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8 16:37:56
序論:在您撰寫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作者簡介]邢丹(1978- ),女,天津人,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教管理。(江蘇 無錫 214153)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7-0185-02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序列中的重要構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任務,其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職教育整體水平的高低?!奥殬I素質”是反映高職學生質量的關鍵參數,是衡量高職人才素質的重要標準。但目前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過于重視人才技能培訓,忽視素質教育,學生缺失職業素養。本文采用問卷調查與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對無錫5所院校(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無錫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的250名高職學生和無錫市20家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與走訪,旨在梳理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現狀,查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對策。
一、調查情況分析
1.調查方法。本調研采用問卷抽樣調查和結構式訪談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主要圍繞職業素養的兩個方面(隱形素養和顯性素養)、三個維度(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品質)進行設計,共18道題目。共發放問卷250份,收回242份,回收率96.8%,有效問卷235份,有效率97.1%。
訪談提綱主要包括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職業素養現狀(職業道德、綜合素質、知識結構、工作能力)的評價,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生職業素質的要求及用人單位對學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建議和意見三個方面,共9道題目。
2.調查結果。對高職學生職業素養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第一,學生對職業意識的認知。有超過74%的高職學生已經基本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但其中只有26%的學生有比較系統的職業理想規劃,48%的學生有職業理想規劃,但不系統;只有2%的學生表示是在非常了解本專業的基礎上選擇了本專業,28.7%的學生在比較了解本專業的基礎上選擇了本專業,而不了解專業就進行專業選擇的學生占到了將近70%。
第二,學生對職業能力的認知。75.5%的學生認為職業能力對高職生來說十分重要,是就業的核心競爭力,仍有3.2%的學生對職業能力持無所謂態度;52.1%的學生更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認為職業技能最重要,23.8%的學生認為社會交往能力最重要,11.3%的學生認為創新能力最重要,10.8%的學生選擇了其他,如抗挫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字書寫能力等。
第三,學生對職業品質的認知。在進行職業選擇時,51%的學生更看重工作的環境與待遇,45%的學生看重個人的提升空間,僅有4%的學生選擇工作的標準是能為社會多做貢獻;59.2%的學生認為職業技能是謀生的手段,比職業道德更重要,36.5%的學生認為職業道德比職業技能更重要。
對在錫企業進行的結構式訪談調查顯示:在錫企業最看重的素質是敬業精神,占38.5%;其次是合作意識,占20.1%;第三是誠信意識19.7%;接下來依次是專業技能、創新精神、責任意識、吃苦耐勞精神和心理素質。用人單位普遍反映無錫高職畢業生綜合素質較強,特別是專業技能素質明顯優于其他地區學生,但敬業精神和誠信意識不夠,缺乏團隊協作意識,人際溝通能力較差。63%的企業建議要加強校企合作,在課程設置、師資培養、技能訓練方面實現校企對接,大部分企業建議學校要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的職業指導與創業教育能力。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不足
1.職業意識模糊。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職業規劃意識,對于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很模糊,不了解自己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具備怎樣的核心競爭力,未能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專業興趣和特長,職業發展目標不確定,進而缺乏動力。雖然不少學生做兼職,但其目的只是為了向用人單位證明自己有過實踐經歷,不能把實踐與自己的職業目標結合起來。
2.職業能力不足。職業能力包括專業的和通用的崗位能力。專業崗位能力指從業人員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開展工作的能力。通用的崗位能力指除開專業崗位能力,且是取得成功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語言表達、溝通協作、組織協調、自我學習、身心健康、創新能力等。高職學生“重技能、輕素質”的現象嚴重。
3.職業品質缺失。職業品質包括道德、責任、誠信、奉獻等品質?!跋葘W習做人,再學習做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社會不僅看畢業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技能,還注重學生的職業品質,但很多高職學生的職業品質卻嚴重缺失:簡歷摻水造假、隨意毀約、挑剔工作待遇、不愿做基礎工作、頻繁跳槽等。
三、職業素質缺失的成因分析
1.對“科學主義”思潮的誤讀。20世紀,“科學主義”思潮侵入大學,昔日輝煌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甚至貶抑,“職業至上”“技能至上”統治了高等教育。雖然科學主義對推動科學和社會發展有積極意義,但片面強調科學教育就會失去其自身應有的科學精神――啟真、啟美、啟善,人文精神的式微成了科學主義發展的代價。在唯科學主義的影響下,關于人文精神的熏陶、道德品質的塑造等內容被打入了高職教育的“冷宮”。
2.功利主義驅使下人才培養目標的模糊。功利主義的價值觀把人才培養目的簡單地設定為“制器”而不是“育人”,具體表現在教育實踐中,只考慮崗位特殊技能的要求,強調教育的職業技能訓練,缺乏必要的職業素質和人文精神的培養,進而使高職教育偏離了培養人的根本目的。高職院校在功利主義的駕馭下,過度追求學生的就業率、專業技能,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和精神,導致學生綜合素質整體不高。
3.人才培養體系的結構存在缺陷。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缺少系統體系,學校內部、校企之間沒有形成職業素質教育的有效合力。學生管理和教學管理、學校與企業相對獨立,人為割裂了人才培養和素質教育的內在聯系。僅依托學生社團和課外活動來拓展學生的職業素質,缺乏學生素質培養的計劃,缺乏校企共同設計、共同實施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四、提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策略
1.轉變辦學理念,實現“三育人培養”。愛因斯坦曾經指出:“只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很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們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币岣吒呗殞W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必須堅持全面發展理念,轉變職業教育是“技術教育”的觀念和培養“工具人”的目標取向,正確審視人文教育、素質教育,確立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素質教育相融合的辦學理念。這種多元、復合的辦學理念有助于培養高職學生的理性思維與人文素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有助于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使高職學生順利完成從 “工具人”到 “社會人”再到 “職業人”的轉變。
2.遵循養成規律,實現三階梯遞進。三階梯遞進是指“在遵循學生職業素質養成規律的基礎上,將以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為核心的職業素質培養目標分階段融入高職院校三年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整體設計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評價,體現高職院校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雹倬唧w如下圖所示。
3.提高教育質量,實現“三課堂聯動”。“三課堂聯動即將職業素質教育任務分解到課程教學活動第一課堂,日常養成訓練的第二課堂和專業實踐活動第三課堂。”②首先要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職業能力訓練融入課程教學。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要將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潛移默化地“內化”為學生的職業素養。其次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按照職業素質的各種規范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中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最后要開展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通過實習、實訓、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實境耦合”的形式,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業環境中,感受崗位對職業素質的要求。
4.鼓勵全員參與,實現“三載體管理”。從學校層面看,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不能把學生素質教育的責任全部推給教師或者企業,而應進行頂層設計,改革課程和評價方式,構建全面科學的“職業素質”綜合評價體系,通過嘗試探索,將職業素養的評價目標分解成以課程、實踐項目、課外活動等為載體的若干子目標,逐步形成層次化的評價模型。從企業層面看,要通過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形式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前端,企業指導師和學校教師共同制定職業素養教育的內容,共同組織管理。從教師層面看,要切實提升教師自身職業素養,增強教師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能力,成為合格的“職業指導師”。同時,培養一批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學和就業指導工作的科學性和前瞻性。
5.體現職業精神,實現“三文化”融合。外在環境的熏陶和浸染對于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霸谑菇逃齼然癁閷W生素質的過程中,應該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和實訓基地的環境建設,使學生在環境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質,成為全面發展的職業技術人才?!雹圻@里的文化即校園、行業、企業在內的特有職業文化。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圍繞要“職”,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職業技能競賽、專業社團活動、創業模擬公司、創業典型進校園、學術報告、科學文化藝術節等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通過校報、校園網、宣傳欄等載體進行宣傳,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情感、職業習慣和職業心理素質;通過在校內張貼企業文化警句標語、工作操作流程圖解、各種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等營造真實的企業環境,使學生自覺地認同行業理念,融入企業文化。
[注釋]
①②俞立軍.“全景式”高職生職業素質教育模式探析[J].職教論壇,2011(17):92,92.
③潘懋元.黃炎培職教思想對當前高職發展的啟示[J].教育研究,2007(1):50.
[參考文獻]
[1]戴艷,朱雄才.高職院校職業素質教育實踐的反思[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2010(6).
[2]潘懋元.多學科觀點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趙敏.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4950
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RqcGpYclhKSFlRUDE1anZpSzI0azYzR2s1VkV5OTJRc2k1NGhkS
3E3L0ZUMXlXQnhV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
HtwkF4VYPoHbKxJw!!&v=Mjc2MTFNcU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
關鍵詞: 高職學生 職業素質 培養策略
最近幾年,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展,高職教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高職學生成為企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力量。很多用人單位反映,高職學生在工作中存在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專業知識不扎實、基礎知識面不寬等比較集中的問題,離職率普遍較高,社會上對高職學生質量的關注,越來越多地體現在對高職學生的“職業素質”上。
一、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存在的主要問題
所謂職業素質,是指從業人員具有的與職業相關的、在職業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在質量和能力,包括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技能素質、身心素質等。職業素質是通過教育、社會勞動實踐和自我修養等途徑形成與發展的。
隨著高職學校內涵建設的推進、人才培養工作的不斷發展,學生的職業素質已經明顯提高,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職業理想缺乏。
對于以后的職業規劃、自身發展,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現在就業形勢嚴峻,研究生、本科生找工作都困難,何況學歷低一等的高職生?由于不自信,這些學生不敢規劃未來,或者不思考以后怎么發展,只是消極地等待。
2.思想道德素養不高。
由于社會不良思想和行為的影響,學校教育重授技輕育才的偏差,加上部分學生認為學好專業技能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思想道德素養都是些小事,造成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公德,遵紀意識淡薄,理想信念薄弱,得過且過,游戲人生。
3.職業心理素質較差。
由于高考的失利和未來就業的壓力,部分高職學生自卑心理明顯,缺乏進取心,自控力差,在生活中遇到不順,不會調適自己的情緒,與人相處不懂得寬容別人,協作互助意識薄弱。
4.職業能力薄弱。
由于高職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加上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沒能掌握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談不上創新能力,與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差距,造成能畢業卻不能就業,或就業質量不高。
二、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意義
1.有利于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可見高職培養的不是“工匠”、“機器人”,而是高素質人才。對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就是把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具體化和可操作化,實現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所需的實質性對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有利于提高學生就業和創業的競爭能力。
許多企業在接受用工調查時,往往除了有對專業技能的要求外,還強調愛崗敬業、吃苦耐勞、勤奮好學和合作精神等,這說明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是全面的,看重的并不僅僅是學生專業技能有多高,還關心職業素質如何。這就要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含金量”,使他們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能夠勝出,并且適應以后的職業變遷和發展。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更能使高職學生具有強大的信心和勇氣,在創業實踐中,不輕易放棄,不斷戰勝困難而獲得成功。
3.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今后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礎。
通過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質培養,對學生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全面教育,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道德質量、全面發展的個性、良好積極的心態,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發展,幫助學生完成從“純學生”到“社會人”、“職業者”角色的轉換,為和諧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三、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策略
1.加強職業意識引導,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
從高職學生入學開始,學校應當通過開設職業指導相關課程,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專業的特點和以后從事的行業對職業者的要求,使學生正確定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老師通過在職業禮儀、求職技巧等方面對學生培訓,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并帶學生觀摩就業市場和參加招聘會,幫助學生了解勞動力供求信息,認識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邀請專業教師、行業精英、往屆畢業生,用親身經歷和實踐經驗引導學生發揮能力,加強與他人的溝通與合作,激勵他們努力實現職業理想。
2.在專業教學中滲透職業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素質。
高職院校要積極研究確定對應專業群的職業素質標準,在學生專業學習的全過程,將職業素質養成滲透其中,建立教學、教育相互貫穿融為一體的職業素質培養體系:通過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理論和實操課程等課程體系,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合理、實踐能力更強,更能適應未來職業的發展和變遷要求;通過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能結合實際,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除了傳授知識和技能外,還應該通過言談舉止,在潛移默化中滲透給學生敬業、負責的職業態度;學校通過積極開拓專業實訓基地,讓學生在企業實訓(體驗實訓、頂崗實訓、就業實習)過程中接受企業文化,在實踐中養成職業習慣,形成職業能力。
3.加強學生日常規范管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心理素質。
從職業素質養成途徑來看,日常行為習慣養成是基礎。高職院校通過制定完善各種規章制度,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加強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讓學生在校園生活的小事小節中為以后成為“職業人”做好準備:在集體生活中力戒散漫無紀,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大膽探索,學會創新進?。辉谇诠ぶ鷮W工作中盡職盡責、勇挑重擔,形成敬業奉獻的品質……通過點滴的日常生活習性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讓學生“會做人、會做事、會生存、會發展”,鍛煉實際履行職業道德規范的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鄙鷦踊顫?、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像春風細雨般滋潤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職業素質:一是積極開展各種特色鮮明、有吸引力的主題活動,如新生文化節、中華經典誦讀比賽、學雷鋒活動月、愛國電影展、職業禮儀大賽,等等,通過活動,學生拓寬了視野,啟迪了心智,陶冶了品行;二是定期邀請名人學者、企業家等進行人文知識講座和創業報告,提高學生人文素質,樹立創業的自信心;三是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讓學生在各種社團活動中培養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共同提高對職業素質培養重要性的認識,從實際出發,在具體的教學、教育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開展各項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為高職學生走向社會增強競爭力、實現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高紅梅,王喜枝,田春麗.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現狀與對策[J].河南農業,2012(11).
[2]飛.淺論如何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63).
[3]劉麗娟,朱智.淺談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企業文化,2010(21).
[4]曾紅萍.職業基本素養和能力教育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3).
關鍵詞 高職生 職業素質 培養
目前很多本科高校將實行轉型,向應用型技術性轉,向職業教育類型轉?,F在的高職招生已經是僧多肉少,本科院校轉型后,職業教育的競爭將會更加嚴峻。那么高職院校如何在這么嚴峻的形勢下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被社會淘汰?高職學生如何在這激烈的就業形勢中脫穎而出?這是我們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高職教育與普通高校的最大區別在于“職”字,其更注重職業技術的培養,學生具有專業技能強、擇業定位和心理預期低、與企業結合緊密等就業競爭優勢,但是與普通院校相比,高職院校存在重技輕素質的做法,導致學生的職業素質薄弱,有些走入工作崗位的學生心理素質過差,不能很好的適應崗位,怕吃苦耐勞,動輒不辭而別,甚至違法亂紀,誠信缺失等不良行為已嚴重影響到高職學生的聲譽。那么,在如此激烈的就業競爭下,職業素質是高職生在競爭中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素,開展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素質教育,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素質成為高職院校學生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1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存在的問題
1.1職業意識淡薄
調查顯示,高職學生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目標、職業道德、職業發展等方面,有80%以上的同學幾乎都沒有考慮過。大部分同學都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沒有目標,沒有職業規劃,好多快畢業的學生還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走一步、看一步,干什么工作無所謂,只要能掙“大錢”就行,至于其他的想了也是白想,還不如不想。大部分同學不愿意干基礎工作,總幻想著闖出一番大事也來,處于眼高手低、空想、幻想的狀態。
1.2 職業能力較弱
伴隨著高職擴招,部分院校只重視數量而忽視學生質量,高職學生大多數文化素質偏低,對所學專業感到枯燥,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投入到學習中去。有些善于為自己不努力學習尋找各種接口,比如學校條件差,硬件設施不好;對所學專業沒有興趣,即使學了以后工作也用不上;自己基礎太差,老師講的都聽不懂,沒有辦法學等等,導致專業技能缺乏、專業拓展面線較窄,很難適應工作崗位對創新性人才的需求。另外不善于交際、缺乏團隊精神、不具備創新能力和刻苦耐勞的精神。一些高職學生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加上初高中長期養成的靠老師家長“催”的學習習慣,他們大多經受不住各種娛樂活動的誘惑,不少學生因沉迷于網絡和游戲,影響了學業和健康。
1.3職業素養較低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生源復雜,層次良莠不齊,許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基礎文明素養較低,在大學校園里,一些學生亂扔紙屑、隨地吐痰;有的學生把穿著背心、拖鞋出入公共場所視為生活小事;有的認為把頭發染得五顏六色、著奇裝異服是有個性;在食堂就餐不排隊;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個人衣著考究,宿舍臟亂卻無人打掃;對私人物品愛護備至,對學校公物卻任意損壞;對曠課逃學、互抄作業習以為常;考試作弊現象嚴重等等。更令人擔憂的是,學生在走入社會時,會把這些不良習慣繼續延續,部分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問題,如:夸大學習成績、偽造各類等級證書、編造工作經驗等等。缺乏愛崗敬業的主人翁精神,隨意損壞實習設備、不按照要求進行操作,這些都反映了學生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
1.4職業心理素質不良
據調查,很多企業對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評價不高,有些高職學生缺乏毅力,在社會上頻繁跳槽,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工作就要走人;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卻不被社會認可,這是由于高職學生的職業心理素質缺失影響的。另外依賴心理比較強,抗挫折能力較差,受不得半點委屈,遇到一點挫折就容易放棄。這種現象都折射出不成熟的心理素質。
2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意義
2.1有利于學生提高正確的自我認知,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培養,以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進而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學生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的特性和潛在優勢,能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全面的定位,從而避免在擇業當中出現的高不成、低不就,眼高手低,最后只好盲目就業等現象。
2.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社會競爭力
新時代成功與成才不單單依靠技術或技能,而是更強調個人品質、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與人合作的精神,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努力培養自己知識、技能之外的職業素養。職業素質是后天學習實踐培訓得來的,它是決定職場成敗的重要因素,是職場致勝、事業成功的第一法寶,它是企業人才選用的第一標準。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對知識、能力、素質的學習和提高,有利于充分發掘學生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2.3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高職院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要以職業素質教育的思想和觀念為指導,把職業素質貫穿于職業教育的全過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出合格的高素質人才,使學生既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又具有愛崗敬業、踏實肯干、樂于奉獻和與人合作的精神。這樣才能提升高職生在競爭中的優勢,有效縮短從“校園人”到“職業人”轉變的時間,實現高職學生由擇業、就業逐步發展到職業、事業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同時樹立院校在社會上的良好形象。
3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3.1實施全程德育,強化育人效果
將素質培養貫穿于育人的全過程,從日常規范抓起,從一言一行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重視傳統道德、禮儀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學生養成遵紀守法、文明禮貌、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校風。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對學生進行專業、行業形勢教育,使學生關注專業發展方向,激發專業學習興趣。另外,通過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活動,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請企業管理人員和成功人士做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使他們憧憬未來,樹立職業理想,端正學習態度。
3.2加強心理輔導培養高職生的職業心理素質
另外,高職學生在當前的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他們承擔的內、外環境壓力比較大,很容易造成自卑、焦慮、自暴自棄等不良的心理,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高職院校教育的重要環節,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測試和咨詢活動,建立和完善學生的心理檔案
3.3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中,與文化課相比,學生的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學習能力、職業發展潛力更被看重。因此,我們要著力全方位開展以弘揚主旋律、活躍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目的的校園文化活動,鍛煉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拓展學生的職業素質。
開展各種知識競賽、設計大賽等,啟迪同學們的智慧,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社團的發展,讓學生通過參加社團,鍛煉自我管理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開展禮儀教育,使高職學生進一步掌握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的禮儀規范,比如,可以組建禮儀隊,不定期在學校進行禮儀宣傳,舉行利益知識競賽或者舉辦禮儀文化節,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利益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逐漸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3.4以社會實踐為載體,強化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
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離不開社會實踐,要引導高職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職業情感。開展各種人文教育一體化活動:包括參加社會實踐、社會公益活動及生產實踐、課余科技和文化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能夠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擴展知識,增長才干,增加責任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和法律觀念。
參考文獻
[1] 成丙炎,姜燕.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調查與分析[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9(1).
[2] 錢群雷,丁艷.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途徑探究[J].科技資訊,2009(21).
關鍵詞: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對策
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職業素質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生職業素質的高低關系到他們是否能適應社會需要,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勝任工作崗位要求,并實現崗位的遷移,以及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高職院校強調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忽略了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而將來要成為職業人的高職學生,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能相對應的卻是較低水平的職業素養。因此,在職業教育中,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同時,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職業素質及職業素質教育
職業素質是指從業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條件基礎上,通過教育培訓、職業實踐、自我修煉等途徑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
職業素質教育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教育模式來提高學生的各種職業素質。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實現從學生到從業者的角色轉變。真正把高職教育的理念,落實到實處,為學生就業及職業發展打好基礎。
二、加強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企業是接納高職學生最多的地方,所以企業對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評判和就業需求情況,對于我們研究和培養學生的職業基本素質是一個極為關鍵的指標。
高職學生從進入學校那刻起,有的已在為未來做打算,但是遺憾的是僅僅局限于專業知識的滲透,離職業素質培養的方向還差很遠,或者可以說根本就沒樹立好或建立起職業素質的目標,更別提培養。由于對就業信息的了解不夠,有的大學生僅限于課堂老師所講以及即將畢業時才主動關心就業信息,導致錯失了職業素質在校培養的良好契機。所以,高職生在校期間,既要強化職業技能和專業知識,更要重視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我們必須根據各專業面向的職業崗位對知識與能力的需求來構建課程體系和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在課程安排上,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盡可能營造生產第一線真實的職業環境,以及企業文化氛圍,同時,還要加大校內實訓設施的投入,對各專業所涉及的職業崗位進行分析,確定學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術,基本技能的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才能使高職教育的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落到實處。
因此,高職高專大學生要想在競爭中取勝,必須在校時就加強職業素質的培養。使自己成為社會合格及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鋪平道路。
三、 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的內容
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將學生的職業素質的教育內容可分成三個方面,即職業道德教育、綜合能力養成教育和良好心態養成教育。職業素質是所有高職學生就業時必須的基本素養,而且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普遍的適用性和廣泛的可遷移性。
1、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道德教育涵蓋了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職業活動緊密聯系的符合職業特點要求的道德準則、道德情操與道德品質的總和。作為高職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是高素質、高技能型的人才,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素質的基礎要求。
2、綜合能力養成教育
“能力”是“素質”的外在表現。高職學生作為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除應具備職業活動所需的基本專業技能知識外,更應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教育。如社會適應能力、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等。要把專業技能教育與人文教育、專業教育與通才教育有機協調起來,使之成為一種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3、良好心態養成教育
面對競爭、迅速變化的世界,一個人在具備知識能力基礎上還應有適應變化、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我們應重視職業心理教育,幫助學生解決其在職業生涯中面臨的職業選擇和適應問題,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提高其自我決策的能力,啟發他們從自身的愿望和特點出發,采取最佳的途徑服務社會,并逐漸實現自我發展的最優化。幫助學生學會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正確面對成功與失敗,以積極的、健康的心態去追求職業目標。
四、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對策
大學生畢竟是從小在學校度過的,對社會了解不多,對就業信息了解太少,剛出社會對他們來說面臨著很多壓力,所以大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不僅僅靠自身就能完成的,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積極支持和輔助指導。
1、在日常管理中重視職業素質養成訓練
人的素質能在日常的生活習性中得以展現和流露,習慣也是個人素質的真實寫照。所以,培養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必須從日常的生活細節及點滴做起。
2、在專業學習和實習中培養職業素質
在專業學習中帶入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專業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明確教學內容的知識、能力目標,更要明確素質拓展目標。在確定每節課的知識點和能力點的同時,強化每節課的素質培養點。
在專業實習中培養職業興趣。專業實習是一個職業素質鍛煉的平臺,為在校大學生提高專業素質及其他素質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大學生要把握好每次這樣的機會,不要害羞,不要膽怯,不要怕丟面子,在訓練中要做到“膽大、心細、臉皮厚”。
3、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和改進職業價值觀
通過社會實踐實現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從校園到社會的過渡。社會實踐對職業素質養成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可以利用好每個假期去社會實踐,無論是否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都是很好培養職業素質的機會。學生只要樹立“職業神圣”的觀念,就會從所從事的每項工作中得到自己想要的職業素質并加以培養。同時,也能從實踐中改進自己以前不足的職業素質理念,不斷的培養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職業素質得到不斷的升華。這樣,在他們畢業時才能具備就業競爭優勢,可以直接進入企業,或縮短適應期、很快被用人單位認可,或迅速轉崗。
4、在技能大賽中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一)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特點決定需要職業素質的培養
由于一部分高職學生高考成績不夠理想,高考填報志愿也是比較被動和盲目的,這些學生往往是被調劑錄取的,和自身的期望值落差比較大,存在著心態上的自卑和自暴自棄,且在學習基礎、行為習慣、學習動力上都比較欠缺。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對職業素質的認知比較模糊,進入高職院校學習后,對自己所學專業一知半解,甚至沒有職業概念,在平時學習中不太注重自身職業素質的積累與培育。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用人單位用工特點決定需要職業素質的培養
美國學者斯潘塞提出了關于職業素質體系的冰山模型。“冰山模型”是指職業素質可分為“冰上部分”和“冰下部分”。“冰上部分”是指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外在表現等顯性素質,而“冰下部分”包括一個人個性特質、動機、價值觀以及職業道德與職業精神等隱性素質。很多用人單位經常把“冰山理論”運用到實踐的招聘環節中,招聘過程中不僅注重求職者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而且更加關注求職者的求職動機、個人價值觀、職業認知和決策等內容。用人單位在初期一般較注重學生技能知識,后期更加關注冰山以下的隱性素質,這些都依賴于學生平時職業素質的培養。
二、校企產學研合作教育視閾下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路徑選擇
(一)構建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提升職業道德
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建設,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質養成教育中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穩定的核心價值觀和事業觀。同時結合通識教育、心理健康、職業生涯發展、就業指導、專業理論以及實驗實訓等課程,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其次,在專業學習中要不斷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將誠信道德考核列入學生的學業考核中。
(二)構建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體系,提升職業意識
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體系。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可以圍繞職業生涯規劃為核心內容來開展教學活動,可以圍繞就業形勢和求職流程等內容開展教學活動,結合專業情況持續組織學生參加行業形勢講座的學習,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專業發展方向和產業發展宏觀環境,幫助學生提升職業意識。學生職業素質往往是在其畢業之前就基本形成了,學校應該也可邀請企業技術骨干、職場精英、創業成功人士等參與到學生的就業指導教學活動中,以講座或沙龍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和幫扶。
(三)設計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提升職業知識
高職院校應把職業素質培養課貫穿于高職三年的教學過程中。大一應注重專業認知,明確職業目標;大二注重專業或職業技能訓練;大三注重職業綜合能力和職業道德。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個體與整體相結合、技能和素養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設計科學合理的考評機制,引導學生樹立合作、團隊協作、競爭、吃苦耐勞等意識。很多高職院校的考評機制還停留在一張紙、一支筆的考試階段,這無法有效衡量學生的職業素質。學生對職業素質并不重視,而為了能通過考試,這種考評機制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在職業能力考評中應注重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的考核,此外,可以通過作品考評和師生共同評價相結合、動態考評與靜態考評相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提高。
(四)注重專業實踐教學,提升職業技能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深化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同時要注重專業實踐的教學,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啟動學校技能精英培養工程,開設技能尖子班,加強職業學生技能培訓,加強學生動力能力的培養,定期開展校內專業技能競賽、校校技能比賽。組織技能優秀學生與行業技術骨干人士開展比賽、營造學技能、練技能的氛圍;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實驗實訓等專業實踐,把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綜合技能水平。
(五)加強產學研合作教育,提升職業體驗
校企產學研合作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三合作(即合作辦學、合作培養、合作就業)、三聯動(即政府、企業、學校聯動)”的育人機制,讓政府支持、企業參與學校教學,引導學生在校內學習時融入社會,這對形成學生的職業素養有很大幫助。高職院校與企業實施聯合培養,聘請企事業單位技術骨干、政府職能部門專業人員參與課堂教學與修訂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吸收高職學生參與校企合作項目,把學生課堂搬到企業,讓學生邊做邊學,學做結合。采取這種形式的校企合作,讓學生在校期間就提前感受到企業文化,提高對企業的認同感,提前適應企業對工作人員的職業素質的要求。
(六)強化校園文化引導功能,提升職業精神
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培養人。校園文化對健全學生的人格,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升學生的職業精神具有重要引導功能。第一,高職院校要以校園文化為主要載體,組織各類校園活動,引導學生保持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樂觀愉悅的情緒特征,幫助學生提升組織管理、團結協作等基本職業能力。第二,可以把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中嵌入企業文化的元素,提前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使學生在畢業后能很快適應企業對用工者的職業素質要求。第三,以校園文化活動為平臺,積極為學生創造課外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以項目研究與實踐的形式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第四,以校園文化為基礎,開展公益活動、社會調查和服務、勤工助學等活動,使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時,學會交往、包容、競爭和合作等職業能力。
(七)注重職業禮儀教育,提升職業形象
關鍵詞:職業素質;師資隊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8-031-01
高職院校是培養生產、管理、建設、服務一線人才的學校。而一個合格的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文化基礎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更需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高職院校不僅包含對學生技能培養,還應包括對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培養。職業素質同人們的職業活動是緊密聯系的,具有自身職業特征的行為準則和規范要求。加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已成為高職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的內涵
職業素質是指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與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主要表現在職業興趣、職業能力、職業情緒等方面。影響職業素質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受教育程度、社會環境、工作經歷等。一般而言,勞動者是否能順利就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本人的職業素質,職業素質越高,越有利于個人和社會價值的實現。職業素質一般具有職業性、內在性、穩定性和發展性的特點。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
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素質包括職業品德、職業知識、職業能力和職業形象四部分。職業品德包括職業個性、職業品質、職業理想,即要培養學生為人處事、情商、誠信品格、集體觀念、大局意識等。職業知識即是專業知識,即踏實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職業能力即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即培養組織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職業形象即是文明意識的培養,包括儀表、禮儀、紀律、生活習慣、身體素質等。其實,也就是培養學生從“學校人”向“職業人”順利過渡。綜合說來,從職業教育的概念和功能定位中,可以得出教育一定要實施素質教育的結論,而在職業教育中實施素質教育,是時展的要求,是職業教育的發展和深化,是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有機結合,是促進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融通,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
三、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
1、實施有益于學生職業成長的引導機制和育人方式
一方面,注意發揮育人過程的指點與共進功能。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將服務意識貫穿在整個育人過程當中。以教學育人團隊為載體,以學生為對象,以課程教學、素質拓展、就業指導、行為規范等為內容,通過個體對接集體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局面。另一方面,注意發揮學習尖子的孕育與激勵功能,建立各項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合乎情理的積極措施,培養骨干學生。
2、建立促進高職學生職業素質養成的課程體系和考評機制
一般而言,合理的考評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陀^、科學、合理的素質評價機制,是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評價。學校要制定嚴謹的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重視形成性、過程性評價體系,通過舉辦與專業有關的課程調查及實習等活動,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督導評價等多元化方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才能,加強人際溝通和合作,建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專業素質的評定也有很多方法,既拓展學生創新能力、豐富學生知識結構,還有利于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打造善于發揮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引導作用的師資隊伍
高職教師隊伍建設是高職院校發展之源、育人之基。對高職學校而言,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培養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的教師員工都應責無旁貸。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與管理中,必須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教育。專業教師是學生職業知識的傳授師。專業教師在授課中應以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打造學生科研團隊,引導學生領悟觀察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輔導員是學生職業品德、職業形象的培養師。輔導員工作深入學生第一線,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要結合自身特點,發揮師生互動的共進功能,讓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成長,另一方面,從旁觀者的角色,為學生指出不足,積極發揮引導學生成長的作用。行業兼職教師是學生職業能力的培訓師。他們是學校工學結合、產學結合的特色產品。通過與學生在認知實習、崗位實訓、頂崗實習等專業實踐過程中與學生接觸,促進學生向職業人轉化。老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素質榜樣,注意自身修養,增強自身的職業操守。要認真扮好學生職業素質的引路人角色。讓學生看的見,做的到。
四、實現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
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的精神支柱,是引領學生勵志,激發學生進取,促進學生提升的重要資源。大學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大學校園為主要空間的反映大學生精神面貌的一種群體文化。加強校園建設,將高職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開展職業素質養成宣傳、競技、考核等活動,引導、激發、展示學生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32
1職業素質相關理論概述
1.1素質
教育學所講的素質側重于社會屬性主要指教育和環境影響如社會、教育、家庭等方面因素。素質的形成不僅是人自然屬性的發展還受到社會和環境的影響通過個體的認知和實踐內化為穩定而內在的素養和潛能。
1.2職業素質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條件下,在從業過程中經過職業教育和培訓不斷進行學習、積累、發展起來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基本品質這種品質在職業活動中起決定性作用。
1.3影響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的因素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主要內容便是培養高職生的職業能力而職業能力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概念。高職院校要把職業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看待在高職生職業素質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教學功能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要注意到影響職業素質培養的各方面因素因勢利導從而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其中包括:觀念因素、個體因素、環境因素、教學因素,等等。
2我國高職教育教學素質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1)根據調查顯示在課堂實施過程中任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拓展能力而是更多關注學生是否將所學知識記住或者是考試的分數。這些都會導致課堂教學沒有生氣,學生即使掌握了知識卻丟失了一次在課堂上提升自己關鍵能力的機會。
(2)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與現代高職教育存在差距。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仍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這種講授方式傳遞知識的方法單一、填鴨式教學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教學評價是指按照一定的標準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采用各種手段對教學活動進行評估。
(3)缺少對學生職業素養能力的培養。雖然部分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職業能力的培養但學校里大部分老師都不是很清楚職業素養能力的內涵。這說明學校缺乏對學生的能力觀教育而這會導致部分教師和學生對職業能力產生理解偏差如此的情況下培養出的職業能力必然是不全面的。
(4)在對高職教師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職業學校存在以下現象,一方面是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擴招,學生數量不斷增加但教師數量有限,特別是雙師型教師的絕對數量難以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這一現象說明在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師生比不足能全面投入到實踐教學工作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
(5)學校的辦學條件跟不上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不足。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一方面是過于隨意變動性強經常是今年設置明年取消專業發展缺乏連貫性;另一方面是為求升本求大求全專業設置結構沒有突出學校特色。不合理的專業設置是一種對學生的不負責這些院校往往在辦學上只看到學校的短期利益而忽視了學校的長期發展對學生素質培養缺乏關注。那些不符合學校辦學實際的專業最后往往只能取消或者低質量運行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而學生素質培養的不足又進而導致就業困難。
3高職教育教學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存在的問題
根據調研和前人研究成果總結出了高職教育教學中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的現狀對這些現狀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分析??偨Y出的問題不是單個高職院校的個別問題而是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開展中出現的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應該詳細分析其原因為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
3.1高職院校對職業能力的概念不清楚
在?業能力備受企業關注的今天高職院校也越來越關注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但培養效果卻差強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高職院校對職業能力的概念不清楚。許多職業院校的教師直接將職業能力看作是專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養比如專業實踐課中關注的只是學生能否完成特定的任務卻忽視了學生是如何完成這一任務的、學生在任務完成后是否有所反思等。
3.2高職院校不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
目前我國高職學校采用的主要是傳統本科的方式,教學上以講授式為主評價手段上以閉卷筆試為主。這種教學雖然簡便易行容易為人接受但實際上卻與靈活的職業教育不符更與職業能力的培養不符。講授法是一種填鴨式的教育對老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低但是這種教育也許在普通教育還有市場但在職業教育卻是問題重重。對于理論課或許我們還可以采用講授法進行授課但對于實踐課、職業素養課、職業道德課等卻是弊端多多。
3.3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存在不足
課程內容關乎職業素質培養的成敗,目前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課程內容難以適應職業需求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到今天教材建設不足很多專業能夠選用的教材非常有限。同時在學生的眼里職業素養課程太虛不像專業知識實際極易忽視。矛盾明顯學校要求學生加強自身職業素養卻輕視開展職業素養課程使學生職業素養的開展不盡人意存在短板。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意義突出一個是社會能力的重要內容一個是方法能力的重要內容如此存在短板實在令人擔憂。
3.4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不合理
高職院校所聘用的教師不同于普通院校的教師,應該在具有教育教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具有相應專業的實操知識和經驗即具備“雙師”特質。同時在教學的開展中還需要引進一定比例的兼職教師以滿足實踐教學需要。對兼職教師高職院校本身就缺乏引進動力兼職教師的管理本身不方便況且也不易引進。
3.5實踐教學環境建設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