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3 03:41:20
序論:在您撰寫音樂創新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若過分強調訓練這方面的技能,將會使他們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消耗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會使他們對音樂產生厭倦心理。這時為了讓他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我決定用游戲的手段,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不僅掌握知識又發揮他們的創新主動性。如在學習節奏排列的課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張節奏卡片,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接著我讓學生五人圍成一組進行討論: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游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游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二、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倍鴤鹘y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間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很少參與。學生往往成為被動的聽眾和機械的模仿者,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三、以課堂為主渠道,從生活取材,展開創新思維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教學服務,將會對創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家里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為他們做飯而忙碌于廚房的情景,我便將它運用到《買菜》一課的教學中,讓孩子們也做一回“爸爸媽媽”,以組為單位結成各個“小家庭”,開展“烹飪大賽”,讓學生以文具盒作為烹飪工具,橡皮當菜來烹制。在報菜名時,則要求學生用“×××”節奏說出,并將這些菜名取代歌中“×××”節奏處的歌詞,以演唱的形式向別人介紹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學中,學生從生活中提取生活經驗,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總結并創造,最后又回到生活。這些設計,將音樂教學生活化、平凡化了,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實音樂就在我們身邊。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允許標新立異。
例如,在教授“愛唱什么歌”這個專題時,我讓學生欣賞《青蛙合唱》這首曲子,首先向學生用多媒體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對學生說:“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們又開始了唱歌比賽。你聽……”,我開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寶寶的歌聲。并問學生:“你覺得哪個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個是小青蛙?他們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呢?”接著我給學生播放鋼琴曲《青蛙合唱》這首曲子,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做游戲:聽到小青蛙的聲音迅速站起來,聽到大青蛙的聲音迅速坐下,反應迅速整齊的小組獲勝,得到青蛙合唱團送出的智慧星。游戲做完后我組織學生學習歌曲第一段。我說:“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現如此的出色,它要為小朋友唱首歌獎勵大家??墒恰迅杳o忘了,請聰明的小朋友聽完后幫它起個歌名。”隨后,我學著小青蛙的樣子唱第一段歌詞。之后我對學生說:“想不想學小青蛙唱歌?”學生們很積極,于是學生用聽唱法學唱。學生學完之后我對學生說:“看著小青蛙唱得那么開心,其他小動物都坐不住了了,你還能替它們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學生們替小蜜蜂、老虎、小鳥等唱歌,氛圍十分活躍。之后,我向學生揭示本次課題為“愛唱什么歌”。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并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音樂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束縛,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究能力,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努力為學生創設條件,充分利用音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慧•音樂教學中的合作與創新•湖南社會科學,2005(3).
[2]汪宓•對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探討•中小學電教,2008.7.
中職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技能型專用人才和實用型人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手段的創新以及教學形式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升整體音樂教學效果,從而體現創新教育效果,優化中職音樂教學實效性和質量。
關鍵詞:
中職音樂教學;創新教育;實踐研究
當下幾乎所有教育都需要向著社會發展創新,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創新教育不能盲目使用,中職音樂教育更是如此,在教學中必須針對實際教學情況,合理應用創新教育,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體現創新教育的應用效果,從而培養綜合素質人才。
1中職音樂教學中應用創新教育的作用
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創新教育對于學生在出校之后的就業以及這一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其主要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可以有效的提升中職學生的音樂學習有效性和實效性,從根本上促使學生得到身心多方面發展,借助有效的音樂教學,促使學生的大腦具備更好的協調能力,促使學生在繁瑣的教育中得到放松,感受愉悅,借助音樂課堂間歇性的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中職學生普遍具備較強的好奇心,對于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普遍較高,但是也存在相應的問題,例如學生的自制力不足。對此,提升音樂課堂的教學魅力顯得非常重要。相對于普通中學生而言,中職學生的注意力更難集中,所以在教學中合理應用創新教育能夠顯著的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趣味性,促使學生更好的集中精力、注意力,通過音樂的教學和學習減緩學生的心理壓力,促使中職學生心理素質得到培養和發展。其次,通過創新教育可以全面的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多面性發展。音樂是一種意識表現,也就具備相應的意識熏陶能力。所以,在音樂教育中應用有效的教學方式,例如創新教育,便可以通過音樂自身的特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能力和模仿能力。中職教育中音樂課堂一直都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這也導致教師、家長和學生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不足,也導致音樂教學難以創新和發展。在當前中職音樂中合理應用創新教育,能夠在提升學生學習愛好和興趣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得到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最后,將創新教育應用在中職音樂課堂中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在實際的教學當中,開展一些關于音樂教學知識的教學學習活動,借助一些具備教育作用的音樂作品,促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在形成之后不斷發展,幫助學生建立人生理想,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2中職音樂教學中創新教育的實施
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加全面的開展創新性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必然需要應用相應的創新教育思維和理念,需要在音樂教學內容、音樂教學模式以及音樂教學手段等多方面進行創新,如果僅僅是在模式或手段上進行創新,其最終收獲的成效也很難實現,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最終的目標。對此,經過多年的教育經驗,筆者認為,教學當中需要注重以下多個方面。
2.1提升教師自身教學素質,創新教學思維和理念
在中職音樂教學當中,教師想要應用創新教育,就必須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質量,隨著時代不斷的創新,通過各種途徑提升自己所具備的知識結構框架,強化使得教育,構建一個以人為本的教學課堂、為人師表的教師形象,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道德、學習榜樣。與此同時,在教育額過程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交流、敢于說話,勇于提升具備創新意義的想法與觀點,提升學生的學習意識,從而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音樂課堂,從根本上創新傳統教育。
2.2在教學中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干預創新,干預應用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音樂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應當注重對教材的解讀,創建更加合理、科學、創新的音樂教學內容,必須按照最新的時尚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積極性,優化中職音樂教學質量。例如,在音樂教學當中應用翻轉課堂這一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翻轉課堂主要是將以往的課堂進行翻轉,將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根據本堂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資料,并結合網絡上潮流進行教學。如,在教學表演藝術這一方面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以當前網絡上正火的內容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在課堂前,教師借助各種聊天軟件將教學內容傳輸給學生,并讓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解和學習。在課堂中,教師便可以直接進行教學,從而簡化整個教學結構,并提升整體教學效率,優化職業中職音樂教學質量。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更好的適應時代的發展。創新體驗式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欣賞活動。體驗是指人們在親自參與活動的基礎上,對活動全過程形成的一定認知和體會,而且,通過親身實踐,人們的認知水平、認知程度不斷提高,進而能夠熟練的掌握知識。而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情境和教學項目中來,讓學生親自感受教學內容,以獲取體驗,并且通過個體之間、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音樂欣賞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教學過程中,中職學??梢岳皿w驗式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由于中職學校不重視音樂教學,一味采用單一、僵硬的教學模式,開展音樂欣賞活動,致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音樂欣賞能力較低。所以,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學校應該重視音樂教學的作用,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以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時,中職音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思考、想象黃河的壯觀景象,然后適當講解歌曲的寫作背景和具體內涵,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同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中職音樂教師可以采用比較、對比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感受歌曲旋律、曲調、風格之間的差異,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中職學??梢苑e極組織音樂比賽活動,為學生提高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以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中職學??梢远ㄆ谂e辦校園十佳歌手比賽,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多方面的教學方法,在當前的中職音樂教學當中,教師需要明確傳統教育的不足之處。此外,教師還可以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情緒,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進行合理的調整,進行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求學精神,促使學生在獨立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和發展,這一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中職音樂教學的實效性和創新性,有效地提升中職音樂教學的整體教學質量,有效提升素質教育概念,實現培養綜合性素質人才的目的。
3結語
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中職學校應該重視音樂教學的積極作用,應用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注意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不斷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以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初可敬 單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林業學校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音樂創新教育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音樂教學不僅給學生的學習觀與學習方式提出一個全新的要求,而且對教師的教育觀念,綜合素質以及教學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人的創新能力決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需要從小逐漸培養的。而今的音樂課堂就給學生能力培養創造了機會。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實踐的過程,不同的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不同的生活環境和閱歷,創設民主、平等的和諧關系,在教學中靈活實際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學生的信心和勇氣,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激發學習熱情,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新的課程觀認為“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應面向全體學生,而不是為了培養專門人才,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倍鴤鹘y的班級授課制則是以班級為單位,按學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內容組織教材施教,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獨立性受到限制,學生學習的探作性和創造性受到限制,同學問缺乏交流,合作、動手機會少,而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唱“獨角戲”,學生便會喪失自主的學習心理,對音樂失去興趣。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學生的個性,擺正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系,把教師從“教書匠”的角色轉變成音樂實踐的主體。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二、創新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學生的音樂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對于這類學生的教學,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傳授必不可少,但若過分強調訓練這方面的技能。將會使他們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獲得創新發展,我決定用游戲的手段,為他們營造一種、自由、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他們不僅掌握知識又發揮他們的創新主動性。如在學習節奏排列的課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張節奏卡片,以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隨琴聲學會節奏,接著我讓學生五人圍成一組進行討論:節奏卡片如何討論更通順流暢?當話音剛落,全班同學便紛紛討論起來,這回他們可忙了,有的用手拍節奏,有的安排順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雙眉緊鎖,有的拍手叫好,看著他們一個個認真的樣子,我也不斷地在一旁給予鼓勵,最后還讓全班同學評價他們的游戲,學習他們的優點,同時也指出他們的缺點,大家在游戲或觀察的過程中都很投入,發言也很積極。學生在歡快的游戲活動中掌握了節奏的排列要領和方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問”是兒童好奇心和認識需要的表現形式,“問”反映了兒童對新鮮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奧秘的興趣?!皢栴}”是思維的起點,“懷疑”是創造性思維的始發環節,是知識之母,也是創造之母。沒有提問也就沒有回答,一個好的提問比一個好的回答更有價值,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個問題毫無興趣,那他就不會有什么創新,所以,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和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創新意識應貫穿音樂教學始終
我們過去教學注重知識傳授,采用灌輸式教學,不允許學生有不同觀點,禁錮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阻礙了探索與創新。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在教學中要舍得花費時間開啟學生勇于發現和探索的閘門,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并允許標新立異。
例如,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我們常見的唱歌課就是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一節課下來,教師累,學生更累,而且學生覺得枯煤無味。欣賞課是教師怎么分析,學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課則是老師怎么跳,學生就怎么跳。沒有自己思考的空間,更談不上發表不同的意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思考的空間。
教學中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會有獨立感受與見解,并讓學生模仿,給學生開闊了想象的空間,體現了自主、開放、創新這一教學新理念。
五、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音樂是一種非語義的信息,音樂是抽象的藝術。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正是這種特性,可以給人在廣闊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現和創造音樂之美,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六、培養創新的意識。創新是發展之魂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促供機會,發揮音樂教學在聽覺、感受、聯想、表現、創造等方面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音樂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創新教育中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通過教育方法的創新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對當代教師、學生和社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家需要共同努力轉變教育觀念,樹立新型教育觀和師生觀。
1.教師由“教書傳授”向“引導創新”轉變。作為新型的音樂教師,需要在總結和繼承以往珍貴經驗的基礎上,完全沖破傳統觀念的枷鎖,在教育觀念上必須從傳統教育的“教書傳授”的轉變為“引導創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教育發展水平極度不均衡,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音樂教師的知識面不寬,專業能力也偏低。教師們一般都僅僅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去傳授一些基本樂理知識,“唱歌+樂理”就是對音樂教育的普遍理解,教學方法也多數采用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方式。教師不斷地向學生灌輸音樂知識技能,而這些知識技能在音樂普及教育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卻花費幾乎全部的授課時間,而對學生音樂興趣的培養和音樂欣賞的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導致學生對音樂的了解僅限于流行音樂,而高雅音樂真的變成了曲高和寡。創新教育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被動式學習無法滿足創造力的培養,必須培養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音樂教師的觀念也必須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向“引導創新”的方向轉變。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更新的速度飛快,課堂上傳授的新知識,剛畢業大部分就落后了。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代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掌握方法,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發現新方法,獲得新知識。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不斷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勇于思考、勇于表達、勇于實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教育過程對學生的心靈起到提升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自強意識。
2.學生“被動聽”向“主動學”轉變。教師角色的轉換是學生“被動聽”向“主動學”的前提,激發學生興趣又是學生“被動聽”向“主動學”的保障。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的。只有在民主的教學氣氛中,音樂教師以朋友的情感,教師的思想與學生進行交流,在鼓勵中實現教學相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尊重學生獨立的審美個性,維護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建立高效的師生互動氛圍,做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引航者。其次,建立起課堂平等融洽的交流氛圍。教師在這個氛圍當中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形成教學相長的良性循環,這樣能夠讓學生以一種輕松愉快、樂于接受的情緒投入課堂,使以學生為主體的創造性充分地得到發揮。最后,要注意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個性,培養個性,使學生的才華得到充分釋放。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個性中獨特的閃光點,產生不同的審美個性,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性、文化素養、理解能力等自身條件的不同,充分地鼓勵和引導學生向成功的方向努力。
3.社會由“重分數”向“重素質”轉變。社會在音樂教育中所承擔的作用是極為重要的。當整個社會都將數理化、語文和英語作為評價學生的重點,甚至是唯一標準,音樂教育完全淪為可有可無的附庸。音樂教育僅僅在兒童課外教育中還有一席之地,并且在初高中階段迅速失去地位。而在歐美國家,即便在大學校園里,從事藝術專業的學生也都是被人羨慕的對象,而理工科反而不太受到重視。盡管這有社會發展階段的因素在內,但也應該看到我們當前的社會思維在音樂教育上的負面作用。在我們的教學體制下,學生考試成績遠遠優于同階段的歐美學生,但卻始終無法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無法培養出本土的理工學科的諾貝爾獎得主。我們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我們的社會應該通過媒體、學校和政府主管部門的合作,向全社會普及兒童教育的特點和方法,改變傳統“分數決定論”。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理解音樂教育對人成長的重要功能。為學校改革音樂教學模式,實現音樂教學目的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如何創新中小學音樂教育
如何進行創新教育的改革,是推進創新教育的方法論問題。要使學生創造性的學,很大程度上要取決于教師創造性的教。而教師的創造力是實踐中來的。首先,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掙脫舊觀念的束縛,運用先進的、科學的教育思想來指導自己的教育實踐,從而構建新型教育模式。改變傳統教師“滿堂灌”,學生“滿堂學”的教學模式,提倡“以培養創造力為本”、通過與學生共同的藝術實踐和探索研究,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創新教育模式。
首先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全新的音樂教學模式就是要以培養和啟發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學習音樂來達到引導和激發學生創造力的目的。我們可以充分借鑒和運用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實踐成果,比如問題法、討論法、發現法等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選擇恰當而又富于表現力和趣味性的教學模式(體驗評價模式、游戲情景模式等),激發和引導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更新,讓學生更加喜聞樂見。比如,分析流行音樂中的古典元素,讓學生了解流行歌曲是如何在古典音樂中吸取養分的,使學生們能夠欣賞和領會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
其次,教學模式的多樣化。音樂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唱歌、演奏、聆聽、分析樂理,甚至與朗誦、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都可以大膽的結合。我們培養的是學生綜合的藝術素質,不要在兒童階段就將兒童局限在課程的條條框框中,所有的藝術課程都相通的,并且應該是結合在一起存在的。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僅是指形式上的簡單創新或者是內容上的簡單增刪和改動,而是一種全方位的教學創新。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通過對教材內容的不斷利用和充分挖掘,再融合其他的藝術門類,在教授學生音樂知識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充分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導學生研究如何自制簡易打擊樂器,通過樂器的制作過程發掘音樂的形成規律,探索音樂的本質,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也可以通過傾聽音樂段落做體態動作或者繪畫等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形成對音樂細節的體會能力。也可以結合器樂教學,讓學生為歌曲進行簡易伴奏,培養學生對旋律結合的樂感,通過抒發音樂情感對學生進行音樂意境想象力的引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教育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完善傳統小學音樂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小學音樂教師如何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發揮創新教育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能力,也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在創新教育活動中,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因此,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重視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始終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1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概述
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創新教育是開展音樂教育的使命,也是人的動力教育,只有重視創新教育,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其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主要是為了順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深化教育改革活動,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使之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將極大的促進學生學習音樂課程,并不斷豐富自身的學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質量,深入分析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的進行總結,完善創新教育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探究學習能力,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情況下,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教育觀念的更新仍流于淺表層次;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很深等內容。
2.1教育觀念的更新仍流于淺表層次:當前,在小學音樂教育活動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仍是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教育觀念的更新仍流于淺表層次,音樂教師的教學觀念沒能及時的轉變過來,導致其在日常教學中,忽視了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入探究如何實施創新教育活動。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要求音樂教師采用具有創新意義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育觀念的更新仍流于淺表層次,直接導致音樂教學效率較低。
2.2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很深: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很深,也是音樂創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很深,直接導致音樂教研活動質量較差,加之忽視音樂教育活動的有效性,致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此外,由于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思想影響很深,音樂教學活動的功利性較強,教師很少真正的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
3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
3.1創設良好的環境是重要保障: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環境是重要保障,也是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內容之一。我們都知道,每個學生都具有無限的創新潛能,音樂教師如何通過創新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氣,將學生的學習潛能轉化為現實的創新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在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同時,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音樂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創設良好的環境是重要保障,是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的要求之一。
3.2培養創新意識是教學基礎: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培養創新意識是教學基礎,是小學音樂教師必須認識到的教學理念之一。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應切實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合理的開展創新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此外,重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分析,及時的完善教學方案,也是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例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可以結合課堂教學的主題,鼓勵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
3.3培養創新思維是教學核心:在實踐教學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的要求及作用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具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開展小學音樂創新教學活動中,音樂教師應在明確培養創新思維是教學核心的基礎上,結合音樂課程的教學主題,合理的制定教學方案,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并進一步完善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營造相對快樂、輕松的學習氛圍,使之更加主動的參與到創新教學活動中,并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提高音樂學習的效率。因此,在小學音樂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中,重視培養創新思維是教學核心這一教學理念,對于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小學音樂教學中,重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師應充分重視創新教育活動開展的意義,在實踐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創新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在創新教育氛圍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陶冶自身的情操,逐漸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與創新能力。因此,在實踐學習活動中,重視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創新教育活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芳 單位: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一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1]王建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策略研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4,(9):50.
[2]吳潔.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音樂時空,2015,(21):183.
[3]王蓉.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西部科技,2009,8(34):95-96.
一、實施音樂創新教育的前提:正確理解創新教育的含義
創新教育是伴隨現代教育的發展在教育實踐中提出的一個新名詞,究竟什么是創新教育,理論界至今尚沒有給出一個完全統一的、被公認的定義。在教育工作的實際領域,往往都是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有自己獨自的理解,可謂見仁見智。而只有正確理解了創新教育的含義才能解決“如何在音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可行性問題,從而恰當地將音樂教育與創新教育結合起來,在音樂教育中實施創新教育,即實施音樂創新教育。筆者認為,以下三點是每個音樂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正確認識和理解的。
首先,要正確理解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有人認為搞創新教育就是意味著全盤放棄了素質教育,是要用創新教育取代素質教育。其實,這種看法大錯特錯。創新教育的提出不是另搞一套,另起爐灶,而是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和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即將到來而提出的。有專家指出,從某個角度來講,可以認為創新教育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因此,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是一致的,可以把創新教育看作是素質教育理論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新的理論成果,而今又要把這一成果切實應用到素質教育實踐中去。
其次,要把握創新教育的核心思想。創新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目前還不能作出完整的回答,還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深入探索。但無庸置疑,對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是創新教育的核心思想。從價值取向的角度來講,創新教育應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有一些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對“創新”有著不恰當的理解,比如,有人把創新看作是發明創造,認為只有指導學生搞小制作、小發明才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惟一途徑,而把自己當作局外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是完全錯誤的。 事實上,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個學科密切協調,需要各科任課教師全員參與,音樂教師當然不能例外。
再次,要理解音樂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區別和聯系。音樂教育與創新教育這兩個概念絕不是兩個互相排斥的關系,二者只是從不同角度去描述教育。音樂教育是指以音樂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而創新教育則是從教育應該堅持的指導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角度去描述教育,即前面所講的教育要堅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因此,音樂教育與創新教育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音樂教育是創新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教育又應該是音樂教育的指導思想,即要在音樂教育中實施創新教育。
二、音樂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兩個基本結合點: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創新教育的價值取向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而決定創新能力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是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實施創新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在音樂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是音樂教育與創新教育的兩個基本結合點。
1.音樂教育與創新精神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主要是要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膽識以及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下,學生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不想標新立異,即使偶有另辟蹊徑的“非分”舉動往往也會在初嘗失敗的苦澀后就心灰意冷,這就反映了學生在創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我們的學生普遍還缺乏創新的膽識。其實這膽識孩子們本來是有的,只不過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膽識就在家長和老師的“緊箍咒”中逐漸消失了。比如說:幼兒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看見新奇的玩具一定會拆開來看個究竟,然后再隨意地東拼西湊,哪怕那是家長花幾百大元新買的遙控電動玩具也照拆不誤。碰到這種情況,恐怕很少有家長為之拍手叫好,而讓孩子嘗點皮肉之苦的做法,倒是司空見慣。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學校里。孩子們進了音樂室就喜歡擺弄陳列在教室里的樂器,他們從自己胡亂“制造”出的嘈雜音響中獲得無限樂趣。在國外,老師會用贊賞的眼神鼓勵學生們的“胡作非為”。而在中國,這種“不軌”之舉一旦被老師發現,照例會遭到一通臭罵。可想而知,學生的探索熱情和創造沖動也就隨著老師的臭罵聲飛到了九霄云外。由此而造成的對學生的傷害還只是淺層的。有極少數教師以粗暴的態度嘲諷、訓斥那些敢于發表不同見解的學生,從而徹底、干凈地摘了學生的“膽”,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因此,我們應該明白,學生的“膽”其實是教師給的。當你要求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討論,而學生依然正襟危坐,默不作聲時,不要埋怨學生;當學生在探索與創造的過程中因碰到困難而退縮時,不要埋怨學生。教師有責任為學生營造一個“敢想、敢說、敢干”的氛圍。當學生碰到困難時,教師應該積極地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應該鼓勵他們不要懼怕挫折和失敗。有意識地去培養他們堅毅的創新意志品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新世紀的中國培養出一群“虎”,而不是一群“羔羊”。
2.音樂教育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音樂藝術的審美活動全過程就是不斷實踐、不斷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作曲家創作出一部作品是一度創作,表演藝術家的演唱、演奏是二度創作,欣賞者的欣賞和感知過程則是三度創作的過程。在這三個審美活動環節中,審美主體既要借助于過去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也要強動聯想、想象等手段,從而形成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多層次的思索,使發散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其實,所謂的創新,就是求新、求異,由已知導向未知,不斷發現新事物,不斷開拓新的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說,創新離開了發散思維也就無新可言了。而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份之一正是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一種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展開的思維過程。其特點是流暢、變通、獨特。它需要離開問題的中心,然后向四面散開,以便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當中,它不受現成知識的制約,也不受傳統方式的束縛。而需要不斷發現、不斷探試、不斷補充。從而提高新的認識和見解。
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無論在創作、表演或欣賞的學習過程中,創造性思維都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和培養。音樂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要啟迪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與創造力,通過律動、節奏訓練、即興演唱、演奏等等,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發展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尤其是發散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眾所周知,學習音樂的過程,即是長期聽辨、視唱和視奏的過程,從一個音到和弦,從一個聲部,從簡單的旋律到復雜的織體,無論在音的高低、強弱、力度、音色等方面都會受到反復的重力,為聽覺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的提高是大裨益的,其擴散思維得到了充分的訓練。讓我們來看看在學習音樂具體過程中是怎樣訓練擴散思維的。以齊唱與合唱訓練為例,在集體歌唱教學中,學生們不僅要練習自己所承擔的聲部,也要兼顧其它聲部,同時還要聽好伴奏和總體音響效果,眼睛還要看指揮,并隨著指揮的動作去隨時調整自己的聲音強弱與速度,從而使音樂表現得到充分發揮。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受現成書本知識的制約,也不受傳統方式的束縛,而需要不斷探求、不斷補之、不斷創新,正因為如此,同一部音樂作品(同一首歌),由不同的歌唱者演唱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其原因就在這里。其它如器樂教學,音樂欣賞等無不是這樣。隨著音樂學習的進程,學生的擴散思維都會得到不斷的發展,久而久之,創造性思維便逐步形成和穩定。
其實,音樂藝術的這種作用并非今人所發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有“心之官則思”之說。思,就是思維,它是客觀事物通過聽覺或視覺等感知器官在頭腦中引起的一種心理活動。而感覺和知覺是思維的直接基礎。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無論聽覺、視覺都要促使人腦進行緊張而復雜的思維活動,即促使“心之官”去思、多思。尤其在演奏和欣賞多聲部樂曲時,“心之官”稍有疏忽就會出差錯,而正由于多思,“心之官”也就靈起來了。人的記憶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鍛煉和發展。世界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科學領域中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同他熱愛音樂分不開的。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在科學上的發現,往往是從音樂的啟發得來的?!蔽覈逃蚁壬舱f過:“美育者,與智育者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這里所說的美育顯然是包括音樂在內的,其意思是說美育對促進人的智力發展是頗有作用的。這里的作用其實就是指美育過程中創造思維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創新教育
針對小學生的音樂教育所開展的創新教育,在型課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有力的作用。文章將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創新教育在音樂教育中對小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的作用,進行創新教育開展方式的探討。
一、小學音樂教育理念的創新
創新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開展是指,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對新鮮事物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以及他們在音樂學習中掌握新型學習方法愿望和運用現有的音樂知識對音樂學習的創造性能力。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往往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只注重音樂教材本身的知識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課堂上教師占有了原本學生應當占有的主體地位,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造成了教師不能全面的掌握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處于被動狀態,不能全面的參與到音樂學習的過程中,使課堂的教學氛圍越發的單一無趣,長此以往,則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音樂的學習原本應有的興趣。在音樂教育中運用創新的教學理念對這一問題能夠有效地解決,因為,創新的教學理念重新定位了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中的關系,學生回歸了他們原本在課堂中應當占有的主體地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參與到整個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同時加強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是他們的課堂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從而更加有效的實現音樂教育的目標。
二、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在各行各業開始普及,尤其是在教育事業方面,多媒體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小學的音樂教育課堂更加充滿生命力。多媒體這一新型教學工具在課堂的運用,可以使視頻、圖像和聲音相結合,使小學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形式更加的豐富多彩,并給予了學生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學習氛圍,從而在更大的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同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授課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愛玩的特性,充分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自己編一些舞蹈動作并表演出來,這樣就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二)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相結合
在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其他學科的教學方式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創新性發展,而其他學科的融入也對培養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開展素質教育的目標。因此,小學音樂的創新教育可以在音樂課堂中融入舞蹈、美術、文學等也可以融入自然、生物、數學等,使音樂的教學真正做到多學科相融的創
(三)運用更加靈活多變的創新教學方法
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不尊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的方式一直都是“教唱”的模式,使得音樂教育很難達到預計教學目標。小學生由于年齡段的問題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和基礎通常會大不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因材施教,運用更加靈活多變的創新型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他們在音樂方面的感知能力以及藝術素養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三、以良好的課堂氛圍作為小學音樂創新教育的保障
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因此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很容易被周圍的環境所影響。音樂教育的課堂應當是一個充滿樂趣的課堂氛圍,但傳統的“教唱”音樂教學課堂往往會使學生感受到束縛,導致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才能不能完全的發揮。所以,小學的音樂教師在創新性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要針對小學生的年紀和個性特點,引導學生發揮屬于他們這一年齡段的天馬行空的思維,展現他們的創新能力,使他們能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并且對于學生通過創新思維所做出的創新和大膽想象要給予支持和鼓勵,使他們在這一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并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
四、小學音樂創新教育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他們的想象力
在小學教育階段運用創新教育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創新型的人才。而創新教育也是為了培養更多能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時還是一種為了提高學生文化、藝術素養的一種教學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小學的音樂教育中采用創新型的教學模式,要能堅持“以人為本”,結合小學生的年紀和性格特點,因材施教并激發他們的想象能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總會顯得非常的活潑好動且很難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同時他們也正處于智力增長的階段,認知能力在這一時期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使他們對任何新鮮的事物都能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的音樂教師要能充分發會學生的這些特點,并予以適當的利用,采用創新性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想象能力,并充分調動他們的課堂積極性,是他們的音樂素養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往往會更加注重“教唱”,是的音樂課堂明顯會顯得單一無聊,長此以往,可能會使小學生產生厭學的消極心理。所以,小學的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個性,以更加生動活潑的創新教育模式來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從而幫助學生促進智力的開發,使他們得到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明月輝.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學周刊,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