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5 17:09:53
序論:在您撰寫建筑設計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生態建筑;方案設計;技術策劃;新能源等
近年來,全世界許多城市建筑正在按照生態城市的目標進行規劃和沒計。生態建筑已成為21世紀城市就按住的理想發展模式。生態建筑是社會,經濟、文化和自然高度協調和諧的復合生態系統,其內部的物質交換、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等環環相扣。協同公生,具有實現物質循環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饋調節、經濟效益最佳、社會高度和諧、人與自然協同共生的機能。既然生態建筑具有如此多的優點,能夠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和高級需求,就應該根據城市具體情況,研究其發展規模及方向,確定適合城市遠景發展的建筑規劃設計,指導城市建筑逐步實施。
1、生態建筑的概念
1869年,德國生物學家赫赤克爾首次提出了生態學的概念,他把生態學定義為研究有機體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自上個世紀60年代以來,生態學敘述發展,并與其它學科相互參透,形成多種邊緣學科,生態建筑學便是生態學概念在規劃和建筑領域內的體現。所謂生態建筑既是,用生態學的理論指導建筑設計。它將建筑視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其自身要與自然生態相平衡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體系:通過設計、組織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序地循環利用,獲得一種高效、低耗、少廢、少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
2、生態建筑的規劃設計
建筑規劃沒計從整體角度把握人類生態系統的結構,以生態為基礎進行整體規劃和生態規劃,合理利用土地,有效協調經濟、社會和生態之間的關系。根據自然的本質屬性,組織各總能分區,使建筑群的能流、物流暢通無阻:合理確定建筑物朝向、間距、形體、綠化配置等內容。注重場地設計,尊重設計地段內的環境,植被的特點,因地制宜,力求最小的土方量,減少對土壤的破壞。合理組織交通,減輕地面上各功能區域的相互干擾。根據地形地點,利用建筑周邊環境及其本身的形態處理通風和光影關系,組織立體綠化和水體,改善建筑小氣候,使人們生活在綠色、具有生命力的生態環境中。在生態建筑規劃設計中要把具體建筑看成是城市建筑大關系的一部分,與城市建筑大系統相聯系,使建筑內部難以消化的廢物成為其它元素的資源。
3、生態建筑的方案設計
生態建筑的方案設計可從如下四個方面來考慮:(1)依照自然環境進行方案優化設計。首先要調研設計地段的各種氣候條件,例如溫度、相對濕度、日照強度、風力和風向等地域因素。其次是要充分考慮建筑場地,如朝向、地位、地勢地貌、布局;評價陰影范圍、引導空氣流動;順應自然及保護環境。另外,還要利用自然能源、再生資源,如太陽能、天然冷源、風能、水能等。可在屋面架設太陽能集熱器、風力微型發電機。(2)增強自然環境與用者間的聯系,盡可能多地將自然的元素引入到使用者身邊,這是生態設計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盡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數,創造良好的通風對流環境,建立自然空氣循環系統;創造開敞的空間環境,讓用者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環境,如利用退層設計屋頂花園等。(3)考慮可持續發展要求,建筑要留有一定的余地,節能資源、減少建筑以及建筑廢棄對環境的影響,使建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足夠的面積已被將來發展。一是再生能源的利用。沼氣、水循環系統、垃圾資源化。二是建筑的再利用。比起拆除新建即可大量減少建筑垃圾,又可減少資源的浪費。(4)保護土地和植被,考察建筑地域的生態環境,以便保證一定的綠化覆蓋率,在建筑內外創造的環境。盡可能利用當地技術和環境材料,形成別具一格的當代鄉土建筑。
4、生態建筑的技術策略
生態建筑理論的發展時間上短,生態建筑的設討和建造涉及到眾多學科,運轉實施起來十分復雜,所以雖然已有一些成功的范例,但從世界范圍來看,其設計和建設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模式。生態建筑是一新生事物,新理論、新材料層出不窮,但并不意味著其設計和建造必須采用高、精、尖、等技術。國外卻有一些生態建筑移植了信息技術,電子技術等高新科技,但也不劃對傳統技術進行改造的做法。對高新技術和傳統技術的取舍應視實際情況而定。在發達國家具有良好效果的生態建筑技術,對于中國等發展中國不一定是可行的方案。在生態平衡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不同國家和地區應當結合自己的工業發展水平、建造技術和材料,探索符合各自國情的生態建筑技術和方法。從建筑設計角度看生態建筑的基本技術策略,應當重點考慮規劃選址合理,順應氣候條件。建筑與自然生態環境和諧共生;選擇可循環再生的環保材料、減少環境污染;優化空間組織達到良好的自然通風、采光,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無污染能源;提高材料熱工性能,實現建筑隔熱、防曬和保溫。降低空調能耗等空間設計和構造設計方面的措施。生態建筑是一個技術集合體,諸如節約能源、污水處理、太陽能利用等技術問題,并不是建筑專業的內容,因此就需要多個專業工程師的緊密配合。
5、新能源的利用
太陽能是綠色可再生能源,它資源豐富,既可免費使用,又無需運輸,對環境無任何污染。對太陽能的利用總體上可分為兩類;太陽能集熱板集熱及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集熱板集熱技術較為成熟,設備材料價格也不昂貴,已在普遍應用。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太陽能最好的利用方式,但目前受技術及材料成本的限制,應用還不廣泛。前不久,在清華大學落成了超低能耗示范樓,裝置在大樓南外墻的30平方米的單晶硅光電玻璃。能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是一種能發電的玻璃。光電玻璃組件既化為建筑提供了能源,也豐富了建筑空間形式。地熱可做為空調系統冬季供熱,夏季供冷的冷熱源系統,并同時提供生活熱水。它就是利用地下土壤、巖石及地下水溫度相對穩定的特性,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通過埋藏于地下的管路系統與土壤、巖石及地下水進行熱交換,夏季,通過對室內制冷將建筑物內的熱量搬運出來,一部分用于提供免費生活用熱,其余換熱到地下儲藏起來,冬季把地下儲藏的低品位熱能通過熱泵搬運出來,實現對建筑物供熱及提供生活熱水。還有風能、生物質能等,建筑師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倡導并推動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6、選擇新材料
目前已有三類新材料可供設計選擇,一是透明熱阻材料(TlM)組合墻,它是一種透明的絕熱塑料,可將它與外墻復合成透明隔熱墻。二是玻璃材料。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在這一領域陸續出現了吸熱玻璃、熱反射玻璃、低輻射玻璃、電敏感玻璃、調光玻璃、電磁波屏蔽玻璃等。設計可將它們組合成復合的構造形式,達到生態建筑的保溫和采光要求。三是太陽能電材料。在建筑中可用太陽能電池發電為建筑提供能源,既無污染,又無噪音,并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燃料。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規劃;初探
在城市高層建筑設計和規劃過程中,應該從城市規劃和設計的整體出發,考慮到高層建筑對于城市整體發展的協調作用,還應該從高層建筑的本身實際出發,同時還應該根據不同的高層樓宇用途對于城市高層建筑在設計和規劃進行分門別類的考慮,只有充分考慮到高層樓宇的用途和作用,才能夠將規劃和設計方案更加貼近使用者的需求。如在高層商業樓宇的底層建設適宜的小的樓宇廣場,在民用住宅的小區進行增加綠地面積,增加人們生活、娛樂、活動的場地等方面,這些都是更好的體現高層建筑設計中的人性化的一面。另外在進行城市高層建筑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不斷的完善和彌補,現代城市高層建筑中的人文氣息缺陷的弊端,城市高層建筑規劃設計者應該在增加人文素養的情況下,著力體現城市高層建筑規劃設計中的本土特色,不斷的提升城市高層建筑的審美性。
受現代建筑理論的影響和現代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城市用地越來越少,現代城市建筑的趨勢越來越趨向于向高層的方向發展。受這樣的趨勢的影響現代高層建筑的形式更多的趨向于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著,高層建筑在成為現代都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的同時,也給現代城市規劃設計和現代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提出了很多難題,如何將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更好的融入到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去,這是給現代城市建筑設計師應該亟待解決的問題所在。如何更好的對于城市高層建筑進行優化設計和規劃,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陳述,以達到能夠為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提供一定的建議和意見。
1 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中的主體性規劃
近年來我國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使得城市用地數量越來越變得緊張起來,這就要求城市建筑逐漸向著高層樓宇的方向發展。對于城市高層建筑設計的規劃應該充分考慮到城市的整體規劃和局部商業樓宇的開發的關系。
1.1 加強整體性規劃意識,讓高層建筑與城市發展更加協調
對于建筑設計規劃師來說,對于一座高層建筑的規劃設計不僅要將從該高層建筑的單體進行考慮,更多的應該考慮到對城市建筑空間內容的整體效果進行分析。讓城市的高層建筑能夠 與城市的發展更加協調。對于城市高層建筑規劃設計來說,在對城市高層建筑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充分分析高層建筑所創造出來的空間,給高層建筑的使用者所進行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對于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來說應該充分的考慮到,該高層建筑在城市整體的規劃過程中,所占格局的整體協調性。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城市高層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高層建筑的開發商、建筑商、設計師三者之間相互關系的博弈,并且在城市高層建筑整體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的考慮到城市的相關規劃部門所出臺的一些行政類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將這些強制性的因素考慮到整體性規劃設計的意識中去,在這些強制性的要求中城市高層建筑的開發商、建筑商、設計師都需要在城市規劃設計過程中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同時需要尊重這些強制性的政策措施。在這些政府強制性政策措施的指引下面,要求城市高層的建筑設計者們應該是營造良好的城市環境、舒適城市空間的引領者。
1.2 合理布局城市高層建筑
在城市的規劃設計過程中,這些大的區域性的規劃設計是有政府主管部門,來進行規劃和設計的,但是在城市土地的使用過程中,卻是房地產開發商和商業土地開發商所掌管著。從城市高層建筑的合理布局來看,城市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到市民的感受。城市高層由于是占用空間土地面積較小,而且能夠容納更多的人來進行居住、辦公,使得城市高層建筑越來越受到親睞。在城市高層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該將周圍的環境也考慮進城市高層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去,城市規劃設計師應該將城市高層建筑規劃設計過程中的特別是在密集的高層住宅小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為了避免高層樓宇給人們的心理所帶來的壓迫感覺,應該適度的加寬高層建筑之間的直線距離,只有將高層樓宇之間的距離加大了才能夠減輕人們這樣的一種心理壓力。同時還能夠將城市高層建筑的布局變得更加合理和完善,這樣在事實上減少了城市高層建筑的數量,但是卻能夠增強了城市高層建筑的容積比例,提升了城市高層建筑的居住和生活質量。
2 城市高層建筑底層建筑是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的重點之一
我國城市高層建筑分為了兩種類型一種是商業高層樓宇、高層民用住宅小區,這些都是城市高層建筑中的重點規劃設計的項目之一。另外在城市高層建筑設計規劃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城市高層建筑的底層建筑規劃和設計。一般在商業高層樓宇的建設過程中將高層建筑的底層都建設成了高層樓宇的小廣場,在高層商業樓宇的底層建設小的廣場,能夠將城市高層樓宇的空間起到緩沖的作用,由于在高層建筑中所承載的人口較多,人們的活動場所不能夠僅僅局限于高層建筑之內,所以說在對高層建筑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于高層建筑的底層廣場的設計,使高層建筑的底層廣場成為人們緩沖視野空間、娛樂、活動的中間地帶,同時城市高層建筑的審美感也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另外在城市高層建筑中的民用住宅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也應該同樣考慮到,民用住宅小區中的人們休閑、娛樂、活動的場地,這里一般也就是應該加強對于地面建筑之間間隔的增加,同時還應該增加小區中的綠地面積的規劃和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將城市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更多的體現人性化的一面,也更能體現出城市高層建筑中以人為本的規劃設計理念。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廣場和建筑應該作為一體來考慮。
3 城市高層建筑在進行規劃和設計中應該加強審美藝術設計的效果
城市高層建筑在一定意義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在進行城市高層建筑規劃和設計過程中,加強對于城市高層建筑設計的藝術審美效果的設計,不僅能夠提升城市高層建筑的整體審美,還能夠將融入到城市中的高層建筑成為代表城市形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現代建筑藝術設計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本地城市發展過程中的一些人文特色和風俗習慣,將該城市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能夠很好的融入到城市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中去。這就要求城市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者不僅應該掌握住現代建筑規劃設計的走向所在,還應該不斷的完善和補充一些人文素養類的一些知識,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和領悟中掌握建設高層建筑的城市的人文內涵,才能夠將城市高層建筑的規劃和設計較好的體現在現代藝術設計中去。
城市高層建筑的設計和規劃在我國應該盡可能的減少對于建筑藝術設計中的包豪斯的建筑設計風格,改變過去城市高層建筑規劃和設計中的設計缺陷,將中國的傳統藝術更好的融入到城市高層建筑中來。如在城市高層建筑和規劃設計中應該不斷的完善設計的理念,更多的關注城市的歷史人文特色。這些設計的手法都是提升城市高層建筑品位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 王旭巖.高層建筑對城市規劃設計的影響[J].華章,2011,(03).
[2] 燕龍.淺談高層建筑對城市設計的影響[J].內蒙古統計.2010,(02).
[3] 劉暢.高層建筑中影響疏散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關鍵詞:建筑設計,博物館,規劃
Abstract: Foshan Nanhai Museum Design uphold the gist of diversity, ecology, open subject, in the grasp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ilding was sublimated, show the spirit of the "urban living room" fully.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museums,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博物館背景
南海區原博物館由于2006年8月4日,受臺風“派比安”影響,西樵山發生泥石流災害,南海博物館所在的西樵山蟠龍洞景區災情嚴重。經佛山市地質局勘探,認為該地存在嚴重地質安全隱患,不適宜在原址重建博物館。南海區政府根據地質專家意見,作出了南海博物館的館址永久封閉,新館擇地重建的決定。經多方調研,實地勘察,專家論證,區政府決定在西樵山南麓選址重建南海博物館新館。
二、南海博物館的規劃設計
博物館新館址仍然選在西樵山,西樵山是南粵四大名山之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距今五六千年前南海先民創造的“西樵山文化”早已聞名海內外,成為南海文化的代名詞,被譽為“珠江文明的燈塔”。各個歷史時期先民們在西樵山留下的文物古跡不計其數,區博物館的職責就是保護和利用好祖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南海博物館建在西樵山,有利于保護和利用好西樵山歷史文化遺產。
建筑設計從西樵山最具代表性的石燕巖、滴水巖等古采石遺址中吸取靈感,將建筑體量縱橫交錯,層疊搭砌,形成了堆砌的石塊、層疊的山石意象,隱喻了南海古老的采石文化,引發人們對南海歷史的追憶,產生了強烈的本土文化認同感。整個博物館雕塑般的建筑體量,有如山腳下生長出的巖石,形成山體的自然延續。
南海博物館設在西樵山,有利于大力發展西樵山旅游事業。要做大做強南海和西樵山的旅游業,無論是今天還是將來都需要南海博物館作為宣傳南海和西樵山燦爛歷史文化的窗口和平臺,這也是南海區委、區政府將南海博物館遷建至西樵山南麓的又一個重要原因。
依托歷史文化遺址和風景名勝區建園林化博物館是當今博物館選址趨勢之一。西樵山不僅自然風景優美,而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理想的建館之地。在西樵山南麓建一座具有古樸嶺南古建筑風格與優美自然環境融為一體的南海博物館新館,將為國家風景名勝區西樵山增色添彩。此外,南海博物館新館將能滿足游客休閑、娛樂、增長知識的需求,能增大博物館的觀眾流量,能更好地履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公眾服務的職能。
三、博物館概況
1、新南海博物館的遷建選址在西樵的南部,黃大仙圣境園以東,登山大道與環山路交匯處。建成后的南海博物館將成為收藏展示南海歷史文物、研究南海歷史文化的中心,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也將為西樵山的旅游觀光增加一個新的景點。2008年,南海區政府召開“南海博物館新館建設工作會議”,決定在西樵山南入口處東側建設南海區博物館新館。新館占地面積約38879.3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3609.7平方米。如圖:
圖1南海博物館入口透視圖
2、博物館嶺南文化的呈現
南海博物館落成,館藏文化依舊以展示南海數千年文明歷程為己任。“南海博物館和西樵山都是南海文明的集中展示地。
“西樵山給南海博物館以歷史的厚重,南海博物館則為西樵山打造嶺南文化高地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載體。一個地區的博物館和這個地區的文化歷史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個濃縮了的歷史文明,因此南海博物館本身注定也是嶺南文化的一部分。
嶺南園林是中國傳統三大園林代表之一,建筑體量的縱橫交錯,相互層疊、搭砌,使得建筑在地面層產生了許多變化豐富的架空庭園,形成了大量室內外交錯的灰空間。不同的庭園之間以及庭園與外部自然環境之間通過這些架空空間相互聯系、滲透,景觀視線若隱若現,營造出生動的庭園深深、別有洞天的中國嶺南園林意境,用現代的園林設計手法再現了石燕巖、石祠堂等西樵山古園林景區的空間體驗。
嶺南庭園與現代建筑空間都是強調這種多空間的體驗,通過將多空間構成整體網絡,體現出場所意義所在。同時建筑的這種首層架空,也使得大自然的風、水、樹、石都穿透建筑得以延續,建筑對自然山地風貌的尊重,與自然的和諧在這里得以充分的體現。
用南海區文體旅游局副局長江爵盛的話來說:“西樵山廣府文化厚重,南海博物館對它來說是絕佳的配套設施,兩者是統一和諧的共同體?!彼硎?,博物館不一定非要選在城市的政治經濟中心,哪里能滿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哪里就是它最好的選址。
去年,南海區政府立足本土,制定了《“獅舞嶺南?龍騰南?!蔽幕l展行動計劃》,其中,以西樵山為龍頭的西部片區,要打造成“文翰樵山嶺南旅游文化高地”?!澳虾2┪镳^最終落在西樵山,這是打造西樵山嶺南文化高地的神來之筆。如圖:
圖2南海區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圖3 南海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3、建設精神內涵的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有“美石為玉”之說,在《說文解字》中注釋曰:“玉者,石之美者,”意即:玉是石之精華,石之佼者。在建筑設計中借鑒美玉這一美好的傳統文化觀念來提升南海區博物館的精神內涵。將入口大廳設計為一個優美的半透明玻璃體,半懸于空中,有如一塊美玉鑲嵌在石塊中。石代表著南海悠遠的歷史,而玉則正象征了南海美好的未來,由石到玉的轉變、升華,也正昭示著南海人發展奮斗的歷程,寄予了對南海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希望。
四、結語
關鍵詞:城市設計;建筑設計;關系
0引言
城市內有一種風景是由性能各異的建筑組成,建筑設計影響著城市建設的規劃。城市規劃強調城市的生態環境和城市形象,一方面作為引導,影響著城市的建筑設計,另一方面也受到建筑設計的影響。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對城市建設的管理和規劃有著重要的作用。
1城市設計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1.1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限制
城市規劃對城市建筑的功能、造型、建筑環境、占地面積等方面進行把控和一定的限制,通過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建設要求和引導,確保城市空間利用和規劃的統一性。就目前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發展狀況來看,城市建設對建筑設計的技術要求越來越高,也給予了城市建筑設計較大的發展空間。城市建筑建設在滿足城市規劃建設要求的同時,通過建筑設計構建城市的獨特性和城市形象。進行城市設計時,例如城市居民區等地的設計,需要對建筑用地的面積、高度、建筑的間距等數據進行嚴格的把控和審查,確保居民區的功能性,例如居民區的住宅安全性等問題。這樣一來,建筑設計滿足建筑基礎性要求,另一方面可能會影響到建筑設計的自由發揮空間,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限制還存在著不可協調性[1]。
1.2建筑設計的可行性是合理性城市規劃的基礎
我國通過對城市建筑的建筑設計可行性展開分析總結,來論證城市規劃各指標的科學性。這一論證方法的使用,在城市規劃的前期調整階段,有著高效準確的特點。在編制城市規劃的過程中,主要針對重要的節點與地段,以論證建筑方案的可行性最終確定具體的控制指標等。城市設計受到城市規劃建設的指導,在進行城市設計中,最主要的還是對建筑設計的規劃。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設計一方面也主導著城市設計,雖然符合城市規劃才是建筑設計最為主要的命題,但建筑設計的多元發展,也造就了城市的多元化形成。建筑設計的可行性,成為城市科學合理規劃的重要基礎。
1.3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相輔相成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兩者之間,因為差異性相互限制,也因為共通性相互促進。城市設計的主導思想和形式,為建筑設計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建筑創新和建筑目標。因為城市設計的要求,建筑設計滿足城市建筑個體的經濟實用性、外觀觀賞性,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構建良好的、更有序的、更人性化的城市生活。因此,它們之間有著一定的共通性。城市規劃中,對城市設計的每一個細節都能體現出城市規劃的理念。城市設計通過生動具體的處理城市物質形態和地理環境的關系,來體現城市設計的具體思想,城市規劃對建筑設計的指導,讓城市建筑在城市空間和建筑功能上,都能表達出城市設計的思想。城市規劃是長期有效進行的,而建筑設計的技術發展,因為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體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能夠對城市規劃的限制提出建議,更好地促進城市規劃的發展。
2如何協調處理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2.1以歷史發展為基礎,協調城市建設與建筑設計
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大部分遭到戰爭荼毒的城市,經過恢復、整修和重建,在工業革命之后又次獲得了高速發展?,F代城市設計與現代建筑設計適逢此時誕生,各種流派的建筑理論也相繼產生,構成了多元并存的局面[2]。20世紀60年代開始,各種綜合的建筑,在歐美等多個城市的復興中,開始出現。這種“生活+娛樂”的綜合功能疊加的建筑設計的發展,到功能體系的分化,演變為帶有各種主題的建筑發展,例如交通運輸綜合體、文娛綜合體、商業發展綜合體等等。20世紀90年代,中國北京建設的北京國際貿易中心,就是這樣一個集商業、娛樂、文化、會展、商務酒店、商貿等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質的大型建筑體。隨著各種形式的主體綜合建筑的興起發展,促進了單一的建筑理念得到突破和更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為符合現代化社會,逐漸成為突破建筑尺度和更貼合人性需求的建筑發展。這種城市建筑的發展,正是經歷了歷史的洗滌后,為協調城市和建筑之間的關系而出現的產物[3]。這種建筑產物也帶來了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讓大部分城市人變得冷漠和追求功利,因此城市建筑的發展還需要,依據城市職能來突破自身的建筑功能,這種社會化的城市建筑設計,在環境形態下,也稱之為建筑的城市化。
2.2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結合的立體化發展
中國城市發展的近幾十年來,城市空間的結構越來越復雜化。改變多樣化的城市平面化設計,將城市的各個功能分區建設,將占據城市最小面積的功能建設給予資源最大化。這樣的城市建設可以暫時解決城市面積緊張的問題,拋棄平面化建設,利用三維立體的設計,充分使用城市空間,化解城市建筑職能之間的矛盾。根據以上提出的城市化的建筑發展,可以看出我們的城市中,城市建筑的發展已經逐步向“豎向”發展的城市建設邁步。城市設計的立體化發展也是其必然結果?!柏Q向”建筑跨越交通線路形成整體建筑群,這樣的建筑體不但不會占用大部分的城市空間,還可以為城市生活帶去便利,讓空間得到充分的發展和利用。
3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相互作用的發展關系
3.1城市設計中建筑設計的環境影響
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通過相互影響和干預來達到城市建設的整合,他們之間的設計處于城市建設的不同層次之中。建筑設計在城市建設的指引下,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問題,城市建設不會取代建筑設計對城市環境中的作用,城市建設與建筑設計之間雖然有所限制,卻又有著相對寬松的發展。當下的城市建設中,建筑設計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城市化,而為了突出城市的特點,需要考慮到融入城市環境的建筑設計。北京的長安街就是個融入城市環境不夠成功的例子,單看每一個獨立的建筑設計,都是中國最優秀的建筑師的作品,這些建筑的藝術價值問題上,一直都是業內專業人士議論的焦點。但因為這些建筑太過于展現個體,而忽視了與周圍環境的融合,造成了不協調性。以此為對比,舉一個環境融合非常成功的建筑設計案例。在希臘的愛琴海,有一個被稱為“藝術家之島”的小島,叫做伊特拉。每年都吸引了很多觀光的游客,尤其是畫家、攝影家等。經過研究發現,這個小島上的居民生活都十分的簡單,幾乎所有的居住建筑都不會超過3層,樓房外層均用白色粉刷;然而這樣的生活方式,從幾百年前就已經維持至今,當地的希臘居民維持著這樣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已經深入到建筑之中,很難說明到底是這種風格的建筑影響了居民,還是居民的生活觀念影響了當地的建筑設計。伊特拉島的建筑向人們展現出一種熱愛生活、化繁為簡、不標新立異的觀點,以最簡單的建筑設計,獲得了非常成功的建筑效果。
3.2建筑設計對城市形象發展的影響
城市規劃指導著城市的建筑設計,但是并不代表建筑要完全服從于城市規劃,優秀的城市建筑能夠完美的融入到城市環境中成為其中一部分,并為城市添色,亦成為城市形象的代表。
4結束語
要正確認識并且積極利用城市規劃對于城市建設和建筑建設的影響,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相輔相成,協調兩者關系,能夠更好地促進城市規劃發展。我們應在實際工作中以認真嚴謹的態度將城市規劃的工作做好,不斷深入了解和協調城市設計和建筑設計的關系,進而才能使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博.試論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山西建筑,2015(23).
[2]劉艷.論建筑設計與城市設計規劃的關系[J].山西建筑,2015(26).
[關鍵詞]建筑物防雷設施裝置間距跨步電壓埋地深度接地電阻
一、前言
在建筑物防雷設計中,設計人員對一、二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比較重視,疏漏差錯很少,但對大量的三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卻常有忽視。由于設計質量管理規定:對于一般工程的電氣設計允許可以不要計算書,因此許多設計人員對三級防雷建筑物的防雷設計,不再進行設計計算,僅憑經驗而設計。對于防雷設施的是否設置及防雷設施的各種安全間距未進行計算、驗算,因此造成大量的三級防雷的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施工存在較大的的盲目性,使有些工程提高了防雷級別,增加了工程造價,而有些工程卻未按規范設計、施工,造成漏錯,帶來很大隱患和不應有的損失。
二、建筑物防雷規范的概述及比較
現今建筑物防雷標準有1993年8月1日起實施的《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推薦性行業標準,1994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強制性國家標準。GB50057-94使建筑物的防雷設計、施工逐步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防雷標準接軌,設計施工更加規范化、標準化。
GB50057-94將民用建筑分為兩類,而JCJ/T16-92將民用建筑防雷設計分為三級,分得更加具體、細致、避免造成使某些民用建筑物失去應有的安全,而有些建筑物可能出現不必要的浪費。為更好的掌握IEC、GB50057-94、JCJ/T16-92三者的實質,特擇其主要條款列于表1。且后面的分析、計算均引自JCJ/T16-92中的規定。
三、預計的年雷擊次數確定設置防雷設施
除少量的一、二級防雷建筑物外,數量眾多的還是三級防雷及等級以外的建筑物防雷,而對此類建筑物大多設計人員不計算年預計雷擊次數N,使許多不需設計防雷的建筑物而設計了防雷措施,設計保守,浪費了人、材、物?,F計算舉例說明:
例1:在地勢平坦的住宅小區內部設計一棟住宅樓:6層高?層數不含地下室,地下室高2.2m?,三個單元,其中:長L=60m,寬W=13m,高H=20m,當地年平均雷暴日Td=33.2d/a,由于住宅樓處在小區內部,則校正系數K=1。
據JCJ/T16-92中公式?D?2-1?、?D?2-2?、?D?2-3?、?D?2-4?得:與建筑物截收相同雷擊次數的等效面積?km2?:Ae=?L?W+2?L+W?H?200-H?+πH?200-H??×10-6=?60×13+2(60+13)20(200-20)+3.14×20(200-20)?×10-6=0.02084?km2?
建筑物所處當地的雷擊大地的年平均密度:
Ng=0.024Td1.3=0.024×33.21.3=2.28次/?km2?a?
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
N=KNgAe=1×2.28×0.02084=0.0475?次/a?
據JCJ/T16-92第12.3.1條,只有在N≥0.05?GB50057-94中:N≥0.06?才設置三級防雷,而本例中:N=0.0475<0.05,且該住宅樓在住宅樓群中不是最高的也不在樓群邊緣,故該住宅樓不需做防雷設施。
根據以上計算步驟,現以L=60m,W=13m,分別以H=7m、10m、15m、20m四種不同的高度,K值分別取1,1.5,1.7,2,Ng=2.28?km2?a?進行計算N值,計算結果見表2。
從表2中的數據可知,在本區內:①當K=1時,舉例中的建筑物均N<0.05,不需設置防雷設施。②當K=1.5時,即建筑物在河邊、湖邊、山坡下或山地中土壤電阻率較小處、地下水露頭處、土山頂部、山谷風口等處的或特別潮濕的建筑物,在高度達15m或以上者,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③當K=1.7時,即金屬的磚木結構的建筑物,高度達7m及以上者,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④當K=2時,即建筑物位于曠野孤立的位置,高度達7m?兩層以上者,均設置三級防雷措施。
可見,有的建筑物在20m的高度,卻不需設置防雷措施,而有的建筑物高度在7m,就必須設置三級防雷措施。關鍵因素在于建筑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土質和雷電活動情況所決定。
同時在峻工的工程中,我們也看到,例1中的民用建筑物,有許多類似的工程不該設置防雷卻按三級防雷設計施工了,施工后的防雷接地裝置如圖1所示。
其中8組引下線均利用結構中的構造柱的4?12主筋,水平環路接地體埋深1m,距樓外墻1m。以上鋼材均為鍍鋅件,則共需鍍鋅鋼材0.192t,人工費2950元,定額預算工程直接費約0.75萬元。類似這種三級防雷以外的住宅樓、辦公樓及其他民用建筑,在我們地區1998年約竣工600~800棟,僅增設的防雷設施其工程直接費約為450~600萬元。以此類推,在全省、全國因提高防雷等級而提高工程造價?浪費?的數字是巨大的。因此,設計人員對民用建筑物的防雷設計必須對建筑物年預計雷擊次數進行計算,根據計算結果,結合具體條件,確定是否設置防雷設施。
四、防雷設施與人、金屬管道等的安全距離
1.雷電流反擊電壓與引下線間距的關系
當建筑物遭受雷擊時,雷擊電流通過敷設在樓頂的避雷網,經接地引下線至接地裝置流入地下,在接地裝置上升高的電位等于電流與電阻的乘積,在接地引下線上某點?離地面的高度為h?的對地電位則為
Uo=UR+UL=IkRq+L?1?
式中Ik―雷電流幅值?kA?
Rq―防雷裝置的接地電阻?Ω?
L―避雷引下線上某點?離地面的高度的為h?到接地裝置的電感?μH?
雷電流的波頭陡度?kA/μH?
?1?式中右邊第一項?UR即IkRq?為電位的電阻分量,第二項?UL?即?為電位的電感分量,據GB50057-94有關規定,三類?級?防雷建筑物中,可取雷電流Ik=100kA,波頭形狀為斜角形,波頭長度為10μs,則雷電流波頭陡度==10kA/μs,取引下線單位長度電感Lo=1.4μH/m,則由?1?式可得出
Uo=100Rq+1.4×h×10=100Rq+14h?kV??2?
根據?2?式,在不同的接地電阻Rq及高度h時,可求出相應的Uo值,但引下線數量不同,則Uo的數值有較大差異。下面以例1中引下線分別為4、8根?假定每根引下線均流過相同幅度的雷擊電流,且忽略雷電流在水平避雷上的電阻及電感壓降?,計算出的UR/UL值列于表3。
由表3中可知,接地電阻?Rq?即使為零,在不同高度的接地引下線由于電感產生的電位?電感分量?也是相當高的,同樣會產生反擊閃絡。
2.引下線與人體之間的安全間距
雷擊電流流過引下線及接地體上產生的雷擊電壓,其電阻分量存在于雷電波的持續時間?數十μs?內,而電感分量只存在于波頭時間5μs內,因此兩者對空氣絕緣作用有所不同,可取空氣擊穿強度:電感UL=700kV/m,電阻ER=500kV/m?;炷翂Φ膿舸姸鹊?/p>
于空氣擊穿強度,磚墻的擊穿強度為空氣擊穿強度的一半。
據表3計算的數據,下面計算引下線與人體之間的安全距離。因每組引下線利用構造柱中的4?12鋼筋,可以認為引下線與人體、金屬管道、金屬物體之間為空氣間隔,且認為引下線與空氣之間間隔層為抹灰層,可忽略不計。
?1?當引下線為4組時,人站在一層,h1=3m,Rq=30Ω,則URI=750kV?UL1=10.5kV?人體與引下線之間安全距離L安全1>
?方可產生的反擊。人站在5層,h2=15m,Rq=30Ω,則:UR2=750kV?U12=52.5kV?則安全距離L安全2>
1.575m<1.83m。在上述兩個房間內,保持如此的距離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存在很危險的雷電壓反擊。
(2)當引下線為8組時,當站在一層房間內,h1=3m,Rq=30Ω,則UL1=5.25kV?UR1=3.75kV?則安全間距L安全1>
0.757m。人站在5層時,h2=15m?則UL2=26.25kV?UR2=375kV?則安全間距L安全2>
可見,引下線數量增加一倍,安全間距則減小一半。因此設置了防雷設施后,應嚴格按照規范設置引下線的數量及間距。同時建議可縮短規范內規定的引下線間距,多設一定數量的引下線,可減少雷電壓反擊現象。這樣處理,對增加工程造價微乎其微。
3.引下線與室內金屬管道、金屬物體的距離
?1?當防雷接地裝置未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時,按例一中數據:樓頂的引下線高度h=Lx=20m,Rq=30Ω時,據JCJ/T16-92第12.5.7條規定,Lx<5Rq=5×30=150m,則
Sal≥0.2Kc?Ri+0.1Lx?
式中Kc―分流系數,因多根引下線,取0.44
Ri―防雷接地裝置的沖擊電阻,因是環路接地體,Ri=Rq=30Ω
Sal―引下線與金屬物體之間的安全距離/m
則
Sal≥0.2×0.44×?30+0.1×20?=2.816m。
?2?當防雷接地體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時,按式?12.3.6-3?,Sa2≥0.075KcLx=0.075×0.44×20=0.66
由以上計算的Sal≥2.816m,Sa2≥0.66m,在實際施工時,均很難保證以上距離,因為金屬管道靠墻0.1m左右安裝,又由于Sa2≤Sal,因此可將防雷接地裝置與金屬管道的埋地部分連接起來,同時,在樓層內應將引下線與金屬管道?物體?連接起來,防止雷電反擊。
4.引下線接地裝置與地下多種金屬管道及其它接地裝置的距離Sed
據JCJ/T16-92第12.5.7條及公式?12.3.6-4?:Sed≥0.3KcRi=0.3×0.4×30=3.96m,而在實際施工中,地下水暖管道交錯縱橫,先于防雷及電氣接地裝置施工,等施工后者時,已經很難保證Sed≥3.96m了,也難于保證不應小于2m的規定,因此可將防雷接地裝置與各種接地裝置共用,即實行一棟建筑一個接地體。將接地裝置與地下進出建筑物的各種金屬管道連接起來,實行總等電位聯結。
綜上所述,在實行一棟建筑一個總帶電位聯結、一個共用接地體的措施后,在樓頂部應將避雷帶?針?與伸出屋面的金屬管道金屬物體連接起來,在每層內的建筑物內應實行輔助等電位聯結,即引下線在經過各個樓層時,將它與該樓層內的鋼筋、金屬構架全部聯結起來,于是不論引下線的電位升到多高,同樓層建筑物內的所有金屬物?包括地面內鋼筋、金屬管道、電氣設備的安全接地?都同時升到相同電位,方可消除雷電壓反擊。
五、跨步電壓與接地裝置埋地深度
跨步電壓是指人的兩腳接觸地面間兩點的電位差,一般取人的跨距0.8m內的電位差。跨步電壓的大小與接地體埋地深度、土壤電阻率、雷電位幅值等諸多因素。當接地體為水平接地帶時,
?3?
式中ρ―土壤電阻率/?Ω.m?
L―水平接地體長度m
Ik―雷電流幅值kA
K―接地裝置埋深關系系數,見表4
Ukmax―跨步電壓最大值?kV?
按例一中的接地裝置計算,接地體長度L=146m,取Ik=150k,土質為砂粘土,ρ=300Ω.m,則按埋深深度0.3m,0.5m,0.8m,1m時相應的K值取2.2,1.46,0.97.0.78。按?3?式計算:
其Ukmax值分別為107.97,71.66,47.61,38.28/kV。
世界各國根據發生的人身沖擊觸電事故分析,認為相當于雷電流持續時間內人體能承受的跨步電壓為90~110kV。從計算結果可知,該工程的防雷接地體埋深0.8m時,跨步電壓已在安全范圍內。JCJ/T16-92第12.9.4規定接地體埋設深度不宜小于0.6m,第12.9.7條規定:防擊雷的人工接接地體距建筑物入口處及人行道不應小于3m,當小于3m時,接地體局部埋深不應小于1m,或水平接地體局部包以絕緣物。包以絕緣物易增大其接地電阻,因此還是以埋深大于1m時為好。這樣處理,只增加少量工程造價,卻將接地裝置處理得更加安全可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若采用基礎和圈梁內鋼筋作為環形接地體,但由于三級防雷的建筑物大多為毛石基礎,毛石基礎上的圈梁埋地一般為0.3m左右,較淺根本達不到防止危險的跨步電壓需將接地裝置埋深1m的要求,因此不宜采用圈梁做為環形接地體?指三級防雷建筑物?。
六、區別工頻、沖擊接地電阻
工頻、沖擊接地電阻兩者的區別及關系,許多施工技術人員不能區別與明晰,使部分工程的防雷裝置接地電阻已達到設計值,而仍然盲目采用降阻措施,增加了工程造價。
工頻接地電阻是按通過接地體流入地中工頻電流求得的電阻??梢哉J為是接地體20m以內土壤的流散電阻,距接地體20m以外的大地是電氣上的零電位點。用接地電阻測量儀測量的電阻,即為工頻接地電阻。
自表4中可知,當接地體為環繞建筑物的環路接地體與敷設于陶粘土、沼澤地、黑土、砂質粘土等電阻率ρ≤100Ω的土壤內的接地體,其工頻接地電阻與沖擊電阻相等。但當敷設于砂、砂礫、礫石、碎石、多巖山地的環境時,其工頻接地電阻是沖擊接地電阻的2~3倍。因此如在上所述地面內敷設接地體時,如用接地電阻儀測出的工頻接地電阻,只要不超過設計要求的沖擊接地電阻值的2~3倍,即可為符合設計要求,不需再采取降阻措施。如不分析接地裝置敷設地點的土質、接地環境條件,發現接地電阻儀搖測值大于設計要求值,就盲目再增加人工接地體或采用降阻劑來追求達到設計值,必須造成人力、物力浪費,提高了工程造價,而這一現象卻有普遍性。
關鍵詞: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
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是建筑專業的一個分支,通過科學的設計規劃,出具最為合理的戶型,能夠使城市的用地矛盾得到緩解,使居住區的環境得以優化。當前我國對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研究及應用水平還有待提高,建筑設計師應看到設計規劃的重大意義,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升國內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水準。
一、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概念
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就是要求設計師從規劃目標出發,運用相關的設計規劃知識,遵循設計規劃原理,對項目環境和條件進行調查,并做出合理分析,出具科學的設計規劃方案,力求滿足投資方要求并兼具實現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二、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具體內容
(一)居住區項目定位
建筑設計師首先要對項目所處的位置及配套設施做到心中有數,了解居住區內建筑的層數,明確需要設計規劃的建筑是多層建筑還是高層建筑,以此來推算建設周期和投資成本。另外還需對項目的建設檔次進行定位,明確住宅的消費群體和消費需求,將收集到的調查資料進行科學分析,以此為依據來做好居住區的檔次定位。
(二)居住區功能分析
對居住區進行功能分析意義重大,科學的功能分析能夠提升投資成功率。功能分析的內容包括:住宅用地分析、道路用地分析、公共設施用地分析、及綠地分析等。
(三)居住區環境分析
對居住區的環境分析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環境,如項目所在地的空氣狀況、日照強度、水質條件、生活私密性等等;二是社會環境,如交通條件、配套設施、物業水平及居住區的智能化程度等等。
(四)居住區建筑密度
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還要處理好建筑密度的問題,設定合理的建筑密度能夠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適度,保證住戶的居住質量。通過實踐與調查可以得知,建筑之間設置25%左右的密度較為適合。
三、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步驟和方法
(一)確定項目目標
開展設計規劃的第一步就是將項目目標確定下來,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提供方向。首先,建筑設計師要做好項目定位,項目定位涉及的考慮因素包括:項目所處的地理位置、經濟環境、形象框架、價格定位、潛在優劣勢、盈利可能性等等。工作人員需要將項目的相關資料收集齊全,通過設計師的科學分析來明確項目的大方向。另外,設計師不能忽視投資方的利益,將投資方的經濟效益納入項目目標的確定當中,保證投資方能夠通過項目建設獲取最大利潤。同時,設計師還需在規劃階段進行社會產品的創造,履行設計師的職責。
(二)成立設計小組
居住區的建筑設計規劃工作非設計師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的,因而在明確了項目目標之后,就要組織成立設計規劃小組,由專門人員對各部分工作負責。組內除了主要的建筑設計師外,還需要市場調研人員、營銷人員、成本分析人員及設計規劃的總領導等。組內人員除了完成分內的工作之外,還應與其他部門的人員保持密切聯系,通過相互協調來提升設計工作質量。在小組成立及運行的過程中,要始終與投資商保持順暢的溝通,滿足投資商的要求,確保設計小組的構成和運作能夠發揮最大作用,使投資商獲得最大效益。
(三)收集規劃依據
收集規劃依據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規劃小組派駐專門人員來完成對自然環境、經濟環境、市場環境的調查。在自然條件方面需要了解項目所出位置的交通情況、未來規劃、植被現狀、主要風向、地質條件等等。從經濟環境方面來說,設計規劃小組要對項目周邊的經濟狀況有所了解,出具投資回報率、建設進度、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研究報告。另外還需做好項目市場環境的調查,市場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居住區內現有建筑形式、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區域內的售價水平等等,對項目未來的市場前景做出預測。規劃小組還可根據自身能力開展更加深入的市場調研,對同區域內的戶型特點、裝修檔次、建筑形象、銷售周期等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
(四)進行資料分析
完成資料收集工作之后,規劃設計小組就要對資料進行科學處理和分析,保證設計的合理性。首先,要了解資料的主要來源,通常以下幾種來源較為可靠:投資商提供的技術方面的資料、發表的專業設計論文及著作、從專業網站上查詢到的設計資料、自主調研獲得的數據等。其次,要對資料進行定性,考察資料的全面性,對設計規劃的重點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新問題,并迅速收集解決新問題的相關資料。第三,在完成基本的定性分析之后對資料進行量化計算,借用計算機等工具,確保計算結果的科學性和正確性。
(五)做出規劃決策
規劃決策是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的重點,需要考慮的主要環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居住區的功能組成,通常居住區都會設有住宅、銀行、商超、居委會、醫院、學校等設施,規劃小組要從市場定位出發來劃定各類設施的面積及建筑類別,并將各項技術指標確定下來。其次,要規劃好居住區的交通組織方式。選用具有最佳停車效率和空間利用率的停車方式;地下人防的面積要控制在設計規范之內,位置的選擇則要力求經濟;有效節省停車空間,在滿足基本人車分流要求的基礎上,實現人車合道共存。
(六)出具設計方案
在完成了一系列的調查、分析、準備工作之后,規劃小組要輔助設計師出具設計方案,展示設計規劃的成果。方案中的應有條目包括:項目概況、分析結果、市場定位、布局規劃、開發分期、設計理念、投資估算、技術及設備要求、施工進度安排等等。力求在設計方案當中將項目涉及的各項工作和細節交代清楚,與投資方達成共識,為居住區的建設設計規劃工作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
結束語:
我國的居住區建筑設計規劃仍處于上升階段,建筑設計師應牢牢把握設計規劃的內容,在具體設計中按照正確步驟,采用科學方法來完成建筑設計規劃工作。力求通過設計規劃來求得最大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參考文獻:
[1]姜勁松,林炳耀.對我國城市社區規劃建設理論、方法和制度的思考[J].城市規劃匯刊,2010(03).
關鍵詞:高層建筑;設計規劃;方法
一、高層建筑設計規劃的遵循原則
(一)規劃設計
高層建筑是現今城市中的主要建筑類型。在對高層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有機結合城市空間,保證高層建筑與城市空間的協調統一。高層建筑設計者必須依據建筑實用原則,滿足城市規劃要求,對建筑用地必須合理規劃控制,同時,參照環境來設定建筑高度、朝向以及交通出入口位置等。掌握好尺度要求,控制好協調比例,對建筑整體的強調性有很大影響。在高空建筑臨街時,考慮整體舒適度,必須做到臨街高層建筑保持一致,從而做到空間和視覺的連續性。
如富陽海通的項目設計,該項目位于富陽街道迎賓路與公園西路交叉口,東至迎賓大道,西至規劃住宅用地,北至公園路,南至規劃住宅用地,用地面積約13223平方米。場地形狀呈梯形。周邊現有規劃新建住宅及寫字樓、酒店建筑。南側與西側是在建的富陽市富春街道農居安置小區。項目周邊交通便利,東側為富陽主要城市干道迎賓大道連接G320國道。緊臨項目北側的公園路為城市次要干道。其項目主要規劃要求:建筑后退道路規劃紅線、河道藍線、基地界線情況:建筑退迎賓路用地紅線20米,退公園路用地紅線18米,退道路轉角切線22米,退相鄰地塊9米,高度限制100米。從總體布局上來說,本項目主要包括兩棟主樓:A樓和B樓及其連接的裙房,其中辦公功能建筑面積為50001平方米,商業功能建筑面積為5500平方米。商業類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比例為9.9%。同時,在生態環境保護設計上,主樓建筑表面以光潔通透的玻璃幕墻結合金屬裝飾的豎向線條為母題,在重復中獲得動態的韻律。商業立面以鋁板為主要裝飾元素,充分關注近人尺度的控制,以莊重大氣的外表適應金融商業業態。利用無眩光、反射率低的玻璃幕墻結合合適比例的鋁板裝飾,塑造出現代辦公建筑的時代先進性,同時也很好的防治了玻璃幕墻的光污染問題。如下圖:
(二)設計原則
對于高層建筑中的整體或部分與城市間的比例關系掌握好,將尺度作為參數,達到高層建筑和城市空間的平衡原則,充分把握這些建筑的單體尺度(細部、近人、街道、整體和城市的尺度)的設計序列,保證其統一性,使得高層建筑和城市空間統一,同時,在高層建筑設計時,要注意生態設計的應用,如,綠化、自然光技術應用等,有效降低成本。根據所在建筑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等環境,考慮節能資源的應用,保證環保、無污染的建筑設計理念。作為城市建設發展的重中之重,高層建筑設計、規劃就是指,結合實際情況,從建筑整體構思,全面的考慮針對這一構思設計在施工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找出解決方案,保證工程的順利,加快城市的發展。
二、高層建筑設計規劃的方法
(一)設計方法
1、廣場作用的發揮
由于城市空間中的高層建筑所占比例較大,使人產生空間壓迫的感覺,因此,我們在做高層建筑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建筑周圍的環境設計,如街道、廣場以及綠地等,這樣會給人一種視覺緩沖,從而營造更寬敞的空間。此外,廣場的應用,使得人們有一個可以休閑娛樂的舒適場所。是以,在高層建筑設計時將二者結合,綜合考慮。
2、有關主體的設計
在人們眼中,高層建筑在國家的城市中有很大的代表性、象征性,同時這些高層建筑折射出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所以,在設計高層建筑時,必須選擇合理的外形結構,并要注意限制結構形式以及對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做高層建筑的主體設計時,它的主體表現形式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的外形結構。新形勢下,有很多高層建筑都具有其自己的特殊性,針對高層建筑設計的諸多要求,以符合生態設計需求,對主體的設計必須加以重視,比如,裙房與屋頂的設計,裙房與城市空間中的街道部分有直接關系,而屋頂的設計則影響到整個建筑的形象。因此,作為高層建筑的設計者,必須有效結合城市空間,將個性化與合理化融入設計之中,進行一個合理的設計規劃,讓人們擁有一個生活更為舒適的城市空間,為城市的進一步發展作出努力。
3、處理方法的巧妙運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高層建筑的設計也要求的越來越多,所以,在做高層建筑設計時,會運用一些巧妙辦法的處理,使得空間形式更豐富。如底層架空的處理方法的應用,這也是現代建筑的一個明顯特征。通常情況下,適合應用在密度較高的環境中,實現建筑與道路、廣場的結合且改善人流的開放空間。因此,處理方法的巧妙應用在高層建筑設計時是不可或缺的。
(二)規劃方法
在城市發展建設中,高層建筑的規劃在其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對高層建筑設計進行合理的規劃,規避了其對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同時,能夠做到其與城市空間相互結合,實現他們之間的協調統一。
1、規避高層建筑的密集情況
盡管高層建筑對城市的辦公條件有所改善,并使企業得到發展,但是,如果楚翔高層建筑過密的情況,會導致交通擁擠現象并產生污染,也會給城市空間帶來不小的壓力,像是高層建筑設計中玻璃幕墻的應用,這種設計方法的應用使建筑的外觀十分漂亮,極具美感,但是卻容易造成光污染,這樣導致了交通意外的發生。因此,在做高層建筑設計規劃時,一定要注意建筑間的密集程度,規避這種情況的出現引起的危害、污染。
2、關于高層建筑和街道的規劃
在高層建筑設計規劃中,建筑與街道的關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通常情況下,高層建筑一般位于城市的繁華區,在這一位置的街道,交通負荷較大,所以,必須對高層建筑做出合理的設計規劃,加強對于街道空間的設計,將高層建筑的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改善交通的通行,否則,一定會嚴重影響這一地區的交通情況。因此,重視這一問題,為城市發展建設做出保證。
3、控制超高層建筑的數量
在城市建設發展中,超高層建筑的設計也有一定的宣傳影響,它有自己的獨特性、代表性,然而在實際中,這類超高層的建筑的經濟性、合理性卻存在嚴重缺乏,僅僅體現了城市的形象、知名度,但是,在使用效果上,卻幾乎沒有收益。所以,必須嚴格控制超高層建筑的數量,規避其給我們城市帶來的負面影響,并阻礙城市發展的進步。
結束語
總之,對高層建筑設計進行合理規劃,早已成為城市發展建設的重要工作之一,隨著時代的進一步發展,為滿足人們對建筑的使用需求,我們必須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積累豐富的經驗,合理的規劃,是以為高層建筑設計、規劃得到有效保證,并符合實際需求,為城市發展建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天文.論高層建筑規劃設計與城市整體的融合[J].民營科技,2011(07).
[2]劉瀲滟,鮑繼峰,徐永戰.高層建筑頂部形式的審計方法探析[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
[3]劉暢.高層建筑中影響疏散的因素及對策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院報,2008(11).
[4]何川,張雷,鄧嘉萍.關于高層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的思考與實踐[J].城市建筑,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