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1 18:54:01
序論:在您撰寫初一歷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沒有細致的學習態度對于一些初中生來說,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比較浮躁,不愿意學習那些純記憶性的科目。但是,據研究發現并不是聰明的學生就能把歷史學好,因為學習理科學到一定深度的時候就與學生智力的發展密不可分了,但學習歷史,除了在課堂上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基本知識點以外,更多的知識是可以從課外攝取,這就要求學生有細致、認真的學習態度,這一點與學生的智力發展沒有直接的聯系,只是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關。
二、初中生在記憶歷史內容上應堅持的原則
1、化繁為簡原則
初中歷史教材上的內容多而雜,很難理出頭緒,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背誦、記憶的時候應該堅持化繁為簡的原則。首先,指導學生理解每一章節的知識點;然后,要求學生掌握每一章節的重點和難點;最后,檢查學生掌握的情況。這樣,教師給出思路和方法指導學生們一步步地學習和掌握重要的歷史知識點,最終才能在扎實中進步。
2、聯想擴散原則
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時候,一定要理清知識的內在聯系,教會學生注意歷史知識的前后銜接,做到聯想擴散。對于動態的歷史知識教師應該指導學生以時間來進行擴散、以情節來進行擴散、以內容來進行擴散等方法來學習不同內容但類型相同的知識點。
3、層層深入原則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初中歷史的學習也不例外,雖然“對史實的掌握永遠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但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一定不能忘記了在基礎知識深入并提高,做到層層深入。最終使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達到升華。
三、提高初中生記憶歷史的對策
1、用歌曲、順口溜記憶
歌曲通俗、順口溜押韻,兩者讀起來都比較朗朗上口,運用到歷史的記憶上也比較輕松,容易使學生接受。比如,在講“三國”有關方面的內容,可以借助林俊杰的《曹操》進行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歷史內容有了興趣,記憶便水到渠成了。再有,在學到后簽訂的《》內容,就可以引導學生去琢磨并把條約的內容變成順口溜:
(1)割香島(割香港島給英國);
(2)賠兩一(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
(3)開五地,為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4)進出款,須商談(中國進出貨物的稅率須同英國商定);由此可見,通過歌曲和順口溜就能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變成通俗易懂的記憶內容,何樂而不為。
2、借助圖示記憶
利用圖示來記憶,可以化繁為簡,連橫合縱,有利于提高空間識記能力。記憶是保持、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是學習的象征。學生如果記不住或記不準學習的內容,就不能很好地獲得知識,積累經驗,更談不上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實踐。所以,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網狀圖幫助學生記憶關聯性的知識(中國歷史上著名變法)、用人物圖片或地理圖片來記憶靜態的歷史知識等。
3、巧用時事記憶
關鍵詞:醫療事故、病歷、技術鑒定、知情權
在醫療事故爭議中,病歷資料是醫患雙方關注的焦點之一,是判定是否承擔責任的重要依據,所以對于病歷資料的真實性必須得到切實的保證。國務院頒行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后簡稱《條例》)第九條規定:"嚴禁涂改、隱匿、銷毀或者搶奪病歷資料",第五十八條則對上述相關行為作出了予以處罰的規定,并且《條例》第十條規定患者方面有權復印相關病歷資料以落實患者的知情權,另外,如《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等相關配套文件更是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對病歷資料的保存、修改等進一步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些規定的目的都在于保證病歷資料的真實、完整,更好地客觀公正地維護醫患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現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病歷資料進行簡要分析:
一、病歷資料的法律屬性和分類
病歷材料是以文字、圖像、數據等內容來證明某種醫療行為事實的依據,屬于書證的一種。病歷材料其內容不僅能證明該醫療行為事實,而且能夠直接證明該醫療行為的主要事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醫療糾紛訴訟中,病歷資料既可證明醫患之間診療關系的客觀存在,又可證明整個醫療行為的客觀過程,可見病歷資料的證明作用是十分明顯的。
根據《條例》規定,病歷資料可分為兩大類:客觀性病歷資料和主觀性病歷資料??陀^性病歷資料是指記錄患者的癥狀、體征、病史、輔助檢查結果、醫囑等客觀情況的資料,還包括為患者進行手術、特殊檢查及其他特殊治療時向患者交代情況、患者及近親屬簽字的醫學文書資料;主觀性病歷資料是指醫療活動過程中醫務人員通過對患者病情發展、治療過程進行觀察、分析、討論并提出診治意見等而記錄的資料,多反映醫務人員對患者疾病及其診治情況的主觀認識[1]。
根據《條例》第十條的規定,客觀性病歷應包括門診病歷,住院志、體溫單、醫囑單、化驗單(檢驗報告)、醫學影像檢查資料、特殊檢查同意書、手術同意書、手術及麻醉記錄單、病理資料、護理記錄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病歷資料,而主觀性病歷資料應包括死亡病歷討論記錄、疑難病歷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等。根據該條規定,患者及其家屬所能復印的病歷資料只能是客觀性病歷資料,無論是否發生醫療糾紛,患者方面都有權利行使這項權利,主觀性病歷資料只能在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過程中,由醫療機構將其提交至鑒定專家組。
二、病歷資料的封存和啟封
病歷資料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過程中的至關重要的地位,決定了一方面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堅持尊重科學、注重客觀、實事求是、認真負責的原則如實記錄病歷,另一方面也要有相關規定,以保證患者及其家屬可以采取相關措施以保證原始病歷的真實性。
根據《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歷討論記錄、疑難病歷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可見,雖然《條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時患者有權復印和復制客觀性病歷資料,但主觀性病歷資料是不能復印和復制的,只能在醫患雙方共同在場的情況下封存。主觀性病歷資料是記錄醫務人員對患者病情、治療進行分析討論的主觀認識及其醫療行為事實的主觀動機,不同的醫師、病程的不同時期均可能出現不同的結果,甚至可以出現完全相反的意見和觀點。但不可否認,主觀性病歷資料在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中對判定醫療行為是否屬于醫療事故以及責任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主觀性病歷資料不僅可以成為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重要證據,也可能成為人民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或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患糾紛的憑據。對該部分病歷資料封存并由醫療機構保管,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涂改、隱匿、搶奪病歷等行為的發生,也正是由于其重要性,《條例》同時也強調了必須是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予以封存,只有雙方共同在場,才能保證所封存病歷資料的真實可靠性,充分體現醫患雙方權利的對等,確保技術鑒定工作的順利進行。但必須強調的是在場進行封存的醫患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以減少不必要的矛盾沖突。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第2款的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必須提供病歷資料的原件,此時便需要對封存的病歷資料啟封,啟封過程同樣也需要醫患雙方當事人同時在場。
《條例》第二十八條第四款同時也規定:"醫患雙方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提交相關材料,導致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不能進行的,應當承擔責任。"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事故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八款的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醫療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及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由此可認為醫療機構在醫療事故糾紛中承擔的責任一般屬于民法侵權行為法中的"過錯責任"。按照《條例》,醫療機構有保管病歷資料包括封存主觀性病歷資料的義務,所以如果醫療機構提供的病歷資料被認為是不完整的,會導致使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無法進行,根據該原則,醫療機構就可能在訴訟中,被人民法院推定為存在過錯??梢?,無論是對病歷資料的封存、還是啟封,醫療機構在保管過程中必須保證其完整性和真實性,其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三、存在的相關問題
隨著《條例》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的相繼頒行,對于病歷資料書寫、保管等事宜較以前有了更明確、更具體的規定,但是現行的相關規定仍存在一些瑕疵,對患者方面知情同意權的保護、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程序的啟動以及病歷的封存產生了一些影響。
(1)患者知情同意權的范圍
根據《憲法》和《民法通則》,公民在患病時應該享有知情權,知情權是指公民應該享有了解與自己利益相關情況的權利?;颊邔ζ浼膊∫约凹膊〉脑\斷、治療具有知情同意權,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也承擔告知義務,患者有權了解其疾病情況,有權了解對其實施的檢查治療的方法、內容等,由此患者也應有權獲得與自己利益相關的病歷資料。
根據《條例》第十條的規定,患者可以復印或復制相關的病歷資料只是客觀性病歷資料,而包括病程記錄在內的主觀性病歷資料是不能復印或復制的,其目的是防止患者方面根據主觀性病歷隨意猜測,而帶來對醫療行為認識的偏差包括可能的負面輿論效果,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對患者認知不認可的基礎上的。但從病歷資料的訴訟法屬性而言,屬于書證的一種,書證的證據效力體現在,一是書證本身是真實的,二是書證所表達的內容對待證事實能夠起到證明作用[2]。所以,病歷資料無論是主觀性還是客觀性的,都應該是對患者診療過程的一個真實記錄,而且無論是醫患糾紛訴至人民法院,還是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主客觀病歷都可以作為或必須作為一項證據提交,對于患者而言,也應有權利了解例如醫務人員對自己病情的分析判斷而使用某種藥物的權力,只同意患者復印或復制客觀性病歷資料,實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對自己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使醫患雙方無法真正體現平等的地位,患者方面在調查取證中也會出現很多困難,并且有可能因此承擔更多的敗訴風險。所以區分病歷資料的主觀和客觀,并不一定能有效地維護患者方面的權利,同時也有違證據真實性的屬性要求。
另外,《條例》規定只有醫患雙方當事人在場復印病歷資料,這可能成為醫療機構不允許患者方面人如律師參加復印病歷過程的理由,也可能會使本身在醫學上處于弱勢的患者更加難以得到法律的保護。而由醫療機構保管封存的病歷資料同樣也有失公正。
(2)病歷資料的復印件是否能啟動鑒定程序
根據《條例》第二十八條相關規定,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時,醫療機構須提交相關病歷資料的原件,所以如不能提供病歷資料的原件,就難以啟動鑒定程序,司法鑒定也同樣如此。因為只有原件才能反映整個醫療診治過程的真實情況,如病歷內容是否被涂改的,而對此復印件是難以真實反映出來的。根據民事訴訟證據規則,對于無法與原件進行核對的復印件,只有在雙方當事人對其均予以認可或者有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所以如果出現某種原因(排除患者方面的因素),醫療機構只能提供病歷資料復印件?;挤娇梢砸笕嗣穹ㄔ簩τ诓v資料復印件不認可,由于鑒定缺乏真實可靠的鑒定材料(病歷資料),鑒定工作無法進行,由此而產生的不利法律后果只能由承擔保管病歷資料職責的醫療機構承擔。
所以,病歷資料的復印件啟動鑒定程序,只有確實不存在影響鑒定過程及結果的因素存在且經醫患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可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但對此《條例》并未有明確規定。
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這就可能和《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要求的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需提交病歷資料原件的規定存在某種沖突,也可能給實際鑒定工作可能產生一定的障礙。
(3)封存病歷資料程序的實施
根據《條例》規定,在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應當依法定程序封存患者無法復印或復制的主觀性病歷資料,但《條例》并沒有規定發生醫患糾紛時是否對客觀病歷資料也一并封存,尤其是患者沒有行使復印或復制病歷這一權利時,司法實務中也常常出現患者后要求證據保全,查封病歷資料,以及審理中患者認為醫療機構篡改病歷要求鑒定等情形?!稐l例》同時規定了主觀性病歷資料應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那么封存主觀性病歷資料是醫療機構應履行的義務還是可選擇的權利?如果是應盡的義務,就涉及到如果醫療機構不履行,就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另外,如果患者或其家屬對封存病歷資料不配合,如拒絕在場,那么封存程序如何進行?其法律效力又是如何?在實踐中,更多的是發生醫患糾紛后,患者方面要求醫療機構對病歷資料予以封存,可以說封存是一種依申請的行為。但以上這些還需要相關部門予以進一步規范,以保證封存程序的合法、有效。
綜上所述,保證病歷資料的客觀、真實、完整,對于公正判定醫療事故責任具有重要意義,所以病歷資料不僅需要書寫記錄的規范化,還要保證保管制度的規范化。而對于涉及患者方面的知情權、技術鑒定工作及封存病歷程序等問題,同時也需要有權部門在今后的相關立法中對病歷資料的要求加以進一步的考慮。
參考資料
1.歷史教學具有突出的德育功能
愛國主義是在歷史長期發展中培育和鞏固起來的對祖國的深摯感情及其理性升華,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是歷史學科最突出的德育功能。司馬遷獄中忍辱負重,譜寫出歷史巨作《史記》;張騫不懼路途的遙遠與勞累,出使西域;李時珍嘗遍百草,終于完成《本草綱目》等鮮活的歷史事例,都是培養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的最好教材;后,清政府簽下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等近代史實是一部西方侵華的罪惡史,也是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史。學習中國歷史,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念與民族意識,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進步作出貢獻。
2.歷史教學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培養初中生的合作意識,促進人格的健全。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合作,開創了無產階級的新天地,有效證明了合作可以將個人的力量放大,揚長避短。初中是性格塑造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抓住這個關鍵期,利用歷史課堂,通過交流、討論、觀看影像資料等多種形式,正確引導學生,培養學生勇敢、誠實、堅強、謙虛等多種良好品質,促使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3.歷史教學能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品質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對于民族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初中生,覺得發明創造是科學家的責任,離自己很遙遠,殊不知創新其實就在自己身邊。教師必須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善于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告訴他們歷史上很多人最初都是普通人,只是他們善于發現常人熟視無睹的事物,對此產生疑問,積極研究,反復推敲,堅持不懈,才取得了創新的成果。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飛機制造者萊特兄弟、改良蒸汽機的瓦特,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懈努力,才發明出改變生活的東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列舉此類例子,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鼓勵他們積極發現身邊的事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在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他們學會從生活中看歷史,以科學的態度講述歷史上的輝煌與恥辱,使憂患警鐘長鳴。如在教學明清史時,教師可以指出曾經先進的封建社會制度已經落后腐化,守舊不革新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又如在教學近代列強發動時,教師不僅要痛斥列強的罪惡,而且要與學生討論,認識失敗的結果和不平等條約的出現都是國力、制度的巨大差異導致的,理解強盛國力是一雪前恥、振興國家的根本所在;再如在教學共和國史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討論及全面建設時期的成敗得失以及對今后的啟示,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逐步養成重視社會隱患,善于發現問題和聯系現實的學習品質。
2.課堂教學必須與實際緊密相連
在我國近代史中,沙俄割占了我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是由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造成的。在教學這段歷史時,筆者建議學生比較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疆域圖和前的疆域圖,看看蒙古和庫頁島、黑龍江以北地區、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烏孜別里山口以西地區等在不在今天的疆域范圍內,從而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3.注重語言表達藝術
雖然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能考驗教師的素質和反應能力。拾遺錯誤資源的主要途徑是關注學生的表現,方法是將學生的錯誤提取出來,與學生共同分析錯誤的成因,反思學生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動態,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但過于渲染錯誤表現會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因此,教師可將反思培育成為一種“課堂文化”,巧拾遺、勤反思,培養學生謙虛謹慎的美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拾遺材料資源,簡化課堂實驗
實驗是物理課堂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很多物理知識只有通過實驗才能準確地表現出來,因此,利用實驗豐富課堂內容,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然而,目前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的很多實驗設計都費時費力,教師在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的同時要設計一些簡單實驗的試驗,就地取材、拾遺材料資源、簡化課堂實驗正好能滿足這一要求。如“光的直線傳播”一課,教師可利用學生手邊的一些材料進行實驗,讓學生發現光的神奇。實驗材料:厚紙片、圓珠筆芯;實驗過程:讓學生每人取一張厚紙片,用較細的圓珠筆芯在紙片上扎兩個小孔,孔間距離不超過3毫米,隨即將圓珠筆芯放在紙片背后約3毫米的地方,用一只眼睛透過紙片的雙孔觀察圓珠筆芯。這時會看到兩支圓珠筆芯,同時孔扎得越多,看到的圓珠筆芯就越多。這個實驗的原理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圓珠筆芯的光穿過不同的小孔時,在人的視網膜上形成了不同的物像,從而出現神奇的分身現象。如此,通過就地取材,采擷一些簡單的材料,有效展現了課題知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發現了光的神奇,從而樂于探究物理奧秘。此外,教師還可拾遺教室的物理現象,如陽光的折射、空氣的流動、門的轉動和教室溫度等,利用這些自然現象或材料引導學生實驗,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3.拾遺生活資源,鼓勵學有所用
“知識源于生活,也必將走向生活”,尤其是物理知識,許多定律都是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抽象成為課題,便于學生學習,把握知識的核心內涵。生活中有無限的教育元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拾遺生活資源,將這些已抽象成為課題的知識還原為生活實例,緊密聯系生活,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客觀認識。如物理課堂上的一些實驗,教師可將其引申到生活中去,一次性塑料杯、小玻璃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都是實驗的絕佳材料,且這些材料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易于采集;而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如閃電、家用電器、水和生活用品等都可信手拈來,成為啟發學生物理思維的有效工具。尤其是一些物理故事,如阿基米德和羅馬戰爭、牛頓和蘋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等,既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利用生活常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一個課題,應采擷教育元素,整合教育資源,并利用這些資源不斷引導學生提出質疑并探尋解決方案,實現基礎知識學習與普適性能力培養的同步進行,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4.結語
初中歷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學科內容包含很多知識,如政治、地理、歷史等,對于培養初中學生的人文科學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把以學定教的模式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樣的教學更能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的能力,尤其是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就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滲透“以學定教”的幾點思考。
1.有效學情分析,讓以學定教更適宜
(1)對學生知識基礎進行分析
“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狀態、發展規律等對教學順序進行有效的調節,合理制定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相對自由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想要學,更能促進學生良性的發展。那么如何“以教定學”,教師要明確“教”什么,也就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及時的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對學生有一個確切的了解,知道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并以此為基礎聯系教材內容找出最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起爆點、最易引起學生興趣的疑難點、最易被學生忽略的盲點,進而確定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也就更具適宜性,更能提高效率。
例如,就《“秦王掃六合”》進行此課講解前,我先對學生進行了一個小調查來了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以便讓教學內容能夠更適合學生。調查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問題:
①你是否知道秦始皇這個人?
②能說一說秦始皇是哪個朝代的君王嗎?
③你是通過哪些途徑了解到的。
④能介紹下秦始皇做出的貢獻嗎?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知道秦始皇一般都通過影視作品、網絡等途徑了解到的,而有關他的貢獻等就很難系統地進行表述了。根據這些反饋的信息我對教學進行了一些調整,加入了一些與我們當地有關的史實,以此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對學生認知規律進行分析
“以學定教”該如何教,如何組織教學內容?這需要教師必須按照學生認知事物的規律對教學內容的順序作一個恰當的重組。要讓學生的思維觸及到他們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讓歷史教學更具流暢性。
例如,就《“秦王掃六合”》教學中,我將秦始皇建立郡縣制和焚書坑儒這兩個知識點進行了組合。主要是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把“焚書坑儒”這一知識點進行提前安排,把整個歷史事件做了前后聯系,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了起來,也都積極參與到討論、學習中。
2.以學定教的幾個注意點
(1)突出學生
學生是教育對象,更是教育的資源。因此,在“以學定教”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突出學生,第一,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第二,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思考時間;第三,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只有全面的突出學生,才更能促進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輝煌的隋唐文化》教學前,為了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在導學案設計的時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目標:
①雕版印刷術和建筑水平的發展、應用以及意義。
②唐詩是唐朝文學最輝煌的成就,并對李白和杜甫的詩歌風格和成就進行簡要概述。
③在唐詩中體會當時的社會風貌。
通過這樣的目標設計,學生更加明確了學習目標,也知道要做什么,該怎么做,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突出學習
教學過程實質上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突出學生的學習、質疑和探究。第一,設置前置性學習,讓學生嘗試自主學習,了解學習內容;第二,設計情境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例如,我在教學中以“導學案”為主進行以學定教,以導學案教學方法呈現前置性學習。一般我把導學案以“學習目標——自主學習——鞏固基礎——合作探究、拓展提升”這四大部分進行設計,在設計中盡量把起點放的低一些,讓學生更容易去獲得,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
【例】選擇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首詩抒發詩人杜甫對唐都長安遭到安史之亂破壞的悲愴情懷。他的詩被后人稱為()A.書圣B.詩圣C.醫圣D.詩史。
此題是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設計的,結果我發現很多學生都選錯了,接著我讓學生去分析到底是“人”還是“詩”。針對易錯點進行探究更能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
用50kg中頻感應電爐熔煉,金屬爐料的加料順序為:廢鋼、生鐵,鎳板、鉬鐵、鉻鐵、硅鐵、錳鐵,最后加鋁進行終脫氧。合金熔煉溫度為1500—1550℃,澆注溫度1450—1500℃,稀土變質劑在爐外包中加入。鋼液出爐后快速澆注成Y型試樣。試驗鋼的化學成分見表1。性能試樣均在Y型試塊上截取,沖擊試樣采用10mm×10mm×55mm的無缺口標準試樣,在JB-5型擺錘式沖擊試驗機上進行室溫沖擊韌性試驗,每組試驗數據均取其3根試樣的平均值。硬度測試在HR-150A洛氏硬度計上進行,每塊試樣測3—5個點,取其平均值。采用光學顯微鏡和JSM-5610LV掃描電鏡來觀察試樣的斷口形貌和金相組織。
2實驗結果及分析
2.1試樣的鑄態組織圖1為18Cr23MoVRE鑄鋼試樣組織的掃描圖片。由圖1可知,18Cr23MoVRE鑄鋼試樣的鑄態組織由珠光體和少量片狀馬氏體+碳化物組成,晶粒粗大,碳化物呈塊狀、團球狀和連續網狀沿晶界分布。這主要是因為結晶過程中,先結晶的晶粒內合金元素含量較低,富裕的合金元素被推至結晶前沿,導致這些合金元素在結晶前沿富集,當這些合金元素達到一定的濃度時,在晶粒間形成碳化物,并沿晶界連續分布,如圖1(a)所示。當18Cr23MoVRE鑄鋼經950℃淬火+300℃回火處理后,其組織為回火馬氏體+碳化物,見圖1(b),碳化物以短桿狀、塊狀和狀沿晶界斷續分布,馬氏體基體得到細化,網狀碳化物分布得到明顯改善。隨淬火溫度的提高,顆粒狀碳化物增多,基體晶粒粗化,細碳化物顆粒彌散分布于基體上,見圖1(c)。當淬火溫度達到1050℃時,馬氏體基體和碳化物明顯粗化,晶內細顆粒狀碳化物增多,見圖1(d)。因為在熱處理溫度下,晶界碳化物不斷擴散進入基體晶粒內部,晶界碳化物減少,碳化物網被打破,淬火時這些溶入基體的合金元素來不及析出,被過飽和固溶于馬氏體基體內,回火過程中,溶入馬氏體內的合金元素以細顆粒碳化物的形式彌散均勻析出在基體上,改善了鋼中碳化物的分布,熱處理溫度提高,熱處理后鋼的晶粒越粗大??梢?,合理的熱處理工藝可以改善鋼的組織和碳化物分布。
2.2試驗鋼的力學性能18Cr23MoVRE耐磨鑄鋼試樣經不同溫度淬火+300℃回火熱處理后的力學性能見圖2。由圖2可以看出,鑄態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硬度值最小,為HRC44,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硬度提高。當淬火溫度升高至1000℃時,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硬度升至最高,達到HRC58.5,繼續提高淬火溫度至1050℃時,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硬度略有下降,為HRC58??梢?,適當提高淬火溫度,對18Cr23MoVRE耐磨鑄鋼硬度的改善有益,但淬火溫度不宜過高。淬火之所以能提高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硬度,主要是因為提高淬火溫度,有更多的碳原子及合金元素溶于奧氏體,淬火后馬氏體中碳和合金元素的過飽和度增加,加劇了馬氏體晶格畸變,固溶強化作用增大,從而提高了材料的硬度。從圖2還可以看出,淬火溫度對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沖擊韌性也有一定的影響,鑄態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沖擊韌性為4.6J,相對較低;隨著淬火溫度的升高,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沖擊韌性逐漸升高,當淬火溫度達到1000℃時,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沖擊韌性達到了5.8J;再升高淬火溫度,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沖擊韌性有降低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鑄態18Cr23MoVRE耐磨鑄鋼組織是不均勻的,存在成分偏析,那些高碳高合金微區韌性往往較差,在熱處理過程中,高碳高合金微區的元素在高溫下向低碳低合金微區擴散,鋼的成分、組織和韌性得到改善。當淬火溫度較高時,由于晶粒長大使鋼的組織粗大,脆性增加。因此,適當的熱處理可提高18Cr23MoVRE耐磨鑄鋼的性能,以1000℃淬火+300℃回火最佳。
3結論
課堂上學生之所以提問少,不是因為沒有問題,而是畏于教師的權威,有問題不敢提問。雖說此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但是他們往往擔心提問過于膚淺,而不敢提問。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師總是習慣于用一種“判官式”的邏輯,只用對與錯、是與非去評價學生的問題和答案,嚴格地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教材或教師所預定的思維之內,使學生畏于教師的權威而不敢提問。久而久之,課堂上學生的提問之聲也就越來越少。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而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提問。教師要尊重學生,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視學生為學習主體,以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當學生感受到這種平等后,自然會強化主體意識與問題意識,產生更多的問題。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發言,為學生的主體參與提供時間與空間上的保證。教師要體現出教學的真正民主性,為學生的主體參與與主動發言提供時間與空間,使得學生敢于發表個人的不同見解,敢于提出更多的問題。這樣才能徹底打破教師的一言堂,讓課堂上擁有更多來自于學生的不同聲音。這樣民主、寬松而愉悅的教學氛圍才能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才能讓學生敢于提問。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讓學生會問
傳統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注重教師講學生記、教師問學生答,剝奪了學生思考與提問的權利,使學生處于機械接受的地位。這是典型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愛問,也不會問。為此,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創設豐富而有效的教學情境,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得學生以主體身份來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探究。這樣,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下,就會產生很多的問題,從而有問題可問,真正學會提問。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直觀情境
圖片是重要的承載歷史信息的載體。現行教材圖文并茂,圖片占有很大的比例,傳達著許多文字所不能傳達的信息。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圖片的重要功效,充分利用多媒體不受時空限制、表現效果強的特點,運用教材插圖、歷史圖片、地圖、影視劇片斷等來為學生創設豐富而直觀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起學生學習歷史的激情,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歷史狀態中,讓學生產生更多的疑問,進而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參與到教學中來。
(二)聯系學生生活創設生活情境
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要善于在現實生活與學科教學之間找到切合點,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而豐富的現實生活之中,以帶給學生親切感與熟悉感。這樣既可以引發學生強烈的參與熱情,同時又可以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展開學習。這樣的過程既是學習的過程,又是運用的過程,是一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的過程。學生的思維在這個過程中會處于最為積極活躍狀態,學生會不斷產生新的看法與見解,教師要加以疏導,消除學生不知道如何提問、不知道提什么問題的疑慮,使得學生產生更多的問題,真正學會提問。
(三)加強知識內在聯系,創設對比情境
教師要整體把握教材,對各知識點全面了解,利用各章節間的內在聯系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比較、聯想、對比等方式來展開自主學習,這樣更利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這不失為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建立科學評價機制,讓學生樂問
評價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終結,而是學生認知活動的新起點??茖W的評價可以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享受提問所帶來的樂趣,同時又能使學生客觀看待自己,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充分發揮評價的重要功效,讓學生樂于提問。
(一)關注問題本身的價值,更加關注學生思考全過程。
對于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以是與非、對與錯來評判,因為這樣的評價并沒有全面反映學生的實際學情,會打擊大部分學生提問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逐漸喪失提問的動力與學習的激情。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本身的價值,更要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整個思維過程。當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不要急于評價,而要多追問,通過追問讓學生將整個思維過程暴露出來。這樣更能深化學生的認知,拓寬學生的思維。
(二)實施賞識教育,激勵學生前進。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提問的過程也是如此。教師要堅持表揚與批評并進,以賞識為主的激勵性評價原則,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哪怕只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表揚與鼓勵,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學習的樂趣。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膚淺甚至是錯誤的,我們也不可以武斷地加以否定,而要首先肯定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讓學生自己意識到所提出問題的局限性,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誘導下進行深入思考,再次提出問題。
四、結語