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6:11:20
序論:在您撰寫債券投資的投資收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債券收益時間線上某時點收益的構成因子分析
作為投資者,投資公司債券的成本是在投資點上一次性付出的,而收益是在未來各個時點上分期得到的,某個特定時點上收益的構成因子因投資者是否要求對所獲利息進行再投資而有所不同。第一種情況是投資者不要求對所獲利息進行再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在某時點上所獲收益的構成為所投本金和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之和。假設投資者投資某公司債券要求的年利率為K,投資點上所投入本金為P,則每個時點上的收益構成因子分析如圖1所示:
如果投資者持有債券為1年,則第1年末可獲收益為P+PK=P(1+K);如果投資者持有2年,則第2年末可獲收益為P+2PK=P(1+2K);如果投資者持有t年,則第t年末可獲收益為P+tPK=P(1+tK)。可見投資者在某時點上所獲收益構成因子包含了兩部分:第一部分為本金,第二部分為本金所產生的利息。第二種情況是投資者要求對所獲利息進行再投資。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在某時點上所獲收益為所投本金、本金所產生的利息和利息的再投資(或者利息所產生的利息)之和。假設投資者投資某公司債券要求的利率為K,投資點上所投入本金為P,則每個時點上的收益構成因子分析如圖2所示:
如果投資者持有公司債券為1年,則第1年末可獲收益為P+PK=P(1+K);如果投資者持有2年,則第2年末可獲收益為P(1+K)+P(1+K)K=P(1+K)2;如果投資者持有t年,則第t年末可獲收益為P(1+K)。t可見投資者在某時點上所獲收益構成因子包含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本金、第二部分為本金所產生的利息、第三部分為利息的再投資(或利息所產生的利息)。
二、計算債券投資收益率的新思路
公司債券一般具有五個基本構成因素,即債券面值(M)、票面利率(i)、債券價格(P)、債券期限、還本方式(分期支付利息、到期還本;一次還本付息)。本文將以“分期支付利息、到期還本”這種最普遍的公司債券為例來分析債券投資收益率。從發行者的角度,發行者給予投資者的利率(或收益率)為票面利率,即發行者每年按照債券面值與票面利率的乘積(1=Mi)支付給投資者利息;而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其要求的利率(或收益率)與發行者給予投資者的票面利率往往存在差異,直接表現在債券的發行價格P上。一旦投資者以債券發行價格P購買了某債券(即購買債券已成事實),投資者所獲債券投資收益率將因投資者是否考慮了利息(即債券面值與票面利率的乘積)的再投資而不同。
(一)投資者對所獲利息不要求進行再投資時的債券投資收益率計算 從投資者的角度,其債券收益線上的整體收益分布如圖3所示(每年末獲得利息I,到期獲得本金即面值M):
K為債券投資收益率即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在不考慮債券收益線上的其他收益的前提下具體分析每個時間點上的收益。
(1)投資者要獲得第一年末的收益I,根據本文的分析,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為x1,如圖4所示:
則有I=X1(1+K),即X1=I÷(1+K)。
(2)投資者要獲得第二年末的收益I,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為X2,如圖5所示:
則有I=x2(1+2K),即X2=I÷(1+2K)。
(3)投資者要獲得第n年末的收益I和M,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分別為Xn、XM,如圖6所示:
則有:I=Xn×(1+nK),即Xn=I÷(1+nK);
M=Xm(1+nK),即Xm=M÷(1+nK)。
同理,投資者要獲得所有時間點上的收益,則有下面n+1個等式成立:
將上面的n+1個等式左邊與右邊分別相加,則有下式成立
左側所有參數相加所得數額就是投資者在0時間點上的總投入本金即債券發行價格P,所以不考慮利息再投資情況下的債券投資收益率通過下面等式進行計算:
該等式中,只有K是未知量,通過求解該方程就可以獲得K即不考慮利息再投資收益時的債券投資收益率。
(二)投資者對所獲利息要求進行再投資時的債券投資收益率計算 從投資者的角度,其債券收益線上的整體收益分布如圖7所示:
K為債券投資收益率即投資者要求的收益率,現在來具體分析每個時間點上的收益,此時不考慮債券收益線上的其他收益。
(1)投資者要獲得第一年末的收益I,根據本文的分析,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為X1,如圖8所示:
則有I=X1(1+K),即X1=I÷(1+K)。
(2)投資者要獲得第二年末的收益I,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為X2,如圖9所示:
則有I=X2(1+K)2,即X2=I÷(1+K)2。
(3)投資者要獲得第n年末的收益I和M,則投資者必須在0時間點上投入本金分別為Xn、Xm,如圖10所示:
則有:I=Xn(1+K)n,即Xn=I÷(1+K)n
M=Xn(1+K)n,即Xm=M÷(1+K)n
同理,投資者要獲得所有時間點上的收益,則有下面n+1個等式成立:
將上面的n+1個等式左邊與右邊分別相加,則有下式成立:
左側所有參數相加所得數額就是投資者在。時間點上的總投入本金即債券發行價格P,所以考慮利息再投資情況下的債券投資收益率通過下面等式進行計算:
其中(P/A,K,n)、(P/S,K,n)分別為年金現值系數與復利終值系數。該等式中,只有K是未知量,因此通過求解該方程就可得到K,即考慮利息再投資收益時的債券投資收益率。
關鍵詞:公允價值計量 債券投資 應收利息
國新會計準則實施以來,銀行、證券、保險等上市金融機構在核算以公允價值計量債券投資時,應收利息往往作為一項單獨的資產予以確認。而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對公允價值的定義,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因此,債券投資附帶的利息理應作為債券公允價值的一部分,以公允價值計量債券投資單獨確認一項應收利息的核算方式值得商榷,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準則的規定及影響
(一)國內現行準則的規定
我國會計準則對以公允價值計量債券投資利息核算的規定散落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講解以及應用指南附錄中。如《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應用指南中規定,企業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股票、債券、基金,以及不作為有效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支付的價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企業在持有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財政部會計司編寫的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0)也明確,“企業取得金融資產所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債券利息或現金股利,應當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進行處理”,講解中還以舉例的形式,列舉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投資的賬務處理過程,明確債券持有期間應單獨計提應收利息。此外,應用指南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中還提到,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投資的票面利率計算的利息,借記“應收股利”或“應收利息”科目,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因此,按照上述規定,以公允價值計量債券投資在持有期間應對分期付息、一次還本債券按照票面利率單獨確認應收利息。
(二)國際會計準則的規定
國際會計準則對此沒有明確的規定,如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9金融工具》,對于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未要求確認應收利息,只要求與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相關的利息收入計入當期損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 7 金融工具披露》,則要求披露利息收入或股息收入是否包括在投資收益中。因此,在實踐中,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對應收利息進行單獨計量,與國內現行準則要求一致;一種是將應計利息作為公允價值變動的一部分,不單獨確認應收利息。同時在會計政策中披露對于利息收入的處理方法,并一貫執行。
(三)準則規定的影響
一般情況下,衡量債券公允價值主要考慮四個因素:按票面利率計算的應計利息,外幣折算(非本幣債券時需考慮),發行人信用風險,市場利率。如果單獨確認應收利息,這樣核算的有利之處是能夠將債券本金與內含的利息明確區分開,使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主要體現為債券發行方信用風險的變化和市場利率的變動。同時也便于追蹤債券應收利息的償付和賬齡管理。但存在的弊端是,應收利息單獨進行核算,造成會計不配比,債券本身以公允價值計量,而應收利息脫離公允價值計量。尤其是當應收利息出現逾期或無法收回的時候,容易陷入是否計提應收利息壞賬準備的兩難境地,如果計提壞賬準備,則與債券本身公允價值計量原則相違背,如果不計提壞賬準備,繼續計提利息,則不滿足資產確認的條件:與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而且繼續計提利息還會出現一方面確認利息收入,另外一方面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雖然對總體損益沒有影響,但是計提了應收利息,按照國內企業所得稅法要求,這部分利息收入應交企業所得稅,從而造成企業當期所得稅負擔加重。因此,有必要對以公允價值計量債券投資應收利息現行核算方式進行完善。
二、交易性債券投資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規定,劃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需滿足三大條件之一: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屬于衍生工具。顯然,交易性債券投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短期獲利,其特點是交易頻繁,持有時間短。按照準則的規定,買入債券時,需單獨確認應收利息,收息或賣出時,沖銷應收利息,持有期間,需按日頻繁計提應收利息,否則影響交易價格的判斷和會計核算的質量。因為債券交易的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不包含利息的交易方式,即凈價交易(Clean Price),另外一種是包含利息的交易方式,即全價交易(Dirty Price)。不管是何種交易方式,都需要企業對應收利息進行頻繁的調整。
筆者認為,此種核算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在未收到利息時,確認了已實現收益(計提利息收入),使納稅義務時間提前,增加了企業的稅務負擔,背離了交易性債券短期獲利的初衷。因此,建議對應收利息核算進行簡化,對債券持有期間不進行利息計提,而是根據債券的全價信息進行估值調整,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只有在收到利息時,再確認利息收入,同時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進行調整。這種核算方式,符合應用指南所說的取得的利息確認為投資收益的精神。由于債券購入時支付的對價中包括債券的成本、應計的利息以及已到付息期但尚未發放的債券利息。在此,需要區別處理,對于已到付息期但尚未發放的債券利息,應確認為應收利息,因為債券發行人有支付這部分利息的現時義務,而應計利息則不具備現時支付義務。因此,應在債券成本下單設二級科目應計利息進行核算;在債券持有期間,不再單獨計提利息,而是根據債券的全價信息進行估值調整,如持有期間收到利息,則先沖減購入時的應計利息余額,差額確認為利息收入;在債券賣出時,將賣出債券收到的全價與初始確認的債券成本和應計利息余額之間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收益。這種核算方法既不違背權責發生制,也契合公允價值核算的本質屬性,在稅收籌劃上,也符合損益實現即產生納稅義務的要求。
三、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債券投資
在初始確認為指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需滿足準則規定的兩大條件之一:該指定可以消除或明顯減少由于該金融資產的計量基礎不同所導致的相關利得或損失在確認或計量方面不一致的情況;企業風險管理或投資策略的正式書面文件已載明,該金融資產組合以公允價值為基礎進行管理、評價并向關鍵管理人員報告。企業在日常投資業務過程中,常常涉及可轉換債券或私募債券投資,此類債券投資,一般持有時間較長,信用風險較高。企業出于日常風險管理或業績評價的要求,需要以公允價值計量,而此類投資也能符合上述會計準則對于整體指定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的分類要求。因此,在初始計量時,將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對于此類債券投資,由于整體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因而不宜對應收利息進行分拆核算,如果要進行分拆,就不滿足指定的條件。在債券持有的整個期間,不應單獨確認應收利息,而是在期末進行估值時,對利息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依據估值結果進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調整;當收到利息時,直接確認利息收入;當債券發行人經營困難,無法按期支付利息時,債券的公允價值自然應下降,避免了計提應收利息壞賬準備,從而從整體上體現債券的公允價值,符合準則要求的整體公允價值計量的精神。
此外,對于可轉換債券,在持有期間或到期選擇轉為股份時,換入股權的入賬價值以及損益是否實現則需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定,即視是否實質賦予投資人選擇權,如投資人被賦予選擇權,則以該換入股權在轉換日的公允價值作為股權投資的入賬價值,如并未賦予投資人選擇的權力,則以可轉換債券的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余額分別結轉為該股權投資的入賬成本和公允價值變動。因為,投資人有選擇權,也就意味著投資人可自由交換債權,類似于在市場中可自由交易,投資的風險和報酬可自由發生轉移。此時的轉換應分拆為兩筆業務,債權的退出以及股權的買入,即債權以公允價值退出,確認債券投資損益實現,同時股權以公允價值進入。如果投資人沒有選擇權,如強制可轉債,在初始計量時,便具有權益工具的特征,如債券發行人未來沒有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在轉換為股權時,并沒有改變權益工具的屬性,該項投資實質上并沒有退出,風險也沒有改變。因此,應以初始購入債券的成本作為換入股權的成本。
對于整體指定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債券投資,由于交易頻率低,持有時間長,并且不在表內計提應收未收利息,為加強應收利息的管理,可參照銀行對不良貸款應收利息的管理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在表外建立一套應收未收利息系統,跟蹤應收利息的回收情況,及時了解應收未收利息余額,對應收利息進行賬齡分析,為后續投后管理提供數據支持。
那么投資高收益債券有何技巧?
首先要搞清楚發行高收益債券的公司情況。發行高收益債券的公司總體上可分為五類:第一類,新興公司(risingstar),因其缺乏經營歷史與雄厚資本以至于未能達到投資等級的要求。第二類,前藍籌股公司,或稱墜落的天使(fallenangle),因遭遇困難,如市場需求轉變、經濟衰退或新競爭者的加入,而導致信用等級下降。第三類,因合并而需要大量資金的企業。第四類,希望降低本身的債務負擔而發行較為有利的新債券的企業。第五類,新興國家的企業,其信用等級未達到投資等級的標準
其次,實際操作中要注意如下五點:1、控制投資比例。防御型投資者的債券投資比例最好在25%和75%之間。2、看公司流動性風險。當一個公司的貨幣資金與其短期債務的比值小于1時,這個公司將有可能面臨流動性風險。3、看公司償債風險。你通過比較城投債、一般地方債余額之和與地方可支配財政收入的比值來判斷一個地方政府的負債水平。當比值大于70%時,意味著這個地方政府的償債風險較高。4、投資可分離債??煞蛛x債的交易難度大,但企業資質整體較好,并且票面利率往往高于多數企業債。5、實行投資組合,分散投資風險。假設一個高收益債組合中有10只債券,它們的價值等額,如果有1只債券違約了,那么只要這10只債券的票面利率高于10%,整個組合仍可以是不虧損。
買債券,從本質上來說,與你把錢借給一個人是一樣的,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個人是否有信用,他是否能在約定時間內,還得起這筆錢。你最關心的問題,應當是借貸主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足夠的信用還你這筆錢。從這個角度看,債券的信用,取決于最終的償付能力,而償付能力取決于現金流收益。
償還能力的分析有宏觀與微觀之分。宏觀上,什么因素會觸發債市風險?當然是經濟環境。歷史經驗顯示,經濟減速,通脹下行時,往往是債券投資的好時機,在貨幣政策微調放松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出現好轉,企業的信用環境也會逐漸改善。
微觀上,評估債務風險與選股有幾分相似,主要看公司未來產銷能力、資產負債表、現金流。與選股側重成長性的邏輯稍有不同,債券主要看債權主體未來幾年現金流會怎么變化。機構對各類債都有自己的評估體系,會根據不同指標進行打分,其中,未來現金流、公司治理結構、可持續經營能力這三項權重最大。
高收益債往往意味著更高的風險。美國1977年高收益債券市場形成以來,年違約率大致在3%至4%之間。那么,投資高收益債的關鍵就是衡量債券的潛在風險,最大程度上避開3%至4%的陷阱。從上述五類發行高收益債券公司中不難發現發現,國內主要有房地產債、城投債、可分離債、高科技民營公司債、這4類高收益債券具有高收益特征,但風險與安全邊際各有不同。下面就這4類債券展開分析。
一、房地產債
房地產債風險要點:現金償付能力不足、無法銷售存貨。
債券的利率也可以通過供求關系來解釋。公司發債的需求越大,愿意付給投資者的利率就越高。那房地產公司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發債需求?原因有三個。
首先是缺錢。房地產開發是一項投資大、運作周期長、需要大量資金做后盾的差事,而這些資金靠房地產公司自己的錢是遠遠不夠的。招商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3季度,房地產公司債券發債主體扣除預收賬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平均約為61%,比2010年末高2個百分點,更明顯高于2008年底的水平。
其次是借不到錢。隨著政府的信貸緊縮政策,向銀行借錢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最后,房地產公司通過銀行借來的錢在使用上還會受到諸多限制。比如銀行貸款不可以用作項目資本金;此外,銀行貸款的周期往往與項目周期相匹配。比如,土地儲備貸款不超過2年,房地產開發貸款大多為2年,而普通商品房的開發周期為2年左右,意味著房地產公司的項目一拿到錢就得拿去還債。一旦房價下跌、成交量萎縮,項目到期后賣不出去,就很容易面臨流動性風險。
總結起來,房地產公司既有借錢需求,又更傾向于發債,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利息。
據Wind資訊,在172只公司債中,票面利率超過7%的有36只,其中16只是房地產公司債券,包括票面利率債券利率9.00%的08新湖債。
房地產公司最大的風險就是還不上債。我們可以通過貨幣資金與短期債務之比這個指標來判斷一個房地產公司在短期內會不會出現債務危機。這個比值越小,說明房地產公司手里的現錢用于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越弱,風險也就越大。比如09東華債,這一債券的發債主體是上市公司東華實業。該公司今年3季度的數據顯示,它所擁有的貨幣資金只能覆蓋約50%的短期債務,資金非常緊張。而當一家房地產公司資金緊張時,公司的可售項目、土地資產會成為重要的備用流動性來源。簡單地說就是假使你沒錢,但能很方便地把這些資產變現,也能還上債。此時,投資者要做的就是分析這家公司的備用流動性變現的能力。公司項目和土地主要位于江門和三門峽,屬于地區經濟實力不強的二、三線城市,購房需求波動很大,項目銷售就可能會比較困難。
關鍵詞:高收益債券 墮落天使 貨幣 信用
2013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低資質債券發行人信用風險率先爆發,信用利差走闊,高收益債券數量逐漸增加。本文將采用量化建模的方法,分析和挖掘中國高收益債市場的特性。
高收益債券發展背景
海外的高收益債券市場經歷了從“墮落天使”到主動擴容的過程。在美國,最早的高收益債券發行主體是從投資級降為垃圾級的發行人,即“墮落天使”。這些發行人因經營惡化導致信用資質下降,評級被降,但仍可通過發行高收益債券來獲得資金,待經營好轉后,債券評級會被調升。之后A144條款1的設立使高收益債發行人逐步發展成高負債水平公司、杠桿收購企業和資本密集企業等。高收益債券主動擴容,其債性逐步向股性遷移,與股市高度相關(見圖1)。
在我國,高收益債發行人多分布在鋼鐵、有色、建材等強周期行業。經濟下滑時期,企業信用風險逐步爆發,導致信用評級下降。特別是在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疊加時期,與美國的“墮落天使”非常相似(見表1)。
高收益債特點分析模型的建立:基于絕對價值和相對價值
(一)高收益債樣本券的選取
在我國,高收益債并非在其發行時就已有定論,市場上對什么是高收益債缺乏統一認識。從市場經驗來看,多把到期收益率(YTM)在8%或者9%以上的債券定位為高收益債,但該定位在市場行情大幅向好時可能會發生變化,高收益不再。為避免這種情況,筆者采用相對價值定位,選擇連續一段時間(1個月以上)高于AA級同期限中票200BP以上2的券種作為高收益債樣本??紤]到企業債和中票交易不活躍,筆者選擇交易較為活躍的公司債作為樣本。由于個券收益率會隨發生變化,高收益債樣本在不同時間段會有差異,但只要不出現大幅變化,并不影響整體結論。
經篩選,高收益債樣本券發行人多為行業周期性強、資質弱、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民營企業。化工、電氣設備、鋼鐵、紡織和有色等行業發行人居多。從最新主體評級來看,AA和AA-級居多,收益率對應的實際評級則更差,從本質上看高收益債就是低評級高風險的資產。因缺乏政府隱性擔保,市場可能采用一刀切方式對民企債券要求更高的收益率補償。具體的高收益樣本選擇見本文附表。
(二)絕對價值指標:高收益債凈價指數
筆者采用高收益債樣本券的凈價(收盤價)作為絕對價值衡量指標,剔除了票面利息的影響。并用所有樣本的簡均值作為高收益債凈價指數,衡量高收益債的絕對價值變化。
(三)相對價值指標:高收益債利差指數
計算高收益債的信用利差,采用高收益樣本券的收盤價(收益率數據)減去同時間同期限國開債3收益率,然后對每個高收益個券信用利差求算術平均值得到信用利差指數(見圖3)。相對價值衡量指標剔除了無風險利率的影響。
(四)對剩余期限的調整與計算
由于每只高收益個券的剩余存續期限不同,本文采用線性插值法近似測算該期限的國開債收益率曲線,即4
A期限曲線=B期限曲線+(A期限-B期限)*(C期限曲線-B期限曲線)
(五)指標對市場變化的反映情況
經驗證,自2013年以來,高收益債凈價指數和高收益債利差指數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變化(見圖2、圖3)。兩個指標均能反映出2013年6月底“錢荒”、2014年初信用風險爆發和2014年12月9日中證登政策5導致流動性風險事件等市場變化。
我國高收益債券特點分析
(一)高收益債是否像海外市場表現出較強的股性
通過上述模型,本文首先探討我國高收益債是否像海外高收益債那樣表現出較強的股性。
由于高收益債樣本庫中每只債券都有對應的股票,本文以其股價為基礎計算了高收益成分股指數。具體來看,由圖4可見,2013年下半年,高收益債凈價指數大幅下跌,而其成分股指數變化不大;2014年6月至11月初,二者雖然表現出較強的相關性,但更多是基于流動性寬松環境下的股債雙牛。在2014年11月至12月,由于股票市場快速上漲,導致資金從債市分流到股市,出現股債蹺蹺板效應。整體來看,高收益股性特征并不明顯。
由圖5可見,高收益債凈價指數與其成分股指數之間既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也不存在長期的股債蹺蹺板效應。因此,與海外市場不同,我國高收益債表現和股市并不存在必然的相關性。
但是,高收益債整體與股市相關性不大并不意味著個券與對應的股票不相關。發行人基本面改善可能帶來股債雙牛。如12墨龍01發行人山東墨龍公司一度經營惡化,債券被淪為高收益債券,但隨著業績反轉,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出現齊漲(見圖6)。
(二)高收益債與低等級信用債的區別
1.高收益債券對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敏感度高于其他低等級信用債
【關鍵詞】其他綜合收益;債權人決策;投資人決策;影響
我國學者對于其他綜合收益的分析研究,大都集中于檢驗其他綜合收益的存在能夠提供價值相關性。比如將國內的上市企業分成三類,即國內上市、海外上市與香港上市,將其作為三大樣本實施檢驗,檢驗結果表明:在這三個樣本當中,國內上市企業披露綜合收益具有更高的價值相關性,其他樣本則不具備相關性。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為:不同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會計準則,這會使其他綜合收益方面的規定存在差別,而且國內的資產市場還不夠完善。而將FASB概念作為核心的準則,會計信息自身價值相關性僅僅是相關性一部分,相關性還包含債權人自身決策實際有用性等方面的內容?;诖?,本文就其他綜合收益,對其造成的實際影響作如下分析。
一、債權人與投資人決策
1.債權人決策
基于財務信息的債權人檢驗,主要是借助評估信息對及時性對應的不對稱程度進行確認。債權人決策受到的綜合收益影響,主要通過利潤比值評估,確定是否把虧損的部分切換至重點報告對應的收益部分。這種切換過程在外界條件不改變的基礎上,會不同程度的降低會計信息自身有用性。
將其作為基礎,為準確檢驗綜合收益所造成的實際影響,創建以下研究模型:
在上述研究模型當中,Rit表示除掉股票利息以后,股東權益市場價值具體變動;RDjt表示啞變量,如果回報率是正,則其為1,如果回報率是負,則其為0。NI表示凈利潤,OCI表示其他綜合收益,CI表示綜合收益,對模型當中的全部變量除以Rit,以完成一系列規模化處理。在這種設置過程中,兩個相關系數分別表示好消息對應的及時性以及虧損對應的及時性。壞消息對應的及時性可使用λ2+λ3表示。而系數λ6與λ5+λ6分別表示不同收益類型的相關性。對綜合收益而言,CI=NI+OCI,而且這種模型還依賴于一致的獨立變量,綜合收益對應的及時性可采用系數合計計算等方式進行求解。由于該模型的自變量是股東權益的實際改變值,在對樣本實施回歸性分析的過程中,需采用前一年的數據,但在這一年中該企業還對其他綜合收益進行列報,所以這一部分所使用的樣本是近3年的,實際的樣本數量在5770家左右。
2.投資人決策
根據利潤表及資產負債表,可創建一個會計數據和企業自身價值間的相互關系,而且價格及報酬模型還是據此模型演化而來的。通過對這兩種模式的比較發現,價格模型可以直接反映出會計信息對于股價造成的實際影響,而報酬模型側重于一定時間內會計信息對于股價造成的影響。這兩種模型各有優勢和缺點,對于報酬模型而言,它的會計收益缺乏較強的解釋能力,而且在股市中如果可以預見會計收益對應的成本,則這種現象會在股價中有所體現,盈余系數預測會因此變成零,但價格模型卻能避免這種偏差的產生,這是因為股價能反映出會計收益對應的累計性影響。盡管價格模型不存在太大的偏差,但他存在異方差方面的問題。
基于國內的資本市場,會對股票價格造成直接影響的因素有很多,具有極強的不確定性,并且在相比之下,年回報率不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在國內適宜運用替代變量對投資人決策進行深入分析。對此,本文運用報酬模型對決策有用性展開分析,并探討綜合收益與其他綜合效益對應的價值相關性。
報酬模型為:
在上述報酬模型中,RETit表示企業t在該年內的投資回報率,其中包含了本期現金的股票利潤;對比價格模型與國內學者的分析結果,本文對這一報酬模型對應自變量實施了系統的規模化處理。即為:NI_Vit-1代表t年內凈利潤和t-1年市值的比值,OCI_Vit-1代表t年內其他綜合收益和t-1年市值的比值,CI_Vit-1代表綜合收益和t-1年市值的比值,而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的所有組成部分是和t-1年市值比值的規?;幚斫Y果。在這一模型中,變量是其他綜合收益所有組成部分,其中,MKTSEC表示可進行出售的公允價值變化、EQMTD表示權益法核算模式下的投資方其他綜合收益、CFHGE表示現金流量套期公允價值變動、FORCUR表示外幣報表折算差額、OT表示其余所有項目。
通過實證分析得知,對于其他綜合收益所有組成部分,可以進行出售的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自身已經具有一定相關性,而且其余項未能經過檢驗。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為:現金流量套期極少在上市企業中披露,并且企業金額也相對較少;但其他項目包含較多內容,并且在不同年度中,這一金額存在較大的波動性,因此,會對回報率解釋程度產生一定降低作用。然而,由于第四個模型的R2比第一個模型小,并且SC與AIC都比第一個模型大,說明與凈利潤比較,其他綜合收益不具有增量價值相關性,利潤表中給出的信息還沒有得到投資人的高度重視。
二、債權人及投資人決策受其他綜合效益的影響
對于債權人的決策而言,綜合收益會帶來一定相關性影響,主要體現在增量方面,綜合收益對應的列報及披露顯著提高了會計信息有用性。債權人更關注債權對應的安全性和他能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利息及債務的償還,基于此,這和投資人對于財務方面的關注點是完全不同的,簡單來說,債權人更關注較壞的消息。從理論層面講,在特定條件之下,綜合收益和凈利潤比較,提高了換消息對應的及時性。這是因為待綜合收益項目的中止命令得到確定以后,原本計入到綜合收益的實際金額會轉入到當期的實際損益,使得當面此項目對應的綜合收益變為負值,并且就綜合收益而言,其他綜合收益的存在會抵消大部分企業運營收益。
舉例說明:2011年某企業成功購買共100萬元股票,同時將這些股票作為可以進行出售的資產核算,截止當年底,企業的股票公允價值變成150萬元;第二年年底變成160萬元。在2011年初,企業的其他綜合收益總額為50萬元,但在第二年這一收益變成-50萬元,而進行出售的資產公允價值也因此變成10萬元;在所有股票都已出售以后,2011年全年的50萬元和當年的10萬元,共60萬元會全部轉出,列為當年的全部投資收益。2011年全年該企業的結果是負值,這一結果使投資收益失效,因此對債權人決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其他綜合收益和企業投資回報率之間存在一定相關性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證實,但這些結論還大部分體現在國外,與國內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不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為樣本的選擇有很大的不同,國內得出的研究結果以2010年前的樣本為主。根據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上市企業在2009年和2010的信息披露還存在較大的實際問題,這勢必會對最終結果造成嚴重影響,并且這一項目剛出現在利潤表中,還沒有得到相關投資人的高度重視。伴隨上市企業中財務人員等主體對于其他綜合收益認識認讀的不斷加深,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的問題持續變少,上市企業的財務數據也因此具有了很高的可信度。與此同時,也贏得了更多投資人的持續關注。由此可以看出,綜合收益是具有一定價值相關性的,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的增量價值相關性,以及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的列報會對投資人決策造成直接影響。
三、結束語
通過上述分析得知,其他綜合收益對應的列報和披露,切實提高了會計信息自身的相關性,這些信息的實際使用人陸續開始深化對于綜合收益的認識。在此情況下,上市企業需要注重對這一項目的披露和列報,而且準則的制定機構還需適當強化宣傳力度,廣泛普及與提升信息使用人對于其他綜合收益的實際認知程度,進而達到有效促進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石巖,盧相君. 其他綜合收益對債權人和投資人決策的影響[J].湖南社會科學,2014,10(02):159-162.
[2]謝獲寶,郭方醇. 綜合收益對銀行債務契約的增量信息研究――基于企業信貸融資規模視角的分析[J]. 財會通訊,2014,11(24):91-94.
[3]歐陽愛平,鄭超. 其他綜合收益的信貸決策有用性研究――基于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檢驗[J]. 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12(08):120-127.
一、短期投資實現的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差異
(一)企業持有短期投資期間所得利息或現金股利的賬務處理差異
新舊企業會計制度對于“企業持有短期投資(股票、債券)期間獲得的除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的現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是否作為短期投資實現的投資收益這一存在較大差異,具體表現在:
1、《工業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在持有短期投資期間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之外的利息或現金股利,直接作為收到當期的投資收益處理。相應的賬務處理為:收到被投資單位發放的現金股利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投資收益”、“其他應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的規定基本上與《工業企業會計制度》相同,公司收到發放的現金股利、利息,直接計入當期實現的投資收益。相應的賬務處理為: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投資收益”等科目。
3、新企業會計制度則規定:短期投資持有期間所收到的現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確認投資收益,而作為沖減投資成本處理。相應的賬務處理為:企業在收到被投資單位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時,對取得時已記入應收項目之外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短期投資”科目。
(二)企業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債券或到期收回債券實現的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差異
1、《工業企業會計制度》不要求企業在持有短期投資期間對短期投資提取“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債券或到期收回債券時,企業只需按收到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資賬面余額貸記“短期投資”科目,按收到款項與短期投資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資期間應對短期投資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同時調整當期投資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債券或到期收回債券時,按實際成本轉賬,但不同時調整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賬務處理時,只需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短期投資”、“投資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時再對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予以調整,當期投資收益的凈額。
3、新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企業在持有短期投資期間應對短期投資計提“短期投資跌價準備”,企業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債券或到期收回債券計算當期的投資收益時,要同時結轉該項投資已計提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賬務處理時,按實際收到的余額,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價準備,借記“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按短期投資的賬面余額,貸記“短期投資”科目,按未領取的股利或利息,貸記“應收股利”、“應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二、長期股權投資實現的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差異
(一)關于是否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差異
新舊企業會計制度在企業長期股權投資實現的投資收益方面的差異在于企業在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是否對其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
《工業企業會計制度》不要求企業在持有期間對長期股權投資提取“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在處置時也不需考慮長期投資減值因素,直接按處置時收到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處置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兩者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和新企業會計制度則明確要求企業在持有期間根據具體情況對長期股權投資計提“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在處置時需考慮長期投資減值因素,結轉該項投資對應的“長期投資減值準備”賬戶余額,以正確計算處置該項長期投資的收益。賬務處理時,按實際收到的價款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長期投資賬面余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按“長期投資減值準備”賬戶余額借記“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二)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法核算時取得的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差異
對于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成本法核算時取得的投資收益,《企業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兩者都未考慮“清算股利”的相應,而新企業會計制度則對此作了規定:股權持有期內應于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時確認投資收益。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于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賬務處理上,企業應按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中屬于本企業享有的部分,借記“應收股利”科目,按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后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部分,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按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三、長期債權投資實現的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差異
相對而言,新舊企業會計制度在這一方面的差異較小。《工業企業會計制度》規定:
1、企業溢價或折價購入的債券,其溢價或折價應當在債券存續期內分期攤銷,以調整企業持有債券期間各期的真實利息收益。溢價購入的債券,按當期應計利息,借記“長期投資(應計利息)”科目,按當期應分攤的實際支付價款中的溢價部分,貸記“長期投資(債券投資)”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投資收益”科目;折價購入的債券,按當期應計利息,借記“長期投資(應計利息)”科目,按當期應分攤的實際支付價款中的折價部分,借記“長期投資(債券投資)”科目,按應計利息與分攤數的合計數,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2、企業長期債權投資持有期間不考慮減值準備,也較少考慮企業中途處置長期債權投資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債券到期收回本息時,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長期投資”科目和“投資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則規定:
1、企業認購溢價發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債券,應于每期結賬時,按應計的利息,借記“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應計利息)”或“應收利息”科目,按當期應分攤的溢價,貸記“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溢折價)”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投資收益”科目;購入折價發行的債券,應于每期結賬時,按應計利息,借記“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應計利息)”或“應收利息”科目,按應分攤的折價,借記“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溢折價)”科目,按應計利息與分攤數的合計數,貸記“投資收益”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與應付債券,從整個集團來說屬于內部資金調撥,并未增加集團的債權和債務,因此應予以抵銷。關于債券抵銷的會計處理主要有如下三個方面:
(1)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借記“應付債券(發行方應付債券期末數)”,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購買方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數)”
(2)抵銷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借記“投資收益”, 貸記“財務費用”。
(3)抵銷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借記“應付利息(應付債券)”,貸記“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
當債券為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時,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的抵銷為:借記“應付債券”;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
上述為債券抵銷分錄為債券發行價與購買價相等時的抵銷分錄處理,當債券的發行價與購買價不等的情況下,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的金額始終為債券面值與票面利率的乘積,不會產生差額,但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攤余成本的抵銷以及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抵銷必然會產生差額,那么企業集團債券抵銷分錄的核心問題就是發行價與購買價的價差如何處理,應付債券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攤銷額的差額如何處理,以及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的差額如何處理。本文從債券購買價大于發行價時債券抵銷分錄和債券購買價小于發行價時債券抵銷分錄兩種情況進行分析探討。
二、債券購買價大于發行價時債券抵銷分錄
當債券的購買價大于發行價時,應付債券與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的抵銷分為發行時的抵銷和本期攤銷的抵銷兩個進行處理,由于發行時的價差是實際發生的,所以本文認為應確認為企業集團的損失,計入“投資收益”的借方,當債券為折價發行時,應付債券產生的財務費用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產生的投資收益,應付債券每期攤銷額必然大于持有至到期投資每期攤銷額,這兩者的差額在當期應該可以借貸沖銷掉;當債券為溢價發行時,應付債券產生的財務費用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產生的投資收益,應付債券每期攤銷額必然小于持有至到期投資每期攤銷額,這兩者的差額在當期應該可以借貸沖銷掉,作為企業集團的業務。具體如下:
(1)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發行價。 借記“應付債券 (發行價)”、“投資收益”, 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 (購買價)”。
(2)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當期攤銷額。當債券為折價發行時:借記“應付債券 (發行方應付債券本期攤銷額)”,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 (購買方持有至到期投資本期攤銷額)、投資收益(差額11)。
當債券為溢價發行時:借記“應付債券 (發行方應付債券本期攤銷額)”、“財務費用” (差額21),貸記“持有至到期投資 (購買方持有至到期投資本期攤銷額)”。
(3)抵銷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當債券為折價發行時:借記“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差額12)”貸記“財務費用”。當債券為溢價發行時:借記“投資收益”,貸記“財務費用”、“財務費用(差額22)”
(4)抵銷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借記“應付利息(應付債券)”,貸記“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
(注:差額11與差額12相等,差額21與差額22相等,對當期企業集團沒有影響。)
[例1]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乙公司2008年年初發行一筆面值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4%、發行價格為95萬元、期限為5年、每年年末付息一次、到期還本的債券。2008年年初甲公司按98萬元的價格購入乙公司發行在外的債券,準備長期持有。雙方均按實際利率法確定利息收益、利息費用(經計算,乙公司發行債券的實際利率為5.16%,甲公司購買債券的實際利率為4.46%)。
相關利息收益、利息支出、債券的攤銷額如下表1:
相關抵銷分錄如下:
2008年年末抵銷分錄:
(1)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發行價
借:應付債券 95
投資收益 3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98
(2)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2008年攤銷額
借:應付債券 0.9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0.37
投資收益 0.53
(3)抵銷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資收益 4.37
投資收益 0.53
貸:財務費用 4.9
(4)抵銷應收利息和應付利息
借:應付利息 4
貸:應收利息 4
此時,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2008年攤銷額產生貸方差額0.53計入“投資收益”, 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產生借方差額0.53計入“投資收益”,二者正好可以借貸抵銷。
2009年年末抵銷分錄:
(1)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發行價
借:應付債券 | 95
期初未分配利潤 3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98
(2)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2008年攤銷額
借:應付債券 0.9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0.37
期初未分配利潤 0.53
抵銷持有至到期投資和應付債券的2009年攤銷額
借:應付債券 0.95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 0.39
投資收益 0.56
(3)抵銷內部債券的利息收益和利息支出
借:投資收益 4.39
投資收益 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