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50:32
序論:在您撰寫精神科優質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目的探討對精神科患者實施優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在我科治療的精神病患者58例,設為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取于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接受常規護理措施的精神病患者58例,設為對照組,觀察并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調查分析發現,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精神科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升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程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優質護理;精神科;效果;滿意程度
精神疾病患者通常有情緒精神緊張、缺乏自知力及伴隨智能障礙、行為障礙及情感障礙等病狀表現,因此極易出現自傷自殺或傷害他人等過激行為[1]?;诖?,醫護工作者在對精神科患者實施適當的治療方案的同時,務必要做好護理工作。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對在此期間收治的58例精神疾病患者實施了優質護理,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患者資料:
選取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我科于實施優質護理模式期間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為研究組,另選取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我科于實施常規護理模式期間收治的精神病患者58例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與中國精神障礙疾病診斷標準相符。在觀察組的58例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齡21~60歲,平均(38.76±3.45)歲;疾病分類:29例精神分裂癥,15例心境障礙抑郁癥,10例情感性精神障礙,4例其他。在對照組的58例中,男性37例,女性21例;年齡21~63歲,平均(39.02±3.26)歲;疾病分類:29例精神分裂癥,16例心境障礙抑郁癥,8例情感性精神障礙,5例其他。對兩組一般資料予以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兩組均實施常規治療,同時對照組58例接受常規護理服務,觀察組58例接受優質護理服務,詳細措施:①做好對患者的護理規劃。結合精神疾病特點,制定與患者病狀相適應的護理服務計劃,改善精神科治療環境與護理服務流程。②密切監測患者,加強心理輔導。為了避免患者出現自殺、自傷等不安全因素,精神科內的護理人員必須充分利用專業的護理技能,做好護理工作。尤其是新進的護理人員,更應該加強業務學習,多與患者溝通,多觀察患者,并掌握患者的思想動態,以防因個人操作疏漏而導致患者發生安全事件。對潛存危險行為的精神病患者予以密切監測,并加強心理輔導,以避免出現不安全因素。③以患者為中心,做好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密切觀察患者動態,并給予常規護理、生活護理與健康宣教等,同時還要加強夜班巡查,如發現隱患,當及時排除。另外,還要做好工作交接,嚴密監測高風險患者,以規避安全隱患的發生。④加強對高風險患者一般情況的記錄與護理。在記錄護理資料時,要重點對老年體弱患者、伴有肢體疾患、存在暴力或自傷、自殺傾向的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記錄。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根據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來確定其是否為高風險患者,一旦確定,應在常規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加以心理護理、健康宣教等,以防出現不安全因素。⑤改變護理觀念,優化護患關系。在與患者溝通時,護理人員態度要積極,同時還要學會利用溝通技巧,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盡量滿足患者所提出的合理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觀念與親切溫暖、平易近人的職業形象,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患者及家屬,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與不必要的憂慮。⑥加強康復護理,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為了使患者盡早治愈,應反復給予康復訓練及健康宣教,直至患者掌握為止。在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康復訓練及健康宣教的同時,還應選派資質較深、護理水平高、專業技能強的護士擔任專業的康復訓練負責人,以對患者實施有針對性地康復指導。
1.3評價標準。
護理效果評價標準: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無需治療為顯效;癥狀有輕微好轉,仍需治療為有效;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即為無效。滿意度評價標準: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統計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病區管理、住院環境的評價情況,結果評價標準有滿意、不滿意兩種。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應用軟件為SPSS16.0,計數數據行χ2檢驗,以%表示。當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效果:
觀察組護理顯效36例,有效20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55%;對照組護理顯效24例,有效19例,無效15例,總有效率為74.14%,明顯觀察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滿意程度:
調查分析發現,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病區管理、住院環境評價滿意的例數分別為56、54、53、57、55例,觀察組平均護理滿意程度(94.82±2.6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及工作能力、溝通能力、病區管理、住院環境評價滿意的例數分別為49、48、45、50、50例,對照組平均護理滿意程度(83.45±2.43)%,顯然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精神科疾患以神經系統疾病為主,臨床直接表現為患者心理及行為紊亂,此類疾病的發生與神經生化、生理遺傳及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2]。此類患者通常思想行為失常、接觸交談配合性差,隨時有出現過激危險行為的風險,部分患者甚至自傷自殺,所以在對精神科患者進行護理時,更應注重護理的精細性、優質性[3]。與傳統護理模式不同,優質護理屬于一種比較新穎的護理模式,強調“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注重基礎護理與護理內涵,全面執行護理責任制,以提升護理服務整體水平、減少護理安全隱患、促進患者康復為目標[4-5]。該項護理模式包含了基礎護理、夜間巡查(夜間護理)及心理護理、安全風險管理及康復指導、健康宣教等內容,用于臨床后取得了患者及家屬、醫護工作者的高度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效果(總有效率為96.55%)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94.82%±2.65%)明顯高于對照組(83.45%±2.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充分說明,對精神科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升護理質量與患者滿意程度,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作者:程俊 張瑜 田長亮 韓佳樂 李彥 單位:261醫院
參考文獻
[1]梁謝群.探討優質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3,12(1):155-156.
[2]劉詠梅.優質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作用的幾點思考[J].健康之路,2013,12(11):92-94.
[3]戴妮.淺析優質護理在精神科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10(10):100-103.
【關鍵詞】精神科;優質護理;優化護理工作模式
精神科患者多存在情感、思維、行為等方面的障礙[1]。在入院后對治療存在抗拒心理,影響治療效果,且容易出現危險行為,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患者進行對癥治療時,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也必不可少。2016年1~12月,對我院39例精神科患者實施優化護理工作模式,效果滿意?,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患有遺傳性精神疾病、合并嚴重器官疾病以及不能配合完成研究的患者。78例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內容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3.74±8.42)歲;疾病類型:精神分裂癥17例,老年癡呆10例,焦慮癥或抑郁癥7例,其他精神疾病5例。觀察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43.82±8.44)歲;疾病類型:精神分裂癥18例,老年癡呆9例,焦慮癥或抑郁癥8例,其他精神疾病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將用藥、飲食以及康復訓練等方面的知識詳細告知患者,做好心理護理和安全護理。觀察組采用優化護理工作模式下的優質護理,具體操作如下: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患者入院當天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將醫院環境和主治醫生介紹給患者,減輕患者的陌生感和緊張感,保持親切和藹的態度與其進行溝通,記錄患者的病史、基本情況、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等信息,整理成檔案。②加強健康教育。依據患者的實際精神狀況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相關知識,由專業醫生和護士定期開展健康教育講座,安排恢復良好的患者分享經驗,增加患者對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對用藥、飲食及運動的依從性。③心理護理。與家屬溝通,對患者的發病原因、誘因進行掌握,充分鼓勵和支持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況,控制刺激源,防止患者出現嚴重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減少傷人、自殺等情況的出現。④康復護理。精神疾病患者的病程長,對生活的興趣不大且情感淡漠、自制力較差,護理人員應采取積極的措施改善此種情況。在患者清晨服藥后,組織其聚會,指導其進行游戲、觀看新聞、聊天等活動,實現自我價值。采用以患管患模式,增強患者自我認同感以及恢復自信心。由專業的護士依據患者的病情設計相應的運動計劃,促進患者的恢復。采取一對一心理護理和集體護理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恢復其身心健康,防止發生自殘、外逃以及自殺等不良事件。⑤出院護理。將住院期間的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及家庭中,在患者出院后,通過門診預約、電郵、電話、視頻等溝通渠道的建立,進行護理指導和幫助支持。若患者出現營養不良狀況,則指導家屬為患者改善飲食。
1.3評價標準
應用自擬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取百分制,90~100分為優,70~89分為良,60~69分為一般,<60分為差。②統計兩組意外事件和投訴的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見表1.
2.2兩組意外事件和投訴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意外事件1例、占2.56%,無投訴事件發生;對照組發生意外事件7例、占17.95%,投訴事件發生6件、占15.38%。兩組意外事件和投訴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工作壓力的增加,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也持續增多,不僅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干擾,還增加了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2-3]。精神疾病患者單一使用藥物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應結合積極的康復護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和生活質量[4-6]。常規護理不具靈活性,不能將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消除,出現意外事件的概率較高,且患者對疾病知識和治療情況不甚了解,配合度不高,會影響治療效果[7]。在優化模式下進行的優質護理可促進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其可能與以下幾點因素有關[8]:①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有助于患者治療和護理工作配合度的提高[8];②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防止病情出現惡化[9];③心理護理可使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率;④通過康復護理能夠促使患者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提高,積極參與治療和康復鍛煉[10];⑤出院護理可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予以針對性的指導,改善患者的預后。優質護理還能促進精神科患者身體舒適度的提高,減少護患糾紛。
參考文獻
[1]宋文英.優化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38-41.
[2]管琴.優化護理工作模式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6):147-148.
[3]陳麗香,葉郁蔥,吳輝霞.精神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22):74-75.
[4]孫蕾.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中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20(19):126.
[5]張改蘭.舒適護理在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8):276.
[6]幸乾玉.精神科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臨床效果觀察[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9):173-174.
[7]蘇紅梅.精神科病房開展優質護理的難點與效果評價[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4):104-105.
[8]葉曉娟.精神科封閉病房開展優質護理的實踐與成效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8):182-183.
[9]郭欣穎.精神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觀察[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7):35-36.
摘 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精神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通過優化服務流程、夯實基礎護理、提升護理專業水平、開展健康教育、注重人性化服務、工作績效量化考核等幾個方面提升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對提供優質護理服務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患者滿意度由原來的94.62%提升至99.68%,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服務質量,促進護患關系的和諧,減少護患糾紛的發生。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精神科;滿意度;護理質量
為了切實加強基礎護理,提高護理質量,改進護理服務,規范臨床護理工作,保障醫療安全,遵照衛生部“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要求,自2010年6月以來,在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取得了滿意效果.中國護理管理,2010,10(6):56.
1.1方法
1.1對照組給予醫院護理部自行修訂統一執行的2011版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試行方案。
觀察組在對照組方法的基礎上,引入“魅力5S”服務方案。①微笑(smile)服務:接待病人及其家屬時面帶微笑;病人尋求幫助時面帶微笑予以解決;每日接觸病人及護理查房時面帶微笑進行溝通;工作人員出現語言失誤及技術失誤時面帶微笑向病人表示歉意;病人出院離開時微笑送別。②快速(speed)服務:病房門鈴呼叫不超3聲,電話響起不超3聲;合作病人入院接待及各項處置安排不超20min;家屬辦理出院等待時間不超30min;長期醫囑開出到執行不超10min,臨時醫囑開出到執行不超5min;病人有異常情況5min內反映匯報處理;入室應用自制改良精神科入院評估單快速評估病人情況并識別病人的危機狀態。③標準(standard)服務:疾病護理按姚敏紅等研究制定的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路徑(CNP)執行各項護理程序,并進行標準化管理,日常護理執行各項流程(如發藥流程、開飯流程、剃胡須流程等)。④特別(special)服務:結合??铺攸c,推出一系列特色服務,如責任護士上墻公告、各種溫馨提示卡及警示卡的應用、鞋襪統一管理、洗漱用品一人一號,大便24h動態記錄、病人外出檢查交班并雙簽名、開展出院延伸服務、多媒體健康宣教等。⑤滿意(satisfy)服務:借鑒向嵐等的護理滿意服務“1234”模式,即1個結果———病人滿意;2個理念———驅除病人痛苦,留下服務的真誠;3個目標———護理服務零投訴,護理措施零缺陷,護理質量零差錯;4個及時———及時觀察病情,及時解決護理問題,及時進行健康宣教,及時答應病人反應的問題。
1.2評價指標
1.2.1基礎護理質量評分對照基礎護理質量檢查評價標準細則進行評分(100分制)。內容包括安全措施、床單位、病人衛生、飲食護理、臥位護理、壓瘡預防、排泄護理、安全護理等8項,共16條36項,每條缺陷扣0.3分~2.0分,扣至0分為止。分別統計觀察組與對照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
1.2.2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在谷波等研制的住院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基礎上結合我院??茖嶋H情況自行編制,包括環境設施、質量及安全、服務可及性、健康教育、人文關懷5個維度,共20個條目,總分100分。每個條目評分分為很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5個等級,所對應的分值為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研究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0.856,分條目Cronbach’sα系數0.701~0.82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病人出院時指定專人向病人發放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填寫后當場收回。共發放調查表116份,回收有效調查表116份,回收率100%。統計時很滿意、滿意均歸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很不滿意均歸為不滿意,統計出滿意率。
1.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基礎護理質量評分比較
2.2兩組病人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
3討論
【摘要】本文從七個方面論述了精神科優質護理的精細化管理:1精細文化管理 2精細人員管理3精細時間管理4精細基礎護理和??谱o理5精細安全管理6精細物資管理 7精細績效管理。
【關鍵詞】精神科; 優質護理; 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06-0441-01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種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腦功能失調,出現感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智力等心理過程異常的一類疾病[1]。大部分病人沒有自知力,是被家人、親屬、朋友及單位同事等哄騙進入病房的,合作性差,常常發生出走、沖動傷人或自傷等暴力行為。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科學的管理理論,就是通過各種管理方法和手段將管理工作的每一個執行環節做到精確化、數據化,提高組織的執行力和效率。我區作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試點病區,采用精細化管理對病人施行無陪護的全程護理,開展優質服務取得一些經驗。
1 精細文化管理
1.1 轉變服務理念: 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反復學習有關《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文件,包括衛生部、省廳、市局、院護理部的文件及評價標準。讓每位護理人員吃透文件精神,從而在服務理念上有所改變,建立“心中有人”的優質護理服務鏈,去感知病人,主動為病人服務,滿足其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病區文化建設: 科室制訂了共同的護理服務理念,我們的理念是“愛心呵護健康,真情贏得滿意”。同時每位護理人員都有自己的服務理念,規范自己的言行,使一切工作的宗旨都以病人安全、滿意為出發點[2]。
1.3 美化病區環境: 對病室的墻面進行粉刷,張貼上病區簡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主題,醫護人員的信息,健康教育版畫。同時公示了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的理念、服務承諾、服務項目及內涵,將病區布置一新,給病人有一種溫馨的家的感覺。
2 精細人員管理
2.1 人員培訓
2.1.1 技能培訓: 組織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基礎護理技能訓練,每個操作項目分配給每人進行演示,規范操作流程,要求人人掌握。
2.1.2 專科知識培訓: 安排資歷較深的護師進行??浦R講課,要求每人必須掌握專科特點、常見疾病的臨床表現、病情觀察的要點、溝通的技巧、安全管理等方面內容。
2.1.3 培訓??谱o理常規、崗位職責、工作流程及應急預案,讓人人掌握,靈活運用。
2.2 科學合理排班: 改變以往一成不變的固定的排班模式,采用科學的合理的彈性的排班模式。護士長根據當天病人的人數、病情輕重合理安排護理人員的人數、班次,比如病人數>45或有危重病人時,加排護士二頭班,每天排有備班,保障人力,確保無縫隙連接,以保證病人的安全和滿意度。
2.3 分層次使用: 每個護理人員都有固定的工作崗位,每個崗位都有工作職責和程序。護士長根據護士的能力采用分層次使用,護士長-辦公護士-護理組長-責任護士-輔助護士,實行床位責任到人,人人管床,8小時上班,24小時負責制,互為輔助,誰當班誰負責的工作模式,使崗位責任制與護理責任制相結合,提供無縫隙連續的優質護理服務。
3 精細時間管理
3.1 簡化交班報告: 交班報告簡化到只要將問題交代清楚就行。
3.2 優化護理病歷: 刪掉了入院評估單和一級護理、二級護理的常規記錄。新病人首次主要記錄主訴、陪送者、主要病情、陽性體征、護理措施,連續記錄24小時,以后有病情變化及時記錄。出院時記錄接出院者、療效、出院指導已做、藥已帶。經過簡化、優化護理病歷的書寫以后,縮短了護士的書寫時間,將時間還給了病人,體現了護理工作貼近了病人、貼近了臨床、貼近了社會,也大大提高了病人和家屬的滿意度。
3.3 改良了測量體溫的方式: 采用電子耳蝸式體溫計測量體溫,大大節約了測量時間,也杜絕了水銀體溫計帶來的不安全性,保證了病人的安全。
4 精細基礎護理和??谱o理
4.1 保障基礎護理落實 人力給予保障,早晚督查護理工作落實情況。
4.2 建立基礎護理量化表 每天由責任護士填寫,每月總結,與績效掛鉤。
4.3 健康教育的深化 根據病人的需要采用個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集體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同時增加了健康教育版畫、疾病宣傳手冊,便于病人和家屬更加直觀了解精神疾病,提高藥物治療的依從性,積極做好預防工作,減少疾病的復發率。
4.4 加強康復訓練 成立工休組織、開展各種文體、娛樂活動,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征求意見,及時整改,提供優質服務,使病人滿意。
5 精細安全管理
5.1 落實安全制度,加強檢查力度約束病人與非約束病人分開管理,集體輸液,專人看護。加強危險物品的管理,每天進行安全檢查。晨間護理工作細化,病房的安全檢查、整潔度分配給每位護士,責任到人,培養她們的安全意識。
5.2 安全標識的細化 制定各種標識如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探視規則、防跌倒、防燙傷標識、洗澡流程、告病人書等張貼于病房,讓病人和家屬了解病區的管理特點和要求,自覺遵守,保證安全。
5.3 家屬管理的強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向家屬宣教精神科管理的特點,檢查家屬帶來的物品,反復強調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要求,提高家屬的安全意識,杜絕將危險物品帶入病房,造成隱患。
6 精細物資管理
6.1 硬件管理: 設施、器材、物資分門別類、放置有序,數量充足、完好備用、人人會用,專人負責請領、保養、檢查、維修。藥品分類放置、標簽清晰、有效期內,高危、搶救藥品專柜放置,標識清楚、班班清點。
6.2 病人的物品管理: 病人的食品、香煙、衣服等均寫上病人的姓名由總務護士統一管理,分類放置,標識清楚,定時發放。病人的毛巾、牙刷均繡上姓名,集中管理,防止丟失,也保證了安全。
7 精細績效管理
根據護士的工作態度、工作業績、工作能力、工作難度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按護理崗位、護理職稱進行獎金分配,同時科室還制定了明細的績效考核標準和獎懲條例,本月之星的評選,充分調動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組織的良性發展。
8 成效
8.1 滿意度提高: 病人滿意度從97%上升到100%; 表揚信、錦旗、花、綠色植物比去年明顯增多,全年無投訴。
8.2 護士的成就感也大大提升,特別是被評為本月之星時或被病人、家屬表揚時。
8.3 無護理缺陷。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護理質量;患者滿意度
近年來,衛生部大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全國各個醫療機構積極響應,主要目的是是為了使護理工作“貼近臨床、貼近患者”,我院為此也非常重視,在精神科也積極推動優質護理服務。根據衛生部提出的臨床護理工作通知和相關活動方案等文件,結合我院精神科實際情況,全面提高護理質量,突破護理工作難點,改善護患關系,取得優質護理工作突破性的進展,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間八個病區共收治精神病人1920例次,開設精神病床350張,共有護理人員138人,其中男性護理人員6人,女性護理人員132人,80%以上護理人員屬大專在讀或大專以上學歷。
1.2 優質護理服務方法
1.2.1 掌握護理技能,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 根據衛生部所頒布的50項基本技能操作要求來加強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并重點加強11項基礎護理操作的強化,同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操作流程,將個人練習與重點演示有效結合起來[1]。在進行操作練習時,安排護理人員充當患者,從患者的角度來充分感受他們的心理情況,此外,在強化技能的同時,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交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開展規范的基礎護理。同時根據每一位護理人員的所長和優點來擬定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量化表,在量化表中,明確每一位護士負責的基礎護理工作,使責任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1.2.2 創建病區護理文化,引領護理發展的方向 始終堅持“愛心呵護健康,真情贏得滿意”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在護理工作中以患者為優先考慮,切實落實患者的安全度,不斷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同時護理人員還可在病區張貼自己的護理服務格言,通過這種方法加強個人行為,指引自己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將五心服務(精心、熱心、細心、耐心、誠心)落實到日常的護理工作中。
1.2.3 美化病區環境,創造溫馨如家的感覺 精神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科室,患者不能夠根據個人意愿來出入病區,為此,創建溫馨的病區環境對保證患者身心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通過對病區進行調整,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同時對較為老舊的墻面或設施設備進行裝飾或更換,還可將墻面的空間發揮出來,將其作為專業知識或者服務展示和宣傳的平臺:對精神科的病區進行介紹,將醫護人員的相關信息展示出來,精神科日常時間的安排,入住精神科患者及其家屬必須注意的相關事項等;同時還可以對優質護理服務理念、服務項目、服務承諾和服務內涵等進行展示;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病人公休組織、護士服務以及評選出來的優秀護理人員等各方面信息進行展示,重點患者及其家屬非常關注的一些信息。開拓一面墻“心靈之墻”,將其作為患者心聲和愿望等方面地表達之處。此外,還可在較為僻靜之處為患者開設讀書廊,并為患者訂閱一些時事周刊和雜質等各方面地書籍,幫助患者在接受治療的同時,能夠掌握外面所發生的實時情況,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人性化優質服務,使護理人員和患者的關系更加緊密,強化了護患關系。
1.2.4 轉變護理工作模式,提供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白天精神科患者大多在起坐室開展活動,也就是說患者的實際情況并不固定,不能夠象其他患者一樣能夠固定自己的休息,為此,護士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時,若包干病人是非常難以實現地。因此,可以改變護理人員傳統的工作方法,將護理責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聯合起來的工作模式,即每一位護理人員負責若干床位,主要對患者實施全面的護理。保證護理人員白天8小時在崗,而晚間則安排護理人員全權負責所有床位。確保白天和夜間每一張床位均有護理人員負責,相輔相成,保證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發揮管床護士和責任護士聯合操作的模式,每一位護理人員均需要對若干患者進行負責,也就是說責任護理人員在休息時,護士長就根據護理人員的實際能力來對其所負責的患者進行分配,使患者能夠每時每刻均能夠有護士進行護理。護士當天的包干的患者中,一部分為自己固定負責的患者,而另一部分則為護士長安排的護理患者,這樣就能夠保證每一位患者均有自己固定的護理人員,同時還有一個分管護士。
1.2.5 優化護理文書書寫,把護士還給患者 精神科的特殊性決定了表格式文書書寫,不能夠將精神科患者的病情特點充分地展現出來,而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危重判斷標準相較于其他科也有較大差異,解決精神科護理文書書寫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為此,首先應當堅持護理記錄原則:在對病歷中已經出現的內容,護理記錄則不再進行重復記錄,也就是說,若患者的體溫單、醫療記錄、檢驗檢查單以及醫囑單上出現的內容,在進行護理記錄時,則不再對其進行記錄,同時保證護理記錄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在對患者實施交班工作時,其護理記錄必須隨著患者共同交班。其次,護理記錄對象:要充分展現患者入住醫院后,護理工作的連續性,就必須堅持為每一位患者做好相應的護理記錄,以此來展現患者從入住醫院到出院這個過程中病情和其護理工作的過程[3]。第三,減少護理記錄的頻次:將傳統的護理記錄方式廢除,不再進行二級護理每周記錄1次、一級護理每周記錄2次,而是一級護理病人每天進行三交班,大多數患者第三天就會改為二級護理。二級護理的病人原則上每月記錄一次,當然平時有病情變化應隨時記錄。第四,優化護理記錄格式:仍然沿用傳統的描述性記錄格式,這樣更加便于對精神科患者的護理情況和病情發展進行描述。但是書寫內容盡可能地精簡,例如:對新入住患者主要對入院方式,由XX人伴入院,目前病人主要病情,病人主訴及家屬反映的情況,陽性癥狀和體征,對其實施的護理方法進行記錄。同時患者進行24小時的動態觀察,并對觀察的到情況以及病情變化進行記錄。例如:患者在入住醫院后其病情出現了沖動、自殺、自傷、拒食、出走、幻聽等精神癥狀,以及身軀出現的腹瀉、嘔吐、腹痛、發熱等軀體癥狀,在對患者進行及時處理的同時,對患者的這些變化進行記錄。對護理文書書寫記錄進行改進,不僅大大節省了護士的書寫時間,同時將護士交還給了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屬對護理質量的滿意度得到有效提高。
1.2.6 添置護理設備,保證病人安全、舒適 在病房內配置日常所需的基礎設施給患者使用。同時運用紅外線電子耳蝸式體溫計來對患者體溫進行測量,更加便于體溫的測量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縮短測量的時間,也避免了水銀體溫計被患者破壞后所引發的不安全情況。
1.2.7 豐富健康教育的方式,促進患者健康 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將書面和口頭教育模式結合起來,為患者提供個性化和集體兩種教育模式。同時,將健康教育版畫貼上墻,并在患者出院后為其發放疾病的宣傳手冊,確?;颊呒捌浼覍倌軌驅窦膊「恿私?,進而有效加強其治療依從性,降低復發率。
1.3 觀察指標 發放調查問卷,對實施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并對護理質量進行考核進行評分。
2 結 果
2.1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患者的滿意度有了明顯地提高,見表1。
2.2 實施優質護理前后護理質量考核對比 實施優質護理后護理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見表2。
3 討 論
3.1 更新護理理念,創新護理模式是關鍵 如今全國各個醫療機構均大力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但是由于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還處在初級階段,為此,在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應當大力開展護理理念的更新,并大膽創新挑戰新護理模式,探討出更加適合精神科的優質護理模式。
3.2 人性化護理和安全護理有機結構是精神科優質護理模式的重要內涵 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能夠有效激發護理人員主動轉變護理模式,從被動到主動,從主動到感動,打造現代化的人和護理品牌[4]。一是,精神科較為特殊,患者也非常的特殊,因此患者的日常行為常常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也可能會出現不安全事件,為此,在實施優質護理模式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對患者的安全護理;二是,精神科多采取傳統的全封閉管理模式,對人性化的護理關注偏少,為此,在護理的過程中,將人性化和安全兩者結合起來,能夠使護理服務更加優質。
3.3 有效的護患溝通是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的基礎 通過溝通護理人員能夠充分了解患者的意愿,對其要求、愿望以及情感等各個方面均能夠全面護理,同時還能夠掌握患者出現的各種臨床癥狀,更加便于治療。同時,護患糾紛往往與護患溝通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有89.2%護患糾紛或小摩擦是由于無效溝通所致。為此,護理人員必須重視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鄒海云,裴金玉,曠燕珍,羅麗,史娟.精神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新措施[J].中外醫學研究,2011,(12).
[2] 張憲賓.淺談精神科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探索[J].中國實用醫藥,2011,(14).
關鍵詞:精神科;優質護理服務;體會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需求的不斷增長,對護理過程中護理質量要求的日益增加,護理質量成為醫院管理者共同關注的焦點。護理質量對醫療安全、診療技術的發揮及整個醫療行業的聲譽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優質護理服務的構建一直是護理管理者的核心工作。近兩年來,我科在院領導和護理部的支持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活動,一切以患者為中心,夯實基礎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F將有關內容介紹如下。
1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做法
1.1轉變觀念,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 積極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人文理論、整體護理的相關知識,使護士在服務理念上,建立起"心中有患者"的優質護理服務理念,培養護理人員以同情心、愛心、耐心、熱心和責任心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的優質護理服務的強烈意識,促使護理人員轉變理念,由原來的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
1.2提高護士綜合素質,加強人員培訓教育考核 通過多種方式加強護士綜合素質,努力學習有關專業的新知識、新信息、新理念。我們針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的能力及要求的不同,確定培訓內容,制訂培訓方案,著重突出能力的培養,并提出培訓要求。
1.3提供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 實行崗位責任制與護理責任制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實現了人人管床,互為輔助,提供無縫隙的優質護理服務[1]。病區制定了"患者分配表",讓護士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分管的患者,也讓患者能夠知曉自己的分管護士。
1.4制定績效考核和獎懲制度,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 運用績效考核達到科學決策、科學管理的目的,并遵循多勞多得的原則??剖疫€制定了明細的獎懲條例,充分調動了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1.5遵醫囑采用藥物治療 對于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藥物是減輕或緩解癥狀的關鍵。藥物治療過程中,為了嚴防患者藏藥、保證藥物的有效治療劑量和效果、防止一次服用過量導致中毒,護士在操作中除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外,還要求"發藥到手,送藥到口,咽不下去不能走"的原則。嚴密觀察患者服藥后的舉止表現,如是否到隱蔽處嘔出、藏在口中不下咽、或者偷放入口袋中等。
1.6落實健康教育 對于入院初期的患者,醫護工作人員要做到熱情接待患者,讓患者盡快熟悉環境,消除陌生感。告知患者精神病治療的意義、目的和注意事項等。對于處于重病期的患者,醫護人員不僅要根據規范的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護理和指導,而且要重點做好對患者的說服和勸慰工作。
2成效
2.1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患者滿意度可以客觀地反映醫療服務質量的好壞,是衡量現代醫院質量管理工作的金標準。優質護理工作模式的構建,提高了患者和家屬對疾病及用藥知識的認識,改善了患者對現實生活的適應狀況,使其堅持服藥、維持治療,有效減少疾病的復發和促進疾病的康復。
2.2提高了護理工作質量和護士的職業價值感 責任護士掌握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部情況,從日常常規護理工作到所管患者的病情變化、心理、生理及社會支持系統的全面了解; 明確管床職責,使責任護士更細心、慎獨對待工作,有效防止患者跌倒、自傷、走失等意外事故的發生,保證了工作質量,使護患關系更加融洽。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后,責任護士能更多地與患者溝通、交流,在患者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也激發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強化了病患及家屬對護理工作的認同和尊重,加深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形成良性循環。
2.3提升了護理質量 在護理過程中,護士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全員參與質量控制,尤其是護理環節質量控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實,質量控制從注重終末質量轉變為注重環節質量,由于護理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認可,各項護理核心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實,有效地提升了護理質量。
2.4強化了精神專科護理 對于精神??贫?,患者及家屬更需要疾病相關健康知識,做好健康教育,讓患者及家屬掌握并且遵從是護士必不可少的護理工作。精神科患者還存在精神殘疾的問題,精神殘疾導致社會及家庭負擔加重,因此,改善患者的社交、生活自理、情緒等問題尤為重要。將健康教育、健康指導、加強康復治療的專科內涵與臨床護理工作融為一體,貫穿整個護理過程,為患者提供周到、體貼的人文護理服務,保障了護理工作的連貫性和整體性。
3體會
3.1杜絕了意外事件的發生 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是引發醫療護理糾紛的隱患,精神患者在幻覺、妄想的支配下,易出現沖動傷人現象,這些臨床特點決定了精神科護理工作為高風險專業,極易引起醫療護理糾紛。通過對患者的無縫隙管理及健康教育的落實,杜絕了意外事件的發生,使患者及家屬了解到了更多的精神科知識。從患者入院的接待,物品的管理,到出院時護士協助辦理出院手續,做出院指導,自始至終體現了優質護理服務。
3.2加強了競爭意識 由于制定了各種管理制度和考核標準,并納入激勵機制,每位護士都感到自己在整體護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強了護士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了護士的責任心,體現了護士的職業價值。
3.3對今后發展的建議 目前,患者出院后由于受到多種負性因素的影響,單純的生物學治療對于患者在恢復社會功能、降低復發率、提高再就業等方面的效果相對較差,精神衛生資源相對不足[2]。建議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深化護理改革,多從患者角度出發,豐富人性化服務內涵,增加服務意識,提高服務品質,加強精神衛生人力及財力的投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