統學科課程知識陳舊、封閉保守等局限性,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和發展的、開放的環境;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目標,使教師和學生成為課程的創造者和主體。
2.教師要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的課程觀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即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交往過程。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超文本和多媒體、非線性結構及整體性,要求學生必須變革傳統的學習方式,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教師應當成為這種變革的促進者,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表現,明了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幫助和指導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適當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即興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
3.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人的創造性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練出來的,是在實踐中形成的。教師應當傳授進行創造活動的必要的知識技能、策略方法。學科網絡課程的開放性、綜合性和非線性結構為開展“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和“以項目為中心學習”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耙詥栴}為中心的學習”強調通過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性情境,引導學生參與探究、思考,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教師可利用學科網絡課程的綜合性為學生提供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幫助學生運用計算機網絡等媒體整合不同學科領域的內容,使學習更有針對性和使用性,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職業高中;網絡;管理;教學實踐;網絡設備
中圖分類號:TP393.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20-0000-02
隨著網絡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各個領域都被計算機網絡所連接,在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網絡設備的種類和數量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因此其復雜性和異構化的程度越來越高,為了保證網絡正常運行所需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越來越復雜。為了適應社會需求,職業高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開展了網絡設備管理課程。學生網絡設備的管理能力對他們自身的求職以及今后的現實工作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網絡設備管理相關課程具有非常高的實用性,但由于現今的技術發展和知識更新速度非??欤W絡設備管理相關課程的教學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使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從而無法滿足現代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如何幫助職高學生掌握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對任課教師而言也是一次挑戰和考驗。因此,加強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建設,對教學進行探討顯得十分必要。
1 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特點與教學目標
網絡設備管理課程主要是針對計算機網絡的核心通信設備進行講授,比如交換機、路由器的常規配置方法、技術和命令等。該課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它的實踐性,每堂課基本要求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和練習。再者,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專業術語較多、管理技術復雜、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較難。而且操作過程中的英文界面較多,需要學生具有較好的英語基礎。最后一個特點即,網絡設備的產品與型號比較多、技術發展快,但由于客觀原因教科書上所能涉及到的網絡設置以及學校里面學生能接觸到的網絡設置通常是相當的有限,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的時間限制性,因此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技能遷移能力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在于培養學生在各種網絡環境下對網絡設備的管理能力,了解和掌握各種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學會網絡設備常用命令的使用,學會監控網絡設備的運行狀態,掌握路由器和交換機的配置和常見網絡設備故障的排除。因此,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教學應當以計算機網絡管理員崗位群的工作過程為導向,針對職高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能力發展規律,構建以職業能力為目標的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過程。
2 網絡設備管理教學策略
2.1 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實用型人才
傳統的教學理念將教師視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僅充當著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輔助角色?,F行的教學則需要將學生放在主置上,教師充當引導者,幫助培養學生設計、完成工作崗位需要的相關能力。我們教師可以多運用現在比較科學的一些教學手段,比如做中學,學中做。比如任務驅動方式。同時還可以適當的培養學生參加學校網絡的一些最基本管理,還可以把在學校網絡管理中常見的一些問題拿出來,讓學生在課堂上去討論,去解決,去攻克。這樣就會更具有針對性和挑戰性,能很好的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為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更注重的是他們能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他被教到了什么。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局限于一門課程的教材中,每節課的主要任務在于完成教材的一章或節,這種教學培養方式過于機械和死板,不利于培養學生實際工作崗位能力。因此,廣大職高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理念,在課程設計上,將每節課的設計盡量向崗前培訓靠攏,多聽聽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建議和想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也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實用型人才。
2.2 教學內容注重實用型和前沿性
由于實際網絡的類型非常多樣化以及網絡設備的性能具有較大的差異,畢業后的實際工作中,學生真正接觸大型網絡的機會并不多,因此,網絡設備管理課程的教學內容必須結合實際,注重實用性和前沿性。教學內容除了要對較難理解的理論原理進行講授,還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符合工作中實際應用情景的技能。例如,在講授三層交換機實現跨VLAN通信時,大部分學校采用的教材都是以計算機直接接上三層交換機為案例。這個案例有助于完成三層交換機實現跨VLAN 通信原理的教學目標,與傳統學科性知識的講授是一致的。但是實際應用中,基本沒有出現三層交換機連接計算機使用的案例?,F實工作情況一般是三層交換機連接二層交換機,并必須分別在二、三層交換機上作適當配置,才能使網絡設備正常通信。在篩選教學內容中,教師應當補充符合現實工作實際的內容,使用更符合高職教育的規律、更有利于高職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其次,現在網絡技術的發展更新速度非常之快,教材的時滯性可能導致學生對前沿技術關注較少。因此,教師也應當有意識地補充一些教材中沒有的前沿技術與信息,提高學生今后就業的競爭力。
2.3 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需要師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教師不僅需要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還要根據學生的狀態對教學方法進行動態調整,激發并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式外,還應當豐富、多元化其他教學方法。例如,定期舉辦上機競賽活動,將上機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以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舉辦課堂模擬網絡管理專場招聘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IP地址管理、網絡拓撲規劃、網絡設備配置、網絡安全管理、網絡故障處理等設備管理關鍵環節,從而在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的基礎上培養其求職方法與技巧;采用角色模擬游戲,營造出較為真實的實際工作環境,引導學生圍繞網絡設備管理扮演各種相關角色,如網絡管理員、設備培訓師、設備使用客戶、設備維護工程師等,幫助學生多方面探索學習。
2.4 課程作業考核要有改革
教學要想有良好效果,作業必不可少。傳統作業學生寫在作業本上由教師批閱,學生完成作業過程教師不在場,教師批閱后就算完成了本項工作,所以傳統作業常常會流于形式,實際效果并不怎么樣,對學生和老師都是造成額外的負擔,又沒起到實際性的幫助作用。所以教師要對作業進行改革。首先作業完成過程教師全程跟進,在網絡實訓室教學現場教師流動了解學生作業進展,遇到困難先啟發引導培養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個別教師現場點撥學生思考、把做作業過程變成學習過程,在做作業過程中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其次,整個課程作業要有層次、從簡到難。從大樓網絡拓撲設計到網絡IP地址規劃,再到所選擇網絡設備設備報價單,再到交換機設備選型,再到路由器、防火墻設備配置,最后是網絡設備故障檢測,整體圍繞大樓網絡系統設備進行管理。作業考核過程既注重學生能力又重視了學生態度。
2.5 完善成績評定于考核方式
傳統的成績評定往往淡出依靠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難以對學生做出科學、綜合的評價。因此,成績評定應當采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科學合理地配比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形式的比重。另外,考核方式應當注重過程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熱愛專業、樂于實踐、敢于創新的綜合素質。
3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網絡設備也隨著更新換代,且速度越來越快,作為實踐型人才的高職畢業生一定要緊跟科學技術發展的潮流,不斷吸取新知識,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對于教學而言,要想使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有良好的實踐教學效果,教師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向學生介紹新知識,以彌補教材滯后的不足。高職教學一定要從實踐能力入手,從局域網組網的實踐入手完成網絡設備的管理與維護、網絡故障測試和網絡安全等的教學,注重學生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什么具體情況,在課堂教學時就應該培養學生什么樣的能力,只有這樣,才符合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也會更有興趣的學習。高等職業教育應當以能力為本位,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型人才。而網絡設備隨著網絡發展的不斷更新,要求任課教師必須緊密聯系網絡設備發展實際,既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把握市場走向,敏感關注市場需求,對教學策略進行科學創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于主動性,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在今后實踐工作中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李康.《網絡設備管理》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0,(21).
[2]張莉.職業高中《網絡設備管理與維護》教學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2,(05).
[3]馬會梅.關于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29).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課程對比
文章編號:1672-5913(2013)01-0058-04
中圖分類號:G642
當前,社會對熟練掌握網絡技術、網絡建設、網絡開發、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等技術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它正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未來的崗位實踐中。因此,一方面,我國各高校相繼開設了網絡工程專業,目前全國授予網絡工程學位的院校大約有260所;另一方面,各種網絡課程深入到計算機、網絡、電子、通信、數理、管理等多個專業,網絡課程已成為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由于學校層次不同、所屬行業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教學資源配置不同,使這些學校各具特色,又有眾多的共性。
在美國各高校中,電子相關專業也有大量網絡課程,本文僅以筆者訪學的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為例,對比分析中美兩國高校的網絡課程教學方式,探討如何進行網絡課程的改革。相信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對網絡知識的需求會與日俱增,大學中網絡知識教學所占的比重也將得到提升。
1 網絡課程設置的對比
先來談談美國高校網絡課程的設置情況。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以下簡稱為UIUC)是伊利諾伊大學三所分校中最大的一所公立學校,位于厄本那一香檳兩個小鎮上。UIUC工程學院里有兩個系與計算機網絡是密切相關的,計算機科學(CS)和電氣計算機工程(ECE)。CS系偏重計算機,ECE系側重電子電氣。但兩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人員上都是相互交叉的。很多教授既是CS系的教授,也是ECE系的教授。CS系有4個本科學位,ECE系下有2個本科學位,我們僅討論CS系中的計算機科學學位和ECE中的計算工程學位中面向網絡方向開設的課程,在這2個學位中,都按照技術進行組合,形成了一些特殊領域的方向課程。網絡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方向。網絡課程在這2個學位課程中,課程名稱相同,課程內容相同,課程編號不同(如ECE438與CS438,課程名稱都是“Communication Networks”,同一個老師上課,因此是同一門課程)。
再來看我國高校的網絡課程設置。下面以濟南大學(下面簡稱為UJN)為例加以介紹,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中,下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網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5個本科專業。我們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計算機科學方向(CS)和網絡工程(NE)專業為例,來進行分析。在課程編號設置上,我們采用同一門課程相同編碼的方式,即“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兩個專業中編號都是12305030,這樣學生通過編號容易知道是開設的同一門課程。
表1所示2012年秋季UIUC和UJN兩校的本科生網絡課程設置情況。UIUC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課程與我們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大致一樣,“Distributed Systems”與“分布式系統”近似,“Wireless Networks”與“無線網絡”相似。從表中可以看出,我們開設的網絡課程相對美國高校偏少,尤其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計算機科學方向,開設與網絡相關的課程太少,并且缺少與網絡的新發展和新技術相關的課程(如“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當今的互聯網社會,計算機就是網絡,沒有網絡,計算機存在的意義并不大,所以,網絡課程應該是計算機專業需要大力增加的內容。從課程的學分設置來看,美國高校的高級課程占的學分要比基礎課程學分高,而我們卻缺少高級課程,基礎課程學分有高有低,相對混亂。
2 課程內容的對比
UIUC的網絡課程在兩個系中開設雖然相同,但是不同學期由不同教授講授,一年開設兩次,春秋學期都會開設,分別由CS系和ECE的教授來講。不同系教授講同一門課程,但在內容上有較大差異。CS系教授講網絡知識多一些,而ECE教授側重電子通信方面會多一些。學生可以自由選擇不同學期的課程修學分。
以下是2012年春季CS系教授Robin Kravets與2012年秋季ECE系教授Nitin Vaidya分別講授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課程內容與我們所開設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比較,詳細內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UIUC的網絡基礎課程都是以Unix網絡編程作為課程的第一部分內容,是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而且是后續項目編程的基礎。這是我們“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存在的一大缺陷,我們的多種版本的經典網絡原理教材幾乎都是以多層體系結構的構架來分章介紹,涵蓋計算機5層體系結構,從物理層,鏈路層,互聯網層,傳輸層到應用,以及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等知識,很多教材根本沒有提及網絡編程部分的內容,或者放在教材的最后章節中簡單介紹。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了網絡原理后,僅僅知道網絡各層結構,沒有真正從編程角度去學習。
因為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后續學期會陸續學習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等課程,因此,在這個專業中并沒有覆蓋“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相關內容。而對于計算機科學方向學生而言,因為缺少開設后續網絡相關課程,就使得網絡原理課程內容過于單薄。
再看國外大學對這一門課程的設置情況,由于不同教授的講授,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側重面不同的課程。而我們的課程內容相對固定,而且是以5層結構為核心,圍繞5層結構從下往上,或者從上往下來講解,內容相對陳舊,這些應是我們需要改進的。
3 課程考核方式的對比
以UIUC開設的“Communication Networks”本科生課程的考核方式為例,美國高校網絡課程的總成績由作業、期中成績、期末成績、項目成績4項構成,如圖1所示。在美國同一所高校中,不同的老師講授同一門課程時,評定分數的標準有差異,但是總體上分類相同,百分比略微有不同。而我們學校開設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總成績由四項構成:點名、作業、實驗和期末成績。從圖1中可以看出,中美高校的網絡課程考核方式存在巨大差異。
與美國高校課程成績評定方式相比,我們的課程考核普遍缺少期中考試一項,而增加期中考,試,會在學期中間督促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也能減少學生期末臨陣磨槍的投機取巧現象。另外,從圖1中可以看出,我們的課程實驗評價占比與美國大學的項目在課程考核中所占比例是有較大差異的,我們的實驗成績占10%,而UIUC編程項目是占分值最高的,達到35%。這說明國外高校對于實驗的重視程度遠遠大于我們,我們課程的實驗是與講課內容結合,講了一章內容,然后讓學生結合本章內容去做驗證性實驗,驗證類試驗偏多,綜合設計型試驗較少。而國外的項目成績來自于開學初老師布置的編程項目,分組協作完成一個項目的編程,這個項目要求學生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完善。尤其對于計算機科學方向的學生而言,程序設計是未來工作的必備工具,因此,我們應該增加網絡程序設計的內容。由上面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們的實驗內容過于零散,系統性不強,缺少貫穿課程的項目實現。對于計算機科學方向的學生而言,沒有后續的網絡課程內容,所以應該調整課程內容,增加網絡編程,網絡管理,網絡安全的內容。
我們課程的作業和考試內容,偏重記憶性的題目、概念性題目居多,導致一個班級的作業答案就是少數的幾個版本,無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國外高校的作業題目則極少有概念性的,多是要求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對問題進行探討,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抄襲作業,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我們在改革中,應減少客觀題所占的比重,增加主觀思維類題目所占的比重,增加期中測試,并將期中成績計入最終成績,形成較為科學的考核評價方式,側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 新課程改革 新課改理念 網絡技術應用 解決方案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信息素養,而《網絡技術應用》是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選修模塊,以應用網絡技術解決問題為主線,按照“分析問題―組建網絡―使用網絡―開發網站”這一線索呈現學習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理解網絡技術的基本原理,熟練使用網絡工具解決實際問題,了解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進一步體驗網絡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
一、學情分析
1.學生之間的知識結構與水平存在差異。我校屬城鄉結合學校,小學、初中信息技術開設情況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剛進入高中就已經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熟練利用計算機上網,另一部分學生由于條件限制還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主要是鄉鎮學校的學生),對計算機開關機這樣的基本操作都存在問題。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呈現兩極分化局面。雖然經過高中一個學期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學習,這種差距逐步縮小,但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基礎較差的部分學生,通過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學習,已經可以熟練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Office辦公軟件中的一些常見操作;可以使用瀏覽器上網查詢信息,但不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拓展應用。
2.學生自身知識結構不平衡,缺乏信息意識?!毒W絡技術應用》是一門工具性選修課程,學習《網絡技術應用》的目的應該是把網絡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充分利用網絡技術,為高中學習服務,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然而,目前大多數學生對網絡技術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對計算機及網絡應用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幾個操作,如很多學生可能是網絡游戲高手、聊天高手、論壇版主,但他們對計算機及網絡資源的應用更多的是為了娛樂,他們當中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利用網絡技術支持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網絡技術應用》的學習是為了應對“考試”,因為學校開設這門課程,所以他們必須為了通過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試而學,嚴重的“學”與“用”脫離。這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利用網絡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強,在解決問題時沒有一種內在的、自發的信息需求,不能靈活有效地發揮網絡技術的工具作用。
二、更新課程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加強自主學習,深挖教材。教師更應該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培養自主終身學習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識,認真鉆研教材,剖析教材,充分理解新課改理念。比如教材第一章“網絡的組建與運行”,理論知識居多,包括網絡概念、網絡功能、網絡拓撲結構、信息交換技術、網絡協議及分層結構等,這些對于學生來說既難理解,又感覺空洞。對于部分教材的處理,老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開展教學實驗,利用學校的資源開展《網絡組建與運行》的分組動手實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在實踐與實驗任務中,老師將本章的理論知識糅合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只有學生掌握相應理論知識后,才能順利完成教學實驗。同時在上課前,老師應認真備課,不僅應備教材,而且應該備學生,對學生做出診斷性評價,詳細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對前驅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當堂課程知識的了解情況,以便在實驗過程中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分組,做到有的放矢。
2.重視環境建設,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創新。環境對學生良好信息素養的養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強化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必須注重環境建設。首先要努力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給學生創造學習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一方面,要盡可能將現有物質條件提供給學生,從各種可能的角度營造信息環境;如學生校園電視臺、信息學競賽班、電腦制作小組、班級電教管理員等組織機構的建設就是信息環境建設的體現。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學方式也是信息環境建設的體現。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直接反映了本學校的信息環境。另一方面,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信息環境。為有效地創造課堂教學的創新環境,教師還應注意創造創新的大環境。如注意信息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并將其及時地反映在平時教學中。為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潛力,教師可以組織諸如網頁制作比賽活動,對學生的創新成就進行獎勵,并對優秀作品在課堂上進行評價、交流及展示。這樣既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平臺,又營造濃厚的崇尚創新、尊重創新的氛圍。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網絡教學;網絡信息編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2)10-0231-02
案例教學法是將案例討論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是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個個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表達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
網絡案例教學,是指借助于網絡教學平臺,在網絡中開展案例教學。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因特網為人們提供了廉價快捷的獲取信息和溝通的渠道,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在技術上、經濟上、方便性等方面具備了可行性。為了有效地在網絡中開展案例教學,本文構建了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模式。
一、網絡教學流程
為了更好的進行網絡案例教學工作,首先了解一下網絡教學的教學流程圖,此教學流程圖包括了整個教學過程。
從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網上教學流程,但是實際工作又是很復雜的。下面我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流程。
二、實施案例教學
此網絡教學案例以“專題策劃”為例,進行基于網絡的案例教學,主要對象是高職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目的是提高其動手能力。
1 案例準備
為了能更好的實現網上案例教學,任課老師要詳細了解學生大體的知識水平,例如Dreamwaver等基礎知識,是否能應用自如,是否已經預習了理論知識。根據以上的情況,老師從案例庫中查找適合教學目標階段網絡教學的案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恰當、巧妙的設計,當學生在面對這一案例時,會有種沖動,想立即著手解決這一問題,這就說明這個案例是成功的。
2 案例討論
(1)首先,進入案例教學頁面,此頁面就是自己設計的網絡案例教學網站,在網站上給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建了一個良好的網絡學習環境,使同學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智,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電商精英。
(2)案例引入
給學生一個網絡專題進行觀察。此網絡專題可以是老師自己開發的,也可以是某一網站的專題,例如新浪網的“奧運專題”,要引導學生從這個專題的各個部分進行觀察。
①對其版面進行觀察,布局是否合理。
②對此專題的文章進行觀察,是否內容歸類正確,是否符合網絡語言的習慣。
③討論該專題的優點。
④此專題有哪些不足。
根據上面討論,給同學布置一個作業,作業要求如下:
每組結合網站設計的構思,策劃一個網絡專題,要求通過瀏覽各大網站,尋找近期時事熱點,確定專題選題、角度及欄目,并收集專題需要的有關資料;合理組織內容,并完成專題頁面的設計與制作。
(3)案例討論
典型的案例討論一般總是與下列問題的探討聯系在一起的:
①案例中的疑難問題是什么?
②哪些信息至關重要?
③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④作出決策的標準是什么?
⑤什么樣的決策是最適宜的?
⑥應制定怎樣的實施計劃?
⑦什么時候將計劃付諸行動以及如何付諸?
⑧如何進行整體評價?
在許多案例討論中,居核心地位的是解決案例中所包含的疑難問題或作出具體的決定,所以案例討論可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開始;討論疑難問題;提供備擇方案;討論如何實施。
(4)結論
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來做總結,也可以由教師自己來做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以及該案例討論中存在的不足與長處,當然也可以不做總結或評論,讓學生自己課后進行思考。
在案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有這樣三項:
一是檢查學生對案例的了解程度。案例反映的是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會如何變化?所定的策略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滿足案例中所要反應的問題?如此等等的諸多問題。這些都可以在教學中加以考察,并對學生予以評判。
二是調控討論氛圍。隨著學生見解的增多和不斷出現的新觀點,教師有要對學生的意見做出適時的評判,并促使學生達成共識,以便減少沖突和分歧。
三是監督檢查學生的學習進程情況。
三、案例教學的鞏固階段
要求學生會做一個網絡專題不是目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融會貫通所學的知識,做出有自己特色的網絡專題。案例教學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所以老師在學生完成過專題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再交分組討論,并結合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進行反思總結,這樣能夠對學生自己的思想進行再一次整理、補充,使之更加具體化、條理化和結構化。鞏固階段的另一種重要的方式是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然后通過網絡交互環境提交學習報告。學生在討論中吸收借鑒了其他學生的智慧,在完成個人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完善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把最終結果簡明的表達出來,以此更好鞏固學習內容。
對案例分析報告的評估和對學生學習參與度的評估是案例教學,評估的兩個重要指標。案例學習結束后,教師在公共區域中優秀的案例分析報告,促進學生問的相互學習,也是對優秀學生的鼓勵和肯定?;诰W絡的案例教學平臺適時統計學生的發言情況和撰寫分報告、主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的情況,為學生參與度的評估提供客觀評估。教師通過量表的形式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分提供主觀評估。
四、教學評價
網絡案例教學評價應當包含網絡案例庫建設評價、教師導學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評價
和網絡功能評價。依據網絡教學的目標要求,我們擬定了評價指標的基本內容,在采用德爾菲法(Delphi)進行了指標評價后,逐步分解至具體可測的子指標,再以教育統計學相關原理作為衡量權重分布特征的依據,進行統計處理,得出各指標相應的權重值側。
(1)網絡案例庫建設評價
案例教學首先需要有好的案例,然而目前案例來源比較匾乏,案例編寫經費不足,大多數案例采用拿來主義,由于企業背景和編寫者的水平,導致案例的適用性比較差。更為重要的是,案例的編寫缺乏應有的分類,兼顧趣味性的教學案例少之又少,因此,針對不同層次水平的案例庫建設與分類是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2)教師導學評價具有清晰簡潔的導學提綱,寓教于樂,融合態度、情感、價值觀、責任感于教學之中,教師經常在網上討論區發表意見和見解,教師能及時批改學生的網絡作業,教師的教學組織形式符合學生學習習慣,在網絡課程中,教師能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案例分析做出有針對性的評語或反饋,是否使教學媒體由教師展示教學內容的工具變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取決于教師的主導行為是否朝著組織、幫助、指導學生學習的方向發生了變化。
(3)學生自主學習評價
上傳下載信息的學生人次占全體學生的比例評價學生是否積極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指標之一。學生積極利用網絡交互工具進行協商討論、合作互助小組成員在協作過程中執行明確具體的任務,學生認真按教師預定的課程學習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及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創新能力及其在學習與發展中體現的學習成效。
(3)網絡功能評價
網絡結構設計合理,有強大的后臺支撐數據庫,有適當數量的視頻節目及多媒體課件,課件播放流暢,聲音清晰,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資源上傳下載的接口。權限劃分合理,安全可靠,有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實現網上教與學過程的功能模塊,操作簡單實用的導航系統。有轉跳靈活,經過組織和篩選的與主題相關的網站鏈接。提供師生、學生之間交互工具(如email,BBS等)。
參考文獻
[1]孫軍業.案例教學[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1—13
[2]吳功宜.計算機網絡[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3]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在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科學,2008(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