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6 15:31:26
序論:在您撰寫企業價值取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三星及時調整市場策略,積極智能手機市場布局。因市場利益之爭,蘋果三星發起了專利巔峰之戰。在一系列的專利訴訟中,蘋果與三星各有勝負,其除了各自擁有相當數量專利積累外,還因其專利組合都具有相當攻擊力和防御力,才能大戰數回合。在此不由得想到幾個與專利價值相關問題:專利權是怎樣產生價值呢?當前中國企業是怎樣兌現專利價值呢?專利到底有什么價值?專利價值是不是只有通過專利訴訟兌現呢?
一、專利權怎樣產生價值
我們知道專利權有三大屬性即排他性、地域性以及時間性,該三大屬性則是專利權價值來源以及價值兌現的基礎。
排他性,指“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因此企業若想專利價值得以實現,則必要獲取與“他”相關的專利,而不是僅僅與“已”相關的專利。對于企業來說,此處的“他”更多是與經營相關的第三方,例如市場、競爭對手、供應商、上下游產業鏈、投資商等。華為公司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在2011年4月26日的國家知識產權局開放日會議上講到:“華為的政策從來都是申請對別人有用的專利,而自己要用的則藏起來”。當企業將專利用于與經營第三方對抗,則是各自持有的專利排他力量的對抗。值得注意的是,一件專利很少能夠對抗或者與所有的經營第三方相關,因此在獲取專利權時,要以“他”為出發點。
地域性,由于的原因,專利在哪個國家申請就在哪個國家獲得保護。因此為了使專利價值更大化,則在專利權獲取時應當明確該專利應該關聯對應到哪個地域的“他”,或者換句話說“他”在哪兒可能在哪兒,則專利就在哪里申請,而不是簡單考慮“我”在哪里生產、銷售就在哪里申請。假如某企業當前僅在中國生產/銷售A產品,而A產品最大市場在美國,如果從專利價值更大化角度,該企業不僅在中國申請專利,更應該在美國申請專利。
時間性,專利權只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有效,超過這一時間限制則不再予以保護,專利權隨即成為人類共同財富。因此,若企業想不斷地在經營活動中兌現專利價值,則在專利權獲取時必須考慮經營對象(產品、技術、服務等)的市場周期與專利壽命的關系,才能使專利價值更大化。例如一款產品A在市場周期只是1年,還需要申請專利嗎?而另一款產品B在市場周期可以30-40年,超過專利保護期限,如何通過專利演變不斷延長保護周期,這是需要考慮的。
當專利權確定與哪個“他”在哪里關聯,并在經營中發揮排他作用時,則該專利權就有使用價值了,當專利權具有使用價值,也具有了資產性,也就不愁交易價值。
二、企業怎樣兌現專利價值
當前中國企業兌現專利價值方式,最多用于是政府資源置換,其次用于企業間交叉許可換取市場談判籌碼,訴訟維權以及新興專利運營公司:盛知華、智谷等陸續出現。
1、政府資源置換
在種種政策激勵下以及指標要求下(見圖1),大多數中國企業不知道專利究竟有什么價值,也去申請專利。在以政府資源置換為價值導向下,專利迅猛積累,2011年中國專利申請量更達163.3萬件,居世界首位。
當企業在用專利完成短期的政府資源置換后,仍然遇到問題,例如:
(1)為什么我們企業擁有七八百件專利,但沒有一件能用來競爭對手,這是怎么回事呢?
(2)積累這么多專利中,維持專利權年費支出也是一大塊,哪些專利是有價值的?哪些專利可以放棄維持呢?
(3)滿足了各種指標之后,企業申請這么多專利有什么用呢?對企業經營有什么貢獻呢?
(4)企業專利管理人員的工作價值只是幫助申請專利嗎?
這些問題的實質是對專利價值困惑。而造成專利價值困惑,恰恰是在這種政策/指標激勵下,將專利價值兌現導向為“政府資源置換”,未考慮專利價值本源。
當“政府資源置換”的“驅動”要素消失了,或是殆盡了,比如政府資助金額減少了,高新企業認定已完成或者完成各種考核指標后,此時專利權人自然會產生上述困惑。
2、企業間專利交叉許可
企業間專利交叉許可,通常出于構建和平競爭環境,以消除相互訴訟爭斗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
中國一些少數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為了控制知識產權風險,獲得(通過自己申請/購買)可以與國外大廠交叉許可的專利,進而獲取市場談判籌碼,降低知識產權成本,在市場上贏得生機,從而發展壯大,例如熟知的華為、中興等。
還有一些市場、技術及專利實力相當企業,相互訴訟,會出現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情況。這種時候,相互訴訟并不能給企業經營帶來好處時,企業間更愿意專利交叉許可,換取和平的競爭狀態,例如LED主要巨頭廠商:日亞化學、豐田合成、首爾半導體等進行專利交叉許可。
專利交叉許可是專利權三大屬性基礎上兌現專利價值,但未必使專利價值最大化。
3、訴訟維權
當中國企業由“制造”轉向“創造”時,中國企業在技術以及市場上擁有優勢,為了鞏固其競爭優勢,則通常采用熟知的訴訟手段維權,例如知名的華為和中興在歐洲的專利訴訟。
4、新興的專利運營
由于專利申請量越來越多,即當一款產品制造很多數量,如果沒有使用和交易,則就會成為庫存積壓產品。專利也面臨類似積壓情況,從國家到企業積極探求專利運營模式,例如新興的專利運營模式,上海盛知華以及智谷。上海盛知華通過對發明和專利進行早期培育,以提高專利的保護質量和商業價值為出發點,在此基礎上進行商業化的推廣營銷和許可轉讓;智谷為高科技產業提供一個將發明轉化成知識產權,并對其進行轉讓和運營的平臺,以最大化地挖掘原創技術的經濟價值。筆者和同事調查,美國這樣的專利運營公司越來越多,而中國由于專利制度運行時間短且專利保護力度不夠,將專利作為資產或者產品運營的公司處于小荷才露尖尖角之勢。
三、企業專利價值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專利到底有什么價值呢,是不是沒有訴訟許可,專利就沒有價值了?美國IBM知識產權戰略總監Rodger Jackson認為:“在一個專利組合中,最終產生最大利益的往往是少數幾個,而無論這個組合中有多少個專利。在一個組合中,最終能發生出極大效益的,往往只能由5-10% 的有高價值的專利決定。而對于一家公司來說,這一小部分的專利是最有戰略價值的,是應當關注的。剩下那些價值低的專利,是機會所在。這些剩下的非高價值專利還能有多種途徑實現其價值:買賣、授權與其他合作伙伴建立戰略上的聯系。在美國,現在很多咨詢公司仍然不能認識到他們服務的企業的專利真正能有多少價值??蛻舫3UfIP沒有發揮效益。我想問他們希望發揮哪方面的效益。其實除了經濟價值,還有可能帶來其他方面的價值,例如結構上的調整?!?/p>
Rodger Jackson一語道破,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專利組合,那么高價值專利只是少量的。筆者及團隊給一些中國企業(這些企業一般小1000件專利積累)作過一些專利價值分析項目,發現中國企業高價值專利比率并沒有達到5%-10%,大概0-5%左右。如果高價值專利與企業核心業務密切相關,也很少用來主動許可以培養競爭對手,更不可能因轉讓專利權而使核心業務失去競爭優勢。因此產生直接經濟價值的專利往往是企業非核心非高價值且與經營第三方關聯的專利,當然也包括與自己核心業務關聯不密切但與“他”廣泛關聯的高價值專利。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專利價值兌現不能僅僅看產生經濟價值,還是得以支持/實現經營目標為主線來兌現專利使用價值以及交換價值。
從支持企業經營目標兌現專利價值來看,企業處于不同經營階段,則專利兌現不同價值,即企業的專利價值取向取決于企業經營狀況。請參看圖2,根據美國知識產權咨詢專家研究,就像心理學上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子塔一樣,企業對于專利價值需求也是由低到高分層次:安全經營、成本控制、獲得利潤、戰略整合以及遠見。
其中安全經營,專利作為市場工具,企業需要積累一定數量專利保護到核心技術以及產品,抵御/控制外在專利風險,實現安全經營;此時企業專利兌現價值方式,主要包括使用專利跟隨者,保護自己產品競爭優勢;與強大競爭對手交叉許可獲得市場準入機會或者潛在技術標準布局專利獲得行業準入機會等。
成本控制,專利積累不能無限制擴張,即在有限的預算中獲取最多最有價值的專利及其組合;有限專利數量下,提高高價值專利比例,專利潛在價值最大化。
獲得利潤,此時專利不僅僅作為市場工具,也作為無形資產,通過運作獲得直接利潤(例如重視非戰略級專利進行許可轉讓等);此時企業除了擁有可以維持安全運營的專利外,還有多余專利成果,且是經營第三方“他”需要的,則可以通過許可、轉讓獲得現金流。從操作上,可以只是針對專利進行專利許可轉讓;也可以與非核心技術打包作為技術轉移業務中一部分;甚至專利、技術以及業務單元一起打包出售,例如摩托羅拉、北電等。
戰略整合,通過專利建立新的商業合作關系,改變競爭格局,從戰略上榨取專利價值;如果說在獲得利潤階段,專利價值來自于專利本身。但在戰略整個階段,更多是構建一種新模式來兌現專利價值。例如當企業擁有非常有潛力市場前景的新技術,市場尚處于培育階段,如何快速將新技術產業化,則可以藉由自身IP運作,將上下游廠商關聯起來,以便迅速產業化,事實標準化,降低替代風險,甚至制定技術標準,將專利標準化,標準專利化,謀取更大商業價值可能。
遠見,通過專利內外部環境結合商業要素分析,對企業未來經營提出主張。例如一家農業企業,若認為未來是移動互聯天下,那么完全可以有意獲取積累移動互聯專利。君不見IBM在很多熱點技術都有專利,例如LCD、半導體等并獲得利潤,但IBM生產LCD面板嗎?
若從經營第三方來看,企業兌現專利價值可以通過如下方式,不局限以下所列:
1、專利價值兌現以獲得競爭優勢,獲得準入機會,阻斷跟隨者為目的:
(1)通過專利訴訟,警示客戶,打擊市場同質化競爭者;
(2)通過交叉許可、專利訴訟、訴訟對沖等手段,與強大市場先入者抗爭,獲得市場準入機會;
(3)對替代品布局專利,干擾客戶,阻斷替代品;
(4)由上游專利布局,提高對供應商定價能力及風險控制能力;
(5)對下游專利布局,提高產業影響力以及對客戶保駕護航能力;
(6)標準中布局專利,增強專利價值兌現能力。
2、價值兌現以資產流轉為目的
(1)專利許可轉讓;
(2)專利技術許可轉讓;
(3)專利、技術、業務打包出售;
(4)專利入股、專利技術入股;
(5)銀行質押;
(6)其他投融資。
3、戰略經營
(1)開拓未來市場而儲備專利;
(2)新技術迅速商業化,通過IP運作打通產業上下游戰略合作,成為技術標準,甚至成為標準專利;
(3)防御性專利池構建,通過防御專利池定價,影響其他專利池定價。
相對于企業所處的傳統環境,信息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到來,使企業原有的生存環境發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最根本地表現為信息傳遞的即時性、低成本以及去中心化。即時性使信息傳遞幾乎不再具有時間差異,世界杯足球賽在移動互聯技術下可輕松地做到全球各地的人群與現場的觀眾同時享受精彩賽事。低成本使人們可以極低的成本甚至說零成本獲得海量信息,經濟因素已不再是人們獲得信息的瓶頸。去中心化使得每個人都可成為信息的者,都可成為―定區域或人群的信息中心,信息擁有和信息不再是社會或企業專屬于管理者的特權。移動互聯技術導致的上述環境的變化,給企業傳統的生存方式帶來新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新機會。企業須主動適應環境變化,及時調整企業所持有的價值觀,才能更好地適應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趨勢。
移動互聯時代的企業,需要持有什么樣的價值觀?
首先,誠信透明的價值觀。傳統時代因信息傳遞方式的限制,很多消費者、合作伙伴和社會無法真正全面了解企業信息,因信息傳遞手段較少,企業比較容易進行信息封鎖,比較容易通過廣告宣傳等方式掌控客戶、合作伙伴和社會所能夠獲得的企業信息,從而能做到掌控顧客、合作伙伴以及社會看法。所謂的“紙包不住火”在傳統信息傳播時代并不是一種必然事實,這種情況下,企業因功利性目的,常會主動地對信息進行隱瞞、篩選、加工和再造,要做到真正的誠信實際上是不容易的,因為不誠信可以過得去。移動互聯時代則相反,無論什么組織,再高級別的保密信息都可能被泄露(美國中情局掌握的信息都可能被斯諾登式的人物所泄露),更不用說是企業秘密,所謂的“紙包不住火”已成為殘酷現實。在信息已不可能被壟斷、被隱瞞環境下,要想維護好企業與客戶、合作伙伴、社會的關系,要做到誠信透明,不要自作聰明地欺騙他人,不要利用所謂的信息不對稱獲得額外商業利益。
其次,平等分享。傳統時代因為信息擁有的數量不平均,信息擁有的權力是不平等的,因此每個人實際擁有的權力是不平等的,擁有信息越多的人在組織中就擁有越多的權力,相反,擁有最少信息的人往往也是組織中最少擁有權力的人。信息造就特權,特權導致難以平等分享,擁有信息和特權的人在組織中總是會利用手中的信息和特權影響企業的價值分配,從而使自己在企業的價值分配的過程中占據優勢。而移動互聯時代消除了特權賴以生存的信息擁有差異化前提,每個人因為擁有的等量的信息而變得平等起來,盡管這種平等仍然是相對意義上的平等,但卻是決定意義上的平等,因為一旦信息擁有量平等了,其他特權以及依附于特權的分配不公都會在光天化日之下冰雪消融,難以持續。企業所采取的平等分享表現在兩個主要方面,一個是對外的,企業與客戶的平等分享,表現為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一個是對內的,資本、管理者與員工的平等分享,表現以人為本。
第三,開放合作。移動互聯環境下由于信息傳遞的實時性和低成本特性,導致所謂的“距離死亡”,即人們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協同已經幾乎不再受距離因素的影響,這使得企業的邊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原來因為距離較近的原因適合企業內部作的事情,比如零配件生產、會計服務、軟件設計服務等,在移動互聯時代變得可能更適合企業外部人士去做,傳統的企業一般都會把研產銷供等作為企業的基本業務,很少有企業把其中的一個環節進行外包的。而移動互聯時代,大部分企業則基本不會做全四個環節的,有的企業可能專注于營銷和研發,而把生產和供應外包給市場,比如蘋果和小米科技;而有的企業則只專注于擅長營銷和研發類企業外包出去的生產和供應業務,比如富士康和歌爾聲學等。具有開放合作意識的企業往往更能夠充分利用移動互聯所帶來的這種便利,把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外包給市場上的企業,從而更容易獲得效率優勢和成本優勢。
第四,尊重包容。信息交流的加速和低成本、信息接受和信息的去中心化,使得移動互聯時代信息的數量呈爆炸式增長趨勢,信息的爆炸式增長帶來的是企業生存環境的復雜化和多變性,客戶需求復雜多變、市場競爭復雜多變、政府政策復雜多變,等等,企業現實持有的任何一種價值觀都可能在急速變化和急劇復雜化的環境中失效,而企業要想持續發展,也必須使自己的價值觀變得多元和更具有包容性。這樣,當企業的主流價值觀遭遇挑戰而變得失效的時候,多元化的價值觀或者說持不同價值觀的團隊往往就能帶領企業走向未來。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價值取向時代指歸
企業文化作為一個群體組織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其價值訴求與時代的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诮ㄔO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經濟形勢要求,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從這種時展的視閾來確立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
一、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價值取向
企業文化的核心應當是“以人為本”?,F代企業文化的基本理念是不能僅僅關注企業文化的功利性,更重要的是關注企業文化的人本性。企業應該成為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能否真正體現這一點,是檢驗企業文化優良與否的一個“試金石”?,F代企業文化理論主張“企業即人”,企業中的人、財、物的管理應當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而“人”則勢必處于管理的中心。在現代企業中,開發企業的人力資源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為在企業發展的“三大戰略資源”,即自然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中,惟有人力資源的“存量”和“增量”具有深度的可再開發性,具有可轉化為其他社會財富的“增殖力”和“擴散力”。要努力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將企業文化建設同管理制度改革結合起來,通過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服務意識和效率意識,用文化手段建立員工面向知識經濟的企業用人、育人機制和激勵機制,使企業核心價值觀和企業精神在新制度中充分體現出來。這是企業推進自身文化建設的重點。
構建人本指歸的企業文化體系,一要重視企業先進文化的培育。杰克?韋爾奇認為:“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戰無不勝的動力之源。”發展先進企業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一切優秀的文化,必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和創造精神,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增強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幫助企業員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道德和求實創新、拼搏奉獻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使崇尚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成為普遍風氣,使企業員工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信用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不斷增強。二要把握正確的企業價值觀導向。企業價值觀為全體員工提供了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個人行為的準則,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要把提高員工的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放在突出位置.堅持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在生產、經營實踐中把這些內容和要求具體化、規范化和通俗化,建立本企業的“企業道德”,使每個職工都能夠在不同的崗位和不同層次上,履行自己應當履行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也為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利益。三要重視企業民主建設。民主是企業人全體參與創立企業文化的條件。只有在民主的氛圍中,企業人才能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關心、被愛護,才能調動企業人參與創立企業文化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企業民主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文化的發展層次。四要重視企業人的培育。重視企業人的培育,是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區別于傳統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要大力堤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使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使企業的發展有強大的智力支撐,把企業辦成學習型企業,使企業成為支持人與社會全面進步發展的學習型組織。五要重視對企業人的精神激勵。企業文化的根本立足點,在于對企業全體成員精神的激勵,使企業人的精神力量在激勵下轉化為物質力量,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企業文化建設要重視員工自我價值的實現和人的全面發展,建立起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和用人制度,形成人力資源
市場化配置機制,營造一個有利于人才競爭與流動的制度環境,使企業文化資本化。
二、和諧融洽的企業文化價值取向
和諧文化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在企業文化建設上的體現。“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企業追求的最高目標。和諧文化最核心的內容,是崇尚和諧理念,體現和諧精神,大力倡導社會和諧的理想信念,堅持和實行互助、合作、團結、穩定、有序的社會準則。企業是社會經濟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生產力前進的動力,企業的和諧發展與否,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進程。因此,在企業中建設和諧企業文化,是和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諧企業文化是企業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范、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職工對和諧企業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和諧企業文化與傳統企業文化相比,更具有以人為本、兼收并蓄、富于創新、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特點。它能在企業與員工、企業與部門、企業與市場和企業與社會之間形成和諧的內外部人文環境,促進企業在和諧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企業和諧文化建設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和諧理念貫穿于企業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之中,以和諧作為企業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并以此影響其他各種文化形式,促進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茖W發展觀突出強調發展人文性,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評判發展的根本價值標準,強調發展應當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諸因素的協調共同發展,指出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同一指向性,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就從根本上科學地規定了發展的方向,從而保證人和自然、人和社會、人和人的和諧發展。二要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這是構建和諧企業與和諧社會的基石。企業和諧文化建設應強化對企業內的利益矛盾協調的導向。階級、階層之間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利益矛盾凸顯,社會分化而形成的利益群體和利益訴求的增加等等,都會在企業中得到反映。其中,勞動關系矛盾的增多已經成為影響職工隊伍團結穩定、成為影響企業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建設和諧文化,就要引導員工用和諧的觀點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使崇尚和諧、維護和諧成為員工的共同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誠信友愛、融洽和睦的人際關系,使和諧的理念成為整個企業的重要價值取向。三要通過培育共同的理想信念把全體員工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形成共創和諧的強大力量。在和諧文化建設中,要著力重視共同理想和共同價值觀的培育,把鑄造企業發展之魂,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提高人的素質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綠色生態的企業文化價值取向
綠色企業文化就是把綠色管理思想融入到企業文化理論中,使企業的各方面都灌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樹立綠色管理理念,創造綠色生存環境,塑造綠色企業形象,營造良性循環的生態品牌經濟。綠色企業文化它要求企業達到企業與環境、企業人際關系和企業員工自身心態三種和諧的統一。在這三種和諧的統一中把握企業機體的活力和動性,賦予企業以自然有機性的生生和諧、環境適應性的協變和諧和價值合理性的臻善和諧,從而使企業富有競爭力和長期競爭優勢。一個企業如果能夠擁有和使用這種綠色文化,它將在擁有千姿百態的文化的企業中脫穎而出,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綠色文化建設要求企業一是重視綠色生產。在選擇生產技術、開發新產品的時候,必須做出有利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技術選擇。中國企業已越來越重視加速科技進步,但是,對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還遠未上升到企業價值觀的高度?,F階段我國綠色文化對技術和產品導向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做到“既經濟又環?!?,化解這個“兩難選擇”的唯一現實的途徑是大力開發“綠色技術”,實行技術創新。二是要求實施綠色戰略管理,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綠色管理以綠色文化觀念作為價值導向。實施企業綠色管理,要求企業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把節約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有益于消費者和公眾身心健康的理念貫穿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將企業的清潔生產作為主要目標;將建立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作為主要手段;將綠色營銷、建立企業的綠色形象為最終目的;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成長,達到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保護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當前特別要通過實施ISO14000和SA8000等認證體系,通過實施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管理,突破發達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為企業向世界經濟一體化邁進奠定基礎。三是強化綠色意識樹立綠色企業形象。要以綠色為標志重塑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滲透到企業的理念識別(MI)系統和企業的行為識別(BI)系統的每一單元。以綠色為紐帶把企業和社會、消費者、生態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良性互動。
四、節約增效的企業文化價值取向
把建設節約型企業作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迫切需要,是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肮澕s型社會”是人類一種良好的價值訴求,也是可持續發展和和諧社會的必然邏輯。企業真正成為節約型企業需要文化的整合和良好的價值導向。應該特別地重視文化的力量――建立良好的節約文化的價值訴求,大力倡導和普及節約型文化,營造節約型文化氛圍。
建設節約型企業并把它打造成優秀的企業文化,需要全體職工的認同和執行,才能發揮出它的獨特威力和作用。一是領導應率先垂范,成為建設節約型企業的帶頭人。因為企業文化也是企業家的文化,企業領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處于領導地位,一個優秀的企業文化應該是決策者思想意識及價值觀的反映,領導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關系到企業文化的走向。企業領導首先要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站在大局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到加快建設節約型企業的重要性,把建設節約型企業擺上重要日程,在構建企業文化中要走在前列,擔負起企業文化的倡導、示范、整合和變革的責任。二是從理論到實踐的結合上解決觀點和認識問題。要從建設節約型企業的文化內涵、重要性與迫切性、目標和基本原則、實施方法和步驟等諸方面展開深入討論,形成可行的操作方案或指導意見,以此確定建設節約型企業在企業文化中應有地位。三是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使全體職工在思想上樹立節約意識,樹立勤儉辦企業、節約資源光榮、浪費資源可恥的新風尚。建設節約文化的核心在于把節約理念融入企業。四要把節約文化建設和節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建設節約型企業必須有嚴格的法規和制度約束。在社會生產領域,強調發展生產與保持生態環境的協調一致。在建設流通領域,強調資源的保護與合理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必須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要求,堅持資源開發和節約并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以節約利用資源和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核心,推動體制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采取有力措施,建設節約型企業和社會。
五、安全文明的企業文化價值取向
安全文化,是以保護人的個體生命為價值取向的人類活動之總和。高度注重安全文化的價值導向,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生命價值這個核心,已成為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企業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標準不僅僅反映在經濟指標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職工群眾生活的質量指標上,反映在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環境上。抓好安全生產的有效途徑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激發人的潛能,構建和諧的企業安全文化,實現安全生產的良性互動。
創建安全企業文化要著力從加強設備硬件建設投入是基礎;完善并規范地執行管理制度是關鍵;提高人員素質是根本保證三個層面來構建企業的安全文化。要看到提高人的安全素質是以人為本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營造企業“關注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強化群體的安全意識,提高其技術業務素質和工作責任感,構建和諧的制度文化、執行文化和人文文化,切實解決當前影響安全生產的突出問題,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的良性循環,才能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企業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必須尊重人,關心人,以人為本,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個人的利益,使職工找到安全歸屬感,最終形成安全管理“命運共同體”,推動企業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達到安全決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陳永芝:郵政企業文化建設價值取向的思考[J].中外企業文化,2003年12期
Abstract: The paper has a hypothesis, namely enterprise can adapt to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by optimizing self function. It conforms to the views of Chicago school of behavior, namely enterprise behavior causes the specific market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based on this, decides to the market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regulates the business behavior and forms symbiotic effect with external environment.
關鍵詞: 企業;戰略管理;價值取向;實踐
Key words: enterprise;strategic management;value orientation;practice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1-0158-02
0 引言
企業戰略管理處于企業管理研究中的重要課題之一,通過對該課題的研究將深化人們對企業市場行為的理解。根據SCP模型可知,企業行為受到所處市場結構的作用,從而邏輯形成一定的市場績效。這種著眼于S—C—P傳導基礎上的產業組織理論,卻被行為學派所批評。行為學派認為,首先由企業行為促成一定的市場結構特征,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定的市場績效。在生物學隱喻下,前者可以理解為是達爾文主義觀點,而后者則屬于拉馬克主義觀點。
針對本文的選題實則潛在著一個假設,即企業可以通過自我機能的優化來適應外部環境的動態演化。這就表明,企業戰略管理的價值取向應與外部環境特征相契合,并在符合拉馬克主義邏輯演繹進路上,最終展開自己的戰略構建。
鑒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主題展開討論。
1 對“價值取向”的解構
從實踐的角度來看,企業所實施的市場行為并不遵守新古典經濟學邏輯,即在經濟理性驅動下企業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經過充分計算來獲取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最優基。與之相對應,演化經濟學邏輯則與企業市場行為的現實選擇相適應?;谘莼洕鷮W視角可得,企業不僅面臨著自身內環境,還處于更加復雜的外環境之中。就影響企業行為特征的權重而言,則主要在于外環境的作用。其中,外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社會人文環境,以及自然生態環境等。由此,企業若要建立起與內外環境相適應的共生機制,便要求其在價值取向上符合經濟目標的需要、社會目標的需要、環境目標的需要。
為此,對“價值取向”的解構也可以圍繞著這三個方面展開:
1.1 經濟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 本文認為,經濟目標是企業戰略管理的出發點與歸宿點;并且,也是支撐另外兩項目標的物質基礎。從企業戰略管理的視閾下來探究經濟目標的實現,其應從這樣幾個方面來達成:企業市場勢力的增強、企業產品技術創新的跟進,以及企業內部控制的優化等。受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外部約束機制影響,當前企業在經濟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更傾向于技術創新和品牌塑造。
1.2 社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 根據國際“企業社會責任 2000”的定義,其中的社會目標便在于保障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筆者也從這一視角,來闡發社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具體而言,企業戰略管理在這里的價值取向不僅需要通過正式制度來規范,更需要在戰略實施中循序漸進的來滿足。為此,關于員工職業發展規劃、企業人才儲備,以及薪酬分配體系等要件,都應在不斷實施中得以優化。
1.3 環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 相對于以上兩大目標基礎上的價值取向不同,這里價值取向更加突出企業的公民意識。且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企業將無法獲取由此所帶來的全部利潤。不難看出,建立在該目標上的價值取向時常被部分企業所忽略。為此,惟有引入環境目標方面的價值取向,才能使企業戰略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2 企業戰略管理與價值取向間的關系分析
以上借助企業戰略管理目標這一中介,對價值取向進行解構。然而與目標管理不同,價值取向屬于企業管理哲學范疇,這種形而上的東西究竟與企業戰略管理間形成怎樣的關系呢。惟有回答了這個問題,才能展開對現實價值的構建。
具體而言,二者之間的關系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21 世紀,我國企業所處的大環境可以概括為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識經濟的興起。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所帶來的信息社會的高度發展,使企業管理面臨著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同時,我國又加入了WTO,這使得我國企業面臨的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之間的競爭格局也必然從封閉型趨向開放型并處于日益全球化的進程之中。新環境、新形勢對我國企業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企業管理僅靠傳統的管理模式、方法已遠遠不夠了。強化管理,不斷進行管理創新已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制勝的根本保證。
一、新形勢發展要求企業管理進一步創新
(一)企業管理創新是實現“兩個轉變”的要求
目前正是我國實現經濟體制轉變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實現兩個轉變必然要求企業管理進一步創新。一方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管理是以生產為導向的封閉型、被動型、粗放型、物本型的管理模式。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逐步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市場機制的作用大大加強。這種情況必然要求企業管理進行變革和創新,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開放型、自主型、集約型、人本型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國經濟現在已經走出短缺、奔向“過?!?,經濟增長方式也正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結構、節能降耗、提高附加值和增加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因此,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也要求企業管理必須創新。
(二)企業管理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
21 世紀的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有別于以土地、勞動資源為基礎的農業經濟和以能源、原材料為基礎的工業經濟。它以智力資源、無形資產為第一配置要素,以科學知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進作動力,以導致科技與經濟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為主要特征。知識經濟的興起,將對我國企業管理提出嚴峻的挑戰。知識經濟是一種信息化經濟,它要求企業在管理手段上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投入和應用,在經營決策上注重掌握和運用決策支持系統,在作業流程上進行重新安排或徹底更新;知識經濟是一種網絡化經濟,它要求企業減少管理層次,加快信息傳遞和反饋速度提高管理效率;知識經濟是一種智力支撐型經濟,它要求企業管理人員盡快轉變思維方式,更新知識結構,在管理思想上從重視物的管理轉向以人為本的管理,并提高企業人員的學習能力;知識經濟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它要求人們重新審視企業與社會的關系,重視環境管理??傊?,知識經濟必然要求企業管理在各個方面推進變革和創新。
(三)企業管理創新是加入WTO 的要求
加入WTO這樣一個以市場經濟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經濟組織,符合我國的前進方向和長遠利益。加入WTO會給我國企業的管理帶來諸多機遇,企業將更加深入地參與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有了更多、更廣泛參與國際分工和國際合作的機會,能更為直接地引進、借鑒和學習國際上先進的管理理論、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從而給國內企業帶來嶄新的管理視角和發展思路。加入WTO 也預示著我國企業在經濟運行規則上的國際統一化,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加快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步伐,進一步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對資源的控制和產業的壟斷,直至完全退出一般性競爭市場,這將為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完全獨立自主地進行經營和管理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當然,加入WTO也會給我國企業管理帶來嚴峻的挑戰。加入WTO 預示著我國將進一步開放市場,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使外商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投資領域進一步拓寬,投資主體更趨跨國化,投資方式更趨多樣化;預示著更多的外國商品和服務將涌入國門,從而導致中國市場競爭加劇,原有的市場份額將重新分配;預示著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將通過人力資源本土化政策的實施,使人才競爭更加激烈。上述種種趨勢都預示著企業運行和管理環境的劇烈變化,它必將迫使我國企業進一步加速推進自身的創新過程,并努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促進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的戰略措施
(一)轉變觀念,把管理創新作為企業經營戰略
思想觀念的陳舊和落后是企業管理創新的最大障礙。因此,企業領導必須具有現代企業管理意識,清楚現代管理模式對企業效益的巨大作用,認識到管理創新在當前經濟競爭形勢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科學管理思想,在此基礎上,更新我國企業的經營理念和戰略部署,增強集約化經營意識,從戰略的高度去推動企業的管理創新。
(二)建立有效機制,培育職業化的企業家隊伍
創新經濟學的鼻祖熊彼特指出,創新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是最具有創新能力和影響力的人,他們不墨守陳規,不遵循循環流轉的軌道,卻常常創造性地改變這種軌道。目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效率不佳與企業家缺乏不無關系。因此,要推動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注重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和造就一個主導管理創新前沿和領導市場競爭潮流的“企業家階層”,促進我國企業經營者職業化。
(三)構建企業創新文化
企業要實現管理創新,也需要文化滲透,需要建立一個健康向上、同心同德、生生不息的企業人本文化。良好的管理創新氛圍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為此,要培育企業強烈而持久的創新價值觀,形成強烈的創新認同感;構建企業管理創新的軟環境,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表彰創新英雄人物,發揮榜樣的積極作用;完善企業創新機制,形成強大的創新動力;設計創新文化禮儀以及創新文化網絡,宣傳創新的價值觀念來感染員工。
(四)加快制度創新,以制度創新促進管理創新
管理創新與制度創新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相互保證的關系。制度創新是解決企業資源市場配置的微觀機制問題,也就是說,通過制度創新使企業成為富有活力的、能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經濟細胞。管理創新是解決企業內部資源組合,使之盡可能多地產出,也就是建立起面向市場的內部組織框架,形成產品開發活力、行為激勵體系及高效運作的機制。制度創新能為推進企業管理創新提供良好的基礎,增加推動力。因此企業管理創新必須深化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三、企業管理創新的價值取向
應該看到,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國一些公司的高速增長是帶有原罪的,帶著對社會和經濟環境的破壞性和資源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明確企業和決策者的對外價值、決策者的使命感和責任尤為重要。企業家真正應該思考的問題是企業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做出貢獻,社會責任是企業管理創新價值取向的核心。
(一)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
企業是社會的一分子,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為社會發展盡一些義務。雖然社會效益和企業利潤有時會發生沖突,但更有相輔相成的一面。既要講究經濟效益,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能夠長期存在、永續經營的根本所在。我們必須引入企業社會效益經營理念,強調企業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社會效益是企業獲得長期利益的重要保證。企業和用戶、社會的關系是客觀存在的,沒有了這種關系,企業也就不復存在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何對待用戶,是否注重社會效益,對企業長期利益的獲得和發展至關重要。社會效益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公益形象,能使所有者和經營者依托有形資產獲得更多效益,具有促進企業有形經濟資產原子裂變式增長凝聚人心的功能。而社會效益需求是企業經營的最高境界。有學者把企業對技術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即:安全性需求、贏利性需求、獨立性需求、超常發展需求和社會效益需求,這些需求呈階梯形結構,社會效益需求處于企業需求的最高層次,也是企業存在的原本目標和價值。
(二)企業經營者必須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經營管理者應充分認識到注重社會效益和企業長期利益的一致性,在注重和追求社會效益的過程中獲取企業自身的最大利益,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發展的路子。雖然企業的目的是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但也要考慮經營活動對他人、對社會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要以社會倫理規范自身的經營活動,以民族責任感審視企業行為,最基本的是要做到企業的發展不是以損害他人為前提,不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只有企業經營者人人自律,企業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整體發展環境。行業協會和企業家俱樂部等社會團體也要發揮作用,引導企業樹立管理創新的社會價值取向,大力宣傳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家,形成示范效應。
論文摘 要:職工體育活動的開展和發展情況反映出來的是一個企業對于體育活動的重視程度以及職工對于體育的理解和價值取向現狀,對于任何一個企業而言,都希望職工能夠有一個強壯的體魄能夠為企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所以對于大多數企業而言,都會有一些有利于體育活動開展的計劃,而對于職工而言,體育價值的理解程度成為一個單位體育活動開展的基礎,所以筆者對于企業職工的價值取向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職工,所以職工的身體健康關注著企業的發展,在人們逐步對于體育與健康的關系有了一個較深入的了解之后,開始對于企業職工的體育活動現狀做充分的調查研究,希望從中能發現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改革的措施,以幫助企業職工認識到體育活動對于其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們發現,企業職工在體育價值取向方面還存在一些誤解,具體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對于大多數企業職工而言,他們都為了生活而整天忙碌,在面對企業績效獎勵政策的鼓舞下,大多數企業職工都希望自己能夠擠占更多的時間出來能夠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務,從而能夠拿到更多的收入,幫助家庭改善生活條件,為孩子教育和今后的發展積累一定的資本,面對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工作和賺錢,所以對于大多數企業職工而言,尤其是廠礦企業而言,在注重績效工資和講究工作效率的大背景下,很多職工都在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去加班加點的工作,增加自己的月收入,調查發現,對于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對于人體健康的作用等方面的問題時,大多數都認可體育對于人體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多數人都坦言,在時間分配上,更愿意花費時間在工作上,這對于他們而言也是很無奈的選擇。
(2)職工參加體育鍛煉主要目的為了預防疾病、增強體質和健身,消遣娛樂。45-60歲以上的職工由于常年的工作和家庭原因,其參與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及治療疾??;25-45歲的職工由于工作和社會交際,其鍛煉目的是健身健美;25歲以下年齡階段的職工身體處于體制增長期,其體育鍛煉目的消遣娛樂。另外,我國目前實行醫療制度改革意味著城市職工今后就醫由個人負擔,在我國目前各種醫療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的情況下,職工為減少疾病發生,預防疾病,從預防學角度看,科學進行體育鍛煉是最好的一種預防疾病的方法。
(3)職工參加體育鍛煉對項目的選擇比較廣泛,主要有:養生氣功、健美操、舞蹈(包括交誼舞)、秧歌、武術、太極拳、乒乓球、網球、羽毛球、走或跑步、籃球、排球、足球等項目。從調查結果顯示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深受群眾喜愛的項目依次為:健身走和跑步是最傳統的健身內容,在目前城市健身當中,我們觀察到,不單純是企業職工,包括退休的老人和城市自由職業者,在時間相對自由的人群當中,大家對于健身走或者健身跑的喜好程度也是最高的,調查發現這個比例已經超過了被調查人數的三分之一、健身操是傳統喜好的健身項目,由于其輕快的音樂節奏,其參與人群超過了五分之一、舞蹈也是現在城市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內容,其喜愛的人群大約占到五分之一、養生氣功大約占十分之一、太極拳參與人群大約占到十二分之一。由于這些項目簡單易行、技術要求較低且不需要專門場地和設施,易為群眾接受。各項目中,走或跑步之所以是職工首選的體育活動方式,是因為長期以來我國城市職工有與家庭成員、與鄰居結伴就近活動的生活習慣,許多家庭在早晨或晚飯后走步健身;另外,各種節奏性、韻律性較強的健身操、舞也受到中老年人的喜愛,特別是各種晨、晚練點開展的老年健身操、秧歌等活動,不但鍛煉了身體,而且愉悅了精神,很受群眾特別是中老年人的歡迎。
(4)95%職工體育消費每月在300元以下,(其中61%的居民體育消費在100元以下;34%的體育消費在100-300元)而300元以上的僅占5%。這點足以說明,現有的消費狀態主要由經濟收入水平所決定的,在大多數職工眼里,由于經濟收入相對較低和賺錢欲望過高以及錢難賺等思想的影響下,很多職工把自己辛苦賺到的錢更愿意進行儲存或者花費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上,他們認為在體育方面過多的投資不符合他們家庭的狀況,這種認為體育消費屬于高層次消費和體育消費屬于奢侈消費的觀念成為眾多企業職工不愿意在體育方面進行投資的障礙,尤其在企業職工當中,處在較低層次的職工對于他們參與體育活動的可能性更低。
綜上所述,企業職工是一個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而職工的身心健康關乎著企業的發展,所以我們有義務對職工的身心健康進行實時診斷,并指導他們參與體育活動并獲取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巖.經濟體制的轉換與企業職工體育的發展[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4.
[2]李玉寧.廣西職工體育取向層面的新積淀[J].體育科技.1996.
[3]蘭自力.我國三資企業職工體育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3.
[4]徐霞.中國職工體育的歷史回顧及發展趨勢研究[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
[5]凌青東.論市場經濟下的企業職工體育文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
[6]任海.試論新時期我國職工體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
[7]任海.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職工體育主體意識的培養[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4.
[8]李華.當代體育價值觀基礎理論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關鍵詞 專利戰略 嵌套選擇 專利組合 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F273.1 文獻標識碼:A
一 形形的專利現象
在當前,“專利”是一個非常吸引眼球的詞匯,各種專利產品的廣告層出不窮,各種版本的專利訴訟也此起彼伏,經常能聽到各種有關“專利侵權”、“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的詞匯。在這些形形的專利現象中,有我們容易理解的專利許可、轉讓,專利侵權、訴訟、無效、和解,以及交叉許可;也有我們不太熟悉的專利聯盟、專利池、專利流氓、泡沫專利、非正常申請;甚至還有一些讓我們困惑不解的現象,比如文獻公開、免費開放、故意擱置等。
然而“存在即合理”,上述種種專利現象都是不同的企業在不同階段選擇的不同專利策略,不管出于主動或者被動,它們都需符合當前企業的整體商業目的。換言之,根據企業的價值取向,選擇合適的專利策略。
二 各種專利現象背后的價值取向分析
(一)基于隔離競爭對手、構筑技術壁壘的考量。
這一般是當企業處于行業的強勢地位時所采取的策略,企業為了維持其在本行業中的優勢地位,經常需要通過申請專利,取得知識產權的方式來獲得對技術的控制、構筑技術壁壘。在保護組織資源不被競爭者模仿方面,專利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工具,因為它們能夠幫助企業建立一種“隔離機制”,以阻斷來自競爭對手的侵權(模仿或反向工程)風險。企業利用專利權保護的地域性特點,率先確立產品的技術標準,憑借壟斷地位構筑市場準入壁壘,從而使得其它企業無法跨越技術屏障而被“隔離”。這種隔離機制超越了技術本身對企業的回報,給專利權人帶來排他性的價值和機會。
(二)基于規避技術壁壘、破除阻礙的考量。
在開放式競爭的條件下,企業的競爭優勢常常來源于高效使用別人的發明創造。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企業在披露自身發明創造的同時,傾向于利用專利權加以保護,這對于競爭對手而言就構成了技術壁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谏鲜黾夹g壁壘,最直接的應對手段當然是向專利復審委提起無效請求,但這種方式直接把競爭雙方置于對立狀態,且結果難以預測,所以一般只是作為對方提起己方侵權時的應對措施。對于多個競爭對手在本技術領域上都有一定技術儲備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交叉許可或者建立專利池、實行一攬子許可的方式,如此,在競爭企業之間就可以清除障礙性專利,減少專利糾紛和降低訴訟成本,對外則能極大地減少專利權的交易成本,促進技術轉移。
(三)基于戰略防御的考量。
美國思科公司的Robert Barr認為:“為了對付有意無意的和有時不可避免的侵權,唯一的辦法就是每年自己申請成百上千的專利,以至于我們能夠將其作為交易籌碼帶上談判桌”。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專利作為戰略防御的價值愈發重要,因為它們總是面臨本行業優勢地位企業在技術上實行的各種限制和打壓。這種策略在具有累進型技術特點的電子及半導體行業的應用更為普遍,因為這種行業的技術累積性特點,從而使產品生產或技術商業化會遇到一個技術領域的專利權重疊交叉的現象。這些擁有專利權的企業就形成了一種“相互套牢”的局面,如果面臨其它企業的訴訟威脅,它們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有關專利進行反訴,從而對潛在的入侵者起到威懾作用。
(四)基于技術推廣的考量。
企業在發明了一種當前產品或技術的替代產品或技術,并取得了專利權后,出于技術推廣或迅速占領市場份額的需要,會不遺余力地推廣該種產品或技術。有的企業在明知其他企業侵權的情況下一開始常常故作不知,任其做大,更有甚者,甚至直接免費開放該專利產品或技術,以擠占老產品的市場份額,使新產品和技術獲得更好的推廣。一旦該產品被廣泛認可,或者該技術成為了事實上的技術標準,專利權人就可以收取專利使用費,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五)基于回籠資金、獲取直接經濟利益的考量。
企業利用專利工具的目的是為了戰略需要,達到其商業上的目的,從經濟上直接獲取利益自然是其專利策略的重要方面。企業進行新技術或新產品的研發需要在前期有大量投入,有時需要迅速回籠資金,獲取經濟上的回報。企業通過專利許可、專利轉讓、專利權質押、技術入股等方式增加收入或減少支出,都可以實現知識產權向資金的迅速流轉。
(六)基于良好聲譽和提高知名度的考量。
當前中國由于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開展,各級政府、科研院所、企業對“自主知識產權”等核心競爭力也越發重視。專利、特別是核心專利的持有量對企業而言不僅涉及技術創新和企業發展本身,也是關乎企業聲譽和知名度的形象問題。一些企業,特別是技術型企業,經常通過持續的專利申請活動來顯示其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向外展示其技術水平和研發實力,獲得良好的聲譽,還能通過這些專利向投資人證明其業績,獲取融資。
(七)其他。
除了以上討論的種種,還有許多非常規的考慮。例如,有些企業為了獲得談判籌碼或者顯示實力、獲得政策支持,申請大量的質量低劣的“垃圾專利”;有些企業在獲取了專利權后,即使該項技術已經先進成熟,卻出于種種考慮(比如戰略儲備、原有技術尚有競爭力),選擇將該項技術故意擱置;還有些企業則積極購買專利構建專利資產池,但自身卻不從事任何實際產品的生產,而是對其他企業以訴訟或訴訟威脅的方式開展業務,由于其“好訟”的惡名,常被稱之為“專利流氓”等等。
三、對企業專利戰略選擇的啟示
一個好的專利戰略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即利用最小的代價提高自身企業的競爭優勢,或者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突破競爭對手設置的重重障礙。在著手選擇適合自己的專利戰略之前,我們首先應當了解企業專利戰略可以看成由一系列嵌套選擇事件組成。例如是否申請專利,是否將專利許可出去,是否,如果的話選擇何時、何地、對誰等等,上述事件包含若干層嵌套組,從而組成一個“嵌套選擇集合”。在上述選擇的多極嵌套中,存在著優先權排隊的問題,每一次選擇在帶來一些機會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另一些機會,例如一項專利若被授權,則表示它將不可能作為商業秘密來保護。同樣地,一項專利若被選擇成為專利許可的對象,專利權人的行為也要受到許可協議的約束。這種選擇的嵌套模式滲透到企業專利戰略的每一個方面。
因此,企業在選擇自身的專利戰略時,應當做好規劃,在作出抉擇時必須在其預期的收益和成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之間仔細權衡,然后根據自身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最能實現自身商業目的、價值最大化的專利策略。
(一)找好自身企業的定位。
“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買東西如此,選擇專利戰略也是如此。企業只有充分了解本行業、本企業的實際情況,才有可能做好自己專利戰略的部署。企業所處行業的不同,例如是屬于新興產業還是已經進入衰退期的產業,屬于技術累進型產業還是對當前技術依賴性不那么強的產業,都對專利戰略的選擇影響巨大。另外,本企業在該行業中所處的地位,例如是強勢還是弱勢,屬于領軍企業還是跟隨企業,其企業形象如何也直接影響其專利策略的選擇。
(二)專利權的獲取和專利管理。
專利權的獲取是企業運用專利工具的前提,是企業專利戰略的基礎。企業一般通過技術創新來申請專利進而獲得專利權,但獲取專利并非技術保護的唯一途徑。技術創新還可以作為商業秘密加以保護,當企業開發一項新技術,在決定是否提交專利申請時,不僅要考慮自身技術的可專利性,還要考慮該技術的被仿制的可能性,競爭對手的研究進展、剩余市場的深度和廣度等。若企業開發的某種新產品不易被模仿,競爭對手在一段時間內也難以研制出來,就可以采取商業秘密途徑進行保護,這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莫過于可口可樂配方。和上述可口可樂的情況相反,如果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是他人通過反向技術可以容易得到的,那么在其產品進入市場前就一定要首先申請專利。
在獲取一定數目的專利后,為了最大化其利用價值,還需對專利進行有效管理。專利的管理實際上是一種動態管理,因為隨著市場需求,專利權剩余壽命期的變化,專利的價值也隨之變化,從而對企業所擁有的專利權的保護和運用措施也隨之發生變化。一些沒有發展前景的專利可以通過放棄或轉讓來節省開支,而一些有潛力的專利則可以通過專利組合等方式進一步提高其價值,這是因為,通過有效組合,作為一個集合體,專利組合價值將大于專利組合中單個專利價值的總和。企業通過對專利進行動態組合并積極進行市場技術布局,可以降低專利的管理成本,提高專利的資產可利用性,從而實現專利對企業資產或者企業價值的貢獻最大化。
(三)專利的運用策略。
企業在對自身有良好的定位,并有一定的專利儲備后,就可以根據自身的價值取向,選擇合適的專利策略來實現自己的商業目的。而由于企業專利戰略的嵌套選擇特點,企業在選擇專利戰略時必須在其預期的收益和成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之間仔細權衡,做到“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例如對于行業龍頭企業而言,企業專利最直接的戰略目標是有效的遏制競爭對手,有效的保持技術進步的主導權,使企業得以持久長久發展。在上述過程中,企業應密切注意國際技術發展趨勢,例如專利技術標準化的趨勢,如果能將自身的專利上升為行業標準,或者把自己的專利納入標準內,就意味著專利這種“私權”搭上了標準的“公車”,為企業實現了從技術領域提前搶占利潤空間提供保障,并且可以通過收取專利費的方式在獲取高額回報的同時一定程度上排擠直接競爭對手、控制市場規模。
對于中小型企業,其急切的目標也許在于獲得設計介入權,此時企業可以利用所持有的專利嚇阻優勢競爭對手可能對己企業提出的潛在專利訴訟,并最終以獲得交叉許可協議的方式介入特定市場。
另外,還有一些新興企業專門從事專利經營,如專利許可公司、專利流氓等。這類公司并不從事實際產品的生產制造,而是在創新價值鏈中選擇自己專注的某些環節,并將“匯集分散專利集中管理以獲取競爭收益”確定為自己的戰略目標。典型的如法國的湯姆遜公司,其每年的專利許可費高達數億歐元。
當然,企業還可以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價值考慮,例如需要樹立良好形象、提高聲譽和知名度,需要融資以進一步擴大發展規模,需要獲得政策支持等等。為實現上述目標,專利作為一種無形資產、一種受法律保護的“技術獨占”手段都可以在其中發揮巨大價值,使企業以較小的代價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份額,獲取市場有利的競爭地位。
(作者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
參考文獻:
[1]袁曉東、孟奇勛.專利集中戰略:一種新的戰略類型.中國科技論壇 2011(3):88-94
[2]黎薇.企業專利訴訟戰略:國外研究評述.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1):156-159
[3]王勝利.一個攻守兼備的策略--專利池的解讀與啟示.科技管理研究 2009(9):340-342
[4]袁真富.專利反向運用策略及其風險評估.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 2009(10):44-47
[5]劉燕燕.論專利技術標準化及我國的應對策略.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0(6):86-89
[6]黃德海.專利組合管理對于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作用.2010年中華全國專利人協會年會首屆知識產權論壇論文選編集:6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