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50:32
序論:在您撰寫高級會計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教學方法刻板單一
傳統的會計英語教學教師一般都采用類似于講授英語精讀的教學方法即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的分析和翻譯或用英語陳述會計理論知識或將基礎會計知識由中文譯成英文從而使得會計英語課變為只是用英語簡單重復基礎會計知識的第二課堂很少進行師生互動課堂教學變榭古燥乏味滿堂灌的教學形式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身心疲憊。
(二)學生的基礎差,學習勁頭不足
高職學生大多數英語基礎較薄弱起點低池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會計英語的課程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素養,還要求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掌握得較為扎實。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倍感吃力斤民多學生上課聽不懂岸習困難無法與教師互動因而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厭學、逃課。還有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為這門課程與會計實際工作聯系不大,即便學得好將來也沒有用武之地。
二、對高職會計英語教學改革的建議
(一)加強師資建設
要提高英語課程授課教師的素質和能力,一方面可以考慮從校外引進既懂英語、又懂會計的專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校內現有教師隊伍中進行選拔和培養。對英語專業教師,或通過進修會計專業課程來提高其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把握或鼓勵他們去攻讀會計專業的碩士及博士學位對會計專業教師或委派其在國內的語言學校參加語言培訓或到外資企業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習,或到國內知名大學甚至國外做訪問學者通過多種途徑增強外語應用能力,同時也為將來應用雙語開設課程打下基礎。學校教務管理部門還可以采取措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組織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進行教學研討,互相交流教學經驗和心得洪同進步努力提高教師對會計英語課程的駕馭能力。
(二)加強教材開發
目前圖書市場上的大多數會計英語教材基本上都是參照本科院校的會計專業英語教材而進行小修小改段有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也沒有突出實踐動手能力和地域差別不適合高職學生使用。高職院校應激勵教師積極參加涉外企業會計實踐利用企業的人力資源和真實的資料來源膠企合作開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為地方經濟培養人才。市場調研表明,企業要求涉外會計人員能就某些專業問題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能看懂并且會填制英文單據和憑證,包括匯票、支票、信用證、保險單等以及企業內部的一些常用英文單證,能讀懂或填寫以英語表述的憑證、報表等強調口語表達的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因此敷材的編寫應根據情況納入典型的單證和報表在內容上可以根據賬務流轉過程設置模塊并輔之以企業的實例練習。會計英語術語一向是高職學生最難攻破的堡壘。專業詞匯量大、生僻詞義變化多致使許多學生望而卻步。若教師在課堂上逐一講解則既浪費時間漢枯燥乏味但詞匯量是口語表達和熟練處理會計業務的必備基礎,由此建議高職院校編印詞匯口袋書便于學生隨身攜帶、隨時記憶和查詢。在詞匯編排時河以按照模塊進行基本的排序并提供單詞記憶法。
(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
一是實施任務教學,以練代講。實踐表明,學生在一個真實的任務環境中將更具有主動性和成就感。二是加強英語口語情景教學。涉外會計人員經常需要和外方人員進行日常交流和會計業務交流,因此每個教學模塊中都應設置一些情景模擬訓練。增強學生對詞匯的記憶和掌握。三是大力采用現代教育技術。使文本帶著音樂、動畫增強立體感和音像效果周文并茂的演示文本既可以加快講課節奏減少教師板書和繪制圖表的時間增加課堂信息量漢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
克拉申(Krashen)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監控理論”在整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領域引起了轟動,被稱為是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一種理論”,其核心是五項基本假說:語言習得與學習假說,監控假說,自然順序假說,語言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這其中影響最深遠的同時又得到批評最多的就是語言輸入假說??死暾J為,習得的產生需具備兩個條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input)即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習得者能將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信息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克拉申認為理想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既有趣,又有關聯(interestingandrelevant);非語法程序安排(notgrammaticallyse-quenced)和要有足夠的量(i+1)。其中“可理解性”是指理解輸入的語言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學習者不能理解的語言輸入不能幫助學習者習得語言。“既有趣又有關聯”即克拉申所提出的“最理想的輸入應該是非常有趣的或與學習者密切相關的,它能使學習者忘記自己是從外語里獲得信息”。
2基于語言輸入假說的高級英語詞匯教學
基于克拉申語言輸入假說的基本觀點,筆者認為在高級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讀音和解釋詞意,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詞匯通過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甚至真實性的教學材料來組織學生進行課堂交際活動,并在學生遇到表達和理解困難時,及時地給予引導和幫助,以便使詞匯學習與記憶不再索然無味。筆者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經驗,以此拋磚引玉。
2.1立足顯性,挖掘隱性
詞匯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往往承載著顯性和隱性的雙重文化信息。在英漢對比前提下,將文化闡釋手法運用于高級英語詞匯教學中,既可以豐富教學方式,又能增強教學互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對原著的理解能力和欣賞水平。蘇新春在其《文化語言學》中主張將詞匯背后的文化信息逐一揭示:“所謂闡釋的方法就是對語言結構、語言現象進行分析、說明,把隱匿、依附、蘊含于其中的社會、歷史、民俗、觀念、道德、思維、物質、自然等文化因素及文化意義揭示出來……把文化語言學定位為闡釋性學科,這正表明文化語言學更為看重的是語言背后的東西,它就是通過研究把蘊藏在語言內部,隱藏在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挖掘出來”。
以張漢熙《高級英語》中的《迎戰卡米爾號颶風》(FacetoFacewithHurricaneCamille)為例,《迎戰卡米爾號颶風》是約瑟夫•布萊克(JosephP.Blank)1970年發表在《讀者文摘》(Reader’sDigest)上的短篇小說。作者依照時間順序敘述了1969年8月居住在美國南部密西西比州沿海一帶的柯夏克(JohnKoshak)一家和他的朋友與威力無窮的卡米爾號颶風英勇抗爭的經過。約瑟夫•布萊克不僅運用了大量表現颶風破壞性的具體動詞,而且還通過“battendown”“rideitout”“scudin”“wreckage”“salvage”等一系列與“船”“海”相關的詞匯巧妙地凸顯了文中以柯夏克一家為代表的密西西比州沿海居民生活的這一特殊背景。在詞匯講解過程中,教師若能將隱匿、依附、蘊含于詞匯中的文化意義傳遞給學生,詞匯教學就會成為語篇分析和提高學生寫作技巧的一部分。
2.2寓于語篇,激發聯想
語篇解讀需依賴語境,而基礎語境線索由詞匯鑄就。詞匯是語篇最基本的要素,詞匯間的語義選擇、組織和聚合最終形成一個稱之為語篇的多層級的意義系統。語篇中通常含有多個意義鏈條,它們之間形成前提和結論或原因和結果等關系,相互影響的意義鏈條共同促成了語篇意義的形成、發展和完成。任何語篇中的每個詞表達一定的意義,詞與詞之間、句際和段際之間也有相互蘊含的語義關系,這種語義關系常通過詞匯同現的形式得以實現。詞匯教學不能只局限于單詞或單句的層面,而要引導學生宏觀地從整個語篇的角度通過比較和聯想來分析詞匯背后所蘊含的意義,加深學生對詞匯深層意義的理解,并學會如何將其應用于實踐之中。
以張漢熙《高級英語》中的《訛詐》(Blackmail)為例,阿瑟•黑利(Arthurhailey)通過外貌、動作、行為、語言等描寫將人物心理刻畫得非常的細膩。文中貪婪的私家偵探奧格爾維(Ogilvie)一開始在身犯肇事逃逸罪的公爵夫婦面前囂張無比、企圖訛詐,而后因臣服于金錢而將自己卷入了案件之中。奧格爾維在這一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由作品中出現的重要意象“雪茄”巧妙地展現了出來。作者在文中對奧格爾維抽煙行為的描寫達到6次之多。教師可將這6處描寫中的關鍵詞如“accompanied…in”“removed…knockedoff…flipped...”“bitoff”“waved”“lit”“bothering”等進行對比分析并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表演活動,結合語篇引導學生捕捉奧格爾維由橫蠻無禮到屈服順從的心理變化,培養學生掃描語篇中散布的相互聯系、遙相呼應的詞匯并將其進行鏈接進而挖掘語篇線索和主題的能力。
2.3詞義辨析,重視應用
詞義辨析在高級英語的教學中非常重要,近義詞在高級英語課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詞義辨析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高但同時又是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詞義辨析在教學中要得到特別的重視。近義詞的差別表現在詞義的強度、文體意義、情感意義和搭配意義幾個方面。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近義詞,結合語境進行初步辨析,再綜合總結。如在約瑟夫•布萊克的《迎戰卡米爾號颶風》中作者在文章第26自然段的第三句話和第四句話中連用了"vanished"和“disappeared”這對近義詞來描述裝著小貓的盒子和貓媽媽在風中的消失,比較詞義可以發現前者強調突然性和徹底性,因此更能讓當時在那種惡劣的環境下還沒等大家反應過來裝著小貓的盒子就被風刮走的一幕重現在我們的眼前。
阿瑟•黑利(Arthurhailey)在《訛詐》(Blackmail)一文中對主要人物的眼神的描寫非常的豐富,短短一個故事對主要人物Ogilvie的眼神描寫達到11處之多,而對另一主要人物公爵夫人眼神的描寫也有6處。更令人贊嘆的是作者每次使用的詞都不相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所有描述“看”的單詞和短語并進行比較研究,進而探索這些近義表達之間的細微差異所映射出來的人物心理的變化并引導學生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JohnScopes在《震驚世界的審判》(TheTrialThatRockedtheWorld)一文中為了凸顯世人對“猴子”審判(the“monkey”trial)的關注對楓樹下別開一面的審判場景進行了描寫,尤其是圍觀群眾的千姿百態由“sat”“squat”“perch”這一組近義詞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的面前。筆者在教學中將這一幕從相關視頻資料中截圖展現給學生,學生立刻領悟到了這4個簡單的單詞的魅力所在。但是僅僅掌握詞義辨析的方法,了解近義詞的區別是不夠的,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還要通過各種途徑督促學生把這些詞匯活用到自己的說、寫、譯中去,以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3結語
1.選題依據
目前,大多數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是按照《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教材進行理論教學,同時安排部分實訓。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①偏重于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實際操作課課時數所占比重較少。②忽視知識應用,學校教學與工作崗位銜接性差,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③各科目之間各自為政,忽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包括課程數量、授課內容等方面。④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依據。當前,高職會計學生的就業形勢嚴峻,隨著高等院校本科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逐年增多,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將面臨著失去市場的危險。同時,在知識經濟年代,學生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會計職業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法進行更新的研究創新。本文立足當前高職會計專業存在的問題實際,以教學效益的提高為中心,提出“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方法與效益研究”這個課題。以創新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摸索有效教學方法;求新的實驗與實踐模式,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等為研究目標。
2.課題研究價值
①有利于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是市場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可以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文理念,又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②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改革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的面貌,提高了教學的效益。使得學生的實際能力得到真實的發展。③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創新教學方法與模式,力圖把知識的學習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能力得到提升。
二、課題研究情況介紹
1.學校及課題組簡介
本校是國家高職高專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為精品建設專業,擁有一支年富力強、結構合理的教學、教研隊伍。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人;中級職稱(講師/會計師)3人;其中雙師型教師4人。其中1位為省級學科帶頭人。近年來,課題組成員開發校本教材3本,公開共10余篇,并參與了省級課題的研究工作。學校注重教研教改工作,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制定了規章制度,重視對教研工作的經費投入和力量支持。在經費預算中列有專項教研經費,且逐年增加,并按照示范性學校和精品專業建設要求保障專業教學設施設備。同時,與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系,在專業技術上給我們以大力的支持。制定并實行下列各項課題研究制度:例會制。每學期召開至少3次課題組工作會議。聽課研討制。每月輪流聽2節課題組內研討課,課后進行學生問卷調查,進行研討。獎勵制度。課題組根據各成員的表現積極向學校推薦科研先進個人,并給予獎勵。
2.研究過程與方法簡介
通過文獻研究與調查研究的方法,做好研究方向確定、研究計劃制定與分工研究工作。組織對會計從業人員專業技能社會需求進行調查研究。調查、分析高職專科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情況及效果。制定高職會計專業新課程體系的教學計劃與培訓、考核的方案;從業資格證考核培訓方案。研究制定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案并開始實施,對實施情況進行跟蹤調查效果。創新構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基本技能訓練方案、學生手工會計核算技能訓練方案、高職??茣媽I學生電算化技能訓練方案。制定高職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評價考核方案。
三、調查研究情況分析
1.社會問卷情況
發放問卷150份,收回問卷125份,問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問卷對象為周邊企業,有大中型企業、小型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畢業生就業單位等,涉及的人員有單位領導、企業財務負責人、往年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等。其中在收回的問卷中,單位負責人35人,財務部門負責人40人,畢業生36人,其他為一些與財會有關的企事業單位人員。從調查問卷的情況看:社會各界領導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工作評價主要集中在工作態度評價方面,他們認為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畢業生的工作態度是正面的,滿意度高達95%。對他們工作態度感到不滿意的領導只有2位,主要認為高職院校畢業的兩位會計人員工作缺乏主動性,工作紀律遵守不夠嚴格,這兩個單位都是事業單位,會計都是女同志,這可能與其家庭以及單位管理工作有一定的關系。對于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的人員業務水平,領導基本上是認可的。財務管理負責人對于問題的看法與單位領導有所差別,他們認為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多年來的業務水平基本上合格,但是個別人不善于學習,業務水平跟不上現代會計管理工作要求。他們對高職院校畢業的會計人員工作滿意度為91%,業務滿意度為86%。他們對于高職院校會計的學習能力滿意度不高,僅有65.3%。會計管理負責人對于會計的實際工作了解較多,但是容易受個人關系的影響,所以結論要辯證對待。高職院校往屆會計專業畢業生對于自己的工作滿意度較高,達到94%;他們對于自己目前的福利水平也比較滿意,社會尊重感也較強,自我效能感與工作滿意度較高。反映畢業生的自信程度。有一個現象非常值得關注,高職會計畢業生普遍反映:他們的會計知識主要是在實踐工作中積累出來的,高職畢業初期無法適應社會需要。在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當中,有57%的人員在10年內走上了單位財務負責人之一的崗位。從會計管理與工作人員對高職會計專業實習生的評價來看,超過80%的人員認為高職學生存在著實踐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的現象,學生處理難題的能力非常差。從其他人員的調查來看,他們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評價不如以上幾類,滿意度低于75%。大公司大單位對于財務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他們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的人員滿意度不如其他中小企業與中小事業單位。可見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與普通高校培養的人才在層次上存在差異。
2.學生問卷情況
針對本校高職會計專業學生進行調查,發放問卷300份,分布在一二三年級,收回300份,全部到位。從學生反映的情況來看,數據統計呈現如下特點:在對會計專業前景目標上看,89%的學生對專業本身的信心是足的,他們認為只要認真學習,會計專業未來的發展是充滿希望的。對于未來的收入,很多學生給自己定位的5000元以上比較普遍,部分學生認為自己有希望達到15000-30000的高薪。在專業發展趨向上,學生在會計資格考證上的積極性非常高,88%以上學生在積極籌備考取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學生對于實踐實習活動的機會非常重視,24%的學生利用過假期自我安排實習活動,可見學生意識到實踐活動對于專業的重要作用,希望自己的學習能夠迅速與社會需要接軌,把就業作為自己的重要目標。在“你認為會計行業是否一定要做適當的假賬”問題上,58%的學生認為自己可能會做一些違規的賬務,反映思想教育的缺失。在自我學習上,學生普遍反映自己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與安排下學習,進行自我學習的學生人數只有41%不到,在課堂中處于被動聽講的學生人數65%以上,能夠發言或者討論問題、質疑問題、發現問題的學生只有11%。自主選擇一些相關書籍進行學習的學生只有4%多一點。可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夠強。在對學校的教學上,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方式滿意度較低,72%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讓人“提不起興趣”,66%的教師教學中不善于組織學生活動,10.5%的教師從來在課堂教學中不舉例實例說明問題,34%的學生反映自己經常聽不懂老師講解的內容,25%的學生懷疑所學的這些課程對未來就業幫助不大。在教學建議上,學生100%要求教師能夠改革課堂教學,91%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激發學生積極性,充分讓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不要“一言堂”。學生97%希望學校能夠加大實習或者實驗活動內容,減少理論課程的課時。98%的學生希望能夠經常到各單位學習,跟隨專業會計了解社會實際知識。
3.教學調查情況
通過對學校教師的課堂教學監控,教學資料監控以及課時計劃等的分析。發現會計專業的教師缺乏工作積極性,不重視集體智慧的融合。教師基本上都是“各掃門前雪”,教師的教改意識不強,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落后,尤其是理論課程的教師,與實踐活動嚴重脫節。思想品德等公共課的教學流于形式,不利于學生思想的發展與知識素養的積累。學校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目的功利性過強,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目前的教學模式改革在30%左右的教師中開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沒有形成氣候,學校的教學評估、教學管理工作跟不上課改的需要,課改還是局限在學??谔枴€人行為的層次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實踐活動開展不足,學生與教師都感到實習的機會與系統性不強,需要加強。但是因為客觀原因如單位落實,經費保障,課時計劃等,這個問題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成果
1.對高職會計專業教學存在問題有了全面、客觀的認識
傳統的會計教學工作一直缺乏客觀的調查分析,是關起門來教書。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結論,為進行改革優化提供了依據: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社會上有一定的認同度,社會聲譽良好。但是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習與社會需要存在較大差距,畢業生無法直接從事會計行業的實際工作,需要在社會中再學習才能夠適應需要。這意味著我們的課程與教學實際上距離社會發展差距很大。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急功近利現象嚴重。不重視公共課的學習、實踐活動得不到滿足、思想教育不到位,終身學習的能力沒有得到有效訓練。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與社會需要存在的差距在于學校課程體系落后,理論課程大于實踐課程,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梢妼W校應該改革教學目標,挑戰課程體系,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適當重視公共課教學的實效性。學校教學模式落后,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意識不強。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重視,學生被動學習,教學效果差。學校的教學管理與社會需求脫節,導致課程計劃與設置不科學,實踐活動安排少,層次低。教學評價體系陳舊,不利于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學校需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師教科研能力與改革能力,轉變教學模式與方法。
2.為高職會計專業課程方案的優化提供了思路
對高職會計專業新的課程體系進行分析研究,對會計專業教學的計劃、培訓考核的方案、從業資格證考核培訓方案等進行重新分析研究,創新構建新的課程體系。首先,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實踐教學比例。加強高職會計教育與會計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銜接,使學生在獲得會計職業資格證書的同時就能獲得相應的會計職業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課程設置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的形成為依據,構建體現會計職業教育本質特征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其次,課程設置體現特色。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應按照地區、行業或企業的特點,根據社會要求及時調整,既著眼于學生會計通用能力的培養,同時還要兼顧某地區和行業能力需要,設置外貿會計課程、連鎖企業會計、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等。課程設置不能一刀切,而應采用多方向模式,使學生既要有專業方向和就業方向,又有具有一定的就業彈性。再次,課程內容要及時調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要求提高。例如:外貿會計要求在具備會計知識的基礎上,具備外匯業務核算,出口商品收購核算,出口貨物退(免)稅核算,進出口業務會計,加工貿易會計,樣品、展品、包裝物、物料用品和低值易耗品核算,工業企業成本會計,進出口企業會計報表編制等業務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在外貿會計課程中增設這些內容。在課程設置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時去掉一些不是十分實用的課程。
3.為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
通過對教學及管理實踐的改革實驗,把理論研究與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實踐有機結合,對研究成果進行必要的實證,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對高職會計專業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對課堂模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并制定以學生自主學習、以實踐體驗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規范課堂模式中各個課堂環節與學案、作業制度要求等。首先,在課堂教學模式上,倡導以學生學習主體,以實踐活動為教學內容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在課堂上“先學、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及時要求教師布置學生在課前預習,教師布置教學案讓學生自我解決一些問題,實現“先學”;課堂中師生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開展討論與探究,共同解決問題,實現“后教”;教師布置部分課堂作業,讓學生過關訓練,實現“當堂達標”。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提倡通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通過分組學習,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思維的參與度。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自學,學會解決問題。同時重視思想道德在學科中的滲透,提高學生作為會計人才的覺悟。
4.提出了創新實踐活動形式,加強實踐課程的建議
首先,構建完善的課程實施計劃與評價體系。傳統的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沒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與計劃方案體系。所以在實踐教學上,提出了加大實踐課程比例與實踐活動課時的要求。提高實踐性教學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對現有的學生技能訓練方案、手工與會計電算化技能方案等進行分析優化,制定全新的實踐教學方案體系。同時,構建高職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評價考核方案。
其次,創新實習活動方式。針對當前實踐活動存在的客觀困難,課題組提出了“開展實習基地建設”,實習活動與財務公司融合,讓學生直接走進財務人員與市場當中進行鍛煉。提出開展“財務工作專項比賽”“學生創業大賽”活動,構建學生專業實習活動的平臺,激發學生實習的積極性。提出“改革學習教學管理模式”的要求,把學生實踐活動納入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對待。
1.高級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與相關知識。主要包括我國理論界對高級財務會計的界定、高級財務會計的定位、發展與學科地位、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等。特別是對高級財務會計的概論的介紹在理論界沒有達成共識,而該課程又有別與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這就使得學生在頭腦中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輪廓框架,以至于在學習完這門課程后,仍然“不知所云”。
2.一般會計主體涉及的特殊財務會計問題。該部分內容包括在以前的中級財務會計中沒有涉及到的外幣會計養老金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養老金會計、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油氣開采會計、租賃會計等等。尤其是外幣會計,尤其是外幣會計中的外幣遠期合同套期保值和投機業務,租賃會計中對于承租人和出租人融資租入不同的會計處理等問題,都具有較深遠的實踐意義。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強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特殊會計主體涉及的財務會計問題。高級財務會計的定位就是“特殊情況、特殊行業、特殊業務、特殊報告”。其主要內容是合并以及合并財務報表會計、保險合同會計、油田開采會計、生物資產會計、合伙企業會計、由于后積幾類會計在我國會計領域中已經普遍,所以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合并企業會計,需要要求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情況下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二、高級財務會計教學實踐的現狀分析
1.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的陳舊、教學內容死板枯燥。首先,大學的課堂中,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復雜等特殊性,學生很難以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耍手機打瞌睡”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為了考試不“掛科”,學生通常是被動接受和強迫學習,課堂上極為壓抑死板,第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需要一些實際會計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據、憑證、圖表等,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學校硬件條件等種種條件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很多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憑證、票據等相關資料物件帶進教室,這就造成了學生“讀死書”,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影響到以后的就業等。第三,過去在大學的教學中只注重每章節的理論知識,前后脫節聯系不緊密,使得學生在知識構建上很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第四,由于該門課程的特殊性,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講解,課堂上的分析和討論少之又少,這對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見的問題的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教學考核方法單一,實踐課教學缺乏。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掛科”,為難學生,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書本,運用到實踐中去,能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生存,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考核是一種必須的教學制度,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性。然后,當前很多學校期末考試最終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各自占一定比率,兩者綜合來進行最后評分。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每次都去上課,記好筆記,考前突擊,就一定能順利“過關”。然而,這種考核模式不一定是科學的,它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這使得雖然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考核到位,但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核很難體現出來,尤其對于高級財務會計這種業務復雜的問題,這種矛盾尤甚。另外,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高級財務會計更是屬于需要大量進行課外實踐。但由于現在很多學校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很少開設相關實踐課程,校園實驗室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根本作用。
三、高級財務會計學教學實踐改革的建議
1.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首先,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將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相互結合,把復雜抽象的東西較為形象直觀地表示出來,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選擇最近熱點問題作為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第三,可以偶爾采用角色互換式教學方式,可以將班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抽簽決定講授的內容,讓學生走上講臺,學生以老師的角度和身份給講臺下的其他同學講授知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會計中出現一些比較特殊而復雜的會計問題,這些會計問題并沒有遵循會計假設,如分支機構會計、合并企業會計,破產清算會計、外幣會計、專營權以及寄代銷業務會計、通貨膨脹會計、合伙會計、分店會計、養老金會計、衍生金融機構會計、油氣開采會計、企業年金基金會計、租賃會計、企業破產、解散、清算、重組會計、物價變動會計等等。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前,我國理論界對于高級財務會計的內容雖然達成基本共識,但是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所不同。在該課程的一些問題上任然存在較大爭議,如高級財務會計與終極財務會計“普遍”與“特殊”的關系,那些屬于“特殊”?那些“屬于”普遍?筆者借鑒不同專家的觀點,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自己的理解任務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部分。
1.高級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與相關知識。
主要包括我國理論界對高級財務會計的界定、高級財務會計的定位、發展與學科地位、理論基礎、研究方法、研究范圍、研究內容等。特別是對高級財務會計的概論的介紹在理論界沒有達成共識,而該課程又有別與基礎會計和中級財務會計,這就使得學生在頭腦中不能形成一個整體的輪廓框架,以至于在學習完這門課程后,仍然“不知所云”。
2.一般會計主體涉及的特殊財務會計問題。
該部分內容包括在以前的中級財務會計中沒有涉及到的外幣會計養老金會計、衍生金融工具會計、養老金會計、企業年金基金會計、油氣開采會計、租賃會計等等。尤其是外幣會計,尤其是外幣會計中的外幣遠期合同套期保值和投機業務,租賃會計中對于承租人和出租人融資租入不同的會計處理等問題,都具有較深遠的實踐意義。通過相關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增強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3.特殊會計主體涉及的財務會計問題。
高級財務會計的定位就是“特殊情況、特殊行業、特殊業務、特殊報告”。其主要內容是合并以及合并財務報表會計、保險合同會計、油田開采會計、生物資產會計、合伙企業會計、由于后積幾類會計在我國會計領域中已經普遍,所以本門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合并企業會計,需要要求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情況下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
二、高級財務會計教學實踐的現狀分析
1.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的陳舊、教學內容死板枯燥。
首先,大學的課堂中,通常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由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復雜等特殊性,學生很難以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現象:“老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耍手機打瞌睡”這樣一種尷尬的局面。為了考試不“掛科”,學生通常是被動接受和強迫學習,課堂上極為壓抑死板,第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中需要一些實際會計工作中涉及到的票據、憑證、圖表等,然而在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學校硬件條件等種種條件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很多在實際工作中使用的憑證、票據等相關資料物件帶進教室,這就造成了學生“讀死書”,理論與實踐不能很好的結合,影響到以后的就業等。第三,過去在大學的教學中只注重每章節的理論知識,前后脫節聯系不緊密,使得學生在知識構建上很難以形成一個系統。第四,由于該門課程的特殊性,在課堂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老師講解,課堂上的分析和討論少之又少,這對于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中本身存在的一些前沿的、需要各抒己見的問題的學習產生了消極影響。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2.教學考核方法單一,實踐課教學缺乏。
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掛科”,為難學生,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理解書本,運用到實踐中去,能在鋼筋水泥叢林中生存,能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己耸且环N必須的教學制度,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主動性。然后,當前很多學校期末考試最終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各自占一定比率,兩者綜合來進行最后評分。學生通常認為只要每次都去上課,記好筆記,考前突擊,就一定能順利“過關”。然而,這種考核模式不一定是科學的,它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這使得雖然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情況考核到位,但對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考核很難體現出來,尤其對于高級財務會計這種業務復雜的問題,這種矛盾尤甚。另外,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高級財務會計更是屬于需要大量進行課外實踐。但由于現在很多學校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種種因素的限制,很少開設相關實踐課程,校園實驗室也是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其根本作用。
三、高級財務會計學教學實踐改革的建議
1.改變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一方面減少教師的教學負擔,另一方面可以將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相互結合,把復雜抽象的東西較為形象直觀地表示出來,吸引學生眼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可以采用案例教學,選擇最近熱點問題作為案例,豐富教學內容。第三,可以偶爾采用角色互換式教學方式,可以將班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抽簽決定講授的內容,讓學生走上講臺,學生以老師的角度和身份給講臺下的其他同學講授知識。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
2.改革傳統考核方式,增加實踐課程及訓練。
一、正確認識課程地位
(一)從課程內容和任務看
《高級財務會計》涉及的多數內容對一般企業而言非日常會計業務,對學生的實用性不強,如果將其設置為專業主干課,就意味著學生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該課程,這無疑加大了學生的負擔,但如果將其設置為專業拓展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比較重要的課程內容來講解,也減輕了學生的負擔。當然,筆者的意思將《高級財務會計》設置為專業拓展課,并不意味著該課程可以選修,無論是從財務會計體系的完整性還是從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來看,該課程必須是必修課,這是毋庸置疑的。
(二)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看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為三本或二本院校,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往往將自己培養的學生定位為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也主要是從中小企業的會計需求出發來進行的。對一般中小企業而言,會計日常業務的處理沒有那么復雜和高深,《高級財務會計》的課程知識在中小企業沒有多少用武之地。因此,從這點看,將《高級財務會計》設置為專業拓展課也是比較合適的。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高級財務會計之所以稱之為“高級”,是因為它專門研究財務會計中的特殊問題、疑難問題、新問題、僅在個別行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在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中尚不成熟的問題。目前我國出版的適合本科生用的高級財務會計類教材種類較多,每本教材中涉及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是不管選擇的是哪本教材,必須注意到,由于課程學時的限制及課程地位等因素,若高級財務會計學科的所有研究專題均為學生講解,必然會出現該門課程與其他會計專業課程爭占學時的現象。而且任何一門課程的課堂教學都無法窮盡該門學科的全部研究領域。因此,應在整個高級財務會計學科研究領域中進行部分專題的篩選,作為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在考慮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基礎上可以參考如下原則來進行:(1)是否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2)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研究問題及在未來實際工作中處理會計實務的能力;(3)是否有助于增強學生就業和考研的競爭能力;(4)是否對學生通過諸如注冊會計師等考試有所幫助。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筆者覺得地方本科院??梢赃x擇如下教學內容:外幣折算、租賃、所得稅會計、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債務重組、企業合并與合并財務報表。對于其他未選擇的專題,可以通過增加選修課的門類,結合選修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以覆蓋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應涵蓋而未涵蓋的專題。
三、確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高級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學專業的大三學生必修課,教學中要強調《高級財務會計》課程知識的實用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于大三學生來講,他們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希望學到的知識能夠在實際中得到充分應用。會計學專業的學生通過學習不但要掌握會計知識,還希望能夠達到一定的目標,如順利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助理會計師考試等與會計密切相關的考試。依據《高級財務會計》的教學目的、教學條件與教學內容特點,其教學方法可作如下選擇:
(一)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互動的一種教學方法,能使師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相長,共同受益的目的,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就《高級財務會計》而言,其特征決定了離學生的現實生活較遠,這就要運用案例將鮮活的交易或事項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身臨其境,了解處理對象的本質,自主尋求能刻畫經濟現實的會計方法,快速實現從會計課堂向社會現實的轉變。信息化時代,案例的選擇渠道多種多樣,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案例均來自于現實經濟生活中新近的、有爭議性的、切合理論內容的素材。因此,案例教學是以會計案例情節為線索,在課堂理論教學的啟示下,使學生自覺地進入經濟生活現實,充當其中的角色,讓學生具有真刀真槍的實踐經歷,促使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決策;變學生被動聽課的過程為積極思維、主動實踐的過程。
(二)自學反饋法
自學反饋法就是在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和參考資料,進行獨立思考,并將所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通過作業或其他形式反映給教師,教師據此進行反饋,以此來完成感知知識和理解知識的教學過程。比如對所得稅會計業務,相關問題的處理在中級財務會計學中均已學習過。也就是說,在學習所得稅會計核算業務時,學生已具有了相關專業知識基礎和專業自學能力。因此,對于這類教學內容,采取學生自學,教師點評的教學方法是完全可行的。采用該教學方法時,學生應按教師的要求自學相關知識并完成必要的作業,教師在批閱學生的作業后,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情況予以反饋。該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及終生學習的能力。
(三)問題導向法
高級財務會計學中的某些業務,學生在學習《高級財務會計》課程之前盡管未接觸過,但可借助學生已有的專業知識,采用問題導向法,引導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如合并會計報表等業務,這類業務學生在學習《高級財務會計》之前并未接觸過,教師可采用問題導向法,提出一些相互聯系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最終使學生掌握合并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重要的是,使學生清楚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一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對于培養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手段上,除了傳統的板書與多媒體結合外,還應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多種其他教學手段。比如可以建立一個《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學習的博客平臺,一方面上傳一些課程資料,供學生下載和學習,另一方面通過留言區和在線答疑,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師生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當然,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他的方式如QQ等進行輔助教學。
一、高級會計的定義
高級會計學是以高級會計為研究對象的,要對高級會計學有一個清晰、總括的認識,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高級會計概念。那么什么是高級會計呢?它究竟高在哪里?與一般意義的財務會計有何區別?另外,高級會計指的只是高級財務會計,還是融管理會計為一體的廣義高級會計?這些問題在研究高級會計學時已無法回避。下面我們先將我國學術界對高級會計的認識和理解進行列示與比較,然后再在探討界定高級會計的重要意義之后,提出我們對高級會計的界定。
(一)我國理論界對高級會計的界定
從現在的情況看,我國大部分學者認為高級會計即為高級財務會計,也有的學者認為高級會計一詞難以捉摸、不好解釋,因而將其界定為"特種會計"或"特種業務會計"。我國現已出版的高級會計學教材中對高級會計進行的解釋都比較含糊,如:
1.“本書(指《高級財務會計》承 接《中級財務會計》一書的,對一些專門的會計領域,也是比較深奧的會計課題展開論述”(見廈門大學會計系列教材《高級財務會計》前言)。該書簡述的內容為公司會計(含股東權益會計、所得稅會計、清算與重組會計)、合并財務報表、外幣折算、物價變動會計和租賃會計。
2.“中級財務會計限于論述財務會計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即通用的課題;高級財務會計則是針對上述各種專題(指隨著主義市場的建立而出現的股票上市、房地產開發、破產清算、集團公司、跨國經營等經濟活動---本文作者加),對有關問題加以闡述”(見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系列教材 《高級財務會計》前言)。該書闡述的內容為不同組織形式有特色的所有者權益會計、企業合并和合并報表、特殊的財務報告、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和一些特殊的財務會計專題 (包括寄售與分期收款銷售、 租賃、房地產、退休金、所得稅、期貨交易、外幣業務、外幣報表換算以及公司的重整、改組與破產清算)。
3.“企業特種會計是指企業一般會計業務以外的特殊業務會計.本書所論述的企業特種會計問題可分為三類:(1)特殊的財務報告問題。如控股公司的合并財務報表,分店經營時的匯編財務報表,有海外分支店和子公司時的外幣報表折算,以及通貨膨脹情形下對財務報表數據上的通貨膨脹因素的消除和和調整。(2)企業會計中比較特殊而又比較復雜的問題。如分店經營,合伙會計,外幣交易會計,分期收款,專營權及寄代銷業務會計,租賃會計,所得稅會計等。(3)企業處于非持續經營等特殊情況下的會計問題。如企業破產、解散和清算,以及企業合并的會計處理,資產評估等”(見中南財經大學會計系列教材《企業特種會計》前言)。該書還認為,由于國外的高級會計還包括非企業會計的內容,因此將該書定名為高級會計學是不大恰當的。
4.“這種研究、和修正原有的財務會計理論和方法,以及創建新的會計理論和方法 (亦指高級會計學--本文作者加),用核算和監督在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出現的‘特殊經濟業務’,向外部與企業有利害關系者提供更為真實有用和相關經濟信息的會計學科,我們稱其為高級財務會計”(見首都經貿大學會計學系列教材《高級財務會計學》導論)。
此外,我們還參閱過由謝詩芬主編的《高級財務會計學》(湖南出版社1993年出版)和向澤生主編的《高級會計學》( 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 ),但他們均未明確地界定過高級會計,而只是說高級財務會計學是"系統講授財務會計中的高尖理論與方法 "(謝詩芬主編),"我們就財務會計中最核心的問題和經濟改革出現的新業務、新問題編寫了這本《高級會計學》"(向澤生主編)。
從上述不同論點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高級會計的認識尚未形成共識,這不僅表現在高級會計的范圍上,即高級會計應否包括管理會計、非盈利組織會計、人力資源會計等內容,還表現在對 "特殊經濟業務會計" 的認識方面,即高級會計與一般財務會計分野的標志是否就在于"一般"與"特殊",高級會計是否就是指特殊業務會計。
應當指出,高級會計一詞源于的Advanced Accounting,在國外的會計教材體系中,有關這一概念的內容既有專門論著,也可散見于一般財務會計(即Financial Accounting)之中。但是,從我們見到的國外原文版教材中,很難找到對高級會計的定義性描述。我國港臺地區的學者對高級會計的界定也很籠統,一般將其解釋為特種會計,認為高級會計主要是將會計原理運用在非一般會計事項方面,是對會計原理所作若干更深入的討論與運用(參見輔仁大學會計系高松教授所著《高等會計學》自序)。也有的學者更進一步說明,由于高級會計闡述的是一般財務會計不能包括的業務,所以其內容有的較難,有的則不難,不能將其全部歸為復雜的業務事項(參見臺灣大學鄭丁旺教授所著《高級會計學》)。
由上述可以看出,對高級會計作出清晰、準確的界定,是會計理論研究中有待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界定高級會計的重要意義
我們認為,通過深入的,從最基礎的角度給高級會計下一個切合實際的定義是很有必要的。這種必要性主要表現在:
1. 可以界定高級會計的外延,概括高級會計的本質特征、從概念這一基礎環節奠定對高級會計進行研究的邏輯基礎。
2. 可以在明確概念的前提下,將高級會計與其他會計學科,尤其是與一般財務會計進行比較,以期在比較的基礎上對高級會計、廣義財務會計乃至整個會計學進行深入探討。
3. 可以用明確的高級會計概念及建立在其上的相關理論,更好地指導業務實踐,在解決我國會計改革面臨的難題方面發揮作用。
(三)我們對高級會計的界定
根據我國當前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并考慮到今后的發展,我們傾向于將高級會計定義為:高級會計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原有的財務會計內容進行補充、延伸和開拓的一種會計,即利用財務會計的固有方法,對現有財務會計未包括的業務、或者需要深入進行論述的業務以及隨著客觀經濟環境變化而產生的一些特殊業務進行反映和監督的會計。它與傳統財務會計互相補充,共同構成了財務會計的完整體系。
深入理解這一概念,還需要進行下列補充說明:
1.高級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系列,因為: (1)它也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進行核算;(2)它也是以合法的會計憑證為記錄經濟業務的依據;(3)它也是依據會計憑證登記賬簿并編制對外報表;(4)從本質上看它也是以記錄經濟業務為手段而全面介入企業經營的一種管理活動??傊跁嫹椒ㄉ吓c一般財務會計完全一致,也符合財務會計的一般特征。
2.高級會計與一般(中級)財務會計的分野主要表現在業務范圍方面,即高級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有些是一般財務會計不包括,或者不經常發生的業務事項,主要是一些特殊經濟業務和特殊經營方式企業的特殊會計事項。將這些業務單獨歸為一類,我們即可將企業單位經常、普遍存在的會計業務與不經常、不普遍存在的會計業務劃分開來,將前者歸為中級財務會計的內容,而將后者歸為高級會計的內容,并將二者描述為財務會計中的一般與特殊的關系。這樣劃分一般財務會計和高級會計能夠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保持一致,也易于被廣大會計界所接受。當然,在高級會計中還包括對一般財務會計內容需要深入論述的部分,但這些內容有一定深度,遠非一般財務會計所能涉及。
3.高級會計與一般財務會計的區別還表現在對會計業務反映的連續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方面 。高級會計反映的業務有些只發生于某一特定時期,且既可能發生于所有企業,也可能發生于部分企業,總之屬于一般財務會計所不能完全包括的業務事項。將這樣的業務歸為高級會計的內容,可以給一般財務會計以完整的外延范圍,使其有更為完整、清晰的體系,也使高級會計在核算范圍、內容方面的特殊性得以明確體現。
高級會計學是專門研究上述高級會計業務的一門學科。它的形成與進一步發展是本世紀中期以后的事情。但從
現在的情況看,它的出現與發展,確實對一般財務會計學形成了很大的沖擊,其結果是以專門對一些特殊會計業務進行研究、表述的高級會計學彌補了一般財務會計學的不足,二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共同構成了財務會計學的完整體系。
二、高級會計學的理論基礎
(一)高級會計學理論基礎的特征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提示,一般財務會計的理論首先應當是四項會計基本前提(或稱會計假設、會計假定)和十二項一般原則;其次才是與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密切相關的會計要素及其確認、計量的基本要求。《企業會計準則》的其他內容和行業會計制度,是在會計假設劃定的框架內,以會計原則作為指導思想而建立的指導會計業務實踐的行為規范。因此,我們可以將四項基本假設和十二項一般原則視為財務會計學的核心理論。會計理論界在以此為核心進行理論研究時,都將會計假設視為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即認為它是建立財務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基礎;同時,也都將會計原則視為會計理論的另一重要內容,即認為會計原則是在會計假設指導下控制會計實務、制定會計行為規范的信條。
眾所周知的另一事實是:在本世紀中葉以后,美國會計界放棄了以會計假設為會計理論研究邏輯起點的研究方式,代之以財務會計目標為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并在短時間內建立起以財務會計目標、會計報表構成要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會計確認、會計計量、資本保全為核心的會計理論框架結構。按這種思維方式進行會計理論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已為國際會計界所認可。
現在的問題是,會計假設、會計原則在會計理論體系中究竟處于一種什么樣的地位,以會計假設為核心與以會計目標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是何種關系,這已成了人們需要研究和回答的問題。我們的看法是:以會計假設為核心和以會計目標為核心的理論全系產生的背景和適用的范圍是有區別的,兩者的結構和包含的內容也不相同,但它們不是互相排斥的,兩者具有互相結合和相互轉化的關系。以會計假設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由于以一定的前提條件為支撐,其范圍必然要受前提條件所制約,很難容納超越其前提條件的內容;這樣,當會計環境發生變化、一些新的經濟業務超越了前提條件的限定后,以會計假設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就很難支撐下去了。而以會計目標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由于沖破了會計假設的限制,處于一種可以包括更加廣闊范圍的境地,因此,它也就能在變化了的會計環境中發揮作用。實際上,美國會計界走的就是這條路子,他們從研究會計假設起步,而在環境發生變化后隨即建立了一套以會計目標為導向的會計理論體系。國際會計準則理論框架中只將權責發生制和持續經營作為基礎性假定,在《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會計政策的說明》中也只承認繼續經營、一致性、權責發生制三個基本會計假定,同樣是使財務會計適應環境變化而對會計理論進行的必要修訂。這也就是諸國際會計準則規范的業務事項中很少有一般財務會計業務而多數屬于特殊會計業務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我們的看法是: 由于受假設限定范圍的制約,以四項會計假設為基本前提的會計理論體系只適用于一般財務會計,應當是中級財務會計學的理論基礎;而以財務會計目標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有了更大范圍的適應性,可以容納高級會計,因而可以被視為整體財務會計的理論基礎。但是,從實踐的結果看,以會計目標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并沒有將以四項會計假設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全盤否定,它們都在實踐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究其原因,兩套理論體系除存在外延大小的區別外,還有內涵豐富與否的差異,因此它們能夠適應不同會計層次的要求而存在,并隨著不斷變化的客觀形勢而變換自身的內容(主要表現在會計原則方面,后有專門說明)。
我們認為,在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過程中,承認并認真探討以四項會計假設為基礎的理論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我們從會計理論的原始性,基礎性環節上更為全面地認識會計理論,在完成會計工作的初步轉軌、建立以會計準則為指導的會計核算體系中發揮作用;但是,當客觀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各種超越會計基本前提的經濟業務大量涌現以后,勢必要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而增添一些新的會計理論,以更好地指導會計實踐。因此,我國會計界對高級會計業務的深入探討,正是這種環境變化的客觀要求,由此而產生的結果,必然是會計理論研究更加深入,財務會計學體系更加完整、健全。有鑒于此,我們想從以四項會計假設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和以會計目標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之間相互結合、互相轉化的角度來探討高級會計學的理論基礎。我們認為,介于兩種理論體系之間的銜接部有著非常豐富的的內容,充分體現了高級會計學理論基礎的特征,應成為進行高級會計學理論研究的基本線索,這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
(二)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造成的會計假設松動,是高級會計學形成的基礎
此處的"松動"有兩層含義,一是原有的客觀條件發生了較大程度的變化,難以用原有的方式限制和解釋;二是原有的條件為客觀形勢所限,被徹底否定。會計假設的松動只是會計理論發生變化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是原有的會計前提條件不能適應變化了的客觀經濟環境的表現。我們可將會計假設的松動與形成的高級會計的各項業務結合起來說明:
1. 會計主體假設的松動表現為實踐中產生了多層次、多方位的會計主體,由此形成分支機構會計、合并會計報表、分部報告、基金會計等特有的會計事項。
會計主體假設主要是設定會計為之服務的對象,即限定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但是,經濟的發展和出現的會計業務已向這項假設提出了挑戰。比如,已構成母、子公司關系的企業集團出現后,會計為之服務的主體已具有雙重性,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已處于了一種模糊狀態;如果企業集團的母公司本身也是一個大企業,下設若干個表現為獨立會計主體的分支機構、若干個負責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事業部和若干子公司時,其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就更加難以掌握;還有,近期出現并快速發展的以基金為主體的單位和以各種基金為主體的會計核算(如西方的基金單位會計和非盈利組織會計)也很難用傳統的會計主體理論予以清楚的說明。在此情況下,只是一般地說會計主體與企業法人主體不是同一概念、說會計主體會隨情況的變化而有不同的層次是難以令人信服的。我們的看法是,在當前情況下,會計主體假設已隨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有了新的更豐富的內容,實踐促使會計這一假設有了松動,在此基礎上產生了超越該前提條件的分支機構會計、合并會計報表、分部報告(也可解釋為分片報告)、基金會計等新的會計業務。我們應將這樣的會計業務歸為高級會計的內容。
2. 持續經營假設的松動表現為實踐中有些企業難以持續經營而需要重組或解體,由此形成了企業清算、破產與重組的諸會計業務。
持續經營假設設定了企業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不會進行解體清算的前提條件,企業要在此基礎上組織會計核算。但是,企業在未來的時期內能否持續經營取決于多種因素,也就是說,現代經濟中的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可能隨時導致企業解散、重組或者破產。顯而易見,企業因各種原因而形成的這種情況,都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否定。綜觀國內外所有的高級會計學教材,都將企業解體、重組、破產作為必述的內容,其道理也在于此。我們的看法是,持續經營假設為一般財務會計業務設定了前提條件,而這一假設的松動,亦即非持續經營而形成的會計業務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高級會計學的內容。
3. 會計分期假設的松動表現為實踐中突破了以年度為核心的會計期間,由此形成了一些特殊的跨期攤配事項和損益確認事項。
會計分期假設將企業持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等距的會計期間,為分期確定企業經營損益設定了前提條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會計分斯都是重要的,它是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也是會計確認、計量的依據。但是,隨著客觀經濟環境變化而出現的新的經濟業務也波及到了這一假設,從而形成了依賴這一假設不能解決的一些會計事項。比如,由于企業有特殊的跨期攤配事項,由此而形成了所得稅費用的跨期攤配;由于只以會計年度為對外報告的期間而提供的會計信息不能滿足報表作用者的需要,由此而有了中期會計報告和以企業清算期為特殊報告期的特有報告事項;另外,期貨業務、衍生工具的出現與發展,已使現行的定期財務報告制度難以及時提供有效的信息,這些業務都要求依據各類事項而確定出獨特的損益確認期限,因此也就有了對期貨、期匯等業務進行核算和報告的專門規定等。由此可知,超越常規,亦即等距期間前提條件的松動,也形成了一些一般財務會計難以容納的會計業務,它們也是高級會計的內容。
4. 貨幣計量假設的松動表現為實踐中由于存在不同貨幣而引發的外幣業務、幣值不穩而引發的物價變動由此形成了外幣業務會計與物價變動會計。
眾所周知,貨幣計量假設已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受到巨大震撼。會計要以貨幣為共同計量單位的含義已由同一企業擁有不同貨幣而轉化為"記賬本位幣假設";貨幣的幣值不變含義也由持續的物價變動而否定,陸續出現了物價變動會計的幾種模式。在此情況下,記賬本位幣制度下的一種貨幣被另一種貨幣所計量的事實,已很難再用貨幣計量假設說明;而物價變動對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又強烈地沖擊著建立在貨幣計量假設基礎之上的成本原則,使會計界在痛定思痛之時不得不尋求新的會計計量方式。很明顯,貨幣計量假設的松動,使外幣業務會計和物價變動會計成了現實的會計業務并由高級會計處理。
此外,還有一些與上述事項交錯并生的會計業務。如會計主體、貨幣計量假變化而形成的外幣報表折算;會計主體、持續經營假設變化而形成的企業合并;會計分期、貨幣計量假設變化而形成的以套期保值為核心的期貨、期匯會計,等等。
有必要說明:對一般財務會計業務的解釋還應依賴于四項會計假設,我們是在承認會計假設存在的前提下探討高級會計學的理論基礎的;由此而得出的結論是,劃分一般財務會計與高級會計的最基本標志在于其是否在四項假設的限定范圍內,在此范圍之內的會計業務屬于一般財務會計的內容,超過設定范圍的則應將其視為高級會計的內容。
我們還可以從國際會計準則的某些規定中更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國際會計準則第1號-會計政策的說明》第六條指出"編制財務報表要以某些會計假定為基礎。因為承認和使用這些假定是不言而喻的,一般不再對它們作特別說明。但若不遵守這些假定,則必須予以揭示,并說明其理由"。國際會計準則《關于編制和提供財務報表的框架》第23條中指出:"財務報表的編制,通常是根據企業是一個經營中的實體并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繼續經營的假定,從而,是在假定企業既不打算也沒有必要實行清算或大大裁減經營規模。如果有這樣的打算和必要,財務報表就可能必須按照不同的基礎編制,然而要是那樣做,就應當說明所采用的基礎"。由此可以看出:是否使用會計假設,使用哪些會計假設,是有條件的;如果全面承認四項會計假設,會計核算的范圍將會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只能適用于一般財務會計;而由于高級會計脫離的四項假設全面限定的范圍,因此也就需要單設學科,專門闡述了。
(三)會計原則的強化和延伸使新會計業務有了固定的處理地方式,從而促使高級會計學單獨成科。
會計原則的強化,是指原有的、建立在會計假設基礎之上的會計原則面臨新的經濟業務而更進一步發揮了它原有的作用,將其指導思想式的信條貫穿于新的經濟業務之中;會計原則的延伸則是指面對新的經濟環境,原有的,建立在會計假設基礎之上的會計原則將其適用基礎擴大范圍,從而又在會計處理方面產生了新的效應。
在以會計假設為核心的會計理論體系中,會計原則與會計假設是密不可分的.會計理論界曾為之作過探討,諸如哪些原則與哪些假設相關,哪些假設的延伸形成了哪些原則,等等?,F在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是,在原有會計假設發生變化后,與之相關的會計原則是否仍在發揮作用。我們的看法是: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會計假設雖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會計原則的作用不僅沒有隨之而削弱,而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它們的加強來自于彌補會計假設變動后出現的理論空缺的需要,同時也是促成高級會計業務真正成為財務會計處理慣例的理論依據??梢哉f,高級會計學的形成與會計原則的強化、延伸有著內在的本質聯系。
我們從國際會計準則的理論框架中可以看到,原有的會計準則(或指四項會計假設之外的會計信條)被歸納為財務報表質量特征的判別依據,即在會計假設發生變化的同時它們非但沒有發生依附性的變化,反而在新的理論體系中得到了肯定與發展。這也應是對上述理論的證明。我們在此以國際會計準則理論框架的內容為基礎,將與高級會計學理論基礎有關的會計原則的強化、延伸情況分別說明如下:
1. 相關性原則。當會計資料對報表使用者的決策有用時,會計資料就有了相關性,因此也就要求會計將有用的信息進行處理并對外報出。我們認為,下面的會計信息對報表使用者來說是相關的:企業合并和破產清算方面的資料;新出現的期貨業務、衍生金融工具業務帶來的利益和風險;企業融資租入資產(未取得其實際產權)的實際利益與風險的轉移;企業形成集團化經營后,非法人實體的經濟實體的結合狀況及其經營成果;企業在用兩種以上貨幣進行業務經營時發生的外幣業務,等等。所有這些業務必須按照相關性原則的要求予以會計處理并適時報出。可以說,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相關性原則的作用處于更為重要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也正因為如此,高級會計的形成有了堅實的理論依據。
2. 重要性原則。如果某種會計資料的省略或發生差錯會影響報表使用者進行正確的決策,則該種會計資料就具有重要性。據此可知,企業集團的綜合會計資料是重要的,期貨、衍生金融工具等風險較大的業務信息也是重要的,租賃資產的特有利益、風險轉移信息是重要的,披露企業年度報告以外的中期信息、分部信息也是重要的,等等。因此,對外報告出合并會計報表、中期報告、分部報告,報告有關期貨、衍生金融工具業務,對融資租賃事項采用特殊原則記錄和報告,以及以特有的方式報告企業有關合并、解體清算的會計信息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所有這些,都在促使會計在新的經濟環境中采取積極措施、運用新的方法來處理并反映上述有用信息,這就使高級會計的形成和進一步發展有了內在動力。
3. 如實反映原則。如實反映原則要求會計如實反映理當反映的經濟事項,它也要求在財務資料遇到不足以如實反映所擬反映情況的風險時采用兩種方法處理:對有的事項可以不予反映(如企業內部產生的商譽);對一些事項則應予以確認但應揭示其確認和計量方面存在著差錯的風險。這條原則要求企業即使面對確認、計量方面的風險,也必須反映一些新出現的經濟業務,這就使高級會計需反映的業務事項有了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側面,從而促使高級會計在處理方法和披露方式上不斷創新。
4. 可比性原則??杀刃栽瓌t不僅要求同一時期不同之間的報表可以相互比較,也要求不同時期的會計報表能夠相互比較。為此,它要求企業之間、企業內部采用相對穩定的會計政策,并在會計政策變化時揭示出變化的原因和對當期會計資料的。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會計核算的相關性、重要性如實反映原則還要求企業在會計計量方面進行成本與市場價格的比較。我們認為,這應當是可比性原則在新的環境下延伸的突出表現。成本與市價比較不僅存在于對企業期末存貨的計價方面,而且還是資產評估,企業合并、兼并等會計處理的基礎。從高級會計的角度來看,物價變動會計的形成與,企業合并時商譽的確認與計量,外幣業務匯總損益的確認與計量,期貨、期匯交易的盈虧確認等,都和這一原則的延伸有關。從另一角度看,會計處理在不同企業、不同時期的一致性,要求會計界逐步統一已有的會計處理方法;而正是在這種要求和制約之下,才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會計處理慣例,構成了高級會計學的基本和現有體系。我們還認為,可比性原則的延伸為由于物價、匯率變動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或潛在損益提供了上的依據,這也是高級會計學建立、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
5. 審慎原則。審慎原則的核心是財務報表的編制者必須考慮到許多事件和情況下必然會有的不確定因素在對外輸出信息時,不抬高資產和收益,也不壓低負債和費用。應當說,新的經濟環境又對這條原則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是這條原則要與中立性和可靠性原則相結合,不僅要合理核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還要按照謹慎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形成的利得和收益。這就要求會計面對一些高收益、高風險的經濟業務,或者是另外一些重要的經濟業務,采用特殊的確認、計量方法,即各種損益雖然沒有最終形成,但卻要進行提前確認的業務事項。比如:外幣業務的匯兌損益,期貨交易損益,物價變動時期的特殊報表,等等。事實上,國際會計界通行的以市價(而不是成本與市價孰低)作為外幣項目的計價標準,及時確認外幣交易的匯兌損益就是這條原則延伸和修正的體現。從理論上,除一般財務會計的加速折舊、提取壞賬準備和存貨變現損失準備、按成本法核算長期投資時價值永久性下跌等關于損失和費用的確定方式之外,有很多預先確認損益的事項已體現于高級會計之中,它構成了高級會計學理論基礎的又一組成部分。
6. 配比原則。這一原則雖未列于國際會計準則理論框架的財務報表質量特征之中,但它在會計處理中,尤其是進行成本核算、確定損益時仍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所以,我國會計界將它作為會計核算中計量和確認的重要原則加以闡述。我們認為,這條原則在新的環境下又有所發展,比如,套期保值的期匯、期貨事項與被套期保值事項的配比,所得稅費用與應納所得稅額之間差額的跨期配比,以及會計政策變更、會計估計變更時數據的跨期配比,等等??梢哉f,上述難題的最終處理依據的是配比原則,各種新的處理方法的形成及其不斷完善,則是配比原則的強化和發展。
7.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這條原則要求如果會計要想如實反映其所擬反映的經濟事項,就必須根據它們的實質和經濟現實而不是僅僅考慮它們的形式。也就是說,如果實質性的內容超過了外在形式的限制,那么會計應以實質性內容為依據進行記錄和報告。從現行高級會計學的各個版本看,有很多內容與這條原則有關。比如,企業購受股權益后的各法人主體與企業集團合并會計報表的會計主體之間的巨大差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會計報表內容的不一致;合并會計報表報出的銷售收入額與法律上認可的集團各企業的銷售收入匯總額不一致;融資租賃資產被承租方確認為資產核算有悖于資產所有權轉移的要求;一般提及衍生工具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及其與其相近的期貨合約價值,并不符合傳統資產、負債的條件,卻也要作為表內事項反映,等等。這些事項都是當前會計界最棘手的,而對這些問題的處理原則則是實質重于形式,由此而形成的系列會計業務同樣構成了高級會計的主要內容。
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上述諸會計原則的強化和延伸在高級會計各業務的形成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們理應被視為高級會計學基礎理論的構成內容;還應指出,現階段的會計原則(指國際會計準則理論框架中的會計原則)已與早期的會計原則(會計理論框架建立之前的會計原則)有了極大的區別,這種區別是客觀經濟環境變化在會計原則方面的反映,而正是這種變化彌補了四項會計假設松動產生的理論空缺,形成了一種的新的理論環境,也就是我們所述的高級會計的理論基礎;進一步延伸,高級會計學就是建立在這種理論之上的學問,它與一般財務會計學共同形成了財務會計學完整體系。
三、高級會計學的范圍
根據前面所述高級會計的定義,我們認為高級會計學的研究的范圍應是一些中級財務會計學一般不涉及或者需要深入論述的"特殊會計業務"。結合我國會計實務和會計的情況,我們傾向于將這些特殊會計業務按一定標準歸為不同類別,分別作些說明,這樣有助于人們對高級會計學研究范圍的認識進一步具體化和對象化。
(一)跨越單一會計主體的會計業務
一般財務會計學多是只論述以一個企業為主體的會計業務,具有會計主體單一化的特點。而高級會計學則注重論述由于會計主體假設松動而產生的多層次、多系列的會計主體及其業務。這樣的業務主要表現為大型企業的分支機構會計,企業集團或跨國公司的合并會計報表、分部報告、內部轉移價格和外幣報表折算會計,也可以包括國外非盈利組織會計中的基金會計。
這樣歸類首先說明的是,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有很多超越一般財務會計的特殊業務,需要高級會計予以處理與解釋,例如總部、分部之間,母、子公司之間,各分部、各子公司之間的往來業務等;其次進一步提示的是,在大型企業、企業集團和跨國公司的會計業務中,單一會計主體的會計業務一般是在中級財務會計學中講述的,而跨越單一會計主體的會計主體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的會計業務,應當屬于高級會計學的內容。我們認為,將高級會計的業務范圍作如此劃分,既有利于高級會計業務的具體實施,也有利于對高級會計學的深入研究。
還有必要指出,國外的高級會計學教材大都將非盈利組織會計納入高級會計學的研究范圍之內,但從我國的會計實務和會計教育現狀來看,我們認為作為與盈利組織會計平行的另一大類會計--政府及非盈利組織會計,還是單獨設置、作為中級會計學中的一門獨立課程較好,因為這樣處理易于為我國會計界所接受,有利于指導我國預算會計的業務實踐。
(二)僅在某類企業中存在的特殊會計業務
實踐中有些業務,如期貨、期匯、外幣和租賃業務,僅在某些企業中發生,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按照中級、高級會計分開的原則,將此類超越一般財務會計內容的特殊業務歸為高級會計學是順理成章的。
我們認為,進行這樣的劃分,著眼點在于一般財務會計學主要是講述所有企業普遍存在、且內容相對穩定的會計事項,這樣可以使中級財務會計學的內容更加整齊、規范,易于深入論述,便于從具體業務中推導和歸納其基本理論、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而對企業因經營上需要而從事的非一般會計業務,也就是較有特色的會計業務,就有必要另設課程,分開闡述了。
在國外的高級會計學教材中,有很多版本并未將這樣的內容納入高級會計學的體系之中,而是將其歸為中級財務會計學(如租憑業務和一般外幣業務),或者是歸為國際會計學(如期匯會計)。
有的內容則在會計學教材中很少見到(如期貨合約會計)。我們認為,我國的高級會計學教材首先要著眼于我國的現實需要。在我國,商品期貨業務在一些大型企業中已經有所涉及,外幣業務在大型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更是普遍存在,租賃業務在國內業務中發展也很快,所有這些都說明,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實踐中已經或正在不斷產生一些新的業務,對此類業務的會計處理完全由傳統的財務會計來承擔實在是“力不勝任”,很難滿足客觀需要,而將其列入我國的高級會計學教材之中,我們認為是一種正確的選擇。盡管在我國現階段有些業務還沒有開展,如期匯業務,對各種衍生金融工具運用的會計處理也只處于探討的階段,但隨著人民幣經常性項目可兌換業務的開展和資本性項目可兌換業務的試行,對期匯會計進行深入的論述已顯得非常有必要。因此,我們認為將這樣的內容寫在我國高級會計學教材之中也是非常適宜的。
(三)在某一特定時期發生的會計業務
此處所說的特定時期發生的會計業務,是專指諸如企業解體、破產清算時,企業合并和改組時,或者是發生較大的物價變動時產生的會計業務。這類業務的特征是,雖然企業清算只是個別企業的事情,但應將這種業務在會計期間上特殊看待,即將清算的起止日期專門作為一個特殊的會計期間處理;而物價變動雖涉及的企業多、范圍廣,但在會計處理上還有"反映價格變動影響的資料"和"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財務報告"之分,因此也應緊緊抓住其在時期方面的特征,將其劃分為特定時期發生的會計業務??傊?,此類業務具有時間性的特點,處理此類業務"時期"概念特別重要。這也可以看成是會計環境在時間上的表現。
在國外的高級會計學教材中,一般都包括企業清算方面的內容,而通貨膨脹會計則多見于國際會計學教材體系內。我們認為,國外高級會計學與國際會計學有很多相互穿插、重復闡述的內容,而我們在引進、吸收國外的有關內容時,應當作深入的分析研究,使之更好地適合我國的實際;根據我國會計教育的特點,對這樣的內容進行再次歸類,將通貨膨脹會計的內容納入高級會計學的體系之中比較妥當。
(四)與特種經營方式企業緊密相關的特有會計業務
這里講的特種經營方式企業主要指股票上市公司,同時也包括合伙經營企業和合資經營企業,這類企業的特有會計業務主要指股票上市公司在組建和經營期間的信息披露和中期報告,也應包括合伙企業會計和合資企業會計在股東權益方面的特有內容。
在國外的高級會計學教材中,有關股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主要見諸于公司經營過程中的會計報表及其注釋、與每股凈收益相關的財務指標計算部分,也有一些內容由于與公司董事會報告中的財務問題有關,因而在財務報告中一并予以說明。但我們認為,為了更好地指導業務實踐,我國的高級會計學應當把闡述的重點同時側重于公司組建時的信息披露和經營過程中的信息披露,并要緊密結合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突出我國股票上市公司的特色。
(五)一些特殊經營行業的會計業務
這里講的特殊經營行業并不是我國一般提及的、商業等,而是指諸如租賃公司、期貨公司及與之相類似的經紀人公司等在業務經營上有獨特之處的行業。對于這些行業,我國的會計制度尚未深入涉及,其業務處理也較為復雜。但由于這樣的會計業務與承租企業、期貨投資企業等的會計業務相對應而存在,雙方有著相互依存、互為補充的關系,因此我們也可將其納入高級會計學的內容,分散在各對應事項的章節中加以闡述。
四、高級會計學的研究方法
由于按上述理論基礎與研究范圍建立的高級會計學涉及領域較廣,而且難度很大,因此,確定或者選擇的研究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此處不準備對研究方法做全面、系統的論述,只想就在研究高級會計、選用研究方法時應考慮的問題作些分析。
(一)以中級財務會計學為起點,進行深層次的研究
由于高級會計學是會計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或高層次的研討班中開設的課程,因此,一定要處理好與中級財務會計學之間的關系,爭取做到二者都有自己完整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而且能夠相互協調、密切配合、緊密銜接。
按上述要求,高級會計學所述內容既要與中級財務會計學相區別,又要對其進行補充深化,使兩者共同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方法體系。這一點不僅要表現在各章節內容的安排設置上,也要體現于各章節的具體內容之中。比如,對每一章的內容進行必要的、更深層次的理論探討,并按不同于中級財務會計學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范圍更為廣泛的例題演示等。
(二)以各個有特色的會計業務為核心,進行專題研究
與中級財務會計學不同,高級會計學的體系是由一系列專題組成的。在對每一專題進行探討時應遵循的原則是:問題一經提出,就要盡可能將其交待清楚,既不回避難點,又不故弄玄虛;如果所闡述的問題會涉及另外的會計業務,如期貨投資企業與期貨經紀公司、租賃業務的出租人與承租人,則盡量在說清一個方面問題的同時也把另一方面的相關內容介紹清楚;對一些內容相近但又有區別的會計業務,如期貨業務與期匯業務、企業解散清算與破產清算、外幣業務與外幣報表折算等,則盡量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相同與相異兩個方面說清理論、探討實際業務處理中的特殊之處。
(三)理論與實務緊密結合,重視業務分析和實例演示
與中級財務會計學相比,高級會計學在理論闡述與業務舉例之間的關系結合方面也有其特色。眾所周知,中級財務會計的理論大都集中于會計假設與會計原則的解釋,各會計要素的說明,以及對各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方面。由此也就形成了中級財務會計學理論部分相對集中(集中在教材的第一章和各章中的第一節),實務部分大都在以后各章、各節中說明,理論闡述與處理方法演示界限分明的結構體系。但是,高級會計學不僅有著不同于中級財務會計學的理論基礎,各個專題中還有其各自的基礎理論和與專各題事項相關的會計理論、特有處理方式等。可以說,高級會計學中各專題的內容在與之相關的確認,計量等方面都有理論上的獨特之處,也有與其實際業務聯系緊密的、各具特色的業務處理程序、方法等,這樣各個專題就形成了一個個與共同理論大相徑庭的專門系列。為此,恰當處理高級會計學各專題中理論闡述與業務處理之間關系非常重要,而以業務分析為中心,側重于實例演示應是正確的選擇。
(四)進行多方位比較,堅持"洋為中用",著重分析我國的實際問題
這里講的"多方位比較",主要是進行國外經濟法規、國際會計準則、國外的其他習慣性做法與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準則、制度的比較,目的是通過比較認清各個專題的性和已取得共識問題的處理程序、方法,并以此為基礎進一步分析我國現行做法與國際通行做法的異同及其原因。"洋為中用"強調將國外的做法加以介紹,并在基礎條件相似的情況下,盡可能吸收國外方法的優點,經過"嫁接"為我所用。按此要求,我國的高級會計學不應是國外教材的編譯本,而是經過加工、處理后,適應人的習慣、基本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作品。
為了更好地實現上述目的,我們應當在進行高級會計學的研究時注意以下幾點:
(1) 國內國外都有,差異不大的業務,主要按我國的法規、制度要求解釋;
(2) 國內國外都有,差異較大的業務,在闡述基本做法的同時進行國內國的比較說明;
(3) 盡量按我國現行財會法規的要求設置、使用各個會計科目;按我國會計人員的習慣使用會計術語,使內容易讀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