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1 05:40:26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素質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應試教育 整體發展 能力培養 社會教育資源 素質教育
一、我國高中教育的發展現狀
高中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高級階段,是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口,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大力發展高中教育,對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全面提高人口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當今世界各國都把發展高中教育作為培養21世紀新一代人才和勞動者的重點和突破口;發達國家更是不遺余力,把普及高中教育作為政府的應盡職責來抓。對我國而言,發展高中教育還有著更加特殊的意義:第一,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人口波動的現狀所決定的,是現實形勢所迫、大勢所趨;第二,這有助于緩解巨大的就業壓力,保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第三,還有助于把人口負擔轉化為人口財富,把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為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打下基礎。因此,大力發展高中教育,乃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必須面臨的時代課題。由于我國高等教育薄弱,所以大力發展高中素質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輸送人才更是現階段迫在眉睫的任務。
二、素質教育強調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就本體功能而言,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提高國民素質是任何一個現代國家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所在,也是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在人力人才方面的資源保證。“應試教育”把滿足社會選才需要視為學校教育絕對唯一的目標追求,這就從根本上顛倒了“育人”與“選才”的關系。誠然,社會百廢待興的非常時期,“選才優先”策略在迅速滿足社會急切大量的人才需要方面有其暫時的合理性,但就社會的常規化持續化發展而言,則必須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指導思想。這是因為,如果不把育人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所謂選才就只能是“矬子里頭選將軍”,必然不能適應社會高速持續發展對于人才的需要。再者,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少量高、精、尖的專門人才,還需要數量巨大的通才人物。堅持育人為本,就是立足于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才,培養成完全合格的、有現代文化文明教養的人。
三、素質教育重在能力培養
“應試教育”割裂了教育過程與學生生活能力培養之間的本質聯系,把教育教學過程變為單純的備考應試過程,學生視知識為臨時應考的敲門磚,教師視課堂為訓練考生的工作間,久而久之,青年一代在復雜多變的生活挑戰面前表現出來的無所適從,將成為現代教育事業的最大悲劇。
素質教育并不否認考試制度在實施教育測量、保證學生之間公平競爭方面的積極意義,并不否認指導學生備考應試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是強調,要把課堂教學及備考應試過程轉變為深刻理解有關課程的學科思想、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過程,轉變為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想象能力的培養測試過程。素質教育所著意培養的能力是受教育者內在素質的外顯,是一種綜合性持續性的文化創造力。
四、素質教育對教師有更高的素質要求
“應試教育”所要求的教師只是一個勤于舌耕的教書匠。以教學大綱嚴格限定其工作的職責范圍,一切唯提高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馬首是瞻,從而造成急功近利、狹隘自私的心理取向在教師中間蔓延的局面。素質教育所要求的教師則必須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家。他們出于育人的根本目的而教書,不僅關注學生當下的考試成績,還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勞動效率與學習生活質量;不僅對學生在校期間負責,還對其一生的發展和前途負責;不僅為每一位學生個人著想,還為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著想。
五、素質教育可以充分開發社會教育資源
素質教育著眼于充分開發利用一切教育資源,以優化育人環境,提高育人境界。就學校工作而言,要做到教學、管理與學生的自我養成的有機統一。任何管理措施、管理手段的采用,都必須以尊重學生的人格與自由為前提,以便更好地開發利用學生自身的教育資源,使監控管理逐步成為不必要的東西,把學生引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養成之路。就整體國民教育而言,則應當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各盡所能的基礎上達到協調統一,營造出一個全方位、多途徑、人人參與的教育氛圍,一方面拓展教育廣度,使素質教育的陽光普照在每一個青少年身上;另一方面開掘教育深度,使課業教育、成才教育與人性教育組成一個有層次感、有縱深度的立體結構。同時,把一些在應試教育制度下被視為“后進生”的學生培養教育成自食其力、遵守法紀、擁有人格尊嚴的文明公民,不僅拓展了人們在素質教育問題上的視野,還為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開發利用社會各方面的教育資源創造了一個顯例。
六、素質教育與終身教育內涵的同一性
從素質教育的觀點看,能夠接受終身教育觀念并躬行終身教育實踐的人,不可能在現代社會里自發產生,而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結果。也就是說,只有貫徹了素質教育思想的學校,才能向社會輸送處于未完成狀態的、有著極強繼續教育意識與自我教育能力的人。
應試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因為人生總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必須具備應試素質是人人都明白的常識。
考試的內容和形式都可以改變,只有考試的存在本身無法改變,因為自從有人類以來就有考試,它的形式可以是野蠻決斗,優勝者取得王位;可以是比賽唱歌,優勝者抱得美人歸;當然也可以是現行的高考,優勝者取得大學入學許可。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在高中階段,學生應該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質,以適應未來在社會上的生活。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在未來生活中取得更大生存砝碼的關鍵一步,就是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遠遠無法滿足全國所有人需求的今天,高考注定了要成為選拔性考試,不管怎樣,考試選拔也總比抓鬮選拔更加公平。
如果一個學生的素質足以在選拔性考試中取得優勝,卻有人跳出來說:“不行,這樣的學生往往只是在知識的掌握層面上好,在創造性上差”,那考試的命題機構,你不妨出一套能考查出學生創造性的試題,這不就解決了嗎?有人說:“答題答得好,不一定道德品質好”,那負責選拔的主考者你就想出一種能客觀有效地檢測學生道德品質的方法不就結了嗎?如果根本不考創造性的東西,卻想選拔創造性的人才;根本不考查學生的道德品質,卻想選拔道德品質好的人才,這不是緣木求魚嗎?
在學生面臨選拔性考試的當口,如果有人侈談所謂的“素質教育”而使學生失去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那他無疑是在犯罪;既然是在犯罪,那所謂的“素質教育”便肯定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因為素質教育的核心議題是使人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剝奪人更好的發展機會。
自從地球上有生物以來,生物界就是考什么就學什么,我想這不是危言聳聽吧。環境對生物的選擇,根本就是最大最嚴峻的考試,適者生存,這是自然的法則。用來考查獅子的必修素質是勇敢,它的師長就必然從小教會它勇敢,在已經做到勇敢的前提下,再掌握更多的其他素質才有意義;不然,它就會喪失生存的機會,會再多的其他素質也無從發揮了??梢?,應試素質是生存問題;其他素質是發展問題。先取得生存的權利,再謀求發展,是生物界最自然的選擇。
既然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只能以選拔性考試來確定一個人是否能進一步接受更好的高等教育,那么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機會,取得選拔性考試的勝利是必須的。
但是人類畢竟不同于別的生物,對于人類而言,有沒有比順利通過選拔性考試更重要的呢?有,那就是品德修養。在品德修養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才能談到通過選拔性考試的重要性。
品德素質第一位,選拔性考試所需的一切素質第二位,其他素質第三位。如果選拔者想要將其他素質中的某一種或某幾種作為考查內容,那大可以把它們從其他素質中抽離出來,放入選拔性考試內容中去,這是很容易解決的事情。
在保證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前提下,如果學生在選拔性考試中所需掌握的知識掌握得不好,那抓緊學習這些知識是必須的,因為這是學生取得下一步發展的最關鍵的東西,在保證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這些知識并能順利通過選拔性考試的前提下,應該大力發展其他方面的素質,這有利于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
語文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學好語文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說,語文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學科。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對于落實新課程改革意義重大。本文將結合高中語文教學實踐,就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進行相關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 素質教育 新課
程改革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學主要以成績為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常說圍繞考題進行學習和探究,這是應試教育的普遍模式,即過于注重考試而忽視素質。語文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它不僅僅是高考要學習的學科對象,更是教育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格、塑造學生品質的重要手段,我們不能將語文教學變成學生高考的工具,忽視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使學生對語文興趣索然,因此,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教師應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而不斷努力。本文中,我結合多年語文教學經驗就語文素質教育進行了探究。
一、憑借豐富的信息傳播手段突破封閉教學的壁壘
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教學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不僅僅在于課堂上對于教材的理解與掌握。新課程改革下,要想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語文教學的多彩性和豐富性。例如,電視上的一些時事分析節目,就是很好的語文學習素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掌握時事動態,了解國內外的重大新聞,對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時期的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封閉學習模式,要將眼光放得更開闊,更長遠,要努力營造一種“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行,讓學生有一種心系社會,感知社會冷暖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提高其語文學習的良好效果。
二、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
應試教育下,學生主要是埋頭于題海戰術,根本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不重視學生的課文閱讀,認為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收效甚微。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閱讀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它對于語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學生做多少語文題目都無法實現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除了重視課堂閱讀以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假期閱讀等。學生的日常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選擇高中語文指定閱讀教材為讀本,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梢园凑諏W生自讀篇和教讀篇進行教學,自讀篇是讓學生憑著自己的興趣,獨立去閱讀;教讀篇是按照教師的要求,由教師指導,師生共同來完成。根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讀篇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詩詞背誦,教師可以讓學生經常背誦一些經典的古詩詞,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詩詞底蘊,又可以使學生在寫作上儲備良好的理論論據,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一種是古文閱讀訓練,在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學生獨立去完成,從而進一步促進高中語文課本的知識遷移,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再就是語體文閱讀能力訓練,教師可以將其當做補充教材,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語體文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現代文學習的能力和水平。而假期閱讀指的是教師選擇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名著,讓學生去閱讀,并寫出一些讀后感,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這樣既可以有效利用學生假期時間,又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學積淀。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新課程標準倡導語文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而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上高一時,在語文課堂上大部分的學生還勇于發言,積極回答問題,可到了高二、高三,在課堂上發言的卻少之又少。雖然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并提出了新課程的實施方案,可是高考的指揮棒依然沒有改變,為了應付高考,教師根本就無暇顧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機械講授,課堂上滿堂灌,課下開展題海戰術,長此下去,學生就更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去走,于是語文課堂上,課堂氣氛單調而乏味。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必須要從根本上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要以高度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習的效率。為了能夠喚醒學生主動發言的意識,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去發言,有勇氣去發言,并經常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說話的信心和勇氣。為此,教師可以制定課堂發言的競爭機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名組安排一個學生去組織,負責統計小組中學生發言的次數,并定期進行總結和評比,作為學生期末考核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通過鼓勵學生課堂上的積極發言,其目的在于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不再重復以前教師滿堂灌,學生全盤接受的教育理念,而是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來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相長、師生平等的、和諧民主的教學關系,只有教師沖破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為落實素質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傊洕鐣w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也高,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素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高中語文作為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理應擔負起新課程改革的排頭兵,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創新語文教學的新方法,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偉.高中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J].語文教育,2008(6).
[2]孟曉慶.活化語文課堂,激發個性飛揚——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之我見[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6).
[3]羅德輝.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及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2,(5).
[4]房麗.堅守有效教學,成就無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追求[J].語文天地,2011(21).
【關鍵詞】高中語文 素質教育 要求 策略
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是對學生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心智和語文情意的培養。進行素質教育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個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能夠讓學生擁有較高的語文素養。素質教育符合現代教育的需要,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能夠滿足三維教學目標的需要,是一種積極的教育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進行素質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一、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要求
(一)轉變教學觀念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進行素質教育,首先需要轉變是教學觀念。傳統的教學觀念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特別是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面臨高考的壓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過分的看重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忽略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素質的培養。但是根據實際情況來看,高中階段的教育只是學生終身教育中的一個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應該做到的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進行素質教育,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這就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應該看到語文教學的實質,對教學有新的認識。教學應該與時代和學生的需求相結合,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成長。
(二)良好的文化素質
在認識到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的基礎上,教師要做好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教師要進行素質教育首先要充實自己,要不斷的豐富和鞏固語文專業知識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將這些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和工具。進行素質教育,為學生展示更加豐富的世界,教師需要具有相應的水平。只有教師通過閱讀大量的書籍,不斷加深思想的深度,在教學中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內容,才能用更加開闊的視野去看待問題,才能帶領學生去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從而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三)良好的道德素質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素質教育,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影響學生的行為和想法。只有教師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質的學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師德,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工作,熱愛自己的工作,在教學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精力和熱情。對待學生時要公平,客觀的進行評價,不按照學生的成績對學生進行劃分。尊重自己的學生,耐心的聽取學生的意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與生活中,教師的舉動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行為,培養出熱愛學習、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學生,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做充足的準備。
二、高中語文素質教育策略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好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首先是字詞和基礎知識的教學。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仍然需要進行字詞的學習,特別是在文言文的學習中,學生有大量的字詞需要記憶。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的利用自己所具備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我們的漢字是一種優美的文字,漢字六書的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中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在學習時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含蘊。在教學時教師要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文言文中同樣的一個詞會有多種不同的意思,讓學生去總結歸納,做好字詞的學習。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有效的利用基本字詞幫助學生感受漢語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能力。
在學習字詞的同時,教師要通過誦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要利用教材的中的內容如詩詞、散文、小說等進行素質教育。進行誦讀能夠引導學生的想象,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訓練學生的思維,感受其中的語言美,體味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在進行誦讀時不能以默讀代替誦讀,默讀難以體會漢語的韻律和節奏美。只有放開聲音有感情的朗讀才能體會到語言的魅力,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進行領讀,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學習誦讀,通過誦讀引導學生進入意境,感受詩文的魅力。
(二)課外教學
在課外教學中,教師主要是通過閱讀的方式達到踐行素質教育的要求。閱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掌握寫作的技巧,能夠學到知識并且能夠獲得美的體驗,感受作者的想要表達的內容,與作者進行思想的碰撞。在課外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選擇優秀的材料進行閱讀,通過閱讀讓學生豐富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和思維,通過閱讀去認知更廣闊的世界。在閱讀時要立足作者,去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感受語言的強大能力。閱讀的文章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學生的閱讀就是一種學習,在學生進行閱讀時教師應該向學生傳授一定的閱讀技巧,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的效率,真正的發揮閱讀的作用。
(三)交流表達
關鍵詞: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
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學主要以成績為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常說圍繞考題進行學習和探究,這是應試教育的普遍模式,即過于注重考試而忽視素質。語文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它不僅僅是高考要學習的學科對象,更是教育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格、塑造學生品質的重要手段,我們不能將語文教學變成學生高考的工具,忽視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使學生對語文興趣索然,因此,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是一項非常緊迫的任務,教師應為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而不斷努力。本文中,我結合多年語文教學經驗就語文素質教育進行了探究。
一、憑借豐富的信息傳播手段突破封閉教學的壁壘
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教學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而不僅僅在于課堂上對于教材的理解與掌握。新課程改革下,要想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思想,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語文教學的多彩性和豐富性。例如,電視上的一些時事分析節目,就是很好的語文學習素材,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掌握時事動態,了解國內外的重大新聞,對于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時期的語文教學要改變傳統的“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封閉學習模式,要將眼光放得更開闊,更長遠,要努力營造一種“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行,讓學生有一種心系社會,感知社會冷暖的責任感,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提高其語文學習的良好效果。
二、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
應試教育下,學生主要是埋頭于題海戰術,根本沒有時間沒有精力進行課外閱讀,教師也不重視學生的課文閱讀,認為閱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收效甚微。其實,這種思想是錯誤的,閱讀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夠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成績,它對于語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是學生做多少語文題目都無法實現的,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除了重視課堂閱讀以外,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假期閱讀等。學生的日常課外閱讀,教師可以選擇高中語文指定閱讀教材為讀本,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可以按照學生自讀篇和教讀篇進行教學,自讀篇是讓學生憑著自己的興趣,獨立去閱讀;教讀篇是按照教師的要求,由教師指導,師生共同來完成。根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讀篇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詩詞背誦,教師可以讓學生經常背誦一些經典的古詩詞,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詩詞底蘊,又可以使學生在寫作上儲備良好的理論論據,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一種是古文閱讀訓練,在古文閱讀中,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學生獨立去完成,從而進一步促進高中語文課本的知識遷移,提高學生的文言文語感。再就是語體文閱讀能力訓練,教師可以將其當做補充教材,對學生進行訓練,通過語體文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現代文學習的能力和水平。而假期閱讀指的是教師選擇適合高中學生閱讀的名著,讓學生去閱讀,并寫出一些讀后感,從而不斷提升學生文學素養,這樣既可以有效利用學生假期時間,又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學積淀。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新課程標準倡導語文教學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而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上高一時,在語文課堂上大部分的學生還勇于發言,積極回答問題,可到了高二、高三,在課堂上發言的卻少之又少。雖然我們一直在倡導素質教育,并提出了新課程的實施方案,可是高考的指揮棒依然沒有改變,為了應付高考,教師根本就無暇顧及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是機械講授,課堂上滿堂灌,課下開展題海戰術,長此下去,學生就更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只能跟著教師的思路去走,于是語文課堂上,課堂氣氛單調而乏味。因此,要想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必須要從根本上實施素質教育。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要以高度的熱情,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敢于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習的效率。為了能夠喚醒學生主動發言的意識,教師可以經常性地組織學生開展演講比賽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去發言,有勇氣去發言,并經常鼓勵學生,讓學生樹立說話的信心和勇氣。為此,教師可以制定課堂發言的競爭機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一個名組安排一個學生去組織,負責統計小組中學生發言的次數,并定期進行總結和評比,作為學生期末考核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以此來激發學生課堂發言的積極性。通過鼓勵學生課堂上的積極發言,其目的在于突破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不再重復以前教師滿堂灌,學生全盤接受的教育理念,而是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和交流,來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相長、師生平等的、和諧民主的教學關系,只有教師沖破應試教育的思想束縛,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熱情,為落實素質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傊洕鐣w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也高,為了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素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手段。高中語文作為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理應擔負起新課程改革的排頭兵,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結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創新語文教學的新方法,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偉.高中語文教學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意義[J].語文教育,2008(6).
[2]孟曉慶.活化語文課堂,激發個性飛揚——高中語文個性化教學之我見[J].閱讀與鑒賞:中旬,2011(6).
[3]羅德輝.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及實踐[J].文學教育:下,2012,(5).
[4]房麗.堅守有效教學,成就無限精彩——新理念下高中語文有效教學追求[J].語文天地,2011(21).
當前高中地理推行素質教育的制約因素,關鍵是教師的教育思想沒有根本轉變,還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束縛?!皯嚱逃笔菃渭優閼犊荚?、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教育模式,它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和心理素質培養;“應試教育”使學生課程負擔過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影響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這種教育傾向,不利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也不利于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學生地理能考出“高分”,這不是地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全面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基本觀念和整體素質,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和諧地發展,實現教育觀念的根本轉變,這才是新時期高中地理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任務。
二、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
所謂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所形成的相關教育現象、對學生主體以及對自己教學能力的信念”。教育觀念對教師的教學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的教學觀念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高中地理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首先地理教師要以人為本,要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時間和活動空間。
三、高中地理教師要重新認識教材
地理教材在地理教學中具有無可比擬的作用,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挖掘教材,傳授學生地理知識,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質。地理學是一門不斷變化與發展的學科,其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以及人類生存的所有環境,伴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也在不斷地改變,所以,地理教材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更新與變化。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要重新認識教材,并針對現行地理教材更新趕不上時展的狀況,嘗試借鑒網絡技術利用各種網絡教材來補充傳統教材的不足。
四、總結
關鍵詞: 高中物理 素質教學 五個方面
素質教育是上世紀80年代提出的對人的身心、智力、勞動技術、德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體系,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發展,我們認為素質教育的真正實現決定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課程結構體系要改革,如減少語、英、數等必修課時增設選修課的課時,增加活動課、藝術課(如音樂和美術)、勞技課和體育活動、綜合實踐課程、研究性課程等。從課程上體現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課程結構。另一方面,素質教育應具體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中去,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我根據當前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實踐,就高中物理素質教學的具體做法,從物理科課程結構的規劃、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整合、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評價等五個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當前普通高中物理正面臨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時期,體現出如下的教學特點。
1.強調德育和心理素質教育。
21世紀是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時期,人類要經受來自家庭、社會就業等各方面的壓力,現在的高中生再過十幾年就到成家立業的年齡,他們的家庭結構正好是“4+2+1”的結構,即上要撫養4位老人,下要肩負撫育小寶寶的重任,而社會的經濟科技飛速發展,就業競爭、行業競爭將異常劇烈,他們不只享受不到父輩們曾經的“鐵飯碗”(大中專畢業生國家分配工作),手里的“泥飯碗”也會一不小心就被人奪走。自古曰:“忠孝不能兩全。”而這一代人卻是非兩全不可,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思想必須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也就是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并舉,在培養他們成為專才、英才、通才之前先培養他們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心理健全、身體健康的“人”,即先教會他們學會做人,使他們有能力肩負起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2.從“學會”到“會學”,注重能力培養。
首先,從重視知識的解題應用轉向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傳統教育注重知識的掌握,掌握知識的目的是為了考得好分數,為考而教,為考而學,重視知識的現成結論,重視知識的解題應用。而現代教育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重視知識的具體形成過程,重視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次,從“題海戰”到“資源觀”。傳統教育以高考為唯一指揮棒,學生為高考而學,教師為高考而教,教師花大量時間去為學生編題選題講題,學生則花大量時間解題,沉沒于題海之中,希望通過做題熟悉盡可能多的各種題型,從而應付高考,結果導致機械模仿,一旦熟悉的題型稍有變化,就會由于思維定勢而出錯;新題型因為面孔陌生而不會分析。新課程則把習題當作為學而選擇的資源之一,做題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知識,為了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為了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因此教師應精選題,重視分析過程,使學生能知識遷移。再次,從黑板上講實驗、做常規實驗到加強探究性實驗、數字實驗的教學。傳統教學,由于條件差,器材簡陋,因此大多是口頭講實驗,或者瓶瓶罐罐做實驗,灌輸給學生高考需要的實驗步驟,至于這個實驗是干什么的,為什么要這樣做,實驗數據為什么要這樣處理,誤差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改進提高,則重視不夠。新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技能、創造性思維等,因此非常重視實驗,特別是探索性實驗,強調學生的體驗,不只用瓶瓶罐罐做實驗,還有數字實驗、模擬實驗室等。最后,從“灌輸中心”的教學轉型為“對話中心”教學。傳統教育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學生是灌輸知識的容器,是被動地接受。而新課程吸收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最新成就,構建最近發展區,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學生、教師與實驗及現代化技術資源間的對話互動,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構建學生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學會科學方法。
3.從“英才教育”到“面向全體學生”。
高中物理是公認的最難學的一門課,加上傳統教學不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所有知識點一步到高考位,大多數中下水平的學生都因知識深奧難懂、教學方式單一乏味而最終放棄物理,實際上老師是為少數的“英才”在上課。新課程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為己任,面向全體學生,按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結構因材施教,根據最低教學要求,上不封頂,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4.講求學科教學的藝術性,講求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和品味。
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單一,內容深奧,學生的個性嚴重被壓抑,只是被動地接受。新課程要求利用現代教學資源和教學技術的優勢,挖掘學科本身美的素材,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是一種美的享受,學生在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的驅動下會主動獲取知識,學會學習,這樣學習效率高,效果好。
二
針對物理學科的特點,我們認為物理學科的素質教育應該合理規劃課程體系,適當處理教材內容,發揮現代化教育技術的素質教育功能,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相應的教學評價體系,使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具體做法如下。
1.構建多樣選擇的高中物理新課程體系。
學校課程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學科教師的教學去實現的。要使學科課程的規劃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首要策略,我們認為要從全校的課程系統出發去審視高中物理課程結構,從系統論的高度進行學科整合,構建多樣選擇的高中物理新課程體系,處理好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在學校層面的實施,根據學校實際和學生的需求,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關構建進行符合學校實際的變動,以利于課堂建構課程與學生經驗課程的實施,比如課時的調整、教師的安排、課程內容的調整等。這一過程既是基于對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的遵循,又促使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更好地落實到學校具體教育、教學中去,對它們合理變動,是基于對它們合理理解的規劃。課程的實施是為了實現課程目的,教師和學生以豐富的課程資源為中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過程。課程的建構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不斷動態發展的過程,其中充滿了許多不確定的因素,而學科教師往往對自己的專業術有專攻,對屬于專業內容、或與專業內容相近的課程往往比較擅長,所以不妨把新課程的三級課程體系從系統論的角度予以分解和整合,納入學科課程的領域進行實施。如我校的課程規劃為由會考課程、高考課程、學科拓展課程、學科研究性課程、活動課程、因材施教課程六大課程構成的高中物理課程系統。
2.適當處理教材內容、融能力、德育、美育、心理教育于知識形成教學之中。
教學切忌照本宣科,教師要把教材的知識體系按照學生的認知序適當組合。如:《牛頓第二定律的教學》,教學設計如下:學生分組實驗操作、體驗實驗過程―交流實驗過程、共享數據分析―得出結論―習題練習、理解定律內容―歸納定律應用的實際思路、學會學習。改演示實驗為學生分組探索性實驗,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培養觀察自然現象、實驗現象的能力,分析處理數據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創新性思維;學生自己動手、自己記錄數據,有助于培養實踐意識和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世界觀;學生自己準備器材,自己實驗,學習氣氛濃厚、情緒高漲,充分發揮內部動機的效應,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培養健全的人格特征和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進行美育滲透;學生自己概括對定律的應用和一些典型例題的分析思路,有助于分析、歸納演繹等抽象思維的培養,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
3.發揮現代化教育媒體的素質教育功能,多媒體組合,多種教學方法并舉,充分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電教媒體如錄像、錄音、電腦往往優美的音樂伴隨畫面一起出現以規范簡明,色彩豐富的畫面出現,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美,具有美育教育功能。同時,這些電教媒體具有直觀、形象、可感性強的特點,將物理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有效地降低了難度,有利于左右腦的同時開發,有利于眼、耳、口、腦、手多種器官同時參與,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用計算機模擬物理過程,如《電磁振蕩的產生》,直觀生動,學生可直接人機對話,動手操作。
4.構建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
物理學科素質教育應體現在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進行啟發式教育,將外部動因內化為持久的高漲的內部動因,因此應輔以相應的課堂教學模式。如“自主―討論式”、“引導―發現式”、“實驗探索式”、“問題―探究式”等都是較好的素質教育模式。在此提出兩種素質教育模式。其一是“學術研討式”。其模式是由教師提出學生普遍感到模糊的某一問題、概念等,提供給學生資料,學生自己查資料、做實驗,就問題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寫成書面材料,在上課時全班同學就這一問題展開研討,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最終形成對該問題的較為全面成熟的觀點和結論。此模式的優點是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探索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等,是比較符合物理學科特點的一種模式。其二是“多向交流課堂教學模式”。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提問學生答,甲同學答錯或答不上來,再請乙同學回答。在這種單一的交往形式中,學生只能老老實實地坐著,規規矩矩地舉手,耐心地等待著發言的機會,學生的思維也只能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按部就班地活動,學生很少或根本沒有享受到自主思維、自我發展的樂趣。課堂教學活動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只有創建一種新型的課堂交往形式,提倡多向交流,學生才能在一種“對話”交流的體驗中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此模式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答,也可以學生提問教師答,或是學生提問學生答。多向交流既可以面向全體,又可以面向學習小組或學生個體。此模式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同時也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素質要高,應變能力強,組織管理能力高。此模式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普遍適用。
5.探索相應的評價體系,充分發揮激勵機制,使素質教育真正獲得成功。
傳統教育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分數的高低。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就是最好的寫照。因此素質教育必須打破單一的以分數高低為標準的評價體系,而代之以綜合的各中方式并舉的全面的評價體系,如同一試題,分層考核;課外小實驗,小制作評比;小論文、獨立作業考評;上課發言,提問,考評,等等,各種方式并舉,充分顯示每一個同學的優點,使評價體系真正起到激勵的作用。如此,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成功。
總之,素質教育是一個系統綜合工程,我們不能坐等現成的經驗和模式,而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將之上升為理論,在實踐中逐漸完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蔡鐵權.物理教學叢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鐘啟泉.課程的邏輯[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