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11:29
序論:在您撰寫園林實踐過程及內容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 實踐教學體系 原則 內容 效果
實踐教學是培養高職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及職業關鍵能力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構建效果。
一、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
(一)獨立系統性原則
實踐教學是高職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綜合職業素質培養的基本途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必須進一步突破傳統“學科式”教學模式的束縛,強化實踐教學特殊性,以畢業生職業技術能力與職業關鍵能力培養為目標,形成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培養職業能力的實踐教學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必須注意各門課程、各個教學環節之間的聯系和銜接,避免重復與遺漏,使其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學生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二)實踐應用性原則
高職專業要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面向企業、面向基層、面向第一線職業崗位的技術應用型和管理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強調學生的與工作實踐密切相關的技術應用能力及綜合職業素質的訓練與提高,應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合理設計各教學環節,注重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生產實際中具體問題的動手操作能力、技術應用能力的提高及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
(三)市場適應性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應密切關注社會經濟與園林行業發展動態,根據人力資源市場對畢業生知識結構與能力素質的要求及時調整實踐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在實踐教學體系基本穩定的前提下,要注意保持其對于市場需求的靈活適應性。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具體內容
(一)實踐教學目標
目前高職園林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崗位:(1)中小型園林綠地、街道景觀的規劃設計人員、工程設計人員。(2)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人員及工程監理人員。(3)苗圃及花木公司的生產、管理及營銷人員。(4)其它相關崗位。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1)職業技術能力:中小型園林綠地的規劃設計能力;工程設計及工程預算能力;現場施工及管理能力;園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及養護管理能力;園林植物應用設計能力。(2)職業關鍵能力: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二)實踐教學內容
1.高職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內容成分:課程實驗與綜合實訓。
課程實驗是依據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教學目標而設置的,以理論教學為先導,以課堂實驗為中心,系統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嚴謹的科學態度。[1]形式為課間實驗與課程實習。主要由以下內容組成:植物認知、苗圃與林木養護、花卉生產、樹木栽培與養護、園林設計、園林建筑、計算機應用、測量學、綠地規劃與設計、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綜合實訓是在相關課程理論、實驗教學的基礎上,對理論知識、諸多單項技能進行綜合、系統的訓練,以培養學生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工作過程中具體問題的技術應用能力及綜合職業素質,以專業技能訓練、綜合參觀、生產實習等形式開展教學活動。主要內容包括: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園林綠地方案設計、園林綠地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
2.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內容設計。
在教學內容設計上,要將有關職業技術應用能力及職業關鍵能力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課程實驗及綜合實訓環節中。課程實驗部分以測量學為例,根據其在后續課程學習及專業生產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將實驗教學內容確定為:水準儀的認識與使用、普通水準測量、經緯儀的認識與使用、水平角觀測、直線丈量與直線定向、地形圖測繪、地形圖閱讀與應用、點的平面位置與高程位置測設等內容。綜合實訓則要徹底打破學科界限,根據工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設計教學內容。以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為例,可選擇本地常見的一種或幾種園林植物,根據生產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與能力要求,安排采種、翻地、播種、育苗、栽培、養護等相關教學內容。
(三)實踐教學方法
1.模塊教學法。
實踐教學活動接受三級模塊課程要求。具體而言,一級能力模塊與二級能力模塊如圖所示。一級能力模塊決定發展方向,二級能力模塊與職業崗位群相對應。三級能力模塊課程下屬于二級能力模塊,針對具體的工作任務,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參照崗位職業技能鑒定標準、考核大綱制定相應模塊內容。如園林工程施工管理模塊包括如下幾個三級能力模塊課程:分項工程做法,解讀設計、概預算等文件,施工組織設計基本方法,常用園林機具的使用、保養及故障排除。三級能力模塊顯示具體的單項技能,落實到相應的課程實驗實習中。學生根據市場需求、自身的能力、興趣選學一個一級能力模塊中的所有課程,再選學其它一級能力課程模塊中的部分二、三級模塊課程,并積極完成各門課程要求的實踐教學任務。
2.現場教學法。
在園林規劃設計和園林工程設計等方面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到公園綠地實地調查與測量,結合具體的設計景點,講解有關設計理論、技巧與手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觀察、思考、體會;在有關施工管理方面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各種途徑,爭取盡可能多地安排學生親臨施工現場,以豐富學生對園林工程施工的組織管理、現場調度、測量放線、管線布置等的直觀認識;在園林植物認知、栽培與養護等方面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深入溫室大棚、實踐教學基地,結合實物進行教學。實踐教學活動被安排到園林綠地、施工現場及溫室大棚,縮短理論與實踐的距離,能有效豐富、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相關知識、技能的理解,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以其信息量大、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在高職園林專業很多實踐教學中得到應用。比如:測量學中高程測量工作方法、水平角觀測工作方法的實踐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整理視頻資料,通過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有關測量工作的具體、規范、完整的工作方法、工作過程及應用環境;又如,在方案設計的草圖階段,配合幻燈片、投影等,由學生本人介紹設計理念、方案構思,展開討論、評價草圖,[2]不斷開闊視野,提高設計能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水平、溝通能力水平、協調能力水平。
4.項目教學法。
實踐教學活動密切結合工作情境,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工作任務為載體,精心設計實驗項目,把理論知識、實踐技能、應用環境結合起來,融為一體,直接指向職業能力的提高。[3]比如在園林規劃設計的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參加修改過的實際工程項目,這些項目任務通常要求學生完成現場勘察、基礎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方案設計、文本制作等整個工作過程,解決工程實踐中常遇到的典型問題。
(四)實踐教學的考評
1.課程實驗評價。
評價內容包括:實驗理論、數據處理與分析能力、撰寫實驗報告能力及工作表現等幾個方面。教師根據各項實踐教學的目標要求,制定具體考核標準,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實驗理論、數據處理與數據分析能力、撰寫實驗報告能力的評價方式是實驗報告、筆試或面試;操作能力的評價方式是口試、筆試和實際操作;工作表現的評價方式是過程考核,包括實的過程評價與教師的過程評價。
2.綜合實訓評價。
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鼓勵學生積極搜集資料、開闊視野,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并進行獨立思考,應用新方法、新思路解決工作中具體問題,開發創新能力。比如在植物栽培養護類實訓評價中,學生接受筆試、口試或實際操作等形式的相應知識點掌握結果的評價,同時接受理論聯系實際、嚴肅認真、吃苦耐勞、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等個性品質發展的過程評價。
三、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效果
(一)建立了以職業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實踐教學體系明確了3個一級能力模塊、12個二級能力模塊,并以國家或地方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崗位技能考核大綱及相應的崗位工作需求設立了三級能力模塊及相應的單項技能,使高職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從實踐教學目標、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等方面更加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技術教育特色與要求。
(二)改善了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條件
通過教學改革與研討,學院領導及教師對實踐教學在高職園林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地位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與認識,并積極創造條件,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借助校園綠化的契機,與學院科研項目相結合,引進適合在唐山、秦皇島地區種植的彩色樹種,豐富校園內園林植物的種類;對校園內各類植物全部制作了標牌,明示其名稱、產地及生態習性等相關信息;成立了園林規劃設計研究室,面向社會承攬園林規劃設計項目;密切與秦皇島鄭和恒基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廊坊市中原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等園林企業的聯系,廣泛了解就業信息及行業發展動態;建立健全的校內園林實踐教學基地運行機制,為高職園林專業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三)提升了高職園林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
通過教學改革,畢業生就業能力明顯提高。河北科技師院2008屆園林??飘厴I生的就業率達90%以上,且在本地某些知名園林企業諸如秦皇島鄭和恒基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廊坊市中原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唐山宏達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等爭取到實習、就業的機會,畢業生對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及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參考文獻:
[1]劉振湘,李友華.農業類高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7,28(10):39-42.
[2]袁明霞,方大鳳.高職高專園林設計實踐教學課程改革探討[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2):77-78.
關鍵詞: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8-0160-02
《園林工程概預算》是以園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為基礎,結合工程造價知識,立足于園林工程本身而設置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園林工程建設定額概念、原理和各種定額的編制及應用方法;介紹工程造價的構成、工程量計算的規則及方法、工程計價依據及方法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園林工程概預算的編制方法,為步入社會后從事園林工程概預算打下較好的理論知識及實踐基礎,使學生具備造價工程師素質的基礎。因《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的系統性、區域性、實踐性、政策性較強,其課程內容作為園林工程類人才培養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改革。
一、課程的特點
1.系統性強,涉及知識面廣。建設工程概預算的目的是讓學習者遵循基本建設的制度法規和程序,按照建設項目發生的各個階段,實行各實施階段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其涉及知識面包括工程施工技術、工程管理理論、工程經濟、工程驗收規范、工程法律基礎及相關知識等。因此,《園林工程概預算》是一門系統性強、涉及知識面廣泛的課程,學生必須熟練掌握概預算編制的各方條件和相關知識。
2.影響因素多,編制復雜而細致。建設工程概預算在編制過程中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如施工圖紙、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定額、計價方式、工程量計算規則、市場價格因素、國家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等。建設工程項目成本控制往往要經過投資估算、設計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圖預算、施工預算、工程結算、竣工決算等一系列概預算,是一個全過程系統管理,要盡量避免計劃與建設的脫節,就必須進行復雜而細致的編制工作。
3.實踐環節多,與職業資格聯系緊密。園林工程概預算所涉及園林工程及相關工程定額的使用、園林工程工程量的計算方法(包括清單計價規范下的工程量計算以及園林工程及仿古建筑估價表中的工程量計算)、清單計價的程序、清單計價表編制及清單計價分析表編制以及施工圖預算編制等諸多實踐內容,因此,必須聯系實踐,注重企業成本與價格水平的變化,認識園林工程產品價格的特殊性,把握園林工程價格實質,確立合理價格。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實施職業資格制度后,造價工程師、建造師、監理工程師、咨詢工程師等相關執業資格考試中涉及到工程造價相關內容,極大地推動了《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及職業技能培養。
二、目前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內容多,學時少?!秷@林工程概預算》課程內容包括建筑工程概預算概述、園林工程定額、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園林工程工程量計算、園林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編制、園林工程施工圖預算編制以及園林工程概預算審查等,而園林工程本身就涉及園林土方工程、園林給排水工程、園路工程、假山工程、園林照明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園林建筑工程、園林小品工程,可見課程所含內容頗多;但揚州大學園林專業該課程僅有32學時,這就為該課程的授課限定了一定的約束。
2.缺少材,或參考資料內容滯后。由于工程概預算中不同省市的預算定額或估價表中對工程量計算規則和定額的不同造成《園林工程概預算》的課程極具地域性,因此國內目前沒有統一的園林工程概預算的本科教材。授課內容只能根據國家規范及省內預算定額或估價表中相關規定進行調整。即使采用一些參考資料,由于《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1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江蘇省建設工程費用定額》(2014年版)等相關規范及文件的出臺,現有參考資料沒有涉及上述等內容而造成滯后。
3.學生專業知識欠缺,學習熱情不高。在園林工程概預算授課環節發現部分學生識圖能力差,對園林小品、園路、園橋等中結構做法的施工圖紙不熟悉,對施工工序、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組織設計等不熟悉,這就造成在工程量計算以及措施項目設置等環節上存在較大的問題。另外,隨著就業口徑的拓寬,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產生迷茫,認為大學階段所學內容與以后工作內容不符,可能根本就用不上這門課程[1];并且這門課程屬應用型課程,未納入考研的考試課程中,又因這門課安排在第七學期,是考研復習準備緊要關頭的時間內,因此很多同學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學習上不夠熱情。這種認識的誤區究其原因是對其就業方向及專業性質不夠了解,沒有理清通才與博才的關系,不能為將來工作的專業領域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三、教學過程中的改革措施
1.培養興趣,確定以就業為導向的應用人才模式培養目標?!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比艘坏κ挛镉辛伺d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實踐,并在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的作用[2]。首先,讓學生了解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樹立學生學好的信心。通過網絡搜尋對園林工程預算員或造價員崗位的需求的信息以及對畢業學生進行錄音或錄像采訪其工作過程中對園林工程概預算的必要性及緊迫性的要求等方面給學生指導所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重視學習該課程的重要性。
2.突出重點難點,理論性知識留到課下學生自學?!秷@林工程概預算》課程內容雖復雜繁多,但縱觀全過程,主要分為“算量”和“計價”兩部分,其重點強調實際動手操作和計算能力[3]。因此,在授課環節主要針對這兩部分做重點闡述與實踐教學。而對一些概預算分類、定額分類、計價規范解讀等一些理論性知識采用課下自學課堂答疑及課下QQ群、信箱答疑等方式進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4]。在實踐教學環節之前,通過布置問題讓學生課下自學,通過自學的知識用于課堂教學實踐環節中去,從而對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效果進行考查。
3.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秷@林工程概預算》工程量計算涉及到諸如花壇、園亭、花架、園路等園林工程的施工工藝、結構做法等,很難用文字描述使學生明白。對施工工藝和結構做法不清楚就會出現漏項、錯項或者工程量計算錯誤等多種問題。應用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動畫演示、施工過程視頻播放等多種手段使學生全面了解工程施工順序及施工工藝,就能增強學生對工程量計算的理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如講解園路過程中,清單工程量計算較為簡單,直接按照清單計價規范中規定“050201001園路”中的計算規則“按實際尺寸以面積計算”即可。但在綜合報價過程中,按照“江蘇省仿古建筑與園林工程計價表”中的描述“路床整理(或土方開挖)、墊層鋪設、面層鋪設”的工作量計算規則就比較生澀,多數學生不了解園路結構和施工做法。此時,一則可以通過現場教學,二則可以通過動畫模擬,讓學生了解園路施工的工藝及程序,結合計價表中的文字描述,學生就能準確地計算出園路的工程量,結合定額計算出綜合單價。其他諸如花架、園亭、景墻、花壇等其他園林小品同樣采取這類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就能提高教學效果。
4.加大實踐比重,實施模塊教學?!秷@林工程概預算》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單獨或者分小組合作編制園林工程預算書,因此僅為傳統的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根本達不到目的。在僅限的學時內,加大實踐學時的比重,對學生實際操作編制預算書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預算書的編制也是按照不同分部分項工程、單項工程、單位工程逐一編制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按照園林工程的分類進行模塊教學。分別進行園林綠化工程、園路工程、園橋工程、園林景觀小品工程(花池、景墻等)、園林水景工程等開展模塊教學。即,老師現在課堂上以某個單獨模塊的分部分項工程為例,講解工程量的計算、綜合單價的計算以及清單計價分析表的編制過程中涉及的工程量的計算規則、定額使用等;學生在課堂上邊聽老師講解邊自己開始訓練;完成某個例題的學習后,教師給出大量例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學生單獨或者分組討論各例題工程量計算和定額使用,實施教學做一體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以輔導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是主體;工作量計算,查閱定額和計價規范,完成計價分析表任務都有學生自己完成,只是在遇到問題和發現問題時老師幫助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模塊教學能夠使學生對一類問題掌握到位,教學做一體化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實踐性。
四、結語
隨著我國城市化不斷發展,國內建設市場對造價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學校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建設市場需求的造價人才,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5]。因此,培養園林工程造價理論扎實并具有工程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是園林工程概預算課程改革的目的。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拓寬學生的學習思維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馬朝霞.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工程概預算》教學改革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31(8):101-103.
[2]許家雄.《建筑工程概預算》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資訊,2012,(16):181.
[3]覃嘉佳,蔡玲,鋸麗華等.高職《園林工程概預算與施工組織管理》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園藝,2013,(11):77.
1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教學內容設置存在不足
首先,教學內容陳舊。目前,多數高?!秷@林藝術原理》課程教材選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過元烱編著的《園林藝術》一書,該書1996年出版至今已近20年,雖然經過多次重印,但內容并沒有改版。然而,近些年園林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的園林設計理念和思潮不斷涌現,新信息、新技術、新材料和新方法層出不窮,對園林從業者的知識結構要求也越來越高,該教材的許多內容由于未能及時更新,某些觀點和案例現在看來已經太過陳舊,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而且,該書實例古典園林偏多、現代園林較少,對于當今園林的熱點問題也未能及時收錄。因此,該教材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園林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現在園林藝術教學的需要。
其次,課程間銜接不當、內容重復?!秷@林藝術原理》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范圍較廣,和園林專業的多門課程內容有緊密的關聯和交叉。在各課程的任課教師未能及時溝通的情況下,容易出現課程間銜接不恰當、教學內容相似或重復的情況。例如,園林發展史內容與《中外園林史》內容重復;園林建筑及小品相關內容與《園林工程》、《環境小品設計》等課程的部分內容重復;對園林要素的介紹及運用上,與《風景園林設計初步》、《園林設計》等課程中有相似的內容;植物造景相關內容《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植物種植設計》等課程內容重復。相同內容的重復授課不僅犧牲了一部分專業知識的教授時間,而且還易導致學生在聽課時產生厭倦和反感的情緒。
1.2傳統教學方式存在不足
目前,多數高校都開始采用多媒體設備教學,在教學硬件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教學模式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方式,即每學期初教師提交教學日歷,明確每一節課的教學任務與要求。因此,教師多數采用章節式教學方式來講解具體的教學內容,這導致教學內容往往是相互獨立的,無法形成連貫的體系。學生最終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已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1.3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足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包括3部分:課堂理論教學、實驗課程與實習。然而,目前多數高校存在壓縮課程學時、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教學計劃中缺少設計型、創新型和綜合性等方面的實踐教學內容。塔里木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園林專業的《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計劃僅有40學時,且全部為理論學時,沒有實驗課程和教學實習,缺乏技能訓練過程。這導致學生僅僅注重被動的接收和死記硬背理論,應用能力不足,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更談不上在實踐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1.4考核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園林藝術原理》課程多采用傳統考核方式,即將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賦予不同的比重,最終核算成總成績。這種考核體系無法對教學效果起到應有的評價、督促與引導作用。由于沒有統一的考核標準,難以客觀評價考核學生的綜合能力。
由此,必須針對以上問題進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才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上課時間,達到從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園林設計人才。
2教學改革內容
加強課程教學改革,制訂正確的教學策略,采用適宜的教學手段,是規范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的的重要前提。通過以上分析,結合我校園林設計方向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計劃,《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主要應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2.1探索模塊化項目式的教學模式
《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授的主要內容包括園林藝術特征、園林構圖藝術、園林風景藝術、園林色彩藝術、園林山水地形藝術、園林建筑藝術、園林種植藝術和園林小品藝術等。將課程分為園林藝術概念、園林藝術基礎和園林藝術實踐三個模塊[1],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將課程分為山水、植物、建筑、小品、園路廣場等五大項目[2]。針對每一個模塊和項目性質,設計教學載體和教學形式,每一項目設計重點、難點突出實踐特色,在項目教學過程中體現學科的發展,課程的實用性和實踐性。
2.2經典案例分析,不斷更新教學內容
園林藝術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園林藝術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案例教學法的應用。針對不同模塊和項目的講授過程中,以具體案例為基礎,通過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場景進行案例分析,發現規律,提煉理論,將相關知識融會貫通。
教學案例的選取應以教學目的和具體教學內容為根據。既要包含經典園林案例,又要體現園林專業發展的新趨勢。利用典型設計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設計思維。通過對中外著名園林如北京園明圓、承德避暑山莊及法國凡爾賽宮苑等經典園林興建的歷史背景、建園目的、設計理念及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技術等對造園藝術影響的分析和引導,使學生分析比較經典園林的差異,活學活用所學知識,達到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將人文精神融入園林設計中[3]。針對新理念、新技術、新材料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應該結合近年來國內外涌現的優秀園林作品或是身邊熟知的園林案例進行分析。例如,組織學生對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與2010上海世博園的建筑、水景、植物造景等的分析討論,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程教學中,利用網絡信息的及時性和便利性,密切關注園林專業發展的新狀況,及時更新相應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力求使課程的內容更具實用性和針對性,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建立課程網站,拓寬學生的視野和思路。課程網站的建立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在線自主學習環境,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補充和拓展的作用。網絡教學資源有助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自學,利用在線交流欄目可實時或異步進行學生作業布置、答疑、討論等教學活動,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參與性。
2.3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教學
傳統的教學理念不夠重視實踐教學,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的教學時數不足。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必須加大實踐課的教學時數。首先,增設實驗課程,建議課時數為24學時。實驗課程主要目的是強化技能培訓,其技能培訓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地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節。而手繪訓練則是技能培訓的關鍵環節,可以直接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技能培訓環節使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應用到設計中去,能充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其次,增設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建議增加為期5天的實踐教學周。在實踐教學內容設計上可分三步進行:基本實踐能力培養、專業社會崗位能力培養和相關專業綜合能力素質培養[4]。通過該培養體系,使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崗位能力和適應社會工作需求的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園林藝術實踐教學中,從培養學(下轉第196頁)(上接第176頁)生基本實踐能力入手,要求學生必須認真分析某一園林景觀的功能分區,了解其園林要素特別是山體、水體、植物等的運用情況,重點分析其園林景觀的藝術手法和產生的藝術效果;組織學生到園林工程施工現場參加施工,利用學校附近的專業公司和企事業單位的現場施工來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及學生的社會崗位能力;請從事園林工程項目管理的前校友來校指導學生的學習。
2.4考核方法改革
多樣化的考核形式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閉卷考試方式不能全面、客觀反應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專業能力。在園林藝術教學中建立作業評分標準體系和實習報告評分標準體系,增強評分的客觀性。將考核分為3部分:平時考核、實踐考核和期末考試,具體內容包括課堂討論、平時作業、實習以及基本知識的掌握等。注重平時成績和實踐環節的考核,減少期末考試成績的比重,把考核貫穿于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使考核方法更具有評價的系統性、動態性、連續性和多樣性,能更加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學生,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比較符合創新教育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5]。
3結語
園林藝術是園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園林藝術課程改革,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調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自己的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實現課程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史小玲,顧建中.“項目驅動、能力為本”的《園林設計》課程教學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9,8:136-137.
[2]楊晶.《園林藝術》課程教學改革[J].北京農業,2013,9,291-292.
[3]付美云,馬愛軍,王欣.《園林藝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6(2):56-58.
[4]楊清平,,胡楠.高校園林藝術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探討[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3,33(3):95-98.
[5]劉惠.《園林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安徽農學通報,2010,16(22):138-139.
[責任編輯:曹明明]
[關鍵詞] 園林設計;課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行業對人才的實踐能力越來越重視,其選擇人才一般以動手能力為主,因此我國當前各大院校紛紛對本校園林設計課程進行改革,在培養學生過程中,以實踐為主要教學內容。本文結合我國當前園林行發展的要求與部分已進行課程改革的高??偨Y出來的經驗,談談園林設計課程該采取何種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層次應用類型人才。
二、園林設計課程改革的意義
1、全面認識園林設計,提高學生知識面
園林設計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開設的一門專業,內容范疇大,知識面涉及范圍廣,結合物質、文化及藝術等方面,其基礎學科是自然科學和人文藝術學,因此園林設計應用類型人才對社會的進步發展有著較深影響[1]??傮w來說,園林設計應用類型人才需要全面領悟園林規劃設計內容,并根據理論知識及個人實踐能力進行大膽和創新的構思,若其缺乏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則其構思起不到將園林多方位規劃的作用。因此,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在園林設計構思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園林設計學科結合歷史與社會,探討園林設計的古典及改變方式,從園林發展的步驟中總結規律,綜合人類活動各方面知識進行人才培訓,對提高應用型園林設計人才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術起著很大的作用。
2、打破傳統,大膽創新,健康發展中國園林
當前我國園林行業發展進步不明顯,因此園林設計應用型人才影響著我國園林發展的趨勢。我國園林行業發展情況有兩種,一是創新能力欠佳,結合當地文化特點且構思新穎的作品基本沒有;其次喜歡借鑒近現代歐洲園林設計的構思,可又沒將其內涵理解領悟,對此目前我國園林設計作品多數照抄國外園林設計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點進行創新[2]。我國多數園林設計者不注重園林發展過程的歷史及文化,創作過程中將其忽略,構思出來的作品缺乏內涵,毫無品味可欣賞。歷史文化對現當代文化有著較深的影響,在其發展形成的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日本、韓國現代園林成功案例可證明,將現代歐洲園林理論和實踐同本土民族特點和歷史文化相結合,方可設計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園林。我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必須將現代歐洲園林設計模式與我國傳統園林種類互相結合,才能改變目前園林發展緩慢的情況。從園林設計教育方面看,全面認識園林設計學科可促進我國現代園林的發展,幫助學生加強掌握園林發展規律的能力,尤其加強提高培養應用型人才繼承歷史及創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現代園發展的步驟。
三、歷史園林設計課程教學不足的問題
1、分不清課程重要性
我國的大學可分為研究型與應用型,研究型大學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園林設計學科以園林史理論課程為前提,開設科目多為理論型;而應用類大學則重視學生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據行業技術要求來培養學生,因此園林理論科目課程在應用型學校中得不到重視,此類教學方法雖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卻降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設計[3],極少數應用型高校的老師和學生甚至認為不該再開設此類對園林設計構思及施工沒有很大幫助的理論科目。園林設計課程該采取何種方案將理論性科目及培養人才操作能力相結合,是目前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首先考慮的問題。
2、學時時間短并受限制
應用型學校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多數把學生的學習時間花在操作培養方面,導致在所開設的科目中,理論類型課程時間安排得較短,一般少于35個學時。課時量變少,學校理論課的開設也只能隨之減少,有的高校甚至只從世界園林史或我國古典園林史兩者當中挑選1門講授,內容比較單一。而近現代世界園林發展狀況多數被舍棄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課時剩余的課程當中講授。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缺少園林史理論科目,園林設計課程的知識面也就不完整。我國現代園林發展情況與西方發達國家經對比,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因此應用型學校開設園林史理論科目很有必要,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國外造園技術的先進方法,還能了解歐洲現代園林發展的過程,從而使我國未來園林工程師能吸收其豐富的經驗進行開拓創新,影響我國園林行情前景,促進其快速發展。
3、教學方法單調
總結我國園林設計學科教育的發展歷史,園林設計理論課目多數采取單調及陳舊的教學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對國家及地方園林變化情況進行研究,著重觀察我國園林內容及種類的發展,導致學生只能單一地吸收園林相關簡單知識。教師教導學生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因人施教[4]。由于應用型學校面向社會發展現狀,重點培養園林行業所缺乏的高層次人才,故其教學方法相對研究型學校而言也比較落后,必須根據實際教學并且還要靈活運用。
四、園林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方案
1、從專業入手,確定教學計劃
目前,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水平與歐洲園林行業的發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異,要拉低差距水平,國家必須大力培養綜合能力強和敢于大膽創新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此類人才的培養關鍵在于能力培養,課程多數應與技術和實踐相關,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因此,園林設計課程的教學計劃應該全方面培養學生動手以及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力,為其大膽創新打下基礎[5]。具體方法是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首先培養學生了解并掌握專業知識,其次通過分清主流的學習,使學生領悟世界園林設計發展史,將學生培養為全面發展、綜合能力強的高層次人才。
2、從實踐需要找出教學重點
應用型學校以實踐教學為主要的教學指導原則,因此其開設的園林設計理論課對學生要求并不高,教學內容也不完整,教師對于復雜且難理解的知識并不深入探討,只會簡略帶過。如講授我國古典園林史,其只會講述園林的發展史,比如園林在殷漢朝時期興起;魏晉南北朝時開始變化;隋唐時期出現繁榮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園林開始出現成熟現象;但清中葉至清末近代園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國古典園林史內容范圍廣,時間跨度大,其中還包括園林發展過程中每個朝代的歷史概要、園林發展狀況與歷史經典作品及園林特點等等。教師講解時應該根據每個朝代園林的特點出發,主要引導學生領悟設計者思緒及歷史變化的影響,同時還可補充課外相關知識來引導學生。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學對我國古典園林發展有較深的影響,教師講授時可對此內容適當補充開,增加學生知識面,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寫意山水”與“有若自然”如何影響我國后世園林。我國明清時期古典園林得到大規模的發展,此時期還是我國古典園林歷史上的巔峰時期,至今我國很多地方仍保留許多該時期的經典園林,因此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不僅講解當時朝代的發展程度及文化情況、還須拿實際園林的設計特點進行重點探討。
3、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采取案例對照法
我國高校對歷史理論科目多采取根據歷史來探討的傳統教學方法,此類方法直接敘述,很難開拓學生思維并且不能靈活使用,因而學生在園林規劃設計中既不能吸取優秀園林的成功經驗也不敢進行大膽創新。案例對照法是目前園林設計科目史論教學方法中比較新穎且效果不錯的的教學方法,其把多個時期和多個國家或有借鑒成功園林構思經驗的作品通過對照,從中獲取園林設計構思的普通規律,透過差異找出園林流變的發展現象。例如講述德國古典主義園林時,可拿同時期美國古典主義園林設計師丹?凱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對照比較,探討德國古典主義園林構思元素對古今園林的影響,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充分了解古典園林與當前園林設計構思的關系。根據對照類型,案例對照法可根據空間、操作、歷史發展情況與細部研究分為4個類型:分別為橫向對照法、縱向對照法、宏觀對照法和微觀對照法。一個例子可從多個角度進行講授,如講授我國明清時期的園林設計可與我國兩漢時期的園林對照比較,講授我國園林的發展歷史,也可與西方園林或日韓園林對照比較等。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計劃及學時時間總結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朝多方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針對我國園林行業發展的現狀,我國園林設計課程,必須著重加強改革實踐教學,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與動手能力,這樣我們才可培養出適合園林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類型人才,進而加快我國園林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藝超.關于園林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1,10 (04):78-80.
園林專業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兼顧了生態、藝術及自然科學,同時它又是一門與許多學科相交叉的、實踐性強的學科。正是因為這種特點,要求本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具有全面的理論知識、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經濟和園林行業的飛速發展及全球氣候的劇烈變化,園林在保護自然資源、節能減排、匯碳固碳的生態建設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這種背景下,社會對園林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研究園林與低碳之間的關系,探討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園林專業的發展,對推進園林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低碳與園林的關系
許多研究表明,人類活動過度頻繁引起的碳排放增加是導致氣候變化的重要因素1,減緩與適應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策略已被大家廣泛認同。這個觀點要求人們必須從節約能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角度出發,降低人為碳排放。在這種環境下,關于低碳和園林方面的關系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它們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一方面碳排放增加所引起的氣候變化導致的環境劇變,必定對園林的相關重要元素如形式、內涵、植物應用以及設計理念等產生影響。由于氣候變化所導致的人居環境發生改變使得設計師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不得不考慮抗旱、抗氣體污染等抗逆植物種類的選擇,植物在色彩上的季相變化,喬、灌、草合理搭配的生態景觀以及部分地區因強降雨而導致的洪澇災害等的影響。另一方面,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園林在人居環境中的生態效益,園林植物在改善和調節氣候變化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如降低周圍環境溫度、增加空氣濕度以及抵制噪音污染等。而隨著園林的進一步發展,其在生態方面的作用也已逐漸延伸到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特殊作用,如水文、碳匯、節能減排、減污以及豐富物種多樣性等都與園林要素之一植物及其所形成的綠色空間密切相關。而低碳理念更是要求園林必須在降低自身碳排放的基礎上,有效增加碳吸收,顯著改善人居環境,并能適應未來氣候變化下區域環境條件和城市發展需要。園林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碳排放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構成要素和設計理念均與低碳息息相關。綠地系統的主體——植物即是城市區域內唯一的自然碳匯又是唯一不消耗能量的碳匯體。此外,合理選擇植物種類及通過植物的合理布局產生的減排作用可能比自身的碳匯作用還要高。而園林建筑中,低碳材料的選擇對環境保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壽命長、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點能充分體現環保理念^。而這些園林要素及設計理念在對低碳社會建設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園林專業實踐教學調整的意義
園林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建設低碳城市中既面臨著重要挑戰又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高等農林院校的園林專業承擔著培養維護生態與環境保護建設、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自然資源保護及低碳園林建設等人才的重任。在低碳理念的大環境下,園林的一些重要元素也將隨之改變,園林專業在人才培養上不僅要注重園林的基本要素,而且更應以低碳理念為出發點,在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和踐行中進行不斷調整,從而適應低碳社會發展對園林專業人才的要求,最終培養出能夠適應低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目前,許多高等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方面進行了不斷地調整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了實踐,但在低碳社會、低碳經濟及低碳園林等低碳理念的背景下仍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實踐教學內涵狹窄,人才培養目標不能應對環境變化。其次是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銜接性差,且內容陳舊落后,與當今低碳社會發展聯系不緊密。第三是實踐教學內容及體系在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方面的作用不顯著,實踐內容缺乏拓展,大多為驗證性、演示性實驗,能體現低碳理念的設計綜合性和創新性實驗較少。第四是滿足適應低碳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基地偏少,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培養和發展。基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以低碳理念為基準,對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調整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三、低碳理念下園林專業實踐教學的調整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環境下,社會經濟發展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有所提升,對于其人才的培養應在注重園林造園基本理論與技能的前提下,更應強調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的低碳園林的實踐。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對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調整是必要的。
(一)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
1.擴大實踐教學內涵,提升人才培養目標?,F代園林學是一個交叉性極強的邊緣學科,其涵蓋面極其廣泛,尤其是中國的園林最初是依托于農林院校發展起來的。這就導致當今諸多院校的園林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大同小異,均是按照“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強能力、廣適應”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來培養園林專業人才的6,最終培養的學生是規劃師、設計師、園藝師、工程監理員、施工員或者是景觀生態學家。這就要求既要注意各課程實踐內容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程度,又要注意各實習之間的銜接度對知識點的提升作用,同時注重增強學生對園林實踐的了解和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而筆者認為,隨著當今環境的變化園林的功能也在發生著變化,已由原有的綠化轉向美化,又在美化的基礎上趨向于節能環保、固碳減排、改善和維護生態平衡。園林發展的方向也由過去的單純造園轉向為低碳、生態園林,并被賦予了更多與低碳相關聯的新內涵。所以,園林專業的培養目標應結合社會環境和全球氣候的變化而有所擴展,在園林的內涵中要體現生態園林和節約型園林等與低碳相關的內容。在實踐環節中充分體現低碳、生態、碳匯等新技能和新理論,把創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貫穿于本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中,從而滿足園林內涵的加深和延伸。
2.實踐教學體系建立應與園林專業定位相適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園林行業正在飛速發展。為了適應社會需求,園林專業也加快了發展的腳步,很多大學都開辦有園林專業。但由于各院校的性質不同,所以每個院校的園林專業屬性也有所不同,比如以工科為主的院校偏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以農林為主的院校偏重于園林植物和觀賞園藝,以藝術為主的院校偏重于環藝設計,而各類綜合大學則以城市規劃為主或開設相關課程。各院校由于各自的學校屬性和辦學條件不同,從而導致課程體系各異,使得培養目標在實踐環節上偏重不同,差異甚大。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園林專業的實踐教學也應緊密和各院校園林專業的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在低碳園林、低碳社會及低碳城市建設中要充分體現園林不同屬性的特色,把本專業在該院校中的地位和優勢發揮出來。如農林院校的實踐環節可以偏重于植物,設置一些與碳匯和低碳相關的植物類實習或實驗;工科院校的實踐環節要考慮在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方面加強與環保節能等低碳理念相關的實習或實訓;而藝術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中可以增加與環境及生態學相關的內容等等。只有通過建立能夠體現該院校園林專業特點的實踐教學體系,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當今低碳社會和低碳經濟所需的專門人才。
(二)更新授課內容,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銜接性
1.授課內容中增加有關低碳及節約園林的知識。實踐的基礎來源于理論,所以實踐的好壞和理論內容的指導性關系密切。全球氣候變化條件下低碳概念的提出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低碳園林’、“生態園林’、“節約型園林”及“低碳城市”等一些理論知識,這對于學生在園林中進行低碳概念的實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述園林的發展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即減少碳源和增加碳匯。因此,對于園林最初“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進行重新詮釋,即“以人為本”要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核心,所以在園林專業的相關授課內容中應增加有關全球氣候變化、生態景觀、環保節約、低碳及碳匯等相關的內容,開設有關低碳園林、生態園林、節約型園林及低碳城市的公共選修課。如可以開設《低碳園林規劃設計》、《節約型園林規劃設計》及《低碳與園林發展》等課程。
目前,甘肅農業大學園林專業的選修課設置了園林植物和園林規劃設計兩個方向。但隨著西北地區特殊地域氣候隨人類社會發展的變化,行業及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就要求園林專業在授課內容方面的主體方向也要有所改變。而現有的園林植物和規劃設計方向在課程設置及其相應的實踐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已無法滿足社會對園林專業人才的需求。園林植物方向的實踐內容仍偏重于植物的形態特征和栽培管理,重點仍放在植物識別和栽培上,這與當前環境對園林植物主體功能轉變的要求相脫節。例如園林花卉學、園林樹木學、園林苗圃學及園林植物栽培學的實踐教學課時可達70學時,但其中有80%的是關于植物識別和栽培的。而園林規劃方向在設計實踐時仍然注重園林的功能分區和對園林原場地的改造,學生在進行園林規劃設計時理念相對比較陳舊或拘泥于模式化,設計出的作品和實際嚴重脫節,只具有觀賞性而無使用性,更沒有考慮全球氣候變化和低碳理念。因此,筆者建議,在這兩個方向下,都應摒棄原來陳舊的內容,增加有關低碳園林、節約型園林和綠地碳匯的概念和相關知識。
2.加強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銜接性。園林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也就是說學生不但要掌握園林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還要受到各種技能的基礎訓練,最終具備過硬的實踐能力,從而能夠與時俱進,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變化。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近幾年,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園林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修定中加大了實踐教學力度,增加了實踐教學比重,使實踐教學的比重提高了6%左右。同時在實踐環節中也注重了低碳戰略的重要性,設置了環境改造、低碳植物種類搭配、低碳材料選擇以及碳匯樹種選擇等相關的實習實驗,從而使學生對更新知識能更好地掌握并能將園林的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如在園林綠地規劃課程中介紹園林綠地功能時要增設園林綠地的碳匯功能方面的實驗一某小區園林綠地碳氧平衡測定、校園園林碳匯的組成結構調查等;在園林植物中增設園林植物種類固碳能力大小比較的實驗一某樹種固碳能力測定;在園林綠地規劃設計中提倡植物配置應注重生態環境和低碳模式的應用,如落葉與常綠搭配、常綠植物與色葉植物搭配以及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搭配等,從而提高園林綠地的固碳能力,如開設不同植物配置對園林綠地固碳能力大小的影響試驗;在園林建筑中提倡遵循生態城市建設的3R原則,可開設材料的可循環利用、雨水的收集利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應用、低碳環保材料選用等與節能環保有關的實驗,如不同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比較。在園林植物養護管理中設計降低園林綠地養護管理的碳排放以及延長園林綠地的“使用壽命”的實驗。在城市生態學中增加降低園林自身的碳排放、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減少建筑能耗等實習和設計。
(三)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增加有關低碳園林建設的創新實踐能力和低碳意識培訓
1.提高學生低碳園林建設的創新實踐能力。園林是一門注重設計和美學的學科,而這兩個方面都要求設計者有很強的創新意識。面臨社會的發展和變化,高等農林院校所培養的園林人才應該是創新型人才。因為創新是人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創造出新事物、新成果的活動或過程8。創新本身是來源于社會實踐,而實踐同時又能指導再創新。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首要條件,創新思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來源于社會和環境的變化。因此,在低碳理念的背景下,園林專業的實踐內容應在原有驗證性、演示性實驗的基礎上,更注重與低碳相結合的設計型、綜合型和創新性實驗,從而使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以提高。甘肅農業大學林學院園林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斷進行完善,在增加實踐教學學時的同時,也對內容進行了必要地調整。對于一些實驗內容相似或重復的實驗根據課程間的關聯性進行了合并和整合,這樣就節約了一些實踐學時,同時將這些學時用于開展新的實踐內容,尤其是增加了創新性綜合實驗和體現低碳理念的生態園林及節約型園林等的實踐內容。例如,在進行城市綠地系統規劃課程中公園設計和居住區設計要求學生必須體現節約、低碳,設置了低碳公園設計、低碳居住區設計等實驗;在建筑設計課程中增設了低碳建筑材料選擇實驗;在園林植物課程中增設了園林植物碳匯功能比較實驗;在園林設計課程中增設了園林綠地土壤碳儲量調查與分析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的開設,使得學生始終能將“低碳”的理念貫穿于景觀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植物配置、植物景觀造景及施工管理等多個與園林行業相關的方面,從而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和;兩足社會需求。
2.加強學生節約意識、低碳意識及生態意識的培養。園林規劃設計師對于規劃設計理念和設計要素的把握是決定園林設計成敗的關鍵。園林專業所培養的園林人才將是未來的園林規劃設計師,因此,要培養適應低碳社會發展需求的園林人才,就應注重學生基本素質培養,尤其要注重是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節約意識、低碳意識及生態意識的培養,開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引導和宣傳活動,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各個細節中都貫穿低碳生活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此外,還應在相關課程的實習中加入低碳生活行為方式的內容,專門開設有關低碳和節約的系列實習,讓學生把日常的消費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都能與低碳理念結合起來,對學生日常生活減碳量的高低進行評比,提高學生在設計作品上低碳理念的展現程度。同時還可以讓園林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組建一些社團,如甘肅農業大學園林專業學生成立的“美工生態協會”就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倡導低碳生活,引導學生的低碳園林意識。對于實踐好的一些行為方式和經驗可以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和宣傳,并在全校同學中進行推廣,讓園林專業的學生從大一開始就培養低碳生活、低碳園林的意識和行為方式,從而使其成為當今農林院校大學生低碳理念的實踐者、倡導者和先行者。
(四)低碳理念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
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礎,也是提高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設理想的實踐教學基地,尤其是建立能滿足適應低碳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基地,才能培養出適應全球變化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園林專業人才。
隨著社會對園林人才需求和要求的提高,許多院校的園林專業也在進行不斷的改革,尤其是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通過和當地及外地的植物園、花卉公司,風景名勝區、房地產公司及公園等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實習條件,并在合作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鞏固。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當今低碳理念的背景下,這些實踐教學基地在培養符合低碳社會發展的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或者其實習目的和低碳理念相脫節。加之低碳概念的出現和園林專業發展的歷史都較短,所以目前能夠完全滿足適應低碳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的實踐教學基地相對較少。2013年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園林和景觀獎)中獲得一等獎的“天津低碳園林創意實踐基地”應該是目前國內較為完善的低碳園林實踐基地。那么,在這種狀況下,如何建立與低碳理念相符合的實踐教學基地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首先要對原有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進一步的挖掘和開拓,在這些實踐基地中樹立低碳的觀念和理念,并在進一步的建設中付諸于實踐,如在園路改造中可以用廢舊的棧道、枕木或用低碳的材料,在標志牌、花缽等小品建設中用其他廢舊的、無污染的材料;在植物方面可以突出其減排方面的作用等。其次在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和開發上要盡量選擇低碳園林、節約園林及低碳城市的途徑與手段來進行,這樣可以真正讓學生樹立低碳的理念,也能為今后低碳園林的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最后,把自己的學校校園作為低碳實踐最好的基地,在其中進行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養護、園林植物造景、園林建筑小品設計等方面的低碳實踐教學,積極組織學生對校園環境進行低碳化改善,參與校園的低碳改造,將校園建設成為低碳園林式校園。
關鍵詞:技校園林專業;行動導向;教學改革;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06-00-01
園林專業的核心崗位是景觀規劃設計,園林景觀設計是技校園林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從園林、綠化的角度側重于園林空間設計中常用的花卉種類識別、栽培養護要點、觀賞特性及應用設計方式,為園林植物設計、施工、養護奠定基礎。但是,技校園林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存在偏離崗位能力目標、內容結構重學科體系等問題,教材不僅內容陳舊,而且常涵蓋了多個邊緣學科的教學內容,內容多而龐雜,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強,教學方法僵化,強調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會能力的培養,不能滿足職業崗位對知識廣度、深度和技能的需要,嚴重偏離職業教育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職業人才培養的需求。
課程的能力培養目標不明確造成教學內容的結構重學科體系的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知識點多,重點不明確,內容不精。由于課程體系缺少統一建設,一些內容和樹木學、園林植物栽培養護等相關植物學課程重復嚴重,且由于園林專業的學生相對園藝專業的學生,植物學、土壤學、栽培設施等基礎知識薄弱,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學生將無法很好地接受相關理論知識。因此,在改革課程教學時要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依據崗位能力需求和職業標準,以典型工作任務為項目載體組織教學內容,將理論知識貫穿于學習情境和實踐項目中,采取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內涵
所謂行動導向,是指學習是個體的行動,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行動導向的教學法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在教學中重視案例教學,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及自我管理式的學習?;谛袆訉蚪虒W法的教學內容選擇應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標準,一方面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與能力,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原則。教學過程遵循實踐在前,理論在后;行動在前,知識在后的原則,注重可行動性,注重過程的完整性、合作性,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應基于工作過程對教學內容重新序化。通過解決接近實際工作過程的案例或項目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發現式的學習。注重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教學落實具體的工作任務,確定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進行崗位和人才需求調研,確定課程體系和課程目標。
二、教學改革內容與實施
教學內容的選取以滿足園林行業對花卉知識的需求和園林行業人才規模的需求為基本目標。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通過對園林行業及花卉企業的調研,針對園林設計專業崗位能力需求以設計和養護管理為主的情況,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技能培養在應知、應會的基礎上重設計和養護,輕生產。同時,依照職業教育法第二十三條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實施職業教育應當實行產教結合,為本地區經濟建設服務,與企業密切聯系,培養實用人才和熟練勞動者的要求,根據學科特點和本地區的氣候特征,對不常見、不適應本地氣候的花卉內容進行刪減,重點講解適宜本地氣候的園林花卉品種,并針對園林花卉行業發展更新較快的特點,增加在園林綠地中應用較多的新品種及國際園林花卉的發展趨勢等知識,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
教學內容組織上依據園林景觀花卉設計、應用、養護管理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項目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設計學習情境,打破傳統的教學內容在依據花卉的生物學特性編排的順序,針對園林花卉造景的應用和花卉生長的季節性特點,將理論知識貫穿在具體學習情境和項目中,項目設計遵從實踐到理論實踐先于理論實踐多于理論的原則。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根據園林專業學生植物學基礎知識薄弱的特點,內容組織上主要按照應用養護生產,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園林花卉,提高學習興趣。其中生產環節以計劃制訂為載體,技能上重管理,知識上重花期調控,便于學生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能夠熟悉市場供應情況,熟練地進行植物配置。
三、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
首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如在花壇設計項目中,教師先帶領學生到園林露地實地考察各種花壇案例,并現場講解和識別常用的花壇花卉品種及其生態習性,繼而介紹適合于花壇造景的花卉的特征和共性。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一步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和花壇花卉的新優品種,并形成報告或PPT課件,將學習成果與班級同學共享。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既掌握了理論(花卉種類及習性),又得到了實踐(花壇設計方案)訓練,且培養了綜合能力。其次,在實踐環節中突出實用性和綜合性。廢除單項驗證性實驗,走出實驗室,將課堂遷移到園林綠地、施工現場、生產基地等工作現場,變單純的理論學習、驗證性學習為理論學習與經驗學習相結合。如在園林景觀花卉養護管理學習項目中,將教學內容與校外實訓基地的真實工作任務相結合,學生以完成工作任務為學習任務,針對工作任務制定方案并匯報,教師針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在修改過程中結合理論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完善方案,最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整個教學環節中采用了任務驅動法、講授法、示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便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改革
根據能力培養目標,考核采取由結果控制為過程控制和結果控制相結合的方式,采用項目考核、期末考核、平時考查3種考核辦法,其成績分別占40%、40%、20%。項目考核,根據每個項目的完成情況,對技能操作過程和結果當場評分;期末考核,可采用理論試卷考試、課題綜述、案例分析以及技能操作考核等方式進行。平時考查主要考核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出勤與紀律情況、學生努力程度、平時作業與實訓態度等情況??己瞬皇悄康?,主要是為了以考!促學!,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而不是以通過考試為學習目的,應將能力培養作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去自我約束,認真完成每一項學習任務,從而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地方院校;園林植物學;教學改革
收稿日期:20160201
作者簡介:劉慧(1979―),女,主要從事園林植物應用與綠地景觀建設研究工作。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3018902
1引言
據統計,截止2015年全國開設風景園林專業的高校有100余所,其中大部分是地方院校[1]。一方面,風景園林一級學科的設立,對規范學科教學,優化師資隊伍,培養合格專業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以網絡公開課、慕課(MOOC)等為核心的開放、共享教育資源對地方院校風景園林專業一些基礎性強的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新挑戰,同時,由于地方工科院校師資相對薄弱、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課時設置較少、學生相對忽視等原因,《園林植物學》的教學成效往往不佳。
2《園林植物學》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園林植物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是風景園林專業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2013年的《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也進一步明確了《園林植物學》作為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及其在風景園林專業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2]。作為地方工科院校,桂林理工大學自2007年開設風景園林專業以來,一直重視《園林植物學》及相關課程的教學與專業教育,成效顯著但也存在諸多問題。
2.1教材選用難
在農林院校園林植物類課程主要由《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組成,北方院校的教材選用主要以陳有民教授主編的《園林樹木學》、張天麟教授主編的《園林樹木1600種》為佳,南方院校的教材選用主要以莊雪影教授主編的《園林樹木學(華南本)》為宜,《花卉學》課程則大都選用包滿珠教授主編的《花卉學(第三版)》。這些權威教材主要以講述園林植物的分類、習性、生長發育及栽培管理等為主,相對地方工科院校學生來講,其內容多、專業深、涉及面廣,對學生的要求甚高,同時《園林植物學》的教學必須密切聯系學校所在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園林應用現狀[3],目前相關其他教材又或多或少存在較大不足,選用合適的教材比較困難。
2.2教學課時少
對于《園林植物學》,北京林業大學等農林院校大多安排80學時的課時,且農林院校一般開設植物學、園林花卉學、草坪學、園林苗圃學等相關課程[4]。而桂林理工大學將《園林植物學》作為必修課,教學課時只有48學時,嚴重偏少,且缺少相關課程的支撐。而《園林植物學》教學內容繁多,涉及面廣,促使教師的講課蜻蜓點水,不能深入,學生的學習囫圇吞棗,一知半解,教學效果不理想。
2.3教學條件差
由于一般的地方院校開設風景園林專業時間不長,缺乏相關樹木園、花卉溫室、苗圃等教學設施,教學條件較差,造成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課堂講課為主,實踐教學普遍不足,學生對園林植物的相關知識掌握也只是停留在書本上,一到實際應用就兩眼摸黑。
3 《園林植物學》教學改革探討
新時期,以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地方工科院校應充分把握互聯網、移動終端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實踐等四方面對《園林植物學》等相關課程教學進行全面改革,以克服教材、課時、教學設施等諸多不利因素,讓學生在有限的課時里掌握園林植物學相關專業知識,為未來從事風景園林事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3.1改革教學內容,強化就業導向
作為地方工科院校,桂林理工大學以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風景園林專門人才為目標,在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及教學計劃實施中強化以就業導向為理念,因此改革《園林植物學》教學內容應充分突出應用性與適用性。應用性主要體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更多關注園林植物的習性、觀賞特性和園林用途等內容,減少對園林植物的分類、分布、生長發育、栽培管理等內容的教學。適應性主要體現在應結合地方高校主要生源屬地(廣西)和就業去向(上海、廣州、深圳等)選擇適用性較強的教材以及講授針對性較強的內容,如選擇莊雪影教授主編的《園林樹木學(華南本)》為主要參考教材,重點講授木蘭科、山茶科、樟科、木犀科、棕櫚科等內容,并以南方園林植物應用景觀效果為案例進行實證,以提升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專業需求的能力。
3.2改革教學方式,增強課堂互動
目前,多媒體教學的廣泛使用讓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獲取更多的知識與信息,使教師的講授簡單易懂,學生的認知更加便捷,特別有助于園林植物類課程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信息量過大,幻燈片展示速度又快,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往往跟不上節奏,真正掌握知識的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中增強課堂互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十分必要。一方面,教師充分運用聲、光、色俱全的多媒體課件把園林植物的花、果、葉及整體形態特征形象直觀地講授給學生聽,并通過課堂提問式互動,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提升學生對園林植物理論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布置相關教學內容讓學生課堂講授與分享心得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把枯燥、生澀的園林植物理論教學內容融入到學生的平時學習、生活中去,既節省課堂教學時間,也能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3改革教學手段,共享網絡資源
“互聯網+”背景下,隨著更多知名高校的網絡公開課免費共享以及“慕課”、“微課”等日益盛行,傳統的一本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或者單純的PPT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和方法面臨挑戰,地方高校教師應審時度勢,積極適應新技術發展,在《園林植物學》教學過程中主動尋求變革。
3.3.1共享教學資源
教師可通過創建自己的互聯網教學空間,與學生共享相關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從學校課堂教學進入“在線導學”模式,實施網絡課堂教學,加強兩個課堂的教學,以彌補課時不足的矛盾
3.3.2“翻轉課堂”
即教師通過制作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把傳統的“先教后學”轉變為“先學后教”,以節省教學時間,增強課堂對話和討論,并強化對園林植物相關視頻講座、電子刊物、植物圖庫等網絡資源的學習。
3.3.3“微課”互動
即針對園林植物某些重點、難點、疑點制作“微課”資源,并通過教師個人教學空間、微信、微博、QQ等傳播給學生,增強相關知識學習的針對性與目的性,更好地調動學生課外學習的熱情。
3.3.4網絡資源分享
推薦和引導學生關注有關園林植物網站、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如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自然標本館、中國風景園林網、美國風景園林師協會等行業知名網站及園林植物識別類APP等優質網絡資源,培養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啟發、引導學生自我學習。
3.4改革實踐模式,提升教學效力
《園林植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和運用性很強的課程[5],由于地方院校由于園林植物實踐教學基地普遍欠缺,應積極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課堂實踐與網絡實踐相結合,以提升《園林植物學》課程的整體教學效力。
(1)對接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在野外進行現場課堂教學。如在春季木蘭科、薔薇科植物盛花期時,可直接選擇在課外進行現場教學,便于學生對木蘭科植物的形態特征、觀賞效果及園林應用的深入認知。
(2)協調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選擇桂工校園、桂林市區公園、植物園、街道及居住區等進行實踐教學,認知、調查園林植物的實際應用及景觀效果,加深學生對園林植物的感性認識。
(3)融合課堂實踐與網絡實踐,充分利用植物識別類APP等網絡軟件資源調動學生主動認知和獲取園林植物的能力,要求學生采集標本、拍攝圖片、記錄形態特征、觀賞特性及園林應用等,每個學生都能做到識別200種以上常見園林植物,增強園林植物學實踐教學效力。
4結語
中國園林是世界園林之母,有著極為豐富多樣的園林植物種質資源。園林植物類課程的教學目標并不在于教師傳授了多少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掌握園林植物的相關特性,學會在風景園林設計中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各種功能并合理搭配植物,營造多彩多姿的園林景觀[6]??傮w來說,地方工科院校由于辦學時間短、辦學條件較差以及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其園林植物類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也應根據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特別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主動地進行相應的改革,以期更好地促進地方工科院校風景園林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等學校風景園林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高等學校風景園林本科指導性專業規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3.
[2] 孟亞凡.美國景觀設計學的學科教育[J].中國園林,2003(7):53~56.
[3] 林廣思.回顧與展望――中國 LA 學科教育研討(2)[J].中國園林,2005(10):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