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09:08:45
序論:在您撰寫職業價值觀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國內外的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對價值觀進行了各種縱向和橫向研究,發現了價值觀對整個社會和個人都有顯著的影響。價值觀在職業上的選擇就是“職業價值觀”,通常也稱之為“擇業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就是在職業生涯中體現的,一個人的職業生活濃縮其人生精華,職業價值觀是人生價值觀的具體體現。對于青年來說,他們正處于價值觀形成和成熟的關鍵時期,因此研究青年職業價值觀對于青年的就業與指導、企業人員招聘、職業咨詢、員工考核等都將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本文對以往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進行以下述評。
1職業價值觀概述
1.1職業價值觀的定義
職業價值觀又稱“擇業觀”,在國外通常稱工作價值觀(workvatues)。盡管稱呼不同,但因價值觀是一種穩定的心理傾向系統,因此所反映的基本價值傾向是一致的。
目前關于職業價值觀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主要是國內外學者的職業心理理論觀點和研究方法不同,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職業價值觀下了定義:Super(1970)認為職業價值觀是個人追求的與工作有關的目標,亦即個人的內在需求及在從事活動時所追求的工作特質或屬性;;Elizur(1982)認為,職業價值觀就是個體對某種工作結果重要性的看法;Ros(1994)認為,職業價值觀就是人們對某種職業所取得的終極狀態(如:收人高)或行為方式(如:與同事一起工作)的信念;Schwartz(1999)認為,職業價值觀是指人們通過工作而達到的目標或取得的報酬,它們是更一般的個體價值觀在職業生活中的表現;寧維衛(1991)認為,職業價值觀是指人們衡量社會上各種職業優勢、意義、重要性的內心尺度,屬于個性(人格)的范疇;黃希庭(1994)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職業的需求表現出來的評價,它是人生價值觀在職業問題上的反映,是人生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方面;凌文栓(1999)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信念和態度,或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傾向;余華(2000)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衡量社會上某種職業的優劣和重要性的內心尺度;它是個人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并為其職業選擇、努力實現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于海波、張進輔(aooi)等認為職業價值觀是人們依據自身和社會的需要對待職業、職業行為和工作結果的、穩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動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統,是個體在長期社會化過程中所獲得的關于職業經驗和職業感受的結晶,屬于個性傾向性范疇的概念。與國外學者所下定義不同,國內學者從更加一般和抽象的角度來概括職業價值觀的本質。
1.2職業價值觀的結構
對職業價值觀結構的探討一直是職業價值觀研究的重點。由于各個學者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同,因此職業價值觀結構的劃分表現出多樣性的特點。查閱國內外學者對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概括起來主要有:
兩分法:著名的職業心理學家Herzberg提出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
三分法:由Super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外在報酬;Aldeder在Super的基礎上劃分的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和社會價值;Elizar劃分的情感、認知、工具;黃希庭、張進輔等人劃分的職業目標、實現職業價值的手段、職業評價;凌文栓劃分的發展、聲望和保健因素。
四分法:Surkis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內在價值、外在價值、社會價值和威望價值四個緯度,后來的Rone,Ros}Schwartz在此基礎上對職業價值觀的緯度進行了自己的研究與劃分;趙喜順提出的興趣愛好型、社會利益型、聲望舒適型、經濟型。
五分法:寧維衛劃分的進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定性、聲望、經濟價值五個緯度。
六分法:Holland劃分的六種職業興趣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與傳統型。
1.3職業價值觀的理論
目前關于職業價值觀的理論主要是西方的一些理論,國內還沒有專門的職業價值觀理論。
(1)職業選擇理論。由美國職業指導專家Holland(1973)提出。他認為,大多數的人格可以分為六種類型: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與傳統型,每一種特定類型的人都會對應相應職業類型的工作,或者說對相應職業類型的工作感興趣;人們所處的環境也可以分為相應的六種類型,人們尋求能充分施展其能力與價值觀的職業環境。此外,Hoppock還提出了職業選擇必須適合個體需要的理論。
(2)職業發展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職業指導專家Ginzberg,他認為人們職業發展的有序階段和基本的人格發展相聯系,并且人們的職業發展包括幻想階段、嘗試階段和現實階段。他后來又提出,職業發展不僅僅局限于兒童和青少年,職業選擇并非不可改變。
(3)職業發展的自我概念理論。該理論的代表人物是Super,他強調職業選擇和職業發展是一個前進的動態的過程,并且職業價值觀是隨著個體的自我概念而發展起來的。他強調青少年期是一個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個體探索和擔任職業角色,通過體驗各種角色來增進對自己的了解,自我概念也隨之得到發展,當自我概念發生較大分化時,其中一個特殊的方面即職業自我概念就成為職業選擇的關鍵因素。他提出,人們對社會上各種職業生活方式有三方面的需求,即滿足生活上的需求、社會人際關系的需求和各種勞動活動的需求。個人為了充分滿足這三方面的需求,于是就形成了自己的職業價值觀。
2職業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
職業價值觀是一個人根據自身的特質、對職業的認識以及個人的實踐活動,同時經過自我調節、自我教育而形成和不斷發展完善的。因此每個人的職業價值觀都有一個產生、發展、形成和成熟的過程,其形成和發展需要經歷以下階段:
(1)幻想階段(兒童期)。在這個階段,兒童的思維水平和自我意識的分化程度處于低級水平,對職業沒有明確的意識,主要是父母職業類型、工作態度以及周圍人的職業態度和觀念影響他們對未來職業角色的幻想。這種模糊的職業意識是不現實的,極不穩定,缺乏現實性。
(2)萌芽階段(青少年期)。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發展,對各種職業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有了較深的認識,職業價值觀開始萌芽。
(3)形成階段(青少年晚期和成年前期)。在這一階段,青年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同時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分化,使他們能夠對一些職業做出客觀分析,同時對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等有了較深的認識和評價,對于自己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也有了較為本質的認識,職業價值觀初步形成。
(4)成熟階段(成年期)。在這個階段,青年的思維能力和自我意識都已趨向成熟,而且也能夠對職業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并且能根據社會實踐做出具體的職業選擇,職業價值觀已經開始成熟。
3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現狀
國外研究職業價值觀始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隨著職業心理學的發展而興起的。國內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是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的,1982年天津市勞動局技工培訓處和天津市技工師范學院聯合調查組發表了《天津市技工學校學生的職業觀、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調查分析》,這是我國首次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青少年職業價值觀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從此揭開了從心理學角度來研究職業價值觀的序幕。
(1)研究對象。以往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對象大多是在職人員和從未參加工作的學生。近幾年來,隨著心理學方法的逐步完善,已經擴展到對其它階層青年的研究。如:唐智松(1999)對少數民族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朱成杰(2002)對編輯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王燕(2002)等對警察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文書生(2003)對下崗職工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等。
(2)研究方法。國內外對青年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多采用單一的問卷法。其中著名的量表主要有:斯特郎一坎貝爾的興趣調查表(SCII);庫德的職業興趣調查表(KOIS);霍蘭的職業愛好問卷(HVPI);高登的職業價值觀量表(OVI);塞普爾的職業價值觀量表(WVI);寧維衛對Super職業價值觀量表的修訂;凌文栓根據文獻自編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量表等等。使用單一的問卷法測量職業價值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很多學者也采用了其它職業價值觀的研究方法。如:句子完成法、作品分析法、訪談法、模糊數學的多級估量法、SSA{smallestspaceanalysis)方法等。
(3)研究內容。國內外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內容主要有:①個人因素(如:性別、年齡、地域、專業、受教育程度)與職業價值觀的關系研究;②職業價值觀與其它價值觀的關系研究,如:張進輔(1989)等對職業價值觀和人生價值觀、Elizar(1999)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生活價值觀、Schwartz(1999)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文化價值觀、Mary(2002)等人對職業價值觀和宗教價值觀的研究;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如:顧雪英(2001)對教師、管理人員及會計人員的職業價值觀結構的探討;寧維衛(1996)對城市青年職業價值觀結構的研究;王壘(2003)對北京大學生工作價值觀結構的研究等等;④青少年職業價值觀變遷的研究;⑤企業職工工作價值觀與職業行為的研究,如:馬劍宏,倪陳明(1998)對企業職工工作價值觀與組織行為的研究等;⑥不同人群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如:余華(2000)對大學生和企業員工職業價值觀的相關和對比研究;何華敏(1998)對我國內地四類企業職工職業價值觀的比較研究等。
4職業價值觀的影響因素
價值觀是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一方面要受‘社會經濟、政治、道德、心態、習俗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個人獨特個性的影響。概括起來就是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內部因素主要是個人的需要、興趣、能力、愛好、性格、氣質等。
(1)家庭因素的影響。父母的價值取向、教育方式和舉止言行都會影響孩子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他們對職業的評價和選擇。首先,父母對子女擇業的影響,與其年齡和受教育程度有關。其次父母的職業是影響青少年職業選擇的直接因素,父母職業不同,使得青少年的擇業標準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2)學校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專業教育直接影響著他們將來的職業選擇,教師的職業態度和職業評價,對學生的職業認識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學校就業指導教育對學生擇業意識的形成也起著一定的作用。國外學校就有很多的就業指導中心,從學生人學到畢業始終對他們進行指導,而在國內很少學校有這樣的就業指導中心。
(3)社會環境的影響。每一次社會環境的變化,職業結構都會相應地進行大的調整,使得人們的職業價值觀念不斷發生變化。職業價值觀具有時代性的特點,每一個時期不同的歷史社會背景對青少年的職業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影響,其中社會主導價值和社會輿論對其影響最大。
(4)個人因素的影響。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都會影響個人的職業選擇。興趣對于個體而言是有差異的,興趣上的差異就構成了人們選擇職業的重要依據之一。一社會上的任何一種職業對個人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個人的能力直接影響著自己以后所從事的工作。氣質、性格作為個人特性中較為穩定的成分,對于個體選擇什么樣的職業也有一定的影響。
5評價與建議
通過目前國內外職業價值觀的研究,發現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關于職業價值觀的概念和結構爭論較多,而統一的理論建構較少。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者大都是根據自己的操作性定義來進行自己領域中的實證研究,以至于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陷人比較混雜的局面,因此建議對職業價值觀在概念和理論結構上有統一的認識。
(2)職業價值觀的研究對象范圍比較狹窄,主要側重于工作在職人員和大學生,而對其它社會階層的人研究較少。因此建議增加對少數民族、經濟落后地區以及農村的青少年、下崗青年、殘疾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等這些特殊人群職業價值觀的研究,避免用大學生或在職人員的職業價值觀來描述、說明或代替整個青年職業價值觀。
(3)關于職業價值觀實質、發展趨勢的理論研究十分薄弱,建議今后加強對這方面的理論研究。
(4)關于職業價值觀的跨文化研究較少,大都側重各自國家的實證研究,建議進行跨文化的職業價值觀研究。
(5)缺乏系統地探討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行為之間的關系,而只是對職業價值觀現狀的描述。建議進一步深化研究職業價值觀,探討職業價值觀與職業行為之間的具體關系,以及加強對職業價值觀的指導與教育。
論文摘要:在“學會做事”成為職業社會價值導向的背景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顯得日益重要。為改善目前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應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優化。
1996年德洛爾代表閏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共處后,“學會做事”成為國際教育界的一種價值導向。隨著時代的演進,學會做事的內涵已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概念局限,“學會做事··…已經不能再像過去一樣簡單地理解為其含義就是為了培養某人去從事某一特定的具體工作……不能看作是單純的傳授多少有些重復不變的實踐方法……知識和信息的支配作用使得專業資格的概念變得有些過時。”“學會做事,不僅是指通過開發技能和實踐專門技術以創新的方式將知識和學習融人到實踐中,而且還要發展各種能力,包括生活技能、個人素質、興趣和態度。”
在職業社會的價值導向發生變化時,大學生自身的角色也在變化。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大學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驕子,更多的大學生要進人中低端職場,從事一般社會性勞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職業社會,學會做事已成為他們在職業現場生存的立身之本和發展之源,職業價值觀和態度等越來越成為個人競爭能力的關鍵因素。因此,如何在“學會做事”的價值導向下,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適時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顯得日益重要。
1“學會做事”導向下職業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
Rokeach(1973)認為,價值觀影響行為,并且有間接的和直接的兩種方式。ElizabethC.Ravilin(1987)的研究表明,價值觀與對職業事件的知覺和決策具有一致性。即個人準則可直接影響意向和行為,也可通過態度進行間接影響。而價值觀的形成,又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社會文化背景決定價值觀取向的總格局,教養方式等亞文化特質決定具體價值取向的強度”。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力度與效度。“學會做事”導向下的職業價值觀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以學會做事為價值引導,以培養符合職業世界所需要的職業素養為目標,使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適合職業社會的發展要求。
當前,就業崗位和就業方式多樣化,職業社會對人才全面發展要求具體化。不管是從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來看,還是從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選擇意向來看,學會做事導向下的職業價值觀教育都顯得不可缺失。
1.1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需要
據有關調查統計顯示,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和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有極其顯著的正相關。大學生如果擁有正確清晰的職業價值觀,就會真正明白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也會有付出努力去爭取的傾向,自然也有信心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價值觀在工作場所具有極端重要的意義,是職業發展的動力。只有具備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才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才能激發工作的責任感,才能表現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才有創新的激情和發展的動力,才能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職業價值觀教育能賦予大學生有效參與工作的機會與能力。因此,為了促使大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擁有持續的競爭力,職業價值觀教育不可缺少。
1.2順應職業社會對人才要求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職業現場對人才的要求也日益發生著變化,從重學歷到重能力、重職業道德和價值觀,人才規格內涵也日益豐富,“職業忠誠、責任感、專業進取與創新、團隊協作和職業規范”等職業道德、態度及其作為其內核的價值觀,成為現代企業、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對職業人才來說,健康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職業生涯中求職競爭、人職發展和晉職成功的重要因素。職業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雇主們越來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個人特有的一種混合物,它把通過技術和職業培訓獲得的嚴格意義上的資格、社會行為、協作能力、首創精神和冒險精神結合在一起”。要使大學生具備適合職業社會所需的職業價值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必不可少。
2我國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
雖然,在學會做事價值導向下,職業價值觀教育顯得日益重要。然而,當前職業價值觀教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曾擔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談松華研究員不無憂慮地說:“珍愛生命、同情友愛、平等待人、熱愛勞動、熱愛本職、勤奮鉆研,這些價值和情感,正是為人處事和從事本職工作的立足點。聯系中國的現實狀況,恰恰是這些看來不言而喻的內容在教育中被忽視了,在現實生活中太欠缺了”。目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還有許多不夠完善的地方,值得優化與改進。
2.1重顯性價值輕隱性價值
職業價值觀對人的影響既有顯性的一面,也有隱性的一面。顯性的作用是人們直接可以感覺到的,體現在大學生求職就業時,對就業心態的調節、對職業選擇的把握方面。隱性的作用則表現為暫時不被人重視和發現,蘊涵于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之中。由于隱性價值與顯性價值的不同特點,使人們更容易重視顯性價值,忽視隱性價值。當前,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主要體現在對顯性作用的認識上,即停留在對擇業就業的價值觀教育上,只把即時就業上崗作為職業教育目標,而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長效素質,甚少顧及。
2.2重說教輕溝通
一直以來,教師遵循著“傳道、授業、解惑”的古訓,似乎講授是教師亙古不變的唯一教育方法。在職業價值觀教育中,重理論,輕體驗;重灌輸,輕溝通,缺乏平等對話和情感溝通。以長者身份說教的方式,給學生以價值灌輸,教師儼然成為教育活動唯一的中心。然而,良好職業價值觀的養成,既需要單向的曉之以理,更需要雙向的互動交流,而重說教輕溝通的教育方法往往忽視了職業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由知到行的轉化環節,這必定導致職業價值觀教育過程的斷裂。
2.3知性教育與德性教育相脫離
蘇格拉底說:“美德即知識”。知識與德性本是內在一體的,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到來,功利主義日益泛濫,德性教育日趨淡化,知性與德性開始分離。“特別是到現代時期,工具理性的膨脹使得以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為主導的知性教育居于宰割地位,而德性教育卻日益喪失其領域與地位,甚至在市場化力量面前逐漸邊緣化。這樣,教育出現一種知性取向,特別是在職業教育領域,就業導向下的急功近利,使完整的教育往往局限于技術的教育,價值觀教育處于被疏遠和邊緣化的地位。情感訴求、價值關懷、道德規范、倫理明察等顧及甚少,造成知性教育與德性教育相脫離。
2.4價值觀教育與職業生活結合不緊
教育回歸生活世界,從理念層面來看,根本之點在于構建合理的教育價值觀。
職業價值觀不但影響人們的擇業傾向,而且決定了人們的工作態度,職業價值觀最終是在職業生活中得以體現并發揮作用。因此,職業價值觀教育應與職業生活相適應。然而,目前許多學校的價值觀教育還沒有真正觸及到職業價值觀的內核,僅僅是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人生觀、世界觀、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更多地強調“做人”的一般價值觀,而沒有切合職業社會的動態,沒有融人有利于“學會做事”所需要的職業素養的元素,使得這種價值觀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3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及途徑
價值觀念是人們關于客體對主體的效用的意識和觀念。由于價值觀念是人的心理結構的核心和思想意識的精髓,它具有支配人的思想活動和決定人的行為趨向的重要作用。因此,價值觀對人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然而,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中還有許多消極的因素,如功利主義,個人本位嚴重,團體意識少,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愛崗敬業、艱苦奮斗精神;當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又存在不少問題。因此,如何促進大學生形成適應社會市場要求的職業價值觀,使之既學會做事,又學會做人,是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為了確保大學生養成適時的職業價值觀,促進他們更好地就業、工作和生活,必須注重對他們的職業價值觀的培養。為此,應該在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形式、方法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優化。
3.1內容上:價值引導,做事做人雙重建構
從價值層面來講,教育就是一種價值引導。職業場所對人才價值觀的重視和內涵的要求,決定著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地位和內容。針對當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現狀,遵循職業社會崇尚“學會做事”的價值導向,對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更新與優化,應從“做事”“做人”兩方面進行建構。
首先,要堅持價值引導。對價值的理解決定了人們的行動方式,決定了價值觀教育的方法和有效程度,決定了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到底能否形成。職業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價值引導。因此,在進行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時,要加強大學生價值認知、價值標準、價值取向、價值實現的教育。
通過職業價值觀認知與理解的教育,幫助大學生更新職業價值觀念;通過價值標準的教育,把握價值的內在尺度。實施價值取向教育,使大學生理解并優化傾向性態度和選擇,樹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使職業價值觀與社會價值相互照映。通過價值觀實現的教育,幫助大學生對職業價值觀的內化,促其行動,使他們在對待擇業就業的態度、社會職業勞動的態度以及工作的態度上,真正得到體現。從而完成價值認知與理解—價值實踐這樣一個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過程,使價值引導成為規范其行為的內在動力。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職業活動,把自我職業價值的實現與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樹立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的職業道德精神。
其次,要解決學會做人的問題。許多大學生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態度帶有明顯的個人功利色彩。經濟收人的高低,物質生活的舒適安定構成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部分大學生在其個人知識和能力水平較大提高的同時,其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卻越來越淡薄,對誠信、美德等人格修養方面重視不足。因此,開展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確立健康的生命意識與合理的生存方式,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和人格修養,樹立社會主導的職業價值觀和價值取向,使自我的職業價值觀與自身所處的職業社會所提倡的職業價值觀相吻合。完成從自我意識到自我定位,從自我改進到自我完善的轉化過程,凈化心靈,陶冶性情,提高做人境界。
再次,要解決學會做事的問題,即滿足從事社會職業的基本需要。職業化的人才素質包括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基本能力。在當代社會發展中,除了職業的專業技能和核心能力外,職業精神(職業忠誠、責任感、專業進取、與人合作和職業規范等)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些職業精神和職業基本能力也是學會做事的必備條件。然而,許多大學生對個人的理解也僅僅停留于“抽象的個人”,缺少對社會整體環境、職業精神約束的認知。因此,職業價值觀教育要回歸職業世界,使學生掌握從事職業必需的職業素養,樹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的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職業價值觀。
因此,“學會做事”導向下的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應圍繞“做事”、“做人”兩方面,在提升專業技能素養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學會勞動、尊重勞動、尊重人。在擇業和就業過程中,擁有適時的職業價值觀,把握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業和負責地工作,完成“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的職業價值觀的內化確立。
3.2形式上:滲透體驗,課內課外雙向結合
傳統教育方式主要有口頭講述、書面閱讀和課堂講授等。它有利于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是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時代多元化發展的今天,眾多信息沖擊大學生頭腦,傳統說教式的教育方式顯然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必須相應地采用多途徑、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囿于課堂教育,而要通過課堂教育、生活教育和職業世界的親身體驗等方式,將職業生活引人教育世界,使職業價值觀教育擴展到職業世界,通過職業價值觀教育,積極引導大學生融人職業世界和社會生活。
3.2.1加強課內滲透
課堂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場所之一,認知和概念把握是價值觀教育的第一步,必要的價值觀的系統教育和深人認知是十分重要的。同時,將職業價值觀融人到與職業技能教學相關的課堂教育之中,使課堂不僅成為傳授專業知識的講壇,也要成為進行職業價值觀滲透、塑造學生思想品質、職業素質的陣地。
在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滲透時,應從現實世界人手、以時代價值為切入點,以“學會做事”所應具備的素質要求為導向,把握職業價值觀要求與大學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結合點,使大學生成為職業價值觀滲透的受益者。
3.2.2嘗試課外體驗
課外活動是學生體驗生命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職業價值觀形成的重要載體。“通常,只有當學習者具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體驗時,這種價值才對他們具有意義。也只有這樣,這種價值才真正被一個人所擁有”。通過課外豐富多彩的活動,把職業價值觀教育納人大學生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開展職業精神、職業價值觀教育。
利用社團組織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積極開展大學生青年志愿者行動和愛心回報社會行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活動,提高大學生道德情操,培養大學生熱愛勞動、無私奉獻的情感,拋棄短視的功利性的職業價值觀,站在一個新的價值高度,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自我與社會、奉獻與索取的關系,進一步協調自身職業生涯的發展與服務社會的關系,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深人企業體驗生活。實習期間不僅是技能的訓練,而且要了解企11%文化、在職人員的職業道德、團隊精神。使頂崗實習成為磨練專業技能的平臺,成為感悟職業道德、學習為人處事、培育職業素養的最佳場所。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放在課外,特別是企業場景來進行,能使學生了解企業文化,感悟企業精神,使之能真切體驗企業真實的生活,為“學會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學資源,能使職業價值觀教育更有效地與企業文化精神相融合,從職業價值觀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為“學會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樣,課內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滲透,課后開展一系列職業體驗的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認知、交流、行動的可能性。通過這種體驗、參與、交往、對話等互動性和社會性的形式,培養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道德、職業態度和職業行為習慣,將理想性的職業價值觀融人現實的職業世界,將情感、體驗、需要、意志等納人到職業價值觀教育世界中來,使知識世界、文化世界、職業世界互相融通。
3.3方法上:內在感化,教師學生雙向互動
正確的教育方法,是教育成功的保證。為了追求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職業價值觀教育時,要改變生硬的說教式、強制性的價值觀灌輸教育方式?!敖逃咧灰峁┮粋€學習的機會和學習的氛圍,讓學習者能夠真正地、自由地進行探索、表達和發現。最終,學習者會把自己有意識選擇和內化的價值觀,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教育者與社區的其他教育資源一起,為學習者自己的判斷和體驗進行指導。”職業價值觀教育應從內容向過程,從認識向評價,從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改變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使學生從對職業價值觀的認知,升華到情感的認同,從而使之在自覺中踐行。
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成功不是僅靠有關價值觀的說教或幾堂思想品德課就能解決的,職業價值觀教育不能等同于價值觀傳授或思想品德教育,價值觀傳授或品德教育僅僅是職業價值觀學習中的一個過程,更多是教會學生對職業價值觀的一種概念認知,而很難使學生能在現實中去執行??K姆賓博士說過:“教育的核心是心靈的教育?!薄拔覀儾⒉皇且驗橹滥臣虑樗跃腿プ龅模且驗槲覀兿矚g做這件事情所以才去做它”。因此,在教育中必須把握和充分利用職業價值觀形成過程中的情感因素。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不要停留在認知層面上,而要師生相互交流,雙向互動,在一種開放、坦誠的氛圍中,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意義的互動,彼此分享各自的價值觀,將認識階段獲得的價值觀,進人到情感階段,使學生找到自己內心價值觀的一致性,使職業價值觀真正內化,從而確保職業價值觀整合到學生的行動中去。
論文摘要:以愛森克個性問卷作為測量警察個性特征工具,以江蘇省在職警察為樣本,對警察的職業價值觀與個性特征的關系進行系統分析,得出結論為:在個性特征方面,倔強性影響警察的工作成就和能力的實現;社會成熟度影響警察對社會地位的認知;情緒穩定性影響警察的創造性責任感、提升等。同時表明,個性特征對警察職業價值觀的關系屬于微弱關系。
一、問題的提出
個性特征是個體在社會中形成的,個人所特有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現在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它在個體的言行舉止方面體現了個體的獨特性。美國著名個性心理學家奧爾波特G·W·allport認為:“個性是決定人的獨特的行為和思想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本靷€性特征是指帶有警察職業特點的、區別于普通人的獨特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是警察心理品質的重要方面,它對警察工作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國家已經把個性心理作為選撥和訓練警察的重要內容,并把它作為評定優秀警察的一個指標。
價值觀間題一直是國際人文社會科學家們討論的熱門話題,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更受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管理學家的重視。他們通過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中人們價值觀的橫向比較,尋找和解釋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原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關于儒家倫理對近代東亞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之作用的探討。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不同時代人們價值觀的縱向分析,探討特定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與價值觀變遷之關系。這使我們看到了價值觀對整個國家社會發展的影響。同對,價值觀對個人的一生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價值觀在職業認識上的體現,就是“職業價值觀”,它是人們對待職業的一種信念和態度,或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價值取向。早期研究者Super于1957年提出了15項職業價值觀的內容。OConnor和Kinnance于1961年將其縮減為獨立性和多樣化、工作條件和同事、社會和藝術、安全和福利、名望及創造性等6個向度。1982年Larcebeau則抽取了名望、利他、滿意、個人發展等4個因素。這些都對職業價值觀內部因素結構的探討。1996年Halstead提出一個價值觀的定義,認為價值觀是對行為提供普遍指導和作為制定決策,或是對信念、行動進行評價的參照點,是使人據此而采取行動的一些原則、基本信念、理想、標準或態度。
而警察職業價值觀是指警察個體對于自身職業價值的看法,包括所從事的職業的社會價值、收人,實現自己的理想、愿望等。它是警察個體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警察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群體,肩負著維護社會穩定、打擊犯罪的重要作用,只有具備良好的適當的職業價值水平,才能把本職工作做好。也就是說,警察的職業價值觀應當與當前社會主流中的絕大多數人所認可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如果警察的職業價值沒有與當前社會中占優勢地位的價值觀保持一致,就會出現偏差,甚至出現違法亂紀行為。
警察的職業價值觀不僅直接影響警察個體的工作表現,而且影響警察工作積極性的高低和完成任務的好壞,可以說警察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警察的職業價值觀念。因此,研究警察個性特征與職業價值現狀并探討它們之間的關系,從整體上把握警察群體的個性發展特點和職業價值觀特點,可以為公安院校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提供參考和建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龔耀先等人修訂的愛森克個性問卷作為測量警察個性特征的工具,同時邀請江蘇省社科院專家在調研的基礎上一起編制警察職業價值調查問卷。
該問卷參照戴維斯職業價值需要理論分為五個緯度,第一個緯度是社會地位(包括自己和其他人對警察職業的尊重和承認等),第二個緯度為工作成就(包括警察自身能力實現和工作成就感等),第三個緯度為自律主動性(包括創造性、責任性和提升等),第四個緯度為利他主義(包括社會服務、道德價值等),第五個緯度為舒適的重要性,(包括工作獨立性、變化性、福利待遇、工作條件等)。
該問卷包括20個項目。其答案與得分按四級評定方式組成,評價的范圍是按照“非常重要”“比較重要”“一般”“不重要”的順序排列的。得分越高表示在該緯度上表現愈好。該問卷的內在信度即內在一致性系數為o.75。
2.被試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選擇南京市和蘇南、蘇北、蘇中選取樣本點進行在職警察問卷調查。同時,在江蘇警官學院按年級抽取樣本,總計發放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根據E卿量表中掩飾性大于70分即為廢卷,又剔除1份問卷,最后有效問卷1003份。其中,學生380人(37.9%),在職警察623人(62.1%);男性850人(84.7%),女性1s3人(1s.3%)。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的s9歲,22歲以下的332人(33.1%),23}40歲的s26人(s2.4%),41歲以上的14s人(14.s%);受教育水平:本科及以上223人(22.9%),大專603人(60.2%),中專177人(17.7%);政治面貌:黨員462人(46.1%),非黨員541人(s3.9%);警齡10年以下的624人(62.2%),11一is年的138人(13.7%),16年以上的241人(24.1%);警種:治安警442人(44.1%),刑警149人(14.9%),交警32人(3.1%)。
3.程序
(1)按指導語,采用紙筆測驗方式完成。
(2)測試采用無記名方式,但請被試填上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政治面貌、警種、警齡、工作單位,以備分類統計。
(3)用SPSS10.0對原始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三、警察個性特征與職業價值觀總體狀況的比較
1.警察EPQ個性特征總體狀況比較(見表1)
在EPQ量表中,E量表測量被試個性的內外傾向,高分為典型外傾性,主要表現為愛交際,渴望興奮的事情,喜歡冒險刺激,散于捕捉機會,好出風頭,易于沖動,傾向進攻,樂觀迅速,但自我控制差;低分為典型內傾性,表現為安靜穩重,富于內省,嚴謹,辦事可靠,偏于保守,善于自我控制。
在E量表上,學生得分高于在職警察,而治安警又高于刑警,說明學生相對在職警察,由于社會經驗較少,外向性強,沖動,自控力較差;而刑警相對于治安警來說,由于工作性質面對的是刑事犯罪,養成了嚴謹、穩重、善于自我控制的個性。在性別方面,男性較女性自我控制性強,嚴謹性高;而女性外向性高于男性,易沖動,好出風頭。在年齡和警齡方面,越是年齡和警齡越長,自我控制能力、辦事嚴謹性高于年齡小、警齡短的警察。在教育程度上,受教育水平本科以上的警察得分高于大專的警察,而受教育水平大專的警察得分高于高中或中專的警察。這說明文化水平高的警察善于捕捉機會,樂觀;而文化水平低的警察善于自我控制,辦事可靠。在黨員和非黨員的比較中可以看出,黨員得分低于非黨員,說明他們的自控力強,辦事嚴謹性要高于非黨員。
EPQ的P量表調查個性的倔強性,高分會表現出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喜歡做奇特的事情,并且不顧危險。在P量表上在職警察高于學生,說明警察的個性特征更勇于面對危險。但在性別、年齡、警齡、政治面貌等方面沒有顯著差異。只是受教育水平高的警察得分低于受教育水平低的警察,說明文化水平高的警察能夠較好適應外部環境,處理好人際關系。
EPQ的N量表測量個性的情緒穩定性,高分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焦慮,易于緊張激動,對于各種刺激反映強烈;低分表示情緒穩定,對各種刺激反映輕微,易于恢復平靜,善于自我控制,不易焦慮。從調查結果看,學生得分高于在職警察,男性高于女性,受教育水平大專以上的人得分低于高中或中專生,但在年齡、警齡、政治面貌方面差異不大。說明學生由于社會經驗少,遇事易于緊張、激動和焦慮,而在職警察由于社會經驗豐富,已經能夠面對各種刺激,易于恢復平靜。而警察職業的特殊性、治安情況的惡化、犯罪率上升,都會給男性警察壓力,導致其易于焦慮,情緒穩定性低于女性。受教育水平大專以上的警察情緒穩定性較之于高中或中專警察,更善于面對各種刺激,易于恢復平靜。
EPQ的L量表作為效度量表是測量人的社會幼稚水平,得分高表示人的社會幼稚水平低,比較成熟,辦事老練。在L量表上,學生得分低于在職警察,女性低于男性,年齡越大、警齡越長的人得分越高,而受教育水平本科以上的警察得分低于大專的警察,大專以上的警察得分低于高中或中專水平的警察。黨員得分高于非黨員。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學生的社會幼稚水平較高,不太成熟。女性沒有男性成熟,但隨著年齡、警齡的增長,會變得成熟。但從受教育水平來看,可以發現,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社會幼稚水平低,社會成熟勝要高,這說明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由于社會經驗、工作經驗相對比受教育水平高的人多,所以行為表現比較成熟。
從警察職業價值觀調查總體情況來看,自律主動性、利他主義的得分高于其他緯度,這說明自律主動性和利他主義在警察職業價值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逐一比較在各個緯度上的得分情況并逐一分析。
首先,學生與在職警察相比,學生認為警察的社會地位較高。女警察相對于男警察也認為警察的社會地位較高。從年齡段來看,22歲以下以及40歲以上的人都認為警察社會地位比較高,而22歲以上40歲以下的人或黨員認為警察的社會地位不高。受教育程度因素在對警察的社會地位看法上差異不大。
其次,從工作成就方面來看,學生和在職警察、男性和女性看法差異很小,而隨著年齡、警齡的增加,工作成就感增強。但受教育水平大專以上的警察在工作成就感上低于高中或中專水平的警察,黨員的工作成就感高于非黨員。
第三,在自律主動性方面,主要包括創造性、責任心、提升等。學生和在職警察都認為很重要,但學生相對于在職警察,認為警察的自律主動性更重要。
第四,在舒適重要性方面,主要包括經濟收人、工作條件等。學生高于在職警察。年齡在22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人和警齡在10年以下和15年以上的人認為警察職業的經濟收人、工作條件較好,而年齡在22歲以上40歲以下和警齡在10~15年的人則認為警察職業的經濟收人、工作條件一般。受教育水平大專以上的警察或黨員認為警察職業的經濟收人、工作條件一般,而中?;蚋咧械木煺J為警察職業的經濟收入、待遇還比較好。
第五,在利他主義方面,主要包括為他人服務、道德價值等方面,受教育水平高的警察較之于受教育水平低的警察,認為警察的服務意識一般,年齡在22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警察以及警齡在10年以下和16年以上的警察認為警察的服務意識比較好,而年齡在40歲以下的警察和警齡在10一巧年的警察的服務意識一般。黨員相對于非黨員認為警察的服務意識很重要,表現也較好。
四、警察個性特征與職業價值觀關系
從以上EPQ個性特征和警察職業價值的結果分析,可以知道,由于年齡、警齡、教育水平和政治面貌及性別的不同,個性特征和警察職業價值呈現不同特點。下文將通過典型相關分析探討警察個性特征和職業價值的相互關系特點。(見表3)
1.三個典型相關系數均達.OS以上的顯著水平,第一個典型相關系數P二.380(p<.001);第二個典型相關系數p=.236(p<.001);第三個典型相關系數P二.158(p<.001),四個控制變量主要透過三個典型因素影響到效標變量(因變量)。
2.控制變量的第一個典型因素(X)可以說明效標變量的第一個典型因素(,)總變異量的14.49%,而效標變量的第一個典型因素(,)又可解釋效標變量變異量的35.40%,控制變量與效標變量重疊部分為5.11%,因而控制變量透過第一典型因素(X與,)可以解釋效標變量總變異量的5.11%。
3.控制變量的第二個典型因素(X)可以說明效標變量的第二個典型因素(”)總變異量的5.5%,而效標變量的第二個典型因素(”)又可解釋效標變量變異量的14.76%,控制變量與效標變量重疊部分為0.82%,因而控制變量透過第二個典型因素(X與”),以解釋效標變量總變異量的0.82%。
4.控制變量的第三個典型因素(X,)可以說明效標變量的第二個典型因素(”,)總變異量的2.5%,而效標變量的第二個典型因素(”)又可解釋效標變量變異量的14.77%,控制變量與效標變量重疊部分為0.37%,因而控制變量透過第二個典型因素(X與”)可以解釋效標變量總變異量的37%。
5.控制變量和效標變量在第一個至第三個典型因素的重疊部分共計為6.3%。也就是說控制變量經由第一、第二、第三個典型因素可以說明警察的社會地位、工作成就、自律主動性、利他主義、舒適重要性五個緯度總變異量的6.3%,而此三個典型因素可以直接解釋警察職業價值五個緯度總變異量的22.4%。三組典型相關及重疊量數值以第一個典型相關較大,重疊量數值也比較大,為5.5%;第二組次之,其重疊量為0.82%;第三組最小,其重疊量為0.37%。這說明控制變量E,P,N,L所測的個性特征與效標變量社會地位、工作成就、自律主動性和舒適重要性及利他主義關系不密切,也就是說,個性特征與警察職業價值關系不密切,屬于微弱關系。
6.四個控制變量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X)相關較高者為P(倔強性),其結構系數為.737,在效標變量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的關系較密切者為工作成就(一833)。因而在第一個典型因素分析里,主要是控制變量中的P(倔強性)變量影響警察的工作成就。在EPQ量表中,P量表測量被試的倔強性,主要特征為高分表現出對他人不關心,不易于同他人處好關系。這說明警察個性特征中的倔強性,即處理人際關系和與人相處的個性特征,影響到其對工作成就的看法,即能力實現和成就感。四個控制變量中,與第二個典型因素(X)相關較高者為L,其結構系數為.654。在效標變量中,與第二個典型因素(”)關系較密切的為社會地位,其結構系數為一735。因此,在第二個典型因素分析里,主要是控制變量中的L(掩飾性)變量影響警察的社會地位的認知。在EPQ量表中,L量表是調查人的社會幼稚水平。社會幼稚水平低的人的行為表現更成熟。因此,警察的社會成熟度影響到其對警察職業社會地位的認知。四個控制變量中,與第三個典型因素(X)相關較高者為N(情緒穩定性),其結構系數為.809。在效標變量中與第三個典型因素(”)關系較密切者為自律主動性,其結構系數為.598。在第三個典型相關分析中,主要是控制變量中的N(情緒穩定性)變量影響警察的自律主動性,即創造性、責任心、提升等。這說明個性特征中的情緒穩定性對警察的創造性、責任心、提升影響很大。
五、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論文摘要:調查顯示,專升本院校大學生在職業態度、職業評價、職業動機、職業理想等方面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據此,高校應在強化職業動機、加強人生價值導向引導、創新教育方式方法上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
職業價值觀是人們對社會職業需求的評價,是人生價值觀在職業問題上的反映,它的核心內容是職業需要。它通過職業動機、職業態度、職業評價、職業意愿、職業理想等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工業大學這兩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在讀大學生(主要是??粕?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得知:當前大學生在職業態度、職業評價、職業動機、職業理想等方面呈現出了一些新特點;而院校升本也給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帶來了一些新變化。對此,高校應及時采取相應對策,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教育。
一、專升本院校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狀況分析
本調查采用了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對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工業大學的專科生進行了關于職業觀問題的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答卷924份,答卷回收率為92.4%。接受調查的學生年齡在19-24歲之間。其中男生405名,占43.8%,女生519名,占56.20l0;文科學生545名,占59%,理科學生379名,占41%;師范類學生489名,占53%,非師范類435名,占47%。在選取調查對象時,充分考慮了性別、年齡以及文理科、師范類和非師范專業的均衡性。調查的主題為大學生的職業取向、動機、理想及高校對大學生擇業的態度和教育之比較等。調查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職業態度:務實與創新
職業態度是人們對某種社會職業比較持久的心理反應傾向和行為傾向。它是個人職業選擇的態度,包括人們對職業的選擇方法、選擇過程、工作取向、獨立決策等方面。它主要由人們對職業的認知、情感和意向三部分組成。
職業認知是人們對職業的性質、意義的探索和理解。我們調查發現,在確定職業的意義、社會地位和價值的角度上,14.5%的大學生考慮的是社會職業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47.8%的大學生則從社會職業給人們的時空自由程度、個性發展空間、職業本身的創新需求程度出發來考慮。被當前大學生列人前五位的職業是:自由職業者,律師、會計等專門人員,教育工作者,企業主,軍人。概括地講,大學生的職業傾向主要分為個性型、享受型、穩定型、自我實現型等。其中女大學生偏向于穩定型、享受型的職業;男生則偏向于個性型、自我實現型的職業。
職業認知往往影響著人們的職業情感或情緒體驗,也影響著人的職業意向反應。職業情感和職業意向則與人們在職業活動中的心態、工作積極性等心理和行為傾向相連。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自信、坦然者占16%;焦慮擔憂、困惑苦惱者占SO%;害怕、矛盾者占11.5%o“如果求職時,有意向單位給的薪酬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值”,選擇先簽約、再努力工作爭取發展機會的占78.5%,放棄重新選擇的占10.7%,觀望、不確定的占11.8%;在“將來你會怎樣對待工作”的問題上,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在認真的基礎上力求創新,而且“愿意放棄自己的專業,選擇一個能夠解決就業問題的工作”。這些說明大學生的職業態度是認真務實、銳意進取、力求創新的。但在問及對專業的滿意度和將來是否會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時,學生存在“高認知、高情感、低意向”的傾向。如認為教師職業社會地位高的占30.8%,喜歡教師職業的占28%,但愿意選擇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僅占20.6%o
另外,隨著學校專升本,學生的職業態度發生了一些改變。如學校升本前后,學生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比例上升了11.7%,喜歡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的比例上升了10.2%;將來想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的比率上升了6%;畢業后11.7%學生選擇繼續升本,有的甚至準備考研。這個結果反映出,學校升本后給學生的發展平臺更高,學生可以選擇的空間更大,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部分學生對職業的認知、情感、意向均發生了一些變化,并據此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職業規劃。
(二)職業評價:平等與為我
職業評價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對社會各種職業的好壞、優劣和重要性等方面的一種判斷。職業評價能力與其對職業的認知有關。職業評價在對職業價值觀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職業選擇和職業流向,而且也影響著人們的工作態度。通過職業評價,可以發現不同職業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和聲望,看出人們最注重的職業特性,了解人們的職業取向。
我們經過調查發現,專升本院校的大學生在職業評價時重視生活方式、個人發展、經濟價值、社會聲望、工作安定性、成就、獨立性、同事關系等價值尺度,而且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1)職業平等觀基本建立。當前大學生對知識的崇尚沒有減弱,但已經突破了傳統的職業價值取向,不再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區別作為衡量職業好壞的標準,在“你認為教師職業的地位如何”這項調查中,57%的學生選擇“和其他職業一樣,只是一份職業而已”;在“判斷職業好壞的因素”中,只有極少數學生選擇“社會地位”??梢姡髮W生心中已沒有職業貴賤之分,社會地位的高低已不是學生選擇職業的首要因素。(2)職業的為我性較強。在評價職業的標準問題中,14.5%的大學生選擇“符合自身的需要”,17.8%的學生選擇“輕松自由”,25%的學生選擇“個性特長發展”,5%的學生選擇“職業本身的創新需求”。其中部分女生將社會關系也作為判斷職業好壞的標準。可見,大學生評價和選擇職業時,更多地強調職業的為我性,更多地考慮職業對自身需要和發展的有利性。
大學生職業評價的這些特點不因學校升本與否而改變。但學校升本后,新的教育理念和思路的引導、新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以及職業價值觀教育力度的加強,對提升大學生職業評價水平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三)職業動機:復合性與主體性
職業動機是驅使人們進行職業選擇的“利必多”即內驅力。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職業評價的影響,但兩者不是一回事,職業評價高的職業未必會讓人們產生職業動機。職業評價比較外露,職業動機比較內藏,比職業評價復雜。
經調查顯示,專升本院校大學生的職業動機凸顯出兩個特點:一是職業動機的復合性。大學生的職業動機多種多樣,概括起來有:(1)個人發展的機會;(2)個人興趣愛好;(3)薪酬福利;(4)工作穩定性;(5)國家和集體的需要;(6)社會關系。其中,女大學生擇業時,對社會關系的依賴程度高于男生。在“您認為影響就業的因素依次排列”中,36.7%女生將社會關系放在前三位。二是職業動機的功利性弱化、主體性增強。與前幾年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調查研究相比較,當前大學生并不將薪酬福利、經濟收人等物質生活條件放在第一位,而符合個人的興趣愛好,能給自身提供發展和晉升的機會,能發揮自己的才能的職業更易激發他們的職業動機和興趣。可見,隨著多種經濟成份的確立,多種生活方式的自由選擇,因利益主體的不同,其價值取向呈現出多元化,從而決定了大學生職業動機的多樣化、復合化、主體化。
此外,隨著學校的升本,部分大學生的職業動機和選擇的某些方面略有變化。如對薪酬的要求上,升本前在1200元以下的占34.7%,在1200一1500元之間的占43.4%;升本后,薪酬要求選擇1200一1500元之間的大學生比例上升了6%。在“學校升本對您就業是否有影響”一項中,認為“有影響,增加了就業信心”的比例為52%??梢?,學校升本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增強了就業的信心,強化了職業動機,從而提高了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
(四)職業理想:個性與自致
職業理想是人們對自己將來所從事職業的設想。它是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職業中,為自己所設定的理想的奮斗目標。一個人的職業理想并非與生俱來的,而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隨著職業意識的形成發展而產生的?!奥殬I意識是求業者對職業對象滿足自己生存、發展、享受需要的程度的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對某種職業對象的向往和追求。‑}x7大學階段是學生職業意識基本發展完善的階段,也是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理想確定具體實現的時間表和方法途徑的時期。調查與訪談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進人大學就規劃了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了自身的職業理想。在制定職業規劃中,他們會受到父母親人、學校老師、同學朋友等的影響,但主要由個人興趣愛好來決定,因而大學生的職業理想具有鮮明的個性化和自致性特征。一是崇尚個性化。約10%的學生選擇自主創業;25%的學生選擇“個性特長發展”型的職業理想;還有相當部分學生在訪談中表示,將來的職業理想和選擇不會看工作地域、待遇等,而是看職業能否體現出與眾不同的價值,能否彰顯學生的個性。二是職業理想實現的自致性。在追求職業理想實現的過程中,大學生更注重自我努力、自我奮斗。如在職業薪酬目標上,五年后希望達到的薪酬要求是3-5萬元/年的占44.6%,5萬元以上的占42.8%;而55.4%的大學生認為,實現理想和獲得高薪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的工作業績、個人知識與能力水平、工作經驗等。
在職業理想問題的調查中,學校升本前后變化最大之處是學校為大學生提供的職業價值觀教育的強度和力度不同。38.8%的學生認為,學校在升本后對學生的就業工作重視些,除主動提供職業需求信息外,還開展擇業觀和職業規劃教育,宣傳就業政策、法規。升本前后,學生選擇畢業后立即就業的比例下降了11.7%,究其原因,是部分學生想繼續深造,借助學校升本后提供的更大平臺,調整實現自身職業理想的內容、實現時間和方法途徑。
二、專升本院校對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的新舉措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形成、發展與變化受若干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概括起來,有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種。內部因素主要同大學生白身的需要、興趣、能力、愛好、性格等有關;外部因素主要同社會、家庭、學校的影響有關。因而,專升本院校也應從內、外因素兩個角度,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職業價值觀教育。
(一)積極引導大學生職業動機中的優勢需要
在心理學領域,一般認為,需要是指有機體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表現了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對于客觀條件的依賴性,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性源泉。[3]職業需要是職業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塞維爾認為,人的職業需要一旦被意識到,就以職業評價、職業動機、職業態度、職業理想等形式表現出來。(4]人們的職業需要不同,職業價值觀的表現形式也不一樣。大學生的職業需要是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結構,可以從低到高歸納為五類:(1)生存需要。89%的學生認為工作是為了生存。(2)享受需要。17.8%的學生將“輕松自由”放在擇業的首位;8%學生把薪酬福利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3)個性發展的需要。39:5070的學生以獲得“個性特長發展”和滿足自身興趣愛好作為職業的優勢需要。(4)自主和尊重的需要。2%學生將工作的穩定性和一定的社會地位作為優勢需要。(5)貢獻的需要。沒有學生把貢獻的需要放在首位,52.6%學生明確表示可以兼顧集體和社會的需要。大學生對職業的各類需要是一個相互交錯的、復雜的、等級化的階梯狀結構,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下,不同的個體會產生不同的優勢需要,需要的變化和發展也就是統領需要結構的優勢需要的轉移和交替。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職業的優勢需要是個性發展的需要。這是經濟全球化和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結果。在經濟、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下,彰顯個性、突出自我是時展的產物,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但僅僅重視個人的發展需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需求和價值導向是不完全和諧的。因此,專升本院校一方面應保護好大學生目前的優勢需要—個性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宜將大學生職業需要中處于劣勢的貢獻需要引導為優勢需要,推動大學生的個人職業發展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另外,針對女大學生,宜進一步加強其自立和尊重需要的引導,多開展女性自尊、自立、自愛、自強、自信等教育。
(二)強化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導向教育
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與其人生價值觀之間有著極為重要的聯系,人生價值觀深刻影響著大學生對職業的選擇。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應該與社會對人們的人生價值導向一致。人生價值導向是一定社會倡導的具有最高權威性和社會普遍性的人生價值目標,用以指導社會成員對生活意義的思考和對“善’,的追求。[s]當前我國對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導向的內容主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即堅持的指導地位,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培育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該價值導向的目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為國家、民族、社會做貢獻的人生價值觀,實現其人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么。一個人對社會的價值首先取決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動對增進人類利益有多大作用。[6]德國著名詩人歌德也說過:“你若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贝ㄋ裕趯Υ髮W生進行職業價值觀的教育時,一方面要鼓勵大學生大膽承認個人利益與自我價值的追求,但要防止個人利益至上的片面價值觀;另一方面要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之能夠在職業選擇時自覺地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找到實現人生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佳結合點。
(三)全方位加強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
本文作者:雷岸江工作單位: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婦科
婦女兒童醫院護士總體職業價值觀分析表1結果顯示,職業價值觀4個維度得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信任,照顧提供,責任、自由、安全,行動主義,與邵靜等報道的精神科護士職業價值觀的結果一致。信任強調保持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照顧提供認同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責任與安全體現對患者權益的維護,行動主義表明對專業和社會的義務。這4個維度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能力和社會認可是護士職業價值觀的內涵所在。護理工作是護士與患者為完成預期治療目標的互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保持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保障護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信任和照顧提供是護士職業價值觀的兩個最重要維度。
婦女兒童醫院服務對象的特殊性,要求護士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和嫻熟的業務技能,因此,婦女兒童醫院護士對保持所從事專業的實踐/l潔床工作能力條目得分最高。因為調查對象多來自臨床科室,護士的每一項技術操作均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與健康維護,隨著“優質護理示范工程”的深人,護士更加重視人性化護理和與患者的良好溝通,患者滿意度和對護士的信任度提高,所以婦女兒童醫院護士在保持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條目得分較高。無論是在學校學習期間,還是參加工作后,護士均接受過有關職業道德和倫理學的教育,所以護士對拒絕參與違背自己專業價值觀倫理要求的護理工作條目得分較高。婦女兒童醫院護士職業價值觀得分較低的條目分析表2結果顯示,婦女兒童醫院護士職業價值觀得分較低的條目為參加影響資源分配的公共決策、參與同事之間的評估活動和做病人的代言人,扮演作為病人倡導者的角色,與邵靜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護士多從事具體的臨床護理工作,較少參與護理管理工作有關。婦女兒童醫院的服務對象中兒童與圍產期婦女占較大比重,疾病的變化快且難以預測,護理工作較繁雜,護士專注于關心、照顧病人,可能忽略了同事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本次調查對象中臨床一線護士較多,可能較少有意識、有機會參與同事之間的評估活動和參加影響資源分配的公共決策。而做病人的代言人,扮演作為病人倡導者的角色這一條目得分較低,原因可能與我國的護理教育體制、醫療體制有關,護士的行為多從醫療護理角度出發,很少能真正從病人角度出發,替病人代言。
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的提高,護理人員的價值取向問題將日益突出和復雜。Peters等認為一個組織中擁有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的存在程度,是反映一個組織優秀與否的標志。護理管理者應經常組織科室團隊活動,以加強護理人員對職業價值的整體認識,并就一些問題如何做出選擇與判斷進行討論,通過清晰的認識體系鼓勵護士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和潛力做出貢獻。同時護理管理者應給予臨床護士參與意見溝通的機會,讓他們及時了解醫院的各種信息,明確他們在醫院中的角色,使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有更準確的認識,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護士對職業價值觀的認同。只有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護理人員的職業價值觀,才能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提供保障。
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是圖書管理工作在當今社會發展下的必然要求,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圖書館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情報信息服務。當今社會的發展是“以網絡為中心的計算機、通信、信息數字化和計算機國際語言化技術”為主,正在逐步把舊的、被動服務的圖書館管理轉向了全世界的網絡化管理。圖書館服務應逐步向現代化服務轉變。圖書管理工作是學??蒲械闹匾M成部分,它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教學和科研服務的。因此,現如今對大學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如何造就一支素質高、知識面寬、業務技能精的圖書管理人員就是當前大學的首要任務。必須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新型圖書管理隊伍。而處在讀者服務最前沿的圖書管理人員是圖書館信息開發與利用的實施者,他們又是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最活躍的因素,這就要求圖書管理人員必須具有:(1)要用創造性的思維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打開工作的新局面。(2)掌握圖書專業知識,努力實現由圖書資料的初級加工向以現代化加工的轉移;實現從傳統結構的文獻管理向網絡化管理的轉移;實現圖書檢索由單一的手工檢索向以計算機檢索為主、手工與計算機檢索相結合的檢索方式的轉移。(3)學習外語,通過學習并運用外語這一交流工具,廣泛了解世界上各個學科的發展。
二、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高大學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
(一)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職業素質并注重自己的形象
圖書管理人員的形象是圖書館形象的重要窗口。讀者進入圖書館首先看到的是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圖書管理人員,因此,管理人員的文化素養、服務態度、儀表服飾最容易在讀者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加強管理人員思想、道德的教育,讓他們要做到愛崗敬業,一心一意為師生服務,要有默默奉獻的雷鋒精神。讓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做到用語的文明,熱情的態度、周到的服務,得體的服飾,以體現他們在工作中的最高價值。
(二)提高圖書資料知識,加強業務培訓
如今已走向科學化、現代化管理的大學圖書館,正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但帶來問題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機遇。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社會對圖書館的需要,更好地為師生提供服務。掌握圖書專業知識的途徑有:(1)加強崗前培訓。采取不同形式進行崗位技術培訓,對剛參加工作的圖書管理人員進行崗前培訓,除學習基本的理論外,還應增加圖書信息的現代化課程,如計算機應用、數據庫應用等。通過崗前培訓使老管員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管理人員逐漸熟悉自己的工作。(2)多參加圖書學會組織的學術活動。圖書管理人員應加入各類專業學會,參加他們組織的專題講座、學習參觀等活動;還可以組織有能力的管理人員編寫專業書籍,翻譯外國的圖書資料,以利于相互間的交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開闊視野,掌握圖書信息新趨勢。(3)通過繼續教育來改善圖書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主要有參加脫產學習、函授、參加自學考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業務能力、計算機知識培訓、學習外語等。現在的圖書館,要面對發展迅猛的科學技術,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想要防止知識老化,跟上時展的節奏,就要有努力學習與勇于創新的精神。繼續教育還可以培養管理人員的實踐能力,使他們不斷獲得新知識和技能。使自身的知識結構得到調整,才能使自身的素質得以提高。
(三)鼓勵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具有創
新和競爭意識,為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圖書館必須鼓勵管理人員具有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在管理上,建立鼓勵機制,以調動圖書管理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挖掘他們工作的潛力,增強他們的責任感,提高其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是圖書
管理人員的人生目標和態度職業價值觀是指人生態度和人生目標在職業選擇方面的表現,也就是一個人對他所從事的職業的認識以及他對職業目標的向往與追求。圖書管理人員的職業價值觀是他們對事物的好與壞、善與惡進行判斷的標準信念和原則。多元化服務是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是衡量其社會價值的標準,進步的社會、發達的技術,人們越是需要圖書館提供更多的情報與信息。而圖書館員的職業價值恰恰是為了順應人們需要情報信息來體現的,所以圖書管理人員就應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來滿足和肯定自我價值。使其在社會生活和職業活動中享有更高的尊嚴和價值。圖書資料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是對已經保存的圖書資料進行科學的整理,使他們由傳統的圖書管理員轉化為現代化的情報信息管理專家,成為知識、網絡導航員、專業學科管理員等。圖書館對圖書管理人員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服眾職業價值觀。在工作中,本人發現有一大部分圖書管理人員由于有模糊不清的價值觀,使他們帶著消極情緒工作,加之沒有學術地位,僅僅只是為了滿足師生對紙質圖書的需要來服務。這些價值觀無疑對提升圖書館員職業價值觀沒有指導意義。所以,對于大多數圖書資料管理人員而言,應該在實踐過程中逐漸以動態的形式提高職業價值觀,要有與時俱進、勇于奉獻的活雷鋒精神。
四、提高大學圖書管理人員素質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相比較于普通大學生,藝術類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有明顯的不同。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工作時的個人感受是尤其重要的,而普通大學生則更加注重個人的發展潛力。這說明普通大學生有著長遠打算,更加關注未來全局的發展,相比較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感性,普通大學生更加理性。
二、藝術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培養策略
(一)藝術類高職生職業價值觀指導要有實效性
職業價值觀指導對于藝術類大學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等方面。對于藝術類大學生來說,做好就業政策的講解,輔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是不可缺少的。同時,還應該使學生了解當下嚴峻的就業形勢,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對于未來的就業做好定位。同時,也要關注大學生心理的現狀,做好心理調節,提高其抗壓能力;對他們進行就業選擇技巧的訓練,使之可以應對多變的就業市場。這些有效的指導將對藝術類大學生未來的就業提供便利,使之更加輕松地應對多變的就業環境。
(二)對藝術類大學生要對癥下藥
術業有專攻,學校的就業指導人員要針對藝術類大學生的不同年齡段、不同專業、不同性別等各自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而針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盲目跟風、眼高手低、搖擺不定等缺點,學校和社會應該開設職業咨詢、職業介紹等機構,來幫助藝術類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對于藝術類大學生沒有做好職業心理準備的,要幫助他們做好就業前的價值觀培訓。對于學校來說,成立職業價值觀咨詢中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職業價值觀的指導,使得藝術類大學生可以盡快形成正確的適合自己的職業價值觀,為未來擇業就業做好準備。
(三)把握藝術類大學生職業價值觀的特殊性
通過調查,我們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進行了初步的分析,還可以清楚他們的擇業意向,可以對他們未來就業提供極大的幫助;同時對于藝術類大學生的成才與發展,可以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促進藝術類大學生的人力資源開發,對于社會穩定和諧也起著一定的作用。根據藝術院校的特性,為學生做好職業價值觀的教育,做好職業選擇,必須依靠老師的努力。
(四)老師的引導必不可少
社會在不斷變化,經濟也在迅猛發展,大學生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明顯,大學生在就業時自我獨立,自我實現,自我創新等意識也逐漸加強,這些都體現我們的社會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然而,當前是市場經濟具有兩面性,它在造就大學生獨立自主擇業意識的同時,同時也沖淡了一部分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種個人本位的職業觀對傳統的社會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