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9 16:47:55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實踐活動的實踐形式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并不一定要到大工廠、大農場進行轟轟烈烈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中學生而言,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很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了家庭勞動聯系卡,記錄家務勞動情況,如自己收拾床鋪,打掃屋子,洗換衣服,為家庭買菜、購糧,做簡單的飯菜。這些勞動不僅豐富了學生自己的生活,而且還美化了他們的心靈。
二、通過勞動技術課程,激發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
通過勞動技術課可以使學生轉變勞動態度、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增加學生的理論知識,讓他們掌握了一些勞動、生活的本領,同時也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勞動教育還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如在學習“手工勞動制作”這節課時,有幾個學生為完成一盞臺燈的手工制作,不僅調查了周圍幾家商店以求式樣精美,而且還咨詢了物理老師怎樣才可以節能。這個臺燈的制作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其他的如:中英文打字、電子計算機和家用電器維修技術課等,這些活動不僅開拓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還使學生深切感受到科學之美。通過系統的勞動教育,使學生學到了不少生產知識,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養成了熱愛勞動、熱愛科學、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合理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小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德育教育
由于不同地區的地理因素、生活環境各不相同,所以,在開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可行性和有效性,要根據當地優勢合理開展活動。同時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進行小組分工時要合理搭配。社會實踐活動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如:
1.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
這個活動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我們當地的優勢主要有:走訪老、重走時走過的老山界路線等。通過這些活動,使每個學生親身感受到敵人的殘忍和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點燃他們的愛國熱情。
2.以考察國情社情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
這種形式較容易組織,既可以學校集體組織,對特殊地區、特殊行業進行重點考察,也可以利用假期時間,要求學生有專題地進行廣泛的國情社情考察,并寫出考察報告。如:組織學生到山風景區調查、調查自己家鄉的變遷、調查少數民族的生活現狀等。學生調查的過程中既要與游客、當地老百姓交流,又要走訪相關管理部門。這樣,既培養了社交能力,又能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3.以參加志愿者活動和社區兩個文明建設為主的社會實踐活動
這種活動有學校和政府共同組織的,也有學生自發或學生社團與附近社區共同開展的,內容多種多樣。如:組織學生參加街道衛生維護組、幫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等,這些活動讓他們遇事有主人翁的態度,又樹立起愛心和同情心,很好地將學生的道德意識轉化為道德行為。
4.帶有勤工儉學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
如:組織學生到鄉村去幫農活動、變廢為寶活動等,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艱辛、生活的來之不易,讓他們養成能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的品德。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 實效性
一、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
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更新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通過廣泛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客觀地去重新認識、評價自我。第二,在實踐中培養和鍛煉實際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發現不足,及時改進和提高,更新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創新意識,不斷提高個人素養,完善個性品質。
二、導致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的原因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全國開展了二十多年,許多高校積累了不少經驗,為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學生社會實踐監督管理上的無力,而導致社會實踐流于形式現狀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社會實踐與專業聯系不夠,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由于部分高校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單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主觀上沒有將其和專業教學相結合,導致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計劃性差,活動設計沒能和學校的專業設置及培養目標相結合,缺乏系統的活動方案和全程的專業指導。學校與實踐單位結合松散,參與社會實踐的學生沒能落實到具體實際的工作崗位中,沒能結合崗位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沒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并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傳統的社會實踐模式沒能很好地與就業創業有機結合,社會實踐往往采取參觀、考察、走訪等形式,不重視與實踐單位的用人需求相聯系,與實踐單位缺乏就業合作內容,社會實踐學生與實踐單位沒有建立用人機制。
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但相關調查結果表明,有40%的院校組織社會實踐的形式過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針對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而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讓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空間,對于大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收效甚微。
2.社會實踐活動缺乏有效的指導。部分高校對社會實踐的指導缺乏力度,一些高校還沒有把大學生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中,沒能充分發揮教師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指導作用。據一項關于河南省的高校社會實踐狀況調查顯示,僅有6.4%的社會實踐是專業教師組織的,其余為院校組織或同學自發組織的;僅有5.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在社會實踐中得到了專業教師的指導,絕大多數學生的社會實踐是自己獨立完成或與同學合作完成的;83.7%的實踐內容由學生自定或學校指定,與教師商定的比例只占3.6%。學生的社會實踐知識大多來源于聽講座和自學,僅有11.0%的同學認為自己得到過專業教師的指點。
專業教師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與教師評優并無任何關聯,因此,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不高。不少教師在指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時,沒有具體的指導方案,對學生的活動展開過程可能遇到哪些問題和困難缺乏預先的設想和解決方案。學生對如何開展社會實踐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確定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主題,不知道如何具體實施社會實踐,不知道如何撰寫社會實踐報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目前,社會實踐活動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主要體現在:社會實踐缺乏具體的規劃和統籌安排;社會實踐過程缺乏監督;評價機制不健全,很多實踐活動無法進行定性定量的考評;評價條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沒有針對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實際成效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功利化傾向明顯,這是導致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前高校實踐評價體系的建立明顯滯后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考核往往憑借一些形式上的指標如實踐報告、群眾意見調查表、感謝信等,再根據這些材料評選社會實踐先進個人和優秀團隊。這種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重數量輕質量,不能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大學生社會實踐狀況,影響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由于社會實踐活動過程缺乏監督,容易產生造假行為,助長不良學風。據福建某高校的一次調查顯示,有12%的學生承認假期下鄉的社會實踐報告是從網上復制粘貼的。與此相對應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有些大學生雖然也進行了社會實踐活動,但其實踐卻僅僅停留在淺嘗輒止的層面上,不僅其實踐作用十分有限,還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保障,單純從效益的角度來看,這種實踐模式亟須改進。
三、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機制,提升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
1.加強與專業的聯系,與就業結合,提升綜合能力。社會實踐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提高專業技能、促進就業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應進一步更新育人觀念,積極組織、引導大學生結合本專業知識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與專業相結合,特色會更鮮明,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一方面,大學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會服務。另一方面,社會實踐與專業培養目標結合,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確定活動內容,有計劃地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檢驗知識、鞏固知識,使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與此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了對專業社會價值的認識和專業發展方向的了解,幫助自己找出差距、優化知識結構,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為他們今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面對當前越來越嚴峻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高校學生培養模式應作出新的調整。學??梢越柚鐣嵺`活動這個平臺創造性地開展就業工作,在選擇實踐項目、實踐單位以及教師在進行實踐指導時都要為將來的就業做準備,要盡量考慮社會實踐與畢業就業相結合,鼓勵學生到專業相關單位進行頂崗實習,解決畢業生就業的盲目性、流動性。大學生借助社會實踐活動平臺,通過各種切身感受和體驗,深入了解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現象和問題,了解當前的就業環境、政策和形勢,分析狀況,評判自我,找到與自己知識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最佳職業結合點。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與用人單位相互了解,相互選擇,接受實習單位的考核,在提高專業技能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就業競爭力,有利于最終實現直接就業。此外,要積極爭取多方支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加強基地的建設。穩定的、健康的實踐基地能夠使社會實踐活動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和規?;?,這是有針對性地深入、持久、有效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一個保障。
2.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指導的長效機制。教師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樹立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形式,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提高教師自身教學能力、豐富教學經驗也有重要作用。在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充分利用理論修養及業務水平較高的優勢,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指導工作:
第一,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觀。認識社會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發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熱情。消除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存在的種種錯誤的思想認識,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社會實踐的意義。
第二,加強動態指導,搞好組織實施。指導、協調做好前期準備工作,編制實踐指導大綱、指導大學生制定具體的實踐方案以及具體的實踐方式方法,使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具體指導。指導教師應利用自身專業特長的優勢幫助學生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引導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同時結合本領域國內外的發展趨勢,拓展社會實踐的內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其綜合考慮問題的思維能力。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對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掌握并予以妥善解決。
第三,引導大學生搞好階段總結。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每一個階段結束時,指導老師都要引導大學生進行階段總結。指導老師利用階段總結對學生們所取得的成績尤其是創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對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加以指導;將實踐單位對大學生的意見和要求及時進行反饋,使他們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及應注意的問題。
3.建立科學的社會實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會實踐管理體制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創新管理體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學的組織管理制度,才能保證社會實踐活動長期化、制度化開展下去,否則,社會實踐活動只能停留在活動層面上,失去了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的作用。
首先,社會實踐是高校實現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把它納入教學管理體系,規定學時和學分,對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提出時間和任務要求,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形式內容、方法途徑、時間要求等都作了充分、細致、具體的規劃和統籌安排,以保證社會實踐活動有序、持久地開展。
其次,必須制定必要的檢查監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社會實踐組織實施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并完善活動信息反饋機制,建立社會實踐信息反饋體系,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實踐活動各個階段的進程和各項具體活動開展的詳細情況,杜絕形式主義和造假行為。
當前,我們國家有2000多所高校,高等教育規模在世界上排第一位。但是在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了提升高等院校的競爭力,必須培養創新性的額人才,重視高等教育的教學質量,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最本質最重要的工作。全面的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不僅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升。特別是近年來,很多高校都在發展實際基地、實踐基地、考察實踐等形式檢測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時間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增長成才干。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認識到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筆者將就大學生色會實踐活動進行分析。
一、大學生實踐活動實效性的條件
(一)鼓勵社會各界對大學生實踐活動給與高度的重視與支持
為了保障的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得到發揮,相關的政府部門、教育部門需要出臺新的政策,鼓勵社會各界積極主動支持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給與關心與支持,同時利用微博、微信、廣播電視等新媒體,對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給與大力的宣傳,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充分的認識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二)學校內部建立社會實踐活動的體系
首先,每個學校要根據自己學校的夜色,舉辦各種社會實踐活動,以當年的重要問題與熱點問題為中心呢,將之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相關的政府部門要為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制定硬性的指標。各個高校發揮自身的優勢與專業特色,有效的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其次,高校要建立長期的、穩定的社會實踐活動的基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對于提升實踐的實效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根據雙向互利的原則,根據地方的特色,廣泛的征求社會各個方面的意見,有效的建立社會時間的基地,不僅僅為學生提供鍛煉的場所還能夠提供就業的機會。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性提高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與實踐單位要進行有效的溝通
在社會實踐中,一般都涉及到高校與實踐單位兩個主體,高校作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地方,自然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與實踐單位進行科學合理的溝通,制定相應的實踐計劃,高校與實踐單位要進行平等的、和諧的、充分的溝通,從時間單位自身發展與大學生需要鍛煉的角度出發,確保實踐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并且要鼓勵學生在實踐單位要積極主動的進行工作,為實踐單位解決問題,讓他們意識到這種實踐活動是有益無害的。因此,在正式開展實踐活動之前,高校要與實踐單位進行有效溝通,與實踐單位建立融洽的關系,指導有效的實踐方案。
(二)指導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作用
在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指導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指導教師的有效參與對提升整個實踐活動的效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指導教師在工作中要有效的發揮自身的作用,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當學生們在實踐中出現問題、偏差、安全隱患的時候,指導教師要積極地協調,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協調學生與實踐單位之間的關系,當學生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的給與幫助。但是在學生們的實踐內容、實踐活動上,教師要完全放手,引導學生自己積極主動的參與,引導學生自己租住活動、開展活動,提升學生實踐活動的有效性。因此,作為大學生實踐活動的主要的領導者,指導教師要充分的會自身的作用,提升學生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提高大學生社會時間的效果。
(三)大學生實踐活動的經費要落到實處
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經費主要依賴于學校撥發的專門經費還有社會贊助的經費,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的物質基礎就是經費。為了保障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必須保障實踐經費落到實處,并且保證經費的有效的使用。各個高校在社會實踐活動的方案中,都會制定經費的管理辦法,對于經費的預算、申報、執行都有合理的流程,保證經費使用的規范化、合理化,為大學生的實踐活動提供堅實的后盾。
(四)大學生努力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育是一項“為人”并“為善”的具有道德規范性的價值取向的社會實踐活動,其根本特征和本質精神正是由于有了“教育性”而獲得的“道德性”。教育必須始終保持自身的“教育性”和“道德性”,并且,教師在其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始終堅守“道德性”的本質意義的要求,而扮演“道德人”的角色,并因此有了深刻的內涵。教師的道德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有著根本性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并始終貫徹于教育教學的實際活動中。教師道德修養必須以教師的職業發展為本,確立其在師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立足于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道德性;道德人;道德修養
一、教育的終極旨歸在于“教人作善”
教育承載著培養人才和傳承文化的社會歷史使命,是開啟民智的基本途徑,而開啟民智則是國家繁榮富強和民族發展的根本。因此,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非其他社會實踐活動可比,“教育是偉大的事業,人的命運決定于教育。青年一代是當代的貴賓,是未來的主人,青年作為新生力量的一代,應當成為時代的青年。每個青年具有新思想,用來準備更替舊的思想,這也是人類進步和人類進程的條件。可以說,教育的發展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進而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民族希望。而教師正是教育這一神圣使命的主要踐行者和承載者,他們肩負著傳播文明、開發民智、塑造人類靈魂的神圣使命,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具體實施者,是教育理念的實際踐行者,是知識創新和文化傳播的力量。因此,教育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水平。從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終極旨歸來講,教育是一項“為人”并“為善”的具有道德規范性的價值取向的社會實踐活動。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促進人的發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敖逃闹饕康?,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確切地說,幫助兒童成為充分成型的和完美無缺的人?!薄敖逃谥己卧?,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薄敖逃母灸康脑谟谂囵B人,培養健全人格、高貴精神、有道德情操的大寫的人,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倍龠M人的發展就是“為人”,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終極旨歸。教育是培養人、改造人的活動,把一個自然的人培養成一個社會的人,從而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即“為人”,表明了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意義。教育是為了教育中的“人”的發展和完善,而且這種發展具有某種價值的傾向性:教育旨在引導人向善。善是人的道德外化,是人的行為活動的外在表現?!盀樯啤笔恰盀槿恕钡母疽螅瑸槿吮貫樯?,為善則為人之善,從善為人,使人做善。因此,“為善”與“為人”密切相關。“為人”與“為善”都必須依靠教育而行之。正因為教育旨在引導人“為善”,這種“為善”的價值取向使得“教育本身就蘊含著某種導向性、價值性和道德性。教育必須以善作為自己的終極旨歸和內在信仰,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教育實踐的道德性。”這種與生俱來的道德性來源于教育的教育性。
二、道德性是教育性的根本價值
上文所述,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為善”;“為善”則是人之道德的具體體現,教育在于“為人”,并因此而有了教育性,“為人”的根本在于“為善”,教育性集中體現在人的道德的養成,道德性是教育性的根本價值。與其他社會實踐活動相比,教育最大的屬性就是道德性。“教育較之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教育是一種有著自身主體尊嚴和道德追求的人與人之間交往和對話的活動,是道德主體的教師和學生在共同教育目的的引領下,在彼此的道德承諾和相互承認的基礎上建構起的‘教育倫理共同體’。”因此,人的道德養成是教育事業的出發點和終極旨歸,這就使得教育具有無可辯駁的道德性。教育的道德屬性根源于教育的本質,《說文解字》有云:“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薄抖Y記•學記》指明出教育的目的是“長善”“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苯逃允墙虒W活動的根本屬性和本質精神。失去了“教育性”“道德性”,而僅僅滯留在知識授受和技能培訓的教育,已不再是真正的教育,而異化為一種“培訓”。這必將從根本上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使子作善”。“從善為人”是育人的核心要求,這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得以實現。道德性也是教師的根本屬性,是教師內化的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而教書只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才是教書的目的。因此,教師這個職業,有其不同于其他職業的特點,要教書更要育人。教育教學活動不能僅僅理解為一種知識的授受、技能的培訓、分數的獲得、升學率的提升,學生不能被視為“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教師更應關注的是學生人格的提升,品質的養成,這樣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育者,才是教育根本意義和本質要求的真正的踐行者。總之,教育之為教育,教師之為教師,其根本特征和本質精神正是由有了“教育性”而獲得的“道德性”。失去了“道德性”,教育就背離其宗旨,教師就失去其意義,教育就不再是教育,教師就不再是教師,已全然發生異化。因此,教育必須始終保持自身的“道德性”,教師在其教育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始終堅守“道德性”的本質意義的要求。其中,教師則扮演了“道德人”的角色,并因此有了深刻的內涵。
三、“道德人”是教師的角色內涵
與其他社會實際活動不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是道德主體的存在,因而,可視為“道德人”。與此同時,德育是教育價值和意義的根本體現,作為教育的基本踐行者的教師也是“教道德的人”。教師在教育實際活動中作為“道德人”存在,是教育區別于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屬性,也是教師區別于其他社會職業的根本特征。教育是一項道德性的社會實踐活動,道德是教師素質之魂,是教師做人從教之根本。教師道德是教師作為“教育者”的根本體現,因此,“作為教育的主要承載者和踐行者的教師,必須積極進行自身道德角色和義務的擔當和踐行,這是教育對教師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師自身角色的必然要求?!苯處煹赖率怯山逃母灸康暮徒K極旨歸決定的根本規定性,是作為教育關鍵因素的教師的主體價值追求,也是教師得以存在的根本意義。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道德要求教師的角色、身份和行為選擇必須合乎其內在的規定性,而這一規定性則集中體現在教師是“道德人”的存在這一根本特點上。從教育從業者的角度來講,教師有其自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是教師從業之德,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這一行業的道德要求。可以說,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的“道德人”的角色和內涵在教育活動中的具體化的具體體現。
進一步來說,教師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積極的道德情感和強烈的道德意志,對學生起著其他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潛移默化的導向、激勵和示范作用。教師道德具有人格和行為的示范的獨特價值,教師的人格、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專業水平等綜合素質,不僅影響著教師能否更好地從事創造性的教書育人工作,而且良好的個人素質還直接推動著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長和發展。“教師道德一方面使得教師堅守‘旨在成人’的本質精神和終極旨歸,關切學生的完整人格的提升和超越,不斷反思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積極避免‘非教育’‘不道德’的行為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道德本身亦是一種教育資源。教師通過自身的人格和行為示范潛移默化地引領著學生人格成長和價值選擇?!币虼?,教師的道德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有著根本性的意義和作用。教師必須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并始終貫徹于教育教學的實際活動中。
教師道德修養是建立在教師對一定教師道德原則、規范和范疇的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教師自覺進行自我道德教育和提高,并由此形成相應的道德品質的過程?!敖處煹赖滦摒B是指教師為了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的需要,根據教師道德的原則、規范、范疇的要求,在道德方面進行的一種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動,以及經過鍛煉改造而形成的教師道德品質和達到的師德境界?!钡赖滦摒B對于教師至關重要,是教師道德的內化過程?!敖處熞宰陨淼膶嵺`性慎思和追問著自身的生命價值和教育意義:作為教師的我何以存在?教師的道德規定性在哪里?‘我’將如何踐行?這不僅是教師作為道德主體的尊嚴和高尚處,也是教師對自身身份的自覺和反思,是教師認識自我,關切自我的必然結果。教師正是在對自身道德義務的恪守中不斷實現自己的內在德行的提升,從而不斷追求自身作為‘道德人’的品質的卓越?!笨梢哉f,沒有師德教育,教師就不可能形成職業道德觀念和師德品質;沒有師德修養,教師就不可能將師德要求內化為自己的信念,更不能做到身體力行。
因此,教師作為“道德人”的主體形式的存在,就必須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自身的師德教育,努力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教師道德修養水平取決于教師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師德修養必須以教師的職業發展為本,確立其在師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立足于教師在職業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教育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教師必須樹立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社會進步和發展觀,以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職業道德追求,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加強自身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努力提高教師自身職業道德水平,為自己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將道德規范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在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和總結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自我約束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以此踐行教育的根本理念,實踐教育的終極價值,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育的終極旨歸,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實現自己職業價值和人生意義的兩者的統一。
參考文獻:
[1]張煥庭.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系.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教育思想流派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關鍵詞 大學生 社會實踐 長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85
Consideration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U Siyan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98)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actic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student sublimation knowledge, know the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yourself. The new social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mbine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to explore the long-term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long-term mechanism
1 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功能
(1)社會實踐具有認識社會功能。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是在校園內進行,相對封閉的校園環境導致他們認知社會、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不足。社會實踐則是大學生快速了解社會、正確認識國情的有效途徑,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大學生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2)社會實踐具有素質拓展功能。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的過程,通過社會實踐這一載體和平臺,可以使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自我決策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得到鍛煉和提升。
(3)社會實踐具有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功能。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綜合能力的提升是大學生適應社會需求的關鍵。大量社會工作在要求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求大學生具備較強的社會綜合認識、社會協調能力和社會實踐水平。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理論教學不同,它具備綜合性、開放性等特點,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補充,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完成從專業理論到實踐經驗的知識內化,使大學生將來畢業快速融入社會工作。
2 目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2.1 社會實踐內容單一,形式缺乏創新
我國高校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已經近20年,多年來積累了一定的實踐方式,其中“三下鄉”、“四進社區”、“公益勞動”等形式已經發展成熟,但從社會發展角度看,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卻沒有跟上社會發展,在實踐內容、實踐多樣性、實踐創新性等方面都表現出明顯的“脫節”。部分高校只有暑期有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往往很匆忙,沒能給大學生足夠發揮其主動性與創造性的機會,部分學生為了應付差事,到某風景區轉一轉就叫文化研究,擺兩張桌子發幾份傳單就叫合理用藥研究,唱幾首歌就叫文化下鄉,聽聽戲、吃吃小吃就叫做非文化物質遺產研究,使社會實踐流于形式,脫離實際。
2.2 大學生的“五性”發揮不夠充分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需要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參與實踐的主動性、探索實踐的創造性、服務社會的自覺性、聯系群眾的密切性、認識實踐的深刻性等方面都充分體現,大學生才能夠在社會實踐中真正受益。目前,大多數學生沒有對社會實踐活動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一些學生甚至把社會實踐當作政治任務,開展實踐之前沒有明確的計劃和目的,對社會實踐的內涵和意義的理解不夠深刻。這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也就無從談起,社會實踐的預期目的就很難達到。
2.3 社會實踐缺乏穩定和高質量的實踐基地
目前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與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缺乏穩定性和教育性,基地管理混亂,結構單一。首先,基地與學校雙方沒有從觀念上達成一致,學校沒有明確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實踐的不同需求,基地沒有針對性地提供不同的實踐機會與實踐崗位,導致社會實踐活動往往難以深入開展;其次,基地不固定,實踐內容經常變化,沒有積累與沉淀,難以對學生的思想起到深刻影響;最后,很多學生自己找實踐單位,具有較大的不穩定性和臨時性,致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難以正常有效進行。
3 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
(1)更新理念、提升思想,建立課程化的社會實踐管理體系。高校應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體系及人才培養方案中,將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在建立學時學分、考核要求等基礎政策的同時,針對學校各學院的不同情況鼓勵老師、學生創新社會實踐內容、組建社會實踐項目,并經過專家評審納入特色社會實踐課程。高校應該嚴格要求大學生必須利用假期或課余時間參加一定時間的社會實踐活動,并認真撰寫社會實踐報告。以中國藥科大學為例社會實踐算入學分,每次實踐時間不得低于2周,凡社會實踐成績不合格者,不得參加各類先進評比,不能正常畢業,學生班級社會實踐參與率低于98%不得評為先進集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循序漸進、歸類指導,建立系統化的社會實踐教育內容。高校應將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的整個大學教育中,按照“接觸”、“理解”、“實踐”的層次引導大學生逐步深入參與社會實踐。同時,高校應建立類型化的社會實踐方案,根據大學生年級、專業、背景等特點和需求,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項目,讓社會實踐與專業學習、社會服務、創新創業、勤工助學、社會調研相結合,發揮專業特色優勢,確定活動內容,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分類指導。比如,鼓勵來自城市的學生以了解農村發展現狀為基礎,到偏遠地區開展醫療衛生、科技支農等實踐活動;鼓勵來自山區的孩子以了解城市發展現狀為基礎,在城市開展社區服務、勤工助學等實踐活動;鼓勵跨學科跨學院學生結隊進行社會調研、創新項目研究開展實踐活動等,讓學生能夠各選所需,各有所獲。
(3)結合專業、按需設項,建立專業化的社會實踐組織模式。以項目為載體的團隊實踐是發揮綜合優勢、提高素質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實現實踐育人最有效的形式。首先,按照“按需設崗、據項組團、雙向受益”的原則,推進以團隊開展的社會實踐組織模式應該找準地方需求點、高校與企業結合點、學生興趣點,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只有找準這三點并將其創新融合,才能取得社會認同、企業歡迎、學生提升的多贏效果。其次,結合教師課題科研項目,將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實現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教師參與積極性,并讓學生參與到項目設計中來,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團支部―院部分團委―校團委三級項目申報系統,使實踐項目結合時代特色、結合地方實際、結合專業特點,進一步豐富社會實踐的活動內容。
(4)全面監管、互動考核,建立過程化的社會實踐評價機制。社會實踐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造勢活動,不應該只重視前期宣傳及后期表彰,高校應該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實踐前期對各個實踐項目的實效性、可行性、特色性等進行評比,評選出重點團隊與一般團隊給予不同額度的經費支持。每個實踐團隊配備一名專業的指導教師,教師可以隨隊實踐也可遠程指導,依托社會實踐微博微信平臺了解團隊實踐情況并及時將有效信息簡報反饋團委。實踐結束后進行主題交流會、座談會、分享會等總結活動,最后進行評比表彰,對于在實踐中表現優秀的先進集體及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情況作為每年評優的依據,納入綜合評分系統,將教師參與指導項目作為其評選職稱、表彰先進的重要依據。
(5)多方合作、共同發展,建立長效化的社會實踐運作模式。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既是高校實踐育人的“第二課堂”,也是高校與社會、企業進行聯系的重要紐帶。高校應采取“多方合作、共同發展”模式,以幫助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為契機,積極與街道、社區、企業、醫院等機構合作,拓展就業實踐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志愿服務基地等空間,只有這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夠改變傳統模式,由短期服務變為長期實踐,形成社會、高校和學生三方互惠互利的合作機制,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長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雙.論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7(11).
[2] 劉張飛.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增強活動實效性[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3] 陳曦.大學生社會實踐教程[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6).
[4] 俞松坤,王曉勇.構建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實踐與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
[5] 王自然.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發展探析[J].文學教育,2009(11).
[6] 范珊珊.淺談新時期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的構建[J].科技信息,2013.
[7] 杜家廷.重慶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構建模式研究[J].職業時空,2014(11).
[8] 馬德峰,唐文躍,馬琴芬.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現狀及問題――對494篇大學生社會實踐報告的內容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4(4).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一、目前大學生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高校要把實踐教學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擺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位置。”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社會實踐育人工作模式仍存在不少問題,導致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出現形式化、流程化、淺層化的趨向,難以從實際上培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具有高學歷、高素質的年輕群體,大學生的思想并未完全成熟,當受到國外文化沖擊、社會思潮影響時候容易發生思想變化。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形成不良觀念,便會造成大學生社會責任感意識日趨下滑,變成一味追求物質、追求實效。有的大學生盲目拜金,追求物質上的優越感,認為物質上是否充足,代表一個人的身份高低,做事自私自利,好高騖遠,只注重個人的利益,將個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為了實現自我享樂的目標,甚至不惜與國家對立,有的人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正當權益,觸犯法律。最可怕的是有些大學生還對此不以為然,盲目崇拜一些對社會有害的人,自以為這是標新立異,張揚個性。
二、完善和改進大學生實踐活動的幾點思考
(1)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的實踐活動中
從事社會服務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形式。它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平臺,讓大學生用自身的能力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和事。比如說重要賽事和會議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學習雷鋒活動、敬老院幫扶活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等,都是社會服務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社會服務活動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重要關系,即道德關系、責任關系,體現了人類無私、奉獻、友愛的偉大精神,而這些精神都是社會主義的重要價值理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內容。
高等院校應該充分利用學校開展重大會議、重大賽事的契機,招募學生志愿者,給學生提供參與志愿服務實踐的廣闊平臺,培育其奉獻意識。此外,高等院校還應該把社會服務納入學生素質拓展和思想品德的考核范疇,使學生深刻認識到社會服務實踐在自身成長成才中的重要價值,自覺參與社會服務實踐,并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內心。
(2)創新實踐活動的路徑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網絡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再被動接收信息。因此,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應借助包括移動互聯網門戶、微博、微信等方式通過多樣化組織、宣傳方式,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主動服務社會,弘揚社會正能量。社會實踐作為一種價值承載,大學生不僅能增長才智,還能加強學生的品格教育,多渠道改變學生以往在德育中的被動狀態,使德育實效性得到相應提高。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從“第一課堂”到“第二課堂”的延伸。第二課堂上表現為搭建不同平臺,提供給學生多樣的展示自我的機會,要充分把握國家支持青年創新創業的政策機遇,積極整合資源,服務青年學生創業,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將社會實踐與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相結合,創造更多機會讓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創業比賽,提升實踐能力。建立實踐基地,搭建平臺,實現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院所創業導師等“無縫對接”,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提高實踐環節教育效果。
(3)優化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
社會實踐活動是高校開展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也是學生進行知識技能鍛煉的重要渠道。高校應進一步提高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視,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深入了解大學生們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需求和建議,并采取積極措施對社會實踐活動的工作模式進行改革,滿足實踐人才的培養需求。高校應從科學教育發展觀的高度出發,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進行科學規劃,形成具有計劃性、分層性和漸進性的社會實踐活動項目,全面提高社會實踐活動的工作實效。高校及負責實踐活動工作的教師應將活動形式和內容與學生的專業學習、科技創新、志愿服務、勤工助學、就業創業等結合起來,既發展學生對專業及行業的了解,又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及奮斗意識,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高校不僅要優化社會實踐活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內容,還應對工作執行機制進行調整,使理念及內容能夠落到實處,避免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化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開展;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重要性;途徑
中國分類號:G633.8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因此,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梢赃@么說,生活處處離不開化學;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化學現象、應用,是讓學生自然學習化學的極佳素材。從這個意義上講,適時適地地開展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開展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有哪些重要性呢?
一、能架起學生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橋梁
通常人教版初中化學上、下冊教材,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所選取的物質,幾乎都是人們平時所能接觸到的物質。就是有已知物質相互反應,所產生的新物質,也是人們平時就能見到的物質。因此,在深入學習教材知識的基礎上,再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生活中活生生的化學反應現象以及普遍的化學應用,就能在學生心田里架起一座“學習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橋梁”。由是,理性認識就轉化到了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感性認識,又進一步深化了理性認識。如此一來,仿佛注入了一劑興奮劑,學生就會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極大地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又了自信心,學生學習化學的智慧之門就會被迅速推開。
二、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在化學中學會生活
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中,能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化學、在化學中學會生活的內容比比皆是。例如:空氣的組成以及用途;各類金屬的生銹與預防;石油的開發、組成、提煉、用途;溶液的配制;蒸餾與提純;蒸發與過濾;食品中有機物的組成及作用;土地酸堿度的測定及改良;“白色污染”對空氣及土地的危害;醬油及食醋的作用……凡此種種,都是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化學現象及應用。因此,當學生在學習了書本知識后,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審視這些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化學現象、反應、應用后,就會對此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有了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就會從心底里產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沖動。
既然開展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有這么重要的重要性,那么,通過哪些途徑,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呢?
三、 豐富的網絡資源,是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一課堂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資源的“進村入戶”,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網絡中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的豐富內容,極大地便利了學生。當然,凡事有利就有弊,當學生從網絡中便利地參與初中化學社會實踐活動時,許許多多現成的答案,能“輕松”地解決學生心中的種種謎團和困惑。這些不假思索地“信手拈來”的答案,卻禁錮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思維及積極性。對此,初中化學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辯證地運用信息網絡技術,汲取精華、去其糟粕,調動自己的思維,探究答案,解決問題。
四、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每一地均有豐富的開展化學社會實踐活動的資源。當初中化學教師帶領學生走進這些社會實踐基地時,學生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化學科技的進步與發展,與我們的生活是那么緊密呀。無形中,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知識。
臨沂市有豐富的化學社會實踐活動基地。
位于臨西十一路北段的化工批發城,創辦于1994年5月,經過近10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了主要經營塑料原料、精細化工、化學試劑為主的魯南著名的化工批發城?,F在,它占地面積21344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00平方米?,F有經營戶600戶,經營人數達3000余人,年成交額10億元。市場輻射全國各地。
帶領學生來到這一著名的批發城里,學生就會流連忘返。感同身受,學生就會知道,化學科技的進步是日新月異的。由此,學生就會從心中升騰起一種無比強烈的愿望:一定要好好學習化學,日后好報效祖國,為我國的發展壯大添磚增瓦。
臨沂市著名的化工生產基地主要有“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羅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久泰能源集團”。這5家化工廠家,幾乎占據了整個臨沂市化工生產的半壁江山。組織學生來此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親眼目睹先進的化工生產流程和制作工藝,親自聆聽生產廠家工人師傅的精心講解,學生就會產生無比強烈的“動手試試”的欲望。
五、 立足課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課堂,永遠是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