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3 16:50:17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輿情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網絡輿論 網絡輿情 分析方法和技術 品牌危機管理
品牌危機和網絡輿情
科技的高速發展和擴散以及信息進一步透明公開的趨勢使各企業原先單純基于產品質量、功能和特點的差異化發展策略的有效性日益削弱,再加上“市場全球化”的推動,品牌已經成為確保企業長期發展的有效競爭手段,利用品牌及差異化策略成為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的建立、管理和維護日益成為企業關注重點。然而在各企業正常運營過程中,品牌的維護和管理能力的差異并不明顯,只有面臨危機時,企業品牌管理、維護、提升的水平和能力才能較為直觀地體現出來。
品牌危機是指突然發生的并能對企業聲譽和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威脅或造成破壞和損失的緊急事件。近年來中國市場上品牌危機事件頻發,危機發生的原因盡管各不相同,但都給企業發展設置了障礙,造成負面影響。尤其是大部分中國本土企業本身內部質量和管理還不健全,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有時一次危機便足以讓企業長期的投資付諸東流,形象盡毀,黯然退出市場。
在信息爆炸、互聯網方便快捷的時代,網絡輿論的渠道主要有論壇、BBS、聊天室、博客、播客、聚合新聞(RSS)、新聞評論以及即時通訊工具等。它表達快捷、手段多樣、傳授互動,能夠直接迅速地反映出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多數民眾對各種社會現象和問題的情緒、態度、觀點和意見,從而形成巨大的社會影響。網絡輿論不僅在宏觀社會危機管理而且在微觀企業危機管理尤其在企業品牌危機的產生、發展、減輕和消退的全過程中扮演著日益重要角色。它既可以是推動危機擴散、惡化的負面角色又可以成為引導、控制危機使企業轉危為安的“救星”。而網絡輿情則是指網絡輿論的總體情況。
近年來發生的企業品牌危機其中許多初始信息往往最早就是通過互聯網披露,引起網民關注,逐步形成熱點話題和社會議題,進而引起傳統媒體注意、跟進深入挖掘報道,問題和事件的社會影響進一步擴大,企業或其它相關部門出面解釋應對,危機逐步減退消失。在這一過程中,網絡自身的特點使網絡輿論具有即時性、直接性、互動性、多樣性、情緒化和偏向性的特點,尤其是對突發事件,網絡能夠迅速形成大范圍、高強度的輿論,再加上網絡的匿名性和隱蔽性,品牌危機中,企業對立面更容易利用網絡輿論人為進行造謠和煽動,促使危機進一步惡化。因此,如何利用網絡輿論,應對品牌危機,加強品牌危機管理能力,維護和提升企業聲譽和形象成為企業應該考慮和實踐的方面。
危機管理模式和相關理論
成功的分散危機需要較好的理解如何在其發生前就做好應對的準備。1995年Gonzalez-Herrero and Pratt 提出了危機管理過程的“四階段模式”即 問題管理、預防計劃編制、危機和后危機四個階段。關于危機管理的理論各種各樣,主要涉及有:
1、“權變規劃理論”,即因時因地依照內外環境和條件變化提前制定規劃是企業做好應對危機的第一步;危機管理小組通過模擬設定相關情景的訓練來進行危機規劃預演;危機發生后的最初幾小時是最重要的,反應速度和工作效率是關鍵;對外和對內信息應該是同樣準確可信的,不準確和虛假信息只會“火上澆油”,進一步惡化形勢;規劃中包含的信息和指導不僅應有助于決策者考慮短期更要幫助其認識到各方面的長期影響。
2、“企業持續運作規劃理論”,這一理論有助于把危機給組織運營造成的中斷危害最小化。首先必須鑒別出保證組織運作的關鍵功能和過程;其次,每個關鍵功能和過程必須有各自的權變規劃;在模擬預演可能的危機情境下測試檢驗權變規劃使組織所有成員對危機的可能性更加敏感和警醒;最終在實際危機發生時,管理小組成員將會做出更加迅速和有效的反應。
3、“結構-功能系統理論”,即進行有效的危機管理關鍵是向相關組織提供信息。這一理論強調信息網絡的錯綜復雜和命令指揮的等級構成組織傳播,把組織中的信息流看成由成員和各種“鏈接”構成的網絡。
4、“創新擴散理論”,即描述創新如何在一段時間通過特定渠道進行散布和溝通的。根據它的基本形式,這一過程和要素主要包括:創新的產生和提出;有經驗或喜歡嘗試的個人或組織的首先應用;其它沒有經驗的個人或組織;能夠把這兩類相互聯系的傳播和溝通渠道;在這一渠道中,相關信息能夠順利地從一方到另一方。
在以上這些理論基礎上,學者專家又提出各種針對企業危機管理的模式與應對策略和方法,品牌危機管理作為企業危機管理的組成部分,其已有的相關處理措施和方法也都以此為基礎。整合、歸納這些理論和方法,得到以下企業品牌危機管理的關鍵點和步驟:即危機發生前的環境監測和預警;危機發生初期的應對和處理;危機得以控制緩和后的恢復和提升;危機結束后的總結和體悟。在這些過程中,對內外環境發展變化的把握和了解、各種訊息的傳播和各個環節的溝通、應對危機的速度和效率是企業品牌危機管理的必備因素,其中對環境和有關危機產生、發展所有信息的動態監控是開展其它工作的基礎,網絡輿論是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企業危機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對網絡輿情的掌握、分析和應用應成為企業品牌危機管理的新途徑和方式。
網絡輿情分析技術和方法
由于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因此需要依靠信息技術和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建立起自動化的網絡輿情分析系統。目前有關輿情分析系統的技術主要有主題檢測和追蹤技術、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自動摘要等計算機文本信息內容識別技術。其中基于關鍵詞統計分析方法的技術相對比較成熟,但在有效性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
目前有關網絡輿情分析的方法的論述和理論不多但總結起來主要有:針對網絡輿論發表的不同空間如各種論壇、博客、播客、網站和不同時間點和時間段考察各種研究指標如議題數量、點擊量、跟貼數量和增長、減少的速度程度等;同時為了增加網絡輿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要進行更深入的關鍵詞布控、語義分析、與主題關切度、評論的長度和輿論出處的權威性和公信力等方面的考量和研究;在抽樣調查方面,一般的社會學調查方法和網絡開放性、匿名性特點相結合可使用非概率抽樣中的目標抽樣、分層抽樣等方式。
網絡輿情分析與
品牌危機管理的結合
網絡輿情分析的各項功能和方法與品牌危機管理各階段有著較高的切合度,企業可以把網絡輿情分析貫穿于危機應對的全過程。具體應用方法如下:
1、危機發生前的環境的監測和預警――網絡輿情搜集、各類主題自動分類和聚類,敏感話題和熱點問題的識別。
危機管理不是局限于危機發生時的匆忙應對,企業必須要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就建立危機管理系統和長效機制,這首先就要做好企業運營環境的日常監測和預警工作。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和品牌形象設定要監測的主題;利用關鍵字布控和語義分析,自動分類和聚類,識別敏感話題;也可以從新聞出處權威度、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方面出發,識別出給定時間段有關企業形象和品牌的熱門話題并對其進行追蹤,以對每個細節的不良變化都做到心中有數,并傳播給其他系統或負責人,從而作好應對危機的準備,減少危機情境的攻擊力和影響力。
2、危機發生初期的應對和處理――突發事件分析,把握事態發生、發展的全貌并進行觀點傾向性分析,預測其發展趨勢。
在這一階段,企業首先要快速、全面地獲得真實準確的信息和輿論狀況以便了解危機波及的程度;其次要把握相關事件的輿論動向,了解多數人對突發事件的態度、意見、觀點和立場,對突發事件的發展趨勢做出預測,從而為快速高效的應對危機提供依據。各大網站新聞評論、博客尤其是BBS最容易形成突發事件的“爆發點”也是最能直接和集中反映網絡輿情的地方,企業可以對突發緊急事件進行跨時間和空間的綜合分析如從新聞的標題、出處、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方面考察有關事件的新聞評論;對于論壇BBS,可以從帖子的標題、發言人、時間、內容、回帖內容、回帖數量等指標出發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觀點、態度、立場的傾向性分析,通過綜合考察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其關注程度的變化,進行發展趨勢預測。通過這些方面的網絡輿情分析企業可以因時因地隨時制定和調整危機應對策略和方法。
3、危機控制緩和后的恢復和提升――主題相關性分析和追蹤、輿論關注點的變化。
在品牌危機管理中,往往會涉及到主要三方面的關系,消費者、媒體和公眾,這三方面的立足點和關注點各有側重,企業要隨時把握各方面的輿論動向、關注點、態度和觀點的變化,采取各種措施使各方面滿意,從而將事件淡化,轉移輿論和事件的關注點,并在危機得到控制和緩和后抓住機會轉化危機,使危機成為企業品牌宣傳的機遇,從而恢復和提升企業形象和聲譽。網絡輿情分析可以幫助企業進行主題跟蹤,分析一段時期內相關事件的新發表文章、貼子的話題是否與已有主題相同,從而觀察和確定整體輿論關注點的變化。根據這種變化企業可以發現危機轉化的機遇,結合利益各方需求和觀點的變化,調整、恢復乃至提高自身的品牌形象。
4、危機結束后的總結和體悟――網絡輿情分析數據整理、轉化。
危機結束后的總結階段,根據輿情分析處理后的結果庫生成報告,轉化成企業需要的格式并提供信息檢索功能,企業可根據指定條件對突發事件、熱點問題、輿論傾向性進行查詢,并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為今后的品牌危機管理提供經驗和決策支持,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結語
企業要充分利用網絡輿情分析方法和技術,以期能夠對現實中各種有關自身聲譽和形象的網絡輿論及時了解、全面把握,迅速反饋,從而對其進行控制和引導,防范和減少品牌危機的發生。同時,隨著網絡輿情影響力的逐步擴大,網絡輿情分析技術和方法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將顯示出與企業品牌危機管理過程更高的關聯度和契合度,越來越多的企業應將其視為品牌營銷管理乃至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輔助工具,在不斷的實踐應用中,補充、拓展和深化網絡輿情分析的商業功能?!?/p>
參考文獻
①北大方正技術研究院,《以科技手段輔助網絡輿情突發事件的監測分析》,《信息化建設》,2005年第10期
②(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華夏出版社,2005年10月
摘 要 在現在的社會中,電網企業輿情壓力較大,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從社會發展進程看,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訴求、社會矛盾聚集,情緒化表達成為潮流。從公眾關注熱點看,央企的行業壟斷、收入分配、服務仍將是公眾關注的焦點,一旦有失誤,都有可能演變成一場輿情危機。從信息傳播手段看?!熬W上沒有主席臺,人人都有麥克風”,網絡媒體成為公司負面輿情主要來源與重大輿情的重要議程設置者。比如說一個小區停電了,一直不來電。因為種種原因,然后這個事件就在貼吧或者微信發酵了,對供電企業造成了負面影響。其內容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百姓針對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觀點,很多跟帖著不知道具體情況,只是一味的跟隨潮流而走,隨意發泄自己的不滿,這對企業造成了較大不良的影響。
關鍵詞 網絡輿情 輿論引導 信息傳播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輿情主要是利用網絡的傳播力度,在網絡中傳達人們對于一些觀念的看法,是較多群眾關于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
我國企業網絡輿情的實際狀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網絡輿情的去中心化?,F在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猛,在過去處在受眾位置的網民已經成為網絡傳遞的主要對象?,F在的新媒體就是全媒體,媒體的范圍不斷擴大,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在現在的網絡環境中,最開始是以門戶網站為基礎,新聞從業人員和網站管理人員都屬于主要的責任人,更容易在社會中構建良好的氛圍。
網絡輿情監管制度不健全。企業網絡輿情具備其獨有的特征,傳遞速度較快,便于操作,這些特征使得網絡逐漸成為企業發泄情感的主要道路。因為每個人的情感、專業能力等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對事物的看法也不同,人們可以利用網絡來傳遞自己的心聲,從而使得網絡輿情不斷增長。但是現在網絡輿情管理制度不健全,對于思想觀念的教育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企業網絡輿情的應對措施主要有:
一、加強自我管理
現在的人們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樂于接收新鮮的事物。但是有時候對社會價值判斷不夠準確,會出現隨意跟風的現象。這就要求企業進一步加強管理,強化在使用網絡時的法律觀念、責任觀念和安全觀念,從而使得網絡環境更加的完善健康。同時還要加強企業的政治參與力度,從而有效的解決企業網絡所引發的安全問題。企業網絡群事件中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例如情緒化情況嚴重,肆意散播謠言,這就是公民政治參與混亂的表現,所以需要保證在企業正確的政治參與方式,并且企業要對自己的言行和舉止負責,從而有效的預防網絡輿情所造成的損害。企業還要強化自身素養,在進行言論表達的時候要深思熟慮,不能貪圖一時的泄憤,隨意散播謠言或是盲目跟風。
二、建立疏通機制
現在,我國網絡輿情發展的實際狀況就是媒體供應過剩,官方信息提供不及時,在現在的媒體環境中,企業可以使用多種方式來加強自身的認知能力,針對企業不科學、存在誤差的思想觀點,需要順應當時媒體技術傳播的規律性。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教育,才能取得明顯的效果。針對媒體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主觀方面不積極,行動方面不落實,時間方面不及時,內容方面不真實,態度方面不正確,還有部門領導不讓說等問題。媒體事件的發酵主要經歷五個階層,四個小時內是謠言產生的初期;六個小時內信息趨向多元化;八個小時內會產生一個鮮明的主題;十二個小時會出現新聞審查;二十四個小時會把事件推向最高峰。所以,企業在處理輿論的時候,需要合理的控制時間,對輿論進行有效的梳理和引導,構建引導干預制度,這也是企業網絡輿情監管和引導工作的主要內容。
三、做好輿論引導
針對企業網絡輿情,需要強化關注力度,及時引導,變“被動”為“主動”,不能過分堵塞消息,這樣只會增加大眾的猜疑力度,使得事情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加強輿論引導工作,一是積極建設主流媒體網站,加強新聞網站建設,宣傳企業所做的工作,努力增強與公眾互動的能力,增進與公眾的溝通。二是完善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遇到突發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遵循“雙進駐”,進駐危機處置小組和臨時新聞小組。三是創建網絡輿情監測和預警機制。建立全員全過程輿情風險防控工作機制,實現輿情風險早發現、早預警,做好源頭治理和超前防控。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傳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網絡輿情已經融入到企業的日常生活中去。企業的文化素養較高,網絡雖然可以增加他們的視野范圍,但可以給企業的思想認知和行為發展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所以需要強化當代企業的自我約束能力,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理性認知對事物進行準確的判斷。同時還要對企業的思想觀念進行正確的引導,強化企業網絡輿情引導團隊的構建,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不斷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肖麗妍,齊佳音.基于微博的企業網絡輿情社會影響力評價研究[J].情報雜志,2013.05.
當前國有大型企業輿情管理的總體情況呈現兩個突出特點:
一是在宣傳工作方面,過度依靠傳統媒體資源,對以互聯網為平臺的新媒體系統缺乏足夠認識與重視。因此,傳播方式僵化、溝通渠道單一成為制約國有大型企業良性輿隋管理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是在企業機構設置中沒有專業輿情管理機構或輿情管理機構不成系統。新媒體通過扁平化傳播系統可將信息、觀點迅速大量匯聚,構建了基于個人通信終端的大口碑傳播系統,而當下大型企業在進行輿情管理的時候對“人人皆媒體”的傳播環境認知不足,很容易成為這些“自媒體”的質疑對象。
2010年7月16日,遼寧省大連市開發區新港鎮輸油管道發生爆炸引發火災。多名參戰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經過15個小時連續奮戰,大火被成功撲滅。救災過程中,大連新潛海面執行清理油污任務的消防戰士墜海犧牲,令人扼腕。但與之相關的國企反應卻極為麻木,鮮有慰問感謝的表態。甚至其地方分公司還在不久后召開了“7·16”火災事故搶險救援表彰大會。這種舉動經報端披露即刻引起輿論強烈反彈。
正因在突發事件處理上的一系列失誤,使火災事故成為“導火索”,媒體的矛頭開始直指這一大型壟斷企業,“某某公司發文規范用詞禁提壟斷”“某某公司中秋節萬元禮單”等負面消息不斷出現,給企業的社會形象帶來損失。
構建輿情管理體系的幾個方面
在當前輿情環境下,一些企業也做出了積極調整,初步構建了自身的輿情管理體系??傮w來說,這些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加強官方媒體建設,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信息機制。面對此起彼伏的網絡輿論事件,國有大型企業比較重視官方網站、報紙、雜志的傳播價值,發揮其信息公開的作用。同時也在不斷推動傳統媒體探索傳播改革,重建傳統媒體公信力,特別調整傳統宣傳手法和話語模式,建立基于親民、普適價值的話語體系,在此基礎上致力于不斷完善更具親和力、更能夠實現輿論引導的信息機制。
第二、不斷提升與媒體溝通能力。一旦出現有關企業的敏感不實信息,企業可與媒體有效溝通,控制虛假、等信息的擴散;同時與媒體的良好關系也保證企業的正面形象可以通過各類媒體向社會傳播。
第三、組建專業輿情引導和管理機構。國有大型企業近年來不斷補充相關專業人才,在原有公關(宣傳)機構中建立了輿情分析、輿情引導、輿情調控等專業部門。這些專業部門在企業遇到輿情風險的時候可以提前介入,將風險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在無重大輿情時,這些部門也可以通過議程設置,為企業營造良好的輿隋環境。
第四、加大輿情監控的經費投入。除上述三方面的資金投入外,還可引入第三方機制,投資購買第三方網絡輿情監控系統,聘請專業輿情分析與管理機構,采用更科學的方法監控網絡輿情。
雖然,國有大型企業已經重視輿情并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但在輿情管理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觀念上,國有大型企業輿情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爆發后滅火加滅火后冷卻的處理方式。這屬于輿情封堵的思想,這樣的觀念雖然能夠解一時的困境,但很容易在社會大眾內心深處積累更多的誤解和不滿,一旦再次發生輿情,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更大,因此堵的觀念是影響輿隋管理的首要因素。
輿情管理的優化建議
關鍵詞:企業景氣;徑向基網;BP網
2008年一場震驚世界的金融風暴席卷而來,全球面臨著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由于經濟全球化的不斷加深和全球金融體系的長期失衡,這場源自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范圍之廣、沖擊力度之強、連鎖效應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給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廣泛關注。
受金融海嘯的沖擊不少企業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許多企業通過裁減職工以減少開支,企業景氣指數不斷下滑。從2009年下半年至今,我國為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已基本形成比較完整的應對方案,包括大規模的政府投入和結構性的減稅、大范圍內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大力度的科技支撐、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四大方面的內容,使整個中國進入良性的金融恢復渠道。
一、青島市企業景氣指數分析
企業景氣調查是通過對企業家定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狀況的預期、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判斷來編制景氣指數,預測經濟發展的變動趨勢。目前國際上有50多個國家開展此項調查;企業景氣指數是用以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的,屬于一種微觀指數。企業家信心指數是用以反映企業家對宏觀經濟環境的感受與信心,屬于一種宏觀指數。景氣指數介于0-200,如果計算出的景氣指數在100為景氣臨界點,[120-110]為相對景氣區間,[100-90]為微弱不景氣區間。由于景氣調查具有預警預測的作用,有人形象地把它喻為宏觀經濟運行的“溫度計”。圖1為2005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青島市企業景氣指數及企業家信心指數統計圖:
由圖1可以看出,2005年至2007年第三季度,青島市企業景氣指數及企業家信心指數平穩上升,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到2007年第四季度后,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景氣指數及企業家信心指數下滑,在此情況下,面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變化,青島市企業能夠直面困難,積極應對挑戰,化危為機,不斷改善市場環境,增加企業發展活力,使企業家的信心得以逐步穩定、提振。
二、通過人工神經網絡對青島市企業景氣進行預測
(一)對企業景氣指數進行預測
1、使用頸向基網對企業景氣指數進行預測(使用歸一化后的企業景氣指數及企業家信心指數):
由此運行出的結果:
Spread=1/20 0.77094 0.7278 0.40176 -0 0.246620.24662
Spread=2/20 0.77094 0.7278 0.40176
0 0.24662 0.89218
Spread=3/20 0.77094 0.7278 0.40176
-0 0.24662 1.1978
Spread=4/20 0.77094 0.7278 0.40176
0 0.24662 1.807
由運行結果可以看出,SPREAD取值不同對結果有一定影響。SPREAD為徑向基函數的分布密謀,SPREAD越大,函數越平滑,但是逼近誤差會比較大。在企業景氣指數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SPREAD取值下,得到的預測結果也不同。但是可以發現,即使數字不同,但趨勢是可以看出來的,企業景氣指數會不斷提高或保持不變,不會有降低的趨勢。同時可以發現,徑向基網對已知數據的仿真結果是十分精確的,在仿真過程中,前五項均是以輸入變量為原型的,結果與實際值相同。
2、用BP網對企業景氣指數進行預測:
運行結果:
S=4 0.7696 0.72976 0.39957 0.0243830.24433 0.70143
S=5 0.77859 0.72171 0.39005 0.013524 0.24449 0.056179
S=6 0.79999 0.75152 0.40165 0.0066758 0.24613 0.26139
S=7 0.77135 0.72327 0.39264 0.017368 0.24485 0.0095954
S=8 0.77152 0.72715 0.40167 0.0085856 0.24616 0.68033
S=9 0.776 0.729 0.40364 0.012862
0.24761 0.031984
S=10 0.76889 0.72699 0.40199 0.018407 0.24603 0.00060153
看不同隱層對結果的影響,分析出誤差:
由運行結果可以看出,當隱層數為8時,誤差最小。但同時與徑向基網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徑向基網絡的預測效果更好一點。且具有更高的運算速度和外推能力。
(二)用徑向基網對企業家信心指數進行預測分析
類似于分析企業景氣指數,建立徑向基網,進行仿真分析,得到結果:
Spread=1/20 0.8406 0.7609 0.7136
0 0.1874 0.6286
Spread=2/200.84060.76090.7136
0.000 0.1874 0.9332
Spread=3/20 0.8406 0.7609 0.7136
0.000 0.1874 0.8614
Spread=4/20 0.8406 0.7609 0.7136
0 0.1874 1.0204
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無論SPREAD在這四組中取何值,企業家信心指數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預測到在下一個季度,青島市經濟發展將不斷提高(見圖2)。
通過神經網絡進行預測分析得到的值是歸一化后的值,由于只是要做趨勢預測分析,不需要得出準確的值,如果研究需要得到準確預測值,可以通過反歸一化得到。
三、預測結果對比分析
企業景氣指數是根據企業家對本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的判斷,是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量化描述。從調查結果看,青島市企業景氣指數自金融危機始,不斷下降。但隨著青島市企業直面困難,積極應對,化危機為機遇,不斷完善市場環境,增加企業發展活力,使企業景氣指數不斷提升,同時使企業家的信心得以逐步穩定。兩大監測指數雙雙回升,一改景氣度從2007年第三季度以來逐季下滑的局面。
第一,本季度青島市企業景氣指數為149.16,較上季上升9.04點,表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與本文預測結果一致。企業景氣指數的好轉源自企業綜合生產經營狀況的好轉,本季青島市行業企業景氣指數均在景氣區間運行。其中,工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均比上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指數分別為154.08、184.90、152.34、151.27,增幅分別為13.09、55.65、4.66、13.16點。企業家信心指數增強,對未來經濟回暖信心增強,2008年其經濟運行已經達到最低值,企業景氣指數止跌回升,經濟下滑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企業景氣指數在經歷四個季度的連續下跌后,開始回升。
第二,本季度青島市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28.11,環比上升2.64點,顯示出企業家對經濟運行發展持樂觀的態度,青島市企業家信心總體保持穩定向上的狀態。行業的企業家信心指數均處于較景氣區間運行。其中,工業、建筑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較上季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指數分別為120.48、139.15、110.57、136.69、135.04,增幅分別為4.32、8.25、6.75、6.38、16.04點。
第三,同時通過對比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類型、不同企業規模的經濟景氣指數及企業家信心指數,發現還是存在一定差異??傮w可以概括為建筑業、房地產業、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無論在企業景氣指數還是企業家信心指數方面,都恢復比較快,增幅比較大,一方面顯示出這些類型企業是青島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重要支柱,另一方面顯示出這些類型企業在執行政府政策、支付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能夠在政府投資力度加大和信貸規模增長等有利條件的引導下,堅定應對危機的信心,不斷恢復發展。
目前,全市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已進入相對穩定區間,并有回升趨勢。從2010年一季度青島市企業家信心指數、企業景氣指數和反映其他指標的景氣指數回暖的跡象,可以初步推斷,國家所采取的強大一系列綜合性措施的效果,已在某些領域、行業初見端倪,但我們決不能盲目樂觀,目前的景氣度與2009年同期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要充分認識到這次危機影響的嚴重性、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形勢的發展可能還有反復,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頑強應對,盡快使經濟不斷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哲學,孫志超.神經網絡理論與MATLAB R2007實現[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摘 要伴隨著企業的運行及發展,企業文化建設逐漸成為企業發展中的核心,石油企業員工在長期工作實踐中也逐漸形成了極具石油特色的文化體系。本文將大慶精神作為研究的重點,對石油企業文化的建設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并闡述用大慶精神打造石油企業文化的路徑,旨在通過對石油文化的探究,樹立企業文化理念,培育特色企業文化,從而為石油企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關鍵詞大慶精神石油企業文化建設分析
企業的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它是促進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和原動力。大慶油田作為中國石油企業的先進代表,它所催生出的大慶精神同樣具有時代價值。同時,大慶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是指引和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寶貴精神財富。因此,探討大慶精神的現實意義,大慶精神在構建石油企業文化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石油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路徑,對企業實際工作有著極強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緊迫性。特別是面對當前的發展形勢,堅持用大慶精神塑造石油企業文化、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更具現實意義。
一、石油企業文化的內涵及特色
(一)石油企業的文化內涵
石油企業文化在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受到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雙重洗禮,逐漸形成了極具特色的石油企業文化。其中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核心的大慶精神最具代表性,還有在大慶精神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代石油人,而鐵人精神就是對王進喜崇高思想和優秀品德的高度概括,它集中體現了我國石油工人的精神風貌,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和人格化。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形成也為石油企業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依據。因此,對現階段石油企業文化的分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探究,首先,在狹義上分析,石油企業文化是員工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形成的區別于其他文化形式的思想、意識、習慣以及情感,具有屬于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和運行方式,并通過它們來引導員工思想,規范員工行為,統一發展目標。其次,在廣義上分析,石油企業文化是企業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包括企業管理中的硬件和軟件,外顯文化與隱形文化等組成部分。簡而言之,石油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
(二)大慶石油企業的文化特色
“愛國、創業、求實、奉獻”是大慶精神的高度概括,它始終伴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在石油企業文化形成過程中,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愛國主義精神。大慶精神是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行為,同時也是自強不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通過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可以為傳承民族精神、凝集員工思想提供良好基礎。第二,艱苦創業精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體現的是人們群眾百折不撓的精神追求和必勝信念,它是一種民族行為的升華,也是石油工人拼搏奮斗的核心力量。第三,科學求實精神。講求科學、“三老四嚴”的精神為大慶石油企業文化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標準和依據,為實現企業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立標桿、明方向。第四,奉獻精神。胸懷全局、為國分憂,不計較個人得失,是一種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獻精神,不僅是鐵人王進喜生活態度的真實寫照,也是身為石油人肩負的神圣責任和使命,為百萬石油工人的思想和行動注入了不竭的動力。在大慶油田企業文化構建的過程中,特別強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企業發展中導向作用的發揮,“兩論”起家、“兩分法”前進、“三老四嚴”“四個一樣”“崗位責任制”“三基工作”“抓生產從思想入手,抓思想從生產出發”等優良傳統和作風在當前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我們要傳承好發展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充分發揮精神力量,不斷為企業的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
二、大慶精神在石油企業文化中的價值體現
企業文化反映企業員工的核心價值觀,對于企業而言,在其運行及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文化理念應該不斷被融入和吸收到其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而且企業也應該樹立共同的發展目標,引領員工在共同的目標之下去工作、去奮斗,通過不斷地實踐構建和維護企業文化,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員工充分發揮其自身力量,提升企業員工的核心競爭力,從而為企業的運行及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大慶精神在石油企業中的具有文化導向作用。在大慶石油企業運行及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文化是一種凝聚了大慶石油人價值追求的精神體現,通過長期的實踐總結,不斷塑造和完善石油企業文化,形成了一種具有思想性、精細性、情感性的企業價值體系,并逐漸固化成為企業的精神和靈魂。大慶油田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形成的鐵人精神,主要表現為“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查”“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這些精神的力量激勵著一代代石油企業員工立足崗位、兢兢業業、不畏艱難、拼搏奉獻。新形勢下,我們更應傳承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持對員工的正向引導和人文關懷,有效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我們更應該發揚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使企業員工深刻地認識到企業的價值追求和使命責任,有效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使員工在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樹立一種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員工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三、大慶石油企業文化建設的路徑分析
(一)用大慶精神指引石油企業文化建設
大慶精神具有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的鮮明特點,是中國石油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首先,它的產生和發展源自大慶油田特殊的行業性質所賦予的獨特政治使命,正是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油田員工能夠自主形成良好的思想基礎和共同的價值取向。同時,大慶精神具有本土化的特點,它與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征相符合,它與石油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相符合,它代表著中國企業的先進文化,因此,它從內涵的表述到思想的精髓都樸實、很親切,用大慶精神打造出的石油企業文化,會更容易被石油企業員工所理解、認同和踐行。其次,繼承和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用先進的企業文化育人鑄魂。大慶油田開發建設50多年來,始終追求的目標是堅持不懈的探索鉆研和無私奉獻的拼搏精神,它為企業的發展起到積極正向的引導作用。當前石油企業發展面臨困難和挑戰,我們更應用優秀精神和優良傳統鍛造隊伍、激勵員工、凝心聚力、共克時艱,明確企業發展的目標,堅定企業發展的步伐。同時,應大力開展形勢任務教育活動,人人做企業文化的宣傳員,向員工傳播正能量,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職業追求,通過對石油企業文化地不斷完善和構建,提高企業文化的質量效用和核心價值,增強企業員工的思想意識和責任意識,為建設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為核心的大慶油田特色企業文化注入鮮活的、進步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構建以人為本的石油企業文化理念
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其首要目標就是為人服務。具體地說,就是把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上,緊密圍繞培養高素質人才開展工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潛能,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在構建石油企業文化中,首先,要關注企業員工的現實需求,尊重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真心實意地了解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切實幫助員工解決實際困難,在企業和員工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渠道,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更好地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貢獻力量;其次,企業管理者應該積極引導和激勵企業員工堅持好理論學習,組織好主題實踐活動,落實好“”制度,開展好形勢任務宣傳,幫助員工制定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使員工認清企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明確工作職能和責任,全面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為企業構建“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提供系統支持。
(三)建立石油企業員工成長成才的激勵機制
幫助和引導員工成長成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運用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能夠有效促進企業文化功能的發揮。首先,要重視員工的個人利益和物質需要,保證員工的生活質量,建立以物質激勵為主體、以精神激勵為導向的激勵機制。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并將考核結果公示于眾。同時,將收入與貢獻掛鉤,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結合起來,加大對有貢獻的、切實做出成績的員工的獎勵力度,充分發揮激勵機制對人才的吸引和穩定作用,破除長期以來石油企業內部的平均主義,激發全員的工作積極性。其次,確立以能力和績效為本位的人才選拔和任用機制,調動每一個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選拔人才要重學歷不唯學歷,重其學歷,更重其能力和業績,以能力及其對企業的實際貢獻作為評價員工的主要依據,采取優勝劣汰的人才選拔、任用、晉升機制,建立公開合理的競爭上崗制度和干部聘任制度,通過公平、有序、互動的競爭模式,破除長期以來石油企業內部的特權思想、人情關系和,讓更多的員工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促進員工成長成才,為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總而言之,我們應通過深入分析研究石油企業的文化內涵,準確把握石油企業的文化特色,明確新時期下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價值所在,用價值引領、構建理念、建立機制等方法,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使員工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自覺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質,使之形成與先進企業文化相適應的價值理念,更好地為企業服務,不斷促進企業文化的多元化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葛欣.大慶精神與大慶石油企業文化建設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3.
[2] 胡仲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慶精神的繼承和弘揚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5.
關鍵詞:建筑企業 青年思想 研究
一、主流思想狀況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認識到,建筑企業廣大團員青年的思想狀況主流良好,健康向上,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較強的進取精神,呈現出六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思想堅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在青年思想中占主導地位,廣大青年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感到滿意;尤其對中國夢、企業夢、我的夢十分擁護;對當前黨和國家反腐敗力度表現出極大關注;對破壞社會治安、危害人民生命財產的暴力事件極大憤慨。
二是崇尚道德。在道德倫理取向和秉承優良傳統意識方面,有著清晰、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態度總體健康向上,注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清德的錘煉和修養。崇尚在推動企業和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實現自身價值。能夠在工作實際和日常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對工作、家庭和社會高度負責,自覺維護央企形象。
三是關心企業。對企業發展高度關注,認同“企興我榮,企衰我恥”的理念。自覺把企業發展同自身利益聯系在一起,思想上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行動上與企業同生存、共榮辱,表現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經常關心企業生產經營動態,聽到中標消息群情激奮,得知重點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欣喜若狂。對損害企業利益的行為和現象嗤之以鼻,深惡痛絕。
四是善于學習。當前青年員工的學習熱情和毅力,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普遍增強,學習成才的愿望十分強烈。無論崗位變化還是專業方向調整,青年人都能很快進入角色,都能在學習提高中不斷成長。導師帶徒、參加建造師考試、技師比武等平臺有力促進了青年員工的學習自覺性。大多數青年都能通過學習考取各類職業資格證書。
五是愛崗敬業。在實際工作中,全體青年員工對自己本職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忠誠度,認真負責、勤勉努力、盡職盡責。并對勝任目前的工作崗位表現出自信的態度。處處為工作著想,事事從企業利益出發,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六是弘揚正氣。青年員工普遍能夠弘揚新風正氣,嚴于律己。青年員工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發揚優良傳統和美德,諸如,勤勞儉樸、勇敢善良、誠實守信、務實拼搏等。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了建筑企業青年在思想上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良思想傾向。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信仰危機。有部分青年說不清或沒有信仰。當前,無論是正式員工,還是臨時工,信佛、聽佛音、帶佛珠的現象屢見不鮮,對西方國家甚至頂禮膜拜。這說明青年中的信仰危機是存在的,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幫助青年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思想信仰。
二是追求實用。青年關注的問題越來越現實,關心工資、獎金、福利待遇、職務提升等物質利益的越來越多,追求的目標日漸趨向實際。對于條件艱苦的項目或工作,只能用高工資、高待遇、高職務去吸引、去平衡。年輕人普遍存在一種風氣,誰有權聽誰的,實用主義傾向十分嚴重。
三是道德淡化。部分青年敬業精神欠缺,在工作中僅滿足于“混碗飯吃” “拿工資混日子” “一天工資又到手了”,而并非從內心熱愛本職工作?!邦I導安排一項干一項”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比比皆是;甚至不作為、胡作為、亂作為,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和不良影響。、從中漁利、“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現象似乎成為公理,黃、賭等不良現象在青年群體中也一定程度存在。
四是崇尚安逸。部分年輕人不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對于施工單位的工作環境以及工作強度不能夠很好地適應。突出表現在工作懶散、心態麻木、好逸惡勞,連平時的辦公室和寢室衛生都懶得打掃。
五是依賴網絡。相當一部分青年認為“報紙電視可以不看,每天不能不上網”。許多青年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脫離現實,沉溺于虛幻的環境中而不愿面對現實生活;無限制地沉浸在網絡之中對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有喪志的傾向;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對青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
二、關注熱點問題分析
在調研中,我們將青年普遍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挑選出來并統計整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需求
廣大青年對于企業的改革發展表現出很高的關注熱情,他們普遍認為,企業的發展狀況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關心企業的現在就是關心自己的未來。大多數青年對自身能力有自信,對企業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也有的對前途持“謹慎樂觀”態度,莫名的“有些擔心”。這表現出青年既支持企業發展,又對企業未來形勢充滿憂慮的矛盾心理。
2.學習需求
越來越多的青年意識到了自身素質與企業發展、崗位要求不適應,學習欲望十分強烈。所有青年都認為應當通過自學來提高能力或取得更高學歷。但與此相對應的是,有些青年認為自己沒有參加過與崗位有關的技術培訓,大多數培訓針對性不強。只有很少部分青年會主動參加崗位技能培訓。
3.文化需求
廣大青年追求的幸福多集中在積極面對生活的精神層面的滿足,脫離了單純為追求物質利益最大化的初級階段。青年在日常工作之外的業余生活呈現多元化,瀏覽網頁、打游戲、體育鍛煉已經成為青年業余活動的首選;看電影、逛商場、閑暇觀光等成為位于邊遠窮困地區項目青年的奢侈;借酒消愁、用酒麻醉等酒文化方式占據了一部分青年的很大空間。
4.現實需求
婚戀難、兩地分居、供養父母、撫養子女是施工企業青年員工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對高度分散、流動性大、半軍事化的企業來講,這更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閼賳栴}、家庭問題、盡孝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影響到青年群體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穩定。而對于已經進入談婚論嫁階段的青年男女,住房問題則更為突出。
三、對策及建議
針對分析結果,引發了我們對開展青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主要有:
1.引領規劃
青年員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從入職教育開始,形成制度,常抓不懈。除必要的法律法規、安全知識、技術培訓等內容外,對每年新參加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要大張旗鼓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講堂、企業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主題教育活動;激發青年員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情懷,培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進取向上、勇于奉獻的職業精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盡快實現從校園向社會轉變、從書本向實踐轉變、從學生向職工轉變,做到心中有企、心中愛企,心中有責、心中有戒。
2.穩定思想
施工企業具有點多、線長、流動、分散的特點,經常遇到地方干擾大、安全壓力大、施工條件艱苦等困難,使職工思想產生波動。因此要主動了解青年員工的思想動態,注意加強對青年員工的心理疏導,加大對青年員工的心理健康的關注和投入。暢通青年員工溝通宣泄途徑,順應青年思維特征,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調適,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耐挫能力,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
3.薪酬保障
青年員工由于剛踏入社會不久就面臨著購房、結婚、生子等現實剛性需求。作為青年員工最重要的經濟來源的工資收入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青年員工自尊心和滿足感??茖W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能將青年員工的收入與自身努力貢獻有機結合,青年員工自身才華得到充分展示,企業也能得到發展。
4.文化建設
根據青年群體的現實分析,要按照“內塑于心,外塑于行”的建設方針,全面推進企業文化建設,重點通過青年文化建設和開展活動正確引導青年的精神需求,借此營造謙虛、敬業、團結、和諧的團隊氛圍,以文化促提高,以活動促團結,做好凝聚人心的工作。因地制宜組織青年職工與兄弟單位、業主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既能增進友誼,又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每一名員工的特殊日子,都可以搞一個小聚會,讓員工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施工企業要把打造一支凝心聚力的團隊,作為加強管理的重要環節去落實,這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最關鍵因素。
5.激勵進取
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青年人才正處于創新創造的活躍期,要為他們雪中送炭、加油鼓勁”。對于絕大多數青年而言,并不缺少進取激情和創造熱情,更需要的是引導、帶動和幫助,而在他們身邊涌現出來的先進青年典型的現身說法是最具有說服力和引導力的。通過開展“企業十大模范” “十大崗位標兵” “優秀團員” “五小成果”等評選活動;結合施工生產開展諸如青年突擊隊、青年崗位能手、創新創效、青工比武等容易吸引青年參與的活動,為青年員工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積極為青年施展才華搭建平臺,努力營造一個科學系統、規則有序、平等競爭、富有活力的人才成長環境。
6.培訓提高
關鍵詞:企業集群 金融創新 經濟發展
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中小企業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力量,其中企業集群的發展無疑為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大亮色和主要動力,其在緩解政府就業壓力,活躍市場和保持社會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長期以來,許多成長型中小企業仍然面臨著融資難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更需要不斷加大集群企業金融支持力度,為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注入生機與活力,助推當地經濟的發展。
L市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一)區域內產業集群基本情況
依托產業和資源優勢,近年來L市著力培育和發展以塊狀經濟為特征的產業集群,目前省市級產業集群10個,省市級特色產業鎮47個,具有一定規模非省市級產業集群26個,諸如平鋁加工、鋼管、軸承保持器、軸承、冷軋板、鹽化工等一批產業集群欣欣向榮、茁壯成長,這些產業集群特色鮮明、結構優化、體系完整、市場競爭力強。
(二)L市集群企業融資困難矛盾突出
近年來,L市集群企業取得了較快發展勢頭,但在當前疲弱的經濟形勢下,仍然受到了巨大的沖擊。本文從轄區內抽取了軸承生產、鋁制品加工和冷軋鋼板等三個集群特征明顯的行業進行了調研。存在的問題有:
一是企業自身因素。生產經營出現重大滑坡,經營現金流不能覆蓋未提折舊的銷售收入,各自為政,不能抱團發展,市場銷售額明顯下降。全國最大的軸承交易市場成交額全年僅110億元,同比下降16.38%,出口額12億元,同比減少18%,應收賬款大幅增加,企業經營現金流緊張,資金需求缺口較大,部分企業歸還銀行貸款困難。二是金融支持集群企業融資存在諸多限制性因素,隨著經濟下行程度的加深,銀行大幅提高了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三是銀行金融創新推出的少,抑制了集群企業融資品種和規模。
集群融資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
集群企業融資能力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經營規模、資本實力、管理水平、缺乏有效抵押物、缺乏信用中介的支持等因素,這些因素都對集群企業融資能力產生極大的影響。此處從企業自身、金融機構、融資環境等方面選取23個主要影響因素。此23個因素具體如下:
集群企業融資效果(M1),企業規模(M2),資金財務狀況(M3),企業經濟效益(M4),企業成長與發展能力(M5),設備折舊度(M6),償債能力(M7),領導者能力(M8),員工素質(M9),企業治理(M10),自身信用(M11),融資方式(M12),金融機構的數量(M13),金融機構服務質量(M14),金融產品創新(M15),金融機構對集群企業信貸額度(M16),信貸利率(M17),金融機構對集群企業態度(M18),法律法規(M19),政府宏觀政策(M20),社會擔保系統(M21),集群企業信用評估系統(M22),信息不對稱(M23)。
根據各影響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得到鄰接矩陣A,判斷每2個要素間是否存在二元關系,構建鄰接矩陣A,鄰接矩陣A的元素ija定義為:根據各要素相互關系,得出鄰接矩陣。
可達集R(im)是指在可達矩陣中is可到達的諸要素所構成的集合。前因集A(im)是指在可達矩陣中可到達im的諸要素所構成的集合。R(im)∩A(im)=R(im)。根據可達矩陣S列出各要素的可達集R(im)、前因集A(im)以及共同集R(im)∩A(im),因素M1可達集等于它的可達集與前因集的交集,即R(M1)=R(M1)∩A(M1),要素M1作為層次結構模型的最高級,L1={M1};找出最高級M1后,根據R(im)∩A(im)得到:L2={M12,M13,M14,M16};L3={M15,M17,M18,M19,M21};L4={M11,M22,M23};L5={M2,M3,M4,M5,M6,M7,M9};L6={M10,M20};L7={M8}。
在進行層次劃分以后,每級要素中可能有強連接要素存在,通過判斷發現,在集群企業融資能力影響因素集合中,強聯通塊存在于要素{M11,M22,M23}、{M2,M3,M4,M5,M6,M7}及{M3,M9}中。根據層級劃分以和強連通塊的劃分建立多級梯階結構模型圖,得出影響集群企業融資能力的多級遞階結構模型,此影響關系如下:
金融機構要素和融資方式是影響集群企業融資能力最直接的因素。金融機構數量的增多,會增大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必然會導致服務成本的下降,金融服務質量的上升,也為集群企業帶來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使得融資方式多樣化。金融機構服務質量會影響集群企業融資過程的時間和成本。
法律法規、信用信息系統、信貸額度等為影響集群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因素。法律法規是對集群企業融資活動最基本的規范和保障,信貸利率、社會擔保系統、集群企業自身信用、集群企業信用評估系統、信息對稱程度、金融機構對集群企業的態度、金融產品的創新,都直接影響著集群企業的信貸額度。
集群企業自身要素和國家宏觀政策是影響集群企業融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通過分析,可得出影響集群企業融資能力的最根本要素分別為集群企業自身要素和國家政策,而政策因素相對而言是恒定不變的,集群企業自身因素相對而言是不斷變化的,所以決定集群企業的融資能力強弱的最根本因素在于集群企業自身。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模式創新實踐
(一)軸承中小企業集群融資信用大聯合體運作模式
某地地處L市西部,大小軸承企業 2000余戶,基本以軸承鍛件、軸承制造為主,集群特征明顯。由于商業銀行借貸準入門檻過高、貸款審批程序復雜且擔保條件較為苛刻,大部分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滿足需求的金融支持。為了支持集群企業發展,進一步開拓業務,深入發掘市場潛力,某商業銀行率先開發了大聯保體整體授信業務。
大聯保體就是指由一定數量的個體工商戶或中小企業組成聯保小組,通過繳存擔?;鸷秃炇鸫舐摫f議為聯保體內成員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的業務模式。通過大聯體發起人、聯保體成員可以較好的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利用發起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組建大聯保體變“零售”為“批發”,實現批量營銷,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業務風險。
(二)L市浙江商會集群企業融資“一會一公司一聯保體”運作模式
浙江投資企業商會L分會即“L浙江商會”是經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法人社會團體,商會現有會員200余名。為了支持浙商集群企業發展,2012年,銀行和浙江商會L分會緊密合作,由浙商成員出資成立專為會內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L浙商聯合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擔保池”資金的監管方。加入擔保聯合體成員由商會成員自由組合,經商會推薦,報銀行審批。所有貸款企業追加個人財產反擔保措施,推薦人一并提供,且聯合體內企業之間相互擔保;如會員企業銀行貸款出現逾期或無法歸還情況,由擔保池資金代為償還,銀行債權債務轉嫁入商會,確保會員在銀行無不良信用記錄,且由擔保單位L浙商聯合投資有限公司負責5日內補齊擔保池金額。
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的現實選擇
要解決中小企業集群融資難的問題,必須充分發揮企業集群的優勢特點,揚長避短,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革:
(一)營銷模式創新
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探索,加強對新型融資模式、服務手段、信貸產品及抵(質)押方式的研發和推廣。要針對科研成果轉化市場目標、產品上下游供銷鏈條、物流運行環節、服務外包合同需求、農商對接市場銜接以及產業轉移市場趨向等特點,設計各具特色的單一產品或組合產品。要根據集群客戶實際,制定可靠、簡捷、可供選擇的多種擔保形式,提倡集群中小企業最高額抵押循環貸款,集群客戶聯保融資、商貸通、網貸通等多種經市場檢驗證明行之有效的融資擔保方式。
(二)加強產品研發
1.團體貸款模式。根據L市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經營特點,商業銀行可考慮尤里斯教授創立的Grameen 銀行經營模式,改變單一客戶的營銷方式,開展集群整體營銷。把產業集群看成一個團體,對團體企業采取集中授信,如此,既能節約銀行業務成本,又能滿足適合集群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數量小、頻率多的特點。團體內任一單一成員在聯保協議書上簽字確認,團體內每一個借款人需對其他人的貸款償還負連帶責任義務,每個成員注重對各成員的生產經營、歷史信譽等資信狀況進行審查,成員之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因而他們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相互促進,有利于防范“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樣既可以解決單個企業擔保難的問題,又能有效降低商業銀行信用風險。
2.互助擔保融資模式?;ブ鷵H谫Y模式是指產業集群內中小企業聯合擔保向金融機構融資的模式。以某鎮軸承加工企業集群為例,早在2009 年,該鎮成立了以龍頭企業為首,匯集近20家軸承企業的類似俱樂部制擔保方式,服務于集群內中小企業。截至2012 年9月末,依托于該擔保俱樂部共有4家商業銀行向集群內多家中小企業累計辦理融資100余筆,總計金額2.3億元。
3.企業間融資機構模式。該模式是指建立基金,在中小企業集群內建立個體企業間的相互拆解的內部融資機構模式。內部融資機構采取會員制,各會員企業繳納會費,形成小企業集群基金。基金建立模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共同投資設立股份制風險投資公司,為會員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臨時急需流動資金而提供互借貸,幫有緊急資金需求的企業度過難關。
4.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融資券。根據當前國家對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的政策,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成功發行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是借款主體還款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如何利用擔保進一步增信的問題是中小企業集合發債成功發行的重要因素。中小企業集合發債,需要資本市場評級AA以上的大型企業集團提供擔保;二是政府專項資金扶持。集合債券的發行離開政府的支持,參與各方會失去興趣;三是企業能夠承受的發債成本,目前發債成本大約在年息12%左右,成本過高,企業發債積極性就會下降。四是主承銷商實力也是發行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企業集群化發展是我國中小企業降低自身經營風險、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區域競爭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選擇。
L市中小企業集群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按照地理位置的劃分龍頭帶動形成了本區域不同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為了促進本地區中小企業集群的進一步發展,解決企業規模擴張過程中融資難問題,商業銀行就有必要積極充分進行集群融資模式的制度創新,盡量避免劣勢和風險因素,同時也要善于同機會相結合,走出一條具有L市特色的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高文兵.當前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存在的問題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0.2
2.梁嘉驊.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態.華東經濟管理產業經濟,2007.4
3.劉長全.國外產業集群發展狀況與集群政策.經濟研究參考,2009
4.蔣志芬.中小企業集群融資優勢與模式.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
5.謝一顆.我國傳統產業型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路徑選擇分析.現代商業,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