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5 01:40:13
序論:在您撰寫民間音樂文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對自然環境的肆意破壞,森林的大肆砍伐,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嚴重,旅游減少的盲目開發等都破壞著原生的民間自然環境,導致文化生態也隨之遭遇扼殺。這里的生態文化指的就是民間文化生存繁衍的土壤,荊門民間音樂文化正是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長。但是原生態環境的破壞,致使山歌、田哥、民間小調、號子等民間音樂失去生存發展的空間,原始成分隨之逐漸減少,荊門民間音樂文化發展受阻。人民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意識相對淡薄,缺乏傳承保護、發展弘揚的自覺意識,有些地區盲目的注重實用主義,忽略了民間音樂文化本身的文化智能,民間音樂的開發潛力不足;加之文化的保護需要一定的資金費用,但是地方政府根本無法投入過多的資金去進行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開發,民間音樂文化的發展隨之陷入困境。流行音樂文化的侵入,年輕人的審美意識被流行文化所占據,對民間音樂的繼承者和創作者都在逐漸減少,而且呈現后繼無人的狀態;另外,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急劇改變,民間傳統民俗活動隨之減少,甚至有消亡趨勢。荊門民間音樂文化被淹沒在時代浪潮中的風險加大。
二、荊門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開發
(一)轉變傳統觀念,營造保護開發氛圍,注重科學合理的利用與開發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應首先從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加強對荊門民間音樂文化保護環境的宣傳普及。首先,注重荊門民間音樂文化的保護開發的傳媒視聽。強化荊門當地人民對本地區民間音樂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增強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演出、比賽,豐富民間音樂文化內容,使荊門民間音樂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并通過演出、獲得榮譽、各類藝術節的舉辦增強民眾的認同感與榮譽感,為荊門民間音樂文化的開發保護營造積極良好的傳媒視聽氛圍,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愿意主動繼承弘揚本地區的優秀民間音樂文化;其次,充分利用當地音樂藝術院校作為實踐基地,增設荊門民間音樂文化相關專業,招收樂于從事荊門民間音樂文化事業的當地學生,另一方面,重視民間音樂文化課堂的營建。民間音樂人才的培養是繼承開發民間音樂文化的重點環節,關系到荊門民間音樂文化是否后繼有人的問題。同時,政府應加大對民間音樂文化保護開發的政策傾斜力度,例如,在教育政策上,可以從中小學做起,在中小學中普及荊門民間文化教育,為荊門音樂文化的保護開發營造全民參與的氛圍,奠定強大的人才基礎。
(二)舉辦各類演出,為民間音樂提供更多的展現舞臺民間音樂文化來源于民間,應根植于民間發展,才能保護其生態韻味、民間風格,保持其本真的民間音樂文化特色。例如,在街頭演出、廣場演出,參加節日、喜慶、祭祀等活動的演出,或在各地請戲班演出,通過這些活動和演出,擴大荊門民間文化的影響力,使其在不斷的演出中得到發展與保護,并逐漸深入更多的人心,使更多的人了解喜愛荊門民間藝術文化。
三、結語
作者:王文靜 單位: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
從文化學視角來看,開發本土的民間音樂資源是河南經濟、文化發展到現階段的一種必然要求,是新時期新環境下的一種“文化自覺”[2]。對于民間音樂文化的自我認同,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并且要用動態、發展的眼光去認識、看待自己的文化;對于民間音樂文化的自我評價,不能局限于一地,既不能孤芳自賞,妄自尊大,又要從全國乃至全球的范圍和發展的趨向,來考量自己文化的未來價值和導向意義。在地方高校藝術教育中融入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內容,有助于大學生正確看待本土的民間藝術形式與文化,在進一步了解、認識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同時,逐漸加快本土音樂文化的自覺進程,對區域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有力推動作用。社會學價值從原始社會到現代,藝術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特征。在藝術的發展過程中,每個時期都有代表其最高成就的藝術類型,這些藝術無一不是應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民間音樂的產生、發展、變異也是在特定的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而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音樂的變異和更新,其自身不同程度地存留有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文化背景的積淀。因為有著深深的社會烙印,人們才能夠在民間音樂的欣賞和表演中尋覓到過去歷史時代的文化風采,才能夠從民間音樂的音調中感悟到濃濃的時代精神和文化氣息。民間音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民歌,它是人民群眾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摯的情感流露,唱出了人民群眾的心聲,也是一個社會歷史、文化的縮影。例如革命戰爭年代,商城縣是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因此而生的民歌多達百余首,如《打商城》《送郎當》《來了晴了天》《八月桂花遍地開》等,一直傳唱至今。作為集音樂、舞蹈、戲劇為一體的、我國獨特的綜合藝術形式———戲曲,同樣也記錄了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與文化精神。如建國初期反映廣大農村新人、新事、新風尚的劇作,不僅出現了《不能走那條路》《李雙雙》《焦裕祿》等優秀劇作,更出現了建國以后戲劇創作的經典之作———《朝陽溝》。
《朝陽溝》是一部反映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參加生產勞動,接受思想改造的現代戲。就思想主題來說,《朝陽溝》正應和了20世紀50年代的主流意識形態需求,體現了極強的社會性和時代性。在高校藝術教育中加入優秀的民間音樂文化,既豐富了大學生的民間音樂知識,更有助于大學生更為直觀地去感受、認識特定歷史時期、特定社會的精神實質,從根本上把握時代特征。教育學價值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影響下,人們的觀念必然會產生一些混亂和迷茫,特別是年輕人,他們的價值取向、文化觀念對整個社會精神品質的構造無疑是最為直接和最具影響力的。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受教育者樹立正確的社會理想,抵制社會上不良風氣的侵蝕,崇尚精神之美,不斷提高自身的辨別力和免疫力是當前教育戰線上的重要課題。從民間音樂反映的內容來看,民間音樂直接反映人民的社會生活、日常生活,直接表達人民的心聲、感情和愿望,成為人民表情達意最直接、最有效的藝術形式,人民的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從中得到鮮明的體現。在一首首的民歌、經典戲曲唱段中,無不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反映了人民群眾傳統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高校藝術教育課程中加入本土民間音樂文化的內容,使學生在自覺欣賞與參與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訴諸和喚起人的情感過程中以審美的方式來培養和完善人的道德人格,以春雨般“潤物細無聲”來浸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理情感等各個領域,進而促進人的心身健康全面發展。因此,民間音樂以其獨特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教育途徑滲透至學生的生活學習領域,具有獨特的教育學價值。藝術審美價值在傳播學中,“自我傳播指的是人自身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如感知以及感性到理性的意識和思維活動,如自吟、自唱等活動”[3]。在這一過程當中,大學生用整個身心來傳達音樂信息,又用整個身心來接受傳達來的音樂信息,他既是音樂的傳播者,又是音樂信息的受傳者。一切傳播過程,都是在大學生自我欣賞音樂、自我彈奏、自唱自吟中完成的。通過這些活動,大學生可以得到內心的愉悅與精神上的滿足。民間音樂積累了豐富的優秀曲目,它們按照人民的審美觀在流傳中千錘百煉、凝聚成富有高度藝術感染力的音樂形象,有的催人淚下、令人斷腸,有的令人心曠神怡、興奮愉悅,具有高度審美價值和欣賞價值,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更有一些稀有劇種,從唱腔、板式到樂器伴奏都有著鮮明的特色,使得大學生在對地方民間音樂文化有較為系統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多方面的藝術審美能力。
在民族音樂教育的主旋律下將愛省、愛國主義精神傳達給每一位大學生。通過作品的主題思想,加深大學生對本省歷史,對社會進步的理性認識,從而產生一種精神,表現出大學生對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價值認同,促進形成一個滲透著“和諧”內涵的具有完美人格的高素質“真人”,進而達到高校校園真正的、理想中的和諧。匈牙利著名教育家柯達伊說過:“如果一個民族不重視自己的民族民間音樂,不把本民族音樂文化建立在自己的民間音樂基礎之上,就會象飄蓮斷梗一樣地在世界文化中漂泊,或不可挽救地消失在國際的半文化之中。”在全球一體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樹立音樂教育多元文化觀念,重視民間音樂文化教育,抓住民族音樂文化之根,是高校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我們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根本保障。
從哲學層面理解區域音樂,是指區域性音樂研究的哲學方法論所要解決的問題。自然,區域音樂研究的哲學方法論固然不能如等同于理化公式那樣加以實驗及定理。特定區域的音樂文化我們一般視之為區域音樂的活動地域空間。在這一空間中,作為音樂藝術主體的——“人”,為區域音樂文化的展開提供了前提條件,同時也制約著區域音樂文化發展演化的進程;另一方而,區域中所強調的空間范圍,也成為“人”在創造音樂的歷史進程中的一種表述方式。
一、安徽民間音樂的區域性個性特征
江淮大地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古往今來,淳樸的淮河兒女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勞作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間音樂文化,這些作品表現了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理想的追求,散發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這些傳統音樂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今,仍有不少音樂文化資源很好地保留了下來,成為安徽各民族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千百年來,安徽民間音樂文化陶冶著安徽各族人民的性情,孕育著安徽各族人民的民族心理,調適著各族人民的社會制度、生活秩序,豐富著各族人民的情感,給人們以滋養和慰藉。因此,對這些民間音樂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和傳承,其價值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安徽音樂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征,同時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安徽民間音樂文化的稀有性是它的特點,是安徽民俗文化中一個色彩繽紛的文化遺產寶庫。但由于經濟現代化和社會變遷速度的加快,使安徽民間音樂文化遺產的傳承任務顯得日益緊迫。當今,我們在遵循一般保護原則基礎上,結合安徽民族文化生態背景和特點,理應探討一下該如何傳承安徽民間音樂這一珍貴遺產。
二、安徽民間音樂文化的區域性傳承之我見
民間音樂的區域性傳承在現實生活中,對其展開討論和研究的力度遠大于真正執行操作的力度。其主觀原因是思想認識的問題。安徽民間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理應上升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來認識和對待,社會對民間音樂藝術的冷漠是思想認識問題的具體體現。安徽民間音樂的傳承需要社會氛圍,尤其需要社會干預這種特殊的本文由收集整理途徑。而現實社會中,我們身邊的媒體很少有安徽民間音樂文化傳承的平臺,教育層面也很少涉足這方面的教育與科研。
當前,隨著流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發展,安徽很多傳統民歌所面臨的已不僅僅是令人憂心的“冷遇”處境,而是瀕臨消亡的“悲慘”險境。對安徽民間音樂文化的區域性傳承,其方法措施在理論上應是一個系統的、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并且應當以靜態保護與活態保護相結合為基本原則。給予音樂藝術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保護問題,更是傳承的問題。
首先,宏觀角度來看,比如,作為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在政策干預層面加強引導和加大宣傳力度,大力弘揚民間音樂文化,這是對文化傳承的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安徽民間音樂文化遺產蘊涵著豐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盛大節日,安徽各地都上演著特色鮮明、文化內涵豐富的傳統歌舞,這既是挖掘、展示、保護和傳承民間音樂文化的最佳契機,更是激活音樂文化遺產生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充分挖掘音樂文化遺產所蘊涵的經濟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徑。因此,政府應成為保護與傳承的主導力量,加強對音樂文化藝術的發掘和保護,使之被更多的人們所欣賞、學習、研究和傳承。讓人民有對本土族音樂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具體執行時,可以有文化主管部門因地制宜的成立相關音樂文化的研究中心,比如“黃梅戲藝術研究中心”①、“皖北花鼓燈藝術研究中心”②、“鳳陽花鼓藝術研究中心”③等等。同時聘請部分退休的科研人員以及一些有名望的民間藝人擔任課題任務,并且培養藝術研究人才的梯隊建設,做好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編輯出版必要的關于安徽民間音樂文化研究的書籍和論文,以及相關的影像資料。
其次,我們還要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對民間音樂實施永久性的底層保護。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對音樂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是目前較流行的傳承民間音樂文化的做法,即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對民族民間的音樂文化進行采錄,然后以各種載體加以保存。這種做法有很多可取之處,它將傳統的收集、采錄的方法與現代科技優勢很好地加以結合。此舉雖然使得民間音樂文化遺產得以存留,達到對人類歷史文化的忠實記錄,但這樣的做法卻使原本扎根于民眾生活中的音樂文化藝術日漸脫離人們的生活,其內在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也隨之削弱和消亡,最終只能成為后人閱讀觀賞的史料文字和歷史片段,這種結果違背了傳承的初衷。由此可見,要使得音樂文化遺產生命力不衰,始終保持鮮活的因數生命力,只有讓它始終扎根于人民的生活當中,始終在人民的口傳身教當中,才是萬全之舉。
再者,專才教育也是傳承民間音樂音樂文化遺產的一種有效途徑。教育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如何在現代教育中保護與傳承民間音樂文化遺產是當代文化多元化時代的一個重大的課題,這當中有一個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與原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的問題。安慶師范學院地處安徽地方戲黃梅戲的發源地——安慶市,該學院于2011年有教育廳牽頭,整合相關學校的學科門類,成立黃梅戲藝術職業學院,隸屬音樂系,旨在服務于地方戲曲黃梅戲的挖掘、傳承與發展。該學院從招生、人才培養、藝術實踐、人才輸出等各方面都因“區域”制宜、因“戲種”制宜做了很多個性化的調整和改革。
三、余論
縱觀地域性藝術的發展,一個地方樂種或區域音樂文化大多是由或大或小的、作為藝術主體的“人”在操控,他們“操縱”著藝術的萌生、沿襲、發展、變革以及消亡。因此,“人”是民間音樂創作的主體,是本源;但是在音樂藝術傳播的過程中,“人”也是音樂藝術傳播的途徑和源動力。
在現代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面對強勢文化的劇烈沖擊,樸素的安徽各族人民在接納現代音樂文化的同時,如何正確認識本土音樂文化的獨特性、稀有性及其在多元化環境里的價值,進而身體力行地對其加以發掘、保護和傳承,已成為政府主管部門、普通音樂工作者、民間藝人、院校學生、甚至是每一個欣賞者迫在眉睫且意義深遠的工作。
注釋:
① 安慶市黃梅戲藝術中心是安慶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工程。是集研究、創作、排練、演出、展覽、藝術制作等于一體的多功能藝術研究與演藝中心,2009年5月投入使用。
一、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和高校民樂團的特點
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作為一種相對普遍教育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對于文化藝術高度繁榮的高校,校園音樂文化是校園眾多文化現象中的一種。高校民樂團作為學生活動中的一種文化的載體,既能獨立運用音樂文化,又能結合高校校園文化特點,從而成為推動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1.開放多元的高校校園音樂文化
大學校園不同于中小學校園,在空間地域上是一個足夠開放的場所,在文化精神層面上與外界的交流十分廣泛。由于高校的相對文化程度高,思維方式也比較開放,因此,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接受具有足夠的包容性和足夠的開放性。同時,高校校園文化也需要外界的支持,再加上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水平的發展,音樂的交流及音樂文化的互相學習在現代社會更加方便和快捷,這一點更加凸顯了音樂文化的開放性。
高校學生處于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時期,他們能夠將各種元素吸收并加以融合轉換。學生對于音樂的興趣,表現在他們對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風格的音樂的喜愛和追求上。不管是現代流行音樂還是傳統古典音樂,甚至是戲劇曲藝,在大學校園進行學術交流或者音樂活動的時候,都能夠引起學生高度的關注。由此說明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多元性。
2.開放多元的高校民樂團
高校民樂團的成員在招募的時候是開放性地面向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因此不同專業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又形成了一個多元的民樂團建制。高校民樂團由于每年都會有學生面臨畢業和入校,還具有成員流動性大的特點,因此民樂團成員會面臨聲部或配器的調整。一些同學甚至能做到“一專多能”,既能主奏一種樂器,又能兼奏其他樂器,滿足演出需要。如此多元化的鍛煉使他們比旁人具有更開放包容的態度面對不同挑戰。
民樂團可供選擇的演奏曲目相當豐富。高校民樂團大多選擇曲目都遵循以下四點:一是選擇優秀傳統曲目,這些曲目歷經千百年為人們所傳頌,經久不衰,富有深刻的內涵;二是選擇具有高校所在地濃郁地方特色的曲目;三是選擇根據本樂團實際情況所編配的最貼近大學生活的曲目;四是選擇一些由現代音樂素材改編的曲目。小小的四點要求在如此浩瀚的音樂寶庫中依舊有千千萬萬的選擇,多元的曲目排演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放化和多元化。
二、高校校園文化和高校民樂團的建設原則
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校園精神文化的體現。和諧、高雅的校園文化生活為高校學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因此高校校園文化的構建原則是高校民樂團建設原則的指向針。民樂團建設的原則是以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原則為基準,是校園文化建設原則的具體體現。
1.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構建原則
在構建大學校園音樂文化時一般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營造“人本”校園音樂文化的環境;貫穿“人文”校園的文化精神;體現“人和”校園音樂文化價值。
營造“人本”性質的校園音樂文化:是樹立高校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根本的源泉。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對藝術有充足的熱情和渴望,高雅的音樂作品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曾有人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音樂是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之一,它是美育教育的組成部分,擔負著促進民族文化繁榮的重任。體現“人和”校園音樂文化價值:音樂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而且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進而提升人的精神層次,這不僅是高校教育的任務,而且是社會追求的最高境界。
2.高校民樂團的建設原則
高校民樂團的建設是在高校文化構建原則和宗旨上的發展。民樂團所選用的音樂作品都是高雅的,能夠幫助人心智的開發,提高審美能力的鑒定能力。因此,高校民樂團能夠健全大學生的人格,促進對學生性情的陶冶。
高校民樂團重要的就是能夠起到文化傳播的作用。高校民樂團常常作為學校代表與其他兄弟院校進行交流。這能夠將對于音樂的教育滲透到其他教育中,能夠讓美育教育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培養,進而達到和諧教育的目的。
在追求“人的和諧”的今天,高校民樂團從招新、訓練、排練到演出的每一步都追求和諧發展。人與人相處的和諧,聲部間的音色和諧,排演期間的合作和諧,交流演出中的傳播和諧……民樂團良好的建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充實自己,不斷促進他們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進而營造出和諧的校園氛圍。
三、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和高校民樂團的功能
高校校園音樂文化和高校民樂團都是音樂在高校的展現形式。音樂不僅是一種文化意志的靈魂,它集中并體現了所有情緒情感的積淀;音樂更是一種社會語言,它能夠影響社會的發展,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教育。
1.高校校園音樂文化的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是指高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大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社會競爭能力的提高,對于開發學生智力、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創新型人才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而高校校園音樂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積累下來具有共同高校人文精神的體系。高校音樂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音樂教育能夠促進高校師生的身心健康??梢源龠M人情感方面的教育音樂在我國的發展具有很悠久的歷史,因此對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音樂能夠培養高校師生高尚的情操和品格。音樂不僅能夠給人帶來美的享受,而且能夠凈化人的心靈,進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過音樂教育可以有效地對人的品德產生良好的影響。
第三,音樂可以培養高校師生的協作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協作精神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要求。當今科技飛速發展,各門科學相互滲透,科學上的重要課題都涉及許多方面,個人的力量有限,極難單獨完成。因此,加強現代科技研究,就必須培養相互尊重、樂于協作的科學品德,通常情況下,音樂活動是一個比較具有協作性的團體活動。
2.高校民樂團的功能
高校民樂團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以其獨特的形式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育人和導向功能。民樂團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在給予學生音樂藝術熏陶的同時,使學生的思想觀念也得到啟迪和感染,讓他們在器樂表演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能逐漸內化為自己的價值、理想和信念。以此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強校園文化的協調功能。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榮格認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民樂團通過排演具體的音樂作品,呈現出大量音樂作品主題是以情感為紐帶,強調欣賞作品時人的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的和諧統一。學生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獲得自我的教育和情感升華,在藝術氛圍中不知不覺中陶冶和完善自我人格。此外,通過民樂團的活動及對民樂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加深對我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強民族自豪感,增強愛國責任感。
高校民樂團能夠增加校園文化的創新功能。教育科研論證,音樂教育中的器樂訓練能使學生的雙手同時活動,促進大腦左右兩半球的積極思維,鍛煉大腦,提高能力。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以和諧、有節奏、富于形象的聲音反映現實生活。學習樂器,通過聽覺產生音樂形象,可以喚起人腦中相關的視覺印象,促使人想象豐富,構成現實生活中沒有的新意象,從而開發智力,增強創造力。因此,學生在民樂團的學習,不但可以在發展自身愛好的同時不斷使自己演奏技能達到錘煉,而且在不斷進行排練和演出的同時,獲得自我認同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健康的人格。高校民樂團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學習進步,更對今后學生走向社會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一、鄂溫克族民間舞蹈音樂類型和狩獵文化的呈現
鄂溫克族民間舞蹈音樂的創作靈感大多來源于生活生產中的情景,將對生活的熱愛通過舞蹈的形式表達出來,由于鄂溫克族是以狩獵為生,所以在民間舞蹈音樂中充滿了狩獵文化的特征。從音樂形態的表現形式來看,可以將民間舞蹈分為呼號型和歌唱型兩種類型。呼號型民間舞蹈與鄂溫克族的狩獵生活緊密相連,在舞蹈的表現形式中,可以感受到濃烈的狩獵氛圍,所用的舞蹈元素中大多比較質樸。在舞蹈創作中,呼號聲、拍手聲、跺地聲以及人們的歡笑聲都是重要的舞蹈元素,其節奏比較鮮明,力度的強弱以及速度的快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從而具有獨特的舞蹈韻律。呼號型舞蹈對人的感官會造成非常震撼的沖擊力,其舞蹈元素中大多是鄂溫克族人民在生產生活中的真實形態,具有非常原始的特色,這也是其表現狩獵文化特征最直接的形式。歌唱型的民間舞蹈由于加入了歌詞,所以在音樂旋律方面表現的更加明顯,在現代的鄂溫克族民間舞蹈中還加入了器樂的伴奏,藝術特色有了進一步的升華。由于受到原始狩獵文化的影響,所以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音樂也具有濃厚的狩獵文化氛圍。不論是帶著原始呼號聲的愛達哈喜楞(公野豬搏斗)舞、巴勒那?暈瑁ㄌ?虎)、聶那肯舞(犬斗舞),反映近現代用獵槍打獵的狩獵舞,節日慶典的奴克該勒舞,還是圍著篝火邊唱邊跳的伊堪舞,都帶有鮮明的狩獵文化特征。
二、舞蹈音樂的文化基因
鄂溫克族的人口較少,其語言文化比較特殊,有本民族的語言,但是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其傳統文化的發展主要是依據口頭傳承。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作為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音樂承擔了艱巨的使命,在舞蹈中所承載的狩獵文化在實用功能以及教育功能方面要大于娛樂功能,所以說民間舞蹈音樂是鄂溫克族傳承狩獵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通過舞蹈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了鄂溫克族人民對古老文化的全部寄托,所以民間舞蹈音樂中都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
從目前的流布范圍來看,鄂溫克族游獵舞蹈不僅流傳于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這樣“最后的狩獵部落”之中,而且還廣泛地流傳于已長期告別狩獵生活,習慣了農業和畜牧業的農區、牧區。從舞蹈動作等方面來看,阿罕拜舞、奴克該勒舞等節日慶典舞已經融入了很多近現代的生活內容,但是其音樂內涵與舞蹈內容仍然傳遞著古老狩獵民族的文化基因。在與多位鄂溫克族朋友的交往中,筆者深切地感受到狩獵文化對于鄂溫克人的影響之深,感受到鄂溫克人對大自然那種無以言盡的熱愛和深厚情感。無論是鄂溫克族的哪一個分支,也不論他們現在從事馴鹿飼養業、牧業、農業還是遠在他鄉,抑或融入城市,狩獵歌舞和狩獵文化都承載著他們最原始的民族記憶,是他們的民族文化之根,是鄂溫克族具有標志性特征的“文化符號”。
三、族群文化基因的流變
游獵舞是鄂溫克族民間舞蹈的代表,在舞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其歷史比較久遠,從呼號型的游獵舞中就可以看出,無論是在內容還是表現形式方面,都是對原始狩獵生活的真實寫照,能夠明確的展現出狩獵生活中的各種情景,所以其是原始狩獵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在經過后期的藝術加工后,形成了歌唱型的舞蹈,在舞蹈元素中加入了音樂,在藝術形式上更加的生動活潑,能夠賦予原始狩獵生活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思想,在表現手法上更加成熟。
對于世界上大多數民族來說,其初始、古老的藝術形態通常都是歌舞一體的樂舞形式,發展到一定的歷史階段才會出現歌與舞的分化。從這個角度來考察,游獵舞應該是鄂溫克族最古老的藝術形式,其淵源最為久遠,這一點從其表現的內容主要集中于狩獵生活即可得到印證。尼瑪罕(以及禮儀舞、節日慶典舞等)的產生應該晚于游獵舞,其完整而曲折的故事情節、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宏大的敘事風格,使其在傳承本民族歷史文化和教化方面的功能已遠遠超過原始游獵舞,具有中古音樂文化承前啟后的階段性特點。也就是說,在鄂溫克族音樂歷史上,反映狩獵生活的游獵舞、帶有說唱和敘事特點的尼瑪罕和具有山歌、小調性質的扎恩達拉嘎,這三種藝術形式雖然長期并存,但卻是先后產生并“各領數百年”。
【關鍵詞】赫哲族;民間音樂;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085-01
一、對赫哲族人民的基本概括
(一)赫哲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作為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依靠漁獵為生的民族,赫哲族世世代代飄泊流離,沒有固定的住所。遇雨張革為屋,被稱之為“撮羅子”,冬天挖地窖御寒。因其以漁獵為主,所以赫哲人創作了許多歌頌這種漁獵生活的歌曲,如《烏蘇里船歌》《我們家鄉多美好》等。
(二)赫哲人的節日習俗。逢年過節,赫哲人每家每戶都會大擺魚宴,用自己捕撈的各種魚類制作出不同的美味佳肴,其中,用鮮紅透明的大馬哈魚籽烹飪的菜肴最為鮮美。另外,春節還必須吃餃子和菜拌生魚,每餐不能吃剩菜剩飯,要把剩飯存起來,待到過完年后再吃。在男女青年的訂婚儀式上,也要對雙方的親人以及長輩進行宴請。在迎親的時候,男方家的老人要向女方家的老人敬三杯酒?;檠缟?,新娘則需要面朝墻“坐福”,一直到所有親人都離開,才可以與新郎一起共吃豬頭豬尾,寓意夫領婦隨,團結和睦。最后夫妻倆共吃面條,表示白頭偕老。
二、赫哲族民間音樂的分類
(一)伊瑪堪。這是赫哲族人民最喜歡的演唱形式之一,演唱的內容大多以英雄主義的傳說為主,同時也有懲惡揚善的社會題材。演唱采用一人說唱的形式,沒有任何伴奏,曲調自由,沒有固定的節拍,但是在音樂故事當中,每個不同人物都會有其各自的唱腔特點。演唱時多以襯詞“啊郎”開頭,含有“且說”之意。開始多在高音區進行,旋律性較強,隨后轉為吟詠式的演唱,結尾時歌唱性又加強。
(二)嫁令闊。這是赫哲族民間歌曲的一個總稱,分敘事歌曲、情歌以及生活歌曲等,其中主要以情歌居多。在赫哲族民歌當中,最為獨特的是男女分腔,二者互不混唱。演唱方式大多為獨唱,有時候也會采用對唱,而曲式大多是單樂段的結構,其節拍以及節奏都非常規整,大多采用五聲音階,宮、徵、羽調式,曲調婉轉流暢。
(三)舞蹈音樂。赫哲族民間廣為流傳的舞蹈是《天鵝舞曲》,其樂曲結構嚴謹,旋律委婉起伏,充分體現出天鵝在飛翔時自上而下的悠然身姿。
三、赫哲族民間音樂的文化內涵
(一)不畏困難的堅強勇氣。赫哲獵歌充分表現出赫哲人上山捕獵的場景,最大程度體現了他們的喜悅及自豪感。在山野當中,惡劣的生活環境從來沒有對赫哲人造成任何的傷害,也從來沒有讓他們對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不斷激勵他們與大自然進行拼搏,為美好生活而奮斗。赫哲獵人具有嫻熟的捕獵技藝,風霜雨雪練就了他們驍勇的體魄與果敢的膽識。
(二)對勞動人民無限的熱愛之情。在這些音樂當中,有大量是對赫哲人民捕魚狩獵的生活勞動進行贊美和歌頌的歌曲。例如《漁歌》當中的一段:“魚兒起伏的地方我已經去過了,魚咬汛的地方我也去過,魚頂水的地方我更去過,三個地方的魚我都得過,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金翅金鱗的鯉魚我叉過,鰲花花鯽花魚我捕過,千斤重的大鰉魚我擒過,哲羅和島子鱘魚我釣過。合日,合日,那尼,各熱也?!焙照軡O人勇敢而勤勞,對于打漁事業熱愛且自豪,打漁本領高超,但卻并不為此炫耀。淳樸憨實,樂觀曠達。
(三)對愛情故事的訴說。對于赫哲人而言,具有豪放的性格以及濃郁的情感,是最為多情善感的民族之一,從其音樂的表現及內容上可以充分反映這個民族的特點。依托于大自然、漂泊不定的漁獵生活,也促使他們逐步形成浪漫而又粗狂的性格特點。在其民歌當中,情歌的題材占據很大篇幅,赫哲人對情歌的表現非常大膽和直接,從中也充分體現出北方人的豪放之情,形象地反映了赫哲青年男女戀愛時的真實心理。
參考文獻:
[1]李佳.赫哲族民歌的藝術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楊承雪.當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3.
[3]李艷雙.文化的延續―街津口吳氏家族對赫哲族音樂的代際傳承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2.
[4]周吉娜.赫哲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0.
[5]李麗梅.民俗旅游與文化變遷[D].中央音樂學院,2008.
[6]徐熳.“伊瑪堪”說唱音樂探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7.
音樂無國界,鋼琴音樂作為重要的音樂形式之一,它起源于歐洲,但是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增多,鋼琴音樂已經流行于全世界。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文明古國,其自身有著悠久的民族音樂文化,通過與鋼琴音樂的融合,能夠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出我國民族音樂的特點,提升世界對我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從鋼琴音樂傳入我國以來,我國的音樂人才已經創作出許多的民族鋼琴音樂,并且在世界鋼琴音樂史上也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當前我國民族鋼琴音樂體系的構建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果不能夠及時解決,將會影響到今后我國民族鋼琴音樂的發展。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國應該要做好民族鋼琴音樂體系構建,不斷豐富我國民族鋼琴音樂形式,從而實現我國民族鋼琴音樂文化的繁榮。
1 多元化理論下民族鋼琴音樂體系構建策略
1.1 制定科學完善的教學目標
民族鋼琴音樂要想實現多元化發展,就需要不斷吸收我國多樣性的民族音樂,從而增強我國民族鋼琴音樂的發展水平。但是在以往的鋼琴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教學目標不夠重視,導致教學方向和教學內容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影響到民族鋼琴音樂的進步。當前我國許多高校在進行民族鋼琴音樂教學時,雖然都涉獵到中國民族音樂,但是與本土民族音樂的介紹相對較少,這樣使得學生不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感受不到鋼琴音樂與民族音樂之間的緊密聯系,從而降低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教師應該要明確自身的教學目標,找到更適合本學校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增強學生對民族鋼琴音樂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和創作中能夠將更多的民族音樂融入其中。教師在教學時,還要積極構建完善的鋼琴課程體系,真正實現鋼琴民族化教學,在教材的選用、教學曲目的確定以及演奏技能上更要突出民族鋼琴音樂的特色。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努力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民族鋼琴音樂學習環境。
1.2 提升教師的民族音樂文化意識
教師在進行民族鋼琴音樂教學時,應該要提升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意識,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目標,為學生今后民族鋼琴音樂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在傳統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大部分比較重視外國經典鋼琴作品的講解,從而忽視了我國民族鋼琴音樂的教學,學生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無法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民族音樂文化,也就不能夠將鋼琴音樂與中國民族音樂的融合,從而降低我國鋼琴民族音樂的發展質量。提升教師的民族鋼琴音樂教學質量,首先,就要增強教師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認識,重視民族音樂的多元化,了解各個民族音樂的特點,這樣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給學生介紹更多的音樂知識,滿足他們民族鋼琴音樂的學習需求。其次,要努力實現音樂教師教學思想的多元化。鋼琴音樂教師在教學時不僅需要有比較高的專業技巧,同時還要有著比較高的音樂文化素養,在思想上能夠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吸收百家文化之長,汲取我國不同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為學生創建更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調動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今后的創作中將鋼琴與民族音樂完美融合,促進我國鋼琴民族音樂更好的走向世界。最后,教師要實現授課形式的多元化。鋼琴技巧的提升不僅需要學生的日常練習,同時也需要教師的良好指導。教師可以采用欣賞式、講座式以及比賽式的教學形式來講解鋼琴音樂知識,調動他們學習民族鋼琴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 拓展多元化民族鋼琴音樂教學理論
當前我國還有許多的民族音樂文化沒有被充分開發出來,這樣就導致大量民族音樂資源文化的浪費,不利于我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高校作為培養音樂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師應該要不斷豐富其多元化的民族鋼琴音樂教學理論,給予學生更多的民族鋼琴音樂學習指導,讓他們認識到民族鋼琴音樂學習的重要性,從而為我國今后民族音樂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拓展多元化民族鋼琴音樂教學理論,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來制定教學方案,讓學生對民族鋼琴音樂有更多的學習興趣,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文化魅力。教師也要積極推動相關理論知識的構建,如要加大對一些民族音樂的調研研究,分析出這些民族音樂的特色,并結合這些特色來探討相應的發展理論,找到更多的民族音樂發展空間,為我國鋼琴民族音樂的進步提供強大的理論保障。在教學理論研究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情感培養,讓他們認識到民族音樂的重要性,在學習時可以將民族情感融入其中,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對民族鋼琴音樂的理性認識,又可以增強他們的感性認識,滿足他們的鋼琴音樂學習需求。
1.4 構建完善的民族鋼琴音樂實踐環節
民族鋼琴音樂的學習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口頭上,還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實踐,這就需要高校為其構建完善的民族鋼琴音樂實踐環節。學生在這樣的實踐中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在情感的把握上也會更加準確,技巧處理上更加嫻熟,從而逐漸形成自身特有的演奏風格。在進行音樂實踐時,既可以是校內鋼琴音樂實踐,也可以是校外實踐。例如,校內的民族鋼琴音樂演奏會、音樂會以及學術交流音樂會等,校外的如學校間的音樂交流會、民族鋼琴藝術下鄉活動、鋼琴藝術進社區等實踐形式,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族鋼琴音樂,同時也能夠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為鋼琴音樂在中國的發展奠定群眾基礎。在世界音樂交流會中,這些民族鋼琴音樂會顯得別具一格,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能夠豐富世界鋼琴音樂形式,使其在鋼琴音樂史上有著獨特的藝術性。因此,在今后的民族鋼琴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更好地學習民族鋼琴音樂知識,為今后我國民族鋼琴音樂的發展提供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