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5 15:34:35
序論:在您撰寫行政管理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服務型高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內涵可以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分析,即管理觀念、管理職能、體制結構和服務對象。首先,從管理觀念角度分析。要將服務師生、服務教學的觀念貫穿到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將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從被管理者轉變為服務的對象,強化“管理即是服務”的意識;其次,從管理職能角度分析。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職能的側重點應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實現從權力型機關向責任型機關的轉變,以及提升對服務職能的認識,摒棄行政本位,以教學科研為中心;再次,從體制結構角度分析。一方面,采用扁平的組織機構來代替傳統的金字塔結構,合并職能相近的機關部門。另一方面,提高學校制度政策制定的參與性和民主化;最后,從服務對象角度分析。高校所具有的人才培養及教學科研的基本職能決定了高校行政部門服務的對象是學生和教師,因此,應以師生為本,為其創造良好的平臺和環境,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歸納起來具有以下四個特征:
第一,強調服務意識。堅持“以師生為本”的理念,將服務視為學校管理模式的核心價值觀和行政管理機構的首要職責,一切從師生的需求出發,為師生的利益著想,明確師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在實際工作中,努力實現和維護好師生的根本利益,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做到“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
第二,鼓勵參與并及時回應。鼓勵參與指的是在涉及有關學校發展與建設的問題上,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鼓勵相關人員參與。學校決策不再僅由少數領導干部討論決定,而是要廣泛聽取師生、家長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意見與建議,讓他們充分而自由地參與到學校決策中來;與鼓勵參與相對應的是強調回應性。針對相關人員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建立科學有效的溝通回應機制,以保證暢通無阻的溝通與交流。
第三,體現公開與公正。在新時期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下,學校行政部門要及時將重要工作信息如學校重大決策、制度調整和管理活動向師生、家長及其他相關機構公布,做到管理的公開和公正。師生、家長等相關人員有權對學校的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第四,倡導尊重與平等。服務型高校管理模式倡導尊重個體,強調平等。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要嚴格遵循勤奮務實的工作原則,努力與師生形成一種互相尊重、彼此平等的關系,營造和諧的工作氛圍。在管理決策過程中,行政部門應充分考慮并積極維護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使每位師生都能平等地享受學校資源,使學校教育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師生。
二、目前中國高校行政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在全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向前推進,但由于中國高校始終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時至今日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機構過度膨脹
中國高校在內部管理上一直采用從學校、學院、教研室到教師這種自上而下層層管理的形式,即金字塔式的組織機構。這種科層制的組織機構會產生兩個方面的負面影響:一是由于各部門功能不斷細化和權限不斷縮小使行政部門崗位越設越多,導致機構膨脹,行政效率不高。二是由于中國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是按照政府機關的人員編制設置的,從科員到處級、局級逐級建構,每個部門至少有兩到三名行政人員,隨著行政機構的不斷膨脹,行政管理人員的隊伍也越來越大。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缺乏實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中國現行的教育法律體系是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建立的,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基礎,先后制訂了《學位條例》、《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它們構成了中國現行教育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但這其中及后續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涉及行政管理的內容較少且空泛,實際工作中難以參照執行,使行政人員在執行或決策中隨意性增大,難以形成公開透明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很多高校忽視與行政管理制度聯系密切的監督和信息反饋等民主制度建設,使得師生、家長及相關機構脫離了涉及高校重要決策制定的過程,不利于建立“以人為本”的新時期高校服務管理模式。
(三)管理機制不健全
首先,人才引進機制不完善。高校不僅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還要有一支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從專業素質看,大多數行政管理人員都不是來自管理專業,沒有經過系統的高等教育基礎理論和現代高校管理知識的學習,不具備系統的知識理論框架,在日常工作中不講方式方法,影響了工作效率。從年齡結構看,由于對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仍保持著傳統的認識,即科技含量低、創新空間小、自我提升慢等,專業青年人才不愿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致使整個行政管理隊伍人才出現斷層。其次,激勵機制欠缺。目前,全國各高校發放工資、獎金、福利等大多是以科研成果來劃分等級,由于工作性質原因行政人員不可能在科研方面有太多成果,因此獲得獎勵的機會很少,導致行政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工作效率受到影響。
三、構建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的主要措施
解決傳統高校行政管理模式中出現的問題,推動新時期高校服務型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中國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具體要從轉變管理觀念、精簡管理機構、完善體制機制三個方面入手。
(一)轉變和提升服務理念
在全國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大背景下,高校應開始轉變并不斷提升行政服務理念,將以人為本作為日常工作的出發點,將保證高校師生的利益作為工作核心,樹立和維護以服務為根本、尊重與合作并存的理念,真正做到將為師生提供的便利化服務擴展到最大范圍。堅持“以師生為本”的服務理念,需要行政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具體做到以下兩點:第一,明確定位,包括對自身的定位和工作對象的定位。行政管理人員應深刻理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質、職能和作用,擺脫自身官本位思想的束縛,站在服務者的角度協助師生處理好日常事務工作。第二,把握好思路和方法,尋求以師生為本的有效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二)精簡機構
建立扁平式的組織結構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不僅搭建出了新時期高校服務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主體框架,還為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科學和合理的組織結構是指扁平式的組織結構,即改變傳統多層級的金字塔式組織結構,減少過多的中間層行政部門和行政人員職位,使行政組織逐漸趨向簡約化和扁平化。這種扁平式的組織結構具有管理層次少、管理成本低、管理跨度大、信息傳遞速度快且準確度高等特點,促進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不斷提高。
(三)建立并完善管理機制
關鍵詞:時間管理傾向;心理健康水平;學業成績;工作倦??;企業管理
一、時間管理傾向研究的歷史背景和概念
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深入、競爭的日益激烈,時間管理作為一種有效應對工作中時間問題的方法被介紹。這種方法包含了許多時間管理的技巧,如:決定短期內追尋哪個目標,怎樣將這些目標轉化成任務和活動以立即被完成,怎樣計劃和確定它們在日常事物中的優先順序,怎樣避免不必要的工作中斷,等。自此,在學術研究和公眾生活中,時問管理變得非常流行。
2001年我國學者黃希庭和張志杰最先提出并界定了時間管理傾向(TimeManagementDisposition)。時間管理傾向是指個體在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上的穩定特征,是一種人格特質。時間管理傾向反映了人們對待時間的態度和價值觀念,具有一定動力性,推動個體向一定目標行動。時間管理傾向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程度、跨情境性和潛在的可測度。
時間管理傾向三個緯度中的時間價值感是指個體對時間的功能和價值的穩定的態度和觀念。它包括時間對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以及對社會的存在與發展的意義的穩定態度和觀念,通常是充滿情感的,從而驅使人們朝著一定的目標行動,具有動力或者導向作用。時間價值感是個體時間管理的基礎,通常包括社會取向和個人取向。
時間監控觀是個體利用和運籌時間的能力和觀念,體現在一系列外顯的活動中。例如在計劃安排、目標設置、時間分配、結果檢查等一系列監控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能力及主觀評估。通常包括設置目標、計劃、優先級、時間分配、反饋性等。
時間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駕馭時間的信念和預期,反映了個體對時間管理的信心以及對時問管理行為能力的估計,是制約時間監控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效能感通常包括時間管理效能和時間管理行為效能。
二、時間管理傾向的相關研究內容
(一)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
Jex等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行為的運用與壓力呈顯著負相關。Lang的研究也發現時間管理行為的運用與后繼的抑郁、焦慮存在負相關。
秦啟文、張志杰通過對各類職業者的研究發現,時間管理傾向和心理健康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關。不同時間管理傾向的個體在心理健康因子方面的差異集中體現在軀體化、抑郁和焦慮等維度及總癥狀指數上。王麗平研究表明,企業員工時間管理傾向總分與心理健康水平因子存在顯著負相關。陸林等人的研究表明,管理人員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任澤港、柳春香、何克和范向陽等人對299名大學生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與焦慮成顯著負相關,并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同時研究也發現,大學生時間管理傾向對成就動機的影響也是直接的、顯著的。程科、王蕾、張峰和陳本友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學生的時間管理傾向與自我價值感均呈顯著正相關。
(二)與個體學業成績或工作倦怠的關系
余民寧和陳景花的研究指出,時間管理對學業成就具有因果關系,它透過時間壓力、學習滿意及學業拖延等中介變項,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張志杰的研究表明,時間價值感、時間監控觀和時間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時間監控觀對中學生的學業成績影響顯著,時間價值感和時間效能感是通過時間監控觀來影響學業成績的。、姚景照和秦啟文¨的研究表明,時間管理傾向的三個維度與工作倦怠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時間監控能力既可以通過時間效能感影響工作倦怠,也可以直接影響工作倦怠。
三、時間管理傾向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過去二十年中,組織重組、技術革新和新的管理原則的出現使許多工作內容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隨著中國加入WTO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加入同級化競爭,對速度和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研究指出,過去幾十年間,工作強度和時間壓力持續上升。在這種背景下,時間管理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時間管理傾向是一種人格特征,具有在各種不同情境中穩定、重復出現的特點。因此,企業在人才選拔之初,除考慮業務需要之外,還應根據崗位性質尋找時間管理傾向匹配的人才。如工廠的物流人員,其工作內容為負責安排生產加工計劃和出貨,是工廠里重要的時間表和統籌者。某種程度上講,物流人員的時問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著工廠的生產節奏。這類型的崗位需要善于駕馭時間的工作人員。一些如產品研發、市場推廣、銷售等具有靈活彈性工作內容的崗位,往往也需要工作人員善于統籌、駕馭時間,從而在相同時間內能夠獲得更大的工作業績和自我提高。時間管理能力較弱的人員,則更適合支持性部門或時間自主性較差、需要依從于其它部門工作的崗位;而時問駕馭感強的人員往往在此類工作崗位上適應不良,會因為不能自主控制時間而產生心理焦慮。
1.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質,掌握和運用基本的行政管理方法和工具。行政管理工作是一項繁雜的系統性工作,從業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分析工具和辦公輔助工具,能夠掌握辦公自動化、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所必需的定量分析和應用計算機技術的能力。為此,通過對行政管理專業引入實踐教學,教授學生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數學、統計與社會調查等定量分析方法,引導學生把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整理的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并逐漸積累,不斷提高,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職業能力,以適應就業后的工作要求。
2.培養學生較強的社會公眾服務意識。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深化,行政改革制度的不斷推行,服務型政府、企業的建設步伐加快,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事業單位的行政管理服務業意識都有較大的改善,這就要求行政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而實踐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習行政管理的系統理論知識,更是要把這類基本理論內化為進行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同時通過實踐的鍛煉,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形成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意識,如何在職場中言行得當,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舉止得體,能夠為公共管理事業盡職盡責,只有形成了為社會公眾服務的意識,才能在行政管理崗位上擺脫“官僚”意識,向合格的管理人員角色轉變,并實現由傳統的“行政”向現代的“管理”、“治理”角色轉換,才能符合服務型政府、企業的要求,滿足群眾的愿望,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政府與社會的關系。
3.培養具備行政管理的復合型、高素質、綜合性人才。作為地方民辦高等院校,培養的人才目的是服務于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行政管理專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綜合的學科,不僅涉及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大門類學科,而且還要求學生具備有較強的經營管理、調查研究、策劃組織、協調交際等方面的能力,對學生素質要求較高,綜合能力要求較強。這些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單純依靠課堂教學傳授是無法實現的。只有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際的真實工作場合中體會,才會清楚自身缺點,發現問題才能具備解決問題的意識,從而真正去解決問題。
二、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體系構建
實踐教學是貫穿于整個大學本科的教學過程,優化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應當堅持兩條腿走路: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交流;設立四個實踐教學板塊:專業實踐、課堂實驗、學年實習和畢業實習;采用六種實踐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實驗教學、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科研課題、基地實習、畢業論文設計。
1.教學。民辦高校實踐教學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教學方法模擬重現典型事件的場景,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講解、啟發、歸納總結,讓學生講所學行政管理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的生活場景中,實現學以致用,并從實際的案例中獲得啟發,學會歸納總結基本的知識規律,得以把行政管理專業的知識內化為內化為發現問題的認知思維,分析問題的推理思維和解決問題的判斷思維。案例教學法主要運用于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在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中引入案例教學法,教師應當做好做足課前的功課。同時,要指導學生做好學習的準備,包括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消化和運用,啟發學生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對案例的探討中,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敢于表現,善于表達。
2.實驗。實驗室民辦高校行政管理專業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實驗教學主要是通過實踐來檢驗某種理論和假設。實驗教學主要在限定的條件下進行模擬,主要包括電子政務實驗、情景模擬實驗。電子政府實驗主要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通信手段,模擬政府結構組織和工作流程,形成精簡的政府運作平臺,幫助學生了解電子環境中政府組織的基本結構和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以及政府通過網絡平臺能夠實現的基本職能和工作方式,并掌握相應的處理方法。情境模擬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充分利用所學的行政管理基本理論知識,身臨其境,或者擔任模擬情境中的某個角色,處理出現的各種問題。情景模擬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
3.實習。實習分為學年實習和畢業實習。學年實習一般安排在大三階段,畢業實習是大四階段安排。學年實習主要利用寒暑假,或者學生課程較少的學年進行,畢業實習則是整個大四階段學生自主選擇合適時間自行完成。實習是學生在教師或者具備深厚實踐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員指導下,直接參與行政管理事物的具體工作,并從中得以感受、體驗工作氛圍,驗證和修補課堂所學知識,收獲相應工作感受,從而調整自身工作態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時間教學方式。實習要求學校提供豐富的實習基地,并安排專人對實習進行跟蹤指導,制定實習后的考核指標進行考核。
[關鍵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對策分析
0引言
我們生活在一個日漸城市化的新時代,城市是社會環境的中心地帶。城市的發展需要城市管理來支撐,行政執法則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城市管理的對象復雜且多元化,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執法難度。因此,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要進行革新,也就是行政執法體制的創新。創新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可以解決現行我國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它可以有效地防止城市環境和執法隊伍之間的沖突,更好地促進城市的發展,為人民大眾提供更加優質的城市生活。因此,需要改革現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力求在行政執法方面有新的突破,構建新型的城市管理行政體制,促進城市管理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新的高度。
1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中存在的問題
1.1行政執法管理對公民的參與不夠重視
在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多數執法機關并沒有足夠重視當地公民的參與。公民是城市發展的主體,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公民參與沒有得到認可,公民參與管理城市的規章制度也沒有得到執法機關的認同,一定程度上照舊是行政執法機構自行實施管理,導致人民大眾對執法機構的不滿,心生怨氣,進而削弱了公民參與的積極性,會給城市發展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1.2執法分力與執法不力
我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屬于城市綜合行政部門,因此,有一部分權利是從其他的行政機關分過來的,涉及一些權利分權的問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管理的范圍廣,但是法律并沒有對各個部分之間的權利做具體、詳細的劃分,導致在行政執法上出現各部門對處罰的認識的偏差,部門之間配合不默契,工作不積極,遇事就相互推托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在公民中的形象,也導致了執法機關辦事效率低。
1.3暴力執法和暴力抗法
城市發展很快,但在城市的一些繁華地帶,經常出現小商販占道的現象,他們經常成為城管管理的對象。在我國經常會出現商販和和暴力抗法的狀況。商販處于弱勢,而城管處于強勢,因此城管在一個城市中是名聲最不好、最不招人民大眾喜歡的公務員,沒有之一。商販和城管之間的矛盾也越發的頻繁,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集體性暴力抗法和集體性暴力執法的現象,嚴重地影響了我國城市的發展,對老百姓的生活也極為不利。
2完善和革新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
2.1重視公民參與城市管理執法
一個城市的主體是廣大的人民群眾,城市管理也是為公民的利益做后盾,城市管理執法離不開公民的參與。相關的行政機關應該足夠重視公民參與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是一種與公民互動的行為。老百姓是一個巨大的群體,他們居住在城市的各個地方,對城市各方面的建設、改進、管理也是最了解的人。因此,當地城市管理綜合部門應大力鼓勵我國公民參與城市管理,這既能體現我國民主、尊重人民大眾的理念,還有利于增強公民與城管之間的交流,提高城市的綜合管理水平。注重公民的參與是一個地區的政府能真正做到體恤百姓,為百姓服務,為百姓謀利的職能。城市管理加入眾多的民主、公平、公正的執政執法元素,才能更好地提高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綜合能力。讓更多的公民有“城市是我家,保護城市靠大家”的公眾意識,公民自主參與“家庭”的建設、環境的保護,能提供更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就能實現我國城市又好又快的發展目標。
2.2集中執法權利
在傳統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系中,由于法律沒有給出具體而詳細的權利分布界定和劃分,往往導致一些不必要的事情發生。因此,相關的行政執法機構應重視權利分布的情況,明確規定執法權力集中于某一個部門。如凡涉及城管監察組織行使的行政處罰權,除了城管以外的部門不可再參與此事的管理處罰,城管監察組織承擔了處罰違法行為之后,不能再對這種處罰專門設立處罰機構,就是要維護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機關權利的唯一性。構建城管管理行政執法的新體制,一方面避免混亂的現象發生,另一方面能保證城管在執法過程中的公正性,有利于城管機關的發展。
2.3加強城管教育與公民教育
目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暴力抗法和暴力執法。因此要優先解決這個問題,這影響著我國城市和諧發展的未來。在城市管理中,有關部門應該對城管進行教育,讓城管多體恤百姓,能溫和執行的就采取溫和執行的方法,城管的目的是為廣大公民謀福利,小商販也是我國公民重要的一員。同時,城管還可以設立專門地帶,在不影響公眾生活的情況下,按程序讓商販在專門地帶進行買賣。當然,應對小商販進行思想教育,讓他們明白城管的工作宗旨,行政執法是城管的工作之需要,小商販還應提升自己的素質,在買賣的過程中不影響城市生活的發展,不遺留垃圾影響市容??梢耘c城管進行協商,避免不必要的沖突發生。因此,加強城管和小商販公民的教育對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是尤其重要的,不僅能推動新的行政執法體制的產生,還能促進我國城市健康和諧的發展。
3結語
我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經歷一個漫長而喜悅的改革過程,同時也是一個體制不斷成熟的過程。我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是行政執法體制革新過程重要的一個環節,是一個長期的改革過程。構建新型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有利于轉變傳統行政執法管理中不合理的執法過程,加強行政執法管理合作性的綜合服務能力,提升城市綜合效益,同時促進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理念和方式更加的人性化、科學化、規范化,提高人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等等。同時,相關工作人員要探索出符合新時代城市管理的理論和實踐方法,促進我國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的不斷創新。
作者:袁禮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姝.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體制構建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08.
【關鍵詞】地方行政管理模式變革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這種行政管理的模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就顯現出不適應的狀況。為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我們不僅要對經濟全球化有清醒的認識,有正確的對策,必須對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進行變革。以認真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積極應對,迎接挑戰。
1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從生產力運動和發展的角度分析,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圍內建立了規范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并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經濟全球化就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不僅沖破了國界,而且縮小了各國和各地的距離,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整體。
經濟全球化在推動全球生產力大發展,加速世界經濟增長,為少數發展中國家追趕發達國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的同時,也加劇了國際競爭。增加了國際風險,并對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民族工業造成了嚴重沖擊。但是,經濟全球化已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任何一個國家既無法反對,也無法回避,唯一的辦法是如何去適應它,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國家只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實行正確得當的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揚長避短,迎接挑戰,才能變不利為有利,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中求得本國利益最大化,從而實現現代化。
2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弊端
當前我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有些問題只能逐步解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階段性與連續性相統一的進程,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一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經過歷次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尚未完全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政府職能尚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管了很多不該管也管不好的事,行政審批事項仍然過多。在一些地方,政府仍然在資源配置領域發揮主要作用,加之生產要素市場發育不充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難以充分發揮。
二是地方行政機構設置不合理,層級過多,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協調不力。在機構設置、職權劃分、運行方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三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還需進一步理順。在某些方面,既存在中央權威和統一性不夠,中央宏觀政策在有些地方實施受阻,地方保護主義比較嚴重的問題,也存在向地方下放權力不夠,發揮地方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夠的問題。運用法律手段調整中央與地方關系還不夠,制度化規范化水平較低,難以保證必要的穩定性和可預見性。
四是地方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行政法制建設不相適應。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運用行政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導致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和結果缺乏法律保障?,F有的個別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缺乏詳細的責任條款。彈性過大的條文表述和國家法律、法規與地方法規之間的不協調,也增加了實施中的矛盾。
3為適應“經濟全球化”,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必須變革
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要適應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以轉變地方各級政府職能為重點,著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經濟法律制度,健全中國特色的行政管理模式。
3.1轉變政府職能是中國地方行政管理模式改革的關鍵
政府職能的范圍主要取決于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經濟和社會有序運行的關鍵,是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則主要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有效調控經濟、監管市場,做到政市分開,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
3.2設置規模適度、權責明確、結構優化的行政機構
政府規模與人員應當與其擔負的職能相匹配,盡可能做到規模適度。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界定不同層級的職能和權責,以加強經濟、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為落腳點,建立一個規模適度的政府。
設置行政機構的關鍵在于理順職能關系,合理配置權力。明確權限職責。優化內部結構,調整機構內部分工,相對集中行政決策、執行和監督的權力。
3.3理順中央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政府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承擔好各項管理和服務職能,保持自身順暢、高效運作,就要理順內部關系、完善運轉機制。首先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問題,要科學劃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事權與財權,確立規范的利益和激勵機制。其次是行政層級問題。發達國家的政府層級一般不超過三級,而我國是五級政府的體制,因此在政府運作效率上就產生很多問題。
3.4改革中國地方行政管理的模式
長期以來,有些行政機關沿襲了計劃經濟時期的行政管理模式,傳統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經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革:
首先,充分運用間接管理、動態管理和事后監督管理等手段對經濟和社會事務實施管理。
其次,變剛性管理為柔性管理?,F代行政更加強調政府的服務與合作關系,政府應當與相對人加強溝通與交流。
改革行政管理模式,要求我們更多地運用經濟和法律的手段進行管理,更好地體現依法行政的要求,通過民主、透明、高效的行政程序,解決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問題,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3.5加強行政法制建設
在加強行政法制建設中,要重視行政立法和經濟立法,用法律手段推動改革進程,保障改革成果。要嚴格執法和公正司法,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初步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體系。但目前更需重視執法和司法環節,為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行政執法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如果法律得不到有效實施,人民群眾對行政執法不滿意,會直接影響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效果。
參考文獻
對分校和學習中心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狀況進行實地調研、考察,分析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施效果的影響因素。
(一)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還認識不夠
對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一些錯誤認識。學員沒有充分認識到綜合教學實踐環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少數學員態度不端正,認為只是走過場,敷衍了事,抱有僥幸心理,東拼西湊,沒有實際參與調查,文章陳舊,沒有自己的觀點,抄襲現象嚴重,沒有達到綜合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勢必影響到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實踐教學形式呈現單一化
盡管行政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但就總體而言,實踐教學形式仍單一化,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的發揮有一定的影響。專項的社會調查模式要求社會調查主題、要求一致,方便了學生的操作,但是也帶來了限制學員思維,束縛學員參與主動調查的積極性。例如,統一設定的選題限定了社會實踐的選題范圍,學員只能從農民工、農村青年、大學生這三個題目中被動選擇,脫離了工作實際,客觀上造成了一部分學員態度不認真、應付等現象。
(三)師資力量欠缺
隨著行政管理專業的發展,顯露出師資隊伍不足的問題。以山西為例大部分分校電大進行集中實踐環節輔導時都是聘請外校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因為本職工作的繁忙,在指導教學實踐環節的過程中不能完全到位,師資力量欠缺是阻礙實踐調查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社會調查流于形式,調查報告抄襲現象嚴重
行政管理專科學員普遍存在文化底子薄,專業理論素養不高的現象,專項的調查形式,導致調查報告的選題和學員所從事的實際工作相脫節,導致一些學員沒有進行實際的調查,從網上下載資料和參考別人的調查文章,拼湊完成,形成自己的調查報告。結果社會調查流于形式,使得集中實踐教學沒有起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開放教育辦學的局限性。就學生而言,學員工學矛盾突出。二是普遍存在注重課程輕實踐的情況。三是教師整體素質的欠缺。基層電大教師普遍存在理論知識水平、結構體系、教學經驗相對不足的現象,很少參加學術活動,學術視野比較閉塞,綜合工作能力受到影響,導致實踐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不夠。
二、完善行政管理專業社會實踐調查的思考
(一)豐富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
我們可以完全不拘泥于中央電大規定的四個專題選項的研究,可以根據山西電大的實際情況,分??梢越Y合本地區的特點,進行專題研究。為了進一步拓展此思路,進一步深化行政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我們對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實施效果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進一步完善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策略選擇。
1.開展隨崗實踐。
學員可以結合學生自身工作實際,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的行政管理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用研究成果指導工作實際。
(1)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隨崗實踐教學設計。
以學生和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是遠程開放教育的核心理念,隨崗實踐作為社會實踐調查的一種嘗試,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在進行隨崗社會實踐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環境、條件及實踐能力的差異,要由學員自主選擇隨崗實踐項目、實踐單位及時間等,學生依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行政管理專業實踐要求選擇實踐項目與單位,教師只起輔助作用。對暫時沒有工作的學生,由學生自己聯系隨崗實踐單位,或由學校安排與其他同學一起組成實踐小組在同一單位進行隨崗社會實踐調查。
(2)以教師為引導落實隨崗實踐調查指導。
為了切實保證隨崗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專業輔導教師要按照教學實踐規則確定學期隨崗實踐教學內容與形式,制定隨崗社會實踐參考項目供學生參考,擬定學生隨崗實踐活動安排表,確定參加隨崗實踐活動的學生名單、實踐單位,和學生商定隨崗實踐的具體事宜,指導學生按照統一規定的要求開展隨崗社會實踐調查活動。在隨崗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中,要求學校輔導教師利用班級QQ群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專業指導。
(3)以督察、監控為手段加強隨崗實踐過程的考核。
輔導教師必須加強對學員隨崗實踐過程的督察和監控,定期到社會實踐單位了解學生實踐情況,同時要求實踐單位對學員隨崗實踐情況進行考核鑒定并寫出鑒定意見,學生必須在隨崗實踐結束后撰寫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學校輔導教師對學員隨崗實踐報告進行評閱,給出報告成績,成績分為優、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等,只有成績合格,才能獲得相應的實踐學分。
2.專項調查。
行政管理專業要充分利用電大系統的資源優勢,根據本地區政治、經濟發展的特點,圍繞社會焦點問題和熱點問題開展專項調查研究,利用當地的優勢資源進行社會實踐調查,調查研究成果可以對當地的社會發展起借鑒作用。使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小組協作調查。
所謂小組協作調查就是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關系,促進學員的學習,在小組協作調查中學員不再是單獨的個體,學員成為相互合作的共同體,依據調查的目的和內容進行分工,使調查更具有深度和廣度。能充分發揮學員自身優勢,增強了學習者之間的溝通、合作,培養了學員溝通、合作能力,最后以協作小組的團體總成績作為主要的評定標準。
(二)建立激勵機制,形成良好學風
建立有效激勵機制,形成良好學風是社會實踐教學質量的保障。學員要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教學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學風。在行政管理專業社會實踐調查的設計上,要科學、合理,符合社會需要,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學員能力的培養。學校要建立嚴格的獎罰機制,確保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強化實踐教學的支持服務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創建具有特色的校園教學支持服務體系,完善行政管理專業社會實踐教學的網上資源輔導,結合行政管理專業學科特色,建立選題指導、專題講座、調查前瞻等欄目,滿足學員對社會實踐教學的需求。
(四)加強教師師資力量建設
學校要建立以系統內教師為主體,以普通高校專家為輔助的實踐教學指導教師庫,來解決輔導教師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加強輔導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質量。
(五)建立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
針對學校普遍存在的忽視社會實踐教學監控的現象,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社會實踐教學進行監控,認真貫徹“理論聯系實踐”教學原則,加強社會實踐教學,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這個體系不能是孤立的,要與理論教學評價體系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總結
當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現狀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在高校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的蓬勃發展下,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建設也存在諸多的問題和挑戰。(一)缺乏育人意識。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對自己作為高校教師隊伍中重要成員的認識不足,認為自己不直接接觸學生,不直接接觸教學,只是一個為高校教學科研服務的辦事人員,淡化了自己的教師身份。因此未用高校教師的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也不知自己的工作作風、工作態度將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品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意識不到這將會影響社會對學校的評價。(二)重業務、輕師德。重業務、輕師德的現象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隊伍建設中普遍存在。部分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單從部門自身角度出發,認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完成本崗位的任務,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領導,雖積極上進,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卻忽視了學生才是學校服務的主體,普遍缺乏與學生認真溝通交流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況視而不見,為學生服務意識淡薄。(三)未形成完整的培養體系。目前,有關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建設的培養體系還未形成,相應的政策也未出臺,缺乏一套完整的、程式化的培養計劃、實施辦法和評價制度。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培養建設工作仍處在探索階段。
二、優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水平的對策
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不僅影響了高校機關的形象和聲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的發展。但師德建設又是一項長期項目,要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水平,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既需要有長遠性的規劃,又要有解決目前問題的針對性措施。
(一)加強政治思想建設,提升育人意識。高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質量人才的重任,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承擔著為高校教學、科研、日常管理的服務與協調工作。要想做好此項工作,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首先要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就是要求高校要把行政管理人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把行政管理人員道德建設的各項活動滲透到日常工作的各個領域,通過參觀、考察、主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道德教育活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強化他們愛崗敬業、服務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自身修養,弘揚高尚師德,全心全意為廣大師生服務。此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應明確自身定位。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是學校的三大要素,三者缺一不可。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與專職教師同屬學校的師資隊伍,只是崗位不同,但其所擔負的使命是一樣的。專職教師通過教書育人,行政管理人員則可立足于本職工作,通過規范的工作制度、良好的工作作風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發揮育人作用。
(二)建立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培訓體系。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學好”。培訓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道德水平的基本手段。基于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繁瑣性、重復性的特點,行政管理人員更應當在多元化的學習中不斷完善自我,做到德才兼備。具體而言,高校要制定明確的培養計劃,把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培養工作納入到全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當中,作為行政管理人員入職培訓和在職培訓的重要內容。要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職業道德作為培訓學習的核心內容,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強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對于青年職工,還可以采取“傳幫帶”的方式,用老前輩的高尚品德、敬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來感染和指導年輕人,使其不斷進步。
(三)優化考評獎懲制度,確??荚u實效。當前,高校所執行的師德考評制度主要是針對承擔教學與科研任務的專職教師,這并不完全適應于行政管理人員。因此,構建一整套符合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能正確反映現代社會主義師德觀念和善惡標準的評價考核體系是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評價要堅持公平公正原則,內容包括對他們的思想品德、言行舉止、為人師表、工作態度、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考核,從學生、教師、領導、同事多個角度出發,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對照各項評價指標進行打分,全面反映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的師德狀態。評價考核的結果將存入行政管理人員的個人檔案,作為他們日后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獎評優、外出進修和工資收入等的重要依據。對于師德水平高的行政管理人員,學??蓪ζ溆枰员碚锚剟睿瑯淞⒌湫?,號召全體教職工向其學習;對于師德水平差的人員要及時進行勸導,經教育仍不改正的,可暫停其工作;對因師德失范帶來嚴重后果的,學校要對其進行嚴肅處理甚至解聘,以此來督促學校整體師德水平的改善。最后,學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保障機制,把上述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促進行政管理人員師德建設良性運行機制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