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11:21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道德現狀分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當今時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日益普及,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網絡生活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教師應正確認識互聯網的作用,了解當代大學生的上網目的,幫助他們在網絡時代背景下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一、當代大學生網絡生活的現狀
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網民、尤其是手機網民數量快速增長。同時,微博等網絡應用繼續呈現火熱態勢,這為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提供了一個社會大環境。
(一)自由與
自由、平等是人類追求的目標?;ヂ摼W自由、開放、虛擬的環境,既讓自由、平等的價值觀能夠淋漓盡致的展現,同時也迎合了大學生的精神追求。調查中,對于“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什么”的提問,學生們回答的排序是自由(47.2%)、免費(20.3%)、平等(18.5%)、效率(14%),由此可見大學生對自由的向往。通過對各個高校的調查來看,學生們在網上異常的活躍。在網絡這個虛擬的平臺,學生們敢于直言,不人云亦云。這表明,大學生們在網上堅持主流價值思想的同時,其思想觀念、道德標準、價值取向更趨個性化、多元化。盡管網絡大部分將能滿足高校學子們追求自由與自信的思想情懷,但網絡傳播中的絕對自由,同時也導致了大學生在道德選擇中的迷茫。通過對大學生“你對‘網絡黑客是21世紀的游俠,值得我們崇拜’這一觀點如何評價”的調查,反映出大學生道德選擇的多樣性、主流社會所提倡的思想意識、道德規范在網上只是大學生眾多選擇中的一種,社會道德觀念已難保統一;還反映出大學生道德評判能力弱化,出現雙重道德人格,網上道德水平令人堪憂。
(二)時尚與粗俗混雜
崇尚個性、追求時尚是當代大學生的鮮明特征。針對“網絡語言”,在大學生們看來,它語言簡潔、內涵豐富、調侃幽默、形象傳神、蘊含智慧、極具創意,前衛、時尚、高雅,大都熱烈追捧。網絡語言讓大學生體驗到了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和另一個自我。其中,雖不乏標新和創意。但也存在矯情和粗俗。
(三)學習與娛樂失調
信息時代,網絡匯聚了世界各地的文化成果,成為巨大的虛擬圖書館。當今網絡已成為一種博學工具,學生們足不出戶便可獲得所想所需。網絡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學習平臺,也為大學生開通了休閑娛樂的各種通道。網上悠揚悅耳的音樂旋律、豐富生動的影視圖像、惟妙惟肖的動漫、魅力無窮的網絡小說、新穎刺激的網絡游戲都對大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令他們流連忘返。網上娛樂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主要休閑方式。然而,網絡也是一把“雙刃劍”。豐富而快捷的網絡資源雖然開啟了大學生學習新知的大門,但也使得一些學生巧走捷徑,不再刻苦鉆研,甚至弄虛作假。此外,就網上學習和娛樂相比,上網學習的學生僅占40.2%,在網上娛樂的則占到了59.8%,網上學習和娛樂有點失調。
(四)真情與冷漠相伴
當今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孤獨寂寞伴隨其成長。他們渴望真情,希望與同齡伙伴的真心交流。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尋找真情、追求真愛架設了一道橋梁。因為,網絡的開放性和匿名性,不僅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擴大交往的范圍,又能保護個人隱私,讓校園學子真正“敞開心扉”暢所欲言。
二、網絡的利與弊及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
(一)網絡的利與弊
現代化技術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捷的交往平臺,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網上學習,可以使人們知識更豐富,眼界更開闊,思維更活躍。網絡不僅可以讓人們了解國內外的時事新聞,學習新的知識,得到課業輔導,而且可以進行交友聊天,與各地的朋友聯絡,獲得各種信息。當然,網絡和大千世界一樣,有陽光燦爛的一面,也有陰暗潮濕的角落,自從網絡走進人們的生活后,一些網民,就開始沉迷于網絡這個虛擬世界。每天幾小時甚至十幾小時在網上流連忘返,結果浪費了許多時間,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網絡是人們的好朋友,同時也是個無底深淵,所以說我們應該積極向上的對待網絡,不應該整天沉溺于網絡。
(二)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
網絡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內容。只不過,有的學生上網時間長,有的上網時間較短。大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不外乎以下幾項內容:(1)社交需要,主要包括交友和工作兩個方面。(2)購物需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大學生作為新潮一族,很多人都喜歡網上購物,也都有過網上購物的經歷和習慣。(3)娛樂需要,大學生上網并不單純只是為了學習,大部人還是為了追求一種精神放松,享受自由的態度去上網的。在他們看來,打游戲或者看電影能讓他們暫時擺脫枯燥的功課,忘掉學習的勞累,獲得一種心身的解放。(4)學習需要,學習是大學生在高校期間的主要任務。當今網絡時代的發展,知識信息與網絡應用技術迅速普及和發展,高校為學生服務的學習信息也呈現出多元化、資源建設數字化和共享化等態勢,傳統的學習方法和方式、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都在被顛覆。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和網絡教學課程設計為大學生學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教師通過系統后臺操作管理,方便快捷有效。此外,師生間交流更是多了一個渠道。
三、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傾向性問題
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思想主流的前提下,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在思想認識及道德水平方面依然存在不容小覷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重實惠,缺乏理想
大學生對更加現實、具體、體現個性的目標選擇代替了過去對遠大理想的追求,這樣雖然能增加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減輕心理壓力,但更不能掉以輕心的是其生活缺乏動力、格調不高、得過且過等消極因素的影響。
(二)貪圖享樂,怯于奉獻
調查了解,近年來,金錢在有些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并且這些學生占總學生人數的比例也在上升,根據我們的了解,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具有負面影響的社會風氣導致的。
(三)強調自我,忽視他人
個性化教育是指根據被教育對象的長處、潛在特征、自我價值傾向、被教育對象的利益人的目標與要求和社會未來的發展趨勢,為被教育對象量身定做符合自身特點的教育培訓方法。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緩,各高校應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正確引導大學生思想意識走向,采取具體可行性的措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幫助學生們端正上網態度,抵制網絡誘惑,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在信息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大學生要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設,不在網絡的大環境下迷失自己,豐富自身,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馬怡.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分析[J].北方經貿,2003(3).
[2]羅月豐.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調研[J].思想政治教育,2004(6).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對策
一、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人生觀、價值觀錯位,趨于功利化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于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和態度。價值觀是一種處理事情判斷對錯、做選擇時取舍的標準。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在個人的學習和成長中逐步樹立起來的,多數大學生都在不斷的受教育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擁有明確的人生目標。但是還存在著一部分同學思想目標模糊,盲目追風從眾,出現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取向。我國改革開放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現在學生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部分同學開始追求物質享受,完全丟棄了艱苦奮斗的精神,出現了相互攀比,過度消費,奢侈浪費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往會引發一些家庭條件相對不是很好的同學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同時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嚴重錯位,甚至將權錢交易作為衡量社會生活的準繩,一切事物都以等價交換為標準,趨于功利化。
(二)公共道德、情感道德缺失
公共道德方面的問題。大學校園是一個公共場所,公共場所就需要大家自覺遵守規定和制度。但是,校園中隨手扔垃圾、買飯插隊、考試作弊、隨口說臟話、公共設施被毀壞的現象時有發生,不懂的相互謙讓,愛護環境,遵守紀律,出現公共道德缺失的問題;情感道德方面的問題。大學生戀愛本是一種正?,F象,但是部分男女戀愛卻是因為精神上的寂寞空虛,或是心理上的從眾行為,兩人就草率的成為戀人關系。但是他們之間缺少感情基礎,沒用共同的理想目標,遇到意見不合或是困難就不負責任的提出分手,將戀愛當玩樂。甚至有些男女同學大學期間因一時激情而發生關系,大學生懷孕、流產現象時有發生。情感道德嚴重缺失。
(三)集體意識淡薄,缺乏奉獻精神
現在的大學生很多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從小就受盡寵愛,什么好東西都占為己有,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形成了較為自私的心理,這就使得他們在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時不懂得團結協作,缺乏奉獻精神,集體意識淡薄,不能正確的處理好個人和他人,個人和集體的利益關系。當個人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發生沖突時,往往會選擇個人的利益而忽視了集體的利益。處理問題時,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不懂得換位思考,怕干活,怕吃虧,嚴重缺乏奉獻精神。
(四)心理素質較差,承受能力弱
由于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還是以重視理論教育為主,往往忽視了同學們實踐活動,使得很多同學缺乏實踐經驗,面對挫折不能正確處理,抵抗失敗的打擊能力較弱。
二、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必要對策
(一)繼承愛國傳統,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基本要求。各高校應帶領同學們深入學習愛國主義思想,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愛國主義思想相融合,認真貫徹學習黨的指導思想。將哲學原理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遇到問題時要分清主次矛盾,學會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同時還要端正自己的人生態度,用科學高尚的人生觀指引人生,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人生觀,自覺抵制錯誤的價值取向,發揚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重視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
高校是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風氣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就顯得尤為重要。各高校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道德,“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思想行為對學生有著最直接的影響,教師思想道德的加強,勢必會引起同學們的學習提高,各大院校的教師應不斷的豐富的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識,時刻保持著先進的思想,采用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思想教育,針對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輔導,其次,高校還應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學理念,豐富校園的精神文化,為大家提供更多學習優秀先進文化的場所和途徑,開展思想教育講座,鼓勵大家參加有益的實踐活動,組織同學們進行勤工儉學、到福利院獻愛心、參加公益勞動等一些社會服務工作,使大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深刻的學習到勞動的快樂,奉獻的幸福,從而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三)大學生要提高自身思想覺悟,明辨是非
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加強不僅僅是需要外力,更需要自身的調整和學習。當代大學生應自覺地接受正確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加有益的集體活動,自覺學習先進思想,提高辨別優秀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眼力,自覺學習優秀思想文化,堅決抵制錯誤腐朽文化。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閱讀優秀的刊物,學習優秀人物的先進事跡,觀看先進人物的報道,從中不斷的學習和反思自己。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在失敗中不斷的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另外,做事先做人,大學生還應自覺的養成誠實守信,助人為樂,文明禮貌的習慣,敢于擔當,敢于承擔責任,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后,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當代大學生還應學會正確的使用網絡工具,不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提高自律性。
總之,加強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建設既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任務,也是當代思想政治教育事業者堅實的使命,它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我們國家、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實現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治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10修訂版.
【摘要】目前藝術類大學生的道德水準整體不高,對于藝術行業職業道德的認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職業追求有時過于急功近利,此外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問題。為了促進藝術類高校學生綜合發展,必須加強道德素質教育,整體提升藝術類大學生的道德水平。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現狀;道德素質教育;對策
【立項課題】浙江音樂學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課題編號2016SZ008。
目前,藝術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屬于高收入行業。很多青年為追求表面的“亮麗光鮮”,加入到藝術學軍中。相比之下,抱著“一夜成名”心態的學生眾多,而真正熱愛藝術的學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會、家庭、價值觀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藝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以及職業道德素質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藝術類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對于糾正以及調整他們的心態、思想乃至價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當代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現狀
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應是積極向上的,應該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且擁有很強的責任心與崇高的理想抱負,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觀念,具有持久的學習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觀念。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當代大學生道德素養不高的問題較為嚴重。以藝術類大學生為例,他們所接觸的環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樣,部分家長與學生將藝考作為回避文化課高考的“通幽曲徑”。受到各方面的影響,一些學生的道德素質出現問題,其中包括理想信念問題、道德觀念問題、道德行為問題等。這對藝術類大學生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發展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二、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特點
(一)金錢觀念不夠成熟
中山大學針對大學生網絡信貸進行了課題研究。調研報告顯示,在各專業當中,藝術專業與金融專業的大學生對于網絡信貸的意愿最為強烈。調查顯示,超過20%的受訪大學生是通過網絡平臺或者親友推薦了解網絡信貸的,10%的受訪大學生則是通過平臺宣傳和媒體廣告等途徑得知,7%的受訪大學生是通過微信與微博等平臺了解網絡信貸的,超過50%的受訪者之所以有網絡信貸意向,主要是因為短期缺錢。其中部分學生最后發生還不起錢的情況,將債務轉化給父母,可以說是變相啃老。武漢女大學生裸貸5000元最后利滾利欠26萬元的新聞炒得火熱,而且媒體相繼爆出多起女大學生裸貸新聞。新聞當事人多用貸來的錢購買化妝品,旅游等。裸貸現象并非單獨指向藝術類大學生,而是基于當代大學生群體的一種網貸現象。由于藝術類專業特點與接觸人群,藝術類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更加重要。在實際生活中不乏學生為了接觸不同的圈子進行網絡信貸,這是現實存在的現象,是當下高校開展道德素質教育,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1]。
(二)業道德認知水平淺顯
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0%的藝術類大學生認為職業道德素質對于自身未來的就業與發展有著重要或比較重要的影響,而近39%的藝術類大學生對自身所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雖然大多數藝術類大學生在心理上認識到這一問題,但是在實際行動中并沒有做出相應的努力加以改變。多數學生認為專業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標準,而非職業道德素養,因而在日常學習中出現了只注重學習專業技能而不注重培養職業道德素質的情況。藝術類大學生在高校都接受過道德素質教育,理應擁有良好的道德素養,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為。這是當代高校道德素質教育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理想信念時而動搖
當今社會環境復雜,多種價值觀充斥,網絡文化沖擊,加之家長與學校的管理存在“盲點”,使得藝術類大學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難以樹立并保持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此外,受到市場功利性影響,部分大學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標與正確的價值判斷,過分貪圖物質享受,關注自身利益,導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響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因素分析
影響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因素,總的來說包含以下幾點。
一是社會因素。當下,很多人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某種程度的認識誤區,過于追求物質利益,形成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思想觀念。藝術類學生還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難以抵擋外界誘惑,奉行錯誤的思想觀念,導致道德觀念出現偏頗。
二是學校因素。部分藝術類高校將教學重心放在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方面,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未能做好學生道德思想的及時糾正。
三是家庭因素。學生進入高校后,擺脫了父母的監督和約束,與父母的溝通變少;而父母對學生的教育力度減小,對學生的生活與學習知之甚少,沒有做好教育引導。
四是學生自身因素。學生思想不堅定,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念與道德觀念,缺乏社會經驗,難以正確取舍,使得理想信念與道德觀念等方面產生問題,甚至犯罪[2]。
四、加強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的對策
(一)注重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培養
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明確道德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大學時期是“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的重要時期,學生的職業道德觀念與行為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其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與人生的軌跡。對此,教師首先要了解藝術類學生的專業、心理等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發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質教育,引導學生重視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正視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時下熱點話題,如“多位老藝術家的片酬抵不過一位當紅明星‘小鮮肉’的片酬”,讓學生分析這一社會現象,引導學生多多關注和發掘老藝術家們的藝術造詣與職業道德精神,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邀請業內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為學生舉辦講座,面對面交流,這樣更具有教育意義。此外,藝術類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可以帶領學生走進藝術家的世界,利用教學設備資源,讓學生親身體驗,進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很多知名藝術家早年的奮斗史都可以作為教育資源,為學生形象立體地實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
(二)注重價值觀念教育
無論是基于思想價值觀,還是職業價值觀,藝術類高等院校在開展學生道德素質教育時,需要特別注重價值觀念的引導。現階段藝術類大學生,甚至整個大學生群體,乃至整個社會,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價值觀念問題。在校園內,藝術類學生追求多元化的發展與個性化的審美,有的學生無視紀律,甚至質疑道德的意義。雖然一小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但是絕大部分學生還是擁有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擁有著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對藝術類大學生進行道德素質教育時,教師一定不要去搜索寬泛且缺乏針對性的教學資源,應該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或者身邊的人和事進行舉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優秀學生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教師要加強和學生的交流與溝通。從另一個角度看,當代藝術類大學生群體沒有得到社會應有的重視。其實藝術類學生普遍很努力,不僅參與專業訓練,而且要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加強對他們的道德素質教育,能夠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三)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學生的道德觀念淡漠,除了社會因素外,家長與學校也有一定的責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學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獨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對此,學校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家長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中來。學校與家庭要協調統一做好引導工作。教師和家長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要通過言語與行為來影響學生,感動學生,使其能夠自覺端正言行。大學生已經邁向成年,逐漸形成獨立的思想觀念與價值觀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不斷地變化,因此道德素質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瑪山,在于不斷地堅持,不斷地滲透,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必然會有相應的收獲[3]。
(四)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作用
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說都是外力,只有學生內在真正意識到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發揮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遵守紀律與規范行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礎培養。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理念理論教學,使其明確藝術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將專業技能與職業道德同步提升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目標,以全面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4]。
五、結束語
藝術類大學生道德現狀不容樂觀,需要加強道德素質教育,從社會、學校、家庭、學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質教育常態化,營造教育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參考文獻】
[1]王燦平,王思思.淺談大學生道德素質現狀及教育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5(21):74-75.
[2]林暢,劉佳.基于層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學生道德現狀與教育對策探析――以三峽大學為例[J].三峽論壇(三峽文學?理論版),2016(01):94-99.
關鍵詞: 和諧校園 大學生 誠信教育
一、大學生的誠信道德現狀分析
(一)從認識層面來講,多數大學生把誠信作為一種重要品質來看待。各類調查中顯示基本上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誠信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至少有5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誠信在自己的為人處事中非常重要,是自己的原則,5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講誠信需視具體情況而定,面對不同的人、事有不同的判斷。
(二)大學生將誠信劃分為理想認識與現實操作兩個層面。各類調查結果表明,當誠信作為一種理想道德操守時被大學生認為是重要的,但誠信作為一種現實生活中的道德實踐時并沒有充分被體現,這體現出大學生在思想道德上的知行不一。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對于較多大學生來講,誠信不是作為一種一以貫之的品質修養,而是具有較強的隨機性和主觀性。
(三)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什么是“誠信”認識不清。在一些誠信的專項調查中,如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開展的對“上海大學生誠信道德現狀調查”中,有67.0%的學生承認在大學期間有過作弊行為,但這些學生中絕大多數仍認為自己是“誠信學生”,僅有3.9%的學生承認自己“不是誠實守信的人”;在贊成作弊的學生中,居然有高達95.2%的人認為自己是“誠信”的人。可見這些學生所謂的“誠信”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誠信。從這項十分有代表性的調查中,我們可以認識到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誠信”的概念認識不清。
(四)大學生選擇誠信同時會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有強烈的功利傾向。大學生在選擇是否誠信時更多的是出于對自身現實利益的考慮,在滿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他們往往選擇做一個誠信的人,但利益受到損害或出現新的利益誘惑時,他們可能會放棄自己的道德準則??梢?,多數大學生的“誠信”視自身的利益而定,帶有強烈的功利傾向。
二、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的原因分析
人是社會的人,大學生亦是社會中的群體,同樣受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大學生發生誠信危機的原因在于歷史積淀、社會環境、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以及教育內外部諸多因素的影響。
(一)針對大學生出現的誠信危機,我們不能簡單地歸結為大學生道德品質下降,而應認識到其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和諸多的現實原因。社會中的失信之風和不完善的信用體制,歷史與現實積淀等負面影響,直接造成了大學生的誠信度下滑。
長期以來,在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上,雖然形成了“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等有關誠信的警言名句,但在封建社會長期的專制下,人們的誠信意識也存在著扭曲的一面。歷史上“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老實人易吃虧”等格言古訓,導致大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潛意識里誠信意識的匱乏,歷史積淀中的帶有“世襲”觀念的殘余還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F實社會中的失信之風、不文明之事被有些大學生所接受和效仿。在日常生活中,眼花繚亂的虛假廣告、隨處可見的假冒偽劣產品;企業、經營者的拖欠賴帳、偷稅漏稅,走私騙匯;一些單位擺花架子、搞形式主義、浮夸虛報欺騙……社會中的誠信缺失現象如此泛濫,即使在象牙塔中的大學生,也難免不受其影響。加之,大學生受到生活經驗的“教育”:老實人總是吃虧,尤其是吃眼前虧,遵循誠信法則的人并不能得到太多的實惠,相反那些處處行事與誠信相悖的人常常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這些對于涉世不深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極端不良的影響和誘惑。
在法制領域,目前我國還沒有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失信懲罰機制,沒有相應的立法規范實施,在公民誠信體制上國家在立法、司法、執法上沒有達到很好的統一。一時之間,在現代社會之中堅守誠信未必符合當前的時代精神之類的論調在一定程度上占據了上風。誠信雖然在觀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現實中卻沒有明顯的約束力。
(二)長期教育中,學校、家庭重智育而忽視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教育環境和手段不利于學生培養誠信的品格。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強調智育教育,即取得高分,而忽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認為此對于我們培養的人才來講可以緩行。學校教育中,智育的首席位置乃德育教育所無法比擬的,盡管學校也在不斷開展德育教育,但往往也只注重受教育者對社會的絕對服從,而不夠重視學生道德認識、道德態度和道德行為的統一。對教育者來講,更多的是一味地講大道理,而對大學生的生活細節和身邊小事的教育不夠。另外,教師臺上紅色旋律,臺下失信作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如何培養出學生誠信的品格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誠信意識和行為上不能起到對子女的榜樣作用。有的家長教孩子要勤奮學習,不要貪玩,自己卻夜夜撲在麻將桌上;有的家長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斗毆,而他們夫妻之間卻打罵不停;有的家長教孩子要誠實,不要弄虛作假,而他們自己卻常常當著孩子的面做一些弄虛作假的丑事……如此家教,如何培養孩子誠信?從深層次上來說,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中的各種現實不良現象的趨從代替了對價值理念的引導。
(三)學校誠信教育效果甚微。眾所周知,近幾年不僅是高校,各類各級學校都十分重視對學生的誠信教育,大有從娃娃抓起之勢,然而收效不佳。筆者認為現有的誠信教育收效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學校不夠重視教師的誠信素養、教育價值觀、職業道德、專業水平在誠信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方式、方法簡單,大多以灌輸、說教為主,將德育教育視為政治說教,或把德育教育當作知識“傳輸”,忽視情感教育;高校的德育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由于高校德育管理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這給大學生不守誠信提供了可乘之機;學校在具體執行各種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和不誠信,也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誠信機制未能引入關系學生切身利益的范疇,也使得學生誠信意識不強。
三、當前加強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的對策
(一)在教書育人中,以德育教育為先導,創建誠信的校風、學風,充分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教書育人的目的就是要為社會培養和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及個性心理品質,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及技能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即所謂的“德才兼備”。誠信是道德修養、成才做事的基礎和前提。因此,教書育人一定要抓住誠信道德建設這個根本,時時事事處處突出誠信教育。筆者認為,在教書育人中狠抓誠信教育主要應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時時事事講誠信,給學生作誠實守信的榜樣,再好的約束代替不了廣大教師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因為身教重于言教。其次,教師的課堂教學要隨時注重誠信教育。課堂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一定要充分發揮其育人的強大功能,把誠信教育落到實處。
(二)在管理體制中要強化誠信道德建設,建立規范、科學、操作性強的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體系。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部分高校出臺了學生學術道德規范管理條例,并且還僅限于研究生。高校誠信道德建設僅靠正面教育缺乏約束機制,那么誠信將僅存在于理想認識中。建立規范、科學、操作行強的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體系,應當著重從以下方面入手。
1.建立健全各種誠信制度和誠信道德建設制度,以強化誠信教育。要把誠信的具體規定列入有關的制度中,讓全體師生在誠信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謂誠信道德建設制度,是指學校加強誠信教育的有關規定,認真執行誠信道德建設制度,決不讓投機者得逞,也決不讓守信者吃虧。在誠信制度中,違背了誠信原則,不僅要受到遣責,而且要受到懲罰,誠信制度執行的關鍵是強有力的手段,它會起到很好的導向作用,特別是在與學生切身利益關系中體現出來,則必然能起到約束的效果。
2.建立誠信的考評體系和相應的信譽檔案。建立學生誠信或個人信用檔案,逐步實現系統內聯網,并與教育部門的全國學籍網連接,收集學生在各方面的誠信表現,并將其作為就業、畢業、評獎的重要指標。在經濟發達法制健全的社會,個人信用在銀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蔀榇髮W生建立誠信檔案,使之成為其學習工作的第二張身份證,比如針對助學貸款到期不還,惡意拖欠的現象,研究和建立我國個人信用資信登記系統。
(三)深化大學生誠信實踐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建立誠實守信的校園氛圍。應當充分利用學生課外活動,充分依靠全體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和學生工作教師,依靠學生的各種組織,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深入細致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誠信教育,一方面引導學生加強誠信道德修養,如選擇一些有條件的班級,實施無人監考、開展誠信論壇、評選“誠信標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誠信教育。與此同時,將宣傳與活動并舉,在高校校園里積極營造“講誠信光榮,不講誠信可恥;講誠信者得益,不講誠信難行”的校園氛圍。
(四)培育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構建社會誠信文化系統。要盡快完善和健全社會的誠信制度,建立由誠信管理系統、誠信評價系統、誠信監督系統組成的誠信監管體系,在這個體系里還可以建立個人的誠信查詢系統,最終把社會建立成一個人人都講誠信的誠信系統。個人誠信、信用的建立,不僅需要社會輿論監督,還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誠信服務中介機構提供誠信測評、管理、監督的服務。學校的誠信道德教育的落實離不開整個社會大環境的支持。社會作為一個大環境,對于承擔誠信道德建設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通過培育社會的誠信道德文化,形成誠信光榮、不誠信可恥的觀念,營造誠信者受尊重、不誠信者遭鄙視的社會氛圍。
總之,高校的誠信教育是事關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興旺發達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的大事,是事關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學生的前途與命運的根本任務。全體高校教育工作者都應該重視大學生誠信道德建設,并積極探索誠信教育的新方法、新舉措,真正培養出新一代誠實守信、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共創新時期健康文明的和諧校園。
參考文獻:
[1]何樹華.大學生誠信狀況剖析及誠信教育對策[J].高教探索,2005,(04).
[2]劉允正.何新生.以德治校 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校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04).
[3]華芮.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構建高校和諧校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10).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道德;原因分析;對策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方向,而且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運。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總書記就強調:切實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造就千千萬萬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掌握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豐富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秀人才,使大學生們能夠與時代同步伐、與祖國共命運、與人民齊奮斗,對于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梢姡訌姾透倪M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而了解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現狀并找出對策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倫理道德價值觀的主要表現
1.思想道德心態逆轉,理想追求淡化。知識經濟條件下,社會對大學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學生的文明素質卻令人擔憂。轉型時期,社會道德價值觀念的變化特別是成人社會中的道德價值觀念的劇烈變化使得置身于社會中的青少年學生遭遇了信仰上的困惑與沖突,如怎樣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奉獻與索取、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系等。
2.自我意識膨脹,生活行為失范。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它喚醒了人們心中沉睡已久的自我意識。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很強,希望盡快擺脫社會和成人對他們的監護。但是由于他們的辨析力尚弱,自我控制力較差,因此,在缺乏引導的情況下,不能正確掌握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高尚與卑劣、榮譽與恥辱的界限,進而出現了道德觀念淡薄、生活行為失范等現象。
3.生活追求新潮,貪圖安逸享樂。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高檔化,在現代生活消費意識熏陶下,青年學生也紛紛追求生活的新潮化和高檔化。
二、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較低的原因
1.社會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正處在逐步形成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的重要時期,社會大環境的各種因素都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市場經濟體制對大學生的影響具有雙重性:一方面是競爭體制有利于促使大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促使進取觀念、平等觀念、價值觀念、競爭觀念等新的道德觀念的形成和強化,從這一方面來說,大學生人生價值取向趨于務實,既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是個人意識的覺醒,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市場經濟體制形成過程中其消極因素也是非常明顯的。
2.學校道德教育和管理的不足。長期以來,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與管理未能很好地結合,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說理,輕管理;重形式,輕內容的弊端,而過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體系,也因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行為引導和約束。
3.在當前形勢下,許多學生對日趨多元的道德標準有時不能加以正確選擇,面對社會上存在的種種不道德、不文明的現象,不能自覺地去身體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規范,有的大學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脫節。因此提高大學生文明水準,重視大學生思想教育,培養大學生道德品質已勢在必行。
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積極探索適合當代大學生特點的有效方法和途徑,是我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討和研究:
1.要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格培養,引導他們做品德高尚的人。部分青年學生中存在有道德倫理的困惑,因此,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人格培養,是消除青少年倫理困惑的最根本的途徑。
2.加強公德教育,培養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講公德就是要尊重社會,尊重他人,關心社會,關心他人,要使社會、公眾在自己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提高高校教師素質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的關鍵。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者作為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建設者和科學文化的傳播者,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力軍,提高師資水平,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一個好的教育者身上應該具有兩種力量:知識和人格。提高人的思想覺悟和認識能力靠的正是這兩種力量。而教育者要言教和身教相想結合,其中言教就是展示知識的力量,身教就是展示人格的力量。這就要求教育者對自己宣傳的道理,要堅信不移;對自己提倡的品德,要力求具備;要求別人做的,自己應切實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應堅決不做。教師不僅要通曉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精通素質教育的方法與藝術。
此外,還要加強教育者師德建設,高尚的師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終生受益的。加強師德建設,需要強化教育者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樹立為教育奉獻的思想。
參考文獻:
Wang Ji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Baoji 721013,China)
摘要: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普通高校藝術類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寶雞文理學院的美術類學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由于美術類大學生將來所從事的工作本身對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和人格素養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文章以寶雞文理學院美術類大學生為對象分析了美術類大學生的道德現狀并對形成美術類大學生道德現狀的因素做了分析,以利于對美術類大學生的培養。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art students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umber of art students in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is also growing. The moral and personal qualities have high demands when the art students undertake majored work in the future. So the article to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tudents as objects, and analyzed art students moral status, and analyzed the factors which formed art students moral statu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cultivation of fine arts students.
關鍵詞: 美術類大學生 思想道德
Key words: art students;moral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6-0231-02
0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藝術類學生出現在普通高校,寶雞文理學院的美術類學生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作為我院的一部分,美術類學生的生源渠道比較寬泛,對象比較特殊,且通過獨立的方式進行錄取工作等,使得其與其他非藝術類學生相比,在思想、心理、性格、行為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處。美術類大學生畢業后所進入的工作領域對其思想道德和人格素養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進行了解分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1美術類大學生的道德現狀
1.1 政治敏感性較低,理想信念淡薄美術類大學生普遍對國家和社會大事不太關注,甚至有一些大學生存在厭煩政治的心理,他們十分關注自身專業的成長發展。他們熱衷于自我設計、自我發展,為藝術而藝術的觀念對他們有較深的影響。美術類學生遞交入黨申請書和參加黨課學習的比例遠遠低于非藝術類學生。他們的業余時間多為準備各類展覽所占用,參與社會事務較少,缺乏社會責任感,考慮問題容易忽視現實基礎,理想化色彩濃厚,部分學生思想偏激,不能辯證地看待事物的變化與發展。理想信念相對淡薄是他們的普遍特征。這些導致藝術類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容易偏離正確軌道,有些甚至走向極端,把藝術與現實完全脫節,脫離藝術服務人民大眾和社會需求的主旨。
1.2 由于美術類學生感性高于理性,致使部分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等的負面影響較深許多美術類學生在高中時期就開始獨立生活,在外寄宿寫生、練畫,背著畫板到全國各地去寫生、考試,接觸社會較早,在社會轉型時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由于個人辨別能力的限制,各種不良風氣也在不斷的侵襲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使他們更容易在思想和行為上偏離正軌。
1.3 集體主義觀念缺乏,強調小我美術類大學生普遍注重個人追求,強調張揚個性,喜歡無拘無束、自由、散漫的生活。再加上美術類專業授課及學習方式特別,生活方式相對寬松,造成學生大多缺乏紀律性,盲目追求自由,生活作風懶散,紀律松弛,不愿服從統一的安排,遲到早退,喜好我行我素,學生與學生之間溝通較少,大集體即班、級、系的概念比較弱,不宜于形成良好的團隊精神。同時也使得相當部分學生在群己觀上發生了向個人本位和利己主義的偏移,過分強調個性、自由和權利,集體觀念淡薄,缺乏使命感、責任感。[1-2]
1.4 輕視綜合文化素質目前,我院美術類生源來源多樣且獨特,而且在錄取時文化課分數線比專業課分數線低,再加上一部分美術類學生是因喜歡這個專業而選擇了美術,而另一部分是高考前夕因為文化課的不足而選擇美術專業作為上大學的捷徑。前者大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甚至把藝術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其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專業學習上,因此他們往往更重視專業課程而相對輕視文化課的學習;后者本身就缺乏堅實的文化基礎,專業基礎也不牢靠,這勢必導致其中的一部分學生文化修養不夠,視野不開闊,脫離正確全面的學習渠道,缺乏人文精神。所以,文化基礎薄弱是藝術類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的不及格科目也大多集中在文化課上。
2形成美術類大學生道德現狀的因素
2.1 社會因素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各國文化交流也更加頻繁,傳統的道德規范受到沖擊,尤其是價值觀的沖突也日趨明顯。各種文化思潮、社會上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必然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美術類學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屬于社會上最敏感的群體,卻又缺乏敏銳、準確的辨別能力。他們容易對一些丑惡現象和拜金主義、自私、欺詐、崇拜權利等產生疑問和困惑,把社會主流誤認為是那些支流、暗流,被這些不良風氣所影響,受其熏染,使其淡化對理想信仰的追求,不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
西方文化尤其是藝術思想對美術生的沖擊最直接,受其影響最深。各種流派、各種思潮、各種表現手法和多元化的行為方式融合激蕩,肯定會影響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美術類學生對經濟發展的追求隨著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日益強烈,有的學生依靠所學的專業技能進入經濟領域,使得他們對專業知識的渴望異常強烈,傾注了很大的心思和精力用于提高個人技能,在社會形象的塑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忽視,使得他們缺乏集體意識,自我意識太強,生活上追求個性化不注重細節,有的甚至再出時尚利己主義色彩濃厚。
2.2 學校因素由于近年高校擴招,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加,學院對擔負著學生“三觀” 教育重任的“兩課”教學沒有針對美術類大學生“輕公共課重專業課、輕理論重實踐、輕被動接受重主動參與”的個性特點,仍以說服教育法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方面沒有把德育教育放在正確的位置。僅僅局限于對美術類大學生目前的道德水平和認識空間的教育,沒有深入、系統的了解它們的思想道德狀況。
2.3 學生自身原因美術類專業學生個性鮮明,但集體意識淡?。磺楦胸S富,感性思維占據優勢,但組織紀律性較差,不愿服從紀律約束;強調個性化發展,個人至上,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相對淡薄,在行為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及“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勢。在美術類大學生看來“藝術就是激情”,藝術就是個人情感的外泄,他們對外界刺激敏感,情緒易受環境的干擾和影響。[4]
大多數美術類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專業課程,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非常熱愛,甚至認為“藝術就是自己的生命”。這些學生通常在專業課程學習上更認真,相對不太重視其他文化課程,有的學生在上大學前因為文化課基礎差為通過捷徑進入大學選擇了美術專業也使得部分學生文化修養低,基礎薄弱。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因為文化素質的下降而不理想,缺乏可塑性。所以,思想教育在美術專業學生中的先天不足,使得該工作尤為特殊、迫切、繁難。
參考文獻:
[1]宋玉靜.術類大學生思想道德困惑及對策研究[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1,(7):59-60.
[2]曾志東,夏莉,施式亮.前高校藝術類學生的道德教育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1):252-254.
【關鍵詞】大學生 道德素質 道德現狀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7-0002-02
大學生群體的品德素養是構成國民道德素質的重要內容,是衡量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從整體上看,奮發進取、樂于奉獻、誠信自律、關心社會是當代大學生道德觀念的主流趨勢,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道德認知和較強的道德情感,道德行為也符合社會基本規范。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各種思潮大量涌入和價值觀念的沖擊,當前大學生思想觀念、道德行為和價值取向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探討如何加強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切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一、當代大學生的主流道德素質表現
(一) 政治思想健康向上,不斷追求上進
當代大學生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偉大成就的直接受益者,親身感受到國家的進步和發展,對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深刻的理解和認同。當代大學生非常關注國內外時事熱點,尤其關注涉及國家、國家利益、國家安全和民族感情的重大事件,表現出了積極的愛國思想。因此,當代大學生對國家的改革和發展前途充滿信心,表現出積極、穩定、健康的政治思想。當代大學生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深刻的認知,渴望通過學習完善自己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認識到思想道德素質對于自我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二)注重創新精神,尋求自身的不斷發展
大學生們已認識到創造精神是新時期人才的必備條件,懂得創造精神來自創造性的思維、頑強的意志品格、豐富的知識和獨特的創造能力。當代大學生敢于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注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重視邏輯性思維的鍛煉。在探索自然和社會的知識時,他們勇于質疑、批判和創新,敢于挑戰權威,不斷追求創新。當代大學生對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非常迫切,他們對思想道德素質、政治法紀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能力業務素質和社會適應素質等方面的鍛煉和提高都十分投入。
(三)熱衷服務奉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大學生的價值觀更加務實,更多地用理性的視角來看待個體與社會的關系,主張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和融入集體中求得個人的全面發展。他們積極通過勤工儉學、社會調查、三下鄉、志愿服務、實驗實習等活動來了解自我、認識社會,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在西部支教工作中,許多畢業生爭先申請到貧困山區支教、志愿服務,支援當地建設,還有一些學生主動放棄大城市優越的工作機會,選擇回到貧困的家鄉,為建設家鄉奉獻力量。每次國家遭受自然災害、社會百姓遇到困難及貧困家庭的同學面臨壓力,大學生們都義不容辭地以實際行動擔當起社會責任。這些都說明了當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實現了個人責任與集體利益的有機結合,體現出了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民族前途相結合的趨勢。
(四)積極踐行誠實守信和生態文明價值觀,嚴于律己
新時期的大學生成長于改革開放時代,多元化的道德觀和激烈的社會競爭對大學生的道德判斷、選擇和行為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以正確的價值觀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平衡關系。在高校的助學貸款中,絕大多數貸款學生都把誠信擺在首位,按時還本付息,踐行大學生良好的誠信道德觀。在生活中,同學們都樹立良好的生態文明價值觀,以積極的行動關注生態、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這兩個現象說明了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有了新的提高。為了實現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大學生們具有較高的道德責任感,關注人類命運,立足誠信公正,崇尚生態文明,養成更自覺的道德行為習慣,塑造更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當代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出現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確實具備與眾不同的時代特征和社會個性,他們道德素質的主流發展是首要趨勢。但是,也應看到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存在的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道德價值取向趨于功利化
有關調查表明:“貢獻社會”、“事業成功”、“建立幸福美滿的家庭”是當代大學生人生幸福追求的三個主要內容。但是我們也應看到有的大學生在價值觀念的取向上趨于功利化,“金錢至上”的思想不斷發展,見利忘義、逐利棄義之舉增多,功利化的價值傾向仍然存在并有增長之勢,對金錢物質和自我感官享受的追求得到相當多大學生的認同。不少大學生認為工作就是為了掙錢,因而他們在擇業時把高收入作為首要標準和動力。在現實行為中,以自我為本位,把個人利益置于社會、集體利益之上。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正在形成“道德共識”的過程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對大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的消極影響比較嚴重。
(二)道德素養較低
當前,大學生道德素質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道德意志不堅定,自覺克服困難的能力和毅力較弱,出現學習熱情的短時性、情緒波動的極端化、理想目標的隨意性;二是公共道德意識不強,大學生活中存在“課桌文化”、“墻壁文化”、“廁所文化”、“宿舍文化”泛濫的現象,部分學生有戀愛行為不文明、上課遲到早退、考試作弊、酗酒鬧事、破壞公物、打飯插隊、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行為;三是道德情感薄弱,對社會一些不良現象缺乏理性判斷,情感穩定性較差,應對挫折的抗逆力較低,甚至有不愿意接受不同觀點的固執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